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技巧

2024-08-04

描写技巧(共10篇)

描写技巧 篇1

新课标试卷增加了选做题, 这不论在体裁方面, 还是赋分比重上都加大了现代文大阅读考查的比重。而在选考题的文学作品阅读中小说阅读的景物描写, 备受命题者的青睐, 但也是学生阅读解答的难点。下面笔者从三方面对其加以阐释, 为小说景物描写题的解答提供一些借鉴。

对小说环境描写的考查, 一般是就指定的环境描写, 分析其特点, 鉴赏其技巧, 概括其作用。这就是所说的“一景三考”。

一、概括景物描写的特点或 寓意

概括景物描写特点首先要看描写的是哪些景物, 其次看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要抓住能揭示景物特点的形容词, 有时需要自己选词概括。

如2010年安徽卷中“那山也正在春时里, 半山的松树, 半山的草坡, 半山的闲石。春阳暖融融的, 温意无尽, 青草里已冒出青青的芽子。那些芽子望去甚有些张力, 生命的趣味浓厚, 又鲜活不尽。”

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回答“特点”要结合文本进行概括, 这段景物描写完全是客观描述, 没有加入作者的感情、评价, 属于白描;回答“作用”时可结合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来答。这些景物描写是主人公眼中的景物, 因此可主要从主人公的心理感受和小说情节的角度作答。答案归纳为:特点是采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的景象;作用是衬托罗永才渐趋温暖的心理感受, 暗示人物的心理转变, 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

至于分析景物的寓意, 则要关注它所用的手法, 或隐寓, 或象征, 并结合小说背景或主旨准确判定其寓意。

如2011年辽宁卷中探究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这道题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文中写到的景物是雪、腊梅林, 先分析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描写这些景物的, 这些景物的特征是什么? 再结合作者写作这篇小说的意图及当时广阔的社会背景 (前两段已交代) 即可进行内容及形式方面的探究。因此深刻寓意:①雪:昆明很少下雪, 用下雪天寒渲染气氛, 暗示战事紧急, 。②腊梅林:用傲雪的腊梅, 象征爱国知识分子的高洁品格。

二、赏析景物描写的技巧

抓住特征, 进行形、声、色等方面的描写;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进行描绘;写景有层次, 讲究观察角度;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正侧结合, 细节描写;白描和工笔。

如2008年浙江卷第五段“乌米坐在门旁的石头上, 她的身材匀称颀长, 白发苍苍。她那布满细小皱纹的脸, 已被太阳晒成了棕褐色。层层叠叠的石堆, 年久失修的半塌的土屋, 在炎热的蓝天衬托下的阿伊———偑特里山的灰色峰顶, 以及在太阳照耀下寒光熠熠的大海, 所有这一切在老人周围形成了一种肃穆静谧的气氛。在乌米脚下的山坡上, 有一些零零落落的村舍。透过果园的绿树丛看去, 它们那五颜六色的屋顶, 酷似一个被打翻了的颜料箱。从山下不时传来马具的叮当声, 还有潮水拍击海岸的沙沙声。偶尔还可以听到聚集在集市上咖啡馆附近的人们的喧嚷声。在这儿的山顶上是一片宁静, 只有淙淙的溪水, 伴随着还在六年前已经开始了的乌米的幽思漫漫的歌声。”指出该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 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本题考查小说中环境描写 (景物描写) 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解答时, 要结合小说的相关知识, 再联系小说的具体内容作细致的分析。答案可呈现为, 手法:①衬托 (以动写静, 以景衬人) ;②分层写景, 远近高低结合。作用:①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②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 ③暗示人物命运。

三、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一) 掌握景物描写的基本作用

指向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活动背景, 营造氛围, 渲染气氛, 奠定基调。

指向人物:暗示人物身份、地位、思想、性格, 侧面写人物性格, 烘托人物心理。

指向情节:象征、暗示社会环境, 暗示、铺陈或展开、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作为情节线索, 勾连故事情节, 为故事情节的发展或人物的出场作铺垫, 为人物形象的塑造或主题的提示埋下伏笔。

(二) 根据位置判定作用

如在开头, 往往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营造氛围, 渲染气氛;在中间,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衬托情感, 表现心理;在结尾, 升华主题, 照应开头。

如2009年浙江卷“在一抹缠绵而又朦胧的夕照的映衬下, 我四周高耸着的伦敦城的房顶和烟囱, 似乎就像监狱围墙上的雉牒。我从三楼的窗户鸟瞰, 景色并不令人怡然自得———庭院满目萧条, 死气沉沉的秃树刺破了暮色。远处, 有口钟正在铮铮报时。”这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 我们应抓住描写的景物及景物的修饰语, 分析景物的作用, 应该结合景物的特点, 从整体的氛围、人物的心理及性格、故事情节的发展等角度来分析。根据景物的特点及后文第二、三段写自己离家后的感受———沮丧、 伤心, 我们可以得知开头景物描写营造了压抑、忧伤的氛围, 渲染了孤独烦闷的心情。因此, 答案可呈现为:特点是封闭压抑, 阴沉死寂;作用是营造忧伤、压抑的氛围, 渲染“我”孤独烦闷的心情。

只要能吃透文本, 紧扣景物特点, 分析景物描写的技巧, 再结合其背景分析, 景物描写的作用就不言自明了, 对小说主题的分析也就昭然若揭了, 对小说的整体阅读的难关也就全面攻克了。

描写技巧 篇2

写心理活动时,有一点要特别注意:用写人时,可以写“我”的心理活动,但不能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因为别人心里是怎样想的,“我”是无法知道的呀!

有关心里活动的词语:

〔高兴〕喜洋洋 喜滋滋 兴冲冲 乐融融 乐陶陶 乐呵呵 乐悠悠 甜滋滋兴高采烈 兴致勃勃 欢呼雀跃 兴趣盎然 手舞足蹈 欢天喜地心满意足 欢欣鼓舞 喜出望外 喜上眉梢 喜笑颜开 喜形于色 眉飞色舞乐不可支 心旷神怡 心花怒放 欣喜若狂 洋洋自得 满面春风 自得其乐 〔悲哀〕悲戚 悲痛 悲切 悲叹 悲观 悲悯 哀叹 哀愁 哀怨 哀痛 哀思 哀鸣 怅然 凄切 痛切 伤心 伤感 心如刀割 痛不欲生 痛心疾首 悲痛欲绝 欲哭无泪 乐极生悲 慷慨悲歌〔忧愁〕郁闷 愁苦 焦虑 顾虑重重 满腹疑虑 坐立不安 惴惴不安忧心忡忡 心事重重 心烦意乱 心乱如麻 心神不定 心急如焚 心急火燎五脏俱焚 愁眉不展 愁眉苦脸 满面愁容双眉紧蹙

〔愤恨〕 愤然 愤懑 愤慨 愤恨 憎恶 怨恨 痛恨 仇恨 愤愤不平疾恶如仇 深恶痛绝 令人发指 义愤填膺 切齿痛恨 深仇大恨 抱恨终身

〔发怒〕 恼怒 激怒 怒火中烧 恼羞成怒 火冒三丈 怒发冲冠 怒气冲天 拂袖而去 勃然大怒 大发雷霆 暴跳如雷 怒不可遏 怒形于色 面有愠色 满面怒容 怒目圆睁

〔惊恐〕 惊慌 惊骇 惊吓 害怕 惧怕 畏惧 恐慌 恐怖 心惊胆战 胆小怕事 畏首畏尾 提心吊胆 做贼心虚 心有余悸 惊慌失措 张皇失措 如坐针毡惊魂未定 惊恐未定 惊恐万状 战战兢兢 面如土色 失魂落魄 心惊肉跳胆颤心惊 不寒而栗 心胆俱裂 魂不附体

描写心情的四字词语:,怡然自得, ,乐不思蜀, 悲喜交集 悲愤填膺 百感交集 感人肺腑 动人心弦情不自禁 心潮澎湃 激昂慷慨 慷慨激昂 感激涕零 感恩戴德 谢天谢地 没齿不忘感同身受 垂头丧气 灰心丧气 心灰意冷 心灰意懒 万念俱灰 自暴自弃 黯然销魂大失所望 心如刀割 切肤之痛 哀毁骨立 悲天悯人

描写表情的四字词语: 大惊小怪 大惊失色 大惑不解从容不迫 毛骨悚然 心不在焉 六神无主 泰然自若 心平气和平心静气 目瞪口呆处之泰然 半信半疑 毕恭毕敬 自言自语 喃喃自语兴致勃勃 兴高采烈呆若木鸡 将信将疑 含情脉脉 坐卧不安 怅然若失 没精打采 沉吟不决张口结舌 张皇失措 迟疑不决 局促不安 忍俊不禁 哑然失笑 幸灾乐祸 若无其事若有所失 若有所思 和颜悦色 和蔼可亲 垂头丧气 受宠若惊 狐疑不决 怡然自得诚惶诚恐 勃然大怒 恼羞成怒 炯炯有神 洗耳恭听 举止失措 神气十足 神色活现神色自若 神采飞扬 神采奕奕 神思恍惚 屏息凝神怒气冲天 怒火中烧 怒发冲冠 怒形于色 破涕为笑 热泪盈眶 唉声叹气哭天抹泪 哭笑不得 笑逐颜开 笑容可掬 疾言厉色 谈笑风生 谈笑自若 冥思苦想捧腹大笑 悠然自得 得意忘形 得意洋洋 惊恐万状 惊慌失措 喜上眉梢 慌手慌脚聚精会神 愁眉不展 愁眉苦脸 精神恍惚 精神焕发 嫣然一笑 横眉冷对瞠目结舌 黯然神伤 黯然销魂 面面相觑 神采奕奕 眉飞色舞 垂头丧气没精打采 愁眉苦脸 大惊失色 炯炯有神 昂首挺胸 惊慌失措 漫不经心

心理的语句:

1、渐渐地,庆幸的心情被不安所替代。我的心剧烈地跳动着,就像怀中有只淘气的兔子一样。我目不转睛地盯着这张该死的考卷,害怕地想:要是同学把这件事告诉老 1

师,那我„„我闭上了眼睛,渐渐地又后悔起来:当初我要是不把考卷给他抄,那该多好啊。可现在,一切都完了。突然间,我看见桌上的《小学生守则》,心灵好像被重重地一击。我打开本子,一行大字映入眼帘:“诚实勇敢。”

2我的心里忐忑不安,生怕老师公布出我的分数,我把头轻轻地了下去,目光躲闪着,脑袋像过电影一样过着妈妈知道分数后那生气和失望的表情,可是,我还是让她失望了,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妈妈,你不要生气....3[生气]他忽然把胸脯一挺,似乎想定了注意,到刘玉英耳边轻轻说了一句,立刻刘玉英的脸色变了,她的眼睛闪闪地象是烧着什么东西。她露出她的白牙齿干笑,那整齐的牙齿好象会咬人。韩孟翔忍不住打一个寒噤,他真没料到这个皮肤象奶油一般白嫩的女人生气的时候有那么可怕!4不知怎么的,虽然我还在走,然而刚才的快乐却不知到哪儿去了,只剩下满肚的沮丧。那个老太太发抖的身子,不住地映在我的眼前,痛苦的呻吟,回旋在我的耳边,我挥了挥手,想把这些不愉快的东西驱散,可是不行,老太太的身影 仿佛在我的脑海中生了根似的,不断地出现。5班长捧着新凑成的语文练习册走到鲁薇芳面前,只见鲁薇芳用颤抖的手接过练习册,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她双手捧着的是全班师生的颗颗真挚友爱的心啊!她睁着一双亮晶晶的挂着泪珠的大眼睛望着班长,红苹果似的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6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条腿,正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

7我推着车,不敢抬一下头。似乎人行道上有许多双行人的眼睛在嘲讽地盯着我,盯着我的书包;似乎背后有相识的同学在对我指指点点地议论着。我把头埋得更低,只看得见马路从我脚下慢慢滑过去。我仿佛走了一段漫长的路。

关于快乐的 :可怕的脚步声一点点逼近了,我的心揪得越来越紧了。数学老师刚踏进教室,我的脚不知为何抖了起来。数学平时一向十分出色的我,竟在此时表现得如此忐忑不安。可能是昨天老妈给我的压力太大了吧!

只听:“啪!”的一声,老师将考卷摔在桌上。班级里的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教室里安静的很,连一根针落地的声音都能听得一清二楚。“这次考得一塌糊涂,平均分简直不堪入目。”老师气愤地说,听了这句话,我像被石头砸了一下,心里不住地乞求老天保佑。“但考得好的人也是有的。”老师补充了下半句话。拜托,老师以后说话能不能一次说完啊!搞得我如此心神不定。我在心里埋怨,但那悬着的心还没有掉下来。“老天保佑啊!我可不能辜负了老妈的一片热望呀!”我轻声叨念着。

“***,100分”天哪!这不是我在做梦吧!平时,我可是个名副其实的小马虎,不是忘了写单位名称,就是忘了进一,退一。每次都得扣冤枉分。这次竟得了100分。我兴奋得差点儿跳起来。高兴的眼泪含在眼里,差点儿掉下来,总算没白复习啊!我心想。

老妈,这回你不会批评我了吧!我拿着试卷,兴奋的在路上想着老妈看到试卷的表情。哈哈„„!

写一段考试考砸了走在回家路上的心情。

实践题:当代诗人席慕容在她的诗作《诱惑》中这样写道:“终于知道了/ 在这叶将落尽的秋日/ 终于知道/ 什么叫做/ 诱惑…… 而无论是哪一种选择/ 都会使我流泪/ 使我/ 在叶终于落尽的那一日/ 深深地后悔”。请以诗中“后悔”一词为题作文,也可以添加词语将题目补充得更完整,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600字以上。

[题目导引]有曾经错过的事情才有后悔的发生,作文题目已经在告诉我们本文应该写一件过去的事,而且这件事情要让你惭愧和悔恨不已(当然如果添加词语补充题目为“不后悔”,则完全可以写某件事情虽然让“我”难堪或者难过,但是因为它是正义的,我们应该做的,所以“我”并不后悔)。写此类作文应该注意做好以下几点:要写清楚情节的来龙去脉,值得后悔的、不必后悔的,都在行文语句中表现,且放在文中由读者评说;要清晰传达出作者的思

想感情,让情感感染读者,并为作文的故事渲色增辉。在行文中适当结合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情。

关于后悔的片段:考完数学,感觉挺不错,卷子很简单,题题顺利,接着又认认真真地检查了一遍,确定全对之后,心中一直有一个希望:数学考满分。

离开考场之后,考满分的希望离我越来越近。我大胆地和同学对答案,题题正确。看到一些同学因为对答案发现错题而垂头丧气、懊恼不已,我心中暗暗的想:全部做对的感觉就是好,真庆幸我考试时认真做完题目之后,又认真地检查了一遍,那天那时,我是前所未有的高兴。

但过了不久,这特殊的高兴,却转变成了我前所未有的悲哀与失望。我对了对同学的试卷,一到画图题不一样,我吓了一跳,难道是我画错了?不可能,这张图我画了两遍呢,“应该是对方弄错了,或者是个人感觉的差异吧?”我这么安慰自己.但是心中依然很忐忑。我已不敢再去自信地对答案了,但是在无意中却又听到了另一群人异口同声地报了那个使我不安的答案。我傻眼了,真的是我错了,果然是我错了!我竟然会把图与文字看叉了!我竟然没有检查出来!千算万算,还是疏忽了一处!满分的希望像一个个泡沫顿时在心中破灭了.3分就这么悄悄地从我的试卷上溜走了.3分,对于这么容易的试卷来说是多么大的损失啊!此时,窗外下起了小雨,滴滴答答„„ 我后悔的心情仿佛这雨天也正滴着雨。就这样,我后悔了一个下午。

后悔的开头结尾:开头:站在夕阳下。落日般的忧伤像惆怅的飞鸟,惆怅的飞鸟飞成我落日般的忧伤。望着那仓皇飞翔的鸟群,我想知道它们究竟带走了谁的思念。依旧是被夕阳染红的这块小地方,依旧站着个我,依旧坐在石块上。只是少了个你,只是剩下我孤独的身影。物是人非,我想这是我见过最狠毒的词语了。后悔像藤蔓在我内心攀沿,有点让我窒息 结尾: 常常想起你,想起远方的你,就不停地后悔,后悔当初的我。如果可以的话,我愿用一切去交换,只要你回来,再回到我身边,再做我的知己。

开头:阳光明媚的四月,在这样的日子里总是让人不由自主地开始回忆往事,并透过往事来审视自己。我此刻的心情并不象窗外的阳光那样灿烂,因为我的回忆里有一件事至今都让我感到后悔的事。

范文:那一次,我真的后悔了

自从踏入了初中的校门,我们渐渐挣脱了稚气的约束,强烈的逆反心理正向我们逼近。初中的我自然也不再像原来那个听话的女孩,时而显出很浮躁,开始不为自己所做的事考虑后果负责任。也许正是这样,使我深刻体会到了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做出的事不能收回,那一次,我真的后悔了„„

“哎呀!等会儿,别催我!”正在悠闲看杂志的我不耐烦地向妈妈抱怨着心里的不悦。唉,好不容易到了周末,不用想着天天得考试,又不用顾忌作业写不完,这样一个美好而悠闲的周末,却被妈妈今天新加的一个课外班硬生生的打破了。想到自己克服了一个星期的早出晚归又“迎”来了新的课程,气儿就不打一处来。

“快点吧!唉!怎么又看闲书?去预习!一会儿还要上课呢!”妈妈看到依旧躺在床上的我,没有反应,又开始了催促攻击。“哎,我好不容易休息,又上?你想累死我吗?烦人!”说完后的我也被自己的语气吓了一跳,我这是怎么了?什么时候变成这样了?还是原来的我吗?妈妈被我这席赌气的话气得脸色渐渐发青。“你!你!你还顶

嘴!”“我„„我今天就不去!”“你„„你和谁学坏了?变成这个样子?不学你能干什么?想像废物一样?靠父母养活吗?你„„真是个白眼狼!你今天必须给我去!”妈妈的话激怒了我,但委屈的泪水渐渐溢了出来。我心想:妈妈怎么能这样?

我再也呆不下去了,冲出家门。外面不知什么时候下起了雨。小雨渐渐变成了倾盆大雨,雨水顺着头发流到了面颊,冰冷了我的身体,也刺痛了我的心。为什么呢?事情怎么变成这样了?我不禁仰天望云感叹,“孩子„„来,别淋雨了,进来,快来避避!”我向

着声源望去,一位面容慈祥的老奶奶,满脸微笑地望着我。“孩子,发什么呆呢?喝吧!奶奶请的,暖暖身子别感冒!”看着粥,让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好一会儿才开口:“谢谢您„„奶奶„„”“傻孩子,你看,我给你一碗粥,你会感谢我,你又何曾想过天天盼你回家,抚养你长大的父母呢?不要赌气了,回家吧!”“咦?老奶奶您怎么知道?”“因为你的妈妈从家一直沿街找你啊!找到我这里也问过呢。而且,在找你时,你的母亲还摔倒了!”“啊!”顾不上道谢的我向家冲去。

一冲进门就迎上了妈妈焦急中带着关心的目光,妈妈的头发湿漉漉的,眼眶也红红的。是因为一直在找我吧。想着想着我鼻子不由得一酸,流出了眼泪。“啊,回来就好,跑到哪儿去了,都淋湿了,快擦擦,饭好了,快吃吧。以后别乱跑了。”我呆呆地看着妈妈手忙脚乱地又给我擦头又端饭菜,心里如阵阵刀割。“妈妈!”我再也控制不住,奔向妈妈温暖的怀抱,泪水浸湿了母亲的衣襟。

悔恨的泪水充盈了我的眼眶,我终于明白了母亲的苦心。她走了那么远,为的只是找我回家!我怎么能这样对母亲?也许是内疚,也许是后悔,我不禁地流出了眼泪。我真的后悔了„„

那一次,我好后悔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以度过了15个春秋。在这15年里,我哭过,我恼过,也曾无数次的感动过。可是,在我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的,却是一个细微的眼神。

那是上六年级的时候,学习非常紧张,可能是由于天气变化无常吧,我有些轻微的感冒。妈妈督促我赶快吃药,可我当时也没大在意,觉得一挺就过去了。可没想到感冒越来越严重,到最后发起了高烧。早上.我有气无力地躺在床上,妈妈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的说起来:“怎么这么不听话,早让你吃药就是不听,现在好了吧?自己找罪受,真是活该······”最后她越说越生气,大声训斥起我来,我默默地听着,心里难受极了。“妈,帮我请个假吧”我虚弱地说道。“请假?不就一点感冒么?难道还要耽误一天课!”妈妈平时的慈爱似乎全被刚才的怒气占满了,语气坚决,没有一点同情心。随后,我背上了那冰冷的书包——我觉得妈妈此刻的心就和书包一样冰冷。到了学校,同学和老师们对我嘘寒问暖,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一股暖流流遍了全身。那天我虽去上学了,但整个上午我都趴在桌子上,脑子昏昏沉沉的,什么也没听进去。放学的时候,妈妈带我去输液。就在我打算趁这工夫睡一会时,妈妈递给我了一个作业本。我哆嗦了一下,接过了了作业本。我握着手中的笔,不禁想起了热心的同学和老师,想起了妈妈往日对我的爱。可现在,妈妈竟然这么冷酷无情,难道她不爱我了吗?想到这里,委屈的泪水从我脸颊流过。突然,一只温暖的大手拭去了我的泪水,:“孩子,妈妈知道你难受,可学习是首要的,不刻苦,哪来的好成绩?妈妈相信你能······”话说到这里,声音竟有些哽咽了。我猛的一抬头,看见了妈妈那双眼睛,可她向逃避似的,转过身去。啊,我看见了,那分明是一个焦急母亲的眼神,但清澈的眼睛里却又充满了慈爱,温柔,同时也充满了泪水。这时,我的心灵震撼了。我此刻终于明白,妈妈的心何尝不难受?她所做的一切,全都是为了我,而我却在怨恨她······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虽然事隔几年了,但妈妈的那个细微的眼神,却使我终身难忘!妈妈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会做你最听话乖宝贝;可是永远没有如果。

努力过就不后悔

岁月似乎听不到人类心中的呼唤,只顾着自己的任务——勇往直前。2年了,时间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过去。在2年来,许许多多的人和事从我身边流过。我都错过珍惜的机会。

随着初三的来临,我身上多了很多的压力,似乎有一座大山屹立在我的肩膀。压的我喘不过气。学习成绩更是犹如逆水,下划迅速。上课睡觉的时候多了,讲话的时候多了,玩手机的时候也多了,初中生活就这样在郁闷中度过。我未曾想过我将来能有什么作为,因为我认为那不是我现在关心的事。就这样,我进办公室就像自己家一样,熟悉在不过了。

一星期前,班主任又把我叫到办公室。跟我说了许多道理,身在曹营心在汉,我没有当回事。她似乎对我没耐心了,她最后问到我一个问题:„你将来想干什么?‟我呆住了。是啊,我又和曾想过自己将来干什么,平凡的过一生?或者靠体力打工?我第一次认真地面对自己回答这个问题。我的脑海出现混乱,我想不出我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且我也不希望我成为一个国家的累赘。我彻底呆了。班主任看到我在思考,没说什么,只是叫我回家认真想下在回答了。

那天夜晚,我没有和同学一起回家,我想思考一下班主任的话。我独自一人漫步在大街上,听见那些汽车的声音,我觉的很烦,我很讨厌城市的味道。我又想起了童年时的快乐,那时的我心中只有欢乐,只有朋友间的微笑。抬起头,望着天空,不知是谁点亮了天穹的星星之灯,而我的心里又何时点亮我的人生之灯?看着那些闪烁的星星,似乎在嘲笑我的勇气,嘲笑我的生活过的那么堕落。我哭了,真的哭了,我从未在这件事情上哭过。我的心在流泪,我的心在滴血。快到家时,我没有回去,跑到网吧上去发泄,至少早游戏中我没有现实生活的顾虑,没有生活上的的七情六欲。

人生就是这样,事情往往逃避是没用的,该面对的还是会碰到。第二天早上还是一如既往的拎着袋子上学,只不过脸上了一份说不清道不明的表情。对昨天的事我很刻意去逃避,因为我不该如何去面对。下午,班主任的课考试。我很累,趴在桌子上,望着窗户外的树密只感觉是那样的清幽。好景不长,下课和同桌又被叫下去。原来看见我同桌睡觉,以为我也在睡。看见班主任,我的脸上立刻紧张起来,似乎怕她又问起那件事。班主任好象知道我心事一样,只看了我一眼,没说什么。我知道,班主任对我失去了以前的信任。我漫不经心的听玩她的唠叨就上去了,趴在桌子上。

又过去一个朦胧的一天,早上刚近来就听见同桌说一个好消息:数学老师要转走了。这对我来是无疑是一个最好消息。因为我从初一开始的时候就很讨厌他,因为他的暴力式教学令我很痛恨。至此,我上他的课开始睡觉,一直到初三。可是,我的心里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兴,既不伤心,也不高兴,处于矛盾状态。也许是时间的推移吧,日久生情,心中也会多出那份失落。我现在又希望他能留下来,我心里也有不舍,泰戈尔说过:„如果你错过了太阳事流泪了,那么你也会错过群星‟。

我想我应该就此停笔了,因为我觉的这些都不是用笔可以写出来的,它希望有一种心情来感受它,感受它那心中无比的失落。

谈高中作文描写技巧的培养 篇3

一、个性刻画,避免脸谱化

对高中学生而言,描写景物和事件的功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写作的能力和水平。而当前大部分高中学生在描写方面,明显地缺乏个性和深度。这也是学生作文平淡无奇和没有吸引力的关键所在。所谓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它是高中作文最重要的一项写作技巧,也是一般记叙文和其他文体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强调学生的描写功底,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作文中,能够很好地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能够真实地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象化。那么,如何让学生实现这一目的呢?笔者认为,借鉴最有效。因为,语文教材是以文学作品为基础的,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如此。而在文学作品中,以描写取胜的作品比比皆是,比如说,在人物的肖像描写上:《水浒传》一百零八条好汉各有特色,每一个人物的描写都堪称登峰造极。刻画人物,往往在人物第一次出场时,以生动的肖像描写,展示人物独具的性格特征,如第三回鲁达第一次出场时,通过史进的眼睛看见:他是个军官模样,“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络腮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只几笔就揭示出鲁达这个粗莽正直的英雄性格。对行者武松,写他“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下子就揭示出武松精明英武的性格特征。

在这里,教师所要强调的是,在人物描写上,要拒绝脸谱化,不要一做好事就给人一个“红领巾”、“雷锋”的模样,只取其神,不取其形。这才是许多文学作品能够成功的关键,作品中的好人外貌不一定都是漂亮的,坏人也并不一定都是贼眉鼠眼。如《牛虻》中的中年牛虻,就是瘸腿,面部丑陋,有刀伤痕。法捷耶夫的《毁灭》中的英雄矮小而背脊稍微弯曲。

总的来说,高中学生在作文的描写上必须突出个性特征,必须要让肖像描写渲染人物的性格,并能够提升人物在文本中的清晰度。正如郑板桥所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学生只有保持自己的个性描写,才能描写出成功的人物,才能让文章熠熠生辉。

二、善于细节描写,以小见大

如果说,人物描写是从大局着手,让读者了解作者所创造的人物特点,那么细节描写,就是升华人物内心情感,突出人物精神层面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对人物,还是对事件的描写,细节都是绝对成败的关键。《红楼梦》中,作者花大量篇幅写药材清单,不是浪费笔墨,而是通过这样的一个细节,来凸显荣国府的奢华生活。也就是说,局部的细节描写,对文章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细节描写,当做一个专项教学内容,让学生从学过的文章中,发现作家进行细节描写的奥秘,并能够运用到实践中。

如鲁迅就很善于“画眼睛”,他曾在《祝福》中十四次写到样林嫂的眼睛,而每一次眼神的变化,都透露出人物当时的心理和性格的变化;在《阿Q正传》中,着重描写阿Q头上的瘌疮疤;在《少年闰土》中,重点刻画闰土的手:“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在《孔乙己》中重点写他那件“又旧又破的长衫”。可见,细节描写在作文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高中学生要想提高自己的描写技巧,就需要在写作中,寻找最有效的“细节”和“局部”,实现“以点带面”的作用。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在写作教学课堂中,开展以“从一个细节认识他”为主题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用一个细节,描写自己的同学,用一个局部表现出同学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思想,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到的写作眼光和写作切入点,最终获得以小见大的效果。

三、眼光锐利,见解独到

一般来说,好的描写会抓住事物最富特征的部分,而舍弃与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面貌、事物情状和文本内涵无关的其他东西。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因为,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就很难发现事物的本质,就很难写出自己的观点,写出好的文章,而这也正是当前高中作文存在千篇一律现象的根源所在——没有个人想法和观点,按照大众思维行文描述。

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从这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思想深度,以提高描写的深度和广度。

1.观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

如某省高考命题作文《总有一种期待》,学生在审题时,必须要从整体上解读命题者的意图。首先“总有”说明是在任何条件下,都怀有期待,其次,“一种”是量词,强调的是“一种期待”而不是各种期待的集合体,再次,“期待”是叙事的重心,“期待”既不是理想,又不是梦想,而是要强调“等”。

又如江苏高考命题作文《拒绝平庸》,也是如此。学生首先必须要考虑“什么是平庸”,“什么是不平庸”,不能人云亦云。此外,要考虑“拒绝”怎么阐述,是抛开一切平庸,自命清高,与世隔绝,还是有选择地予以“拒绝”。这些思考是保证文章内容叙事广度的基础。

2.认识问题的深刻性

这部分是保证文章深度的关键。看学生的作文创作是否有可读性,就要看其认识问题的深刻程度。一样以《拒绝平庸》为例:学生要思考的不是其他人都一样,而是我与他人不一样,而是要思考“我的不平庸”能否反映出社会或者某一个群体的渴望或者期待,能否将个体体验上升到群体性的体验。

3.提出见解的独到性

这也就是要强调学生作文的个性,强调自身的独特视野和思想。这部分其实就是综合前面两个步骤,进行进一步的归纳和升华。

总之,高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各个方面进行描写技巧训练,在思维方法、思维能力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培养,引导学生去观察发现问题,指导学生去分析探究问题,最后还要指导学生去提炼要表达的思想,然后用完美的表达方式和描写技巧,将所写的人物、景物、故事真实、完美地表达出来。当然,培养学生进行个性表达应该是教师时刻铭记的,毕竟只有在这样的目标下,才能进行更为真实独创的描写和叙事。

作者单位:江苏省姜堰市罗塘高级中学(225500)

肖像描写的技巧和作用 篇4

一、肖像描写的作用

俄国文学家果戈理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肖像描写在文章中能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人物在特定环境和特定时期中的情感变化,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一)提示人物的身世

如《三国演义》中的刘备,生得是“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而且长相俊美“面如冠玉,唇若涂脂。”就暗示了他将来必定是一位亲民,宽厚,胸有大志的“帝王”。

(二)揭示人物的内心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用了极浓笔调写了王熙凤的出场,她满身锦绣,珠光宝气,“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恍若神妃仙子”,作者对着她的衣着头饰身姿气度作了一番详细描写,这段描写生动地刻画了凤姐俊俏狡猾、泼辣凶悍,工于心计,善于逢迎的性格。

(三)暗示人物的命运

《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本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从这里我们了解到祥子身材高大,身强力壮,他有着拉车的良好身体基础。因而祥子对自己、对未来充满了自信,充满了希望,他想通过自食其力来过上一种体面的生活。这为后面他沦落成一个让人同情的混混,最后像狗一样栽倒在街头,再也爬不起来的结局设下伏笔。

二、人物肖像描写的方法

在实际生活中,由于每个人的出身、职业、地位、经历、性格的不同,每个人的肖像也是各不相同的。成功的肖像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人物个性更加突出。那么在写作中怎样进行人物的肖像描写呢?

(一)从整体上把握

先对人物整体形象进行描绘,给读者一个完整的印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高而瘦,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是一个典型的封建社会私塾老学究的形象。《隆中对》中的诸葛亮“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慨。”由此可以看出他相貌不凡,气度儒雅,才能出众。

(二)在局部上精雕细琢

这种描写手法,能突出人物的肖像特征,留给读者深刻的印象。《故乡》中的杨二嫂是作者刻意雕琢的一个人物,她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作者只用寥寥几笔,就绘出了她的尖酸刻薄,与闰土的淳朴憨厚形成鲜明的对比。

(三)加上主观感受

描写人物肖像,还可以加上作者的主观感受,以表达对所写人物的态度。赵树理笔下的三仙姑快五十岁了,可还要小鞋上绣花,裤腿上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了霜。”是一个好逸恶劳,作风不正,极其自私的落后人物,她不伦不类的打扮,正是她心理上和精神上的病态表现。

三、肖像描写要注意什么

(一)要选取最能突出人物个性的肖像特征来描写

外貌描写不在于全和多,而在于用最简洁的话语凸显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著名作家魏巍的《我的老师》中对蔡芸芝老师的刻画,没有过多的笔墨,只突出了她“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的一块黑痣”,写出了蔡芸芝先生的美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要有选择性

描写人物的外貌,最重要的是刻画人物的眼睛。鲁迅在《祝福》中写祥林嫂第一次到鲁四老爷家,那时她尚能安分守己,所以她的眼睛是“顺着”看人;第二次丧夫,又没了孩子的依靠,她不得不再次到鲁镇帮佣。她虽然还能顺着眼看人,遭受惨重打击,内心痛苦而又难以表达,所以“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受封建迷信思想的毒害,她自以为捐了门槛就可以减轻罪孽,从土地庙回来后,“眼光也分外有神”。最后被鲁家赶出,她流落要饭,“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表明她在无数次的严重打击和折磨下,已陷入极度悲哀,精神完全麻木,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

(三)要注意顺序

描写人物外貌时还要合理安排好描写顺序,一般先写整体再写局部,局部描写时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孙犁的《芦花荡》中对撑船的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是先对老头子的整体形象进行描述,然后对他的脸部进行重点刻画,从下到上,从胡子到眼睛,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四)运用确切的比喻和适当的夸张

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会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套中人》中的别里科夫是一个封闭、怀旧、胆小多疑、又极力维护现行秩序沙皇政府的忠实拥护者。他总想给自己包上一层外壳,给自己制造一个所谓安全的套子:哪怕在艳阳天出门他也总是穿着套鞋,带着雨伞,他的雨伞、怀表、削铅笔的小折刀等等一切能包裹起来的东西都总是装在套子里,就连他的脸也好像装在套子里。契诃夫运用比喻和夸张,把别里科夫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刻画得逼真传神,使其成为世界文学长廊中一个不可多得的人物。

参考文献

人物对话描写的写作技巧 篇5

湖南省郴州市十二中 余平花 曹礼民 中教一级 手机:*** 邮编:423017

学习目标:学习在刻画人物时的对话描写的作用及写作技巧。学习重点: 人物对话描写的写作技巧。

一、回顾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 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思考题。

(一)这些人都随着我的长大没有了影子了。是跟着我失去的童年一起失去了吗? 爸爸也不拿我当孩子了,他说:

①“英子,去把这些钱寄给在日本读书的陈叔叔。” ②“爸爸!”

③“不要怕,英子,你要学做许多事,将来好帮着你妈妈。你最大。” 于是他数了钱,告诉我怎样到东交民巷的正金银行去寄这笔钱——到最里面的台子上去要一张寄款单,填上“金柒拾元整”,写上日本横滨的地址,交给柜台里的小日本儿!我虽然很害怕,但是也得硬着头皮去——这是爸爸说的,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二)进了家门来,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④我很生气,问妹妹们: “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

妹妹们⑤惊奇地睁大了眼,她们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

“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⑥忽然觉得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 “你说什么?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

“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⑦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三)过了一会,妈妈进来了。她看我还没有起床,吓了一跳,催促着我,但是⑧我皱紧了眉头,低声向妈哀求说:

“妈,今天晚了,我就不去上学了吧?”

妈妈就是做不了爸爸的主意,当她转身出去,爸爸就进来了。他瘦瘦高高的,⑨站在床前来,瞪着我:

“起来怎么还不,快起!快起!” “晚了!爸!”⑩我硬着头皮说。

“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窝儿。

思考:

1、加粗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2、三个文段的对话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二、提练技法

1、人物对话的作用:对展示人物身份、神态、情感及内心世界,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人物对话的四种形式:⑪提示语在人物语言前面、⑫提示语在人物语言后面、⑬提示语夾在人物语言中间、⑭没有提示语,只有人物语言。

3、人物对话描写形式的多样化训练:

⑪变换说话人的位置。⑫在“说”之前增加人物的动作描写。如文段

(二)中的第⑤句话,文段

(三)中的第⑨句话。

⑬在“说”之前增加人物的神态描写。如文段

(二)中的第④⑤⑥⑦句话,文段

(三)中的第⑧⑩句话。

⑭替换“说” 如文段

(二)中的第④⑥句话。如文段

(三)中的第⑧句话。⑮隐藏“说”。如文段

(三)中的第⑨句话。

三、尝试技法

期中考试后,你的成绩下降,爸爸妈妈开完家长会回来,与你谈话。请用200字来描述你与爸爸妈妈的对话。

四、评一评,议一议。

描写技巧 篇6

一、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的作用不只是在于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面貌,而是为了以“形”传“神”,即通过人物的某些外部特征来揭示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果戈里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肖像主要指人的容貌、神情、姿态、衣饰等方面。形神兼备的肖像刻画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结合情节的发展,还能显示人物的命运。

如《一面》中对鲁迅的三次肖像描写,不避重复,由远及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部分,使人物形象随着“我”的观察丰富清晰起来。第一次肖像描写,由于“阴天,暗得很”,加上距离较远,只能模糊辨出人物形象:外形,瘦的;年龄,五十上下;衣着,“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嗜好,“嘴里咬着一支烟嘴”。由于抓住了人物特点,虽只是模糊辨认,却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第二次肖像描写,由于离得近,观察的更细致了,作者对第一次的的外貌描写做了补充。刚才看到的是“瘦瘦的”,现在看得更清了:“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初愈的人”;脸色是“黄里带白”。还增加了对人物精神的感受:“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接着又描写了他的头发和胡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立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得隶体一字。”作者抓住人物外貌中最主要的特征加以描写,虽疏淡的几笔,却刻画了鲁迅外形瘦弱而精神矍铄、意志顽强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的形象。第三次肖像描写,除了脸色、头发、和胡须这些带有特征性的描写外,作者对其“长衫”和“烟嘴”又进行了更细致的刻画。不仅连长衫、烟嘴的颜色,甚至连长衫质地“羽纱”,烟嘴的一头已经熏黑,也看得十分清晰、明了。三次比较集中的外貌描写,都抓住了鲁迅“瘦”的特点,突出他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二、语言描写

是指抓住能表现人物个性的语言,使读者“闻其声而知其人”。《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克拉丽丝听到丈夫要请孩子们吃牡蛎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这一番话说得冠冕堂皇,实际上是既要面子又怕花钱。还有当知道眼前这个买牡蛎的小贩就是于勒时,她吩咐丈夫“多加小心”,为防止于勒“又回来吃咱们”,告诫丈夫“别叫他们看出来”,“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与丈夫商量好躲开于勒。这些语言都生动刻画出她精明、刻薄、泼辣的个性。

再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说的、骂的、训斥的、夸口的、奉承的、恭维的话,占了很大的篇幅,通过他自己的语言,把这个典型的市侩形象栩栩如生地勾画出来,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范进中举前,被他骂“现世宝”,受他的训斥、“教导”;范进向他借参加乡试的盘费时,又被他“骂了一个狗血喷头”,说范进长的是“尖嘴猴腮”,不配中举做官。范进中举后,他对范进的态度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称范进“贤婿”“老爷”,当众夸范进“才学又高,品貌有好”,是“天上的星宿”,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

范进的语言也随着他的身份、地位的变化而不同。范进中举前,对胡屠户的训斥只是“唯唯连声”,低头哈腰地说:“岳父见教的是。”表现了他的迂腐、无能,逆来顺受。中举以后,他不再称胡屠户为“岳父”,而改称“老爹”了。张静斋拜会范进时,用了表示最亲密友谊的词语,什么“亲切的世兄弟”,什么“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这就充分地表现出这个老奸巨猾的乡绅的拉拢手段。

三、行动描写

行动描写是反映人物思想、性格、心理等有效手段之一。成功的行动描写往往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孙悟空的抓耳挠腮,孔乙己的“排出九文大钱”都是行动描写的范例。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行动描写呢?

首先,要精心选择恰当的动词,描写人物富有个性的习惯性动作,以此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如:“……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走了。”(鲁迅《药》)作者对康大叔取钱的动作描写,准确地写出了他接钱、数钱的熟练程度,连声生动地刻画了康大叔凶狠、贪婪、惯于敲诈的丑恶嘴脸。

第二、观察要细致入微,要善于捕捉人物细微的动作,以此反映人物的心理。如《孔已己》中“孔已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中“罩”字写出了孔已己生怕孩子们还要吃他的豆时的慌张,反映他善良、诚恳以及迂腐性格。还有“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中“踱”字写出了阔绰的穿长衫主顾养尊处优、悠闲自得的神态。

第三、要描写人物连续性的动作,使描写富有动感,以此传神。如《背影》中“望父买橘”这一情节。父亲是一个胖子,平时走路就蹒跚,过铁道、爬月台的艰难就可想而知了。“下去”只写了“慢慢探身下去”,一个“探”字就极其准确地写出了下去的过程:先两手撑地,把两脚伸出月台边,然后身子向外沿月台慢慢往下挪,直到脚踏地。爬那边月台“背影”写得比较详细。“攀”是写手的动作,显示了月台对父亲的高和陡;“缩”是写脚的动作,表现了父亲的年老体衰、动作迟缓,不可能像年轻人那样灵活,一撑即上;“向左微倾”是写身子的动作,“向左微倾”有两个原因,一是右手支撑比较有力,二是要把右脚跨上月台有困难,要借助身子的倾斜。这里连用“攀” “缩”“倾”三个动词,细腻而又简练地写出了父亲爬月台的整个动态过程,表现了父亲爬月台的艰难。如此艰难地去买,这就感人至深了。

四、心理描写

心理活动,是受人的思想感情支配的。心理活动的描写,能表现出人物在不同境遇中内心的情感变化。在进行心理活动描写时,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符合人物思想变化的过程。作为书中经典场景的“宝钗扑蝶”,也是通过内心独白刻划人物性格的重要一笔: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想道:“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的言语。她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第二十七回,282页)

“扑蝶”就是为了显示宝钗性格中的另一面,我们平时眼中的宝钗稳重豁达,而“扑蝶”中的宝钗,则体现了相反的一面,从扑蝶玩来看,说明宝钗也有活泼的时候,在从金蝉脱壳计的一番盘算来看,虽是宝钗临时应变,并非蓄谋已久,但以宝钗的才智,若仅仅是为了脱身则并非一定要拉上黛玉,书中这一段心理描写,一来说明她也有小心眼的时候,只因她到潇湘馆去时偏偏看到宝玉进去了,心里不是滋味而陷害黛玉,二来说明她在明面上吃了亏,暗地里也要找补回来。这正恰恰就体现了人性复杂的一面。

(二)、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如《红楼梦》中:凤姐儿想了一想,凡丧仪大事虽妥,还有一半点小事未曾安插,可以指此再住一日,岂不又在贾珍跟前送了满情;二则又可以完净虚那事;三则顺了宝玉的心,贾母听见岂不欢喜?因有此三益,便向宝玉道:“我事都完了,你要在这里逛,少不得越性辛苦一日罢了,明儿可是定要走的了。”(第十五回,155页)这就是凤姐儿,一个“像猫一样可爱,像狐狸一样狡猾,像狮子一样凶猛,却又像豺狼一样凶残、贪婪、卑劣的人物”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没有文化,却永远机智、巧慧百出、洞明世事,一眼就能看穿各人心思与欲望,并且巧妙加以利用”的王熙凤,一个敢于杀伐决断,有着出众才略的治家理财的天才。

《红楼梦》人物醉态描写技巧谈 篇7

《红楼梦》中人物醉态描写的意义与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 《红楼梦》中许多关于人物醉态的描写, 是刻画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内容, 成为塑造人物性格的重要审美传达手段。通过人物醉态绘形绘色的描摹, 可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例如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中对史湘云的醉态描写, 即是一个范例。史湘云醉后图凉快, 在山子后面一块青石板凳上竟睡着了, 她醉眠花丛, 芍药花飞洒在她酒醉的脸上及华美的衣襟上, 就连掉在地上的扇子, 有一半也埋在落花里。在酣梦中, 她还是念念不忘说着酒令:“泉香酒洌, ……醉扶归, ——宜会亲友”。这优美的意境, 梦中酒令, 鲜活衬出史湘云那活泼天真、乐观豪爽、旷达清朗, 不拘礼节的性格特征。作者在这美的图画中, 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美的心灵、美的性格的“睡美人”形象, 令人如入其境, 如见其丰姿憨态。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则是在第六十五回里对尤三姐醉态的描写。贾琏偷取尤二姐之后, 乘着酒兴, 来到西院, 看见贾珍与尤三姐在饮酒, 贾琏也拉起尤三姐与贾珍“吃个双钟儿”。却没想到尤三姐立马带着冷笑, 假装酒醉, 指着他鼻子劈头盖脑地痛骂了一场, 然后又揪过贾琏来灌酒, 吓的贾琏酒马上就醒了。面对两位有钱有势的爷们, 她恣意奚落、嘲笑、辱骂, 并且形态放浪不羁。只见她——

松松的挽个纂 (zuǎn) 儿;身上穿着大红小袄, 半掩半开的, 故意露出葱绿抹胸, 一痕雪脯;底下绿裤红鞋, 鲜艳夺目;忽起忽坐, 忽喜忽嗔, 没半刻斯文, 两个坠子就和打秋千一般;灯光之下越显得柳眉笼翠, 檀口含丹;本是一双秋水眼, 再吃了几杯酒, 起发横波入鬓, 转朌流光。

就是这样一副放浪迷人的“醉态”, 哄得贾珍、贾琏“欲近不敢, 欲远不舍, 迷离恍惚, 落魄垂涎”。最后, 尤三姐“酒足兴尽, 更不容他弟兄多坐, 竟撵出去了, 自己关门睡去了”。这一段如见其人、绘形绘神的似醉非醉的“醉态”描写中, 让人窥见了尤三姐内心积压长久的苦闷、悲愤, 同时也充分表现出她那采取逢场作戏、不甘沉沦的特殊方式向玩弄她的爷们反击的反抗性格, 称得上是一朵“出污泥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红荷花。

第二, 《红楼梦》中人物醉态的描写, 还是深化作品题旨与含蕴的有力手段。《红楼梦》通过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盛衰过程, 展示了封建社会“末世”光景及其处于“忽喇喇似大厦倾”的颓势, 为封建社会唱出了一曲“树倒猢狲散”无可挽救的挽歌。它还十分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无情的统治, 残酷的剥削, 伪装的道学面孔以及荒淫无耻的心灵等阶级本性特点。为了表现以上题旨与含蕴, 作者经常通过“醉人文法” (甲戌本肪批) , 借醉酒人的口, 尖锐地揭露了贵族大家庭的荒淫无耻和腐朽奢侈。如第七回中焦大醉骂, 就是这种手法运用的一个例子。俗话说“酒后吐真言”, 焦大的酒兴膨胀了, 道出了“清醒”时不敢说的真话。他成了揭露贾府最隐秘的帐目的揭幕人, 他把贾家的全部内幕, 包括那些最见不得阳光的丑事, 揭个老底朝天。作者正是通过对他醉态和酒后骂语的描写, 深刻地揭露了贾府一代不如一代的不可逆转的衰败趋势。又如第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 凤姐醉酒泼醋, 实际上是贾府中形形色色大小矛盾的一次必然的大暴露 (并非“不测”!) 。书中对于浪荡公子薛蟠几次丑恶醉态的描写, 也倾注了作者对封建贵族畸形儿的蔑视与鞭挞, 预示了封建统治集团“一代不如一代”的颓势与“忽喇喇似大厦倾, 昏惨惨似灯将尽”的可悲结局。人物的醉态、醉语描写, 确实成了深化作品题旨与含蕴的有力手段。

第三, 《红楼梦》中醉酒场面与人物醉态的描写, 还往往是故事情节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并成为推动情节发展与转折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与契机, 从而使情节发展波澜起伏, 腾挪跌宕, 高潮迭出, 前后衔接, “如常山蛇, 击尾而首应” (脂批语) 。例如, 第四十一回中, 写刘姥姥二进荣国府, 喝醉之后眼花头晕, 辨不出路径, 误入怡红院, 当看到一幅仕女画儿, 就伸手去拉, 不想咕咚一声摔到板壁上;把头也碰的生疼。又掀开门帘进去, “抬头一看, 只见四面墙壁, 玲珑剔透, 琴剑瓶炉皆贴在墙上, 锦笼纱罩, 金彩珠光, 连地下踩的砖皆是碧绿凿花……”。最后终于进到里间屋里, 看到一副最精致的床账。她带着七八分酒, 又走困了, 就一屁股坐在床上, “不承塑身不由已”, 一歪身就醉睡了。作品正是通过这少见世面的村妪醉眼所见与醉心的感受, 自然而然地展开了一系列故事情节, 反映出怡红院的豪华铺张、富丽堂皇, 以及各类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人物与景物, 融为一体, 包含着丰富的生活内涵。又如凤姐泼醋一节, 由这个泼醋事件, 引出了一连串的人物反应, 暴露出贾府内形形色色的大小矛盾, 从而形成了作品的一个高潮, 并以此为契机, 引出“平儿理妆”这一比较舒缓的新情节, 宝玉的性格也在这一新情节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补充。在一些章节中, 人物的醉态还是诱发人物产生新行为、形成新情节的催化剂。例如第二十八回中, 薛蟠在冯紫英家拥着妓人喝酒, “三杯落肚, 不觉忘了情”, 结果与冯紫英、宝玉、云儿等人轮流填词唱曲。薛蟠借着酒力, 唱出了几句极其粗野鄙俗的歪诗来, 从而构成了“薛蟠行令”这一令人发噱的故事情节, 从而深刻地讽刺了这个浪荡公子的庸俗下流、浅薄无知。

《红楼梦》中人物醉态的精彩描写, 产生出摄魂夺魄的艺术效果, 体现了作者匠心独运的艺术功力。

摘要:古典名著《红楼梦》集中反映了中国封建贵族阶层的生活, 书中所写的老爷太太、少爷奶奶、公子小姐们, 无一不是过着锦衣纨袴、“饫甘餍肥”的寄生生活。《红楼梦》中人物醉态的精彩描写, 产生出摄魂夺魄的艺术效果, 体现了作者匠心独运的艺术功力。

浅谈细节描写的作用与运用技巧 篇8

好文章所以能动人肺腑, 精彩的细节描写功不可没。贺知章“笑问客从何处来”综合运用情态细节和语言细节, 在一“笑”一“问”之间, 把老归故里人不识的凄凉, 生动地再现在读者面前;《范进中举》后范进发疯的细节描写, 则刻画了一个为科举而读书, 为科举而活着, 中举后喜极而疯的科举禄蠹形象。

细节的魔力令人叹服, 正所谓“虽是微末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那么, 我们怎样认识细节的作用呢?

按照细节在文章中的作用多少和大小, 我们可以把细节分为两类:其一, 只牵涉文章某一局部, 或只起到一种作用, 我们称之为一般细节;其二, 牵涉文章的整体结构, 既刻画人物, 又点染环境气氛, 还能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可以起多种作用, 我们称之为重要细节。

本人认为, 关于景物、环境的细节描写, 都应该起到刻画人物和描写环境两种作用, 如果只为写景而写景, 为写物而写物, 那就毫无意义。

更有甚者, 某些情节还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起到关乎全局, 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

那么, 我们应该怎样运用细节呢?

首先, 要确保细节的真实性。文学来源于生活, 细节就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金圣叹说过, 一花、一瓣、一毛、一鳞、一焰, “其间皆有极微。”古人为了画老虎、深入险地在树上搭棚, 日夜观察;有人为了画牛, 把自己打扮成牛, 深入牛群, 以便做到“以牛观牛”。因此, 时时做生活的有心人, 用敏锐的目光去观察生活至关重要。

其次, 要确保细节的典型性。典型化的细节, 有助于刻画人物的典型性格, 有助于描绘典型环境, 有助于表现作品的主题。如《儒林外史》中有严监生临死前两茎灯草的细节也极为脍炙人口。

第三, 要注意细节旨趣的高下。细节的选择要考虑旨趣的高下, 我们要努力避免在描写中出现低级趣味的细节, 无聊而无关痛痒的细节, 因为这些东西既无助于主题的表达和形象的塑造, 又为读者所不屑甚至不耻。

当然, 并不是所有生活上的细节都具有价值, 也不是只要写得“细”就可以了。好的细节描写必须是有用的、真实的、典型的。它必须为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深化文章的主题服务, 它必须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 符合现实生活的实际, 应最能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把握了以上三点, 再在实践中加以锤炼, 相信在这些细微末节上, 也会有“顶上功夫”的造诣。

描写技巧 篇9

关键词:直接描写,间接描写,集中描写,分散描写,白描工笔,以形传神

肖像描写是描写人物的外部特征, 包括对人物容貌、体态、神情、服饰的描写。成功的肖像描写, 可以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性格特征和思想变化。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描写人物应当百人百面目, 千人千形象, 千万不能千人一面。”可见, 描写人物形象时, 关键是善于发现和把握人物的外部特征, 力求以形传神, 切忌面面俱到。那么, 如何把握人物的外部特征进行描写呢?

一、要明确人物的外部特征以及在描写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1. 容貌, 描写人物的容貌最主要的是描写人物的眼睛, 眼

睛是心灵的窗户, 人物的眼睛、眼神能表现出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

2. 体形, 描写人物的体形, 可以从局部进行精心细致的刻画。其中对手的描写很重要, 因为手的形状、皮肤的粗糙与细腻, 手的颜色乃至手的动作等, 常常反映着人物的身份和个性特征。

3. 神态, 指人的面部所表现出来的表情变化和由于感情的作用, 人体的各部位所表现出的样子。描写人物的神态, 要捕捉人物面部的细致的表情和变化, 尤其要注意人的眼神及身体各部位所表现出的局部动作, 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情绪、个性特征及心理状态, 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起到突出中心的作用。

4. 服饰, 描写人物的服饰一定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等, 写服饰除了写人物的穿戴外, 还要注意描写人物身上的佩带以及手里拿着的东西, 因为这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爱好、性格特征及人物的身份等。

二、根据需要进行肖像描写

1. 在需要向读者介绍人物时, 可以进行肖像描写, 这样能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以便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形象特征。

2. 在叙述人物和最初接触人物时, 可以通过一个人物的观察, 描写另一个人物的肖像特点, 这样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 回忆和想象人物形象时, 可以进行肖像描写, 这样能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总之, 要根据文章的中心和情节发展的需要, 在恰当的时机, 进行恰当的肖像描写, 这样才能恰到好处。

三、把握肖像描写的技巧

1. 可以由作者直接地描写也可以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

直接描写就是通过作者自己的观察, 对人物肖像进行直接描写。直接描写可以拉近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 可以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人物, 产生共鸣。

有些人物正面描写或者不易表达出精神, 或太显露, 可采取间接的描写的方法。清人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山之精神写不出, 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 以草树写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间接描写也叫侧面描写, 就是对描写的人物不做直接的刻画而是通过与这个人物有联系的另外一个人物的观察来间接地描写。从侧面描写人肖像的方法, 可以烘托出重点描写的人物肖像的特点, 使文章刻画的人物形象更加完美。

2. 可以集中地描绘也可以分散地描写人的肖像。

集中描写人物肖像, 即指一次性地完成人物的肖像描写, 然后再根据情节的需要反复点染, 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

分散描写是指作者选择人物的容貌、体态、神情、服饰的某个方面, 在表现人物心理活动或性格特征的关键地方或具体的事件中加以反复描写。如巴金在《家》中对梅的皱纹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不同的描写: (1) “依旧是那张美丽而凄哀的面庞, 依旧是苗条的身材, 依旧是一头漆黑的头发, 依旧是一双水汪汪的眼睛;只是额上的皱纹深了些, 脑后的辫子又改成了发髻, 而且脸上只淡淡地敷了一层粉。” (2) “梅埋下头, 她咬了咬嘴唇皮, 额上的皱纹显得更深了。” (3) “但这只是凄凉的微笑, 是无可奈何的微笑, 她额上的那一条使她的整个脸上显得更美丽、更凄凉的皱纹, 因为这一笑显得更深了。”描写梅的眼睛, 作者找到了最独特的“点”——她额上的皱纹, 抓住了即使是笑, 也会使梅额上的皱纹变得更深这一细节, 来表现梅极具悲剧性的美。分散描写可以使读者从人物肖像变化的前后对比中, 体会到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过程及其变化, 以便读者更完整和深刻地了解人物, 更好地掌握文章主题。

3. 可以单独地描写人物的肖像, 也可以结合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以及环境进行描写。可以使人物的内心活动与人物的外在表现相结合, 互为补充, 使人物的描写更加生动、逼真。

4. 可以用白描手法描写人物形象, 也可用细描的手法描写人物形象。

白描的手法是指没有过多的修饰形容, 而用极简洁的语言, 抓住形象的主要特征来进行描写。运用这种技法, 应“去真意, 去粉饰, 少动作, 勿卖弄”, 以少许的笔墨取胜。

细描是用浓烈的色彩, 用绚丽的修饰词和多种修辞手法, 对人物作精雕细刻的描绘。

可见, 细描着力于用细腻的笔法雕刻人物, 能使所描写的人物纤毫毕现, 给人以真切的感受。白描勾勒和工笔细描各有特征, 都需讲究真实, 寓含感情。在具体选择上, 要根据所描写的人物和文章主题的需要进行选取。

描写技巧 篇10

一、描摹个性的外貌

在文学创作中,人物的塑造可以通过多方面来实现,而外貌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个性化魅力的首选方法。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是“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几句外貌描写传神地表现了孔乙己穷酸潦倒、好吃懒做的经济状况和死要面子的性格特征。

二、勾勒典型的环境

环境描写是为烘托人物形象服务的,典型的环境常常于细小的景物中勾勒出来。都德的《最后一课》中小弗郞士上学途中听到的是画眉鸟宛转的歌声,看到普鲁士兵正在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操练。 画眉唱歌的自然景物描写反映出小弗朗士无忧无虑、纯真幼稚的心理状态;“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是社会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为“最后一课”做铺垫。

三、摄取细小的动作

动作描写,就是准确、细致、生动地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体状况、身份、地位、习惯,情感等。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的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在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朱自清《背影》中的这段动作描写具体、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努力地爬到那边月台上去为儿子买橘子时的艰难的动作,生动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莫泊桑在《珠宝》一文中塑造的朗丹先生,知道了妻子出卖肉体换取珠宝的真相后,气的“伸出”双臂,“倒在”地上,“失去”知觉。但后来终难敌金钱的诱惑,完全没有了羞耻感,一连有二十次,他都差点走进珠宝店。一天,他终于“下定”决心,一口气“奔”过大街,“冲”进了首饰店,兑换了全部珠宝。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作者入木三分地揭露出资本主义制度对于人性的残害。

四、捕捉细腻的神态

人物的神态描写主要是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反应人物品质。比如《孔乙己》中的一段神态描写:酒店中的人们问他“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脸上便笼了一层灰色, 立刻显出颓唐不安起来。孔乙己深受科举的毒害,“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的隐痛又被别人给戳到,他那点可怜的自尊被完全剥落。 这里的神态描写生动细腻地刻画出他内心的痉挛、挣扎。《最后一课》中的韩麦尔先生听到下课的钟声后“脸色惨白,哽住了,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动词“哽”“呆”“靠”及 “脸色惨白”生动传神地表达出韩麦尔先生悲愤不能自已,难以言表,从而烘托出其高尚的爱国情操。

五、细节描写手法的综合运用

以《范进中举》中的一段描写为例:“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 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 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 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 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作者用“看”“念”“拍”“笑”等动词,写范进的喜极而疯,用“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写了范进痰迷心窍昏厥的神态。“噫!好!我中了!”的语言描写写出惊喜过望的心情。用“爬将起来”“拍着手大笑”“飞跑”这些动作描写,写足了范进的丑态。作者通过神态、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方法的综合运用,范进那可憎可笑的疯癫形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运用细节描写要注意:细节描写要具有代表性和概括性,能反映深刻主题的事;细节描写要服从文章主题的需要,当细则细,当简则简;细致的观察是细节描写的前提,要描写细节,必须认真观察人物、事物、场景等;要抓住人物、事物等的特征,人物的行动、 语言、生态、心理等要符合其身份,反映其个性、品格、思想,才能刻画出有血有肉的丰满形象来。

摘要: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是作者对极富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细微举止、景物片断等进行细腻的描写。熟练灵活地运用细节描写技巧,既能刻画人物性格,丰富人物的形象,又能推动情节发展,深化文章的主题。

上一篇:低年级行为习惯培养下一篇:腔镜胆囊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