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布尔描写赏析

2024-10-10

法布尔描写赏析(共9篇)

法布尔描写赏析 篇1

人物描写赏析

漫画描写法赏析——葛朗台先生

至于体格,他身高五尺,臃肿,横阔,腿肚子的圆周有一尺,多节的膝盖骨,宽大的肩膀;脸是圆的,乌油油的,有痘瘢;下巴笔直,嘴唇没有一点儿曲线,牙齿雪白;冷静的眼睛好像要吃人,是一般所谓的蛇眼;脑门上布满皱裥,一块块隆起的肉颇有些奥妙;青年人不知轻重,背后开葛朗台先生玩笑,把他黄黄而灰白的头发叫做金子里搀白银。鼻尖肥大,顶着一颗布满着血筋的肉瘤,一般人不无理由地说,这颗瘤里全是刁钻捉狭的玩艺儿。

赏析:这副脸相显出他那种阴险的狡猾,显出他有计划的诚实,显出他的自私自利,所有的感情都集中在吝啬的乐趣和他唯一真正关切的独养女儿欧也妮身上。而且姿势,举动,走路的功架,他身上的一切都表示他只相信自己,这是生意上左右逢源养成的习惯。所以表面上虽然性情和易,很好对付,骨子里他却硬似铁石。

契诃夫的《套中人》在刻画别里科夫的外貌时,就是用了这样漫画笔法: 他(指别里科夫)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那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总之,这人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也许为了替自己的胆怯、自己对现实的憎恶辩护吧,他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事实上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使他借此躲避了现实生活。

名著中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

《水浒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鲁达走到门前,叫声“郑屠。” 郑屠看时,见是鲁提辖,慌忙出柜身来唱喏,道:“提辖恕罪。” --便叫副手掇条凳子来。--“提辖请坐。” 鲁达坐下,道:“奉着经略相公钧旨∶要十斤精肉,切做臊子,不要见半点肥的在上面。” 郑屠道:“使得,你们快选懊的切十斤去。” 鲁提辖道:“不要那等腌厮们动手你自与我切。” 郑屠道:“说得是小人自切便了。” 自去肉案上拣了十斤精肉,细细切做臊子。那店小二把手帕包了头,正来郑屠家报说金老之事,却见鲁提辖坐在肉案门边,不敢拢来,只得远远的立住,在房檐下望。这郑屠整整自切了半个时辰,用荷叶包了,道:“提辖,教人送去?” 鲁达道:“送甚么!且住!再要十斤都是肥的,不要见些精的在上面,--也要切做臊子。” 郑屠道:“却才精的,怕府里要裹馄饨;肥的臊子何用?” 鲁达睁着眼,道:“相公钧旨分付酒家,谁敢问他?” 郑屠道:“是合用的东西,小人切便了。” 又选了十斤实膘的肥肉也细细的切做臊子,把荷叶包了。整弄了一早晨,却得饭罢时候。那店小二那里敢过来,连那正要买肉的主顾也不敢拢来。郑屠道:“着人与提辖拿了,送将府里去?” 鲁达道:“再要十斤寸金软骨,也要细细地剁做臊子,不要见些肉在上面。”郑屠笑道:“却不是特地来消遗我!” 鲁达听得,跳起身来,拿着那两包臊子在手,睁着眼,看着郑屠,道:“酒家特地要消遗你!”把两包臊子劈面打将去,却似下了一阵的“肉雨。”郑屠大怒,两条忿气从脚底下直冲到顶门;心头那一把无明业火焰腾腾的按纳不住;从肉案上抢了一把剔骨尖刀,托地跳将下来。鲁提辖早拔步在当街上。众邻舍并十来个火家,那个敢向前来劝;两边过路的人都立住了脚;和那店小二也惊得呆了。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着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郑关西!” 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郑关西!” 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 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 鲁达骂道:“直娘贼!惫敢应口!” 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酒家便饶你了!你如今对俺讨饶,酒家偏不饶你!” 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全堂水陆的道场∶磐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个动掸不得。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酒家再打!” 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 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酒家和你慢慢理会!” 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街坊邻舍并郑屠的火家,谁敢向前来拦他。

人物描写片段(老人)1爷爷退休已有两年了,瘦瘦巴巴的身架,一脸的鱼网纹。头顶上灰白的头发,好像戴着一顶小毡帽。笑起来下巴颏高高地翘起,因为嘴里没有几颗牙了,嘴唇深深地瘪了进去。

2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一位神采奕奕的胖老头听见狗叫,从屋里出来。他年纪六十上下,一头浅褐色的头发保养得很好,只是胡子已经花白。这就是勃洛耶尔教授。

3、我的外公六十多岁了,两 斑白,头顶中间光秃秃的,像个小球场,周围是稀稀的几根头发,脸庞圆圆的,整天笑眯眯的,肚子挺得高高的,像个弥佛。他整天离不开一只小茶壶,走路的时候捧着,看报的时候摸着,就连睡觉的时候也要把茶壶放在头边,好像怕人偷走似的。

4、还是我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我家来了个陌生的老头。他瘦高瘦高的个头,额头和脸上的皱纹像刀刻的一样,鼻梁上架着一副又黄又小的破旧眼镜,身上穿着一件罩住脚跟的黑色棉大衣。大衣好像从来没洗过,变得油亮油亮的了。看到他,我就想起了电影上那些小店小铺里的管帐先生。我躲在爸爸的身后偷偷地瞅着他。爸爸和他说着话,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一把将我拉到“管帐先生”的跟前,满脸笑着要我称那位“管帐先生”“师爷”。我壮着胆子轻轻叫了声“师爷”,又赶忙躲到爸爸的身后去。打乒乓球(综合描写)

★瞧她那黝黑的脸蛋,透露着一种不服输的性格,又粗又黑的眉毛下闪着一双玻璃球似的眼睛,小心地注视着对手的一举一动,机警灵活。凹凸的轮廓勾勒出了她对乒乓球的不懈追求。虽然个儿矮,也并不强壮,但她仍然疯狂地热爱运动。正如她那个令人震撼的名字——雷雨点,雷打不断!

★她的对手现在是Q同学,她毫不示弱地举起乒乓板,习惯地耸耸肩,扭扭脖子,职业性地蹲好马步,微微抬起头,露出她那双令人望而生畏的眼睛,冷笑了一声,轻声地说:“发球吧!”那个黄色的小球迅速朝她射来,她毫不犹豫地一侧身子,抡起胳膊,“啪”地一下打了回去。谁知,对手也不甘示弱,又一个直射球。她警觉地皱了皱眉头,左脚往后一跨,右手对准球用力一推,眼睛一刻也不离开球。对手直接一个“杀球”,使她防不胜防,输掉一球!“可恶!”她咬了咬牙,伸手抓来一块毛巾,擦擦汗,又随便扔了回去。

法布尔描写赏析 篇2

景物描写赏析常见问法有:(1)请分析其表现特色;(2)文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3)请分析画线文段的表达特色;(4)在写景上有哪些特色;(5)赏析某段文字在表达上的特色。我们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赏析。

第一,修辞手法

景物描写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排比。

例1. 一个一个的稻草人在风中挥动着僵硬的手臂,像是鞭笞着什么,从远远的地方望去,就见一群一群的鸟儿在麦地上空不停地盘桓、寻找,宛似一帮无家可归的落魄子弟。

赏析:运用拟人、比喻、变换视觉的方法,表现稻草人的“尽职尽责”,鸟儿的无奈无助。

例2. 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

赏析:运用拟人、比喻手法,“急雪”“惊风”既实指气候,又比喻恶劣环境,用“急雪”和“惊风”来表现兄弟情深。

第二,描写角度

描写角度主要包括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心理感受、视觉变换等。

例3.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赏析: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听觉、视觉和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例4.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赏析:从视觉、触觉和听觉多角度表现了日暮山间的清幽,表露了作者等待友人而心不焦的闲适心境。

第三,描写方式

景物描写常用的描写方法有细节描写、白描、动作描写。

例5. 只有舀水的人静静地蹲在井边,埋下身子,用木瓢从井里一瓢一瓢地舀水,身影在井里晃悠悠。待舀满一桶,轻轻地跳下井台,将麦秸编的垫圈放在桶底和后腰接触的部位,桶绳往肩上一挂,微直起身子,便一路咕咚、咕咚将井水背回去了。

赏析:运用了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把背水的情景描写得惟妙惟肖。

例6.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赏析:运用白描和比喻手法,将作战阵式写得极有气势。不但写出了军队的威武和士兵的斗志,而且还让我们感触到了将士们激动而自豪的情怀。

第四,表现手法

景物描写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想象、虚实结合、寓情于景等。

例7. 农民们将它收拾得简净整齐,豆角藤蔓架用竹竿编扎,一排排挺立。每到初夏,茄子泛紫,黄瓜的丝蔓上开出黄花,青菜长得最茁壮,在阳光下泛出油油的绿色。菜田的尽头,接着一望无际的麦田,越过道路、溪流和沟壑,一直向南伸向秦岭北麓的山脚下。出于好奇,我向着目力无法企及的远方张望。乐游塬麦田间的小道上,农民赶着大车来了去了;农舍上空,炊烟聚了散了。

赏析:(1)动静结合:在景物描写中又间以人物的活动;(2)选取农田中典型景物;(3)色彩鲜明;(4)由近及远,富有层次感。

例8.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赏析:(1)以静衬动,从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2)寓情于景,以江边寒风吹骨,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表达诗人因友人离去的孤寂伤感之情;(3)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虚写,写诗人想象韩十四坐船过黄牛峡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属实写。(4)视觉与听觉相结合。上句听觉描写下句视觉描写。

第五,写作顺序(或组合方式)

写作顺序包括时间、空间两种顺序。时间顺序一般按照从早到晚的顺序;空间顺序包括从外到内,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由整体到局部、由小到大、由大到小、由点到面等。

例9. 炊烟中,绵延出时光的推移。清晨,冲破浓雾的炊烟跃过房顶,撑起乡村的天空,然后又紧贴着地平线扑向东方,撩开黑暗,把霞光接回大平原,并挨个儿挠醒生命万物,让他们抖擞精神迎接太阳。中午,炊烟用妙曼的舞姿,嬉戏得太阳陶醉迷离、频频眨眼,她用花瓣一样的碎片,由太阳抛出缕缕银线,串连成茫茫云海,衬托得阳光绚丽多彩。日色已尽花含烟,千万股炊烟顶梁柱一般托举住天幕,要为赶时节的农民再争一会儿光阴,紧接着又彼此挽起臂膀,撑持着夜幕,让劳累的农民借一点余光洗洗脸,摸黑儿吃饭。

赏析:(1)按照“清晨”、“中午”、“日色已尽”的时间顺序,对“炊烟”的全貌,给读者完整的印象和认识;(2)运用拟人手法,通过“挠醒”、“嬉戏”、“挽起臂膀”等词语,将“炊烟”人格化,赋予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特征,增强了亲切感与感染力,使感情表达更为充分。

例10. 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连山如画,佳处缥渺著危楼。

赏析:(1)由大到小(或由整体到局部)、由远到近;(2)运用比喻、衬托的手法,写出烟云缥渺之中似有若无地矗立着的高楼胜景。

第六,选取典型意象

例11、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

赏析:(1)选取了麦天代麦性事物;(2)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3)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

综上所述,景物描写赏析的角度虽多,但比较常用的还是以下几种:

修辞手法:拟人、比喻描写方法:细节描写、白描

描写角度:听觉、视觉描写表现手法: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想象、虚实结合

景物描写赏析举隅 篇3

【关键词】景物描写;赏析;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国文学的百花园中,山水田园诗是愉悦性情的一朵奇葩,其后继者写景散文也是群星璀璨。这暗合了中国人向来委婉含蓄的性情,借景物来表情达意,因此景物描写普遍存于小说、散文、诗歌中。也正因为如此,景物描写赏析成了高考试题中的常青树,倍受命题者青睐。

景物描写赏析常见问法有:(1)请分析其表现特色;(2)文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3)请分析画线文段的表达特色;(4)在写景上有哪些特色;(5)赏析某段文字在表达上的特色。我们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赏析。

第一,修辞手法

景物描写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排比。

例1.一个一个的稻草人在风中挥动着僵硬的手臂,像是鞭笞着什么,从远远的地方望去,就见一群一群的鸟儿在麦地上空不停地盘桓、寻找,宛似一帮无家可归的落魄子弟。

赏析:运用拟人、比喻、变换视觉的方法,表现稻草人的“尽职尽责”,鸟儿的无奈无助。

例2.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

赏析:运用拟人、比喻手法,“急雪”“惊风”既实指气候,又比喻恶劣环境,用“急雪”和“惊风”来表现兄弟情深。

第二,描写角度

描写角度主要包括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心理感受、视觉变换等。

例3.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赏析: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听觉、视觉和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例4.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赏析:从视觉、触觉和听觉多角度表现了日暮山间的清幽,表露了作者等待友人而心不焦的闲适心境。

第三,描写方式

景物描写常用的描写方法有细节描写、白描、动作描写。

例5.只有舀水的人静静地蹲在井边,埋下身子,用木瓢从井里一瓢一瓢地舀水,身影在井里晃悠悠。待舀满一桶,轻轻地跳下井台,将麦秸编的垫圈放在桶底和后腰接触的部位,桶绳往肩上一挂,微直起身子,便一路咕咚、咕咚将井水背回去了。

赏析:运用了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把背水的情景描写得惟妙惟肖。

例6.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赏析:运用白描和比喻手法,将作战阵式写得极有气势。不但写出了军队的威武和士兵的斗志,而且还让我们感触到了将士们激动而自豪的情怀。

第四,表现手法

景物描写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想象、虚实结合、寓情于景等。

例7.农民们将它收拾得简净整齐,豆角藤蔓架用竹竿编扎,一排排挺立。每到初夏,茄子泛紫,黄瓜的丝蔓上开出黄花,青菜长得最茁壮,在阳光下泛出油油的绿色。菜田的尽头,接着一望无际的麦田,越过道路、溪流和沟壑,一直向南伸向秦岭北麓的山脚下。出于好奇,我向着目力无法企及的远方张望。乐游塬麦田间的小道上,农民赶着大车来了去了;农舍上空,炊烟聚了散了。

赏析:(1)动静结合:在景物描写中又间以人物的活动;(2)选取农田中典型景物;(3)色彩鲜明;(4)由近及远,富有层次感。

例8.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赏析:(1)以静衬动,从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2)寓情于景,以江边寒风吹骨,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表达诗人因友人离去的孤寂伤感之情;(3)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虚写,写诗人想象韩十四坐船过黄牛峡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属实写。(4)视觉与听觉相结合。上句听觉描写下句视觉描写。

第五,写作顺序(或组合方式)

写作顺序包括时间、空间两种顺序。时间顺序一般按照从早到晚的顺序;空间顺序包括从外到内,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由整体到局部、由小到大、由大到小、由点到面等。

例9.炊烟中,绵延出时光的推移。清晨,冲破浓雾的炊烟跃过房顶,撑起乡村的天空,然后又紧贴着地平线扑向东方,撩开黑暗,把霞光接回大平原,并挨个儿挠醒生命万物,让他们抖擞精神迎接太阳。中午,炊烟用妙曼的舞姿,嬉戏得太阳陶醉迷离、频频眨眼,她用花瓣一样的碎片,由太阳抛出缕缕银线,串连成茫茫云海,衬托得阳光绚丽多彩。日色已尽花含烟,千万股炊烟顶梁柱一般托举住天幕,要为赶时节的农民再争一会儿光阴,紧接着又彼此挽起臂膀,撑持着夜幕,让劳累的农民借一点余光洗洗脸,摸黑儿吃饭。

赏析:(1)按照“清晨”、“中午”、“日色已尽”的时间顺序,对“炊烟”的全貌,给读者完整的印象和认识;(2)运用拟人手法,通过“挠醒”、“嬉戏”、“挽起臂膀”等词语,将“炊烟”人格化,赋予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特征,增强了亲切感与感染力,使感情表达更为充分。

例10.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连山如画,佳处缥渺著危楼。

赏析:(1)由大到小(或由整体到局部)、由远到近;(2)运用比喻、衬托的手法,写出烟云缥渺之中似有若无地矗立着的高楼胜景。

第六,选取典型意象

例11、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

赏析:(1)选取了麦天代麦性事物;(2)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3)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

综上所述,景物描写赏析的角度虽多,但比较常用的还是以下几种:

修辞手法:拟人、比喻 描写方法:细节描写、白描

描写角度:听觉、视觉描写 表现手法: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想象、虚实结合

此外赏析时应注意多角度考虑,答案不只一点,这样才能确保答案的准确性、完整性。

描写桃花的诗句赏析 篇4

描写桃花的诗句1

1)一尉何曾及布衣,时平却忆卧柴扉。故园柳色催南客,春水桃花待北归。——刘长卿《时平后春日思归》

2)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常建《三日寻李九庄》

3)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4)二月春归风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袁枚《题桃树》

5)安得舍罗网,拂衣辞世喧。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王维《菩提寺禁口号又示裴迪》

6)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他时须搅阵,牵去借。——李贺《马诗二十三首》

7)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山中问答》

8)红粉青娥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罗敷独向东方去,谩学他家作使君。——杜审言《戏赠赵使君美人》

9)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王建《宫词一百首》

10)蕲水城西向北看,桃花落尽柳花残。朱旗半卷山川小,白马连嘶草树寒。——戴叔伦《蕲州行营作》

11)细雨桃花水,轻鸥逆浪飞。风头阻归棹,坐睡倚蓑衣。——韩偓《野钓》

12)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春江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杂歌谣辞·渔父歌》

13)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14)小桃西望那人家,出树香梢几树花。只恐东风能作恶,乱红如雨坠窗纱。——刘敞《桃花》

15)江上人家桃树枝,春寒细雨出疏篱。影遭碧水潜勾引,风妒红花却倒吹。——杜甫《风雨看舟前落花绝句》

16)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张旭《桃花溪》

17)朱唇一点桃花殷,宿妆娇羞偏髻鬟。细看只似阳台女,醉着莫许归巫山。——岑参《醉戏窦子美人》

18)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周朴《桃花》

19)争花不待叶,密缀欲无条。傍沼人窥鉴,惊鱼水溅桥。——苏轼《桃花》

20)桃花春水生,白石今出没。摇*女萝枝,半摇青天月。——李白《忆秋浦桃花旧游》

21)黄雀始欲衔花来,君家种桃花未开。长安二月眼看尽,寄报春风早为催。——岑参《春兴戏题赠李侯》

22)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广乐逶迤天上下,仙舟摇衍镜中酣。——张说《三月三日定昆池奉和萧令得潭字韵》

23)春坞桃花发,多将野客游。日西殊未散,看望酒缸头。——张籍《和韦开州盛山十二首·桃坞》

24)桃花流水须长信,不学刘郎去又来。——李建勋《南唐近事(句)》

25)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李白《东鲁门泛舟二首》

26)崦合桃花水,窗鸣柳谷泉。——顾况《题柳谷泉(句)》

27)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谢枋得《庆全庵桃花》

28)桃源只在镜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红。自别西川海棠后,初将烂醉答春风。——陆游《泛舟观桃花》

29)桃花流出武陵洞,梦想仙家云树春。今看水入洞中去,却是桃花源里人。——刘商《题水洞二首》

30)千叶桃花胜百花,孤荣春晚驻年华。若教避俗秦人见,知向河源旧侣夸。——杨凭《千叶桃花》

31)樱桃花,一枝两枝千万朵。花砖曾立摘花人,窣破罗裙红似火。——元稹《樱桃花》

32)裹头极草草,掠鬓不菶菶。未见桃花面皮,漫作杏子眼孔。——张元一《又嘲》

33)桃花欲落柳条长,沙头水上足风光。此时御跸来游处,愿奉年年祓禊觞。——刘宪《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

34)湖上老人坐矶头,湖里桃花水却流。竹竿袅袅波无际,不知何者吞吾钩。——常建《戏题湖上》

35)念远心如烧,不觉中夜起。桃花带露泛,立在月明里。——聂夷中《杂曲歌辞·起夜半》

描写桃花的诗句2

1)门前洛阳道,门里桃花路。尘土与烟霞,其间十馀步。——刘禹锡《题寿安甘棠馆二首》

2)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王维《田园乐》

3)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吴融《桃花》

4)苍山云雨逐明神,唯有香名万岁春。东风三月黄陂水,只见桃花不见人。——刘商《题黄陂夫人祠》

5)谁家无春酒,何处无春鸟。夜宿桃花村,踏歌接天晓。——顾况《听山鹧鸪》

6)魏帝宫人舞凤楼,隋家天子泛龙舟。君王夜醉春眠晏,不觉桃花逐水流。——顾况《桃花曲》

7)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贾至《春思二首》

8)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元稹《桃花》

9)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戴叔伦《兰溪棹歌》

环境描写片段加赏析 篇5

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郁达夫《故都的秋》)

赏析

这好似一幅风景画。

最突出特点就是作者把握住了故都秋天具有特征的景物和景物所具有的特征。

无论细描“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还是详绘“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都形象鲜明,逼真如画,渲染了寂静的气氛,达到一种微妙的意境。

二、远望天山,美丽多姿,那长年的积雪高插云霄群峰,像集体起舞时的维吾尔少女的珠冠,银光闪闪;那富于色彩的连绵不断的山峦,像孔雀开屏,艳丽迷人。

(碧野《天山景物记》)

赏析

这是一幅远看图。

作者用“珠冠”“孔雀开屏”两个比喻从色彩和形状上点明了天山的特点。

在加上“银光闪闪”“艳丽迷人”等词语的形容,整个画面洋溢着幸福安祥的气氛。

三、北面,是重重叠叠的燕山山脉——南面,则是苍茫无垠的渤海,万里长城从燕山支脉的角山上直冲下来,一头扎进了渤海岸边。

(峻青《雄关赋》)

赏析

作者由北向南、由远而近从地势和气势上写了山海关的雄伟险要,表达了自己登关眺望时的感受。

四、站在亭台上,向南望去,只见那正阳门两侧,如同春笋般地拔地而起的几十幢大厦,给这古城增添了崭新气派;向东望去,一切在阳光里更显得柔和透明;向西望去,那琼岛上的白塔,经历了地球震动的一场小小劫难,又昂首蓝天,而且素洁如玉;再回身向北看去,那鼓楼和它身后的钟楼,如今虽默默据守在那里,却难免让人联想到几百年间那晨钟暮鼓是怎样标志着孤独每天的生活节奏的;而钟鼓楼背后,那横卧天际的燕山余脉,蓝莹莹的,宛如这古城的一带屏障。

(韩少华《万春亭远眺》)

赏析

作者立足于万春亭,向四方的观察方位的转换,十分清楚,其中用“望”“看”很有分寸地表示景物的远近。

此外写钟鼓楼背后的燕山余脉,由远而近,景物的组合错落有致,层次清晰。

五、雨落大了,粗重的点子打在三把红油纸伞上,发出的热闹的繁密的脆响,跟小溪里、越口里的流水的哗声相应和。

从伞下望,雨里的山边,映山红开得正旺,在青翠的茅草里,翠绿的小树边,这一丛丛茂盛的野花红得象火焰,背着北风的秧田里,稠密的秧苗象一铺编织均匀的深绿的绒毯,风一刮,把嫩秧子往一边翻倒,秧田又变成了浅绿色的`颤颤波波的绸子了。

(周立波《张满贞》)

赏析

这一段描写真是绘声绘色,有动有静,深浅不同,疏密有致,既有听觉,又有视觉,还有远近、高低之分。

作者把山边几丛松散的映山红与田里稠密的秧苗有机地交织。

为了给画面增添生机,作者通过“刮风”、“翻倒”、“颤颤波波”一连串动态描写,让原先静得象绒毯的秧苗变成了轻飘飘的“绸子”。

颜色的搭配也颇具匠心;茅草是青翠的,小树是翠绿的,秧苗象深绿的绒毯,随风摇曳变成了浅绿的绸子,在这一片绿色的海洋中,精心点缀出几丛火焰般鲜红的杜鹃花,让人感到爽心悦目,春意盎然。

六、一轮红日当空,没半点云彩,其日十分大热。

当日行的路,都是山路崎岖小径,南山北岭,却监着那十一个军汉,约行了二十余里路程。

那军人们思量着要去柳荫树下歇凉,被杨志拿着藤条打将来,喝道:“快走!教你早歇!”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

当时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里行,看着日色当午,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

(施耐庵《水浒传•智取生辰纲》)

赏析

这段文字描写突出了天气大热,僻路难行,军人疲惫,杨志焦躁。

景物描写融入了情节。

描写雪后的句子赏析 篇6

2、当小雪花飘飘悠悠地落在地上,仿佛给大地盖上了毛毯;落在房屋上,想给房子披上了棉衣;它落在大树上时,想给树穿上了银装;它落在汽车上,像一层层白奶油。这情景沁人心脾,令人陶醉!四周白茫茫一片,银装素裹,真是美不胜收啊!

3、早上,我推开窗户,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仿佛是雪的海洋,就连光秃秃的树枝上也都压满了厚厚的积雪,一颗棵像雪松一样,耸立在雪地里,漂亮极了!

4、转眼间,夜幕降临,雪花在灯光下跳起了迷人的舞蹈。雪花飘到了麦田里,麦田便向盖上了一层温暖的被子;飘到青松上,青松挺直了腰;飘到孩子们那里,孩子们便可以到屋外堆雪人,打雪仗,在银白色为世界里尽情的玩耍、嬉戏。

5、雪飘落在对面的屋顶上,屋顶像蒙了一条闪着银光的纱巾,美丽极了。雪飘落在树上,树上像缀满了银色的小花。雪飘落在操场上,操场变得像铺满棉花一样白茫茫的一片。上面有几个小脚印,也许是小猫吧,但为操场增添了许多乐趣。

6、刚到初冬,榆树、柳树、槐树都还没落叶,陡然间下了一场大雪。雪花一片一片落在枝稠叶密的树上,渐渐成了堆,压弯了大树的树枝和小树的树身。最后,许多茶碗粗细的树枝和树身,竟也负担不起雪堆的重压,终于接二连三地咯喳咯喳的折断了。

7、哇,雪下得可真大啊!鹅毛般的雪花一片一片从空中飘落下来,屋顶上、树上、草地上一片雪白,连路上开的汽车也仿佛一夜间都穿上了雪白的棉衣。这是我见过的最大的一场雪,我迫不及待地往楼下跑,去感觉一下大雪带给我的奇妙感觉。雪花像小精灵一样在空中舞蹈着,轻轻飘到我的脸上,凉丝丝的。

8、一起来,这个山沟里的小小天地就会立刻改变容颜。眼前的一切全成了银白色的,地上房上树上山上,无处不有雪的踪影。在这样的洁白空间里,会让您产生种.种遐想,好像这雪是带着某种使命,突然来到人间似的。

9、雪停了,太阳出来了,万道金光照射在茫茫雪地上,让人睁不开眼睛。孩子们可乐了,他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五彩缤纷的羽绒服在雪地上显得格外鲜亮夺目。人们都跑出屋外来欣赏雪后的美景,大家高兴地说:“好大的雪啊,明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10、雪,像一团团鹅毛,使大路变的白而平。看那颗颗树木,覆盖着层层白雪,人在雪地上走过,身后就留下一条清晰的脚印。雪,像一粒粒糖豆,它们在空中飘舞着,并不着急落地,好像舍不得它们住的冰宫呢!小雪花像烟一样轻,玉一样洁。纷纷扬扬,从天而降。

11、麦田里,刚刚钻出的鲜绿的麦苗,盖上了一层厚厚的雪花被。远处,小小的山村茅屋,被雪盖得严严实实的,活像一个个可爱的小模型。小河不畏严寒地哗哗流淌着,河边或河心的大石头上,盖上了一层白雪,就像浇上奶油的蛋糕,大大小小不规则地分布在河滩上。

12、瞧,冬姑娘把准备了一年的礼物送给了我们。那洁白无暇的六角片宛如一个个坠入人间的精灵。它们那轻盈娇小的身躯,再配上雪白的衣裳,好似一只只晶莹的蝴蝶在空中飞舞。它们以铺天盖地之势迅速笼罩了整个大地。一切都被染白了。

13、这时,我又向远处的山上望去。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14、雪停了以后,所有的屋顶上都积着厚厚的雪,所有的地面上还有树上也都积着厚厚的雪,整个大地好象都是白色的,好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雪遮住了很多东西,包括那些不干净的,所有我想,雪不仅美丽,还能给人们清除污染。

15、雪后,那绵绵的白雪装饰着世界,琼枝玉叶,粉装玉砌,皓然一色,真是一派瑞雪丰年的喜人景象。

16、哇,真美!大片大片的雪花从银灰色的天空中悠悠地飘下,像满天白色的蝴蝶在迎风起舞。这群蝴蝶飞累了,便躺在屋顶上、道路上睡一觉。不过它们心眼真好,在睡觉之余还帮房屋换了个造型,来庆祝新的一年的到临。

17、雪,真大啊!地面上是白茫茫的一片,可雪还在不停的下着,好像仙女散花一般。你看那雪花,像白云,像棉花。它是那样的洁白,那样的耀眼。

18、看,那笔直的水泥路已经盖上了一条长长的白地毯,那么纯洁,那么晶莹,看得叫人不忍心踩上去。路两旁便是挺拔的松树,像两排站得整齐穿着白披风的卫士。

19、大雪纷纷扬扬落下,那一片雪花在空中舞动着各种姿势,或飞翔,或盘旋,或直直地快速坠落,铺落在地上,在这一刻,一切都是美好的,一都是寂静的,站在窗前,那片片雪花的欢声笑语却在我耳边响起。它们的欢乐,我听得到。

20、雪后的景色可真美丽呀!不管是大树上,屋顶上,还是菜地上,都穿上了一件精美的洁白的羽绒服。放眼望去,整个世界变成了银装素裹似的,世界就像是粉妆玉砌的一样。菜地里的那些低矮的弟弟妹妹们在这冰天雪地的天气下,也低下了往日高举着的头,还蒙上了一层白白的面纱。

21、这里几乎还没有积雪,地上只薄薄地洒了一层。雪此刻仍在下着。雪花异常胆怯地飘落下来,又干燥,又轻盈,像绒毛似的。风轻轻一吹,就把雪花从路边吹进沟渠,从小丘吹进山谷,吹到森林边缘去了。

22、街上有行人和两人抬的轿子。他们斗不过风雪,显出了畏缩的样子。雪片愈落愈多,白茫茫地布满在天空中,向四处落下,落在伞上,落在轿顶上,落在轿夫的笠上,落在行人的脸上。

23、看,那笔直的水泥路上已经盖了一条长长的白地毯,是那么的晶莹,那么的纯洁,让人不忍心把脚踩上去。花池旁的两棵松树上挂满了白绒绒的雪球。微风吹过,树枝一颤一颤的,仿佛像我们点头问好。那花池里,本来已经枯落的花木,这时又开满了朵朵白花。

24、抬头看天空,雪花们正在空中翩翩起舞。我踩在雪地上,一个人置身于这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当中,仿佛来到了天堂,脚下是软软的白云,身边是可爱而纯洁的小精灵。我用我在学校学的舞蹈跟这些小精灵们跳起了舞。

25、冬天,大雪纷飞。人们好象来到了一个幽雅恬静的境界,来到了一个晶莹透剔的童话般的世界。松的那清香,白雪的那冰香,给人一种凉莹莹的抚慰。一切都在过滤,一切都在升华,连我的心灵也在净化,变得纯洁而又美好。

26、雪,洁白如玉,像是天宫派下的天将,像美丽的玉色蝴蝶,似舞如醉;像吹落的蒲公英,似飘如飞;像天使的赏赠的白色花朵;忽散忽聚,飘飘悠悠,轻盈无比,是大地的杰作!

27、落到山顶上的雪花,是最幸福的,也是最长寿的。因为它有了呵护,呵护它的就是冷气,山顶的低温,使它在这样的环境下,安静的生活,度过它生命的终点。

28、今年冬天特别冷,雪下的有两尺多厚。早晨起来,风门都推不开。而天上大块大块的乌云,像瓦一样,堆叠在一起。鹅毛大雪还在继续下着,看起来老天爷真要把天地间的空间填满。那山上地下全盖上一层厚厚的白被子,天地连在一起,白茫茫地看起来怪美的。

29、在屋外,你会看见雪花纷纷扬扬地从空中标落下来。雪花落在树姑娘的身上,树姑娘像披上雪白的新衣。雪花落在房顶上,房子好像戴上洁白的帽子。雪花落在马路上,马路好像系上了雪白的围巾。雪花落在大地上,大地好像盖上了雪白的羊毛被。

30、操场更美。刚刚健好的健身器材,全部银装素裹。广阔的操场面上,像是铺了一个巨大无比的“席思梦”,白面软软,我多想在上面睡一觉啊!男同学们个个生龙活虎,他们最感兴趣的是打雪仗。操场上“杀声震天”,只见白色的雪团像一道道流星闪过,又炸开一阵阵白色的烟雾。

31、雪花象一只只从远方飞来的白蝴蝶,她们在空中翩翩起舞,嬉笑着,逗闹着,看着这些蝴蝶,我觉得雪是冬天最美丽的女儿。

32、雪花漫天卷地落下来,犹如鹅毛一般,纷纷扬扬。轻轻地、轻轻地落在房顶上,落在草地上,落在山峰上。一会儿,大地一片雪白,好象整个世界都是银白色的,闪闪发光。雪落在地上,那么纯洁,那么晶莹,真使人不忍心踩上去。

33、早晨,红彤彤的太阳升起来了,雪地上有着松柏树那高大的树影,雪地是粉红的,树影是翠绿的;傍晚,太阳徐徐落山,雪地变成了青湛的颜色,而松柏树呢,被夕阳的余辉染成了紫红色。

34、雪,显得过于急躁了些,匆匆地撕破夜的寂寥跌撞下来,瞬间,便被大地拥着,消融在一片湿漉之中。纷纷扬扬落了一个早晨,只留下点点纤弱的痕迹,可它却透出不屈不挠的固执,依旧裹挟着风儿飘洒,变成漫成漫天的雪雾。

35、从教室的窗户往外看,操场上铺上了一个用雪织成的地毯。雪姑娘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把操场上五颜六色的地砖都变成了银白色。雪姑娘也非常善良,害怕小树和刚出生不久的小草着凉,心灵手巧地织了一顶顶银色的帽子给他们戴上。

36、太阳出来了,照耀在洁白的雪地上,照得人眼睛都发花。雪在阳光下开始慢慢融化,屋檐开始淌水,滴在雪地上,把地上的雪穿成一个个小洞洞。树上的雪顺着树干往下淌水,树枝上不时地抖下一两块巴掌大的雪块,无声地推在雪地上。马路上的雪都被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的人们踩实了,踩脏了,可道路两旁的雪依然是那样洁白,好像给马路镀上了一道银边,显得更加整洁宽敞。

37、严冬到来,北风呼啸,大雪漫天飞舞,轻柔、洁白。像鹅毛,像白花,如轻烟,如柳絮,纷纷扬扬地飘洒在大地上。房屋、树木都披上了白色的外衣,真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大地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38、树上披上了一件白色的纱衣,地上像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白棉被。大地变成了粉装玉砌的世界。啊!真美啊!我陶醉在这银装素裹的世界里!雪后我迫不及待的跑出家门观看那美丽的雪景。踏着软绵绵的积雪,听见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我跑到雪堆前,我用手捧起一把干净的雪,用舌头舔了一下,尝一尝这纯洁的雪,有一股独特的清香和寒气在我的舌头上涌出。

39、只不过一顿饭的功夫,外面就成了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雪很淘气,它奉着雪后的命令,把小树压得弯下腰来,它还说着好玩好玩;雪又很可爱,从天上降下来就一直躺在屋顶上,懒洋洋的睡大觉,看,那笔直的水泥路像盖上了一条百地毯,雪大概有6、7厘米厚,踩在上面,还能听到咯吱咯吱非常好听的声音。

40、天渐渐黑下来,风也愈紧愈大;乌云更沉重地压向地面,笼盖了苍茫的田野、道路和村庄。使平原上早春的黄昏,立即转为黑夜。雪开始下了。先是小朵小朵的雪花,柳絮般的轻轻轻轻飘扬着;然后越下越大,一阵紧似一阵,风绞着雪,团团片片,纷纷扬扬,顷刻间天地一色,风雪迷漫了整个原野。

41、雪下了一天一夜,停了。经过一天一夜的大雪,房屋被披上了洁白的素装,柳枝变成了银条。大雪把杨树的枝条打扮得像美丽的珊瑚,又像奇异的鹿角。麦地盖上了厚厚的棉被子。天连着地,地连着天,白雪茫茫,无边无际,整个大地都变成玉琢银雕的世界。小孩子们高兴极了,有的打雪仗,有的堆雪人,还有的滑雪橇。冻得手和脸红通通的,头上却冒着汗,欢笑着,嬉闹着。

42、外面静悄悄的,仿佛只有雪花在轻轻飘落,在上演着一场好戏,真像是一个粉妆玉砌的银色王国。马路上像铺上了一层厚厚的地毯,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冰雪覆盖的世界分外妖娆。

43、早晨像盐粉一样飘下来的雪花,越来越大,终于变成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莫斯科变成了一个银白世界。有几辆黑色的轿车,给雪花盖住,也仿佛成了陷在盐堆里的黑色小甲虫。只有一簇簇的小白桦树,这着名的耐寒的树木仍然坚强挺立,它虽然也带上顶冰雪帽子,但是依旧不减其雄姿翠色;大风刮过,它们摇曳一下身子,雪花就一个劲儿地向下滑落了。

44、雪终于停了。雪后的大地披上了银装,变成了水晶般的童话世界。那一排排树木上都自豪地绽开了银白色的花,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微紫色的光芒;而落光叶子的树枝头,则垂下许多玲珑剔透的银条儿。一阵寒风吹来,树枝微微颤动,那玉挂琼丝就发出“叮当”的声响,如同扬琴的美妙奏鸣。那纷纷落下的玉屑儿,映着夕阳,闪耀出缤纷的色彩。

45、过了一会儿,雪片开始稠密起来,雪花也似乎大了起来,仿佛梨花瓣儿,一片跟着一片,不紧不慢,下得稳稳的;百片、千片,漫天飞舞。不一会儿,高楼戴起了白帽儿,大树穿起了白袍子,马路上铺起了一层薄霜。

46、穿上衣服,来到客厅,通过玻璃看着那飘飘洒洒的雪花,可真是美哉啊!站在美丽的雪景面前我平时积累的关于写景的美词美句全都没有了印象,呆住了。只嫌自己不能像李白那样,出口成诗。

47、下雪天,青蛙、蟒蛇、蚂蚁、刺猬、狗熊等都冬眠了,小朋友们穿着厚厚的棉衣,踩在雪地上咯吱咯吱响,人们说话时,嘴里会哈出热气,大地像盖上了厚厚的、棉花糖一样的被子。

48、暴风雪突然袭来。灰色的阴云低低地压在地面上,移动着,布满了天空。大雪纷纷飘落下来。晚上,刮起了大风,烟筒发出了呜呜的怒吼。风追逐着在树林中飞速盘旋,左躲右闪的雪花,凄厉地呼啸着,搅得整个森林惊惶不安。

49、抬头看,以往那几棵被北风吹得光秃秃的老桐树,如今“枯木逢春”般地开满束束银花。在棕黑色树干的衬托下,显得它更加纯洁无瑕。在雪的映照下,天也变成了银色。道路两边那高大的松树,像挂满了白色的绒球,和那露出的片片绿色融在一起,这给这世界添了几分童话般的色彩。

50、黄土高原的雪绮丽无比。它比南方的雪要显得高贵、雍容、壮阔、恢宏大度;南方的雪使人感到冬天确实来临了,北方的雪却令人想到美丽的春天。雪,才是黄土高原上真正的迎春花。

51、我望着天空中飘飘荡荡的雪花,透过雪花,我好像看到一个粉妆玉砌的雪花世界。那个世界里,雪花是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为雪花世界增添了华光异彩。

52、美丽的雪景让人惊叹,但是这一景观却总是昙花一现。不久,太阳爸爸便招呼着雪女儿回家去了,雪女儿便恋恋不舍地回家去了,留下了她那一排排脚印——那清澈的涓涓细流。不久,雪女儿就完全离开了我们的视线。

53、雪花,翩翩联联,轻轻悠悠,像洁白的鹤羽,装点着水瘦山寒的世界。一忽儿,银海一样的大地,玉龙一样的山峦,白珊瑚一样的树挂,缟素鳞鳞状的瓦棱,你映着我,我衬着你,真是个明光耀眼的玉雕的乾坤!

54、黯黯的天色,满地积雪,映着黄昏时候的淡云,一层一层春蚕剥茧似的退去,慢慢退出明亮严肃的寒光来,嘁嘁喳喳私语的短树林里,穿过尖利残酷的寒风。一片空旷的冬原、衰草都掩没在白雪里,处处偶然露出些头角,随着风摇动,刷着雪丝作响。上下相照,淡云和积雪,像是密诉衷肠。

55、这样浅的蓝显得天是如此之高。一线雪白的云飘渺如一道浅溪直直流过去。从天的这头,到天的那头。积雪在这样明媚的天色下前所未有地素净,也前所未有地璀璨。遍地晶莹光芒细碎耀眼,看久了,似在眉宇间熠熠生辉,满眼都是清澈的光亮照人。

56、停雪后的晚上,房屋披上洁白素装,柳树变成臃肿银条,城墙像条白脊背的巨蛇,伸向远远的灰蒙蒙的暮色烟霭里。远望关帝庙一带。是一片看也看不清的青悠悠的建筑;近处,西下洼坎坷不平的地面,被雪填平补齐,变成白茫茫一片平地。

57、风卷着雪花,狂暴地扫荡着山野、村庄,摇撼着古树的驱干,撞开了人家的门窗,把破屋子上的茅草,大把大把的撕下来向空中扬去,把冷森森的雪花,撒进人家的屋子里,并且在光秃秃的树梢上,怪声地怒吼着、咆哮着,仿佛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它的驯顺的奴隶,它可以任意的蹂躏他们,毁灭他们。

伊斯坦布尔:摩登古城 篇7

历史悠长的伊斯坦布尔, 曾经是罗马、拜占庭和奥斯曼三大帝国的首都, 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在这里汇聚, 横跨亚欧两洲, 集欧、亚、非三洲各民族思想、文化、艺术之精粹, 从而成为东西方思想文化的一个重要交汇点。

今天的伊斯坦布尔, 古老与现代并存, 东方与西方交汇, 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相容。极端与融合在那儿相遇, 让这座混搭之城焕发出一种夺目的生命力。

城市初印象

每天来自东西方的不同文化, 源源不断的通过大桥和船舶, 跨越博斯普鲁斯海峡相互交融, 构成了这个城市既传统又现代的双重性格, 而这里的建筑正是这种双重性格的最好实例。在轮船上观看海峡沿岸欧亚两侧很多的教堂、城堡、高楼大厦以及山坡上错落有致的房屋, 古代与现代、奢华与朴实是如此鲜明地并存着, 难怪曾经有人说过, 土耳其的风貌是声色共鸣、形味共赏的混合景观。

伊斯坦布尔市分成三个区:位于欧洲的旧城区和贝依奥卢商业区, 以及位于亚洲的于斯屈达尔区。亚洲区的住宅密集, 当地人大多都是居住在亚洲而在欧洲工作。欧洲的旧城区, 古老的街道两侧那些红色屋顶的建筑同小骑楼式的伊斯兰房屋交相辉映, 密密麻麻的;土耳其人信奉伊斯兰教, 城市中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清真寺;千年的清真寺, 百年的皇室墓地, 旧城遍布时光的漫漫痕迹, 正是这些古迹承载着拜占庭和奥斯曼文明独一无二的见证, 对欧洲和亚洲的建筑发展、不朽的艺术与空间的组织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置身伊斯坦布尔, 除了可以在古老的皇宫和清真寺中追溯历史的沧桑, 还可以走进摩登商街, 品味土耳其现代建筑的别样创意。欧陆商业区, 高耸的办公楼, 时尚的购物商场, 高贵典雅的欧式居住区, 俨然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

城市道路竖向

初到伊斯坦布尔街区, 给我最大的震撼就是道路的竖向设计。坡度之大, 远远超过了我们在国内所有设计规范所能允许的极限值。随着深入的了解, 我渐渐明白了这样的坡度设计是由土耳其当地的地形和气候所共同决定的。

土耳其是一个高海拔国家, 平均海拔高度为1132米。国土的56%位于海拔1000米以上, 只有10%位于0~25米的海拔范围内;国土的62%为坡度15%以上, 只有8%小于坡度5%。高差大, 自然地形连绵起伏, 城区建筑和街道就势修建也成为一种必然。同时, 伊斯坦布尔地处亚欧大陆交界地带, 面向博斯普鲁斯海峡, 属于典型的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路面极少结冰, 这也为大坡度道路的存在创造了气侯条件。随着地势和道路的变化, 随处可见高高低低形式多样的挡土墙和人行的台阶, 将整个城市在空间和竖向上很好的结合。

城市排水系统

听说土耳其的市政排水系统很完备, 但在伊斯坦布尔的街区很少看到像我们国内大大小小密密麻麻的各种井盖和雨水箅子, 更多的是结合道路两旁、广场铺地、建筑周边布置的自然的排水沟。美观与实用性相结合值得我们借鉴。

城郊山地住宅

离开市区, 在城郊高速公路上风驰电掣, 远处就能看到无数的成片的居住区, 依托山地建造, 因为土耳其的土地大部分都是私有的, 所以没有统一的城市规划, 没有统一的建筑风格, 没有固定的建筑间距, 所有的建筑都按照不同的地势自然的存在着, 自然地融入环境中去。正是这种不规则的、粗糙的, 看上去信手掂来的布局, 却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随着山势地形起伏, 错落的布局, 随意的组合, 带着自由发挥和个性生长的色彩, 营造出群体建筑在空间层次上的变化, 充分体现出自然之美, 这也是这座城市的魅力所在。

伊斯坦布尔的明天

悠久的历史和多元的文化, 使伊斯坦布尔的建筑别有特色, 在这座美丽的古城里有保护完好的古老建筑, 至今还能感受其辉煌的历史。但是它也有发展, 现代化的建筑鳞次栉比。在伊斯坦布尔保护和发展不是矛盾的而是平衡的。通过这些建筑, 仿佛可以感受到时间在这个城市里流淌的感觉, 让人徜徉在几千年人类文明筑就的古堡里, 迷醉其中久久不忍离去。帝国的辉煌还在那边, 清真寺、皇宫还有教堂像是一个建筑博物馆展示在人们眼前;现在的城区, 每一户人家, 通过阳台窗子, 可以看到人们生活的样貌;在旁边还可以看到正在施工中的摩天大楼, 仿佛它们代表伊斯坦布尔的未来。

过去、现在、未来, 凝聚在一点, 这是伊斯坦布尔

小小法布尔 篇8

这天早晨,我一觉醒来,眯缝着眼睛从帐篷里探出头来。瞧,太阳公公正慢吞吞地向上爬着,云朵们懒洋洋地在天上打着瞌睡。小山坡旁绿莹莹的草地,如同一块毛茸茸的绿色地毯,让人恨不得在上面打几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一阵风吹过,空气里弥漫着青草和泥土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

露营地渐渐热闹起来,大人们忙着准备早饭,我和伙伴们在草地上追逐打闹着。突然右边的草丛动了一下,我下意识地后退了两步,紧接着一只全身天蓝色的蜻蜓飞了出来。它一边飞一边打转,像一名技艺高超的飞行员在炫耀着自己的飞行技术。

“真帅气!”我暗暗喝彩,不由自主地跟了上去。那蜻蜓似乎察觉到了危险,突然加快速度向前冲去。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前一扑,手在空中一抓,哈哈,抓住了!蜻蜓在我的空心拳头里不断扑腾着,弄得我手心痒痒的。我连忙小心翼翼地把它放进我的“万宝瓶”中,又在盖子上给它开了一个小窗户。啊哈!宠物1号就位!

见我有了收获,小伙伴们也手痒起来,开始向虫子发起进攻!那草丛里此起彼伏的虫鸣,如同磁铁般吸引着我们。看!前面的绿叶上,赫然出现了一只灰色的大蝈蝈。它全身灰白,大大的眼睛又黑又亮,炯炯有神地盯着我们。它的嘴上下翕动着,好像在说:看什么看,不服来战!

如此嚣张怎能忍,我屏住呼吸,慢慢举起网兜,对准大蝈蝈,用力往下一扣再转过来一挑,最后用“万宝瓶”一罩,它立马变成了“瓶中之虫”。嘿嘿,宠物2号就位!

一会儿工夫,宠物3号、宠物4号……我的瓶中装满了可爱的小昆虫。它们蹦着、跳着、叫着、唱着,仿佛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唱会。我兴奋地举着我的“万宝瓶”给妈妈看,一向胆小的妈妈立马后退几步,躲得远远的,说:“小法布尔,你可以尽情欣赏你的宝贝们,但仔细观察后,一定记得送它们回家哟。要知道,如果你把它们带走,它们会饿死的。”

古代描写儿童的诗歌赏析 篇9

古代有些诗歌描写的是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读着这些诗词,顿觉清新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浓郁的生活情趣洋溢在字里行间。从那充满灵气的诗句里,我们可以窥见古代儿童的生活场景,感觉那遥远的、古人童年的生活;那一幕一幕生活的场景,一经诗人的生花妙笔,就变得生动、鲜活起来,虽事隔千年,却犹如发生在身边。一种亲切感,也便油然而生。

胡令能的《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位山野孩子蓬头垢面,衣衫简陋,沿河找个杂草丛生人迹罕到的地方,随意而坐,静心垂钓。草丛几乎掩没了他的身影,远处有人高声问路,他急忙高举小手,招摇应答,不敢吐露半点声音,原来他是怕问答之声惊散了鱼群,才如此沉心静气,小心谨慎啊。诗歌通过静默无声的“遥招手”一个细节,把垂钓小儿担惊受怕的痴情迷态写得活灵活现,给人以如睹其人,如临其境之感。

吕岩的《牧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

崔道融 的《溪居即事》: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这首诗写眼前所见,信手拈来,自然成篇。乡村春日,人们都在田间劳作,村里是很清静的,除了孩 子们在宅前屋后嬉戏之外,少有闲人。有一位小童正玩得痛快,突然发现有船进湾来了,以为是客人来了,撒腿就跑回去,急急忙忙地解脱柴门的扣子,打开柴门迎接客人。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维妙维肖,十分传神。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摄取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诗歌纯用白描,朴素自然,平淡疏野,真可谓洗尽铅华,得天然之趣。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稀疏的篱笆旁一条小路向远处延伸着,树枝上的花儿谢了,树叶儿还没有长得茂盛。小孩儿尾随着黄蝴蝶,奔奔跑跑,追逐个不停。追到菜花地里,个个睁大了眼睛,咦!那飞舞的蝴蝶怎么没了踪影?短短四句诗,把活波可爱的儿童刻画的活灵活现,如在眼前。

杨万里的《舟 过 安 仁》: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 童才有的奇思妙想。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怪不得他们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舟过安仁》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

《池上》诗歌赏析

唐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①,偷采白莲回②。

不解藏踪迹③,浮萍一道开④。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大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属 山西)人,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白居易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 二十日生干河南新郑县东郭宅。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注释】

①撑(chēng)小艇,用竹篙抵住水底使小船行进。撑:划。小艇:小船。②莲:诗中指白荷花结的莲蓬。

③解:明白,懂得。踪迹:行动所留下的痕迹。④浮萍:一种浮生在水面的植物。【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赏析】

诗的起句就不一般,“小娃撑小艇”,两个“小”字,为我们提供了充分的想象余地,同时,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这“小艇”载着“小娃”要去何处呢?原来是 “偷采白莲回”,他是趁大人没注意悄悄而行的,既然是“偷采”而归的,回来时也应悄悄的,不露痕迹的,但结果却出人预料,“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诗人极会运笔,他不写小孩如何被发现,而是写一池萍间留下了长长的一道开口。这首五言绝句虽然不长,但却充满着无穷的趣味。诗的前两句描写,既溢满童趣,又为后两句的结果做了铺垫。小娃终归是小娃,他“不解藏踪迹”,一个“不解”,道出一小娃的识浅、天真、淘气。整首诗无加雕饰,自然真切,充满着无限的趣味,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令人回味无穷。

【赏析】

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偷摘莲蓬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可是小船驶过,水面原来平辅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小儿垂钓》诗歌赏析

胡令能(唐)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释】 稚子:年龄小的孩子;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莓:一种小草;苔:苔藓植物;借问:向人打听;遥:远远地;

7怕:害怕 鱼惊: 鱼儿因受到惊吓而逃跑

应:应答

10.蓬头:头发乱蓬蓬的

11映:遮映

【全诗赏析】

唐代诗人胡令能的这首《小儿垂钓》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

根据“抓题”的原则,我们知道诗中刻画的形象是一个小儿。稚子嘛,垂纶也只学学而已,当顾不得 许多讲究了。也不掇条小马儿,或端块石头,也不找个好一点的码头,或是场子,茅草丛中,莓苔映身,孩子气。还侧坐而钓呢,也许伸出有力而灵便的那一臂上前,更好使些。不管是不是真悟了,这个造型就是像那么回事。再近前来,蓬头说不定外加垢面,不要紧的。遇有路人相问,还正儿八经不做声。那是为何?绝句中最重要的是第四句,或综括全诗,或另辟新境。小儿的心思只在学习钓鱼的事上,生怕惊扰了自己的鱼。

只是,“招手”者谁?路人吗?那对小儿来说,你招也是白招,我哪有心事去看你,你也不看看人家正专心致志、目不转睛呢;喊喊还可以。那是小儿了。为什么不用“摆手”呢?要是“摆手”,等于是告知对方,你不要吵,或我不知之类——当然,也不知是真不知,还是假不知。混小子,还挺生硬、冷淡的嘛,可爱不足。假如是“招手”呢?等于是说,我知是知道,可惜我不能大声说给你,那还不惊扰了我的鱼;那么,你还是过来吧,让我贴着你的耳朵,默默唧唧告诉你好了。混小子,心肠热,而鬼点子也多嘛,这不就可爱得多。到底是谁在“招手”,虽不曾明说,而读者一读自明,且耐人寻味。

诗歌,特别是中国古代主流诗歌(如唐诗),是含蓄与凝练的艺术,不用、不必、也不能充分地铺展开来。读者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有宽阔的思索空间。蓬头稚子,侧坐草丛学钓鱼,本已传神别致;答复人问,却怕惊扰了鱼,只好遥招而不应,其聪明机灵、天真可爱的形象,更是跃然纸上。全诗从外貌、行为与动态、心理、所处环境等方面来刻画,可谓内外俱修,形神兼备。相传胡令能,“少为负局锼钉之业。梦人剖其腹,以一卷书内(纳)之,遂能吟咏,远近号为胡钉铰。”其诗真不愧为仙家所赠之作。

唐朝杜牧《清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也是路人问童子,也是童子以手示意。但招牌动作不一样,牧童“遥指”,一方面也确实渲染出杏花村酒妇孺皆知的名气。而单看人物刻画之细腻,童稚表现之精准,遣词造句之工巧等,《小儿垂钓》都着实要高明得多。

风是无色的但在我心中则是五颜六色春天的风是绿色的夏天的风是蓝色的秋天的风是金色的冬天的风是白色的

蓬头稚子学垂纶:

蓬,谓草草而乱也。蓬头,乃喻于其行之粗野、朴实,亦谓其思想之强矫糅、粗糙而天真也,谓于求学修为之初。

稚子,谓于童真,与蓬头合而独明其天真无邪。学,削、雪、靴,此字乃题眼。“人之初,性本善。”学令人有知有识,只是学也令人自拘自束,如何才能得知与识,有教养,有文化却又不乏天真呢??!

垂,乃喻垂范。纶,乃定人纶分。垂纶治鱼,天垂范治愚!于吾等观之,小儿无知。于古圣先贤观之,吾等如小儿无知!吾等之学议于垂范事,于古圣眼中则如于此蓬头稚子。

侧坐莓苔草映身:

侧坐,乃倾身,过于关注垂中事,太在乎得失,失于自在,此乃喻初学者不能驭物反为物所驭也!如于学礼,不能用礼反为礼所用而自束也!如于骑车,不会骑车反为车所绊也。

莓,喻晦。苔,喻胎。莓苔,(莓苔,滑)喻谓自身之不先正,不能正人也,自身之坐不稳安得钓大鱼!此可于《大学》之谓“正心、诚意”明之,成一切事,先以修身为本!本立自得道生也!草乃随风倒,是无定也。草映身,此处再以草喻其身,是谓其不务本也,逐末焉可得?!

路人借问遥招手:

路人借问,当以仁礼接之,如何不接?为其童稚天真,礼法尊卑尽忘也。路人可得入乡随俗、因人化宜?若得,此乃大礼也!

小儿以其童真之不失而无视于人礼,本可嘉。然却是为了入于钓理(礼),可曾自省其过犯在不知大理?!大礼如于其应路人者,乃居于本真天性(天性为本)也。耐何贪钓鱼之利而自迷失本真!若明自我本真,是得钓大鱼之至理也,是如于路人之知大礼,不以明礼自居君子,而能同化于此小儿也。

小儿为利而不惜践礼(如于世之无知猖狂也),世人为尊卑贵贱而动失命(如于俗之居智慧者也),均大失于天真本伦也,何者能知自省而省至道之所在?!怕得鱼惊不应人:

鱼为饵损命,小儿为钓罪人,世人为路失仁。

饵,为利,乃为生活奔波之喻谓也。钓,为趣,乃为一时喜好、贪图享乐也。路,为道,是有为法于 大道也,刻意所求作于大道是大失也(与其相对者:“一切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金刚经》)。

于此当谓何人能迷途知返,返朴归真而合于大道??!是斯问路人之不迷,斯垂钓者之得自在,斯鱼之返自由也。

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很少,因而显得可贵。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他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通过以上的简略分析可以看出,前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的描状写景之笔;后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绘动作的生动的笔墨。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诗文解释】

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大声答话。

【作者简介】 胡令能

上一篇:网店商业计划书下一篇:诊断学期末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