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剧本

2024-10-04

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剧本(通用3篇)

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剧本 篇1

改写剧本《将相和》完璧归赵作文

时间:战国时候

地点:秦国宫殿,渑池会

人物:赵王――赵国国王、蔺相如、秦王――秦国国王、廉颇、蔺相如手下的人、大臣甲、大臣乙、大臣丙。

布景:赵王一手拿着前几天才献上来的和氏璧,一手拿着刚刚收到的信,正焦急地拿着秦王写给他的.信,和大臣们商量着什么。

赵王(嘴里念念有词):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啊?(赵王边走边插汗)

大臣甲:大王,今日朝臣进宫有何事?

赵王:前几日,有个人进宫献上了和氏璧,才过几日秦王就知道了,这不,秦王派了个人,送来一封信,说是愿意用十五座城来交换和氏璧。(说完还担心地叹了几口气)

大臣甲(不知所策的说):这……这可难办了。

赵王:哎!寡人也不知如何是好啊!

大臣乙:我劝大王还是不要将和氏璧交换为好,秦王他只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而已,不能上他的当!

赵王(不高兴的说):可是不交换的话,又怕秦王下令进攻赵国,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啊。(说到这里,大臣甲和大臣乙还有赵王都陷入了沉思)

大臣丙(一拍手):对了,有个叫蔺相如的人聪明机智,不如叫他来吧?

赵王想了想:恩,好吧!把他传进宫!

(过了一会儿蔺相如大大方方的站在宫殿中,仔细得听赵王把事情讲了一遍。听完后,蔺相如笑了笑)说:这有什么难的?我愿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愿意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愿意拿十五座城来换。我一定把璧送回来。赵王想了想,又没别的办法就同意了。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蔺相如见状就向前一步:这块璧有点小毛病,我只给您看。

(秦王听他一说就把璧给蔺相如,蔺相如拿了璧后,站稳了脚,理直气壮的说):我看您并不想拿十五座城换璧,现在璧在我手里,如果您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和氏璧一起撞上去。秦王怕他真把璧撞坏了,就把许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还答应他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蔺相如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叫手下人化妆带着和氏璧回赵国去了。

(到了举行典礼的那一天蔺相如见了秦王大大方方的说):和氏璧已经回赵国去了,您若有诚意就拿十五座城来换,要不,您杀了我也没用。秦王没办法,只好客客气气的巴蔺相如送回了赵国。

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剧本 篇2

一、巧借体裁学概括———读薄

读薄,是语文的基本功。这虽是一篇剧本,但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篇课文,也需要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这则剧本有两幕,是以将相的矛盾冲突为核心。大家都知道,剧本都有矛盾冲突,没有矛盾冲突故事就不精彩了。矛盾有一定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就构成了剧本的情节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负荆请罪》正是如此。如何借助体裁特点,抓住情节结构,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呢? 我设计如下:

师:同学们,这是一则小话剧。话剧虽小,但也有情节结构,也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边说边板书)。仔细读读课文,想想这则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各是什么。

先自主学习,再四人小组交流、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把这则剧本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都梳理出来了,现在,请大家把这些内容合起来,组成一段话。

学生按要求组合,并练说。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把这四部分内容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对,这么长的一则两幕剧,我们读成了一段话,就是抓住了剧本的情节结构来概括的。

这样一来,学生既明白了剧本的情节结构,强调了体裁意识,也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即文本读薄的能力,凸显了语文味。

二、细抓对读得言意———读深

六年级的学生不仅要会读薄,还要会读深,具备力透纸背的功力。人物的理解,主题的解读,语言文字的赏析等,这些文本的言意都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负荆请罪》是则剧本,文本是以对话为主,因此,在教学时,我紧紧抓住对话,通过几次对比朗读,来达到读深的目的。

第一次,人物对读。我让学生先分角色朗读,特别强调两位主人公蔺相如与廉颇的对读。为什么这样读?怎样读才能符合人物身份,突出人物特点? 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下,学生很自然地关注语言———提示语和说话内容,通过朗读、比较、思考,了解人物语气、神情的不同,体会人物形象的不同。在这样的训练中,朗读日渐成熟,人物形象也不断丰满。知错就改、光明磊落的廉颇与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蔺相如,都深得学生喜欢。

第二次,文白对读。

师:刚才我们读的这则剧本,其实是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一书。想看看司马迁是如何写的吗?

生饶有兴趣,师出示课件: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 ,不知将军宽 之至此也 。”卒相与 驩 (huān,同“欢”),为刎(wěn)颈之交。

学生跃跃欲试,但读不好。

师:文言文读起来有困难,不着急,对照课文内容,猜猜意思,你肯定会读通顺的。

学生对照课文,兴致勃勃读起了文言文,读得不亦乐乎。

师:我们来对读,一个读文言文,一个读课文内容,感受下文言文与白话文语言表达的不同。

学生再次进行文白对读。

两次朗读都是抓住语言进行对读, 不仅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而且还也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关注语言, 关注表达,关注文本,把朗读引向深处。

三、活演剧本乐改写———读厚

读薄、读深之后,还需读厚。“厚”不是时间的累加,也不是内容的叠加,而是通过有效的形式,让学生对文本有个立体、丰满的感知。

在朗读的基础上,小组们跃跃欲试,都要来演一演。分工,排练,表演,好不热闹。长尺当荆条,围巾当长衫,自制的官帽戴一戴,俨然穿越到了古代;传神的表情,像模像样的动作,坦诚的语言,把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舞台上。台上兴趣盎然,台下笑声连连。趁热打铁,既然编者能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成剧本,我们何不将它恢复原貌,把剧本改成记叙文,看看我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如何。学生们很起劲,在提醒注意故事情节后,动笔开写。很多同学一气呵成,清楚交代了“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后职位比廉颇高,廉颇很不服气,处处排挤、侮辱蔺相如”的前因;生动叙述了廉颇在听到蔺相如以大局为重言语后的心理变化; 细腻刻画了“负荆请罪”“将相和”的人物动作;点明了“将相和、齐心效力”的结尾。情节不断发展,内容一再丰富,好词佳句不断滋生,将一则剧本改写得有血有肉,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

负荆请罪改写成剧本 篇3

[幕启。蔺相如正在聚精会神地读书,旁边站者的韩勃气呼呼的,好象受了许多委屈。]

韩勃(气愤的)大人,别怪我多事,廉将军一再挡我们的道,太欺负人了,我实在咽不下着口气!

蔺相如(笑笑)韩勃,干吗这么生气?

韩勃大人,您是赵国的上卿,职位比廉将军高,为什么都那么怕他呢?

蔺相如(依然笑笑)我并不是怕他。

韩勃刚才在路上,大人不是有意避让廉将军的车子吗?要是我呀,才不让他呢!

蔺相如还是和为贵嘛。

韩勃(不满的)我真不明白,大人您为什么变得这样怕事。想当年,秦王那么厉害,您毫不惧怕,针锋相对地跟他斗,唇枪舌剑,寸步不让,多解气!

蔺相如既然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

韩勃(不解的)那么大人为什么好几天不敢上朝?分明就是怕见到廉将军吗!

蔺相如韩勃,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犯我国就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要是我跟廉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么样?()这一点你想过没有?

韩勃(若有所悟)唔,原来是这样!对,对,大人您做得对!

[幕落]

第二幕

[幕启。几天以后。蔺相如在客厅踱步。一会儿,管家匆匆走上。]

管家(紧张地)大人!大人!

蔺相如什么事?

管家廉将军来了!

蔺相如(奇怪的)什么,廉将军来找我?

管家廉将军他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呢。

蔺相如快请廉将军进来!

管家(对家丁说)你,快请廉将军进来!

家丁是!

[家丁和管家一起下,一会儿工功夫家丁领廉将军上。

蔺相如(忙迎上去)廉将军!

[廉颇赶忙跪下来。

蔺相如(吃惊地)哎呀,廉将军,您这是――

廉颇蔺大人,请你用这根荆条狠狠地抽我一顿吧。

蔺相如(连忙取下荆条扔在一边,伸手去扶廉颇)廉将军,别这样,快请起,快请起。

廉颇(不肯起来)蔺大人,我实在对不住你。

蔺相如(双手扶起廉颇)请起来,廉将军,请起来吧。

廉颇蔺大人,请你宽恕我这个老迈昏庸的人吧!我常常在别人面前侮辱你。现在,我知道,那完全是我的错。

蔺相如过去的事就别提了。

廉颇蔺大人,最初我还以为你怕我哩,后来经人提醒,才明白你这样做完全是为我们赵国着想。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哪!

蔺相如哈哈哈,廉将军,您能明白我的心思,我实在太高兴了!韩勃,快叫人准备宴席,我要跟廉将军痛痛快快地饮几杯!

上一篇:倾国倾城的成语解释下一篇:《泊船瓜洲》教学设计一节课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