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液体压强教案

2024-10-16

初二物理液体压强教案(通用11篇)

初二物理液体压强教案 篇1

初二物理液体内部压强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关于压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B. 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C.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D. 压力作用效果只与压力大小有关

2. 关于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压力越大时,压强一定越大 B. 受力面积越小时,压强一定越小

C. 受力面积越小时,压强一定越大 D. 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强与压力成正比

3. 如图所示,物体重400牛,F=100牛,物体和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40厘米2,则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是( )

A. 400牛,10帕 B. 500牛,12.5帕 C. 500牛,1.25×105帕 D. 400牛,105帕

初二物理液体压强教案 篇2

关键词:设计,初中物理,教学课例

一、现象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几乎每位教师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每当进行到“液体压强习题课”时就会被这部分的选择题里常出现的关于各种情况下的“压力”、“压强”的判断所困扰,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初期, 解题时总表现出晕乎乎的样子, 他们抓不住解题的关键, 思考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以往教学中, 物理教师们需要经过反复多次的强化之后, 才会使学生对于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逐渐趋于清晰。

二、原因分析

1. 从学生角度看

首先, 学生对新学完的液体压强的知识应用比较生疏。其次, 之前学完的固体压强知识会对这一内容形成干扰, 学生没有真正认识到液体压强与固体压强的不同之处, 解决问题时不能够准确选取合适的方法进行分析。

2. 从教师角度看

在以往教学中, 教师常混淆知识形成过程和知识应用过程。大家忽略了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问题, 那就是一个新的知识的掌握需要时间。教师急于求成, 不等学生形成对液体压强的认识, 就进行综合练习, 结果欲速而不达, 成了“夹生饭”, 导致不好的教学效果。

三、理论支持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脑科学与教育应用研究中心编译的《适于脑的教学》一书中, 关于“建构意义的实践建议”中有这样的阐述:“要帮助他们 (指学生) 发现关联, 但是不要把对于你的练习强加给他们。让学生有时间以讨论、画图……的方式串连以前的学习内容……使学习有联系。要让学习者用他们自己的话去解释所学的内容。”

在以往教学中教师们之所以选择了错误的教学策略的原因, 是把自己头脑中已经抽象概括完的对知识的理解强加给学生, 忽略了学生消化理解知识的过程。

四、解决方案

通过以上分析, 笔者认为, 学生在学完“液体压强”第一节内容之后, 应该有一个细致的关于液体压强方面练习的设计, 而不该上来就让学生做看似十分简单的各种各样的选择、填空题, 那样只会让学生觉得不适应。

于是, 我设计了以下的液体压强习题课 (一) 学案:

学习目标:掌握在液体中关于压力的求解方法。

例1:在打捞沉船时, 潜水员潜入100 m深处的海底作业,

(1) 潜水员需承受的压强为多少?

(2) 若人全身面积视为2 m2, 那么人在100 m深处受到海水的压力是多少? (海水的密度近似为水的密度, g=10 N/kg)

(3) 人在水里身上受到的压力大小取决于什么?

例2:“泰坦尼克”号游轮失事时在水下10 m深处被撞开一道长约2 m, 宽约20 cm的口子, 那么在破裂处, 受到的水的压力为多少? (g=10 N/kg)

例3:如图圆柱形容器, 杯子重2 N, 杯底面积为20 cm2, 内装有10cm深的水,

(1) 水对杯底产生的压强为多少?

(2) 这些水对杯底的压力是多少?

(3) 这杯水的重力是多少?

(4) 杯子对桌面的压力是多少?

例4:如图敞口容器, 杯子重2 N, 杯底面积为20 cm2, 内装有10 cm深的水,

(1) 水对杯底产生的压强为多少?

(2) 这些水对杯底的压力是多少?

(3) 这些水的重力与例3中水的重力相比, 变____了。

(4) 杯子对桌面的压力与例3中的杯子对桌面的压力相比, 变____了。杯子对桌面的压强变____了。

例5:如图窄口容器, 杯子重2 N, 杯底面积为20 cm2, 内装有10 cm深的水,

(1) 水对杯底产生的压强_____为多少?

(2) 这些水对杯底的压力_____是多少?

(3) 这些水的重力与例3中水的重力相比, 变___了。

(4) 杯子对桌面的压力与例3中的杯子对桌面的压力相比, 变_____了。杯子对桌面的压强变_____了。

结论:通过例3、4、5的分析, 我们可以知道:

(1)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与容器形状______。

(2)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_____ (填“一定”或“不一定”) 等于液体的重力。液体对容器底面的压力大小与液体重力的关系大致分为三种情况, 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1:完全相同密闭容器, 里面装满水。一个正放、一个倒放。则

(1) 水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p甲____p乙;

(2) 水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力f甲____F乙;

(3) 容器对桌子产生的压力F甲___F乙;

(4) 容器对桌子产生的压强p甲____p乙。

练习2:完全相同密闭容器, 里面水未装满。一个正放、一个倒放。

(1) 水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p甲____p乙;

(2) 水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力F甲____F乙;

(3) 容器对桌子产生的压力F甲___F乙;

(4) 容器对桌子产生的压强p甲______p乙.

课堂分析:在课堂实践中, 学案里的七道题能够很顺利地讲完, 学生的脸上少了很多疑惑, 从最开始的两道题的计算奠定了对液体压强与压力的理解, 明确了在研究液体产生的压力时, 一般情况下要先考虑到液体的压强, 之后才能进一步求得压力。进而顺着这一思路解决例3, 学生觉得很是简单, 但是对第三问“这杯水的重力是多少”, 学生凭感觉能说出来一些, 但问到他们为什么时, 学生却答不准。我又再提了液体压强公式推导时建立的柱状模型, 学生欣然接受。接下来的例4、例5, 学生很容易根据例3得出各种答案。在此基础上学生自己总结出了结论。之后的练习, 做起来也比以前的教学轻松了很多。课后再把作业布置下去, 虽然个别题型没讲过, 但是学生也知道从哪里入手, 能理清思路自己寻找答案了, 且小考成绩不错。这样的教学效果使我心中十分欣喜。

五、反思

1. 针对本节课而言

本节课设计的成功之处在于:强化液体压强公式的同时, 让学生认识到液体产生的压力与液体重力的关系, 找到了突破口, 学生就不会将液体产生的压力和重力混为一谈了。处理问题的途径正确牢固后, 做题也就慎重了, 错误率减小, 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 关于物理教学

我看过很多数学和语文的常态课, 他们的课堂中, 往往是一个题型或一个教学任务用一整节课的时间反复强化、变式;而我们物理的学科特点不同于数学, 为了赶进度, 或者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 物理课堂上介绍给学生的信息量很大, 往往一个题型配一个练习就过去了, 使多数学生“消化不良”;这便是我们学科之间的差异。

虽然由于我们的课时有限, 很多时候, 我们顾不上给学生在某个点练透。但是对于那些易于被混淆搞不清楚的知识点, 精心设计讲解的例题, 围绕某一主题逐步深入地引导学生理解概念规律的内涵是必要的, 这四十分钟远比没有任何归类的做完与之相关的所有题型有价值得多。尤其在新授知识的阶段。

教学该慢的地方必须慢下来, 等学生, 或者为学生铺路, 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完整的认知结构———在习题课上让学生通过简单被整理过的习题, 逐渐递进地走近概念规律的内部, 利用对比的方法区分相近物理量的不同之处。只有给学生打牢基础, 才能使他们举一反三, 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高课堂效益, 而不再是为解题而解题了。

本课只是基于“脑”的教学的一个方面的应用, 如果我们在日常教学中, 多从人脑接受知识的机制出发, 精心设计选择适于脑的接受知识的方式来教学, 一定会大大提高我们课堂中的效益的。

参考文献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液体压强教案 篇3

甲 A.甲最大 B.乙最大 乙 丙

C.丙最大 D.一样大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液体压强教案:习题二

1、“大洋一号”是我国一艘现代化综合性海洋考察船,船上配备的机器人系统在6000m深的海底进行探测时,机器人受到海水的压强是 Pa(ρ海水=1.03×103Kg/m3,g取10N/Kg).

2、如图所示,两支相同的试管,内盛等质量的液体。甲管竖直放置,乙管倾斜放置,两管液面相平,比较两管中的液体对管底压强的大小p甲 p乙.

3、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两个重力不计的圆柱形容器A、B,横截面积均为5.0×10-3 m2,A的底面向上凸起,B的底面为平面.在两容器中均加入重为10N的水,则B对桌面的压强为 Pa,A对桌面的压强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对桌面的压强.若A、B容器的水中同一高度处压强分别为pA、pB,则pAB (选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

4、如图所示,容器中盛有一定量的水,静止放在斜面上,容器底部A、B、C三点的压强Pa、Pb、Pc的大小关系是: 。

5、如图所示,一开口的杯子,装上8 cm高的水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杯子内部底面积为50 cm2,外部底面积为60 cm2;杯子装上水后的总质量为0.6 kg。则水对杯底的压力为___N。杯子对桌面的压强为________ Pa。

26、质量为45kg的某同学站在水平地面上,两脚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300cm,则他对地面的压强P1= Pa,若他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强为P2,则有P1 P2

三、计算题

1、如图21所示,水塔与自来水管组成连通器,若水塔内水面高度h1=18m,五楼住户水龙头出水口高度h2=13m,四楼住户水龙头出水口高度h3=10m,水龙头出水口直径为2cm。求:

(1)四楼住户水龙头出水口处,水的压强是多少?

高中物理《液体压强》评课稿 篇4

徐老师的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线索清晰,教法学法选择合理有效,课堂结构首尾呼应,在学生体验感悟的基础上,构建了大容量的新知。有以下几点值得我学习:

1、教学模式选择合理恰当。

结合学科特点和教材内容,徐老师选择了过去的“设疑、探究、发展”和我教研组现在的科研课题“自主、探究、展示”教学模式,将两种教学模式中的优点集结,使用到本堂教学中。

2、处处体现出预习的有效性。

学生利用提纲进行自主预习后,学习目的明确,活而不乱;展示环节学生利用预习提纲解说到位,尤其是一个男生在展示液体压强公示的.推导过程时,思维严谨,提问恰当,如果没有课前的有效预习,是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的。

3、难点突破时,教师点拨及时,拓展到位。

在学生讲解液体压强公示的推导过程前,教师进行了适当的铺垫,降低了讲解的难度,进行思维的引领,是学生按照正确的方向展示;得出公示后,及时进行“高度、深度”的易混点拓展,抓住了教学的最佳时机。

听完这节课后,有几点值得我以后教学时注意:

1、学生分组展示实验时,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把器材拿的高一些,以防止后面的学生看不见。

《液体压强》教案 篇5

知识与技能:

1、巩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知识;

2、在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的基础上学会对液体压强的计算,记住液体压强的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液体压强的应用、常见的连通器;

4、了解帕斯卡原理和液压机的工作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体验感悟连通器和液压机的工作原理与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物理与现代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连通器的特点; 2.帕斯卡定律。

【教学难点】

帕斯卡定律。

【教学准备】

连通器模型、液压机模型(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液体压强的规律有哪些?

a. 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

b.液体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c.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d.在同一深度液体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e.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3、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P=pgh

液体压强的计算教案示例之一 篇6

1.巩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的知识。

2.在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的基础上学会对液体压强的计算,记住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初步培养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分析、推理能力。

(二)教具

演示用:烧杯、水、轻质硬塑料的均匀圆柱体的平底药瓶、红水少许。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提问和新课引入

1.提问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关于液体压强,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上面问题,由学生回答,由学生补充,然后进行讲评。

2.引入:请同学们阅读本节课文前的“?”,读后教师讲述: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根据课文前的“?”和图10―13,液体在某一深度处的压强有多大,应该怎样计算呢?本节课将探讨这一问题,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教师板书课题:第三节液体压强的计算)

二、进行新课

1.讲述:(1)根据上节课的研究,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液体压强与固体对支承面的压强有不同之处。液体压强的规律,在课文已有记载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液体压强”这段黑体字,并注上符号。(板书液体压强的规律)

(2)既然液体内,在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我们只要计算出向下这个方向的压强,这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知道了。

2.演示、分析:

(1)演示:将轻质塑料均匀圆柱体的平底药瓶装满红水,轻轻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让药瓶竖直在烧杯内的水中,使瓶口与水面相平(如图)。

(2)讲述、启发学生的抽象思维:设想从水面到该药瓶底部有一液柱,底部有一液片,其面积S等于该液柱的横截面积(设S=1厘米2),液片在水中所处深度等于液柱长(设h=20厘米),这个液片受到的压强可按以下步骤进行计算:(边讲述边板书)

A.求液柱的体积 V=Sh=1厘米2×20厘米

=20厘米3。

B.求液柱的质量 m=ρV=ρSh

=1.0×103千克/米3×2.0×10-5米3

=2×10-2千克。

C.求液柱的重力和液柱对液片的压力

F=G=mg=2×10-2千克×10牛/千克

=0.2牛。

D.求液柱对液片的压强,这也是液体内20厘米深处的压强

=ρhg=1.0×103千克/米3×0.2米×10牛/千克

=2×103帕。

(3)根据以上分析,深度h处的液体压强为

p=ρhg。

因此,在计算液体压强时,可以根据以上四个步骤进行,也可以利用公式计算。希望同学认真理解计算的步骤,切不要死记硬背公式。

(4)利用公式计算液体压强时,一定要统一单位,即ρ用千克/米3,h用米,g的单位是牛/千克,计算出的压强单位是帕斯卡。同时要理解公式中的h是深度,即液体内某处到液面的距离,而不是该处到底部的距离。

3.讲述:由公式p=ρhg,请大家想一想,液体压强跟哪些因素有关?跟上节课我们研究得出的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是否相一致?教师启发,由学生回答。

三、课堂练习

1.请同学们计算课本中的〔例题〕。将全班分为三部分,一部分照课本中〔例题〕要求做,第二部分同学照〔例题〕,且把煤油柱改为水柱做,第三部份同学把煤油柱h=20厘米,改变煤油柱h=30厘米,同时分别抽三位学生在黑板上做。

2.学生练习后,教师讲述:根据两部分学生所做结果和前面讲述液体压强计算步骤所得结果,同学生一起分析得出:液体压强跟液体深度有关,越深的地方压强越大;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也越大;液体压强跟液体受到的重力无关,跟液体的横截面积(即容器的形状)无关。通过练习所得结果,跟上节实验研究所得液体压强的规律相一致。

四、归纳本课学习内容

1.本课学习了液体压强的计算,可以按步骤计算,也可以利用公式p=ρhg计算。希望同学们对按步骤计算要认真理解、掌握,不要死记硬背计算公式。

2.利用公式计算液体压强时,一定要按规定使用单位,即ρ――千克/米3、h――米、g――牛顿/千克,压强p的单位就是帕斯卡。

3.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知:液体压强跟液体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跟液体的总重、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无关。注意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

五、布置作业

1.课后把课文阅读两遍,认真理解液体压强的计算步骤和公式p=ρhg的意义。

2.把节后练习第4题、章后习题第5、6题做在作业 本上。注意:在计算时一定要使用规定的单位。

(四)说明

1.本课重点是在归纳液体压强规律的基础上,分析液体内某一深度处压强的计算步骤和推导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在分析、推导前设想一段液柱(学生的抽象思维),由于初二学生思维能力的限制,补充做了演示实验使学生的思维由形象过渡到抽象,使学生先有一个实际感受,再进行想象,搭一个阶梯,就比较容易了。

2.本课分析较多,为了使学生在45分种内不至于疲劳,让学生对例题自己练习,并且分为三部不同条件进行练习,练习后再分析液体压强跟哪些因素有关,更为恰当。同时让学生通过练习、比较分析,这样得出结果就顺理成章。

3.讲解中,对公式p=ρhg中的h表示深度要特别强调,避免学生误认为h是液体内某处到容器底部的距离,否则将在计算中发生不必要的错误。

4.对于布置的作业 中的计算题,希望能要求学生按步骤计算和利用公式计算两种方法来完成,达到学生对公式物理意义的理解的目的。

初二科学大气压强4节教案 篇7

地球周围被一层很厚的空气包围着,它一直延伸到3000千米的高空(主要集中在1000千米的高度)。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空气也叫大气。

一、大气的重要性 质等。

大气的作用(重要性):

(1)保护地球。如:避免流星的袭击。

(2)大气中的各种气体,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举例:氧气进行生命活动必需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3)臭氧层能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4)水蒸气能成云致雨。

思考:如果没有大气,地球会变得怎样?----没有天气变化,没有声音,易受陨石的侵袭,温度较差增大等

二、大气的温度

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规律:

(1)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2500℃之间。

(2)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趋势(想一想为什么?太阳辐射强)。

(3)在0-12千米、55-85千米之间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4)在12-55千米之间,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升高。

问:下列大气高度范围内,随高度的增加气温反而呈下降的是:。

①0-12千米;②12-55千米;③55-85千米;④85千米之外。

思考:哈勃望远镜的外面为什么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高层大气温度高、太阳辐射强,银白色的金属外壳可以反射热的辐射,避免高温下外壳熔化。

三、大气的分层

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可以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

对流层(0-17千米)平流层(17-50千米)中间层(50-80千米)

暖层(80-500千米)外层(500千米以上)

1000千米以上,大气变得十分稀薄,密度很小,5000千米以外,大气已接近真空,外层就是地球大气与宇宙间的过渡层。

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

四、对流层

1、概念: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

2、特点:

(1)在两极和赤道地区的厚度不同:两极厚度约8千米,在赤道增大到17-18千米(赤道纬度为0°,两极的纬度为90°)。

(2)对流层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3)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空气的垂直运动)。

思考:对流是怎样形成的?----受热处液体或空气上升,两侧温度低的地方液体或空气下沉。对流层的温度特点,对形成对流有利吗?----它的温度特点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有

大气组成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臭氧、水蒸气以及悬浮在其中的固体杂利于对流的形成。

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雪、和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对流层的各种天气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存和行为,对流层是大气层中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补充:平流层:

1、臭氧集中在这一层中

2、随着高度的上升气温升高

3、空气的运动主要是平流(水平)运动,利于飞机飞行。同步练习: 1.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___________左右的高度内。

2.大气温度在___________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

3.对流层集中了地球___________的大气质量和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___________运动。

4.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___________层,在___________千米以上的高度,大气密度已变得非常小。大气对地球的作用很大,它好像地球的___________,它可以保护地球的“体温”。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B.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可以把地球大气层分成5层 C.对流层集中了地球大气主要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所以也最厚 D.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不利 6.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下列现象仍然存在的是()。A.狂风暴雨 B.雷电交加 C.火山喷发 D.碧海蓝天 7.大气的作用是()。

A.是地球的外衣,保护地球 B.大气中的各种气体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 C.吸收绝大部分的紫外线,保护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D.以上各项都是 8.飞机在大气中飞行主要是在平流层而不是在对流层是因为()。A.平流层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而且空气流动平稳 B.平流层距地面最低,有利于飞机的飞行 C.对流层的温度太高了,飞机承受不了

D.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会影响飞机的飞行

第二节 天气和气温

一、天气是什么 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和降水。下列词语不属于描述天气的是

1、阴转多云;

2、和风细雨;

3、雷电交加;

4、小雨加雪;

5、终年高温;

6、四季如春

二、气温

1.气温的含义:空气的温度叫气温。描述当地空气的冷热程度。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

2.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

【分类】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金属温度计等;普通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最低温度计

3.气温度量单位:摄氏度(℃)思考:一般把温度计放在一个漆成白色的百叶箱里,为什么? 1)百叶箱内的气温比箱外低;

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比较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大概出现在什么时间?为什么?----一般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气温的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与太阳辐射和大地散热有关

4.气温与人类生活和其它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

例如:①人类的生产方面:春播、夏收;冬季作物的防冻;农作物有各自最适宜的生长温度;

②人类的生活方面:空调、暖气;避暑疗养;

③生物的行为:狗在高温时的表现;蛇的冬眠、蛙的产卵等。基础练习:

1. 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叫天气。2.天气由许多要素组成的,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还包括、、和 等。

3.气象观测中,用到的温度计类型有、、。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测气温的主要原因是百叶箱内气温波动(大或小)。4.一般一天最高气温出现在,最低气温出现在。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为。我国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最低气温出现在。

大气的压强

1.定义

大气压: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2.马德保半球实验说明了。大气压的大小可以用 或 行测量。大气压的大小跟大气的 直接相关,所以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压反而。附:生活中可证明大气压存在的现象:吞蛋实验、覆杯实验、胶头滴管、吸管、挂钩、吊瓶静脉注射等。3.大小

标准大气压的大小为,相当于 厘米汞柱产生的压强。若某人的拇指甲的面积为1厘米2,则此人拇指甲受到大气给它的压为 牛。

4.如图:托里拆利实验中,最后水银柱的高度如图所示,此时大气气压的大小 为 帕,把玻璃管略向右转则会发现水银柱会(变长、不变、变 短)。若玻璃管上端突然打个小洞,你估计会出现的现象是。5.测量:水银气压计和空盒气压计

6.气体或液体的流速越大,其产生的压强就越。如:人要站在火车安全线以外。

7.下列生活现象中没用到大气压的是:。①饮料吸入口中;②用滴管取液体;③气球升空;④塑料挂钩吸在壁上。

大气压和人类生活

1.大气压对天气影响:

a.同一高度、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不同时间的大气压不一定相同

b.高压区(气流下降、天气晴朗、空气干燥)、低压区(气流上升、天空多云、阴雨天气)。c.高气压中心的空气 流动,天气多,低气压区中心的空气,天气多。2.大气压对液体沸点影响:

气压增大,液体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液体沸点降低(实例:高原上饭难煮熟等)。

【例】压力锅就是利用 的原理制成的。3.生活用品与大气压:

真空压缩保存袋、吸尘器、离心水泵

【例】下列生活用品或生产工具利用到大气压的是:

①真空保存袋;②吸尘器;③高压锅;④离心式水泵;⑤针筒吸药液。4.大气压对人体影响: a.高山反应

b.拔火罐原理

c.飞机在高空飞行时,机舱内必须进行增压

d.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必须穿上加压的宇航服。同步练习:

1、下列哪一事例可以说明大气压的存在()A.用吸管吸牛奶 B.棒冰融化 C.手握橡皮圈发生形变 D.水往低处流

2、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A、堵上茶壶盖上的小孔,茶壶里的水不容 易被倒出来 B、用吸管能从汽水瓶中把汽水吸入口中 C、用抽气机抽出灯泡中的空气

D、医生提起针管里的活塞,使药液通过针头进入针管

3、今年5月8日,“祥云”火炬成功登上“世界第三极”——珠穆朗玛峰,成为奥运火炬传递史上的一大创举。下列哪项不属于和火炬在登顶时需要克服的困难()A.气温低 B.气压低 C.重力小 D.氧气少 4、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贯通,引发了西藏旅游热,许多游客刚到达西藏时会出现头晕、头痛、耳鸣,甚至恶心、呕吐等高原反应,其主要原因是 ①高原上气温偏低

②高原上缺氧 ③高原上气压偏低 ④高原上人体能量消耗过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三枚大头针插在水平台上,上放一枚硬币,紧贴硬币上表面使劲吹气,发现硬币被抛起来了。这是因为流体的压强与 有关,吹气使硬币上方空气的压强_ _。

6、在五一游艺晚会上,陈思同学演示了如图示的实验,排在一条线上的三个碗,中间碗内放一个乒乓球,当用小管向球斜上方吹气,乒乓球将()A、仍静止 B、运动到左碗 C、运动到右碗 D、无法确定

7、、当飞机起飞时,耳膜会产生一种不舒适的感觉。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8、高压锅煮牛肉,牛肉容易烂,其原因是()A.高压锅压力较大,牛肉被压烂

B.高压锅内水温较高,牛肉在高温下易煮烂 C.高压锅内压强较大,牛肉易膨胀煮烂 D.以上说法都不对

9、在制药时,为了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的温度下提取,能够采取的措施是()A、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B、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C、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 D、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 强化训练:

一 填空

1.做托里拆利实验时,用一根长约1米、一端开口的玻璃管,充满水银后,将开口堵住倒插于水银槽内,则管中的水银液面会下降,降到一定高度时水银柱将。如果将玻璃管倾斜,管中水银柱的长度将,但水银柱液面所在的高度将。若用粗一点或细一点的玻璃管作这个实验,水银柱的高度将

,这是因为在一定条件下,同一地区的大气压强,如果管顶破一小洞,管内水银将。

2.大气压是由于 而产生的,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随着海拔的升高,大气压强将

;随着海拔的降低,大气压强将。液体的沸点随大气压强的降低而。

3.在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装入一段长10厘米的水银,如果大气压强为75厘米水银柱高,在图所示的三种放置情况下,管中封闭气体的压强:甲是 厘米汞柱高,乙是 厘米汞柱高,丙是 厘米汞柱高。

4.用水把两块平行的玻璃板之间的空气排开后,沿垂直玻璃板方向把它们分开,必须沿垂直玻璃板方向作用很大的力,这是由于 作用,两块玻璃越大,分开它们时的作用力。

5.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减小时,体积增大时。

二 选择

1.有关大气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大气压强等于760厘米水银柱高

B.大气压强的值在不同的地方是不同的C.同一地方的大气压的值总是不会发生变化的D.大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大

2.地球上大气压的存在是众人皆知的事实,但不是任何现象都能证实的,也不是各种运动都能证明大气压的存在。下面的几种说法中不能证明的是: [ ]

A.活塞式抽水机的抽水过程 B.离心式水泵的抽水过程

C.钢笔吸墨水 D.车辆的行驶

3.测量大气压强可以采用一端封闭的玻璃管进行。如果测量时是通过在管中注入水进行的,则管的长度应是 [ ]

A.1米左右

B.0.76米就可以了

C.与管的粗细无关,小于10米即可

D.管长大于10米

4.一个杯子的口径为10厘米,装满水后用硬纸板盖好,然后倒过来水并没把纸板压下,其原因是 [ ]

A.水对纸板的粘结作用力造成的

B.杯口对板的粘力造成的

C.大气对板的向上压力大于杯中水的重力

D.上面的说法都不正确 5.关于大气压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气压计由山下到山顶,示数增大

B.晴天变雨天,气压计示数变大

C.一天中,在同一地区任何时间所测的大气压的大小相同

D.冬天比夏天气压计的示数增大。6.有一种用塑料或橡皮制造的挂衣钩,中间是一个空的“皮碗”,如图所示,可以把它按在光滑的墙或玻璃上,在钩上再挂上几件衣服也不会掉下来,这是因为 [ ]

A.墙对它有吸力

B.玻璃对它有吸力

C.衣钉对墙或玻璃有附着力

D.大气压的作用

7.水银曲管气压计的构造如图所示,被封闭的一端是真空的,开口的一端 与大气相通。根据图中所示的数据,这时大气压强为 [ ]

A.90厘米水银柱高

B.75厘米水银柱高

C.85厘米水银柱高

D.难以读出,因无刻度

三 计算

1.塑料挂衣钩的塑料帽的直径是4.2厘米,计算大气压作用在这塑料帽上的压力多大?(设大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并且塑料帽完全密贴在玻璃上)2.潜水员在海水中,潜入20米深处的水下时,他所承受的压强是多少?(大气压强为76厘米汞柱,海水密度为1.03×103千克/米3)

3.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是,大约每升高12米,大气压强降低1毫米汞柱高。某气压计在山脚下,测得大气压强为750毫米汞柱高,已知该山的高度为1236米,则在山顶上气压计的示数为多少?合多少帕斯卡?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示意。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帕)。

4.经历测量人体对地面压强的过程,培养乐于和他人合作进行探究的团队精神,初步掌握测量,计算,表达能力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6.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定量计算。 教学设想 重点: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压力的概念。会画压力示意。

教学教法

实验探究式 教学准备 一端削尖的铅笔、小桌子、沙盘等。

教学过程

一 课题引入

不知道大家注意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没有:[出示钉]钉的帽子做得又大又平,而钉头却又尖又细;在茫茫的雪原里,步行的人容易陷下去,可是滑雪者却悠然自得,而且滑得很快。

这些现象看起来简单,但其中包含的物理学道理却是很深刻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准备解决这些问题。

二 讲授新课

一只杯子放在地面上,受到地面对它的支持力,那么地面受不受力呢?(如果用手作为地面,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压力,可见地面受到杯子的.压力,谁来画一画地面受到的压力?)同样的道理,钉对墙面也有压力;放在斜面上的木块对斜面也有压力,请大家完成力的示意。(学生板演)

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

多媒体展示压力,说明压力的方向始终和接触面相垂直。(学生观察并回答)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虽然我们知道了压力的定义,但是压力的作用效果和那些因素有关呢,我们用实验来探寻答案。

[实验1]将压力小桌正放入沙盘,其中一次在小桌上放一个重物,比较两次小桌陷入沙盘的深度。(学生观察)

压力作用的效果和压力大小有关。(学生回答)

[实验2]将压力小桌分别正放和反放入沙盘,比较两次小桌陷入沙盘的深度。(学生观察)

压力作用的效果还和接触面积大小有关。(学生回答)

为了更直接方便地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物理上引进了压强的概念。

⑴定义:压强是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这一个概念就包含了压力作用的两个效果。

⑵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p=F/S

受力面积是指作用的两个物体接触的那一部分面积。

⑶单位: 牛/米2=帕斯卡 符号Pa

⑷物理意义:物体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实际应用:

为什么坐沙发比板凳舒服?(学生回答)

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例如拖拉机和坦克的履带;雪橇等)。反之可以增大压强(例如菜刀的刃;钉尖等)。

在受力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增大或减小压力可以改变压强(学生自己举例子)。

三 小结:建立起正确的压强概念;理解压强公式,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估算;

结合生活实例说明如何控制压强。

四 相关学生练习:

1.关于压力和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B.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的 C.物体的重力越大,对支持面的压力一定越大 D.压力大,压强一定大2.质量相同的正方体实心铜块和铁块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比较它们对桌面的压强和压力 A.压力相等,铜块对桌面的压强较大B.压力相等,铁块对桌面的压强较大 C.压强相等,铜块对桌面的压力较大 D.压强相等,铁块对桌面的压力较大3.下列事例中,能够减小压强的是 ( ) A.把书包带做得宽些 B.为了易于把吸管插入软包装饮料盒内,吸管的一端被削得很尖 C.刀、斧、剪的刃都磨得很薄D.用细线切割湿软的肥皂30 N的压力作用在1 cm2的面积上,所产生的压强是如果保持压力不变,要产生5×105Pa的压强,受力面积应是质量为48kg的人受到的重力是多少?如果他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150cm2,那么,他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2

⑷物理意义:物体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力。

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

⑴增大压强: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

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

⑵减小压强: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大气压强 篇9

2、置疑体验,通过前后强烈反差,在学生内心产生剧烈碰撞,引导学生猜想,课题引入自然,流畅。

3、拔河比赛震憾学生心灵,游戏之后,教师巧妙过渡到马德堡半球实验,并通过演示实验、课件展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4、视频展示托里拆利实验,能支持 760mm高水银柱,10m高的水柱。采用受力分析和转换法、等效替代法计算出大气压强值。

5、探究粗略测大气压强的原理、方案,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后全班交流,并对方案进行评估,通过误差的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方案的改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初二物理液体压强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实验探究大气压强的存在并能举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例子。(2)理解大气压产生的原因,并能简单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大气压强的现象。(3)实验测定大气压的数值。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影响大气压强大小因素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与概括能力(2)通过对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测定大气压强数值,让学生体验STS精神

(2)通过观察和探究,激发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物理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过程

[教学难点]:如何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并设计实验

[教具和学具]:杯、硬纸片、试管、水槽、马德堡半球实验仪、漏斗、乒乓球、纸片、吹风机。铁架台、烧瓶 [课堂类型]:新授课

[设计思路] 1.著名的_____实验有力的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1标准大气压=_____毫米水银柱=_____Pa,在同一地区,海拔500 m处的大气压比海拔1000 m处的大气压要_____.2.如图所示,(a)将杯中装满水,(b)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c)用手按住纸片倒置过来,放手后纸片_____,杯子里的水_____,这表明_____.如果将杯口转到(d)、(e)所示的位置纸片_____,杯子里的水_____说明大气向_____.3.登山运动员徒手攀登海拔较高的山峰,当他在海拔4000m以上继续攀登时,尽管经过充足的休息后再爬,但是越往上爬越感觉到乏力,出现头晕、耳鸣和恶心等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用心

爱心

专心

A.山峰陡峭,人体能量消耗大 B.高处气温太低 C.高山上空气稀薄,气压偏低 D.该运动员体质太差 4.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A.堵住茶壶盖上的小孔,茶壶里的水就不容易被倒出来 B.用塑料吸管能把饮料吸入口中

C.生产灯泡时,抽气机能抽出灯泡内的空气

D.两块玻璃板的表面用水浸湿,将两块合在一起,很难分开 5.下列各图中,能够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是图()

6.某人用嘴将小空瓶内的空气吸出,小瓶马上挂在嘴唇上,原因是()A.嘴把瓶子吸住 B.瓶内所剩的空气作用的结果 C.嘴边的唾液把瓶粘住 D.大气压把小瓶压在嘴唇上 7.图是小华做”估测大气压的值”的实验示意图.(1)请将下列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A.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排尽筒内的空气.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B.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____________,即等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C.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 _______,记为l,读出注射器的容积V,则活塞的面积S=________,D.最后计算出此时大气压的数值p=____________(写出表达式)。

(2)实验中,小华正确使用了测量仪器,且读数正确,但她发现测量结果总是偏小,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在海拔3000 m以内,每升高10 m大气压降低100 Pa,若在山脚下的大气压为标准大气压,那么在850 m的山顶上大气压是多少?

用心

爱心

液体压强课外拓展 篇11

1648年,著名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在巴黎用水和葡萄酒做实验.在12m长的管中盛水之后把结实的新木桶胀破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帕斯卡桶裂实验.

帕斯卡“桶裂”实验可以很好地证明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可是该实验装置高度太高不便在教室里演示,可启发学生思考:能否把所有的装置都相应地缩小呢?答案是否定的.接着再问:管长减小了,液体压强减小了,液体对木桶的压力必定减小;而桶尽管缩小了,但其耐压性几乎不变,桶就不可能裂开,能否用其它物体来模拟“裂桶”呢?学生自然会想到用耐压性较低的物体来代替(如薄塑料袋).比较装满水的塑料袋在同质量的一杯水与一管水作用下不同情形,液体压强的实质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教师可以展示帕斯卡实验的模拟实验:

取一个演示液体测压强用的大广口瓶(直径约30厘米,高约40厘米),在瓶下部的侧壁管口用橡皮薄膜扎紧密封,将红色的水从瓶口倒入,随着瓶中水位的升高,侧管的橡皮薄膜渐渐鼓出,可以看到,即使灌满水后,薄膜鼓出的程度也并不十分明显(图1).这说明虽然瓶中装了很多很重的水,但对侧壁的压强并不很大.再取一根1米长的托里拆利玻璃管,通过打有小孔的瓶塞插入大瓶中,并把塞塞紧密封.让一个学生站到凳子上将烧杯中的水用漏斗渐渐灌入管中(图2),当玻璃管中红色水升高50厘米以上时,只见大瓶侧管的橡皮薄膜大幅度鼓出,现象生动明显。

二、帕斯卡生平简介

帕斯卡(Blaise Pascal,1623—1662)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发明家,1623年6月9日,出生于克莱蒙费朗。帕斯卡从小就表现出对科学的浓厚兴趣,16岁时,帕斯卡写了一篇《圆锥曲线之几何》,提出了圆锥曲线内接六边形其三对边的交点共线的重要定理(后称“帕斯卡定理”),并从该定理出发,导出了许多推论。

1641年,帕斯卡随父迁居鲁昂,他父亲是税官,需作大量的计算,极耗精力。帕斯卡苦思冥想,多次试验,为他父亲设计了一种加法器,大大地提高了效率。这是人类第一架机械数学计算器。

1646年前后,帕斯卡皈依了宗教教义,成为一个虔诚的宗教圣徒。但他对科学研究仍保持了浓厚的兴趣。帕斯卡改良了气压计,验证了托里拆利的实验,并且仔细研究了真空,总结并更正了前人对真空的看法,于1647—1648年间,发表了有关真空问题的论文,大大地提高了他的声誉。帕斯卡用气压计测定了各处大气压的值,发现大气压随高度而变化,证实了大气压是由大气层的重量而产生。

1647年,帕斯卡重新回到巴黎,他长期劳累,体质很差,医生要他休息;但是,内心永远骚动不安,力求彻底和无限的帕斯卡,从来就没有停止“全真全善”的科学研究。他发表了有关溶液平衡,空气密度和重量,三角学等许多内容;他研究了代数式中二项式展开的系数规律(西方称“帕斯卡三角”中国称“杨辉三角”);他发明了注射器;他做了“裂桶实验”,证明了液体内部压强P=ρgh;同时,他还研究了液体传递外部压强的规律,1653年,他在《液体平衡的论述》一文中,阐述了液体传递压强的规律: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并由此研制了水压机,进而阐明了连通器的原理,并用物体浸在水中上下压力差说明了浮力的大小;他的最后一篇论文,是关于概率计算的,于是,他和费尔马(法国,1601—1665),惠更斯(荷兰,1629—1695)一起奠定了概率论的数学理论基础。

1655年,帕斯卡进入与世隔绝的神学中心——巴黎附近的披特垒阿尔。1662年,忧郁而深思的帕斯卡与世长辞,年仅39岁。后人为了纪念帕斯卡在科学上的贡献,就把压强的单位牛顿/米2命名为帕斯卡:1帕斯卡=1牛顿/米2。

三、帕斯卡的科学贡献

帕斯卡是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他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但由于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加上他自己聪明好学,因此语文学得很好,数学也学得很出色。16岁时参加了巴黎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小组的学术活动,并发表了一篇有关圆锥曲线的出色论文,这篇论文使年轻的帕斯卡名声大震,正式踏进了法国学术界的大门,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果。

帕斯卡在物理学方面的主要成就是对流体静力学和大气压强的研究。1653年发现了液体传递压强的规律,但到1663年(他死后的一年)才正式发表。他还指出盛有液体的容器的器壁上所受的压强也仅跟深度有关。他还做了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及虹吸现象等实验。

帕斯卡对文学也极有造诣,对法国文学颇有影响。1962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曾推荐帕斯卡为被纪念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由于过度劳累,帕斯卡39岁就病逝于巴黎。为了纪念帕斯卡,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压强的单位——帕斯卡,简称“帕”。

四、处理地下水管堵塞的方法

城镇住房大都向高空发展.住在楼上的居民户越来越多.常有家庭出现卫生间、蓄电池水池的下水管拐弯处堵塞的现象.这种现象大多数是由于生活用废水中的泥沙、纤维、食物等沉淀淤积所致.给一些居民带来不必要的烦恼.有的用铁丝、竹杆插好长时间也无济于事.耽误了不少时间.

其实,这种问题利用帕斯卡定律是极易解决的.解决时根据堵塞的地方采用不同方法.

如果堵塞发生在A处,污水不会殃及二楼住户.可在底层水池中放满水.再用拨浦(一种用橡胶制成的倒碗状并附木柄的工具)压、拔.这时A—C段管腔内成为密闭容器.据帕斯卡定律,水能将约0.5压强传递到堵塞物上,将其打通.如果没有拔浦这样的专用工具,不妨用手掌在水底打击水池口,在堵塞不严重的情况下,有时也会见效.

如果堵塞发生在B处,那么二楼倒下的污水也会从底楼的水池中溢出.这时再用上述方法便无济于事了.因为这时水池中虽然也装满了水,但管的上部开口,不是密闭容器,不可能将压强由水传递到B处.此时,可用橡皮管从自来水龙头上接到水池排水口,并用布将皮管与水池口之间封实,开大龙头放水.由于自来水的压强大约是

左右,所以可使污水管中的水升高到3米左右,利用这水柱的压力,可打通B处的堵塞.

倘若B处堵得很死,上述方法还是不能排除堵塞物.那么可请二楼住户协作,一起将水池口堵住,再从楼顶污水管开口处向管内注水.由于二层楼房高度大约6米的水柱可在底部产生大约的压强.这样大的压强,足以打通一切软质堵塞物了.当你听到咕咚一声响时,一切就恢复正常了.

五、高血压知识

1.什么是血压?什么是收缩压、舒张压?

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又分为动脉血压和静脉血压.平时,我们所谈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

收缩压(SP)又称高压,是心脏收缩时主动脉压急剧升高,在收缩的中期达到最高值的动脉血压,它的正常值是90~140mmHg..

舒张压(DP)又称低压,是心脏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在心脏舒张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它的正常值是60~90 mmHg..

2.什么是高血压,它是如何产生的?

高血压是指收缩压(高压)超过或等于140 mmHg,或者舒张压超过了90 mmHg.(BP大于等于140/90 mmHg)

高血压就是心输出量或外周阻力或二者同时增大所致.故血管硬化或周围血管痉挛缩窄而造成外周血管阻力增大或心输出量增大而引起血压升高,上述病变长期发展,使血压持续升高,并造成血管及心、脑、肾脏器的损害,形成高血压病.

3. 高血压病的发病机理?

正常情况下,人体血管受神经的支配,神经系统接受各处感受器传来的信息,将血压调控到适合身体需要的范围.

然而,由于许多不明因素的影响,如精神紧张,不良的生活习惯,吸烟,嗜酒,高脂,高糖饮食等因素的刺激,造成胆固醇等脂质在血管壁上的沉积,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厚而进一步加重血管粥样硬化,血管腔变窄.日久,神经系统失去对血管的正常调控,造成周围血管长期痉挛缩窄,外周阻力升高,从而血压升高.

4.怎样正确测量血压?KPA与mmHg如何换算?

我国广泛使用的血压测量方法是应用袖带来压迫血管测量血压,包括汞柱式(台式)、气压表式、电子血压计.患者应在安静、温度适当的环境里休息5-10分钟,一般取坐位,被测者上臂裸露,肘部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上臂与身躯呈45度角,将血压计的袖带松紧适当绑于上臂,袖带下缘距肘部前间隙2cm,充气至桡动脉博动消失后再加压30mmHg,然后逐渐放气.第一听诊音为收缩压,搏动音消失时为舒张压,注意充气不要太多,放气不要太快、太慢,袖带不要太松、太紧,否则均影响血压值.1mmHg=0.133kpa 1kpa=7.5mmHg

5. 高血压有哪些临床症状?

高血压病早期多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到中晚期,不同患者会出现不同的症状.常见的症状有:头晕、头痛、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等等.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劳累后症状可加重.

6. 哪些人易患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是多种因素所致,根据统计资料分析,发现下列人群易患高血压病:

(1)有高血压病家族史.

(2)用脑过度及长期精神紧张者.

(3)存在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期吸烟和饮酒者,高盐,高糖,高脂饮食者.

上一篇:全县防汛抗旱工作会议讲话下一篇:一如既往美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