教师节的由来及介绍

2024-08-22

教师节的由来及介绍(精选9篇)

教师节的由来及介绍 篇1

教师节的由来详细介绍

公历9月10日,是我国的教师节。1931年,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在南京中央大学集会,发表要求“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作和增进教师修养”的宣言,并议定6月6日为教师节,也称双六节。不久,国民党政府先是同意6月6日为教师节,后又将教师节改为8月27日(孔子生日)。

教师节的由来

1985年9月10日,全国的教师们迎来自己第一个教师节。

18年前,新中国第一个教师节诞生了。从此以后,每年的教师节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尊师重教成为了一种美德。

今年教师节前夕,我们走访了85岁高龄为教师节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方明先生,让他谈谈教师节的由来。

教师节的建立用了5年时间

谈起教师节的由来,方老说:“事情最早要从一份提案说起”

1981年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民主促进会的17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一份提案:

案由:建议确定全国教师节日期及活动内容案。

提案人:徐伯昕吴贻芳 史念海 李霁野 张明养 叶至善 徐楚波 郑效洵 马力可 霍懋征 葛志成 方 明 巫宝三 张景宁 叶圣陶 雷洁琼柯灵(注:原件签名顺序)理由:教师担负着培养四化建设人才的重任,应当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胡耀邦同志在中国科协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提出了尊师问题,指出尊师,不仅是学生的问题,我们整个社会的成员,所有学生的家长,特别是我们各级政府的负责人都要尊师现在儿童有儿童节,青年有青年节,我们认为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宏伟事业接班人的人民教师也应该有教师节

该提案被全国政协编为第170号提案。

政协审查的意见如下:建议国务院交教育部研究办理。

在提案人中,叶圣陶是民进中央第三任主席、全国政协第六届副主席。雷洁琼是民进中央第四任主席、全国政协第六届副主席、第七届和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徐伯昕、吴贻芳、葛志成、叶至善曾任民进中央副主席。张明养、柯灵、方明曾任民进中央参议委员会副主席。而方明又是提案的主要发起人及撰稿人。

方老接着告诉我们,其实,解放前也有教师节,是每年的6月6日。1951年,教育部和全国教育工会曾宣布“五一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但执行的结果是教师节没有了。文化大革命中,教师被贬为“臭老九”,社会地位极其低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从1980年起,全国教育工会开展“庆教龄”、“五讲四美,为人师表”等一系列尊师重教活动,提高了教师的政治、社会地位。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像提案中指出的那样,“尊师重教远没有形成一种社会风气。殴打教师的事件时有所闻。广大教育工作者真正树立以教书育人为终身职业的思想也还不普遍。”要真正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应该在新中国建立教师节,让教师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受到全社会的尊敬。于是,在1981年3月全国政协会议上,方明和民进的16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这份提案。

为教师节定在什么日子最合适,方明征求过谢冰心、叶圣陶等民进老前辈的意见。冰心先生建议定在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叶圣陶先生建议定在每年秋季学生入学的日子,让学生在新学年的开始就记住教师的辛勤和光荣。

1981年12月,中共中央书记处习仲勋书记接见参加全国中小学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代表时,方明和教育部张承先副部长一起向习仲勋提出建立教师节的事,习仲勋问解放前有无教师节,方明告之6月6日是解放前的教师节,并介绍了1949年6月6日陈毅同志参加上海解放后庆祝教师节的情况。习仲勋听后建议教育部和全国教育工会联合起来写报告请示中央。

1982年4月,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联合,由张承先和方明共同签发的“关于恢复‘教师节’的请示报告”送中央书记处,报告中并建议以马克思的诞辰日5月5日为教师节。

1983年3月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方明和民进18位政协委员联名再次提出“为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造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建议恢复教师节案”。全国政协审查的意见如下:“建议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会同教育部研究办理。”同年9月,中宣部办公厅致函教育部办公厅,经研究政协一次会议方明等同志的提案,同意恢复教师节。1983年12月,由教育部

何东昌部长和方明共同签发的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关于恢复‘教师节’的请示”送中央宣传部。

1984年10月,万里、习仲勋等中央领导对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的请示圈阅。1984年12月,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关于建立‘教师节’的报告”送中央书记处并报国务院。报告中说,“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我们进行了研究,建议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在新学年开始,新生一入学,即开展尊师活动。如中央和国务院原则上同意建立‘教师节’,我们建议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颁布。”

1985年1月,国务院总理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提出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这一议案,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1985年9月10日为新中国的第一个教师节。

从1981年到1985年,教师节的建立前前后后经历5个年头。方明激动地说,“要办成一件事还真不容易啊!”

教师法的诞生

方明不但为教师节的建立奔走,还为教师法的建立作出了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从酝酿、提出、调研、民进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到颁布,方老告诉我们:“前前后后经历10个年头。”

80年代曾一度出现教师外流的情况,成为当时普教事业发展潜在的危机。1984年,全国教育工会、中国民主促进会和全国政协教育组联合对此进行调查。通过调研,一致认为,必须立法,依法治校,用法律保障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合法权益,从根本上稳定教师队伍。

1986年3月,在全国政协六届四次会议上,方明和民进组的20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出《尽早制定“教师法”案》。提案中写道:“建立一支稳定合格的教师队伍,关系到四化建设和国家兴衰,涉及到千家万户和子孙后代的大事。但长期以来,没有把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放到应有的战略地位,没有充分认识到师资队伍建设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关键。为了更好地贯彻中央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法,以适应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迫切需要,我们认为应尽早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986年初,方明收到广东石人嶂钨矿中学教师朱源星寄来的《教师法》设想稿,这是真正来自群众的第一个《教师法》文稿。在此基础上,全国教育工会草拟了《教师法》初稿,并将草案和有关资料分送给民进中央、中国陶行知研究会、XX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北师大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负责同志。之后,全国教育工会和上述四家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联合起草小组,方明任组长。

1986年4月,在调查研究,约请教育专家、优秀教师座谈的基础上,由XX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梅克执笔,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草案(一稿)。通过全国教育工会和民进中央两个渠道,组织了约有一万人参加的讨论。广大教师对此事非常关心,纷纷献计献策,并寄予厚望。起草小组又写出草案的二稿、三稿、四稿。

1987年,中国教育工会在青岛召开《教师法》研讨会。同年,国家教委在南京召开《教师法》研讨会。联合小组均派人参加会议。

为使《教师法》尽快出台,1988年3月全国政协七届一次大会上,方明和民进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葛志成联名作了“制定《教师法》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的发言。发言指出:“根据两年来就起草《教师法》与广大教师的接触和思考,我们深深感到,必须通过立法,把教师的权利、义务、资格、待遇、培养和进修、考核和奖惩等等肯定下来,才能真正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建立一支合格的而稳定的教师队伍。”http://www.方明呼吁,必须正视当前出现的“教师危机”,加强制定《教师法》的紧迫感。教师危机,实际是教育危机,民族危机,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制定教师法的目的,既要规范教师,激励他们的事业心、责任感和献身精神,提高教育质量。又要规范社会,使全社会重视教育,尊重和支持教师的工作,保证教师的合法权益,把提高教师的待遇,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纳入依法办事的轨道。

教师节的由来及介绍 篇2

“因 ”的象形可不是婴儿大脑, 它是指一个人摊开双手双脚躺在了一张草席上 。这个人形就像个“大”字,仔细看,还真像呀! 人躺在草席上,让我们的身体有了休息、 依靠的地方。 真舒服! “因”与 “ 心 ” 结合 , 就是我们的心灵有了休息、依靠的地方

别人施 “恩 ”给你 ,无论是父母还是陌生人, 他们让你有了依靠, 使你的心灵得到了满足,所以你要常常“思恩”,记得“感恩”哦!

教师节的由来 篇3

又是一年秋风起,不知今年的教师节,我们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是否比往年感受到更多的理解、爱护和尊重?在我们这个具有悠久尊师传统的国度里,“教师”这个名字赋予我们的感觉的确太多太多。在尊师重教、科教兴国之声不绝于耳的当代,拖欠教师工资、强征教师上岗费、教师居住条件恶劣等等新闻,也多得几乎不成为新闻了。而在一些城市,具有较好口碑的名校,“教师”以其收入之高、待遇之优,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1985年9月10日,全国的教师们迎来自己第一个教师节。

18年前,新中国第一个教师节诞生了。从此以后,每年的教师节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尊师重教成为了一种美德。

教师节的建立用了5年时间

谈起教师节的由来,方老说:“事情最早要从一份提案说起……”

1981年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民主促进会的17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一份提案:

案由:建议确定全国教师节日期及活动内容案。

提案人:徐伯昕 吴贻芳 史念海 李霁野 张明养 叶至善 徐楚波 郑效洵 马力可 霍懋征 葛志成 方 明 巫宝三 张景宁 叶圣陶 雷洁琼 柯 灵(注:原件签名顺序)

理由:教师担负着培养四化建设人才的重任,应当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胡耀邦同志在中国科协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提出了尊师问题,指出尊师,不仅是学生的问题,我们整个社会的成员,所有学生的家长,特别是我们各级政府的负责人都要尊师……现在儿童有儿童节,青年有青年节,我们认为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宏伟事业接班人的人民教师也应该有教师节……

该提案被全国政协编为第170号提案。

政协审查的意见如下:建议国务院交教育部研究办理。

在提案人中,叶圣陶是民进中央第三任主席、全国政协第六届副主席。雷洁琼是民进中央第四任主席、全国政协第六届副主席、第七届和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徐伯昕、吴贻芳、葛志成、叶至善曾任民进中央副主席。张明养、柯灵、方明曾任民进中央参议委员会副主席。而方明又是提案的主要发起人及撰稿人。

方老接着告诉我们,其实,解放前也有教师节,是每年的6月6日。1951年,教育部和全国教育工会曾宣布“五一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但执行的结果是教师节没有了。文化大革命中,教师被贬为“臭老九”,社会地位极其低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从1980年起,全国教育工会开展“庆教龄”、“五讲四美,为人师表”等一系列尊师重教活动,提高了教师的政治、社会地位。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像提案中指出的那样,“尊师重教远没有形成一种社会风气。殴打教师的事件时有所闻。广大教育工作者真正树立以教书育人为终身职业的思想也还不普遍。”要真正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应该在新中国建立教师节,让教师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受到全社会的尊敬。于是,在1981年3月全国政协会议上,方明和民进的16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这份提案。

为教师节定在什么日子最合适,方明征求过谢冰心、叶圣陶等民进老前辈的意见。冰心先生建议定在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叶圣陶先生建议定在每年秋季学生入学的日子,让学生在新学年的开始就记住教师的辛勤和光荣。

1981年12月,中共中央书记处习仲勋书记接见参加全国中小学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代表时,方明和教育部张承先副部长一起向习仲勋提出建立教师节的事,习仲勋问解放前有无教师节,方明告之6月6日是解放前的教师节,并介绍了1949年6月6日陈毅同志参加上海解放后庆祝教师节的情况。习仲勋听后建议教育部和全国教育工会联合起来写报告请示中央。

1982年4月,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联合,由张承先和方明共同签发的“关于恢复‘教师节’的请示报告”送中央书记处,报告中并建议以马克思的诞辰日5月5日为教师节。

1983年3月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方明和民进18位政协委员联名再次提出“为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造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建议恢复教师节案”。全国政协审查的意见如下:“建议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会同教育部研究办理。”同年9月,中宣部办公厅致函教育部办公厅,经研究政协一次会议方明等同志的提案,同意恢复教师节。1983年12月,由教育部何东昌部长和方明共同签发的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关于恢复‘教师节’的请示”送中央宣传部。

1984年10月,万里、习仲勋等中央领导对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的请示圈阅。1984年12月,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关于建立‘教师节’的报告”送中央书记处并报国务院。报告中说,“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我们进行了研究,建议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在新学年开始,新生一入学,即开展尊师活动。如中央和国务院原则上同意建立‘教师节’,我们建议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颁布。”

1985年1月,国务院总理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提出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这一议案,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1985年9月10日为新中国的第一个教师节。

从1981年到1985年,教师节的建立前前后后经历5个年头。方明激动地说,“要办成一件事还真不容易啊!”

教师法的诞生

方明不但为教师节的建立奔走,还为教师法的建立作出了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从酝酿、提出、调研、民进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到颁布,方老告诉我们:“前前后后经历10个年头。”

80年代曾一度出现教师外流的情况,成为当时普教事业发展潜在的危机。1984年,全国教育工会、中国民主促进会和全国政协教育组联合对此进行调查。通过调研,一致认为,必须立法,依法治校,用法律保障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合法权益,从根本上稳定教师队伍。

1986年3月,在全国政协六届四次会议上,方明和民进组的20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出《尽早制定“教师法”案》。提案中写道:“建立一支稳定合格的教师队伍,关系到四化建设和国家兴衰,涉及到千家万户和子孙后代的大事。但长期以来,没有把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放到应有的战略地位,没有充分认识到师资队伍建设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关键。……为了更好地贯彻中央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法,以适应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迫切需要,我们认为应尽早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986年初,方明收到广东石人嶂钨矿中学教师朱源星寄来的《教师法》设想稿,这是真正来自群众的第一个《教师法》文稿。在此基础上,全国教育工会草拟了《教师法》初稿,并将草案和有关资料分送给民进中央、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北师大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负责同志。之后,全国教育工会和上述四家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联合起草小组,方明任组长。

1986年4月,在调查研究,约请教育专家、优秀教师座谈的基础上,由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梅克执笔,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草案(一稿)。通过全国教育工会和民进中央两个渠道,组织了约有一万人参加的讨论。广大教师对此事非常关心,纷纷献计献策,并寄予厚望。起草小组又写出草案的二稿、三稿、四稿。

1987年,中国教育工会在青岛召开《教师法》研讨会。同年,国家教委在南京召开《教师法》研讨会。联合小组均派人参加会议。

为使《教师法》尽快出台,1988年3月全国政协七届一次大会上,方明和民进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葛志成联名作了“制定《教师法》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的发言。发言指出:“根据两年来就起草《教师法》与广大教师的接触和思考,我们深深感到,必须通过立法,把教师的权利、义务、资格、待遇、培养和进修、考核和奖惩等等肯定下来,才能真正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建立一支合格的而稳定的教师队伍。”

方明呼吁,必须正视当前出现的“教师危机”,加强制定《教师法》的紧迫感。教师危机,实际是教育危机,民族危机,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制定教师法的目的,既要规范教师,激励他们的事业心、责任感和献身精神,提高教育质量。又要规范社会,使全社会重视教育,尊重和支持教师的工作,保证教师的合法权益,把提高教师的待遇,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纳入依法办事的轨道。

1993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终于颁布。对于此,方明难忘地说:“许多同志,包括起草的、研究的、组织工作的,以至数以万计参加讨论的都为教师法的诞生出了一份力。至于我们的贡献是很微薄的,不过我们是努力的、真诚的。教师法作为国家的一部重要法律,主要是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国家教委的工作成果。”

听着方老真诚谦虚的话语,我们感慨很多。言谈中方老说,他非常赞赏陶行知先生的这两段格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方老是这样做了,他为教师谋权益,惟独没想他自己。

方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学生。1917年出生,江苏无锡县人。1935年春参加革命,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前是上海教师运动地下党的负责人。1949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1950年担任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简称全国教育工会)副主席,世界工联产业——教育工会国际(FISE)副主席。50年代至“文革”前,方明年年率教师团出访,足迹遍及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的30多个国家,并多次见到毛主席、刘少奇主席、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1964年方明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从1978年起,方明连续担任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政协第七届教育文化委员会副主任。方明1979年担任全国教育工会主席、分党组书记。现在是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中国民主促进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顾问。

中国教师节的演变

1931年5月,教育家、南京中央大学教授邰爽秋、程其保等发起,拟定每年6月6日为教师节。

“8·27”教师节。 1939年,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决定以中国教育家孔子的诞辰8月27日为教师节。

“5·1”教师节。 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商定,将教师节与"五一"国际劳动节合并一起。

“9·10”教师节。

教师节习俗及由来 篇4

1939年,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决定另立孔子诞辰日(8月27日)为教师节,并颁发了《教师节纪念暂行办法》,但当时未能在全国推行。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商定,将教师节与“五一”国际劳动节合并一起作为我国教师节。由于种种原因,教师节实际上并未实行。为了发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提高教师地位,1985年1月21日,确定每年9月10日为中国的教师节。从此以后,老师便有了自己的节日。

教师节祝福语

(1)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老师,教师节快乐!

(2)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加减乘除,算不尽您的奉献!诗词歌赋,颂不完对您的崇敬!您用知识甘露,浇开我理想的花朵;您用心灵清泉,润育我情操的美果。在这不寻常的节日里,献上我深深的祝福!

(3)教字,孝在前,文在后,生以孝敬师,师以文报生。师字,有六笔,开心、快乐、无忧、无愁、幸福、安康六个祝福送给您,亲爱的老师,祝您节日快乐!

(4)山河湖海的约定,我一直在奔赴。三尺讲台的说教,我永生铭记。老师,谢谢您的教诲,祝您节日快乐!

(5)我们的学习是化合反应,汲取知识加上努力化合成功,而老师的教导却是分解反应,分解了您的知识,一丝不剩。感谢老师,您辛苦了!

(6)比山峰高耸的是您的身躯,比天空辽阔的是您的胸怀,比大海深远的是您的情意,比金钱更价值的是您的教诲,教师节来临之际,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7)点一盏心灯,照亮无数学子的前程;洒满腔热情,孕育满园桃李的芬芳。教师节到了,学生祝您节日快乐,并郑重地向您道一声:谢谢!

(8)恩师掬取天池水,洒向人间育新苗。刻在木板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头上的名字亦未必永垂千古;而刻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您的名字,将真正永存!老师,您辛苦啦!

(9)一份关怀忆两鬓白发,三尺讲台感四季教诲,五月备考难忘六月峥嵘,七月即逝但见桃李八方,九月十日送去真诚的问候:老师,您辛苦了!

剪纸的由来简单介绍 篇5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在一些薄片材料上制作工艺品,这是早在纸张出现以前就开始流行起来的,这就为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出现奠定了基础。据说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就可以为此证明。

北朝时期,人们用纸剪出各种美丽的图案花纹,目前发现最早且有据可查的剪纸便是在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发现的五幅北朝团花剪纸。那时候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燥且少雨,纸张不易霉烂,因此能够保存完整的剪纸。

到了唐代,剪纸已经有了大发展。在现代的考古挖掘出多种唐代剪纸工艺品,如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剪纸,可看出当时的剪纸手工艺术水平已相当高超。

到了宋代造纸业成熟,使得剪纸艺术越发普及。宋代剪纸用于各种领域之中,并且在南宋时期,还出现了以此为职业的艺人。那时候皮影戏盛行,也有用厚纸制作皮影造型的。宋代剪纸最大的创造便是瓷器剪纸印花图案,它是在施釉之时,贴上剪纸,入窑烧制而成的。

到了明清时代,民间剪纸艺术运用范围就更加广阔了。但凡民间彩灯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再加工而成的。然而在明清时期的中国传统文化剪纸,更多的是常常用作家居装饰,美化家居环境。

剪纸的种类

张贴用,即直接张贴于门窗、墙壁、灯彩、彩扎之上以为装饰。如窗花、墙花、顶棚花、烟格子、灯笼花、纸扎花、门笺;

摆衬用,即用于点缀礼品、嫁妆、祭品、供品。如喜花、供花、礼花、烛台花、斗香花、重阳旗;

刺绣底样,用于衣饰、鞋帽、枕头。如鞋花、枕头花、帽花、围涎花、衣袖花、背带花;

印染用,即作为蓝印花布的印版,用于衣料,被面、门帘、包袱、围兜、头巾等。

用途形式

1、窗花

用于在贴窗户上作装饰的剪纸。以北方为普遍,北方农家窗户多是木格窗,有竖格、方格或带有几何形花格,上面张糊一层洁白的“皮纸”,逢年过节便更换窗纸并贴上新窗花,以示除旧迎新。窗花的形式有装饰窗格四角的角花,也有折枝团花,更有自由的各式适合花样,如动物、花草、人物,还有连续成套的戏文或传说故事窗花。总之适应不同形状的窗格作成不同的布置。有一种布置较特别,即跨越窗格的窗花,在山东民间称作“窗越”。

2、喜花

婚嫁喜庆时装点各种器物用品和室内陈设用的剪纸。一般是将剪纸摆衬在茶具、皂盒、面盆等日用品上,有贴在梳妆镜上。喜花图案题材多是强调吉祥如意、喜气洋洋的寓意。色彩为大红,外形样式有圆形、方形、菱花形、桃形、石榴形等,配置以各种吉祥的纹样如龙凤、鸳鸯、喜鹊、花草、牡丹等。构图布局有“花中套花”的方法。

3、礼花

摆附在糕饼、寿面、鸡蛋等礼品上的剪纸。在广东潮州一带称作“糕饼花”“果花”,浙江平阳一带称作“圈盆花”。礼花题材多取吉祥喜气的图案。在山东为庆贺生子的“喜蛋”上贴剪纸,或将蛋染红露出白色花纹。在福建农村互相馈赠寿礼用乌龟图案以象征长寿。有龟形糕饼,也有龟形剪纸。

4、鞋花

用作布鞋鞋面刺绣底样的剪纸。其形式一般有三,一是剪成小团花或小散花,绣于鞋头,称“鞋头花”,二是适合着鞋面的.形状剪成月牙形,称“鞋面花”,三是由鞋头花的两端延伸而至鞋帮,称“鞋帮花”。另外还有一种“鞋底花”,旧时多用于“寿鞋”。或绣于布袜底上。鞋花布局一般多疏朗,题材有花草、小鸟等。有的鞋花在局部剪开而不镂空,此称“暗刀”,是绣花时套针换色的依据所在。

5、门笺

又称“挂笺”“吊钱”“红笺”“喜笺”“门彩”“斋牒”。一般用于门楣上或堂屋的二梁上。其样式多为锦旗形,天头大、两边宽,下作流苏。多以红纸刻成,也有其它颜色的或套色的。图案多作几何纹或嵌以人物、花卉、龙凤及吉祥文字的,如“普天同庆”“国泰民安”“连年有余”“风调雨顺”“金玉满堂”“喜鹊登梅”“福、禄、寿、喜、财”“五业兴旺”等。张贴时或一张一字、或一张一个内容,成套悬挂,一般以贴五张为多。贴门笺除有印春除旧之意外,也有祈福驱邪之意。

6、斗香花

一种套色剪纸,多用于祭祖祀神等传统民俗活动时的装饰用,剪纸的题材多选用戏文、历史故事、民间传说、花卉、人物等吉祥图案。配色一般用金色和大红、桃红、绿、蓝、橘黄、淡黄、黑等蜡光纸组成,颜色丰富、效果十分强烈。剪纸时需用7层蜡光纸和一层皱纹金纸叠在一起,按照统一的样式刻花,完成刻花之后,再根据剪纸艺人的灵感将每张刻花的不同部分拼凑起来,重新贴在一张白纸上,最后将白纸也刻成图案完全相同的样式。因此,一套斗香花可以做出8张花样相同、颜色各异的剪纸。

7、剪纸旗幡

猫屎咖啡的由来介绍 篇6

【1】原料:当麝香猫吃了熟透的红色咖啡果排出体外之后,工作人员再从猫粪中挑出未经完全消化的咖啡种子。

【2】制作人员在把这些未经消化的咖啡种子,剥开最外面那层银灰色的薄猫屎咖啡

【3】剥完之后,就用水将咖啡豆洗干净,然后再放到太阳下晒干。

【4】最后经过精心的翻炒,才能成为进入消费者口中的咖啡豆。

猫屎咖啡的昂贵原因

猫咖啡之所以那么昂贵全都源自于吃咖啡豆的麝香猫的稀有,和排出的未经消化的咖啡豆极少,以及制作中的`原料耗损量大所致。

别看麝香猫的分布地区很多,但能拉出吗咖啡的,只有(印度)苏门答腊的麝香猫猫屎咖啡的由来咖啡茶艺。

麝香猫产出的未经消化的咖啡豆数量极少,而且经过精致的加工之后,1斤的猫粪中仅能提取150克的咖啡豆,然后在翻炒的过程中咖啡豆再次耗损20%,再加上这咖啡的风味独特,你说这猫的便便能不贵吗?

PM2.5的由来及相关政策分析 篇7

2011年12月5日,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提出, 在基本监控项目中增设PM2.5年均、日均浓度限值和臭氧8小时浓度限值, 新标准拟于2016年全面实施。2011年12月21日, 在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大会上, 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公布了PM2.5和臭氧监测时间表, PM2.5监测全国将分“四步走”。

可是, 此时有人提出了三大质疑:第一, 该项目的监测仪器目前只能全部依赖进口, 按有关部门说法 (业内人士表示, PM2.5监测和数据发布是一个系统工程, 除初期采购监测仪器外, 后期还需要配备校准直控设备以及数据采集系统, 另外还要包括设备更新的滚动投入等, 这样算来, 资金需求或许远远不止20亿元。) , 该项目上马是否仓促, 是不是仅仅因为美大使馆一个指标国家就急着发布规划和标准。第二, 在国内暂时的经济技术环境下, 实施该指标是不是更大的是指导意义, 如果要进行治理, 所投入的资金量及技术能力国内能否满足。第三, 在国内很多环保指标还不太理想的情况下, 我们有没有必要去追求尖端, 是不是先把力所能及的基础做好在寻求更高目标。

支持此项目的人认为:看看北京等各大城市的天以及人们的关注度就可以看出, 治理PM2.5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PM2.5关乎民生健康;国家如果要下决心治理PM2.5, 资金不会是个问题。至于监测能力, 一些大城市实施起来应该完全没问题。另外, 标准实施实行分步走, 其实已经为地方政府治理空气污染留足了空间。治理PM2, 5, 对国内PM2.5监测市场的发展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 亚洲不少国家如印度、泰国、孟加拉国、斯里兰卡、日本等都已经有了PM2.5标准, 所以, 我国也应且有实力实施PM2.5的监测, 这样才能与国际接轨。反对此项目的人认为:第一, 目前国内环境问题很多, PM2.5只是其中一个, 最为严重的还是水环境的短缺和污染, 最重要的是应先维持人们生存。人们普遍关注 (也仅仅是关注而已, 这是舆论和媒体的功劳) , 不等于人们普遍在乎, 关乎民生健康的问题很多如食品污染、水污染、垃圾围城等, 都急需解决。第二, 资金应该用到更需要的地方, 大城市有条件实施PM2.5标准, 但很多中小城市的居民pm10还没治理好, 资金应均衡分配, 照顾弱势群体的利益。第三, 所有的政策可以适当超前, 但更要符合国情, 首先满足什么而后满足什么, 针对我国的国情, 国内还有很多需要切实改善民生的大问题, 我们不应该为了一些不可能完成的目标, 而制定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PM2.5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的报告, 说明政府对空气环境的问题越来越重视, 体现了政府对空气环境问题治理的决心。PM2.5污染对人体身心健康的影响都比较大, 提出更高的环境治理标准, 在治理过程中, 肯定会先满足低环境治理标准, PM10会更好的解决。把PM2.5写入政府的工作报告, 表明了政府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空气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 表明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 也表明环境问题是民生问题, 归根到底还是结构问题。

为此建议:

(1) 进一步完善PM2.5控制的法规体系。

(2) 尽快建立PM2.5等大气污染物监测体制。

(3) 加大力度治理机动车尾气。

(4) 严格控制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

参考文献

中秋节的由来简短介绍 篇8

中秋节来历一:中秋节由古代祭月慢慢演变而来。古代历法把每个季节分为三个月,分别是孟月、仲月、季月。农历八月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所以被称为“仲秋”,而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季的一半,所以被称为“中秋”。最初这一天被定为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日,慢慢就演变成为中秋节。

中秋节来历二:中秋节由嫦娥奔月的故事演变而来。这个故事最广为流传,后羿射掉了多余的九个太阳,然后上天赏赐他一种成仙的药,他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妻子嫦娥,就把药交给嫦娥保管。在八月十五这天嫦娥吃了仙药,然后奔月亮去了。后羿思念嫦娥,所以每年这一天,都会在园子里摆上嫦娥最爱吃的东西,盼望她能回来团圆。之后,年年如此,代代相传,就演变成了节日,由于这天时值中秋,所以称为中秋节。

中秋节来历三:中秋节由祭祀土地神演变而来。在农耕社会,农作物对于农民至关重要,所以人们经常祭祀土地。在秋季收获时,农民会祭祀土地神,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农作物收获的时节,因此逐渐演变成中秋节。

中秋时节会开什么花

桂花

桂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的观赏与实用兼备的优良园林树种,桂花清可绝尘,浓能远溢,堪称一绝。

绣球花

绣球花,其形百花成朵、团扶如球;其花花大色艳,花色有蓝色、白色、紫红、粉红、桃红等色。另外,绣球花又名八仙花、紫阳花、七变化、洋绣球、粉团花。

百合

在中国百合具有百年好合美好家庭、伟大的爱之含意,有深深祝福的意义。

芙蓉花

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 Linn.)又名芙蓉花、拒霜花、木莲、地芙蓉、华木,原产中国。

中秋节的风俗文化

中秋节将至,祭月,赏月,拜月,缺一不可。据礼记记载,拜祭月神之时,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还要设立香案。而月饼和西瓜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并且要将月亮神摆在太阳的方向,全家人按照顺序祭拜月亮。并且团圆月饼一定要大小均匀。早在宋代之时,中秋赏月的风气已经盛行开来。直至今天中秋之时,一家人欢聚一堂,欣赏圆月,是必不可少的风俗文化。在湖广地区,还存在着中秋之时,用竹条扎各式各样的灯笼。绑于露台之上,高高悬挂。与灯笼相关的习俗还有猜灯谜这一项活动在中秋月圆之夜也颇为盛行。

中秋节传统风俗举例

1.打糍粑:糍粑与月亮一样也是圆形,意味着团圆、团聚,因为是极富粘性的糯米做成,所以象征把大家粘在一起,永不分离。

2.博饼:流行于福建闽南一带的活动,大家通常围坐一桌,放个大碗,往里面掷骰子,以六个骰子轮流投掷,博取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六个等第,并按等第获取不同的奖励。

春节的由来英文介绍带翻译 篇9

Spring Festival is the most important holiday for Chinese people. Excitement and happiness are palpable this time of the year, and they reach the peak on lunar new year‘s eve.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最重要的节日。在每年的春节都让人兴高采烈,尤其是大年三十那晚,更是达到了高潮。

Though the 15-day period, which starts with the first day of the lunar new year and ends on the 15th day (known as Lantern Festival), is relatively long, it is the busiest time of the year for Chinese people. The arrangements they have to make for family reunions, buying necessities and preparing food keeps them busy throughout the holiday. Many of them travel back home and meet friends over dinner and drinks. The celebrations include decorating the house and setting off fireworks.

春节历时15天,也就从大年初一开始,到元月十五元宵节结束。这段比较长的时间是中国人最忙的时候。他们为家庭聚会作安排,采购年货,准备丰盛的食物,以至于整个春节假期都忙忙碌碌的。许多人在春季期间都要回老家过年,跟朋友碰碰头,聚个餐。庆祝春节也包括大扫除和放烟火。

But we are talking about a tradition that seems to be fading.

但是我们现在要谈的是越来越淡的年味。

Spring Festival, as it is celebrated today, has undergone many changes, thanks to the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globalization.

现在的春节已经因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而改变了很多。

Yet no Spring Festival is complete without food. People could not get good food whenever they desired in earlier times, something that does not apply to society today. More often than not, people faced the risk of famine. The best time for people to celebrate was when food was available in plenty, and that was possible in spring, or the beginning of the lunar new year. That was the main reason why Spring Festival acquired such great importance among Chinese people.

但是没有哪个春节是完全离得开“吃”的。从前,不论人们提前多久想要买年货,总是不能如愿,而现在早已今非昔比。过去常常还要闹饥荒。人们最好的庆祝时间就是他们能得到食物丰盛的时候,也就是春天或是元月初的那段时间。那也是为什么春节对于中国人如此重要的主要原因。

But three decades of economic growth has ensured that people in China, except for those who are still poor, can enjoy a good meal whenever they want. Such has been the change in people‘s fortune that some have to be treated for obesity and other health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excessive eating.

但是三十年来的经济发展已经让中国人,除了那些仍然穷苦的人以外,随时都能享受美食。这得益于人民财富的增长,但是后者也导致一些人吃得太多而受到肥胖威胁和健康问题。

In the past, celebrations were limited to events like song-and-dance duets in North China, dragon/lion dances in South China and fireworks, which required the joint efforts of the entire community. But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urbanization seems to have weakened the social links among people. Many, especially those living in cities, are not interested in celebrating the festival with people they hardly know.

在过去,庆祝春节还只停留在北方的二人转和南方的舞龙舞狮等形式。那些庆祝活动往往需要许多人合力才能办得起来。但是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提升似乎已经将这种社会联系弱化了。许多人,特别是城市居民,不太愿意与不相识的人一起共度春节。

Many customs associated with Spring Festival have changed, too. In the past, people used to visit relatives and friends with gifts and lots of good wishes. Today, many people, especially the youth, use their cell phones or the Internet to send their good wishes and even “gifts” to their relatives and friends. Some may say this a sign that people have become less caring about their near and dear ones, but we should see this development as a time- and energy-saving exercise granted by the information age.

与春节相关的许多习俗也被改变了。在过去,人们常常会带着礼物走亲访友,互道祝福。今天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用手机或是网络向亲朋好友发去“礼物”和祝福。有些人或许会说,这说明人们已经没有那么关心至爱亲朋了,但是我们应该把这种变化看作信息化时代省钱省力的好办法。

In recent times, many people have started praying for a career promotion or more money instead of invoking God or the Buddha for a healthy and long life and the welfare of their family. But the number of such people is decreasing now, which shows that people are becoming more reasonable.

最近几年,许多人开始祈祷事业高升,财源滚滚,而不是求神拜佛,他们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家庭美满。但是这样的人数现在正在减少,说明人们开始变得更加理性。

介绍中国传统春节年俗的英语

Spring Festival is the most important holiday for Chinese people. Excitement and happiness are palpable this time of the year, and they reach the peak on lunar new year‘s eve.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最重要的节日。在每年的春节都让人兴高采烈,尤其是大年三十那晚,更是达到了高潮。

Though the 15-day period, which starts with the first day of the lunar new year and ends on the 15th day (known as Lantern Festival), is relatively long, it is the busiest time of the year for Chinese people. The arrangements they have to make for family reunions, buying necessities and preparing food keeps them busy throughout the holiday. Many of them travel back home and meet friends over dinner and drinks. The celebrations include decorating the house and setting off fireworks.

春节历时15天,也就从大年初一开始,到元月十五元宵节结束。这段比较长的时间是中国人最忙的时候。他们为家庭聚会作安排,采购年货,准备丰盛的食物,以至于整个春节假期都忙忙碌碌的。许多人在春季期间都要回老家过年,跟朋友碰碰头,聚个餐。庆祝春节也包括大扫除和放烟火。

But we are talking about a tradition that seems to be fading.

但是我们现在要谈的是越来越淡的年味。

Spring Festival, as it is celebrated today, has undergone many changes, thanks to the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globalization.

现在的春节已经因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而改变了很多。

Yet no Spring Festival is complete without food. People could not get good food whenever they desired in earlier times, something that does not apply to society today. More often than not, people faced the risk of famine. The best time for people to celebrate was when food was available in plenty, and that was possible in spring, or the beginning of the lunar new year. That was the main reason why Spring Festival acquired such great importance among Chinese people.

但是没有哪个春节是完全离得开“吃”的。从前,不论人们提前多久想要买年货,总是不能如愿,而现在早已今非昔比。过去常常还要闹饥荒。人们的庆祝时间就是他们能得到食物丰盛的时候,也就是春天或是元月初的那段时间。那也是为什么春节对于中国人如此重要的主要原因。

But three decades of economic growth has ensured that people in China, except for those who are still poor, can enjoy a good meal whenever they want. Such has been the change in people‘s fortune that some have to be treated for obesity and other health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excessive eating.

但是三十年来的经济发展已经让中国人,除了那些仍然穷苦的人以外,随时都能享受美食。这得益于人民财富的增长,但是后者也导致一些人吃得太多而受到肥胖威胁和健康问题。

In the past, celebrations were limited to events like song-and-dance duets in North China, dragon/lion dances in South China and fireworks, which required the joint efforts of the entire community. But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urbanization seems to have weakened the social links among people. Many, especially those living in cities, are not interested in celebrating the festival with people they hardly know.

在过去,庆祝春节还只停留在北方的二人转和南方的舞龙舞狮等形式。那些庆祝活动往往需要许多人合力才能办得起来。但是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提升似乎已经将这种社会联系弱化了。许多人,特别是城市居民,不太愿意与不相识的人一起共度春节。

Many customs associated with Spring Festival have changed, too. In the past, people used to visit relatives and friends with gifts and lots of good wishes. Today, many people, especially the youth, use their cell phones or the Internet to send their good wishes and even “gifts” to their relatives and friends. Some may say this a sign that people have become less caring about their near and dear ones, but we should see this development as a time- and energy-saving exercise granted by the information age.

与春节相关的许多习俗也被改变了。在过去,人们常常会带着礼物走亲访友,互道祝福。今天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用手机或是网络向亲朋好友发去“礼物”和祝福。有些人或许会说,这说明人们已经没有那么关心至爱亲朋了,但是我们应该把这种变化看作信息化时代省钱省力的好办法。

In recent times, many people have started praying for a career promotion or more money instead of invoking God or the Buddha for a healthy and long life and the welfare of their family. But the number of such people is decreasing now, which shows that people are becoming more reasonable.

最近几年,许多人开始祈祷事业高升,财源滚滚,而不是求神拜佛,他们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家庭美满。但是这样的人数现在正在减少,说明人们开始变得更加理性。

春节习俗英文简介Customs of the Spring Festival

The Spring Festival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 and also the most important one of the whole year. Through the evolvement of thousands of years, a series of customs are spreading far and wide.

扫尘 Sweeping the Dust

“Dust” is homophonic with “chen”(尘)in Chinese, which means old and past. In this way, ”sweeping the dust” before the Spring Festival means a thorough cleaning of houses to sweep away bad luck in the past year. This custom shows a good wish of putting away old things to welcome a new life. In a word, just before the Spring Festival comes, every household will give a thorough cleaning to bid farewell to the old year and usher in the new.

贴春联 Pasting Spring Couplets

“The Spring Couplet”, also called “couplet” and ”a pair of antithetical phrases”, is a special form of literature in China. The Spring Couplet is composed of two antithetical sentences on both sides of the door and a horizontal scroll bearing an inscription, usually an auspicious phrase, above the gate. The sentence pasting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door is called the first line of the couplet and the one on the left the second line. On the eve of the Spring Festival, every household will paste on doors a spring couplet written on red paper to give a happy and prosperous atmosphere of the Festival. In the past, the Chinese usually wrote their own spring couplet with a brush or asked others to do for them, while nowadays, it is common for people to buy the printed spring couplet in the market.

贴窗花和“福”字 Pasting Paper-cuts and “Up-sided Fu”

Paper-cuts, usually with auspicious patterns, give a happy and prosperous atmosphere of the Festival and express the good wishes of Chinese people looking forward to a good life. In addition to pasting paper-cuts on windows, it is common for Chinese to paste the character ”fu(福)”, big and small, on walls, doors and doorposts around the houses. “Fu(福)” shows people’s yearning toward a good life. Some people even invert the character ”fu(福)” to signify that blessing has arrived because “inverted” is a homonym for ”arrive” in Chinese. Now many kinds of paper-cuts and “fu(福)” can be seen in the market before the Festival.

守岁 Staying Up Late on New Year‘s Eve

The tradition of staying up late to see New Year in originated from an interesting folk tale. In ancient China there lived a monster named Year, who was very ferocious. Year always went out from its burrow on New Year’s Eve to devour people. Therefore, on every New Year’s Eve, every household would have supper together. After dinner, no one dared go to sleep and all the family members would sit together, chatting and emboldening each other. Gradually the habit of staying up late on New Year’s Eve is formed. Thus in China, ”celebrating the Spring Festival” is also called “passing over the year (guo nian)”。 However, now there are less and less people in cities who will stay up late to see New Year in.

贴年画 Pasting New Year Prints

The custom of pasting New Year Prints originated from the tradition of placing Door Gods on the external doors of houses. With the creation of board carvings, New Year paintings cover a wide range of subjects. The most famous ones are Door Gods, Surplus Year after Year, Three Gods of Blessing, Salary and Longevity, An Abundant Harvest of Crops, Thriving Domestic Animals and Celebrating Spring. Four producing areas of New Year Print are Tɑohuɑwu of Suzhou, Yɑngliuqing of Tianjin, Wuqiɑng of Hebei and Weifang of Shangdong. Now the tradition of pasting New Year paintings is still kept in rural China, while it is seldom followed in cities.

吃饺子 Having Jiaozi

On New Year’s Eve, the whole family will sit together to make jiaozi and celebrate the Spring Festival. The shape of jiaozi is like gold ingot from ancient China. So people eat them and wish for money and treasure. The tradition of having jiaozi is very important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You cannot have a complete Spring Festival without having jiaozi. (See page 82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jiaozi”)

看春节联欢晚会 The CCTV New Year‘s Gala

The New Year’s Gala is a variety show held by China Central Television (CCTV) since 1983. For every year since then at the turn of the Lunar New Year, the program begins at 8:00PM and lasts five or six hours. It brings laughter to billions of people, creates many popular words and produces lots of TV phenomena meriting attention. For over twenty years, its value has gone far beyond a variety show. It is essential entertainment for the Chinese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Many Chinese would like to watch the gala while having the dinner on New Year’s Eve.

春节习俗英文简介

扫尘 Sweeping the Dust

“Dust” is homophonic with “chen”(尘)in Chinese, which means old and past. In this way, ”sweeping the dust” before the Spring Festival means a thorough cleaning of houses to sweep away bad luck in the past year. This custom shows a good wish of putting away old things to welcome a new life. In a word, just before the Spring Festival comes, every household will give a thorough cleaning to bid farewell to the old year and usher in the new.

贴春联 Pasting Spring Couplets

“The Spring Couplet”, also called “couplet” and ”a pair of antithetical phrases”, is a special form of literature in China. The Spring Couplet is composed of two antithetical sentences on both sides of the door and a horizontal scroll bearing an inscription, usually an auspicious phrase, above the gate. The sentence pasting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door is called the first line of the couplet and the one on the left the second line. On the eve of the Spring Festival, every household will paste on doors a spring couplet written on red paper to give a happy and prosperous atmosphere of the Festival. In the past, the Chinese usually wrote their own spring couplet with a brush or asked others to do for them, while nowadays, it is common for people to buy the printed spring couplet in the market.

贴窗花和“福”字 Pasting Paper-cuts and “Up-sided Fu”

上一篇:幼儿园新学期计划怎么写下一篇:一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列式计算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