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欠农民工工资法律问题初探(精选8篇)
拖欠农民工工资法律问题初探 篇1
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初探
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初探 目前,全国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十分普遍,据统计,全国进城务工的农民约为9800万人,其中在建设领域的就达5500多万人。2002年全国农民工被拖欠的工资为400亿元,2003年为1000亿元。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我国的各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建设领域,招用农民工人数在不断地增加,但是拖欠农民工工资却越来越严重。稍稍注意就不难发现每到结算工钱的时候,各地总有因拖欠农民工工资而引发的群体纷争或极端行为。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已经扰乱了劳务市场秩序、损害了广大农民工的根本利益,危害了社会的稳定。切实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已迫在眉睫。本文对这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农民工”是受《劳动法》保护的劳动者 1995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是平等关系,没有身份的差异。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是以劳动行为为其依据的,无论什么人,无论其先前的身份是什么,只要其施行了劳动法中的劳动行为都应当由劳动法来调整。劳动部{关于印发《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劳部发[1995]309号)中明确了不适用《劳动法》的范围,即: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农村劳动者(乡镇企业职工和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除外)„„等不适用劳动法。也就是说:进城务工的农民(民工)适用劳动法。《劳动法》还规定: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前者就包括进城务工的农民”,后者包括各类用工的单位或雇主。所以,《劳动法》只与劳动者的行为相关“而不因人的身份”尤其是人的先前身份有关。因此“农民工”进城务工后就是一个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或雇主形成的劳动关系中享有《劳动法》规定的全部劳动权利,此后的相关规定也一再明确和强调这一基本原则。如劳动部的对《关于临时工的用工形式是否存在等问题的复函》(劳办发[1996]215号)指出:《劳动法》施行后,所有用人单位与职工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各类职工在用人单位享有的权利是一样的,因此,过去意义上相对于正式工而言的临时工名称已经不复存在,用人单位在临时性岗位上用工,可以在劳动合同期限上有所区别。2003年1月5日国务院《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也强调:用人单位必须依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履行期间,农民工享有《劳动法》规定的各项权利。因此“农民工”即为劳动者,享有《劳动法》规定的全部权利。
二、农民工的工资是劳动过程的报酬 农民工的工资是劳动权利的核心内容,也是劳动行为追求的终极目的。如果农民工付出劳动后得不到工资,则法定的劳动权就会在现实中落空,农民工的劳动目的也从根本上得不到实现。现实的严酷性还在于,农民工的工资是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生存的依靠,无论是农民工本人的穿衣吃饭、看病住房,还是家人的养老、上学都指望着它。所以,农民工拿不到应得的工资就会使其本人和家人的生计无着。从这个意义上说,用人单位或雇主对农民工工资的占有就如同对公民其他财产权的侵犯一样,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既然农民工享有《劳动法》规定的全部权利,也就享有《劳动法》第三条规定的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工资”的法定名称是“劳动报酬”。在劳动中,农民工付出劳动力,实施劳动行为,完成劳动过程就履行完了其劳动义务,也同时产生了得到劳动报酬的权利。农民工的劳动目的不是追求劳动成果或者结果,劳动所形成的结果是归用人单位所有的,劳动成果中所包含的经济利益或者经营利润与农民工并没有直接的关系。用人单位通过占有农民工的劳动成果而获取其投资和经营的利润,这个利润是不与农民工分享的。劳动报酬是用人单位使用劳动者的劳动力所必须支付的报酬,任何用人单位即便是经营亏损甚至破产,农民工的工资也是必须支付的。因此,用人单位以自己没有得到发包方的工程款为理由拖欠农民工工资在事实上与法律上都是得不到支持的。从法律上讲,用人单位与发包方的工程款形成的经济法律关系是完全不同于其与农民工形成的劳动法律关系的;从事实上看,用人单位得到的工程款是其经营目的的实现和利润的收获,与此相伴随的收款风险实质上是一种经营风险。农民工的劳动是不能分享经营者的利润的,当然也不必承担其经营风险。那么用人单位应当靠什么来支付民工的工资?是应当依靠自身业已具备的偿付能力,还是依靠使用农民工后获取的收益?合乎法律原则和规范的签案只能是前者。法律要求一个合法的用人单位必须在设立之初就具备相应的经济实力。其中包括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能力,否则,该用人单位就不具有合法性,也就不能使用劳动者。因此,用人单位的经营风险必须由它自己承担,农民工的劳动报酬就是劳动过程的报酬。
三、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对策 我国建筑领域拖欠工程款额度居高不下,巨额的建筑工程款拖欠带来的一个直接问题就是中国数千万农民工工资的的拖欠问题。这不仅恶化了社会信用环境,侵害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也严重危害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如何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谈几点对策:
1.加大用法律手段对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的查处。首先是确定劳资双方的劳动关系。建设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制定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分包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专业工程分包必须是施工总承包企业将其承包工程中专业工程转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其他建筑企业;劳务分包必须是施工总承包企业将其承包工程中的劳务作出发包给劳务分包企业。第八条规定:分包工程承包人必须具有相应资质,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业务,严禁个人承揽分包工程业务。第四十条规定:禁止将承包的工程进行违法分包,包括分包工程发包人将专业工程或者劳务作业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分包工程承包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条也规定: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与其他平等主体之间在承包经营期间,与发包方和承包方双方或者一方发生劳动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诉的,应当将承包方和发包方作为当事人。显而易见,我们平常称为“包工头”的特殊的用工群体,如果是具有合法用工主体的用人单位,劳资关系非常明确。若“包工头”并不具备合法的用工主体资格,则发包方与包工头之间的法律关系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因而是无效和不受法律保护的。既然这种关系无效和不受法律保护,那么农民工与建筑企业之间的关系就应该认定为是一种事实劳动关系。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就有了法律依据。
其次是在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认定上,应当依据法律的明确规定来界定“拖欠”行为,根据《劳动法》第50条的规定:工资应当按月足额支付给劳动者。因此,工资发放的时间最长为1个月,当月工资未按时发放即为拖欠;工资必须足额发放,不足部分也为拖欠。拖欠工资包括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的工资、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劳动者的经济补偿。所以,对工资拖欠的追偿和制裁应当是一种日常性行为,而不是到年底才进行的运动式的突击。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用人单位要用“猛药”,处罚也不能总下“毛毛雨”。一但查出有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的,要责令用人单位及时发放,对限期届满仍未清欠的用人单位,应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由人民法院通知用人单位开户银行从其资金账户中划出专项资金,用于支付拖欠的工资。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逃匿的,可用拍卖用人单位厂房、设备等回收的资金支付拖欠的工资。欠薪逃匿者有犯罪嫌疑的,由公安部门立案侦查。2.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和信用体系。建设项目在开工建设和农民工进厂前,按工程总造价的10%—20%存入在银行开设的专用账户,做为务工人员工资保证金,实行专项管理。一但出现拖欠工资行为,由工资保证金的监管部门从专用账户中支付,保证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另外,就是把建筑施工企业及其项目部支付劳务人员工资情况作为评价企业综合信用的重要内容,建立信用档案。对信用不佳的企业给予有关限制。在银行贷款、资质认定、年终审检等方面给予制约,尽可能把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3.成立劳务公司或劳动事务代理公司。让劳务公司或劳动事务代理公司成为农民工在建设领域合法的“娘家”,把农民工从业行为纳入到“公司”统一的规范化的管理下,这样既有利于减轻企业因劳动、人事方面问题而产生的工作负担,又保障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在“公司”统一管理下,由“公司”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组织培训,提高其职业技能,取得相应职业资格,为其缴纳社会保险,享受国家规定的保险待遇。然后由“公司”依靠自身能力承担经营风险,按取得的相应资质承揽建筑工程,使之成为农民打工风险的承担者,减少和避免因农民工盲目进入企业务工而被拖欠工资现象的发生。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看似单纯,事实上是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联动。只要我们高度重视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工作,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的各项工作,切实维护进城
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初探
目前,全国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十分普遍,据统计,全国进城务工的农民约为9800万人,其中在建设领域的就达5500多万人。2002年全国农民工被拖欠的工资为400亿元,2003年为1000亿元。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我国的各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建设领域,招用农民工人数在不断地增加,但是拖欠农民工工资却越来越严重。稍稍注意就不难发现每到结算工钱的时候,各地总有因拖欠农民工工资而引发的群体纷争或极端行为。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已经扰乱了劳务市场秩序、损害了广大农民工的根本利益,危害了社会的稳定。切实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已迫在眉睫。本文对这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农民工”是受《劳动法》保护的劳动者
1995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是平等关系,没有身份的差异。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是以劳动行为为其依据的,无论什么人,无论其先前的身份是什么,只要其施行了劳动法中的劳动行为都应当由劳动法来调整。劳动部{关于印发《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劳部发[1995]309号)中明确了不适用《劳动法》的范围,即: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农村劳动者(乡镇企业职工和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除外)……等不适用劳动法。也就是说:进城务工的农民(民工)适用劳动法。《劳动法》还规定: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前者就包括进城务工的农民”,后者包括各类用工的单位或雇主。所以,《劳动法》只与劳动者的行为相关“而不因人的身份”尤其是人的先前身份有关。因此“农民工”进城务工后就是一个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或雇主形成的劳动关系中享有《劳动法》规定的全部劳动权利,此后的相关规定也一再明确和强调这一基本原则。如劳动部的对《关于临时工的用工形式是否存在等问题的复函》(劳办发[1996]215号)指出:《劳动法》施行后,所有用人单位与职工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各类职工在用人单位享有的权利是一样的,因此,过去意义上相对于正式工而言的临时工名称已经不复存在,用人单位在临时性岗位上用工,可以在劳动合同期限上有所区别。2003年1月5日国务院《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也强调:用人单位必须依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履行期间,农民工享有《劳动法》规定的各项权利。因此“农民工”即为劳动者,享有《劳动法》规定的全部权利。
二、农民工的工资是劳动过程的报酬
农民工的工资是劳动权利的核心内容,也是劳动行为追求的终极目的。如果农民工付出劳动后得不到工资,则法定的劳动权就会在现实中落空,农民工的劳动目的也从根本上得不到实现。现实的严酷性还在于,农民工的工资是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生存的依靠,无论是农民工本人的穿衣吃饭、看病住房,还是家人的养老、上学都指望着它。所以,农民工拿不到应得的工资就会使其本人和家人的生计无着。从这个意义上说,用人单位或雇主对农民工工资的占有就如同对公民其他财产权的侵犯一样,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
既然农民工享有《劳动法》规定的全部权利,也就享有《劳动法》第三条规定的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工资”的法定名称是“劳动报酬”。在劳动中,农民工付出劳动力,实施劳动行为,完成劳动过程就履行完了其劳动义务,也同时产生了得到劳动报酬的权利。农民工的劳动目的不是追求劳动成果或者结果,劳动所形成的结果是归用人单位所有的,劳动成果中所包含的经济利益或者经营利润与农民工并没有直接的关系。用人单位通过占有农民工的劳动成果而获取其投资和经营的利润,这个利润是不与农民工分享的。劳动报酬是用人单位使用劳动者的劳动力所必须支付的报酬,任何用人单位即便是经营亏损甚至破产,农民工的工资也是必须支付的。因此,用人单位以自己没有得到发包方的工程款为理由拖欠农民工工资在事实上与法律上都是得不到支持的。从法律上讲,用人单位与发包方的工程款形成的经济法律关系是完全不同于其与农民工形成的劳动法律关系的;从事实上看,用人单位得到的工程款是其经营目的的实现和利润的收获,与此相伴随的收款风险实质上是一种经营风险。农民工的劳动是不能分享经营者的利润的,当然也不必承担其经营风险。那么用人单位应当靠什么来支付民工的工资?是应当依靠自身业已具备的偿付能力,还是依靠使用农民工后获取的收益?合乎法律原则和规范的签案只能是前者。法律要求一个合法的用人单位必须在设立之初就具备相应的经济实力。其中包括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能力,否则,该用人单位就不具有合法性,也就不能使用劳动者。因此,用人单位的经营风险必须由它自己承担,农民工的劳动报酬就是劳动过程的报酬。
三、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对策 我国建筑领域拖欠工程款额度居高不下,巨额的建筑工程款拖欠带来的一个直接问题就是中国数千万农民工工资的的拖欠问题。这不仅恶化了社会信用环境,侵害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也严重危害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如何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谈几点对策:
1.加大用法律手段对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的查处。首先是确定劳资双方的劳动关系。建设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制定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分包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专业工程分包必须是施工总承包企业将其承包工程中专业工程转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其他建筑企业;劳务分包必须是施工总承包企业将其承包工程中的劳务作出发包给劳务分包企业。第八条规定:分包工程承包人必须具有相应资质,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业务,严禁个人承揽分包工程业务。第四十条规定:禁止将承包的工程进行违法分包,包括分包工程发包人将专业工程或者劳务作业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分包工程承包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条也规定: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与其他平等主体之间在承包经营期间,与发包方和承包方双方或者一方发生劳动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诉的,应当将承包方和发包方作为当事人。显而易见,我们平常称为“包工头”的特殊的用工群体,如果是具有合法用工主体的用人单位,劳资关系非常明确。若“包工头”并不具备合法的用工主体资格,则发包方与包工头之间的法律关系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因而是无效和不受法律保护的。既然这种关系无效和不受法律保护,那么农民工与建筑企业之间的关系就应该认定为是一种事实劳动关系。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就有了法律依据。
其次是在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认定上,应当依据法律的明确规定来界定“拖欠”行为,根据《劳动法》第50条的规定:工资应当按月足额支付给劳动者。因此,工资发放的时间最长为1个月,当月工资未按时发放即为拖欠;工资必须足额发放,不足部分也为拖欠。拖欠工资包括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的工资、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劳动者的经济补偿。所以,对工资拖欠的追偿和制裁应当是一种日常性行为,而不是到年底才进行的运动式的突击。
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用人单位要用“猛药”,处罚也不能总下“毛毛雨”。一但查出有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的,要责令用人单位及时发放,对限期届满仍未清欠的用人单位,应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由人民法院通知用人单位开户银行从其资金账户中划出专项资金,用于支付拖欠的工资。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逃匿的,可用拍卖用人单位厂房、设备等回收的资金支付拖欠的工资。欠薪逃匿者有犯罪嫌疑的,由公安部门立案侦查。
2.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和信用体系。建设项目在开工建设和农民工进厂前,按工程总造价的10%—20%存入在银行开设的专用账户,做为务工人员工资保证金,实行专项管理。一但出现拖欠工资行为,由工资保证金的监管部门从专用账户中支付,保证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另外,就是把建筑施工企业及其项目部支付劳务人员工资情况作为评价企业综合信用的重要内容,建立信用档案。对信用不佳的企业给予有关限制。在银行贷款、资质认定、年终审检等方面给予制约,尽可能把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3.成立劳务公司或劳动事务代理公司。让劳务公司或劳动事务代理公司成为农民工在建设领域合法的“娘家”,把农民工从业行为纳入到“公司”统一的规范化的管理下,这样既有利于减轻企业因劳动、人事方面问题而产生的工作负担,又保障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在“公司”统一管理下,由“公司”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组织培训,提高其职业技能,取得相应职业资格,为其缴纳社会保险,享受国家规定的保险待遇。然后由“公司”依靠自身能力承担经营风险,按取得的相应资质承揽建筑工程,使之成为农民打工风险的承担者,减少和避免因农民工盲目进入企业务工而被拖欠工资现象的发生。
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看似单纯,事实上是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联动。只要我们高度重视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工作,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的各项工作,切实维护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指日可待。
拖欠农民工工资法律问题初探 篇2
近些年以来, 由于农民工的权益没有得到保障, 许多农民工使用非正常手段讨薪, 有的甚至使用暴力犯罪的方式, 农民工作为弱势群体, 在无法得到救助的情况下, 只得使用一些过激行为, 如自残轻生, 甚至自杀式犯罪讨要报酬, 产生了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面对这样的情形我们想寻求一个答案:农民工这样讨薪维权的道路究竟要走多远?随着目前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 农民工日渐成为了城市中难以割舍的一部分。广大农民工的薪资拖欠情形, 小则影响到农民工家庭经济生活;如果此问题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 引起农民工罢工, 大则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这与我国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道而驰。农民工在城市里从事着最底层的工作, 收入也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可就是这样的血汗钱, 也难以得到保护。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 让农民工得到有效的援助, 让处理拖欠工资问题做到有法可依, 执法必严, 是目前急需得到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原因
(一) 劳务用工缺乏有效监管
由于目前我国的劳动力市场秩序紊乱, 出现了劳务用工缺乏有效的监督体系, 导致在许多的地方都出现了非法用工的主体大量存在。比如在一些城郊地区, 许多私人服饰厂以及没有用人主体资格的私人作坊长期存在。以建筑行业的农民工为例, 绝大多数都在包工头手下工作, 并没有真正的单位。有些单位故意打法律的擦边球, 甚至有些用工单位都不知道用工应该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二) 农民工法律意识淡薄
广大农民工维权能力薄弱, 法律意识不强, 农民工大多没有受过太多教育, 文化水平低, 甚至有一部分人在进城打工之前属于文盲或半文盲。当找到工作之后, 许多人在乎的是工资报酬的多少, 并不清楚需要订立劳动合同, 也不清楚雇主或者用人单位的情况, 有的甚至没有基本的工资欠条等证据, 在发生工作拖欠问题的时候, 拿不出任何证据, 在出现争议后, 大多数人不会选择使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却继续忍受剥削, 甚至直接采取上访等等方法, 但是大部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农民工法律意识的淡薄是他们成为被剥削者和受害者的最主要原因。
(三) 复杂的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程序
在现目前的情况下, 我国在保障广大农民工合法利益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 相应的的诉讼与仲裁程序也不完善。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 在发生劳动争议后, 在目前的情况下, 农民工普遍不会选择, 也不会愿意选择诉讼和仲裁来维护自己的劳动权益。同时农民工缺乏权利意识的问题, 不单单是由于自身原因所造成, 保障措施形同虚设, 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四) 监督及执法力度不够
现阶段,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市场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这导致我国的劳动就业也呈现多样化, 但是, 配套的法律规范却并不完善, 监督及执法力度也不够。有关的监察机关没有能够对用工情况进行行之有效的监督。这种情况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愈发普遍。目前只有一些比较正规的大型企业, 如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大型的民营企业等能真正的贯彻实施国家颁布的劳动合同用工制度, 但在大多数的个体私营单位, 规模较小的中小型企业中, 根本就没有实施国家在《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制度, 许多的劳动者为了得到工作与用人单位之间只有口头上的约定, 而没有订立书面的劳动合同, 可见加强政府的监督和执法力度已刻不容缓。
三、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法律建议
(一) 立法方面的建议
1. 实行劳动合同订立的推定制度
实行劳动合同订立的推定制度。法律规定, 只要劳动者在用人单位或者雇主的的安排下进行工作, 那么用工之日便推定为劳动合同签订之日, 推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 受法律法规调整。书面的劳动合同也并非一定需要, 针对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大量发生, 法律制定了了一些明显倾向劳动者的措施, 此举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避免了劳动者付出了劳动却没有资格得到劳动报酬的尬尴局面。
2. 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
《劳动法》规定,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本条主要是针对中长期性质的用工工资支付问题。对于临时招用的短工或者钟点工则可以适用“周薪制”或者“日薪制”。基于这一点可以为“周薪制”甚至“日薪制”的推行奠定法律基础。在工资给付方面, 还应当规定, 用人单位无故拖欠工资的, 造成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应当承担民事赔偿以及行政责任, 产生恶劣影响时还需要承担的刑事责任。通过完善民工工资支付制度, 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防止用人单位和雇主规避法律。
3. 工资支付有关事项的举证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制度
在目前, 我国尚处于买方市场的大背景下, 用人单位和雇主仍然处于强势的地位, 对于农民工的方方面面具有一定的控制权和支配权, 特别是关于工薪的问题, 在工资数额, 支付方式, 支付期限等问题的举证能力明显强于处于弱势的民工, 故而, 根据法律公平正义, 保护弱者的原理, 应当由用人单位或者雇主来承担对工资支付等各种事项的主要举证责任。
4. 实行农民工劳动争议处理简易程序制度
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 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 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 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 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可以省略调解过程直接申请仲裁, 节约了时间与精力, 提高了案件的解决效率, 并且在法律中还增加了诉讼保全制度与先予执行制度, 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农民工的合法利益, 解决了农民工迫在眉睫的难题。并有效防止用人单位转移财产, 导致无财产可以执行。
(二) 监督及执法方面的完善建议
1. 加强网上劳动合同备案管理
《劳动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虽然法律如此规定, 但是在现实当中, 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农民工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 因为大多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文化水平不高, 法律意识不强, 不愿意因为一纸合同舍弃眼前的就业机会。所以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利益, 法律应当对企业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作出强制性规定, 并向劳动保障部门进行用工备案。有关部门应该对合同进行实质审查, 对于合同中的不公平条款, 有权对用工单位提出异议, 若有关单位不予改正, 有权责令其改正。在劳动合同存续期间, 有权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建立农民工劳动合同网上备案管理, 通过网络建立网络系统来进一步加强对民工社会保障费用交纳方面情况的监督和管理, 用实际措施增强对用人单位履行义务的督促作用。
2. 强化落实具体执法力度
执法活动, 实际上就是通过司法活动, 把书面的法律条文运用到实际的社会生活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八) 》将“恶意欠薪”行为正式规定为犯罪, 在刑法第276条后增加一条, 作为第276条之一, 并分三款予以规定。对于恶意欠薪入罪, 其到底是否能够治本, 还需实践检验。执法部门应当定期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进行监督与整治, 还要在源头把好关, 从根本抓起, 在农民工工资的支付问题, 保障问题等制度方面不断加强建设, 督促有关企业按时按量支付农民工工资报酬, 确保相关法规政策得到落实与执行。有关部门还应该严肃处理恶意欠薪并且造成恶劣影响的企业单位, 采取各个方面的保障措施。包括罚款, 责令停产停业, 限制市场准入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对涉及农民工案件的监察执行力度, 对确有执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的企业单位, 依法采取措施, 充分利用法律法规的作用, 加大处罚力度, 使得用工单位自觉及时履行义务。
参考文献
[1]黎建飞.拖欠农民工工资中的法律问题[J].法学杂志, 2014.3.
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初探 篇3
关键词:建筑行业;农民工;拖欠工资;解决方案
一、我国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现状
我国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2亿人左右;如果加上在本地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农民工总数大约2亿人。而从这些农民工从业结构来看,建筑领域的高达80%,农民工已成为建筑用工的主要来源。建筑业以体力劳动为主,行业准入的门槛低,适合于文化程度偏低的青壮年农民工,但这个行业也是拖欠农民工工资比较严重的行业,几年来,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屡屡发生,居高不下。近些年来,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内房地产调控等因素影响,建筑业农民工欠薪案件和涉及人数相比以往都有大幅上升,因工程款和工资拖欠引发的群体性讨薪事件层出不穷,拖欠工资问题处理难度不断增大。虽然国家加大了清欠力度,但仍有大量的欠薪问题未得到妥善解决,清欠工作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
二、造成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主要原因
1.农民工法律维权意识较差
目前,在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中以高中以下文化程度为主,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讨薪遇阻时往往容易走极端,进而采取各种不理性的方式“维权”,成为危害社会安全稳定的“不定时炸弹”。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造成更加复杂的社会问题。
2.建筑开发商和承包商信誉度不高
众所周知,建筑行业是一个暴利行业,但是进入该行业的门槛较低,缺乏完善的市场准入制度。建设部曾在2005年发布了《关于建立和完善劳务分包制度发展建筑劳务企业的意见》,提出从2005年7月1日起,用三年的时间,在全国建立基本规范的建筑劳务分包制度,农民工基本被劳务企业或其他用工企业直接吸纳,包工头承揽分包业务基本被禁止。但事实是,包工头承揽工程的现象并没有得到遏制,反而越做越大,越来越多,他们总是通过各种途径苛扣农民工工资或拖欠农民工工资来维持资金的运转。甚至在接到承包款后,受利益的驱使,携款而逃,致使农民工工资得不到兑付。
3.监督机制不健全,管理混乱
目前建筑市场上,由于建筑施工合同不完善,没有将农民工工资支付条款纳入建筑施工合同,造成施工单位不受合同约束。一些没有资质的施工单位通过不正当途径从开发商手中拿到工程,转手承包商,然后再转包给包工头,包工头再把工程交给自己招揽的农民工做,这样层层转包,牟取暴利。当开发商出现资金运转不灵或者中间环节出现资金挪用、携款外逃、恶意拖欠等情况无法支付时,就会造成农民工工资拖欠甚至无法支付的问题。
三、预防和解决农民工工资问题的解决方案
1.规范建筑市场管理
一是加强建筑工程开工审批。开发商的建筑资金不到位,不允许开工。现在,国家对建筑单位的开工准备金定额过低,只要有工程款30%至50%左右的资金就能动工,对开发企业的政策更宽松。如此一来,”钱不够,拖欠凑”,建设单位欠施工企业,施工企业欠材料供应商货款,欠农民工工资,则成了家常便饭。二是从源头上堵漏,加强对新建项目审批和工程管理,对于拖欠严重的企業,要规范其行为,停止他们上新的项目。针对房地产开发等其他社会投资项目拖欠的工程款,要加强对房地产 开发企业经营行为的管理,健全房地产开发企业自有资金,承担项目规模和项目资本金审查等各项制度,加强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资金管理,杜绝资金不足的企业和项目进入市场。
2.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
建立农民工工资应急支付保障金制度是防止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有效手段。规定参与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单位在建设单位申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时要按中标价缴纳一定比例的”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设立专户、专款专用,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监督使用。这样安排是因为建设行政部门依法管理建筑企业有其直接、便利的一面。如果建筑施工单位无法按时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经核实,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直接扣除工资保障金来偿还所需工资。对于拒绝缴纳保障金建设施工单位,主管部门不批准其开工建设;已开工的项目,有权责令其暂停施工。
3.建立建筑市场诚信体系
通过信用体系网络把违规,不讲诚信或对偿还工作进展缓慢的企业或个人定期向社会公布。对恶意拖欠民工工资的包工头,应让他们进入黑名单,取消他们的行业准入资格。对在限期内拒不偿还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单位或个人,依法对其进行查处;对逾期未完成清欠任务,以及又发生新的拖欠的建筑企业,禁止其参加新的工程项目的投标,必要时可责令其停工整顿,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企业资质和项目经理进行严厉处罚。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依法对其市场准入,招投标资格和新开工项目施工许可等方面进行限制,并予以相应处罚。
总而言之,依法彻底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需要从源头上预防和制止拖欠农民工工资,才能真正堵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漏洞,农民工最基本的权益才能得到更好地维护,对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杨铁生,杨浩.试论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法律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8(13).
[2]高恒.解决建筑业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14).
[3]张文文.浅谈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解决的法律对策[J].法制博览,2015(26).
作者简介:
李前进(1992~),男,河南驻马店人,武汉东湖学院文法学院本科在读。
拖欠农民工工资法律问题初探 篇4
[摘要]:农民工是中国非凡时期出现的一个非凡群体,他们付出劳动得到劳动报酬,但是现实情况是农民工工资拖欠相当严重,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影响了社会的稳定。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建筑施工企业违法违规操作;农民工自我保护能力差,法律意识淡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行政执法部门执法手段单一,执法不到位等等。本文从法治的角度,结合本职工作,针对欠薪的原因,提出了依法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办法: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建立农民工权益保护法律援助机制等等,并且较具体地提出解决的办法。只有依法治理农民工工资,才能从源头上使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才能实现和谐社会,达到依法治国的 [关键词]:欠薪 合法权益 立法
2007年以来,少数建筑施工企业恶意拖欠工程款、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了群体性讨薪事件,严重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目前全国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被拖欠的工资估计在人民币1000亿元左右.据《北京周刊的一份调查,在近1亿民工中,今年有73%的人被雇主拖欠工资.据新华社的一项调查统计,在接受调查的农民工中,有72.5%的受访对象表示,他们的工资不同程度地遭到拖欠.其中28.8%的人反映,从未按时拿到过工资.拖欠工资的有70 ~80%是建筑业的民工,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直接原因就是拖欠工程款.而导致这些现象迟迟无法解决的原因有:
一是一些农民工未签劳动合同,相关手续不齐全。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为了急于进城找到一份工作,以便能挣钱养家糊口,很多农民工在老乡、朋友的介绍下来到建设工地,一方面对雇主的情况一无所知,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接受某些建筑公司、劳务单位或包工头的苛刻条例,建设、劳务单位或包工头说不签合同,就不敢争取签合同。有些雇主也正好利用了农民工这一心理,在没有签订合同的情况下,仅凭口头承诺,农民工就辛辛苦苦工作一年。在没有签订合同的情况下,一旦发生拖欠工资的情况,农民工一方就非常被动。首先,依靠法律解决问题需要相应的证据,因为没有劳动合同以及其他相关证据,这就为确认劳动关系带来困难。其次,即便确定了劳动用工的事实,也无法确定工资的标准和拖欠工资数额。因此,不论是劳动监察部门、劳动仲裁部门还是法院,都不能及时有效地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二是用人单位不按时支付农民工工资。按《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月支付劳动者工资。但是这些相关规定在建筑行业都没有得到很好执行。建筑业的民工一般每月只能得到100多元生活费,一年的工资要到年底才能结清。农民工是弱势群体,他们事实上与用人单位处于不平等地位,再加上他们文化水平较低,法律意识淡薄,他们不敢、也不能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据理力争。老板说年底发工资,他们就只好等到年底。可是,等到年底时,积少成多,用工单位一下子要拿出一大笔钱来支付农民工工资,年底又恰好是花钱的高峰,资金处于紧张时期,其中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导致农民工春节拿不到工资。
三是层层转包的承包方式也增加了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难度。虽然在《建筑法》、《合同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中,以及政府主管部门有关规章里,明令禁止转包,但实践中还是大量存在层层转包现象。为了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逃避转包的责任,施工过程中包括招用农民工等一切经营活动都以承包人的名义进行,实际上农民工都是接受转包的单位招用的。在工程完工后,农民工只知道向承包人索要工资,而该承包人只会将责任推向转包方,由于多了一个环节,导致互相推诿,无形中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有的工程甚至在接受转包后,又再次被整体私下转包,层层转包的目的是在每个环节牟取利润,其结果只有降低农民工工资,把拖欠农民工工资作为降低生产成本的一种手段。
解决办法:
一、从立法角度明确农民工工资的给付主体。
按劳动法和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规定,用工(人)单位就是工资给付主体。用工单位把工程层层转包,由此产生的一切用工责任均应由具有法定用工单位资格的单位(企业)来承担,但现行法律对此却无明确规定。用工单位利用法律对这种违法行为缺少明文规定和强制手段的漏洞,采用转包合同把劳动者的利益和自己应负的用工责任,转嫁给不具备用工资格的单位和个人,而且几乎没有什么违法成本,所以违法转包的现象不断出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中,明确了对不具备用工单位主体资格的组织和个人招用的劳动者,由具备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工资给付主体责任。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通知的规定法律效力太低,属行政规范性文件,对指导行政机关调解劳动争议纠纷和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仲裁劳动争议纠纷,有一定的约束力。但对法院来讲不是办案的依据,缺少约束力,只是法院办案时参照的依据。建议将此规定升格为行政法规(如制定《劳动合同法实施办法》)、规章或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内容。这样就从立法角度解决了现行法律、法规漏洞,有利于从源头上治理用工单位违法转包建筑工程的行为。即使其要转包工程,在签订合同(包括“黑白”合同)和给付工程款时,也要考虑自己行为的后果,尽可能把工资直接兑付到农民工手中。同时,也为法院处理案件提供了依据,有利于司法公正和司法统一。
二、完善劳动合同制,全面落实劳动合同法。全国人大常委会最近颁布的劳动合同法,为农民工维权提供了新的法律保障。要加大对劳动合同法的宣传力度,让农民工学会用劳动合同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养成签订劳动合同的习惯。同时,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中设立工会组织(因建筑工程的用工周期不长,也许叫临时工会组织更为恰当),让工会组织为农民工提供依法维权服务,减少农民工维权活动中的过激行为。充分发挥工会作为代表和维护劳动者利益的群众组织的积极作用,通过工会签订集体合同,帮助、指导、监督劳动合同的履行,积极参与劳动争议调解,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三、建立施工企业支付农民工工资的约束和保障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一是施工企业在领取施工许可证前,按照工程合同价款的一定比例向工程所在地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交纳职工工资保障金,工资保障金在工程合同价款中列支,专款专用。二是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及时将工资保障金存入指定银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在规定三是施工企业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施工工程期限小于一个月的或者双方约定支付工资期限低于一个月的,另其约定。五是在工程建设期间及工程竣工后60日内,有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的,由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启动工资保障金,及时发放拖欠的农民工工资。
四、严格规范新建项目的审批手续。首先,对建设资金不到位的建设项目不办理项目审批,不予立项、不予开工建设,做到新帐不欠,老帐限期付清;其次,对老帐未付清,有拖欠民工工资的单位不予审批。
五、提高农民工的法律维权意识。加强对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朋友的法律法规保护意识,有关部门应设立农民工工资清欠举报电话,一旦发现有工程款拖欠的,农民朋友能及时向政府反映。
总之,依法彻底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就需要把进行相应的立法、强化执法、加强监督、建立对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法律援助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源头上预防和制止拖欠农民工工资,才能真正堵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漏洞,农民工最基本的权益将得到更好的维护,对促进社会和经济健康发展,是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建筑法》(1997年11月1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1998年3月1日实行)
2、《劳动法》(1994年7月1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八次会议通过)
3、《劳动合同法草案》(于2007年6月29日通过)
拖欠农民工工资法律问题初探 篇5
时间:2013-09-29 12:16 作者:河南省建筑业协会
案例:2010年12月,被告某集团工程有限公司与被告苏某签订重庆市某工程施工合同,将该工程的人行天桥桩基部分土石方开挖分项工程的施工劳务承包给被告苏某,该合同对承包单价及工期、质量等进行了约定。12月16日,原告伍某到被告苏某承建的该工程从事土石方开挖工作。2011年4月28日,原告与被告苏某结算,被告欠原告人工工资1万元,当日被告苏某出具欠条一张,载明了欠款的事由及金额。后原告经多次催收无果,诉至法院,请求判决被告苏某支付工资并由某集团工程有限公司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分歧:本案在审理中产生三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建筑施工、矿山企业等用人单位将工程(业务)或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对该组织或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也就是说包工头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情况下,农民工与用人单位应当存在劳动关系。本案应先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故应驳回原告起诉。
第二种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六条规定“实际施工人以转包人、违法分包人为被告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实际施工人以发包人为被告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转包人或者违法分包人为本案当事人。”发包人只在欠付工程价款范围内对实际施工人承担责任。某集团工程有限公司作为发包单位,只要举证证明与苏某工程价款已结清,根据合同的相对性,就应由“包工头”苏某承担责任。而发包单位某工程有限公司不是相对人,不应对支付工资义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第三种意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工程总承包企业不得将工程违反规定发包、分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个人,否则应承担清偿拖欠工资连带责任。”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工程承包方某集团工程有限公司将工程违法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个人苏某,应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评析一、一张欠条不宜认定为劳动关系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包工头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农民工应与建设施工等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但从本案看,包工头向农民工出具了工资欠条,该工资欠条能够证实劳动者工作的天数,应得的工资,农民工可依据欠条按劳务关系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且劳动关系只能建立在农民工与具备用工主体的建筑施工单位之间,如果按劳动关系来处理,将会加重农民工的举证责任,所以,排除第一种意见。
二、两个规定导致法律适用不明晰
一直以来,由于农民工、包工头、用人单位之间关系难以确定,导致三者之间一旦发生纠纷,农民工的工资时常难以追讨。即便诉诸法院,各地法院的判决也不尽一致。为切实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各地、各部门分别制定了一些法规及部门规章,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出现了冲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二条规定,承包企业违法分包就应承担拖欠工资的连带责任;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六条又规定发包人只在欠付工程价款范围内对实际施工人承担责任。这就造成法院在审理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适用法律的混乱。三、三个方面包工头与用人单位共担责
首先,农民工属弱势群体,举证困难。当前,劳动力市场农民工供过于求,使得他们难以与雇主讨价还价,更不敢提出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合同,这给农民工维权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一旦发生纠纷,举证较为困难。还有个别农民工认为用正常途径讨薪费时费力,往往采取过激手段解决矛盾,以达到快速讨薪的目的,群体信访事件时常发生。农民工付出劳动,应该得到相应的报酬,法律应体现对劳动者的特殊和倾斜保护。
其次,包工头负有直接支付责任。用人单位与包工头签订劳务分包合同后,包工头雇请农民工进行实际施工,包工头多系自然人,自然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农民工与包工头之间形成了雇佣关系。农民工直接受雇于包工头,包工头理应按约履行工资支付义务。但在实践中,包工头常携款潜逃或无力支付,怠于履行义务,甚至把拒不支付劳动报酬作为获取高额利润的手段,加剧了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严重性,“恶意欠薪入刑”就是对这种行为的惩治。可见,拖欠农民工工资已不单单是民事纠纷,已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无论从法律还是社会层面,包工头对农民工工资的直接支付义务都不能免除。
最后,用人单位应对拖欠农民工工资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建设施工等用人单位为减少成本、增加收益,将工程违法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包工头,是农民工讨薪无果的导火索,且用人单位只是对拖欠工资负连带清偿责任,并不承担最终责任,其可在垫付后向包工头追偿。既使出现包工头和农民工串通,出具虚假证据虚构民工工资的情况,也是因用人单位违法发包、分包的过错所致,由其承担垫付责任与无法得以追偿的风险,符合公平原则,也符合《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为了更好地保护农民工的合法利益,用人单位违法发包、分包情况下,应突破合同的“相对性”,由用人单位为农民工的工资“买单”。故排除第二种意见,判决用人单位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拖欠农民工工资法律问题初探 篇6
者问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就健全预防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邱小平。
问:请介绍一下《意见》出台的背景。
邱小平: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事关广大农民工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经过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总体得到遏制,但目前仍未得到根治,特别是受经济下行压
力增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等因素影响,一些地区还有所反弹,少数地区甚至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了群体性事件和极端事件。由此可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形势依然严峻,任务十分艰巨。
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都明确提出,要保护劳动所得,健全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这次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的举措,目的是从根本上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问:造成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邱小平:从各地反映的情况来看,当前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仍主要发生在工程建设领域,同时,加工制造、采矿等各行业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逐步增多。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原因主
要有:一是建设领域市场秩序不规范。工程项目违法分包、层层转包、挂靠承包、垫资施工和拖欠工程款等问题仍大量存在,无用工主体资格的“包工头”带队伍参加施工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建设单位与农民工之间形成了很长的“债务链”,工资支付的责任主体难以落实。二是建设领域用工管理和工资支付行为不规范。施工企业普遍采取平时只给农民工发基本生活费,工程竣工后或春节前结清工资等做法,将农民工工资与工程款捆绑在一起,一旦工程款不到位极易导致欠薪。同时,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低、流动性大,使农民工在追讨工资时往往缺乏证据。三是当前一些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煤炭等行业的企业生产经营遇到困难,逐步成为新的欠薪风险源。四是保障工资支付的法律制度仍不健全。工资保证金等制度执行刚性不足,发挥作用不到位。企业拖欠工资的违法成本过低,最高罚款不超过2万元,与用人单位动辄数百万甚至上千万 的拖欠工资数额相比,不足以起到震慑作用。
问:在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方面主要有哪些做法?
邱小平: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不断加大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力度,主要做法有:一是探索实行工资保证金、欠薪应急周转金和建筑总承包企业负责解决分包企业欠薪责任制等制度、办法。二是加强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监察执法,在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开展日常巡视检查的基础上,每年岁末年初,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加强对重点行业的排查和监控。同时,加大涉及农民工报酬争议的处理力度。三是健全劳动保障行政监察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加大对欠薪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四是加强综合治理,建立部门联动机制。
问:《意见》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邱小平:《意见》紧紧围绕保护农民工劳动所得,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着力规范工资支付行为、优化市场环境、强化监管责任,健全预防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长效机制。《意见》提出,以建筑市政、交通、水利等工程建设领域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餐饮服务等易发生拖欠工资问题的行业为重点,健全源头预防、动态监管、失信惩戒相结合的制度保障体系,完善市场主体自律、政府依法监管、社会协同监督、司法联动惩处的工作体系。到2020年,形成制度完备、责任落实、监管有力的治理格局,使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得到根本遏制,努力实现基本无拖欠。
问:《意见》针对拖欠工资问题突出的工程建设领域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邱小平:《意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既兼顾其他行业企业,又以治理工程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为重点,从用工管理、工资发放、资金拨付、保障制度、项目管理等环节予以规范,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一是针对用工管理和工资支付行为不规范问题,进一步明确要落实各类企业包括建设领域施工企业依法按月足额支付工资的主体责任,强调施工总承包企业对所承包工程项目的农民工工资支付负总责;要求在工程建设领域坚持先签劳动合同后进场施工,全面实行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制度,施工总承包企业要加强对分包企业劳动用工和工资发放的监督管理,不得以包代管;推行银行代发工资制度,鼓励实行分包企业农民工工资委托施工总承包企业直接代发的办法。二是针对一些企业工资支付主体责任难落实问题,要求健全工资支付监控和保障制度。其中,针对现实中工程款与农民工工资往往捆绑在一起的问题,为保证工程款中的人工费不被挪作他用,在总结一些地方经验基础上,特别提出要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制度,推动农民工工资与工程材料款等相分离,要求建设单位在拨付工程款时,按照合同约定的比
例或施工总承包企业提供的数额,将工程款中的人工费用单独拨付到施工总承包企业在银行设立的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确保专款专用;针对工程款拨付不到位等导致的欠薪问题,明确了建设单位或施工总承包企业的清偿责任。三是针对企业拖欠工资违法成本低的问题,要求严厉查处拖欠工资行为,对恶意欠薪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要求完善企业守法诚信管理制度,建立拖欠工资企业“黑名单”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使失信企业在全国范围内“一处违法、处处受限”。四是针对建设领域市场秩序不规范问题,提出加强建设资金监管、规范工程款支付和结算行为、改革工程建设领域用工方式等政策措施,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拖欠工资问题。
问:《意见》将如何组织实施好,确保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邱小平: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难度很大,必须
依靠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统一领导,统筹协调,才能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为此,《意见》提出,一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完善并落实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市县人民政府具体负责的工作体制,落实属地政府监管责任。要求各地政府完善目标责任制度,建立定期督查制度,健全问责制度等。二要进一步健全解决企业拖欠工资问题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治理欠薪工作合力。在中央层面建立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展改革委等12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在地方层面,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建立健全由政府负责人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此外,《意见》还提出,要加快健全工资支付保障相关立法,加大普法宣传力度,为维护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提供法治保障。
拖欠农民工工资法律问题初探 篇7
关键词:农民工,欠薪,讨薪
一、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的原因
1. 政策完善滞后, 监管落实不到位
我们国家长时间所执行的城乡二元结构让农民工在身份上得不到重视, 无法与城市居民一样享受相应的保护, 直到2003年, 农民工欠薪问题已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后, 国家才逐步开始全部清理存在问题并出台相关的法规、办法进行规范。近十多年来, 国家对这类问题一直很关注并于2011年5月1日起在《刑法修正案 (八) 》增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来强化农民工权益的保障。至此, 可以说国家法律制度层面已基本完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因欠薪原因复杂, 涉及面广, 而各地政府部门重视程度不一, 具体实施细节差异大, 有关部门不能系统、及时、全面的协调到位, 由此造成还是有很多欠薪问题不能及时得到处理。但相信随着国家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 各层面管理手段、法律意识的不断提升此外, 此类问题最终会得到有效解决。
2. 农民工维权意识不足
农民工进入到城市工作后, 只是想着如何才能多赚钱, 缺少自我保护意识。原因在于一是文化素质不高, 对法律知识一知半解;二是因为压力大, 不敢对企业提出维权要求。在一些大城市中, 很多施工企业拖欠工资的投诉当中, 极少有人会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书面证明都没有。如果出现了问题只能是自认倒霉或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
3. 施工企业管理不善, 缺少风险管理意识
部分施工企业因为没有足够的风险管理意识, 经营管理不科学, 导致一些项目亏损巨大而没有能力支付侵蚀的劳务费用。其主要体现为:
第一, 对于拟参加投标项目的调查不足, 未能对项目性质、施工环境、自身条件等进行全面分析, 对于项目风险的预测不足, 这为之后的成本控制藏下了隐患。
第二, 施工企业在选择分包商时, 大多时候只以价格做绝对参考, 导致一些队伍的素质过低且实力不足, 无法配合工作安排。而且外包也是停留在单纯的任务分配上, 在项目实施中, 无法对外包企业进行必要的管理, 分包商因为经营问题导致亏损或是挪用了其他资金, 由此造成不能正常履约, 最后只好采用激进手段来解决问题。
二、企业拖欠农民工资的主要特点
1. 拖欠面广、金额巨多
农民工主要涉及行业大都投资巨大, 以基建、建筑行业来说, 从项目可研至具体实施、投用, 环节多, 涉及单位广, 从业农民工数以千万计, 一旦主要环节或关键单位出现问题, 就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而农民工作为最基层, 也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如按国家2014年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 目前我国农民工总人数约2.74亿人, 制造、建筑业占比超过55%, 而建筑行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比重可以达到1.4%, 人均被拖欠工资为9511元, 由此可见此问题影响之大。
2. 清欠的难度大
因为在拖欠农民工的工资问题上, 原因大都比较复杂, 而且各方面的矛盾都掺合在一起, 很多问题又不能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及时处理, 导致了对拖欠农民工工资清欠难度加大, 而且还存在着一边清欠, 一边又继续出现了新的拖欠现象。
3. 矛盾多, 影响大
当前农业生产的附加值低, 农民工打工的收入成了家庭重要的来源。所以, 当他们打了很久的工却拿不到工资时, 对其家里的收入影响是非常大的, 这也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活与生存, 形成很多的矛盾。由此, 一些农民工为能讨回自己的工资, 采用许多的过激行为, 如拉横幅、堵塞道路、阻碍交通、封锁出入口、阻工、爬楼、爬塔吊、切断水电、冲击施工现场等。
三、解决办法
1. 加大劳务协作的队伍管理
要对劳务管理制度不断进行完善, 要重视工程分包队伍的选择, 形成固定、可靠的合作关系, 不可违反有关规定将工程发包或分包给没有用工主体的个人、组织。对于一些执行能力不足, 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总理的劳务协作队伍, 一定要记入有关档案中, 确定不能满足要求的, 要及时清退及补充新鲜力量以保证劳务队伍的稳定、可靠。
2. 做好农民工工资的支付管理工作
构建起专门的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小组, 设置好专业的农民工的工资管理员岗位, 每月要收集农民式的证件复印件, 同时做好他们的进退场的情况。工程结算款一定要优先支付给农民工, 由劳务队伍负责人根据农工的工作量、出勤情况、薪酬水平等来按月支付给农民工工资。等农民工的工资发完后, 再把剩下的工程结算款支付给劳务合作的负责人。
3. 加强监管, 将突击清欠工作变为日常的监管工作
有关部门要创新清欠工作的方法, 把年终的集中清欠变成日常的管理。相关部门要像管理工程质量及安全那样监管农民工工资的发放, 每年都要进行几次的集中式检查, 平时也要加大巡查的力度, 尽量拖欠的问题解决在最开始的状态中。
4. 提升农民工的法律意识
加大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进一步提升广大农民朋友的法律意识, 构建起农民工工资清欠的举报电话, 如果发现有工资拖欠的行为, 一定要及时向有关施工企业反映。同时, 在日常的工作中, 农民工朋友也要自己多多学习相关的法律, 学会在遇到问题时去找正确的解决途径而非去走极端。
5. 杜绝恶意讨薪
对于发包方遇见恶意讨薪情况时, 发包单位首先要积极安抚讨薪工人, 尽快查清楚欠薪原因及自己责任, 如确属分包单位不良居心的, 要积极收集证据, 向有关部门进行维权。为保障欠薪工人利益而发生代分包单位垫付相关欠薪的, 一定要咨询法律顾问单位, 相关的流程及具体工作实施涉及的资料均要符合后期追偿要求, 否则将造成发包单位更大的经济损失。
四、结语
综上, 要想治理施工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 是需要联合多个部门一起行动的。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 清欠工作也不能只有施工些企业自己完成。因此, 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 都要对项目管理进行创新, 认真研究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 把这些问题扼杀在摇篮中, 只有各方市场的主体都严格守法、诚信, 农民工工资拖欠的问题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
参考文献
拖欠农民工工资法律问题初探 篇8
[关键词]农民工;工资拖欠;根源;治理
近年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一度成为社会的一大热点,由此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的全面关注。“全国总工会的资料显示,目前全国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被拖欠的工资估计可能在1000亿元左右,主要发生在建筑施工企业和餐饮服务等企业,其中建筑施工企业占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的70%。”这个问题已引起国家领导人、各级政府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温家宝总理还亲自为农民工讨工资,各级政府也纷纷采取措施,如公开承诺“三年清欠”,由纪检监察部门出面组织各部门全面清欠,无法完成任务的追究责任,这些措施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根源
拖欠民工工资的问题一直不能得到根治,原因有多方面,而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维护好广大农民工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必须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当前,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主要根源有:
1未与用工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缺乏法律保障。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法建立劳动关系,应该书面订立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或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在订立劳动合同过程中,劳动关系双方必须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但事实上,农民工在与雇主谈判中常常不得不被动地接受口头协议或非对等的劳动合同。
2建设单位不能按项目施工进度支付工程款。据调查,建设单位拖欠施工企业工程款是造成拖欠农民工工资最直接的原因。当前,建筑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不少建设单位由于缺乏项目启动资金,便采取“借鸡下蛋”方式,让多家施工单位参与竞争,为了承包工程,施工单位不得不相互压低工程造价,甚至不惜垫资施工。工程款不及时足额到位,施工企业资金周转日益困难,因此拖欠农民工工资。
3项目层层转包现象及各类合同纠纷的产生。一个建筑工程,一般经过二层承包,最多的经过三层承包才能确定施工企业,农民工工资也需层层转手才能领到手中,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各承包商互相推诿,最后受害者仍然是民工。加上建筑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造成建设单位与施工企业相互扯皮,产生了各式各样的合同纠纷,尽管工程已经完工,但合同纠纷没有解决,工程款没有结算完毕,农民工工资仍然无法足额结清。
4农民工组织化程度低,维权能力较弱。农民工是城市劳动者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的权益很容易受到侵害,这是产生拖欠问题的更深层次原因。特别是农闲季节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农民工很难找到工作,怕得罪老板,怕丢掉找钱的门路,使一些用工企业在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时更加肆无忌惮。一方面,大多数农民工缺乏集体谈判能力,只能采取反复找老板讨要的方式解决问题,部分农民工甚至采取恐吓、自杀等手段来追讨欠款;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法律常识和维权意识,一旦权益遭受侵害,有的因不知法而放弃维权,有的因未签劳动合同拿不出维权依据,还有不少农民工则为了保全工作机会而忍气吞声,导致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更加突出。
二、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主要措施
在以往农民工工资清欠行动中,主要采取的是行政手段,而仅依靠行政手段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顽症”,问题的彻底解决需要有法律的保障,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是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根本途径,因此,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
1制订《劳动合同法》。由于农民工有其特殊性,用工单位和农民工一般不签劳动合同,是导致频频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无法受到法律保护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对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未作明确有效的规定。因此,劳动监察部门在实际执法工作中由于没有劳动合同依据,查处难度较大。为规范用工行为,严格劳动合同管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应制定《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用工单位与农民工必须依法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具体规定劳动合同的签订应具备劳动报酬及支付标准、支付形式、支付时间、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等相关条款。
2强化建筑行业监管机制。第一是加大对工程项目到位资金的监管力度。工程项目开工前必须先落实工程资金,没有落实工程资金的不予批准立项和开工建设,金融部门和会计事务所不得为资金不落实的单位出具资金到位证明。政府工程要率先垂范,带头落实工程资金,做到按项目施工进度支付工程款。第二是加大对建筑市场经营行为的监管力度。整治建筑行业内“垫资”施工,尽量避免建设方在无工程资金或工程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开工,对建筑市场中的虚假投标、明招暗定、转包、违法分包、“阴阳合同”等突出问题予以严肃查处。
3建立一种长效机制,把保障农民工权益的法律、政策和措施切实加以落实。执法部门应依法开展劳动用工和拖欠农民工工资执法专项大检查,在执法中还应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保障等制度,及时纠正和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违纪问题,确保有关工资支付法规政策得到全面贯彻执行。建委依法采取将恶意欠薪并造成恶劣影响的建筑企业取消经营资质、逐出建筑市场等保障措施。各行政执法部门对欠薪者的处罚应不只是经济上的,还应包括企业信用、行业准入等一系列的降级限制措施。因此,充分利用法律手段加强执法,是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措施。
4尽快建立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法律援助机制。为切实保护农民工应有的权益,尽快建立和落实农民工法律援助制度。各部门应充分运用法律手段,通过积极开辟农民工“绿色通道”,为农民工提供解决拖欠工资的法律援助,帮助农民工解决拖欠工资维权纠纷。人民法院在受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案件时,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诉讼费应作出减、缓、免的决定;受理案件后尽量缩短审理时间,多适用简易程序,依法快立案、快审判、快执行;对符合条件可以采取先予执行等措施;在判决时,应当将农民工诉讼的误工费、请律师费、旅差费、证人出庭费用等直接损失列入赔偿范围。判决生效后对一些故意拖欠不履行判决给付义务的,执行中应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二倍标准支付迟延履行金。司法行政部门应加大普法宣传,不断提高农民工自身维权法律意识。广大律师应积极伸出援手为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农民工实施无偿援助。公证机关应积极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服务,可以会同建设行政部门推行农民工劳动合同公证制度。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单位,由欠款单位和农民工签订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公证,在欠款到期后,可由农民工直接申请法院强制从工程款中划拨。
5完善政策法规维权机制。第一是加强劳动执法监察。进一步加大对施工企业支付农民工工资的检查力度,检查施工企业是否依照相关法规和合同按月足额发放工资,是否按规定设立欠薪保障金专户并预存保障金等。及时建立“清薪绿色通道”,对于欠薪案件做到当天接案、当天行动,做到快立案、快查处、快结案。对涉及多方利益关系的问题,采取农民工工资优先考虑的原则进行处理。第二是加强政策法规宣传教育。运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报刊杂志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劳动法》、《企业最低工资规定》、《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解决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文件精神,提高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减少和避免出现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行为,帮助农民工通过正确的方式和合法的渠道来维护自身权益。
总而言之,依法彻底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就需要把进行相应的立法、强化执法和建立对农民权益保护的法律援助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源头上预防和制止拖欠农民工工资,才能真正堵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漏洞,农民工最基本的权益将得到更好地维护,对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拖欠农民工工资法律问题初探】推荐阅读:
拖欠农民工工资10-27
农民工工资不拖欠工资06-08
拖欠民工工资措施06-18
农民工工资拖欠隐患排查制度09-01
预防农民工工资拖欠对策与建议10-03
表3.10不拖欠民工工资承诺07-04
不拖欠民工工资的承诺书样板09-26
拖欠职工工资论文07-08
拖欠工资的原因建议09-20
因拖欠工资辞职报告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