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工资维权公示

2024-07-11

农民工工资维权公示(精选5篇)

农民工工资维权公示 篇1

王慧民

【摘要】:工资是企业职工收入的主要来源,工资收入分配关系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针对企业内部分配制度不公和分配无序的现象,工会组织应重点维护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权益,加强工会在工资集体协商中的话语权。

【作者单位】: 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

【关键词】: 工资 职工 工会 维权

工会在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中的维权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分配体制的改革,我国职工的整体收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是也必须看到,我国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过低,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增幅缓慢。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内部经营者与普通职工群体收入差距持续扩大。针对企业内部分配制度不公和分配无序的现象,工会组织应当重点维护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权益,加强工会在工资集体协商中的话语权。

一、企业职工工资收入状况简述

工资是企业职工收入的主要来源,工资收入分配关系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当前职工工资收入的状况:

一是企业职工工资水平低且增长缓慢。据北京市总工会的调查,2004年北京市职工平均工资28348元,地方国有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为18375元,比全市职工的平均工资低了近万元。近年来,北京市职工平均工资增长速度都在10%以上:2002年至2004年分别为14.57%、16%和17.9%;而同期地方国有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分别为7.74%、11.92%和12.7%;地方国有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占当年职工平均工资的比例分别为70.3%、67.8%和64.8%。可见,企业职工工资低,增长速度慢且呈逐年下滑之势。

二是企业内经营者与普通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且呈扩大趋势。例如,北京市2002至2004年,由于企业经济效益不同,国有企业经营者与职工的收入差距的最低倍数分别为:

1.36、2.07、2.14;最高倍数分别为13.36、27.81、74.52;三年的平均倍数分别为6.16、7.41、9.19。据国务院国资委的调查显示,中央企业2002年职工与经营者工资收入的差距为12倍,2003年就扩大到13.6倍;另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4年对1883家各类企业调查,企业总经理与普通职工年平均收入相差3—15倍的占61.2%,相差15—25倍的占14%,相差25—50倍的占7.4%,相差50倍以上的占6.4%。

三是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秩序混乱。企业经营者自行确定劳动定额、超时加班、不依法支付加班工资的现象十分普遍。例如,劳动定额畸高,职工必须加班加点才能得到基本工资;压低计件工资单价,职工尽管加班加点,但工资仍然低微;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存在着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双重扣减职工(主要是农民工)收入的现象等等。据中国国防邮电工会调查,电信行业的劳务派遣工收入只有同岗正式工的1/3。另外就是拖欠企业职工工资。据全国总工会的统计,截至2005年10月底,全国企业拖欠职工工资达215亿元,虽比2004年减少129亿元,但新的拖欠仍有11亿元。

总之,在整个社会收入分配格局中,企业职工仍是收入最低的群体之一。值得注意的是,低收入职工群体,极容易转化为困难职工群体和特困职工群体。据国家统计局2002年统计,户主为企业在职职工和离退休职工的城市贫困户占整个城市贫困户的86.9%,是城市贫困户的主体。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2005年全国立案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31万件,其中劳动工资争议案件10.3万件,占立案总数的33%,是各类案件中比例最高的。企业职工长期低工资收入是影响我国职工队伍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是造成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和消费不足的重要根源,会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维护企业职工合法的工资收入是工会组织最基本职责。只有了解企业职工工资收入状况,才能对职工工资收入进行有效的维护。

二、维护企业职工工资收入是工会的职责

目前,我国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实行的是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国家监控指导的体制。企业职工工资的决定形式基本有两种,一是由企业单方决定;一是由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进行工资集体协商或通过其他民主管理形式共同决定。许多企业采取的都是企业单方决定工资的形式,而由企业经营者单方设计制定的调资方案往往带有极大的倾斜性——企业利润向企业高管、中层管理人员严重倾斜,极少数经营者上涨的工资份额是绝大多数职工群体上涨份额的好几倍甚至数十倍。这就使企业职工的工资不仅低于职工平均工资,而且在企业内部与企业经营者的工资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同时,企业为了赢得市场竞争的优势,势必谋求以尽可能低的人工成本换取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这就使企业职工与企业经营者的利益差别以及矛盾冲突显现化,职工的工资收入成为企业的核心矛盾,企业成为劳动关系矛盾聚集的场所。在这种情况下,工会作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第一责任人应通过建立健全维权机制——民主管理制度、集体合同制度、工资协商制度等,维护职工劳动权益,合理确定职工工资。

按照现代主流经济学理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结构必须要有一个由政府、企业(资方)、工会三方互动、相互制约的协调机制。可见工会在维护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稳定方面的作用和社会影响力。在企业中更是如此,企业工会直接面对职工群众,处在促进企业发展、协调劳动关系的第一线,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我国现行的《劳动法》、《工会法》和新近下发的《企业工会工作条例(试行)》都明确规定,企业工会的基本任务之一,是依法与企业进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和劳动报酬等专项集体合同,并将劳动报酬等问题作为协商重点内容。市场经济将企业工会的维权职能放到了突出位置。

在市场化进程中,经济的增长,不会自动带来公平的工资收入。就企业工会而言,必须坚持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由职工与企业经营方共决的原则,推动企业工资决定机制、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工资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须坚持职工工资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经济效益同步增长,监督企业决不能以不给职工增加工资、压低工资甚至拖欠职工工资为代价换取所谓“经济效益”和“企业发展”。企业“自主分配”,一方面它打破工资分配的平均主义大锅饭,对通过市场的手段调整劳动力资源配置,调动职工积极性起了重要作用;但另一方面,也让一些企业过分放大“自主权”,致使企业内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和分配不公凸现出来。这就必须要保障工会代表企业职工在工资分配、改革等方面的话语权和监督权,使工会真正成为职工工资收入权益的代言人,阐明工会的主张。并且,当职工的工资收入受到侵害时,职工能够找到有效的维权途径——工会组织。

三、工会维护企业职工工资收入的有效手段

工资收入分配是企业职工最关心的问题,也是企业工会最为关注和有所作为的重点。要保证企业职工工资收入的正常增长,一方面,要通过政府加大对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调控的力度,规范企业分配秩序,逐步解决企业职工工资收入过低的问题,让普通职工共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要通过工会推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和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的建立,即职工工资由企业经营方与职工通过集体协商共同协商决定。

工资集体协商是市场化的工资决定方式,是通过劳资谈判合理确定工资水平的有效手

段,也是工会参与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发挥维护职能的具体操作手段。这是值得借鉴的市场经济国家调解劳动关系解决劳资纠纷的通行做法。集体协商的过程是劳资双方合作博弈的过程,它的核心就是利益如何公平合理地分配。如果工资集体协商较好地协调了企业内部的工资收入分配矛盾,就可调动劳资双方的积极性,达到企业和职工互利“双赢”的目的。

我国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就是针对企业的不同情况,把职工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作为重点,切实解决企业工资分配中的突出问题,协商出符合本企业实际的工资方案。工资集体协商的内容可以是全面的,也可以有所侧重。生产经营正常和效益较好的企业,就是参考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工资指导线、劳动力指导价位、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职工平均工资等因素,重点就工资水平、奖金分配、补贴和福利等进行协商,重在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和调整机制。生产经营比较困难的企业,重点就职工工资支付保障、工资来源、离岗职工生活费发放标准等问题进行工资协商,重在建立工资支付保障机制。改制过程中的企业,要重视从理顺内部分配关系入手,重点协商确定企业工资分配制度和办法。实行计件、计时工资制的企业,重点就劳动定额、计件单价、计时工资标准等进行工资协商。对职工人数较少的企业,可通过开展区域、行业工资协商加以有效覆盖。对一定区域内行业集中度高、产业特色鲜明的企业,可以开展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对拖欠职工工资的企业,要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着力解决部分企业存在的拖欠、克扣职工工资问题,确保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总之,通过工资协商制度的有效运作,推动企业构建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型工资共决和制衡机制,确保企业职工工资收入随效益增长而增长,共享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

进行工资集体协商,首先要建立健全工会组织。这是解决集体协商谈判主体资格、真正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一个重要前提。没有工会组织,就失去了工资集体协商的一方主体,工资集体协商也就无从谈起。据统计,目前全国已建企业工会77.3万个,企业工会会员1.11亿人,占全国工会会员的74.2%。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坚持“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不断扩大工会覆盖面、增强工会凝聚力,加强了非公企业、外资企业的工会组建和把农民工纳入到工会组织的工作,可以说是为工资集体协商建立了组织基础。但有两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一是国有和集体企业工会必须转变计划经济体制下,作为行政一个部门的状况。工会主席的行政化身份,难以使工会成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有效力量。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工资集体协商易流于形式,所签订的工资协商协议大都是格式化的。二是非公企业工会必须转变由资方控制的状况。调查表明,私营企业的工会主席绝大多数由老板的亲信甚至由老板娘担任工会主席;外资企业的工会主席大部分由企业的副经理或副厂长担任。在这种情况下的工会一般没有进行工资集体协商的要求,并且从根本上讲也没有进行工资集体协商的资格。可见,建立健全工会组织,工会主席直选势在必行。

进行工资集体协商,还要有一支知法律、懂管理、会核算的企业工会协商谈判队伍。企业工会方的协商谈判代表主要由企业工会主席、专职工会干部、一线职工代表等组成,各级工会组织应加强对集体协商工资代表的培训,帮助协商代表增强责任意识,掌握协商谈判知识,提高协商谈判能力。一要加强相关法规政策、经济管理和企业财务知识的学习;二要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经济效益状况和企业劳资管理状况;三要掌握谈判技巧。通过工会主张的说服力,使职工在企业与职工利益共同体中获取应有的利益。而且鉴于工会干部参与工资集体协商的能力不足和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实际,聘请企业以外的有关专业人员作为企业工会方的谈判指导员,对企业工会方在工资集体协商中取得谈判主动权显得尤为重要。以协商谈判指导员的身份作为第三方,参与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的质量。一是作为企业之外的人员,提出的意见容易被协商企业的劳资双方所接受;二是能够代表企业工会和职工讲出一些他们不便直接提出甚至不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三是能够广泛吸取各地总结出的好经验,在指导企业的具体协商过程中发挥其作用。因此,建立

一支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为各级工会、特别是企业工会提供具有一定法律知识和政策水平、具有较丰富实践经验和较多协商技巧的专业人士,势在必行。

进行工资集体协商,要特别发挥区域性行业性工会的作用。通过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进行工资集体协商,一是有利于解决企业工会所处的依附地位,使其难以有效地开展协商对话的问题;二是有利于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建率低,职工难以形成有实力的工资集体协商一方的主体问题;三是有利于解决高新技术人员和农民工这两部分群体职业流动性大,普遍缺乏集体和民主意识,缺乏集体归属感和通过工会组织主张集体话语权的问题;四是有利于解决工资集体协商的难点问题。工会代表职工进行工资集体协商的目标是争取合理利润基础上的报酬最大化,这是工资集体协商的难点。区域性行业性工会可以在更高层面兼顾职工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即在保证就业机会的前提下主张劳动者最大的经济利益。与此同时,当企业面临市场竞争危机时,区域性行业性工会也必然会教育职工与企业同生存、共患难,做出必要的妥协和让步;五是有利于保证企业一级工资集体协商的工资标准不低于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所签订的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议的规定。

关于农民工维权的论文 篇2

浅谈农民工问题与维权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年**月**日

《合同法教程》期末考察论文

第 2 页

浅谈农民工问题与维权

摘要: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概念,是指户籍身份还是农民、有承包土地,但主要从事非农业、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员。狭义的农民工,一般是指跨地区外出进城务工人员。广义的农民工既包括跨地区外出进城务工人员,也包括在县域内二、三产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农民工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新时期,农民工阶层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农民工的劳动权益,是指由宪法和劳动法所规定、由劳动法和刑法所保障的权益,是农民工作为劳动者所享有的特定的角色权益,是一种与劳动相关联的利益、自由、资格和能力。其表现为劳动就业权益、获得劳动报酬权益、休息权权益、职业安全权益、职业培训权益和社会保障权益等

关键词:农民工,劳动合同法,权益,维权

《合同法教程》期末考察论文

第 3 页

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在中国社会的建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国社会对于农民工权益的保护确实很不乐观的。农民工权利得不到实现,利益得不到保护,而针对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法》出现后,农民工的权益才被真正意义上的提上法律条文中来。下面我就浅谈一下基于《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农民工权益的维护问题。

一、《劳动合同法》的产生及农民工的现状

(一)、《劳动合同法》的产生

被视为迄今为止取得最大社会共识,肩负着千百万劳动者期盼的新劳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终于在2007年6月29日破茧而出,并于2008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这是我国自劳动法颁布实施以来,在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过程中的又一个里程碑。

作为调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这部法律的颁布实施进一步明确了劳动合同双方的法律地位,为规范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劳动合同法较之其他合同法律规范,是有着自己鲜明特点的,它更多的是体现了国家政府对劳动合同关系的干预,着重保护劳动合同关系一方当事人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既体现了我国劳动合同立法的人性化,同时也与我国目前的法制建设的现状相适应,为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农民工的现状

农民工,是指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者进入城镇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煤炭、造纸、耐材、建材等行业发展迅速,吸引了大批外来农民到城市就业、创业和发展。这些人员来自农村,多数在煤矿、建材、耐材、建筑、餐饮、服务等行业和其他脏、累、苦、险等工种岗位工作,为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促进我国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合同法教程》期末考察论文

第 4 页

这些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屡屡受到侵犯,尤其是一些私营企业主,只重经济效益,不重视农民工的权益保护。因此,如何保护好农民工的权益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农民工权益纠纷及维权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农民工权益纠纷,就目前而言,主要包括追索拖欠工资或劳动报酬纠纷、工伤或人身伤亡赔偿纠纷、社会保险保障纠纷、社会福利待遇及相关权利纠纷等。由于农民工的特殊身份,使这类纠纷的处理比之城镇企业职工就更为困难复杂。

第一、农民工权益纠纷的性质难以确定,司法实践中有不同的认识和处理结果。主要焦点是何种法律关系,即是属于劳动关系或是雇佣关系(或称劳务关系)。如果持劳动关系的观点,则要求农民工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请仲裁;如果认为是雇佣关系,则会主张由人民法院审理。目前,已经出现对同类案件分别由劳动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受理,并且分别使用《劳动法》和《民法通则》等不同规定作出裁决,其结果也回然不同的情况,但还没有统一的法律规定去界定。撇开理论争议不谈,仅就这种混乱状况而言,也应当尽快通过立法手段加以解决,避免出现法制不统一的类似现象。

第二、对农民工权益纠纷的诉讼主体认识混乱,导致仲裁或者诉讼结果缺乏公平性

㈠ 在违法承包、转包或分包工程的情况下,“包工头”逃避了应尽的责任并不当得利:⑴ 原告不适格问题。农民工权益纠纷大多是共同诉讼,起诉或申请时往往是“包工头”或其指定的农民工代表作为原告(或申请人),所追索的款项中虽然包含农民工工资,但也将违法承包的拖欠工程款一并进行诉讼。由于案由不是承包纠纷,所以不会按照工程承包合同纠纷处理,“包工头”避免了应当承担的责任,得到了其通过正常法律渠道所不能得到的利益,从而损害了合同另一方的国家、集体和其他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⑵被告不适格问题。如果“包工头”失踪、没有支付能力或恶意欠薪时,就会以有资质的发包人为被告,并由其承担责任,而且还没有赋予发包人相应的追偿权;⑶ 被告漏列问题。如果发生工伤事故或其他责任事故等,有资质的发包人、转包人或分包人成为被告或被申请人,而无资质的“包工头”则不承担任何责任。这样,“包工头”一方面按照承包合《合同法教程》期末考察论文

第 5 页

同享受权利,另一方面却可以不尽任何义务;④ 原告、被告主体混乱问题。现有法律制度下,“包工头”可以以实际施工人的原告身份起诉发包方索要工程款,又可以动员手下农民工将自己连同发包方作为被告起诉索要民工工资,甚至造成重复诉讼和裁判,致使发包方超出承包合同多付工程款,而“包工头”得到了在订立合同时所不能得到的利益。

㈡ 不同的诉讼途径形成了不同的诉讼主体和法律后果,出现了法律上和事实上的不公平:如果按照劳动关系处理,在请求仲裁时,具有合法资格的用人单位或雇主则成为责任主体,而没有依法办理登记手续的用人者则不受劳动仲裁的管辖,不是合法的责任主体。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劳动仲裁“惩罚”的是守法者。但如果按照雇佣关系处理,责任主体就会包括所有与使用农民工相关的的当事人,而且要按照民法的规定以合同双方当事人的过错责任大小分配责任。所以,选择仲裁或是法院诉讼,责任主体是不相同的,结果也是不相同的。事实上,农民工在这种情况下,只会选择劳动仲裁,哪怕是他和发包方根本就没有发生过任何事实劳动关系。现在的问题是:,在同一法制下对同一类案件适用不同的法律、不同的处置程序和产生不同的法律结果,是不是农民工维权法律制度不成熟的表现呢?是不是应当尽快结束这种状况呢?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思考并作出回应。

第三、劳动仲裁和法院诉讼的程序烦琐复杂,导致诉讼经济、时间成本巨大,农民工合法权益不能及时维护。根据《中国农民工维权成本调查报告》的资料,农民工维权需要的最短时间是11-21天之间,需要的花费为921元。但从时间成本看,这仅仅是直接参与处理纠纷的时间,而不是维权需要的期限。实际上,农民工维权案件经过一裁二审和执行的一般期限至少在六各月左右。如果是工伤,还要经过认定、复议和诉讼阶段。时间会更长。从经济成本看,实际支出将远不止这些。那么,对于身在异乡的农民工而言,很显然是雾里看花,镜中望月。因为,设置的这种烦琐程序不仅是一堵拦路墙,而且也使许多人望而却步。试想:农民工为了一千或三千元的工资,会不会拿出上千元钱、花半年时间利用这种烦琐的程序去维权呢?何况,法律并不保护维权期间的经济损失。

第四、立法保护滞后,政府维权组织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民工维权缺乏基础保障。党和政府重视农民工维权工作后,有关部门包括社会和劳动保障部门、建设部门、工会、司法等都有了相关的文件和政策,但至今并没有出台统

《合同法教程》期末考察论文

第 6 页

一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没有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行政规定和司法解释互不照应,甚至还出现法律冲突或不衔接等问题,立法严重滞后。劳动监察部门作为政府劳动执法的行政机关,没有查封、扣押、冻结、变卖财产等可以维权的手段和权利,工会、妇联等组织也没有有效的维权措施,劳动仲裁、人民法院相互推委和扯皮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所以,虽然管理农民工维权问题的部门较多,措施不少,表面看起来,农民工维权红红火火、非常热闹,但效果并不明显,农民工维权状况仍不容乐观。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应当值得深思。

第五、用工主体混乱、法律执行难等问题的存在,导致农民工维权困难重重。由于对农民工没有建立国家保障机制,农民工大多又是季节工,用工单位也是临时用工,所以,用工单位都不愿意承担农民工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本应属于社会保障机构承担的巨大风险,致使非法用工主体大量存在。而非法用工主体基本上无力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实现,真正的合法用工主体也没有应付这种风险的经济准备和经济实力。而作为最终责任主体的国家也没有这样的基金准备。所以,经过维权程序的裁判文书,有很大一部分基本属于“法律白条”,难以兑现,其结果会使农民工雪上加霜。

三、《劳动合同法》对于农民工权益的保护

(一)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相对较低问题。

农民工不签劳动合同的情况是相当普遍的,2004年大连市约九成的农民工每月与用人呢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而这种情况并非偶然性,这也使得农民工在日后发生劳动争议时无法实现自身权利的有效保护。新的《劳动合同法》第10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事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第14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第82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冲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这些规定的实施,也就促使用人单位积极的与作为劳动者的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用以避免因违法而造成的成本计算。这样在发生劳动争

《合同法教程》期末考察论文

第 7 页

议时,劳动合同就会成为农民工合法权利的有力凭证,可以较好的实现其合法权利的保护。

(二)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

拖欠工资是农民工遇到的一个最为严重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合理的解决将可能对社会稳定造成严重的影响。《劳动合同法》第30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额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在这种法律规定下,将讨薪纳为法律保护的范畴,并具有普适性,这就大大降低了农民工讨薪的成本,更加有利于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

(三)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新《劳动合同法》规定:在签订劳动合同时,有9 项内容必须明确,即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要明确双方名称;明确劳动合同期限;明确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明确工作时间和休息产假;明确劳动报酬;明确社会保险;明确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它事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它事项。第38条将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作为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之一。第49条规定:“国家采取措施,建立健全劳动者社会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制度。”第50条规定用人了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时,须在15日内未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以上的规定,为农民工社会会保险的缴纳、转移提供了法律保障,使得农民工在劳动的过程中能够享有平等的社会保障的机会。

(四)农民工工伤赔偿问题。

《劳动合同法》第17条将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作为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第45条规定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劳动能

《合同法教程》期末考察论文

第 8 页

力的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的终止情况,须按照国家有关工伤保险的规定执行,这也就充分保护了农民工的人身权利,为其获得工伤赔偿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五)农民工人身自由保障问题。

《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了劳动合同解除的情形,规定“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作用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要告知用人单位。”第84条对用人单位类似违法行为做出了具体的惩罚的规定,这对用人单位起到了一定的规制作用,从而保障了农民工的基本人身权利不被侵犯。

四、农民工如何利用《劳动合同法》维权

一)、提高自身素质,学法懂法用法。能签定书面合同的,就不搞口头约定;能签定劳动合同的,就不签定聘用合同或者劳务合同。因为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不同,前者是指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社会劳动关系。发生工伤、工亡等劳动关系纠纷适用劳动法律,待遇较高,赔偿数额较多;劳务关系(如装空调、雇保姆、学生打工)适用《民法通则》区分过错责任,按民事赔偿处理。

二)、依法签定合同,维护合法权益。

1、入职前,先签约。

2、签约时,劳动者对工作内容、地点、条件和劳动报酬等拥有知情权。

3、劳动者在满足“已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或“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等条件后,便可以与用人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4、劳动者有权抵制违章指挥。

5、劳动者有权单方解除合同。

6、对弱势群体特别保护。第42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的,企业不得解除劳动合同:①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②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③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合同法教程》期末考察论文

第 9 页

医疗期内的;④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⑤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三)、加入工会组织,依靠工会维权。工会是“职工之家”,加入工会,就如回到温暖的家,一旦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就可找工会组织维权。维护劳动者权益是工会的神圣职责。各级工会要积极为广大劳动者说话办事,致力于解决实际困难。《劳动合同法》有11个条文赋予工会监督职权。

四)、注意收集证据,依法追讨工钱。被老板拖欠工资,应当通过正当途径解决,不能采取过激行为或者暴力手段,否则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钱没有讨到手,自己先锒铛入狱。平时要注意收集相关证据,如合同书、花名册、电话簿、工资单、工资卡、出勤卡、工作牌号或者工作量单,必要时请同事出来做证,证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实存在劳动关系。企业拖欠工资有三种常见情况:①未及时给予报酬的;②未依法缴纳社保的;③加班不付加班费用。按照《劳动法》第44条规定:①平时加班的,支付150%的工资报酬,②双休日加班的,支付200%的工资报酬,③法定节假日加班的,支付300%的工资报酬。对于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员工可以到人民法院申请开出《支付令》,由法院督促企业还债,如果企业有正当理由,可以提出异议,企业无钱支付,不是正当理由。使用这种办法讨债,合法、方便快捷。债权人可以绕过繁琐的仲裁和诉讼程序,直接申请《支付令》,15日后申请强制执行。万一《支付令》失效,就要及时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决定不服的,应该在法定的诉讼时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追讨被拖欠的工资。否则,一旦超过诉讼时效,就有可能丧失胜诉权。

总的来说,无论我们拥有怎样强大的法律支持,如果在我们实施的过程中,难以以适当的方法进行维权,那么,我们农民工权益问题就依然得不到实质性的维护。真正需要的还是我们的农民工朋友能够知法懂法,才能在第一时间进行维权;而我们社会大众,要以关怀心对待农民工,要在法律的监督下依法行事。

《合同法教程》期末考察论文

第 10 页

参考文献:

1、苏号朋,《合同法教程》,2008-03,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冰斗灵龙,《〈劳动合同法〉对农民工权益保护之利弊分析》,2010-08,西陆尖锐前线;

3、田亚平,《浅谈〈劳动合同法〉对农民工问题的影响》,2009-10,东北林业大学;

4、刘喜全,《关于农民工权益问题的法律思考》,2006-12,青海海东;

关于农民工维权的实践报告 篇3

2008级工管一班 王玄业

2010年1月,经过网上查询,我找到了一份车间临时工兼职工作.招聘企业为苏州亚旗有限公司.在招聘信息中,其给出的待遇是每小时10元,每天外加路费补助10元,粗算下来,一天加班工作12个小时,一个寒假大概能赚2500元左右,按照国家规定,再加上春节假期补助,可以拿到3000多元的工资.然而当经历了一切之后,事实绝非如此简单,广大农民工的血汗钱就那样被他们毫无理由的剥削了.亚旗是一家劳务外包公司,专门承接电子类产品的生产工作.其目前的主要合作对象是三星显示器.只是提交了身份证复印件之后,我和同来的几个老乡就被录用了,当时我一再要求公司和我们签署劳务合同,然而却无人搭理.在等待了几个小时之后,我们被带到了工厂上夜班,就这样,在一天的等待中,我们开始了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主要工作是显示器包装,把一枚枚从流水线上输送过来的产品整齐的包装入箱.面对流水线生产,所有的工人如同机器一般,在被做了精密的分工之后,永远都是在一个固定的位置无限的重复着一个过程.车间里只有机器的轰鸣,能看到的永远是工人们毫不停歇的忙碌和组长监工来回巡视的身影.每天,所有的人都是在12个小时的忙碌中度过,生活似乎一下子变得只有那几个简单机械的动作.虽然工作很累很枯燥,但是想到还不错的工资待遇,大家都默默坚持着.可是,一切的辛劳和付出,换回的却是敲诈和欺骗.因为开学的缘故,我在2月17号辞掉了工作,同去的几个老乡继续留在那里工作一直到3月8号.按照当初的协议,他们本应拿到5000左右的薪水,然而,当工资结算以后,他们只得到3800多元.打电话到公司询问,职员推说不知,主事者又说此事不归自己管理,就这么你推我阻的搪塞着一切.就这样,辛苦了一个多月的血汗钱被莫名的剥削了.在我们工作期间,又陆陆续续的进来了好多临时工,他们都是通过中介进来的.中介给他们的待遇是一天工作12个小时80元,相比于我们,他们就这么每天每人又被中介克扣了40元.劳动力,就这么被一只只黑手压榨剥削着.一切只是一个缩影.那么,该如何来维护广大农民工的权益呢?我认为应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1. 国家应加强和完善劳务立法.农民工维权,当以法为先锋。只有立法为民,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才能还“法”之正义,才能维民之权益,才能报国之发展。中国的劳务发规虽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还无法完全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所以立法工作一定要紧跟社会发展需求,适应社会发展现状。国家可以考虑针对我国目前的农民群体出台相关法律。

2. 加强法律意识的宣传和培养。只有人们有法律意识,法律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应着重于广大人民的法律意识的培养。不仅要培养执法人员的法律精神,更要培养广大农民工的依法维权意识。大部分农民工都缺乏文化,所以其法律意识极其淡薄,那么依法维权就更无从谈起。只有让其懂法才能用法。其次也要改变执法人员的法制观念,转变其对农民工的印象,做到真正的执法为公。

农民工“自救式”维权的法理分析 篇4

一、农民工“自救式”维权的涵义

(一)“自救式”维权的定义

“自救式”维权是权益被侵害的人依靠自身和其他私人的力量,使自己被侵害的权益得以实现或补偿的行为。这种行为属于私力救济(私力救济,即当事人认定权利遭受侵害,在没有第三者以中立名义介入纠纷解决的情形下,不通过国家机关和法定程序,而依靠自身或私人力量,实现权利,解决纠纷。它不仅包括当事人本人的纠纷解决行为,还包括个人借助其他私人力量的纠纷解决。)(p102-103)的范畴,作为一种凭借私力实现权利救济的方式,既包括合法方式也包括法律没有明确其合法性的方式,甚至包括违法方式。

(二)“自救式”维权的特征

“自救式”维权的特征主要有:⑴权益受到侵害。“自救式”维权实施人必须受到非法的侵害。⑵以维护受到侵害的权益为目的。⑶借助私人力量,没有第三方以中立名义介入纠纷解决。私人力量不仅指当事人自身力量,也包括凭借的其他私人力量。私人不仅是自然人也可以是群体。纠纷解决的过程中没有第三方以中立者身份介入,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而无须第三方居中调停。任何纠纷的主体最终都可以落实到权利冲突的双方当事人身上,受侵害方或是积极应对或是消极退避,在寻求纠纷解决的过程中仍然没有突破彼此的双向性。尽管一方有可能要借助其他力量,但是,其他力量都不是纠纷解决的主体,他们都没有以第三方中立者的身份介入纠纷的调停或斡旋,他们的作用只是依附于当事人中的一方,为其加强了私人的力量而已。⑷采取多种手段。农民工在“自救式”维权的过程中,或个体或群体采取行动,通过交涉、协商、谈判甚至任何能达到目的的极端手段来获得其权益的维护。“自救式”维权过程通常不会有太正式的程序,即便有,也很难得到遵守。

(三)“自救式”维权的社会地位

当人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国家为救济其社会成员被侵害的权益,设计了一系列的制度,学理上称为公力救济。(公力救济,指国家机关依权利人请求运用公权力对被侵害权利实施救济。)(p87)公力救济由专门的司法和行政机关负责,依据法律法规进行,程序要求高,判决有强制力,这些特征使其成为“权利救济的最合法、最公正、最彻底和最权威的形式”。(p398)当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不能与侵权者达成协议解决纠纷时,寻求公力救济在理论上是最有效、唯一的合法的方式。但实践上,公力救济成本(公力救济成本即诉讼成本,指诉讼主体实施诉讼行为所耗费的人、财、物力的总和。)(p138)[4][3][2][1]

高、时间周期长、效率低。通常农民工维护的是自己的经济权益,这一权益往往是在维系农民一家的生活开支,经不起经济和时间的消耗。有的人在付出巨大的成本后权益仍然得不到维护。法院判决书成了“法律白条”,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民工对法律及公权力信心不足。此外,公力救济程序复杂,技术性强,不确定因素多,这让文化素质偏低、法律意识淡薄的农民工完全凭他们自己的文化水平及对法律知识掌握的程度去进行诉讼确实不容易。一般情况下,许多农民工不愿意通过劳动监察、劳动仲裁及诉讼等合法方式维护被侵害的权益,而是求助于亲戚朋友或借助于一些团伙选择堵路、围攻、绑架、跳楼、爬塔吊等极端手段维权,其原因便是合法维权成本过高、程序复杂和执行难。

与公力救济相比,“自救式”维权具有一定的优势。一是实效性比较明显,实现权益的可能性大,并且符合当事人自保或报复的心态,当事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有利于吸收不满、消解冲突,平息愤恨;二是这种救济不需要很高的经济成本、文化层次和法律修养,尤其是在低收入、文化素质不高和法律意识淡薄的农民工群体中更能快捷便利地得到运用;三是现阶段仍有相当一部分公民法律意识低下,不要法只要命。当农民工的生存、发展受到威胁或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他们必然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正常的公力救济不能迅速而有效地保护这种权益,就为“自救式”维权提供了可能性和必然性。

二“、自救式”维权方式的选择

(一)温和式维权

温和式维权是指农民工通过非对抗的方式所进行的维权行为。现实表明,面对被侵犯的权益,农民工在能够维持自己基本生存的情况下,不会用自损或报复的方式维权。因为采用自损或报复的方式维权需要付出昂贵的代价,这代价或许就是失去自由甚至失去生命。他们往往采用温和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具体表现:一是通过对话、协商、谈判、交涉等方式制止和纠正对他们权益的剥夺,即以和平方式合意解决纠纷,双方接受且不损害他人。二是为了保证自己权益的正常实现,对权益侵害人的自由或财产施以拘束、扣押的行为。三是在日常生活中,以非暴力形式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如给侵害人制造麻烦,在工作中偷懒等等。这种方式可以起到发泄不满的作用,也起到间接维权的作用。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社会的形成,农民工也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维权,一些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网络技能的农民工开始通过互联网来反映民意。由于这种维权手段影响力较大,成本较低,效果较好,受到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的青睐。

(二)自损式维权

自损式维权具体表现为当事人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出于种种原因,不针对侵害人或者第三人采取维权措施,而是对自身的权益进行处分,希望通过此方式引起侵害人、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典型的案例就是农民工为讨工资欲以跳楼自杀或自焚来促使用人单位发工资或者[5]

促使相关机构进行干涉。农民工选择自损的维权方式可能所牺牲的权益远远高于所要争取的权益。比如:农民工的性命和所讨要的数千元工资是没有可比性的。但对于这些农民工来说,一是所讨要的利益更为急迫、更为重要,工资是维持自己及家人的基本生活需要的唯一的经济来源,在此之下,自身生命自然不算什么;二是农民工认为所能利用的、所能起到效果的手段只能是以生命相逼,此时,可视为一种“底线救济”。(自杀(包括自杀的姿态)若从权利救济角度而言,基本可视为底线救济。)这种自损的维权方式通常以实现自身权益为目的,但结局却伴随有自身权益再次受到损害的事实,并且这种以自身权益的损害为警示或告诫的方式往往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相冲突。

(三)报复式维权

当农民工通过报复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时,有没有考虑事后可能会受到的惩罚呢?从一些案例来看,选择这一方式维权的农民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由于部分农民工缺乏法律知识,法制观念淡薄,认为自己是为维护自身的权益而使用暴力,法律不应当惩罚自己;二是部分农民工充分考虑到了将会受到惩罚的结果,但这种惩罚的结果与得到的权益相比微不足道的话,他们也会选择报复式的维权方式;三是有的农民工考虑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引起社会舆论的关注,甚至得到某些政府部门对他们权益的重视,可能会出台有利于农民工权益保护的制度,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所受的惩罚微不足道。以报复形式出现的自救式维权,其行为通常会导致更为不幸的后果,而且容易导致对现有法律格局的破坏,对社会安全、法治秩序的冲击更为严重。

三、农民工“自救式”维权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⒈有助于农民工形成权益意识,积累维权经验,能够有能力逐步改善自己的权益状况。农民工“自救式”维权产生于农民工在现存制度空间下的权益受损,农民工的“自救式”维权行为对于其自身来说具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农民工可以通过“自救式”维权有力地维护自身的权益;另一方面,通过“自救式”维权,农民工可以获得一些维权的经验,从而提高维护自身利益的能力。

⒉引起政府和社会对农民工的广泛关注,促进了制度和观念的完善与改变,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农民工的“自救式”维权是在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虽然这种行为主要指向的是用人单位或雇主,不能直接修改国家制度,但农民工的“自救式”维权行为构成一种社会压力,能够使政府从政治高度来认识农民工的处境,修正相关政策,引起现存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变迁。国家修正其政策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是基于对农民工生存情况的深入了解,另一方面则在于担心由于农民工“自救式”维权而会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危害国家秩序和社会的稳定。农民工的“自救式”维权行动不仅使整个社会受到了观念上的冲击,而且能够从农民工[6]

“自救式”维权现象认识到农民工权益保障缺失的事实并体悟到目前社会存在的问题。这些将促进政府和社会对农民工权益的高度关注,有利于农民工权益的维护。

(二)消极影响

“自救式”维权方式虽以实现自身权益为目的,但这是一种不依法定秩序,游走于公力救济边缘的救济手段。“自救式”维权如果运用手段不当,结局会使其自身权益再次受到损害,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有的农民工在进行“自救式”维权过程中,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采取了极端手段甚至犯罪。农民工以违法犯罪的手段来维护自己权益的做法是法律所不允许的,也有悖于法制社会的理念。

由于维权成本大,法律救济无望,正式保护渠道缺失,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的农民工自然而然地就会寻求保护。当政府与社会不能及时有效地引导时,农民工只能组成团伙来寻找权益保护途径或依存于非正规组织甚至黑社会。为寻求庇护,有的农民工就加入一些非正规组织,这成为农民工群体中黑社会性质帮派形成的潜在诱因。

“手段的性质也可反作用于目的的性质,从而改变整个行为的进程或方向”。[7](p229)“自救式”维权中的非法行为容易导致对现有法律格局的破坏,对社会秩序造成冲击,而且通常会导致不幸的后果,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隐患。“自救式”维权实际上破坏了程序正义的法律原则,而一旦这条路成了解决问题的惯性途径就会让一部分农民工默认为这是维护自身权益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并对其他社会成员造成不利的影响,进而影响整个社会对法律的信任。因此,农民工的“自救式”维权应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四、对农民工“自救式”维权的校正

农民工“自救式”维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其权益的保障,但在现代法治社会中,其与法律至上的精神背道而驰,因而法治社会应当尽量避免“自救式”维权的滥用。

(一)完善农民工权利的公力救济制度

权利救济可分为私力救济、公力救济和社会救济。(p102)随着社会的变迁,公力救济成为最重要的救济方式。公力救济包括司法救济(司法救济指通过司法机关实现的权利救济,司法救济就是诉讼或者审判)和行政救济(行政救济可理解为权利主体通过行政机关解决纠纷、维护权利)。(p87)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对冲突和利益的解决方式不再运用同态复仇等暴力手段进行,而是通过公力救济方式和平解决,通过法律对利益关系的裁判解决社会冲突和利益矛盾。[10][9][8](p95)

农民工“自救式”维权说明公力救济存在一定的问题。“法律不仅应宣示权利,而且还应同时配置救济的各种程序”。[11](p349)因此,应强化公力因素,完善公力救济。公权力机关应严格遵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树立公力因素在农民工心目中的法律威望。针对弱势群体文化程度低和不熟悉相关制度规定的实际,完善现行相关举证制度的规定。根据农民工在维权过程中举证艰难和遇到重重阻挠的情况,可以考虑农民工在讨要工资和工伤认定时,也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的证明责任。这样就避免了他们在维权过程中无力举证的尴尬,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利用司法手段来维护权利。完善公力救济体系,既要降低农民工参与诉讼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还应提高诉讼效率。对于符合条件的起诉,应尽快立案和开庭,并在法庭期限内尽快结案。政府还应增设免费法律援助机构,给农民工提供诉讼维权的渠道,用法律手段援助农民工维权。

(二)拓宽社会型救济渠道

社会型救济是指某些特定组织或个人根据当事者双方的共同意愿,以中立的第三者身份介入,并促使双方自愿达成合意方案的救济方式。社会型救济反映了社会力量在冲突解决中的努力,是权利救济机制的进步。实现对农民工“自救式”维权的校正需要发动社会各界的力量,政府应积极引导、鼓励慈善团体等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工作,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解困活动。应该充分发挥工会在农民工维权中的重要作用,把农民工纳入工会,实行组织维权,由力量相对强大的组织与企业主进行谈判,这就改变了个体农民工在谈判中的弱势地位,可以很好地主张农民工的权益并更能保证维权的效果。在现代社会,新闻舆论、媒体报道是公众获取信息、表达意愿的主要渠道。新闻舆论的介入可为农民工权益的伸张提供可能性。针对农民工利益表达载体稀缺的现状,政府可以给予大众媒体适当的政策扶持,鼓励媒体开设为农民工立言的栏目、版面或专刊,让农民工享有应有的话语权。媒体应当承担起纠正偏见和舆论主导的责任,消除城市对农民工的歧视,营造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舆论氛围。此外,还应发动社会力量,做好农民工在医疗、教育、住房及司法援助等方面的专项救助工作,为农民工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体系。

(三)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增强维权能力

⒈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强技能培训。国家在教育投入上应对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实行倾斜,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一方面,结合农村实际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鼓励初中毕业没考上高中的农村孩子进职业高中学习三年,对高中毕业升不上大学的农村青年,政府根据劳务信息对他们进行三个月或者半年的培训,在他们真正掌握一技之长后组织输出,为农村发展和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提供条件;另一方面,农民工在就业前,企业要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素质培训,使他们能尽快融入到企业之中。

⒉进行法律社会化教育,增强农民工的维权意识。法律社会化,即人在法律方面的社会化,是使法律规则、原则和概念从国家的外在宣传转化为个人的内在行为动机,从客观的行为标准转化为主观的行为模式,使立法精神和价值导向获得公众认同的过程。首先使人们知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其次使人们理解、认同和尊重法律,再次要唤起人们对法律的信心、需要与合理期望。(p80)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团体要充分利用一切资源,采取各种方式对农民工进行普法教育,不仅宣讲一些具体的法律、法规条文,还要注意法治观念的教育与培养,使农民工能够运用相关的法律知识维护自身权益。

⒊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提高农民工对城市社会的适应能力。农民工要完全融入城市,不仅要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类成人学校和培训机构的学习,提高劳动技能和文化素质,还应积极参加社区、企业等举办的各种活动,增加与市民之间的互动。通过与市民的交流、沟通,加深对城市的生活方式、文化心理、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的了解,抛弃旧的思想观念,培养创新意识,适应变化了的环境,更好地向市民化转变。城市要逐步消除对农民工的歧视,给予具有稳定就业的农民工一个合法并且合理的身份,使他们能够融入城市社会关系网络。通过社会关系网络获得新的信息,发现新的资源,找到新的机会,积累更多的社会资本,以增强对城市社会的适应能力,拓宽权益表达渠道。

建筑农民工法律维权意识调查报告 篇5

作者:杨

调查时间:2018年11月14日

调查地点: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区旧县街道白塔村车马碧水库搬迁项目

调查对象:本项目工地所有农民工

调查目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来城市打工的农民工越来越多,尤其是建筑工人,他们没有文化,没有一技之长,只能置身于蚊虫满地、尘土飞扬的工地养家糊口。

国家统计局2018年4月27日发布的《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8652万人,比上年增加481万人,增长1.7%,增速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从事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占比17.7%。

或许网络上说他们一天赚的比白领还多,但是他们赚的都是透支身体换来的血汗钱。

并且白领阶层每个月都可以按时领到薪水,而农民工,却不一定能够在年底的时候拿到这一年的血汗钱,大部分农民工的工资,会被拖欠好几个月到一年,有的甚至拖欠好几年,直至包工头耍赖,而让血汗钱不翼而飞。

针对社会对农民工这个群体的关心、关注力度不够的现象,针对历年来农民工工资被频频拖欠以及诸多网络爆光农民工正常讨薪反被殴打事实,针对农民工法律、维权意识薄弱的现状,为了更好的对农民工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律知识普及和保证农民工工资不再被拖欠的愿景的尽早实现以及后续的相关社会福利的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的帮扶和支持。我们在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区旧县街道白塔村的车马碧水库搬迁项目的工地上对本工地的农民工展开了本次调查活动。

本次调查活动主要针对建筑农民工工资被拖欠这个问题对本工地的农民工展开法律维权意识的调查和依法讨薪的法律知识普及活动。

因本次调查活动所调查的范围小、人数少,所以只对本次调查的本工地上的工人有效,调查结果仅供参考。

现将本次调查活动的结果汇报如下:

本工地上目前有农民工100多人,我们对这里的100人进行了抽样调查,其中,40岁以上的有65人,40岁以下的有35人,男工89人,女工11人,40岁以下的女工,0人。

他们大部分已经从事建筑装修多年,并且90%以上的人从事过瓦工、泥工、钢筋工、水电工、涂料工、模板工这六种工种中的两种以上工种。

问起他们是否能够按月、足额的发放工资,他们似乎觉得这很不可思议。所有人都没有在工地上按月、足额的领取过工资。

一般情况下,他们只是在平时支取一些生活费、家庭必须的开支,这样算下来,男工每月要支取三四百的烟钱,生活用品以及家庭开支要两三百,女工因为不抽烟和社交应酬很少,所以支款比较少。

但是在孩子开学的那段时间,无论哪级的老板,都会给下面的农民工多一些支款,让他们去交孩子的学费。毕竟所有的农民工朋友都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比较重视,因为大部分的农民工朋友的受教育程度都不高。

中秋节的时候,也会多给一些支款,让农民工回家和家人团聚。

除此之外,平时再无更多的支款,按时并且足额的发放工资,对他们而言就是天方夜谭。

有时候,甚至家里的老人或者孩子生病了,都不能支取到薪水去给他们看病。

农民工小杨是个涂料工,干过建筑工地上的所有工种,在2013年6月的时候,他孩子的妈妈生病了,却没有钱去医院看病,他去找工头支钱,费尽心机、磨破嘴皮却一无所获,一分钱都没有支取到。最后只能去借了高利贷。那些高利贷,让他们夫妻俩人节衣缩食的还了整整一年。

农民工小郭,是个水电工人,他说,在2014年10月的时候,他女儿生病了,在家带孩子的老婆没有钱带孩子去医院,就只能带着孩子来工地上找他。他随后就去找工头支钱,却屡屡被拒,直到他老婆带着孩子来工地找他拿钱给孩子看病的第二天晚上,包工头还是没有拿钱给他,所以,老实巴交的小郭,就与黑心包工头发生了言语冲突和肢体冲突。

农民工唐师傅,今年50多岁了,在建筑工地上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问及是否被拖欠过工资,他老泪纵横。三年前,她七十多岁的老母亲生病了,从小病漫延成大病已经一个多月了。只因为他出门在外、在外架上面做架子工,所以家人隐瞒了老母亲生病的情况。直到因为没有钱去看病甚至去买药,病情严重了之后,家人才告诉了他。

回到家之后,就火急火燎的带老母亲去看病,到了医院一系列检查之后才发现,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感冒,已经被拖成了大病,需要住院治疗。

于是,唐师傅就给包工头打电话,说明情况后要求结算自己的所有工资,去给老母亲看病。

但是黑心包工头坦言,没有在春节前结清所有工资的先例,所以不能给唐师傅结算工资。但是唐师傅说,上一年跟那个包工头做的工资,也没有结算清,要求结清上一年的工资。可是包工头又说,工资只要上一年的春节前夕没有结清的话,就要等到下一年的春节前几天,才能被结算。

因此,唐师傅并没有从包工头哪里讨得一分钱的薪水,直到自己年迈的老母亲因为病情拖得太久且无钱医治,导致了更严重的后果之后,包工头才极不情愿的给他结算了工资。

通过本次调查活动,我们得知,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很多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的很多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但是因为没有被彻底的贯彻和实施,所以依旧存在很多的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的现象。

并且那些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因为受教育程度不高,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淡泊,在这么多的欠薪事实和讨薪事件中,没有一位农民工朋友想过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没有人付诸行动。

意见建议:

通过本次调查活动,我们总结了一下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的根本原因,()也初步给出了一些建议,供各位农民工朋友作参考。

其实在一开始的时候,各位农民工朋友的确应该跟用人单位或者是小老板签署一个字迹,写明工作期间的薪资待遇问题再去上班。虽然现在绝大多数的用人单位或者是小老板不会与工人签署那样的一个字迹。

在正常情况下,我们大部分民工都是通过熟人介绍了去干活,或者就是跟自己的熟人去干,在工价这方面往往都会有一个约定成俗的市场价,大部分的老板还是会按照市场价给工人开工资的。

像在这些讨薪事情中所遇到的那些黑心包工头,除去已经曝光的,依旧大有人在。虽然不是每个包工头都会恶意欠薪,但是每遇到一个,就会给我们底层工人以及自己的家人的日常工作、生活、学习带来一些影响和不愉快。

所以,我们提醒广大的农民工朋友:

其一,在自己选择跟着那个老板干活的时候,一定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同时在谈判之初、干活之前,就一定要谈好福利待遇的具体问题,并作下相关字迹和证据,微信聊天记录、短信记录以及通话录音和谈话视频,都可以在法庭上作为有力的证据,所以我们要及时的截屏保存相关聊天记录和保存下相关视频和音频。

其二,在干活期间,要保留自己在那个工地、跟那个老板干过活的证据。比如拍照、摄像、录音等。以免人走之后或者是工地完工之后老板拒不承认自己曾经应允过的福利待遇甚至是否认自己曾经他那里干过活。

其三,在外面主动离开老板或者工地完工被迫散伙的时候,应该跟老板兑一下工天,算好支款和结余,并商定好给付剩余工资的具体时间,如果可以的话,要求欠薪老板给自己写个欠条,写明做工多少天、多少钱一天、加班多少小时、每加班一小时算多少钱,总共加班多少小时、合计多少钱,以及支款金额、剩余金额等等,并签字、按手印和盖章。

其四,在工地主动离开或者有事需要请假多日的时候,一定要跟老板说明情况,好聚好散、来去都要保持自己一个优雅的姿态。

其五,作为投资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一定要严格把控底层小包工头的个人品德和经济实力,不要让跟着小包工头在一线干活的底层民工辛辛苦苦干一年,却被小包工头克扣工钱,甚至是耍赖不给。从而影响了自己单位的声誉和社会影响力。

其六,社会保障单位、公检法以及各级政府,应该出台更多、更好的能够落实到底和贯彻到位的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及保障措施。从源头、从根本上杜绝和消灭层层分包、层层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并且从上至下、从里到外要彻底的消灭和打击长期拖欠、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那些个人和单位。

其七,及早的彻底实行农民工月薪制,上至国营的建筑集团,下至农村小型建筑的施工队队长,都应确保每个月都按时足额的发放农民工工资,建立相关的、具体的法律法规,对恶意欠薪、长期欠薪的人严惩不贷,并对不具备相关资质的建筑单位以及施工人员实行工程承包的管控制度,采取拒绝下包的措施。

其八,下级建筑单位以及施工人员,在承包工程的时候,应评估好风险,并确认上级发包单位具备相关资质和相关资金实力、建设实力。

其九,所有人都应该重视农民工这个问题,因为农民工讨薪、农民工失业等等,这已经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了,我们不能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否则,当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会是完整的。

介绍有风险,打工需谨慎。了解了这么多欠薪、讨薪事件之后,从此我们希望广大的农民工朋友能够学会去考察一个老板的品质和信誉。雇佣关系,是最基本的合作关系,只有双方都拥有良好的信誉、都能够诚信和妥协一点,雇佣关系才能够实现最终的合作共赢。

最后,我们希望,天下所有的农民工兄弟,从此都不再踏上讨薪的这条路。

对于工资已经被拖欠的农民工朋友,我们建议:

一、要冷静理智。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享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根据住建部门的意见,从2018年11月12日起,将在全国启动“建筑工人信息管理平台”,届时,建筑工人群体必须进行实名登记,同时接受基础技能培训,否则将不被允许进入施工现场。建筑企业雇佣未实名、未接受基础技能培训的务工人员,算作违规行为,要接受一定的处罚。

建筑企业需在施工现场配置打卡设备、APP等。务工人员将基础信息、培训信息登记在平台上,建企有用工需要时,可自行组建建筑队。

工人实名制后,企业就必须和工人签订正规劳动合同,拖欠工资是不可能的。同时,建筑企业必须申报工资扣缴明细,五险一金呼之欲出。

二、要学会用法律维权。

如果工资被拖欠了,可以向各地劳动执法部门举报,劳动部门的执法监察人员会帮助协调解决,也可以到各地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去申请仲裁,如果对仲裁不服,也可以到人民法院起诉、强制执行,如果掏不起打官司的钱,也可以申请减免诉讼费。总之要借助政府、法律的帮助,获得应得的报酬。

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已要求各地,重视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

上一篇:煤矿开采技术论文免费下一篇:历年山东省高考满分作文赏析:窗外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