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风暴会议纪要

2024-07-30

头脑风暴会议纪要(共13篇)

头脑风暴会议纪要 篇1

头脑风暴法简介

头脑风暴法是鼓励在小组中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最常用方法 头脑风暴法的作用:

• 用于产生大量观点或可选方案的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它激发更多的观点和更好的建议 尝试充分运用所有员工的创造力 思维共振的方法 维持批判精神的群体决策方法 可以打破群体思维的方法 保证了群体决策创造性的方法 提高决策质量的方法 要求参加者具有较高的联想思维 产生大量的可选择方案后,我们就有更好的机会发掘更多的观点来帮助我们解决问

建立一棵“问题树”,头脑风暴解决问题树中的某个节点

不要离题太远 不要太深入

Brain Storming 流程

从明确问题到会后评价,头脑风暴法有三个阶段

     

介绍问题

如组员感到困惑,可做一简单练习指定一人在看板记录所有见解 鼓励组员自由提出见解

会后以鉴别的眼光讨论所有列出的见解 也可以让另一组人来评价

1.在活页纸或黑板上记下欲讨论的问题或议项,这样每人都能准确理解会议的中心议题 2.发表意见

场地的大小

• 较集中的封闭空间(15平方米)

• 装饰简单

• 足够的白板,可以记录 • 有水喝 人员的组成• 5-10人 • 有主持人 • 有记录员 主持人的要求

• 对主题有深刻的理解 • 不独断 • 有激情

• 能控制场面和进度

• • 技巧

• • • • • • •

会戴2顶帽子,一顶帽子充当主持人,一顶帽子充当参与者有引导能力

引导技巧

随时记录,不漏

打断循环,从一点开始讨论 思维发散,但主题不发散 鼓励发言 禁止评论

限制时间(10-60分钟)

妄加评论的负面影响

• •

如果进行评论,许多人就会变得更加拘谨。他们未发表的意见或许非常好,或许可以激发别人的好意见

人们花费在评论上的精力未能用在产生好意见的现实任务上

——说出能想到的任何主意

——重数量而非质量

见解无专利!—— 鼓励综合数种见解或在他人

见解上进行发挥

集思广益,团队的叠加性!

Brain Storming 之后

   

合并问题的同类项 对问题进行排序 组合问题

评论问题,认证问题的可行性

头脑风暴会议纪要 篇2

2009年12月24日

星期四

晴朗

今天下午, “互联创未来”项目专家组到我校开展基线调研活动, 我和部分老师到帝景校区参加了主题座谈会。

刚进会议室的大门, 就看到蒋鸣和教授亲切、熟悉的脸庞。从蒋教授的介绍中, 我们大致明白了他负责的“互联创未来”项目的主要内容:校与校结对子 (一般规律:城市学校牵手农村学校。如此, 其差异性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 , 实施以学生为主的远程探究项目协作学习 (我们龙口西小学的合作学校是增城实验小学) ;项目学科内容为科学和数学 (但实施者也可以是其他学科的老师, 如语文教师。广州培训班将在寒假前启动, 届时结对子教师共商项目设计事宜) ;实验时间为一年。每学期参与学校须在“互联创未来”专题网站完成两个项目 (我的理解:“项目”也可以称为活动或课题) 。

座谈会上, 蒋教授强调:前些年网络环境下的教学, 因 (台式) 计算机的固定而缺乏交流。但由“互联创未来”项目组提供的移动课室 (无线上网笔记本+交互电子白板) 环境下的学习, 能使学生多动手、多交流、多体验, 让他们在体验中建构知识, 在实践中培养能力。

最令我们受益的, 是蒋教授在回答大家疑惑过程中所传授的系列项目实施方法。

1.“互联创未来”项目实施的过程, 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将引领师生的探究活动 (看来, 问题是第一关键词。没有问题, 就没有探究的真实性) 。例子, 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的唐晓勇主任11月份在巴西参加了“第五届微软全球创新教师大赛”。他的参赛作品《蚂蚁行为探究》获得“最佳合作奖”第三名。这是我国参加全球创新教师大赛以来首次在专业领域获奖。其远程协作学习项目《蚂蚁行为探究》就是以“蚂蚁吃什么”为切入点。在探究蚂蚁吃什么的过程中, 学生发现了很多有趣的新问题。然后, 通过网络, 两地师生共同商讨, 确定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蚂蚁为什么打架、蚂蚁触角的作用”。

2.合作教师共同设计专题项目, 求同存异。

3.活动题目小点 (具体) 。

4.活动简洁点。蒋教授解释:唐主任负责的项目, 一共搞了8个活动。不少活动跟主题不一致, 没有必要做。“我把他原来的《小蚂蚁大世界》题目提炼为《蚂蚁行为探究》, 真正跟行为探究有关的, 只有三个活动”。

5.活动做得深点 (分小组进行活动, 没必要全班统一实施) 。

6.加强远程合作 (做好同步做, 同步上课。交流很重要) 。

中央电化教育馆王晓芜副馆长曾高屋建瓴地指出,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梦——只有信息技术才能帮助我们实现这个梦想。“互联创未来”的开创者戴尔也认为, 教育和计算机技术的融合是引领青少年通往更加美好明天的关键。他们希望能通过教育和技术资源, 真正帮助新一代青少年充分发挥其自身潜能。

说实话, 我非常认同“互联创未来”项目的预期目标, 也愿意为之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互联创未来”项目广州培训班开班了

2010年01月26日

星期二

今天, 广州的天空虽然细雨绵绵, 料峭春意无处不在, 但是, 广州市电化教育馆内高朋满座, 热火朝天:中国教育基金会戴尔“互联创未来”项目广州培训班开班了!

来自广州市11所项目学校的代表领导、教师首先聆听了中央电教馆郑大伟处长的开班动员。其后, 负责本次培训任务的的华南师范大学柯清超博士作了《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戴尔“互联创未来”项目介绍》专题讲座。通过他的简介, 与会人员初步了解了“互联创未来”项目的基本内容:中国教育基金会戴尔“互联创未来”项目是以城乡学校“一对一”的结对方式, 实现发达地区学校和相对落后地区学校的教育资源互联、师生的互联, 共享优质资源, 通过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学习活动,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发展学生的21世纪技能。

讲座中, 柯博士要我们思考: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目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最重要目标之一, 如何应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缩小城乡教育的“数字鸿沟”?如何通过城市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来提高农村的教育质量?如何培养学生信息时代的学习能力?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他期待大家在今后的“互联创未来”项目活动中积极摸索、努力践行。

……

我今天重要的收获之一: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学习强调学生从真实世界中的基本问题出发, 围绕复杂的、来自真实情境的主题, 在精心设计任务、活动的基础之上, 以小组方式进行较长时期的开放性探究, 并将学习结果以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 最终达到知识建构与自身能力的提高。它强调学习项目的开放性、实践性、自主性、综合性与可探究性。

整合·切入·突破——“互联创未来”项目培训体会

2010年01月27日

星期三

上午9点, “互联创未来”项目广州培训班进入第二天的学习活动。

耐心、细心而又幽默、风趣的柯清超博士首先宣讲《项目的选题》。根据要点, 他指出:选题非常关键, 决定项目今后实施的命运。工具学习方面, 继昨天的i MindMap.v3简介, 柯博士又培训了MindManager5、Inspiration7.6的使用。之后, 他让学员们尝试借助工具呈现项目主题的概要。之后, 各小组 (“配对”合作学校) 根据学科再重组——终于要确定真正的合作伙伴了, 这一刻让我期待了很久……当伙伴们初步了解了我的意图之后, 都非常支持我整合的想法。他们围着我群策群力, 运用头脑风暴进行选题。思维发散之后, 我们终于选中了“寄生植物”, 把观察、探究“寄生植物为什么能生存”作为突破口, 继而开展移植实验, 研究它们在其他环境下的生存状况。

问题解决之后, 我突然想到了:一个篱笆三个桩, 一个好汉三个帮。看来, 任何形式的互联, 都始于人的互联, 思想的互联。

疑惑——“互联创未来”项目培训第三天杂感

2010年01月28日

星期四

阴转晴

上午,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戴尔“互联创未来”项目广州培训班的活动似乎进入了高潮:不少小组的项目选题都被柯博士“枪毙”, 组员们只得绞尽脑汁, 另起炉灶。

……

起初我想, 我们的“寄生植物为什么能生存”项目, 应该不存在选题不适切问题……上传之前, 虚心请教柯博士。谁知, 他只沉吟一下就举起了“砍刀”:“寄生植物为什么能生存?你们知道吗 (我闻之, 一时语塞) ……不如让学生观察、统计寄生植物有哪些生存方式……”

但是, 我总有些疑惑: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学习强调学生从真实世界中的基本问题出发, 学生到时候会提出些什么问题, 目前我们只能预设。难道, “寄生植物的生存方式”选题真的就比“寄生植物为什么能生存”选题具有开放性、实践性、自主性、综合性与可探究性吗?

记得“science” (吴向东, 特级教师, 在开展跨校跨地域的鸢尾花——‘从阅读走向实践’的活动模式) 曾说过:鸢尾花 (IRIS) 设计的课程教学内容, 一定是劣构的, 是教师事先难以预知的, 是依靠学生的生成与创造的。教师是促进者、支架设计者、鼓动家, 而不是“正确”答案的引导者、设计“圈套”者, “先知”和无所不晓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者。教师, 除了是经验丰富者和学生的学习大伙伴外, 与学生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江梅老师提出一起做《生物入侵》, 包士娟老师及其他老师感到很难做, 不知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这就是劣构问题给我们的冲击, 与学生一起面对不可知而去战斗吧, 这就是学生未来面对的现实——劣构的、不可琢磨的、变化着的现实, 为学生能适应不可捉摸的未来而学习和探究!一般来说, 良构问题还可以用好的传授式方法高效解决, 但劣构问题, 只能靠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建构意义!

后记

让头脑风暴比金融风暴来得更猛烈 篇3

不知从何时起,天涯网职场人生版块出现了一个名叫《一个外企女白领的日记》的帖子,很短时间内就从天涯众多的职场帖子中脱颖而出,接着便被版主推荐,而且累积点击率更是超过50万人次。这个帖子从更新到现在,已经持续两年多,网友追看帖子的热度依然不减。

作者叫“绝望沧海”,很有意境的名字,是一名相当优秀的职场女性,她是世界500强公司财务总监助理出身,后来又通过半工半读的方式,拿下信息管理硕士学位。她在长期从事财务工作的同时,还监管过行政及IT也曾涉足部分销售工作,有8年职业生涯,换过3家公司,始终在世界500强企业打拼,“绝望沧海”认为自己的经历不能说功成名就,但也算是根基稳定。

其中有一点尤其要说明的是:“绝望沧海”特别提到自己并非名校毕业。这样一来,她本身的职场经历就对众多的非名校毕业生更加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绝望沧海”作为一家外企的财务经理,工作两年多来一直断断续续地写日记,其中有中层管理者的为人处事之道,还有实用的管理经验,也有新人如何适应职场等方方面面的指导。

日前,她在网络上连载的这些帖子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集结出版,并被冠以中国首部全景式职场生存日记的封号,并取名《一个外企女白领的日记》。这本书将一个外企500强资深财务人员经历两年职场修炼的日记与职场案例进行了全方位定位,并与客观到位的分析相结合,全面解析了外企的职场生存法则。

在金融风暴横扫大江南北的这一特殊历史时期,这本书对于初涉职场的新人而言意义更加非同一般,它将告诉新人们什么是职场的“潜规则”和“明规则”;对于正身处职场的人,它会提供给你一个别样的视角来看待身边的是是非非和酸甜苦辣,以及如何在职场这个大染缸中“聪明”地“出世”和“入世”。《一个外企女白领的日记》从某种意义来说会成为引发你头脑风暴的巨大载体,让你以暴制暴,教会你抵御职场寒流,让你的路走得更温暖一些。

链接:书中经典语录

◎所谓心计,并不是一条职业发展的捷径,只是锦上添花的手段而已,没有那面锦,花也没地方插的,

◎所谓沉静,能在心里计算,但表面却需要做到不露痕迹,让别人不会觉得你精于算计。

◎所谓消极,是不主动去找什么好工作,只求一切随缘,毕竟不是因为没有工作而去找工作。找到一个更好的固然好,找不到目前也能过得很好。

◎所谓男女搭配干活儿不累,我们要这样理解,女人天生就容易得到男人的照顾,长相好或者性格温柔的就更明显,男女搭配干活儿,实际上不累的是女人。

◎所谓资历,就是随着时间久了,随着自己对公司文化的了解,知道什么情况下什么事需要优先做,什么事只需要答应而不需要做,什么事坚决不能去做,什么人比较关键,什么人可以晾到一边。

◎所谓爱情,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你永远不能说自己找到了最好的、最适合自己的,只是因为你还没有遇见更好的而已。

◎所谓老人,不是年纪大,而是资历老,

头脑风暴征文策划 篇4

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节能减排、绿色能源

二、活动背景:

当前国际环境下,环境污染,能源危机日益严重,随之而来的是全球气候变暖,恶劣的气候灾难冲击着人类的家园。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当今备受瞩目的热点话题。为了更好地结合航空航天特色,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关注节能减排,提高节能减排意识,形成特有的节能减排文化氛围,特举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三届节能减排文化活动月。头脑风暴征文活动为本次节能减排文化月的一个项目。

三、活动意义及目标:

头脑风暴征文活动面向全校师生征集与节能减排相关的创意,提高节能减排意识,形成节能减排文化氛围。

四.组织形式

教务处主办;学生处、校团委协办;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承办

五、活动对象:全校师生

六、活动时间:2011年11月24号——12月22号地点:沙河校区

七、活动流程:

(一)前期宣传:由社会实践部负责

(二)参赛具体要求:

参赛形式: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参赛,小组人数不大于6人 参赛作品:

一、文字类,风格不限,如灾难主题、创新科技、现实调研、未来展望等;

二、其他类,形式不限,动画制作、DV短片、图册影集等 参赛作品具体规定:

1)文字类作品原则上字数不少于3000字,如文章中有引用、摘取等,需写明原出处;

2)所有参赛材料中须有个人介绍(文字类附个人照片)或小组成员介绍以方便宣传。

4)材料须在指定时间内上交,否则将无法评审。

5)以上材料除特别说明外统一发送电子版压缩包至统一邮箱(jnjpds@126.com)并注明参赛类别。

6)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将在全校统一展示,如有特殊意见请在材料中说明。

(三)后期成果评定及奖励

头脑风暴 创新思维 篇5

88分

一、单选(共 10 小题,总分: 40 分)1.()的发现把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推进到了光电时代,推进到更广阔的宇宙空间里。A

A.相对论 B.万有引力 C.拉力定律 D.黑洞

2.一项政策是否成功的最关键的因素是()。A

A.质量设计 B.利用资源的效率 C.时间管理 D.推出时机

3.《西游记》团队中孙悟空曾是一个()。B

A.腐败分子 B.劳改犯 C.领导 D.乱收费的

4.文中提到的顺向型思维的例子是()。C

A.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B.第一条汽车生产流水线 C.张三李四调查蔬菜价格 D.爱因思坦发现相对论

5.毛泽东的游击战是()的典型例子。B A.内向型创新思维 B.发散式创新思维 C.破立型创新思维 D.聚合型创新思维

6.()发达的人在文学、艺术、电影、绘画等方面有优势。B

A.左脑 B.右脑 C.大脑 D.小脑

7.()指的是通过一种富有创造力的新方式,将新思想与旧思想相结合,成功地引入实践活动中,给人民群众给消费者带来不断便利的过程。B

A.思维创新 B.管理创新 C.政策创新 D.制度创新

8.我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是一种()。C

A.顺向型创新思维 B.逆向型创新思维 C.破立型创新思维 D.聚合型创新思维

9.()是指人们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达到既定目的。C

A.实物创新 B.理论创新 C.对策创新 D.制度创新

10.领导干部面对今天大发展、大变化的时代,应该经常从()角度考虑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客观地看待问题。C

A.自我 B.他人 C.群众 D.国际

二、多选(共 5 小题,总分: 20 分)1.在体育运动上,我国擅长()等技巧性运动。国人应摆正心态,扬长避短。AD

A.羽毛球 B.游泳 C.蓝球 D.乓乒球

2.以下跟牛顿有关的是()。ACD

A.平衡定律 B.广义相对论 C.拉力定律 D.万有引力

3.洋博士内急落水的事例给我们的启示是:面对这个火热的、剧烈变化的时代,我们必须(),俯下身去创新。BCD

A.深入学习理论 B.深入生活 C.深入实践 D.了解实际情况

4.作为领导者应做到:()。ABCD

A.业务能力强 B.顾全大局 C.公平公正 D.不贪图已利

5.执行力文化就是必须有执行的规矩和标准,包括的内容()。AB

A.认真第一,聪明第二 B.制度第一,能人第二 C.速度第一,完美第二 D.胜利第一,理由第二

三、判断(共 10 小题,总分: 40 分)1.陈毅说过:辽沈战役是农民用小推车把我们推赢的。√

正确 错误

2.“谁能赢得更广大群众的支持,谁就能赢得天下”这表明群众视角的重要性。√

正确 错误

3.现实情况千变万化,创新管理中要遵循“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公仆”的理念不能变。√

正确 错误

4.创新思维等同于发明创造。╳ 正确 错误

5.顺向型思维就是能够完整地掌握和忠实地传承已有的知识系统,并对该知识系统提出质疑和创新。╳

正确 错误

6.执行是一种带有弹性的东西,可以参照规定落实下去。╳

正确 错误

7.执行力的方针是结果提前,自我退后;锁定目标,专注重复。√

正确 错误

8.作为领导干部,应该领导人民群众坚定不移地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正确 错误

9.老百姓、社会很需要,目前政策无法满足需要,这时是政策创新的最好时机。正确 错误

10.领导看问题要多用“内脑”。√

管理方法-- 头脑风暴法 篇6

头脑风暴法

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幺,你和我仍然都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种思想,那幺,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

——肖伯纳(英国大文

豪)

直升飞机扇雪

美国北部某地区冬季格外严寒,大雪纷飞,电线上积满冰雪,大跨度的电线常被积雪压断,严重影响了通信。

过去,许多人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但都未能如愿以偿。后来,电信公司经理尝试着解决这一难题。他召开了一次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是不同专业的技术人员,同时他要求与会人员必须遵守以下四项原则:

——自由思考

即要求与会者尽可能解放思想,不受拘束地思考问题并畅所欲言,不必顾虑自己的想法或说法是否符合常规做法和逻辑。

——延迟评判

即要求与会者在会上不要对他人的设想品头论足,不要发表“这主意好极了”、“这种想法太离谱了”之类的贬抑或赞誉之词。至于对设想的评判,留给会后组织人员来考虑。

——以量求质

即鼓励与会者尽可能多地提出设想,以大量的设想来保证有价值的设想的产生。

——结合改善

即鼓励与会者积极进行智力互补,自己提出设想的同时,注意考虑如何把两个或更多的设想结合成一个更完美的设想。

按照这种会议规则,大家纷纷发表意见。有人建议设计一种专用的电线清雪机;有人想到用电热来化解冰雪;也有人建议用振荡技术来清除积雪;还有人提出能否带上几把大扫帚,乘坐直升飞机去扫电线上的积雪。对于这种“坐飞机扫雪”的设想,大家心里尽管觉得滑稽可笑,但在会上无人提出疑义。

有一位工程师在百思不得其解时,听到用飞机扫雪的想法后,突发奇想,一种简单可行且高效率的清雪方法就此产生了。

他想,每当大雪过后,出动直升飞机沿积雪严重的电线飞行,依靠高速旋转的螺旋桨产生的风力即可将电线上的积雪迅速吹落。于是他马上提出“用直升飞机扇雪”的新设想,这个设想又引起其它与会者的联想,有关用飞机除雪的主意一下子又多了七八条。不到一小时,与会的10名技术人员共提出90多条新设想。会后,公司组织专家对设想进行分类论证。专家们认为设计专用清雪机、采用电热或电磁振荡等方法清除电线上的积雪,在技术上虽然可行,但研制费用大,周期长,一时难见成效。那种由“坐飞机扫雪”激发出来的几种设想,倒是一种大胆的新方案,如果可行,将是一种既经济又高效的好办法。

经过现场试验,公司发现用直升飞机扇雪果然奏效,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终于巧妙地得到了解决。而这家电子信公司经理提出参加会议的四项原则就是头脑风暴法的主要思想。

让头脑卷起风暴

所谓头脑风暴法(Brain Storming,简称BS法),实际上是一种智力激励法。它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1953年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性思维方法。

此法经各国创造学研究者的实践和发展,如今已经形成了一个发明技法群,如奥斯本智力激励法、默写式智力激励法、卡片式智力激励法等等。

这种方法的英文原文是brain storming,直译为精神病人的胡言乱语,奥斯本借用这个词来形容会议的特点——让与会者敞开思想,使各种设想在脑海的相互碰撞中激起创造性的“风暴”。

头脑风暴法一般可分为直接头脑风暴法和质疑头脑风暴法。直接头脑风暴法是在专家群体决策的基础上尽可能激发创造性,产生尽可能多的设想的一种方法;质疑头脑风暴法则是对前者提出的设想、方案进行质疑,并分析其现实可行性的方法。

在群体决策中,群体成员的心理往往会受到相互作用的影响,它常常导致人们的意见倾向权威或大多数人的意见,形成所谓的“群体思维”。群体罹不但削弱了群体的批判精神和创造力,而且也损害了决策的质量。

为了保证群体决策的有效性,提高决策质量,头脑风暴法先后经历过数次改善。在实际应用中,头脑风暴法仅是一个产生思想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决策过程。

与肖伯纳交换思想

创新从何而来?可以来自冥思苦想之后的茅塞顿开,也可以来自外部刺激所激发的灵感。在工作、生活中往往存在个人、他人、集体三种萌生创意的源泉。来自于个人的创新关键在于超越自己,更准确地说是超越过去的自己,这是最困难的事情之一。来自于他人的创新就是超越他人,站在别人的肩膀上,以求

看得更远。学习、借鉴,再到思考,提出“怎样做得更好”的创意——这种方法即便对不习惯创新性思维的个人也是适用的。

创新的发展历程,创新方法的研究,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起步,40年代奠基,50年代发展,60年代飞跃,70年代盛行,80年代普及。由于创新工程的复杂性,其理论体系至今尚不完善,但这并不影响其开发、普及和发展。据统计,目前已提出创新方法340余种,其中头脑风暴法是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常用到的方法。

英国大文豪肖伯纳曾经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幺,你和我仍然都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种思想,那幺,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肖伯纳的名言,与头脑风暴法有如同出一辙。头脑风暴法的缔造者奥斯本,则倡导在智力激励中开展创造!

发明创造的实践表明,真正有天赋的发明家,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平常人所不及的。但即使普通人,如果能相互激励,相互补充,引起思维“共振”的话,也会产生出许多闪光的新创意或新方案,正如俗话所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奥斯本的头脑风暴法也就是“集思广益”。“集思广益”本身并没有什幺高深的道理,问题在于如何做到这点。开会是一种集思广益的方式,但并不是所有形式的会议都能达到让人敞开思想、畅所欲言的效果。

奥斯本的贡献,就在于找到了一种能有效地实现刺激和信息增值的听任规程。头脑风暴法问世以后,在美国迅速得到推广,日本企业也开始纷纷效仿。有一家汽车生产企业在一次有关新型车辆转达向架设方案研讨中,前两天的发言尽管很热烈,在讨论在有价值的新创见并不多,后来,会议组织者试用头脑风暴法再次研讨,结果很快获得30多条有创见的新设想,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碰撞思想的火花

创造力人皆有之。但是,由于个人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等的局限性,创造力的发挥往往会受到各种阻碍。如果将许多不同的意见和想法聚集在一起,使之在一种热烈、活跃和自由的气氛下交流和碰撞,便会打破由单一模式形成的思维障碍,扩大新创意产生的可能性。

头脑风暴的主持者应尽可能激起参会者的思维“灵感”,让他们在无形中感到有一种急于回答的追切性。一般情况下,主持者在“头脑风暴”开始时采取询问的做法,因为主持者几乎不可能在会议开始5分钟内创造出一种能自由交换意见,并使参与者踊跃发言的气氛。

因此,主持者的一些主要活动也仅局限于会议开始时,一旦气氛活跃起来以后,新的设想就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此时,主持者只管根据“头脑风暴”的原则进行适当引导即可。同时需注意,发言越多,意见就可能越多,所论问题也会越广越深,出现有价值设想的概率也就越大。

会议提出的设想应由专人做记录,并在会后由分析组对会议产生的设想进行全面、系统地处理,以便下一个环节的使用。通常,系统化的处理程序是指如下几条:

——针对所提出的设想制定名称一览表;

——用简单易懂的语句描述每一设想的主旨;

——从中寻找一再出现的和互为补充的设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综合设想;

——提出对设想进行评价的准则;

——在决策过程中,针对上述方案和设想,还需采用质疑法进行质疑和完善。对设想和方案进行质疑,这是头脑风暴法中必不可少的过程。这一过程通常需要经过三个阶段。

首先,要求参加者对提出的每一个设想都要进行质疑,进而全面评论。评论的重点是有碍设想实现的所有不利因素。在质疑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可行的新设想。

其次,是对每一组或每一个设想,制定一个评论意见一览表,以及可行设想一览表。质疑头脑风暴法禁止对存在的设想提出肯定意见,而鼓励提出批语和新的可行设想。

再次,对质疑过程中提出的评价意见进行全面分析,以便最终形成一个对解决所讨论问题切实可行的设想一览表。对评价意见的评估,在质疑过程中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在质疑阶段,重点是研究有碍设想实施的所有限制因素,而这些限制因素即使在设想产生阶段也是被放在首要地位予以考虑的。

最后由分析组负责处理和分析质疑结果。分析组最好要吸收一些有能力对设想实施作出较准确判断的专家参加。若须在很短时间就重大问题作出决策时,吸收这些专家则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头脑风暴法实施的成本是相当高的,同时,头脑风暴法要求参与者在各方面都要有较高的素质和一定的知识水平。所有这些因素的满足程度都会影响头脑风暴法实施的效果。

延迟对他人的评判

作为一种创造能力的集体训练法,头脑风暴法将一个组的全体成员组织在一起,使每个成员都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观念,既不怕别人的讥讽,也不怕别人的批评和指责,是一个使每个人都能提出大量新观念、积极发挥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要把握如下四条基本原则:

——排除评论性批判

即针对提出的观念发表评论要在以后进行,此前不能对别人的意见提出批评和评价。认真对待任何一种设想,而不管其是否适当和可行。在此过程中不裁判,强调“宽松”。

──鼓励“自由想象”

提出的观念越荒唐,可能越有价值。欢迎各抒己见,自由鸣放。创造一种积极的气氛,激发参加者提出各种新厅的想法。头脑风暴法是为了克服从众压力的一种相对简单的方法。它通过一种思想产生的过程,鼓励提出不同种类的方案设计思想,同时禁止对各种方案进行任何批评。在这里,它追寻的是“奇”,也是“新”。

──要求提出一定数量的观念

提出的观念越多,就越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观念,从而产生有价值观点的有性就越大。不应忽视来自任何微弱声音中的建议,所有的主张都应被记录下来并予以考虑。

──探索研究组合与改进观念

除了要求会者本人提出设想以外,还要求与会者考虑,按照他们的想法怎样做才能将几个观念综合起来,以便产生一个新观念;叹得探索取长补短和改进办法。除提出自己的意见外,鼓励参加者对他人已经提出的设想进行补充、改进和综合。

实践经验表明,头脑风暴法可以排除折衷方案,对所讨论的问题通过客观、连续的分析,从而找到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因此,它在企业决策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头脑风暴法的实施

当组织中的人员在会议中各抒己见,相互启发时,要遵从的重要原则是,让每个人畅所欲言,不要轻易批驳别人的设想。在典型的头脑风暴会议中,许多人围桌而坐。

群体领导者以一种明确的方式向所有参与者阐明要讨论的问题,然后让成员在一定的时间内提出尽可能多的方案,不允许其间存在任何批评,并且所有方案都尽可能记录下来,留待稍后讨论或分析。

采用头脑风暴法组织群体决策时,要集中有关专家召开专题会议,扼要说明要进行决策的主题,说明会议的规则,尽力创造一种融洽轻松的会议气氛。〕

智力激励法是一种通过会议的形式,让所有参加者在自由愉快、畅所欲言的气氛中,自由交换想法或意见,并以此激励与会者的创意及灵感,从而产生更多、更新颖的方案。举行头脑风暴会议时应该明确以下几项内容:

──对象:一般员工、管理者、监督人员领导干部都可参与,并根据需要,可以从各阶层人员中分别抽几名。

──目标:培训参加人员的创造性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以得到创造性的构想。

──内容:根据各企业的需要来确定,如给产品命名、生产新产品需要进行大量的构想。

──方式:会议讨论方式。

──时间:会议时间一般为30分钟左右。

──过程:在一个小姐或者大组中选择一名主持人和一名记录员。通过集体讨论来定义问题或者概念,确保每人都对将要探索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开始时可以集体自由讨论。记录员记录下所有的响应,使得每个成员能够看到这些反映。确保在讨论结束以前不要评价或批评任何回答。

一旦集体讨论结束,马上检查记录结果,并开始对各种响应进行评价。检查这些响应记录的时候,一些最基本的要求包括:

──找出重复或者相似的答案;

──将相似的概念归结在一起;

──剔除明确不合适的响应。

精简了记录清单以后,继续通过小姐讨论的方式,讨论剩余的响应内容。同时,还应要求头脑风暴法的所有参加者都具备较高的联想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进行“头脑风暴”时,应尽可能创造一种有利于把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环境。一些最有价值的设想,往往是在别人提出设想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设想而形成的。

所以,头及风暴产生的结果往往可认为是专家组成员集体“智能的结晶”,是专家组这个宏观智能团互动作用的总体效应。

20世纪30年代美国普及创造发明学教育,其中“头脑风暴法”的影响尤为突出,该方法首先在大学、工厂得到普及,后来推广到军队、公司。通过培训,美国大众知道如何用创造性的方法来工作,因此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头脑风暴会议纪要 篇7

一、数学教学中“布白”艺术的教学策略

1.创造处理,形成知识空白

有经验的数学教师在授课时,好像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的留下不讲,这样就给学生留下了暂时的“知识空白”,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静思的时空.研究表明,人在静思的时候,是思绪最迅疾的时候.因为静思要求学习主体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样一来可以使他们积极思维的特点得到更大发挥,对学习内容进行更高层次的深度思维,也有利于理解、感悟.如果教师将内容面面俱到地讲给学生,过于注重教学的“实”往往只能使学生记住条条框框,囫囵吞枣的生搬硬套,这就从根本上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学生的创新意识受到压抑.

例如,数列中讲完等差数列后,一名同学提出:既然有等差数列,有没有等和、等积数列呢?我感到很突然,由于课前没有考虑这个问题,我又不能立刻给出结果,于是我决定把问题抛给学生,表扬这名同学后,让学生讨论,主动去探索这个问题.通过一个课堂事件的“布白”,既避免了老师的尴尬,又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尽情的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只有化实为虚,有问题可供学生思考、探索,才能给学生带来无穷的意味.

2.引而不发,形成心理空白

现代函数概念体现了数学高度抽象话,逻辑化、形式化的特点,学生由初中的函数概念要转换成高中由映射角度出发的函数概念有相当困难.

为此我在上课时向学生介绍下面一个分段函数:当x为无理数时,y等于1;当x为有理数时,y等于0.它根本画不出图像,那么它是不是函数呢?然后让学生思考、讨论.以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本无法判断.但它是数学史上有名的函数,参与了是“真函数”还是“假函数”的讨论,当时人们把只有一个解析式的函数成为“真函数”,有两个解析式的函数成为“假函数”.通过如上的布白方式使学生产生了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更大的兴趣,为下面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3.余地生辉,形成认知空白

曾有人感叹我国的学生在校期间学的多,悟的少,教师不分巨细的讲问题,往往只能使学生变成一个个“两角书橱”,其实大可不必认为“课结束了,学生没有问题”的课才是一节好课.在一些问题的讲解中,教师故意留下一些未完全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去动脑思考,或者当学生回答一个问题,提出某个设想时,教师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再问一句:为什么?真是这样吗?谁来说明?他讲的有道理吗?通过布白,设问激思,使学生思维进入受“激发”状态提高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从而全身心投入问题中去.

4.精心设计,形成板面空白

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板书设计的内容进行艺术处理,使有的内容必须通过板书体现,而有的内容则可通过省略号或空设的办法使之隐去形成板面上的空白,让学生自己凭教师的讲授去领悟、去思考、去联想.这不仅可以节省教学时间,突出教学重点,而且对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启发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等方面都大有裨益.

例如,在上“三角函数二倍角公式”这堂课时,对于这些公式在板书设计上可以故意留下空白设计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使公式的推导水到渠成,并且突出重点和关键,抓住知识的关节点,给人思考的余地.又如,在“三角函数求角”教学中,求角的一般步骤可设计为:(1)目标……;(2)基础……;(3)求角……;(4)结果…….几个省略号为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去尽力探索留下了广泛的天地.这就是教学处理中的虚,含而不露,余味无穷.

二、数学教学中“布白”艺术的要求

1.追求启发思维的实效

数学教学中的布白艺术要求我们准确的把握好教育时机,有利于在思维最佳的突破口点拨学生心理的乐曲.教师要从教学内容、教学实践、教学空间出发,系统地、全面地、多层次地、多角度地设置空白.同时布白的内容难度适中,广度大小要合适.如果在教学中教师“布”的“白”太多,或竟是一片空白,让学生无从捉摸,则也起不到布白的艺术效果.

2.符合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应该结合原有的经验体系来学习探索新知识,将所学的知识的不同部分联系起来,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并且还应将所学的新知识与自己的直觉经验联系起来,看他们是否一致.因而,老师作出的布白必须有效的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以原有的图式为基础才能产生一种强烈的“内驱力”,给学生以想象和思维.

3.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

要让学生所“布”的“白”通过学生思维活动产生出“实”来,这就要考虑高中生的年龄特点,他们思维能力增强,推理能力提高,知识经验也比较丰富,教师可多利用联想和想象的布白形式,以问题性教学为核心,巧设布白,通过探究解决问题.

据调查,一些教师在逐渐使用布白艺术的过程中,教师活动(教学语言、课堂组织、个别指导、利用教学资源)和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举手发言、作业练习)两个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活动中“教师语言”从38.5%下降到25.2%,学生活动中独立思考的时间从7.8%提高到13.5%等数据表明,教师的活动时间所占的百分比有所下降,学生参与教学的活动时间百分比有所提高,真正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教师扮演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

头脑风暴的秘密 篇8

反正,太关注所谓框架反而会束缚我们的思维,把讨论变成扯皮。(“你这也算‘跳出框架’吗?”)而且框架理论忽视了头脑风暴逃不开的一个残酷真相:从一开始就注定,讨论不仅有一个目标,而且时间和成本都决定了肯定会有局限。纠结所谓“框架”是很愚蠢的行为。

你惟一需要考虑的“框架”就是用来召开头脑风暴的房间。这是头脑风暴的意义所在。现在有很多“异地协作”——社会学家所说——头脑风暴的方法,但这不是关键。头脑风暴的终极意义在于跟其他人一起思考。

邀请函

头脑风暴的邀请函将确立讨论目的。尽管邀请函应以简洁为上,但应有的信息还是要有,而且应该比大家觉得参加会议前应了解的信息量多20%。如果大家觉得邀请函中的信息不足,那你就已经落后了。

(邀请函样本:大家来聊聊关于________的事。我们得想办法________ ________。时间是下午四点。团队会议室东北区。这次讨论会很有趣。我今天早上吃了玉米面粥,味道不错。)

可以考虑多邀请一位编外人员(一张万能牌)。找个无需为讨论结果负任何责任的人,比如底层员工或其他部门的同事。找一个大家都很欢迎的人。不管怎么样,一张万能牌会给讨论带来新意,只要这个人别讲太多。(但也别太少。)

开场白

你可以站起来大吼一声,“大家快打伞,头脑风暴就要来了”,口气可以像说唱,也可以一本正经。这些都由你自己把握。你可以在桌子上放一瓶龙舌兰酒;你可以将众人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搞笑腰带上。只要记住一点,这次会议应让人觉得轻松有趣。犬儒学派可能会觉得这是“低三下四的蓄意讨好”——尤其是给人小恩小惠的时候。但人们在工作中会喜欢一些小小的调剂。

网络公司StyleSeat创始人麦乐迪·麦克洛斯基(Melody McCloskey)说:“我会带些零食,放音乐——欢快的曲子。我们有个屋顶平台可以用,有时会喝点啤酒,怎么舒服怎么来,因为我们的讨论速度很快,需要大家100%的投入。”StyleSeat是一个类似于OpenTable的网站,不过OpenTable是在线餐厅订位网,而StyleSeat则是预约造型师、沙龙和Spa。他说:“我得让大家知道,让你暂时放下手头工作来这里是有意义的。”

头脑风暴最麻烦的是开场头几分钟,主持者需要解释讨论目标,然后先提出一些想法,推动讨论。最初提出的这些想法很需要技巧,因为你不能说得太具体,这样别人会当救生圈一样死抓着不放。但也不能太含糊,太没有力度,因为这样会让大家提不起兴致,从一开始就扼杀了创造激情。因此,我们建议用这种方法打开局面,用相对来说比较大众化的创意。提供一些每个人都可以轻松理解的例子,让大家知道你不是个白痴,但你也不是很确定到底该怎么办。带动大家思考,但又不会束缚大家的思路;能够推动讨论;大众化的创意,足矣!

辨别优劣

一旦讨论展开,剩下的工作就是悄悄进行引导。有很多管理类书籍专门讲解相关技巧。其实这不会很难。你周围都是很聪明的人。由你来主持这个会议是因为你有足够的能力判断哪些意见不错,哪些意见不好。作为主持者,你得决定大家沿着哪些路继续深入,同时放弃哪些。但不要太强势。

“如果已经沿着某个方向讨论了10分钟,然后你觉得没有继续讨论下去的意义,你要做的只是重新提一遍问题,”电子消费公司Cue Acoustics合作创始人兼CEO山姆·米伦(Sam Millen)说。“这种方法可以含蓄地提醒大家为什么我们坐在这里、为什么我们要讨论这些。”

有时候你可能会遇到那种非常糟糕的发言,彻底破坏所有进展,让讨论进入无法挽回的错误方向。这就是会议炸弹——一个导向严重错误,彻底毁掉创造积极性,令每个人都陷入困窘的主意。会议炸弹的出现一般是因为有人觉得自己必须讲点什么,结果陷入头脑风暴的一个误区:讲得太多。无论对参加者还是主持者来说,参加头脑风暴都不能讲太多。这样当你开口的时候才会真的有料,其他人也会认真听你的想法。

关于沉默

对老板或会议主持者来说,沉默意味着浪费时间,因为大家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这种情况下一般是给些提示,打破沉默。但或许可以让沉默持续几秒钟。人们偶尔也需要一点时间来安静思考。我们开会时经常出现这种场景,6个人坐在那儿你看我我看你,还有1个人看着窗外,盯着第八大道上来来往往的出租车。这其实没什么,因为要想才会有想法。

记者在采访时会用这样一种办法:当对方陷入沉默时,就盯着被采访者的眼睛。大部分情况下,对方会开口继续讲话——不管是为了继续表白自己的想法还是为了打破尴尬。而且他们这时说出的东西会比以前更好。真是太棒了!

收尾

收尾工作很简单。你来总结,宣布会议结束。“头脑风暴不能让人事后觉得是在浪费时间,”纽约电子营销广告公司Barbarian集团合作创始人兼CEO本杰明·帕尔默(Benjamin Palmer)说,“只要你留下这种恶名,以后就没人愿意参加你的会议了。”

当然,你并不是真的完成所有工作了。这只是刚刚完成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会议结束前15分钟,布置一个在未来两周内进行的项目,”项目管理软件开发公司LiquidPlanner合作创始人兼CEO查尔斯·西博(Charles Seybold)表示,“收集大家的想法,分出主次轻重,然后看看如何进一步加以充实。对参加会议的人来说,这是个不同的命题。”

头脑风暴是一个命题。虽然看起来很有趣,甚至有些随意,其实有着严肃的意义:它是一个起点。跟其他会议不同,头脑风暴允许人们展现未经打磨的创意想法。这对主持者和参加者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好在头脑风暴的方法很简单,只需要把想法讲出来,但千万别滔滔不绝。

_译/金笙

头脑风暴讲话要点

1.当你有想法时,先等10秒钟。如果10秒后你仍认为它是个好主意,大声讲出来。

2.如果你喝了一点点酒,那么等20秒后再发表观点。

3.如果微醉,等1分钟再发表观点。

4.如果喝了更多的酒,还是沉默吧。

5.不能轻易公开诋毁他人的观点。

6.判断一个观点好不好的方法是看其他人的反应而不是讲话的人。虽然大家尊重别人的观点,但从表情例如点头,微笑,呆板,惊讶等方面可了解更多。

7.我所听过对头脑风暴最好的描述是:“好的观点能感染几乎所有人”。

8.当然,差的观点也可能感染到很多人。

9.忽略不切实际的想法。

如何进行成功的头脑风暴 篇9

可以用三个指标来衡量头脑风暴的质量:人员的多样性和人员沟通的开放性、会议的构成及时间安排、团队人员的参与程度

可以用三个指标来衡量头脑风暴的质量:人员的多样性和人员沟通的开放性、会议的构成及时间安排、团队人员的参与程度

对于头脑风暴,大家并不陌生。一场成功的头脑风暴常常会诞生新鲜的创意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很多决策是通过头脑风暴做出来的。也就是说,头脑风暴会影响决策的质量。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头脑风暴?衡量头脑风暴是否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的约瑟夫·布雷泽尔、乔治亚大学的蒂娜·卡彭特以及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格雷戈里·詹金斯共同进行了研究。

研究人员选择了会计事务所的审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他们想探讨的是:当审计人员在揭露企业的欺诈行为时(例如伪造财务报表),头脑风暴的差异性以及不同过程对最终决策质量的影响。

研究人员获得了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和一个国际审计员的支持,对179个合伙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办公室管理人员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需要详细地描述最近的一场头脑风暴,并说明头脑风暴的效果。通过调查和之前的文献分析,研究人员提炼出了衡量头脑风暴质量的三个指标:①人员的多样性和人员沟通的开放性;②会议的构成及时间安排;③团队人员的参与程度。同时,他们也列出了成功的头脑风暴所需要的一些条件:多个领域专家的参与、每个人员必须坦诚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充分的会前准备、使用议程和检查表以保持会议没有脱离轨道等。

脑筋急转弯头脑风暴 篇10

2. 报纸上登的消息不一定百分之百是真的,但什么消息绝对假不了答案:报纸上的年、月、日

3. 睡美人最怕的是什么答案:失眠

4. 小明对小华说:“我可以坐在一个你永远也坐不到的地方!”他坐在哪里?答案:小华的身上

5. 什么时候四减三会等于五?答案:四个角的东西切去一个角

6. 黑头发有什么好处?答案:不怕晒黑

7. 黑鸡厉害还是白鸡厉害为什么答案:黑鸡,黑鸡会生白蛋,白鸡不会生黑蛋

8. 人在什么情况下会七窍生烟答案:火葬

9. 离婚的主要起因是什么?答案:结婚

让头脑风暴升级 篇11

然而,头脑风暴真的能诞生好创意吗?1958年,耶鲁大学的实证研究表明,与其让大家进行头脑风暴,不如让每个学生独立思考,后者可以想出两倍之多的点子,而且其可行性更强,效果更好。德州大学阿灵顿分校和德州农工大学最近的一次研究发现,让大家进行头脑风暴只会抑制创新能力。“你会总是不自觉地想到别人的看法,结果自己提出的观点不过是跟在其他头脑风暴的成员后面鹦鹉学舌。你的创造力因此会减弱。”

研究人员正试图改进头脑风暴这一模式。他们认为大家交流时如果少一些随意发挥、多一些规范引导,头脑风暴的效果会更好。最近,INSEAD商学院和沃顿商学院的研究显示,如果先由个人独立提出见解,再交由团队讨论,这样可以增强头脑风暴的效果。

麦肯锡前顾问凯文·科因和肖恩·科因曾提出“头脑导航”的概念,要求讨论围绕精准聚焦的问题进行。考克斯商学院的心理学家彼得·赫斯林曾引入“头脑记录”模式。在此模式中,团队成员需要独立思考并且将其写下来。接着,每个人的观点都会在团队其他成员之间进行传阅,由他人进行阐释、评判或补充。

头脑风暴会议纪要 篇12

1 运用人才测评技术对学员进行创新能力测评, 提高学员的创新意识

首先, 向学员说明创新能力的重要性。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信息存储功能早已超出了人脑, 大脑传统的记忆功能受到了挑战。它迫切要求我们开发大脑潜能, 掌握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 即判断力和创造力。培训师不仅要灌输给学员思考所需要的知识点, 更要告诉他们思考的方法。所谓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只有学会思考, 才能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只有拥有了创新能力, 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因为人与人的区别, 仅仅表现在脖子以上。

其次, 运用美国心理学家尤金·劳德塞设计的创造能力测评量表, 对学员进行测评。测评结果将从某个侧面反映部分学员的创造能力不高, 然后向学员说明创造能力是可以训练的, 这需要学员自己和培训师的共同努力。

2 利用“635法”设计头脑风暴活动的实施过程

德国在运用头脑风暴法的实践过程中, 形成了独特的“635法”, 既6位参加者 (不限于6人) , 各自提出3个设想, 并在5分钟内完成, 共6个轮次。笔者以此为基础, 设计了以下几个实施环节。

2.1 定义问题

既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如给某个初创的产品原型寻找目标市场。在本阶段, 应告知学员如下规则:一是放开思路, 突破常规性思维;二是可以受他人观点的启发, 但尽量独立思考, 不重复别人的意见;三是想法越多越好。

2.2 分组实施头脑风暴活动

(1) 根据学员人数将其分为6-8人的小组, 每组成员围坐在一起。每个人面前放置一张“635法”头脑风暴记录卡 (A4纸打印) , 如表1所示。

(2) 由教师计时, 每人在面前的卡片上写出3个设想, 并在5分钟内完成。

(3) 5分钟一到, 每个人都要将面前的卡片传给右邻的参加者, 然后重复上一个步骤。

(4) 这样每隔5分钟1次, 一共6个轮次, 时间为30分钟。

2.3 评价鉴定阶段

以小组为单位, 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 填写“635法”头脑风暴的评价及综合结果、在本次头脑风暴活动中的体会和感悟。如下表所示。然后由培训师和学员对本次头脑风暴活动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价。

3 培训师和学员对头脑风暴活动的过程及结果进行共享和交流

活动结束后, 学员的大脑一定觉得非常疲劳, 此时, 培训师的任务就是创设一种开放、轻松、自由的气氛, 让学员将他们的感悟和情绪尽情流露。最后, 在结果汇总的基础上, 从三个侧面对头脑风暴活动进行分析和评价。

3.1 头脑风暴活动的有效性

评价头脑风暴活动是否有效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 就是看是否产生了一些比较新奇及富有应用性的创意。

3.2 头脑风暴活动所产生创意的数量和质量

以小组为单位统计创意数量, 然后以创新性和实用性为标准分析创意的质量。

3.3 学员的体会和感悟

通过学员在头脑风暴活动中的体会和感悟, 了解学员对头脑风暴这个思考工具的认识, 进一步掌握学员的思维特点, 为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打下基础。学员的感受可能表现为:有意思, 痛苦, 受他人启发有了灵感等。

由此可见, 学员的创新思维是有差异的, 大部分学员能够认识到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但也有个别学员存在着思维惰性。此时, 培训师应该抓住时机, 与学员充分交流, 说明创新性思维的作用, 阐明头脑风暴活动的特点, 总结头脑风暴活动所暴露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摘要:以企业的员工培训为背景, 说明运用头脑风暴法激发学员创新能力的过程及方法。首先, 运用人才测评技术对学员进行创新能力测评, 提高学员的创新意识;其次, 利用德国的“635法”设计头脑风暴活动的实施过程;最后, 培训师和学员对头脑风暴活动的过程及结果进行共享和交流, 总结头脑风暴活动所暴露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头脑风暴法,激发,创新能力,方法

参考文献

[1]韩庭卫, 陈龙海.企业管理培训游戏全书[M].深圳:海天出版社, 2004.

[2]张晓芒.创新思维训练[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6.

读管会“头脑风暴”活动策划书 篇13

图书馆读者管理委员会“头脑风暴”活动策划

一、活动背景:

随着时间的流逝,转眼已到2013。新的工作任务已全面开展下去,而图书馆读者管理委员会的全体成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表现自我的舞台不够宽广,并且本学期末协会将进行换届选举为协会今后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活动意义:

拓展参与人员的知识面,培养思考问题的全面性,通过对参与者对所问题的讨论来观察参与者的组织、沟通、协调等能力,对协会的竞选奠定基础,在最后的总结过程中对存在问题的地方进行指导,提升大家各方面的能力。

三、活动主题:“头脑风暴”——

四、活动时间:待定

五、活动地点:图书馆读者培训室

六、参与人员:全体图书馆读者管理委员会成员

七、组织人员:以大二同学为主

八、活动形式:开放性交流

九、活动流程:

1、文艺部先进行破冰环节,通过一些小活动小游戏来激发参与者的兴趣。

2、由主持人及辅助者说明本次活动规则及大致流程。

3、公布本次活动的主题,让各小组进行10分钟的自由讨论。

4、完成所交代的任务,如写队名,唱队歌,画队徽等,阐述自己

小组所总结的成果。

5、采用问题——方法——解答——标准的循环模式来对这个话

题进行解读。

6、各个小组提出问题,设想小组进行解答问题。

7、对活动进行总结。

十、活动注意事项

1、自由畅谈

参加者不应该受任何条条框框限制,放松思想,让思维自由驰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位,大胆地展开想象,尽可能地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提出独创性的想法。

2、延迟评判

头脑风暴,必须坚持当场不对任何设想作出评价的原则。既不能肯定某个设想,又不能否定某个设想,也不能对某个设想发表评论性的意见。一切评价和判断都要延迟到会议结束以后才能进行。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防止评判约束与会者的积极思维,破坏自由畅谈的有利气氛;另一方面是为了集中精力先开发设想,避免把应该在后阶段做的工作提前进行,影响创造性设想的大量产生。

3、禁止批评

绝对禁止批评是头脑风暴法应该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参加头脑风暴会议的每个人都不得对别人的设想提出批评意见,因为批评对创

造性思维无疑会产生抑制作用。同时,发言人的自我批评也在禁止之列。有些人习惯于用一些自谦之词,这些自我批评性质的说法同样会破坏会场气氛,影响自由畅想。

4、追求数量

头脑风暴会议的目标是获得尽可能多的设想,追求数量是它的首要任务。参加会议的每个人都要抓紧时间多思考,多提设想。至于设想的质量问题,自可留到会后的设想处理阶段去解决。在某种意义上,设想的质量和数量密切相关,产生的设想越多,其中的创造性设想就可能越多。

5、所运用方法应注意的原则

(1)集中思想。是指参与者将所有注意力集中在所研讨的问题上,排除一切干扰。

(2)思维活跃。是指每个人都不受任何约束地讲出解决方案,不管这个方案听起来多么可笑,或多么不切合实际。“头脑风暴”认为任何方案都是有效的,即使表面看起来无效、可笑,但若再发散组合一下,极有可能得到另一个平时你不敢想、也想不到的绝佳方案。

(3)禁止评判。这是其灵魂性的规则。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要对任何方案进行评判,直到游戏结束。除非进入组合运用阶段,参与人可以对方案进行评判,发表见解。

(4)以量求质。“头脑风暴”活动永远先追求解决方案的数量,然后才是质量。它有一个基本假设:量大,一定有质优的;如果没有质优方案,那一定是因为量还不够大。所以,“头脑风暴”一般追求一

次性收集三五十种、乃至一二百种可选择的解决方案。

(5)全部记录。记录后,展示在大家都能看得见的地方。

(6)组合运用。这是“头脑风暴”的又一个关键阶段。之前,各种方案五花八门,此时需要对每一个粗方案进行仔细的评价、优选、再加工,乃至进行“二次风暴”的开发,以得出具有操作价值的可行性方案,供最终决策参考。

上一篇:《河南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三十个严禁》学习心得下一篇:科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