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方案总结(精选12篇)
经典诵读方案总结 篇1
一年级 “经典诵读”主题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教育” 我校在2012年清明节期间,组织学生开展了“红色经 典诵读”活动。
二、活动过程
1.班主任先对这个星期的推普周,作宣传,并倡导同学们说标准的普通话。
2.大家读一段绕口令,有些同学读得断断续续,一部分同学读得声情并茂,还有一些同学读得很溜。
3.老师出示岳飞的《满江红》给我们读。
齐读时,大家气势磅礴,好像自己真的是岳飞了,被岳飞的英勇与悲壮感动,都化在他的词里。
4.诵读完激情澎湃的《满江红》,教师又出示李清照的凄美哀婉诗词的《声声慢》,让同学们诵读。
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读出了词中的凄凉,把感动都融入到朗读中。读出了词人的伤感之情。而《长相思》这首词,我们又读出了纳兰性德的思乡怀亲之情。
这次班队会,我们的收获很大,诵读诗歌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并深深地陶醉在古代优美的诗词中。
三、活动结束
此次活动,达到了:
一、激发了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形成了诵读的良好氛围。
二、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知道了“诗前幕后故事”、“文坛轶事”,他们了解、知道诗人多了,了解的历史事件多了。
三、学生初步掌握了诵读的方法,并能运用,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经典语句运用于作文之中。
四、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办手抄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
2012年4月
经典诵读方案总结 篇2
活动中队:
一年级(3)班中队
活动地点:
一年级(3)班教室
活动理念:
了解中华民族的蒙学经典,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活动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读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
活动准备:
1.收集并背诵古诗文及《三字经》。
2.制作精美的书签,为古诗词配画。
3.邀请家长代表参加。
活动形式:
利用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诵读。
活动过程:
活动一:
诵百家诗文
甲:敬爱的老师,
乙: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甲: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悠久的历史,在这段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传统经典,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在文明礼仪的熏陶下,我们才能健康成长。
乙:虽然我们入学还不足一年,但同学们已经能背诵四五十首古诗啦!下面请大家欣赏第一个节目《我是诵读小明星》。
小孙:我们的祖国多美啊!我来赞美大草原的美景。(诵读《敕勒歌》)
小燕:我也喜欢大草原,可是我觉得庐山更为美丽。(诵读《望庐山瀑布》)
……
活动二:
唱唐诗宋词
甲:金色的童年,阳光灿烂,童年时光我们亲近蒙学经典。
乙:金色的童年,如梦如幻,校园内外我们诵读蒙学经典。
甲:诵经典传承华夏文明,唱经典却能浸润我们的心田。请听小张、小陈等同学表演古诗新唱。
(小张、小师、小陈等八位同学表演古诗新唱《锄禾》及《咏鹅》。)
活动三:
展诗画作品
活动四:
吟蒙学经典
甲:有一篇奇文,它三字成句,对仗工整。
乙:有一首长诗,它构思巧妙,琅琅上口。
甲:对,它就是古代经典启蒙课本《三字经》。
乙: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中,我们知道该如何认真学习。
甲:从“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中,我们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
乙:下面请欣赏一年级三班全体少先队员表演节目《三字经》。
活动五:
赏书香家庭
甲:在古诗词的海洋中,我们领略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良传统。
乙:是啊!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诵读经典不只是我们喜欢,爸爸、妈妈也同样很喜欢。今天有几位同学的爸爸、妈妈也来到了我们的教室,下面请欣赏他们带来(学生和家长一起表演)的精彩节目《书香传万家,亲子共诵读》。
教师:我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上下五千年,祖先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璀璨的诗词名句。“腹有诗书气自华”,在书香中我们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与圣贤同行,我们更加懂事明理。古诗词是中国文化之一,它已经成为照亮我们前行的一盏明灯,我们有责任把它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活动反思:
本次主题队会是走近经典,亲近圣贤的一次尝试。我搭建了诵读的平台,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形成一个诵读的氛围。
亲子诵读是颇为提倡的家教方式,它是家庭教育的一份古老的宝藏,对于今天的家庭教育来说,它又是崭新的一种学习。开学初,我就要求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阅读,这次的亲子经典诵读就是部分书香家庭的公开展示。
“书香满园关不住,一缕墨韵顺风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诵读的经典只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但是我相信只要长此以往的坚持,让学生们诵读千古美文,经典一定会润泽其心田,书香必定能陶冶其情操!
经典诵读方案总结 篇3
——罗源凤山小学“中华诵·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方案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源远流长。它积淀着智慧的结晶,映射着理性的光辉,对于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组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师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高师生人文素养和用语用字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做好“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活动目标
(一)抓住学生的最佳记忆期,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学生诵读诗文经典,培养学生博览群书的良好习惯,在校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营造勤奋读书、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
(二)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在阅读中开阔视野,提高兴趣,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促进学生更新知识,活跃思维,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二、活动要求
(一)广泛宣传经典诵读的目的意义,不给家长增加经济负担,取得社会、家长的支持。
(二)各班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抓好过程管理。
(三)保护学生的诵读兴趣,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积极创设良好的诵读氛围和环境,提倡通过经常的、轻松的诵读,自然成诵。不定诵读指标,以保护学生的诵读兴趣。
(四)各班要结合课外阅读活动,结合评选诵读小能手活动和诵读经典竞赛等,使“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不断深化。
(五)各班要充分利用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多种形势,发挥多种功能,让孩子在活动中诵读。
三、诵读内容
主要诵读内容为《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篇目、课内或课外的经典诵读内容及《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百家姓》等,具体篇目和朗读形式自定,朗读时间限定在6分钟以内,比赛时要求脱稿。
四、组织开展全校“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一)参赛对象
全校1----6年级学生
(二)比赛程序
1.初赛
各班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此基础上,定于12月20日至21日组织进行初赛,利用校内语文活动课或班会课分小组进行选拔,指导学生做好充分准备,确定决赛参加对象。
2.决赛
决赛由学校统一组织进行,时间初定为2012年元旦前。地点在四层会议室。
(三)比赛规则
1.抽签决定出场顺序。
2.诵读作品自选,但必须是中华经典诵读篇目。
3.参赛班级必须脱稿朗诵。诵读时可加音乐伴奏,伴奏音源由选手自备。
4.参赛班级比赛时间限制在8分钟以内。(超时将酌情扣分)
5.评分标准:
比赛采取100分制,其中:
a.作品内容(15分):选材内容符合比赛要求,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b.节目形式(15分):形式灵活新颖,令人耳目一新。如有配乐,配乐与所朗诵篇章意境吻合,节奏和谐;
c.语言技巧(40分):普通话标准,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嗓音条件较好,声音圆润悦耳,语言流畅,语速得当;
d.临场表现(30分):衣着得体,体态语适当,表演到位,台风大方,感情充沛,感染力强,现场效果好。
五、奖项设置
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
总之,我校将以这次比赛活动为契机,在师生中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全校掀起中华经典诵读的热潮,真正让广大师生阅读经典,亲近经典,热爱经典。
六、凤山小学“中华经典朗读比赛”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陈增兴校长
副组长:卓诒恭副校长、肖应强副校长
成 员:教导处、德育处、教研组组长、各班语文教师、班主任(负责本班的具体参赛选手的选拔、培训和指导及各班的安全)
凤山小学“中华经典朗读比赛”活动评审委员会:
评委:各位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
凤山小学
经典诵读比赛方案 篇4
“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实施方案
(2011.11.22)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组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师生人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做好“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活动目标
通过诵读诗文经典,在校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营造勤奋读书、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促进学生更新知识,活跃思维,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二、活动要求
(一)广泛宣传经典诵读的目的意义。
(二)各班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抓好过程管理。
(三)保护学生的诵读兴趣,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积极创设良好的诵读氛围和环境,提倡通过经常的、轻松的诵读,自然成诵。
(四)各班要结合课外阅读活动,结合评选诵读小能手活动和诵读经典竞赛等,使“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不断深化。
(五)各班要充分利用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多种形势,发挥多种功能,让孩子在活动中诵读。
三、诵读内容
主要诵读内容为《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篇目、《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等。
四、组织开展全校“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一)参赛对象
全校1----6年级学生
(二)比赛程序
1.班级预热赛
预赛由各班自行组织进行。各班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此基础上组织预赛。预赛主要目的是推动经典诵读向更深层次发展,激发学生的诵读欲望。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比赛。
2.决赛
决赛由学校统一组织进行,时间初定为:12月1日
(三)比赛规则
1.抽签决定出场顺序。班级诵读人数不限,但作品只能选择一份。2.诵读作品自选,但必须是中华经典诵读篇目。
3.参赛选手必须脱稿朗诵。诵读时可加音乐伴奏,伴奏音源由选手自备。
4.每位参赛选手比赛时间限制在3分钟以内。(超时将酌情扣分)5.评分标准:
比赛采取100分制,其中:
a.作品内容(15分):选材内容符合比赛要求,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b.节目形式(15分):形式灵活新颖,令人耳目一新。如有配乐,配乐与所朗诵篇章意境吻合,节奏和谐;
c.语言技巧(40分):普通话标准,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嗓音条件较好,声音圆润悦耳,语言流畅,语速得当;
d.临场表现(30分):衣着得体,体态语适当,表演到位,台风大方,感情充沛,感染力强,现场效果好。
五、奖项设置
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6名。
总之,我校将以这次比赛活动为契机,在师生中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全校掀起中华经典诵读的热潮,真正让广大师生阅读经典,亲近经典,热爱经典。
比赛评委: 组长:张素琴
成员:陈雨靓刘慧芳曹晓旭徐梦雅
胡成銮孙丽娟张素琴拍照:严建志
a.作品内容(15分):选材内容符合比赛要求,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b.节目形式(15分):形式灵活新颖,令人耳目一新。如有配乐,配乐与所朗诵篇章意境吻合,节奏和谐;
c.语言技巧(40分):普通话标准,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嗓音条件较好,声音圆润悦耳,语言流畅,语速得当;
经典诵读方案 篇5
一、活动目的
古诗文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徜徉在古诗文的“长河”,必将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知识的积累。为全面落实新《课标》里念,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把学生引入古诗文的海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从而让学生打下扎实、厚重的文学功底。激发学生学古诗文、背古诗文的兴趣。
二、活动主题
爱经典诗词,做文明少年,诵千古美文,扬传统文化。
三、活动时间、地点
时间:2016年5月27日(星期五中午)地点:各班教室
四、参赛人员 全体学生参加比赛
五、比赛形式
6个班的语文教师推磨进班随机抽背。
六、比赛办法背诵范围: 1.依次抽背指定内容10首 2.比赛环节: 个人抽:按先后顺序逐个台抽签背诵。
评分标准:)内容定制新玩法口在手机打开背诵要求: 1吐字消晰,普通话标准,正确把握诗歌节奏。(50分)2背诵熟练,语调把握好。(30分)3感情真挚、表达自然,能正确把握诗歌内容,声情并茂有韵味和表现力(10分)4.精神饱满。表情白然,姿态得体大方。(10分)任意从早读时间对指定内容认真背诵
利用饭后课余时间自主背诵
七、数学老师并负责最终登记分数以及评选优胜选手
此次比赛每班一奖1名,等奖2名,三等奖2名。熟,木次活动的开展要充分利用好我国的文化遗产, 知识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营造勤奋读同的“书香校文化环境加强优秀文化熏
北梯学校 2018年2月28日
诚信小故事演讲稿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以诚实守信为荣》。从我上幼儿园到现在,所有的老师都教导我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如果我不能做到这点,就不会品尝到生活的乐趣!大家都听说过《放羊的孩子》的故事吧。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孩子在山坡上放羊,感到很无聊,就对着山下大叫:“狼来了,狼来了,快来人哪!快来人哪!……”山下的村民闻讯赶来,却没有看见狼,羊正在好好的吃草。孩子不禁大笑起来,人们才知道上了当,告诉孩子撒谎是不对的。第二天,孩子忘记了村民的话,又一次欺骗了大家。第三天,狼真的来了,而村民们谁也不愿意相信他了。结果,狼把羊全部都吃光了。试想,如果放羊的孩子没有前两次的欺骗大家,他的羊会被狼全部吃光吗?对一个人来说,诚实守信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是我们每一个人人格的体现。所以,我呼唤“诚实守信”!做“诚实守信”的人,以“诚实守信”为荣!谢谢大家!
诚信演讲稿
人无信则不立,国无信则不强,这是众所周知的,中华民族历来就有的一诺千金的美德。诚乃立身之本,信为道德之基。近日,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德耀中华匠代中国二十四诚,选取了当代中国二十四位诚信榜样、道德楷模作为典范,讲述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传递着源源不断的正能量,值得我们学习推崇,并将之发扬光大。
古人云,诚则明,明则诚。诚者,做人之基石,以诚心待人,以诚心观已,真心便会显露,人若能以真心对人,人便会用真心对已,所谓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即此。诚实是我们对自身的一种约束和要求,讲信誉、守信用是外人对我们的一种希望和要求。诚实守信不仅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做事的基本准则。中华民族素有言必信,行必果的传统美德。在遥远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就大力倡导、弘扬诚实守信。上至贤明君主,下至平民百姓,留下许多诚实守信的故事。如季布一诺千金、曾子以信教子、商鞅立木树信、诸葛孔明鞠躬尽瘁、同仁堂三百年金字招牌不倒......先哲们用自己为人诚信的高尚作风,谱写了一曲曲千古不朽的赞歌。
黄金有价,诚信无价,诚信比黄金更贵重!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钢筋围墙将人们隔开后,也越来越多的名利占据了人们的整个身心,社会诚信尽丧,人们似乎忘掉了这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传统文化。这样的例子多不胜数,最近最轰动社会的有:红十字会危机、天价达芬奇家具假、味千拉面汤底......这些事件的一一发生,证明了一个社会如果大家不讲诚信、不守信用,是个大问题,特别是由于不讲诚信不守信用而引发的连带效应及其后果,更令社会不安。可见,不讲诚信行为是道德缺失的行为,其本质性绝不仅仅只是道德层面的问题,它已经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甚至是一种犯罪行为。
诚信的价值
诚信有价值吗?有。古人云:一诺千金!诚信看似有价,其实无价。古人说的“千金”不过是打比方罢了。
有这样一则故事:古时候,有两位书生在赴京赶考途中相遇,一见如故。不巧,甲书生突然病倒,乙书生就留下来照顾他。眼看考期临近,甲书生担心乙书生误了考期,劝他赶快上路。乙书生不肯,说:“舍弃朋友而追名逐利,非君子之所为也。”于是,继续在病榻前服侍乙书生,端汤送水,煎药喂饭,无微不至。及至病愈,考期已过。甲书生深受感动,相约明年端午节请乙书生务必到家中一聚,乙书生慨然应许,不见不散。第二年五月初五,甲书生杀猪宰羊,备下盛宴,专等乙书生的到来。可是从早上等到晚上也没见乙书生的影儿,不免失望,这天夜里,甲书生忽见乙书生大汗淋漓而至,说:“兄长,实在对不起,因琐事繁杂,竟忘了约定,突然想起已迟了,无论如何赶不到兄长处。听说鬼魂行路极快,就自尽化作一缕幽魂来见兄长,幸好如期而至,没有负约”。甲书生听罢大惊,继而大恸,心想,兄弟已死,从此阴阳相隔,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心一横,也自杀身忘,与乙书生相聚去了。故事是虚妄的,却也感人心魄。为了实践一个约定——在今天的人来说毫无法律效力的口头约定,宁可舍弃生命而决不食言,看出古人把诚信看得何等神圣,神圣得令“万能”的金钱也黯然失色。诚信意味着付出,意味着牺牲,也意味着回报。有时候,其回报之丰厚也是无法用金钱来计算的。
“诚信”已被人们公认为做人处世的基本准则,是大力提倡的国民精神。只有拥有了“诚信精神”,就会成为受人尊敬的“大写的人”,我们的社会也会因此而充满生机、充满希望。作为一种精神—尽显人格魅力的求真精神,诚信无价。
讲文明小故事
周恩来总理有一次去某地视察工作,他同机组人员一一亲切握手致谢,这时机械师蹲在地上工作,总理同其他人握手之后就站在机械师身后等他,并示意人们不要惊动他。机械师工作结束后转过身来,才发现总理在身后,忙说:“对不起,总理,我不知道您在等我。”总理笑着说:“我没有影响你的工作吧!”
总理的一举一动,充分说明了他的教养,他的风度,他的美德。周总理平易近人,对别人的劳动非常尊重,平日,服务员给他端送东西,他不是放下手里的工作,用双手接,就是微笑致意。有时,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与其相遇时,立刻停止,让总理先走,总理却站在那里,微笑着让工作人员先走……
总理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为我们如何做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春秋的大学者孔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而春秋的孟子也说过:“有礼者敬人,…….敬人者人恒敬之。”可见,一个人讲礼貌是如何重要。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我们通过学习,努力去做,都会成为讲礼仪,懂文明守纪的好公民。
讲文明演讲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文明一直是我们大家呼吁的对象。尽管如此,陋习这种现象还是在我们生活中经常出现。比如:打架、骂人、乱扔废纸等陋习还是很多的。所以我在此呼吁大家要讲文明、树新风,争做文明的小学生。
那文明是什么?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亲切,是见到师长时的问早问好,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动,是看到有人随地吐痰时的主动制止……文明是一种品质,文明是一种修养,文明是一种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广泛推崇的行为。
文明是一种进步,是思想的科学,行为的端正,习惯的改善,修养的提高,品质的提升;是人性的解放、自由、完善和超越。从教育成长的角度,文明是告别昨日的无知和粗俗,是自觉的控制,是人性的战胜。
文明的学生,一定是讲礼貌的人。礼貌用语在他嘴边,远离污言秽语,他懂得要想别人尊重自己,自己首先要尊重别人,因为尊重他人与尊重自己同样重要。
文明的学生,一定是有着良好卫生习惯爱护公共财物的人。他爱学校的一草一木,不会践踏草坪,不会乱涂乱画,更不会踢门、浪费水电……而且会劝阻、制止破坏行为,及时报告。他会自觉维护校园环境,他更不会乱丢饮料杯、面巾纸、塑料袋、纸片,而且会动手捡拾纸片等,因为他懂得环境是大家的环境,把美好留给他人和自己。
文明的学生,一定是一个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人。他会尊敬师长和友爱同学,关爱身边的人和事,不会与同学吵架、搞不团结,他会懂得感恩,感恩父母长辈的养育,感恩老师的教导……
同学们,我们播下一个动作,使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使收获一个品格;文明已被人们放在心里的一个重要位置,时时刻刻在与文明交谈,千万不要把文明行为习惯看作小事。每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都传递着丰富的文明信息,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管住我们的口,不随地吐痰;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管住我们我们的脚,不践踏花草。我相信,只要我们一起努力,文明就像我们的朋友,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
讲文明演讲稿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讲话的主题是:播撒现代文明构建和谐社会。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见义勇为,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华夏儿女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无不体现一个人的气质与素养。荀子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教师首先要教育学生要做一个真诚的人,而学生的学习也应该首先学做人,学做文明之人,学做社会中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作为中国人,我们在对外宾捡垃圾的行为表达敬意的同时,也更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中国有让我们引以为骄傲的秀丽风光,更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然而秀丽风光今天仍在,美好礼仪却被一些国人丢得差不多了。
再来看看我们的孩子们吧。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生长起来的独生子女,在文明礼仪方面也存在着诸多的不文明的言行:在家庭中,长辈们重智力学习轻德育教育,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忽略了对孩子文明礼仪的教育,导致了他们对家人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与父母沟通,不理解家长的辛苦,不珍惜家长的钱财,不分担家庭的劳动,一味索取不知奉献;在学校里,不听从老师的教诲,说一些时髦的脏话,穿一些奇特的衣服,留着时尚的发型;不知道认真学习,在校园内大声喧哗,乱扔垃圾。这些行为直接影响同学们的健康成长,也影响了学校的形象。孔子云“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文明礼仪时刻提醒我们周围还有别人的存在,我们的行为会相互影响,人与人之间应该建立一种现代化的文明和-谐的人际关系!
其实,要想成为一名“讲文明,树新风”的时代青年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只要我们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就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宪法讲宪法》
各位领导,各位同学
不瞒大家说,法律对我来说,只是一个神圣而又模糊的名词。我曾纳闷,我还是一个小孩,法律跟我有什么关系吗?带着这个疑问,我求教我最信任的人--------
老师说,法律是明媚的阳光。阳光照耀之处,耕地、河流、森林、草原、湿地、野都生动物等等都有相应的法律保护着,法律的保护使天更蓝、草更绿、水更清,大自然更加和谐。
妈妈说,法律是一件安全的外套。人从一生下来开始,法律就对幼儿、小孩受教育、婚姻、生命财产不受侵害、社会医疗保障、老年抚养等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法律的保护让我们快乐地成长,安全地拥有,幸福地生活。
爸爸说,法律是行动的指针。像我们开口不能骂人,伸手不能打人一样,我们的言行都要受到法律的约束,同时也受到法律的保护。大人们每做一项工作,每签订一个合约,都要涉及到很多法律条款,法律使我的保护们的社会运行有序,和谐相处,健康发展。
哦,原来法律并不遥远,它就像空气、水、或面包一样,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须臾不曾离开。正是它,使人类远离丛林法则,创造今天灿烂而辉煌的文明。就像河流离开河床就会泛滥,大雁离开雁阵就会坠落,电脑离开防毒网络就会瘫痪一样,我们人类如果没有“红灯停,绿灯行”,交通就不会通畅,如果没有“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社会就会混乱,甚至走向消亡。法律就像一张无形的安全网,覆盖着我们生活的天空。
宪法故事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同学,大家好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是呀,法是治国之本。法将社会变得秩序井然,让我们安居乐业,把国家变成一个和平美好的地方。所以,生活离不开法。
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都离不开法律。每个人都要养成学法、知法、用法、守法、护法的行为习惯。同时应该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使自己不受到伤害。法无处不在,但不要将它变成生活的负担,而要将它作为生活的准则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从小到大,长辈们总会在我们身边教导:在学校,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在家里,要遵守家里的规矩;而在社会中,更要遵守人民规则,而这个人民规则便是“遵纪守法”了。
以前我一直以为法离我们相隔“十万八千里”,可直到现在,我才明白了:其实法一直都在我们身边。
还记得有一次,我为了要买一本小人书,掐指一算,妈妈平时给的零花钱不够买。“这可怎么办呢?妈妈平时最反对我看这种书籍了,问她要,她也肯定反对了”,我自言自语道。我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可还是想不出办法,后来我决定趁妈妈晚上做饭时,偷偷去她包里拿了100元。我乐呵着接下来的两天里,都平安无事,妈妈竟然没发现那100元不见了,竟也若无其事得了。直到有一天,我和妈妈聊天时,她却同我讲了一个遵纪守法的故事。听后,让我顿时感到心虚,想到我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拿了妈妈100元时,我感到面红耳刺了,也意识到那是不对的,在法律上来讲,那是范法的行为。或许妈妈讲这个故事的用意,也正是要教导我不要误入歧途吧,不要范错吧!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第二天一早,便拿着剩下的60元向妈妈道歉,可妈妈却笑了笑摸着我的头,说:“要切记小错不改,大错难改的道理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只有从小就养成好习惯,才会换来一个遵法、守法的好孩子,长大后才会受人尊敬,平平安安地过完一生。”妈妈的一席话,让我毛塞顿开。
“法”就在我心中
大家好
“法”,古文中写作“”。根据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一书的解释:“,刑也,平之如水,从水;,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从“”(zhì),即解(xiè),是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也就是说,如果公堂上遇到不好查清的案子的话,就把这个动物请出来,它会用角顶真正的罪犯。“治”,《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水。出东莱曲城阳丘山,南入海。从水台声。直之切〖注〗,古文。所以说,“治”开始为河流的意思,后来才引申为治理。现在,《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法治指根据国家法律治理国家和社会。
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法律是维护国家秩序的一种制度。遵纪守法,是每个人都应做到的。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更应该做到法在心中。
正所谓,自古英雄出少年,浴血夺刀好儿郎。正是时刻铭记了法在心中,当沾满鲜血的菜刀扬起时,他们奋不顾身,用伤痕写下人间正义,以热血哺育法治之花,凭双手雕刻一个现代公民的法治风骨。
国学经典诵读
诗文诵读
敕勒歌/北朝民歌……
山中杂诗三首(其一)/南朝梁·吴均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唐·李白诗仙—李白/54 游子吟/唐·孟郊
雨过山村/唐·王建…
村夜/唐·白居易………(白居易的“检讨”诗/60)
悯农二首(其一)/唐·李绅
(不为人知的《悯农》第三首/62)
画眉鸟/北宋·欧阳修
清平乐·村居/南宋·辛弃疾
词/66 山雨/元·偰逊
经典诵读诵出“经典” 篇6
一、诵读课堂凸显“五重”
(一) 重诵读轻分析
经典诵读是对典范性、权威性并经过历史结晶的最有价值的典籍的诵读。它重在“诵”。“诵”, 意为“用高低抑扬的腔调念”。日本加藤荣一教授研究了我国唐代的吟诵方法之后提出了“素读法”, 就是对经典读物不追求理解所读内容的含义, 只是纯粹读的方法。
今天的四堂课, 教师们非常注重学生对经典韵文的吟诵, 课堂上有自由诵、拍手诵、变换节奏诵、师生对诵、拍桌子诵、摇头晃脑诵, 甚至吟唱, 变换着各种方式吟诵, 让学生意犹未尽, 乐在其中。教师很少分析语义语境, 很少讲解缘由典故, 真正将经典诵读课上成诵读经典课。
(二) 重记忆轻理解
科学研究表明:13岁以前是人记忆的黄金时期, 此时将大量的经典储存于大脑中, 日后随着理解力的提高或生活经验的积累, 自然会有“活用”之时。今天的几位教师都将记忆作为诵读的主要目标, 很好。在诵读过程中, 教师们采用各种方式让学生反复朗读, 有变化节奏读、变换音调诵, 有敲打节拍吟、观图视像诵、聆听古韵跟着读, 有激发兴趣情感投入吟等等, 帮助学生记忆, 以达到背诵的目的。大家知道, 图画、音乐、韵律、情感、想象等媒介有助于人的记忆, 今天的这四堂课教师都很重视记忆的方法选择, 而轻解释理解。
(三) 重情趣轻机械
经典诵读追求一个“趣”字。让学生在趣中学, 趣中诵, 才能让学生喜欢上经典诵读。今天的四位教师都很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如《弟子规·信》一课, 教师用动画演示呈现“信”字, 让学生知道信就是“一个人所说的话, 要诚信”, 随后又通过学生表演来理解疑难句子, 学生觉得十分有趣。《笠翁对韵·六鱼》一课, 当教师一连用了六七个版本让学生变化着读, 在学生读得情趣盎然之后, 教师提出:“要不要再换一个版本?”学生都说“要”, 教师戛然而止——“没了”, 引起全体师生哄然大笑。当教师讲述了有趣的“王屋山”故事之后, 用课件将下面的韵文都显红了, 说:“这里这里这里都藏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想不想听?”学生齐声喊“想”, 教师又一次戛然而止——“讲不完”, 吊足了学生的胃口。学生探究的欲望被无形放大。《三字经》一课, 教师让学生拍着书桌吟诵;《百善孝为先》一课, 教师引导学生变换着节奏吟诵, 甚至教师跟着配乐吟唱, 学生都觉得很有趣。这四节课教师紧紧围绕一个“趣”字组织教学, 学生一点也不觉得枯燥, 达到了“趣味横生”之境界。
(四) 重导行轻说教
《弟子规》主要列举了为人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规范, 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行为规范教材。《三字经》包括历史、天文、伦理、民间故事等方面的知识, 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激发他们探索知识的欲望。这样的经典诵读课有别于文学欣赏课, 有别于思想品德课。几位教师都能准确地把准这一特点, 思想道德教育适度。如《弟子规·信》一课, 教师采用让学生看动画片《狼来了》《曾子杀猪》, 在潜移默化中明白讲诚信的重要性, 然后再让学生谈谈生活中是怎么讲信用的。《三字经》一课, 教师让学生看了故事人物图片后说说“最佩服谁”“你平时学习犯困时是用什么方法克服的”。《百善孝为先》一课, 教师安排了看漫画读一读等环节, 达到了重导行轻说教的目的。
(五) 重鼓励轻催促
由于历史久远, 很多经典典故已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 学生对经典有陌生感, 因此经典诵读课上好不容易激发起的点点兴趣, 应倍加珍护。如《笠翁对韵·六鱼》一课, 当学生流利地读出繁体字的《笠翁对韵》书名时, 教师毫不吝啬地献上一句:“张老师平时可不服人, 今天我真服了你了。”《百善孝为先》一课, 当学生读错了自我纠正时, 教师一句“改得好”, 温暖了学生紧张的心。类似这样的鼓励、褒奖的语言随时可听见。在整个诵读、背诵过程中, 教师从不催促和逼迫, 学生在课堂中显得舒适、愉悦, 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进一步引发。只要学生对经典有兴趣了, 钟爱经典、无师自通就不远了。
二、特色课堂显尽“特色”
这四堂诵读课有相通之处, 更有独特之处。每节课都特色鲜明, 风格迥异。
(一) 《弟子规·信》——故事解疑的趣诵课
《弟子规》一课最大的特点在于教师用了一个个既经典又通俗易懂的小故事来帮助学生解惑。她播放浅显的《狼来了》的视频故事, 让学生明白“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播放《曾子杀猪》的录像, 让学生知道“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借助故事解答了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几句话, 让学生学以致用。
这又是一节趣味诵读课。动画播放“信”的由来及意义, 课前课后的三鞠躬, 像古人一样摇头晃脑地读背等等, 都激发了学生诵读的兴趣。
当然, 在了解到有部分学生已经会背的情况下, 教师能多花时间指导学生诵出意味, 诵出韵味, 诵出情味, 将会更好。
(二) 《笠翁对韵·六鱼》——层层推进的吟诵课
《笠翁对韵·六鱼》一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将学生从不会读到会读, 从不会背到逐渐会背这一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
揭题之后, 教师先让学生自由读准字音, 然后去拼音读, 去标点读, 竖排读, 繁体字读, 最后去掉部分句子背诵, 变换着各种形式的读旨在让学生觉得诵读过程不枯燥甚至挺好玩的, 同时又能增加诵读次数, 层层推进, 扎实有效。
在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内容之后, 教师让学生从《一东》《三江》《六鱼》中发现押韵取题的规律, 师生对对子反复诵读, 读出韵律, 最后师生吟唱, 唱出情趣, 整个过程层层推进, 达到诵出韵味、诵出情味的目的。
整堂课安排了大部分时间吟诵, 只用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借助注释自己理解韵文, 要求学生读懂多少算多少, 代表性地讲解“王屋山”的典故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诵读为主、理解为辅的教学特点非常鲜明。
(三) 《三字经》——好玩有趣的唱读课
《三字经》一课课后学生“很好玩”的表白说明了他们对这堂课的喜欢程度, 教师和学生在玩中诵读, 在诵读中玩, 甚至分不清什么时候是诵读, 什么时候在玩耍。
课伊始, 教师读一句, 学生读一句;教师读半句, 学生读半句;教师读一字, 学生接着读;教师都不读, 学生全部读, 好玩、有趣。稍有理解之后, 教师又带领学生拍手读, 节奏有快快慢, 快慢慢, 快慢快, 快快快, 越来越快, 学生总是意想不到, 在拍手诵读中享受着快乐。更有趣的是, 教师居然带领学生拍着桌子吟诵, 学生更来劲了, 拍着读着, 读着拍着, 不知不觉中学生就会背了。最后教师直接给他们配乐吟唱, 直到下课了, 学生还沉浸在欢快的吟唱之中, 意犹未尽, 真是一节欢快好玩的唱读课。假如我是学生, 也希望天天这样上课。
(四) 《百善孝为先》——孝道专题的诵读课
《百善孝为先》一课紧扣“孝道”选择材料, 从猜字迎“孝”, 反复诵读记忆《弟子规》中“入则孝”章节, 到《孝经》《礼记》《论语》有关孝道名句对应诵读, 最后推荐阅读《论语》《三字经》《孝子》《孟子》, 紧紧围绕“孝道”专题进行诵读, 以一篇带多篇拓宽诵读的面, 达到以一带十的效果。
诵读《弟子规》中“入则孝”章节时教师带领学生变化着节奏读, 学生特别感兴趣, 变换着停顿读、配乐吟唱更激发了学生吟诵的兴趣, 诵读过程是学生玩乐的过程, 教师引得巧妙, 学生读得精彩。
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篇7
一、指导思想:
为了提升全校师生的文化修养,夯实师生的文化功底,提高全校师生的诵读水平,让他们在朗诵进程中汲取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经学校研究决定,特举行本次活动。
二、诵读内容:
以《枣庄市阅读和写作衔接育人方案》中推荐的必背、选背篇目为主。
三、参赛人员:1—6年级全体学生 全体教师
四、活动主题: 经典润心灵 书香溢校园
五、比赛时间:5月底,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六、活动形式:
1、班级参赛方式以全班学生整体诵读为主,可以穿插单人、双人或群体吟诵,参赛选手应力求展现诵读水平,同时鼓励穿插舞蹈、吟唱、快板、表演等艺术形式,以进一步提升诗文朗诵的艺术表现力、感染力。比赛中有关配乐、服饰、道具等器材由各班自备。
2、每个班级的节目时间控制在2—5分钟以内。
3、教师诵读节目以办公室为单位组织排练,每个办公室一个节目,形式不限,在诵读展演活动中和学生节目穿插进行。
七、活动步骤
1、节目编排阶段:以各班、各办公室为单位组织老师、学生编排节目,每班每办公室推荐一个节目参加学校评比。
2、比赛阶段:各班推荐的优秀节目参加全校初赛(即彩排),评选出的优秀节目参加学校经典诵读节目展演。
3、教师节目由各办公室负责人组织编排,直接参加学校的节目展演。
八、活动要求
1、本次比赛的组织以各班级班主任为主、语文教师协助,相互配合搞好本次诵读比赛。
2、各班老师要认真选材,努力创新形式,悉心指导,丰富内容,确保比赛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各班级、各办公室在5月22日前由班主任、办公室主任将参赛节目名称、表演学生姓名,以电子形式发到班主任工作群。教导处和工会组织评委彩排评选节目,评选出的优秀节目参加学校的节目展演。
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峨山镇中心小学
经典诵读比赛方案 篇8
一、活动主题:
规范语言文字,诵读经典诗文
二、活动内容:
一、二年级以儿童诗、童谣为主;三、四年级以现代诗、散文为主;五年级以经典古诗文为主。内容也可以是原创作品,作品要求主题鲜明,内容健康真实,感染力强,弘扬传统文明,体现时代精神。
三、人员分工:
组长:z
副组长:z
组员:z、1—5年级各班班主任及语文老师。
活动评委:z
音乐播放:z
表演计时、评分汇总:z
活动摄影:z
四、活动对象:1—5年级各班
五、活动时间:4月13日,一到三年级上午8:30开始,四、五年级下午1:00开始。
六、活动地点:阶梯教室
七、活动形式:比赛以班级为单位,形式以朗诵为主,可辅以队形变换、伴奏、伴舞等艺术表现形式,以进一步提升诗文诵读的艺术表现力、感染力。
八、奖项设置:分年级段进行比赛,每段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九、参赛要求:
1、国学经典诵读大赛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班主任高度重视,认真选材,悉心指导,努力创新形式,丰富内容,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
2、以班级为单位参与朗诵,参赛人数不得少于班级总人数的90%。
3、诵读时间:一年级时间控制在2—3分钟,二年级时间控制在3分钟左右,三、四年级时间控制在4—5分钟,五年级时间不少于5分钟。
4、参赛的团体要统一着装,服装整洁得体参赛选手必须仪表大方,着装整齐,符合诗歌表现内容。发音清晰,声音富有表现力,达到一定朗诵效果。
5、比赛顺序由教务处抽签决定,各班在4月11日前将班级诵读篇目、背景音乐上交张鸣宇老师处。
6、评委将根据节目内容、表演特点及诵读者的表演情况进行现场打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再取平均分。赛后公布成绩。
古诗文诵读大赛评分标准
1、语言能正确把握诗文内容、节奏,表达准确、流畅,语言抑扬顿挫,朗诵富有韵味。
2、情感感情真挚,表达自然,声情并茂,感染力强。
3、仪态仪态自然大方,精神饱满。
4、艺术服装道具与诗文相衬,创设意境好,有艺术性、观赏性和表现力,媒体应用得当。
诵读经典益处多 篇9
一诵读经典, 传承文化
列宁说过:“历史是爱国主义的源泉。”作为中华儿女, 我们最大的财富就是五千年的历史文化, 就是历经沧桑流传下来的国学经典。对学生进行诵读经典的教育, 就是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根基, 让他们在非常深厚的经典诗文中接受熏陶和感染, 在经典之作中汲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 寻根固本, 弘扬传统文化, 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诵读经典, 提升素养
1. 诵读经典, 提升语文素养
第一, 诵读经典使识字量和注意力得到提升。在诵读《四书》、《五经》、《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等经典诗文中生僻字较多, 需要学生在诵读中注意并识记, 久而久之, 学生的注意力和识字能力均得到提升。研究表明, 0~13周岁的孩子最具有背诵的潜能, 即使你不叫他背诵经典诗文, 他也会不自觉地学记大人的口头语, 或电视的广告词, 而且现在的许多国学大师从小就背诵《四书》、《五经》、《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经典。语言学家季慕林老先生就倡导小学生背古文。在《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文中季老主张“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 五十篇古文。”他认为小时候背的, 忘不了。
第二, 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得到提升。由于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经典诗文, 在熟读成诵中自然会有“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的感悟。对经典诗文中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亦有不同的理解, 时间久了就会厚积薄发, 学以致用。许多学生在平时回答问题、习作、日记中会不自觉地引经据典、出口成章。如看见春天柳枝发芽, 便会自然吟诵“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看见溪水融化, 群鸭嬉水, “竹外桃花三二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便会脱口而出。在今年的玉树地震后, 电视台播放温家宝总理亲临受灾现场指挥救援, 有一位同学在日记中写到“温爷爷作为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 能‘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真让人感动, 我以后也要‘为中华之兴盛而读书’。”此类例子不胜枚举, 学生在诵读经典中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第三, 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有所提升。由于我们只要求学生能够诵读, 而且诵读方式多样, 采取只表扬不批评的方式, 提高了学生的诵读兴趣, 学生在诵读经典中增强了语感, 感受到语言文字带来的快乐, 奠定了语文基础, 通过同文本对话, 同作者对话, 与作者及作品中的人物同喜共忧, 从而视野开阔, 智慧流溢, 阅读理解能力进一步得到升华, 自然而然地激发起阅读的兴趣。
2. 诵读经典, 提升思想素养
诵读经典, 与圣贤为友, 与经典同行。在熟读成诵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情, 自信自强的人格, 和善诚信的品质, 使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及家庭、社会的人际关系得到改善, 道德素质得到提高。我在诵读经典中就充分利用《弟子规》的诵读来规范学生的行为, 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
第一, 边让学生诵读, 边结合小学生行为规范来指导学生践行《弟子规》, 不仅要求学生诵读, 而且要理解、要践行。如诵读《入则孝》部分时, 引导学生做到“父母叫你要立刻答应, 父母让做的事要及时做;对父母的教诲要认真地聆听;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地接受;要学会感恩, 受委屈时多想想父母亲人的好处, 原谅他们的错误”等。诵读《出则悌》部分, 则引导学生了解出了家门在社会, 在学校要能够顺从长上, 尊师重教, 尊老爱幼, 讲究礼仪。诵读《谨》、《信》、《泛爱众》时, 要求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做到“诚实守信、正直善良, 注重仪表、讲究卫生, 团结友爱、勤俭朴实, 明辨是非、知错就改, 人人平等、知恩图报, 谦虚谨慎、积极上进”。在诵读《余力学文》时, 引导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 了解并掌握读书的方法及读书时应注意的问题, 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读书方法。
第二, 为了激发诵读兴趣, 可将《弟子规》配上音乐编成《经舞操》, 使诵读活动与文体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 学生在肢体表演中体会到《弟子规》的深刻含义。诵读活动使文明礼仪深化普及, 孝亲尊长蔚然成风, 懂得了“长者先, 幼者后”的道理, 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的多了;读了“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之后, 与父母顶嘴的现象少了, 懂事的孩子多了。
三诵读经典, 提升综合素质
我们在组织诵读经典时应注重学科整合, 将音乐、美术活动与诵读活动整合, 组织学生根据诗文内容配画、配乐、吟唱表演, 并组织多种活动, 在活动中学生用吟、诵、唱、画、演等多种形式, 把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灿烂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让大家在领略中华璀璨文化的同时, 更深刻地感受到经典文化的内涵。学生的诵读、表演等综合能力得到锻炼, 审美意识发生了质的变化, 有利于优化人格, 提升综合素养。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篇10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上级部门有关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落实我校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形成浓烈的国学经典诵读氛围,引导学生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走成功路。组织开展“传统文化千人诵读”活动,弘扬传统文化精髓,增强人文素养,让诵读经典之风弥漫校园,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从经典之作中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陶冶情操。
二、活动主题: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走成功路,弘扬国学文化,打造书香校园。
三、活动目标
1、传承国学文化,打造书香校园: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加深下一代对祖国五千年文化的知识、了解和吸收。
2、陶冶情操: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学生与圣贤为伍,与经典同行,潜移默化地养成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3、提高素养: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奠定语文基础。
4、推进素质教育: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美化学生心灵,汲取知识营养,开发学生心智,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四、活动对象:全体师生。
五、活动步骤
1、准备阶段(2021年9月)
(1)拟定开展“传统文化千人诵读”活动方案,并制定专人负责开展活动,召开相关工作人员会议。
(2)培训主持人,制作示范朗读音频、视频
2、推广阶段(2021年10月初)
(1)学校召开班主任会议,对活动进行全面部署。
(2)以班级为单位,在传统文化课、早读课、班会课全面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营造人人能吟诵、班班读经典,让全校弥漫着浓浓的诵读国学经典之氛围。
3、试演阶段(2021年10月中旬)
地点:学校大操场
4、演示阶段(2021年10月-11月)
地点:学校大操场
六、活动要求
1、各教师,尤其班主任要充分认识此次活动的意义、目的和要求,认真做好活动各项准备、安排和实施工作,确保活动有序有效开展。
2、各级传统文化老师、班主任、语文老师要认真指导学生了练习诵读,熟读成诵,确保“传统文化千人诵读”活动的顺利开展。
七、诵读内容(详见附件)
《三字经》《论语》《唐诗宋词》
八、活动具体负责人
1、总策划:李思谦、张亮、胡杰、冉燕、高大梁
2、诵读指导:传统文化教师、全体班主任、语文老师
3、主持人:常喜 音乐、音频、视频制作:史从春、杜家鑫
4、场地布置:史从春、乔飞
(标语内容:宁陵县实验中学“弘扬国学文化、打造书香校园——传统千人诵读”活动)
宁陵县实验中学
2021年9月
附件:
诵读内容
播放前奏背景歌曲:《读唐诗》
主持人(男):瑰丽青春,朝气蓬勃,我们是实中学子,因为薪火相传,所以能够接近经典。
主持人(女):诗雅人生,如幻如梦,我们是实中学子,由于弦歌不辍,有幸追随古今圣贤。
主持人(一起):宁陵县实验中学“弘扬国学文化、打造书香校园——传统千人诵读”活动现在开始。
播放和缓抒情背景音乐
主持人(女):文明古国,灿烂文化,传统美的,培育一代代华夏子孙。让我们手执圣贤书,诵读国学经典,诠释“忠、孝、仁、义、礼、智、信”。
主持人(男):提起《三字经》,同学们就会想起那传诵千古的名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全校诵读: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播放古筝背景音乐
主持人(女):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中华古圣贤孔子,金玉良言,启人心扉。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停顿5秒)
七年级: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着而改之。”(停顿5秒)
八年级: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九年级:8、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9、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播放激昂背景音乐
主持人(男):少找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主持人(女):这句诗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发奋有为!
主持人(男):一代英雄岳武穆,精忠报国泣鬼神。
主持人(女):千古绝唱满江红,凛然正气惊天地。
主持人(一起):让我们一起回味他的金戈铁马,一桶体验他的壮烈激烈——
主持人(男):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主持人(女):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全校诵读: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主持人(男):靖康耻
全校诵读:犹未雪
主持人(女):臣子恨
全校诵读:何时灭?
主持人(女):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全校诵读: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主持人(男):国学传承文明,经典奠定人生。读圣贤书,立君子品。
主持人(女):书香侵染心灵,诗韵润泽灵魂。做有德人,走成功路。
主持人(一起):传承经典,相约道德,让优秀传统文化、国学经典,浸润菁菁校园,滋养我们的诗雅人生!
最后让我们齐唱《好人就在身边》结束今天诵读!
播放歌曲《好人就在身边》,全校跟唱。
附: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师生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篇11
品美韵” 丹凤小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崮云湖街道丹凤小学
2017.3.16.丹凤小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为了增加教师和学生的人文素养,营造和谐的、人文的校园文化,丹凤小学组织开展经典美文诵读活动。通过开展经典美文诵读活动,让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诵读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读量;在诵读中增强师生语感,提高朗读水平,感受语言精华,奠定语文基础。
具体事宜安排如下:
一、比赛时间:
2017年3月下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二、比赛地点:
多媒体教室
三、参赛人员:
全体语文教师及1-3名学生
四、参赛作品要求
1.朗诵作品的选择主要以学校课程《美读美写》为主,也可为优秀经典诗歌散文,也可是原创作品;
2.题材可为抒情、叙事、散文诗或抒情散文;
3.作品主题要求积极向上,内容健康真实,富有青春气息,感染力强,有利于体现时代精神;
4.内容提倡创新,可化淡妆表演、配乐朗诵,可配以动作造型; 5.朗诵时间限制在10分钟内; 6.原创作品酌情加分。
五、朗诵要求
1.作品要求:⑴师生同诵一个作品,中心明确,主题突出,符合主题要求;⑵材料翔实,有针对性,有时代感。
2.语言要求:⑴普通话标准、流利;⑵吐字清晰,节奏优美。
3.人数及表达要求:⑴表情自然大方,动作恰当;⑵朗诵的艺术和技巧符合材料要求;⑶感情处理得当。
4.台风要求:⑴上下场礼仪、仪态大方自然;⑵服装得体,整体印象良好。
六、评分标准
1、内容紧扣主题,中心突出,层次分明,逻辑性强;(1分)
2、文笔流畅自然,文章风格贴切,语言富有感染力。(1分)
3、仪态、着装(2分)
4、稿件熟练程度(1分)
5、吐字、抑扬顿挫、感情把握(2分)
6、人数及展示方式(3分)
八、奖项设置
设一等奖三个;二等奖三个。
崮云湖街道丹凤小学
诵读经典育人无形 篇12
当你踏进湖北省襄阳市人民路小学美丽洁净的校园,会感觉到绿树成荫,鸟语花香,顺着长廊的方向抬头看,文化走廊上方覆盖着透明穹顶,内绘“仁、义、礼、智、 信、孝、德”等几个大字的走廊尽头,一座半人高的古书形的石雕上刻着学校赋: “万汉水泱泱,载流光,贤德俊冕,千世存芳……”,读着上面的文字,一股深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一、一个好读本,培养学生好习惯
“可不求甚解,须熟读成诵。诵中悟理, 悟多则多,悟少则少”。学校将传统的国学经典与现代的德育规范结合起来,精心选编出一套《儿童经典诵读》读本,作为学校校本教材,供广大师生使用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校开设了“经典诵读”特色校本读书课程,每天坚持上午课前10分钟经典诵读,每间教室墙上,都悬挂着 《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学生对“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等句子早已耳熟能详,并已成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两个主阵地,营造校园好氛围
1.充分利用空间阵地
校园是一个立体的育人环境,除了公共场所的公示栏、橱窗,教室内墙上的黑板报、 学习天地等传统阵地外,人民路小学还在校园东侧兴建了巨幅经典诵读文化墙“凌云长卷”,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古今先贤睿智的形象和精辟的格言深入人心,成为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办公室、楼道、走廊的墙面、 地面,甚至草坪边、路灯上,方寸之地都可大做文章。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名人画像装扮着校园的每个角落,国学经典为校园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2.创新利用多媒体阵地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伴着袅袅的古典乐曲,古诗词朗诵声飘扬在校园上空。这是下午上课前十分钟红领巾广播站的播音。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开设“诵读欣赏”、“大师诵读”等栏目,以经典诗词为主要内容,每天两首,让孩子们聆听经典。此外,学校巨型电子屏定期更换经典诵读宣传标语和视频短片,为校园营造深厚的文化氛围。
三、三个相结合,促师生参与互动
1.经典诵读活动与多学科整合
学校每周四下午第三节课为固定经典诵读课,由专任语文老师进行授课。学校语文教师结合我区“三究四学”高效课堂改革模式编写的导学案,在教研会上通过集智备课讨论形成定稿,为学生“量身定做”属于自己的传统文化经典教材导学案。导学案的编写既注重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努力与现代社会相融合;既以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出发点,又兼顾到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授课教师创设具体情境,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并注重课内课外的延伸,力争使经典诵读深入人心。各年级组、 教研组深入研究教材,每月寻找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典型文本,进行重锤敲打,在组内研讨、上课,然后推选优秀课在每周三下午的语文教研会上进行全校交流。
在经典诵读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局限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实践,还注重与其他学科、活动的有机整合,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如经典诵读与音乐、美术、 综合实践活动课等学科整合。音乐课上鼓励孩子们给古诗词配上节奏吟唱;美术课适时引导学生根据某一首诗的意境作画;综合实践活动课穿插开展“古诗吟诵展示会”、“经典美文伴我行”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背、唱、 演、说、画等形式品味经典的精粹,感悟人生的真谛。
2.经典诵读与课间活动相结合
仅仅利用每周一节的经典诵读课来引导学生学经典、悟经典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采取分散训练,教师每天布置一定量的经典诵读任务,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进行背诵,上学放学路上可以背诵,踢毽子玩游戏时可以背诵,课前一分钟对子互背或全班齐背…… 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词常常被学生挂在嘴边, 给他们的课余生活增添了色彩,充分满足孩子爱动爱表现的特点,也减少了课间无序打闹的情况出现,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背诵的任务,正可谓“时时处处踏歌声”。
3. 经典诵读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学校在把经典渗透到年级、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做出了尝试,如本校三年级的年级文化主题为“诗情画意”,由此产生了“孟浩然班”、“李白班”、“杜甫班”等以著名诗人名字命名的班级。各班都在围绕诗人的诗词风格、人物特点、经典代表作进行小组文化建设。这样一来,学校文化、年级文化、班级文化、小组文化一脉相承,处处与经典相衔接,时时与经典相照应。
四、四个好时段,创一天独特风景
1.晨间——诵读引导,书声朗朗
晨间安排10分钟经典。教师根据学期初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诵读指导,培养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培养文明品德。
2.午间——特色铃声,巩固诵读
每天中午放学,为了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开展国学经典的诵读活动,学校大胆尝试, 把《论语》《弟子规》及许多古诗词中的经典改成了轻松、欢快的放学铃声,陪伴着孩子们的吟诵结束上午的学习,既巩固了诵读内容,又创造了和谐的诵读氛围。
3.傍晚——诵读检查,有序展示
放学前,学校依次安排各班进行十分钟夕诵。有诗词领诵,有《三字经》《弟子规》 轮读,有高年级的《论语》解读,每天如此, 坚持不懈,既是对学生掌握经典情况的一种检视,同时更为同学们提供了自我展示的机会。
4.课外——延伸拓展,激励诵读
在学生家庭作业中适当布置课外诵读, 让经典走进家庭。家长与孩子一起读背国学经典,形成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局面。有条件、有能力的家长可为孩子配乐朗诵,亦可边舞边诵,使孩子徜徉在诗文诵读的海洋里,形成家庭教育一道独特的风景,促使孩子与家长共同成长。
五、五种活动载体,提升学生素养
在经典诵读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学校精心策划,细心组织,积极搭建展示平台,每学期进行一次“风雅颂”国学诵读节目汇报, 每年一次国学经典剧表演,加上各班的经典书法比赛,国学小报展示,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将“仁、义、礼、智、信、善、德、孝” 植根于校园,植根于孩子心灵。具体活动形式有:
1. 演绎经典。每学期将各科教师联合起来选择经典篇目排演课本剧。如快板表演《笠翁对韵》、舞蹈情景剧《诫子书》……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又提高了文学审美能力。
2. 以经典诗句铭志。“给孩子人文的底蕴,还孩子多彩的童年”是学校教育的追求目标。组织学生把平时学到的经典诗句进行分类,从中选出奋发进取、立志爱国的语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学生不仅积累了优秀的诗作,而且丰富了内涵,提高了品味,受益一生。
3. 寻访诗人足迹。在假期,可以根据襄阳本地的地域文化,引导学生去寻访诗人足迹。如学校组织学生饱览襄阳山川,让他们感受孟浩然、皮日休、李白等一些伟大诗人在襄阳留下的不朽诗篇;游鹿门山,感受浩然文化;游古隆中,追忆诸葛智慧,参悟介子遗训……
4. 经典擂台赛。每学期,每班利用班队会开展“经典诵读擂台赛”。选手们兴致勃勃、摩拳擦掌、厚积薄发,俨然成为一个个小诗人,豪情万丈,意气风发。期末评选表彰“经典诵读小明星”,促进了学生的持久兴趣和经典诵读活动的深入开展。
5.书写经典。每年校园艺术节上总会有一批小小书法家现场挥毫泼墨书写经典,无论是端庄秀美的楷书作品还是笔走龙蛇的行书作品都将经典美文演绎到极美境地。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目前,结合本校的实情,教师们正着手研发一套属于自己的经典读本,其内容除涵盖国学经典、中外名家名篇之外,还结合了古今襄阳文化意蕴,选编一些具有本土特色的经典诗文,使学生对家乡文化和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两年多的经典诵读给我们带来收获的同时也引导我们向更深、更高远的层次的思考。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经典诵读,在学生心灵中播下的不仅仅是经典的种子,更是优秀文化、文明素养、传统美德、健康情趣、良好习惯的种子。时间愈久,他们生根、 发芽、结果就愈多。而且,经典诵读的作用远不止于此,教师们通过学习、传播、研究经典,开始有了“厚重”的感觉,底气更足了,教研也逐渐能跟着“感觉”走了。学校则通过经典诵读和研究找到了办学特色、校园文化、德育工作的抓手。
【经典诵读方案总结】推荐阅读: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07-12
学校经典诵读活动方案08-20
班级国学经典诵读方案11-05
诵读中华经典活动方案06-09
经典诵读演讲比赛活动方案06-18
观中经典诗文诵读方案07-18
经典诗歌集体诵读比赛方案09-15
国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11-04
中华经典诵读总结05-25
2022经典诵读总结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