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发言稿

2024-09-05

读书的发言稿(精选10篇)

读书的发言稿 篇1

导语:关于读书的发言稿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关于读书的发言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关于读书的发言稿篇

1同学们:

大家都知道,书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和伙伴,也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如果在我们生活里没有书的话,那我们的生活岂不是会很无聊,也会没有乐趣。有时候我们要找字,就会看词典,因为词典里的字样很多。所以古人没有白说“书是知识的源泉”。

我也很喜欢看书,没事干的时候去图书馆看书,因为图书馆里的书样很多。去图书馆的时候,我第一次想到的书类是恐怖的故事书,因为从故事书里我们会学到很多的道理。从杂志里得到很多的新闻。

看书时坐法要端正,不可以躺着看书,更不可以在路上看书,如果在路上看书会发生交通事故。看书时我们与书的距离不可以太近,也不可以太远。只要我们做上这几点就可以保护好我们的视力,更会保护好我们珍贵的生命!

让我们一起努力保护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的眼睛看到更多的书,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吧!

关于读书的发言稿篇

2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热爱读书。

假如有人问我,你最喜欢什么,我会说:“我喜欢泉水,它给了我清雅纯洁的心境;我喜欢大海,它给了我无私博大的爱;我喜欢高山,它给了我坚强无畏的意志;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读书,因为书是人类传播文化的使者,是我们增长知识的源泉,是我们成长中必不可少的营养。如果没有书,世界将不会那么精彩,我们的思想也不会那么开阔,如果没有书,我们的头脑就会像干枯的树木,没有一点儿生机。

童话是我亲密的伙伴,我羡慕白雪公主的美丽与善良,敬佩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它们那顽强不屈的精神。

我爱读书,书是知识的宝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她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生活,是她帮助我不断提高,不断进步,书是快乐的源泉,是她,带给我幸福。

同学们,请热爱读书吧!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读书的发言稿 篇2

一、以“境界”为最上,提升读书层次

在本书中,作者潘裕民从“读书是最美好的事”的议题入手,认为读书的意义有“宏观”和“个人”之分,进而指出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在他看来,“读书是一种快乐,是一种精神旅行”,诚然如此。世人皆在找寻快乐,殊不知快乐就在书中。

在谈到读书的作用和目的时,潘裕民认为应该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并引用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汪涌豪先生的一段话:“人可以带着目的读书,但不能太有目的,正如可以带着目的与人交往,又不能总带着目的,否则会很可怕。”应该说,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阅读快餐化、功利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种劝诫无疑是很有现实意义的。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潘裕民不仅自己坚持读书和写作,还积极参加各种读书交流或文学沙龙活动,为广大市民和学校教师作读书讲座和学术报告,希望每个人都能多读书,读好书。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他的一些观点和做法对当下推动“全民阅读”具有很好的引领作用。

毋庸讳言,现在读书的人越来越少。至于那些以读书混文凭、混官职,或以读书为时髦,为装饰的人,都不是读书人。严格来讲,只有喜欢读书、善于读书,并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人,才是真正的读书人。我非常赞同潘裕民的看法,他认为“读书人”是一个美好的身份。有道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我们每个人在一生中会有各种其他身份,例如学生、教师、公务员、作家、工程师、企业家等,但是,如果不同时也是一个读书人,这个人就肯定存在着某种缺陷或不足。

不仅如此,读书人还应该有自己的个性和气质,用潘裕民的话说,“读书是有境界与品位的”。有境界,自成高格。但是,由于书之不同,人之不同,读书的目的和方法不同,读书的结果和成效就有了不同,读书的境界与品位也有雅俗、高低之分。在这方面,本书分别以陶渊明、杜甫、苏轼、王国维、毛泽东、鲁迅、冯友兰等人的论述对读书之境界进行深入阐释,大大拓宽了读者的视野。

二、讲究“门道”,为读者指路

人间万事,都有方法,读书自然也不例外。在该书中,潘裕民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与体会,为我们提供了各种有效的方法和路径。首先,读书离不开思考。潘裕民说:“没有思考的阅读,不是真正的阅读。”这一观点,是在总结与分析古今中外贤者阅读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尤其是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名言,至今不无启发意义。无独有偶,法国作家莫泊桑也说过:“天才不过是不断地思考。”书本上的东西是别人的,要把它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离不开思考。因此,我们要带着问题去读书。其次,“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深化阅读的有效方法。如果说读与思是写的前提,那么,写则是读与思的升华。实际上,古人已有“读写同源”的观点,读书和写作是互为依存,相得益彰的。只有将读书和写作融合起来,才能培养我们的问题意识,提高我们的思维与表达能力。再次,读书不能脱离实践。基于这一观点,潘裕民明确指出:“读书不是目的,写作也不是目的,掌握真理、指导实践是最终的目的。”从这段话中,我们更加明白了“学以致用”的道理。可见,在当下的意义,莫过于“做中学”“读中用”了。

三、重读“人文”,优化心灵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黄庭坚更是直言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这个“味”,实际上就是一种人文趣味。我觉得,作者潘裕民本身也带有这种文人的气质。他对文学情有独钟,曾在高校中文系任教,后来又在上海的区级培训机构从事教师教育和管理工作,是一名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在近四十年的教育生涯中,潘裕民讲授过《中国文学史》《中国传统文化》《文学概论》《古诗文欣赏》《古代戏曲与小说》等十多门课程,应邀在全国各地作文化与教育演讲三百多场,已出版中国传统文化和古诗词研究专著五部,在国家核心期刊和省级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两百篇,成就斐然。《读书是最美好的事》是他近几年写的读书随笔集,也是人文阅读领域的新收获。可以肯定,如果不是对学术研究的执著与痴迷,他是不会取得如此丰硕成果的。

如潘裕民所言:“我研读文学,一是工作的需要,二是我自己的喜欢和痴迷。”令人钦佩的是,他的学术研究和文化生活并不那么枯燥,也不那么拘谨。用他自己的话说:“读书是一件轻松愉悦的事情,文学创作和研究的更高境界是‘玩’。”从“苦”做学问到“玩”做学问,一字之差,却境界迥异。“玩”就意味着有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一名教师,只有基于兴趣的研读,才能乐在其中,玩在其中,教在其中。说到这里,不能不提到潘裕民的著作,就是他在边读、边研、边“玩”中写出来的。

从书中“人文阅读”一辑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潘裕民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怀和高超的文学鉴赏力。有阅读经历的人都应该知道,重读经典,是很有趣的。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其特点之一便是能经得起重读,经得起误读,经得起解读,且总会给人以常读常新的感觉。在论及阅读经典的价值与意义时,潘裕民指出,文学经典的作用在于净化心灵,丰富人的精神底蕴和生活品位,并鼓励人们要多读、重读一些纯文学的作品,这或许是他的经验之谈吧!

我注意到,潘裕民读的书很多,而他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研读尤为精深。因此,在他的书里,也间或跳跃着饶有诗味的语句,如“一个人不一定要成为诗人,但一定要有诗性,应该像海德格尔所说的那样‘诗意地栖居’”“生活里不能没有诗”“没有诗的城市,是一座没有思想活力的城市;没有诗,人们将失去远方,失去未来”等,读之文情并茂,诗意盎然,给人以耐人寻味的启示。

润物无声,教育无痕,潜移默化的心灵感化,一直都是文学的重要功能。相比于抽象的知识,社会人心的塑造似乎更离不开文学。正如叶嘉莹先生所言:“诗,让我们的心灵不死。”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平淡的生活里寻求感化心灵的诗意,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品质与修养。

四、“读写”有感悟,思想更深刻

政党的读书和读书的政党 篇3

领袖要以身作则,博览群书

毛泽东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他曾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在中南海的书房里有9万多册藏书。有人把毛泽东的阅读范围概括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科学、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历史、文学、书法、报纸杂志、丛书工具书,共11大类。这真称得上是博览群书。

毛泽东身边离不开书,据逄先知回忆:

主席今天外出,要带走一大批书,种类很多,包括的范围很广。他指示要以下一些: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主要著作,诸如:《资本论》、《马恩文选》(两卷集)、《工资、价格和利润》、《哥达纲领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马恩通信集》、《列宁文选》(两卷集)、《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国家与革命》、《“左派”幼稚病》、《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退两步》、《做什么?》、《什么是“人民之友”?》、《无政府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列宁主义基础》、《列宁主义问题》、《联共党史》。《毛泽东选集》全部。普列汉诺夫:《史的一元论》、《艺术论》。黑格尔的著作、费尔巴哈的著作。欧文、傅立叶、圣西门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著作。《西方名著提要(哲学社会科学部分)》。冯友兰:《中国哲学史》。《荀子》、《韩非子》、《论衡》、《张氏全书》(张载)、关于《老子》的书十几种。《逻辑学论文选集》(科学院编辑)。耶方斯和穆勒的名学(严译丛书本)。米丁:《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尤金等:《辩证法唯物论概要》。艾思奇:《大众哲学》及其他著作。杨献珍的哲学著作。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三版)。河上肇:《政治经济学大纲》从古典经济学家到庸俗经济学家一些主要著作。最近几年中国经济学界关于政治经济学的论文选集。《六祖坛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法华经》、《大涅盘经》。《二十四史》(大字本,全部)。标点本《史记》、《资治通鉴》o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吕振羽:《中国政治思想史》。赵翼:《二十二史札记》。西洋史(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日本史。《昭明文选》、《古诗源》、《元人小令集》、唐宋元明清《五朝诗别裁》、《词律》、笔记小说(自宋以来主要著作,如《容斋随笔》、《梦溪笔谈》等)。朱熹:《楚辞集注》、《屈宋古音义》。王夫之关于哲学和历史方面的著作。《古文辞类纂》、《六朝文絮》。《鲁迅全集》(包括鲁迅译文集)、《海上述林》。苏联大百科全书选译。自然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书籍。技术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书籍(如讲透平,锅炉等)。苏联一学者给主席的信(讲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郭沫若:《十批判书》、《青铜时代》、《金文丛考》。字帖和字画。中国地图,世界地图。

毛泽东曾经给他的两个儿子开过一张书单:精忠岳传、官场现形记、子不语正续、三国志、大众哲学、中国历史教程、兰花梦奇传、峨嵋剑侠传、小五义、续小五义、聊斋志异、水浒、薛刚反唐、儒林外史、何典、清史演义、洪秀全、侠义江湖等。这张书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毛泽东读书广博的特点。

邓小平酷爱读书,涉猎广泛。从1969年10月到1973年2月,邓小平谪居汀西期间,每天上午去工厂参加劳动,下午和晚上的时间主要用来读书,而且“每日都读至深夜”。根据邓小平的女儿回忆:

我们家的藏书,什么都有。中国历史方面的,有《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等;中国文学的,有《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三言”、“二拍”、《儒林外史》、《镜花缘》、《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和詩经、唐诗、宋词、元曲,及现代作家鲁迅、巴金、老舍的作品等等;外国文学,有托尔斯泰、果戈理、契诃夫、陀斯妥也夫斯基、巴尔扎克、雨果、罗曼·罗兰、大仲马、莫里哀、萧伯纳、泰戈尔、海明威等筹的诸多作品;还有许许多多外国历史、回忆录、传记、哲学等方面的书,当然,还有许多马列主义书籍。

江泽民在担任上海市市长的时候,仅在办公室里就有3000多本书。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并建立了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博览群书”。

领袖荐书体现政党读书风格

只有博览群书才能知道哪些书是好书,哪些书值得推荐,讲话谈话才能做到旁征博引、循循善诱。

毛泽东讲话生动活泼,引经据典,非常吸引人。丁玲回忆说:毛泽东常常带着非常欣赏的情趣谈李白,谈李商隐,谈韩愈,谈宋词,谈小说则是《红楼梦》。每次毛泽东去红军大学讲课,常常引用《红楼梦》中的人、事为例,深入浅出,通俗生动,听课的人都非常有兴趣。李德生在他的回忆录里也提到,在政治局会议上,他常常听到毛泽东旁征博引,讲秦始皇如何统一六国的故事,讲汉王刘邦和吕后的故事,讲灌婴和周勃的故事,评说范文澜和郭沫若的历史著作之得失。黄丽铺的《毛泽东读古书实录》一书,对毛泽东读古书的情况作了详尽的整理,从中可以看出,毛泽东的引经据典,正是因为他博览群书。毛泽东还经常向全党干部荐书,甚至规定读书的书目。例如,1943年3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中央直属机关干部要进行理论、思想教育,读马、恩、列、斯的四十本书。”1945年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提出我们要读《共产党宣言》等5本马列主义基本著作。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在党的会议上多次提到读书的问题,向全党推荐或指定有关书目。1958年11月郑州会议期间,毛泽东还向中央、省市自治区、地、县四级党委会发出了读书的建议。一时间,读书蔚然成风。

汀泽民在讲话和谈话里也很注意引书和荐书。1996年1月,江泽民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说:领导干部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也要看一点历史名著。比如,狄更斯的《双城记》,我十五岁时读过这本书,现在再来读,感受就不一样了。那时是看小说,现在是借以理解历史。最完整地描绘法国大革命的,还是狄更斯的《双城记》,比雨果的《九三年》还要完整。江泽民还说:家有黄金数吨,一日不过三顿。陆放翁有两句诗:“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前一句描绘陷入功名利禄使

人丑恶的现象,后一句劝人把功名利禄看得淡一些。郑板桥的一首《道情》,也很值得那些功名利禄思想重的人读一读:“老书生,白屋中,说黄虞,道古风;许多后辈高科中。门前仆从雄如虎,陌上旌旗去似龙,一朝势落成春梦。倒不如蓬门僻巷,教几个小小蒙童。”功名利禄思想太重了,没有什么好处,使自己不得自由。人应该有高尚的灵魂。1999年6月,江泽民在黄河治理开发工作座谈会上说:黄河引出了无数的优美诗篇,如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刘禹锡的“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白天涯”;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等等。新中国成立后,围绕党领导人民治理开发黄河的壮举,也产生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如贺敬之的诗《三门峡——梳妆台》、冰心的散文《奇迹的三门峡市》、郭小川的诗《三門峡》等。黄河又是一条桀骜不驯、多灾多难的河流,曾被称为“中国之忧患”。元代诗人萨都刺在《吴桥县古河塘》中就写道:“古来黄河身,而今作耕地。都邑变通津,沧海化为尘。”江泽民还特别告诉干部们,《清明上河图》描绘的那个繁华的东京汴梁,如今就湮埋在九米黄土之下。这样的旁征博引确实引发了人们的无限遐思和极大兴趣,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读书气派和风格。

使党成为读书的政党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就要读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著作。毛泽东特别强调:“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马列主义的书要经常读。《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100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于应用,要应用就要经常读,重点读。”邓小平讲: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江泽民说过:“《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毛泽东选集》和《邓小平文选》这几部书,选得比较精,我是摆在案头经常翻阅的,希望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也经常学习,这很有好处。”胡锦涛强调,党的领导干部要通过学习坚定理想信念,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还要以身作则,减少应酬,挤出时间抓学习,以自己的示范作用带动全党全社会形成良好学习风气。这些要求体现出我们党确实是一个读书的政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政党。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还要继承和发扬好的读书方法。毛泽东读书喜欢在书页上勾勾划划,圈圈点点,随时留下自己的心得或评论。早年,他在研读德国伦理学家泡尔生的《伦理学原理》时,就在书中写了近20000字的批注,而且几乎逐字逐句都用红笔黑笔加上圈点、单杠、双杠、三角、叉等读书符号。在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选的《毛泽东哲学批注集》一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在读书时留下的横线、竖线、斜线、波浪线、圈、点、勾、叉及问号等阅读符号。看看这些书,可以体会到毛泽东的读书特点和方法,这对我们也是一种教育。

当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必须要和实践结合起来,边考察边思考边写作,我们党历来是这样要求的,也是这样做的。

总之,一个党,坚持读书才有未来。同样,一个坚持读书的党,才有希望。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关于读书的发言稿(大全) 篇4

每个人的童年,大概都是从妈妈的故事开始的。我的妈妈很爱读书,从小耳濡目染,童年起卧就爱读书,书中精彩的故事、关于大自然的奥秘、还有生活中的趣事·书中的故事伴随着我的成长,教会我许多道理。

每当我在学校或生活中有进步时,妈妈就会奖励我一本书。捧着新书,我往往爱不释手,废寝忘食,到了吃饭时也不舍得放下手。因为喜欢书,也因为经常得到的奖品也是书,家里的书非常多,有《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昆虫世界》、《恐龙世界》、《百科知识》、《鲁滨逊漂流记》、《吹牛大王奇遇记》等等等等。为了鼓励我多读书,妈妈特意在“博文书店”办了一张会员卡,每次走进书店,我就像遨游在知识的海洋。太好看了!我拿了这本,又想拿那一本,为了尽快的看下一本,我只能每本书快速地翻一遍,大致浏览一下里面的内容。每次到了离开的时候,总要妈妈不停的催促,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书,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时常捧着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沉浸在精彩的故事情节里,随着故事里人物的喜而喜、悲而悲。仿佛感同身受;书,让我懂得进步,培养了我乐观向上、心胸宽广的人格品质。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生活中离开了书,人就没有了灵魂,生活也将变得乏味、无趣,失去了人生的坐标,没有努力的方向。

让我们畅游在书的海洋,快乐学习、快乐的成长吧!

关于读书的发言稿2

大家好!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每当我读一本新书,获一份知识的时候,我心中的那种快乐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正如培根所说;“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教师,要想能够适应新的教育形势,就必须读书加以补足,况且,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没有一个渊博的大脑是不行的。读书让我们能够很好的乘上时代的风帆,才能够让自己的职业生辉。

博斯威尔有这样的一句话:“每天读上五小时书,人很快就会渊博起来。”我们的教师每天很多时间都用在教育教学中,或许不可能这样的投入,但是只要书籍在我的心中,我每天抽出一点点的时间,我就可以补足自己的不够,因为知识是来不得半点虚假,更不能是道听途说。

我们可以从教育理论书籍中获得理论的指导,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指引方向;我们可以从名家名著中或者精神的营养,为我们的自身素质的提高获得高品味的营养;我们可以从众多的书籍中找到人生的意义,生命的诠释,心灵的感动。

一句谚语这样说:“生活中没有书,就好像天地间没有阳光;智慧中没有书,就仿佛鸟儿没有翅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是以礼仪大邦闻名于世,我们的民族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虚席以待”、“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广为传诵,就深刻反映了这一点。读书才能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对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知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是内在优秀品质的外化。读书是提高个人修养的必然途径,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来,完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财富。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爱国、气节;奋发、立志;改革、创新;勤学、好问;勤俭、廉介;敬长、知礼”等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国魂和精神。构建和谐社会,正是需要我们广大的人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知书达礼。作为人师的教师,也唯有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够更好的为社会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坚信自己的信念不会改变,让我们在读书中感受人生的哲理。

谢谢大家!

关于读书的发言稿3

尊敬的评委:大家好!

我是四(2)班的黄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读书,我快乐。

以前,我不喜欢读书。因为读书少,所以上课发言支支吾吾;因为读书少,所以跟同学交流时吞吞吐吐;因为读书少,所以写作文我愁眉苦脸。有一天晚上,我们在家里玩成语比赛,我说成语,妈妈翻译,我翻开成语词典,说道:“金蝉脱壳(ké)。”刚一说完,爸爸、妈妈都哄堂大笑,我感到奇怪,不知道他们笑什么,妈妈看我一脸的惊诧,说:“自己看看拼音,到底读什么。”“噢!是金蝉脱壳(qiào)!”我恍然大悟。爸爸对我说:“以后要注意多读书,那才能积累知识呀!”于是,我便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多读书,懂得好多好多的知识。

从那以后,我爱上了阅读,我真的喜欢上了读书,因为书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当读到安徒生的童话集——《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曾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命运做过祈祷;当我看到《狼牙山五壮士》时,我为狼牙山五壮士的悲壮流过眼泪;当我读到《三国演义》时,我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钦(qīn)佩不已。我深深地陶醉在书的海洋中。

我喜欢读书!读书让我知道了什么是酸?什么是甜?什么是苦?什么是辣?读书让我知道了怎么为人处事?读书伴我成长。读书让我获得了知识,它丰富了我的大脑,增长了我的见识。如今,课堂上发言滔滔不绝;和同学交流我谈笑风生;写起作文来得心应手。我还因为爱读书评上了“读书标兵”大家都夸奖我,羡慕我。

你们说读书能不快乐吗?但愿你,我,他,我们大家都能爱上读书!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关于读书的发言稿4

今天我们演讲的题目是《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

古人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这句话说出了读书的必要性。的确,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眼界,获得丰富的知识;读书,能引导我们明理,学会做人;读书,还能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书的世界里,可以领略广阔的天地,欣赏壮丽的山河,可以知文史经,品诗词赋,可以回味古老的悠长,眺望未来的瑰丽!我们虽无法丈量自己生命的长度,但读书可以拓展我们生命的宽度,读一本让人受益的好书,也许就是一次生命的拓展。

曾经有个海外媒体发布过一个读书报告,说美国人平均每人每年读书21本,日本人平均每人每年读书17本,我国还不到3本,全世界平均每人每年看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人,为64本。这些数据,真的值得我们去深思。

作为小学生,我们正处在读书、求知的黄金阶段,我们应该和好书交朋友。只要是适合自己的书都应该去认真地读,只要是有图书的地方,就应该留下我们的身影。也许有的同学会说:“我的功课忙、时间紧,没有时间读书。”或者说,“再等等,玩会儿再去看书。”可是同学们,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少读书或不读书,到头来,只能是时间逝去,腹中空空。

因此,在这里我们想借此机会向大家发出“六个一”的读书倡议:1、每天坚持读书一小时;2、每天坚持朗读一篇美文;3、每天积累一句名人名言或一个成语;4、每天积累一句优美句子;5、每周坚持写一篇读后感;6、每月坚持读一本好书。

同学们!起跑在今天,收获在明天,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吧!多读书,读好书,真正享受读书的快乐,做快乐的读书人。我们的生活会因读书而精彩,我们的校园会因充满书香而更加美丽!谢谢大家!

关于读书的发言稿5

读书,让我更懂得专注。这一转变是在我看了《孩子是棵树》这本书之后的感受。一个人做什么事情如果不专注,肯定是“追两兔,不得一兔”。

弥散的阳光算不了什么,而如果用凸透镜把它凝聚起来,则可以使物体燃烧。人的精力也是如此。散散漫漫,浑浑噩噩,一天天过去,什么进步和变化也没有,但是,心系一处,持之以恒,就会创造出让人惊讶的成绩。但凡杰出人才,他们的专注能力都是惊人的。

有些人看似漫不经心,实际上很专注。比如,现在大家看我演讲。事实上,更多人看似紧张兮兮的,但实际上用不下心去。人们往往用90%的时间来关注问题,却只用10%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关注越多,压力越大,精神上已经“苦”的不行,行动上还没有开始。结果,可想而知,到最后不做不行了,只好草草了事。但是,有几个人敢说自己身上不存在这种现象呢?我是有这个毛病的,自己也知道要改,就是不够坚持,我相信通过这次在这里跟大家交流,说出自己的真心感受,一定是感触很深的,也一定会有新的转变。

一个人不一定要辉煌做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但一定要踏实地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情,这是我一贯的想法。因为生活是比较现实的,我们毕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当你决定好了要做什么之后,无论难易,都要全神贯注地去面对。在开始做事前去趟厕所,同时确保在一段时间里不会觉得饿。在此期间根本不离开椅子,也不要和人说话。千万防止遭遇困难时潜意识的逃避,如看两眼电视、浏览网页、打个电话等,要知道“心如草原跑马,一放难收”,细小的节外生枝经常导致全盘计划的后延或失败。也要警惕疲劳的假象,其实当你感觉疲劳的时候,你还可以做很久,走走停停的效率,是失败和落后的象征。这些经验和能力,只有在残酷的竞争和繁重的工作中才能体会和锻炼。

这本书里提到:为人父母,最好尽早培养孩子的专注能力。理应创造和利用各种各样的刺激来吸引孩子的注意,为孩子提供自我探索的条件,孩子一旦沉迷于某件事情(只要它不是有害的),我们就尽可能地不要去打扰他,至少不要因为吃饭去打断他,晚吃一会儿饭没什么,饭菜凉了可以再热一下,而孩子的专注状态是十分珍贵的,我们这一点麻烦不能忍不得。如果孩子的专注一再地被破坏,他的专注能力就会受到损害,这将是终生的损失。

就如我的女儿学琴这件事情,一开始兴趣很大,学琴比较主动。新鲜感过了,就不行了。后来要求看琴谱拉,眼睛不可以看琴上的把位,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熟练把位的位置,同时还要心里唱曲谱。这一曲折的过程,女儿是着实吃了点苦的。从开始的放弃到后来的坚持,我觉得都是一次了不起的转变,没有什么特别的良药,就两个字——专注,我对女儿拉琴这件事情的专注和女儿自己对拉琴这件事情的专注。现在,每天苗苗都要拉一小时的琴,不需要我去提醒和督促。作业完成了,就拉琴。有时就是她主动跟我说“妈妈,我要拉琴!如果今天没有拉,就好像有什么事情没有做。”这是女儿跟我说过的话,我真的觉得孩子很不简单,我也为我的坚持和她的专注感到欣慰。

心系一处的更重要的含义在于不可想要太多。即热衷于水果的鲜美,又抱怨其不能长久;既渴望功成名就,又贪图懒惰的安逸;既想抢占先机,又不愿冒险尝试······殊不知,人的欲望越多,内心越切,他的人生就越糟糕、越失败。就如著名棋手林海峰少年时期,远渡重洋拜师吴清源,吴清源大师在教棋之前先告诫他:追两兔,不得一兔。

这本书里的关键词还很多,很吸引我去细细品味。书,让我专注地当好妈妈的角色;书,让我和孩子成为好朋友;更让我热爱着我的家庭。因为热爱,所以快乐;因为快乐,所以珍惜;因为珍惜,所以就要好好地生活。相信你们也一定和我一样。请拿起书,不需要读太久,哪怕是一会儿功夫,因为你可以从充满印刷气味的汉字里品尝到人生,因为你是一个懂得珍惜生活的人,也就能够从这里领悟到我们生命中一切美好的可能。

关于读书的发言稿6

仿佛只是一夜之间,我们诧异地发现,世界变了,生活变了,人变了:汽车代替了行走,电视代替了观察,网络代替了交流,人们似乎忘记了许多生命最原始的本能和需求。

代替,代替,再代替。但我们深深地知道,那种流淌情感,洋溢智慧的生命是永远不能替代的。也许我们还执着于那种皓月执卷的清幽,把酒当歌的豪情。也许,我们无法丈量自己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生命的宽度,一本让人受益的好书,也许就是一次生命的拓展。

书,让简单的人变得丰富;书,让喧嚣的人返璞归真。

于是,我们让自己的心灵启程,在一本又一本的书里,从一个地方走向另一个地方。我们城关三小迎来了又一届校园读书节,缕缕书香传遍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古人讲,布衣暖,菜根香,还是读书滋味长。一本好书,如美食佳酿,令人回味无穷,流连忘返。这让我感受到,快乐莫过于读书。

读书之乐,乐在大开眼界。古今中外,皆浓缩于尺牍;千山万水,尽了然于卷帙。一卷在手,我们可以穿梭时空,尽情沐浴先贤智者思想的惠泽;我们可以遨游天下,悠然领略种种更好的风景。

读书之乐,乐在悦心。好书是心灵的钙片。读书,可以抒发纠结缠绕的情绪,可以拨开犹豫彷徨的迷雾,可以培养纯真高尚的情操。潜移默化之中,我们的心胸更加宽容豁达。读书让我汲取了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力量。

读书的家长会发言稿 篇5

晚上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让我们的孩子更出色、更优秀,今晚我们相聚在美丽的清溪校园。今天我想和各位探讨的话题是: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习惯。

各位家长朋友,21世纪,人类进入了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信息日新月异。据世界教科文组织统计,世界某些国家人年均购书量如下:芬兰:125美元;美国:95美元;日本,90美元;中国:0.44美元。中国是文明古国,但中国人的读书量令人担忧,目前人们的人文精神、道德素质有待提高。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自世界读书日宣布以来,已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此项活动。很多国家在这一天或者前后一周、一个月的时间内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把读书日的宣传活动变成一场热热闹闹的欢乐节日。美国已启动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少儿读书计划”,列出包罗万象的书籍目录供学生阅读。芬兰早就实施学生阅读工程,在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举行的阅读能力测试中,芬兰学生的成绩名列前茅。据调查,全世界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族,平均每人每年64本。犹太人聚居地的以色列,它的人文发展指数跃居全世界的21位,是中东地区最高的国家。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总量作了明确的规定: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课文160篇(段)。

可是,有很多的家长很可能更关注孩子的知识教育,并不注意孩子的各种有益习惯的养成。他们容不得我们的孩子花时间去进行有效的阅读习惯培养,他们更多地认为学生就应该一门心思地去围绕课本转,围绕课堂转,上课听课、下课做题的学生就是好学生。在孩子的呀呀学语阶段,许多家长都会以孩子能流利地从1数到100,能背诵多少首唐诗、宋词而津津乐道。进入学校教育阶段,绝大多数家长更关注孩子的成绩是优还是良,对孩子阅读课外读物持反对意见。其实,我们的家长都忽视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我们的孩子在学前教育阶段、启蒙教育阶段,甚至中学教育阶段,学得扎实的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孩子的阅读习惯更为重要。

我知道,更多的家长更关心考试,我们就来势利一点,谈谈阅读与考试的关系。我们肯定都看到过孩子的考卷或每个单元的独立作业卷,就那语文来说,试卷内容分为识字写字、阅读和习作,阅读和习作检测的就是孩子的阅读与表达能力,这些知识都是课本中所没有的,是很灵活的,平时不爱看书的孩子总是考不出令人满意的成绩。只有广泛的阅读,才能见多识广,写起文章来才能有血有肉,也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现在有些孩子觉得写文章是一件很头痛的事,写出来的文章也是干巴巴的,追其原因就是现在孩子阅读的除了课本还是课本。所以我们看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或许暂时耽误了孩子学习文化课学习时间,但换得的是孩子将来考试能够取得高分。当然,我们这里竭力劝说家长帮助孩子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并不只是为了应试,更为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有利于孩子各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孩子对问题的理解能力,有利于孩子素质的全面发展,可以使孩子在阅读中陶冶情操,增长见识,扩展知识面,还可以使孩子在终身学习化社会到来之时更好地适应环境,不断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提高孩子的生存能力,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成才。

有些家长可能会这样说,我们的孩子学习比较困难,课本上的东西能搞懂已不错了,还去读什么其他的东西,免得分心。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不对的。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他在《给教师的100个建议》一书中这样说:“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是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不管您的孩子现在的学习成绩是好还是不太好,都应激发他的读书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如果一个孩子虽然天分不怎么高,但他很喜欢看书,您不用担心他会学不好,而如果一个孩子每天愿花两小时看电视,花半天的时间打电脑游戏,却不愿花30分钟看书,那您可得引起重视了,可能他非常聪明,但我想他一直不爱看书的话,他的成绩肯定不会很出色。

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仅仅依靠我们的语文教师是很难奏效的,我们的家长也必须改变观念,以身示范,正确引导,还要有计划的科学安排。家长们与其请来家庭教师或买来所谓的学习资料占用学生的业余时间,倒不如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孩子,让他(她)自由自主地阅读,在阅读中汲取知识营养,在阅读中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这样做或许对孩子所起得作用更大,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与成才。

要让读书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就要努力去培养,只要从小培养,它就会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生活中最自然的事情。天长日久,书会成为孩子最知心的朋友。如何让孩子从繁重的功课中解放出来,从电视机、游戏机旁边走向奥妙无穷的读书生活呢?

首先,要想让孩子有兴趣来读书,就要让孩子有求知的欲望。

这就要求家长引导孩子多观察自然、观察社会,从而发现问题,产生疑惑,萌发求知欲望。家长要适当满足孩子对读物的兴趣取向,不要随便否定孩子的愿望。要让孩子走出校门以后,就很想读些“让人轻松”、“有欣赏价值”、“能开阔视野”的书,或者在孩子们中间流行的读物。家长为孩子订购图书、报刊时,要尽量采取指导、建议与商量结合的态度。孩子们大都喜欢故事、幽默、笑话、寓言之类的书,家长可订购《故事大王》、《幽默大师》、《少年寓言金库》等。当孩子有了自己感兴趣的读物时,促使孩子养成天天自动读书的习惯才有了基本条件。

家长还可以利用周末带孩子去新华书店,让他们自己挑选自己喜爱的书。经常带孩子去社区或单位的阅览室、图书室,这对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大有裨益的。

其次,家长要注意提高和保持孩子读书的热情。

据心理学分析,只有不断地利用外界刺激加以强化,兴趣才能保持持久和稳定。当孩子对某种读物产生兴趣时,家长最好采取主动参与的态度,对孩子的读书活动给予关注。如随时找机会让孩子讲讲书中精彩的内容,或讲讲他们的感想,也可以让孩子把他喜欢的读物或读物中的精彩片段推荐给家长读。有时,家长还可以参与孩子讨论读后感。也可以结合孩子在语文课学过的有关内容“借题发挥”。这样做既强化了孩子的读书兴趣,使之坚持读书热情,又有利于家长了解孩子读书的质量。

读书的成绩是孩子坚持读书的动力,也是强化读书兴趣最有力的刺激。每当孩子读了书、增长了知识,产生了感想,提高了能力,获得了进步,家长应及时给予肯定。家长应鼓励孩子在阅读后写一些心得,可以摘抄好词好句,可以写写日记等,还可以有选择地让孩子参加一些征文大赛。这样,他们读书的自觉性、坚持性就会大大加强。

第三,家长要为孩子读书创造条件,优化环境。

外界环境条件是孩子读书的外因,父母的素质、住房的条件、家庭生活习惯、住地环境的氛围等诸多方面均是影响孩子读书的因素。我们家长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言教不如身教

父母应起表率作用,父母看书的习惯、神情,会直接感染给孩子。多读书多看报,不断更新和增长知识,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希望孩子多读一些内容充实、有意义的好书,自己就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效仿的对象。如果家长自身厌恶学习,不爱看书读报,不思进取,经常打麻将、看电视,追求享乐,家庭精神生活贫乏,充满了庸俗的谈话,孩子的心灵就会受到污染。要知道,家长自我教育的第一步,就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一大步。

2.建立书香环境

有人做过一项调查,发现高成就学生的学习环境:

(1)干扰较少。

(2)有独立的书房。

(3)有较多的课外书。

据说,在每个犹太人家里,孩子出生不久,母亲就会让孩子去舔一下粘上蜂蜜的《圣经》,从小让孩子感觉到“书甜如蜜”,可见犹太人为了营造一个书香家庭用心良苦。孟母为什么要三迁,是因为懂得环境的巨大影响力。有位学者说从他懂事起,家中到处都是书,书就是他的玩具,后来看书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事。环境有此重大的影响,家长不妨以书柜代替酒柜,酝酿书香的环境及气氛。如果孩子看书,家长应该压缩看电视的时间或放小音量,最好是放电视的房间与书房隔绝,避免声音对孩子读书的干扰;另外,给孩子创造一个小天地,有明亮而柔和的光线,舒适的桌椅,实用的书柜,有这样一个适宜放松的环境,使孩子感受到读书也是一种享受。为孩子准备一个通风、固定、光线充足的学习场所,对他的成绩及读书意愿都有正面的影响。

3.带孩子去买书

放假有空时,可以带孩子到书店的儿童读物区挑选书籍,让他有亲近书本的机会。孩子有兴趣的书,买回去比较愿意看,父母自作主张帮他挑的,反而被他束之高阁,所以父母只要做好最后的把关工作,适度地尊重孩子的意见。

4.父母的态度

家长多持鼓励欣赏的态度,孩子比较容易建立自信心,肯定自我价值。利用家中的读物,挪出一个角落,作为“家庭图书角”,可以鼓励孩子用零花钱买新书,不断补充新书。孩子与好友也可彼此交换读物,或组成一个“小小读书会”,训练孩子的表达及组织能力。

5.配合孩子的兴趣

孩子念小学时,对动物生态、探险、人物传记、历史故事等,会产生高度的兴趣。孩子要求买相关的书籍,父母可以找机会,用讨论的方式使印象更加深刻。

6.结合生活阅读

通过教科书,可以系统地学习知识和技能,建立观念,提高思考力。其实生活中“活的知识”,可以辅助书本上的学习。想认识动物的生态习性,可以带孩子到动物园或宠物店,在生活中学习,孩子可以把“严肃的认知”,转化成活生生的经验。

平凡的世界读书会发言稿 篇6

始终以来对路遥很崇拜,也很惋惜。他的名字很响,但我始终未曾读过他的文字。这篇被誉为“冲突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鼓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的《平凡的世界》,若干年前我翻过几十页后再未问津,当时大约看这本书太厚了,失去了急躁。

现在好像心沉静得多了,信任我能把这个大部头读完,所以我很恳切地恳求再读为快。于是,这本一百万字的`著作来到了我的枕边,成为我每晚睡前无法割舍的精神食粮。

八十年月写就的书,如今读起来,一点不觉得它的落伍。路遥这位黄土高原上土生土长的黄土作家,用文字织就了平凡世界里的光芒,用生命书写了平凡世界的非凡。42岁的锦绣中年,他便驾鹤西去,很为中国文坛这位巨星的陨灭感到哀痛。假如他在,中国的文学成就和精神世界或许将会到达一个更高的高度。

故事在陕北一个小村庄里绽开,视野逐步放大。围绕孙少平、孙少安这两兄弟的奋斗史,呈现了孙家、金家、田家各色人物的喜怒哀乐和人生沉浮。无论是写农村的人物和生活场景,还是县、市甚至省委的官场,还有煤矿的地上地下,路遥都信手拈来,可亲可信。没有对生活的细心观看和深切体验,是无法写出这样贴合实际令人信服的大文章的。

文章中用十年的跨度塑造的人物群体,立体饱满,给人美妙与向上的力气。尤其是孙少平与孙少安兄弟,一个是守住黄土,敢闯敢干成为企业家的农夫代表,一个是走出高原,吃苦耐劳开拓一片新天地的工人代表。他们在逆境中的坚韧和奋争,令人感佩。田家的两个姑娘,都是脱离世俗爱情观的有着剧烈自办法识的新青年。在爱情面前,两个姑娘都抛开了门庭和环境的羁绊,为爱执着坚守。不同的只是,田润叶最终承受了现实,却付出了爱人成为残疾的代价。田晓霞一切都那么随心所愿,当生活的美妙紧紧拥抱她的时候,她却牺牲在了抗灾的前线,将最爱的人——煤矿工人孙少平一人抛弃在了人世间。两个姑娘的爱,都是纯净而宏大的,它超越了世俗,带给我们美妙与感动。

读书的发言稿 篇7

阅读的乐趣, 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理解, 但无论如何理解, 乐趣都存在于读书人的心田, 阅读都避不开读书人的“江湖”。何谓读书人的“江湖”?古龙先生曾感慨:“有人的地方, 就是江湖。”“江湖”可以说是一张网, 把有关联的人网在一个地方。书, 就是读书人的“江湖”。

书是一个好东西, 读是一种好习惯, 读与书加在一起, 便是一笔无形的财富。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 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 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不一定是巨大或者深远的, 但绝对是有用的。不同的书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作用, 当对的书被对的人看到, 书的用处就会被发挥到极致, 甚至改变人的一生。换句话说, 读书人的“江湖”, 能够改变读书人的命运。

俗话常说:书中自有千钟粟, 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车马多如簇,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的宝藏, 多是人生的渴望, 孤读的寒窗, 也就充满阳光。亦有人云:书中有喜怒哀乐, 书中有日月星辰, 书中有酸甜苦辣, 书中有春夏秋冬。书中的万象, 常常变幻于无常, 悦读的奥义, 需要慢慢品尝。读书人的“江湖”气场, 总是如此迎风绽放, 任凭思绪飞扬。

读书是一种让人挺拔的姿态、一种让人从容的穿越、一种让人大气的修行。“腹有诗书气自华”, “知书”之人方能“达礼”, 有“输入”才能有“输出”, 大自然一直就是这么守恒。“读书无用论”无论怎么论, 都是在为自己的懒惰寻找借口, 其结果必然是成为匆匆过客。读书不一定要占用大块的时间, 见缝插针地抓好点滴阅读, 效果也会逐渐显现。所以, 我们只有真正踏入读书人的“江湖”, 潜心研究江湖, 才会受益终身。

所以我们首先需要知道怎样读书最好。读书需要目标, “学而优则仕”只是展示人生价值的一条道, 但绝非“华山一条道”。古代人读书考科举, 尽管有人贪图功名利禄, 但也有人献身理想抱负, 当下同样如此。读书需要独处, 如此, 文字才能不被干扰地从眼睛走进内心, 并被安安静静地加工成感受, 甚至升华为思想的“活水”。读书需要取舍, 毕竟在当今这个知识爆炸信息繁杂的时代, 书的世界是无限的, 而人的生命和精力是有限的。

当然, 读书除了储备学识、涵养智慧、增益品德, 帮助我们获得或明或暗的长进之外, 还可以指导我们少走很多弯路。因为书中的故事, 多多少少都能以“过来人”的经验给我们以启迪, 看书的过程就像体验书中的人生, 有的甚至令人茅塞顿开、恍然大悟。从这个角度理解, 我们不妨将书比喻成“加油站”, 把读比喻成“加油枪”, 那么, 书中的能量会在读的驱动下, 使得我们走到更高更远的地方。

同样, 阅读作为推进社会发展的力量也是不容忽视的。中华民族之所以成为礼仪之邦, 一个重要的原因便在于我们是一个热爱学习、勤奋读书的民族。当今这个时代尽管世易时移, 学习永远不会过时, 读书永远都是出路。从这个角度理解, 读书人的“江湖”恰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梦想升起的地方, 也是希望所在。

行者无疆, 读者无惘。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事或许莫过于“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了。读书好比是让行路有了目标和方向, 行路则更像是体验和探索“江湖”中的林林总总。读与行, 缺了谁都不完美。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行走能丰富我们的阅历, 何乐而不为?

读书的发言稿 篇8

其实,大学抢优等生源的做法不只是国内独有,国外也有,就连世界名牌大学云集的美、英两国也不能幸免。不过他们的斗法是笔力。有的广告虽有大学间彼此的挤兑与贬损,但火药味并不浓烈,倒是非常幽默有趣,看后令人开怀解颐。

先来欣赏几所美国名牌高校的招生广告。

哈佛大学:来吧,宝贝。到这之后,你的年薪不会低于20万美元!别轻信媒体!我们不是最喜欢拒绝人的学校!最没人情味的是麻省理工!别去申请麻省理工!申请我们这儿吧!相信我!即使两万多名申请者中我们只录取9%,还是申请吧!顶多邮箱里多出薄薄一纸拒录信。来吧!让更多的申请者来吧!这样我们的录取率就可以跌破1%了!

斯坦福大学:哈佛算哪根葱?加州是我们的地盘。你对我们来说可有可无,但不管怎么样,你还是申请吧,万一中大奖也说不定呢。

哥伦比亚大学:我们可是纽约市区最靓的地方,可我们的录取率只有10%哦。幸好,被我们拒录了,你还可以去纽约大学,那里的人都是被我们拒绝掉的。

再来看看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校徽中央同样都有一本书,只是前者的书是打开的,而后者的书是合上的。因此,牛津大学招生时就利用自己的校徽做文章,说剑桥大学是不读书的,书都没打开,只是拿来装点门面的;而剑桥大学毫不示弱地予以回击:牛津读书太慢了,我们都学完了,把书都合上了,他们仍打开书在慢腾腾地看呢。

教师读书分享会上的发言稿 篇9

魏华

昨天,组长通知我参加读书分享会的发言,我想,早发言迟发言,反正总是要发言,便欣然接受了。以下为发言稿,有删改。

因水平有限,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本学期学校确定的共同阅读书目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和《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今天我就抛砖引玉,谈一谈自己阅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体会和想法。也欢迎大家给我提意见。

著名教师于漪在一部纪录片中提到两个教育人对她的影响,一个是中国的陶行知,另一个是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四川的李镇西老师也曾经非常郑重地谈过这两个人对他的影响。我有时在想,看或者写教育类文章时,如果不提苏霍姆林斯基,就感觉档次不够。一两个人说还无所谓,这么多人都提,总不免会引起人的好奇心来。就这样,有了想要了解苏霍姆林斯基的冲动。就从《给教师的建议》开始吧。

有句歇后语非常能够代表我的阅读心理:腰里别着死耗子——冒充打猎的。我想,作为一名小学老师,不读几本专业理论书籍,到底是有点说不过去的。一开始是硬着头皮读、逼着自己读。但当真正读下去时,却远没有想象中的艰难,至少这本书是这样。这本书是苏霍姆林斯基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专为中小这教师写的一本书,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实际事例和精辟的理论分析,读起来基本上也不费力,并且总能引发人的思考。

本书的第92条建议“我的简单经历、在职进修和我们办学的一些成绩”提到了他的履历,我也上网查了下关于他的介绍。他的全名叫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生于1918年,1926年在一所七年制的农村学校读书,17岁时即投入到教育事业,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到前线参战,1942年身负重伤,后复员转业,积极要求当一名老师。后来一直在家乡的帕夫雷什中学任教,直到1970年去世时,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写了40部专著、600余篇论文、约1200篇儿童小故事。他不断地坚持进行教育写作,令人钦佩。他是怎么坚持下来的?若换种角度去想,是因为他全身心投入其中,充分享受教育带给他的快乐,()且行且思,并没有觉得这样不间断地记录是一件痛苦的事。做一件自己感到特别愉快的事时,又何须谈坚持呢?

《给教师的建议》里共有一百条实用的建议,随便翻开哪一条,都可以开始愉快地阅读。

我想对第二条建议具体谈谈自己的想法。

“2.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是的,我们几乎从一睁眼就开始忙,一天下来,想想,有时都不知道忙些什么。那么多作业要改,那么多杂七杂八的任务要完成,除了教学任务外,像我们这样的年龄,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琐事也不少。学习,哪有时间啊?

苏霍姆林斯基给出了这样的建议: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当代有一位著名的特级教师也说过:越忙越要读书。

是啊!需要认真对待他们的建议,一两个人做无所谓,大家都这样做,难道就没有一点冲动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读书,可以帮我们更好的规划时间。

读书发言稿 篇10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莎士比亚曾经说过: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所以,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爱读书!”

我爱读书,因为书让我增长了知识:我知道了我们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知道了当今社会科学发展的突飞猛进;知道了我们中国的强大。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我正式如此。因为我晕车,所以没去过 多少地方,但对其它地区的人情风俗,名胜古迹,名人伟人等我都了如指掌,因为我爱读书。我爱读书,因为书丰富了我的情感世界。我同情小凡卡的不平凡命运;我 关心阿廖沙酸甜苦辣的生活;我敬佩晏子巧答楚王的机智勇敢;我欣赏宋庆龄、华罗庚那种爱国精神;我喜欢林海音求知的欲望;我痛恨外国列强在我们中国 的土地上为所欲为,无法无天问我为什么知道这么多——因为我爱读书。我爱读书,因为书帮我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我记得司马迁曾经说过:“人 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啊,有许多人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着,奋斗着。马克思为了写《资本论》花了约 40 年的时间;钱学森为了回国为国家 做贡献而不惜忍受牢狱之苦;江姐、刘胡兰、董存瑞等一个又一个英雄人物为 了新中国的成立而抛头颅,洒热血这些人为了自己的理想而不惜一切代价,他们都是我们的榜样,是他们帮我树立了远大的理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21 世纪的新中国而读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知识的海洋,一个人如果不读书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一样。所以,同学们,多读书吧!为了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读 书吧!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关于读书的演讲稿(篇2)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读书与生活》。众所周知,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之所以说 它重要,是因为它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充斥在我们的周围,并且每个人都在学知 识,用知识。但是,有些人却不知道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我觉得读书的好处之一就是调整心态。不管生 活中我们遇到怎样的大喜大悲,都能保持一个平和冷静的心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去面对 它。高兴地时候,不要得意忘形;失意的时候,不要过分悲伤,倘若不能避免伤心,就自己 想办法疏通。高尔基说: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闲暇的时候,我们也不妨读一读书。通过读书,我们从书体会到博爱,感受到真情;我们从书中认识到历史的更替,社会的变革;我们从书 中学会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会成长。世纪老人冰心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是一句至理名言。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 个智者交谈,可以使人心灵充实,使人明辨是非。毕淑敏也说过,书不是胭脂,却会使人心颜常驻。书不是棍棒,却会使人铿锵有力。书不是羽毛,却会使人飞翔。书不是万能的,却会使人千变万化。书是我们最忠诚的伙伴,所谓:走遍天下书为侣。时光会不断流逝,读书却让我们增长知识。难道你不想增长知识吗?如果你愿意,请你拿起对我们人生有意义的书,走进书的世界,畅游知识的海洋吧,它会让你充满思想,充满智慧,进而改变命运,改变人生,更能让我们找 回那些真正属于我们的自信!谢谢大家,发言完毕!关于读书的演讲稿(篇3)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我们一起读书吧!”。书,是人类文明的果实;书,是贮存知识的宝库;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只要我们肯读书,就可以汲取几千年人类智慧的精华。牛顿从小酷爱读书,中国教育总网文档频道在研究了前人著作的基础上,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从而成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试想,假如没有书籍传播前人积累的知识,在当今时代,还会有遨游太空的卫星和宇宙飞船吗?!还会有让我们浏览奇妙网络的电脑吗?!书是人们的良师益友。英国著名思想家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成才”;唐代大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著名作家林语堂说:“读书能让人得新知,增学问,养性灵”。正因为这样,我酷爱读书。曾几何时,我置身书海,“无法自拔”。《雷锋日记》使我明确:人类生存的最高意义,便是做一颗为人民服务的螺丝钉。我明白了:奉献的一生最美丽;〈〈老人与海〉〉中那位不屈服于风暴,勇于抗击的老者让我肃然起敬;〈〈茶花女〉〉中国教育总网文档频道让我铭记:只要心存真情,人格将永具魅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我懂得:一个人只有在挫折中才能展示出惊人的毅力。有了它,人们就不会向困难和挫折低头。〈〈细节决定成败〉〉告诉我: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从〈〈平凡的世界〉〉中,我领悟到:人,无论处在什么位置,无论多么贫寒,无论多么艰难,中国教育总网文档频道只要有一颗火热的心,只要能热爱生活,生活对你就是平等的。读书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快乐,在读书中我不断地发现自己,检查自己,提升自己!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在浩瀚无边的书海中,鱼龙混杂,良莠难辩。在书的社会里,居住着贵族,也居住着庶民,既有善者,也有恶棍。这就要求我们在读书时要擦亮双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即:要读书,读好书,读益书。世纪老人冰心说“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是一句至理名言。读书能让我们享受到无限的“乐趣”。有的书像陈年佳酿,百读不厌;有的书如倒啖甘蔗,渐入佳境;有的书像一枚青青的橄榄,苦涩后现清香……翻开一本好书,闻着它淡淡的墨香,中国教育总网文档频道与李白一起欣赏唐朝的明月;与苏轼一起领略“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与俄罗斯文学巨匠一起踏着西伯利亚纷飞的大雪……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穿越时空的隧道,与精英们一起分享精神的盛宴,这是一种多么美妙的情形啊!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纵观古今中外,凡是大有作为的历史人物,都是博览群书的人。伟大领袖毛主席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几十年来,毛主席日里万机,可他却总是挤出点滴的时间来看书学习。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他每阅读一本书,中国教育总网文档频道一篇文章,都要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各种符号,在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正是这种孜孜以求、好学不倦的精神,才成就了他举世瞩目的丰功伟绩。伟人的经历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个对祖国、对人民有所贡献的人,就必须不断地、发奋地读书,书是成就我们伟大事业的力量之源!今天的我们——生活在阳光下的年轻一代,更应该努力丰满自己的羽翼。我们知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可以看得更远;以书作垫脚石,中国教育总网文档频道我们可以攀得更高。“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暴十寒。”朋友们,让我们以审视的目光来阅读书籍,以书为友,以书为鉴,让一缕书香伴你我同行!让我们一起读书吧!关于读书的演讲稿(篇4)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是人类精神的粮食。在书中我曾经与诗仙李白斗诗百篇;与范仲淹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读书不仅让我乐不思蜀,也让我体会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境。”因此,书如同我生命中必不可少的良师益友。

我是在读书中享受艺术美,享受其带来的无穷乐趣。我可以畅游在书的海洋里,坐着轻舟在三峡中勇进,去感受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喜悦,也可以漫步于塞外广漠的草原之上,去领略王维所点燃的直冲云霄的孤烟,欣赏那动人且让人流连忘返的“长河落日圆”,还可以欣赏“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阳”如此壮阔的岳阳楼。而看《巴黎圣母院》则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笔下的当时的那些建筑,那些奢华的象征权力的教堂,人们还不知道可以拥有自己的思想,以及为了自己的愿望可以做什么事情,一切都假借神圣的宗教,一切都假借神圣的教堂来展现,展现建筑家的审美观,也就是个人的才华,或者展示自己的能力,我想那时的人们,把人性深深地埋在一件神圣的宗教的外衣下面,典型的人物就是副主教--克洛德。从那许多的错综复杂的毫无章法的建筑群,我们不难看出,当时人们的内心是怎样的压抑,怎样狂躁,那些像雨后春笋一般从地下冒出来的教堂的尖顶,正是人们扭曲的灵魂在对着苍天做这无声的哀号!这则又让我体悟到书中也有腐浊黑暗。

上一篇:四年级经典诵读活动的工作总结下一篇:家长征文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