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知识的有用性

2024-10-19

无用知识的有用性(精选11篇)

无用知识的有用性 篇1

无用知识的有用性

钱颖一

亲爱的经管学院2字班的新同学们:

在我们举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2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之时,我首先要衷心地祝贺各位同学成为清华经管学院的本科生,这是多少中国高中生的梦想,今天在你们身上成真。在此时,你们应该感谢你们的父母、感谢你们的老师、也应该祝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

当我称呼你们为“2字班”同学时,你们就是一名真正的清华本科生了。因为这是清华赋予本科生班次的一种特殊命名,也许是全国高校中的唯一。今天,在清华经管学院又看到了“2字班”,我非常感慨。正是从十年前的2002年,在上一个“2字班”开始,学院启动了本科教育改革,实行“大平台招生和培养”,即在大一和大二大时不分专业,实行一个平台培养。也正是在那一年,经管学院从海外大学华人教授中招聘了28位特聘教授,兼职来学院开设国际接轨的课程。我是其中的一名特聘教授。也正是从那一年秋季学期开始,我为学院本科一年级新生讲授《经济学原理》,十年前的情景历历在目。十年前的“2字班”是我在清华教过的第一个年级。那个“2字班”的同学们,今天活跃在全国、全球各地,其中有的已经博士毕业,在各高校,包括北美大学任教。

不仅是我,在座的主管本科项目的副院长白重恩教授,也是十年前的特聘教授。正是因为做特聘教授的经历,我们后来辞去了海外大学教职,全时到清华经管学院任教,并且全身心地投入到清华经管学院的本科教育改革之中。这一改革在2007年后加大了力度。在2009年,学校正式确定经管学院为清华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试点学院,给予政策上的灵活性。从此,学院更加努力探索,逐步取得突破性进展。经过十年积累,五年奋进,三年突破,到今年,学院的本科教育改革获得了广泛认可。今年4月18日,清华大学刊发了题为“经管学院的本科教育改革之路:探索中前行”的简报,全面概括了学院的改革历程。4月24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发表报道,题目是“培养学生自由生长的„土壤‟: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教育改革试点记实”,学院的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认可和传播。

我们学院的本科教育改革既有理念,又有行动。我们的教育理念是建立基于通识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国际化本科教育体系。在当今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作为中国最优秀的大学中生源最优秀的学院,国际化不是选择,而是必须。而我们学院在本科教育上的最大创新则是提出了通识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理念。“通识教育”是相对于“专业教育”而言。同学们来清华经管学院要在三个专业之一,即“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计学”或“经济与金融”

学习专业知识。但是,不管你是哪个专业,作为清华经管学院的本科生,你都要接受与这些专业没有直接关系的通识教育。我们把通识教育定位于价值塑造、能力培养、人类核心知识获取三位一体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同学们不仅成为专业人士,更要成为一个现代文明人。“个性发展”则是融合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学院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和机会,使得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去发展、成长。通识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结合是我们学院本科教育的基本理念,希望同学们从入学第一天起,就把它牢记在心,并用以指导你们在清华经管学院的四年本科学习历程。

在行动方面,学院不断完善新的本科培养方案。在2012级本科培养方案中,通识教育、个性发展、国际化三个方面都得到了更好的体现。我将在两周后的“入学导向”中详细介绍这个方案,在这里不详谈。我只想告诉同学们,从教育理念到教育提供,我们学院不仅在清华大学各院系中领先,也在全国各高校中领先。领先在哪里呢?就是《中国教育报》报道的标题所说,我们这里有培养学生成长的自由土壤。同学们可以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吸收人类文明的养分,根据各自不同特点,独立地、自由地发展。我知道今年有不少同学是独自来清华报到的。你们进了经管学院后,将可以自由地发展。

每年的开学典礼上我都会讲一个主题。今年的主题,我想从我暑期美国之行的一个片段讲起。我上个星期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访问我当年的博士论文导师马斯金(Eric Maskin)教授。马斯金当年在哈佛大学任教,不仅是我的导师,也是我们学院的白重恩教授、李稻葵教授的导师。从2000年起他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任教,2007年因在机制设计方面的开创性研究获得经济学诺贝尔奖。他还是我们学院的名誉教授,在去年学院开启“陈岱孙经济学纪念讲座”时,他是首讲嘉宾。

上周在我访问马斯金时,他带我参观了他现在住的房子(112 Mercer Street, Princeton),那是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任教近二十年间的住房。他还带我参观了高等研究院的每一栋建筑。在从高等研究院通往著名的“小树林”的小路上,我们谈起了高等研究院的历史,特别是它的创始人、首任院长佛来克斯纳(Abraham Flexner)。我们一起谈起他的那篇有名的文章“The Usefulness of Useless Knowledge”(memo 1921;Harper Magazine 1939),即“无用知识的有用性”。我今天要讲的主题,正是“无用”知识的有用性。

佛来克斯纳是一位对美国教育有重大影响的人物。1885年他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毕业后回到自己的家乡创建了一所实验中学,实施他的教育理念,非常成功。1910年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报告“佛来克斯纳报告”(The Flexner Report)彻底改变了美国的医学院教育。他在1930年创建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并在1930至1939年期间担任首任院长。在他的领导下,高等

研究院从一开始就聘请了世界顶级学者,包括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哥德尔(Kurt Godel)等。研究院规模很小,到今天也只有28位常驻教授,分属四所学院:历史研究学院、数学学院、自然科学学院、以及社会科学学院。这些教授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从事看上去“无用”的研究,就是那些在近期,甚至在可遇见的未来都没有用的研究。但这正是佛来克斯纳的远见,也是高等研究院的魅力。

思考一下,什么是“无用”?什么是“有用”?这与时间期限的长短很有关系。让我来举三个例子说明那些短期看上去“无用”的知识在长期的巨大有用性。第一个例子是关于理科的,是物理学的例子。这是佛来克斯纳文章中开头讲的例子。当年佛来克斯纳问柯达先生谁是最有用的发明家时,柯达立即回答是无线电收音机的发明人马可尼(Guglielmo Marconi)。佛来克斯纳反驳说,麦克斯威尔(Clark Maxwell)和赫兹(Heinrich Hertz)的理论贡献更加有用。虽然麦克斯威尔在1873年发表的电磁理论完全是抽象的数学,虽然赫兹在1887年对他做的电磁波实验的实用价值毫不关心,但是这些看上去“无用的”的研究却为后来有用的发明打下了基础,没有他们的工作就没有后来马科尼的发明。正因为那些当时看来“无用”的知识,成为后来有用发明的基础。因此这些“无用”知识是有用的。

第二个例子是关于文科的,是经济学的例子。这是马斯金教授的“机制设计”理论。这个理论的起源是研究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在利用信息上的效率问题,不仅是抽象的理论问题,而且本身也是非常抽象的数学模型,看上去没有什么有用性,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中的有用性。但是后来,机制设计理论有着非常广泛的现实应用,比如它成为研究市场中的拍卖问题的理论基础,为设计有效率的拍卖规则提供了方法。拍卖不仅适用于传统的艺术品,拍卖也适用于诸如无线频谱等产权的拍卖,而这是当前移动通讯行业面临的实际问题。

第三个例子是关于工科的,是计算机工程的例子。这是乔布斯(Steve Jobs)的故事。2005年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他的那篇著名演讲中的第一个故事讲的是他读大学第一学期之后辍学之后的经历。他并没有离开学校,而是听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其中一门是美术字课。这在当时看来完全“无用”的课,十年后当他设计第一台麦金塔(Macintosh)个人电脑时,为发明电脑上的可变字体发挥了作用。乔布斯这样回忆说:“如果我当年没有去上这门美术字课,苹果电脑就不会发明这么漂亮的字体;又由于微软视窗是照抄苹果的,所以很可能所有个人电脑上就都没有这样的字体了。”

这三个例子对我们很有启发。如果说第一、二个例子是关于科学研究中的“无用”与“有用”的话,那末第三个例子就说明了对于一名大学生来说,在学习中的“无用”与“有用”。当然,我们知道并不是所有无用知识最终都是有用的。但是,这些例子说明了,我们过去对知

识的有用性的认识过于狭隘和短视。

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就是我们身处一个功利主义,更确切地说是短期功利主义的大环境中。无论做研究还是学习,人们总喜欢先问“有用”“无用”,“有用”指的是立竿见影式的马上有用。比如在校学生选课前喜欢问这课有什么用?对面试和找工作有用吗?我在听取在校生对课程设置意见时,就常常会听到对找工作没有用的课的抱怨,或对找工作有用的课为什么不多开一些,开早一些的疑问。但是有趣的是,当我同已经毕业10年、20年、30年的校友交谈时,他们对大学时期所上的课的评价却与在校生很不一样:他们感到遗憾的是当时学的所谓有用的课在后来变得如此无用,而后悔当时没有更多地去学那些看上去“无用”,但后来实际上很有用的课,比如一些人文、艺术、社会科学类的课。这种不同反馈的反差正是短期功利主义的一种例证。

所谓“无用”与“有用”之分,大多是短期与长期之别。我们教育改革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学生毕业后更容易找到工作,事实上,清华经管学院的毕业生没有找不到工作的。我们的教育改革是为了同学们的一生受益。目前中国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功利性太强不仅限制了个人的发展,也制约了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社会的文明发展。

在我们的新培养方案中,有一些课程看上去是“无用”的,就是说对你找实习找工作没有什么用,甚至对你今后若干年的工作可能都没有什么用。清华有更多这样的课程。但是,这些课不仅会帮助你提高品位,帮助你理解人生,而且还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候发挥意想不到的结果。乔布斯这样反思:“在我念大学时,是不可能把未来的很多点连接起来的。只是在十年之后,当我回头看时,是如此的清楚和显然”(”It was impossible to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when I was in college.But it was very, very clear looking backwards ten years later.”)。“人是不可能向前预测如何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只能回首往事使才能把这些点连接起来。所以你必须信任在你的未来,这些点将得以连接。”(”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这是一个值得记住的人生哲学。

同学们,当你们踏进清华的大门,进入经管的二门,你们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这个世界不应是名气的炫耀,也不仅是今后工作的跳板,而应该是探索新知识,包括那些“无用”知识的殿堂。佛来克斯纳在“无用知识的有用性”一文结尾中说:“我们不能对我们自己作出许诺,但是我们珍惜那通畅无阻地探索无用知识终会在未来产生结果的希望,就像过去被证实过的一样”(”We make ourselves no promises, but we cherish the hope that the unobstructed pursuit of useless knowledge will prove to have consequences in the future as in the past.”)。当年

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的王国维先生也曾这样说过,“学术无新旧之分,无中外之分,无有用无用之分”。可见这种眼光也是清华的传统之一。虽然有用未必就是唯一的价值判断,因为知识的价值可以是内在的,无需体现在它的工具价值上。但是,理解短期无用的知识可能是长期有用的知识,对我们正确认识知识的有用性有极大意义。

但愿在几十年后,当同学们回首往事的时候,你们还能记得我在今天的开学典礼中讲起的“无用”知识的有用性。

注:本文为钱颖一在8月16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2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http://news.tsinghua.edu.cn)

无用知识的有用性 篇2

2014年3月新浪与新京报联合公布了一项关于大学英语课程的调查结果。调查以三大问题展开,分别是“你认为目前的大学英语课有用吗?”,“你认为在校大学生是否都必须学习大学英语?”以及“你希望大学英语课程有何变化?”截止2月28日18时参与调查总人数达4408人。其中52.5%的人认为大学英语课没有用;59.4%的人认为不须学习大学英语。这项调查引发了笔者对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的反思。追根溯源,改革开放以来,大学英语作为高校受众最广的基础课程之一,一直在改革和发展。但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多次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满意度较低,不少学生认为大学英语课程并没有提高自己的水平。

大学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于大学英语学习的态度是恨铁不成钢。许多学生在开学初都会来问如何才能学好英语,上课的时候也乐意听,但在公布期中成绩后,与他们交流,他们往往认为自己的成绩不如想象中满意,会问诸如:“老师,我觉得自己很努力了,为什么成绩还是不好?”“老师,我觉得英语很重要,但就是学不好,该怎么办?”有些同学甚至还会有学英语到底有没有用的疑问。

在有没有用这个问题上,想用以下观点的叙述来说明。

二、无用和有用

中国道家经典学说对无用有精辟的阐述。《老子》十一章写道: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也就是说,由三十根条辐组成的一个轮子,正是由于它的中间空无才可以作为车的一部分使用、房间因为中间空,中间无才可以作为房室来装东西用。庄子有云:“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无用之用,乃为大用。”就是说生长在山上的树木,因为自然的需要而被砍伐,膏脂因为能照明而被燃烧,桂树可以食用,所以被砍伐;漆可以使用,因而被割皮。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而不知道无用的用处。

再比如人们对实际桌子的观察形成桌子的概念,通过对桌子的概念又去重新认识了其他桌子。在这个过程中,不会消失的是桌子的概念。桌子的概念而非桌子起了重要作用。乔布斯在退学后曾在Reed大学学习美术字课程,在当时的他看来这些东西在他的生命中,好像都没有什么实际应用的可能。但是十年之后,当他和伙伴们在设计第一台Macintosh电脑的时候,他把当时学的那些东西全都设计进了Mac,从而成就了第一台使用漂亮印刷字体的电脑。

1.伟大科学家的哲学素养。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位科学家,一位是有着犹太血统的理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另一位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爱因斯坦在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的孙子伯恩哈德·凯撒·爱因斯坦的书信记录爷爷最珍爱的物品是小提琴和烟斗。他曾说过“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没有早期音乐教育,干什么事我都会一事无成。”《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牛顿最重要的著作,牛顿在科学上的成就须由他的哲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来寻根求源。爱因斯坦和牛顿等当时的科学家都有很高的哲学素养,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都涉及认识论的哲学讨论。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大家都清楚,在此不一一赘述,但在实际运用中,人们总是觉得哲学和科学的内容大相径庭。但正是看似无用的哲学指导了有用的具体科学的发展。

2.文学与现实的关系。中国当代著名小说家麦家(2012)说过:“试想如果我们生活中没有了文学会怎么样?我想一定会更缺少真,缺少善,缺少美。虽然文学确实不能给我们一些实实在在的利益,但它教给了我们审美的能力,辨真的能力,向善的能力。”

人有时候虚的东西其实比实的还重要,比如我们的心灵是虚的,但它确实比实的身体重要。有人说,文学就是无中生有,但文学加强了人们心灵和现实世界的联系,使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感触更加丰富细腻,并在文学世界展示的善恶美丑中找到生命的意义。

三、大学英语教学体现有用的途径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胡开宝(2012)谈到外语学科的无用之用时指出:外语教育是培养公民跨文化素养的最系统、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外语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培养学生外语应用能力,而且自觉或不自觉地向学生传授外语本身蕴含的外国文化内核,帮助学生了解外国历史、文化传统、哲学思想、宗教、艺术和思维方式等,理解国家、民族和种群之间的共性与差异,学会从跨文化的角度去思考和处理问题。本质上,外语教育过程是公民学习和掌握外国语言文化体系,形成跨文化素养的过程。

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主要路径,对外文化宣传、文化外交和对外文化贸易无一不涉及到外语应用、跨文化交际、以及外国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的分析。这些领域均是外语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外语学科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独特的学科优势,在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方面唱主角。一方面,外语学科可以担负起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强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尤其是高端翻译人才的历史使命,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解决人力资源问题。另一方面,外语学科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应用于解决中国文化“走出去”所遇到的诸多困难,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理论指导。

1.大学英语教学融入中国文化。英语课堂上做翻译用到一些成语,很多学生听到后会面面相觑,听了写不出汉字。还有的学生在做翻译时往往难以确定中文用词。中文是一种文化底蕴,如果连自己的母语都没学好,如何用母语和外语进行跨文化交流。外语教学不应该成为只是教授语言法则,西方文化的课程。英语教师除了传授语言技能和西方文化,还应注重引导学生学生深入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中西方文化里有一些意义相近的成语,谚语或俗语,在课堂上作为对比教学,让学生在体味趣味的同时能掌握两者的差异,加深理解。资深学者、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资中筠指出:“中文是一种文化底蕴。我必须首先声明,我主张学好中文绝不是与外文相对立,也与现在以传统文化抵制所谓的‘西化’无关。现在一天到晚讲爱国主义,其实爱国也不是空的,也不是专门为某一种政治服务。你有了这个熏陶,自然而然就对中国文化,对我们这个民族产生非常深厚的感情,觉得那是不可替代的,你的家乡、你的故土、你的这个精神故乡是不可替代的。”

2.大学英语教学融入人文关怀。中共十七大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观点,这是伟大的革命和进步。在当代中国,人文关怀的实质是:在理顺人与其他种种对象的关系中,确立人的主体性,从而确立一种赋予人生以意义和价值的人生价值关怀,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中共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文关怀不仅仅是从经济和道义上给予关怀,更重要的是在政治上、精神上充分实现人的价值。人文就是承认人是本身就是目的,肯定人性的价值、意义和人的主体性。外语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教授语言技能更要通过语言来传播人文价值,用动态的时事新闻作为英语教学的素材来培养学生即使是面对一丛小雏菊亦有砰然心动的情怀;帮助学生树立家事国事事事关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等观念。更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每位学生都拥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走出中国人的精彩。

3.大学英语教学展现国际化视野。如何在外语课堂上既展示不断进步的具体的科学知识又传播随之发展的哲学思想,让学生的思想与国际接轨对外语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哲学看似不能创造任何实质性的效益,但却对具体科学起了指导的作用。看似“无用”之物成了真正“有用”之物。经常会有学生问我考英语四六级有没有用或者学英语到底有什么用。如果单纯抱着有没有用的心态来学习英语恐怕效果不会好。有用的书要看,无用的书也要看。英语学习看似与其他专业没有联系,也未必会马上发挥作用。英语却是世界上最被广泛使用的第二语言。如今许多国际场合都使用英语作为沟通的媒介。英语也是与电脑联系最密切的语言,大多数编程语言都与英语有联系,而且随着网络使用,使英文使用更为普及。

培养应用型人才就要使英语成为学生自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学英语不会一蹴而就,在适当的场合日积月累的英语知识和技能就会发挥它的作用。陆谷孙在谈到中国人学英语时说:中国之大,我不相信有人会自恋到认为可以不学外语了。作为外语教师,最直接的希望是学生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有的学生要出国,老师就希望他的英语成绩更好些;或在英语等级考试当中考出满意的分数,为日后求职做准备。更长远的期望是通过英语学习开拓学生视野,使他们具备国际化的眼光和心胸,融入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无论是学习英语或是其他学科,都应该抱着不断学习的心态,所谓学无止境说的就是这样的心态。

四、结论

无用知识的有用性 篇3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我们的感觉唯一能证实的世界。我有时纳闷,如果这个世界缺乏某些可赋予它精神上具有重要性的“无用之物”,是否能给人的整个一生都提供足够的机会?换句话说,我们关于“有用之物”的概念是否已变得太狭窄,以致不足以适应人类精神的游荡和变幻莫测的可能。

怀疑会限制你的好奇

法拉第的父亲是一位铁匠,法拉第本人原先跟一位图书馆装订工当学徒。1812年,一位朋友把他带到英国皇家研究院,在那里他听了戴维关于化学的讲座。1813年他成为戴维的助理。但法拉第的兴趣很快由化学转向电和磁,以其充满活力的余生献身于电磁,于1831年成功地完成了电磁感应实验。4年后,他发现了偏振光上的磁效应。但是无论在他那无可比拟的事业的任何时期,他都不对实用感兴趣。从来没有一个准则可以作为他不停实验的依据,实用上的任何怀疑都会限制他那无休止的好奇心。最终,却产生了实用效果。

有些傻事并不傻

在瓦尔代尔教授的《回忆录》中,他讲了这样一件事情。在他的学生中,有一个小个头、沉默寡言、不显眼的男孩,名叫保尔·埃尔利奇。那时的解剖课包括解剖和组织的显微镜检查,但埃尔利奇并不太重视解剖。瓦尔代尔描述:我很早就注意到埃尔利奇往往伏案工作很长时间,全神贯注于显微镜观察,而且在他的办公桌上逐渐盖满了一些带有各种说明的彩色斑点。有一天我问他桌子上那些彩虹似的彩色阵列是什么,这个在第一个学期应该学习常规解剖课的年轻学生抬起头来看着我,和蔼地说:“我正在干傻事。”我对他说:“很好,繼续干傻事吧。”虽然我不去教他,也不去指导他,但我很快发现,我拥有了埃尔利奇这样一个素质非凡的学生。埃尔利奇通过医学课程走自己的路,最后获得了学位。后来,他到了布雷斯劳,跟随科恩海姆教授工作。他是一个有心人,他干傻事是由一种深深的本能所推动,那是一种纯科学的而不是一种实用的动力。结果如何?埃尔利奇自己创立了血液膜染色法。我们关于白血球、红血球形态的现代知识就是以此为基础的。现在全世界成千上万的医院里,埃尔利奇的技术每天都用于化验血液。因此,在斯特拉斯堡瓦尔代尔解剖室里显然无目的的行为已成为今天医学实验的重要方面。

条条大路通罗马

我从不认为在实验室进行的每项实验都将最终转向某种意料之外的实用,或最终实用是其出发点正确的证明。这些人完全出于好奇心而做的研究,可使人类改观。但这种最终的、不可预测的实际结果并不能用来作为当时他们出发点正确的证明。

几乎每项发现都有长期而坎坷的历史,有人在这里发现一点,另一个人在那里发现一点,第三个人继续向前,直至一位天才把这些拼在一起并作出决定性的贡献,发现才算成功。科学像密西西比河,开始来自遥远森林的小河,众多的小河汇合增大了水量,最终形成了这个能冲破堤坝的咆哮的河流。

我们自己不做出任何允诺,但我们珍惜这样的愿望:不懈地追求“无用知识”将证明在将来取得的成果就像过去一样。对于像诗人和音乐家那样已赢得去做他们想要做的事情的权利,并因此渴望获得极大成效的学者,这里将是一个乐园。

有用与无用高三作文 篇4

科学课上,老师要我们做一个小发明。我们按照老师的方法,结果做出的都是失败品,突然下课时间到了,老师说:“我下一次科学课检查你们的小发明。”

到底哪儿不对呢?我回到家的时候,准备好我要的材料,又开始钻研。我把瓶子刺了一个非常小的缝隙,再把瓶子内放一个东西,最后把瓶子装满水。再一按,瓶子内的东西没有上浮,结果是失败了。我一直重复,瓶子里的东西像吃了秤砣铁了心,就是不上来。气急败坏的我把材料砸下了桌子,什么鬼呀!心中的怒气直往上冒。

动静突然被妈妈听到了,她跑上楼问:“你在干什么?搞得乒乒乓乓直响!”“发明一直失败失败,让我十分来气。”“人们是不可能一次就成功的,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嘛!”我听懂了妈妈的话,心中的火灭了不少。

我又继续做实验,突然发现,原来那个缝隙太小了。这下该成功了吧!我开心地捣鼓着手中的材料:“我成功了!我成功了!”我跑下楼对妈妈说:“谢谢妈妈,你太好了,我爱你!”

我感觉这句话十分有用,因为它鼓励了我,不要放弃。

★ 风筝与线初中议论文

★ 成功与失败初中议论文

★ 无用之用作文800字

★ 初中议论文作文

★ 那些无用的美好作文800字

★ 初中作文议论文评语

★ 初中作文遵守规则议论文

★ 议论文600字初中作文

★ 剥夺议论文初中作文

有用与无用议论文 篇5

我曾阅《道德经》、《菜根谭》,其中之语尚不适今日之世,因其单纯美好,只可用于空想社会主义中,可谓无用之物。我亦读过《我不是教你诈》全集,教我防骗防欺。对应来说,则是有用之物。然世道人心由善至恶,由恶及伪善,由伪善到半善,终究是在迈出“理想”的步伐。其中“善”助己助人,“无为”以防受欺而怒,而《论语》的德更可感人,爱人爱己。由此可见,有用之物利于入世,无用之物利于炼心。

而所谓万物皆有其用之处,可见无用之物亦有用,炼心亦是有用。而有用之物贪多嚼不烂,在尔虞我诈的过程中,难免让自己都变得不伦不类,这岂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了冲突?我好食美味珍馐,我也曾讨好他人分我一杯羹,但现在我并不如此,我认为自己的份额够了何必去贪别人的?而这就源于观念与心境的力量。若是比到社会,那些贪官聪明地、神不知鬼不觉地贪污来大把大把的钞票。钞票既是有用之财也是无用之富,贪来却不敢用,反倒连累一家。

故此,我们与其无头无脑地去追寻有用之物,不如也腾出空间寻无用之物。这并不是看看书这么简单的,重要的是要化之为自己心境的有用的一部分。对于有用之物,我们若是被其蒙蔽了双眼,乱了心智,则是无用了,甚至有害。那又何必去寻呢?取之有道,用之有道。所谓有用之物便不那么重要了,则可以平和心神。如庄周可舍官位财富,名利什么的又何妨呢?若北冥为生之苦海,那就化鲲为鹏,展翅高飞。

有用与无用优秀议论文 篇6

行走在纷繁复杂的人世,沿途风光无奇不有,而俗世的烟尘容易朦胧原本纯净的双眼,我们往往习惯性地仅从表面去判定一件事物对我们是否有用,却忘记去探求事物最本质的价值。殊不知,有些外表美丽充满诱惑的东西可能成为你前进路上的绊脚石,相反,那些看似无用且被你不屑与忽略的事物反而可能在你坠入悬崖之时,有力地拽住你,还你一方风景。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诚如神秘逍遥的庄子所言“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哲学无用论”曾被传得沸沸扬扬,在中国拥有广阔的消费市场,侵占了人们的价值观领域。而今,被人们认为“不能当饭吃”的哲学却作为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给人以“安身立命”之道,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为美好的幸福人生提供一种超越性的思想智慧。同样的,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浩浩汤汤,至圣先师孔子认为有德比有才更重要,美德、品行、信仰等直指精神内核,看似几乎无一丝实际用处,却被称为是思想领域的“无价之宝”。若只从表面看,我们一定会轻易地将这些“无用之物”弃掷迤逦,只有当深入探究其本质,才能发觉那无用的外表背后流淌着的无上价值。

爱因斯坦尽管是杰出的物理学家,但他精通音律,尤其偏爱小提琴,他一再强调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科学家钱学森亦有着丰富的艺术涵养。那些看似无用的艺术却起到了滋养了灵魂,陶冶了情操的大用。居里夫人在提炼镭时不也是从法国人不屑一顾的看似无用的矿渣中提取的吗?如此看来,无用之物并非真无用,只要我们不流于表面,以貌取物,而是不厌其烦地去探索事物的本质,当个人的认知和素养达到一定境界之时,无用便成了大用。

反观当下,这是一个实用主义盛行的时代,人们急躁,轻浮,我们还来不及等待无用之用,就迫不及待地投入“有用”的怀抱,与外表美丽的物质缠绵交织。一颗颗急功近利之心在人世间浮沉,迷茫。

“有用”与“无用”的价值取向 篇7

关键词:爱护水资源;水的净化;“有用”与“无用”;学科素养;价值取向

文章编号:1005–6629(2016)5–0038–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问题的提出

2015年江苏省初中化学“优质课”评选活动在盐城市阜宁县落下了帷幕,由省教研室确定的3个课题中(人教版),有两个是与“水”相关的,分别是“爱护水资源”和“水的净化”。比赛前,不少教师认为这两个课题的内容基本都属于一般性了解而已,在中考中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属于“无用”的课题范畴;加之内容简单浅显且在不断变化之中,知识体系不够清晰,与前后章节之间联系不紧、逻辑性也不强。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处理中总是泛泛而谈、味如鸡肋,不去深究、细化,极少有教师用此课题开设公开课,更不用说优质课比赛,可以说是“理论层面重视、实践教学忽视、开课选题回避”。但笔者认为,本次比赛用它们作为省级优质课比赛的部分课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既是公开课、研究课内容缺失的弥补,也是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一种尝试,更是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示范引领,可以说具有多元的价值取向。

2 教学内容分析及教学片段举隅

2.1 教学内容分析

(1)3种教材版本教学内容编排的对比。当下的化学教材在“一标多本”的情况下,呈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江苏地域使用的教材以人教版、沪教版为主,教师同时也会参照鲁教版中的部分内容,融入教学之中。“爱护水资源”与“水的净化”在上述3种版本的教材中编排如表1:

(2)人教版教材的编排思路分析。在人教版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中,“爱护水资源”的编写是以淡水资源的匮乏为线索,选取了部分数据、图片等相关内容组成教学材料,联系社会实际,从海水的成分、淡水资源的分布入手,引领学生进行“为什么要爱护水资源”以及“如何爱护水资源”等问题的学习与思考,探讨污水处理的流程与方法。“水的净化”主要围绕净化水的重要操作――过滤以及过滤材料和仪器的替代品而展开,同时还补充了活性炭净水、蒸馏净水的实验,并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物质与现象入手,增设了硬水与软水的鉴别及硬水软化的实验方法等内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知识和经验,从而理解并掌握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3)教材的化学内容要素分析。这两节的内容与教材的其他各章节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或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为线索的教学体系相比较,教师可能会认为教材中的学科知识完全是常识性的介绍,知识点浅显易懂,缺少足够的学科思维含量,缺少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学生自学完全能够掌握,多数教师不经意之中将这两节内容上成“科普课”,不可避免地存在简单处理、忽略不讲或难以深入的现象。实际上如此的教学处理是失当、失策的,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知识、内容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如何选择、组织这些内容?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材料进行教学?如何妥善处理“化学学科的逻辑知识体系”与“日常生活问题解决”两者的内在关系,成为这部分教学设计中最棘手的问题。

“熟悉的和相近的教材,本身并不能引起思维或使思维做出反应,只有用它们来理解陌生的和相远的教材时,才是有用的”[1]。这两节内容似乎不用讲解学生都懂,但实际并非如此,学生往往知道的只是生活常识而不是其中的科学原理。教学目标应该是通过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三废处理的必要性来理解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并形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将学生已有的普及性生活常识向化学学科知识转变,感受并欣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化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科学素养”[2]。“爱护水资源”的教学内容要素中,包含“为什么要爱护水资源”、“怎样爱护水资源”、“如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这样3个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进行密切联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淡水资源的匮乏,不断强化和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水的净化”的教学主线是“为什么要净化?”、“如何净化?”,其暗线是认识自然界中的水多为混合物、过滤的操作、煮沸或蒸馏的作用,以及活性炭的吸附等。

只有知道教材每章节内容在整个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才能弄清楚用它来教什么、有哪些特征,对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有何作用。这也许是今天江苏省教研室用这两个课题作为省级“优质课”比赛的原因之一,以便于我们更好地研究教材、理解教材和应用教材,以比赛带动研究、以比赛促进推广,从学科素养的角度取舍“有用”与“无用”,为学生的人生积淀打下基础。

2.2 教学片段举隅

观摩期间,我们欣赏到各大市的选手们关于上述两个课题很多独到新颖且具创意的构思与设计。如南通市的一位选手将“爱护水资源”整节课设计为“感受水之韵”、“感知水之忧”、“感悟水之惜”3大篇章,着力于培养学生爱护水资源的意识,教给学生节约水资源的方法。第1篇章“感受水之韵”从“生态之韵”、“生命之韵”、“生产之韵”、“生活之韵”4个维度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命之源――水与人类生存的息息相关;又从“短缺之忧”、“分布之忧”、“浪费之忧”、“污染之忧”4个层面组织学生讨论,“地球上的水资源究竟是丰富的还是短缺的?”,强化节水的意识;最后从“意识之惜”、“方法之惜”入手,让学生深切感受浪费水资源、水体污染之痛惜,并联系到工业、农业、生活上用水情况,从自身做起,探讨生活中可行的节水方式,尤其是家用“生活用水水费单”中的“收费项目”――“自来水水费、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的展示,带给学生很多的启发与思考。各篇章之间构思巧妙、设计独特、过渡自然,特别是两大“亮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探究一个滴水的水龙头一昼夜大约会漏掉多少水?教师设计了分组实验[实验仪器:量筒、秒表、滴水的矿泉水瓶(代替滴水的水龙头)],学生通过测量1min漏出的水的体积,再将之换算成24h共漏出水的体积,大约为20000mL左右,合550mL装的矿泉水36瓶,真是“账不可细算”,无形之中使学生懂得勤俭节约的重要性。(2)话题讨论:家用洗衣机一般是安放在阳台或卫生间,从节约水资源的角度看,安放在哪里更合适、更科学?将课堂教学演变成一个社会化节水问题。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城市排水系统在处理和排除城市污水和雨水时,实行了污水、雨水分流,雨水径流由排水管道回收后,就近排入水体,可再次利用。并使学生懂得污水在处理过程中要面对以下3个问题:①处理污染的水需要消耗一定的能源;②处理污染水时会产生次污染;③有些水源被污染后,是不可逆转的且后果严重。从而明白洗衣机应安放在卫生间更为科学、合理。

又如“水的净化”的教学设计,扬州市的一位选手以“贝尔野外求生”的故事为主线,围绕“为什么要净化?”、“怎样净化?”两大问题的讨论与解决,使学生熟悉了净化水最简单的两种方法:静置沉降、吸附沉降,并从生活中的化学入手,使学生掌握过滤的概念以及操作方法、硬水和软水的鉴别与转化,最后通过“自制简易净水器”的分组活动,了解自来水厂的生产流水线。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在于:(1)拍摄了5个生动、形象的错误操作视频场景――“漏斗可有恐惧感哦”、“直接倾倒太方便啦”、“玻璃棒随便靠靠吧”、“引流小心、再小心”、“玻璃棒搅拌、搅拌”,让学生找出其中的问题与不足,从而熟知正确的过滤操作方法,而并非像以往传统的课堂纠缠于“一贴”、“二低”、“三靠”操作要领,反复讲解、练习。(2)讲解吸附沉降时,采用了一段自制视频――将一块明矾在浑浊的水缸中“刺啦、刺啦”磨蹭了几下,水缸中的水豁然澄清了,水底沉积了一些悬浮物,这种特有的吸附沉降方法自然在学生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靓丽”的结束语:“水的净化沉降需要静置,过滤面对分离,人生其实也是一场净化,沉淀阅历,过滤浮华。”将整节课堂得以升华,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想境界,暗示、告诫学生:在当今错综复杂的信息爆炸时代,需要有选择性地吸收,需要静心思考,并需具备一定的吐槽能力。

3 “有用”与“无用”的思考与追问

如何选择和把握一节课中最本质的学科素养,并且围绕这些学科素养统筹相关知识和核心观念,系统地组织材料和设计教学,这对于化学教育研究和教师教学都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与要求。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可能更多地在思考“教什么、怎么教、教得如何”的问题,而忽视了“为什么教”问题的深度思考与追问,“为什么教”决定和支配着“教什么、怎么教、教得如何”,决定着某些教学内容是“有用”或是“无用”。我们很多时候选择教学内容时是功利的,考试常考的、对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有作用的就认定是“有用”的;考试通常不考的、对升学无关紧要的就是可以忽略的、“无用”的。究竟什么是“有用”与“无用”,倘若我们从学生的学科素养构建角度审时度势,就不难发现,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而言,难以准确下一个合适的定义,今天的“有用”明天未必“有用”;现在的“无用”将来未必“无用”,因为人的成长与发展需要多种知识的学习和教育,需要滋养学生一生的学科素养。

何为学科素养?究竟什么是学生“带得走的能力”?需要回到教育的原点触及学生的灵魂,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曾说过:“当一个人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忘掉,剩下的就是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使学生“转知为识、转识为智”,学科素养是“落脚点”所在,学科素养不是具体的知识,它是学生在深入理解学科本质属性与内在规律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物质世界的基本看法和态度,常表现为学生能自觉地从学科视角看问题的思维习惯。它源于知识但又高于知识,具有超越课堂时空的持久价值和迁移功能。

化学课程从教学内容到课堂实施都应当有一个深刻性的反思与改变,深度追问化学教学选材的“有用”与“无用”,否则化学教学其他问题的探讨就只能是一种虚妄的言说,倘若基于学科素养提升的目标尚不明确,“为什么教”还不够清晰,教师越是付出,就越偏离化学课程的本义与方向。惟有如此,化学教学才能走出“有用”的藩篱,重新获得生命力;惟有如此,化学教学才能获得明晰而独有的学科属性。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著,姜文闵译.我们怎样思维[J].经验与教育,2005:234.

无用亦有用作文600字初三 篇8

每天回到家,迎来的第一句话不是亲切的问候,而是父母吵骂的声音,他们没有关心过我,张口闭口一句离婚,要不就是一句“这日子过不了了。"这时有谁体会到我的感受?

有一次我刚回到家,看到家中只有爸爸一人时,不禁松了一口气,终于不用听他们吵架了。但是过了一会儿,妈妈回来了,但他们并没有吵架,这可真稀奇,可能是他们找不到吵架的理由,所以选择了沉默。

片刻左右,爸爸去做饭,妈妈去洗衣服,而我去写作业。不一会儿,爸爸就做好了饭,他吆喝着我们,叫我们去吃饭,可是妈妈一直在洗衣服,好像老爸并不存在似的,父亲不耐烦地叫了一声,妈妈一声不吭,依旧自顾自地洗衣服,爸爸终于忍不住了,大声吵着:“我叫了你几遍了,没听见吗?还在洗衣服!”妈妈毫不留情的反击道:“没看到我在洗衣服?眼瞎了你。”就这样,他们吵了起来,大声骂着对方,我只是默默吃饭,并没有去劝阻,因为我知道这只是做无用功,吵着吵着就摔起了东西,手电筒、杯子和我最喜欢的玩具都成了牺牲品!

我受不了了,跑回屋中,关上门趴在床上放声大哭了起来,外面只是沉默了一会儿,又开始吵起来,我绝望了,趴在床上大哭了起来,泪水如雨洒了一地。这一夜,只能听到小孩的哭泣声与大人的吵骂声……

爸爸妈妈,请给我一个温暖的家,一个让我安心的家;一个没有争吵的家,不要再给我一个寒冷且没有感情的家。

所以,爸爸妈妈,请不要再吵架了,好吗?

无用知识的有用性 篇9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著名学者顾颉刚大学毕业后花几年工夫,写了许多文章,来做孟姜女故事研究:“有人问我:‘你做的这种研究到底有什么用处?’我对于这个问句只有一句话回答:‘没有什么用处,只是我的高兴!’”他1924年写的论文《孟姜女故事研究》被刘半农誉为“二千五百年来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选择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审题角度:

1、做自己喜欢的事 自得其乐

2、坚持自己的选择,让别人去说吧

3、有用与无用之辩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有关有用无用的素材

1、这条被转发微博的主要内容是有人问高晓松是否让孩子学琴,高晓松给了如下回复:

“有人问我让孩子学琴吗?我说不一定学琴,但一定要多学多干些没用的事。人和动物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动物做的每件事都有用(为生存和繁殖),人要做许多没用的事比如琴棋书画,比如爱与等待。如果一个孩子被教育只能学对升学有用的课,上大学只能干对就业有用的事,工作了一切都为了买房,生而为人岂不浪费。”

这条微博还得到了新东方创始人之一徐小平的回应:“伟大的艺术都是在‘没有用’的情况下诞生的。比如芭蕾、油画、音乐、小说。一个在教育上讲究‘实用’的民族,是一个没有未来的民族。” 2

有用的无用

什么叫做点无用的事?用白岩松的原话讲,现在中国人太专注于做有用的事,只要做的事跟升官、发财、成名没有关系就便没用了,便慢慢被荒废了。33年改革,已经将中国人弄得只会干有用的事,不太会干无用的事。人只有经常做无用的事,才可以诞生离人心更近的艺术,留不留给后世不重要,起码是告慰自己的生命。约翰·列侬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那就不算是浪费时间(“Time you enjoy wasting, was not wasted.”)。但中国的家长们的口头禅是,可这有什么用?

中国的家长们未必分得清有用无用的哲学之辩,但一定会用最原始的语言告诉你什么是有用。能加分的有用,能助升上重点中学、大学的有用,能找到好工作的有用,能当上公务员的有用,能权财兼收、有房有车的有用。简而言之三个字:钱、权、名。再简单一点,就“成功”二字。至于其他,统统划为“无用”之列。

18世纪的法国人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小大人与老顽童,前者如“五道杠少年”,后者如郭美美众干爹等,正是时代特产。

无用的有用

另一个爱把“这有什么用?”当做口头禅的,是中国的市长们。在房产开发、GDP数字这些“有用之事”面前,历史街区、文化保育实在乃太“无用之事”,它不能带来任何GDP数字增长、官职升迁或所谓的“城市虚荣心”。

是的,古城墙有什么用?博物馆有什么用?市民广场又有什么用?段子里潘石屹在中关村某大厦上看见好大一片空地,急嘱助手拿下。有人提醒说:那是北大。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学者乔万尼·波特若如此定义城市:“城市被认为是人民的集合,他们团结起来以在丰裕和繁荣中悠闲地共度更好的生活。”但在中国市长们的规划之下,城市只是摩天大厦与地标工程的集合,人们只配在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中度过余生。

没有了步行绿道、街心公园与市民广场的城市,不值得留恋。没有了大学、博物馆和音乐厅的城市,是否还会存在,都是个问题。国内许多城市都酝酿把大学迁移到郊区,腾出市中心的黄金靓地大搞房地产。如果没有北大清华的学术滋养,中关村是否还是中关村?没有艺术家的创造力,798只是个旅游区。

在这些信奉“有用之学”之士的规划下,中国的城市正呈现“千城一面”的城市形态与格局,比麦当劳汉堡、肯德基鸡翅还要标准化,中国城市的文化个性、市民的“集体记忆”正在整体性丧失。4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牛顿曾经说:“自然界不做无用之事。只要少做一点就成了,做多了却无用,因为自然界喜欢简单化,而不爱用多余原因来夸耀自己。”人却恰恰相反,常做自认为有用之事,事实却证明常常无用。

还是陈丹青先生说得好:其实不必那么忙的。

中国古人是“通识教育”,未认字前,先背诵三字经,无非仁、义、礼、智、信五条。这就是维系中华民族血脉不断的社会底线与价值观原点,守住了仁、义、礼、智、信,也就守住了个人良知与社会正义。只可惜现代中国人,即便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考得了托福,入得了官府,说起这五个字,也是哑口无语。

单论有用,再没有比高铁更有用的了。但看看别人怎么说,高铁事故之后,美国专栏作家Megan McCardle说:“从技术层面上看,美国高铁比中国高铁相形见绌,坐着摇晃,速度缓慢,外观也不华丽。但换一个角度,我们用缓慢的铁路换来了很多无价之宝,包括我们对政府权力的约束„„以及我们已拥有的众多基础设施„„有时候拥有集体回忆比拥有一个非常酷的铁路要宝贵得多。”

若论无用,还有什么比诗歌、哲学更无用的?英国人说,英国人宁可失去整个印度,也不肯失去莎士比亚。乔布斯说,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所以庄子才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我们边享受简单快乐之时,新的失望接踵而至:我们努力追求有用,却难堪大用。2005年,一位国家领导人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发出了之后影响广泛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当苹果手机成为中国的“街机”后,人们在反思、媒体在追问:为什么中国出不了乔布斯„„

还是作家王安忆今年在复旦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典礼上的致辞温和一些,也许更利于人们倾听。她对学生们这样提醒道:“我建议你们不要尽想着有用,而更多地想些无用的价值„„在我们可视的范围之外,实在有着更大的价值。”她还希望同学们不要过于追求效率,“效率总是以目的论的,事实上,我们都是处在过程中”。这些貌似与现实唱反调的话,可能不仅对学生有益,同样有益于功利社会中陷入纠结的芸芸众生。

还是说回钱学森。早年他花了许多时间去学水彩画,学音乐,学书法,学摄影,乃至研究哲学,作为一名物理学家,他似乎真是做了很多“无用功”。在94岁高龄的晚年,他却向人们强调自己的感悟:“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我要宣传这个观点。”同样,为“苹果”创造了全球最高市值的掌门人乔布斯,无疑属功利性超强一族,然而他的精神源泉却可能来自最淡薄功利乃至淡薄生死的人。乔布斯曾说:“我愿意把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苏格拉底是谁?古希腊搞教育的,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被诬陷判死刑后,学生和朋友帮他买通狱卒劝他逃走,但他偏不走,坐在牢里等死。

有用无用论 篇10

只是一句“喜欢而已”,就让中国的教授惊诧,也令国人惊诧,是的,数学家不喜欢谈有用无用,但我们普通人却经常会挂在口边:“学习数学有什么用?”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都听到过,经历过,甚至为此而迷茫过,辩驳过!

我想说,如果一个国家的年轻一代,老是执着于有用无用的论调,那么这个国家的创新、想象能力,发展的潜力,绝对是堪忧的.

应该说,数学的学习对我们自身是有价值的,数学的发展对于社会是有价值的,不管你问谁,相信大部分人会给你肯定的回答.

有价值就要体现价值,但是这种体现的过程往往是以漫长的岁月为单位的.

古老的数论,数学家痴迷于素数的魅力,绝没有想到,会在当今的密码学上派上用途——大数的素因子分解,成为破解密码的有力屏障(虽然它不是永久的).

曾经艰难萌芽,才从欧几里得的平面几何的束缚中发展起来的曲面几何,总是怪异无比,但时隔多少年,最终在物理学中大放异彩:借助于这种新的几何学,爱因斯坦得以建立时空的全新理论——广义相对论.

二进制被数学家发现的时候,也想不到自己会今后人的生活焕然一新,天天围着电脑的我们,可曾有想到过?

当然,生活实践、科技发展对数学的运用和需求,也会有力地刺激、推进数学的发展,不宜将数学和它的应用截然分开.例如我们高中学习的向量、复数等内容,其萌芽很早,但是长期以来进展缓慢,原因就是它们缺少应用,不管是数学领域的,还是现实方面的,直到后来发现了它们在科技研究中的应用,发展才变得迅猛起来,

天生我材必有用,数学的发展往往具备超前性,可能需要很多年,甚至几十年,才可能找到现实的应用,如果等到现实需要再去研究它时,恐怕就有点晚了.

中老年人保健知识(绝对有用) 篇11

一、几种常见的中老年人易患疾病

(一)、高脂血症 高血脂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倍受关注和严重影响老年人正常生活的疾病。血脂主要指血清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无论是胆固醇增高,还是甘油三酯的含量增高,或是两者皆增高,统称为高脂血症。治疗上主要采用

一、限制糖的摄入。常见的低脂食物主要有下列数种

1、豆类食品

2、洋葱、大蒜。

3、香菇、木耳。

4、茶叶。

5、燕麦粉或片。

6、海生物。

7、植物油。

二、通过药物治疗。当饮食疗法不能将血脂。例如他订类(如舒降之)和贝特类(如非诺贝特、吉非罗齐)二类降脂药。

(二)、糖尿病 是由多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症,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即“三多一少”症状,血糖控制不好,可并发心血管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足溃疡等;冠心病、脑卒中、肾功能衰竭、失明、肢端坏死等并发症,严重危害健康及生命。

每个糖尿病病人都必须明白,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虽目前不能治愈,但能控制。糖尿病的治疗涉及教育、饮食、运动、药物以及血糖、尿糖监测等多个方面,强调综合防治,各种治疗相互配合、缺一不可。为此,糖尿病病人必须做到: 1接受自我保健教育

2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 3监测血糖和尿糖

4按医生要求准确使用药物治疗

5每年接受一次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筛选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和及时治疗

(三)、高血压是最常见的一种慢性病,也是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高血压是最常见的一种慢性病,也是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高血压患者应该注意事项:

1、一定要遵照医嘱按时服药和进行复查。

2、进行有针对性的饮食干预,严格限制食盐摄入量,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g,最好食用低纳盐。同时还要限制脂肪类食品的摄入,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品和绿色蔬菜。

3、定期进行血压监测,当收缩压≥140mm+g或舒张压≥90mm+g,并持续状态时,应及时到医院就医。

4、保持适当的体重,特别是肥胖的患者,要经常进行体重监测。

5、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尽量不喝咖啡。

6、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可进行快步、慢跑、爬山、太极拳、运动操等活动,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周不少于3次。

7、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稳定情绪,培养自己的各种爱好。

二、中老年人的健康指导 1 精神指导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稳定情绪,培养自己的各种爱好。2 饮食指导

三高(即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最主要因素。应积极提倡以预防为主的饮食。一般以少油少盐少糖的清淡饮食为宜,限制动物脂肪,适量的鱼、虾等蛋白质,充足的蔬菜水果,达到营养均衡。禁忌烟酒。根据老年人较常见的一些疾病具体指导如下。(1)、心血管疾病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富含纤维素饮食有利于保持排便的通畅。餐后禁立即就寝;应少量多餐,不宜过饱,以免胃胀蠕动缓慢,影响消化吸收,横膈上移心脏活动受限,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诱发疾病。(2)、高血压病 限制食盐的摄入量。可采取循序渐进的的方法,慢慢适应。因为钠盐食用过多,会引起水钠潴留,造成血容留增多,心排出量增多,血压增高,加重病情。(3)、糖尿病 制定饮食计划,控制总热量,合理分配三餐,自觉遵守饮食计划;避免进食高糖食物。定时进餐避免低血糖。饥饿时可增加蔬菜和豆制品等副食。3 运动指导

生命在于运动。预防衰老的首要问题是改善循环。老年人完全不运动不行,运动过度也不行。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调整运动量 以每天活动后精神饱满,情绪稳定,无疲倦感为宜。一般开始每周可1~2次;每次时间15~20min。逐渐增加至每日1~2次;时间可达0.5h以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散步、做操、打太极拳、慢跑、爬楼梯等运动。注意(1)不饱餐后或饥饿时活动。(2)不进行剧烈活动。(3)活动时间不宜过长(4)气候变化大,太冷或太热时不宜户外活动。(5)活动过程中注意有无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大汗淋漓等不适。应随身携带急救药盒及健康卡,出现上述不适及时终止活动,采取适当急救措施,必要时及时就医。4 睡眠指导

老人的睡眠时间多在6h左右,中午小睡0.5h,易右侧卧位。避免各种不良的紧张刺激,持续紧张易造成失眠。临睡前保持环境安静,喝杯温牛奶,温水浸泡双足,睡前不宜看恐怖小说及电视,可听些优雅的轻音乐,渐渐安然入睡。醒后起床的动作要提倡“3个半分钟”,既醒后继续平卧半分钟;在床上坐半分钟;双腿下垂坐在床边半分钟;最后再下地活动。以避免引发脑溢血等心脏血管疾病。5 家属参与

上一篇:哲理小故事:抓住生命的树枝下一篇: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