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 教案教学设计(精选6篇)
《趵突泉》 教案教学设计 篇1
教案示例一1、趵 突 泉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结合图画明确作者观察的顺序和重点,初步学习课文,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检查预习情况。
1.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2.形近字
佛——拂 泼——拨 洁——结 摇——遥
秘——密 妩——抚 扁——偏 倦——蜷
3.理解生字词语:
二、仔细观察图画,再认真读课文,在图画中试着找一找大泉眼,并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1.小组学习,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自然段: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第2自然段:趵突泉泉水清浅、鲜洁,它为济南增添了美。
第3自然段:大泉日夜翻滚,冬天会有一番神秘的景象。
第4自然段:小泉多姿多态,活泼、有趣。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按照去趵突泉公园游览的路线从不同方面介绍了趵突泉。
三、指导朗读课文。
四、作业
熟读课文。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2、仿照课文中的句子,用“那么„„那么„„”写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把观察到的事物,再具体形象地加以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段。
第一自然段只一句话,上半句讲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下半句“单讲”趵突泉。那么,这一段在文章里起了什么作用?
(文章开门见山,语言简洁,起到了“引起下文”的作用。)
二、看图画,阅读学习第二自然段。
小组学习,思考:
1.作者还没有来到趵突泉公园,就已经感受到了趵突泉的美了,那是为什么呢?
2、泉水的特点是什么?
3、你是怎么理解泉水特点的?
4、“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美”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是在桥上看到的趵突泉流出的泉水和泉水流过岸边“幽静”的环境。)
(清浅”“鲜洁”)
(“清浅”的意思是干净、清澈见底。“鲜洁”的意思是水质鲜活,没有杂质。)
(“美”一般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作者感到在济南美丽的山光水色之中,趵突泉的美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假如没有趵突泉,就大大逊色了。)
三、看图画,阅读学习第三自然段。
1.教学过渡:作者说“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接下来,我们就看看趵突泉到底是怎样的“美”。
2、读课文,学生小组讨论,思考:
(1)这一段哪几句具体写大泉?作者笔下描绘的大泉是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特点?
(2)写“不断地翻滚”是怎样具体写的?
(3)作者一边描绘大泉,一边写出了自己的感受。想象水“翻滚”的样子,联系课文内容,说说翻滚的大泉给作者和我们的感觉是什么?反复读这三句话,从中体会作者深深的感受。
(3~6句)
(看到水从三个大泉眼里往上冒,不断地翻滚。)
(“像煮沸了似的,不断地翻滚。”“„„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
(自然的伟大)
3.在这一段里,作者除了写大泉的景象,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泉池的形状、泉口的位置和水的流向)
4、如果说,平时的趵突泉那么“翻滚”,“好像永远不知疲倦”,那么,冬天的趵突泉怎样呢?
(更好)
怎么“更好”?是一个怎样“更好”的景象?平时的泉“伟大”,冬天的泉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神秘的境界”)
6、小结:这一段描写趵突泉大泉的美丽景色,突出表现了大泉“昼夜不息”地“翻滚”的自然的伟大,以及冬天趵突泉的神秘感。使我们和作者一样感受了自然的震撼。
7、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四、阅读学习第四段。
1.齐读这一段,作者怎样从描写大泉过渡到描写小泉的?
(多姿多态)
2.小泉有什么特点?
(过渡句:“池边还有数不清的小泉眼”)
怎么“多姿多态”?作者采用什么句式列举了泉水往上冒的样子?
(“有的„„有的„„有的„„”抓住小泉的种种姿态和变化莫测来表现小泉的“多姿多态”。)
3.反复读这一段,抓住表现小泉不同姿态的词句,仔细品味小泉的各个特点,体会作者赋予的感情。
4.作者写小泉,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的?
(比喻)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总结:
《趵突泉》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语句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了趵突泉的美丽景色,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设计:
教案示例二趵突泉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特点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3.掌握本课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观察图画,初步感知课文;
2.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们见过泉水吗?是什么地方的泉水?能说说你所见到的泉水的样子吗?
2.简介趵突泉。
趵突泉在山东省会济南市旧城区西门南侧,面积约3公顷,包括周围的金钱泉、柳絮泉、漱玉泉等16个泉口和几处古建筑,现统称为趵突泉公园,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趵突泉泉池长约30米,宽约20米,成长方形。池内有五股泉水,涌量每秒钟可达1.6立方米。泉水高高涌起,可高达半尺多。2400多年前,我国史书上就有关于它的记载。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预习”要求,看一共提了几点要求。
2.点名检查预习情况,其他同学可补充。
3.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熟读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4.质疑问难、学生相互解答,教师帮助学生归纳出带有共性的问题。
(三)图文对照;初步感知
1.观察课文插图,找一找大泉眼和小泉眼。
2.对照画面朗读课文,看一看,课文中的哪些内容和画面内容一致。
(四)再读课文,读懂每个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自己试着概括自然段的意思。
2.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形式归纳自然段的意思。
(1)讲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2)讲趵突泉的泉水清浅、鲜洁。
(3)讲大泉的景色。
(4)讲小泉优美动人的姿态。
(五)简介千佛山、大明湖,读懂课文一、二自然段
1.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向全班介绍千佛山、大明湖。
2.指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讨论:“现在单讲趵突泉”。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引起下文
3.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用文中的词概括一下趵突泉泉水的特点。(清浅、鲜洁)
4.“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5.讨论、交流。
体会趵突泉在济南风景中所占的重要位置。
(六)课堂作业
1.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2.熟读生字及带有生字的词语。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特点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从“趵突泉”的教学看“语用” 篇2
关键词:语言运用;品味;表达;朗读
在杭阿青蓝小语工作室活动中,有幸聆听了浙江名师蒋军晶老师执教的《趵突泉》,觉得这课上得真好!蒋老师巧妙地点拨、恰当地引导、机智幽默的语言,让这堂课充满智慧与灵动,犹如趵突泉水那样充满生命力与活力。课后认真梳理了蒋老师这节课是如果带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抓住关键词句,品味语言之精妙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品味语言的精妙,遣词造句的贴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最常用的方法。蒋老师让学生整体感知完课文以后,进入大泉的学习。蒋老师直接切入到大泉不停向上冒的特点,让学生学习“冒”的字形,品味冒的情境,感受冒的力量。冒字在字形上很特别,不少学生容易写错,蒋老师专门拿出来示范写,强调“冒”字先写一个下框,接下来的两横就那么悬着,又让学生连写三个,及时巩固写字效果。接着引导品味冒字,冒就是翻滚,换一个词就是……学生立刻想到了涌、冲、长、喷、滚、漫等字,蒋老师追问“冒可以用那么多字替代,为什么只写冒,还连用三个冒?老舍想强调什么?轻声读一读,想一想,可以四人小组,也可以两人小组,把自己的想法贡献出来”。在品读交流中,学生体会到了,连用三个冒强调了自然力量的伟大。“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冒的时间很长?”蒋老师让学生把目光聚焦到表达冒的时行很长的词语,学生立刻找到了“一年四季、”“昼夜不停”、“永远……永远……永远……”等句式,蒋老师不放过每一个关键词语,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品味。冒了多少年,看看史料记载,蒋老师补充了史料记载中的趵突泉,让生惊叹不已,再次升华了学生对自然力量伟大的认识,体会到老舍先生为什么连用三个冒字的用意。
学小泉时,蒋老师引导学生去发现,哪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写得妙,找出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让学生学会品味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这也正是课标中中段阅读教学的要求。
二、关注表达方法,学习写景时抒发自己的感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说明“学习表达”非常重要。蒋老师出示了《猫》的结构,并进行了讲解,告诉学生老舍先生写文章很讲究,很有条理。接着出示《趵突泉》一文的结构框架,引导学生默读文章完成文章的结构梳理。此环节,蒋老师有意引导学生关注大框架下的表达,让人觉得很是新鲜。当学生体会到自然力量之神奇、伟大之后,蒋老师鼓励学生不要拘谨,让学生出声感叹,并且引导学生质疑: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有什么想法。学生谈完感想,接着顺势引导学生找一找文中哪些句子写了老舍先生的疑问,把抒写感叹的画下来。学生找到后,蒋老师告诉学生,写景时不仅可以写自己看到的,还可以写自己的想法、感叹,这种写法叫写景抒情。
三、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描述小泉的姿态
写小泉的部分语句优美,句式整齐,采用了“有的……有的……有的……”的排比句式。蒋老师删繁就简,采用了直接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学表达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用心记住小泉的样子后,隐去了原文,让学生说小泉的样子,能说几个说几个,这其实是在让学生学习老舍的语言进行表达,不少学生创编了句子,自己组织语言口头描写了小泉的样子。这样的学习直接指向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对小泉的样子学生一定印在脑海中了。结合描写小泉句子“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水泡,大、扁一点,慢慢地,有姿态地摇动上来,碎了。看,又来一个!”蒋老师还安排了欣赏长短句表达效果的教学。蒋教师先把这句变成了长句,又经过三次的句式变换或删改,将句子改成了课文中的样子,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到了句子的精妙,体会到了老舍先生用词的精准与生动,体会到了老舍先生在观看小泉时的心情。
四、指导感情朗读,学习用有声语言表达感受
有感情朗读,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因为,朗读既是学习语言、驾驭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又是了解作者、丰富自己、吸引听者的有力纽带。蒋老师积极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的教学,让学生学习运用语言。在读大泉不停地冒的语句时,蒋老师点拨学生要让大泉冒得很高,读出冒3500年的感覺来。学生将三个冒字的语调读得逐渐升高,以表达永不停歇的力量,读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一次比一次有感情。用递升的语调读好后,蒋老师又启发学生:能不能不这样读,照样让人听到觉得冒得很高,学生很快学会了可以控制读音长短来表达冒的时间很长,冒得很有力量。在读小泉时,蒋老师以“会写作的人会把心情写出来;会读书的人会把心情读出来”为阅读期待,让学生在读文时揣摩老舍观看小泉的心情,并把这种心情用朗读表达出来。
整节课,在蒋老师教学智慧的启发,引导,点拨下,学生始终兴趣高涨,学得饶有兴趣、津津有味。围绕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学生或品味词句,或积极语言,或学习表达,或感情朗读,给我们上了一节“语用”视角下的高效阅读课。
趵突泉教案设计及反思 篇3
教学内容
这篇讲读课文是看图学文,图上画的是趵突泉公园,突出了泉池中的三个大泉,大泉冒出水面,再不断翻滚;小泉眼冒出的水泡隐约可见。泉池中的水清澈见地,池中有游鱼,池边有凉亭、垂柳。
教学目标
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学会本课5个生字,正确读写“趵突泉、纯洁、疲乏、水藻”等词语;学生要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通过让学生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学习和体会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趵突泉景色的特点是教学的重点;体会作者的感受,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构想
体现以“以读为本”的教学思想,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准备
录像机、投影片、录音机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以读为本,在读中整体感知,受到情感的熏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见过泉水吗?是哪儿的泉水?能说说你所见到的泉水的样子吗?这节课老师领你们到历史悠久、闻名于世的山东济南趵突泉去游览一番,好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放录音:刚才一番游览,说说你对那些景色印象最深?有什么感受?
2、自由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的景点。(读准字音、标出你认为最美的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体会理解。
(一)自由读第一段。
1、谈谈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2、指导朗读。
(二)默读第2---4自然段。
思考:这几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1.出了济南的西门,在桥上看见一幅美的画面谁愿意当导游给大家介绍一下?
2.播放录像:仔细观察,想想这是在什么地方?(大泉)趵突泉的泉池和池水各有什么特点?(泉池的特点:形状见方,占地大。池水的特点:非常清澈。)
3.指名读你认为美的句子,其余同学看着图听,体会大泉的美。
4.用不同的符号画出句中描写实景和作者联想的部分。
5.讨论:想象一下,如果此时你们站在趵突泉边,望着这永远不知疲倦、不分昼夜向上冒的泉水,会想到什么?(大自然的伟大,大自然的力量)
6.朗读指导。
7.小泉眼又有一番什么景象?自由读,画出描写小泉眼冒水泡样子的句子?
8.讨论交流:
(1)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几种形态的小泉?(3种)小泉的特点是什么?(美丽有趣)(2)作者是怎样描写小泉的不同形态的?(用了“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及比喻的手法来写的)
9.指导朗读。(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四、熟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回读全文。
2、请学生谈感受。(作者通过对趵突泉美丽景色的描绘,赞美了大自然的伟大和力量,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和优美的词语。
2、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再挑选几句抄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在朗读背诵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总结学法。
学生学习过程
一、熟读课文,复习回顾。
1、听录音,回读课文。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听写生字、词。
3、自由读课文,说说:
(1)大泉眼在什么地方,它冒出的泉水有什么特点?
(2)小泉眼在什么地方,它冒出的水泡有什么特点?
4、读句子,想象句子描写的景象,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出示投影片:
(1)三个水柱都有井口大,没昼没夜的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
(2)均匀的小气泡连成一串,像一串珍珠随着水流摇曳。第一句,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泉的特点,由此赞叹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第二句,作者用打比方的手法,写出了小泉冒水泡的样子,体现了小泉的多姿多态,美丽可爱。
5、朗读指导。重点读大泉的美景通过看图学、小泉冒泡的样子。注意语气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指名读、分组读、轮流读)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二、练习表达。
1、投影出示:描写大泉景色的句子和描写小泉特点的句子。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2.在写趵突泉时,作者是怎么充分展示它的美的?在描写趵突泉的美景时,作者把观察与联想结合起来,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感受,形象地展示了趵突泉的美。
三、总结全文、检查背诵。
1、作者为什么要写趵突泉?
2、指导检查背诵。
五、总结学习收获,质疑问难。
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趵突泉反思
《趵突泉》一课是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材上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要求精读的课文。课文记叙了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美丽景色,作者抓住了趵突泉大泉和小泉的特点进行了具体细致的描写,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趵突泉的赞美之情。课文先介绍趵突泉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突出了趵突泉在济南风景名胜中的地位。然后依次描写了趵突泉泉水的清浅、鲜洁和大泉、小泉优美动人的姿态。
教学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通过看图和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培养爱美的情趣;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一、抓重点句,贯穿全文。
我抓住能够贯穿全文的重点句“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层层深入学习挖掘文章内涵。从文章开头质疑为什么三大名胜趵突泉却占据一半进入课文学习。在整体感知课文后,引到老舍爷爷游览了趵突泉后,怪不得发出这样的感叹:“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欣赏完大泉的气势美,小泉的姿态美后,再次诵读“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时加深对此句话的理解、感悟。而在学完小泉的有趣之后,有回归到:“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一次次的回归,让学生逐渐地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二、课后整体感悟。
趵突泉教案 篇4
1、会本课5个生字,正确读写“趵突泉、纯洁、疲乏、水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4、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二、学习重点:
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 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三、学习过程:
(一)导入:
山东济南是中国有名的泉城,有名的泉就有72眼。今天,我们要跟随老舍先生去参观“天下第一泉”――趵突泉。
(二)揭示课题:
板书“趵突泉”。趵,跳跃的意思。
(三)观图:
1、先请同学们仔细看图,按一定的顺序说说图中有什么?
2、说说你认为图中什么最美?
(四)自读课文,学习汇报。
1、从图上那么多参观的游人,我知道趵突泉一定很美,可是光从图画上,我们还不能完全地领略到它的美。别着急,现在,我们就来听听今天的特邀嘉宾老舍先生给我们介绍的趵突泉吧。
2、(师范读,生听)同学们,听了老舍先生的介绍,你知道了跑突泉的哪些知识?(学生自由汇报,然后一起梳理。)
(1)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学习第一段)
(2)“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就会失去一半的美。”从这一句,你体会到了什么?(趵突泉在济南美景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过渡:“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就会失一半的美。”趵突泉有这么美吗?现在,我们赶快去看看吧。
(五)请同学们自读3、4段,想想这两段分别讲了什么?
1、汇报( 趵突泉的大泉、小泉)
同学们,你们是想先去观赏大泉还是小泉?
2、学习第三段(小泉)
(1)自读课文,说说你体会到的大泉是什么样的?
大泉给你怎样的感觉?(壮美)
你从哪些句子具体体会到的?
“不敢正眼去看”为什么不敢正眼去看?(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永远……永远……永远……”,体现了在自然的伟大。
你认为这里可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壮美、阳刚、敬畏)
(指名读---范读----自由读----齐读)
(2)你认为哪些词用得好?(三个冒)为什么?
突出了泉水活泼、鲜明、永不疲乏、永不停歇。
(3)这样的泉,冬天是怎样的情形呢?
“冬天更好……”读到这儿,你想到了什么?(仙境)
怎样才能读出如临仙境一样的感觉呢?(用轻柔、梦幻、神秘的语气)
(自由练读-----指名读)
3、学习第四段。
小泉又是怎样的呢?有哪些形态?
(1)读最后一句:“这比那大泉还有趣呢。”是真的吗?
请同学们找找小泉有哪些有趣的形态?
(有的……有的……有的……)
(2)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请画出来?为什么好?(走、歪、摇动、挤)
这些词把小泉有趣的形态写得特别生动形象。
(3)小朋友们,小泉有趣吗?你认为怎样才能读出它的有趣呢?(活泼一点儿)
趵突泉公开课精品教案 篇5
一、课前欣赏。
课前播放配乐风景幻灯片,学生欣赏。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大家留心看课前老师在屏幕上播放的幻灯片了吗?这是一系列风景照,看到之后,你对这些地方有没有特别熟悉的感觉?(有,是第一单元学习过的祖国山山水水的照片)
2、大家的眼睛真尖。看来大家对于我们祖国的壮美河山很熟悉,很热爱。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走进另一个风景名胜之都——泉城济南。
三、过渡引出趵突泉,初读课文。
1、曾经有一位著名作家,他在济南居住了整整七年,对于济南的山山水水、秀丽风光非常熟悉,并且深深喜爱。他就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在他的笔下有这样一句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齐读:千佛山、大明湖和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现在单讲趵突泉。)
2、读的很好。老师看到有的同学露出了会心的微笑,他已经知道了这句话的出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趵突泉》。出示课题和图片。
3、讲解题目:请大家注意文章题目,这是泉的名字,尤其注意这个比较冷僻的“趵”字,它是什么结构什么旁?(左右结构足字旁)。“趵”字在新华字典中的意思是“跳”,我们来看看这一湾突出的,跳起的泉水是如何地美。
3、首先,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一遍课文,完成老师的阅读任务:(1)读通课文,难读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2)思考:趵突泉给你的整体感觉是什么?
四、学生交流,整体感知。
1、读好思考好的同学,请用你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你已经完成了屏幕上的阅读要求。很好,看来大家都顺利地读通了课文。那么,读了之后,趵突泉给你的整体感觉是什么?你能不能用自己的,或是文中的字词来概括下。(学生自由发言,选择“美丽”“清浅”“鲜洁”,板书)
3、概括的真好。大家对趵突泉有这样好的印象,老舍先生对他也有着很高的评价,谁能从文章中找到?(学生发言,课件出示“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齐读)
五、精读课文,体悟趵突泉的美。
1、这居然是一湾占了济南一半美丽的泉水,看起来地位真是很高。那接下来我们就来细细品味趵突泉的美,请大家齐读文章的3、4自然段,然后说说作者写了趵突泉的哪几部分?
2、学生齐读课文。
3、学生发言,概括出大泉小泉。板书。(此处如果学生找出了课文的具体句子,注意引导:很好你找到了文中的句子,那这句句子描写的是趵突泉的什么呢?)
六、品读大泉。
1、首先让我们来品读大泉。请同学们拿起笔,再次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在这段中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想想为什么你觉得好,好在哪里?
2、老师给大家三个温馨提示:请大家先抬起头来读一读:
(1)抓住重点词语感受。
(2)想象画面感受。
(3)结合生活经验感受。
好,开始。
3、学生思考发言,幻灯片出示第三自然段,相机点击句子超链接。
贯穿问题: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分析好后,女生发言女生齐读,男生发言男生齐读。(下去巡视,找好学生适当点拨)
(1)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这句话当中你可以读出些什么?(有三个大泉,老是在翻滚)抓住重点词语(一年四季,昼和不停)。什么叫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舍先生在济南7年,他春天去趵突泉,泉水在?夏天去趵突泉,泉水在?秋天和冬天泉水还是在?白天和黑夜泉水在?所以朗读是,大家应该特别强调重点词语,老师请你再来带大家读一读。刚才发言的学生示范读,同性学生读。
(2)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便觉得自然的伟大,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为什么自然的伟大让你甚至不敢看,如何表现自然的伟大?(2句话可随机引到)。
(3)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作者在描写这一湾永远纯洁活泼鲜明的大泉时,为什么连用三个“冒”?如果让你配上动作,你会怎样表现这三个冒字?——时间长、不间断、冒的高快猛。所以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要读出泉水的生命力。朗读指导,音调一个比一个高。点名读,齐读三个“冒”字,再齐读这一句话。
(4)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在深绿的长长的水藻上飘荡着,不由你不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出示趵突泉冬天图片。同学们,济南地处我国北方地区,那里,一般的水冬天是怎样的?(冰的)那里,冬天会下大雪,世界的色彩是什么颜色(白色)。但此时,趵突泉却还有热气,还有绿色的水草。真是一个神奇的景观。大家看图片或是闭上眼睛想象,白烟轻轻笼罩在湖面上,难怪给人一种如临仙境的神秘感。朗读的时候,我们要读出这样的感觉。谁愿意来示范朗读一下?一二两组三四两组分别跟读。*若没有同学中途说第二句,则最后引出第二句。
(5)这是一湾一年四季昼夜不停翻滚的泉水,是一湾冒冒冒的泉水,是一湾冬天神秘的泉水。(边说边板书:不停翻滚、冬天神秘)。大自然赋予了大泉这么多特殊的财富,难怪作者站在大泉边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便觉得自然的伟大,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
七、品读小泉。
1、读完了充满活力和神秘的大泉,我们再来看看小泉。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2、现在,请大家把书本合上。老师要请几个同学用自己的话来回忆下,你刚才读过的小泉的样子。(大鱼吐水轻快的上来一串,一串明珠在水里斜放,半天上来一个大扁水泡,小碎珠一起挤上来)
3、说的真好,看来大家的朗读效率非常高。没记住或者没记全的同学,你们也别着急,接下来,我们同桌合作,用画画的方式,把小泉的样子记一记。老师先来试试,老师最喜欢的是描写小泉的这句话: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快地上来一串水泡。示范画图(大鱼吐水上来一串水泡),这是老师理解的第一个小泉,你们觉得老师画的对吗?请拿起老师放在你们桌上的白纸,大家动手完成水泡示意图。请三个同学来黑板上画。
4、集体校对交流。大家完成的都很好。老师想问,除了这些形态之外,小泉还有没有其他形态了?(有)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省略号)。你还能想象出小泉有哪些形态吗?让我们开动脑筋发挥想象,用“有的„„有的„„有的„„”的排比句式来说话。(学生想象发言)这么多的形态,这么顽皮的冒泡方式,难怪作者概括出这些小泉的特点是什么?——有趣(板书多姿多彩活泼有趣)
八、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趵突泉诗》
(元)赵孟頫
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谷虚久恐元气泄,岁旱不虞东海枯。
趵突泉里全是水 篇6
“趵突泉里全是水”这是一个第一次游览趵突泉公园的孩子的最新鲜的发现、最惊奇的感受:趵突泉里这么多水,全是水,没有石头,也没有杂草,和郊外的小河不一样;趵突泉公园里到处是水,和植物园、动物园、百花公园都不一样。这样想来,孩子说“趵突泉里全是水”难道还是废话吗?
写作原本就是作者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的一种心智活动。小学生的写作活动低年级叫写话,中高年级叫习作,是一种写作的不纯熟的状态,本质上是学生学习书面表达的活动。教师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就是为了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而进行的习作练笔指导,对学生习作的语言表达进行规范,是小学习作教学的一项基本内容,但是切莫让孩子的语言过早进入规范化的窠臼。
童言无忌。孩子头脑中没有语言的规约,也没有语言的范式,孩子的语言是自我发现和自我感受的最直白的表达。有个二年级的孩子写道:“我的眼睛很小,一笑就看不见了。”教师帮他修改为:“我的眼睛很小,一笑就眯成了一条缝。”显然,孩子是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出发写自己的眼睛的,或许很多次当他哈哈大笑的时候眼睛是看不见东西的,或者当他看自己的照片时,发现自己笑的时候眼睛被脸部肌肉挤没了,“眯成一条缝”不是孩子自己的体验,而是教师的经验。“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还有一个孩子写“雪白雪白的雪啊”。“雪”白得让孩子喜出望外,让孩子不知所措,这“雪”白得比洁白还要白,除了“雪白”,他找不出更恰当的词来形容眼里的雪,只能是“雪白雪白的雪”。孩子的语言是诗性的语言,是不涉理路的语言,是对事物、对生活新奇的感受的言说。“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我们多久没注意趵突泉里全是水了,我们多久没有见到雪白雪白的雪了,因为我们的眼睛已被世俗蒙蔽了,我们的心灵已被人云亦云的常识钝化,万事万物在我们的头脑中已成为一成不变的概念,语词已成为单一的能指。无忌的童言,使语言重新焕发生机,也唤起了我们对世界的注意。有时,孩子的“废话”恰是闪闪发光的宝石,教师要擦亮自己的童心,发现孩子语言的灵性,不要用语言的规范和常识遮蔽孩子语言的光泽。
低年级习作的过度指导还表现在对学生行文规范的过高要求上。语言是思维的显现,语言的不涉理路,源于思维的跳跃性。年龄越小,思维的跳跃性就越大,而逻辑性就越差。小学低年级孩子的习作常常出现前言不搭后语,或句群、段落层次混乱的情况,有的教师要求过于严格,一篇作文往往要经过以下漫长的写作过程:打草稿——自行修改——同学互改——家长审阅——教师批改——誊抄到作文本上——教师打成绩。虽然费尽周折,但很多孩子的作文还是不尽如人意,甚至被教师罚重写。有的教师竟然规定了固定的写作套路:写人,必须按照“外貌、事例、抒情”三个步骤来写;写事,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固定格式写;写小动物,一定是“样子、生活习性、抒情”三部分的相加。所以,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结尾:“今天真是快乐的一天!”“大明湖太美了!我爱我的家乡!”“我喜欢小白兔!”等等。
用僵化的写作套路规范孩子的思维,必然是方枘圆凿,格格不入。聪明的孩子能很快高歌猛进,写出的文章文从字顺,微言大义;“笨”孩子悟性差,写出来的文章满是毛病,教师批得累,孩子改得苦,久而久之,教师和孩子都失去了信心。
有时孩子的“微言大义”并不是孩子的真心话,而仅仅是教师思想或教材编者意图的代言。
和同事聊天,同事说她儿子写作文总是抓不住题意。上小学三年级,有一次教师布置看图写话作业:四幅图,第一幅是一个孩子在家里趴在桌子上写作业;第二幅是窗外下雨了;第三幅是孩子一手撑伞,一手拿伞往外走;第四幅是孩子拿着伞站在公交站候车亭下。成年人一眼就能看出图的立意:下雨了,孩子拿着伞去公交站等妈妈或爸爸下班回家。可是同事的儿子写的是:“星期天,我在家里写作业,写着写着下雨了,我很高兴,就拿着伞跑到雨里和小雨点捉迷藏。后来雨下大了,我的衣服都淋湿了,我就到了一个没雨的地方看雨。”孩子的兴奋点在于下雨带给他的快乐,丝毫没有理会编者设定好的关心父母的主题。其实图画设定的生活场景本身就是虚假的,并且是不合乎常理的。其一,现代社会各种不安全因素时刻威胁着孩子,家长哪里敢留孩子一个人在家?其二,同样出于安全考虑,家长更不会让孩子下雨天一个人去公交站。其三,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给孩子送伞的情景屡见不鲜,三年级的孩子主动给父母送伞的事情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这样的事情是生活中不常见的,孩子没有这样的生活经历和体验,难怪不往编者的意图上想。
无独有偶,王崧舟老师在《作文教学三问》一文中提到一个三年级的孩子写的作文《我的理想》:“爸爸没有走的时候,希望我当个科学家。爸爸走了以后,妈妈希望我当个公安。我不想当科学家,也不想当公安,我的理想是当一条狗。因为,我和妈妈都怕鬼。听说,狗是不怕鬼的。如果我成了狗,我们就不用怕鬼了。”语文老师给这篇作文打了一个大大的叉,还特意写上评语:“你成了狗,你的爸爸妈妈不就成了狗爸狗妈了吗?记住,世界上根本没有鬼。在老师看来,理想一定要远大,要有意义,要能对人类做出巨大的贡献。‘当一条狗’怎么能是小学生的理想呢?”其实,远大的理想,有意义的理想,那是老师的理想,与这个孩子何干?他只想当一条狗保护自己的妈妈,老师有什么权利对孩子的理想做道义裁决?
孩子的写作固然需要教师的指导,但写作终究是个性化的行为,写什么、怎样写,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不顾孩子言语天性和个性的过度指导不仅无助于孩子言语能力的提高,反而会挫伤孩子言说的积极性。正如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所言:“葡萄藤应该被修剪,但修剪本身不会给葡萄藤带来葡萄,相反,不管出于多么良好的意图,如果园丁在工作中不是十分耐心地、小心地顺应植物本性的话,葡萄藤可能由于修剪而被彻底毁灭,至少它的肥力和结果能力会被破坏。”
儿童不是成人的预备,儿童的习作也不是成人写作的练习。儿童写作是儿童生活的记录,是儿童情感的表达。“人生识字糊涂始”,小学低中年级的孩子心灵纯洁,情感丰富,富有幻想,思维和语言没有禁忌,所以我们不能用成人作文的标准评判孩子的写作,也不能用成人的思维规范、禁锢孩子的写作行为。孩子的作文应该是这样的作文:抒性灵——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眼前所见、耳中所听、内心所感,情动辞发、独抒性灵;写趣事——生活无大事,处处有趣事,把有意思的事写得生动有趣,“无理取闹”,方显本事;葆童心——儿童是天生的诗人,他们对生活有独特而新鲜的体验,有不同于成人的独特的表达方式,儿童要用儿童的语言写儿童的作文。
(作者单位:山东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趵突泉》 教案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趵突泉教案07-22
《趵突泉》优秀教学反思10-02
写济南趵突泉的作文05-24
游趵突泉作文200字06-19
描写济南趵突泉的作文09-16
游趵突泉小学四年级作文09-10
写济南趵突泉的800字作文09-09
趵突泉一日游作文250字10-08
我喜欢的趵突泉公园作文450字08-17
突泉县司法局开展调研活动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