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故乡是远方杂文随笔

2024-06-24

回不去的故乡是远方杂文随笔(通用13篇)

回不去的故乡是远方杂文随笔 篇1

总以为风景在远方,所以不顾一切飘洋过海来寻找。总以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所以要到处走走看看。

走了看了才发现,最好的地方还是故乡。深深烙印在我心里,草木枯荣,繁花落叶,季节变迁,小桥流水。闭上眼睛,都像活在梦里一样。

水乡人是细腻的,温润的,纯朴的,善良的。那条郁郁葱葱的人民路,多想再走一遍,七里山塘,外婆家旁边的万年桥还有念旧失修的城墙,斑驳的城墙是童年的回忆,慢一点再慢一点,景范也是难以忘怀的地方,范庄前的小巷子路修好了没,蛋饼摊的阿婆还在么,亲切的吴侬软语,校园里的石凳,假山,小操场,这个地方凝结了我所有最美好的回忆。细雨时节的苏城是静谧的,滴滴答答,雨滴从瓦片上落下来,清脆而空灵。四四方方的苏城,从来都不会迷路,没有机场的城市,总是没有那么多喧嚣,就像需要摆渡的鼓浪屿一样。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到了苏大,当时看到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勾起所有回忆,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校园。中学时代里,很多关于爱情,关于大学的憧憬,都是在苏大里完成的,那条长长的十全街,忙碌而狭窄,苏州美在精致,美在细腻。

于是乎,在外面漂泊的日子,遇到同乡,总不免突生好感,最好还能来几句苏州话解解馋,搜哉宁,总是不一样的,烧菜的时候都要多放点糖的。

无锡,也待了四年,算是第二故乡,想死了江大那片湖,想死了同居四年的大学生活。人总是对待过的地方产生感情,若干年后,也许我会思念英国,想念这段痛并快乐着并且飞速成长的日子。

青春像火车一样,轰隆隆地开走了,留下的,是渐行渐远的声响,还有跳跃飞舞的尘埃,我们不知道火车开向哪里,却再也开不回去。那么就向前看吧,如果现在还不够好,那是因为还没到更远的地方。

记忆里的故乡早已面目全非,成为了回不去的远方,但是如果你来,我还是愿意带你走一走。

故乡其实最怀念的,便是一碗面。

回不去的是故乡 篇2

我们村子后面有一条小河,河床很低且比较宽阔,前些年修了一座小水库,水库下游是一片废弃了的河滩洼地,今年得益于上级的“美丽文明乡村”行动,建了这个小公园。

应该说公园确实比较漂亮,但不知怎的,我看后不但不兴奋,相反,心里却平添一丝淡淡的忧伤,正如之前我每次走过这里一样,头脑中总会不自觉地现出童年时水流淙淙的小河以及两岸原生态树林的景象。

回家后谈了我的感受,父亲和母亲都没有说话,但从他们的眼神中,我读出了一抹浓浓的乡愁。

其实,这些年我时常体会到父母在不经意间流露出的乡愁。而这又何尝不是我的乡愁?

父亲喜欢白天到外面和老人们扎堆闲聊,一年四季不断。这些年令他苦恼的是,夏天再也找不到可以乘凉的绿荫,只能蹲在屋后墙根。“过去老远看到黑黝黝的一片,那就是个村庄;现在到各个村子里看看,房子比过去好了,但找棵象样儿的大树却很难。”在一次闲聊中,父亲曾如是说。

我小的时候,可以说村庄都在树林里,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会栽种各种各样的树。村子规划之前,房屋也不像现在这样整齐,村中会有一片片的小树林,到了夏天,这些小树林就是人们乘凉憩息的好地方。

当年我家东面不远处就有一片小树林,学生时代暑假里最惬意的事,就是到小树林里,躺在凉席上看书,听着树枝上蝉声阵阵、远处池塘里蛙鸣悠扬。夜晚或者雨后,在树林里可以很容易地找到蝉虫。把蝉虫放在一个小罐里,第二天会脱壳变成知了。

村后河两岸原生态的树林,是我儿时的天堂。

一到春天,树林里草长莺飞、鸟语花香。放学回家放下书包后,我会迅速地挎个篮子和小伙伴们一起到树林里剜野菜,看着漂亮的蝴蝶飞来飞去,听着各种鸟儿不停地啼唱。

最让我兴奋的是周末跟随一个堂哥去捉鸟。堂哥在这方面很内行,他先挖一个活的蝼蛄,绑在铁锚的机关上作诱饵,放在一个相对开阔的地方,听到附近有鸟叫,就带我们几个人到鸟的后面,用石头把鸟往这边赶,成功率相当高,有时一天能捉到几只山鸡。

夏天里各种蝉声交替混杂,树上、尤其是枰柳树枝上几乎爬满了知了,我常用面粉做成一小团粘胶,固定在一根长杆的顶端,用来粘知了。回家后让母亲放到锅里烹熟,在那个平时很难吃到肉鱼的年代,可是最解馋美味了。

可现在,村里的树了了无几,大树更找不到了。春天回家时已经很难听到小鸟的歌唱,夏天回家时蝉鸣声也越来越少。

母亲一向勤劳,能自己干的事决不让别人插手,再加上身子骨还算硬朗,所以做饭、洗衣等家务事一直坚持自己做。

前年秋天我和姐姐们回家时,听邻家的嫂子说,母亲经常到村后面的小水库里洗衣服。我们一听都有点急,因为坝堤比较陡,母亲年事已高,身体又不灵便,万一出点意外怎么办?再说,家里有自来水,而且只是象征性地收点费,用不着这样节约。

当我们极力劝说时,母亲说:“我不是为节省家里的水,我是喜欢在坝里洗衣时的痛快劲。”

我听后心里微微一震,马上意识到母亲是在寻找以前到河里洗衣时的感觉。

那些年村后面的小河四季水流不断,且清澈见底,村里人的衣服都是到河里洗。河边洗衣的女人们,是那时村子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女人们一边洗衣一边说说笑笑,用捶衣棒捶衣服时的啪啪声非常有节奏感,有时简直就像演奏打击乐,而且会有回音,能传得很远。

让我记忆最深的画面,是女人們在漂洗大件衣物如床单时,抓住一端用力一甩,让床单慢慢飘落到水面上。那场景一直是我多年来挥之不去的美丽印记。

故乡的小河也是我童年的乐园。酷暑季节里到小河里游泳享受清凉,在河中与小伙伴们嬉戏瞎闹,经常忘了回家吃饭。河里有各种小鱼小虾,虽然摸鱼捉虾我很不在行,但看别人捉上来活蹦乱跳的鱼儿时,同样会感到兴奋异常。冬天河里总会结上一层厚厚的冰,在上面滑冰、打陀螺,是那个年代最有乐趣的活动之一,有时手冻麻了也依旧乐此不疲。

今年有一次回家时,我问母亲是否还到水库里洗衣服,母亲叹了口气说:“你用不着担心了,现在的水已经脏得不能洗衣服了。”

近几年上游村里的养殖厂都把粪水排到河里,再加上这些年总是干旱,河水基本上是长年断流,水库里的水已是死水一潭,除了浇地,已经没有别的用处了。冬天里也很少再见到以前那厚厚的冰层了。

故乡的小河不再,往事也已如过眼云烟。

小时候我们家的围墙很矮,连大门都没有,母亲出门时,钥匙就放在门框上面的缝里。村里大都是这样,那么多年也没听说有丢东西的事情发生。

村里谁家有打墙盖屋的事,四邻八舍都会送去一瓢大米、白面,或者一小包鸡蛋,男劳力还会去帮上一两天工。每当家里做了好饭,如包饺子、下面条时,母亲总会让姐姐送一碗给东西邻居,即使自家吃还不够时也仍然要如此,他们两家也是这样。

那是真正的“远亲不如近邻”。

现在回家,经常会听父母说起张家大爷被人骗了多少钱,要不就是李家大婶被人偷了什么东西。母亲也时常慨叹:“社会怎么越来越乱?”

邻里之间虽然相处得都不错,但以前那种形同一家的纯朴、和谐的邻里关系已经渐行渐远。

到村后看公园的那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回到童年的树林里,看到野草野菜遍地乱长,闻到野花淡淡的芳香,听到各种鸟儿婉转啼唱;回家的路上,又见炊烟袅袅、杨柳轻飏……

醒来后想起了一句话:“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到不了的地方叫远方。”

因为父母一直住在老家,我经常回去,但总感觉故乡离我越来越远,早已不是以前的模样。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一些东西、哪怕是美好的东西也注定要失去,无法长留。这点我很明白。

但我不明白的是:发展为何一定要以人与自然的疏离、人与人之间的紧张为代价?

人类总是会变得越来越文明的,但文明其实就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环境。在一个真正文明的社会里,人与自然、人与人应该是和谐相处、亲密依存的。

我不知道故乡将来会是什么模样,甚至村庄还能存在多久,因为近几年一直有传言说镇里有合村并居、让村民拆房上楼的计划。

但我知道故乡的原风景已成追忆,永远无法还原;故乡真的成了一个回不去的地方。

回不去的故乡作文 篇3

小时,我也曾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我翠绿的叶,在风中摇曳,曾有多少天真可爱的孩子,爬到我身上,就着晨露吃榆钱儿,边告诉我各种好玩的事,甚至新学了一两篇课文,都会卧在杈上,悠悠然地读给我听……阳光明媚,我的叶儿,颤着,摇曳着,奏着一曲曲乐曲。这样的日子过了十年,我也长大了许多。

有一天,这个地方的‘县委书记’下乡视察,看到我枝繁叶茂的模样,便轻声对旁边说了些什么。我远远地看到微笑地看着我,想是在夸我,我也笑着看他,不曾想,等待我的竟是斧子与锯子。他们将我的根锯下来,装上卡车,运到市里去了,我被移植到一个公园里,在那儿,我水土不服,终于病倒了。他们不明原因,无论如何,我的病还没好,叶儿全黄了,榆钱儿也落了。

他们认为,给我治病是白费工夫。于是,有一天,随着荡着杀气的锯子声,我倒下了,只留一个树墩。树墩上的纹路,条条闪着愤怒的光。

回不去的故乡作文 篇4

我喜欢雪,但是连云港太冷,我受不了的就是这个时候,外婆已经裹上了一层厚重的袄子,有一种说不出的郁闷与颓废,就像画中的人儿,衣服穿破了也旧了。妈妈从网上邮购了二三套棉衣,苦口婆心地劝她:“现在与以前不同了!你也该穿新的了,可不像从前,要穿到旧。”衣服已经寄到了,但外婆还保持着最后的朴素与节俭,那件衣服一直被她珍藏在衣柜里,出去走亲戚时才会穿。

我喜欢热闹的夜晚,却也讨厌不眠的夜,乡下的每一寸土地都能制造出喧嚣,渗透铁窗的间隙呜咽的冷风,陌生的脚步踩在泥泞的雪地上,发出含混不清的诅咒,于半夜三更将你惊醒的莫名鞭炮声,太吵了,我的耳膜也无法得到暂时的休憩。

我喜欢口味重一点的食物,却怎么也吃不惯外婆腌的、煎的、煮的咸鱼。外公老爱吃的拳头大小的芝麻汤圆,太咸太呛,又太甜。我也不该这么挑剔的,但我却完全无法适应家里长辈的口味,我都怀疑自己是一个外乡人。除了这些个人所喜的食物,就是一些平平淡淡的家常菜,一个仅刺激了味觉,一个又让人乏味,实在无法形容家乡的每一餐给我带来的冲击。

但我喜欢那云涤雾绕般的神秘感,故乡的烟囱里飘起的蓝绸似的烟和丘陵上的霭,始终令人感到脊骨发凉。外婆在灶房炒菜时,我就在外头发呆。冬天菜园露在上头的菜叶,总是病态的,发紫的;雨蓬里的鸡,总是凶神恶煞,让人觉得,它们下一秒就要用它们锋利的尖嘴,将我们啄食至白骨森森。我更不常去菜园里看鸡,陶罐里的碎冰,随手捣弄几下,就让双手红肿了。妈妈说小时候上山曾遇到过一条大红蟒,我也就不敢往山上跑了,除了这个,就是怕迷路,迷路了,就怕——回不去了。

回不去的故乡的散文 篇5

当年曾和我一起玩过、闹过的伙伴们,还记得我们曾一起到山上去砍柴,在山上摘野花、野果,对着山风大喊“呜喂”,吃着酸酸甜甜的泡里(树莓)、毛栗子的情景吗?还记得我们在田埂边割猪草,在小溪里捉鱼虾的情景吗?还记得在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们提着灯笼成群结队地踩着积雪去给每户人家拜年,在人家门口齐声高喊“恭喜你老人家过个热闹年啦,不是粑里(糍粑)就是钱啦,恭喜恭喜,泡砣里(一种米糕)一兑”然后主人家笑呵呵给我们吃的东西,我们则背着布袋里装满了那时农村人过年为孩子们准备的红薯片、米糕……欢天喜地回家的情景吗?

一切都过去了,再也不会重现了。只怕故乡的年味也越来越淡了。现在的孩子们还会成群结队去给人家拜年吗?还会像我们小时候那样盼望过年吗?我想,也许不会了。再怎么高级的零食也换不来我们那时候的那种欢乐。他们不会去给别人拜年,也不稀罕人家的零食。守着电脑、玩着手机,低着头,年就这样不知不觉过完了。

而一同经历过那么纯真美好岁月的我们呢,还记得一起度过的时光吗?

当年分别时,我们都是黄毛丫头,一转眼人至中年,十多年不相见,还会记得彼此吗?再相逢,会相拥而泣吗?

从路上遇到的乡亲不再热情、不再淳朴的眼神里,我找到了答案;从那年我们为父母迁坟在熟人那里难以借到一根结实的绳索,我找到了答案;从抬棺材的大汉们因为经过了一块油菜地而引起主人不悦的叫喊着要陪损失,我找到了答案。

再相逢,我们也许会同时惊叫,但惊叫过后,便是无言。我想,一定是这样的。

人走茶凉,我那天就知道了这句话的意思。父母生前不是和他们挺要好的吗?父母生前待她们本是不薄的啊,怎么人没了,就忘记了人家的好呢?我从那一天开始,知道了我已经回不到曾经的故乡。

记得年少时,母亲打豆腐时要吩咐我送给左邻右舍,烫粉皮时要我送给东家再送西家。当然,人家也是知道礼尚往来的,同样在她们打豆腐、烫粉皮时,也不忘了送给我们。那时的人相处得多么融洽啊!大家爱到一起烤火、喝茶、唠嗑,如今呢?在路上见了面都懒得打招呼了吧?即便坐到一起,只会问彼此今年在外头赚了多少钱,银行里存几位数,在哪买了房,买的是什么牌子的车,然后是有钱人说得口水四溅,潦倒的那一个到处找地洞吧?还能听到没钱人掀翻屋顶的笑声吗?我想,也许不可能了。

那我若回去,我又会发出爽朗的笑声吗?我不敢确定。

回不去的故乡 篇6

五一假期,得闲匆匆忙忙回家,却又只能暂留一晚,或许也是我不敢呆得太久吧。

乡村的时光仿佛的确是慢一些,一个傍晚,一个清晨,便能做很多事情。上午都过去了一半,爷爷说要到山上去掰笋子。十几岁的堂弟立刻兴奋起来,甩下昏昏沉沉的作业本就去找袋子。我也想跟着去,爷爷却说,山上刺藤树杈多得很,别伤着了我。就一句话,把我抵到墙角,悻悻地收起兴致,想起昨晚邻居看见我,笑着问奶奶,是不是家里来客了。

看着爷爷苍老的背影后面跟着欢快的堂弟,一会儿工夫,走远了。我想起我在堂弟这个年纪的时候。那是一个夏天的夜里,月光洒在场子和道路上,泛着银光。我给妈妈写了个留言条,带上手电筒,蹑手蹑脚做贼一样出了家门。走到爷爷家的窗下,我敲了敲窗,爷爷应了句:“来了!”

前一天晚上,我请示妈妈,说要跟爷爷在夜里翻山去水库里捡鱼,妈妈说免谈。其实我内心也清楚,这是必然结果。那一晚,我几乎没睡,一是认定了要做这件事情,一是幼小心灵里隐藏着的怕被责骂的不安,仿佛那就人生里的一个重大抉择。

大概是凌晨三点,爷爷打着手电筒在前面走,我又兴奋又胆怯地紧紧跟在后面,彼此也不说话,就听着脚步声和心跳声在交替奏响。夜里的风吹着露气一阵一阵沾在头发上,凉意就沁到骨子里。走过大路,岔进小路,然后是石板砌成的山路,路的两旁多是粽子叶,拂身而过,落满一身清香。

家在鄂南丘陵,山不算高,但却连绵,一座挨着一座,就像满山的楠竹,根错着根,叶搭着叶,相依又相离。来到水库边时,天亮尚早,凭借月光和星子的辉芒,天幕透出质地厚重的蓝。爷爷撑起竹篙,我蹲在竹筏的中央,稍微动一下,湖水就从竹筏的缝隙里汩汩地冒出来,像山泉一样,漫进我凉鞋里。

說起捡鱼,是因为那年天旱,鱼儿缺氧窒息,在夜里慢慢往水上浮,我们就趁着它们最后一息散去不久,从目之能及的水下将其捞起。要是待鱼完全漂浮,那就腐烂而不能要了。爷爷站在竹筏的前头,告诉我,天要是再干一阵子,就能看到老家的宅基了。然后开始讲这座水库还不是水库的时候,这里有一条小河从家门口流过,那个时候山上下来的竹木,都码在筏子上,等雨水漫起,河流奔腾,放排的汉子们就吆喝着,掌着竹木顺流而下,漂到乡镇上去卖钱,远的时候甚至直接放到百里外的长江,卖到武汉。童年都爱听故事,当时是图新奇,现在回想起来,那些故事里,尽是祖父对故土的留恋。

人若是像树一样,根扎在那里,就无需远走他乡,也便不存在故土。而故土之所以让人怀念,不能说是因为故土有着完美无缺的好,大抵是因为祖祖辈辈遗传下来的基因,在那片土地上才有最和谐的共鸣。

临近午饭,爷爷和堂弟回来,新鲜的水竹笋修长水灵。爷爷娴熟地揉揉笋尖,捏住一半笋壳,然后顺着往下卷,左右各一次,一根如玉的鲜笋就剥好了。而我,只能笨拙地,一片一片由外到内去剥笋壳。一如那时候,我们在天微微亮的时候,就收获颇丰,在太阳光散射开来的时候,就满载而归了。回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清理好鱼,腌上盐,平铺在竹垫子上,晒起来。而当时我能做的,也只是打打下手,做最简单的步骤。

那是我唯一一次在夜里翻越那座山,在夜里掠过那片水。生长在这片土地,却又背负着离开的期待和对城市的向往,然后就顺着一条书本试卷垒起的小道,一直走到如今这千里之外的异乡,辗转不定。

在剥笋子的时候,我极其外行地问爷爷,这笋子是什么竹子长的。问完这个问题,我感到非常羞愧。身体里流着这片土地的血,却对它陌生如此。我只知道那高大挺拔,成林成山的楠竹,因为那关乎山里人的生计,而不清楚这时代杂生于此,丰富了我们餐桌口腹的水竹。

午饭的时候,爷爷抱怨奶奶,没有炒一盘新鲜的竹笋,而是炒的前几日采来的。在这四面竹林的山野长大的我,对于立春之前埋在土里的冬笋与立春之后探头的春笋,新鲜采来的还是隔夜再烹的,这之间味觉差异,的确饱有相当的灵敏。但此时的我,确实觉得能尝上一口家乡味道,就已经是全心的满足了。

前一日傍晚,我悄悄回家,第二天中午,我默默地离开。这样的场景有过多次,尽管季节和年份不同,身边人的形貌各自在岁月里变样,但那份内心的潮涌却何其相似,与这始终静默不语的村庄一样,尽管瓦房渐渐变成小楼,但周遭的山体轮廓,那随风而动的苍翠,却不曾有过更改。

爷爷的故土不是我的故土,他的故土沉在水底,沉在历史的烟尘里。尽管只是一山之隔,日日都行走劳作在它的左右其间,但他也无法容身其间,只是隔着一座山望着他的故土潮起潮落月落星沉,或许在百年之后,隔着棺木才能无限靠近。而我,漂浮在千里之外,梦里依稀,裸足而立,用脚掌感受故乡的气息。霓虹熄灭,引擎和嘈杂人声鼎沸,我从梦里醒来,便又只能隔着千山万水,望着故土四季更迭,怀揣自己的命途莫测。

下一站停留何处,无法预知结果,但终究是回不去故乡。

故乡!永远回不去的地方散文 篇7

两天前,我们一大家人陪同外婆回到了老家黔西去上坟,本想早点写下这篇文字,可是两天以来却一直在思索,要用怎样的文字才能还原此行带给我的内心激荡和感动?该从何处下笔才能更好地诠释每一分钟,是飞奔的车窗外如画般的美景,还是在坟上外婆几乎哭出来的哽咽,是曾经繁荣而如今已经没落的家族和老房子,还是一路上外婆絮叨不停的话语,一切的一切,通通构成了此行每一幅画面的记忆元素,两天以来,一直萦绕心头。早就听外婆说过,在她很小的时候,因为家族的没落受人欺负和排挤,她跟随两个亲戚从老家黔西至贵阳,当时的她只有十三岁,她光着脚丫整整走了三天三夜,最终来到了如今她生活着的这个城市,看着她满是水泡的双脚,那时候起她就暗暗发誓,再辛苦也要在这里生活下去,再委屈,也要出人头地。

从那时候开始,她就没回去了,虽然寄人篱下,日子过得辛苦异常,但是她咬着牙挺了过来,然后,在这里成长,结婚,生子,子女渐渐长大成人,外婆几年前退休后也开始享受天伦。可是,老人的年纪越发大了,对于故乡的怀念也就越发不可收拾,无论离开多久,内心都一直很想再回去看看,虽然心里也明白的知道那里已经物是人非,很想很想要见到一个熟悉的人,可是,更加害怕一个也见不到,那份内心的彷徨与恐惧只会让自己想要逃避。

人一旦长大,伴随成长的那一切就成为身外之物,我们总是告诫自己不必让种种记忆永远与自己同在,最好就让它留在它所形成的地方吧,可是,微弱的生命却无法承受遗忘的重量。

从坟上下来之后,我们陪外婆走进她一直魂牵梦萦的地方,也就是外婆出生成长的那所老房子。现在的.这所老房子,是颓败的,大门前倒下的那棵大梨树曾多次出现在外婆的话语里,屋檐和窗棱上亦是留下了漫长的时光痕迹,其中,有愤怒,有忍耐,亦是有善良,还有对生的热爱,包括死亡的美。古老的这所房子,墙面是黯旧的杏黄色,木质的雕花门窗还能依稀看到一些过去的时光,阳光从屋檐的缝隙中透下斑驳的影子,老房子在外婆炽热的眼神下显得更加残败不堪。

外婆的身体一直不算太好,严重的高血压让她很难出一趟远门,长途的坐车亦会让她呕吐不堪,而这一趟远门,来回近四个小时的路程,在太阳下暴晒一天的行程,她竟然一直兴致高涨,看不出有丝毫的疲倦和辛苦。一路上,她回忆着小时候的时光,曾经点点滴滴的一朝一夕,她不停的说着,念着,甚至有些絮叨地反复又反复,在我的印象中,从未看到过外婆的精神能如此之好。归途中,在太阳照晒一天之后的大家都已经很困倦的在车上打起了盹,可是外婆却似乎比来时更加精神,她的眼睛没有合过一分钟,从老房子出来之后,她就不停地给我说着她的小时候,在那所大房子里的所有童年,所有美好得如同画卷般的时光,房子后山坡上大片大片的果园,夏日的夜晚,虫儿的鸣叫是多么的悦耳动听,她和她的小伙伴在漫天繁星的照耀下嬉戏,夜风是那么轻柔,月儿是那么明亮,童年时的笑声是那么快乐而令人无限向往。

多么的神奇,在外婆的回忆中,她还是那个梳着两根大辫子的少女,她的容颜还是那样的清晰,她的笑容,似乎能沉淀下整个尘世的喧嚣,甚至,可以拖延至一生那么绵长而令人惆怅。

回来的路上直到这两天,我始终在想,生命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去遗忘,亦不是为了去等待,它真正的意义应该是一种找寻,哪怕只是如同清晨曙光般清冷暗淡的一点,也有着不能忽略的深刻意义。没有牵挂和期待的日子,人都是孱弱的,正是有着一直想回去看看这样的牵挂和期待,才使得外婆突然间焕发了年轻的活力,那样强烈地对故乡如同依恋般地怀念,亦是她心中一直以来坚守的信念。

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随笔 篇8

老家藏在深山里。

严格来说,这是我爸的老家。他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这里先后走出了他们六个兄弟姐妹,只留下了不愿离开的爷爷奶奶。

以前未通公路时,每年寒暑假回老家对年幼的我来说都是一次磨炼。沿着湾岙村里的一条小路一直往里走,再盘旋而上,依次经过石板路、黄泥路,以及几段条石砌成的参差不齐的台阶,再经过长长的羊肠小道,整个过程要花费两个多小时。我自幼胆小体弱,体育运动无一擅长,上山还好,大人们连拉带拽好歹也能把我拖上去;可每到下山时,望着陡峭的台阶或只容得下一只脚站立的小道,我总是两股战战,双脚打滑,迈不开步子。眼见其他年龄相仿的兄弟姐妹们两腿生风,从我身边呼啸而过,我心中又是紧张又是羡慕,却始终没有胆量尝试。有一次一个胆大的堂姐表示一定要让我克服下山恐惧症,决定拉着我往下跑。没想到两个年幼的孩子根本控制不了巨大的惯性和狂奔的.速度,差点摔下山崖,最后以双双跌倒被树枝和杂草划得遍体鳞伤告终。那次以后,再也没有人敢拉我狂奔,我倒是落了个清闲自在,无论上山下山都晃晃悠悠地走在大部队的最后,反而收获了整座山的宁静。

因为地处偏僻,人烟稀少,走在山里,你会觉得真正融入了大山之中。夏天,城里是骄阳似火,一走进山里便顿觉阴凉。尽管一路行来要出很多汗,可是半路有清冽的山泉,坐下歇口气,掬水洗把脸。泉水碰到脸上的那一刻,只觉得全身的毛孔都舒服得张开了,头脑也一下子变得清明。更何况,到了以后,有已经在井水里浸得冰凉的西瓜在等着。冬天,如果遇上下雪,路固然更加难行,经常一步一打滑,稍不留神就摔个跟头,引来大伙一阵笑声,可是此起彼伏的摔跤,再加上前后冷不丁扔来的雪球,不知不觉让路途变得短了很多。

终于到了,远远就看到奶奶笑眯眯地站在门口等候,头上、肩膀上都盖满了雪花,像一个雪人。稍事休息,大家就开始收拾东西准备过年。一边是姑妈们洗菜、切菜、生火、做饭,一边是叔叔架上石磨开始磨豆腐。黄豆是早就浸泡上的,奶奶用勺子舀一点豆子倒进石磨的洞口,叔叔用力推动石磨,很快,洁白的豆浆就从石磨的缝隙中流了出来。我们在一旁看看这个,动动那个,当然,最重要的是抢着吃刚出锅的最新鲜的菜。除了自家做的豆腐、糖糕、蛋饺……印象最深的还属有一年我们烤了一只叫化鸡!用荷叶包了腌制过的整鸡,再在外面糊上厚厚的一层泥,然后放火上烤。那是多么漫长的等待啊,到最后泥巴烤干,终于冒出香气,我们顾不得烫手,几乎是一哄而上,好像还没反应过来,整只鸡就被拆得只剩下了几根骨头,最小的弟弟还拿着鸡架,恋恋不舍地舔着。后来,好像就再也没吃到过那么香的鸡肉了。

爷爷高度近视,除了眼镜,近距离看东西时还要拿着放大镜。奶奶则总是抿着没牙的嘴,笑眯眯地坐着晒太阳,看我们跑来跑去。房子门前有一小块平整的空地,叔叔在边沿种了许多月季。再前面就是成片的竹林,那是童年的另一片乐土。叔叔挑选一株合适的竹子,把它压到一定的弯度,再把两边竹枝往中间合拢,绑成一个凳子。三下五除二,一个纯天然的儿童秋千就做成了。我们争先恐后地爬上去荡秋千,摇啊搖啊,觉得随着竹子的起伏已经高高地飞了起来,再摇一会儿,仿佛就睡在了竹海的那个绿色的梦里。

然而这些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如今,爷爷奶奶都已不在了。一起长大的一帮兄弟姐妹,也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再难凑到一起嬉笑打闹。村子里人丁凋零,据说现在长住的,只剩下二十四位老人。因为常年少人行走,山路逐渐被野草埋没,有些路段几乎已无法通行。

好像再也没办法回到那个绿色的梦里去了。老家就像还居住在那里的那些老人一样,日渐衰老,慢慢沉默。我们离家太久,不知不觉,已经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所幸的是,通往村子的公路已经修好,如果开车,回去的路程就缩短为半个多小时。这一次,不再是爸妈牵着我的手,而是我们开车带着他们。

再一次坐在老房子的门口,闻着雨后山野间草木散发出的特殊气味,看着山岚从山脚慢慢升起,再慢慢扩散开来,最后眼前所有一切全部变得白茫茫一片,我们自己,好像也置身在一个白茫茫的仙境当中。

我终于记起了小时候在竹林秋千上的那个梦。

回不去的故乡 篇9

然而,人生之河是一条左岸是情、右岸是理的河流。左岸,光阴易逝,老槐树依旧顽强地生长在记忆深处,槐花依旧在记忆中摇曳;右岸,理在那里理直气壮地站着,大声宣扬着,推崇着,那所谓的社会要不断发展,那唯数字是论的各种新中国现代化建设,那拜金、世俗、物质的思想观念,等等,都在毫不留情地冷却着情感的温度。

踯躅于左岸,回忆那些美好。

暮春初夏,是槐树开花的时节。“五月槐花香”,槐花,是我对故乡的思念。忽然一夜夏风来,千树万树槐花开,“圣洁素雅让春色,独具五月吐馨香”。那铺天盖地的洁白,浓郁得化不开的馨香,常使我有一种似在云中穿行、在雾里漂浮的感觉。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那是一棵老槐树,它生长在老家的屋后,有的树根已拱出了地面,树皮好像龟裂的黑土地,但枝头依然苍劲茁壮,七股八杈如一只巨大的手,似乎要拥抱苍穹,揽月九天。听奶奶说,这棵老槐树的树龄大约有二三十年了。对老槐树的好感,不光是那一树迷人的槐花,还因为年年都能吃到奶奶用槐花做的各种美食。每到五月,老槐树的枝枝梢梢就挂满了一串串嫩嫩的雪白的槐花,似串串珍珠,点缀于青枝绿叶间。风一吹,那静雅的花束翩然摇曳,风情无限,颇具诗意,这是置身于都市的人无法寻求的古朴与自然。万花摇曳,醉煞一树忙碌的蜜蜂。这个时候,奶奶就用长竹竿绑上一个铁钩子,从树上折下半筐槐花。然后用水洗净,洒上面粉,拌上盐,搅匀,放到笼布上蒸熟。一出锅,那股香味呀,沁人心脾。奶奶还把槐花做成鲜美的槐花汤,可口的槐花烙饼,那甜甜的香,晶莹剔透的白,常让我吃得连连打嗝,从而使童年变得那么生动美丽,也让我有了一份难以言诉的槐花情结。

初夏,在清爽的晨风里,坐在槐树下,不时有花飘落在眼前,喜欢这种花落在肩的感觉,不禁心驰神往,心醉其中。飘飘洒洒,花落如雨,素白的花瓣化作千千万万飞舞的精灵,织成漫天琼花似的帷幕,白花铺地,不忍踩踏,一任落花盈盈,落成一地香雪。清风,鸟鸣,树影,花香,而这一切又是宁静所得。身处闹市久了,心灵会蒙上一层世俗的尘埃,惟有宁静,并非是片刻,而是长久的寻觅,才会有一份生命的恬静,不期而遇,不经意间向你走来,让这无语的灵秀自然浸润在心里。光阴易逝,老槐树仍顽强地长在记忆的深处,并时时有花儿从梦中飘落,故乡是一树不老的槐花。

踯躅于右岸,无奈地面对理。

面对理,也许故乡的发展有自己的曲调吧,没有代价就没有发展,这是文明发展到今天所遵循的规律。踏上故土,一束束橘红的光焰次第进入我的眼帘,宽阔的公路,鳞次栉比的楼房,川流不息的车辆,熙熙攘攘的人群,华灯璀璨的街道,像连绵不断的画卷一样令人赏心悦目。祖国一天天发展,城市化一天天推进。理在告诉我,我不能因对故乡、对老槐的留恋而让国家停止了前进的步伐,就像人类在不断进步,没有人再会回到那个茹毛饮血的时代。从乡村到城市,从落后到进步,也是我们每个人愿意看到的,何况这样的发展也在极大地便利着我们的生活。

可是——当我望向故乡的夜空,那明亮的星河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那努力挣脱霾空而发出的点点微茫之光;当我走进儿时的老巷,那棵老槐不见了,也没有老人在树下叼着烟袋唠嗑了,取而代之的是那高悬的高压线骄傲地架立在那里;当我尝试抚摸故乡的土壤,那质朴踏实的感觉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满手的公路灰尘。眼前又浮现出那棵根部裸露在外的槐树,不但没有了往日的嫩绿与坚定,还扭曲着腰身,无奈而疲惫。

回不去的是青春诗歌 篇10

来不及说了

总有个人

是心口的朱砂

也许这是我们的友谊之光

六月风走街穿巷

思念在一瞬间生长

想去你心里旅行一辈子

偶遇那年的小美好

总是和你在一起逞强

一起疯狂

一起痛哭

几十亿人中我遇见你

感觉幸福得无可救药

七月上陌然浅笑

而长大以后

蓝天污秽不堪

社会太残忍

霓虹灯也比里光闪烁

在黑夜里,与之共鸣的

唯有闺蜜,握住希望

把星光都装进行囊

让我不再害怕

孤单流浪时的眼泪

偶尔我会想起你

斑驳零碎

氤氲早已将城市灯火扑灭

昏暗的闪烁中

把星光淹没无声

关于你的一切

我尽难溢于言表

哭过笑过的也释怀了

闺蜜啊

此刻只想

关上门

整个世界

只有你我

寂静中,青春却嚎啕大哭

回不去的年少 篇11

甘雨

小时候的日子,像山涧飞奔而下的流水,那么快,那么长,一去不回头。然而小时候做过的那些傻事,却常常让现在的我忍俊不禁。

刚读幼儿园小班那时,不知怎的,我特别羡慕那些能看着挂钟说出时间的人,当时就觉得他们好厉害啊!竟然能看得懂三根针所表示的东西。从那以后我便开始琢磨。为了搞清楚,我经常会问表姐:“现在几点?”“三点二十。”我看看钟,哦,有根针指着三,不对呀,那根针怎么在3的后一点?我挠挠头,不太明白,却又死要面子,坚决不去请教任何人。你竟然敢“欺负”我,看我怎么打扁你!当时的我恶狠狠地对着挂钟说。

于是我又问了一遍刚才的问题。坐在我旁边的表姐抬头看看钟,说“三点二十五”.我急忙转头再看看钟,咦,为什么有根线指着5?我又挠了挠头,还是一头雾水。过了不知道多久,我用手蹭了蹭表姐的衣服,又问她:“现在几点?”她将头从书中抬起来,盯了我半天,看得我心里发毛。半响,才开口说:“你是想出去玩吗?现在天那么热,要不待会儿吧,待会儿我陪你去玩。你能安静地让我看会儿书吗?我的姑奶奶!”被她这么一说,我有点不好意思,连忙摇头说:“不,不,不,我不想出去玩。”“那你就好好待着!”她抛来一句不走心的回答。

事情的最后,我被表姐拉出去玩了一下午。

小时候,老妈对我特别严厉,很凶,我经常这样想。

记忆中最深刻的一次,被打的原因已经忘记了,只记得当时老妈拎着我,对着我屁股就是一顿打。我那时哭得“天昏地暗”,可以说,鬼都被我吓跑。爸爸和妹妹就站在一边,想劝一劝老妈却根本没法插手。

后来老妈提起这件事时,还说:“那个时候,你拼命地哭啊哭啊,还边哭边说:‘我不要这个妈妈。’然后,妹妹就跑过来跟你说:‘那我们叫粑粑换一个妈妈好不好?’你那时就像小鸟啄米一样,拼命地点头,边吸溜着鼻涕边点头。”

如果能穿越回去,我真想对那时哭得惊天地泣鬼神的我说:“妈妈是你想换就能换的吗?”

每个人小时候肯定都不想上学,我也不例外。为了能够不上学,我通常会想方设法。可惜那时的我“学识浅薄”,能想出来的唯一办法就是让自己感冒。为此我也费劲了心思,然而结果却事与愿违,成功的机率百分之零。

晚上我躺在床上,照例思索着该怎么让自己感冒。妈妈每晚睡前都会帮我们盖好被子,关上窗,还特意叮嘱我说:“半夜别踹被子,小心感冒了啊!”我灵机一动,悄悄从床上爬起来,跳下床,猛地拉开窗户,想象着有一股寒风袭来,我忘了这是个夏天的夜晚,唉,怎么变得更热了?管不了那么多,我迅速翻身上床,踢掉被子。可惜过了没一会儿,我就感受到了来自空调风的冷气,坚持了一会儿,最终还是放弃了,默默地拉起被踢到床脚的被子,平平整整地盖在身上。可还是不甘心,于是我把脚伸出来,因为妈妈每次盖被子时都会把我的脚包裹得严严实实。当时我是认为,寒气会从脚上进入,然后慢慢地侵入全身,最后就感冒啦!这么一想,寒气从手上进入不是更快一些吗?于是我把脚伸进被子里,将手从被窝里抽出来。然后,安心地入睡了。

第二天一起床,我用手摸了摸额头,凉的!不甘心,又用体温计测了一下,什么,36.5度?!

不上学的计谋又一次以失败告终。

那些曾经回不去的时光,最傻的那些日子,可以为了一件事绞尽脑汁,可以毫无顾忌地说出想说的话。那时的糊里糊涂,那时的死要面子,那时的单纯,那时的可爱,都是我最爱回忆的美好。

点评:

这是甘雨暑假的一篇小练笔,三个情节很纯很美。甘雨有极强的细节复盘能力,若干年前对过的`话,做过的小动作,想过的小心事,只要一复盘便鲜活得如在昨日。甘雨更有超强的生活梳理能力和提炼能力:那些曾经回不去的时光,最傻的那些日子,可以为了一件事绞尽脑汁,可以毫无顾忌地说出想说的话。那时的糊里糊涂,那时的死要面子,那时的单纯,那时的可爱,都是我最爱回忆的美好。

回不去的永远 篇12

那一年的夏天,赤裸的大地灼热的吸收太阳的余热,我们穿着单薄的外衣挥汗如雨的在操场上奔跑、跳跃,汗水从脸上划落,途经了那一张张开在酷夏的天真烂漫的笑脸。

那一年的秋天,秋风吹拂着,伴随着树叶凋落的舞曲,旋转着,飘落着,在凉爽的秋天里显得那样的优柔而又沉寂,我们漫步在落叶飘落的小道上,欣赏着,仰望着,在瑟瑟秋意中无尽的徘徊,却又是那样的温暖与温馨。

那一年的冬天,漫天飞扬的雪花点缀了这黯淡的世界,化成了精灵照耀了寂静的黑夜,在白雪素裹的世界中,我遥望着那一望无际的白雪,心情豁然开朗的,微笑这着简简单单洁白无瑕的幸福。

这一年的春天,我站在杂草丛生的枯草地上,尽收眼底的是满目疮痍的枯枝与败柳,花儿垂耸着脑袋,叹息着这惨淡的现状,那生机勃勃的春天一去不复返了,我们用我们的双手创造了一个死气沉沉的新春天。

这一年的夏天,赤裸的大地变得那样崎岖不平,坑坑洼洼的,失去了那几分的威严,换来的是又几分的颓废,我们不再挥汗如雨的欢颜笑语了,都躲避在阴凉的角落里自甘落寞的苦笑,激情四射的夏天随风而逝了,我们用自己的行动换来了麻木死寂的另一个夏天。

这一年的秋天,萧条冷瑟的街道越发的凄凉与刺眼,那时不时飘落的树叶,挣扎着,用自己的最后一丝力量努力的飞翔,最终还是落叶归根的惨剧,再完美的过程又有谁会欣赏,人们在意的往往只有结果,这样的秋天只会触景伤怀,像一首悲歌在耳边回绕,余音绕梁,尔久,尔久。

这一年的冬天,鹅毛大雪冰封了我们的步伐,我们困在家中像笼中鸟一样失去了可贵的自由,那一丝一点的回忆就这样埋葬到了积雪之下,简单的幸福被人随意的践踏变得那样的微不足道,冬天终于展现了它最真实的光环。

人们总是这样,蜷缩在所谓的美好之中不敢展望未来,总是幻想着自己的人生是怎样的精彩,怎样的动人,总是仰望星空,期待着目睹划落天际的苍穹,总是在幻想中度过了一年又一年的春夏秋冬,而我不想在幻想中死去,我要把眼光着眼于现在,学会在现实中生活,脚踏实地的一步一脚印的向前迈进。幻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我会拥着一股拼劲向着自己执着的未来前进,幻想破灭,而我还拥有实力,还能用自己的双手开拓未来,开拓希望的另一片天空!

回不去的时光作文 篇13

孩提时代,我很爱捉虫。在朦胧的月光下,随处都可以听得到各种虫子悦耳的鸣唱。当然,唱得最欢最动听的便是蛐蛐儿了。

我总是蹑手蹑脚地踱近草堆,吃力地翻开一块块大石头,借助手电筒刺眼的光,便发现身着黑色大衣的蛐蛐儿拼命地向四面八方逃窜。我瞄准一只,小心翼翼扑上去一捂,它便再也逃不出我如来佛的`手掌心了。接着,我就赶忙把它装进玻璃瓶里。

跟小伙伴们一起斗蛐蛐儿是再有趣不过的事,我学着蛐蛐儿东看西看的样子,逗得他们哈哈大笑,我们玩得别提有多开心了。

闷热的夏夜,我总是跟小伙伴们一人搬一个板凳相约去老柳树下乘凉。外婆没有多少文化,却把故事讲得有声有色。尽管有时声音是沙哑的,我们也百听不厌。每到精彩的情节,我和小伙伴们就兴奋地鼓起掌来。一阵阵凉风吹来,原本蜷缩的柳叶就舒展开来并饶有兴致地跳起舞来,好像也听懂了外婆的故事。外婆用长满老茧的手抚摸着我,为我放好蚊帐,为我摇着蒲扇。每晚都能在外婆的故事中入睡,我感到好幸福好快乐。

又一个夏夜,白色的月光依然柔和地投射在水面上,风依旧亲切地拂过我的脸面,然而我的童年却一去不复返了。

上一篇:无双绝诗歌下一篇:中学国庆致家长一份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