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发现话题作文

2024-07-24

美的发现话题作文(精选6篇)

美的发现话题作文 篇1

发现美的眼睛作文

“牛小糕”这个男生,非常淘气。有一天,他感觉写作文太无聊了,他把这个苦恼告诉了语文老师李老师。

李老师却告诉“牛小糕”一句名言: “这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牛小糕”反驳道: “不对吧,美,也包括臭美一项,难道臭美也要发现吗?”

李老师说: “什么臭美,香美的?你这是抬杠。”

“牛小糕”低头不语。

李老师又说: “我考考你,写一写教过你的老师的名宁。”

“牛小糕”开始写: “李老师、王老师、张老师„„”

“你发现了没有,如果有两个李老师,你怎么区分?”李老师耐心地开导道。

“牛小糕”挠着头,突然眼前一亮,高高举起手: “我知道,我把您叫‘超级女声’李老师,把教我们自然的李老师叫‘豆芽菜’老师。” ’

李老师笑了: “我叫李雨淳,不是李字春。都快教你两年了,你连名字都写不清楚,真好笑。”

“牛小糕”认真地说: “老师,您刚才教我们要学会发现——我发现你的名字和李宇春的名字,是一个音儿;我发现教我们自然的李老师的外形,特像‘豆芽菜’。”

同学们哄堂大笑。李老师也笑了,想了一会儿说: “‘牛小糕’你想的倒是不错。但你这样称呼,好像不太尊重老师。”

“牛小糕”又连连挠着头,眼里突然放着兴奋的光: “为了表示你们老师和我们学生的亲密关系,可不可以把你叫‘超级女声’,而我们学牛叫‘超级粉丝’?可不可以把教自然的李老师叫‘豆芽菜’,而我们学生叫‘绿豆宝宝’?”

“不错,你巧妙地用了拟人手法,表现了师生亲如一家的样子,你发现了美。”

“耶,我有了发现美的眼睛喽!” “牛小糕”手舞足蹈地跳了起来,同学们热烈地鼓掌。

“美的力量”作文素材与话题 篇2

是什么拯救了安德烈?又是什么使他获得了生存的勇气?既不是什么伟大的思想,也不是什么崇高的精神,而是俄罗斯的天空!天空与人世百态是相容又相对的,它更多的时候是一种终极性的东西。没有它,我们就会浑浑噩噩,就会缺少敬畏。当安德烈发现了他的“天空”的时候,他也就因此而获得了宁静与超越!这就是美的力量!

2. 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发现花未眠,我大吃一惊。有葫芦花和夜来香,也有牵牛花和合欢花,这些花差不多都是昼夜绽放的。花在夜间是不眠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可我仿佛才明白过来。凌晨四点凝视海棠花,更觉得它美极了。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花未眠这众所周知的事,忽然成了新发现花的机缘。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正因为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说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美的能力,既不是与时代同步前进,也不是伴随年龄而增长。凌晨四点的海棠花,应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地自语道:要活下去!(选自川端康成《花未眠》)

一旦邂逅,引发内心美的感受,就不要轻易放弃思考。人有人言,花有花语,二者交流,是一种缘分,它来自于心灵上的豁达与冲淡。“一朵花也是好的”,即使是一朵花,也可以成为“美的启迪”,成为“美的开光”,具有哲思的力量!

3. 河北有一首民歌,讲的是孟姜女哭倒了千里长城;“朋友,你见过黄河吗……”一首《黄河大合唱》激起了多少英雄儿女对祖国的赤诚之心;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又奏出了多少人心中的呐喊——我是不会向命运屈服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则奏出了恋爱男女心中的纯情,使人听了如痴如醉。

这,是听觉美的力量。

4. 徐悲鸿的马为人耳熟能详,他的马给人以“遥看群息动,伫立待奔雷”之感,更有“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之平”之意味;被称为“神秘的微笑”的蒙娜丽莎,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梦幻般的妩媚微笑使多少人陶醉其中;凡高的自画像,则有“似诉平生不得志”之意;希腊神话的普罗旺斯则是英俊潇洒,风度翩翩,迷倒众多女神;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塑通过健美的肌肉线条,凝聚的目光传达着作者对这位英勇少年的赞美。

这,是视觉美的力量。

5. “最美司机”吴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战士”高铁成、“最美雷锋传人”郭明义、“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阿婆”陈贤妹、“最美护士姐”万永平、“最美清洁工”李成友、“最美农民工”王俊旺等中国“最美人物”,他们是时代的楷模;是他们,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看到了爱与希望。我们在感动,我们更要行动,我们要让生活充满“最美”的阳光,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这,是人性美的力量。

6. 关于“美”的名言警句:

美是比任何推荐都更好的推荐信。

——亚里士多德

美具有引人向善的作用和力量。

——柏拉图

富有生机就是美。

——威·布来克

美是奇异的。它是艺术家从世界的喧嚣和他自身灵魂的磨难中铸造出来的东西。

——毛姆

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丽的:面貌、衣裳、心灵、思想。

——契诃夫

美会在凝视者的眼睛里。

——刘·华莱士

美!这是用心灵的眼睛才能看到的东西。

——儒贝尔

发现美的眼睛作文 篇3

眼睛是心灵的灯。眼镜若明亮,世界就光明;眼睛若灰暗,世界就黯淡。这一次,我就用我的的眼睛发现了生活中的美。

记得在一个下雨的早晨,我正背着书包去上学,那时候,雨下的特别大,地也非常的滑,我小心翼翼地走路,生怕摔倒了。这时,从远处跑来了一个小男孩,他正背着书包快速地跑了过来,突然,只听“啪”的一声,小男孩一个不小心摔倒了,我看了以后,心里想:“这个小男孩摔了,我到底要不要去扶他,扶他会让我迟到;不扶他,我又太不文明了。思想斗争一下,决定去扶他,就算迟到,我也做了一件好事。于是,我快速地向他走去,可是在我扶他之前,有一位大哥哥跑了过来,跑到小男孩身边,把他扶起来,对他说:“以后,你要注意点,不要在雨中乱跑,这样会很危险的。”小男孩低声说道:“我以后一定会注意的,谢谢你。”大哥哥说:“没事的,帮助你是应该的。”说完,他就急急忙忙地往学校赶去。我望着他消失的身影,心想:这个大哥哥就是生活中的美啊!

美,是无处不在的,我们要用眼睛去看生活中的美。今后,我也要多做好事,用我的眼睛发现更多的美。

发现美的眼睛作文 篇4

在马路旁,扇子似的银杏叶,金黄金黄的就像扇子染上了黄色的颜料;枫叶火红火红的,就像刚冒出的小火苗;梧桐叶也变成金黄的了,风一吹它飘到地上,踩起来应该会“嘎吱,嘎吱“的响吧?在内西湖的小路上,我们悠闲的散着步,忽然我看见一盆花是五角形的植物,我拿手机查了一下,原来她是五角星花呀,她很漂亮,碧绿的叶子衬托着粉红的花朵,多强的对比色啊!

走到湖边,我看见枯黄的荷叶,不禁想到苏轼写的《赠刘景文》中的“荷尽已无擎雨盖“这句诗;湖面上的水经过阳光照射后发出闪闪的光芒,我又不禁想起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诗句:“水光涟漪晴方好。“西湖的秋色真美啊!

发现美的眼睛作文400字 篇5

有位名人曾说:“不是生活中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想问美是什么?有人说:“成功的喜悦是美,和朋友的真诚是美,一个安慰的话语是美……在这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的美,只要我们愿意去发现,我就给大家讲一下我发现身边的美。

我小时候经常发烧生病,每一次父母都会急,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厚爱,生病住院时家长总是在身边日日夜夜的保护你,直到你出院,当你被欺负时,你的好朋友会帮助你,当你有不会的题时,哥哥姐姐总是放下自己的事来帮你,在这个世界上有非常多的爱,只有你愿意去发现,爱无处不在,爱会发生自己身上,也许发生在别人身上。

记得有一次在学校包饺子的时候,我和我的组员一起包,我们分工合作,一个把饺子给弄成球体,两个人把球体做成圆皮,一个人放中间的馅,这样一次真诚的`合作,我们小组就被老师夸了,我们感到了成功和喜悦的美。

和家人一起,你把饭盛给我,你把菜夹给我,在学习中你把会的题教会我,我把会的题教会你。

只要我们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世间美无处不在。

作者:云南农大附中初二(7)班 吴少杰

指导老师:高杏花

来源:教育导刊

点 评

言之有理,的确是一种发现。作者发挥想象,将生活中的种种发现一一展现,映射出人与人之间的无处不在的美,美就在人们的每个行为中闪现,而作者发现并展示给了读者。

擦亮发现美的眼睛 篇6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永恒的美学追求。运用审美媒介,在多媒体环境下上好语文课,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理念,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美学素养,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美育 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能删繁就简,把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形象,充分调动学生多样感官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得信息,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学习内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篇讲读课文。文本的异域风情、作者的情感体验、编者的编写用意,都对教师提出较高要求。所以,教师必须根据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预设生成,找到兴趣点、共鸣点,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品词析句,披文入理,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我们要善于运用美学原理处理教材,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他们在认识上产生飞跃,逐渐提高学生文化审美、鉴别和判断能力。笔者积极探索将信息技术融合于《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力争突破重点、分化难点,体现语文美学特效。

一、化文为画,品味语言美

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多媒体走进课堂,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打天下”的局限性,让课堂教学变得简洁有效,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语言简朴含蓄的凝炼美、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声情文情的和谐美,形成心、眼、耳相辅又相成的审美效应,训练了语感也积淀了美感的经验。如文中的“脊梁”一词,在制作好的PPT上,先正音——(ji,上声);再正形——生动演示“脊”字的笔画笔顺,指导学生进行规范、端正、整洁的书写;接着正义——列出“脊梁”的三个解释;最后请词入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再如:“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两个成语,乍一看没有什么不同之处,但配上几幅图片,细细观赏,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花儿一团团,一簇簇,数量多得很,这就是“花团锦簇”所要表达的意思;花儿有的红,有的白,有的紫……看来“姹紫嫣红”更侧重于对花的颜色描写。顺势而导: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花的词语?此举有助于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从而使学生精神受到感染,得到审美教育。

二、动态演示,活现形象美

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绘画等教学辅助手段展现动态的画面,将抽象、精炼的语言与具体可感的实物联系起来,凭借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多样感官,象与神游,进入再造想象的天地,将语言文字的描述还原,进行补充、丰富和创新,使学生感受课文中的形象美、画面美,获得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如:“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这个句子让我们看到:德国是一个爱花的民族,德国人爱花爱得真切,令人感到吃惊和震撼——不管走到哪一条街都会看到花的海洋,花的世界,闻到花的清香。这个环节中,笔者在PPT中滚动播放德国的花街美景,借助展示,带领学生神游德国,走进花街,并设计了这样一个引读练习(我们走过东街——我们走过西街——我们走过南街——我们走过北街——),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花街的美丽,浮于花海之中。轻轻点击鼠标,让学生沉浸其间,受到感染,体味美的景色,从而引发情感的共鸣。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是一般插图所无法企及的。

三、图文并茂,激发想象美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多媒体技术将声、像等各种教学信息交融在一起,让学生在对审美对象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借助于想象,入其境、悟其神、受其意,再现文中所描绘的艺术之象、作者之情。如:(情境:学生置身花街,配上轻柔的音乐)掩卷沉思:此时,假如你刚刚结束了一天辛勤的劳作,走在这花海般的街头,你会——此刻,假如你的考试成绩不理想,异常烦闷,看到这怒放的鲜花,你会——是呀,如此美丽的花街,任谁来到这里,都会忍不住停下脚步,观赏一番,赞叹一番,烦恼、忧愁皆抛一边,不好的心情都会烟消云散,豁然开朗。正是这样奇丽的景色,这样奇特的民族,营造出一种颇耐人寻味的境界,那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种花给别人看,别人种花给我看;我为别人着想——别人就为我着想;我为别人服务——别人就为我服务。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实践证明,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潜力,教师要善于挖掘和激发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美感经验,引导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联想力,为学生拓展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四、设境传情,体验哲理美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作品,讲述自己德国求学时的亲身经历,描绘了德国家家户户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情景,体验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并用凝炼的语言道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赞美情愫满溢于言表。

“作品即人品”。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和感情,是作者的主观认识、美学观点和对社会的评价。教师要把握作者不同的气质和个性,引导学生理解情与理、形与神、文与趣等关系,体会文章抒情而言志、借文以寓理,从而理解作者在不同情境下的人生,以及其对人生的态度、取向。笔者通过把这篇课文改写为一首小诗,运用多媒体课件,配上花街美景,加入背景音樂,让学生生动、愉快、自觉地记住课文的内容,使之由审美感受和审美情感化为审美自觉,提高审美意识。

总而言之,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小视的。我们要重视作品中的美育价值,利用有关的审美媒介进行设境传情。现代信息技术就像催化剂一样给语文课堂注入活力,引领孩子进入春意盎然的语文园林,令语文课堂丰富多彩、活力四射。我们要把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优化整合,让多媒体服务于语文教学,把知识传授不断从感性向理性深化升华,产生强烈的美感共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广博.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11

【2】王晓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

上一篇:镇村工业汇报下一篇:大学本科办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