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读书法

2024-08-05

快速读书法(通用10篇)

快速读书法 篇1

一、快速读书法技巧

1、浏览(Surveying)

读者在正式对书籍进行阅读之前,可通过快速浏览,初步了解书的主要内容。浏览将使你了解阅读材料的组织形式,确定需用的最佳阅读方式,快速高效地组织思考过程,完成阅读目标。

2、略读(Skimming)

读者在没有充足时间、足够兴趣,或根本没有必要仔细地阅读某些材料的时候,以很快的速度阅读,并略去部分内容,来获取文章要旨和自己需要的内容。通常关于某个课题的大量略读,比细读一、两本书要好得多,能帮你在短时间内获得比较多的知识。

如果是四、五千字的文章,读者应该以最快的速度读第一段或前两段的全部,以便弄清文章的整体背景。然后快速扫视每段的首尾句或前几行,因为主题句通常位于段落的首尾。后面的几段可以略去许多句子,最后一段通常包含全文的总结,一定要全面阅读。略读大致为普通速度的两倍以上,但理解率较低,因为略读的目的是以最快速度获取文章的主题。

3、寻读(Scanning)

主要用于从材料中找出某些信息,而不需要阅读全部。如报上寻找电视节目、查找电话号码簿、翻词典查生词。寻读的目的是快速准确找出资料和信息,应心中默记提示词,避免无关的词汇、思想的干扰。找到后,就应仔细阅读了。

读者为了节省时间,必须熟知材料的排列顺序。有些按字母排序,象词典、索引之类;有的以逻辑排列,如节目表、史料以时间为序。

4、研读(Studying)

德国普朗克说:“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当需要对作品做出评价,或者吸收全文的观点、理论时,应进行细致、思辨的研读。

读者在研读时,必须细心,有时需要停下来重读或思考、记忆,体会字里、言外之意,以便能完全地理解材料。重读应以速读的速度进行。

二、进行高效阅读时还必须注意四个方面

1、灵活的阅读方式。

高效率的阅读,是根据阅读目的、材料的种类以及难易程度,灵活选择浏览、略读、寻读或研读,综合采用最合适自己的方法,不浪费一点时间和精力,并能从材料中准确地找出所需要的东西。

培根说:“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咀嚼消化。”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它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

生物课本不能用读小说的速度来读,同样阅读小说也不必纠缠于某个生词。比如一部书,先从头到尾浏览一遍,选取精华部分、未懂又需懂的部分、对自己启发最大关系最密切的部分,细嚼;在无需慢读、细读、深读的地方,要快读、粗读、浅读。该浅则浅,该深则深,快、粗、浅和慢、细、深相结合。

2、全过程的思考。

列夫·托尔斯泰:“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

阅读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一个思考过程。所以阅读时,要知道为什么阅读以及将从阅读中得到什么,不断地思考、评价、判断、想象、推理和解决问题。

3、关键点的画注。

圈点画线既可以对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想以加强阅读效果,也能为再读或日后温习提供记忆线索。因为再读时,未必有时间、有必要重读全文,只须画线部分就可记起内容的概略。

划读一般分为两步。①初读标记:即读第一遍把握整体脉络时,用铅笔划出要点、难点、疑点。②重读整理:对第一遍所作的标记,复习要点、攻读难点、思考疑点。然后对初读标记加以整理,该去者去,该添者添。这时,便对读物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画线在精不在多。如果满页全是线,非但没有效果,反而遮盖了要点。

一般画线多用与黑字相区别的颜色,如红笔。有人喜欢用浅色、粗芯的重点笔,覆盖在重点文字上,可以起到利用右脑的图形思维优势,加深记忆的目的。但应注意颜色明快柔和,不宜太深、太刺眼,以免影响视力。也可以在书页边缘写边注、眉批,目的是提问引起思考,或记下你思想的火花,字不宜多。

4、在阅读中归纳。

归纳即是指读者在读书过程中对书籍的掌握,由薄到厚,由此及彼,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因此,每一个学员在学习快速阅读的练习中,对涉及的每一篇文章与材料都学会在阅读中归纳和总结。

三、全脑快速阅读的方法

1、默读法

进行速读时,注意只“阅”不“读”,发音必将影响速度。“阅”者有回旋的余地,可以不采用所读材料的全部词汇,而只取其中的某几个词,甚至只是一个完整的形象,只有采用经过压缩的语句,才有可能快读,才有可能从词汇的树丛中找到思想的森林。

2、浏览法

即阅读时,目光撒下去所接触的不是两三个词,而是完整的一句,整整的一行甚至再多些。这种浏览的方法用在了解一本书的大意上,通常在图书馆、阅览室、书摊前拿到新书时使用。

3、选读法

这是快速阅读的一种形式,这种办法用来选读文章里的部分章节。在这种情况下,读者应通观全文,争取不要漏过任何部分,但注意力只能放在他要读的主要观点上。这种方法常常在读者浏览了全书之后回过头来通读第二遍的时候使用,如要求在《范爱农》一课中找出追述和补叙的段落即可选用此法。这样,阅读速度就会大大加快,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读者在未找到他所需要的章节、内容前,对其它部分可以一掠而过,不予细看,只把精力放在要读的部分。

4、扫描法

这是一种快速浏览法。它的目的是为了从中找出我们所需要的且又较为明显的东西,如人名、数据、成语、生词、论点等。视觉(特别是周围视觉)发达和经过训练的人一打开书就能迅速发现要找的东西。

5、提问法

在阅读时,有意识地提问,然后迅速在书上寻求答案。如《崇高的理想》一文就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什么是理想;为什么说理想是有社会性、阶级性的;什么是传大的理想;为什么说实现共产主义是最崇高、最传大的理想?读了《鲁迅的精神》就该知道鲁迅的精神是什么,这样,阅读有了目标,有了疑问,带着问题阅读,便可争取在阅读中解决疑问。

6、提要法

阅读时不宜平均使力,应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阅读,要抓大意,抓主句,抓脉络,抓中心,可以边读边列提纲和图表,从中了解和发现重点、难点、新问题及新材料。

7.变音读为视读

视读是不经过声音的媒介,让文字符号通过视觉直接反映到中枢神经,形成整体反映某一概念。因而比音读快三四倍。

8.变顺读为跳读

跳读时,只抓住关键的词、句、段而跳过非关键的词、句、段、形成整体记忆。整体记忆又称“积块”记忆。如一篇文章的字可以视为“点”,词、句、概念可视为“块”。大脑中贮存了许多词组、句子和逻辑关系后,就可以看到一个字而“须知”一个词,见到上句而“预知”下句,达到“一目十行”。

9.运用组合记忆

当记新概念时,许多概念脑中已有的,则无须重记,而对少量要记的,却又可以以熟带生、以老带新。组合记忆的训练愈多,阅读的速度就愈快,每分钟可达八百字以上,且记住的内容更牢固。

文章的体裁不同,篇幅的长短不一,阅读的目的有别。因而,阅读的方法也应因体裁、篇幅、目的的差异而灵活运用。实践证明,采用速读方法,既可以弥补精读的不足,又可以提高阅读的效益。

快速读书法 篇2

1、颜色和形态

优质化肥粒度和比重较均一, 且表面光滑, 颜色纯正。如俄罗斯产三元素复合肥 (16-16-16) 和美国磷酸二铵。而假化肥恰恰相反, 肥料颗粒大小不均匀、粗糙。根据生产工艺的不同, 化肥的颗粒大致有3种形状, 一种是颗粒不规则, 有油滑感, 一般为转鼓造粒且经过表面包膜技术处理, 有防潮及缓释作用;另一种圆形颗粒, 有光泽和微孔, 是塔式造粒且经过抛光处理;还有一种圆形颗粒, 无光泽, 为掺混方法或其他工艺生产。用手捏几下, 如有破碎和粉末, 说明生产时化肥原料含水量高, 易吸潮结块, 硬度指标不合格。优质化肥手感好, 尤其是美国磷酸二铵, 抓一把放在手心里, 用力握几次, 有“油湿感”的即为正品。此外, 用粉煤灰冒充的磷肥, 也可以通过手感进行判断, 合格的化肥产品颗粒常有透明感, 说明在生产过程中化学反应完全, 原材料纯正。氮肥除石灰氨为黑色外, 几乎全为白色或淡黄色, 灰白色结晶或小颗粒, 如尿素为白色珍珠状半透明的小颗粒, 碳酸氢铵为白色结晶体。磷肥大都是非结晶体而呈粉末状, 颜色普遍, 为深浅不同的灰色或褐色, 如过磷酸钙为灰白色粉末状或多孔块状, 钙镁磷肥为深灰色粉末状。钾肥除窖灰钾肥、钾钙肥外, 其他钾肥为浅黄色、砖红色或白色结晶体, 如硫酸钾和氯化钾。含磷复合肥中除磷酸二氢钾为白色外, 多为暗灰色或棕褐色, 也有添加其他成分而呈红色或绿色的, 磷肥中灰色略带浅黄的质量好, 深灰发暗的含量偏低。

2、气味

化肥中常温下就有刺鼻的氨味的是碳酸氢铵;有电石味的是石灰氮;硫酸铵略有酸味;磷肥也略有酸味, 含2%~4%游离酸者为优质品。而假冒伪劣肥料则气味不明显或带有强烈的刺鼻性酸味, 说明其游离酸含量过高, 会严重污染土壤, 毒害农作物。

3、溶解性

在烧杯或玻璃杯内, 放半杯蒸馏水或凉开水, 将一小匙化肥样品慢慢倒入杯中, 并充分搅拌, 静置一会后观察其溶解情况。氮肥除石灰氮不易溶于水外, 其他化肥都能在水中溶解;钾肥除窖灰钾肥外, 其他都能溶于水;磷肥较复杂, 一部分溶或完全不溶。复合肥因其加工过程中都选用可溶性磷肥, 故溶解性高。混合肥可根据其中磷素养分的形态判断其溶解性, 如肥料中磷全部是有效态的, 则此肥料溶解性高, 如磷肥大部分是拘溶性的, 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大。全部溶解在水中的有碳酸氢铵、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尿素、硝酸钠、氯化钾、硫酸钾、磷酸铵、硝酸钾、磷酸二氢钾等。绝大部分溶解在水中的有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 (三料磷肥) 等。不溶解或绝大部分不溶解在水中的有钙镁磷肥、沉淀磷肥、钢渣磷肥、脱氟磷肥和磷矿粉等。绝大部分不溶, 而发生气泡并能闻到电石味的是石灰氮。

4、吸湿性

优质化肥一般不易吸湿和结块, 但曝晒、受潮、遇水则可能结成块, 开始为疏松带孔小块, 手捏即碎, 存放时间越久, 结块越硬, 伪劣化肥吸湿结块现象较严重。

5、烧灼鉴别

自主快速学习法 篇3

自主快速学习法包括探索研究和解决课题两种方法,前者偏重于自主思考,多用于知识的学习;后者偏重于技术,多用于技术发明和创造。

主动学习发掘学习潜能

经常听到有同学抱怨:“我天生脑子笨。”这句武断的话,也许会将蕴藏在你大脑中的巨大潜能埋没殆尽。科学研究表明,每位中学生的潜能都是非常巨大的,而开掘这种巨大潜能的关键在于,自觉主动地学习和创造性地探索。

潜能,又叫潜意识。美国知名教育培训专家、潜能大师博恩·崔西指出:潜意识的影响力是显意识的3万倍。

潜意识为什么具有这样巨大的能量呢?科学家认为,人的大脑由延髓至额前叶共有7层,它是人类潜意识的重要储藏仓库。你可能没有兴趣去研究大脑的神经生理结构,但是肯定会对以下的资料感兴趣:

1.人类的大脑只有1.5公斤左右。对一个75公斤重的人来说,这只占身体质量比例的1/50;

2.这“小东西”让心脏每天不假思索地跳动100万次;

3.它令眼睛可以辨别1 000万种细微的颜色;

4.它使肌肉(如果全部向同一个方向运动)产生25吨的拉力;

5.它由100亿个脑细胞和10兆亿个神经交汇丛组成。整个大脑的神经网络,足足有10英里长。

这些关于大脑的资料是令人惊异的。英国的心理学家、教育家托尼·布赞指出:“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

根据科学研究得知,一个正常的大脑记忆容量有大约6亿本书的知识总量,相当于一部大型电子计算机储存量的120万倍,它使你从出生开始每一秒钟可存储1 000条信息。

人的大脑是个无尽的宝藏,可惜的是很多人都忽略了如何有效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潜意识中激发出来的能量。到目前为止,即使世界上记忆力最好的人,其大脑的使用率也没有达到其功能的1%。很多同学由于无知,妄下了“我脑子笨”的错误结论。事实上,如果采用正确有效的方法开发巨大的大脑潜能,你就能变成天才。

开发大脑潜能,正确的策略是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自身潜能的开发,而真正打开“主动精神”开关的人正是你自己。那么,怎样做才能够打开这个开关呢?

有一种自动上弦式手表,这种手表带有自动装置,只要手腕动,装置就会自动上弦,因此用不着每天用手上弦,表也会自己运转。自觉主动地学习跟这种手表的原理相同,如果我们掌握了“自动上弦式学习法”,当然就不用老师和家长催促了。

自觉主动地学习能更好地培养创造力

创造力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创造型人才是21世纪的精英人才,自觉主动地学习,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必然要求。

创造力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性之一。它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这里的产品含义很广泛,它既可以是一种新概念、新设想、新理论,也可以是一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具体来说,判别创造力高低的标准是看其产品是否新颖、是否独特、是否有个人或社会的价值。

创造力并不是漫无边际、天马行空的创意,而是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新事物、帮助人适应环境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创造力的培养,实际上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最重要、最积极,最有生命力、最有带动力的一种思维。你是否富于创造性思维,是决定将来是否有大的创举与成就的关键。所以,培养创造性思维品质,至关重要。

兴趣是创造的先导。许多科学家进行科技发明的生动事例,都会对我们产生激励作用。我们只有培养追求知识的浓厚兴趣,激发自己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探索,才能点燃我们的思维火花,并使之久燃不息。

强烈的好奇心和永不满足的求知欲,是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最有效动力。我们平时做事时就要积极主动地多问几个为什么;对于大家都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我们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对于一些能解决的问题,要尽快找出突破口。对已有的知识结构加以调整,重新排列组合,也可以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学习有3种类型:接受性学习、模仿性学习、创造性学习。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就是要在学习中运用创造性学习法。具体而言,创造性学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创造性解题

创造性解题包括一题多解、巧解,对结果进行判断、分析和推理,对题目进行分析和优化等。一题多解可以活跃思维,为在从事实际工作时针对同一问题设计多个方案奠定基础。巧解就是要用最巧妙、最简单的方法解题。比如一些奥林匹克竞赛题,有时我们用常规的思维解答很困难,一些初等数学的问题用高等数学方法也难以解答,如能找出巧解的办法则很简单。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解题时从来不满足于一种解法。华罗庚初中毕业后没钱读高中,为能在毕业后找个养家糊口的职业,经过一番努力,他考取了职业学校。没想到,这个学校的数学老师水平不高。有一次,这位老师发数学测试卷子,他先发自认为是好学生的卷子,然后发中等的,最后才发他认为成绩最差的学生的卷子。发到最后一个,他声色俱厉地喊道:“华罗庚,你为什么错了这么多?”

原来,华罗庚并没有用老师教的课本上的方法解题,而是用了自己创造的“直接法”来解题。

“老师,我这样做是有道理的!”华罗庚说。

“那好,你上来讲讲!”华罗庚理直气壮地走上讲台,一面在黑板上板书,一面将自己创造的解题方法分析给同学们听。同学们都认为他的解题方法也对,想不到老师不分青红皂白,坚持说他做的是错的。

但是,这并没有改变华罗庚坚持对每道题多想一些解法的习惯,这样的习惯使得华罗庚日后成了中国数学界的泰斗。

——创造性地听课与读书

听老师讲课不能满足于当优秀听众,要多想几个为什么,要善于对老师所讲的知识加以合理延伸。如果能提出老师也难以解答的问题,说明你的思想有了一定深度。在看书时,不要不假思考地全盘接收,要对书中的一些观点进行评论、批注,要对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找出其优劣。

——积极参加课外活动

每个学校都会组织课外活动,我们也可以自发组织各种协会和兴趣小组。在学校要多参加这些团体和组织,如科技小组、发明协会、演讲协会、美术协会、舞蹈艺术协会等等。这样既能丰富课余生活,又能培养自己发明创造的才干。社会实践活动既是我们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机会,也是把书本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锻炼自己才干的时机。

因此,我们不妨在自己的学习中,运用以上3种 方法,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制定学习目标

在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中,有一个叫比赛尔的村庄,它邻近一块1.5平方公里的绿洲,从这里走出沙漠大概需要3昼夜的时间。可是在肯·莱文于1926年发现它之前,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能走出大沙漠。为什么世世代代的比赛尔人始终走不出那片沙漠呢?原来比赛尔人一直不认识北斗星。人在茫茫大漠中,若是没有方向的指引,只会走出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终回到起步的地方。

在肯·莱文发现这个村庄后,他便把识别北斗星的方法教给了当地的居民,比赛尔人也相继走出了他们世代相守的沙漠。如今的比赛尔已经成了一个旅游胜地,每一个到达比赛尔的人都会发现一座纪念碑,碑上刻着一行醒目的大字: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如果你想自主快速地学习,就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奋斗方向。沙漠中没有方向的人只能徒劳地转着一个又一个圈子,生活中没有目标的人只能无聊地重复着自己平庸的生活。对沙漠中的人来说,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对于中学生来说,取得好成绩则是从确定目标开始的。

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可是真的开始要迈开第一步时,却常常忘了提醒自己要拿出行动。有位著名的诗人曾经说过:“自己是命运的主人,自己是灵魂的领航人,要过什么样的人生全看你自己。因此,不要疏忽设定目标的重要,此刻立即下决定,把握好未来。”

哈佛大学曾经展开过一个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

4%的人,有十分明确的长期目标;

9%的人,有比较明确的短期目标;

26%的人,没有目标;

61%的人,目标模糊。

25年的跟踪调查后发现,他们的生活状况十分耐人寻味。

其中占4%的有十分明确的长期目标的人,25年来几乎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始终朝着同一个方向不懈地努力。多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和社会精英。

其中占9%的有比较明确的短期目标的人,大多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一些短期目标不断地被达成,生活质量稳步上升,他们成为各行各业不可缺少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等。

其中61%的目标模糊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他们能安稳地生活和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而最后那26%的没有目标的人,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活过得很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抱怨他人、抱怨社会。

调查者因此得出结论: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作用。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成就,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因此,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制定好学习目标,只有树立了明确的学习目标,才能达到理想的高度。

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和爱好是学习的动力,它可以使人废寝忘食,相反,如果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一件苦差事,当然就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了。

达尔文7岁的时候便对收集生物标本、观察昆虫鸟兽十分感兴趣;物理学家麦克斯韦6岁时就对星星为什么会发光感兴趣。正是这些强烈的兴趣加上执著的追求,使他们在科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兴趣可以产生无穷的力量,可以促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取知识。有一位名人曾经说过:“兴趣比天才重要。”

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天生就迷恋戏剧,对演戏充满了兴趣。他博文好记,很快就掌握了丰富的戏剧知识。

在一次预演中,一个演员病了,老板就让他去替补,莎士比亚高兴极了,因为有强大的兴趣作动力,他用了不到半天时间,就把台词全背了下来,演得比那个专业演员还好。

演了一段时间的戏,莎士比亚便开始尝试写剧本,这些剧本在上演后很受观众欢迎,他从此开始了创作生涯,并最终成为最著名的戏剧作家。

闻名世界的德国大音乐家门德尔松在8岁那年,去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首次公演。音乐会结束回到家里以后,他立刻写出了全曲的乐谱,这件事震惊了当时的音乐界。虽然我们现在对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早已耳熟能详,可在当时,听一遍就能记忆全曲的乐谱,实在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门德尔松的记忆力为什么会这么神奇?因为他深深热爱着音乐。

兴趣促进了记忆的成功,记忆上的成功又会提高学习兴趣,这是良性循环;反之,对某个学科厌烦,记忆必定失败,记忆的失败又加重了对这一学科的厌腻感,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善于学习的人,应该是善于培养自己学习兴趣的人。

那么如何才能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呢?有下面几条建议,同学们可以试一试:

——不只是去做感兴趣的事,而要以感兴趣的态度去做一切该做的事;

——自信是增加学习兴趣的动力,所以一定要相信自己的能力;

——多问自己“为什么”;

——根据自己的能力,适当地参加学习竞赛;

——肯定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的每一点进步。

当然,我们还要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积极地去发现、创造读书的乐趣。背英文单词,你会觉得枯燥无味,但是要坚持下去。当你能试着把课本上的中文翻译成英语,或可以逐渐用英语同外国人对话时,你就会对它有兴趣了。

我们还可以借助想象力创造兴趣,把枯燥的学习材料变得好玩又好记。

比如你要记“火山、桌子、黑炭”3个词,可以想象火山爆发的时候,桌子被烧成黑炭;记“星星、汽车、高楼”3个词,可以想象成星星跨上汽车,开着汽车去高楼那里,等等。

你的想象力越丰富,记忆就会显得越有趣,学习起来也就轻松多了。总之,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不断地发现兴趣、培养兴趣、创造兴趣,才会越学越有趣,越学越出色。

《快速阅读》优秀读书笔记 篇4

每一章节都有练习测试题。每一个测试题都附有答案。可以检测自己是不是真的提升了。

在开篇的自我测试中,当下状态还是让自己小傲娇了一把:452个汉字/分钟的阅读速度,87%的理解率。于是,定了一个1000字/分钟的小目标。昨天定目标的时候,心理还是有点忐忑的。

今天的第二个小测试让我开始膜拜东尼博赞先生了。就做了一遍提升的小练习,然后克制住了三个不良习惯,速度居然就到了790多了。尽管理解率下降到了50%,但真的让我看到了突破的希望。

下午的时候,我把答案全部擦了,重做了一下。阅读速度升至929,理解率升至78%。

真的是太神奇了!

在这个突破的过程中,我觉得有几个关键的因素,就是在阅读测试的过程中,第一个,一定要告诉自己:

读得越快,理解就越好。

第二个,根除下面这三个不良的阅读习惯:

每次凝视时吸收的字太少

当我严格按着上面的几个要求去进行阅读时,奇迹就发生了!

最后,公布一个关于我们眼睛的咨讯:我们的眼睛可以在0.002秒的时间内吸收信息。正常情况下,我们在阅读时,眼睛每一次的凝视时间是1秒。这意味着,如果我们通过训练,让我们每一次的凝视时间低于1秒,那么我们的阅读速度就会大幅提升。

附:软件思维导图读书笔记。

共勉:

中考作文快速构思法 篇5

文章的构思布局是指在动笔行文之前,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式的总体设计,是作文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性的复杂的思维活动。具体地说,文章的构思就是对头脑中的材料作进一步的扩充、延展、分解和组装,使之有序化、凝聚化、最优化,包括精选题材、提炼主题、设计人物、编置情节、安排结构以及探索最适当的表现方法等。有的考生老是对题目匆匆一瞥,在思维紊乱状态中,就信笔写去,结果常常是像挤牙膏似的,“挤”一点,写一点;或像溜冰似的,“滑”到哪里算哪里。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读起来让人觉得干巴巴的,毫无生气,即使是审题、立意都不错,但由于仓促动笔,思维无序,在行文的过程中,有时写着写着就偏离了题旨。因此,动笔之前,必须认真进行个性布局。一篇文章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构思的精巧与否。尤其是考场作文,在构思方面若能体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做到独特、新颖、匠心独运,那么文章升格获得高分将会成为现实。

那么,快速构思应当怎样进行呢?从总体上说,首先要弄清题目要求,然后根据要求,打开记忆的大门,搜寻出平时生活中积累的各种信息(包括生活经历、见闻、知识、情感等);调动各种形式的思维,积极展开联想和想像,初步确定中心与题材;其次,展开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选择最佳角度表现中心,并据此改造、丰富材料,提炼立题;最后,根据主题和题材的关系,对全文的布局做到有序、有旨、有特点,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详写什么,略写什么都应该想清楚,构思布局应力求做到新颖,精巧。

当然,因作者的个性不同,构思的方法也就各具特色。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构思方法,供大家选用。

1、片断组合法。

这种构思方法,就是在题目规定的范围内,选择几个生动的、典型的人物生活片断,或事件情节片断,或景物描写片断,把它们有机地组合起来,共同表现一个主题。用这种方法写人记事,可以在较短的篇幅内,立体地、多角度地表现人物、叙述事件、描写景物。片断组合的构思,可以给作者留有广阔自由创造的天地,使思路开阔,纵横驰骋。但片断组合,绝不是大拼盘,应做到所选择的片断符合文章中心的需要,所写片断应始终围绕中心展开。同时,各个片断应各具情态,各有侧重,以期达到“众星捧月”的艺术效果。

2、虚实相映法。

要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有时需要对描写对象作直接的正面描写,有时则需要对描写对象作间接的侧面描写。前者称为“实”,后者则称为“虚”。“实”和“虚”是相对的,写“实”显得厚重,写“虚”显得空灵,“虚”“实”相衬则形神兼备,既可使人感到具体实在,可触可摸,又可收到气氛浓烈的效果。这种方法宜于表现广阔的生活场面,因之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具有较大的思想容量。此法最适于抒情文体。

3、信息提取法。

行文中,有时会碰到思路阻塞现象,这时候,就要迅速唤醒记忆中的各种有关信息。初中生活,缤纷多彩,一定给你留下了许多美好的、难忘的记忆。选取其中给予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例铺展开来,一定会迅速打开思维的闸门,使思维流程快速运行。张开感觉之网,入微就有辉煌。

4、对比反衬法。

对比反衬,是将对立的人物、事件、景物放在一起,通过它们的差异来说明问题的一种写作构思技法。它与烘云托月法很相似,不同的是,烘云托月是用同类或相近的人、事、景来衬托,属于正衬;而对比反衬,是用相反或相对立的人、事、景来对照,属反衬。运用对比反衬法构思,目的是使对比中的立体得到强调与突出,它从相反相逆的角度将两种物体进行对照比较,以形成十分鲜明的反差烘托,因而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战斗力。如用冷清萧条的景物,反衬欢乐喜悦的感情;以外界喧闹的气氛,反衬内心寂寞的心理。

这是一种最常用创造性的构思方法,广泛用于记叙文、议论文、小说、诗歌中。

5、彩线串珠法。

彩线串珠,就是作者在处理安排材料时,选取一个最能体现文章主旨的事物作为贯穿全篇的彩线,将一组精选的材料(珍珠)连缀成篇的构思方法。作为“串珠”的“彩线”,可以是物、可以是事,也可以是一种思想感情,只要能够体现题材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文章的主题思想即可。

有位同学以《生命的季节》为题,以生命为彩线,用“懂事之春”、“灼热之夏”、“硕果之秋”、“沉思之冬”四个小标题,描绘了生命的多姿多彩。文中虽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但四个小标题由一线相连,恰似一串珍珠,熠熠生辉;每一个小标题又各侧重一个方面,环环相扣,使得文章结构十分紧凑。

运用彩线串珠法,一要有珠,材料要一个比一个棒,像珍珠一样光艳夺目;二要有美丽的彩线,必须选用最能体现文章主旨,又能贯穿全篇的联缀物;三要贵藏忌露,有虚有实,或明或暗,形成文章起伏变化,既不能让读者一目了然,又要让读者有迹可寻。

6、尺水兴波法。

“文似看山不喜平”,说的是写文章好比观赏山峰那样,喜欢奇势迭出,最忌平坦。如果说,山之妙在峰回路转,水之妙在风起波生,那么行文之妙则在于起伏曲折、跌宕多彩。因为平铺直叙的文章,往往让人感到呆板、单调、乏味。行文时,采用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文势,这种在有限的篇幅里把事情说得引人入胜、起伏曲折的谋篇技巧,就叫做“尺水兴波”法。

通常“尺水兴波”法在文章中可表现为“巧设悬念、巧设误会,巧用抑扬、疏密相间、铺垫渲染”等形式,形成起伏的波澜。如《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故事之所以脍炙人口,与其情节曲折有很大联系。诚想刘备请孔明如果一次便成功,必定索然无味,故事就不能吸引人了。

总之,“文贵曲”。记叙文要想在有限的篇幅里把事情叙述得娓娓动听,把人物刻画得性格鲜明,就应很好地掌握“尺水兴波”的谋篇技巧。

[教你一招]

名人谈构思

文章的构思应当是曲折有趣,而又自然天成的。

散文家李广田曾经把诗歌比作“浑然无迹”、“圆满”、“完整”的“珍珠”;把小说比作“一座建筑”,“它可能有千门万户,深宅大院,其中又有无数人事陈设,然而一切都收敛在这个建筑之内,就连一所花园,一条小径,都必须有来处,有去处,有条不紊,秩序井然”。至于散文,他则这样比喻说:我以为它很像一条河流,它顺了壑谷,避了丘陵,凡可以流处它都流到,而流来流去却还是归入大海,就像一个人随意散步一样,散步完了,于是回到家去。

林语堂也有精妙的比喻。他说:作文只须顺势,如一条小河不慌不忙,依地势之高下,蜿蜒曲折,而一弯溪水妙景,遂于无意中得之。若必绳以规矩方圆,量以营造法尺,结果只成一条其直如矢毫无波澜毫无曲线的运粮河。

中考作文如何构思巧妙

在作文中规中矩地完成之后,只能拿到结构方面的基础分,但是如果用一些方法让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巧妙,吸引读者的眼球,会在文章的结构分上得到加分。下面介绍几种让作文构思更巧妙的方法,希望对各位初中学生有所帮助。

1、设置悬念法

设置悬念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在开头设问,即在作文开头即给读者提一个问题,形式可以是问句,也可以仅仅是一个叙述,但在开头的事情往往显得匪夷所思,不符常规,这样能在读者心中产生一个疑问,引其兴趣,让其对下文产生期待心理。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开头即是“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这个开头就比较有吸引力,因为它给读者设置了很多疑问。小女孩是干啥的?这么冷的天,还是个大年夜。她为什么一个人在街上走,还光头赤脚?读者自然而然想往下读。

2、抑扬法

所谓抑扬法,包括先抑后扬或者先扬后抑。这个方法说的是当你真正要表达某种褒贬情感的时候,不要一开始就表现出来,而一开始将相反的方面表现出来,接着才开始表现你所想表现的那个方面。

如金庸小说《笑傲江湖》描写令狐冲的师父岳不群时,即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开始时将岳不群描述成一个慈父良师的形象,给了他正派人士引以为荣的“君子剑”称号;但到后面,这慈父却利用女儿幸福达到私利,这良师却为私心杀害自己徒弟。堂堂“君子剑”实为不折不扣的阴险小人,为野心掀起武林中的腥风血雨。这样不用太多语言描述,光是前后一对比,其人性之丑恶暴露无遗。而《神雕侠侣》描绘杨过则使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抑扬法”实际上是对比思维的一种,写作时要注意。“抑”的目的是“扬”,“抑”的内容是为了更好地“扬”。最终要把你最想要表达的那个意思抒发出来。

3、误会法

误会源于人与人之间或人对事物的错误理解。误会法就是指在文学作品中,人物的一方对另一方(或者某件事)产生误会,或者两人互相误会,从而引发矛盾,推动情节发展,从而使人物情感的波澜层层递进,多姿多彩。所谓“人贵直,文贵曲”,平铺直叙是作文大忌,而要让文章起伏跌宕,扣人心弦,巧设误会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比如有一篇考场满分作文叫做《误会》,文章中开始写“我”因为天下雨父母亲没给生病的“我”送伞而导致“我”误认为父母不爱“我”了,后来看到母亲留下的纸条才知道父母亲是想锻炼“我”,让“我”能够成长得更好,“我”在知道这是个误会之后明白了父母对“我”的关爱。这就是典型的用“误会法”来给文章设置悬念的例子。

《教师如何快速成长》读书笔记 篇6

这本书的特点是,在书中不是讲这些素养的道理,也不是光讲自己教育教学的经验,而是用一个个他所遇到的、看到的、听到的教育故事,来告诉我们教师应该如何快速成长。在罗老师的书里,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新的见解,如“以始为终”“系统思考”,可以看到他对于“分数”这样的常态事物有自己的新思考,可以看到他有“火红花、尖毛草和毛竹”等生活实物引申出独特的教育观点。读完这本书,有种获得向上的力量。

这本书贴近我们的生活。因为在书中罗老师承认老师的忙碌,承认老师需要面对太多没完没了的杂事、毫无意义的培训和名目繁多的检查,承认老师的收入低有待于提高,认为老师面对家长、社会的多元需求手忙脚乱是正常的。他不是高高在上地教训我们要干什么,而是和我们并肩而战,告诉我们该干什么。

这本书给我带来一些新的启发:

教师成长来自内驱力。

通过本书的学习我们知道教师向上生长的力量来自内驱力。一辆发动机未启动的轿车,即便推的人再多,推的力气再大,也永远跑不赢启动发动机,开得很慢的汽车。同样的道理,教师的快速成长原自觉醒,源自向上生长的内驱力。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最好的,但不知最好的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自己争取来的,奋斗来的。如果自己没有得到想要的那说明自己做的还不够好。要想使自己快速的成长就得学会“逼”自己,“人是被逼出来的,骨干是折腾出来的”,要经常与自己过不去,试着逼一逼自己,你不逼自己一把,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所以,要想做一名不平凡的老师,就得从内部找原因,要有向上的愿望并付诸于行动。

教师成长来自行动力。

罗树庚老师用“集中火力烧开一壶水”、“模仿,不是一件丢人的事”、“留心收集学生的思绪火花”、“同一教案,两样课”这些策略,让你领悟到一个人即使把目标定得再高,措施计划订得再好,如果没有具体落实到行动上,所制订的措施计划就无法执行到位,所定的目标就根本无法实现。0.1永远大于0,立即行动,一个差的结果也比没有结果强。每天前进半步,一年就能前进180步,十年就有可能把别人甩开十万八千里。这就是行动的力量。所以我也要学会专注做好每一件事。因为专注,所以专业,因为专注,所以卓越。只要行动力哪怕只有一点点的进步,那也是成功。所以我申报了市级课题,参加了共同体的学习,希望自己能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教师成长来自研究力。

教师职业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教育,必须由“教书匠”向科研型教师转变。在“做一名善于教育观察的老师”“留痕,让你与众不同”“要多一些实证研究”中,罗树庚老师提醒我们,教师要视自己为教育教学的研究员,而不是执行教材的工作者,把教学过程做成一个观察、思考、改进、创生过程。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具有自己的教学风格。针对历史学科的特点,我在尝试运用思维导图来建立知识体系,使繁多的历史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初中历史六本的知识就像一片知识海洋,如果将这片海洋有结构的表示出来,形成一幅全景图,这将有利于我们教师的教学与学生掌握。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利用思维导图使教师从总体上梳理教学框架,也能兼顾细节讲解,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把零散的历史知识结构化、条理化和系统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教师成长来自反思力。

反思即自我比较,反思在于发现问题,提升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为人为事为学之道。罗树庚老师用“抓住灵感”“学会系统思考”“信息时代,守住我们的注意力”告诉我们:教学随笔与反思是我们逐渐成长的台阶,不断的积累方可攀上理想中的高峰;学习反思的过程就是我们教师人生不断成长与进步的过程。

玉米种子快速降水晾晒法 篇7

1. 田间站秆扒皮晾晒

站秆扒皮时期在北方为9月中旬。当母本果穗进入蜡熟后期, 从果穗顶部自上而下将苞叶拨开, 要一剥到底, 不能留在籽粒上面。为防止苞叶复原造成果穗基部积水, 最好用麻绳或皮套将苞叶捆绑固定, 使果实完全外露。

2. 田间高茬晾晒

在收获果穗的同时, 每隔4~6天母本行留2行将玉米茎秆割掉, 留茬高50厘米左右, 然后把果穗外部的苞叶剥掉, 留里面的3~4片苞叶, 每6~8个果穗捆成1把挂在茬上, 随扒随绑随挂, 2~3天转动1次。

3. 场院搭挂晾晒

在农户院内用木棍、铁丝等材料搭架子, 架高150厘米左右, 然后将果穗8~10个捆成1把, 搭在架上, 2~3天转动1次。

4. 房顶晒场晾晒

将去干净苞叶、花丝的果穗平铺在房顶或晒场上进行晾晒, 要求果穗均匀摊平, 不宜过厚, 每天翻动1~2次。

5. 网袋晾晒

将去干净苞叶、花丝的果穗整齐装入网袋中, 均匀摆放在通风良好的墙上、木架或房顶上, 隔2~3天翻动1次方向。装袋果穗不宜过多过实, 以免影响晾晒效果。

6. 火炕晾晒

遇特殊年份玉米种子水分偏高达20%左右时, 可采取火炕晾种、室内贮藏或及脱粒晾晒等紧急措施, 确保种子安全降水越冬不受冻害。

现代散文“五步”快速阅读法 篇8

第一步,阅读散文时要快速看文章的标题。文章的题目,即内容的精髓。执教者要引领学生进行设问。第二步,快速地看每一段的首句和尾句。首句和尾句通常能够概述并总结本段的内容,能大致了解文章的梗概,或找每一段的中心句。第三步,明确作者描写主要对象,这个对象要么是景物,要么是人物,再看这个对象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从而受到启迪和感悟。引领学生梳理文脉,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两句说的是阅读文章要理清作者思路,遵循思路,把握文章的真谛。文章是有路的,好的文章是绝对不会乱走的,作者行文时要有清晰的思路。这一步就要指导学生快速梳理文章的文脉。第四步,在快速阅读的过程当中,在瞄准作者写作对象的同时并找出这个对象有什么特征,这种方法操作性比较强,在快速阅读的时候就寻找形容词并找它的评价语;第五步,后几段,悟主旨。在后几段中,找出作者的情感词语,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揣摩文章的主旨,从中看出作者的情感倾向。

第一步看题目、提设问

阅读文章首先看一下文章的标题,标题可能就是界定了这篇文章的范围,隐含了作品重要信息,这个标题可能是一景物,也可能是一人物。老师引领学生阅读时,让学生先抓住题目,咀嚼关键词语,引导学生缘疑而读,激发学生对标题设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让学生主动设疑,疑问是促使学生积极思维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教师恰当地布疑设疑,能激发学生快速进入文本,使学生处于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敏捷的积极状态,让学生对标题设问: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景物,这一人物,这一件事呢?从中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体悟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2008年的北京高考散文是《碧云寺的秋色》,让学生快速锁定范围,是碧云寺的秋色而不是香山、长城的秋色。是秋色而不是秋天,一定要有颜色,是五颜六色的秋色,颜色在文章里边确实是描画的重点内容。我们拿到题之后先看文章的标题后去设想相关的问题,这个设想的内容可能就是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

第二步览首尾、知梗概

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首先看陈述的对象是什么?接着快速地抓首句和尾句,这样就知道这篇文章主要描述的是什么。大致写了哪些内容。

再以《在西域读李白》为例,我们知道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作者为什么在西域去解读李白呢?西域给了李白什么呢?我们抓它的首旬和尾句。先看文章第一段的最后的一句话,“说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这是提了一个设问句。可想而知,回答一定是在后文。在阅读后文当中一定要把首句和尾句抓住,而每段的首句是什么?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的。点了标题,尾句说完全拒绝异族血液是不可能的,李白至少是半个胡儿。那西域人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再往下看,紧接着在第三段当中这个漂泊的家族终于孕育了一位伟大漂泊者,历史在此与一个伟大的天才相遇,那就是唐朝和李白相遇,李白又和唐朝相遇,说出了唐朝和李白那种相容相生的关系。第四段首句说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光彩的时代,鼎盛时期。如果没有唐玄宗的开明、雍容开朗,也就没有李白。反过来说有好多人生活在大唐却成为不了李白,因为李白本身具有的特质是其他的诗人不能具备的。说没有这个天才的加入,那个时代也会减去许多光辉。这就是首尾句,我们要把它抓住并勾画。紧接着说异国情调、漂泊情怀其实在李白所有的诗文中都多多少少地有所体现,文章几处说他漂泊,再往下读,这是一个重点的句子。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这里带有“侠”的这样一个概念。

快速阅读的前两步,让学生快速界定文章的范围,少走弯路,在第二步的时候要快速地浏览首句和尾句,大致理解它的内容。在解题过程当中,这两步能够最快地、最直接地进入文章,并且能够快速把握文章的大意,比较准确整理答案。

第三步抓对象、理文脉

第三步要快速看文章重点描述的对象,对象的生存状态是怎样?这种生存状态给读者一个什么样的启示,而后梳理文章脉络。

阅读文章的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然而这一切给人的感觉却像心灵散发的一阵阵光芒。“心灵”就是一个中心词。让学生在勾画每一段有心的字或词。第二段,心霎时像一泓宁静的湖水。一向被忙碌踩乱的日子在心中渐渐沉静下来。我的心就成了温柔的绿色。紧接着第三段,用昂扬的心情把不经意间掉进心里的那一点点孤独赶走。画的地方就是答题时所要整合加工的内容。秋天看树的时候也有此类的句子:秋天的每一棵树,都负载着一颗成熟的心灵。一棵树也许滋润不了万物,但它能滋润自己的每一片叶子,养熟自己的每一个果子。这里说“都负载着一颗成熟的心灵”。那么什么是成熟呢?面对一棵树竟是一种最美的完善。这一段说的内容是什么?我们能不能理解到秋天的树的生存状态是什么样的?这棵树起码能够滋润自己的每一片叶子,养熟自己的每一个果子,那就是说这棵树是一棵完善的树,这就是作者的感悟。在下一段当中又描述冬天树的生存状态,“牢牢地抓住一方泥土,在风与雪中挺直着躯干,就像一杆杆坚强的旗帜,它与脆弱无关,而且我们只是和树在一样凛冽的冰雪中遥望自己的远方,然而它们却至今虔诚地站着。”

了解对象的生存状态,就能够体悟到作者要表现的主旨是什么?在作品“形”中体现“神”。从作品对象的生存形态中索“理”。

第四步寻形容、画评价

第四步是锁定描述对象之后,要寻找描写它的形容词,找作者抒情和评价语。还是《冬日香山》这篇文章,《冬日香山》在设问标题的时候我们就想:作者看到香山的魅力是什么,他集中着重写了香山的什么,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指导学生快速搜索写了香山的松柏。冬天香山的松柏最具一种性格,这种性格是什么?经过引领快速索到一句话,“我只感到山的巍峨与松的伟岸”。看一下山的巍峨和松的伟岸,先是对山的一种评价,而后是对松的一种评价,巍峨和伟岸是形容词和评价语,它不因风寒而筒袖缩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后文中还有,不要掩饰只留本质。也是对它的评价语。只留下长青的松柏来做自己的山魂,只留下这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这些都是抒情语和评价语。

第五步后几段、悟主旨

要快速抓住作者的主旨,一定要快速抓取后几段的阅读,要抓作者表达情感的主旨句。文章的主旨就是通过文章中某景、某物、某人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思想感情,主要找作者在这篇文章中的情感词并勾画出来,快速体会作者要褒扬什么,要呼唤什么,要批判或讽刺什么?在勾画时一定要抓住要点,进行信息整合再来规范答案。

文章后几段一定要重点地阅读。因为后几段是最具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提升主旨、升华内容的词句。就像《在西域读李白》最后的两段,对李白的评价是:大笔横扫,狂飙突进,洞庭烟波-----而且是骑着精神马队飒沓而来。李白为什么有这样的性格呢?写出那样剽悍、洒脱、飘逸的诗句呢,就是因为他在西域生活了一段时间,有着西域民族的血液,有着西域民族那种剽悍纯粹和猛烈的性格,而且也表达了作者的一种思想感情-。

瘦脸4经验法快速有效 篇9

方法1:古法瘦面三式

Step1:改善下巴轮廓 从右边面颊做起,以拇指沿耳朵凹位向下顺按至锁骨位,循环做10~20次,能畅通淋巴腺和改善下巴轮廓;左面按法相同。

Step2:消除脸颊浮肿 从鼻翼两旁以食指作小打圈式于颧骨下方按到唇边,能消除脸颊浮肿,循环做10~20次,能抚平笑纹。

Step3:预防面肌松弛 由下巴尖端开始,按压至耳背骨,循环做10~20次,可控制贺尔蒙分泌,保持皮肤弹性及预防肌肉松弛。

方法2:关注日常小细节

1。远离烟酒,烟酒会破坏维生素C,对皮肤弹性构成威胁;

2。进食时慢慢咀嚼食物,以锻炼脸部肌肉;

3。用温水冷水交替洗脸,来促进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

4。多喝咖啡以帮助排除多余水分;

5。多吃薏仁,帮助身体水分的新陈代谢;

6。改变高枕睡觉的习惯;

7。太夸张或面无表情的讲话方式都需要改善;

8。定期保养肌肤,防止皮肤因为失去弹性而松弛。

方法3:简易瘦脸 按摩之术

边深呼吸边做运动,不仅能刺激神经系统和皮下组织,同时还具有防止眉间和额头出现皱纹的作用。

A、从鼻子横梁两侧开始,经过鼻翼,以画圆弧方式向上拉到鬓角的部位,再从鬓角开始向额头中心运动。做法为伸展轻压。

B、从内眼角开始,经过额头慢慢移向鬓角,再经颊骨的上方向鼻子两侧做伸展按压的运动。

方法4:饮食瘦脸 法

归纳概括的三大快速进阶法 篇10

快速进阶旨在帮助考生提高自己的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诚然,归纳概括能力作为阅读能力的一部分,考生想在短期内实现质的飞跃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希望通过以下介绍的方法帮助考生建立起一种做题的意识,看到归纳概括题后知道自己应该如何下笔,而不是茫然不知所措。当然,我们总结的方法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考生,每个人的阅读习惯不一样,如果你的阅读能力超强,完全没有必要照搬我们的方法,这些方法仅供考生作为参考。

归纳概括做题步骤比较复杂,包括分析结构,把握思路;归纳要点,概括中心;分析作者的观点。这些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的整体阅读能力。整体阅读能力十分重要。申论考试中给定的材料往往是支离破碎的,这些材料之间缺乏逻辑性,这样做的目的就在于强化对归纳概括能力的考查。

一、关键句分析法

申论考试中给定的资料往往比较繁杂,但是无论材料多么冗繁,总有一些标志性的关键句在引导考生,这些关键句在揭示材料主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把握住、把握准关键句是归纳概括材料的首要方法。既然关键句如此重要,那我们应该怎样找准抓住关键句呢?找到关键句后我们该怎么办呢?

文章是由句子组成的,申论考试中,特别要把握材料中关键句的含义。什么是关键句呢?就是指能提示材料的主旨、集中体现段落及材料的中心的句子。有些关键句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给阅读带来了一些障碍,所以,对理解关键句的方法有必要进行一番研究、探讨,为阅读材料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结合中心,理解分析

材料中的句子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而关键性的语句在材料中的作用更不容忽视,把握住了关键句,就能快速、正确地理解文义。例如,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申论材料第一段第一句话:“如果我们把非典型性肺炎比喻成是一次危害人类的黑色风暴,那么风暴过后,也给人类提供了许多绿色的教益,它促进人们必须认真地反思当前在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某些社会问题。”这一句话无疑是整篇材料的关键句,材料下面的内容无疑会围绕着这一句话展开论述。

(二)联系背景,理解深意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蕴涵深意的关键性的语句,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之一。

想必大家都还记得小的时候我们学过的一片文章——都德的《最后一课》。在这篇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比喻深刻,我们只有结合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才能比较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普鲁士军队已占领了法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并强迫法国人学德文。乡村教师韩麦尔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以此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法语,用它作武器,为祖国的统一自由而奋斗,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及法国人民浓厚的爱国情感。如果脱离了这样的时代背景来分析此句文字,是很难确切地解释清楚它的含义的。

再如2008年中央申论材料的结尾处:“江河流域的资源开发,要从生态有利和综

合效益最大化着眼。要努力保护生态、文化的完整性。对这些地区的开发,国家要给予必要的帮助。不搞盲目开发,不能竭泽而渔,不能不给当地以可靠的未来。水电开发要强调以人为本,统一规划,综合平衡。要按照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效益统筹、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严格慎重地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开发方案的实施。

有关怒江水电开发的争议、讨论,使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等重要,可持续发展才是我国经济的必由之路。重要的不是最后得出怎样的结论,而是该结论是否合法,是否是按照法律所规定的程序得出来的。

通过怒江大坝之争,我们高兴地看到,大坝虽然并未离我们而去,但自然奔涌的江河已流淌在更多人的心中。”

这则材料的关键句是:江河流域的资源开发,要从生态有利和综合效益最大化着眼;有关怒江水电开发的争议、讨论,使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等重要,可持续发展才是我国经济的必由之路。

结合时代背景我们可以发现,该材料来源于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录: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二、关键段落归纳法

理清材料的思路需要把握关键段落。材料的每一段都是为阐明主题服务的,最终都归属于文章的主旨。平时要训练归纳每一段的意思,这对于理解整篇材料的意思是大有裨益的。

(一)认真审题,定向扫描

做申论阅读的关键在于准确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申论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词。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抓住关键句,就能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

(二)筛选组合,定向表述

申论材料看似杂乱无章,但是,只要经过认真的筛选组合后,考生会发现材料所要传达的信息实际上是很清晰明了的。这个筛选整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归纳概括的过程。申论归纳概括型试题考查的目的在于把握并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传达的信息,因此,考生要依照作者的思路来理解材料,多从原材料中寻找答案。但不能直接摘抄,考生要从各关键段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整合。

实例——2006年天津市申论材料(节选)

1.今年3月,国家有关部门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2 300立方米左右,约占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

2.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走上工业化道路,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与此同时,人与环境的关系日趋紧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北方地区,包括黄河在内的北方河流不时断流、河湖干涸,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许多密集的城市严重缺水。生

态资源的破坏与浪费严重等,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短缺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

3.研究表明,当国家和地区人均GDP处于500美元至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时,往往对应着人口、资源、环境等瓶颈约束最为严重的时期,而我国目前正处于这一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工作,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推进能源资源节约,既是缓解能源资源供求矛盾的重大举措,也是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务必取得明显成效。

4~6.(略)

7.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一位副局长认为,政府机关能源浪费除了观念问题外,还有制度问题,比如,没有统一的政府机构能源消耗标准,没有建立有效的能源体制报告制度,没有节能考核奖惩制度,也就导致没有自觉的节能动力。另外,整个政府节能工作基础薄弱,没有相应的机构专门人员负责,也没有相应的规划和政策。

8.目前有利于资源节约型产品推广的大环境还未形成,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研究所的一位负责人认为,政府要加强资源节约型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资源节约型产品有的能盈利,有的并不一定能盈利,带有公益性,许多处于起步阶段的项目,需要政府采取措施给予扶持,如提供贴息贷款,有了政府担保,银行就有积极性提供贷款,可解决节约型项目常遇到的“资金卡脖子”问题。

9.2005年,中央和国务院有关单位联合发出通知,要求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单位要合理设置温度。办公室、会议室等办公区域的夏季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摄氏度,做到无人时不开空调,开空调时不开门窗,提倡每天少开一小时空调,节假日或少数人加班尽量不开中央空调冷气。通知提出要养成随手关灯习惯,推广使用节能灯具,杜绝长明灯,尽量减少电梯使用等具体要求。通知还要求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执行公务用车编制和配备标准,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降低公务用车的油耗。

10~12.(略)

13.如今节约型社会的理念深入人心,但种种奢侈现象不断出现。一商家推出19.8万元一桌的“天价年夜饭”;政府部门召开会议竟然选择五星级酒店,一人一个标准间;有的国有企业给与会者发放高档礼品,动辄价值成千上万;寻常百姓不寻常的“人情消费”。在一些偏远农村,人情消费居高不下,远远超出其经济发展水平,许多人节庆之后就是债台高筑。攀比风带来的高价婚嫁礼、压岁钱,以及节日里超出家庭收入水平的铺张浪费,其实都是和节约型社会格格不入的。我国有13亿人口,经济和社会生活规模庞大,如果不促进形成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是没有出路的。而科学消费、理性消费和适度消费,则是我们要旗帜鲜明倡导的。还是那句话:建设节约型社会,政府和百姓都是主角,都要“从我做起”。

14.某市规划委、市水务局等10家政府机构代表向市政府立下“节能军令状”,承诺实现节能8%的目标。该市有关领导指出:“节约工作不是一阵风,必须长期做下去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和我们能源紧张的矛盾不是短期的,是整个社会面临的长期存在的问题,如果不在实际行动当中长期把这些措施推进下去,不树立长期节约的观念,我们就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无法保障人民的生活、工作能够正常地进行下去,这是一个客观的要求,是形势的需要。”

15.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我国科技界要大力加强能源领域的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我国资源特别是能源和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寻找和开发替代资源,发展可再生资源,为建立节约型社会提供技术保证。为更好地宣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意义,2005年2月27日,中国工程院组织召开了由工程科技界33位院士参加的“建设节约型社会”座谈会。与会院士围绕我国国情和世界工程科技发展方向,为我国建立节约型社会献计献策。

申论要求

全面、有条理、有层次地概括资料的主要内容,字数不超过200字。综合分析

关键段落是第二段、第十三段,通过这两个自然段我们可以得到很多信息,诸如人与环境、生态资源与浪费现象、节约型社会等等。抓住了关键段落后,我们再做归纳概括就易如反掌了。

参考答案

在我国公共消费领域中,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部门浪费现象普遍。首先,水、电消耗浪费严重;其次,办公场所、车辆、办公用品等的使用上,公共部门的浪费程度严重。同样,个人消费领域中也存在着浪费现象。表现为:居民节约意识淡薄,日常生活中不注意节约水、电、天然气等资源;个人消费贪大求洋,高档消费品浪费现象严重。但部分地方及部门的节能意识在不断地提高,节能不仅给其带来了直接经济效益,而且也说明了我国节能的空间很大。

三、事件串联法

事件串联法,一般运用于以事件为其背景的给定资料。它又可按照事件的多少具体分为两种:

一、给定的资料是以一个事件为单一叙述对象,按照事件的起因、发展、结果、反映和各种评论,采用纵向的组合材料形式,如中央国家机关2000年申论给定的资料主要讲述了“某市红星新村居民H状告某印刷总公司一案”,呈单一事件,只不过由此引出了不同的问题而已。做这样的试题时,要抓住此事件的主要发展脉络,然后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即可。

二、给定的资料是有众多相关的事件组成。采用横向的组合材料形式,每一个事件是独立的,但每一个事件又会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一个问题。做这样的试题,要采取“各个击破”的做题方法,即对每一个资料进行仔细的分析,然后对其进行归纳。2006年广西申论给定的资料就呈现出横向事件串联的组合特点。具体分析如下:

实例——200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申论材料案例一

2004年,上海各级工商部门共查处各类违法广告1 039件,罚款822万元,有力地规范了上海的广告宣传秩序。为进一步惩戒违法主体,维护消费者权益,昨天市工商局向社会公布2004年上海工商部门查处的十大虚假违法广告案件。

北京九九方元保健品经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发布虚假保健食品违法广告案。2004年6月以来,该公司利用媒体、宣传册等宣传“富硒灵芝宝”保健食品,广告内容中夸大了产品的功效,称“适合各个时期的肿瘤患者”、“明显降低肿瘤复发与转移的几率”、“全国服用肿瘤患者数已超过50万”等,严重误导肿瘤患者。

处罚:责令停止发布违法广告并处罚款8 000元。案例二

上海教卫进修学院发布虚假招生广告案。2004年7月,该学院利用媒体发布“航空乘务员就业培训班”,称可以“保证入选学员顺利进入民航系统就业”。实际上无任何单位授权该学院开设航空乘务员培训班,以及定向就业招生,学院无法保证入选学员进入民航系统就业。

处罚:责令停止发布违法广告并处罚款18 600元。案例三

上海林赛娇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发布虚假违法保健食品广告案。2004年3月,该公司利用报纸发布广告宣传“肠清茶”保健食品广告,广告超出批准的保健功能范围,称“毛孔变小、皮肤细腻,失眠得到改善”。

处罚:责令停止发布违法广告并处罚款24 000元。

案例四~案例六.(略)

案例七

上海可丽可心保健品有限公司发布虚假减肥产品广告案。2004年2月,该公司在本市某报纸发布广告,称“一个月减肥20斤,两个月40斤”,“45天就能减30斤”,并承诺少减一斤可全额退款,这些说辞无相关证明,片面夸大产品减肥效果,欺骗和误导了消费者。

处罚:责令停止发布违法广告并处罚款5 000元。

案例八

上海南洋医院有限公司发布违法医疗广告案。2004年5月,该医院通过其擅自发布的印刷品,大肆进行治疗尖锐湿疣、淋病等性病的医疗广告宣传,并含有“保证治愈”的内容,严重违反了法律、法规的规定。

处罚:责令停止发布违法广告并处罚款2 000元。

案例九

上海杨浦区医联门诊部发布虚假医疗广告案。2004年9月,该门诊部利用报纸发布医疗广告,称其推出的“光子减肥”项目,“只需一次,终结漫漫减肥路”,“只需一次一小时,做到想减哪儿就减哪儿,让您真正拥有永久苗条的身材”,误导了消费者。

2004年11月,国家工商总局发布消费警示:“灵芝类保健食品不具有任何治疗作用,同药品有质的区别。”首都经贸大学广告研究所所长杨同庆说,类似灵芝类保健食品宣传就是虚假广告。虚假广告是在广告活动中采取欺骗的方法或者引人误解的陈述,对商品或者服务的主要内容做不真实宣传、侵害了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

在目前针对虚假广告的“一片喊打”声中,矛头最多的指向了虚假药品广告,食品、日化用品、房地产、教育等领域也存在严重的虚假广告现象。近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通报了五类虚假广告的主要违法表现。

房地产:除了未标明开发企业名称、预售或者销售许可证书号等一般性不规范行为外,主要是含有升值或者投资回报的承诺。

医疗:以新闻报道形式发布,在对有关医疗机构的人物专访、专题报道等文章中出现医疗机构详细地址、电话、联系办法等广告宣传内容,或者在发表有关文章的同时,在同一版面发布有关医疗机构的广告;广告内容严重超出《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的规定;以科室或者专科门诊的名义发布广告;违反规定发布治疗性病广告;证明文号、有效截止日等不规范行为。

药品:含有不科学的表示功效的断言和保证;为治疗肿瘤药品、改善和治疗性功能障碍药品及计划生育用药发布广告;含有有奖销售、让利销售及馈赠、降价等违法促销内容;广告中无药品生产批准文号及广告审批文号;以新闻报道形式发布。

保健食品:出现与药品相混淆的用语,直接或者间接宣传治疗作用;使用医疗机构、医生、患者的名义或者形象,及利用专家、消费者的名义或者形象做证明;无保健食品标记和批准文号。

化妆品: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与药品相混淆的用语;化妆品名称、制法、成分、效用或者性能有虚假夸大的表现;涉及化妆品性能或者功能、销量等方面的数据等等。申论要求

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条文式地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几个主要问题。综合分析本资料是一个个案例组合而成的,以事件的形式串联成一篇申论资料,是典型的事件串联类。解决这类试题的关键是把各个案例分开来各个击破,归纳出大意,尔后,将其

组合起来,便是资料所反映的问题了。

参考答案

该材料主要反映了以下几个问题:

(1)上海等大型城市是虚假广告高发区。

(2)虚假广告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欺诈性广告、夸大性广告、含糊其辞的广告以及混淆视听的广告。

(3)虚假广告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而且严重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

(4)食品、药品、日化用品、房地产、教育等领域存在着严重的虚假广告现象。

上一篇:捐赠仪式上的欢迎辞下一篇:如何管理好中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