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社区孝星事迹(精选10篇)
北京社区孝星事迹 篇1
孝老爱亲,彰显人性光辉
——记金巢社区陈敬恋事迹
每艘航船都有停泊的港湾,每段人生的旅途都有依靠的驿站。家,是人生旅程最初的起点和最终的归宿,每一份快乐与温馨,都渗透在这小小的空间里,每一份烦恼与忧愁,都消逝在这融融的氛围中。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一位家住房山区周口店镇金巢社区好妻子、好母亲、好儿媳陈敬恋的先进事迹。
说起陈敬恋照顾儿子、孝敬公婆的事迹,社区的居民们无不都竖起了大拇指,大家都夸她是一位贤妻良母,不仅体贴丈夫,关心儿子,更加孝敬老人,多少年如一日默默地为这个家任劳任怨地奉献着,不离不弃、无怨无悔。面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淡淡地说:“我只是在尽妻子、母亲、儿媳的责任”。她在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陈敬恋和丈夫结婚时,丈夫在车间工作,事务烦琐,为了使丈夫安心工作,不为家庭的琐事劳累,陈敬恋虽然也要上班,但家里面里里外外的事她却从不让丈夫操心,把一切事情都打理的井井有条。在结婚当时丈夫已有一子,按照当时他们的婚姻情况是符合国家政策性指标可以再生育的,但作为“后妈”的陈敬恋经过考虑,毅然决定不再生育,要把“丈夫的儿子”完完全全的当作自己的儿子来抚养,把所有的母爱都倾注在“儿子”的身上。功夫不负有心人,“儿子”很争气,顺利的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并且通过七年的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有“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的孝道故事,自然界里也有“羊跪乳、鸦
反哺”的真实故事。而这一切都在陈敬恋的身上得到了诠释。自打结婚后,作为儿媳,陈敬恋尽心侍奉着年过半百的公公和婆婆,不怕脏、不怕累,买菜、洗衣服、收拾家务。她与两位老人朝夕相处,连脸都没有红过一次,更没有让老人受过一回气,默默无闻的承担着照顾二老的重担。2000年,陈敬恋已经70岁的婆婆被诊断患上了抑郁症,病情时好时坏,严重时婆婆就会全然不顾地跑到离自己居住地不远的火车道上“遛弯”,嘴里直说着“我不活了,不活了。”这样的举动令全家人都忧心忡忡。陈敬恋的公公年岁已高,照顾自己还可以,但再照顾老伴便有些力不从心了,丈夫每天又要忙于上班,儿子求学在外,一家人老老小小的重担就落在了陈敬恋一个人的身上。为照顾好公公婆婆,并且保障婆婆的生命安全,不发生任何意外,她就干脆支起了一张小床,搬到了婆婆的屋里和婆婆同住,公公和丈夫同住,一刻也不让婆婆离开自己的视线。除照料公公婆婆的日常生活起居外,每天她都要坚持和婆婆聊天谈心。针对婆婆的抑郁症病情,聊天的内容陈敬恋也是经过深入考虑的,每次她都会通过电视或者亲自到居委会查询报纸的方式,寻找一些可以调解婆婆情绪的资料,通过语言宽慰婆婆。经过一年多的悉心照料,婆婆的心情好了,抑郁症病情也得到了明显的好转。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01年,婆婆又患上了带状泡疹,病情发作的时候全身奇痒难忍,甚至疼痛无比。婆婆以前是个穿着讲究的人,爱干净,洗洗涮涮的事情干不了,全由她来做。得病后四季衣服都由陈敬恋来照顾。看婆婆该添补什么衣物,她会悄悄买回来,给她换上。婆婆头发长了,但不愿意去理发店,她就亲自给她修剪。婆婆虽然病了,但被她收拾的整洁利落,不知道的根本看不出是位病了好几年的人。她说:照顾老人不仅仅是让他们吃饱穿暖,更应该让他们精神愉快。婆婆
由于身体疼痛等原因造成整天心烦意乱,看什么都不顺眼、爱唠叨,但陈敬恋一点也不生气,照常为老人打洗脸洗脚水,剪手脚指甲。为使婆婆身体能够好受些,她每天用煤火烧水,晾温后用温水为婆婆轻轻擦洗身体,将药物涂抹在患处,隔几天就帮她洗头,想吃什么、需要什么都尽量满足她。在她的精心照料下,不管严寒酷暑,从不间断,直到婆婆去世。
陈敬恋的公公今年已80岁高龄,自从婆婆去世后,为了防止公公一个人孤单寂寞,陈敬恋家便和公公一起过。随着公公年岁的增大,许多老年病也伴随而来,冠心病、前列腺、骨质增生等等。2008年12月,公公因心、肺、胃三种疾病并发紧急入院治疗,医生给下了病危通知书,丈夫厂子里面忙,腾不出多余的时间,其他的兄弟又因为住的距离较远、工作等原因不能时常照看公公。作为儿媳的陈敬恋二话不说,亲自担任起了照顾公公的任务。为能够更好的照顾公公,在公公住院的近一个月时间里陈敬恋衣不解带的在医院白天黑夜的陪着。由于公公长时间卧床,为了防止身体生褥疮,她便每日给老人擦洗身体。公公身体虚弱,每日只能躺在床上,大小便不能自理,她亲自为其处理大小便,从没皱一下眉头。但老人好强,由儿媳妇照顾总觉不便,陈敬恋就耐心地说服公公,有时为了缓解公公的紧张心理,一边帮公公解大便,一边给公公讲笑话,同室的病人都认为她是老人的女儿,老人也感动的说:“我早就把她当成自己的亲闺女了!”。老人吃不惯医院里的饭菜,她便回家亲自做好饭菜后送到医院,每天悉心照料着公公直到出院。
大病初愈的公公更是让儿媳日日担心,除每天的喝水、吃饭,日常生活起居外,每天早上不管有多早,只要在社区遛弯的道路上看到陈敬恋的公公,那你肯定能在一百米的后面发现陈敬恋的身影。起初社区的居民们
并不理解,公公大早上的遛弯,儿媳妇怎么还悄悄地跟在后面“监视”着?后来通过交谈大家慢慢才知道,原来是老人本身身体不好,每天早上又习惯起床就出门,儿媳是怕公公这么大强度的“锻炼”,半路上晕倒或有身体不适的情况出现,但公公脾气又倔,谁说也不听,无奈之下,陈敬恋只能采取悄悄跟随监视的方法,大老远的望着公公遛弯。
人上了岁数晚上就觉少,还爱起夜,陈敬恋的公公有时候晚上睡不着觉,便自己出来在小院里“溜达”。为了防止因为天黑而造成公公的磕碰她和丈夫就开始琢磨要给小院安个灯,但公公“溜达”时间不固定,如果按照其他家院里弄个门灯的话,一晚上都亮着又太浪费,儿子和儿媳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在小院内沿房子边沿挖几个洞,装上几个“地灯”。说干就干,几天的功夫,院子里的“地灯”装好了,就这样,“地灯”每夜长亮着,老人夜里出门就不发愁了。公公还喜欢宠物,家里又是养狗又是养猫,因为居住的平房,陈敬恋怕有时房子潮湿会对老人的身体不好,或者宠物弄得公公的房屋有异味,她便把老人居住的房屋地面全部由原来的石灰地装修成了木地板,而自己和丈夫居住的房屋里地面仍是石灰地,此外,她还兼职做起了家里猫狗的“清洁员”,伴随着老公公的动物每天都干干净净的。
一次公公因为着凉患了感冒,全身发紧,有的时候伴随着阵阵的疼痛,陈敬恋一看,心里急了,她每天悉心照顾着公公,生怕再出个什么岔子。公公的感冒病好了,但陈敬恋并没有停下,她想到由于公公患有多种老年病,很多时候都是浑身发紧,身体难受,是不是自己也可以学点按摩技术来缓解一下老人的身体疼痛呢?想到什么就立马着手,她开始每天关注电视上播出的卫生保健节目,自己跟着电视学。按照电视里教授的知识,找
脚上、身上的相应穴位,了解按摩知识,在自己的身上先练习,遇到不明白的她就去问社区里的按摩师傅们。在长期的坚持学习后,陈敬恋不仅学会了基础的按摩手法,更是坚持每隔一天为公公局部按摩一次,隔几天为公公全身按摩一次,每次都要30至40分钟。长期的坚持使80岁的公公看起来身体硬朗健硕。每次人们问他健康的秘方是什么时,老爷子总会自豪且幸福的说“那是因为我有个好儿媳啊!”
2009年的年底,当大家都开始忙活年货要过年的时候,却发现陈敬恋最近看不见了。原来她又陪着公公回到老家河北省徐水县照顾已经100岁高龄的奶奶婆去了。
她,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之举,但她为老人所作的点点滴滴都应该值得称赞,她的事迹却无不展示了人间的真情,彰显了人性的光辉。
金巢社区居委会
2010年5月10日
孝星典型事迹 篇2
在渠江河畔的滨河路上,在马鞍山上的林荫小道里,我们时常会看到一对中年夫妇搀扶着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散步的身影,在夕阳下慢慢远去……
看着这温馨感人的一幕,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位步履蹒跚的老人是一位得病十多年的老年痴呆症患者,身着朴实的中年夫妇是她的儿媳,儿子是农业局职工阿斌,媳妇小兰为照顾老母已弃业多年。
1983年7月,阿斌从达县农校毕业分配到农业局工作。当时,母亲在镇搬运站当搬运工,父亲在外打零工,一家人收入还算富裕,住着搬运站的公房,过着平静的生活。很快,几年过去了,阿斌成为了单位的技术骨干,优先获得了购买单位公房的权利,1987年花了几千元从单位买了一套六十多平米的住房。同年,娶了一位漂亮的媳妇,生了一个女儿,过着其乐融融的生活。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1989年母亲曾经工作的搬运站(集体企业)解体,母亲的生活费断发,父亲得癌症不到半年就去世,父亲的去世对母亲打击很大。孝顺的儿子阿斌很快发现了母亲的变化,决定把老母接来一起住,尽尽自己的孝心。漂亮的媳妇没有工作,可爱的女儿也要用钱,一家人的支出全靠一个人几百元的工资收入,入不敷出。生活的重担全压在阿斌一个人肩上,面对生活的压力他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面对妻子的冷落,母亲的沉默,年轻的阿斌凭着一腔热血,决定停薪留职下海经商。1990年3月,阿斌开始在商海打拼。几年来,他开过歌舞厅,搞过养殖业,但年轻的他缺少创业经验,在商海中屡战屡败,用尽积蓄,欠下了外债。阿斌尝尽了生活的酸甜苦辣,面对巨额债务,他选择了卖房还债。不久,妻子不忍生活的清贫,丢下女儿离他而去。
1995年,阿斌回到单位上班,带着老母和女儿租房度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老母变得沉默寡言,丢三落四,记忆力一天不如一天,家务活一点都干不了。阿斌除了上班,还要照顾上学的女儿和老母。他时常想到:老母用苦力把自己养大,日子再难过,我也不能抛下老母亲,我一定要给老母一个幸福的晚年。
日子一天天过去,老母的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2000年4月份的一天傍晚,6点钟了,阿斌做好了晚饭却不见母亲回家吃饭。心想:这可能是母亲看热闹,忘了回家。6点半,7点还不见老母的身影,阿斌有些坐不住了,招呼女儿先吃,自己出去找找。阿斌先到了老母常去的遂洞口和附近的街道,一直不见老母的身影。心想:是不是老母已回家了呢?回到家里,只见女儿一个人坐在桌旁,一口饭也没吃,哭着要找奶奶回家一起吃。时间已8点半了,这可急坏了阿斌和女儿,爷俩骑着自行车满城找,找遍了渠城的大街小巷。直到晚上近十一点,爷俩在离家两公里多路的长青路找到老人家,可爱的女儿抱着奶奶大哭一场。阿斌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带着老母到大医院做了检查,医生告知:母亲是得了阿尔茨海默病,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年痴呆症。
从此,女儿变得更懂事了,老母却一天不如一天。孝顺的女儿有空时,常常帮奶奶洗脚、洗脸、梳头。老母却是以前偶儿犯的事,现在是经常在犯。如:才吃了饭,她却问怎么还不吃饭;给她洗脚,她却说才洗了脚用不着洗了(本来就没有洗);说外面天气炎热,穿一件薄衣就可以了,她却要争着穿个两三件,说怕感冒多穿两件好些。一日三餐,她找不到吃饭时间和份量,要定时定量。对个人卫生、日常用品使用,象个两三岁的小孩一样,没有人监督和协助,一个人单独完成成了难事。最让阿斌犯难的是母亲出门经常找不到回家的路。生活中,隔三差五都能看到阿斌找母亲的身影,同事的小儿子看到了常说:“老蝌蚪又在找妈妈了”。母亲找不到回家的路时,被好心的朋友、同事遇到,送回家也成了常事。多年来,阿斌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年迈的母亲,忙里忙外,从不嫌脏不言累,从未向单位组织提过任何要求。好心人多次主动提出给阿斌再找个老婆,却都被阿斌婉言谢绝,说:如果再找一个的话,只能给别人带来负担,自己却没有给别人幸福的条件。看到老母的病情日益严重,生活已不能自理,再加上女儿又要上高中了,说什么也不能影响女儿的学业,在朋友的再三劝说下阿斌同意再娶一个妻子。2004年,经人介绍,阿斌娶了现在的妻子小兰。婚后夫妻俩商量好:阿斌继续上班,妻子辞退工作在家照顾老母。在邻居眼里:媳妇小兰善良、贤惠,很会照顾老人。认识的人都说老人的命好,娶了一个能干的媳妇。生活中夫妻俩互相谦让,阿斌为让妻子不至于累坏身体,常常在下班后承担了大部分家务,生活过得平静而温馨。给母亲穿衣、喂饭、洗脚、洗脸成了夫妻俩每天的必修课。晚上,夫妻俩照顾母亲吃完饭后,还常带母亲到滨河路、马鞍山转路,回到家里还得小孩般地哄着母亲直到睡去。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在这里被阿斌夫妻俩用十多年时间给砌底否定了。阿斌常说:为了母亲,我无怨无悔!
一晃十年过去了,似乎一切都在改变,唯有没变的是阿斌那颗善良的孝心。阿斌一家依然租住着一套不足60平米的房子,领着每月二千多元的工资,带着痴呆的老母生活,不离不弃。夕阳下,夫妻俩搀扶着老母一步一步地前行着,他们的生活依然平静而幸福!
十佳孝星事迹 篇3
——记东阿二中孝心少年尹倩倩 东阿二中
尹海军
孟子先生告诫我们: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东阿二中举办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涌现出许多懂得孝顺的同学,他们平凡却做着不平凡的事。其中尹倩倩同学以她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老师及同学,她是坚强的,她用实际行动为同学们做了榜样。
她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家庭里,过着原本幸福安逸的生活,她的童年本该是欢声笑语,无忧无虑的。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他们以往的宁静。她的母亲患上了脑梗塞。这突如其来的噩耗,让她顿时觉得天快要塌下来了,一直对她慈爱有加、呵护备至的母亲,怎么会遭此厄运?她伤心至极,她无助的问天问地,但是无法找到答案。没有别的办法,她只能面对现实,对于这该死的病魔,她真想一棍子把它打死,但她知道着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能小心翼翼的对付它,如果一不小心惹怒它,就有可能让她失去可亲可敬的妈妈。到那时她的世界可能真的就暗淡无光了。
为了治疗她妈妈的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为了给妈妈治病,她年近半百的爸爸仍然奔波于工地与家庭之间,从早到晚的干力气活挣钱养活她们一家人。她知道爸爸为了这个家付出了很多,真的很辛苦,有时她看着爸爸早出晚归的身影,暗暗的流泪,她多么的希望,爸爸能停下脚步坐下来歇歇呀。
因为家中的人手不够,所以不得不把她当成壮劳力,家里的一切家务等都由她一个人来承担。农忙的时候真的是很累,玉米该收了,麦子该种
()了,都得要赶上农时,于是她就边上学边干活,那个难熬的滋味就别提了,有时她真得累瘫在地上,但是她不能喊累,不能哭泣,她要撑住,和她爸爸一同撑起这个家。虽然她不能和她爸爸干同样的活,但是地里的一般农活、家里的家务活她都会干。有时腿累酸了,有时手掌磨出了血泡,她还是在坚持。爸爸心疼了,想让她停下来,可她就是不肯,她想,她多出一点力,爸爸不就省一点力吗?她把能挑起的担子挑起来,让爸爸能多出去一天,不就能多挣一天的钱吗?妈妈不就能多一点治病的钱吗?日子不就能好一点吗?
每到周末,她都会一大早起来给干活的爸爸做早饭,然后给妈妈做适合这种病情的饭菜。这个年龄的孩子,哪个会做饭炒菜呢?可是她就会。在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年纪,她学会了煮饭,学会了炒菜。
她的妈妈因为得这个病,脾气时好时坏,她的心情也跟着难过,毕竟她们母女连心,骨肉相连啊。她做饭时做不好,会骂她,虽然她心里很委屈,但是她知道,在母亲面前她不能哭,她要学会坚强,毕竟这不是妈妈的错,而是这种疾病带给的压力让无所释怀。即使拿她当出气筒又能怎么样呢?因为是她的妈妈呀!她愿意为妈妈做任何事。现在,她的爸爸因为有事去东北了,而她又要住校,家里只剩下妈妈自己,每天晚上她都会给妈妈打一个电话,告诉做什么饭吃,嘱咐她妈妈按时吃药。
在学校里,她无时无刻不挂念着妈妈,她听别人说,脑梗塞复发后会更加严重。她时常胡思乱想,想着想着就会自己偷偷掉眼泪。同学们都劝她别有这样的想法,她却说:“别人怎么能理解我的感受呢?那种钻心的痛或许只有我体会过,在我心底深处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爸爸妈妈能
()永远陪着我。”父母永远是女儿心灵的依靠,只要她能在回家时能看到父母的笑容,能听到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她就觉得这个家还在,温暖依旧,她也就心满意足了。再苦再累,她也能忍。她想她学会了坚强,风雨也难奈她何。只要生命延续,定能谱写彩虹般的篇章。希望就在前方,她会执着顽强。
在学校里,她的学习成绩虽然不是最优秀的,但她一直努力。课上她凝神屏气,聆听老师的教诲;课下她认真的复习练习,认真的做每一道题,认真的完成每一次作业;她认真的对待每一次考试,她希望每次都考出好的成绩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别人玩的时候她在学习,别人的学习的时候,她更加专注的学习。在宿舍里,灯熄了之后,她还要打开手电筒,继续学习,她咬着牙,和命运做抗争。她期待在明年的中考中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考上实验高中,因为只有这样,她才有希望考上一个好大学,将来找一个好工作,能够让爸爸妈妈过上稳定、舒心的生活。她是整个家庭唯一的希望,她一定要让自己出色,唯有如此,才能让父母心安,才能对得起含辛茹苦的父母。
她还要感谢她的老师,因为老师们知道她的家庭情况后,在她感到最无助的时候,给予她最温暖的安慰,让她重新树立了战胜困难的信心。一次一次的虚寒温暖,一次又一次的作业辅导,让她感觉到老师们不是父母,胜似父母。他们都是辛勤的园丁,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着所有需要得到帮助的孩子,传授给他们知识,教会他们做人,鼓励他们积极进取。她要向他们表达由衷的敬意。她也要感谢她的同学们,因为同学们在她最困难的时候,给予她最无私的帮助,是他们一直鼓励她、支持她,让她有坚持走
()下去的信心。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她会把老师们、同学们的鼓励转化为继续前进的动力,去实现理想,尽忠她的孝道,好好照顾好她的妈妈。她始终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她要微笑着面对生活对她的考验。
再过几年她就要成大人了,不,她现在感觉就像一个大人一样,她勇挑生活重担,直面挫折的人生,用誓言去迎接每一个黎明,用行动去诠释她的誓言。她相信今天的汗水定能换来明日的辉煌,年少的她定能用她的坚持和她的孝道为她的家撑起一片天,她要用她的行动让这个世界多一丝温暖、多一丝美好。
谁能想到一个十六七岁的孩子能承担住这么重的担子?她的事迹带给我们很大感触,难道我们就不能做到这些么?作为子女,我们应该学会感恩父母;作为一名学生,要学会感恩老师;作为同学,要和同学和谐相处;要懂得知恩图报,回报社会。(东阿二中 尹海军)
小孝星事迹材料 篇4
刘佳博同学是一个在家孝顺懂事,聪明能干,在校文明好学,在班积极向上成绩优异的小女生。
在他很小的时候,爸爸就去世了,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妈妈去了外地,留下了刚刚懂事小佳博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尽管他年年纪尚小,但已早早开始品尝生活的艰辛。每天,他很早就要起床,天还没亮就开始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擦桌子,扫地,拖地,洗衣服。爷爷奶奶病并不想让孩子如此操劳,但是小佳博同样心疼年事已高的爷爷奶奶。那时的她,才刚上三年级。不仅如此,她每天还帮爷爷奶奶暖被,洗脚捶背„„村里人无不竖指称赞他懂事孝顺。
小佳博年龄虽小,家里的小主人翁意识很强。奶奶生病时她端茶送水,用稚嫩的小手给奶奶按摩额头,眼神里充满了关切和忧伤,问:“奶奶好点了吗?”奶奶中午躺在炕上睡着了,小佳博会拿上小被子轻轻的给奶奶盖上;奶奶生病的时候,她每天就会更早的起来给爷爷奶奶做饭,收拾卫生。
他生病时从不找事,她怕奶奶着急、怕治病花好多钱、怕爷爷奶奶担心,她从来不乱花钱,即使是正常的开销,也总是说:多少钱?够吗?咱家有吗?
她尊敬老师,把老师看作亲人。有一次老师带病上课时不停的咳嗽,他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第二天就从家里拿来了感冒药给老师。老师很感动。她非常懂得感恩,懂得尊老爱幼。有一次他身体不好,爷爷亲自杀了一只老母鸡,说:“佳博,你吃了吧,吃完了病就好了。”佳博护甲把这件事情写进了作文里,第二天老师让他读作文的时候,她趴在桌子上打哭了一场,说:“太感动了,以后要好好学习报答爷爷奶奶。”
现在的小佳博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在家里他承担了更多的家务,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她的学习。在班级里她一直名列前茅。同时,她还是班长。对于老师布置的每一项任务,他都会以一种珍惜的态度去面对和完成。尽管年纪不大但是他已经懂得这是老师的信任与托付,同时也是对自己的锻炼。在班级里她经常帮助学困生解决问题,对同学热情。此外得知她家庭情况的老师对他一直很照顾。小佳博常常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尽心尽力地做着老师的小帮手。同学的好朋友。
小孝星评选事迹材料 篇5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有“二十四孝”,而今天的孩子们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爷爷、奶奶的心肝宝贝。对“孝顺”两字的概念似乎淡薄起来,然而蒋涛同学,认识他的人无不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因为他不仅在学校表现很好,成绩优秀,团结同学、在家孝敬长辈。虽然他没有感天动地的大事情,但是给我们留下勤俭、诚实、稳重、听话、懂事、体贴的印象
他在学校是一个认真学习讲文明有礼貌的学生,课前他能认真做好预习,上课积极思考,课后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能抽出时间认真阅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和多做练习,她见到老师总能热情礼貌的打招呼,平时与同学团结友爱,热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学校组织的献爱心活动,他都踊跃参加。在每次考试中都是全班前几名,二年级被评为“优秀班干部”
三年级上学期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
他从小就会孝顺长辈,虽然没有感人故事,却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表现出来。他从小勤俭节约,不乱花一分钱,每年的“压岁钱”都主动拿给妈妈给他存在银行,现存有几千元了,在生活中他很懂礼貌讲孝心,每次出门,进家门总是和家人打招呼,和家人友好相处;经常把学校发生的趣事和大人说说,遇到困难时也能主动和家人交流寻求帮助。在家能听从父母长辈的话,关心父母、爷爷、奶奶的健康,能分担父母家人的忧虑。家中如果有人生病了,他都知道端茶倒水,嘘寒问暖,又一次奶奶生病了,医生说要打几天吊针才可以痊愈,那几天,他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和奶奶一起去医院打针,打针时,他总是关心地问:“奶奶,打针疼不疼?有没有不舒服?”还不时地给奶奶倒水喝,等奶奶打完针后一起回家。回到家里他还给奶奶捶背,等奶奶睡后才去写作业。在奶奶生病的日子里,他每天坚持如此。平日里,他还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擦桌子、洗碗、洗衣服、做饭等,如果奶奶回老家了,他三天打电话去问候:“爷爷、奶奶身体好吗”?他还会从细小的事情入手,向爸爸妈妈表达对自己的关心和热爱,有时是一句轻声的问候,一个细微的动作或者是一句真诚的谢谢。妈妈生日那天,他早上主动给妈妈准备好早餐,给妈妈制作生日卡片”妈妈激动的流下了热泪,爸爸因为工作忙晚下班,他都要提醒爸爸早一点回来吃饭了,注意身体!
蒋涛孝顺父母,关爱长辈的行为已经感染了他身边的人,爸爸的同事每次都问他爸爸,你是怎样教育小孩的,全小区没有哪一个小孩像他一样,听话、懂事、诚实、爱学习、有孝心。。。因为他爸爸对他要求严,经常用《三字经》、《弟子规》的古训教育他: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小孝星评选事迹材料 篇6
在爱的熏陶下,我从小就比一般的孩子懂事,做家务,接待客人是我的强项。每当爸爸妈妈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里,我总会端上一杯清茶,帮妈妈捶捶背,帮爸爸敲敲腰。这时爸爸妈妈总会说:“看到你这个开心果,疲惫点算什么呀!”我们一家人总是其乐融融的生活在一起,开心、快乐胜过了一切。
我还是外公外婆的开心果呢,外公外婆只要看到我,就会笑的合不拢嘴。
记得今年暑假我最亲爱的外公因病住院了,妈妈、爸爸忙的不可开交,妈妈每天要买菜,烧饭给病重的外公吃,没想到在紧急关头我也能帮上妈妈的忙,妈妈每天六点钟起床去买菜,我就陪着妈妈来到菜场,帮妈妈一起精心挑选外公喜欢吃的菜回家烹饪,我每天都做小帮手,往返于人民医院和家之间。爸爸白天上班,晚上陪外公,连续一星期,爸爸显得很憔悴,看着爸爸妈妈劳累的样子,我很心疼,有一次我突发奇想:爸爸、妈妈,你们今天送完饭回家休息一晚上吧,好好睡个安稳觉,今天晚上我来陪外公,这一想法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我坚持着自己的想法,后来全家人看我这么坚决,就商量中午睡午觉的时候让我来陪,这可把我美坏了,我和外公吃完中饭,妈妈、外婆就被我劝回去了。下午的任务很重,外公有好几瓶盐水要管呢,记得妈妈说挂盐水你可不能马虎,随时得注意盐水瓶,快没有的时候你就拉铃,护士阿姨会来换的。妈妈的嘱咐我牢记心头,下午的“工作”进行的井然有序,一点都没有忙乱,我感觉自己真的长大了。我依偎着外公,亲亲外公的额头,笑着说:“外公,您的病马上就会好的,我会一直陪着您,让您开心。”外公笑的合不拢嘴。
我还会帮外婆做好多家务活,每年春天外婆都会晒霉干菜,每到这个时候,我们全家都会抢着帮着制作腌菜,我也不例外,每次外婆腌好菜,总会找个好天气来晒,爸爸妈妈工作忙,这时候我总是抢在前头,拿工具,拎腌菜,再一层一层的铺开来晒,外婆年纪大了,每次弯腰晒干菜都会直不起腰,这时我会帮外婆捶捶背,让外婆歇一歇,我主动要求来翻菜,一面晒干了,再翻一面,外婆看着我懂事的样子,就放心的把这任务交给我,每年外婆晒完干菜都会笑着说:“你的功劳最大了。否则我的腰可真受不了啊。”每次外婆说我的时候我总会笑着说:“外婆,我有用不完的精力,您有事尽管吩咐。”外婆总是会心一笑说:“真是好孩子啊!”
“十大孝星”先进事迹材料 篇7
马福云是民和县大庄乡塔卧村三社村民,家中父母年逾古稀,母亲常年卧病在床,哥嫂又身有残疾生活无法自立,三个侄女和自己的一双儿女需要抚养,生活的重担全落在他和妻子身上。几十年来,马福云硬是凭着超人的毅力和农家娃特有的拼劲、韧劲和感天地的孝心,给饱受病痛折磨的母亲以爱心和温暖,做身残兄长的坚强后盾,尽心竭力地报答着父母和兄长的养育之恩。他默默无闻地恪守着“君子入则孝”、“事父母能竭其力”的人生格言,以拳拳之心、眷眷之情,无怨无悔地侍奉于父母哥嫂身旁,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料。他以实际行动做出了表率,赢得了邻里和亲友的称道,同时也塑造了一个“现代孝廉”的典范形象。
学习本领为孝亲敬老
马福云是个爱心盈怀和不甘心向命运低头的人。因为家境贫寒,他仅上过几年学就出去打工,以微薄的收入养家糊口。因为没有一技之长,打工收入十分微薄,看着一家老小无助的眼神,这个倔强的小伙子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找朋友凑了点钱,跟朋友学做生意。由于心眼实诚,再加上没有本钱,生意一直是小打小闹,收入非常低微,有时一天都没有收入。因此他省吃俭用,从不乱花一分血汗钱,连续5年都 1
没有添过一身新衣裳。可是对待两位老人和家中哥嫂,他却毫不含糊,每次回来,都要买点新鲜蔬菜,一年四季的衣服也总是安排得齐全周到,从不让他们冻着饿着,就连年幼的两家儿女都盼着他回家,好有新衣服穿好东西吃。
为母亲买药在路边冻了一夜
屋漏偏逢连阴雨。随着年岁的增加,柔肩负重的母亲不幸得了风湿性关节炎,无法下床走路。马福云痛不欲生,想着拉扯自己和哥嫂一家的20多年里,母亲既当女人又当汉,犁耧耙耱,担茅出圈,又要照顾身残的哥嫂,受尽了苦累。若是没有母亲遮风挡雨,这个家早就垮了。想到这里,他擦了擦湿润的眼角和咬出了血的嘴唇说:“不管怎样,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治好母亲的病,绝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养育我长大,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的母亲就这样下去。”于是,他求亲告友,四处借贷,前后十多次往返100多公里以外的西宁、民和等地大医院,为母亲购买专治风湿的药。因为手头紧,药贵,他每次只能先买点,快吃完时又去买,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大雪纷纷,从来没有耽误过。那是寒冬腊月的一天,马福云买好药后,因天晚没有赶上去大庄的末班车。为了节省钱继续为母亲治病,他舍不得花钱住旅馆,只好忍饥挨饿在路边不停地走动,度过了一个难熬的漫长冬夜。经过一年多的服药,母亲的病情渐渐好转了,而马福云原本强壮的身体却瘦了好几圈。母亲摸着儿子的脸,心疼得泣不成声。他却 2
爬在炕上安慰母亲说:“妈不哭,我还年轻,只要妈不痛苦,儿就觉得很幸福。”
像兄长一样照顾哥嫂
在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兄长像个小孩子一样,整天最多只能照顾家中几只羊,嫂子连最起码的端水递茶都做不到,而做弟弟的却要像兄长一样挑起整个家,生活的艰辛对马福云来说可想而知。但是,生性倔强的他从来没有叫苦喊累,除了生活上给与哥哥无微不至的照顾外,还张罗着给哥哥找媳妇给自己找嫂子,千辛万苦安顿好了哥哥的生活,家中却又多了一个智残的嫂子和几个嗷嗷待哺的侄女。对此,身边有人无法理解,就连一向对他言听计从的妻子也多有微词,他笑着说:“男大当婚,我哥哥虽然身残,但也应该拥有自己完整的家,我自己苦点累点不算啥,我有的是力气”。
“百名孝星”推荐先进事迹材料 篇8
“百名孝星”推荐先进事迹材料
颉小红是居住在兰州市城关区铁路西村街道居安社区的一个普通居民。她兰州铁路客运段的一名乘务员。在为旅客送去微笑和服务的同时颉小红也收获了“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媳”的天伦之乐。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有一颗炽热的心,燃烧着光和热,满腔热情倾注在工作岗位上;为旅客送去一片温馨;她没有催人泪下的故事,但有一种彰显女性本色的似水柔情,默默地温暖、呵护着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家中有年迈的婆婆、年幼的孩子和工作忙碌的丈夫,照顾老人和孩子的责任都理所当然地落在她的身上。可她没有怨言,一个人默默地承担了。对丈夫来说甚称贤内助。为了不让丈夫分心,她精心营造了团结、和睦、向上、亲情融融的家庭氛围。虽然家庭不是特别富裕,但脸上却露出了灿烂的幸福的笑容,内心感到无比欣慰,因为她拥有了别人用钱都买不到的东西—血浓于水的亲情;她有一个聪明漂亮的女儿,因为女儿的出世,一个温馨的四口之家诞生了。她给予了孩子博大的母爱,更没忘记对孩子的科学培养;著名教育家狄更斯说过:“只生不养的母亲不是真正的母亲,天下的母亲都爱孩子,但不一定都会爱孩子。”她没有奢望女儿成为天才,但她决心要把女儿培养成社会有用之才。在家庭教育中,她首先是教孩子怎样做人。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怎样教孩子做人呢?
首先要有良好的家庭氛围,要靠家长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引导、实实在在的示范,靠父母人格力量的影响。别人常说婆媳关系不好相处,可她与婆婆相处快20年了,不知道的还以为她们是真正的母女关系,她时常以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孩子,与老人说话语气亲切、态度和蔼,老人病了,主动关心问候,送水送药到床旁。她婆婆脸上经常洋溢着幸福的微笑,逢人便说,这是她今生修来的福,遇到了这么善良贤惠能干的好媳妇。她经常对儿子说:“要尊敬长辈,人都是要老的,要懂得关心人,要有社会责任感。”同时在节假日休息时间,总不忘带着儿子去看望年迈的父母,带去祝福,从小培养孩子敬老的美德。记得她孩子小时候在一家文具店里买东西,店主很忙,给他多找了十多元钱,他等店主忙完了把多找的钱退给了店主,店主感叹地说这是谁家的孩子,教育得这么好!在她潜移默化下,她的女儿从小就是一个懂礼貌、很乖、人见人爱的好孩子。“上有老下有小”的滋味很艰难,但颉小红没有退却,却激发了她和命运抗争的勇气和力量。十多年如一日,她除了出乘走车,回到家中就是辛苦持家,伺候婆婆,抚育孩子长大成人;十七年来,她侍奉婆婆,端水送羹,洗脚擦身,无微不至;十七年来,她对婆婆和言细语,依顺细腻,体贴入微。她的事迹就像小巷里的更声,平淡而悠深,诉说的是绵绵延延的亲情历经岁月锤炼后的厚朴和甘醇。
在婆婆眼里,颉小红是“贴心棉袄”;
在孩子的眼里,颉小红是“了不起的妈妈”;
在邻居们的眼里,颉小红是“翘大拇指的好媳妇”;
在社区居民的眼里,颉小红是“孝心献给长辈”的模范;
在许多人眼里,颉小红是“我身边的文明之星”……
颉小红说,侍奉婆婆,抚育儿女,是我该做的份内事,这世上没有趟不过去的关,有苦才有甜,现在我每天都是好日子。
一点一滴凝往昔
走进居安社区颉小红的家,她正在给年迈的婆婆梳洗。一大早,颉小红给婆婆饨好了白木耳百合羹,盛好端到小桌上,招呼婆婆吃早餐。这婆媳俩非常有缘,她与婆婆亲如母女。婆婆今年70多岁了,身体硬朗,生活基本自理。看得出来,多年的婆媳生活使得两人亲昵无间,婆婆王春兰对媳妇颉小红非常依赖,她对颉小红说:“我不爱吃甜的,我要吃泡饭”。颉小红和声细语地对婆婆说:“这两天,你感冒,我煮点白木耳,让你补补身体,配点百合,给你润润肺,吃一点吧”!婆婆在媳妇的相劝下一勺勺地吃起了早餐。颉小红在一旁一点也没有闲着,她细心地替婆婆擦拭嘴角,不让一颗饭粒、一滴汤水落到她脖子和衣服上。等婆婆用完早饭,她把婆婆睡过的被褥晾晒到阳台上,为了防潮保暖;还把婆婆治感冒的口服药碾磨成粉,为了方便吞咽;婆婆方便后,她用温水把婆婆清洗得干干净净……这一切的一切,颉小红做得信手拈来,仿佛近二十年的岁月里与婆婆相厮相守的日子就在弹指一挥间。近距离地接触颉小红,看到的是她满足的笑容,听到的是她温和的话语,那是历经沧桑的安宁,感受到她脸上淡定的容光,那是她禀持孝老美德的聚现,在她的述说中,往事一幕幕的浮现眼前。
小学生十佳孝星事迹材料 篇9
陶春杏是旺石小学六(1)班学生,今年12岁。她从小很听话,孝顺。
他父母到广东打工,把她寄托在姨妈家读书生活。她很努力读书,每次都拿奖状回家,让爸爸妈妈倍感欣慰。八岁她就学会了做饭烧菜。每次爸爸妈妈回到家,都能吃上她做的饭菜,他们心里乐滋滋的。
春杏年纪虽小,可懂事啦。她读四年级的时候,爸爸因工伤了腿,回家休养。祸不单行,那一年奶奶的腿犯风湿病,不能走路,当时妈妈还在广东打工没回来,姐姐又在外读初中,弟弟年幼也同在姨妈家。小小年纪的她,虽然在姨妈处读书,可每个周末都急急忙忙地回去照顾两个病人,又是忙着洗衣服,又是忙着煮饭。晚上,爸爸、奶奶都睡了,忙了一天的她,又认认真真地做起功课来。周一,她又赶回学校上学,就这样来回跑着,一直到后来妈妈辞了工作赶回家,可她从无怨言。在姨妈家,她也经常帮姨妈做家务,照顾弟弟。
敬老孝星道德模范赵有林先进事迹 篇10
先进事迹材料
白石头村民 ——赵有林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察右前旗三岔口乡普通农民赵有林连续十四年给全村老人和乡敬老院送菜的善举,感动着他周围的人。
赵有林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菜农,现年55岁,汉族人,他从念书起,就怀着一颗爱老敬老的心,对其父母及村中的老者都非常孝顺尊敬,他经常说:“孝敬老人是我们能做的,该做的,也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只要坚持不懈,人人都能对身边的老年人关爱孝敬,全社会就是一个充满爱和美的和谐氛围。”
今年55岁的赵有林和媳妇在家务农种菜,两个孩子在外打工挣钱维生。赵有林种菜在当地也很有名,近年来,由于农村老龄化的加剧,像赵有林这样的年龄,在村里算的上是比较“年轻”的劳动力。他每年种五、六亩菜地之外还种些玉米、土豆、胡麻和莜麦等,一年四季忙个不停。可能觉得自己“年轻”,所以尽管忙,赵有林仍然把敬老当做自己生活中的大事,把自己家的菜分给老人们吃。
踏着改革开放的金光大道,勤劳致富,日子过的也不错。几十年如一日,赵有林依时按侯,无偿的供给敬老院和村民食菜的需要,逢年过节,他会开着自己的三轮车,拉着瓜、菜、月饼、麻花及时的给敬老院的孤寡老人送去,让他们非常感动。平时在村中,他发现老人们的困难,都主动去帮忙,帮他们解决耕地、送粪、拉土、抹房、挑水、磨面等日常生活困难。年复一年,贵在义务坚持,充分体现了一辈子赵有林做好事的精神。老年人都夸他是“新时代的孝子”,现实中的“活雷锋”。赵有林常说:我不为名,不为利,只要老人们活的健健康康,能给我一个微笑,我就觉得很舒心、欣慰。
1998年夏天,白石头门前的河槽中,一辆拉沙汽车突遇疾风暴雨,两人被洪水冲走,其余三人被洪峰围困在车中,在这人命关天的时刻,赵有林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二话没说,急忙回村召集在村年轻人经过一个多小时把三人成功解救上岸,其中一人以不醒人事,赵有林急忙把他送回家,请医生给予抢救,看到苏醒过来的年轻人后赵有林激动的留下了眼泪。
说起他总是为周边群众,特别是为乡里、村里孤寡老人送自家种的菜时,他却说“这没有什么好宣传的,我作为村里面比较“年轻”结实的人,照顾老人是理所当然的,我的父母也时常教育我们,孝敬老人天降幅啊!”村里也经常有人来找热心的他帮忙,就连他媳妇都夸他:“老赵在家里外头都是大好人。去年,我患病的弟弟和父母在外地无法生活,他二话不说,就把他们接到家里。现在,这么多人口在我家,他身上的负担更重了,可他从没有半句怨言,并且对我家人都照顾的非常贴心,这让我都很感动!”
【北京社区孝星事迹】推荐阅读:
北京社区定点医疗机构12-07
北京市“六型”社区考核标准08-27
北京社区垃圾分类调研报告07-11
北京社区工作者专业知识:和谐社区建设11-14
北京社区工作者模拟题09-03
北京大学教授到社区作男性健康讲座11-27
2024年北京社区工作者考试:申论综合分析题拿高分答法11-25
北京榜样童松的事迹材料08-31
事迹材料社区10-04
优秀社区主任事迹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