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散文考点总结

2024-10-09

抒情散文考点总结(通用7篇)

抒情散文考点总结 篇1

咏物散文常见考点训练

考点精讲和错例分析

1.内容概括

(2011·山东烟台)文章主要从哪三个方面来写江南柳的?

江 南 柳

①柳是江南水边的精灵,袅娜的枝叶粗拙的皮,深藏一颗不灭的灵魂。

②水美江南,池塘边、清河岸、小溪旁、大湖畔,一株株柳,长成一首首妖娆的诗。水滋养柳,柳妆点水,水柳一家亲。柳叶青青,浓绿处,深藏一片独属于自己的海。皲裂的树干,是一副粗糙的皮囊,在清水的倒影中,映衬出生命的不易与壮丽。树皮的裂口,静静地记录着一段段无关风月的旅程,厚厚的,累成生命的沉积层。

③柳音是江南水边最美妙的旋律。树无言,风有语。柳枝之繁,灿若满天星辰,密如佳丽青丝。春日清风徐来,沙沙如恋人喁语,夏天朗风飘过,呼呼似累牛喘息,设若暴风袭来,哗哗然像孩童喧闹。清人李渔说:“柳贵于垂,不垂则可无柳。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此树为纳蝉之所,诸乌亦集。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年年柳荫浓,岁岁蝉声俏。村前村后,柳树成荫,枝头鸣蝉此起彼伏,嚷嚷着,一刻也不消停。

④江南人记得柳好,亦不忘柳之妙。农人折枝,是实用主义美学,编个枝帽,扎只柳筐,抑或插枝以期长出更多柳来,随手取用。文人折柳,折的不是枝,是情思。依依,是江南春柳派生出来的眷恋之态。缠绕,是江南春柳衍生出的思恋之情。“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古时送别,凄清水边,舟岸两处,不胜挽留的酸楚,离别的悲伤,一任柳枝恣意无声地抒发。

⑤“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一城春色一城絮。狂颠的柳絮,点点白嫩的轻柔,让人无处逃避。白绒的絮是柳的种子,离树飞散去,将生命洒落在远近各处。转生,竟是如此浪漫而快乐的旅行。

⑥柳树天生一个百变之身,枝丫插地即生,无心无意,即成荫成林。蚯蚓那百变金刚之身,断一截,不是生命终结,反而新生一命。柳是植物界的蚯蚓,是江南的树精,灵魂里潜藏着新生因子,便常插常新,生命在断裂与入土的疼痛中一次次复苏。

⑦江南柳,不只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淡然,更有“截”后重生之灿然。那年冬天,从扶河边过,但见枝繁的密柳,齐刷刷被锯伐掉繁密的枝丫,光秃秃一截主干,让人心生疼惜。孰料,来年春天,一无所有的“枯干”,竟抽枝发芽,又生猛地垂成娇娆的绿姑娘了。

⑧抒发再生的奇迹,吟咏不灭的魂灵,这不正是江南柳吗?由此就不难理解历代文人雅士,如谢道韫、陶渊明、柳宗元、苏轼、欧阳修、左宗棠、蒲松龄、李渔和丰子恺等,为何会那般钟情于它了。柳之于他们,有不可企及的人生寄托,无以言传的深层意蕴,是升华灵魂的生命道具。

⑨灵魂不灭,生生不息,江南柳啊,你是灵魂的诗篇,生命的乐章。

这是一篇咏物散文,咏物散文不同于一般的写景散文,对于不少同学而言,有点让人头疼——原因是读不懂,理不清思路,抓不住主旨,一遍两遍读下来,还是零碎的片断,云里雾里的。其实,还是要从梳理思路开始,看文章写的什么,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要表现什么,抒发什么,揭示什么。静下来细细读,慢慢梳理。要学会抓关键词句。如本文的开头段“柳是江南水边的精灵,袅娜的枝叶粗拙的皮,深藏一颗不灭的灵魂”,结尾段“灵魂不灭,生生不息,江南柳啊,你是灵魂的诗篇,生命的乐章”,中间两个过渡段“江南人记得柳好,亦不忘柳之妙”“江南柳,不只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淡然,更有‘截’后重生之灿然”。还要懂得思路展开的基本规律,咏物散文一般总是先“形”后“神”,先外后内的。

(1)从柳音、柳妙、柳好三方面写江南柳的。(2)从外在形态、内在品格、实用价值三个方面写江南柳的。

例(1)表明阅读者没读懂,只是抓住片言只语,以偏概全。例(2)大致上梳理出来了,但读得不细,于是不能贴着文本内容精细概括,只能笼而统之。其实,细读文本,第①段是总领段,“深藏一颗不灭的灵魂”是中心句,下面的文字围绕它展开。怎么展开的呢?先写江南柳的外在,从柳形(第②段)和柳音(第③段)两个方面写;再写柳妙,对于农人有实用价值,对于文人,有寄托情思的价值;接着写柳的生命力,既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淡然,更有“截”后重生之灿然。最后抒情作结,画龙点睛,呼应开头。

从柳形和柳音、柳妙、柳的生命力三个方面写江南柳的。

2.词语赏析

(2011·江苏无锡)请你说说第①段“裹”字的妙处。

①雨丝如期而至,细细碎碎,却并不停歇。一阵一阵,随风飘忽。我的石屋被雨丝的沙沙声紧紧裹住。

词语妙处的赏析,首先要推敲词语的意思,接着把它放在语境中,与上下文结合起来,分析其表达效果。有时还需要运用比较法,即设想平实表述时会用哪个词语,再比较两个词语的优劣。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了雨的细密。(2)“裹”字用得很形象,很巧妙。

例(1)修辞手法判断错误,本句没有用比喻,找不出比喻的本体喻体,同时对表达效果的分析也不完整。例(2)的表述失之空洞,没有联系上下文具体分析。推敲“裹”的词义是“捆绑、缠绕”,“我的石屋”被雨丝“捆绑、缠绕”,可见雨确实如丝,可见其稠密,也可见“我的石屋”很小。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丝丝雨声的稠密和石屋的小。

3.修辞赏析

(2011·湖北武汉)下面语句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其中一种,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它(即池塘)就像是村里人共有的孩子,每一声对塘的呼唤,经风吹都能传到塘的耳朵里。水草轻摇,青蛙鸣叫,蜻蜓风舞,燕子贴水,波光荡漾,都是池塘的应答。

抒情散文中的修辞赏析,一般分三个步骤,一是判断是什么修辞手法、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二是分析该修辞手法对描绘物态的作用,三是分析该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池塘具有灵性、充满活力的特点。(2)这句话运用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将池塘写得富于生机和活力。

例(1)修辞判断正确,也符合题目要求,但没有分析修辞手法对表达作者情意的作用。例(2)不符合题目要求,题目明确说“请结合其中一种”,而且分析也显得空泛,没有结合具体的文本内容。

(1)这句话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池塘具有灵性、充满活力的特点,表明了池塘与故人生活密切相关,表达了作者对池塘的喜爱之情。(2)这句话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展现了池塘的动态美,突出它鲜活而有灵性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池塘的喜爱之情。

4.风格赏析

(2011·江苏常州)文章自然朴实,感情真挚。请以第②段的词句为例简要分析。

他的体格,本来应该很高大,很健硕。开始于十九岁的劫难塞给他另外一条路,母亲和朋友说服他,他说服自己,后来成了我认识的、阅读的史铁生。

风格好像作家的名片,一读就是他,别人无法替代,现代文学史上鲁迅的深沉冷峻、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冰心的婉约清秀都给人深刻印象。本题考查这篇散文的写作风格,需结合具体的词句简要分析,要答好本题,需要有文本细读的能力。

(1)“他的体格,本来应该很高大,很健硕”,写得很“自然朴实”;“开始于十九岁的劫难塞给他另外一条路”,写得很“感情真挚”。(2)“应该很高大,很健硕”,体现了自然朴实的特点,“开始于十九岁的劫难塞给他另外一条路”,流露出作者对史铁生的同情,感情很真挚。

例(1)没有按照题目要求结合具体的词句分析,显得空泛。例(2)看起来点到了具体的词句,但点而不明,没有进入到词句的内核。两者的问题都是缺少文本细读,没有抓住具体的词句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文字里所融入的感情、文字中所表现的自然朴实的风貌。

第一句交代史铁生本应有的健壮体格,“本来”一词融入了作者对他遭受身体磨难的遗憾之情。第二句叙述了他从截瘫到被迫走另一条路,直至最后真正走通的曲折过程。“塞”字融入了作者深深的同情,“母亲和朋友说服他,他说服自己”,简简单单、平平实实,却给人极大的想象空间,融入了对史铁生终于走出困境、找到出路的艰难的理解和赞叹;“认识”“阅读”两个词融入了作者由衷的敬意。

5.情感体味

(2010·山东烟台)仔细品读文章最后一段画线部分句子,结合全文说说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塞外的春天

我看过幽燕的上林春色,我看过江南的草长莺飞,这些都不能使我忘情于塞外的渠口春涨,绕郭柳烟。我参与过陕坝的“手栽杨柳三千树”,我抚摸过归绥的“春风十万散榆钱”。六七年来,却是越走越远,越走越向南,哪里是天上,哪里是人间?哪里是中原,哪里是九边?我怕听嘎嘎的雁声,因为它还是海阔天空,有去有还。我愿藉春风寄语,我想请海水传言,看饱了繁花似锦,听够了软语如绵;最好是青春结伴,最快是人在春先,我希望再踏草原,我希望飞度阴山,看天青日白,万家胜欢,埋骨在黄河湾处,大青山前。

(选自《深山书简》,有删节。作者栗容若,原籍河北行唐,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后移居台湾。)

很多散文表达情感比较含蓄,同学们也多会有这种感受,读了一遍,不知道作者要表达什么感情。遇到这种情形,有两个方法,一是先看散文的结尾,有时也要结合看开头部分仔细品味、检索,看有没有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如果整篇散文都没有这种直接标示感情的语句,那就要琢磨其中描写、叙事的部分,如本篇,作者可能借景抒情,将感情包裹在写景里了。

(1)表达了作者对塞外春天的喜爱和赞美。(2)表达了作者不能“忘情于塞外”的感情。

例(1)没有仔细阅读结尾段落,更没有仔细推敲画线部分,只是一种程式化、套路化的回答。例(2)也只是简单地摘取原文语句。解答本题,需要结合后面括号里对作者生平的简介,仔细琢磨画线句子,尤其是“青春结伴”“埋骨在黄河湾处,大青山前”,作者现在到了台湾,无法回到故乡,但他渴盼“青春结伴(好还乡)”“埋骨在黄河湾处,大青山前”。叶落归根,葬于故土,是中国人的传统,这么一解读,作者表达的情感就了然了。

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热爱家乡,希望尽快回到家乡,叶落归根的思想感情。

抒情散文考点总结 篇2

散文, 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样式。它篇幅短小, 形式自由, 语言清新明丽, 意境隽永深邃, 素有“美文”之称, 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在近年中考的阅读选材中, 散文阅读材料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纵观2012年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 发现散文阅读试题的命题角度主要有: (1) 理解文章内容, 把握文章的主题。 (2) 理清文章脉络, 把握写作顺序。 (3) 品味文章的语言, 理解字词含义, 赏析词语的妙用, 分析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4) 分析语段 (开头、中间和结尾段) 在文中的作用。 (5) 判断修辞手法, 分析修辞效果。 (6) 分析文章中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的作用。 (7) 联系生活谈阅读文章后的感受, 仿写文中优美的句子等。散文阅读的题型除少数选择题外, 大多以主观题为主, 一般为简答题和填空题, 也有一定比例的开放性试题。由于中考命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对命题的不断探索, 预测在2013年的中考命题中, 整体上仍然会呈现出“大稳定, 微调整”的格局。

【考点剖析】

根据近年中考的命题角度和题型特点, 散文阅读的备考可从以下八个方面入手:

(一) 感知文章内容, 把握文章主旨

中考散文类题型的命题角度主要是考查: (1) 概括全文主题或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 给文章拟个标题或写出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3) 概括文中作者从哪些方面去描述事物或评价形象。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是: (1) 抓标题, 初步感知内容; (2) 抓每段的中心句 (重点句或关键词语) , 概括每段内容; (3) 深入研究末几段, 找到文中的中心句或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 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掌握中心思想; (4) 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答题时要注意的是:尽量运用文中的原句, 文章中有些语句本身就是中心句, 概括了文章的主题。如果没有中心句时, 我们就要认真阅读材料, 看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情感, 从而找到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概述时要深思精写, 不可全用原文语言或自己的语言, 宜以摘取原文关键词句加自己的概括语言合成答案, 同时要分点作答, 确保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 做到言简意赅, 又不漏掉答题要点。

(二) 理清文章脉络, 把握写作顺序

“理清文章脉络, 把握写作顺序”是中考散文阅读的一个常见考点, 命题时一般又以如下两个知识点来呈现:

1.理清线索。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凝”, 其行文线索既可以是某个人, 也可以是某个中心事件, 某件物品, 还可以是作者的情感。考查形式一般为: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答题时, 我们要特别注意文章的标题 (有的文章标题直接揭示线索, 有的标题暗含线索) 、反复出现的词语、文中的议论抒情的句子 (特别要注意文末的语句) 。

2.把握顺序:这类题型通常有以下两种考查方式: (1) 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2) 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 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答题时, 首先要了解三种叙述方式 (顺叙、倒叙、插叙) 的特点和作用, 其次要注意审题, 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 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 出题人在命题时会有暗示。同时, 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 不管能还是不能, 都要谈为什么, 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 品析作品语言, 感受文章魅力

散文的语言很具特色, 它往往融叙述、抒情、议论于一体, 语言优美、畅达, 富有节奏感, 有的还蕴涵深刻的哲理。品味散文语言这一考点, 通常包括如下五个方面:

1.字词的含义。字词的含义包括本义和语境义 (引申义或比喻义) 。此类考题常常是在原文中给出一个词语的拼音, 让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填写词语要靠平时的积累, 解释词语要“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 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去揣摩、体味和推断。我们答题时要注意: (1) 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 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 (2) 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 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 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答题时可采用以下套路:……的意思是……, 这里指……, 写出 (表现、表达) 了……

2.词语的妙用或表达效果。考题一般的表现形式有: (1) 句中加点词语好在哪里? (2) 品析文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表达效果) 。 (3) 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除, 为什么?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 (1) 词语 (在语境中) 的含义; (2) 用到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 (3) 词语的感情色彩; (4) 词语适用的对象和范围; (5) 词语的表达效果; (6) 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其答题模式为:……这个词语准确 (生动、形象、传神) 地写出了……, 写出 (揭示、反映) 了人或物……的心理 (情景、景象、情状) 。

3.选填或替换词语。此类题型考查对同义词或近义词的辨析, 从近年各地中考的情况看, 辨析词语的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2) 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能否替换为“……”?为什么? (3) 如果把“……”换成“……”, 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答题时可从以下角度入手:理解词语本身的含义, 辨析词语的轻重, 分析词语适用的对象和范围, 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词语搭配的角度等。对于选择类题型, 可直接选择填空;对于替换类题型, 通常可以套如下答题套路:不能替换, 因为原文中“……”这个词语, 准确 (生动) 地写出了……, 表达 (反映、突出) 了……, 如果换成“……”, 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4.分析词语所指代的内容。此类题目旨在考查学生筛选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在命题形式上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 (加点词语) 在文中指什么? (2) 请指出…… (加点词语) 在文中指代的具体内容。加点词语指代的具体内容, 通常出现在该词语所在句子之前的句段中, 解答此类题目, 首先要找到指定词语在文中出现的位置, 然后向上检索, 仔细阅读之前的语句, 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中寻找答案, 尤其要关注句子的主语。最好采用摘录、截取或概括的方法, 提取出符合要求的词语或短语。

5.分析句子的含义及作用。这样的题, 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 有时也会单纯考重点语句的含义, 答题时关键要抓住中心词, 从句子本身及句子所处的语言环境入手, 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或言外之意) 。答题模式为:这句话的本意是……, 在这里是指……

(四) 分析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

段落内容在文章中的作用, 需根据它在文章中的位置来确定。

1.开头段的作用。 (1) 开篇点题, 其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 点明题旨。 (2) 若没有点题, 其作用一般是开启下文, 或为下文作铺垫。 (3) 开篇是景物描写, 从结构上看, 其作用可能是起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 可能是衬托、勾勒环境, 提供背景, 或营造 (渲染) 某种气氛。 (4) 首段连续发问, 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 (5) 开篇连续感叹, 则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2.中间段的作用。中间段的作用, 一般包括其在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的作用。在结构上, 主要是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 一般需要关注中间段之前、之后的作用, 即前面讲了什么, 后面又讲了什么, 尤其是出现代词的时候, 需要把代词指代的内容分析明白。

3.结尾段的作用。结尾段的作用, 总体上说是收束全文, 或总结上文, 但因为结尾段的类型不同, 也会有不同的作用。如以诗情画意的语言结尾, 会让读者展开想象, 给读者留下无穷无尽的回味空间;议论或抒情性的结尾, 会起到点明主题或深化文章主旨的作用;与开篇呼应式结尾, 能起到总结全文, 照应开篇, 使文章结构严密的作用:总之, 在分析结尾段的作用时,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根据段落的类型去分析其作用。

解答段落在文中作用的题目, 关键是要看段落所处的位置以及它与其他文段或内容的联系, 要整体思考, 不可断章取义。另外, 段落内容在文章中的作用, 要从形式与内容两个角度来分析, 力求全面到位, 不遗漏答题要点。

(五) 判断修辞手法, 赏析修辞的表达效果

中考散文阅读题对修辞手法的考查, 从命题形式上看, 一般包括两个考查点, 一是判断指定语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二是赏析使用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其中, 第二个考查点, 既是重点, 又是难点。解答此类题目, 要求考生能够辨析常见修辞手法的特征, 并熟悉掌握不同修辞手法的作用。对修辞手法的赏析, 主要是从表达效果方面进行, 具体来说, 又可以分为内容和情感等多个角度。常见的修辞手法很多, 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引用、对偶等, 它们的表达作用虽然各不相同, 但赏析时却有相对固定的套路, 如: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 (刻画) 了……, 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表达了……的感情。

借代:用……代……, 使 (被借代的) 更加具体, 生动突出了……感情 (特点) 。

夸张: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使……形象更加鲜明, 使人印象深刻。

排比:使句式更整齐, 气势更强烈, 强调了……, 突出了……感情。

设问:引起读者对……的关注, 给人以启迪, 突出了…… (中心思想) 。

反问:加强了语气, 写出 (突出、强调) 了…… (观点、态度、情感) 。

引用:通过对…… (引用内容) 的引用, 有力地证明了…… (观点、态度) , 同时还使文章更有文采。

(六) 分清表达方式, 理解特殊作用

对于表达方式及其作用的考题, 关键是要弄清楚表达方式有哪些。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 分别是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散文中的叙述主要是交代事情的经过, 是作者抒情的基础。散文中的描写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 景物描写主要考查意境描写的作用, 答题时, 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 (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 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主题的) 。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描写的作用。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 其作用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散文中的议论, 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 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对于散文中的抒情, 我们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 一般也不单独出题, 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散文中的说明, 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 但从整体上看仍是为写人叙事服务的。

(七) 揣摩表现手法, 深入理解文章

“表现手法”一般不包括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而是专指在某种特定文体中运用的行文技巧。我们接触较多的表现手法有:衬托、对比、象征、伏笔、照应、联想、想象、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在命题形式上, 此类题目通常要求学生先指出表现手法的类型, 然后再对其作用进行赏析。对于不同的表现手法, 赏析的角度也有区别, 如联想、想象手法主要从心理和感情的角度进行赏析;对比、烘托手法主要从描写对象的角度进行赏析;而悬念、照应、伏笔等手法, 赏析的时候则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布局。解答此类题目, 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既要能识别不同表现手法的特征, 又要熟悉不同表现手法的具体作用。如象征, 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形象、含蓄和深刻, 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伏笔, 对后文将要出现的……这一事件作出暗示, 为情节发展作铺垫;照应, 使文章结构严谨, 令主题更加鲜明等等, 我们了解并掌握了这些知识, 也就等于拿到了理解散文的“钥匙”。

(八) 学会鉴赏、评价文章的优劣得失, 谈出自己的感受

近年来, 在散文阅读中常出现仿写、谈感受等形式的题目, 这是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阅读感悟的开放性热门试题, 往往出现在阅读理解的最后一题, 属于综合性的题目, 难度相对较大。解答这类试题的关键是把握文章主题, 结合自身感受谈体会、启示。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要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 打开思路, 能从多角度思考, 如从文章描写的对象, 人物的情感态度, 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 富有特色的语言等方面进行思考。二要紧扣题旨, 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 从“我”的角度和文章主题的角度去分析对人物、事件等的看法, 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 做到有理有据, 观点鲜明, 而不能模棱两可, 似是而非, 且语言表述要简洁、准确、流畅。其答题模式一般为:文章通过……表现了……主题, 在生活中, 我们……, 所以我认为……

【典例引路】

(2012年重庆市中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 回答问题。

春光美

周海亮

⑴街路划一条漂亮的弧线, 探进公园深处。公园绿意盈盈, 却有桃红粉红轻轻将绿意打破。柳絮纷飞, 落满松软的一地。鸽子们悠闲地散步, 孩子们快乐地追逐, 空气里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春天属于山野, 属于城市, 属于公园里每一朵勇敢开放的丑丑的小花。

⑵公园的小径上走着一位女孩。女孩的棍子畏畏缩缩, 慌乱且毫无章法。棍子戳戳点点, 碰到了毫无防备的老人。

⑶老人轻微地“嘘”了一声。

⑷“对不起”, 女孩急忙停下来, “对不起……戳痛你了吧……真的对不起, 我是一个盲人……”

⑸“没关系的”, 老人轻轻地笑, “我知道, 你只是有些不便”。

⑹“只是有些不便?”女孩的神情霎时黯淡下来, “可是我看不见了, 永远看不见了……”

……

⑾“花儿就像你, 你就是花儿……为什么闷闷不乐呢?为什么要放弃开放的机会呢?为什么要放弃整个春天呢?”

……

⒆女孩是笑着离开的。她的棍子在甬路上敲打出清脆的声音。她步履轻松。她像春的精灵。

⒇然后, 老人轻轻拍拍她身边的导盲犬。她说:“虎子, 我们该回家了。”她戴着很大的墨镜, 悄无声息地走向春的深处……[来源:学科网ZXXK]

(——选自《青年博览》, 有删改)

1.细读全文, 题目“春光美”中的“美”, 除了景色美之外, 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联系文章语境, 品析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 (春天) 属于公园里每一朵勇敢开放的的小花。

(2) 女孩的神情霎时下来。

3.联系上下文, 品味文中画线句子, 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1) 我知道, 你只是有些不便。

(2) 花儿就像你, 你就是花儿。

4.文中的女孩, 是因为明白了什么道理, 才由先前的“畏畏缩缩”变得“步履轻松”的?

5.文章独具匠心, 直到最后才告诉读者, 老人也是一位盲人。说说这样结尾有哪些妙处?

解析:第1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文章标题深层含义的能力, 阅读文本结合文章主旨, 不难看出老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美好善良的心灵和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 这些其实都是作者笔下的“美”。答案示例:老人善良美好的心灵、老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老人讲述的深刻道理、女孩走出阴影变得积极乐观。

第2题考查学生理解关键词语含义的能力, 答题时一定要结合原文进行。如第 (1) 句中的“丑丑”在本文中含有深意, 不单单指花儿的不美, 还暗指女孩残缺自卑, 答题时需把这深层含义表达清楚。第 (2) 句中的“黯淡”一词用来描写女孩的神态, 本着“透过神态看心态”的原则可分析女孩此时的心理状态。答案示例: (1) 指 (小花的) 不美, 也暗指女孩的残缺卑小, 表现作者对残缺卑小生命的怜爱。 (2) 指小女孩情绪低落, 流露出小女孩的悲观心理。

第3题是考查学生赏析语言的能力, 应注意联系上下文来作答。如第 (1) 句“我知道, 你只是有些不便”的表达作用, 联系上下文, 对于女孩用棍子碰到自己的事, 老人只是“轻嘘”, 对于女孩的歉意, 老人报以微笑及一句善解人意的话, 这都可以看到老人对女孩的尊重、包容与关心。而对第 (2) 句“花儿就像你, 你就是花儿”的分析, 可以从修辞的角度进行, 除能看出比喻的修辞, 还要熟知其作用一定是“生动形象地……”, 作用中的具体内容要往段意或中心上靠拢。答案示例: (1) 委婉含蓄, 体现了老人对盲女孩的尊重, 表现了老人的善良和爱心。 (2) 运用比喻, 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老人对女孩的希望和鼓励:虽残缺卑小, 但仍然要像花儿一样勇敢开放, 乐观生活。

第4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 难度不大, 只要仔细阅读文本, 就可从老人的话中读出深意, 特别是 (11) — (15) 自然段, 可帮助你领悟到文章的主旨, 即本题的答案。答案示例:花儿的开放与残缺、卑小无关, 任何生命都是有价值的, 都可有所作为;一个人只要用心、用爱去感受世间万物, 就能体会生活的美好。

抒情散文考点总结 篇3

考查要点二:品味语言类

品味语言类的题目包括:妙词妙旬的赏析、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的运用及对蕴藉、含蓄语句的理解等。

如2008年中考连云港卷《生命之芯》第19题:“请品味‘昏睡的葡萄醒了’这句话中‘醒’字的妙处。”云南卷《飘舞一次,美丽一次》第22题:“下列句子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请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宿迁卷《开镰》第21题:“本文多处运用了细节描写,请从(甲)(乙)中任选一处加以赏析。”重庆卷《别踩疼了雪》第15题:“‘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有什么深刻含义?”

品读散文的优美语段,能够使读者受到美的熏陶,达到“与我心有戚戚焉”的审美境界。散文的语言或质朴、自然,或生动、深刻、隽永,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很值得读者去玩味。要想深入品味,就须透过语言文字,读出其丰富的内蕴。

答题策略:

这类考题形式多样,角度多变,每种题型都有各自的答题方法,但有一个原则是不可改变的。那就是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

在这里,只重点阐述一下含蓄语句的理解。散文中的含蓄语句往往是作者表达自己思想的关键,因此,对这些语句的分析,要联系上下文,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揣摩,然后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明晰的表述。进行表述时,首先要“翻译”句子,即用通俗的或文中的词语替换含蓄的词语,其次结合文本的主要内容揭示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或感情。

考查要点三:探究主旨类

探究主旨类的题目包括:体验作者感情、感受文本中的形象、挖掘文本语言的空白等。

如连云港中考卷《生命之芯》第21题:“从葡萄叶旺盛生长到葡萄叶子过早落尽,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重庆卷《别踩疼了雪》第16题:“联系全文,说说‘雪’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徐州卷《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第18题:“结合全文分析‘我’的形象,并说明‘我’在文中的作用。”淮安卷《喝得很慢的土豆汤》第17题:“请你联系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象,(1)写出他们‘彼此嘱咐’的话语;(2)写出小姑娘与她的爸爸在慢慢喝汤时的神态。”

《语文课程标准》:“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散文,尤其是抒情散文中的“形象”可以是人,也可指由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生活图景。理解事物、景物的象征意义,对把握文章主旨大有裨益。所谓的体验、感悟,就是考生真正进人作品的生活场景中去,或与作者产生共鸣。同时在文本中也会留有语言的“空白”,这些“空白”就有待于考生在阅读活动中去参与作品意义的创造。文本中的这种“空白”要由考生用想象力和联想力去填补。

答题策略:

这类考题的回答,需建立在正确理解文本主旨和作者感情倾向的基础上。尤其是“留白”题,一定要思作者所思,想作者所想,不能脱离文本去随意生发。如上文提到的淮安卷《喝得很慢的土豆汤》第17题,对于第(1)题,应抓住当时的背景(儿子将要出国读书,即将远离父母),且题干要求写的是“彼此嘱咐”的话语,因此展开想象时,写出的应既有父母对儿子的嘱托的话,也有儿子对父母关心的话,这样的回答才算是全面。第(2)题,也应抓住当时的背景(小姑娘和爸爸已经好几年没有见面了),那么两人神态中更多的应是喜悦。

考查要点四:感悟拓展类

感悟拓展类的题目包括:联系生活谈感受,谈启迪,表达个性见解。

这类考题旨在鼓励考生对阅读内容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体现了开放性的思想,因此它几乎都在散文阅读的最后一题出现。

如大连卷《青春的门槛》第23题:“作者说要‘义无反顾’、‘欢欣鼓舞’地迈进青春的门槛,你认为该如何迈进呢?”成都卷《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第10题:“读完文章。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呢?请结合你对生活的认识谈谈自己的看法。”徐州卷《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第19题:“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很少受到关注。选择你身边的其中一人,以花喻人写出一段话,表达你对他(她)的评价和关怀。”

《语文课程标准》:“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作出评价。”

阅读散文的重点是进行个性化阅读,要对其中的感情和观点进行评说和鉴别。

答题策略:

准确理解和把握文章的立场、观点、态度和情感,是解答这类试题的关键。解答时要用第一人称;可以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要紧扣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和情感,笔墨集中,主旨明确,不能模棱两可。然后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这需要摆事实、讲道理。如果题目中要求“联系生活实际”,或者“结合你的阅读经验”“结合你平时积累的相关名言”,就应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例子要具体,要与所要表达的内容相吻合。同时要注意答题时语言流畅,不能出现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

[学以致用]

一朵早醒的桃花

(1)残冬季节,世界颓败了,天地间亮丽的色彩全都熄灭。

(2)小院里那株矮小的桃树落尽了叶子,苍黑的棵枝守着它丑陋的疤痕,伛偻在荒秽的角落,卑怯而孤寂。

(3)我想念一朵小花。

(4)这是一朵早醒的桃花,它曾经开放在这株树的一根枝条上,灼灼的颜色将我照亮。至今它那轻柔的枝条还拂动我的记忆,使我舒畅难禁。

(5)那时天空正阴郁。这座被世界遗忘的小院,守着一隅冻土冬眠,白昼和夜晚同样的寂寥,没有色彩,没有生命的消息。

(6)而这朵花却骤然开放了。它独自立在枝头,大胆地舒展那娇小的花瓣,畅舒生命中全部的芳香和颜色,露出新鲜的浅笑,这死寂的世界顿时洋溢着生气。它张开纯真的眼睛,看这寥落的小院,看满院的秽土和残枝败叶,看那白寂的墙和苍灰的楼房,它的眼色越过萧索的棚栏,投向那冥漠的茫茫天宇。

(7)高邈的天空连同它覆盖下的万物冰冷地斜睨它。这朵早开的小花,它太小了,太轻、太微弱了。

(8)但它毫不羞怯地染红自己,红得那么深,那么浓艳,那么沉醉,无忌无讳地红,不掩不遮地红,在天边灰暗的背景上孤独地灿烂。

(9)它就在这一根丑陋的枝条上,独自营造着春天,充实它绚烂的年华,享受它美丽的生命。

(10)它控制不住生命的喜悦,笑出声来,声音是那么甜柔新鲜,昏梦的枝条和上下的根须都听到它这无所不在的声音。于是生命在粗糙的皮下波动、流淌,聚成苞蕾,又有一朵开了,又一朵……一簇簇一团团的花,占领了’所有的枝条。这些追随者,摹仿它的颜色和姿态,拥有和分享着春天。

(11)于是引来一阵阵和暖的风,在它们的花瓣上亲昵地抚摸。把它们美艳的故事,四处张扬。于是招来一滴滴露珠,依偎着它们的娇靥旋舞虹彩,于是__________。

(12)观赏者们群集而至,他们从灰袍中伸出头来,赞美说:这些春的使者,生命的先觉者,领风骚的佳丽,真是“三春第一红,百卉第一香”啊!

(13)但那朵最早开放的小花此刻却隐没了,人们不认识它,不知它寄托在哪个位置。那朵站得最高的花不是它,那朵开得最显赫的花不是它。那颗曾经被它染红的露珠,那只曾经被它迷醉的蜜蜂,都不记得它。

(14)在这世界的一个季节里,它开放过一阵,最先孤独地红过、香过、美丽过。它自己也没留下记忆,就消逝了。

(15)为此,我悼念它,这朵早醒的小花。

1为什么作者把这朵小花称为“早醒的小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11)段内容,在横线上进行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给“但它毫不羞怯地染红自己,红得那么深,那么浓艳,那么沉醉,无忌无讳地红,不掩不遮地红,在天边灰暗的背景上孤独地灿烂”写批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说:“我想念一朵小花。”作者为什么想念这朵小花?读了本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1)从字面上来说,这朵小花比其他的小花开放的早。(2)从深层含义上来说,这朵小花使死寂的世界顿时溢满了生气;独自营造春天,生命年华绚烂美丽;追随者摹仿它,拥有和分享春天。

2示例:(于是)引来一群群异乡的蜜蜂,围绕它们嘤嘤飞鸣,倾听那些甜蜜的销魂的诉说。

3运用拟人、排比的手法,写出了这朵小花旺盛的生命力和勃勃生机。“毫不羞怯”“无忌无讳”“不掩不遮”,写出这朵小花的勇敢和自信。

散文雨抒情散文 篇4

青岛的雨,经常是从春天一直下到秋天。冬天是不常下雨的,可是也不常下雪,大地很干燥,却得不到一点点的水分。夏天倒是经常的了,可一下就是一整天,还是那种倾盆的,像一桶水“哗”地倾泻到地上似的。春天又忽的`会闹春旱,又使大地变得十分的干燥。于是也就有了一句俗语,“春雨贵如油”这句话应该也是这么来的。

春季下雨竟成了一件很了不得的事情了。于是就都盼着,盼着,盼着春雨快快地下。

可我是不喜欢下雨的,尤其是下过雨的时候。走在路上,一脚一脚地深陷进泥里,在城中倒也好说,可一到了乡下,一地的泥,走路时都要小心翼翼地避开,以免深受“泥害”。

于是我痛恨下雨,可是,我不能体会农民们的心情,不下雨,他们就不能迎来丰收了。那将会是多么令人们悲伤的一件事情!

我又一次盼望起下雨了。

说起来也许是很矛盾的,或许连我也想不通我的思维是如何运转的。

一到下雨时,天就变的灰蒙蒙的,一种无名的压抑感不由自主飞上心头。接着,那雨便开始下了。起初也是很小的,然后一下子变大,落在一切暴露在天空之下的物体,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落在地面上,也落在人们的心上。

雨点继续不懈地拍打着一切。一阵风刮来,它又一次被吹到别处去了,可竟然越聚越多,最后在某处形成一片雾化的水墙。风卷着雨,扑在人的脸上,有时感觉痒痒的,又有时感觉疼痛,就有了一种想要去击打那雨点,可最后也就只是徒劳地拍碎几个水滴。

渐渐的,雨就小了下来,一点一点地,慢慢地,消失了。

街道上,一片一片的积水,车一过,激起飞扬的水花,再落下。每激一次,就将水坑又扩大一点。

我却又一次痛恨起下雨了。

雨水弄脏了我的衣服,湿了我的鞋子,它是恶毒的!

可是,痛恨下雨,又有什么大用处呢?想着,想着,就感觉不痛恨了。

我又一次审视了自己,讨厌一种自然现象,有没有觉得不值得?有什么用?为什么要这样?我发现自己回答不出,于是,不再讨厌它,却反而高兴起来:是啊,农民们该多么高兴啊,我们又有丰收的果实可以品尝了,我们何不跟着高兴呢?

读散文品生活抒情散文 篇5

你不是作家,也不是诗人,你什么头衔都没有,可在我心里,你比什么都珍贵。你的文字很洒脱,你的生命很平凡,你就像戴望舒的《雨巷》里那撑着雨伞的白裙姑娘,忧郁而美丽。心里有时便会莫名地涌现丝丝淡淡的忧伤,情不自禁地因为什么让我为之感动、为之沉迷、甚至为之倾情。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又何必花呢?

也许热爱散文就像品一杯淡淡的清茶,永远是爱人心中不离不弃的情感。读你的文字犹如沐香浴风。迷蒙中可以内视那茶杯上残留的牵挂,继而伴随着相思畅游在你文字的描述中,品味着独特的芳香缕缕,体会着你对人生的困惑反思和顿悟迂回。风轻轻,雨绵绵,你飘逸如云的文字就像一道美丽的风景,流连忘返。观景有倦的时候,望山有累的时候,读你的文字却不知疲倦,忘了时间的悄然流逝,你文章思想的深邃,语言的唯美,结构的严谨,情感的荡气回肠就如同高山流水的乐章引得知音驻足,百凤低头。

那些看似不经意的简约文字,却融合着对生活的感怀,对人生的感悟。你独有的睿智,并不作高深之态。生存的那么淡雅脱俗,却又彰显清净高洁。这些都透过你的文字展现得一览无余。品读你的文字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惬意。体会你的.个性又宛若重回纯真的年代,能唤起沉睡的精灵女神,点化我日益沉迷的梦境。

生活被风驰电掣的节奏搞得眼花缭乱,越来越多的人们喜欢独处一隅,在优美的文海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慰藉,同时也是精神升华的温暖港湾。这时解读你的文字让我瞬移到了飘渺的时空,重拾那份记忆里的美妙,找回那不曾消退的草长鸢飞、蛙鸣虫吟、小桥流水和田园牧歌。

故梦抒情散文 篇6

有多少人会在多少年后再次回想过往种种呢,怀念那些逝去的青春时光,珍藏那些流年岁月的点滴碎片。我想,很少,应该很少吧!

当今社会,人心复杂,风气浮躁,我们可能会随大流,盲目追求功与名,失去了自我,忘了当初的本心,忘了当初的那些梦,还有那些美好的人与事。

在我心中,从小就有一个梦,亦或说是“梦想”,它深埋在我心里,有多少次曾萌发出稚嫩的“幼芽”,可是却被我自己深深地毁灭了,然而并不彻底,时常还会再次生根发芽;小时候,我经常幻想拥有一双鸟的翅膀,然后就可以跟它们一样在天空中翱翔,因为自由自在——那是我最初的梦想;再长大一些的时候,我才知道幼时的我那不切实际的梦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得到那双“翅膀”,因此,它将是我努力为此奋斗一生的目标;可是,慢慢地,我愈发觉得这个“梦”没那么好实现,因此我半途而废,不再为实现它而继续做无谓的“牺牲”,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步入社会的我,更是处于迷茫的生活,人生目标很是模糊,毕竟当初的梦早已成空,到现在已破碎地不成样了,甚至连我都不曾相信我当初拥有过那“梦”,现在的我,生活有时茫然,日子也过得实在无趣,少了那份奋斗的源泉,我都不敢相信这就是我所过的生活。

往事不堪回首,回首时已在月明中。曾经的梦,如月般缥缈,虚无,那么不真实,可却又那么美好;可如今,看透了梦的本质,我却少了那份天真,那么无忧无虑,我怀念曾经不曾烦恼过的自己,至少每天都开心的过着,然而现在却多了一丝理智,一份责任,让我不得不看清事实,面对生活,因此也惹来诸多烦恼。

我想说的是,人道且艰,做人真难,但是拥有一个梦,并不难!它可以是过去,也可以是现在,反正在将来的你,一定会庆幸你当初的选择,没有它的存在,就没有你的成就。

抒情类散文阅读 篇7

紫藤萝瀑布

(宗 璞)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贱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舞,有的只是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换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儿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候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儿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这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1.写出文章中描写紫藤萝的数量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这句话的含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下面两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紫色的“瀑布”„„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赏析下面句子,说说它们突出了紫藤萝的什么特点。(1)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儿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这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参考以下内容,按“整体——局部——部分——个体”的顺序描写一段景物,描写中要融进自己的感情。(写在作文纸上,题目列举了五组内容,可任选其中的一组来做即可。)一片花

一株花

一枝花

一朵花 一片竹林

一株竹子

一枝竹

一片竹叶 一片灯火

一串灯光

一柱华灯

一束灯光 一片大海

一片海滩

一股潮水

一朵浪花 一个公园

一湖清水

湖上的一条游艇

艇上的人

爬上窗台的绿色

①窗台在二楼,那晌午里散着泥土糙香、夜晚嚼着寒露沁凉的绿色就顺着我家的门铃线义无返顾地爬了上来。不知不觉间,一线的绿色和点缀其间的串串白花便搭在了小院上空,并在窗台前探头探脑,使劲摇曳着深秋的阳光,映照出一户庭院的温馨与恬静。

②望着这线积极蓬勃的生命,真让人心情爽快并急于俯向贴面的绿色。也许,这正是绿色爬上窗台的唯一心愿吧。

③确切地说,这束绿色来自一株黄瓜和一株莓豆。早在夏天它们就兄弟样并肩挽手攀援于小院南侧,在这个无风无雨的夏季艰辛地生长着,暑气和干旱丝毫没有抵消它们坚强向上的意志,它们的信念,永远是忠诚于脚下这片临时堆砌的菜园和我那朝夕呵护的妻子。除了寒冬,已经没有什么能让这群绿色在小院中消失,尤其在秋天,远离了燥夏的绿色反而越加显现出遮掩不住的郁葱,在院落、窗台无声地抖动着朗朗秋波。

④这时爬上窗台的绿色犹如举向天空的思想和灵感,带着大地和秋天独有的体温,干脆利落地扑向你,让人觉得这绿色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在这里等着你,让你怦然心动,让你热血奔涌。

⑤仰望天空,仰望这线执著的绿色,总令我心旷神怡,思绪万端,无以言说的沟通感拓展着我也分解着我。它与我们一样,也向往自由,追逐光明,真心热爱脚下的一方水土和苦乐生活呀。有谁能说自然是冷漠的、无情的?江水奔流不息,倾诉的是自己澎湃的波涛;树木傲雪参天,挺拔的是自己无边的苍翠。而我只相信在宇宙规律的作用下,世间万物都有生命有情感有思维,你无法评说谁更伟大谁更渺小谁更补益于对方。就像今晚,秋空如洗,夜凉如水,银河横波,一盘银月垂至天幕中央,说不出是欲升欲沉还是欲远欲近,最主要的是我无法忽略窗台前的这线绿色,它笼在迷人的夜色里,梯次排开的豆荚和瓜纽如同披上了一身轻纱,轮廓分明地在秋风下回忆曾经汗流浃背的下的夏天的火热,算计着丰硕的收成,说不定一声秋虫的低吟浅唱就成全了豆荚们瓜纽们酝酿了整夏的爱情,刚刚坠入甜蜜的小生命于是急不可待地探出绿色的小手敲打窗子,要把一肚子的幸福与快乐说给你听。

⑥若是在晌午呢,秋天的阳光并不火辣,只是响脆脆地跌在这线绿色上,那些叶呀花呀瓜呀豆呀的心情和爱情虽被一夜寒露湿透,却能在顷刻间还你会飞的欢笑与娇媚。就在不远处,建筑工地上不知歇息的轰鸣,也因了这绿色的宁静抚慰而富有节奏感。绿色,就这样以生的迫切、力量、和宁静,同时给了我们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动愉悦。

⑦终于爬上窗台了,为实现这个简洁纯真的心愿,黄瓜和莓豆共同托举着绿色,克服了来自韭菜、芹菜、油菜等园内其它蔬菜的嫉妒嘲讽,选择惟一向上的道路来到我的窗前,让绿阴、生机、果实、清新悄然挤进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它相信有爱的地方就应该有绿色,有家的地方就该布满生机。这时候,绿色的内心便会感到不虚此行,并以芬芳的花蕾和沉实的种子重新构思着盎然的激情。

1.根据文意的理解,第②段和第⑦段划线的两句中“惟一心愿”和“简洁纯真的心愿”分别指什么?(2分)

答: 2.细读第⑤段,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4分)

(1)请结合对文意的理解,仿造横线前面句子的形式,再写一个句子。(2分)

江水奔流不息,倾诉的是自己澎湃的波涛;树木傲雪参天,挺拔的是自己无边的苍翠;,;(2)作者写“江水”、“树木”等是为了说明什么?请用文中相关的语句回答。(2分)答: 3.文章赞美的绿色来自黄瓜和莓豆,在最后一段有写到“韭菜、芹菜、油菜”,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答: 4.绿色给人以愉悦,绿色给人以想象,绿色给人以启迪。请联系本文回答问题。(4分)(1)从全文看,“爬上窗台的绿色”中”的“绿色”具有哪些方面的精神品质?

答:(2)“绿色”一词在生活中还被赋予许多新的内涵,如“绿色通道”中的“绿色”主要指安全、畅通而不受任何阻碍。请你再举一例说说它的另一种内涵。

答: 5.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先写爬上窗台的“绿色”给人以惊喜,然后交代“绿色”的由来,随后以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来热情礼赞“绿色”。

B.本文以爬上窗台的瓜藤豆蔓为素材,讴歌了蓬勃向上的绿色生命,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意蕴深长。C.作者在文末说,“绿色”要“以芬芳的花蕾和沉实的种子重新构思着盎然的激情”。这样的结尾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D.文章先采用了倒叙的手法,然后转入顺叙,以“我”的心情变化为线索来结构全文,显得灵活而严谨。

6.这篇散文的语言生动,描写细腻,多处运用拟人、比喻来丰富“绿色”的内涵,来揭示“绿色”的精神。请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上面题目涉及的语句除外),作一点具体分析。(3分)

答: 昙花:昙花酝酿了一生,倾尽毕生心血,在一个万籁俱寂的深夜,或者一个凄风苦雨的夜晚,在人们熟睡之际,百花沉寂之时,悄然绽放。那种美丽,那种光辉,不亚于牡丹的雍容,不亚于玫瑰的妖娆,是人为之震撼。昙花就这样在夜里孤芳自赏,悄悄从人们的梦乡走过,不留痕迹,不留余地。这瞬间美丽铸就了永恒。

破晓之时,你所能看到的,只是一朵凋垂的花,冷冷地挂在枝头。于是我便开始伤心,上帝让这惊世之美做这短暂的停留,却不肯让她多开放片刻.长大以后才明白,不是上帝太残忍,而是我太天真。试想,如果白天、黑夜,无论何时,昙花都一如既往地开放着,那么,谁会珍惜那短短的几个小时,谁会在意她的美丽,昙花那独属于黑暗的魅力,又怎能体现得出呢?我们之所以被昙花瞬间的美丽折服,之所以无比珍惜那开放的几个小时,正是因为我们经历了白天里那漫长的等待啊!珍惜生命,珍惜生活,是我们做好任何一件事的最大前提。很多东西在你拥有的时候不觉得它是多么珍贵,失去了才会发现,你不经意间遗落的往往是重要的、一刻也离不开的东西!由此,我说,不论我们现在拥有的是多是少,我们都应该感谢上苍的恩赐,都应该好好珍惜,不论是短暂的昙花,还是万里长久的月季。

梅花: 梅花,迎着寒风而绽放的花朵。它没有月季的艳丽,没有牡丹的大红大紫,没有兰花的淡雅,没有荷花的高雅……但是,它拥有不畏寒冷,独步早春,傲立雪中的精神,象征刚毅精神和崇高品格,“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更是表达了梅花这种坚强不屈的精神和品格。我不禁想起了那些战斗在荒天雪地的塞北开发者,他们像青松,像秋菊,却更像这梅花。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中,默默地奉献了自己的一生。难道他们不具备梅花那坚强不屈的精神和品格吗? 《紫藤萝瀑布》

1.一片辉煌的淡紫色、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一穗儿花、每一朵盛开的花等等。2.拟人: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比喻: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 3.紫藤萝已经深深地感动了我

4.这说明“我”被藤萝的旺盛的生命力所感染,所有的“疑虑”和“痛楚”都没有了,所以“精神”也“宁静”了,感到了“生的喜悦”’。

5.(1)紫色的流动的“瀑布”,象征着作者思绪的流动和情感的起伏,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深切感受,对新生活的宁静、甜美充满了温馨的感受和无比欣喜之情。(2)“光辉”和“芳香”象征着生活的光明和美好。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轻松、振奋、欣喜的思想感情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6.赏析略 突出特点:(1)突出了紫藤萝水灵灵、生机勃勃的特点。(2)突出了紫藤萝上浅下深,不同颜色交错生辉、斑斓耀眼的特点。(3)突出了紫藤萝花奋发向上,勇往直前的特点。(4)突出了紫藤萝忍受着巨大的痛苦,疑虑不解,在思索,在等待,而小心翼翼地过活的特点。(5)突出了紫藤萝充满活力,怀着无限喜悦,奋勇前进的特点。(6)突出了万花灿烂流动的“瀑布”的壮丽,是每一朵充满活力、生机勃勃的紫藤萝花团结奋进的结果。7.略

爬上窗台的绿色(17分)1.“唯一心愿”是指“望着这线积极蓬勃的生命,真让人心情爽快并急于俯向贴面的绿色”,概括起来说就是:“(绿色)用自己积极蓬勃的生命,让人心情爽快。”第(2)小题答案就是前半句的“(绿色)爬上窗台。” 2.(1)示例:山岭巍峨起伏,显示的是自己坚强的体魄。草原纵横千里,袒露的是自己宽广的胸怀。人类拦江筑坝,展现的是自己豪迈的气魄。(2)以此说明自然不是冷漠无情的。或说明“世间万物都有生命有情感有思维”。

3.反衬(衬托)了(来自黄瓜和莓豆的)绿的积极向上的精神。1)①积极蓬勃(的生命力)

上一篇:铝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下一篇:环境被污染的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