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工业发展现状

2024-12-03

东营市工业发展现状(精选8篇)

东营市工业发展现状 篇1

东营市的工业布局分析 东营市的工业布局分析 工业布局关键词: 关键词:资源状况 工业体系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摘要: 摘要:东营市是一个工业强市,她在国内石油开采与炼油,以及与之相配的 装备制造业的地位举足轻重。东营的第二产业主要包括石油开采业、化工与造纸 业、装备加工业、电力与燃气及供水行业、以及建筑业。2008 年第二产业年工 业总产值达到 1426 亿元,从业人数为 21.7 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 58.74%,亦 即占总产业职工 58.74%的二产产业工人创造了东营市 76.79%的 GDP,人均 GDP 显著高于第一、第三产业。因此我们可以说第二产业是东营的经济命脉,是东营 将持续发展的经济脊梁。在东营市的第二产业中采掘业是紧密依赖于资源的产业,是立足于本地资源 的产业,而装备制造业除了供应本地采掘业以外,其市场可以遍布全国与世界。在制造业中与石油开采与石油化工相关的制造产业已经成为东营市近年来的重 点发展领域,也是未来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东营的资源状况东营市是万里黄河入海的地方,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于 1983 年 10 月成立为山东省直辖市。全市辖东营、河口两区和广饶、利津、垦利三县,其行 政区面积 8053平方公里,辖区人口 184 万。胜利油田、石油大学和济南军区黄 河三角洲生产基地坐落在东营市。东营是在黄河三角洲昔日荒凉的盐碱地上平地拔起的一座新兴城市。1961 年 4 月 16 日,石油勘探工人在东营村打出了第一口油井,揭开了地下油田的神 秘面纱,并以这个小村的名字命名了一座城市,发展至今已成为中国石油产业与 装备重镇。

(一)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独特。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独特 东营市有广袤的土地资源,总面积 1208 万亩,其中尚未开发的荒碱地达 525 万亩,是中国东部沿海土地后备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有大面积的草场,其中天然 草场 56 万亩;有 1992 年建成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 15.3 万公 顷,是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基因库”,珍稀、濒危鸟类迁徙停留的“国际机场”,被 联合国列为世界 13 大湿地自然保护区之一;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海岸线长 350 公里,滩涂面积 12 万公顷,分别占山东省的 1/7 和 1/2,负 15 米以上浅海面积 4800平方公里,是山东发展浅海养殖潜力最大的地区;有储量巨大的地下矿产 资源,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 38 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 230 亿立方米,浅层卤水 储量 74 亿立方米,地下盐矿储量为 5900 亿立方米;有潜在能量巨大的地热能、风能、太阳能资源等。

(二)地理区位优越,气候条件良好。地理区位优越,气候条件良好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三大河口三角洲之一,具有依河傍海的区位优势。纵观世 界著名的大江大河三角洲,其成功开发无不有力地带动了整个流域经济的发展乃 至人类文明的形成。如美国密西西比河三角洲、荷兰莱茵河三角洲的大规模开发,形成了新奥尔良和鹿特丹两个著名的港口城市,有力促进了流域经济乃至欧、美 现代文明的发展。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中国相继开放开发了珠江三角洲、长 江三角洲,也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黄河三角洲地处北纬 38°上下,气候适中,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光照充 足,属季风型大陆性气候。从具体区位来讲,这一地区位于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环抱的地理中心,北靠京津唐经济区,东连山东半岛开放城市,东北与大连隔海 相望,向西辐射广大内陆地区,是环渤海经济区和黄河流域经济带的交汇点,也 是联接东北和中原两大经济区的重要纽带。国家先后把黄河三角洲列入农业综合 开发区和把东营市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山东省把黄河三角洲开发列为两大跨世 纪工程之一。

(三)石油工业先行启动,基础设施超前发展。石油工业先行启动,基础设施超前发展 东营是中国第二大石油工业基地胜利油田所在地。自上世纪 60 年代初勘探 开发至今,已形成年产原油 3000 万吨的生产能力。为进一步推动油田和地方经 济的发展,东营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保持了超前发展的态势,经济发展环境不 断优化。

(四)东营石油生产与装备生产基地 石油装备产业是东营市特色主导产业之一,也是全球制造业争夺的市场焦 点。经过多年的发展,东营市已形成了大型成套钻采设备、钻杆、抽油机、抽油 杆、抽油泵等为重点,涵盖油田生产各领域的产品体系。钻机、抽油机等主导产 品生产能力居全国前列,出口美国、俄罗斯等 1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钻机、抽油机、抽油杆、重油开发专用管产能国内第一,潜油泵国内第二,皮带抽油机、连续抽油杆国内独家生产。目前,全市石油机械装备制造企业已发展到 150 多家,全市规模以上石油装备制造企业 99 家,总资产 196.6 亿元,总产值占全国石油 装备制造行业的三分之一左右。东营市的工业体系构成分析 东营市的工业体系构成分析 工业体系下图给出了 2008 年东营产业结构,从中不难看出,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为 3.1:76.8:20.1,而第二产业在东营市的产业结构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揭示了 东营市是一个工业强市,她在国内石油开采与炼油,以及与之相配的装备制造业 的地位举足轻重。2008年东营产业结构 年东营产业结构 3.09% 20.12%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76.79% 东营的第二产业主要包括石油开采业、化工与造纸业、装备加工业、电力与 燃气及供水行业、以及建筑业。2008 年第二产业年工业总产值达到 1426 亿元,从业人数为 21.7 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 58.74%,亦即占总产业职工 58.74%的 二产产业工人创造了东营市 76.79%的 GDP,人均 GDP 显著高于第一、第三产业。因此我们可以说第二产业是东营的经济命脉,是东营将持续发展的经济脊梁。下图给出了 2008 年第二产业构成,其中采掘业的产值占二产的 56.6%,制 造业占 36.8%; 采掘业从业人数占二产的 58.4%,制造业占 33.5%。二产中 33.5% 的制造业产业职工创造了二产总产值的 36.8%,高于二产平均水平。在东营市的 二产中采掘业是紧密依赖于资源的产业,是立足于本地资源的产业,而装备制造 业除了供应本地采掘业以外,其市场可以遍布全国与世界。在制造业中与石油开 采与石油化工相关的制造产业已经成为东营市近年来的重点发展领域,也是未来 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2008年第二产业产值构成 年第二产业产值构成 4.41% 2.18% 采掘业 36.79% 56.62% 制造业 电力、燃气,水 建筑业

一、发展现状

(一)工业实力显著增强,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工业总量规模不断膨胀,工业主导地位明显。2008 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达到 854,是 1978 年的 3.14 倍,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 1676.48 亿元,是 1978 年的 110 倍;实现主营业 是 实现利润总额 741.03 亿元,1978 是 务收入 4017.62 亿元,1978 年的 193.81 倍; 年的 64.27 倍;实现利税总额 1228.68 亿元,是 1978 年的 97.98 倍。工业主导地 位明显,2008 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总量的 73.4%。工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加。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原油开采、石 油加工、纺织、轮胎等行业发展较快,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主要产品产量的迅速 增加。截至 2008 年年底,天然原油 2774.02 万吨,是 1978 年的 1.43 倍;原油加 工量 990.58 万吨,是 1978 年的 1165.39 倍;汽油 122.5 万吨,是 2006 年的 1.31 倍;柴油 288.15 万吨,是 2006 年的 1.51 倍;,纱 58.03 万吨,是 2006 年的 2.97 倍;布 3.85 万吨,是 2006 年的 1.67 倍;轮胎外胎 3418.96 万条,是 2006 年的 1.86 倍。在主要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作为工业重要监测指标的发电量迅速增长,2008 年全市发电量达到 88.55 亿千瓦时,与 2006 年相比增长 1.6%。

(二)工业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优化。建立了一个行业比较齐全的工业体 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东营市由 1978 年较为单一的石油开采、加工工业体系 逐渐发展成以石油及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纺织、橡胶轮胎等为主导,涉及建材、医药、汽车、电力等行业在内的工业体系。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涉及 30 个行 业大类、102 个中类、173 个小类,分别占全部工业行业分类的 76.9%、53.4%、33.0%。一个行业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轻重工业比例进一步协调。全市规模以上轻重工业比例由 1978 年的 4:96 调整到 2008 年的 16.9:83.1。2008 年轻工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 240.16 亿元,是 1978 年的 2636 倍,2006 年的 1.46 倍; 是 重工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 1436.32 亿元,是 947 倍,是 2006 年的 1.30 倍。全市工业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体,轻工 业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工业骨干行业发展加快。随着全市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具有地方特色 的石油加工、化学制造、电气机械制造、纺织、橡胶等行业依托地域优势快速发 展起来。2008 年石油加工行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 120.35 亿元,是 2006 年的 1.70 倍;化学制造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

113.03 亿元,是 2006 年的 3.34 倍;电 器机械制造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 61.47 亿元,是 2006 年的 2.65 倍。纺织业依 靠资源优势继续发展,2008 年纺织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 90.43 亿元,是 2006 年的 4.76 倍。橡胶制造业异军突起,2008 年橡胶制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 54.2 亿元,是 2006 年的 3.83 倍。高新技术制造业飞速发展。2008 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累计达到 812.26 亿元,位居全省第 8 位,2006 年的 1.8 倍,是 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 19.24%,比年初提高 0.51 个百分点。化学试剂和助剂制造业、专项化学用品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发展 较快,2008 年化学试剂和助剂制造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 251.36 亿元,实现主 营业务收入 244.72 亿元,分别是 2006 年的2.33 倍和 2.3 倍,分别占全市规模以 上工业总量的 6.2%和 6.1%; 专项化学用品制造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 229.95 亿 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224.49 亿元,分别是 2006 年的3.61 倍和 3.62 倍,分别 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 5.6%和 5.6%;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累计完成工业 总产值 266.74 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257.11 亿元,分别是 2006 年的3.56 倍 和 3.53 倍,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 6.5%和 6.4%;电子信息、医药制造 等高技术工业从无到有,蓬勃发展,成为带动全市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因 素。

(三)企业组织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小型企业活力激增,大中型工业企业发 展壮大。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工业企业数量不断扩张,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一方 面,随着城镇集体企业、乡镇集体企业以及非公有制企业迅速发展,小型企业数 量激增,截至 2008 年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小型工业企业共有 761 户,是 2006 年的 2 倍,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户数的 89.1%,2006 年提高 6.1 个百分 比 点;从业人员达到 6.75 万人,是 2006 年的 2.03 倍,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 业人员的 23.3%,比 2006 年提高 4.9 个百分点;全年营业收入达到 972.66 亿元,是 2006 年的 5.52 倍,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 24.1%,比 2006 年提高 13 个百分 点。另一方面,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一批实力雄厚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得到茁壮成 长。2008 年,全市大型工业企业达到 16 家,中型工业企业 77 家,分别比 2006 年增加 5 家和 10 家。大中型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 1316.46 亿元,是 2006 年 的 1.61 倍,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 78.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3044.97 亿元,是 2006 年的 2.16 倍,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 75.8%,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企业组织结构体系逐步形成。

(四)多种经济成分竞相发展,所有制结构不断完善。私营企业逐渐成为全 市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 2008 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私营企 业达到 583 户,是 2006 年的 1.72 倍,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 68.3%; 吸纳就业人员 6.98 万人,是 2006 年的 1.79 倍,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就业人员 的 24.1%。在全市规模以上私营企业中,达到大中型标准的有 28 家,与 2006 年 相比增加 10 家。2008 年,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968.51 亿元,是 2006 年的 3.36 倍,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 24.1%,2006 年提高 6 个百分点。比 有限责任公司制企业成为全市工业的主导力量。2008 年,全市 854 家规模 以上工业中,有限责任公司制企业占 154 家,其中,国有独资公司 1 家;其他有 限责任公司 153 家,比 2006 年增加 21 家。2008 年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 2014.26 亿元,与 2006 年相比增长 32.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 49.3%;资产总 计 1432.52 亿元,是 2006 年的 1.35 倍,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 58.1%;实 现主营业务收入 2004.21 亿元,是 2006 年的 1.4 倍,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 49.9%;全部从业人员 17.45 万人,是 2006 年的 1.4 倍,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 量的 60.2%。多种经济类型企业全面发展。2008 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股份合作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其它类型工业企业分别完成增加值 2.3 亿、1503.97 亿、102.33 亿和 9.82 亿元,分别是 2006 年的 1.69 倍、1.49 倍、2.66 倍和 0.7 倍,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 96.5%。以股份制、三资和私营企业 为主体的非国有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迅速发展成为推动全市经 济持续快速增

长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二、当前工业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仍然较低。2008 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 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比重为 19.24%,在全省 17 地市的排名中仅名列 13 位。目前,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中,油田占据相当大比例,受油田影响,全市高 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比例较小。另一方面,全市高新技术产业 占比只有 19.24%,也说明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还有很大的潜力。

(二)传统行业仍占较大比重。2008 年石油加工、化工、电力、有色金属、建材等高耗能行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 306.37 亿元,是 2006 年的 2.55 倍,占全 市工业总量的 18.3%,比 2006 年提高 4.7 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427.83 亿元,是 2006 年的 3.29 倍,占全市工业总量的 35.5%,比 2006 年提高 8.2 个百 分点;实现利润 91.29 亿元,是 2006 年的 3.66 倍,占全市工业总量的 12.3%,比 2006 年提高 6.8 个百分点;实现利税 139.96 亿元,是 2006 年的 3.44 倍,占 全市工业总量的 11.4%,2006 年提高

4.6 个百分点。比 工业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增 长对高耗能行业的依赖有增强趋势,不利于全市循环工业经济体系的建设。

(三)产品结构层次较低,高附加值产品较少。经过多年的结构调整,我市 工业产品结构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从横向比较来看,产品结构的矛盾仍十分突出。存在“三多三少”现象,中低档产品、传统产品、中间产品多,而技术含量高、附 加值高、终端产品少。上档次的品牌产品则更少。以纺织服装业为例,纺织服装 业是我市传统支柱产业,在地方经济总量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产品出口的主要力 量。2008 年,全市纺织服装业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74 家,其中纺织业企业 72 家,占总量的 97.3%,生产产品主要集中在纱、布等上游产品,服装产品较少。截至 2008 年年底,纺织服装企业累计实现利润 27.03 亿元,其中纺织业利润达 到 25.27 亿元。服装企业只有 33 万元,所占比重不足 1%。总结: 总结: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最后一个待开放的大河三角洲,国家先后将开发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列入“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计划。作为“黄三角”的中心 城市,东营一直将高效生态经济作为城市发展的重点。同时,东营地处山东半岛 和辽东半岛环抱的环渤海湾中心,是环渤海经济区域黄河经济带的交会点、京津 唐经济区与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接合部。在发展半岛蓝色经济的宏图中,这个年轻 的城市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在东营港与广利港之间 1200 多平方公里的 临海区域上,临港产业区、生态旅游区、生态高效农业区、高端产业区正在崛 起。“黄”与“蓝”两张牌同时出,东营的高效生态经济风生水起。参考文献: 《东营日报》 《中国经营报》 百度贴吧 中国经济网 新闻网 人民网 大众网 新华网 中国旅游 工业经济课程论文 ——东营市的工业布局分析 东营市的工业布局分析

东营市工业发展现状 篇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自身的健康需求越来越迫切。在这种形势下, 健身气功作为一种传统的健身项目, 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青睐。在习练健身气功的过程中, 人们通过姿式、呼吸、心神的调炼, 有效地释放了自身的压力, 促进了身心的协调, 因此有着重要的健身价值和推广价值。面对需求的不断增长, 许多企业纷纷组建健身气功俱乐部, 以俱乐部的形式来推广健身气功, 这也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在我国, 健身气功俱乐部已取得了新的突破和发展, 健身气功习练者的人数在不断增加, 呈现了一种繁荣的新局面。但是, 健身气功俱乐部毕竟是一项朝阳产业, 其发展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为了更好地促进健身气功的发展, 对东营市习练者为对象, 进行调查与分析, 为我国健身气功俱乐部的更好的发展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东营市的东营、河口两区以及广饶、利津、垦利三县的200名健身气功俱乐部的习练者进行了调查。

1.2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 问卷调查法, 数理统计法。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东营市健身气功习练者选择健身气功俱乐部调查与分析

据统计, 到目前为止, 东营市有100多家健身气功俱乐部。从市场供求关系的角度讲, 基本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这大大增加了健身气功习练者的选择余地, 使其能充分选择感兴趣的俱乐部为健身场所。在所有的影响因素之中, 价格因素是排第一位的, 比重为56.84%。这对健身气功俱乐部的发展来说, 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价格关系到俱乐部经营的好坏, 在实践中, 健身气功俱乐部应严格遵循市场价值规律, 依据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以及支付能力, 进行合理的价格定位。

2.2 东营市健身气功俱乐部地理位置对健身气功习练者的调查与分析

有68.71%的习练者将“离家近”作为第一选择, 而仅有7.48%的习练者将离单位近作为第一选择。由此可见, 在所有的地理位置因素中, 离家近是健身气功习练者考虑的重点内容。因此, 对于健身气功俱乐部而言, 其要想更好地吸引顾客, 应尽量选在离居民区较近的地理位置。

2.3 东营市健身气功俱乐部的硬件设施对健身气功习练者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有4.21%的调查者在俱乐部硬件设施“小型俱乐部”或“户外俱乐部”自己要求的情况下, 仍然选择在俱乐部健身, 这表明这部分会员并不在意俱乐部的硬件设施如何;与之相对应的有97人选择了“高端俱乐部”“较好的俱乐部”, 这表明这部分会员在选择健身气功俱乐部时十分注重俱乐部的场地的硬件设施, 占总人数的51.05%。

2.4 东营市健身气功俱乐部环境对健身气功习练者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有81.58%的人在选择健身气功俱乐部时注重对其环境的考察, 而仅有18.42%的人不注重或不太注重软件设施的影响。

2.5 东营市教练员师资力量对健身气功习练者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教练员作为健身气功俱乐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师资力量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俱乐部发展水平的高低。因为, 教练员是要对习练者的思想、身体、技术等全面负责的, 这就要求其必须具有扎实的气功知识和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只有这样, 才能不断地吸引习练者加入, 壮大俱乐部规模, 促进健身气功事业的发展。因此, 对于健身气功俱乐部而言, 其可以将提高教练员的师资力量作为自身发展的突破口, 将教练员的形象转化为一种无形资产, 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水平。有91.05%的习练者在选择健身气功俱乐部时注重对师资力量的考察。

2.6 东营市健身气功俱乐部营销策略对健身气功习练者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健身气功俱乐部是一项朝阳产业, 其发展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需要经历一个逐渐被熟知的发展过程。为此, 俱乐部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营销策略, 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不同的营销策略具有不同的效果, 健身气功俱乐部应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 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营销策略。同时, 也要善于将各种营销策略综合起来, 积极地吸引健身气功习练者的加入。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现如今, 健身气功俱乐部作为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 正在蓬勃发展着。而且, 这一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3.1.2 影响东营市健身气功俱乐部发展的因素有很多, 概括起来说, 主要有选择依据、地理位置、场地、环境、教练员的师资力量、营销策略五个因素。每一种影响因素的具体情况是不同的, 健身气功习练者在选择俱乐部时, 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以做出最合理的选择。

3.2 建议

3.2.1 加大政府对健身气功俱乐部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俱乐部的运营成本, 从而形成价格优势, 以吸引更多人群加入。

3.2.2 充分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 在自身实际的基础上, 创新发展模式。

3.2.3 严格按照市场规律办事, 进行合理的价格定位, 积极树立企业品牌, 加大宣传力度, 制定科学的营销策略, 以此来吸引健身气功习练者的广泛加入。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健身气功俱乐部作为一项朝阳产业, 也取得了较快速度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 加强对该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 对东营市健身气功俱乐部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与分析, 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意见。

关键词:健身气功,现状

参考文献

[1]戴薇.浅谈健身气功的基本要领[J].教育教学论坛.2011 (06)

[2]赵洪毅, 赵艳霞.浅析贵阳市健身气功现状与发展对策[J].贵州体育科技.2010 (02)

东营市工业发展现状 篇3

关键词: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对策;东营

中图分类号:F3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10-0082-04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现代农业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三农”工作的重大任务。东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在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创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机制和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使全市农业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于2012年被农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整建制现代农业示范区。

1 东营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东营市地处黄河三角洲中心位置,东北临渤海,西与滨州市毗邻,南与淄博市、潍坊市接壤;土地总面积7 923.27 km2,其中农用地和未利用土地分别为3 761.13 km2和3 011.6 km2,分别占总面积的47.47%和38.01%,是我国后备土地资源最多、开发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全市人均占有土地0.45 hm2,是山东省平均水平的2.6倍;海岸线长412.67 km,滩涂面积约1 200.00 km2。2012年全市总人口207.26万人,乡村人口111.27万人,农户总数34.63万户;地区生产总值3 000.6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58.7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 489元;高标准农田面积

1 078.67 km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2.96%。

1.1 现代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在确保粮棉稳定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畜牧、渔业、林果、蔬菜、花卉和休闲观光农业六大优势产业。2012年,全市粮食面积1 183.33 km2,总产81.57万t;棉花面积1 330.4 km2,总产14.91万t;瓜菜面积223.67 km2,总产146.2万t;肉蛋奶总产量72.2万t,实现总产值58.89亿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30.20%,全市人均肉类、蛋类、奶类占有量分别列全省第2位、第2位和第1位,全市畜禽标准化养殖比重达到93.00%,肉禽标准化饲养量达到98.00%以上,奶牛、肉牛、生猪标准化饲养量达到95.00%以上,肉羊标准化饲养量达到90.00%以上;渔业养殖面积1 233.33 km2,水产品总产量48.16万t,实现总产值58.57亿元,建有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区5处,省级健康养殖示范区10处,省级水产原良种场4处,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30处、面积366.67 km2,有机水产品生产基地2处、面积133.33 km2;全市经济林总面积200.00 km2,速生丰产林面积220.00 km2,种苗花卉面积22.67 km2,林草、林菜、林药、林菌等林下经济发展迅速、达到18.67 km2。全市农林牧渔及服务业结构为37.1∶0.9∶30.6∶23.5∶7.9。

1.2 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东营市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农业科学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大大提高了全市农业科技水平。全市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建设试验示范基地11个,主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围绕粮棉主要农作物,建立高产示范片21个,示范面积140.00 km2;全市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到466.67 km2。实施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劳动力培训、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等一系列工程,每年接受科技教育培训的农民达到10.00万人次。全市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1.62万人,每万名农业劳动力拥有农技人员15.6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00%。

1.3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升

农业产业化经营代表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东营市树立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民的观念,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农村工作中一件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来抓,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升。目前,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560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31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75家,实现销售收入433亿元,同比增长11.00%,带动24.00万农户进入产业链经营。实施黄河口优势农产品品牌战略,大力推广黄河口系列农产品,全市农产品注册商标319件,全市涉农产品注册商标达990余件,中国、山东名牌农产品23件,驰名、著名农产品商标19件,全市地理标志农产品5件。

1.4 农业组织化程度显著提高

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是对接农户与企业、生产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东营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政扶持办法、规范化建设标准、示范社建设标准等一系列文件,促进专业合作社规范、快速发展,对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每年100家左右的幅度增长,目前发展到816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6家),范围覆盖了粮棉、蔬菜、畜牧、水产、林果、农机等产业,入社农户6.88万户,辐射带动20多万农户从事订单农业和专业生产,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9.66%和58.07%。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户均纯收入达1.24万元,与从事同种农产品生产的非社员相比,户均增收30.00%以上。以家庭为单元,种养结合、产供销一体的家庭农(牧)场发展迅速,已达到112家。全市已建设31个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累计流转农村土地133.33 km2。

2 制约东营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nlc202309020312

2.1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抗灾减灾能力不强

农田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改变不大,田间灌排体系不配套,导致地下水位埋深浅、土壤次生及原生盐碱化严重,从而形成盐碱化—引水压碱—盐碱化的恶性循环。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部分区域长期处于雨养农业状态,耕地质量差、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抗灾能力弱,对高效生态农业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较大制约。

2.2 结构调整就农业调农业,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近年来,东营市虽然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但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还不够突出,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不够合理。调整过程中,仍然过度重视面积和数量的扩张,对提高农业质量、培育品牌、增加农产品附加效益重视不够。从农民人均纯收入组成结构来看,2012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额的50.96%,其中家庭经营收入中农业收入比重过高、占72.05%,非农业(第二、三产业)收入仅占27.95%,而且种植业纯收入占农业纯收入的比重也过大、占86.25%,林牧渔仅占13.75%,农业结构亟待进一步优化调整。

2.3 现代农业人才缺乏,农村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随着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加快,素质较高的农民进城务工,留在土地上的大多是老龄、女性和低文化水平的农民。劳动力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大部分为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对新科技、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有限,阻碍了农业科技应用进程。现有的农业科技人员大部分属于产中服务型人才,缺乏综合性、多学科方面的知识,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2008年全市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未上学占7.10%、小学占28.30%、初中占52.30%、高中占11.50%、大专及以上占0.80%,反映出东营市劳动力文化素质整体水平不高。

2.4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

近年来,东营市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规模化经营主体发展呈现出良好势头。总体上看,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户等之间的利益机制尚未有效建立起来,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完善。尽管引进培育了部分投资较大的龙头企业,但其加工物流能力与基地生产之间衔接不紧密,在建基地、带农户等方面效应不明显。尽管农民合作社的数量较多,但是真正能够培育发展壮大成为国家级、省级示范社的较少。制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瓶颈”亟需突破。

2.5 “三农”支持服务政策尚需加强,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近年来,东营市不断强化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金融资本、工商资本、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现代农业建设,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投入格局。但总体来看,在加快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金融创新、农业保险有效运行、未利用地开发利用等体制机制方面亟需突破。这也是激发东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活力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重要保障。

3 加快东营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3.1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多渠道投入。采取奖励、补助等形式,调动企业、合作社、农民等建设小型农田水利等工程的积极性,加快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防汛抗旱减灾能力。二是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探索非经营性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办法,明确建设主体和管护责任,支持用水合作组织发展,提高服务能力。三是加强耕地质量提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荒碱地开发以及土壤有机质提升工程,改良盐碱地理化性状,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3.2 促进农业结构优化,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重点围绕优质粮棉、健康畜禽、精品水产、特色蔬菜、绿色林果、花卉苗木、休闲观光、商贸物流、精深加工九大优势主导产业,以强化现代农业园区基地平台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优质粮棉高产创建,做大做强畜禽、水产,集约发展蔬菜(食用菌)、林果、花卉苗木等高端高质园艺产业,培育壮大加工物流产业,不断加强农业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切实抓好产业化经营与社会化服务,强化落实各项措施,合力推进,构建形成富有生机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3.3 加大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现代农业科技水平

一是建立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完善政府对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支持机制,立足农科院等农业科研机构的平台作用,建立农业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推进以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的技术研发攻关。二是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强科技服务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加强农业科技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建设。三是提高现代农业从业人员素质。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3.4 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构建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体系

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和体制机制,构建一般农户集约化生产、新型经营主体规模化经营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为特征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一是加快培育多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组织、农业企业发展,鼓励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在现代农业领域创业,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工商资本和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企业+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二是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组织。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股份合作、劳务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经济。三是着力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因地制宜发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全托管经营、联耕联种等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四是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稳定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引导经营性服务组织参与公益性服务,鼓励种养大户、合作社负责人等领办创办各类专业化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专业化生产技术指导服务。

3.5 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nlc202309020312

一是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和产品。鼓励金融机构进行订单融资、供应链融资、存货质押、农业机械设备抵押等产品服务创新,缓解“三农”融资难。二是规范发展农民资金互助合作。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要求,开展农民资金互助合作,建立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风险防范机制,推动社区性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三是大力支持农业保险发展。鼓励在农村发展互助合作保险等业务,推进农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探索建立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

参考文献

[1] 李广杰.黄河三角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及对策[J].山东社会科学,2007(6):132-133.

[2] 李士友,梁乃云.东营市人力资源现状及原因分析[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123.

[3] 李燕凌,汤庆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其战略对策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6):644-645.

[4] 蒋和平.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算及发展水平评价[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6):646-650.

[5] 杨兰根.江西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探讨[J].江西农业学报,2008(3):119-122.

[6] 陶武先.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与着力点[J].中国农村经济,2004(3):5-12.

[7] 谢韶光.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及对策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0(8):123-126.

[8] 杨昕.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的风险问题与对策探讨[J].环渤海经济瞭望,2009(8):20-21.

[9] 张伟.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与对策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3(8):198-199.

[10] 李仙子.金融创新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金融,2013(8):62-65.

[11] 王迅.现代农业转型发展中的金融支持[J].农村金融,2012(17):55-56.

[12] 王静芳.以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J].经济学研究,2013(11):88.

[13] 钟勉.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业现代化的几点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2(8):4-5.

[14] 陈玉光.现代农业的本质特征及发展路径[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9(4):31-32.

[15] 高云,陈伟忠,詹慧龙,等.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4(1):385.

[16] 成都市邓研中心课题组.成都市发展现代农业园区的调查与思考[J].农村经济,2004(4):37-39.

[17] 朱明德.现代农业[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18] 卢良恕.面向21世纪的中国农业科技与现代农业建设[J].农业经济问题,2001(5):2-8.

[19] 耀占.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J].经济师,2012(3):245-246.

Abstract: Dongying City is the core area and main battlefield of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in Yellow River Delta. Its construc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e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but there are also some prominent problems. On the basis of a careful analysis of the main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Dongying City, the article suggests some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infrastructure, promoting the optimization of agricultural structure, increasing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as promoting modern agriculture of Dongying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Key words: moder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curr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 Dongying

东营市工业发展现状 篇4

司诉 讼

理由

是什么?

【法规名称】东营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营市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的通知

【颁布单位】山东省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文字号】东政办发〔2010〕54号

【颁布时间】2010-7-13

【实施时间】2010-7-13

【正文】

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营市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的通知

二0一0年七月十三日

东政办发〔2010〕54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现将《东营市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营市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推动我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提高公共机构能源利用效率,发挥公共机构在全社会节能中的表率作用,推动全社会节约能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山东省节约能源条例》和《山东省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公共机构,是指本市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

第三条 市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在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指导下,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全市的公共机构节能工作。

县区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在同级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指导下,负责本级公共机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指导和监督下一级公共机构节能工作。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以及节能中长期规划,制定全市公共机构节能中长期规划和本级公共机构节能中长期规划。

县区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应当根据全市公共机构节能中长期规划,结合实际,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本级公共机构节能规划,并按将规划确定的节能目标和指标分解落实到本级公共机构和所辖乡镇(街道)公共机构。

第五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宣传、教育和培训,普及节能科学知识,提高全员节能意识。

第六条 市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全市公共机构能耗监测体系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并会同市统计部门,定期统计并公布全市公共机构能耗状况。

县区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应当按照规定,统计、公布本级公共机构上一能耗状况,并报送上一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和统计部门。

第七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按照管理权限,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系统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综合水平和特点,制定能源消耗定额,财政部门根据能源消耗定额制定能源消耗支出标准。

第八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推进本级公共机构办公用房的统一建设、购置和集中管理使用,加强办公用房、办公设施设备等资源的集中整合,减少重复建设,提高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第九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本级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十条 公共机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节能工作全面负责。公共机构的节能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应当作为有关部门对公共机构主要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第十一条 公共机构应当根据本级公共机构节能规划,结合本单位用能特点和上一用能状况,制定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并报本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备案。

第十二条 公共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节能运行管理制度和用能系统操作规程,实行能源管理岗位责任制,开展节能宣传教育和岗位培训,重点用能系统、设备的操作岗位应当配备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三条 公共机构应当建立能源消费计量制度,区分用能种类、用能系统实行能源消费分户、分类、分项计量,并对能源消耗状况进行实时监测。能源消

费计量与监测体系应当按照国家、省及本市有关标准和技术要求进行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

第十四条 公共机构应当建立能源消费统计制度,指定专人负责能源消费统计,如实记录能源消费计量原始数据,建立统计台账,通过分析总结形成上一能源消费状况报告,并于每年3月31日前报送本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和统计部门。

第十五条 公共机构应当建立节能联络员工作制度,指定专人任节能联络员,负责收集、整理、传递本单位节能工作重要信息,协调督促按时报送能源资源消费统计情况,分析汇总和及时反馈节能工作动态,提出推进本单位节能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节能联络员应当接受节能培训。

第十六条 公共机构与物业服务企业订立物业服务合同时,应当载明节能管理的目标和要求。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提出节能管理的具体措施,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应当作为对物业服务企业服务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鼓励公共机构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委托节能服务机构进行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和运行管理。

第十七条 公共机构应当加强本单位用能系统和设备的运行调节、维护保养、巡视检查,推行低成本、无成本节能措施,加强用能管理。

(一)日常办公应当加强用电设备的管理,建立巡检制度,减少空调、计算机、复印机等用电设备的待机能耗;

(二)空调系统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省及本市有关室内温度控制的标准,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改进运行管理,加强维护保养。中央空调系统应当每2年清洗一次;

(三)集中供热的建筑应当分步骤实行供热分户计量和按照用热量收费的制度;

(四)电梯系统应当实行智能化控制,合理设置电梯开启数量和时间,加强运行调节和维护保养;

(五)照明系统应当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使用高效节能照明灯具,优化照明系统设计,改进电路控制方式,推广应用智能调控装置,严格控制建筑物外部泛光照明以及外部装饰用照明;

(六)网络机房、食堂、开水间、锅炉房等部位的用能情况应当实行重点监测,进行科学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能耗。

第十八条 公共机构应当按照节约型机关建设的要求,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加强内部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推行无纸化办公,合理控制会议数量与规模,健全完善电视电话会议、网络视频会议等系统,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力物力,减少、制止能源浪费。

第十九条 公共机构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维修改造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省及本市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施工、调试、竣工验收等方面的规定和标准,安装用热计量装置、室内温度调控装置和供热系统调控装置,优先选用节能效果显著的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安装和使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设计和建造超低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和绿色建筑。

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进行改建、装修、加固时,必须同时考虑节能改造的内容,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实施节能改造,应当进行能源审计和投资收益分析,明确节能指标,并在节能改造后采用计量方式对节能指标进行考核和综合评价。

第二十条 公共机构的公务用车应当实行编制管理,严格控制车辆规模,按照标准配备,优先选用低能耗、低污染、使用清洁能源的车辆,并严格执行车辆报废制度。

公共机构应当严格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全面实行定点加油、定点维修制度,推行单车能耗核算制度及定期核定行驶里程、用油额度、运行费用支出统计报告和公布制度。公共机构应当积极推进班车、接待用车等公务用车的服务社会化改革,鼓励工作人员利用公共交通工具、非机动交通工具出行。

第二十一条 公共机构应当根据有关规定,每2年由本单位或者委托专业节能服务机构进行一次能源审计,对本单位用能系统、设备的运行及使用能源情况进行技术和经济性评价,根据审计结果采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措施。

市、县区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本级公共机构上报的能耗统计数据和监督检查情况,定期选择一定数量的高能耗公共机构进行重点审计。

第二十二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本级公共机构节能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

(一)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的制定、落实情况;

(二)能源消费计量、监测、统计和报告情况;

(三)节能管理规章制度建立情况;

(四)能源管理岗位设置以及能源管理岗位责任制落实情况;

(五)用能系统、设备节能运行情况;

(六)能源消耗定额执行情况;

(七)开展能源审计情况;

(八)公共机构建设项目的节能评估和审查情况;

(九)公务用车配备、使用情况。对于节能规章制度不健全、超过能源消耗定额使用能源情况严重的公共机构,应当进行重点监督检查。公共机构应当配合节能监督检查,如实说明有关情况,提供相关资料和数据,不得拒绝、阻碍。

第二十三条 公共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会同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予以通报,并由有关机关对公共机构负责人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制定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或者未按照规定将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备案的;

(二)未实行能源消费计量制度,或者未区分用能种类、用能系统实行能源消费分户、分类、分项计量,并对能源消耗状况进行实时监测的;

(三)未建立、健全能源消费统计制度、能源消费状况报告制度和公共机构节能联络员工作制度的;

(四)未设立能源管理岗位,或者未在重点用能系统、设备操作岗位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的;

(五)超过能源消耗定额使用能源,未向本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作出说明的;

(六)未按照规定进行能源审计,或者未根据审计结果采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措施的;

(七)未通过节能评估和审查的公共机构建设项目,或者以节能改造的名义改扩建办公楼和进行豪华装修的;

(八)拒绝、阻碍节能监督检查的。

第二十四条 公共机构违反规定超标准、超编制购置公务用车或者拒不报废高耗能、高污染车辆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并由本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依照有关规定,对车辆采取收回、拍卖、责令退还等方式处理。

第二十五条 公共机构违反规定用能造成能源浪费的,由本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会同有关部门下达节能整改意见书,公共机构应当及时予以落实。

第二十六条 管理机关事务工作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公共机构节能监督管理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积极支持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各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沟通、搞好配合,合理规划资金用途,共同做好公共机构节能工作。

第二十八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公共机构节能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公共机构节能考核激励机制。对在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和奖励。

东营市工业发展现状 篇5

几天前,朋友向我抱怨:他跟一个同学生气了,因为那个同学太无礼,弄得他十分气愤。我为朋友感到惋惜,一对好朋友就这样散了吗?几年的同学情谊就是如此脆弱吗?

于是我想起了一句名言:恨别人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宽容。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尺,无欲则刚。”要显得大度,首先自己要有宽容之心。正因为姜伯牙有一颗宽容之心,才唱出了“高山流水”的赞歌;正因为李世民有一颗宽容之心,才勇于纳谏,才写下了“贞观之治”的光辉史册;正因为周恩来有一颗宽容之心,才得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重。

生活告诉我:宽容者,大度也,乃君子也。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书,勿使若尘埃。”在生活中学会宽容,就能懂得心灵的解脱。巴金先生在晚年,以宽容之心求得解脱,给我们写下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鲁迅先生若没有宽容之心对待误解他的年轻人,他就不会得到更多人的敬重。

生活告诉我:宽容者,懂得心灵之解脱也。

“用平常心对待他人和自己,是至高的精神境界。”钱理群先生如是说。一个小孩在墙上踹一脚,为什么只知道去责怪他,而不去想想他就是以前那个生气勃勃的你自己呢?其实鸟鸣不是噪音,而是悦耳的歌声;其实落叶不是垃圾,而时“化作春泥更护花”;其实黑夜不是“黎明前的黑暗”,而是“黎明的开始”。

生活告诉我:对人或物都应该有一颗乐观豁达的胸襟。

何必去计较别人的过错,把别人的缺点建立在自己的痛苦之上呢?朋友,你不如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包容他,这样,反而会使自己的心得到宁静。

生活就是这样,时时刻刻都在教我学会宽容,用一颗宽容之心去对待他人,也用一颗宽容之心去对待自己。

用一颗宽容之心去聆听世界吧,世界将会更美好,你生活也会更有乐趣。

生活给了我做人的道理

生活,只不过是人生的驿站。每个人都是匆匆的过客。但每个过客又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活中有好人,但也难免没有坏人。如果没有坏人,就不会有为抢救两名儿童而献出了年仅37岁生命的在温州务工的河南籍青年李学生;也不会有为见义勇为而牺牲生命的英烈们。我们为英雄们的壮举而高唱赞歌,却为我们的社会还有如此小人而痛心。

借问酒家何处?

生活并不是深不可见底的井,我们没有必要担心,彷徨,更不必害怕。生活是汩汩而涌的泉,它给我们无穷的力量。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它是一壶酒,一杯清茶,一个微笑,一句问候。

生活并不神秘,只要你用心灵跟他对话,她就会敞开胸怀,教会你许多做人的道理。

有牧童遥指——

有人常常怀疑虑:幸福在哪里?成功待何时?

生活告诉我们:阳光总在风雨后。因为眼泪中泡过的微笑更晶莹,惆怅中沉淀的歌声更动听,寂寞中浮出的孤独更昂扬,迷惘中走出的灵魂更清醒。

生活告诉我们:时间绿了芭蕉,红了樱桃,沧海桑田中,人们更能体会到生活的美丽和魅力。

生活告诉我们:生活是美好的,但我们无须等待,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杏花村

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春夏秋冬,四季轮回,生命就是在日复一日中延伸。因此,我们不能惧怕死亡,但也不能苟且偷生。许多“身残志坚”者给我们树立了榜样,给了我们生活的勇气。

史铁生在他活到最狂妄的年龄时,双腿残废了。为此他曾经痛苦过,失望过,但他最终没有绝望,面对不幸,他“扼住命运的喉咙”致力于写作。1983年他发表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一举成名。现为专业作家。

海伦·凯勒集聋、哑、盲于一身,但她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学会了说话,修完了大学课程,并掌握了五国文字,被世人公认为19世纪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残疾人如能树立远大志向,发扬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照样能成就大事业。我们身体正常的人还愁做不出伟大事业?

感谢生活吧,它教给了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

热爱生活吧,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认真生活吧,我们会更快乐!

************************************************************************************

*******************************************************************************************

生活给了我启迪 公平

一天,爸爸带我回乡下探望爷爷奶奶。也许太久没有回乡下,习惯了城里生活的我,对乡下的一切都感觉到新鲜。

爷爷要去挑水,我立即跑过去对爷爷说:“让我来帮您吧。”我好不容易装好了水后,可怎么也挑不动两只水桶。我猛然一使劲,可不好了,后面装满水的桶往我身上一坠,前面那只桶“咚”的一声掉了下来,桶里的水溅出来打湿了我的衣服。正当我“哎哎哎”叫时,爷爷笑着说:“怪不得,你挑不起水。你瞧,一只桶满满的水,另一桶只装了一大半。”

顿时,我恍然大悟:原来两边没有平衡。于是我想到,做人也应该像挑水一样,要公平,否则只会落得“扎自己脚”的下场。

慧眼

我这个人特别喜欢评价别人。“某某很好”“某某不怎么样”成了我的口头禅。

看电视连续剧,当我看到自己喜欢的明星时,喜欢叫妈妈一起来欣赏。那天放学回家,我看到了一个心中的明星,我就大叫起来:“妈妈,快来啊,你看这男明星多帅气,对别人既礼貌又热情,好有修养啊!”可妈妈却丢给我一句话:“你怎么就知道现实生活中的他就很有修养呢?还是帮我来择菜吧!”

我嘟着嘴一边看电视一边帮她择菜。我见妈妈把菜芯的花都摘了去,就不解地问:“妈,这些菜好漂亮啊,怎么要把他们摘去呢?”妈妈说:“菜花虽然漂亮,但最容易聚集农药或者虫子什么的,你怎么知道他们就没有残余的农药呢?”

于是,我明白了:做人要时时刻刻拥有一双慧眼,千万不能单凭表明现象去评价一切。随后,我把电视关了,并且决心不再随意对他人说三道四了。

勿贪

我最喜欢吃糖水了,那七彩的豆豆看在眼里,香滑的汁水尝在口里,一股惬意的快感藏在心里。于是,我便要学习做糖水。

几经周折,糖水做煲好了,最后一道工序是放糖。我想:放多一点糖吧,这样吃起来会更甜。于是,我把满满的一罐糖全都倒了下去。结果,糖水甜得发腻,甜得让人起毛。没有办法,我只好把心爱的糖水倒掉了。

这件事告诉我:做人千万不能贪,否则只有自食其果。

东营市中考满分作文-2011 篇6

时间:2012-03-01 11:42:46.0

来源:山东省东营市

你喜欢读书吗?你知道书中描绘的纯洁美好的世界吗?你体会过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那无穷的乐趣吗?朋友,读书吧!你会受益终生的。

我很小就开始读书了,先是父母要求我读,后来我被书中的世界迷住了,慢慢地喜欢上了读书。读了书中的至理名言后,我掌握了不少知识,懂得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你先看看我书桌玻璃板下的名言吧:“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论语》中的一句话,它告诉我,时间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必须珍惜时间,珍惜时间就是珍惜今天,珍惜现在;“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皆蹉跎。”要紧紧抓住现在,不让光阴虚度。

我知道了时间的宝贵,就身体力行,做事不拖拉不松懈。我国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多次科考都名落孙山,后来专心创作,为了激励自己,他在铜镇尺上刻了一副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正是用项羽破釜沉舟大破秦兵,和勾践卧薪尝胆终于灭掉越国的历史故事来激励自己埋头写书的。由于他从不懈怠,终于创作出传世佳作《聊斋志异》。蒲松龄的故事,给我很大启发,立下志愿,要努力奋斗,争取成功。人们做事情,开始时热情高涨,劲头十足,但往往是虎头蛇尾,不能坚持到底,圆满结束。“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句名言时时鞭策我,做事不要惧怕困难,要坚持到底。

书籍给我力量,教我如何做事,教我如何做人。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诗句,使我明白了:人要有所作为,人能有所作为;孙膑修兵法、司马迁写《史记》的故事告诉我,做人要自尊自爱,力争上游,不甘落

后。这样才能化腐朽为神奇,变耻辱为光荣;齐桓公重用曾经是自己对手的管仲,告诉我对人要宽容大度,更需要的是理解与信任;东汉太学范式不远千里探望朋友,它告诉我 “言必信行必果。”

东营市工业发展现状 篇7

东营市橡胶轮胎产业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橡胶管生产, 起步于20世纪世纪90年代中期, 主要以斜交胎生产为主, 2002年以来实现跨越发展, 产业链更加完备、规模膨胀更加迅速、竞争力优势更加明显、产业集聚效应更加显著, 一跃成为全市工业的第二大主导产业, 并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子午胎生产基地、全国轮胎出口基地、山东省外贸转型升级 (轮胎) 专业型示范基地。

1.1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一是,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子午胎总产能达到1.5亿条, 其中全钢子午胎3155万条、半钢子午胎11800万条、工程胎30万条, 全钢子午胎产能占到全国的25%左右;二是, 骨干企业实力雄厚。全市规模以上橡胶轮胎制造企业44家, 资产总额达663.5亿元, 从业人员4.5万人, 主营业务收入1亿元以上企业31户, 过50亿元企业8户;三是, 轮胎总量大幅提升。全年生产轮胎外胎8266.9万条, 同比增长36.2%, 总量占全国的8.26%。

1.2 产业集群效应明显显现

全市橡胶轮胎产业已形成以子午胎为主, 拥有轮胎模具、轮胎胶囊、硫化机、炭黑、钢丝帘线、帘子布、橡胶助剂、胎圈钢丝、天然胶种植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产品种类更加丰富, 全市形成了对轿车轮胎、轻型载重汽车轮胎、载重汽车轮胎、工程机械轮胎、工业车辆轮胎、摩托车轮胎等品种的全覆盖, 规格从巨型轮胎、大型轮胎到中小型轮胎一应俱全。

1.3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一是, 技术创新载体更加完善。目前, 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 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 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 行业技术中心1家, 国家认定实验室1家。轮胎企业技术装备74%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其中6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是, 技术攻关取得显著成效。金宇轮胎公司研究应用的制造执行系统技术、永泰集团半热熔方法生产的F1赛车专用胎技术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 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三是, 信息化程度明显提高;四是, 产业支撑平台建设日趋完善。广饶县总投资7000万元建成了山东省橡胶轮胎及原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山东省车轮刹车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1.4 市场影响力显著提高

一是, 品牌建设取得显著突破。在境外申请注册商标10余个, 中国驰名商标6个, 省著名商标16个, 省级名牌产品19个;二是, 合作共赢进展顺利。轮胎企业通过控股、合作生产、加工配套等形式, 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的生产销售, 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三是, 国际市场深入对接。2012年橡胶轮胎出口30.85亿美元, 同比增长15.5%, 占全市出口额的61.9%。

2 存在问题

虽然轮胎产业发展较快, 但也存在着以下主要矛盾和问题:

2.1 产业总量快速增长与产品高度同质

一是, 产品结构雷同。全市16家生产子午胎的企业除兴源集团、金宇轮胎拥有工程子午胎和巨胎、永泰集团拥有赛车胎生产外, 其他多为普通半钢子午胎和全钢子午胎, 从规格到型号都有一定的雷同性;二是, 市场定位雷同, 多数轮胎企业的产品定位为中低档产品, 在市场上出现了“兄弟自相残杀”竞争的局面。

2.2 品牌多而产品认知度低

虽然东营市的轮胎产品知名品牌达30多个, 但这些品牌在国内国际上认知度低, 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销售, 市场份额不足5%。由于品牌认知度低、市场推广相对较弱、配套市场没形成规模等影响, 导致轮胎企业利润水平较低。

2.3 企业扩张快而生产成本高

轮胎企业在新上项目时, 对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市场供求情况研究不透, 急功近利、跟风投资、盲目扩张, 特别是2009年受经济危机爆发后橡胶轮胎产业逆势上扬影响, 轮胎产业投资达到最高点。据统计, 近三年橡胶轮胎产业实施亿元以上项目57个, 总投资达486.8亿元, 规模的扩张直接推动了企业成本的上升。轮胎企业工人工资普遍上涨了8%-10%, 同时峰谷分时电价的实施, 对于连续生产的轮胎企业来说更是加重了生产成本。

2.4 技术创新需求高而科技投入低

一方面, 国家对轮胎行业技术要求标准提高。另一方面, 企业对高新技术需求迫切。目前, 国外的跨国大公司, 采用更理智的投资方式, 应用更先进的信息化技术, 效率提高了70%, 生产成本却降低了60%。而东营市轮胎产业技术人才匮乏、科技投入少、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改观, 对绿色轮胎生产技术、工艺研究不足, 技术创新需求迫切。

3 发展对策

3.1 加快轮胎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针对东营市中小轮胎企业数量多, 产能很难控制的特点, 下一步要以项目审批和土地供应为抓手, 鼓励企业新上高端、高质的轮胎项目, 不再增上中低档次、产品雷同的项目, 引导企业走差异化、高端化的路子。企业要根据国内轮胎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趋势和市场特点, 提高绿色设计水平, 开发适合不同消费需求的安全、节能、环保的高性能子午线轮胎, 大力发展宽断面、扁平化的乘用子午线轮胎以及无内胎载重子午线轮胎, 丰富产品种类, 推动轮胎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 要培育大型骨干企业, 发挥骨干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 构建和完善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 加快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产业化协作、配套化发展的产业组织结构。

3.2 提升品牌宣传力度和认知度

一是, 加强对企业创品牌的指导和服务。组织开展品牌培训活动, 提高企业品牌培育意识和商标注册、运用、管理和保护能力, 不断提高本市轮胎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认知度;二是, 开展“品牌提升年”活动, 指导企业努力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三是, 政府有关部门要帮助企业搭建对外交流平台, 进行信息交流、贸易洽谈、市场开拓。

3.3 以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是, 强化创新载体建设。依托广饶子午胎特色产业基地, 加快推进广饶县轮胎与汽车配件实验场建设, 提高新产品的开发、检验、检测能力。鼓励企业加快国家、省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行业技术中心建设和企业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建设。建议对新创建国家级、省级研发中心的企业, 给予一次性奖励;对新设立的企业博士后工作站, 从市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中给予一次性奖励。二是, 加大科技攻关扶持力度。鼓励企业积极承担国家、省科技专项, 开展科技攻关, 加速成果转化。

3.4 引导和鼓励轮胎企业推进两化融合

一是, 大力支持轮胎产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设。以轮胎产业为试点, 支持企业与国内实力雄厚的电子商务企业合作, 建立集推广、交易、物流、支付等服务于一体的B2B、B2C轮胎行业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通过行业公共服务平台扩大轮胎产业在周边地区乃至全国的影响力, 将东营市建设成为重要的轮胎商品集散地和物流中心, 为轮胎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流通环境。二是, 引导信息技术公司与轮胎企业进行对接、合作, 开发适合轮胎企业的资源管理软件、工业控制软件等, 为轮胎企业搞好服务;推动轮胎企业两化融合项目建设, 提升轮胎产业的信息化水平。

3.5 加强轮胎行业协会建设

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在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加强行业自律, 规范行业经营, 维护行业秩序, 监测行业运行, 强化行业服务, 开展行业交流,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推动行业协会与国外同业协会、产业界建立对话磋商和信息交流机制, 加强沟通、建立互信、增进合作, 化解贸易摩擦, 为全市轮胎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摘要:本文通过对东营市橡胶轮胎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 探讨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途径。

东营市工业发展现状 篇8

1 东营市海参产业发展现状

东营市自2003年开始进行海参养殖试验。经过十年的快速发展,东营市海参产业初具规模,成为继辽东半岛、胶东半岛之后又一重要的海参养殖基地,受到国内业界的广泛关注。截至目前,东营市海参养殖开发面积达到1.73万hm2,养殖水面1.2万hm2,海参养殖及育苗单位170余家,育苗水体达57.8万m3,形成了海参育苗、养殖、加工及销售一体化的海参产业发展格局。

2 东营市海参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基础设施问题

2.1.1 规划布局不尽合理 近几年来,在海参消费市场不断扩大及较高养殖效益的驱动下,部分养殖企业和养殖户不按照政府统一规划进行开发,自行开挖的池塘布局不合理,造成养殖过度集中、进排水不分、进排水通道不顺畅等,容易造成区域性水质不良和盐度不稳定,海参疫病发生时难以有效控制。

2.1.2 部分池塘建设标准低且老化 有的养殖池改造不规范,如造礁前不进行彻底清池;有的池塘选址不当,造成水位较浅,进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水交换困难,导致夏季水温过高;有的池塘没有设立专门的排淡系统,夏季高温多雨季节有很大的风险。

2.1.3 部分区域引水渠道过长 部分海参养殖区引水渠道过长,在风暴潮和大雨过后又不能及时打开闸门排除淡水,导致渠道内海水盐度偏低(严重时达到10‰),甚至低于池塘内海水盐度,造成夏季高温多雨时节无法换水,因海水盐度突然降低而引发海参死亡现象。

2.2 苗种问题

随着海参产业的发展壮大,催生了一大批刺参苗种繁育企业。育苗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给苗种的生产管理带来诸多问题,繁育的亲参没有经过选育,存在种质退化的现象。虽然开展了“黄河三角洲刺参优良品系繁育”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后期资金没有保障等原因,目前工作开展存在一些困难。

2.3 养殖池塘水体利用问题

目前东营市海参养殖主要是单品种养殖,养殖模式仍以传统粗放型为主。海参主营底栖生活,以底栖藻类为食,因此单一品种的养殖模式对上层水体空间和营养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浪费。另外,单品种养殖的海参池塘作为一个较为独立的生态系统,群落结构比较简单,很容易遭到破坏,抗风险能力比较差。

2.4 产品质量监管有待加强

目前,海参育苗和养殖行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管理不规范、滥用药物现象,再加上部分外来养殖户流动性较大,监管比较困难,海参产品质量问题也存在着一些隐患,一旦发生产品质量信任危机,多年来培育的海参消费市场将会遭到重创。

3 海参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3.1 开展海参多元化养殖模式研究

组建海参产业发展创新团队,投入专项科研经费,积极探索适合本地推广的刺参池塘多元化养殖模式,通过池塘网箱保苗、混养金乌贼、篮子鱼、梭鱼、对虾等品种,实现池塘空间和营养的充分利用,增加单位面积产出,同时降低养殖风险,以应对恶劣天气造成的减产。

3.2 开展刺参良种选育工作

市和县区两级财政扶持建设省和国家级海参良种场,以海参的耐低盐、耐高温、生长速度、抗病能力等性状作为筛选条件进行海参良种选育,在海参的亲参、稚参、幼参等各个阶段选择,防止出现苗种种质退化的问题。

3.3 加大财政投入扶持力度

学习借鉴大连、威海等地的成功经验,加大对海参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强化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支持海参养殖重点区域加强进排水、电力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进行标准化池塘改造、市场流通体系和良种场建设以及养殖模式和新品种研究开发、品牌宣传推介等,引导和鼓励相关企业在海参品种优化、品牌创建、质量认证、技术试验、科研推广等方面多做工作。积极稳妥地开展海参养殖保险业务,增强海参养殖生产者的信心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4 推进“黄河口海参”品牌建设

加大对“黄河口海参”品牌的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本地海参品牌做大做强。通过到国内大城市举办宣传推介会,举办海参美食节、海参捕捞节,在各类媒体投放广告,在国内中心城市及消费力旺盛的地区建立“黄河口海参”直营店专柜,建设“黄河口海参”网站和电子营销商务平台等方式,加大“黄河口海参”的宣传推介和营销力度。统一注册“黄河口海参”商标,鼓励企业自行注册海参商标,推动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

(收稿日期:2013-12-10)

上一篇:开展纪念五四活动下一篇: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