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范文大自然的启示(共19篇)
小学生范文大自然的启示 篇1
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 青蛙,大家都熟悉吧!它的眼睛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青蛙的眼睛非常特别,它们看活动的东西非常敏锐,可是看静止的东西却非常迟钝。人们利用青蛙眼睛这一特点,发明了“电子蛙眼”,使机场里的人员能够准确地指挥飞机的降落。
车前草的叶子是按螺旋形状排列的,这种排列方式能得到充足的阳光。因此,建筑师依照这种形状建造的房子也能使每间屋子享受到温暖的阳光。
人们从大自然中得到的启示还有很多。例如“从苹果落地”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从“长颈鹿的身体结构”发明了“抗荷飞行服”;从“响尾蛇”中发明了“现代夜视仪”„„
我们每天都与这美丽的大自然和谐相处,它的神奇与美丽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有许多科学家都从中得到了启示和灵感,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改善了我们的生活。
我想,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勇于探索,就算一株小草,也会有它的奇妙之处,也会带给我们千百万个灵感。所以我们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还要去发现观察其中的许许多多的奥秘,并合理的利用它,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方便,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
大自然是神奇的,是美丽的,大自然里有许许多多的奥秘,就看我们有没有仔细观察。
一个周末,我在楼下的草坪上玩时,我发现,一大群的小蚂蚁排着长长的队走向远方,我蹲下来仔细观察,发现每一个小蚂蚁身上都有着像小沙粒一样的东西,这些小沙粒是什么东西?我充满的疑惑,我怀着好奇心仔细观察后,跑回家翻看《十万个为什么》原来,那就是因为小蚂蚁每次遇到闷热这种情况,就会告诉“蚂蚁群”,当蚂蚁群得知这种情况就会马上搬家,天气在闷热的情况下,第二天就会下大雨,小蚂蚁们就会找到一个可以遮风避雨的小洞口,它们搬家也是因为他们以前的房屋会受潮,所以它们要搬家。小蚂蚁身上的那些像小沙粒的东西那就是小蚂蚁们的粮食。”哦!我这才明白啊!我还有一个小小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蚂蚁可以预测到第二天会下雨呢?我又上网查到了答案:蚂蚁和我们人类是一样的,它们也会感觉到闷热,所以蚂蚁在感觉到闷热的情况下,第二天就会下雨。我又明白了一个道理。我恍然大悟,人们只要看见蚂蚁搬家的话,明天就会下大雨。这也证实了一句谚语,那就是: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大自然给了我们无限的启迪,也是人类的老师,大自然给人们带来了聪明才智,也让我们积累了生活经验。大家都来做生活的有心人吧,大自然会让我们变得聪明。
小学生范文大自然的启示 篇2
看护别人孩子的家长
2009年10月20日, 五年级共六十个学生到山里上自然科学课。班主任 (兼自然老师) 和八位家长陪同。孩子们在山里的三个晚上都住在小木屋。每个小木屋里住5~7名学生, 一名家长陪住。接下来的几天, 这名家长和他 (她) 负责的几个孩子同吃同住同活动。家长就像球场上的裁判员, 永远在那里, 确保孩子们的安全, 又尽量隐形, 给孩子们最大的独立性。家长都不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 也没有谁想和自己家的孩子在一起。 (图一)
自己的孩子在跟前, 关心照顾的都是别人的孩子, 国内很多家长做不到。这不是自私, 而是习惯使然。现在国内的很多家庭是421格局, 我们可以从幼儿园的家长开放日活动看出, “我的眼里只有你”, 孩子的背后是一双双不眨一眼的家长。
如果是中国的家长, 会不放心。不放心孩子会不会在森林中受到伤害, 会不会受别人欺负, 会不会欺负别人, 会不会完不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中国家长不放心的事真是太多了!这不放心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的家长还没有认识到, 孩子是他自己的, 更是国家的, 社会的。于丹说,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 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 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 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 这种分离越早, 你就越成功。美国科学课堂上家长对于其他孩子的看护, 首先是为自己孩子的独立考虑, 因为独立精神是一个公民成熟的标志;其次, 家长也能从其他孩子身上发现同龄孩子、不同家庭的孩子的差异, 因而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 不至于一叶蔽目, 不见泰山。
自控能力极强的孩子
作息。
孩子们在山里的作息时间是:晚上九点四十五分上床, 十点熄灯, 早上七点起床。七点之前哪怕醒了也不许讲话, 不能影响其他人睡觉。我们宿舍里的女孩们都做到了准时上床睡觉。第二天早上, 我六点就醒了, 躺在床上等天亮。七点闹钟刚响, 上铺的两个女孩一声欢呼, 然后就唧唧喳喳, 一个说六点就醒了, 另一个说五点就醒了。她们醒了那么久, 我一点动静都没有听到, 她们自我控制能力真强啊!早上做好个人卫生后孩子们就打扫宿舍, 她们一个个自动领了任务, 有吸尘的, 有扫门廊的, 不争不抢, 尽心尽责。
禁言令。
进入森林时, 我们被要求不发出一点声音, 这样可以听到各种动物、落叶的声音, 也可以锻炼胆量。小朋友们真的寂静无声地在黑夜里走了好久。当我们走到一片开阔地, 被重新允许讲话时, 另一队同学从我们旁边经过。我们队的小朋友高兴地向同学们打招呼, 但那一队应该还没有被解除“禁言令”, 所有人都经受住了我们打招呼的诱惑, 一声不响, 像训练有素的士兵一样沉着镇静地跟我们擦肩而过, 只听见刷刷的脚步声向远方而去。
关心老师。
越往山上走, 沟沟坎坎便多了起来, 还不时有横卧路面的巨木。这时, 一句句的叮嘱像接力棒一样从前面自发传来:“小心脚下”“当心木头”……我后边一个男孩一直在用稚嫩的声音提醒着他后边的女老师, 一路都在关心着她, 我心里非常感动。
“现在中国的教育中不中, 西不西, 或者说中西两失。———西方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有爱心, 知道勤劳、创造、自立是美德, 有基本的礼仪。我们的孩子呢?中国的价值观没有了, 西方的价值观只是窥其皮毛。”同样是五年级的孩子, 十一二岁, 国内很多孩子还处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状态。常常看到接送孩子的家长, 拿书包, 嘘寒问暖。我们培养的不是将来的小皇帝, 而是未来社会的顶梁柱。他们以后也会为人父母, 他们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在没有任何约束的情况下, 按照规则办事, 按照制度执行任务是一个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威廉·布朗说,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信任, 信任将使孩子朝着自己的发展之路向前迈进, 而信任的基础是规训和尊重。父母与孩子同理。
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老师说:“我们都是香蕉虫俱乐部成员。如果你想加入的话, 你一定要亲一下它。孩子们一个个勉强亲了虫子一下, 拿到了会员卡。如果有人不想亲, 那你把它放在鼻梁上一分钟 (图二) , 也算你过关。
纸袋里的第一样神秘物是这样一片叶子:bayleaf, 味道辛辣, 印第安人用作调味品。我们把它找来放在嘴里嚼了一下, 放到鼻子下闻了一下。一边走, 一边跟着老师采摘树上的叶子或野果 (这片地方都是学校的, 所以我们可以任意采摘) 。眼睛看, 手里摸, 鼻子闻, 最后放进嘴里尝一尝。老师特别指给我们看哪些是有毒的植物, 尤其是毒橡, 是不能碰的 (图三) 。山顶上怎么会有海边才有的沙滩?原来, 很久很久以前, 这些山都在海水下边。地壳运动把它慢慢地推了出来, 但沙子一直留了下来。数一数年轮, 看看这棵树活了多少岁?为什么一边的年轮疏一边的年轮密呢? (图四) 我们沿着山路接着走, 自然老师指给我们看树上的菌类, 看蘑菇。
让孩子了解自然,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到大自然中去, “自然是培养孩子欣赏力和想象力最好的场所”。组织孩子进行“自然观察”是自然科学课程的重要内容, 森林中丰富的资源是教室里不可能有的。在森林里, 孩子们观察野生动物留下的足迹、粪便、植物上留下的齿印, 通过各种微小的信息观测动物的习性和认知自然, 而自然的神奇, 总能让孩子发自内心地快乐。特别是带领孩子在天黑后穿越森林, 什么也看不见的时候, 气味和声音的信息放大了。“为了不迷路, 有些小孩就赤足行走, 因为他们知道有路的地方土地是结实的。”而有过这样的一次经历, 孩子们的自信心就会大大增强, 他们会跟家长描述森林里的奇异景象:萤火虫在天上飞、猫头鹰的眼睛、蛇在脚下爬行———但那可能只是森林里一段腐烂的木头, 诸如此类的体验, 让孩子们懂得了敬畏自然。而中国的中小学生, 甚至对一些常识也一无所知。一位高中生物老师告诉笔者:有一高三女生问老师问题, 其中涉及“母乳”, 居然问什么是“母乳”!
静默中产生智慧仰望中感叹神奇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晚上在森林里走夜路。一路凭借着星光, 在这两个小时的黑暗中, 老师讲猫头鹰怎么捕捉食物, 蝙蝠怎么定位方向, 讲夜里出没的动物, 讲人眼的构造与动物眼睛的区别。走到高处, 大家分开来在沙地上躺下来, 静静地望着天上繁星闪烁, 世界上好像只有自己与浩瀚的星空。然后再听老师讲天文知识, 这是什么星, 那是什么星。回来的路上, 有一段路, 老师让孩子们一个一个单独走, 培养他们的勇气。大家都走完这一段路后, 老师叫他们坐下, 闭上眼睛, 然后说:“我在你们这个年龄的时候就在想, 人类已经发明了这么多东西, 掌握了这么多知识, 我还能做什么呢?但是当我仰望星空时, 看到有这么多的星星人类还一无所知, 人体内部还有那么多的秘密我们无法知晓, 这一切, 都要靠你们去探索, 去研究。你们就像那闪亮的星星, 将照亮人类的未来!好, 现在可以睁开眼睛了。”孩子们睁开眼睛, 一片惊叹声!他们每个人真的像星星一样在闪耀!原来老师一边讲话, 一边往他们身上撒荧光粉, 孩子们的头发上, 身上满是荧光粉, 每个人都灿烂无比!
自然课老师简直就是诗人, 温家宝总理对青年一代说, 我们要仰望星空。一个自然课老师, 面对肤色不同的孩子, 带领着孩子们仰望神秘的夜空, 既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科学之窗, 又给孩子们开启了一扇哲学之窗。谁能说, 他的讲解不如康德的道德定律更加深入孩子们的心田呢?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 已经看不到儿时那深邃又耀眼的天空了。笔者六岁的女儿经常问:“妈妈, 现在是晚上吗?天空怎么是粉红色, 咖啡色呢?”
吃“鹿粪”的老师
山路上, 听到前面一位老师说:“路上有一堆粪!”我们都围上前去。自然课老师又开始和同学们讨论起来了:
师:“印第安猎人认为动物的粪便告诉我们很多信息。有谁知道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如果粪冒热气的话, 说明那动物刚离开。”
老师把手放到粪便上方:“没有热气, 那动物早就离开了。还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从它的大小, 可以告诉我们动物的大小。”
师:“嗯, 看上去可不是个小动物。还有呢?”
生:“从它的形状可以猜出它是什么动物。”
生:“看粪便里含什么东西就可以知道那动物吃的是什么。我解剖过猫头鹰的粪便。”
师:“你解剖的是从猫头鹰嘴巴里吐出来的食物丸。我们看看这个动物吃的是什么。”
然后, 他竟然用手把那椭圆形长条的粪掰开来了!哎呀, 好脏啊!他一会得洗手了!他仔细研究了一下:“这好像是鹿的粪。”然后, 他竟然把粪便放嘴里咬了一口!!!学生们都不可思议地看着他!他浑然无事一样, 一边咀嚼一边评论:“对, 应该是鹿的粪。”大家都目瞪口呆!
半个小时后, 自然课老师告诉学生:“我刚才跟你们开了个玩笑, 我吃的不是粪, 是褐色糕点, 只是糕点被做成了那个形状。”然后他郑重其事地叮嘱:“粪是不能吃的, 你们永远都不要这样做。”我们都呼出了一口长气, 这才解释得通嘛!
他的表演太成功了, 我相信学生们永远都不会忘记这惊心动魄的一幕, 永远都不会忘记他说的话。老师留给学生最深的印象, 一定不是所教的知识, 若干年后, 这一定就是一起经历的某个片段, 某个场景。
自然科学课, 回归自然, 在自然中随时随地都在上课, 就如龙应台所说, 上一百堂美学课, 不如让孩子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个小时的建筑设计课, 不如让学生亲手去摸几座古老的城市;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 不如让写作者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 玩, 可以说是天地之间学问的根本。
总结与思考:自然课老师把这四天变成了精彩的四天、神奇的四天。学生在这样的自然科学课堂上, 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 而是一次次宝贵的人生经历。在精彩神奇的背后, 藏着好多东西, 有教育理念的成熟, 有课堂管理制度的高效, 有人的整体文化素质的好或坏……后面一层又一层错综复杂的基础结构和教育网络在衬托和支撑, 自然科学课才会让学生永生难忘。
小学生范文大自然的启示 篇3
关键词 自然教育 小学生 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不仅是教学中的环节,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渠道,更是知识消化理解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途径。但时至今日作业多是负担的代名词,家庭作业模式化使其失去了本应该有的功效,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尤其对小学生这个特殊群体。试问每天带着抵触情绪完成家庭作业,能有怎样的教学效果。法国伟大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中“自然人”的教育,似乎能为该问题亮盏明灯。
1 卢梭自然教育理论概述
两千五百多年前老子就提出“无为而无不为”,即为顺其自然的重要性。明代著名哲学家王守仁,论儿童教育时则主张“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哀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如此以达到“自然日长日化”。除此之外,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等人也都提过自然教育的思想。第一个从教育学的高度揭开自然教育序幕的是夸美纽斯,他强调“客观的大自然”。卢梭的出现则变客观为主观,确立了真正的自然主义教育体系。
卢梭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符合自然要求的“自然人”。所谓自然人,是不受传统约束,天性自由发展,是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卢梭设想的“自然人”是不受传统束缚而按照其本性发展的人,是具有自身价值的独立实体,是体脑发达、身心健康的人。教育应顺从于大自然的法则,依照儿童的内在自然的发展秩序,在儿童的内在秩序为依据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简而言之,卢梭的自然教育主要强调给儿童以正确的定位,尊重儿童自身发展的规律,不应施加而应指引,不是放任其自生自灭,而是符合儿童内在发展规律的有效引导。家庭作业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过程,可以明确家庭作业本身与自然教育并不矛盾,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帮助自然教育的开展。
2 对小学生家庭作业的反思
结合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广大的基础教育工作者要扪心自问:我们真正了解儿童的内在 “天性”吗?尊重过他们“天性”的需求吗?正确地引导过他们“天性”的萌发吗?
2.1 家庭作业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1)家庭作业的内容。一方面,家庭作业过分重视机械重复的练习。虽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实施,小学生的课本丰富多彩,课后的作业涉及到了许多综合性题型。但这些能激发学生创造性的题,多数教师并未重视,再好的资源也形同虚设。另一方面,作业不规范现象严重。实际教学缺乏精心设计作业内容的教师,缺少对作业的整体规划,更有甚者将作业误用为惩罚工具。
(2)家庭作业的形式。家庭作业的较强灵活性决定了其形式丰富,而实际教学中,家庭作业多以书面为主,仅达到的是记忆的效果,或许可以达到知道、了解、明确的阶段,但无法真正懂得运用。且作业都是大都属硬性作业,影响小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并没重视引导学生本身兴趣所在。
(3)家庭作业的量。一方面,课堂作业与家庭作业分配不合理。学校是学习的主要场所,家庭作业只起辅助强化作用,过多取代课堂作业不但增加了课业负担,且不利于知识消化理解。另一方面,作业的盲目性太大。教师在作业设置中并没抓住知识的本质,因此不能围绕课程内容的实质进行作业设置。
2.2 家庭作业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卢梭曾把儿童比喻成大自然中的果实,儿童是有其独特的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去代替他们,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正如每个阶段的果实有其应有特点一样,儿童每个时期也有他们的特点,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束缚他们,更不能 “催化”其跳跃发展。教师不认真地对待作业的批改,便失去了客观全面认识儿童“天性”发展程度的手段,主观片面地去评价小学生的作业更是“最愚蠢的事情”。
3 相关建议
3.1 对教师的建议
首先,形成正确的作业观。教师应充分认识家庭作业对小学生的意义,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小学生的家庭作业问题,认真负责地设计家庭作业。家庭作业应该充当翅膀,帮助儿童在知识的天空翱翔,不能成为绳子,束缚儿童身心的自由。
其次,改善作业设置策略。教师在教学中正确运用作业设计策略,可以极大地改善作业的效果,达到帮助学生探究性地自主学习。家庭作业内容设置应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设计家庭作业的内容,关注每个学生的进步。增加选择性作业内容,“必修”作业与“选修”作业相结合,设计多梯度的作业。家庭作业形式设置应多样化,除了书面家庭作业之外,更多地设置一些实践性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自己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养成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并围绕教学重点精简家庭作业。
最后,提高作业评价质量。对待作业批改的态度要端正,认真对待学生上交的每一份作业,并正确做出评价;批改的形式多元化,教师可以根据作业的性质采用学生互批,选择性批改或者面批的方式;评价的方式要多元,除了单一的对错、等级、分数之外,尽可能地多设计评价形式;尽量写下鼓励性的评语,建设性的意见,以及对学生的期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3.2 对学校的建议
大自然的启示小学生作文 篇4
楼下的蚂蚁洞成堆,成十上百的都有,都是蚂蚁们狂欢的地方。这天,我忽然看见一个洞里德蚂蚁排着一条长长的队伍,仿佛是一条长长的“黑龙”,而且每只蚂蚁身上都背着米呀、苹果核呀、小树枝呀等等。我想:“它们这要搬家吗?那这些东西,肯定是它们的食物了。”明天肯定有大雨,此时我想到了一句谚语: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同时我又想到:蚂蚁那么小,怎么能搬动如此大的物品呢?真是不可思议呀!那究竟是为什么呢?
后来,我在网上终于揭开了这个让我百思不解,思考已久的问题:原来,每只蚂蚁脚爪里的肌肉是一个效率非常高的“原动机”,比航空发动机的效率还要高好几倍,因此能产生相当大的力量,也就是说,在蚂蚁的脚爪里藏有几十亿台微妙的小发动机作为动力,这样才能使它们的力量变得很强大。
大自然的启示小学作文 篇5
四月,远没有林徽因笔下“一树一树的花开,燕在梁间呢喃”的明朗,虽已不复寒冬的阴霾,却也不忘送上瑟瑟的寒风。沿着蜿蜒的小路,我向前凝望,看见一丛芦苇。它们的生命似乎已经终结,那颜色是十分的颓败,甚至还沾上了些许的霉黑。满目枯枝败叶,凌乱不堪,似乎已被大自然的风雨侵蚀的一败涂地。原来,芦苇是这样的柔弱!
我转身要走,不经意间一低头,咦,哪里来的一点浅绿?啊,难道是芦苇重生了?我缓缓走近,仔细端详,那星星点点的新绿扑入眼帘。我情不自禁地伸出手,那叶片小而薄,上面的脉络亦是十分的特别。叶脉上延伸出一条条射线,紧挨着,不留一点缝隙。我看到它的脚踝处泛着深沉的紫红,难道是在提醒我“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抑或在告诉我,它从未被打倒,经过风雨的洗礼,以后的它将更加繁茂?
望着这新生的芦苇,我不禁怦然心动:芦苇啊,我定将铭记你至上而下汩汩而流的热血!生命之路如此漫长,难免会遇到种种坎坷,要像你一样,虽然身躯柔弱,但也要心怀热血,坚韧不屈,不惧风雨!只要勇敢面对,风雨过后必将是彩虹!
大自然的启示小学作文 篇6
现在很多父母,情愿让孩子玩手机电脑,看电视,也不愿意让孩子玩泥土,接触大自然。然而塑料鞋的事件,是让我们做父母的,应该好好的`思考一下,有毒物质,可以通过皮肤接触而吸收。相同的,我们也可以透过与大自然的接触,让我们的身心灵更健康。有时候,我身体不大舒服时,就会光脚在草地上走走,或者拔拔草,不知不觉间,身体的不舒服就不见了!
玩泥土弄脏身体,洗个澡就清洁了,而辐射和有毒物质的伤害,是一种慢性毒药,会令我们不知不觉中,失去健康的身体!一个没有出国健康的人,又怎么能够喜乐与平静呢!
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他让你找到最简单的快乐和幸福,亲近大自然做一个简单的幸福的人。大自然也启示我们很多的处世之道都是源自大自然的启示的,清静无为,随遇而安都是模仿大自然给人的一种不争却欣欣向荣的姿态。我们回归自然是寻找那份淡定从容,城市的喧嚣人与人之间复杂的感情在大自然面前被彻底洗去了身上的疲惫与内心的执着于名利的烦恼。大自然是最简单最养人的地方!
小学生范文大自然的启示 篇7
大多数物体表面都会因灰层、油污和生物等的粘附造成清洗困难, 带来各种危害。如舰船水下表面污损生物的附着造成腐蚀加重、自重和油耗增加, 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城市高层建筑装饰性外墙的雨水和灰尘的富集造成的污染难于清洗, 不仅有碍城市景观而且存在安全隐患。为此, 需要采用相应的防污涂料对舰船和建筑表面进行刷涂以达到防粘附等目的。然而, 当前使用的防污涂料由于释放有毒的物质对海洋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传统外墙建筑涂料也因耐污性差等问题影响其使用效果。因此, 开发自清洁功能涂层已经成为当前防污涂料的重要发展方向。
自清洁功能材料的热点之一是受自然界某些生物如荷叶具有超疏水的特性而能够“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的启发, 通过模仿生物表面的特征制备相应的涂料, 可望解决长期以来困扰人们的舰船、墙体等各种物体表面易被污染粘附而不易清洗的问题, 具有重大的研究应用价值, 前景十分广阔。本文主要简介自然界中具有超疏水自清洁特性的生物结构特征, 并对其在仿生自清洁材料方面的应用提出一些思考。
2 生物的自清洁功能简介
生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 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 已经达到了近乎完美的程度, 通过超疏水达到自清洁效果就是其结构不断适应功能的结果。
2.1 超疏水自清洁功能原理
水在大多数固体表面通常呈铺展状态, 然而在某些特殊的材料表面上却“滴水不沾”, 如我们所熟悉的荷叶上面滚动的水珠。其原因主要就是由于这些表面有我们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突起, 使一些空气被“关到”水与固体表面之间, 导致水滴大部分与空气接触, 这样就减少了水与固体表面的直接接触面积。相关示意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 水在任何表面都会形成一定的形状而产生不同的接触角, 通常的亲水表面上, 水呈铺展状态, 接触角小于90°;一般的疏水表面接触角仅大于90°, 水滴就逐渐呈球状;而当接触角高达150°以上时, 水珠可以很自由地在物体表面滚动, 如果表面上有一些脏的东西, 也会被滚动的水珠带走, 这样表面就能够达到“自清洁”的能力, 这种接触角大于150°的表面就称为“超疏水表面”, 该类表面具有很强的抗污染粘附能力。
2.2 荷叶的自清洁效果
荷叶、水稻叶等水生植物是自然界常见的超疏水材料, 水在荷叶表面的收缩成球状, 一方面可以防止荷叶表面被润湿, 即具有超疏水效应;同时水可以将荷叶表面的污泥带走, 即产生自清洁效应, 这种现象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研究人员通过对多种植物叶片表面的研究, 发现荷叶表面是具有疏水性质和自清洁功能的最典型例子之一, 图2是荷叶表面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其表面具有由很多10μm左右乳突, 而每一个乳突上存在纳米级的二次结构, 简称微纳二级结构。这种粗糙的微纳二级结构以及蜡质表层将使得水滴在荷叶上收缩成一个柱状, 而不象在普通表面铺展开来, 从而赋予荷叶的“超疏水”和“自清洁效应”。
2.3 其它生物的超疏水结构
我们常见鸭和鹅在水中嬉戏觅食时, 它们的羽毛不会被水打湿, 这是因为鹅毛和鸭毛是防水的, 这种特性可归因于它们的羽毛上有排列整齐的微米及亚微米尺寸的条形结构, 使得其具有良好的疏水性和透气性。同时, 这种排列有序的微观结构可以使水滴顺着条带向外侧滚动滑落。
非洲沙漠生活着一种甲虫, 其背部分布着许多凸出的超疏水结构, 凸起结构之间是亲水凹谷, 与荷叶的功能十分类似。当风中的雾气吹至甲虫翅膀时, 小小的水珠便在这些小凸块上凝结, 当小水珠越长越大, 就会落在表面的凹槽中, 这样甲虫可以在干旱沙漠中获得水分。
3 超疏水自清洁功能的应用启示
随着对生物自清洁原理理解的深入, 人们也开展了相应的超疏水等自清洁功能材料的研究, 主要应用在以下方面:
3.1 在建筑领域内的应用
城市高层建筑外墙正在受到严重的侵蚀, 随着高层建筑的大量出现, 各地开始推行高层建筑限制和禁止使用面砖、幕墙等饰材的政策。因为面砖是一种高能耗产品, 不利于节能减排, 且面砖和墙体的粘合剂久了会老化, 存在破损易伤人等安全隐患;而如果过多使用玻璃幕墙, 又将存在光污染、成本高等问题。传统建筑外墙涂料可以美化环境和居室, 但是由于传统涂料外墙建筑涂料的耐候性和耐污性差, 使得“拖鼻涕”现象严重以及墙面灰尘富集, 而高层建筑物的外墙装饰和保护还需要人工采用吊绳或吊筐形式进行高空作业。因此, 自清洁功能的防污涂料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可以持久地保持外墙的清洁功能。
3.2 防雨雪粘附
雨雪冰冻天气下, 室外天线、光电转换器以及太阳能帆板、风力发电机叶片和传输电线上等容易出现结冰, 造成巨大的危害。如2008年我国部分寒冷山区出现的雪灾和冰灾导致电网电线结冰, 以致南方多省出现大面积停电的严重后果;风电叶片结冰, 不仅增加自重, 还会改变叶片速度、材料特性, 甩出的冰片还将伤害风机附近的人或物等。如果在不影响其使用特性的情况下, 在上述各类设施表面涂敷一层超疏水自清洁涂层, 防止水的附着结冰。
3.3 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雾气在固体表面凝结的现象非常常见, 这些小雾滴会对光产生折射和反射,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如光学仪器、车窗玻璃、眼镜起雾等现象, 而采用超疏水涂层可以使得雾滴不能粘附于镜面上从而达到防雾的效果。
冰箱等制冷设备表面经常会有一层厚重的冰霜, 如果在其表面构筑超疏水涂层, 则可以减少水滴与表面的接触, 延缓水滴凝结时间, 起到抗结冰结霜的作用。
在一个平面涂上涂敷具有超疏水结构的涂层, 让风吹过表面, 水蒸气会在风的作用下, 在表面凝结, 最终形成较为可观的水量。这种技术最大的特点是不需要能源, 若将这种装置安装潮湿的岛礁、船上, 就可以方便的收集水分, 为海水淡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
虽然超疏水自清洁涂层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如它的除油效果还有待加强、成本还较高, 为此研究人员还还开展超疏油涂层, 与超疏水进行有效结合, 以便更好地防油水粘附达到自清洁的效果。
4 结论
生物在自然界的生存竞争中, 各自发展出独特的生存形态与方式, 它们是人类学习的对象。具有超疏水自清洁功能的生物为我们在建筑防污、防雨雪粘附材料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仿生启示。但只有进行深入的探索, 弄清它们的原理, 才能更好地为新型仿生自清洁功能材料的研发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林淑云, 梁伟欣, 等.超疏水自清洁涂层的研究进展.福建建设科技, 2015 (4) :53~55.
[2]刘萍, 林益军, 等.自清洁表面研究进展.涂料工业, 2016 (5) :76~79.
大自然的启示 篇8
过去,在不少书籍中,我常常看到,人们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研制成“电子蛙眼”,模仿警犬的高灵敏嗅觉制成“电子警犬”,模仿鱼类和海豚制造船和潜艇,根据变色龙研制军事伪装装备……我深深感到,没有大自然的启示,人类可能就没有现在如此发达吧!
前不久,我在果园里,受大自然的启示,也突发了一个奇想——害虫常常钻进树干、成熟的果子里,为了保护果林,农民只得不断地大量喷农药。这样,不但成本增高,而且超标的农药让食用的人们望而生畏。可在现实中,也不可能有那么多啄木鸟来帮果树治病呀!怎么办?我突然想到人们根据蜻蜓发明飞机、根据蒲公英仿制降落伞……我想,我们何不仿照啄木鸟的嘴和食蚁兽的舌头来制造一种轻便的灭虫机呢?在这种灭虫机里,我们可以装一块电脑芯片,这样,它就可以准确无误地探测到病树。然后,我们按一下手柄上的红键,灭虫机就会弹出一个类似啄木鸟嘴一样的又尖又带勾的钢管,准确无误地在有害虫的树上打一个极小的洞,然后用带勾的钢管嘴将虫勾出。要是有白蚁,我们可以先将带勾嘴收进去,然后按绿健,一条仿食蚁兽的舌头就会从灭虫机里弹出来,那富有粘性的长舌,一“钻”进洞里,那白蚁便会轻而易举地全部被消灭。
大自然是人类的好老师。我们应该多观察、多思考,从大自然身上学得更多东西,为人类造福!
[教师点评]
本文紧扣文题,有条有理地叙述了大自然给人的启示,特别是小作者受啄木鸟嘴、食蚁兽舌头的启示,设想制造轻便的灭虫机,不仅突出了主题,而且表现了小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大自然的启示小学作文 篇9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蚂蚁是一种非常渺小的动物。一只小小的蚂蚁算什么呢?你只要轻轻一踩,或稍稍一用力,可能它就小命不保了!如果告诉你一个惊人的数字,相信你一定会为之折服。蚂蚁是一名“大力士”!它们可以承载自身60倍的重量。
一天,我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看见地上一些黑糊糊的东西,我弯下腰,仔细一看,原来是一群小蚂蚁正在搬一只大毛毛虫,对于蚂蚁而言,那只大毛毛虫的体积太庞大了。我想:就小蚂蚁这么小还能搬动一条毛毛虫?我仔细看:蚂蚁们首先把毛毛虫“扛”了起来,然后再一步步地走向窝里,他们的脚步非常协调,一步一步的,真像“军人”走路一样。
过了半小时,蚂蚁们还是没走多远,但他们的精神值得我学习。蚂蚁虽小,但力气非常大,它们懂得团结就是力量。
又过了半小时,它们终于把毛毛虫搬进了洞窝里。蚂蚁那种坚强的意志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
小学生大自然的启示作文400字 篇10
人类从蝙蝠发出超声波探路的方法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从青蛙眼睛的特点,发明了蛙眼;从鲸奇特形体中得到启示。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是人类的老师都有值得人类学习的东西。
苍蝇能飞,可它又为什么能在天花板和墙上行走呢?经过查资料,我知道了原因:苍蝇停在天花板或墙上的时候,就会从脚上分泌一种粘液,把自己牢牢地固定在墙上,移动时只要把粘液收进去就可以移动了。后来。科学家模仿苍蝇在墙上行走的方式,发明了“人工吸盘手”,这种吸盘手具有强大的吸咐力,使人可以在天花板或者墙上走,但是移动时只能移动一只手。这“人工吸盘手”给一些人带来了方便的生活。
以前时就有了船,但是船却只能在水面上行而不能在水下行驶。于是科学家就仿照鱼制作了潜水艇。可在试验时出了问题:潜水艇在水中浮不起来。科学家就解剖了鱼,他们发现鱼能在水里浮起来的原因是它有鳔。鳔就角一个充满了气的气囊,使它不会沉下去。科学家给潜艇加上了一个空气装置,潜艇就不会在水中沉底了。
大自然的启示等 篇11
镜头一:人们看到了蝙蝠在夜里飞行,而且不管怎么飞也不会与任何东西相撞。难道是因为它的眼睛明亮吗?为此,科学家做了多次不同的实验,发现了蝙蝠在夜里飞行的奥秘。它靠的不是敏锐的视力,而是嘴巴和耳朵的配合。蝙蝠在飞行的时候,会发出超声波。一旦遇见障碍物,它会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人们由此得到启发,从而发明了雷达。
…………
大自然真是我们的“好帮手”。
(摘自北京望花路小学四(三)班张文雅《大自然的启示》,指导教师:范双莉)
一天,我到厨房去玩儿,发现屋里一片灰暗,仔细一看,原来是纱窗的油泥在“捣鬼”!心想:我一定将它们消灭掉!但是如何清理呢?正当我焦急地想办法时,看见了我的小水枪,哈哈,有了!我灵机一动,拿着水枪灌满水,就往纱窗上喷,一下、两下……效果不怎么好!我想起了妈妈常用洗洁精清洗油污,于是我赶紧加了些洗洁精,一喷,效果果然出来了,被我喷过的地方干净多了,再用小刷子一刷洁白的纱窗又浮现在眼前。我仔细地地将整个纱窗清洗得干干净净,爸爸爸爸夸我是个聪明、勤快的好孩子。
[摘自山东泗水实验小学五(五)班周宇洋《清洗纱窗》,指导教师:王玉俊]
我们买了一张长约五十米的大渔网,爸爸在渔网的边缘绑了几个空瓶子,我和爷爷各拉住渔网的一边,向大海深处游去。好不容易游到了拦鲨网附近,我们松开手,渔网由于浮力的作用立在了海里,我们扶着拦鲨网静静地等待着。此时正是涨潮的时候,浪潮一次次将渔网向岸边推去,我和爷爷又一次次将渔网拉回来。突然,一条大白昌鱼被网住了。它身体扁扁的,银灰色,一双强有力的尾巴拼命地摇摆着。过了一会儿,它就没力气了。爷爷欣喜若狂,一边小心地抓着白昌鱼,一边吩咐我去拿桶。我一路疯跑将桶拿了过去,爷爷正要将白昌鱼放入桶里时,白昌鱼突然扭动起来,爷爷没抓稳,白昌鱼一下子掉进了海里。我和爷爷很失望,爸爸安慰我们:“别着急,白昌鱼还在网上呢!”我和爷爷半信半疑地再次提起了渔网,果然,白昌鱼乖乖在网上挂着呢,真是虚惊一场!
[摘自广东深圳福田区景莲小学五(四)班何 易《海边捕鱼记》,指导教师:文国峰]
我们的校园十分美丽,四季的景色都各不相同。
春天,校园里的小草,从地里探出了头,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花儿都换上了五颜六色的裙子。大树脱掉了银白的雪衣,换上了翠绿的春装。
夏天,校园里绿树成荫,树长得十分茂盛,烈日炎炎,这些绿树成了我们的小阳伞。学校的西面有一个花形的小喷泉,喷射出形态各异的水花,带给我们美丽的享受,给炎热的夏天带来清凉,是它让我们感觉不到夏日的炎热。
(摘自北京望花路小学四(三)班李贝佳《校园的四季》,指导教师:范双莉)
小学生范文大自然的启示 篇12
关键词:自然社会环境,教育资源,体育教学,启示帮助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大家耳熟能详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就说明此理。影响教育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其中环境是影响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孩子在他周围、在走廊的墙壁上、教室里、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 对他精神面貌的形成有重大意义。这里的任何东西, 都不应是随便安排的, 孩子周围的环境对他应有所诱导、有所启示。”
一、场区环境对比优势
1.偏僻的地理位置
东风场区, 地处祖国西北边陲甘肃和内蒙交界之处、中央戈壁巴丹吉林沙漠腹地, 距离最近的两个城市———甘肃省酒泉市、内蒙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各约280 公里、140 公里, 交通单一, 环境封闭, 地理位置偏僻, 远离社会干扰, 是一片难得的净土、乐园。生活在这里的孩子都很快乐幸福, 也很淳朴, 同学之间的友谊单纯、感情深厚。
2.恶劣的自然环境
东风场区建设在戈壁滩上, 沙漠之中, 可以想象自然环境多么恶劣。场区四周遍地沙砾, 少自然植被绿荫, 夏季酷暑、冬季严寒, 春秋两季大风不断, 沙尘暴漫天飞舞, 一年之中难得有一两场雨雪天气。要对抗、征服恶劣的自然环境, 在一无所依的戈壁沙漠搞建设、育人才, 势必要求在这里居住的师生队伍具备大无畏的精神气概, 敢于向艰苦环境挑战的英雄气魄, 敢于战胜各种困难的自信乐观, 以及百折不挠的坚韧品质和风雨无阻能经得起摔打的强健体魄, 既要求独立又注重团结的人格, 并且在实践生活中不断地培育锻造。
3.社会环境对比优势
高度军事化的独立小型社会环境东风场区既是军民百姓共同的生活区, 又是军事管辖区, 双重身份让它既能保持相对独立完整, 享受军事管辖区带来的纯净、整洁、有序, 又不至于与现实社会脱节, 可以说是兼得社会便利和军营高效管理优势。如:军人每天的早操风雨无阻, 清晨走在场区的马路上, 随处可见军人晨跑统一的步伐, 听见他们富有激情的口号, 令人不由得加入其中, 尽情地享受体育锻炼的乐趣。学生从小生活其中, 体育锻炼的意识强烈。
二、自然社会环境的对比优势对体育教学的启示、思考
1.什么是体育课堂教学
体育课堂教学是指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学习形式, 以身体健康知识获得、运动技术技能传授、心理健康水平增进为主要学习内容, 为增强学生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而进行的师生多边互动的教学活动
2.体育课对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
体育教学比赛以竞争的魅力吸引学生参与, 通过体育竞赛, 使学生增强自信, 获得奋进向上的积极性情绪体验。体育对于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的培养, 是任何其他方式、其他手段所无法替代的。
3.体育教学的有效合作学习的培养
由于地处边远的戈壁沙漠, 我们的学生较少, 都以小班化教学来设置课程。例如, 在800 米跑中, 将男女分成同一组, 这样学生为了发挥更好成绩, 男孩子为了面子, 就会更加拼命地跑动。女孩子为了表现自己也会更加努力地拼搏。又如, 每学期我会让学生按自己组员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分组, 以组为单位编一支5 分钟的舞蹈, 期末纳入学生的体育成绩考查中,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爱上体育课的热情又能团结同学之间的友情, 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这样的教学理念不仅增强了学生锻炼身体的意识, 也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处在航天卫星发射中心的孩子们从小熏陶着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而航天精神和体育精神是相通的, 航天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它和体育的天然联系。学生从小就磨练出了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热爱体育运动的精神, 孩子们更加健康快乐地生活学习。
总之, 自然、社会环境对教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上述内容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其他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总的来说, 由于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环境的影响作用并不都是有意识的和积极的, 有时候环境的影响是自发性的, 甚至是消极的。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合理的调控了。当然环境是可以创造的, 也是可以改变的, 并且环境这些外在因素不是影响一个人受教育的主要因素, 但其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可忽视的, 对其予以相当的重视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鲁洁.教育社会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大自然的启示学生作文 篇13
一花迎春至,一叶知秋来。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了,秋天要来了。秋叶渐渐落下,秋姑娘回来了,她往下撒着金色的叶子。
花儿开放了,鸟儿出来了。它们都为好看美丽的春姑娘拍手。春姑娘带着她那画板为小草画上绿色,为小花画上彩色,为小朋友画上开心的笑脸……
冬天来了,雪花落下来,小朋友在外面玩雪,听着那快乐的笑声。大树身上有了白白的“被子”。冬姑娘在这儿到处撒雪,这儿变得一片白茫茫。
夏天一步步地走了过来,让这儿变得非常非常热。人人都减少了很多很多衣服,但向日葵并没有感动热,而是对着太阳哈哈大笑。
大自然的启示小学四年级作文 篇14
我发现乌龟的背上有一块硬得像铁一样的壳。这是乌龟最厉害的防守工具。把它翻过来看看,它的肚子虽然没有壳那么坚硬,但也能起到很大的保护作用。所以乌龟不只是背上有壳防守,就连肚子也不松懈,真是厉害!
我想,要是把乌龟的.壳用在防守工具上那就好了。不过我在电视里看战争片的时候发现电视里有支部队是拿着长矛和盾牌的,长矛可以刺破盾,因此尖锐的长矛就可以直接击杀敌方。
这盾我们应该穿不破,但是我们在制造盾时可以将盾中间做个小洞,让矛可以穿进去。这样以来,敌人要想攻击我,那是很难的。因此我可以轻而易举打败敌人,这盾太好了!
小学生范文大自然的启示 篇15
一、从科学的基本特征看语言学的科学性
学派创立须对语言学科学性有足够的认识。一门学科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首先要有客观的研究对象、系统的学理。自然辩证法中,作为科学的理论有几个基本特征 :首先是内容的客观真理性及本身的可证伪性。世界上没有完全绝对的理论,过去的理论逐渐被目前的理论所修正,目前的理论在未来会被进一步完善。其次是结构上的逻辑性。理论需要可以操作、多次重复验证核查保证其有效性和说服力 ;再次是功能上需要具备科学预见性。即通过该理论可预测事物在未来发展的走向。据此,语言学首先应该是一门科学,它有客观的研究对象——语言。它必须要有科学的研究方法与切入角度,例如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言学等,均有各自成熟的研究方法,如描写分析、结构分析等。这点我们将在下一点着重讨论。
二、自然科学精神在语言学流派建立中的地位
一个科学的语言学理论是怎么形成的?传统研究语言学多从主观的角度进行。而20世纪的语言学研究在科学哲学的影响下经历了两次重大的研究范式的转折。第一次发生在上世纪初期。在索绪尔的推动下,历史比较语言学过渡向以结构描写为方法的现代的语言学。在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启示下语言具有哲学的、物理的和生理的特点得到更深入的探索。第二次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 , 乔姆斯基创建了转换生成语法,语言学研究从描写语言符号系统内部成分的结构主义转向了解释语言的运作机制和认知的研究。至此语言学研究不再单纯而保守,受到了数学、生物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有力推动,与不同自然学科的联姻让它研究拥有了开阔的视野。
事实上,从弗雷格起,语言哲学早就走入了对形式的深刻思考,而当代语言学研究不同的语言学派或多或少都有形式化的理论表达成分。美国著名逻辑学家蒙太古第一次把元数学系统而广泛地应用于自然语言的语形、语义、语用方面的研究 , 建立了蒙太古语法。他严密的代数运算就是一种试图从逻辑角度来对语言进行精密化、形式化研究的典范。再以布龙菲尔德为例 , 他根据俄国学者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提出人类的语言过程就是由一系列刺激和反应构成的 :即S-r…s-R,S表示实际刺激 ;R表示实际反应 ;r表示语言替代性反应 ;s表示语言替代性刺激。其《语言研究导论》、《语言论》就是立足心理学来阐释语言的。当然,乔姆斯基更是语言学科学化的缔造者,他站在生物的基本立场上,从语言的角度把对人类认知活动的探索推向了学科的前沿,他坚持人脑初始状态应该包括一切语言共同具有的特点——普遍语法。他的“天赋假设”认为人类所共有的精神能力之一是语言能力,即提供了一个对语言材料进行初步分析所需的感觉系统以及一个很精细的确定某一种语法的图示。至此生物学和语言学互相吸收 , 更促进了生物语言学的发展。
三、对中国特色语言学派建立的启示
通过以上的讨论可以看到,语言学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是可以遵从严格的经验科学的科学研究精神的。同时,语言学还在研究方法上,也能够跳出模糊的描述,注重经验科学的可操作性和可验证性。而这些与自然辩证法中的科学精神是完全契合的,因此了解自然辩证法对语言学的研究就变得极为必要,甚至不可或缺。二十一世纪以来,科技的进步引发了诸如生物科学、人工智能的技术的日新月异 , 自然科学技术和方法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态势渗透到语言研究之中。通过上文对当代语言学研究与数学和生物学的结合能够发现 , 如果能够提出更有新意的理论,并用可信服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成果加以验证 , 当代语言学在人文社会科学之间可以实现跨越 , 成为联系两个视界的纽带。要建立中国特色的语言学流派,我们不能再满足传统的人文学科的定性研究方法 , 而应该借用、掌握自然科学诸如数学、逻辑、生物、心理学的某些研究方法,用创造性思维打通中国语言学研究与世界的联系。以神经语言研究为例,结合汉语语料,对语言和大脑神经及其状态之间的关系进行纵深研究,不失为开拓学科的建设道路的好方法。当然,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在为语言学学科的建设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参照的同时 , 也为研究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技术及观念上的挑战,呼唤中国特色语言学派的出现,也即呼唤不拘泥传统、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
摘要:以自然辩证法基本理论为视角,通过对语言科学性和自然科学精神在语言学发展中的地位进行溯源和分析后认为,语言学研究应本着经验科学的基本精神,重视语言学本身的科学性,结合自然科学的领域的最新成果,遵循科学的研究方法,注重研究的可操作性、可验证性,可为中国语言学学派的建立给予新的启示。
《自然》登陆中国的启示 篇16
旅美科技政策研究者和专栏作家,俄亥俄州立大学科技政策在读博士生
自然出版集团在顶尖科学刊物中率先在中国大陆地区建立编辑部的消息,最近几天成了媒体热点,新闻发布后的短短2天时间,上百家媒体报道或转载了这一消息。
创办于1869年的《自然》及一系列子刊,个个都在综合领域或本学科属于数一数二的期刊,即使是这次在中国开办编辑部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2010年4月成立后不到三年,就在2012年一举夺得了7.396的高影响因子,在全球综合性科学学术期刊中名列第四(《自然》杂志排名第一) 。
的确,这次自然出版集团开设中国编辑部能引发这样的媒体热点,恰恰说明,媒体对《自然》杂志的大名都早有耳闻,并由此将自然集团的中国编辑部与中国的科学崛起所代表的民族自强联系起来。正如《自然》方面在解释其设立中国编辑部时所述,中国科学家去年发表了一成以上全球最有影响力的论文。这一比例从2001年的1.85%(在6,874篇最有影响力的论文当中占127篇)增加到了2011年的11.3%(在10,238篇最有影响力的论文当中占1,158篇),名列全球第四。
但自然出版集团这样的举动,到底能带给包括科学家、科学出版以及科技媒体在内的中国科学界哪些与此前不同的影响,或者说,到底需要通过哪些举动才能带给中国科学界比以前更大的利好?
作为优秀的科学期刊,设立编辑部的初衷当然是获取好的论文以及更好地服务当地读者。但不设立编辑部的时候,不是《自然》系列期刊的编辑们也总来中国么?对,但那时候的编辑出入中国的各种学术会议或拜访研究机构,接触的是已经功成名就的科研明星,而在中国设立了编辑部,深入到中国的学术界,则可以大力挖掘富有潜力的后起之秀和早期的科研想法,这是短期来访的收获所无法比拟的。
换句话说,短期来访,获得的是绩优股,虽有回报,终究有限。而设立中国编辑部,获得的则是成长股、潜力股。当然,中国富有潜力的青年科学家,则会从中受益更大。
获得收获的不只是科学家。自然出版集团设立了中国编辑部,当然要逐渐扩大中国本地的编辑、甚至是学术期刊运作管理队伍,这自然会形成对中国同行的溢出效应。
而与此前合作办刊不同,《自然》们通过把编辑部设立在中国,也会让中国的同行和科学界更好地了解到世界名刊的整个运作过程。这方面,就包括其对科学传播的重视。
以自然出版集团为例,其运作的自然媒体网站(Nature Press),每周向全世界数千名记者发布来自集团所属各期刊和合作期刊的数十篇优秀科研论文的新闻稿,提供几十名科学家的联系方式,还会举行若干场电话发布或采访活动,注册记者基本上每天都会至少收到一次自然出版集团的新闻稿件。
中国科学家和科学记者,如果能获得这些服务,无疑也会大大地受益。
小学四年级作文:大自然的启示 篇17
但是,我这次得到了启示以前稍有不同。自从云南发生了严重旱灾,我就疑惑不解地想:现在,人们都为干旱而发愁,而在一望无际的沙漠时在,仙人掌是怎样存活下来的呢?于是,我打开电脑,查阅了在碍的资料,让我总结出:仙人是靠难得一次的下雨,把雨水都“装”在它的身体里面储存起来。再没有水的时候慢慢使用。而且,仙人掌它蓄的水能力也很强,它的一根茎就能储存70——80斤水。这是我想,如果我能按照仙人球的原理,发明一个小形储水哭,世界上所有的地区或城市都不会干旱了!
我发明的储水器积小,只有一个蓝球那么大,但是他储存水的能量却令人难以相信,它最少能装下一百吨水。它的颜色也五彩缤纷:青绿色、大红色、粉红色、天蓝色……它的体形像仙人球一样是圆形的,因为做成圆形占地面积小,容积大,外观也特别精美,内部和外部分别是由二万个零件和20个按钮组成。里面的零件分别有小储水室、清洗、过滤等七十个工序。按钮都部安装在一个无线摇控上,功能分别是:打开、停止、关闭、放水、储存、洗净等功能。比如:在下雨天你可以先把 “打开” 按一下,再把“储存”按一下,雨水就可以经过里面的种种自动程序,被存入指定地点,雨后天晴,你只须按一下“关闭”就行了。基在下雨中途你需要用水就可按“停止”用完水后按一下“打开”就可以自己工作了。
啊!当我发明了这个储水器,灾区的四岁小孩儿就不用下山挑水,灾区的学生就不会把别人捐来的水藏起来,带回家给父母喝,灾区的`人们就不会记不清自己上回是什么时候洗的澡……将来,世界上发生了大的灾旱,也不会以人们的生活造成引响。
小学四年级大自然的启示作文 篇18
启迪之植物篇
中国著名诗人白居易曾说过:“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柔弱的小草之所以坚韧不拔,是因为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燎原之火,也未必能把草烧尽。倔强的小草又会在春风吹拂之下重新生长。小草顽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启迪之动物篇
有一次,我随意往地上散了些米粒,我无意中看到有米粒在慢慢移动。我定睛一看,才发现有只小蚂蚁在顶着米粒走,可蚂蚁这么小的力气,能顶得住吗?不出我所料,那只蚂蚁果然“退缩”了,可不一会,一队“蚂蚁军”便向米粒“进军”。他们抬的抬,顶的顶,不一会就“战斗胜利”。真是“蚁心齐,米粒移。”团队的力量真大啊,只要齐心协力,就能成功。
自然启示录 篇19
生命在我们的星球上已经存在了近40亿年,在物竞天择的自然选择中,生命必
不同的橙子,
不同的个性
柑橘家族是一个大家族。考古证据显示,早在公元前2500年,我国就开始种植橙子。时至今日,橙子种类早就不止广柑一种了,脐橙、血橙、冰糖橙,甚至还出了一种新品种——橘橙。各种橙子的个性大不相同。
脐橙可以算得上是最亲民的一种橙子了,主要特征就是果中套果。果中之果被称为“副果”,可以理解为在果子里面多长出了一个小果子。与主果相比,副果的甜度要高一些,但口感上略干且纤维较粗。血橙因为果肉中带有深红色的条纹而得名。虽然富含胡萝卜素和花青素,不过它们的味道实在抱歉。还有冰糖橙,是上个世纪60年代从我国的普通甜橙中优选出来的品种。冰糖橙个头比脐橙要小,但是汁水丰富,甜度甚高。唯一不足的地方就是纤维较多,容易塞牙。至于新兴的橘橙,已经不是一种橙子了。它是橘子和橙子多次杂交的结果,追根溯源,我们国家的温州蜜橘、美国的克里迈丁红橘都是它的祖先。橙子的果肉就像一罐罐鲜榨果汁,轻轻咬开就能感觉到汁水奔涌而出,酸甜适度,果肉柔软。
【高分储备】
柑橘家族是一个大家族,脐橙、血橙、冰糖橙,甚至还出了一种新品种——橘橙。每种橙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有优点自然也有缺点。即便是完美如橘橙,它也并不是最为人们喜爱的,脐橙才是人气最高、最亲民的!所以,保有自己的个性,肯定自己的优点,也要接受自己的缺点,没有人是完美的。
一样树,百般用
在非洲的热带草原上,生长着一种形状奇特的大树,一位19世纪的博物学家是这样描写它的:“由于樹干庞大,当它落叶后光秃而憔悴地站在那里,仿佛中风病人伸展开臃肿的手指。”另一个更早的探险者则描写道:“半兽半人一样的树,像一个头披白发、脑袋斜歪而且挺着大肚皮的老妖怪,皮如犀牛,无数细枝恰似手指紧紧抓住天空。”这种树的学名叫做波巴布树,它的树干很大,有的要40个人手拉手才够围它一圈。由于猴子和阿拉伯狗面狒狒都喜欢吃它的果实,所以人们又称它为“猴面包树”。
猴面包树的故乡就在干旱的非洲。猴面包树浑身是宝。树皮很厚,纤维坚韧,剥下来可用来搓绳或织布。树叶可当作蔬菜食用,也可入药,去火退烧。树根属块茎,剥皮后可以煮着吃。果浆可以直接食用,也可制成果酱。种子经烘烤和研磨,可以制成像咖啡一样的饮料。果壳可制成水瓢或酒盏。树干含有大量水分,木质松软,不适宜用在建筑上,但却是制造纸浆的好材料。另外,无比粗大的树干还有一些特别的用途——自然长空或人工凿空后,可用作储水桶。有的地方将这种树洞当“窑洞”,既可住人,也可存放杂物,甚至当车库。
【高分储备】
19世纪的博物学家这样描写猴面包树:“由于树干庞大,当它落叶后光秃而憔悴地站在那里,仿佛中风病人伸展开臃肿的手指。”即便它并不精致好看,却有百种用处,于人们来说,不是更为珍贵的品质吗?
有实力,轻松跨界
如果不细看芡实的植株,很容易把它误认为是迷你版的睡莲——漂在水面上的圆叶子,略略高出水面蓝紫色花朵,怎么看都像。芡实确实是睡莲科的成员,只不过它们自成一属,立“门户”为芡属。芡实的花朵比一般的睡莲科植物都要凶悍一些,因为上面都有刺。在芡实的花葶和花苞上有密密匝匝的尖刺,让采花人不得不缩回手。比起花朵,芡实的果实更为凶悍。成熟的芡实果子并不像莲蓬那么开放,是个长得凶神恶煞的刺头,还是一个“刺鸡头”!芡实的种子鸡头米淀粉含量丰富,可以用来勾芡、煮糖水、炖骨头,无往而不利。鸡头米软糯的口感可以搭配银耳羹的甜蜜滋味,也可以衬托大骨浓汤的鲜甜滋味儿,即便是随意放几粒在米粥之中,也会有特别的美味。
【高分储备】
当下社会,人人都讲究跨界,好像跨界才是时髦的标志,歌星去演电影,影星去说相声,相声明星去搞网络剧……其实这都不算什么,餐桌上的植物早早就去跨界了,芡实就是个中代表——睡莲一样娇媚的花朵,鸡头一样狰狞的果实,温润如珍珠的种仁,粉粉如芋头的口感,这些特点一股脑出现在芡实这一种植物身上。跨界不难,难的是跨界跨得游刃有余,在跨界方面须学芡实——美貌与实力并存,不骄不躁,不管别人的追捧,只追求自身的超越。
采蜜技巧需学习
花蜜经常会藏在一个比较隐秘的位置——有些在花瓣的最根部,有的在像管子一样的花矩里,还有一些花朵(比如凤仙花)更是把花瓣变成了隧道,蜜蜂必须穿过隧道,把头钻进花朵,再伸出舌头才能吃到花蜜。所以,蜜蜂需要学习采蜜的技巧,毕竟每朵花中的花蜜体积都是以微升来计算的,甚至比我们的一滴眼泪还要小。要想获得足够多的花蜜,就必须去海量的花朵上工作。实际上,昆虫有自己的记忆效应,特别是蜜蜂和熊蜂都有比较强的学习能力,它们会把之前采集花蜜的经验运用在后续的工作中。
【高分储备】
每个人都会有许多学习方法,这些方法构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体系,因此,只要优化了自己的学法体系,必定大大提高学习效果,使学习真正快速有效。比如蜜蜂学习采蜜的技巧,便可以在海量的花朵上有效工作。所以说,一个人要想成功,必然要学习技巧,不是投机取巧,而是找到做事情的诀窍,提高做事情的效率。如此,成功之路自然要顺畅得多!
山竹壳漏洞百出
山竹是藤黄科山竹属的植物,只要剥开厚厚的壳就看到晶莹的果肉,那些果肉就像蒜瓣一样,酸甜可口。但看似厚实的山竹果壳,实际上是个质地疏松的“纸老虎”,密布其间的孔隙让水分很快都贡献到空气中去了。山竹的果壳是一个完整的结构,跟山竹的“蒜瓣果肉”——假种皮一点联系都没有。在大树上的时候,大家都接受大树的水分供给,倒也显得和气。一旦山竹果从树上被请下来,就自顾自了,果壳脱水也就在所难免。不过唇亡齿寒,那层脱水以后邦邦硬的果壳也不会像核桃壳那样保护里面的“内容”。空气从上面的空隙蜂拥而入,加上山竹果实喜欢大口大口喘气(呼吸作用,消耗糖分,并产生影响味道的酸、醛等物质),变质是必然的。
【高分储备】
【小学生范文大自然的启示】推荐阅读:
小学生作文 大自然的启示08-29
大自然的启示作文小学生版08-10
大自然的启示小学六年级作文08-09
鹰的启示小学生作文10-26
的启示小学作文09-07
溜冰的启示作文小学生版08-26
鹰的启示小学作文05-28
考试的启示小学作文07-01
“一”的启示小学作文08-01
小学生趣味作文:吃榴莲的启示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