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工资保障措施

2024-09-06

农民工工资保障措施(精选5篇)

农民工工资保障措施 篇1

近年来, 跨地区经营特别是跨地区工程承包和建筑施工项目越来越多, 涉及劳动者侵权案件不断增加, 尤其是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十分突出。为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确实有效解决和处理农民工工资支付取证难、执行难问题, 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于2010年4月发布《辽宁省解决跨地区农民工工资支付暂行办法》 (简称《办法》) , 对跨地区农民工工资支付的有关问题作出规定。

《办法》所指跨地区农民工工资支付, 是指辽宁省境内跨市之间建筑施工单位发生的农民工工资拖欠。而所指跨地区建筑施工单位是指跨地区成建制建筑施工单位。目前跨地区建筑施工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主要有以下的情形: (1) 建筑施工单位跨地区施工, 招用农民工, 工程结束后返回原地, 出现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 (2) 建筑施工单位跨地区施工, 委托劳务公司招用成建制农民工, 工程结束后, 返回原地, 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投诉案件。 (3) 建筑施工单位跨地区施工, 施工所在地工程项目部在施工期间发生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 (4) 建筑施工企业承建的项目工程, 跨多个地区施工, 在工程量较少的地区没设工程项目部, 发生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 (5) 其他跨地区企业发生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

上述这些情形的纠纷发生后, 应由农民工工资拖欠发生地的市级劳动监察部门向省劳动监察局反映, 并出具书面情况说明。省劳动监察局根据情况反映, 对拖欠金额10万元以下、投诉人10人以下且工程已经结束返回原地的, 交由建筑施工单位工商注册地劳动监察部门处理;对拖欠金额10万元以下、投诉人10人以下且工程正在施工期间的, 交由建筑施工单位工商注册地劳动监察部门协助用工所在地劳动监察部门联合处理;对拖欠金额10万元以上、投诉人10人以上的, 无论工程结束还是正在施工期间的, 均由建筑施工单位工商注册地劳动监察部门协助用工所在地劳动监察部门联合处理。其他跨地区企业发生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 视具体情况处理。

农民工工资拖欠发生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要对拖欠原因、拖欠人数、拖欠金额等情况进行认真调查, 出具真实、准确、无误的书面报告。该《办法》的颁布实施, 进一步明确了辽宁省各市相关部门的责任和义务, 从制度上进行了规范, 进一步保障了全省广大农民工朋友的权益。

农民工工资保障措施 篇2

XXXX项目XXX年XX月XX日开工,截止XX年XX月底施工至XXX层,春节前需支付的农民工工资全部是主体劳务工人工资,为了保证工人工资得到保障,我项目部积极采取措施,首先要求主体劳务公司签订关于足额发放民工工资的承诺书,保证在春节前将农民工工资支付完成,决不出现拖欠民工工资情况,其次我项目部设立了专项农民工调查小组,如下:

组长:

,春节前负责收回建设单位工程款并对拖欠工人工资的所有情况进行总体指导及协调;

副组长:

,负责与劳务公司相关负责人沟通,了解实际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

组员:

,负责主体劳务工程款的支付,并切实了解农民工的发放情况,要求劳务公司提供农民工资发放记录。

春节前夕,我项目部将收到建设单位工程款,此进度款将会按合同比例足额支付给劳务公司,督促劳务公司尽快将拖欠的农民工工资下发到工人手中,为确保工资能下发到每一位工人手中,我项目部要求主体劳务队做到:

1、根据目前工程进度,制订出农民工工资支付计划表上报项目部审核,确保农民工工资发放的可实施性;

2、劳务公司与所有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严格按照施工合同相关条款执行;

3、要求劳务公司开设专门帐户,由劳务公司财务部门派专人专管,保证工程款的专款专用。

4、如项目部专项农民工调查小组了解发现劳务公司有意拖欠农民工工资,我项目部将按照农民工工资支付计划表的金额在支付给劳务公司工程款中扣除,此部分金额由我项目部直接下发到每个工人手中。

月项目

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措施 篇3

【关键词】土地流转;社会保障;城乡经济一体

对广大农民来说,土地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要素,也是最主要的社会保障。当前做好土地流转工作,是关系到保障农民权益、稳定农村发展的大事。尤其是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农用土地流转为建设用地,越来越多的农民会全部或部分地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进而成为失地农民。建设新农村,构建城乡经济一体化,需要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一、失地农民的基本状况

土地,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农村家庭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资金来源,在我国农村社会和农业产业中始终扮演着最为重要的角色-社会保障功能,承担着农村低收入者最低生活保障及进城务工农民定心丸的职能。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数以千万计的农民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被征用。许多人成了“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三无”农民——失地农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生活、生产的土地,也就失去了最基本的社会保障。据统计,全国失地农民总数在4000万人左右,随着今后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失地农民的数量还会不断增加。失地农民虽然得到了不等量的补偿金,但对于绝大多数文化水平低、没有一技之长或年龄偏大的农民,缺乏就业和创业能力,失地后就处于坐吃山空的状态。一旦补偿金用完了,生活将无着落,他们便成为城市化进程中最脆弱的社会群体。如果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不仅阻碍土地流转和城乡经济一体化建设,而且会给正常的党群关系及社会稳定带来极大的隐患。

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与农民工相匹配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失地农民保障方式单一。我国目前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为主,失业保险等其他保障方式则鲜有涉及。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调查资料,仅有20%~30%的城市农民工在一个单位工作满3年以上。农民工就业的流动性、不稳定性和低收人性,使现行的城市保障制度不能对其提供有效的保障;现行城市社会保险缴费比例过高,且不具转移性,不符合农民工就业特点;为失地农民提供专业培训、知识技能学习等非农产业素质的保障制度更是极个别地方实行;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实施还处在探索阶段,实践中还存在一些急需完善的地方。这些都极大地阻碍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阻碍着农村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

2.农村社保水平较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涉及面较小。最低生活保障是全体国民应享有的基本权利。在我国广大农村,除对缺乏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无依无靠的老、弱、孤、寡、残等实行"五保"制度外,绝大多数失地农民还处在无保障或者低保障状态。从我国总体上来说,占人口总数20%的城镇居民享受89%的社会保障,占人口总数80%的农村居民仅享受社会保障的11%。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强化了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导致了农村土地流转的不畅。

3.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尚未建立。目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仍处于试点中。2009年,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给予老龄农村居民以生活保障。目前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民占适龄投保人员的比例不足四分之一,大多数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障问题没有解决。而已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民都存在缴费基数低,保障数额偏少的问题,尚达不到解决基本生活保障的目的。有些地方只对60岁以上老人进行生活补助,且补助额度偏低。我国现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不完善,致使农民养老仍主要靠家庭收入,必然使农民将最后的保障线压在土地上。

4.安置方式单一,失地农民就业困难。按照国土资源部的规定,对失地农民的安置主要包括:货币安置、农业生产安置、重新择业安置、入股分红安置、异地移民安置等多种方式。而实践中80%~90%是“一脚踢”式的货币安置。这给被征地农民埋下了诸多隐患。没有工作机会、稳定的收入来源,失地同时失业。

三、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完善措施

1.创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失地农民既不享有农民的土地保障,也不享有城市居民拥有的社会保障,但最低生活保障是全体国民都应享有的基本权利,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是合理界定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失地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不是全部的失地农民,而是失地农民中基本生活无保障人员。二是科学确定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等多方面。三是要确立多渠道资金筹集机制。除了地方政府、基层政府和村民委员会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失地农民共同负担之外,还应该借助社会的力量,以社会化帮扶的渠道募集资金。宝鸡市采用政府帮养老、培训促就业的办法,通过创新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失地农民编织社会保障网络,在新推出的针对失地农民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中又新增了"被征地居民社会保障费"项目,即政府除了向农民发放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偿费之外,征用土地者还必须再支付这两项之和的20%资金存入失地农民的社保账户,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失地农民提供了兜底性的最低生活保障,确保他们不至于衣食无着。对其中确实生活困难的,基本参照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给予最低生活补偿。

2.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险体系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部分,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险要分清对象:对超过劳动年龄和丧失劳动力的,可以在一次性缴足保险费后直接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对于尚在劳动年龄内的失地农民,等其在城市就业后就可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在补足以前的差额和利息以后,与同年龄段的城镇职工一样采取分期缴费的逐渐积累模式继续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探索制定农民工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让社会流动起来,使农民工无论在哪里参保,社会保险关系都可以随之转移。用征地中土地补偿安置费及土地转用后的增值收益作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金的主要来源,建立由國家、集体和个人共同承担的资金筹措机制,逐步将失地农民中符合政策条件的人群纳入社会基本养老保险。

3.建立多元化的医疗保障制度。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础上,各地因地制宜,建立多形式、多层次的医疗保险制度。长期来看,失地农民失去土地后,生活水平会更加贫困。贫困又往往与疾病相伴而生。得不到及时救治,将陷入贫困、疾病恶性的循环。加快构建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使之覆盖所有失地农民人群,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看病难的问题。保险基金可采用政府出资一部分,征地补偿款中筹集一部分,失地农民所在村组织出资一部分的形式筹集。同时,把商业保险作为作为一种补充模式,为失地农民投保团体大病保险。

4.探索失业保险制度。积极探索扩大覆盖面的有效办法,逐步将灵活就业人员、失地农民和农民工纳入失业保险参保范围,确保失业保险的覆盖面与城镇就业面的同步扩大,把更多的劳动者纳入失业保障的体系中。设立一个失业保险过渡期,在这个期间内政府从征地补偿费中扣除一部分作为失业保险基金,个人不再交纳失业保险费,同时政府出资对失地农民进行培训并提供就业信息,过渡期结束后,如有就业愿望并努力找过工作仍失业的农民,就发失业救济金。在被征地劳动人口未能就业或就业后又失业的情况下,政府有义务为其提供不超过24个月的失业救济,领取失业救济满24个月仍未就业的人员,进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5.强化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以“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方针,不断拓展培训机制,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提高农民的各项技能,特别是通过“订单式”培训帮助失地农民实现就业。长期以来,农民由于缺少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普遍偏低。强化就业培训,做好农民离土后转向非农产业准备,实现从农民到市民的平稳过渡,实现失地农民的充分就业。需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投入力度,不断扩大培训规模及资金支持,满足农民对培训的需求。要有针对性地为农民提供培训,坚持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帮助失地农民创业发展。

参 考 文 献

[1]陈希勇.农村土地社会保障功能:困境及其对策分析[J].农村经济.2008(8):86

[2]谷亚光.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探讨[J].当代经济研究.2010(5):62

农民工工资保障措施 篇4

我国《劳动法》第五章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的确定实行政府、工会、企业三方代表民主协商的原则,主要根据本地区低收入职工收支状况、物价水平、职工赡养系数、平均工资、劳动力供求状况、劳动生产率、地区综合经济效益等因素确定,另外,还要考虑对外开放的国际竞争需要及企业的人工成本承受能力等。当上述因素发生变化时,应当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每年最多调整一次。

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所在企业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它不包括加班加点工资,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以及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劳动者保险、福利待遇和企业通过贴补伙食、住房等支付给劳动者的非货币性收入等。

最低工资保障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的所有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等。截止到目前,我国已有除西藏外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并实施了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正式公布了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实施,对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发育,促进工资管理和工资支付的法制化,加强企业工资收入的宏观调控,制止部分企业过分压低职工工资,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充分肯定其积极作用的前提下,我们也不难看到其缺陷。从最低工资的定义可见,它不包括加班加点工资,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以及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劳动者保险、福利待遇和企业通过贴补伙食、住房等支付给劳动者的非货币性收入等。这对于一般的企事业单位或正规的公司职员,可能影响不大,因为这些企业一般都有全面且系统的工资、福利及加班等报酬的规定,所以其工作人员往往拿到的实际薪金并不低。然而这对于像农民公这样的非正规劳动群体来说,一他们在综合实力方面属于弱者,二没有专门的机构或法律维护其权益。所以,在实践中,抛开欠薪,就算是准时付给薪水,往往也就是个最低保障标准。而农民工其工作量之大、环境之恶劣、时间之长,恐怕仅靠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是难以保障的。

《劳动法》奠定了规范劳动关系的基础;但是,劳动法对保护劳动者的具体规定还有很多的不足。这也是造成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存在缺陷的一个重要原因,更令诸多企业主利用《劳动法》的不严谨之处延长工作时间,从而令农民工的处境更艰难。

《劳动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在这个规定中,“协商”的含义就是不确定的,正常理解应当是双方取得一致,也就是说只有劳动者同意,延长工时才是合法的,但是,具体执行起来则被理解为劳动者必须执行用人单位关于延长工时的决定;“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也是很难执行的,是否保障了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是不是需要专门的检查、标准如何把握?再者,延长工时“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的规定更是经常被企业主利用的条款:正常工作日延长工时月累计不超过法定限制,那么休息日加班是否属于延长工时的行为呢?企业主往往占用更多的休息日时间安排工作,从《劳动法》的角度,劳动者的休息权则往往不能受到应有的保护。关于工资的规定也是存在问题的,《劳动法》第十七条:“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这个“自主确定”便把劳动者获得工资报酬的权利虚化了即劳动者只能被动地接受雇主单方既定的工资。而现实社会中,哪个用人单位会自主确定增加农民工的工资?谁能期待欲望熏心的人能舍得分出利益于他人?法理上也认为,不能奢求人自己监督自己、自己做于自己不利的事情。可见,完善劳动立法势在必行。

二、“工资”概念之辨

在《保护工资公约》中对工资有一个经典的定义:“工资”是指不论名称或计算方式如何,由一位雇主对一位受雇者,为其已完成和将要完成的劳动或已提供或将要提供的服务,可以货币结算并由共同协议或国家法律或条例予以确定而凭书面或口头雇用合同支付的报酬或收入。这一定义表明,工资或者产生于已经完成的劳动,或者产生于将要完成的劳动,由雇主依法支付给雇员的报酬或者收入。换言之,工资是与劳动相联系的,无论这一劳动是过去时还是将来时。

“工资”的法定名称是“劳动报酬”。在劳动中,劳动者付出劳动力,实施劳动行为,完成劳动过程就履行完了其劳动义务,也同时产生了得到劳动报酬的权利。受雇佣的劳动者的劳动目的不是追求劳动成果或者结果,劳动所形成的结果是归用人单位或雇主所有的,劳动成果中所包含的经济利益或者经营利润与劳动者并没有直接的关系。用人单位或者雇主通过占有劳动者的劳动成果而获取其投资和经营利润,实现资本的增殖和扩充。资本的增殖或者说雇主赚取的利润是不与劳动者分享的,甚至那些作为劳动成果表现形态的产品是否能够兑现为货币都与劳动者无关。劳动报酬是用人单位或者雇主使用劳动者的劳动力所必须支付的报酬,正如生产中使用水电所发生的费用一样,任何用人单位或者雇主都不可能以自己利润实现中的困惑而拒付生产中已经发生的水电费。同理,任何用人单位或者雇主即便是经营亏损甚至破产,劳动者的工资也是必须支付的。因此,用人单位或雇主以自己没有得到发包方的工程款、经销商的产品销售款为理由拖欠民工工资在事实上与法律上都是得不到支持的。从法律上讲,用人单位或雇主与发包方的工程款、经销商的销售款形成的经济法律关系是完全不同于其与劳动者形成的劳动法律关系的;从事实上看,用人单位或雇主得到的工程款、销售款是其经营目的的实现和利润的收获,与此相伴随的收款风险实质上是一种经营风险。劳动者的劳动是不能分享经营者的利润的,当然也不必承担其经营风险。

经济学上的工资是指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亦即劳动力价格。产业工人或企业职工的工资一般与工作时间或者产品数量有直接的关联,与企业效益更有直接的关联。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资是无法直接以产品数量或者工作效益来衡量的。机关公职人员(包括公务员、法官、检察官、警官等;在我国,其实还包括比照公务员适用的公立大学的教师、公立医院的医师等所谓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公职人员)的工资制度的实质已经涉及到国家的体制安排与制度建构。所以这实际就要求我们的法律做到区别对待,保护弱势群体。对于农民工这样的弱势群体,应该令其工资额度及计算方法明朗化。而不应该以一句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就可以打发掉,更不能令企业主钻了劳动法关于自主定工资的空子。

三、实施困境的原因分析

当然农民工最为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受害者,也有其自身的原因。社会历史原因方面,农民工是我国由传统农业国向现代化工业国转变过渡时期的一个特殊现象。一方面,传统农业积聚了大量的社会生产力,现代农业又排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造成农村劳动力严重剩余;另一方面,现代工业的发展需要大批劳动力,导使农业劳动力逐渐参与到现代工业中。在这种转变中,我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使农民工权益保护比较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农民文化素质相对比较低,传统观念强,现代法制观念淡薄。“中国的基层社会,尤其是乡村社会,至今基本上仍上一个熟人社会。人们长期在一个地方或者同一个单位生活,形成了各种相互牵连,相互依存的社会关系。人们不愿意为了一般的权利纠纷而严格依法处理,伤及这种社会关系,倒是愿意放弃一些权利,赢得一些情理,以改善同周围的社会关系。”农民工的这种传统意识和较低的文化素质,使适应工业社会需要的现代法治观念极难为他们所接受。这样,走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农民工既不能以传统方式保护好自身利益,也不能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2)户籍制度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传统户籍固定制度使农民工很难取得城镇居民资格。在这种条件下,许多面向城镇居民的优惠政策农民工无法享有。农民工无论在城市居留多久都无法改变他们的城市流动人口的地位;相反,城市劳动力很大一部分人和城市政府反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而对他们采取歧视性政策。因为过量的农村劳动力的流入,对城市劳动力就业和城市政府管理均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和困难。(3)农民工的无组织性。“如果农民散落在城市而没有自己的组织,成为流民,他们是没有发言权的。从流民角度而言,他们的利益无法‘自致其上’;从国家的角度出发,也因为他们没有组织,无法对他们进行有序的组织化管理。”

经济方面的原因有,在城乡互动关系中,劳动力受客观经济规律作用自由流动时,有几种可能的情况: (1) 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各种待遇基本相当。城乡居民间的对流保持一种动态平衡;如作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美、法。国家对农业大量补贴,农业投资收益与工业基本相当,农民待遇与产业工人基本相当,人员对流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 (2) 农村居民待遇优于城镇居民,劳动力由城镇流向乡村。这一般只是特例。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我国煤炭行业整体亏损,一部分矿工回流到农村当农民。 (3) 城镇居民的待遇优于农村居民,劳动力由乡村流向城镇。这种现象十分普遍,是工业化国家的必经之路。在我国城乡对比中,农村远比城镇差。特别是近几年农产品价格低,农业增收十分困难,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无论是速度还是规模都有很大变化。农民工数量不断增加。

另一方面,《最低工资规定》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用人单位执行本规定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各级工会组织依法对本规定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发现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违反本规定的,有权要求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处理。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工资的设定及监督,特别是对于农民工这个特定团体的工资保障及监督,没有设立专门且有实践力的机关。并且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没有确定明确的处罚方法及程序。此为执行不能或不彻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农民工工资低的原因即自身及法律缺陷,具体即为最低工资保障规定的缺陷及劳动法的漏洞,最后没有专门机关为其申诉权益也是重大原因之一。故,从另一角度,我们应呼吁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改进及具体充实化。具体而言,首先应将各不同行业的最低工资具体化,这必定要首先维护弱势群体如农民工的权益,其最低工资应稍高,因为其他工作人员有其他福利措施。其次,应补充劳动法关于加班、加薪即福利的自主性。另弱势群体能有法可依的维护自己权益。最后应设定具体机关及程序措施实施违法补救措施,令农民工等弱势群体能维权有门维权有方。规定政府部门应设立工资保障准备金制度,对用人单位工资支付情况进行监督,对违反工资支付规定的用人单位加以罚款;增加程序性的规定,使《劳动法》更具操作性;在《劳动法》中对劳动合同进行专章规定,建立保障劳动合同签订的机制,即使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也不能随意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加强对农民工社会保障的规定,将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范围,使《劳动法》能够更好的保护农民工的劳动权益。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有关措施 篇5

*(三建)(2011)第27号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有关措施 为维护建设领域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确保我在元旦、春节期间不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的通知》、《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精神,现就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有关措施如下:

一、各项目部必须从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认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重要性,严格按照《劳动法》、《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和《最低工资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支付农民工工资。

二、各项目部应当按月预支农民工工资。元旦、春节期间,必须在节前结算清全部应付的农民工工资。

三、公司每次领到建设项目业主拔付的进度款后,在两日内在醒目和固定位置向农民工公示领取工资的时间和地点,将农民工工资直接支付发放给农民工本人。并将农民工工资领取情况公示三天,农民工无异议后再拔付剩余部分进度款给项目部。

四、工程完工后,公司一次性与项目部结清工程款。

五、项目部没有直接将工资足额发给农民工的,由公司代其发放,并在下一次进度款拔付时扣回相应的额度。

六、项目部在上报的计量支付凭证中包括上月按规定或合同约定已直接支付所有相关农民工工资的承诺书。否则,公司不予拨付当月的工程进度款。

七、因项目业主拖欠工程进度款而造成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公司积极筹措相应资金并于12月底前优先给付民工工资。

八、公司加大对合同履约和民工工资支付的监管力度,尽快在每个项目部设置“维权公示牌”,公布该项目的业主方联系人和联系电话,方便施工企业和农民工维权,做到随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及时化解矛盾。

九、凡未按规定支付农民工工资且不能按期整改到位的项目部,我公司将按有关规定暂停其对新建工程项目的承接资格。对于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而不积极协调解决的项目部,我公司将予以批评,发生“欠薪”事件超过两次以上的将作为“不良项目部”向社会公示。并按有关规定停止其承接工程项目。

***第三建筑有限公司

上一篇:赛场上的血统论下一篇:浆细胞乳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