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凉抒情散文

2024-05-10

秋凉抒情散文(共10篇)

秋凉抒情散文 篇1

秋凉抒情散文

就是这么一场雨,天就凉了。

穿一件厚线裤,再穿一件厚的牛仔,再穿一件厚的衬衣,天还是凉。

阴云遮蔽着太阳,早晨很黑暗。马路是湿的,车轮呼啸着碾压过去,发出撕裂的声音。空气潮湿,更加阴冷,好像钻在地下的洞里,墙壁上都是水珠,冷气往肉里浸,皮肤就麻麻的。记得在农场的`时候,十一开始挖菜窖。我家住的房子后面是黄土,一锹一锹挖下去,很快就挖到一人深。再挖,就开始湿漉漉的了,挖出了越冬的蛤蟆。没有想到蛤蟆会躲到地下这么深。蛤蟆有感觉,知道这一年的冬天地要冻几尺深,它在冻层的下面。可是蛤蟆没想到我会在它预测的上面挖菜窖,我挖到蛤蟆身边时,它正偎了一个窝开始睡觉。我惊醒了它。我害怕蛤蟆。我就用铁锹把蛤蟆扔到远远的上面去。蛤蟆伸出腿来开始蹦。我不挖菜窖回家了,蛤蟆就又蹦回到它休息的地方去。我再把它挖出来。现在好了。已经找不到蛤蟆了。可是我也不挖菜窖了。

天冷了我就无奈。我喜欢热天,穿的少少的,把胖的肚子突出到外面。天冷就要穿的厚,一层一层的,裤腰带都系不住,胯骨疲倦的很木。早晨起来,要一层一层的穿,晚上回家要一层一层的脱。不方便。于是我就想,东北人的保守是因为寒冷得来的。捂的这么厚,就不会开放。南方人四季都穿的很薄,各个部位都表现出来,就习惯了。北方人一见到穿矮腰裤子的女人露出屁股就还惊讶,南方人就很随意。这种厚厚的穿戴,也减少了风化,使男女们都很守住自己,一幅道貌岸然的样子。于是东北的男人更象男人,女人则更是女人。

秋天还不如冬天好。冬天可以名正言顺的穿上棉袄,秋天的冷也很厉害,但是穿棉袄就会感到浪费;冬天可以理直气壮的躲在屋子里,秋天以为阳光明媚,到了外面就会冷气逼人。一年里,其实只有两个季节,就是夏天和冬天。春秋是冬夏的边缘,算不了季节。春天可以归到冬季,秋天可以归到夏季。就如人的年龄,就是童年和老年。青年属于童年,中年属于老年。

我不知道雨什么时候停下来。停下来之后,太阳还温暖吗?

秋凉抒情散文 篇2

结构核心, 要有细节。抒情类散文少不了写景状物, 因为任何感情都来自对个体景致细节的感受, 否则便成为无源之水, 无木之本。

写景抒情, 咏物言志。散文是一种充满了主观色彩的文学体裁。抒情散文就是以抒写人的生活和生命的感受与感悟为主旨, 写景抒情, 咏物言志, 从而与叙事或其他文体区分开来。

寥寥几语, 尽述心事。抒情类散文是以一定的事物为对象, 侧重抒发作者的情怀。常见的抒情类散文是在写景绘物中融注作者的情感, 实现情景交融, 引领读者身临其境, 感同身受。寥寥几句情感语言既给人美的享受, 又予人心灵的感悟, 思想的启迪。优秀的抒情类散文是融历史、地理、文学价值于一体的。

洋洋洒洒, 阐述心情。抒情类散文能够让我们通过文体的表现技巧, 读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 又能鉴赏作者表达这种感悟的形式。

文笔隽永、洗炼流畅。抒情类散文体裁的多样性、手法的多变性决定了文笔的丰富性。

意象立意, 意境立体。抒情散文大都有一个特定的情景、画面或事物, 散文的题目本身就常常是在强调一个特定的意象。这些情景、画面、事物大都是作行文线索或中心场景在散文的文本建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散文的立意也是通过这些意象来透示的。抒情散文非常注重追求意境, 通过情、景、和理的, 实现虚实相生的立体形象, 给人以美的享受。

总之优秀的抒情类散文感情真挚, 语言生动, 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 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写作注意点]

一是要注意表现手法的运用:

抒情类散文在提示中心思想方面有自己的独特方式, 这种情感的抒发一定要借助正确的表现手法。抒情类散文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欲扬先抑等。

(1) 象征的特点是“托物言志”。它是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 来表达人或社会现象的本质特征, 以激发读者的感情。运用象征手法, 所借之物与所抒之情, 象征体与本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或相关性。

(2) 衬托是以他体陪衬本体的写作方法, 本体与他体有主次之分。衬托有两种:一是正衬, 又叫陪衬, 是用同类事物来衬托;二是反衬, 是用相反的事情来衬托。

(3) 对比是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面作比较的写作手法。它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是并列的。

(4) 欲扬先抑它是一种描写技巧。欲扬先抑的“扬”, 是指褒扬、抬高。“抑”, 指按下、贬低。褒扬人或物, 却不从褒扬处落笔, 而先按下, 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 使散文情节多变, 形成波澜起伏, 造成鲜明对比, 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 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 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二是要注意结构方式的选择:好结构能使文章具有独特的神韵, 它能使复杂的材料变得清晰, 它能使文章的情感的抒发得到完美的展现。常用抒情散文写作格式有参游式、静赏式、象征式、情感式、怀念式、叙史式。总的说来, 抒情类散文的结构的选择旨在给学生在行文思路和结构柜架上有所启发, 学会怎样将感情寄托于景物中。

三是要注意掌握写作技巧:掌握诸如渲染、铺垫、伏笔、照应、悬念等技巧有利于文章情感的升华, 把握文章实质。

四是要注意抒发真情实感。用自己的笔抒发自己的感情, 就要说自己内心想说的话, 心中怎样想就怎样写, 有什么感受就写什么感受, 让感情在文中自然流露出来。

[怎样写]

首先是确定景语和情语:“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是抒情类散文最大的特点。抒情类散文文质优美, 富含哲理。抒情类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 以空灵飘逸见长。它往往借助具象, 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如单一景物的组合当以全景取胜;把所绘之景设置在某一特定氛围, 用带有特定底色的背景使画面境界全出。像阴柔美类的植物如杨和柳, 用以表现素淡朦胧的意境是最合适不过了。

其次是确定方法和技巧:景物各异, 其营造的情境自然不同, 但选取何种方法和技艺使景物与情感基调一致, 这就是我们写作中要重点思考的。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 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 运用比兴、拟人等手法, 写景抒情, 情景交融, 或托物咏志, 有所寄托, 以达到抒情的目的。抒情类散文中的景, 有时直接描写难以表现出那特有的情韵, 因此作者往往借助对比映衬的方法和技艺来曲尽其妙;有些景物较为平常, 也无特别引人之处, 画面是静态的, 可拓展的思维空间较小, 但作者却可以不囿于狭小的时空, 想象和联想的安排就能化腐朽为神奇, 使画面生动起来;单纯的景色本身多是静态的, 现时性的, 引用神话和传说就成了最好的方法和技巧。而古老的神话传说因其历史的久远更富神奇浪漫色彩而使文章具有历史纵深感, 内涵也更为丰富。

抒情类散文以景取胜, 以情动人, 确定写作方法和技巧是关键。

最后来确定抒情和方式:抒情, 是作者把自己对客观事物的喜、怒、哀、乐等主观感受, 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加以表现出来, 抒情的目的是倾吐情感, 引人共鸣。写人、写景、叙事、观物都是为抒情服务的, 因此, 以情织文, 是其特点。

[实战题目]以“秋”为话题, 写一篇文章。

[要求]展现秋景的特征, 要寄寓情感。自拟题目, 自定立意, 不得抄袭。字数800左右, 体裁是抒情类散文。

[应战指导]这是一道很典型的提示类话题作文题。话题启示我们, 要通过我们所见所感所闻等感知方式, 深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 大胆地展开联想、发挥想象, 去捕捉写作秋的相关的信息, 寻找最佳的写作立意点, 借以行文。对这类话题, 我们可以通过如下步骤来立意选材, 确立文章的主旨和基调:

一是要感悟理解“秋”。这一点要善于利用联想, 展现秋所蕴含的季节内容和情感体念。如联想到秋是喜悦之情, 因为它是丰收季节, 它是黄金季节;联想到秋是悲伤之情, 因为它是衰败的季节, 草枯花谢;联想秋是悲喜交加之情, 它能抵御严寒, 它能积蓄能量, 跨过冬季就是百花盛开的春天, 它不能使大地气温回暖, 而是让人开始有“猫冬”心理, 让人失去生活的壮志。

二是要激发想象“秋”。调动自己头脑中所有的能够与秋融为一体的诗句, 展现秋的文化底蕴。如引用写秋的诗文展现秋景的神韵, 想象人们在秋的时节上情感上的寄托。也可以在文中列举从古到今关于秋的优美语句, 增加文章的内涵, 印证文章的情感。

三是要展现情感。情感的抒发选择可以直接, 也可以间接, 但一定要注意文章情感抒发的真实性。如欧阳修的悲秋情感, 苏轼在秋景中表现的喜乐交加的复杂情绪, 郁达夫对故都秋的喜爱, 古人说“情贵真”, 意思是说, 只有表达真挚的感情, 文章才能感动人。

四是注意写作角度。“秋”这个话题范畴太广, 我们在立意时一定要具体, 开口要小, 如可以写秋的几种景物特点来表现他们能体现出来的情感。也可以直接写秋的感情, 主体部分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 秋天哪些景象展现了这种情感。

[实战例文]

微凉

湖南省岳阳市岳化一中高三207班郑欢

走在这个微凉的秋天黄昏校园里, 不是一人独处就显得喧闹, 显得浪费。

微凉, 这是关键。人对冷或热都会有太大的反应, 心总是很难宁静下来。这时候, 只觉得自己是在俗世中挣扎, 找不到可以徜徉的心灵时空。当我们有空想念某些事、某些人时, 大概就到了秋风起秋意, 微凉的时节就到了。

在冷风中行走, 看看灰灰的天, 停不住的云, 起了又落的。看见稀稀疏疏的几只懒得迁徙的湖鸟, 瞧瞧黄色的叶和它飘飞时的零落风姿。看到黑色的土地, 枯槁的草和陌生的人。很多时候, 我就会有一种恍然的感觉, 但, 我还是爱着这个不怎么美好的校园世界。

秋天呵, 来得不知不觉, 走得安安静静, 不吵不闹, 走走停停。可是这微凉冷静的纯粹情感不更让人心动吗?

那高高的树, 它们以怎样的方式拔地而起?很多年前, 它们有着怎样渺小的起点?它的成长究竟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难道仅仅是岁月无趣的累加, 不像我们一样会去舍弃、拾起、再舍弃?我不信。在白天里安静, 黑夜里它们仍然是沉默吗?它们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死去?雷电, 利斧, 或者只是某一天觉得站累了, 倒下去躺躺?

……

到林中走走, 看见从林间漏下的一小块光斑也能让小小的卷曲的一点叶芽儿如饥似渴享受着, 它颤抖着, 小心翼翼地俘获这偶尔的幸福, 至少那一刻, 它获得了阳光的温暖。真的, 幸福往往来临得毫不隆重, 毫不知情, 让人无法靠近和把握。

枕着手躺在地上, 抬头望繁茂的枝叶间落下的星星点点, 想, 这里曾经有一个同样孤独的人。只是, 我看到的星星点点只是阳光, 他见到真的星光的同时, 还要忍受逼人的夜色和冰冷的月光, 看着那冰冷从高空坠下, 击起记忆的灰尘。那时候, 不要独处。因为, 只要微凉。

一个人在微凉的秋里缓缓地走过, 走向安静和温暖。

抒情散文中直接和间接抒情的使用 篇3

关键词:抒情散文;写作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167-01

抒情散文是通过对景物或事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文章。抒情,是作者把自己对客观事物的喜、怒、哀、乐等主观感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加以表现抒发的一种作文技法。抒情的目的是倾吐情感,引人共鸣。文章重点在于抒发作者的内心之情。写人、写景、叙事、观物都是为抒情服务的。那如何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来抒发情感便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使用“直接抒情”

作者在文中直接表达自己被现实生活所激发起来的感情,叫直接抒情,一般称之为“直抒胸臆”。感情是比较抽象的东西,它存在于人们的内心,别人不容易捉摸,自己也不是那容易表现的。一般而言,直接抒情要同具体的描述结合起来,还可以同想象和联想结合起来。直接抒情的语言,往往蕴含着生活哲理,或是借助一定的修辞方法,或是语言的色彩、间节、节奏、句型上富有特色。

例如朱自清《背影》中,朱自清先生的四次“流泪”,均情动于衷,做到了寓情于理;使人毫无矫揉造作之感。层层铺垫,泪洒全篇,从正面有力地衬托了父亲的感人之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先看文章的开头。开篇点题后,直述家庭的变故:祖母去世,父亲的差事也交卸了,这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回到徐州,看到“满院狼藉的东西”;回到家中,又看到“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今不胜昔之感油然而生,因而不禁簌簌地流下了眼泪。这是伤感的泪,伤丧亲之凄楚,感人世之多艰。面对此景,“我”热泪潸然是人之常情。如果不这样写.而是表现出一副铁石心肠,那反倒有悖情理。

再看文章的主体部分。写父亲到车站为“我”送行,作者两次写到流泪。第一次是写父亲越过铁道为“我”买桔子而流泪。作为父亲,对已成年的儿子外出就学,尽管事忙,但仍挤出时间亲自送到车站,再三叮嘱,细心关照。为了给儿子买桔子,拖着肥胖的身躯,蹒跚地走到铁道边,在爬月台时,看到“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父亲把全部感情都倾注在儿子身上了。此时此刻,怎能不使儿子感动呢?所以,“我的泪很快流下来了。”这是激动的泪,是“我”对父亲一片爱子之情无限感激的自然流露。

车站送行第二次写到流泪,是与父子分别时。父亲把送儿子的各个环节都安排好以后,又嘱咐儿子一番,才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再也找不着了。此次分别后,父子何时才能再相见?父亲的差使已经交卸,以后他赋闲的日子怎样度过?“我”思前想后,是“我”为父亲晚年生活境遇的不测而担心流出的泪。流泪自然,亲切感人。

最后一次写“我”流泪,是在文章结尾部分的补叙中。回想父亲奔波一生,晚年仍不得舒心,从来信中得知,他已年老多病,恐不久将别于人世。于是,“我”的眼中又闪出“晶莹的泪光”。这是思念的泪,思父亲之近况,念父亲之不幸,以泪代言,由情而发,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且与前几次流泪相互照应,起到了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作用。

总之,文章写“我”的四次流泪,均属情之所至。

二、使用“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就是作者在文中借助于一定的媒介来抒发感情。它包括通过叙事抒情。这种抒情性叙述,侧重于以情叙事、融情于事。它可以写完整的事件,如朱自清的《背影》,也可以写事情的片断,如孙犁的《亡人逸事》。但是,作者的主观情感充溢于叙事的文字之中。通过写景抒情,作者的情感间接地附丽于山川名胜、自然景象之中,或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或借助自然景象的烘托来体现内心的感受,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对地坛景物的描绘,以达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达效果。通过状物抒情,作者往往把外物当作感情的激发物和寄托物。感情是内因,外物是诱因,如余光中先生的《听听那冷雨》。综上所述,间接抒情包括以事件为媒介的缘事抒情,以景象为媒介的借景抒情和以物体为媒介的托物抒情。下面举详细例子说明。

例如胡适的《追悼志摩》一开头不是抒写作者的巨大悲痛,而是精妙不凡地引用了徐志摩最富盛名的诗《再别康桥》的最后一节: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大家知道,志摩是死在“那淋漓的大雨里”,死在“那迷的大雾里”,死在飞机失事的“烈焰里”。

然而,当人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打开这篇悼文,展现在眼前的却是一个风度潇洒、满怀柔情的青年,正用他那神奇的彩笔勾画出一个情意缠绵、凄婉低回的境界,以柔和轻盈的旋律吟唱着对康橋对生活如痴如梦般的依恋,为了不破坏这和谐统一,他“悄悄地”“轻轻地”离开,竟连一片云彩也舍不得带走!这是徐志摩生前为我们创造的意境,一个飘逸幽邃的境界。作者还没有抒写一个字,但作者内心的那种惨痛欲绝之情已跃然诗间,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秋凉了谁的心扉散文 篇4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之间已经可以触摸到深秋的脉络了。

秋风开始露出了她狰狞的面孔,肆无忌惮的宣泄着;秋雨也不甘示弱,不急不缓的一滴一滴的下着。秋已经不在矜持,迈着具有杀伤力的步伐向我们走来。如果说四季是一场交替演出的大戏,那么,现在这个舞台上,秋天正在唱着她的独角戏。现在秋的味道很浓,浓的有点像深夜里咖啡的味道,有点发苦,还染了些夜的凄凉。在四季的轮回里,由于秋是万物萧条的季节,所以,多愁善感的人更容易多些感伤,多些思念,多些无奈。或许,我就是这样的人吧!

可能是因为心里一直住着一份淡淡的愁,藏着一份浅浅的忧,还没有察觉,眼眸里的`忧郁已经写满了我心中包不住的愁绪。所以,我一直喜欢这个可以窥见我的灵与肉的季节。因为一直都伪装的笑容总会被秋的慧眼所识破,在浓秋之际,我可以多做几天真实的自我。

现在,眼睛扫过的地方,到处都沾满了秋的凉:昨日花开缤纷,浓香四溢,今日落花成冢,凄楚无比,这又是谁人愿意接受的结果?随手接住一片飘落的红叶,把她安置在心里的一个柔软的角落。但,无论手心有多热,心有多疼,却还是还给不了她本真的绿色,改变不了她在锦瑟年华里生命的衰落。面对叶子的眼泪,面对大树的痴情,面对花与枝的诀别,我真的不知道是该选择哭,还是去坚持自己淡定的微笑。然,哭了,谁人能懂?乐了,虚伪又有几何?痛了,又能怎么样?醒着,又会如何?心无论有多冷,都不该去责怪这样的季节,因,这不是秋的过错。

无尽的感叹,是不是我的人生也已经置身于秋色?只是自己还没有察觉?但是,我真的已经明白我的人生已经走的够远够累了。此时,再厚的胭脂也掩盖不了容颜的苍老,再浓的粉黛也抹不去岁月沉淀的痕迹。在这样伤感滋生的季节里,在这样惆怅发酵的年纪里,总喜欢回首: 回首那些喜忧参半的青涩年华里,那些五颜六色的故事,更不能忘记是你陪我走过了那段叫做青春的岁月。时空相隔,你在天涯,我于海角。但有思念相牵,挚友终又见,泪水多过飘落的树叶。真的不知道,下一个秋季,谁又能来陪我看这满山飘零的红叶?

古韵悠悠,远古的风还在天空中奏着她的爵士乐;心路戚戚,茫然又增添了几何?但是,我没有被秋的萧条所震摄,我知道,值得我期待的美好还有很多,尽管有些失落,但我人生的方向盘一定要把握。

秋意惹得相思泛滥,然而踏着多高的浪,仍然看不清思念源头的你所在的方向。不是说只有千年的轮回吗,但期限已满,却为何不见你身影的出现?是不是在轮回的路上,你迷失了方向?还是你的轮船从来就没有为我起航?青石板的形状早已经变了模样,而我却依然还在此岸守着那渺茫的希望?

秋风,吹的人心里发慌;秋色,低调的美,美的让人感觉有些凉;而,秋雨,更是凉透了心,因为,她直接就落在了人的心上。我想,是不是在秋雨中应该选择微笑?这样心就会亮,雨就会停,不落的彩虹就会镶嵌在天边,美梦就永远不会醒?试着学会嘴角上扬,然而,苦涩的微笑,配着秋的落寞,更让人心疼。

置身于秋的氛围之中,无论穿的有多厚,心都会有些冷。可能这些情愫,就要等待马上要到来的隆冬去冰封,待到来年秋季到来的时候,再去解冻。

散文小记的抒情散文 篇5

春满梧院

二月的春帷已开,淅淅沥沥的小雨夹杂余冬的清寒。没有阳光的日子里,东风也解风情。

一些意象开始了泛滥,万物葳蕤如思绪般铺展。放眼书山(图书馆)天地间,雾雨笼晴川茫茫皆不见。姹紫嫣红却在枝头喧闹。

撑一把岁月的旧伞,行人的笑容穿过最美丽动人的花朵。伫立桃源,尊师亭旁花香满衣,看红桃吐霞云,素李争春晖。一潭秀水不时荡起涟漪,脉脉含情。鹅黄的嫩柳换了新妆。柳条瘦却宛如金丝。随着风儿起舞,蘸上碧潭的清水,抒写春天的歌,描绘诗意的风景。

上瑶阶,漫步校道。踩着木棉金黄的落叶沙沙作响,烟雨笼罩下的校园更显得静谧。听一声飘渺,抬头仰望,雨丝清凉。木棉枝头春意喧闹。躁动的花蕾,含苞欲放,期待春雷一声响。到那时,整个校园殷红如朝阳,灿烂似晚霞,充满盎然,生机。

“几度飞花轻似梦”梧院的春天美好得显得失真,令人心系萦绕。当繁华的二月从梧院悄然离去,我又想典藏此季,用无瑕的文字写意春天。

当回首之时,已独上高楼,叹“只道当时是寻常”。

江南春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一句古韵的唐诗,道出诗人对春的喜爱,也道出了江南春色满芳华。

多情的二月,绵绵的雨丝如游子飘飞的思绪,编织成了南国的春筵,亦如游子刃娜岷偷那傧遥在春日里轻轻弹唱。

“谁在春日里为我弹一曲《东风破》,一杯浊酒肠断难入喉。异乡深处,纵有千古名胜亦不比江南雨丝更令人低唱浅吟。

回想昔日,在美丽的季节,我仍未离去,一切恍如昨日般熟悉。清晨梁上啄春泥筑巢欢唱的新燕把我唤醒。打开琼楼纱窗,东风送来百花芬芳,满城柳絮纷飞如蝶起舞,杏花亦飘落红尘雨。悠然一笑,信手捧起桌上那缕茶香。

拄一柄油伞,漫步于江南湿润的雨巷,幽幽的巷子泥泞早春的气息。远处,是谁又撑了一把雨花伞?踽踽独行。幻想伞下秀美的容颜,袅娜的身姿。待回首,雨湿了背影,烟雨蒙蒙。

灰暗的瓦沿雨滴不断,恰似一帘幽梦。古老的青石板不时雨滴落的回响……。

清辉

夜里,走过书馆幽静的长廊,身后空余脚步声”笃笃“地浅吟低唱。透过窗户,夜色温柔,轻轻地拥抱我来时的小路。仰望,依旧疏星坠天际,月色却格外清朗。柔和的月光缓缓走来,映入青窗,抚摸我的脸颊,唤醒了内心尘封的思续。

月下的桃源,皎皎一片。是谁在尊师亭处吹奏清箫?箫声显得生疏了些,时断时续,宛如深处鸣叫的虫儿受了惊扰后的时歇时起,却仍扣人心弦。碧潭之上,绿柳纤弱扶微风,偶尔一朵浸满月华的花儿轻飘落水,开了一朵层层的莲花。月如玉盘,映于碧水,游鱼嬉戏,碎满一潭金银。

远处,云山似乎沉默着,又似笼着轻纱似的梦。我想,云峰亭相绕的松枝处,酣睡的鸟儿定然受惊了吧。翅膀穿过月华,轻抚山月的温柔。西江也安静了,一改白日的豪放。过往的船只载满清晖悠悠远去,远去。。。。。。

我在这月光的清晖里,让心驰,神往,感受着静谧与安宁。环望四方,长天浩月,清华不减。而明日又临朝阳……

行走于九月的风景

九月,我怀揣清风,任脚步肆意徜徉。

阳光下,蓊郁的枝叶,撒下金色的铜铃。虫如隐士,拨动细细的琴弦,空气中流淌悠扬的乐曲。

岸边的垂柳,瘦如发丝,借着一方秀水整理自己的妆妍。风柔情百转,吹皱的碧水,模糊了白云的形迹。

倚亭,听风朗诵的声声,如古老诵经的箴言,空灵身心。那些被搁浅的记忆,像干裂的河床,渐渐愈合。

望远方,想到了田野的稻草。天空下的金线,编织金色的画面。压低虚无的脚步,感受到成熟的气息。

它们低垂着头,幸福地等待镰歌的升起。让丰收的喜悦弥漫大地。

倒下的瞬间,只留下整齐的稻茬。阳光下闪烁着金色的记忆。记忆化为营养,酿醇着来年再次温暖土地。

我们的天地

春去秋来,又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而又易勾起人思续的季节。

行走在暮秋时节,踏寻着旧日的足亦。随手捡起一片浸满霜泪的叶子,轻轻弹去叶上的微尘,阳光下穿越时空的沧桑。那些被搁浅一年的记忆,像干裂的河床,在风中渐行渐合。往事如天光云影,虽过往却也染上了山水的氤氲。

昨天,背上旅行包与好友锦杰携相机,沿着西江捕捉生活中的美丽,每次快门按下的那一刻都有种莫名的感动。

倚江边远望,水雾缭绕的系龙洲上有一群充满朝气的身影。目光所及,西江烟渚已然成了他们的天地。

我亦想到我们的天地。那是一片首次刻下13汉文二班班建记忆的土地~~绵伸舒展的”塘源沙滩“。我喜欢称它为”西江金滩“。一年的西江浪淘沙,昔日班旗飘扬处的脚印已经隐去,天上飘荡的云却倒映着记忆的影子。西江的秀水在去年的十二月八日显得格外欢欣,拍打两岸,哗啦啦!的声音回响我们蓝天下和谐的笑语;四溅的浪花是我们绽开青春的容颜。

仰望秋日的天空,飞鸟已过翅留痕;脚踏秋日的土地,百花无踪香暗流。那一片大天地已融入班级的血液,在每一个好友的心里流淌。

我问自己,是什么让记忆永铬?昨天我找到了答案~~”回味美丽,是友谊点亮久违的回忆"。

南国之秋

昨夜与世泉、炅桉、刘委员齐聚雅茗会,一句句闲谈碎语,流转往昔风雨同舟的岁月。一杯杯清茶悄然护送时光的离去;静静的夜风也随之送走了南国的秋季。深夜的冷露迷蒙了夜空,却湮没不了手上的那缕茶香。

睁开惺忪的睡眼,新的一天已经来临。鸟儿早已叫醒了十一月一日的清晨。我不由为自己的慵懒而生气,拉开窗帷,阳光和煦轻盈,天空已写满了纯贰

走在清晨的校径,穿过薄薄的雾纱,凉风中我顿然想到南国的秋季已悄然离去。我努力地搜寻大脑里关于它的记忆,但南国之秋似乎来去无形悄无声息。我又想到北国的秋天,那里定然四季分明。满山的红叶纷飞,一座山连着一座山披着金色的衣裳,戴着红色的盖头。一望平川的北方田野,金色的麦浪上下翻滚,还有那垂穗的红高粱。父亲说:“那是一群被秋风灌醉的汉子,站在那兴奋的摇头晃脑”。我说,那是密密麻麻站立的火柴,被九月的风擦燃,火光照亮了整个田野。

无意间已走到书馆的门口,索性停下脚步在长椅上静静地休憩,聆听耳边的鸟鸣。微闭上眼,一片飘零如蝶的叶子落在我的手边。轻拾起,暗黄的色泽中留下了虫子的杰作。我被这片落叶触动了心灵,我想到了南国之秋的记忆。

望向远方,我仿佛看到了家乡门前的那棵柿子树。虬劲的枝条已无那斑驳暗黄的叶子。枝丫却挂满了金黄金黄的小灯笼。馋嘴的鸟儿在枝间来回跳跃,看看这个,啄啄那个,让原本枯寂的柿子树添了几分生气。远看,又如画家笔下的水彩丹青跃出纸外,让观者陶醉。

南国的秋季虽无北国的绚丽,却有自己的风采。一棵满是硕果的柿树就是南国之秋留下的痕迹,是它送给我的惊喜。

五月

五月,是农历里最美丽的一株植物。总有一些闲适,绿荫似的散落于房前屋后。窗与青山相对,浓浓的绿意流入眼里。

阳光洒满大地,山的那边却充满欢声笑语。听啊!画眉鸟在枝丫上唱着欢快的歌曲,青蝉躁动使夏日更为宁静。门缝里的蛐蛐亦在我身边低唱浅吟。

我想,田野上,稻子是脉脉含情的峰峦。墨绿的.语言如泉从沟壑流出,汇成五月恬美的诗章。

黄昏总在不经意时轻轻走来。牧童吹响的短笛惊扰了憩息的沙鸥。噗嗤一声!翅膀划伤夕阳的温柔。血不停地流,染红了西边的云。

走在五月的季节里,不用过多言语,静静地倾听这一季的声音,让思想在风中飞扬。

夜雨小感

白天的喧器,彼此忙于一天的奔波,已无闲心静观暮秋将逝前勿所赠的容颜。我更甚时不解,平日秋高气爽为何今日却如此多情而流下相思之雨呢?是难以割舍那昔日人间的美好吗?

我曾匆匆与一树秋色擦肩而过,事后又苦寻那张昔日浸满秋泪的霜叶,然它已入尘罢了。而今夜,秋雨持续,我拍了拍白天的尘土,于书案前想写些什么而又苦于无从下笔,不由稍感心闷,望着窗外尚未朦胧,索性搁笔走出阳台透透气吧!

手上捧着紫砂杯中的热茶,于秋雨之夜,细细品茗,静下心来听雨,以弥补白日无暇之情吧!这雨初时很细很细,宛若牛毫,又如三月江南早春娇情的烟雨,顿时便把梧院尽揽其怀了,夜色已蒙,再加上它又披上了薄纱更是无从视之了。但我仍然放眼远方而有所获,那盏高高耸立的塔灯在夜雨中似乎显得如此无力了,昏黄的灯光似乎在喘息着,不时还呼出淡淡的雾气,这也够难为它了,在秋寒夜雨中仍默默地坚守着。目光游离,雨似乎大些了吗?于高处,我已无法看清那平日充满足迹的校道了。两旁的青山似已沉睡罢了,又似巨大的鬼影于夜色雨雾中若隐若现,令余生畏!雨似乎真的大了呀!原先细微地低咽,现却如此激昂,它落于黑夜笼罩的叶上发出沙沙~之响,让人感觉千万蚕虫正在欢食桑叶,它打在雨棚上发出了玉珠落盘之美妙……

不知不觉,我发现屋檐上不知哪位多情之人一一挂上了水晶帘儿,于夜色中闪烁着莹光,宛似一帘幽梦之境啊!正迷恋,眼模糊了,原来那雨帘珠儿突然借风跃进我眼里,我的脸微凉,秋之泪又悄悄的亲吻我脸颊,很凉,很凉直冲心底。

夜雨淅淅沥沥,风拂秋寒,茶已凉,我也要移步了……。

黄姚古镇

记得与你第一次擦肩,就为你迷人的背影所留恋。

梦里想着有一天能再次与你相约在第一次邂逅的地点,烟雨蒙蒙中一览你的容颜。

白墙青瓦,摇曳着思念的心绪。夕阳下的黄昏,草地上的野菊花开始靠近素雅、闲散、静美。驻足良久,彼此沉默,只想用眼神与心交流。

小桥流水,树影婆娑似梦,静如碧玉带的小河如母亲一般把村子抱在怀中,显得格外的温馨和谐。乌篷船悠悠,双桨荡起的细细涟漪如莲花般开在你我心头。

如诗的婉约是你的性情,小巷是我最迷恋的地方。白天这里飘过的油纸伞如花绽放;夜里的半边月亮睡在山边。它在梦里均匀的呼吸着这一片宁静,另一半则调皮的跳入水中与两岸的灯火嬉戏。

走在寂寥的深巷,青石板的回声荡漾心头把我从梦中唤醒,而在梦中陪伴我的月光如今却斜照在我伏案的书桌上。

我想到,我只是一个过客而已,不能与你朝夕相处。

那一条小河的温润,一座桥上的生活,一声深巷里的脚步声都是我想见你的理由。

江南雨抒情散文 篇6

在家乡的村庄里,我们一年一年长大。回首当年的游戏是如此的幼稚,还有当年谈论的话题,如今都已经变成了回忆。只有那雨,却始终那样清晰地镌刻在了记忆之中,永不磨灭。

家乡的小岛应该是属于江南的吧!人们想象中江南的雨总是温柔细致的,轻柔地敲打在青石板上。在那雨巷的深处,是撑着油纸伞穿着旗袍的姑娘。

可是在我的记忆里,家乡的雨完全是另外一种风情。当然蒙蒙的细雨也是有的,梅雨季节的时候,会下很缠绵的雨,整个世界都是湿润的,连睡觉盖的毯子都是潮潮的。那漫天密集的雨点汇在一起,如同薄雾,将整个村庄都笼罩在下面。

这样的雨是不怕被淋湿的,走在雨中,连雨丝打在脸上都是轻柔的,好像妈妈的手,轻巧地生怕弄疼了你一样。可是这样的雨往往太过缠绵,便变得绵绵无绝期了。一天两天的湿润温柔还是可以享受的,可是如果十天半月都是在这样的潮湿里,便开始难以忍受了。身上穿的衣服仿佛永远都晒不干,生性活泼的孩子们也无法外出,就少了很多生活的乐趣了。于是一场梅雨便彻底变成了孩子们心中的“霉雨”。

春雨过后就进入夏季,阳光好的时候,大人们会把玉米,稻谷等拿出来晒太阳。但是夏天又往往是雷雨暴雨多发的季节。

午后,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吃过午饭后,奶奶总会让我和弟弟睡个午觉。在前堂屋的大桌子上,或者是后门口支上几块木板,便是我们午睡的床。空气很闷热,连苍蝇都热得没有力气了,无精打采地在我们身边盘旋。

忽然,耳边传来一声闷闷的雷声。

要下雨了!

我和弟弟赶紧从“床”上爬起来。外面的天气依然闷热,可是远处已经开始有一片乌云在集结,并且变得越来越大。真的要下雨了,奶奶一声令下,我们全体出动,用最快的速度把外面晒着的东西抢回家里。就在我们一起忙着收东西的时候,起风了,起先是一丝凉风掠过我们身边,接着风开始越来越大,远方的乌云如同“西游记”里的十万天兵天将,向我们这边滚滚而来,伴随而至的还有沉闷的雷声。

刚才还是满天的阳光,忽然因为乌云压境而变得昏天黑地起来。风刮得越来越大,打着转儿将地上的树叶刮到了空中,雷声也越来越近了。

远处乌云中可以看到电火花划破长空,像落到地上的银蛇,然后是一声惊天霹雳,雨点开始落下来了。像黄豆一样的的雨点,一滴,两滴,落在廊下的水泥地上,落在院前的泥地上,然后越来越多,越来越多,仿佛用尽了全部的力气砸向地面。

大雨终于来了,豆大的雨滴带走了满地的暑气。满天大雨。霹雳震天。这个时候,我常常会和弟弟搬张凳子坐在楼上的阳台,欣赏大雨冲刷大地的美景,还有伴随大雨而来的银蛇,那电火花从乌云中落到地上,很是漂亮。只是这种美丽是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隔壁邻居家里就曾经因为打雷打到家里,把电线线路都烧坏了。我也曾亲眼看到一个电火球落在我家廊前的水泥地上,幸好没有造成任何的损失。

除了观雨,听雨也是件很快乐的事情。午后在楼上午睡,听大雨落在屋顶,打在玻璃窗上,落在后面的河水中的声音,每一点都仿佛落在你的心上,将满身心的热气都冲干净了。看来古人诚不欺我,“留得残荷听雨声”应该是听雨的至高境界了吧。

这样酣畅淋漓的雨,这样的感觉,自从离开家乡后便很难再碰上了。许是人也因为长大了,缺少了童年时的心境,于是那大雨也便永远留存在记忆中了。

江南雨

(民国背景,剧情很迷会有反转,文笔很渣逻辑也不对,轻喷)春天,雨季。“颜湘!东街的糖葫芦去吃吗?” “颜湘!南市那边有好玩的风车哦!” “颜湘!我们……” 名为颜湘的少女猛然睁开眼睛,耳边似乎还回荡着刚刚的话。是谁? 谁在邀请她去玩? 颜湘一直是没有什么朋友的,...青零_开坑不填的粉条

江南雨

灰蒙,潮湿,又下雨了。无锡的雨,多变。细密的雨丝像一张网,像温柔细腻的江南女子,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在雨的轻抚中,索性关上伞,感受甘霖沐浴。然而迁客骚人似乎不会喜欢无锡的小雨,因为在雨网中,太多的愁绪会凝结,太多的悲伤会无法消散,像是无锡秋雨后的寒冷...文编白露

陈翔出轨事件:希望每个人能善良一点

写景抒情散文专题教学初探 篇7

《荷塘月色》与《故都的秋》属经典,笔者以前的讲法与多数教师最传统的讲法一样,会将绝大部分时间放在对四、五这两段历来为人称道的写景段落的赏析上。从修辞到写景角度,从写景手法到叠词使用等,赏析个不已。有时甚至会因为课时,将教学重点直接简化为只赏析这两段。如此缺乏整体阅读意识,未将文中三幅图景当做连环画般合起来读,自然就对作者贯穿全文的整体情思把握不够。学生学后,脑中只会留下优美的写景段落,而对作者借景抒写的情感却理解浮泛。学《故都的秋》,也会带学生一幅幅秋景地赏个不亦乐乎,但对五幅秋景也缺乏合起来想的意识,所以,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把握也是支离破碎的。

写景抒情散文中景是作者情思的主要载体,作者常会意藏于景,以景显情,将情思借绘景传达给读者。鉴赏这类散文就要缘景悟情,析景悟情。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决定了作者情感所寄托的载体——心灵风景——有时不只一个而有多个。于是,那一片片风景中就“埋藏”了一条连续的“情脉”,阅读时要力避将一幅幅有内在联系的画面割裂开,斩断贯穿于其整体的这条“情脉”。

细读《荷塘月色》与《故都的秋》,会发现它们有个共同点,即借多幅图景展现作者情思。《荷塘月色》着力描绘了荷塘月色图、《采莲赋》中的江南采莲图、《西洲曲》中的江南采莲图三幅图景,借这三幅意境不同的图景展现作者的情思。《故都的秋》更是绘出了饱含浓浓秋味的五幅秋景:庭院秋晨图,秋槐落蕊图,秋蝉残声图,秋雨话凉图,秋果奇景图。初中学过的《春》也描画了多幅图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然而,这三篇又有不同之处,它们代表着此类散文的两种不同类型,我姑且用不太准确的语言将其概括为“景异情移”和“景异情不移”。一篇文章绘出景物不同的多幅图景,可谓是“景异”,而作者的情感随不同图景而呈现出的不同,就是“情移”。

《荷塘月色》属“景异情移”。荷塘散步,作者借三幅连环画般的图景,展现了自己情感的变化:因为“心里颇不宁静”,于是去荷塘,在无边的荷香月色中心情暂得平复。青蛙与蝉的聒噪又将他拉回不宁静的现实。他还是想摆脱,于是就又“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第一幅“江南采莲图”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片明丽欢快的美景。少男少女们热闹地嬉戏,自由地谈情说爱。作者借这幅欢乐热闹的图景,传达出自己对自由世界的向往,也反衬出现实生活的不自由。但喜悦又稍纵即逝,作者的情绪又被“可惜我们早已无福消受了”这不无羡慕的一句重拉回了不宁静。作者又记起《西洲曲》中的句子,援引的四句,展示出一幅女子思念情人的痛苦图景,借之表达自己思念“情人”的痛苦,只不过这个“情人”是指他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的“属于自己的自由的世界”罢了!

《故都的秋》是“景异情不移”。五幅秋景均透射出了“清、静、悲凉”,五幅秋景有一个共同的情感指向。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眷恋与热爱,感伤与落寞,都凝聚在了小院低矮的破屋外,树叶间渗出的一丝一丝清朗的日光里,青天下驯鸽的飞声里,破壁腰中牵牛花的蓝朵里,疏落尖细的秋草里,秋槐的每一朵落蕊里,扫帚的每一丝细纹里,秋蝉的每一声残叫里,都市闲人微叹的互答里,秋枣的每一丝微黄里……将这五幅秋景合起来看,其层层渲染,将本就很浓的“故都的秋味”点染得愈加浓烈,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眷恋与热爱之情也表达得愈加浓烈。《春》亦属“景异情不移”。五幅春景图从草、花、风、雨、人五个不同侧面绘春,共同的情感指向是作者对生机盎然、充满无限希望的春天的喜爱与赞美。春草图、春风图写大地回春,春向我们走来;春花图、春雨图写春之美,春色之盎然;迎春图写春带给人们朝气、活力与希望,引领人们向前,作者的情感在这五幅春景图中也贯通递进而难以割裂的。

专题教学的最后环节是提供几篇此类文的高考原题和模拟考题作为延伸阅读,检验一下学习效果。《小鸟,你好》描绘鸟语花鲜的清晨的三幅图景:冬青吐翠图、小花初放图、小鸟啼啭图,三幅图景“景异情不移”,共同构成了一大幅蓬勃生命图,共同的情感指向为生命是多么美好,传达出大病初愈的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总想为你唱支歌》绘四幅图景:夕阳里的左公柳、沙海中的民勤人、枯死的胡杨林、戈壁石,也是“景异情不移”——讴歌民勤人坚强不屈的精神。《彩色的荒漠》是“景异情移”,绘三幅图景:灰色戈壁图色彩单调、荒凉艰苦,让人满目苍凉;胡杨林图展现了在恶劣环境中顽强挺立的胡杨树,让人感受到不屈的意志;塔中油田图以石油工人工装上的红色为主色调,展现出石油工人充满激情,不畏艰险,克服困难的精神。

抒情散文教学之我见 篇8

散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高中生喜欢读散文,可语文教师最怕讲散文,特别是抒情散文。也许是由于散文本身具备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自由多样,表现手法上又不拘一格丰富多彩的缘故吧,所以拿到一篇优秀的抒情散文,常常觉得文章实在是好,就是不知道讲些什么。笔者对此也有同感,但经过一次公开课《想北平》的反复磨炼,对于抒情散文的阅读教学有了一些体验和感悟。

语文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不但要注重教学方法的设计,还应考虑学生的学法以及文体类型。现代散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认为是重点,因为散文讲究华丽的词藻、精练的语言、隽永的行文、巧妙的手法,对激发学生学好语文有极大的益处。认为是难点,因为散文最大的特点是“神聚”但“形散”,不能像记叙文那样完整,也不能像说明文那样明白。尤其是抒情性散文,它以抒发感情为主,主要通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或对事物直接抒发感情来表达作者的意图。语文教师要教好抒情散文,必须改革教学方法,针对抒情散文的特点,再现抒情散文的意境,将文本中美妙的画卷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把文本中蕴藉的情感灌入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深情的“吟诵”、“赏析”中,把握文脉,感悟语言,领会文本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抒情散文教学的质量。

一、创设情景,唤起学生的情感需求

列宁非常注重情感对人的认识和逻辑思维的调节作用,他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以看出,知识与情感的双向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抒情散文课堂教学的开始,教师应该尽量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绪来感染学生,唤起学生的情感需求,把学生带进某种特定的文本情境中。

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有“善于始者,成功已半”的说法,“入境动情”的导入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一下子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尤其是对抒情意味浓重的散文,教师更应创设一个与文章基调相一致的情境,利用动情的言辞或者各种多媒体带学生置身于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之中,迅速唤起学生的情感需求,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从而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

笔者在讲授老舍先生的《想北平》这篇抒情散文时,在课前先播放了满文军的《望乡》这首歌,接着开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家乡的山川草木、风土人情和血浓于水的亲情,连同那关于故土的传说,都是我们成长的精神滋养,都是我们的根。因此,人们对故乡总怀有特殊的想念,它是人生的出发地,也是人类精神的归宿。就像‘漂泊的旅人一路走来,总也忘不了故乡给人生留下的‘恒久的烙印。”

当学生置身于教师创设的特定的情境中时,往往就会带着一种急于领略文本之美的审美期待,进入到文章的情感世界,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而这种情感的共鸣,可以转化为学生自觉审美的“催化剂”,使学生产生探究文章内部世界的兴趣,从而能领悟文章中作者的情感。

二、理清文脉,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神”韵

散文是最讲究构思、最注重文脉的体裁,“形”虽“散”但“神”必须“聚”。文脉,是一个完美、严谨的艺术整体的脉络与筋骨,在全文起着重要的组合作用。要将众多的联想、零散的材料上升为具有艺术魅力的散文,如果忽视文脉结构,那是难以想象的。因此,抒情散文教学中要抓住文脉,指导学生反复研读,细心揣摩段落层次,让学生透过“散”的外表,理出内在的经纬,领悟文章的“神”韵。

如《想北平》,笔者扣住题目中的“想”字提出两个问题:“为什么要想?”“想了些什么?”学生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准确地把握了文章的脉络,理解了作者想到北平的一切都是因为爱北平。

可见,在抒情性散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抓住文中的文脉,给课文定下整体的感情基调,将对学生理解全文起到很大的引导、启发作用。

三、品析语言,教会学生领悟深邃情感

抒情散文是最具有人文性的文学作品之一。抒情性散文的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美。抒情性散文的语言灵活而富于变化,有的朴素淡雅,有的简洁明快,有的优美隽永,有的含蓄凝重。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品味语言,但这并不是将情感脱离开来的字斟句酌。

观摩一些抒情散文教学公开课,教师们总是喜欢把精力投放于语言和景物分析上,如这个词为什么用得好,那个比喻是怎样的形象生动,此段景物或画面描写多么的美——诸如此类,甚是用心。然而对语言中蕴含的情感不注重赏析,忽略了抒情散文的精髓所在。

在教学中我们对文章中精妙的语言进行字斟句酌是必要的,对景物的反复玩味也是必要的,它们是抒情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欣赏的一部分,我们正是通过抒情散文中传神的语言、细腻的景物描绘而被深深感染的,所以向学生传授这些内容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如果教学不是为了挖掘其中的旨趣,那么抒情散文的教学意义也就消失殆尽了——抒情散文所具有的人文特性被淹没。抒情散文的人文特性是将描写的自然景(或事、物)与作者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包含着景与情两种因素,情占主导地位,景为之服务。语言是媒介,有了情与景,语言才有了绚丽的色彩。

一位作家说:“一个贤明的读者不愿把光阴虚掷,他还要在欣赏里获得妙谛真知。”如何教会学生在对抒情散文的欣赏里获得妙谛真知呢?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透过语言、景物领悟作者的情感,欣赏语言、景物、情感的有机融合。因为阅读是欣赏与理解、感知与感悟相统一的精神活动,学生单是欣赏语言,没有更深层的理解,单是感知景物,没有感悟景物之外的东西,是不可能被触动的。

如《想北平》中,作者花费了大量笔墨写北京的日常生活,用对比的手法将北京的“动静相宜”、“布局匀调”、“接近自然”的特点描述得细致入微。学生往往容易忽视其中的情感。“一枝一叶总关情”,正是这样的叙述和描写写出了作者心中的属于他的北京,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怎样透过语言、景物来理解作者之情。

四、反复朗读,叩击学生的心灵深处

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情感终于情感。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而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教师在抒情性散文的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品析语言的同时,还应当指导学生朗读。学生通过朗读一方面可以领会到抒情性散文的语言美,另一方面还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陶冶审美情操。所以,要想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抒情性散文的美就必须进行口、耳、情皆到的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言语,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情感,使文章通过出己之口,达到入己之心,让文中所描绘的景和物、所倾吐的情和意,通过反复朗读,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

如笔者讲授《想北平》时,学生难以体会老舍先生那种对北京“说不出”的爱意,就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间接抒情中所折射出的浓浓深情。原本以为年龄尚小的学生是无法体会这种浓浓思乡之情的,可是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他们通过对课文的个性化体验与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发生了碰撞,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有一位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认为文中两次“欲落泪”——在作者想到自己母亲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欲落泪,在文尾想念北京到极致时欲落泪——是相通的情感,作者将对北京的爱比作对母亲的爱,联系1936年的北京,这文尾的泪是为北京的“健康而不放心”而落的。这位学生就是通过反复朗诵,入情入境了。

五、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抒情性散文的课堂教学中同样也缺少不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与探究。一堂成功的抒情性散文课堂教学不应该只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绘声绘色的自我陶醉,更应该有学生的情感参与。所以,在抒情性散文的课堂教学中可用对话型教学的方式,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师生与课文的对话、学生的自我对话来达到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展开想象,体会意境的目的。

笔者在引导学生体会老舍先生在《想北平》一文中对日常生活的描写所蕴含的情感时,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换一个角度想一想:“你有过想家的感觉吗?想家时你最想家里的什么?”学生谈及自己想家的感受时畅所欲言。其中一位学生的所想让人印象深刻,他说,他想到了妈妈为他做的红烧肉。教师进一步追问,妈妈煮的红烧肉和大饭店的红烧肉有什么不同。学生说妈妈煮的红烧肉嚼在嘴里硬硬的,可能没有大饭店的好吃,可是他就喜欢妈妈煮的。在这一问一答中,学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了作者丰富而独特的情感。

沉默抒情散文 篇9

啊……总是会想起无数个这样的夏日,这样的夏日总是和色彩一起浮现。全都是自己喜欢的色彩,鲜艳,大胆,透明感。在乡村的夏日永远都不会无聊。会想起喜欢的午后啊,所有人都睡着,只有自己在树荫里穿梭,感觉像在冒险,不需要躲避阳光,在白色的野花从里抓白色的蝴蝶,因为只有它比较笨容易捕捉。会想起鲜艳的蔬果啊,大概没有比那更新鲜的色彩了吧,摘下来就属于你,哦,也许并不属于你,但是吃掉的话就一定属于你。会想起在烈日下和小伙伴轰轰烈烈打的一场架啊,言语上智斗,肢体上,当然也智斗,胜利终于对方的嚎啕大哭,止于沉默着的自己,就是这么飒。还会想起什么呢?……

啊。还会想起讨厌的下雨天,是的,那个时候才不知道雨季的来临吧。概念里的夏天只有下雨天,晴天,和阴天。会觉得下雨天很美吗?哪里有什么美的,真是讨厌死了吧。闷热,潮湿,绵绵不尽的暑热被蒸腾上来,被困在屋檐下,不能去无穷的世界冒险……很多种原因,让人讨厌下雨天,讨厌沉闷的下雨天。

其实想起的是骤然而至的雨。因为骤然而至,所以措手不及吗?当然不会,什么样的雨其实都并不会影响一颗决心要冒雨奔跑的心哪。

一样的夏日,一样刺眼的阳光,冰棍拿在手里,来不及吃下一口之前,融化的汁水就滴在手上,舌头简直要忙不过来。“哈哈,你不要舔嘛,直接咬啊,这样吃的比较快就不会化啦。”脸不禁烫了起来,还好是夏天所以不会看出来吧,“嘎嘣”咬碎冰棒,牙齿冻得就像失去知觉一样,但真是爽快啊。脚步踏碎树影,不觉日光暗淡,熏热的微风很快变成狂风,骤雨突至。刚好躲在了一间已无人住的屋檐下,脚边的杂草碰到脚面,刺刺的,很痒。“直接冲回去就好了,等雨的话不知道要等多久。”……

不喜欢夏天的雨啊。所以说让我直接冲回去不就好了。破旧屋檐上落下的水滴不断砸落在脚边的青草上,一只红色的瓢虫也躲在屋檐下,数了一数,发现不是七星瓢虫,你这个害虫!但是长得还是蛮可爱的嘛。雨就像幕布一样,让远处都变得朦胧起来,热气散去一些,吹来的风夹杂着水汽,竟然有一丝凉爽。红色的砖被雨浸透之后更加鲜亮,墙缝里的淡紫色花朵轻轻摇曳着,色彩相撞得无比和谐;蛛网上挂着的透明水滴没有耀眼的彩色,只是纯净的透明的颜色……夏天的雨,其实也没有那么讨厌啊,夏雨……

“喂……陈默。”迷蒙的雨声清晰的传来自己的名字,夏雨在远处的身影如同这声音一样,清晰;如同这雨滴一样,透明。

“写完了吗?”

“你怎么知道我在这里?又怎么知道我怎么没带伞?有猫腻!”

“对对对,我在你身上安装了一个24H全程监控系统……”

“我要控告你妨碍我人生自由!”

“啊?你的人生不是已经交给我了吗?”

长大以后抒情散文 篇10

2,时光它真的很绝情,也很自私,只顾自己快乐的奔跑,为能留下潇洒的背影,从来没有想过世间除了它还有我们,总是让我们伤感地回忆,无助地思索未来到底有多远,生命到底有多长,我们就这样茫然的活着。

3,如果没有时间,是不是就不会长大?如果没有眼泪,是不是就不会悲伤?如果没有背叛,是不是就不会绝望?过去我们张扬地笑,现在莫名地痛。有时候,我们真的恨透了时光,它把欢乐的风景悄然带走,无声无息。留给我们以残缺的现实。我想,如果没有如果,是否一切能重新来过。

4,或许,这些都是长大后的烦恼,这些烦恼可能是时光在奔跑的过程中一点一点分担给了我们,它减轻了自己,所以更自在的奔跑,它速度越快,我们越忧伤。潮起潮落,它教会了我们一些事情,带走了一些美好,证明了一些过往。

5不知过了多久,我们不再在地板上翻滚撒娇,而要独自面对无际的黑夜,再黑也不忘告诉自己坚强。不知是过了多久,我们不再把泪水流在脸上,而是静静地聆听泪珠滴落在心底的声音,一个人承受所有的忧伤。

6,落寞的时候总想有个依靠,不愿再去逞强,正如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对我们来说就那么的艰难,不是难在钱上,而是少了有人陪伴的温暖。越长大越孤单,真的,我们愈来愈缺乏安全感,总想得到一个坚实的臂膀作归属,总想拥有一个温暖的怀抱作港湾。

7,以前怀揣着很多梦想,渺小的、伟大的,真的相信有一天会实现,现在看来,那些都不过是为了填充生活的幻想罢了。我们都在时光的催促中,更加现实,更有承受残酷的能力。深深记得,那个时候讨厌一个人、一件事,便会把所有的厌恶显于脸上,然而,在岁月的流逝中,我们渐渐地学会了欣然接受。

8,曾经的我们傻傻地认为,大人很自由,很自由,最后才发现,他们早已被责任压垮了身子。曾经的我们天真地以为,爱情很甜,很甜,现在才知道,其实,它不过很浅,很浅。

9,时光在走……

10,从不为谁停留。

11,小时候,渴望长大。长大后,怀恋从前。经历的多了,心也跟着憔悴了,一次次的打击,一遍遍的磨砺,后来,我们真的长大了。我们都不再是当初那个懵懂的小孩。

12,很喜欢听牛奶咖啡演唱的《明天,你好》,“长大以后,我只能奔跑,我多害怕,黑暗中跌倒,明天你好,含着泪微笑,越美好越害怕得到,每一次哭,又笑着奔跑。”是的,越长大越不安,害怕失去,更害怕得到。时间在不停的奔跑,我们也要奔跑,即使追不到,也要为自己鼓掌。长大以后,就算再痛苦的事也要微笑,擦干眼泪继续奔跑。

上一篇:小学英语听课有感下一篇:孟晚舟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