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专升本笔记

2024-08-24

国际贸易专升本笔记(精选7篇)

国际贸易专升本笔记 篇1

专题

一、审计的产生和发展(P1-P4)一 我国的政府审计

六阶段:西周初步形成-宰夫稽核财计报告(西周萌芽)

【宰夫—我国政府审计产生】

秦汉最终确立-上计制度

隋唐宋日臻完善-宋朝审计司(审计一词最早在宋产生)元明清衰弱

中华民国不断演进-1914年审计法

新中国振兴时期-1983年9月成立审计署 1994年发布审计法

二 民间审计

(一)我国:

①1918年9月北洋政府农商部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注册会计师法规——《会计师暂行章程》。②1912年,谢霖在北京创办了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正则会计师事务所。

(二)西方: ①十六世纪在意大利萌芽。

②1720年,英国“南海公司事件”导致世界上第一位民间审计师产生——查尔斯·斯内尔。③1853年,世界上第一个职业会计师专业团体——爱丁堡会计师协会,在苏格兰爱丁堡产生。三 西方民间审计发展3阶段(简答题)——次重点

⒈最早产生在英国,称为英式审计,又叫详细审计。审计范围是账簿,目的是查错揭弊,方法是对账簿进行逐笔审查,使用人为股东。

⒉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式审计,又叫资产负债表审计。审计范围扩大到资产负债表,目的是证明企业偿债能力,开始使用审计抽样的方法,使用人为股东和债权人。⒊20世纪20年代以后,美国率先进入财务报表审计。

审计产生的客观依据(原因,基础,动因)是:受托经济责任关系即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专题

二、审计的概念和属性(P7-P13)

一、审计的概念和属性

1.概念: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性监督活动。它是由独立的专职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授权,对被审计单位特定时期的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的公允性、真实性以及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监督、评价和签证的活动,其目的在于确定或解除被审计单位的委托经济责任。(次重点)2.基本特征:独立性、权威性。(专业性、公正性)⑴独立性

重点考点:1.什么叫独立性?(名词解释、简答、多选)

① 独立性:审计人员独立的开展审计工作和进行职业判断,不受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扰,分为形式上的独立和实质上的独立。

②机构独立 ③工作独立 ④人员独立 ④经济独立 ⑤精神独立(有些教材没有)2.简述审计关系的构成

①审计关系是指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审计人、被审计人和审计委托或授权人之间相互联系的关系。②第一关系人(以独立的第三者出现)即审计主体;第二关系人即审计客体;第三关系人即审计委托者,被审计的单位对他们承担某种受托经济责任。

③第一关系人与第二关系人是审计与未审计的关系;第一关系人与第三关系人是委托受托关系;第二关系人和第三关系人是受托经济责任关系。(2)权威性

审计组织或人员一独立于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第三者”身份进行工作,他们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经济鉴证,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填空题)

3、审计的属性

审计的属性,明确揭示了独立性是审计的特征、经济监督是审计的性质。独立性原则:机构独立、人员独立、工作独立、经济独立、(精神独立)

二、审计的目标和对象

1、审计目标:是指审查和评价审计对象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是指导审计工作的指南。真实性和公允性;合法性和合规性;合理性和效益型 民间审计的目标:合法性、公允性

2、审计对象:是指审计监督的客体,即审计监督的内容和范围的概括。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审计对象的本质)②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和其他相关资料 国家审计对象:国有企业、政府有关部门 民间审计对象:接受委托对„„进行审计

三、审计的职能和作用(多选)

(职能:

1、经济监督(本质职能)

2、经济评价

3、经济鉴证

不同的审计组织形式在审计职能体现上侧重点有所不同,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侧重于经济监督和经济评价,民间审计侧重也经济鉴证

(作用:

1、制约性作用

2、促进性作用

专题

三、审计的种类(P14-P18)

一、审计的基本分类(6个名词解释背诵)

1、按审计主体分类

(1)政府审计是指由政府审计机关执行的审计。在我国亦称国家审计、官厅审计。

(2)民间审计是指由经财政部门审核批准成立的民间审计组织所实施的审计。特点:受托审计(3)内部审计是指由本部门和本单位内部专职的审计机构或人员所实施的审计,包括内部审计和单位内部审计。

2、按审计内容和目的分类

(1)财政财务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及其有关资料的公允及其所反映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合法性所进行的审计。

目的:确定或解除被色湖南籍单位的受托经济责任

特点: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及其有关资料的审查和验证,确定其可信赖程度,并作出书面报告确定或解除被色湖南籍单位的受托经济责任

审计的主要内容:①检查会计处理的合法性、公允性,这是形式上的审计②验证被审计单位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2)财经法纪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和个人严重侵占国家资财、严重损失浪费以及其他严重损害国家经济利益等违反财经纪律行为所进行的专案审计。

目的:保护国家财产,维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及法律规章得以贯彻执行。

特点:根据群众揭发和会计资料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对其单位或当事人在经济活动中的不法行为立案审查,已查清事实并确定问题实质。

审查的主要内容:审查严重侵占国家资财、严重损失浪费、在经济交易中行贿受贿、贪污以及其他严重损害国家和企业利益的重大经济案件等。(3)经济效益审查是指审计机构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和效益性所实施的审计。

目的:促使被审计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

特点: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工作和生产经营活动的分析评价,发现其在工作和经营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挖掘潜力,寻求提高经济效益的正确途径。

审查重点:①对被审计单位资金使用、投资项目、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效益性进行审查和分析。②对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活动的效益性进行审查和分析。

二、审计的其他分类(填空、选择)

1、按审计范围分类(1)全部审计 优点:审查详细彻底

缺点:工作量大,花费时间多(2)局部审计

优点:审计时间较短,耗费较少,能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缺点:容易遗漏问题(3)专项审计(有时叫局部审计)

针对性强(基建资金审计、支农扶贫专项资金审计、世界银行贷款审计)

2、按审计实施分类

(1)事前审计(2)事中审计(3)事后审计 定期审计和不定期审计是按照审计是否定期进行划分的。

3、按审计执行地点分类(1)报送审计

(2)实地审计 ①驻地审计 ②专程审计 ③巡回审计

3、按审计动机分类

(1)强制审计(2)任意审计

5、按审计是否通知被审计单位分类(1)预告审计(2)突击审计

6、按审计使用的技术和方法分类(1)帐表导向审计

(2)系统导向审计(强调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3)风险导向审计

要求审计人员对企业环境和企业经营进行全面的风险分析出发,使用审计风险模型,积极采用分析程序,以制定与被审计单位情况相适应的多样化审计计划,以达到审计工作的效率性和效果性。

专题

四、审计的方法(基本方法、技术方法)

简答题:如何选用审计方法?

审计方法是指审计人员检查和分析审计对象,收集审计证据,并对照审计依据,形成审计结论和意见的各种专门手段的总称。

2、审计方法的选用要适应审计的目的;要适合审计方式;要联系被审计单位的实际。(+符合审计人员的能力;要考虑成本效益)

考法:描述一个事情问用的何种方法?

一、审计的基本方法

审计的基本方法是指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作为指导工作的基本方法,以及审计计划管理、档案管理的方法,适用于各种审计项目。

二、审计的技术方法(审阅法、顺查法、逆查法、详查法、抽查法)背诵!

1、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又称查账法,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1)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技术分为

①审阅法是指仔细地审查和翻阅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以及计划、预算、决策方案、合同等书面资料,借以查明资料及经济业务的公允性、合法性、合规性,从中发现错弊或疑点,收集书面证据的一种审查方法。Ⅰ、对原始凭证的审阅

(1)原始凭证是否合法。

(2)原始凭证上反应的经济业务是否符合规定。

(3)凭证上记载的抬头、日期、数量、单价、金额等方面的字迹是否清晰,数字是否相符;审阅填发原始凭证的单位名称、地址和图章,审查凭证的各项手续是否完备。

Ⅱ、对记账凭证的审阅

(1)记账凭证是否附有合法的原始凭证

(2)记账凭证的记载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是否依据会计原理

(3)所记账户名称和会计分录是否正确,有无错用账户或错记方向的情况。Ⅲ、对账簿的审阅

(1)审阅明细记录的内容是否真实正确

(2)其对应关系是否正确、合理,有无错误或舞弊 Ⅳ、对财务报表的审阅

(1)报表项目是否按制度规定编制

(2)其对应关系是否正确,双方合计数是否相符,并按报表之间有关项目的勾稽关系,核对相关的数据是否一致,审阅各项目是否合理、合规、合法,有无违反财经法纪的现象,有无异常变化现象。

除此之外,对计划材料、合同和其他有关经济资料也应审阅。② 核对法(证证、账证、帐帐、账表、表表)P20 ③ 查询法(面询、函询)④ 比较法

⑤ 分析法(选择填空)

1、5 分析法是通过对会计资料的有关指标的观察推理、分解和综合,以揭示其本质和了解其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的审计方法。

按分析的技术分为比较分析、比率分析、账户分析、账龄分析、平衡分析和因素分析等方法。

(2)按审查书面资料的顺序分为

①顺查法【简答题:优缺点】重点!!

概念:顺查法又称正查法,是按照会计核算的处理顺序,依次对证、账、表各个环节进行检查核对的一种方法。特征(程序): 1)、从审查原始凭证出发,着重审查和分析经济业务是否真实、正确、合法、合规。2)、审查记账凭证,查明会计科目处理、数额计算是否正确、合规,核对证证是否相符。3)、审查会计账簿,查明记账、过账是否正确,核对账证、账账是否相符。4)、审查和分析财务报表,查明报表各项目是否正确完整,核对账表、表表是否相符。优点:系统全面,避免遗漏

缺点:面面俱到,不能突出重点,工作量太大,耗费人力和时间太多

适用于:业务十分简单;或一些已经发现由严重问题的单位或单位中的某些部门进行审计时,才使用。②逆查法

概念:逆查法又称倒查法,是按照会计核算相反的处理程序,依次对表、账、证各个环节进行检查核对的一种方法。特征:

1)审查和分析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出发,从中发现并找出常有和错弊的项目 2)根据确定的可疑账项和重要项目,追查会计账簿,进行账表、账账核对 3)进一步追查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进行账证、证证核对,查明原因。

优点:便于抓住问题实质,节省人力和时间 缺点:不能全面的审查问题,易有遗漏。

适用于:规模较大的、业务较多的大中型企业单位和凭证较多的行政事业单位。

(3)按审计书面资料所涉及的数量分为 ①详查法

概念:详查法是指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期内的所有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或某一项目的全部会计资料进行详细审查的方法。

特征:对所审查的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等会计资料和其所反映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作全面、详细的审查,已查明被审计的单位或审计项目所存在的各种差错和舞弊。

优点:全面查清被审计单位所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等违反财经法记的行为,一般不易疏漏,能够保证审计质量。

缺点:工作量太大,耗费人力时间过多,审计成本高 适用于:规模较小的企事业单位或特定情况。②抽查法

概念:抽查法又称抽样法,是指从被审计单位审查期的全部会计资料中抽取一部分进行审查,并根据审查结果推断总体的一种方法。

特征:根据被审计期的审计对象总体的具体情况和审计的目的也要求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然后根据抽取样本的审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或推断其余为抽查部分。

优点:明确审查重点,省时省力,高效率、成本低和事半功倍的小姑

缺点:审计结果过分依赖抽查样本的合理性,如果抽样不合理,或缺乏代表性,抽查结果往往不能发现问题,甚至以偏概全,做出错误的审计结论。

适用于:内部控制系统较健全、会计基础较好的企事业单位。

2、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1)盘点法(2)调节法

(3)观察法(要与查询法等其他审计方法结合起来取得好效果)(4)鉴定法

专题五 审计抽样

【选取测试项目的适当方法】(选择)(1)选取全部项目

① 总体由少量的大额项目构成

② 存在特别风险且其他方法未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③ 由于信息系统自动执行的计算或其他程序具有重要性,对全部项目进行检查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2)选取特定项目 ① 大额或关键项目

② 超过某一全额的全部项目 ③ 被用于获取某些信息的项目 ④ 被用于测试控制活动的项目

(对被选取的项目进行百分百测试)(3)审计抽样 【审计抽样】

概念:审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从而推断总体特征的审计方法。

特征:①审计人员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

②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从而推断总体特征的审计方法。

审计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评价该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型的某一特征。

审计抽样对控制测试(留下运行轨迹的)和实质性测试中的细节测试都适用。审计抽样通常不用于风险评估程序和实质性分析程序。

1.统计抽样(包括属性抽样和变量抽样)——能够计算抽样风险

概念:统计抽样是审计人员运用概率论原理,遵循随机原则,从审计对象总体中抽取一部分有效样本进行审查,然后以样本的审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的抽样方法。意义(特征):

(1)能够科学的确定抽样规模

(2)统计抽样中总体个项目被抽中的机会是均等的,可以防止主观判断(3)能够计算和控制抽样风险

(4)统计抽样便于实行审计工作规范化

(一)属性抽样(用于控制测试)

属性抽样是指在精确度界限和可靠程度一定的条件下,为了测定总体特征的发生频率而采用的方法。

(1)固定样本量抽样

(2)停走抽样:边抽样边评价,直到实际差错率与预计差错率大致相同(3)发现抽样:查找重大非法事件

运用属性抽样的方法,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步骤: ① 确定预计差错发生率

② 确定精确度

③ 确定可靠程度(可靠程度越高,样本量越大;可容忍的抽样风险越大,样本量越小)④ 确定样本数量

⑤ 选择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数表法、系统抽样法、分层抽样法、整群抽样法)

系统抽样法又称间隔抽样法,亦称等距抽样法,是以总体中某一标志排列为出发点,按照固定的顺序,每隔一个固定的间隔抽出一个单位组成的一种随机抽样方法。(会计算题)分层抽样法优点:使审计人员将样本选择与总体中的关键项目联系起来,并能对不同的层次采用不同的审计方法,可以提高样本的代表性和审计的有效性。⑥ 评价抽样结果,推断总体特征

具体情况:1)样本差错率与预计差错发生率大致相同,说明样本规模符合抽样要求 2)样本差错率小于预计差错发生率,说明样本规模较大 3)样本差错率大于预计差错发生率,说明样本规模过小

(二)变量抽样(用于细节测试)

变量抽样是用于实质性测试方面的随机抽样方法,它通过检查财务报表各项目数据的真实性和正确性,来取得作出审计结论所需要的直接证据。(均值估计 差异估计 比率估计 会计算P37)

2、非统计抽样

(1)任意抽样(2)判断抽样

统计抽样、非统计抽样优缺点

统计抽样:优点:①样本随机选取,代表性较强

②能够计算和控制抽样风险

缺点: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 非统计抽样:优点:实施简单

缺点:①不能计算和控制抽样风险

②样本代表性较差 【抽样风险】

抽样风险是审计人员依据抽样结果得出的结论与审计对象总体特征不相符合的可能性。与样本量成反比,样本量越大,抽样风险越小 1)控制测试时(属性抽样)注意

信赖不足风险——审计效率 信赖过度风险——审计效果

(控制测试前提: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风险时预期内部控制有效)2)实质性测试(变量抽样)误受风险——审计效果 误拒风险——审计效率 【非抽样风险】

非抽样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因采用不恰当的审计程序或方法,或因误解审计证据等而未能发现重大误差的可能性。

1)人为错误,如未能找出样本中的错误等 2)运用了不切合审计目标的程序 3)误解解释样本结果

非抽样风险无法量化,但审计人员应当通过对审计工作适当的计划、指导和监督,以坚持质量控制标准,力争有效地降低非抽样风险。

国际贸易专升本笔记 篇2

遍地环保节能,不是广博。

零口号多行动,才是广博。

环保先锋斩获全球性大奖

2013年,作为低碳节能的实践者,“广博PU石头纸皮笔记簿”在绿色环保领域又获新的殊荣——绿色设计国际大奖低碳产品类银奖(IDF)。IDF大奖旨在表彰以绿色设计为手段,推动绿色技术、绿色能源等的应用,致力于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做出卓越贡献的专业人士和专业组织,是一个国际性、公益性的奖项。

IDF大奖以提名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征集,共有绿色建筑/建材、绿色交通、绿色通讯、绿色办公用品、绿色纺织/服装、绿色家电等六大领域参选,每年度获得绿色设计国际贡献奖的个人和机构不超过提名总数的三分之一。

本届评选,BMW (德国)、三星(韩国)、Nokia(芬兰)等国际大型企业也同时获得IDF大奖,此外,广博PU石头纸皮笔记簿在此次评审中是唯一一家获得此殊荣的文具企业。

低碳产品颠覆传统石头制纸更减排

所谓低碳,就是一种环保的生活方式,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提倡低能量、低消耗和低开支的生活方式。而这样的生活方式代表着自然和健康,更是一种返璞归真的状态,善待全球的环境,就是对全人类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尽责。

但木浆纸是文具产品中必不可少的原料,其需求量递增的同时是对树木的大量砍伐和破坏,这必定不能长远发展,广博延续着低碳环保的理念,致力于研究新型材料,终于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尝试,再生纸、棉花纸、石头纸等等系列环保纸质的开发,带领纸制品走进了一个新篇章。

坚硬的石头也能转化成韧度有加的手写纸,广博的低碳实践一次次颠覆传统纸品给人的印象。以石灰石矿产资源为原材料的石头纸,经特殊工艺处理,最终吹制成型,其生产过程能耗远远低于植物纤维纸张。广博石头纸皮面薄约使用200克石头纸,可保护0.004棵大树,约减少21.4克碳排放,节约水资源0.04立方米,减排废水0.024立方米,节电0.07度,并减少有毒有害气体排放。

具有优异环保性能的石头纸,不仅经久耐用,可重复书写,而且易于回收处理,即使丢弃室外,在阳光照射下,约三个月便可自动脆化,自然无污染。而石头纸经水洗可重复书写,广博石头纸皮面薄用高级别PU皮代替动物皮革,以实际行动支持“没有交易,就没有宰杀”,保护动物,保护自然。内页使用石头纸,最大限度的减少印刷面积,减少油墨使用和对环境的污染。

拒绝口号低碳行动更彻底

有关低碳节能的宣传,屡屡出现在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口号响亮,乏于实践。而广博却将低碳化的精髓渗透到所有的创意产品中,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做出切实贡献。“低碳一族”系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由内而外的展示了广博的低碳生活美学与理念,从原料选取、生产乃至回收均实现了环保节能的目的。花更多的力气在行动里,拒绝浮华的口号连篇,这才是真正的广博。

环保文具已成为广博的主流产品,为保证生产原料的质量,广博制定了严格的“环保产品原材料”供应链,在各个环节上确保标准。同时,广博还与国内外环保研发机构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定期进行技术交流和研讨。

所有的产品和产业都是具有无限的创新空间,只要能够减少碳排放量,所有的创新都是具有价值的,而所有的创新投入也都是回报远高于投资的。不仅仅是国际上的肯定,落实在民众的基础上更是必不可少。

国际亲子笔记 篇3

青少年使用手机时间越长 越容易患多动症

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ETRI)近日公布的最新研究显示,青少年使用手机的时间越长,发生“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亦称儿童多动症)的可能性越高。

研究结果显示,青少年对手机电磁辐射的吸收量要比成人多40%,更容易受到电磁辐射的伤害。此次调查的主办方韩国广播通信委员会表示,为了让青少年尽量避免手机电磁辐射的伤害,将于年内制定青少年手机使用指南。

据悉,这是世界上首个指出使用手机和患“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有直接关系的报告。近来,世界上相继出现了很多“血液铅浓度越高,青少年的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发病率越高”的研究成果。韩国一名教授表示,对于血液铅浓度高出平均值50%的青少年来说,过多使用手机,患上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AMERICA

美国“毒瘾”新生儿猛增两倍

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美国女性滥用止疼药影响胎儿健康,致使出现药物戒断症状的新生儿人数10年内增加大约两倍。

报告说,2000年,出现这类症状的新生儿比例为1.2:1000,2009年上升至3.39:1000。2009年,超过1.3万名新生儿患病。

研究人员发现,止疼类药物检验呈阳性的母亲人数同期增长4倍多,2000年人数比例为1.19:1000,2009年为5.63:1000。这些药物包括止疼药,例如维柯丁和奥施康定。

报告主要作者、密歇根大学婴儿医学专家斯蒂芬·帕特里克说,相比正常婴儿,患病婴儿不好哄、呼吸快、喜欢抓脸。

他说,不清楚这类新生儿的健康会不会长期受损,不过一些研究显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发育问题的可能性较高。

缅因大学研究人员玛丽·海斯说,她的研究显示,这类新生儿中,一些人童年早期发育迟缓,但不能确定这一现象是否长期持续。

患病婴儿出生后平均需要在医院接受16天治疗,而普通婴儿通常3天就可出院。调查显示,2000年,这类患病婴儿的治疗费用总计为1.9亿美元,而2009年猛增到7.2亿美元。

东缅因医疗中心儿科主任马克·布朗说,“戒毒”过程中,用小剂量药物缓慢减少婴儿的药物依赖性比完全中止用药安全,后一种方法可能引起婴儿痉挛甚至死亡。

BRITAIN

4 0岁以后生育的小孩身体更棒 智商更高

也许他们更难被怀上,无疑也会让他们的母亲更加精疲力竭,但是年过40的女性生出的小孩比年轻女性生出的小孩更健康、更聪明。

一项研究发现,晚育女性的小孩出事故或需要医院护理的可能性更低,早早打疫苗的可能性更高。

而且,他们从小掌握的词汇量会更大,在五岁前参加的智商测试中各项指标的分数也更高。

该研究今日在格拉斯哥举行的皇家医学院儿科和儿童健康会议上展示。如今推迟生育的女性越来越多,对她们来说这可是个难得的好消息。

先前的研究突出显示,年龄较大的女性不孕症发生率更高,她们患糖尿病和先兆子痫的风险也更大。

然而最新研究似乎表明,年长母亲生孩子是益处多多,这可能是因为她们经历更丰富、更成熟。

在英国,40岁后生孩子的母亲数量从2000年的1.5万增加到2010年的2.7万。

英国儿童健康研究所、伦敦大学学院和伯克贝克学院的研究人员称,他们的发现表明,晚育女性会成为更好的母亲。

从事这一研究的阿拉斯泰尔·苏特克里夫医生说,伴随高龄母亲增多而来的负面宣传是以怀孕和分娩的身体风险为根据的。

他说:“我们有清晰的证据表明,高龄母亲生出的小孩比年轻母亲生出的小孩有更多优势。我们可以让晚育女性放心,她们的小孩很有可能更优秀。”

由维康基金会出资赞助的这一研究观察了英国1100个年过40女性生出的小孩,并把这些小孩和3.8万个年轻女性生出的小孩作比较。小孩的年龄跨度为9个月到五岁。

该研究还用公认的英国评估标准考量了一些和父母教育水平相关的指标,包括先前提过的词汇量,还有识别图形能力和发育智商。研究结果显示,如果把社会阶层的因素考虑在内,晚育母亲的小孩能力更强。

SWEDEN

大龄产妇子女患自闭症风险较高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日前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产妇年龄越大,她们子女患自闭症的风险就越高,这一特点在男性后代身上表现尤为明显。

这项研究由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和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研究人员对不同年龄段产妇的子女进行分组比较后发现,35岁以上产妇的子女与35岁以下的相比患自闭症风险高30%,20岁以下产妇的子女患自闭症风险最低。

领导这项研究的斯文·桑丁说,尚不确定造成产妇年龄越大,子女患自闭症风险越高的原因。但研究人员推测,这可能与产妇年龄增长过程中的基因变化以及环境因素有关。

自闭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发育障碍,症状一般在3岁以前就会表现出来,主要特征是漠视情感、拒绝交流、语言发育迟滞、行为重复刻板、活动和兴趣范围具有显著局限性等。此前已有不少研究将儿童患自闭症的原因指向遗传因素,这项最新研究则进一步指出,环境等非遗传因素也与儿童患自闭症存在关联。

GERMANY

德国儿童贫困化情况在发达国家中较为严重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公布的一项调查指出,德国的儿童贫困化现象在发达国家中较为严重。

该基金会根据欧盟一项对12.5万个家庭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欧盟的数据包括小康国家应该为儿童提供的14项衡量标准,例如做作业需要的空间、上网可能、是否参加足球一类的有组织的业余活动等。如果一名儿童缺乏两项以上的项目,则被评为“特别贫乏”。对29个欧洲国家的调研结果表明,德国儿童贫困化的严重程度位居十五,也就是说,有14个国家的情况好于德国。

被调查的国家中儿童状况良好的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几国,其中最好的为冰岛和瑞典,德国落后于丹麦和瑞典,尽管这两国的人均收入以及经济发展与德国水平相当。德国儿童较为短缺的是业余活动所需场地,另外每20名儿童中就有1名不能保证每天有一顿热饭。4.4%的儿童没有自己做作业的空间,并且16岁以下的被调查儿童中有3.1%从来没穿过新衣服。

尤其是父母失业或者属于低收入阶层时,德国儿童更加缺乏一些重要的东西。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批评说,德国作为经济强国竟然无法满足儿童的基本物质需求,这种状况令人失望。

该基金会特别提到,德国有3%的家庭没有为儿童提供上网可能,指出互联网目前已不是奢侈品,如果儿童无法学习使用互联网,在咨询发达的今天他们将完全落后于世界。

联合国基金会发言人评价:“德国为改善儿童处境已经做了不少工作,但其它国家如瑞典和英国做得更好”。

MALAYSIA

马来西亚航空将在经济舱辟无儿童区

据新华社电,飞行途中,孩子的喧哗哭闹往往令乘客头疼,发出抱怨。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宣布,将于7月1日开始在吉隆坡至英国伦敦航线的空中客车A380客机的经济舱开辟无儿童区。

开辟专区

马航发言人说,公司将于7月1日启用A380飞机执飞吉隆坡至伦敦航线,上层经济舱开辟无儿童区,与12岁以下儿童包括婴儿同行的乘客将集中坐在下层经济舱。

有人质疑马航这一决定歧视儿童。发言人反驳说,投入使用的A380飞机下层350个经济舱座位经专门设计,适用于携带儿童的家庭,方便儿童乘坐。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引述发言人的话报道,如果携带儿童家庭乘客超过下层经济舱座位数,“我们将利用A380上层经济舱70个座位继续满足他们的需求”。

首开先河

马航是第一家开辟无儿童专区的航空公司。这并非这家航空公司首次推出与儿童相关的争议性政策。

马航2004年出台规定,不准婴儿搭乘远程大型客机的头等舱。此后,公司逐步拆除波音747—400型客机头等舱内配套的婴儿安全坐椅,引发不少争议。此后,马航确认,这一规定适用于今年投入使用的A380客机头等舱。

马航官员先前说:“头等舱不对婴儿开放,无论使用婴儿安全坐椅,还是让婴儿与同行成年人同占一个座位。我们损失一些收入,但少了许多(嫌婴儿吵闹的)抱怨……这是严格规定,所以会有一些人不满。”

CNN记者卡拉·克里普斯开玩笑说,马航敢开先河,下一步有望开辟醉汉专区、上机前忘记洗澡人士专区。

国际贸易专升本笔记 篇4

《西方经济学》课程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 工商管理、国际贸易专业“专升本” 考试

推荐教材:尹伯成主编,《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说

明:教材中带★号的章节不作要求。)

制定人:江西师范大学 商学院 王晓玲

第一章 导言

1、掌握经济学的几个基本概念:稀缺资源、机会成本、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实证与规范、微观与宏观;

2、了解经济学的几种分析方法: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1、了解需求的概念及影响因素、供给及影响因素;

2、掌握均衡价格的形成及其影响;

3、掌握价格弹性理论在企业定价中的应用。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1、了解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论的概念;

2、掌握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第四章 企业与生产理论

1、掌握短期生产、长期生产、规模报酬的概念;

2、掌握短期生产三个阶段划分的标志和运用;

3、了解长期生产中生产者实现均衡的条件。

第五章 成本理论

1、了解短期成本、长期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等概念的涵义;

2、掌握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1、掌握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特点;

2、掌握完全竞争厂商实现短期均衡的条件;

3、了解完全竞争厂商实现长期均衡的过程。

第七章 完全垄断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1、了解完全垄断市场结构的特征及自然垄断的现实意义;

2、掌握垄断市场的差别价格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

第八章 垄断竞争市场与寡头垄断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1、了解垄断竞争市场的产品差别化竞争与广告在竞争中的作用;

2、掌握寡关垄断市场厂商生产经营决策的不确定性;

3、了解博弈论在经济分析中的作用。

第九章要素价格与收入分配

1、了解生产要素及其相应价格。

第十章 微观经济政策

1、了解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的作用;

2、掌握信息不对称在不同市场带来的逆向选择问题,以及应对的机制设计。

第十一章 国民收入核算

1、掌握国民收入的概念: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PDI)、名义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2、了解国民收入核算的收入法和支出法。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1、掌握以下概念: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转移支付乘数、税收乘数;

2、了解两部门与三部门经济均衡收入的决定。

第十三章 货币、利率与国民收入

1、掌握以下概念:基本货币、法定准备金、超额储备、名义与实际货币、货币创造乘数、流动性陷阱;

2、货币供给的几个口径:通货、狭义货币、广义货币;

第十四章 国民收入决定:IS-LM模型

1、掌握产品市场均衡的IS模型的确定和货币市场均衡的LM模型的确定;

2、了解IS曲线与LM曲线的影响因素;

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收入与利率。

第十五章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1、财政政策的工具与政策效果分析;

2、货币政策的三大政策工具: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

3、货币政策的效果分析。

第十六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

1、概念:通货膨胀与通货膨胀率、失业与失业率、菲利普斯曲线;

2、什么是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

3、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

第十七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1、概念: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加速数、资本-产量比;

专升本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 篇5

(2013年12月修订)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思想品质,能够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现代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熟悉世界贸易组织及主要国家经贸法规和业务流程,能够熟练使用一门国际通用的外国语言,能够熟练运用信息通信技术从事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业务与管理工作,能在政府机构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国际贸易及国际物流管理、实际业务、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应用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基本理论与实务操作基本训练,具备良好知识结构、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毕业生应该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国际贸易与物流经济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知识;

2.深入了解国内、国际市场运行规则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规则和程序,熟悉国内外有关国际经贸工作的经贸文化、政策、法规与国际惯例;

3.具有熟练的国际经贸与物流实务操作能力,理解国际电子商务运作模式和交易流程,掌握国际电子商务应用的基本技术和技能,具有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处理国际经贸与物流业务的能力。

三、类别与学制

培养层次:专升本;学习形式:函授、业余;学制:2.5年,总学费5925元。

四、主干课程

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Ⅰ-Ⅱ、统计学、会计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财政学、国际商法、国际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国际商务谈判、国际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单证实务。

五、学位课程

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六、毕业和授予学位条件

国际传播笔记doc 篇6

国际传播既可以是有意的,也可以是无意的,即传播既可以有意地跨越国界,也可无意地超越国界进行。

频道

国际传播既可以是公共的,也可以是私有的,公共传播是指大众可以接收到的传播。传输技术

在国际传播系统中,信息的传播渠道可以是无线电菠、电线电缆,或者是影碟、录音带和录像带。

内容形式

国际传播可采用多种形式,包括娱乐、公共事务和由国际广播机构传播的新闻节目;由国际电讯机构如美联社或路透社传送的新闻原始稿;由国际数据处理和数据库公司提供的计算机数据和软件;由美国电报电话公司传送的声讯和电报业务;通过军事频率为诸如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样的组织传送的加密信息;以及使馆之间交换的外交信息等。文化影响

一些学者认为,强国可以通过国际传播系统将它们的文化价值观念(包括新闻价值、社会道德和政治经济理念)强加给比较落后的国家。国家间的争议在于有些国家试图保护其自以为源远流长的文化(或博大精深的)习俗及交流方式,有些国家则认为这些习惯不利于跨文化的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阻碍了信息的自由流通和交流的权利。政治本质

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国际传播都带有政治色彩。传播可以公开带有政治性质,也可以隐含有政治色彩,或者只是受到国家政治经济政策的影响。

国际传播与政治历史

1835-1932年:国际会议期

该时期是国际传播技术发展的初期:电报(1837年)、海底电缆(1866年)、电话(1876年)、无线电(1897年)和广播(1907年)纷纷出现。

1933一1969年:政治化和宣传时期

国际传播发展的第二个时期以一些国家公开成立国际宣传机关为开端。

1970年至今:多元复杂期

政治化与宣传时期实际上永远不会结束。但是在第三阶段,新的传播科技的应用和许多脱离欧洲殖民地而独立的新兴国家的出现,使得国际传播的环境更趋复杂。此期间,经济成为与政治并驾齐驱的对国际传播内容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国际协定的作用

有的国际传播活动都是以各主权国家所签署的协议为基础而展开的。

第2章 以理论的角度看地球都市

国际传播的理论基础 国际传播和社会控制

国内架构和全球架构的比较:要了解社会控制的实践活动首无要了解两种基本架构:国内架构和国际(或全球)架构。在一些国家中,政治和经济的精英分子或政府也许试图用下列方法控制社会大众:他们为社会确定目标,建并强力推行行为准则,决定人们生活中该做些什么、可以买些什么等等。而在国际方面,一些国家或许试图通过影响他国的外交政策、进出口贸易活动、电信和广播电视系统的技术标准等等来达到控制其他国家的目的。信息出自由流通和社会控制:控制传播一直是有效控制社会的方法

社会控制的策略:把持传播工具控制社会,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策略。如前面所说,运用假信息和宣传会给人们造成混淆,使人们难以认清事实的真相。有些国家也否认敌对国家所做的报道,或者拒绝证实或否认这些报道,让人们自己去思考。除了上述使人们迷惑的策略外,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拒绝所有可以接触到的信息。

避免社会控制:殷尼斯认为,在任何社会中,传播都是社会控制的手段,其目的是为了保持建立在传播媒介之上的所谓的“知识垄断”。然而,他也指出,距离社会权力中心越远,政府对其实施有效控制的能力就越弱。其结果是处在社会边缘的入创造出替代性的垄断知识,并最终向占统治地位的垄断者挑战。

传播理论的中心热点

播理论的中心热点是所传播的讯息(或内涵)的本质及其在社会和生活中的作用:即通过这些讯息所形成的社会互动的性质。

国际传播理论的象征和意义

国际传播的“效果”

人们并不能凭借以上的观察资料就妄言国际传播的功用甚微。精英们并不一定只通过直接而有效的宣传对非精英群体实行社会控制,他们甚至根本用不着使用这种宣传工具。通过对传播技术的垄断、对国际管理规则的主宰或对节日内容的审查,他们对传播体系的控制可能比公然使用宣传手段更加有效。

效果评估中的人类中心主义 要了解国际传播的效果,必须认识到国际传播巾存在着两个中心方面一首先是人的作用:人使用传播设备,人构成国际传播内容的受众。人生活在文化之中,文化是参与、解释和运用信息(讯息)的“终极屏障”。在国际传播系统中,人是主动的,尽管许多人由于欠缺经济能力而被排除在国际传播系统之外。

国际传播的系统化分析

系统化分析着重探讨国际传播流通中各部分的相互关系。包括:技术部分(电缆、录音材料、无线电波等),经济部分(贸易问题、关税、税款、投资策略等),政冶和聋理规财部分(国家主权、国际协定的制定、联盟、地理政治平衡),文化部分(国家和民族的描述、文化产品的依赖和支配等),以及赴会控制(宣传、信息流通、传播权等)。这些部分将国际传播的参与者和各国政府、立法和代表机构、公司和受众连接在一起。

单一传播系统与独立传播系统的比较

统研究既要注意到单一系统的每一部分,也要兼顾到独立系统(独立系统有理由被看作是一个子系统)。单一系统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

用于国际传播的科技

为控制系统,各国在创造、维护和使用系统过程中所依赖的哲学思想(如政治或意识形态)各国通过开发和使用系统,以及通过介入系统运作所寻求的目标 系统的内容(以及创造的理由)开发和使用系统所产生的预期的和非预期的后果 单一系统与它的各个子系统和各个部分的关系

系统组成部分所针对的受欢以及系统组成部分的用户一一他们对系统其内容的关注和感知 系统的某些特征也是任何系统分析都必须加以考虑的,这些特征包括: 系统是过程的结果一一既然这样,传播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无始无终的过程 系统是动态的

变化中的系统的各个部分的关系不一定是线性的

社会控制和人权

政治主权与传播权的比较

国家操作系统对人民的影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随着系统的发展,在国际关系中主宰信息流通的两个基本原则频繁发生冲突。国家不同,社会控制的重点也不同。许多国家重点强调决定传播的政治主权的重要性,而另一些国家出于自身政治和经济原因要求国际社会承认人民拥有“传播权(right to communicate)寻求信息和自由表达思想的权利。

社会控制下的政治的经济政策

较大范围的研究还有两个部分必须考虑。首先,许多国家所实行的政治与经济政策,表面上并没有控制信息,实际上对跨国界的信息流通却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些政策包括对进口传播产品的限制,对跨国界技术的课税及设置高额关税等。较大范围的研究所涉及的第二部分是秘密传播,特别是秘密广播问题。

理论透视的文化问题 知识产权

简而言之,通过知识产权的保护,许多大公司可以更有效地支配市场,并获取更多的利润。由此出现了两种意见的争论:一方将知识产权的保护协定视为仅仅是大国和富国长期、持续控制小国和穷国的手段,另一方则以信息“自由流通”为由反驳这种说法。

文化帝国主义和霸权

像政治主权一样,文化主权牵涉到抵抗外来影响,发展及保护本国文化的权利和能力。这种政治与文化的关联原则是文化帝国主义争论的基本理论主张。

第3章 国际传播中的科技范畴

在考虑传播的技术因素中,应着重注意以下几项传播技术术语: 频带宽度: 它决定了某段时间之内可传送的信息量一一也就是指传输速度。流动方向:流动的方向既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的.利用度:指人们使用技术的容易程度。

传播特性:短波通讯是国际无线电通讯中最主要的手段,但是,短波信号的质量常常受到以下几项重要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发射机的位置与电力大小,天线的种类,包括其传送增益,以及电离层的情况。频率

卫星通信组织

国际卫星的未来:宽频光纤电缆的出现给国际卫星的未来罩上了一层阴影.结论 应用于国际传播系统的科技仅仅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系统该部分的开发和利用,加剧了系统的复杂化和争议。各国都认为有必要参与到这个系统之中,这意味着它们必须将国内的基本传播设施与国际系统相整合。由于主要的工业大国基本上控制了技术标准的决策权,同时这些国家也是系统技术的拥有国和制造母国,许多国家,特别是贫穷国家,只能在不利的条件下加人国际系统,因为实际上,这个系统并非为了这些穷国的利益而开发,所设计的技术成分也不能满足它们的真正需要。

于是,整合如同一把双刃剑。有时,它可以引导人们建立其他的获取信息的途径,有时,它又为外部信息和娱乐经由国内系统进入内部提供了途径。整合也使国内的信息不平等迸一步加剧(使得信息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或向那些无法参与国内传播系统的人提供了访问外部系统的条件,从威胁了中央集中控制基础设施的“知识垄断”。

整合、信息不平等的加剧、其他的获取信息渠道的出现,这一切不仅导致了国内的冲突,还如同催化剂,引发了技术、管理、文化、政治和经济问题上的国际性分歧。

整合使国内信息不平等进一步加剧。在许多国家,使用基本通讯业务的机会仅限于城市,因为政府并没有进行全国性大规模的系统扩充所必需的开支。

技术上的争论也常常导致其他问题上的冲突,如宣传、人权或文化主权.了解国际传播技术有助于我们认清许多相关问题.它们显示了传播系统中所存在的严重的不平等,并显示出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和政治模式对人们试图将该系统用于促进国际合作, 建设和平,解决人类其他严重问题时所设置的障碍。

第4章 现代国际传播的诞生(1835一1913年)结论

尽管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开展了多种合作,以便促进国际传播的发展,但国际传播系统的扩大也引发了各国在政治和商业方面的激烈竞争。各国想方设法垄断国际传播系统的企图十分明显,即使在各国试图解决系统互连、频率协调以及运用新科技解决旧问题时,也处处可见各国的野心。

有些问题的产生在于战争爆发时欧洲各国之间原有的敌意,从而导致国与国之间爆发战争;有些则是19世纪后半叶帝国主义瓜分世界所造成的。各帝国千方百计地控制殖民统治权,它们视国际传播为帮助它们实现的的手段,从而反对其用于商业用途的可能性(特别是不在本国之内的商业用途),因为商业用途可能会造成对新传播手段的垄断。

在这段时间里,真正的冲突抗是不应忽略的,国际传播系统的持续发展所带来的实质性进步也是不应忽略的。

第5章 在战后环境中开发新的潜能(19 l4--1932年)结论

早期的控制新闻的斗争,部分地是由于人们认识到了国际传播系统的扩展,特别是无线电应用的重要性。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各个参战国认识到了传播系统的可控制性。虽然传播步伐加快了,系统扩展到了全球范围,但各个国家的大部分活动仍被限制在具体的范围内,电缆必须相互连接,无线电报必须编码,殖民或帝国系统仍需要进一步发展。各国都认为,应将传播限制在本国影响的范围之内。这种想法甚至影响了通讯社的跨国界的活动,导致世界被划分为各个影响范围,并导致追逐民族利益的新闻表达方式.然而,无线电话打开了国际系统的渠道。尽管存在着技术上的限制,无线电话还是使个人的跨国、跨洋谈话交流成为可能。这就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进步和神话,并必将带来更大的发展。

短波广播电台„„正在世界各地纷纷出现,有些电台处干政府的直接控制之下,其目标是:(1)保持与边远地区的联系;(2)从本民族的立场出发,在全球范围内宣传本国的民族文化。虽然上述目标是合法的,但是第一个目标的原则巳经在欧洲国家之间引起了磨擦,而第二个目标,即如何区分文化和有目的的宣传。实际上也很难界定。

第6章 国际宣传的辉煌期(1933一1945年)结论

30年代,意识形态的激烈冲突强化了国际传播系统,但随之而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又瓦解了国际传播系统。把传播当作一种意识形态的武器,这要求各国既要保护这一系统的物质材料,如电缆、转播站及广播设备,又要让世界人民了解传播所具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价值。

尖锐的意识形态导致传播越来越政治化,这就要求许多国家重新思考它们曾经拒绝的东西。英国开始了外语节目的广播。美国将所有的私人国际电台纳入政府监管之下,并开展了由政府直接领导的国际广播业务。捷克为了制止德国宣传的侵入,禁止收听国外广播。有些国家通过对国外广播的干扰来保护本国的节目内容。

在30年代,国际传播系统逐渐变成了潜在的(然后成为实际的)战争工具。宣传成为每天例行的公事,信息垄断成为军事斗争必不可少的附属品。私有公司的投资被战争吞没,它们的网络被切断,最后只好将残留的设备运用于战事上。

1939年至1945年间,除了遍布整个欧洲和亚洲的陆、海、空大战外,各国都不忘利用国际传播系统开展攻心战。各国都反对建立和维持对信息的垄断,并用“实际行动”打破这种垄断。

传播所带来的一切好处都被战争破坏无遗了,传播失去了它原有的辉煌。战争结束后,战争的最后结局将决定由哪些势力重建国际传播系统。而这些新势力将延续战争中取得的胜利,继续控制传播系统,并因此取得经济和政治上的优势。

第7章 战后新环境:霸权的兴衰(1946—1969年

结论

国际传播系统的发展从初始阶段到20世纪60年代,一直都是由世界上军事、经济和政治强国来决定什么是适合的体系。它们设立了传播网络,制定了使用费用,决定什么时候合作、什么时候竞争。欧洲帝国等强国,特别是英国,依靠发展和利用传播网络来扩大它们的影响。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欧洲帝国利用这些网络,成功地将传播通讯运用于政治和经济目的。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勉强放弃了孤立政策,以国际传播系统为武器和苏联展开了意识形态的战争。

全世界大多数人并末从国际传播系统中获益。这些国际系统只是更有利于帝国政府对广阔的领土及其人民进行集中控制,而不利于他们获得自由。到60年代末,独立国家的数量已超过1946年的两倍。70年代是考验独立国家的年代,这与国际传播系统有关。这些新兴独立国家能否依靠国家的数量和道德力量,令人信服地确立自己的重要地位,使国际传播系统考虑它们的利益?或者说,它们仍将延续以前殖民时期的做法?人们将拭目以待.第8章 全球都市的边缘与核心(1970一1985年)关于建立世界信息与通信新秩序的争议

西方国家被指责为企图保护其目前的信息垄断;社会主义国家则被指责为控制信息流通,阻止不同意见,以及继续执行压制政策;而发展中国家则被指责为掩盖因计划不周、管理不善和政治后果与腐败而造成的政治后果与经济后果。西方工业化国家在承认信息的政治力量的同时,(通常是自私地)把信息当作一种商品,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商品。而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则更愿意把信息当作一种社会财富,应平等自由地分享,尽管它带有一种特有“政治矫正性”。

贸易限制对国际传播系统的影响

各种国际决议“保障”了人们行使言论和信息自由的权利,但这种权利又与国际系统中所需的技术密不可分。在世界各地,仍有许多国家使用各种手段限制人们获得这些技术,其目的有的是为了阻断人们获取这些技术的渠道,有的则是为了保护有限的硬通货储备,或为了达到国家经济的既定目标.主权与信息控制

此处所讨论的各种控制信息或绕过控制的方法,都围绕着政治主权的重心即国家合法地行使职权和权力所展开。衿信息可以加强或削弱国家的主权。各个政府或者其反对派都承认,这就是它们试图控制社会上的信息的原因.结论

出现于70年代和80年代早期的各种新的传播技术增加了国际传播系统的复杂性。传播的内容更加多样,竞争也更为激烈,北半球国家对该系统的控制实质上已从对传统的硬件基地的控制转向对分配和内容的全面控制。

发展中国家对国际系统的看法日臻成熟,这也导致国际传播系统更为复杂。由于它们已有能力衡量出这一系统对自身目标的影响, 因此,它们从自身利益出发,开始要求完全平等。这就引发了对该系统本身和对该系统内在哲学基础两方面的质疑。由于该系统是历史和强权协议的产物,因而建立时并末考虑到当时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的需要。

80年代中期,发展中国家的不满已开始引起关注,但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回应。很多长期存在的问题仍然困扰着这一国际系统。政治宣传公有制与私有制的较量、价格与税收、信息自由流通与控制、保护既得经济利益与知识垄断等等。同时,新的传播工具和对国际系统资源的新限制也在不断产生。产生于这个时期的复杂情况将继续存在下去,甚至会因为上述变化而加剧。信息富国和信息贫国之间的差距将越来越大。全球大都市虽然法满足所有公民的基本通信需求,但它仍会继续发展下去。

第9章 全球都市中混乱的政治与经济(1986年至今)结论

在20世纪90年代,国际传播系统的潜能取得了大规模的发展。“地球村,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离我们更近。然而,有几种趋势,尤其是信息丰富与信息贫乏国家之间的差异将继续下去的趋势仍然存在。尽管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充足的通讯是经济和社会繁荣的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但是发展中国家越来越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在这个日益复杂和昂贵的体系中公平地分享机会.有些国家几乎是在恳求给它们机会,以便在国际体系中拥有一席之地.尽管人们一再发出这样的呼吁,世界上的工业化国家在此期间仍然拒绝将空中的卫星轨道区或新型通讯服务的频率段留给未来.它们还不断使用更新的科技,增加对工厂、设备和用于国际通讯服务的传输频道的投资.与此同时,为发展一个一体化的而非支离破碎的国际传播系统而做的努力却停滞不前。东西方意识形态的高墙虽然开始崩溃,但南北半球间的经济差距却变得更大。由Intelsat占主导地位的国际卫星网络开始分裂,出现了要求欧洲国家内部私有化和整个国际系统商业化的新压力。甚至美国用于系统中的各种软件(录音产品、电视节日、电影和数据等等)的主导地位也开始受到其他国家的企业的威胁。系统似乎迸入了一个不断重组的阶段。竞争来自四面八方,整个国际传播系统的变化之快,令人无法控制。

系统的分裂重组和变化多端本应带来系统内部更多的平等,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变化依然集中在历史上占支配地位的工业化国家,如欧洲、北美和日本。只有少数国家和地区,如香港、南朝鲜、台湾和新加坡加入到这些国家的行列中,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成为重要的地区或国际控制中心。

那么,对未来将如何把握呢?如果说历史已给了我们一个教训的话,那就是,一个日益复杂和不断变化着的国际体系的离心力会继续扩大富国与贫国之间的差距。新的科技将继续扩大国际传播的可能性,但却无世界公民提供真正的交流权利。地球这个大都市是不可能变成一个小村庄的。

第10章 国际传播系统的未来

当今国际传播系统是下述历史条件的产物:(1)在一定时期内所能获得的科学和技术知识,(2)各国之间的政治动态,(3)世界各国的经济状况,(4)各国在意识形态方面所承受的约束,(5)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文化和社会关系。

传播是一项基本人权? 传播意义重大,信息就是力量,控制则至关重要。长期以来,世界民众在获得传播手段(包括传输与接收)或信息本身的平等使用权方面遇到了很多困难,这种情况还将继续下去。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尽管传播和信息的生产、传输和接收方式在不断地成倍增长,但对传播技术及其内容进行集中控制的做法也在加强。

国际传播和公共外交

公共外交旨在通过公众传播的手段影响其他国家的人民,进而影响其国家政策。公共外交可以补充甚至避开政府官方代表之间所展开的传统外交。它寻求使别国的民众建立或改变对该国行为的看法,或者影响公众对该国的政治体系、经济体系、意识形态或人民生活方式所持有的见解.公共外交的方式

公共外交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出版书籍,发行电视或电影节目,艺术表演团体或戏剧公司组织巡回演出,举办艺术展览,参加贸易博览会,建立学生交流项目,由一国的研究、政治机构或学术机构派入讲学等等。最明显的一种方式是使用国际无线电或电视广播:各国在这里发生了跨国界的对抗,意识形态在这里互相冲突。宣传活动也在这里进行。第二种方式职是丹尼尔-伯斯汀说的制造假事件来吸引媒体的注意与报道。这些“事件”包括记者招待会,首脑会议、外交部长或经济部长会议,还有一些国际组织的内部会议.对公共外交的担忧

两个主要问题影响了公共外交的努力。首无是宣传和干涉一国内政的问题。国际决议历未都谴责宣传,尤其是那些旨在或可能挑起骚乱的宣传。此外,根据国际法,任何干涉他国内政的传播都是违法的。公共外交就其定义来说,旨在影响其他国家的公共舆论.但是, 显而易见的是,不同的国家对某一特定信息或传播策略是否构成干涉或宣传的判断是不同的。国家之间的对抗几乎不可避免地使人认为对公共外交努力是干涉内政或宣传。公共外交的第二个问题是关于超级大国之间关系(后来是美国和独联体之间的关系)的变化趋势。

国际传播法律和法规 然而,南北之间或自由社会与封闭社会之间的利益并不是在所有问题上都能偶合的。发展中国家仍然关注贸易问题、文化侵略问题,以及西方通讯社将如何向全世界人民描绘它们等问题。这些关注可能会使它们作出新的举动,如控制信息流通或向记者发许可证,而这正是西方国家所厌恶的。南北在信息使用率上的差距可能会扩大,缩小差距或许取决于发展中国家能否认识到应当通过使用新技术来解决信息流通这一历史失衡问题。它或许还取决于发达国家能以何种速度推动创建新的服务,科甩它的技术优势,或车富的信息资源(技术、软件、信息本身)能否被世界各国公平地分享。

结论

在信息控制方面,上述各种潜在的变化将会带来越来越多的争议。国际传播系统发展的一些趋势要求更多的准入,而另一些趋势则有可能增加对准人的控制。有越来越严重的文化侵略现象,有些趋势有限制文化商品的进口或控制盗版产品的现象。虽然国际传播系统不断演化,但也难以解决自1 8世纪中期以来就困扰该系统的一些问题。当今的传播系统将提供更先进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技术。

不论国际传播系统如何变化,对于全球大多数人来说,麦克卢汉干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地球村”观念,似乎到公元2000年也只是个遥远不可及的梦想。虽然全世界人民之间的交流在不断增加,并将进一步增加。但并不是全世界大多数人口都参与这种交流,即便在将来,短时间内不太可能达到这一点。事实上,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使用国际传播系统百分比例还有可能下降。未来最有可能发生的现象是地球大都市,在那里,传播系统提供沟通的网络(科技的神经系统),公民通过政府和企业的活动来接触这些传播方式。

发展中国家的前景仍不容乐观。发展中国家所拥有的技术资源如此之少“,从影响西方国家的电信业的科技进步中“获取利益简直不太可能”“就目前的人口与电话主线的发展状况来看,第三世界国家要花40年以上的时间才能追上西方国家的电话普及率。”在评价发展中国家利用新科技置身于国际传播系统时,德图左斯认为:

新技术会扩大贫富之间的差距吗?我认为是的。‘除非富国愿意帮助发展中国家使用新技术,不然,信息时代可能会加深穷国与富国之间的差距。

药学专升本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篇7

一、药学专升本学生的自身特点

相对而言, 专升本学生属于较为特殊的人群:一方面, 他们已经历大学三年的专业学习, 有些学生已经就业过, 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心理年龄较一般的在校生成熟, 自觉性和自律性较强;普遍具有学习的需求, 学习态度端正、认真。另一方面, 由于受专科教育模式的影响, 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强, 缺乏创新能力;掌握的专业知识面比较浅, 重在实用性和技术性, 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不足。此外, 专升本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自卑心理, 总觉得要比4年制的本科生差, 不能较好地正视在学习、生活、实习或就业等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或困难。

面对这些问题, 药学高等院校应采取措施, 提高药学专升本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 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首先, 学校应对专升本学生进行定期心理辅导, 弥补学生的心理缺陷, 使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身的优缺点, 提升其对环境等的适应能力。其次,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团举行的各类活动, 如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草药”嘉年华等, 通过参与活动的组织、开展, 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协作能力, 打造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最后, 药学专升本学生的专业理论性和技术性较高, 从长远发展考虑, 毕业生考研是提升个人能力和知识水平很好的途径, 可鼓励他们继续学习深造。

二、药学专升本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

1.课程设置

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专升本的学生专科期间所学专业涵盖药学、中药、生化制药技术、生物制药技术、化学制药技术、中药制药技术和药物制剂技术, 因而学生基础存在着较明显差异, 对药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参差不齐。针对这一特点, 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应偏重补充、巩固药学专业基础知识, 并增加综合性课程的比例, 即以药学专业知识为主干, 以化学和基础医学为基础, 以外语、数学、计算机为基本手段, 重点讲授药学领域的新技术、新成就和前沿性内容。

全日制专升本的学制为2年, 其中还有一个学期为毕业实习, 真正只有3个学期的课程学习时间, 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安排十分重要。根据药学专业方向的需要, 可将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合成、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天然药物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天然药物化学、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等设为专业必修课;并增设生理学、临床医学概论等基础性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化学学科, 在专科期间已学过, 也是入学考试的考察科目, 不必重复开设, 可适当增加化工原理、药用高分子材料学、制剂工艺设计学等学科课时;同时, 为提高学生外语水平、文献检索能力和综合技能, 开设英语、文献检索、计算机、医药数理统计等应用型和综合性课程。另外, 浙江中医药大学属于以中医学和中药学为基础的综合性大学, 可将中医药学相关知识如中药学、中医学概论、中药炮制学、中药商品学等课程设为公选课, 让学生根据兴趣选修, 利于他们结合药学与中药学知识, 形成自身的特色和所长。

2.教学模式

由于专升本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理论课程教学中应改变以往单纯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模式, 可借助录像、多媒体、幻灯片等多种教学技术, 开展问题式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 增加老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讲授的基础上, 应结合学科的当前现状及发展动态, 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重点培养学生对药学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协同合作能力。例如, 药剂学课程中讲授靶向制剂章节时, 课堂讨论后老师要求学生选择一种靶向制剂, 围绕其辅料、制备、优点和不足等, 以小组为单位撰写论文, 并以PPT的形式进行课堂汇报, 通过小组答辩、教师点评的形式予以评价。此种方式不仅极大地巩固了相应的知识点,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组织能力。

实验课的教学则可融合药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把药学各专业课程的独立实验相结合, 设计成综合性实验。例如, 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制备, 通过分组, 分别完成药物化学部分合成阿司匹林原料药、药物制剂部分制备阿司匹林片剂;药物分析部分检测阿司匹林原料及片剂的质量、药理学部分进行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生物药剂学部分开展药代动力学和稳定性研究等。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相衔接, 优化他们的知识结构, 提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 教师的教学内容得以丰富, 学生也对每一门课程的研究方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也为他们步入社会、更好地开展岗位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药学专升本毕业论文导师制的开展

由于目前大多数药学高等院校往往提前一年甚至一年半进行毕业论文的导师选报工作, 而此时专升本学生刚刚入校, 在校时间较短, 不知道导师的专业方向, 导师也不清楚学生各方面的情况, 相互间缺乏了解, 造成了专升本学生难以找到适宜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

因此, 学校在专升本学生进校后应给予学生与导师充分交流的机会, 通过在网站上发布导师的相关信息、与导师的见面会等方式, 使学生与导师间相互熟悉, 在双方相互了解的基础上, 首先由学生自愿选择导师, 导师再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考核, 合格后开展论文指导。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 自选课题或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 进行文献查阅、方案设计、实验开展、论文撰写等一系列工作。由于此时专升本学生也正在药学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也可结合毕业论文工作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理论课堂上寻求解决的方法, 从而形成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而导师也应结合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依据毕业论文计划表, 要求学生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等任务后进入实验室;同时指导学生在毕业环节合理安排好毕业课题、实习、考研等的时间, 协助解决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引导学生开展毕业论文工作, 顺利地完成学业和就业。

摘要:根据我国药学人才市场和社会的需求, 围绕如何结合专升本学生的自身特点, 合理设置和安排教学, 开展毕业论文工作, 培养药学专升本人才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药学,专升本,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邵海燕, 蒯丽萍.药学专升本课程设置的改革与实践[J].药学实践杂志, 2006, 24 (6) :375-376.

[2]姜远英, 孙华君, 曹永兵.药学专业本科生的知识结构[J].药学教育, 2008, 24 (5) :9-10.

[3]庞小雄, 张德志.药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药学教育, 2007, 23 (2) :45-49.

上一篇:明礼教育国旗下讲话稿20下一篇:钢结构分公司党支部下半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