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集团宏观环境因素分析(共3篇)
茅台集团宏观环境因素分析 篇1
茅台集团宏观环境因素分析
1、集团介绍
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总部位于贵州省北部风光旖旎的赤水河畔的茅台镇,地处东经 106°22′,北纬 27°51′,海拔 423 米,现占地面积 220 万平方米。
贵州茅台酒厂集团由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等近20 家企业构成,集团所涉足的产业领域包括白酒、啤酒、葡萄酒、红酒、证券、银行、保险、物业、科研等。
集团公司是全国唯一集国家一级企业,国家特大型企业、国家优秀企业(金马奖)、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于一身的白酒生产企业。
2、上市公司
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是中国贵州茅台酒厂,1997年成功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1999年,由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中国食品发酵研究所发起的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01年8月,贵州茅台(600519)股票在上交所挂牌上市。
3、酒品系列
贵州茅台分为陈年酒,礼盒酒,普通酒,其他酒四个系列。其中陈年酒又分为:汉帝茅台,90周年纪念酒,15年陈年茅台酒,30年陈年茅台酒,50年陈年茅台酒,80年陈年茅台酒。
礼盒酒又分为:盛世国藏,贵州茅台酒1680,贵州茅台酒(专卖店专供礼盒),贵州茅台酒(专卖店专供礼盒),贵州茅台酒(新木珍品),贵州茅台酒(餐饮),500ml豪华装茅台酒(金色),500ml豪华装茅台酒(绛色),二套盒装(金砂)茅台酒,四套盒装(雕塑)茅台酒,纸珍53°,大木珍53°500ml,木珍53°500ml。
普通酒分为:飞天标识 “贵州茅台”,五星标识 “贵州茅台”,贵州茅台酒(专卖店专供酒),贵州茅台酒(新飞天),贵州茅台酒(飞天),贵州茅台酒(新五星),贵州茅台酒(五星),贵州茅台酒(750ml)。
其他酒系列:茅台王子酒(珍品礼盒),茅台王子酒礼盒(大盒),茅台王子酒礼盒(小盒),茅台王子酒,珍品茅台王子酒-53°500ml。
3、一般环境分析
1政治环境
中国正在从人治国家向法治国家过渡,法律系统完善当众。国家积极提高打击纺织品力度。调节经济的行政管理手段减少,市场调节为主,积极推进私有化,欢迎外来投资者,壁垒强度逐渐降低甚至消除。
产业方面,“十一五”规划中对酿酒行业的政策是:重点发展葡萄酒、水果酒,积极发展黄酒,稳步发展啤酒,控制白酒总量。白酒企业广告费用属于税后列支事项,因此白酒企业广告费用负担较重。然而酒类流通领域行业规范即将出台,白酒行业税收可能调低,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对酒类市场进行专项整治,重点消除酒类市场的地方保护和地区封锁,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酒的违法行为,促进了白酒行业健康发展。同时,也有利于白酒行业实现品牌化经营,是地方品牌能拜托小酒厂的纠缠,实现快速扩张。此外,消费进一步呈多样化趋势,有利于差异化经营。中国就行业从1949至1979年改革开放前一直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下的酒类专卖制度。1979年取消酒类专卖制度后,白酒业从计划经济进入市场经济,国家对白酒行业的产业政策主要是通过税收手段进行的。因此,税收政策的严厉与宽松,直接影响到白酒行业的兴衰。例如:1949年之后的一系列税收政策,使白酒行业一度衰落,而2006年的粮食白酒消费税比例税率的下调以及2008年开始实行的两税合并的税制改革则是对白酒行业未来的发展构成实质性利好。
今年白酒行业重大税制变化
2经济环境
我国经济正处在持续发展时期,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改善,2000年以来城镇、农村家庭收入增速加快,预计未来还将保持较高的增速,为酒类饮料消费升级提供了经济基础。全国城镇家庭人均酒类消费支出逐年攀升,尤其浙江和上海地区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另外近年来全国农村家庭人均酒类消费量也迅速提升。进入2008年后,中国白酒的增长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压力,整个中国经济正在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年初面临的南方大雪,将原本火热的新年白酒消费市场冰冻起来了,市场受到极大的冲击。然后就是面临日益高涨的物价水平和原料上涨压力,从消费末端的压力和消费起点的压力,消费者购买越来越少,制造成本越来越高,让中国白酒成长步履艰难。
受美国次债**的影响,中国人民币的升值和通货膨胀,造成了中国房地产、纺织业、家电等几大支柱产业的不景气,影响了整个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在这种经济环境不佳的情况下,消费者对于白酒的消费需求被降到最低,而且5.12的汶川地震再次给予中国白酒产业沉痛的一击,这让2008年中国白酒产业损失惨重。
3技术环境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以“产、学、研”结合为依托,所推广的应用技术使中国白酒有了大的发展。目前,全国白酒以浓香为主,多种流派、多种香型工艺技术的相互结合和渗透,推动了白酒生产技术的创新;分析测试手段的更新进一步提高了勾兑技艺的水平;人员的培训和补充使技术人员的素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把中国白酒的自然固态发酵同生态环境的紧密结合起来;把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同酒类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
4社会文化环境
中国白酒古往今来,上至王侯将相,下到黎民百姓,很少是为了饮酒而饮酒,即便是形态层面的饮酒,表达的也多是精神层面的主旨。可以说,中国的酒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客从远方来,无酒不足以表达深情厚意;良辰佳节,无酒不足以显示欢快惬意;丧葬忌日,无酒不足以致其哀伤肠断;蹉跎困顿,无酒不足以消除寂寥忧伤;春风得意,无酒不足以抒发豪情得意。皇帝登基、天下太平要喝酒,将军凯旋、举子及第也要喝酒,老百姓打了粮食也要喝酒„„。酒真正成了人们表达感情,寄托理想,增进友谊,扩大交往,调节生活的不可缺少的精神灵物。
我国人口众多,素质差异大,行政区划多,存在地区性“亚文化”,文化差异大,生活方式各异,价值观各不相同。民族差异大,文化各不相同,口味标准不一样,消费习惯不同。
5自然环境
在中国,贵州和四川拥有白酒最优质的心智资源,贵州的白酒依托于贵州特有的自然环境、水系、中国酒都茅台镇、茅台的品牌资源。
4、产业环境分析
波特五力分析
潜在进入者的危险对于茅台来说需要注意。因为越来越多品牌注意到了白酒是一个需要的市场,因为相对于其他酒种,白酒是利润丰厚,于是很多潜在进入者虎视眈眈,茅台必须要在固有水平上求新求质。
替代品威胁体现的比较很明显,因为白酒的替代品并不是很少,葡萄酒、黄酒、啤酒等都是其潜在的替代品。茅台若想要继续开拓自己的市场领域,就必须在固有产品的推广上下足功夫,因为其茅台现已累积相当大的优势。
白酒作为一种酒类饮品,其替代产品主要有啤酒、葡萄酒和黄酒。白酒的发展与其替代产品的发展密切相关,受其替代我们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当白酒行业产品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一片萧条时正是其替代产品欣欣向荣时;反之,当白酒行业开始回暖其替代产品的发展开始放缓,它们正好构成了此消彼长的关系。
从下图可以看出,1998-2000三年间,在当白酒产量连续下降时,啤酒、葡萄酒和黄酒却连续稳步增长,当然它们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白酒行业的扩张,挤占了白酒的市场。
从下图可以看出,2005-2007三年间,在当白酒市场开始回暖时,啤酒、葡萄酒和黄酒的利润增长速度就开始放缓了,白酒行业的利润远不及白酒利润的增长速度。这三年间,从2005年的74.78亿元猛增到2007年的149.16亿元,平均比第二名啤酒高近7%.增长率高达37%。
贵州茅台上市公司财务战略的总体评价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茅台股份的财务战略趋向于稳健发展型财务战略。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均较低,注重公司自身发展壮大,尽可能优化现有资源的配置,提高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以 实现财务绩效的稳定增长和资产规模平稳扩张。稳健发展型的财 务战略定位符合公司成熟期发展阶段和加强型战略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该公司采取稳健的筹资和投资策略,没能很好地优化 组合风险与收益,没有充分的利用杠杆效应,失去了进一步提高 公司收益能力和放大股东财富的机会。
茅台集团宏观环境因素分析 篇2
1.1 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生猪产业的发展及其市场经济活动都与国民经济水平的发展息息相关, 随着GDP的变化, 生猪生产价格也在变化, 虽然二者变动的幅度不同, 但是他们的变化趋势大体相同, 例如, 在1981年至1985年、1986年至1988年、1991年至1994年、1998年至2000年、2002年至2004年、2005年至2007年, GDP总值的变化率与生猪生产价格的变化率都保持着同步增长趋势;在1985年至1986、1988年至1989年、1994年至1995年、1997年至1998年、2000年至2002年、2004年至2005年, GDP总值的变化率与生猪生产价格的变化率都保持着同步下降趋势。
1.2 物价水平
生猪生产价格是猪肉价格形成的基础, 生猪生产价格指数与CPI的变化情况, 经相关性检验, 他们的相关系数为0.70, p<0.001, 生猪生产价格指数与CPI高度相关。
生猪生产价格变化率与CPI变化率的变化二者的相关系数为0.64, p<0.005, 生猪生产价格变化率与CPI变化率显著相关。猪肉零售价格变动率与CPI变动率、肉禽及其制品消费价格指数变动率变动趋势, 前者与后两者的相关系数均为0.83, p<0.005, 猪肉零售价格与CPI、肉禽及其制品消费价格指数均显著相关。因此, CPI数据与猪肉价格有较强的正相关性。这也与猪肉价格参与了我国CPI的构成有关。
1.3 国内需求
我国近十余年以来的猪肉需求量呈现出“V”字型的波动状态。在2000年~2010年这11年间, 我国猪肉需求经历了“由低到高, 又由高至低, 而后再升高”的变化过程, 其中, 2001年的的猪肉需求量最低, 为4178.3万t, 2005年的猪肉需求量最高, 为4961.1万t。我国大陆地区汉族人口比例在90%以上, 虽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饮食愈加关注, 对猪肉的消费要求有所改变, 但以猪肉为主要动物性食品的饮食习惯没有改变, 因此, 我国国内对猪肉有一定的刚性需求。在此基础上, 猪肉需求总量受猪肉及替代品价格的影响而变化, 反过来, 猪肉的供给又影响猪肉价格。
我国猪肉消费需求主要由家庭消费、外出消费、肉制品消费、出口和浪费五部分构成。其中, 猪肉出口所占比例极小, 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从近十年我国猪肉需求结构来看, 家庭消费和外出就餐消费为我国猪肉需求的主体部分, 占猪肉需求总量的60%~80%, 肉制品消耗和浪费部分占猪肉需求总量的20%~40%。
1.4 进出口状况和国际价格水平
我国一直进口一定数量的猪副产品, 也有少量猪肉进口。进口猪副产品则为调剂市场增加品种、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进口猪肉大多为中、高档宾馆饭店所消费, 近二十年进口量最高仅为38.6万t (2008年) , 占当年猪肉消费量的比例尚不足1%, 因此猪肉进口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很小。
我国猪肉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在20世纪90年代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进入21世纪, 又有缓慢的上升趋势, 近十年我国猪肉出口量占世界猪肉出口市场的份额在3%左右。出口品种主要是冻猪肉和猪肉加工品, 其中, 冻猪肉主要出口到俄罗斯、中国香港、澳门等地, 猪肉加工品主要出口到日本、东盟等国家, 鲜猪肉出口很少。因此猪肉出口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很小。
2 市场政策环境
市场政策会影响到生产及投资的扩张与收缩, 影响到生产者的利益、供求关系和畜产品价格。
2.1 生产政策
近些年, 畜牧业现金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为稳定生猪生产和农民持续增收, 政府会采取市场预警、发放补贴、增加险种、远期交易等措施稳定生猪的生产。以能繁母猪补贴政策为例:四川省80%的生猪来自农民养殖户, 2005年下半年至2006年上半年, 生猪市场持续低迷, 农民养猪积极性受挫, 这时养殖户可能杀掉母猪, 但四川省畜牧业专家已经预见到猪价将逐步回升。所以, 四川省政府于2006年5月采取给能繁母猪补贴政策保护母猪生产。一些地方对每头母猪的补助将近200元, 使养殖户最终没有杀掉母猪, 保证了母猪存栏数。截至2007年5月20日, 四川省生猪存栏6040万头、出栏3896万头, 同比分别增长3.26%和7.34%。能繁母猪551.17万头, 同比增长5.40%, 占猪群比重9.13%。2006年入夏以来, 全国相继有20余个省 (市) 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疫病影响, 母猪饲养量和生猪存栏量下降, 导致供给减少, 但四川省没有发生母猪存栏数下降的情况。
2.2 消费政策
消费政策是为实现经济健康发展, 确保城乡居民收入、消费水平稳步提高的经济目标而做出的决策选择和采取的具体措施。根据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 国家采取的是“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消费政策。为此, 采取的措施主要有提高居民收入、转变消费观念、净化消费环境等。1998年国务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施以来, 猪肉消费增长较快。2010年1月11日, 为了保障肉品卫生的质量安全, 促进屠宰行业健康发展, 保障人民群众放心消费猪肉, 商务部制定发布了《全国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15) 》。
2.3 其他政策
农产品价格关系到国计民生, 国家高度重视。近些年来, 包括猪肉在内的农产品价格经历了较大的波动, 政府不得不强化调控, 以适应新的形势。大宗农产品的调控政策涉及到市场调控体系和机制、价格调控和临时存储收购政策、进出口和物流等。以猪肉收储为例, 为稳定生猪生产, 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 维护养殖户的利益, 2009年6月13日, 商务部启动了国产冻猪肉收储工作, 采取的是限时收购和消费淡季收购的办法, 尽管收储量不足猪肉上市量的1%, 但仍然拉动了价格的回升, 起到了比较明显的稳定市场的效果。
3 市场流通环境
3.1 猪肉流通渠道对猪肉价格的影响
流通渠道是指个别商业企业的销售方式或销售手段, 主要有直接渠道和间接渠道两种模式。直接流通渠道的典型公式是:生产者———消费者, 即商品交换没有中间人介入, 产销结合在一起。间接流通渠道则是商品交换以商业为媒介进行, 主要由商业环节构成, 产销分离。间接流通渠道与发达的商品流通形式相对应, 它的具体形式有:
①生产者———零售商———消费者;②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③生产者———产地采购批发商———中转批发商———销地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我国猪肉流通的主要链条是:生猪养殖场———毛猪批发市场———屠宰场———农贸市场———消费者。猪肉流通链条过长, 一方面影响了流通效率, 另一方面, 每个流通环节的层层加价, 影响了养殖户最终的获利情况, 而且流通链条越长, 加价环节越多, 每个流通环节产生的费用最后都将转嫁到猪肉零售价格上。
3.2 猪肉流通成本对猪肉价格的影响
猪肉流通链条上存在的中间环节增加了流通成本, 从而导致猪肉流通成本较高。不合理的政策也会导致流通成本增加, 限制产品的流通。例如, 交通部门限制货车白天进城, 增加了鲜活农产品进城的成本, 增加的这些费用将转嫁给消费者, 最终影响了价格。另外, 商业腐败和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出台的地方保护主义限制性政策更增加了流通成本, 加剧了流通不畅。
4 市场发育程度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 我国猪肉市场供求形成价格的机制逐步建立, 我国猪肉市场快速成长。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对猪业的发展从科研、生产、贸易等领域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干预, 提供法律和政策上的支持, 保障了猪肉产品市场化的发展。
猪肉生产技术的改进和规模猪场、屠宰和加工厂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 使养猪业逐步实现规模化、专业化、自动化, 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另外,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扩大了国内猪肉产品的市场需求, 刺激并加速了猪肉产品市场化和生产现代化的发展, 消费市场向多层次、多元化方向发展, 需求的变化推动着市场结构和流通方式的改变。
目前, 我国猪肉市场结构近似于完全竞争型市场, 它具有以下特点:生产单位数量多, 分散经营;产品具有替代性, 但并不完全同质性;市场供需态势由短缺的卖方市场转向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进入和退出该行业没有严格的限制和壁垒, 非常容易;买卖者价格控制能力非常弱, 生产单位面临来自于消费者需求和竞争者的双重风险;产品主要靠市场交易来进行销售。
猪肉产品流通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 各类有形市场在猪肉产品流通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农产品市场开放度的扩大, 逐步形成了由生猪中远期市场、各个层次的批发市场、集市贸易市场组成的多层次、多门类的猪肉产品市场体系, 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成为猪肉产品流通的主要载体。在国家对“菜篮子工程”的培育和支持下, 猪肉作为关系到人民饮食所需的重要食品, 其市场和流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完全按市场规律运行。但流通环节过多, 流通链条过长。
在市场化的进程中, 国内养殖、加工贸易主体逐步摆脱了政府控制, 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猪肉市场主体有待进一步发育。经过了近20年的发展, 我国猪肉市场总量快速扩张。1990年中国人均猪肉消费量20千克, 到2006年上升到39.6千克, 16年间几乎翻了一番。我国人均猪肉消费量属世界最高, 仅略低于香港地区、欧盟和台湾地区。
参考文献
[1]赵静.我国猪肉价格变动的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10.
[2]周晓媛.我国猪肉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及影响效应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 2012.
茅台集团宏观环境因素分析 篇3
关键词:集团资金管理;发展动态;宏观环境分析
一、集团资金管理的发展动态
企业最重要的是生产经营管理,而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流量,即企业经营过程的增值效应带动了企业自身的发展。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计划经济,资金由国家拨付,盈利上缴国库,因此没有充分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当然不需要重点考虑资金链管理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开始逐步进入市场经济阶段,我国的企业也迅速成为市场中的参与者和竞争者。
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企业在不断地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逐渐考虑到如何有效利用企业的内部管理来确保企业所产生的“价值”的保值和增值以及如何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类成本降到更低。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国内企业开始考虑寻求新的路径来进行精细化管理,而集团公司资金管理也是在这个背景下逐步进入集团管理的重点考虑范畴的。
到目前为止,国内集团公司资金管理发展存在的阻碍最主要的是金融市场发展不够完善,投融资手段缺乏,衍生金融工具少。市场上更多的是投机操作,主要在从事债券或股票买卖。虽然从安全性考虑,不少集团已经进行了资金集中管理,但资金利用效率并不高或者说理财的增值效应并不是非常明显。当然中国金融市场毕竟不像国外金融市场那么发达,它们可选择的短期投资产品丰富便利,资金利用的效率自然较高,实行资金集中管理的意义自然也就很明了;
对银行而言,它们对资金管理的关注视角更多的是现金管理。银行提供的现金管理服务是国际银行界一项比较成熟的金融服务业务,它将银行账户管理、投融资管理、流动性管理和风险管理等一系列金融服务进行组合,从而形成多功能、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以满足集团型客户的需求。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演化为全球的经济危机,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发展,影响到了我国实体经济。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经济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例如经济增长开始放缓,市场需求减少,产品滞销,出口量减少,金融公司也开始借贷。金融危机使一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威胁,使许多企业的营运资金出现断裂现象而不得不面临濒临破产的危险境地。这些企业资金链断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银行的收贷、企业过往业务的迅速扩展(特别是多元化)、资产负债率过高等。资金是企业运营的血液,是财务管理的集中表现,因此资金管理的好坏不仅是衡量一个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而且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并有可能还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加深,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投资者信心不足,如何加强集团公司资金管理必然是许多集团公司发展中面临的—个重大难题。所以,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应该切实把“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经营思路落到实处,以实现资金筹措、使用和分配的平衡。
二、宏观环境分析
集团公司的资金管理是随着集团公司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的发展而不断深入和拓宽的。传统的企业资金管理仅仅局限于纯粹从会计的角度考虑或者说就资金论资金,因而集团公司的资金管理的作用从理论上来看显得相当有限。另外中国的集团公司无论国有还是私营,往往是成员企业(习惯上将集团下属企业称为成员企业)成立在先而集团成立在后,因此集团总部对成员企业的管理能力亟待加强。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核心,更应该是集团管理的重点,因此通过加强资金管理来提高管理能力成为众多集团公司的共同选择。为何要加强集团对成员企业的管理呢?从资金管理的角度而言,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理解:
1.传统财务会计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在集团管理中推行到一定程度后往往会遇到许多障碍而无法彻底实现对经营活动事前和事中的控制。
2.参与国际竞争的集团公司日益增多,且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它们迫切需要加强对重要资源的统筹管理能力,例如资金。根据2012年集团公司统计年报显示,年度销售额在5亿元人民币以上的集团已近300家,集团内部交易增多、集团内部资金沉淀增多、与银行关系日益复杂是普遍现象,容易造成资金使用过程中的浪费和效率不高。
3.集团公司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也与过去大不相同,从而对中国集团公司资金管理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例如在集团公司的规模壮大过程中,集团公司在不断拓展业务的同时,整合各类资源的工作显得特别重要,尤其是财务资源的整合。
4.从组织管理角度来看,资金管理也是集团公司各职能部门协调与配合的“中坚环节”,即一方面,集团公司是一台永不中断运转的机器,需要各部门相互协调与配合,特别需要与资金管理部门紧密协调与配合才能保障资金链稳定和安全,否则,缺乏稳定和高效的资金链管理将容易导致资金周转效率降低,从而直接影响集团公司的利润,甚至将影响集团公司的存亡。因而资金管理对于集团公司管理、控制、协调各职能部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通过资金管理可以有效防范集团公司在业务决策中产生的财务风险,包括集团公司的投融资活动、资金调度、过高的财务杠杆风险等。
三、结论
综上所述,资金就像集团公司的血液一样渗透于集团公司的各个工作环节。只有保障资金充足、流转顺畅,才有可能实现集团公司发展壮大的愿望和保证集团公司各项既定战略的落地执行。
参考文献:
[1]龚 震: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相关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茅台集团宏观环境因素分析】推荐阅读:
茅台品牌分析05-17
贵州茅台风险分析05-10
投资分析贵州茅台08-03
茅台股票投资分析报告07-11
海尔集团环境分析06-18
茅台营销案例09-12
贵州茅台股利政策研究08-24
国酒茅台43度申请06-30
中国茅台酒广告词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