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位置》案例分析与反思

2024-06-09

《确定位置》案例分析与反思(精选7篇)

《确定位置》案例分析与反思 篇1

《确定位置》案例分析与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西、南、北)来辨认其余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有关课件、指南针、“想想做做”第1题、第4题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导入新知

1、师:你们还记得生活中怎样辨认方向吗?

生1:早上面向太阳的时候,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生2:看大树的年轮,稀疏的一面是南方,稠密的一面是北方。

生3:如果到野外迷了路,就用指南针来帮忙,红色指针指向北方,白色指针指向南方。 ……

师:真不错!同学们已经知道了这么多在生活中辨认方向的知识。 有的同学提到了指南针,指南针是一种利用磁针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指南针,用指南针来辨认一下我们这个教室里东、南、西、北面各是什么果园?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是这样来确认方向的。在平面图上我们又是如何确认方向的?

2、引出课题:

师:听说同学们这么聪明,花仙子也想和我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吗?(多媒体课件演示)今天我们就跟随花仙子一起去方向王国游览,认识一些新的方向。(板书课题)

二、设疑,探究新知

1、复习近平面图上的`东、南、西、北

(多媒体课件演示)师:我们来到了方向王国的学校,以学校为参照物,也就是以学校为中心,在平面图上谁先来介绍一下学校的东、南、西、北面各是什么地方?你怎么知道的?

生:学校的东面是少年宫,南面是电影院,西面是火车站,北面是汽车站。我是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的。

2、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师:在学校的周围还有很多好玩儿的地方,(点击课件)除了汽车站、火车站、少年宫和电影院外,你想去哪儿玩,它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吗?

生1:我想去人民公园玩儿,人民公园在学校的东北方向。

生2:我想去儿童公园玩儿,儿童公园在学校的东南方向。

师:你们说的很好,其他小朋友谁也想来说说?

3、小结:师生一起归纳并记忆四个方位

师:在平面图上判断方位时人们习惯上先看东和西,再看南与北,所以就有了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的习惯说法。比如:东和北之间的方向称作东北方……东北方和西南方是相对的两个方向,东南方和西北方是相对的两个方向。我们已经认识了8个方向,你会用一个词来表示平面图上的8个方向吗?

生:四面八方

4、认识指南针上的8个方向

师:请你根据指南针给定的北方把其余的7个方向填出来,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准确!

学生做P43页“试一试”,集体反馈

师:随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根据一个给定的方向来确定其它方向的?

生:根据给好的北方,先把东、南、西填上,然后西和北之间就是西北,东和北之间就是东北,西和南之间就是西南,东和南之间就是东南。

生边说,师边点击课件。

师:你真聪明,学得真快。

5、在平面图上变换参照物辨认方向

师:刚才我们是以学校为中心来辨认方向时,体育场在学校的东南面,如果以体育场为参照物,也就是以体育场为中心,学校又在体育场的什么方向呢?

生:学校在体育场的西北面,因为学校在体育场的西方和北方之间。

师:你们能像老师这样也提出一个辨认方向的问题吗?

生1:人民桥在体育场的什么方向?

生2:人民桥在体育场的东北方。以体育场为中心,人民桥在体育场的东和北之间,所以是东北方。(大家鼓掌)

生3:学校在公园的什么方向?

生4:(宋全)……

三、游戏,实践运用

1、爱心行动

师:同学们当有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呢?现在有几个小伙伴在参加完运动会之后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你们愿意帮帮他们吗?你们真是有爱心的好孩子!(出示课件)

小组合作:学生根据四个小动物的话,每人选一个小动物帮助找到家贴在图上,比一比哪个小组动作最快。投影展示,说说你们是怎样帮助小动物找到家的?

2、吃水果

师:小动物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请同学们去果园里吃水果,但有一个条件,每人要提出一个问题才能吃到水果,谁先提问题?

生1:草莓园在大门的东北面。

师:以草莓园为中心谁来说说草莓园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各是什么果园?

学生回答。

师:以你们自己的果园为中心,你们果园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面各是什么果园?把你们的指南针放在桌子的中心用它来帮助你们,小组内议一议。

各小组交流发言。

3、游戏:“走跳棋”

我们再来做一个跳棋游戏,(课件演示,教师说明游戏规则)同桌两人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四、总结、布置作业

点击课件,出示花仙子:“小朋友们,你们在方向王国里都学到哪些新知识,掌握哪些本领?”

生1:我认识了4个新的方向: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生2:我会按照方向来玩跳棋游戏。

生3:我会在平面图上判断方向。

……

师:花仙子对小朋友们的表现非常满意,她给我们留了一道课下作业,有信心完成吗?(点击课件)

师:下节课把你看了地图后的新发现告诉大家。

《确定位置》案例分析与反思 篇2

1. 出示教材第19页的情境图。

2. 导入:大家来看, 这是五年级某班在上课, 张亮就在这个班, 谁能告诉老师张亮的位置在哪儿?

生1:第2竖排的第3个。

生2:第5竖排的第3个。

生3:第3横排 (可能从前往后数或从后往前数) 的第2个。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的表示方法, 但有一点是明确的, 都需要用两个数据确定位置。

3. 掲示课题: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种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板书:位置1: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4. 师引导:刚才同学们说了那么多表示张亮位置的方法, 显得有些乱, 看来我们得规定一下。明确:大家所说的第几“排”, 在数学上竖着的排叫做“列”, 横着的排叫做“行”。

(教师板书:竖排→列横排→行)

按照习惯, 数列的时候从左往右数, 数行的时候从前往后数。要求学生把教材第19页情境图上的每一列和每一行都按顺序标上序号, 让同座的同学相互指一指、说一说。

一般情况下, 我们在说物体的位置时先说第几列, 再说第几行。

让同学们用我们规定的方法描述一下张亮同学所在的位置。

张亮: (第2列, 第3行)

5. 师:你们能用这种方法说一说其他同学的位置吗? (如王艳、赵雪同学的位置)

让学生同桌一人随便指一指情境图上的某位学生, 另一人说一说这位学生的位置, 然后交换练习。

师:你们知道吗?张亮的位置还可以简单地用数对 (2, 3) 来表示, 表示张亮在第2列、第3行。这就是今天我们要重点学习的内容: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6. 提问:根据人们日常描述的习惯, 大家猜一猜括号里的这两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 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向学生明确并强调数对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 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让大家试着用数对这种方法来表示一下图中其他同学的位置。 (如王艳、赵雪等)

生:王艳的位置是 (3, 4) , 赵雪的位置是 (4, 3) 。

讨论:用数对表示王艳和赵雪的位置有什么异同?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生1:都是用数字3和4来表示, 不同的是它们的顺序不一样。

生2: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不要把第几列和第几行弄反了。

7. 师引导:现在我们回到现实情境, 说一说咱们班里, 哪一竖排是第一列, 哪一横排是第一行, 并且学着用数对的方法说一说自己所在的位置。

可以多叫几名学生回答, 以加强练习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8. 让学生试着用数对表示自己前后左右同学的位置, 并思考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1) 让学生互相说一说, 并讨论。

(2) 引导学生明确:表示前后同学位置的数对的第一个数与自己的相同 (在同一列) , 表示左右邻居的数对的第二个数与自己的相同 (在同一行) 。

9. 游戏活动:指一生说数对, 其他学生根据数对找同学。

1 0. 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

先分组讨论, 再指生全班说一说。

1 1. 练习巩固:

(1) 教材第21页练习五第1题;

(2) 教材第22页练习五第4题。

1 2. 师:这节课你们有收获吗?

生1:我学会了用数对来表示同学在第几列、第几行。

生2:我知道了数对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 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师:同学们还要注意, 列是从左往右数, 行是从前往后数。

从具体的现实情境入手, 一方面可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另一方面为设置矛盾、激发兴趣做了铺垫。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

让学生通过描述张亮的位置, 来感受描述方法的不统一带来的不便, 体会到统一描述方法的必要性, 从而渗透正确的描述顺序、描述方法, 为学生理解“数对”这一抽象概念奠定了基础。

在未引入“数对”概念之前, 应该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境充分地用第几列、第几行来表达物体的位置。这样可以为学生引入、理解“数对”概念做好有益的铺垫。

在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说一说自己在班上的位置这一教学环节时, 学生开始显得有些迟疑。当时我立刻感觉到, 学生所处的位置和老师所处的位置是不同的, 学生是被观察者, 老师是观察者。我当时提醒学生应站在观察者的角度来观察述说。课后, 听课老师对于我的这一说法提出异议, 认为他们听课老师也是观察者, 应告诉学生站在授课老师的角度来观察述说。我同意他们的说法。

在做巩固练习时, 应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让学生用数对的方法来表示物体的位置;另一方面反过来让学生根据物体的位置说一说怎样用数对来表示;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二者的对应关系, 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数对”。

在最后总结时, 应再次特别强调:在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 数对的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是不能颠倒的。因为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 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其含义不同。

摘要:本文首先呈现了教学“位置1: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一课的过程, 然后从教后的得与失两方面进行教学反思。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从实际生活到抽象知识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位置,第几列,第几行,数对

参考文献

[1]数学五年级上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4 (3) .

《确定位置一》教学反思 篇3

万事开头难,往往好的开头便注定了成功的一半,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部分学生仍然处在无目的的学习状态,对知识感兴趣的程度决定学习态度,顺应学生这种心理特点我设计了一个游戏导入新课:请两名学生到讲台来,然后老师拿出一盏神秘的能发光的“宝灯”,命令一名学生将灯藏在任一学生的书桌抽屉里,要求另一名学生在全班倒计时10个数的时间内找到。这个游戏在藏灯和找灯的过程中,无论是参与者还是普通学生没有一个人是旁观者,他们都有意无意地参与游戏中,心随藏灯和找灯的过程而澎湃,此时课堂气氛特别好,孩子学习的积极性立即提

高了。

二、拉近生活与书本的距离,学以致用

打开一扇门,让数学走进生活,也让生活靠近数学。我根据班级的实际座位情况利用多媒体展示出了全体学生的座位图,当学生熟悉的名字和座位展现在大屏幕上时,全班学生顿时兴趣盎然:

我找到我自己了,你在哪呢?

接下来为了更好地与孩子们的生活相融合,同时也是帮助学生解决视觉角度的转变所带来的读图困难,我给予了学生一定的指导:

师:在我们四班实际教室里,靠着门的是哪一组?

生:第一组。

师:那挨着窗的呢?

生:第八组。

三、每个人都是课堂的参与者,为孩子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

在给出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后,我将班级座位图进行了简化,形成一个个蓝色小方块,你们能将剩余的数对补充完整吗?完成提卡1,在汇报的过程中第三组数对要求全体学生一起汇报,实际上,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真的很难实现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

而这样的小组汇报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学习成为可能,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而是学习的参与者。

四、注重反馈,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由于受教学经验等多方面影响,有的时候知识强调不够到

位。在班级座位图—数对—表格—点—数对过程中,无论是给定数对找点,还是給定点确定数对,学生解释道理时都没有抛开“第几组第几桌”这样的字眼,其实学生的答题完全可以反映出孩子还没有实现从班级座位图到任意表格这样的跨越,于是我在后来的练习中反复强调纠正,其实从之前的试讲经验看这一点是超出我的预设的,其实课堂的伟大和奥妙之处就在于它有很多的不确定,不断的变化和超出预设的生成恰恰是最宝贵的教学资源,但是对这种不确定性的处理确实给年轻教师带来了较大压力和

挑战。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4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确定位置》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1

1、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学生的座位是本节课的重要的学习资源,本节课力求把这一教学资源用足。写出自己的位置,说自己好朋友的位置等一系列活动,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在认识和描述生活中的位置的基础上,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这一新的表示位置的方法,渗透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这样设计,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2、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问题化理念,创设思考数学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积极地探究“数对”这一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整节课的设计,始终贯彻这样一个原则: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能探索的不替代,能发现的不暗示,设计更加开放的课堂,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尝试的机会。如:让学生说位置,让其他同学来猜一猜;又如让学生写出自己的位置,为学生创设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尝试、探索、思考、猜测以及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使他们能够主动发展。

3、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下,重视课堂上的互动与生成。课前,对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认真思考,学生有可能出现的答案,并想出如何应对。经过周密考虑,备出详细的教案。在此基础上,在课堂上再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所提的问题。整堂课,多次让学生说位置,其他学生猜猜“他说的是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营造师生、生生互动的氛围。再如,在学生汇报表示小青同学位置的时候,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展开后面新知的教学,使环节之间连贯自然。

总之,本课力求用精彩的设计吸引学生,将愉悦的情绪和热情鼓励毫不吝啬地传给学生。为使自己在新课改的浪潮中有更大的进步,我将继续奋力前行!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2

本节课中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关键是让学生认识列、行的含义,并弄清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课本是这样告诉学生的:竖排叫做列,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列“从左往右数”、行“从前往后数”,是用数对表示位置的逻辑前提,但是让学生明白站在不同的“观测点”来观察结论是不同的,确定位置要有统一的标准,有着一定的意义。总的来讲,从课堂同学们的表现来讲,每一个同学都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教学设计的目标都很好的得以实现,但是反思自己的教学实际,还有几个方面需改进:

1、课堂的引入,不是那么的有吸引力,没能更好的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把统一标准作为前提,作为确定位置的需要,学生求知的欲望会更强。

2、在整节课的设计时,因为知识比较简单,安排了自学环节,交流时大多数的同学都已经掌握的知识,因此交流环节有些流于形式,前面来展示的面比较窄,教师引导语言没有跟上,造成学困生没有吃饱。

3、在学生“说数学”的训练上还要加强指导,会说、说的明白、简洁利索才是真的理解了。很多教师的引导性语言可以省略让小老师来代替,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3

前段时间我讲了用”数对确实位置”。“数对”是一个较难理解的知识,通过熟悉的情境便于学生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所以在教学时,我就结合本班学生的座位来学习理解数对。开始,我先让学生自己描述自己在班级里的位置,在描述位置时出现了不同的说法,从而使学生产生正确、简明描述张亮位置的需要,引导出竖排叫做“列”,从左往右数,横排叫做“行”,从前往后数。并进一步向学生介绍这种讲明的表示方法-----用数对确定位置。接下来,通过自己在班级里的位置进行描述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让学生描述前后左右同学的位置,及观察数对的特点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同一列、同一行物体数对的特点,为下节课学习做好准备。通过大量的联系之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数对,同时我也准备了很多生活中的数对,一一展示在课件中,与学生分享。使本节课再一次推向高潮,整节课学生合作愉快,讨论积极热烈,因而学生很容易接受并理解用行列描述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4

本节课资料是在学习了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位置和东西南北等八个方向及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方向与位置”资料的延续和发展,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这部分资料对学生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发展空间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数对”这一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本节课透过让学生看队列训练情境图激起学生的好奇心,透过说出小强的位置,唤起了学生对已有的用“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排第几个”的知识来确定位置的经验,帮忙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然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确定小强的位置,有的从左边数起,有的从右边数起,有的从前边数起,有的从后面数起,这样找出的位置不是唯一的,使学生认识到这样描述位置的方法不够准确,进而让学生统一标准,找到一种既准确又简明的方法,这样就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新方法的内在需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用心性。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由实物图到圆点图再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在教学中我先给学生出示了实物图,然后透过电脑演示了有实物图到圆点图的过程,最后把圆点图的各个点用横线和竖线连接起来,然后点子图的各个点逐渐缩小,直到缩到与横线和竖线的交叉点一样大为止。透过电脑的演示使学生亲身感知了由实物图到点子图再到方格图的变化过程,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由于我班键盘坏了,导致课件播放不了,这一过程很有缺憾。

3、在教学中我应用了小组讨论的方法。在解决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的时候,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问题的过程。透过学生小组内的谈论,学生找到了许多中简单表示第3列第2行方法。透过学生的讨论汇报,我适时引导从而使学生认识了数对表示方法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简洁性。

4、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始终坚持了“数学知识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的思想。在整节课的设计中我始终以班级座位为切入点,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透过实际的教学,我认为我在教学这节课的时候还存在着以下几点缺憾:

1、在小组讨论的时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学生自由活动不够充分。在汇报讨论结果的时候又过于仓促,没有给学生留下自己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时间。

2、过于依靠课件,在课件出现问题播放不了的时候,圆点图和方格图失去了原先的作用,导致课堂失去了部分精彩。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5

本节课是用数对确定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以往我们常常注重得到数对后的巩固应用,而忽视了让学生经历数对产生和对数对意义理解的过程。因此,这节课,我充分结合学生的座位图,让学生体会到确定位置统一标准的必要性,经历座位图抽象为方格图,并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探索过程,体会数对与方格图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一、创设生活情境,多种方式描述位置

我结合上周召开家长会的情况,向学生提出“怎样向家长说明你的座位?”很快有的学生说在第几组第几个,有的说同桌有两个,还要说清左边和右边,这时有同学提出,可以把5个小组分成10列,这样说可以更清楚了。于是学生自然产生了“列、排”约定的需要,数对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探索,学生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当我让学生用第几组第几排记录自己的位置后,又让学生记录下老师说的几个位置,当我速度加快时,学生有的记录跟不上了,从而产生了简洁记录的方法。于是我请几位学生上台将各自的表示方法演示,我借此提示数对的意义。并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

三、分析思考,加深对数对有序性的理解

当学生已懂得用数对表示时,我以游戏的形式加深对数对有序性的理解。请说到相应数对的同学起立,如(3,2)(2,3)并引导同样是2、3为什么站起来的同学不是同一个。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6

《用数对确定位置》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的第一课时内容,教师在这节课中关键把握了两点:一是抓住了数对的数学本质,把看似简单的内容上出深度和厚度,二是关注了学生的真实起点,很好地帮助学生从对生活位置的认识,提升到对数学位置认识。

一、抓住数对的数学本质,循序渐进。

确定位置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遵循从区域范围到精确表示的一个过程,一年级上册学习了上、下、前、后、左、右确定位置;三年级下册学习了用东、南、西、北等词语描述物体方向;五年级上册使用数对,精确描述物体在点上的位置,为后面进一步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参数确定物体的位置”打下基础。

在本课例1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四个层次的设计,让学生逐步感悟、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第一层次,创设情境,让学生随意表示位置方法,感受到二维空间上确定位置存在的必要性。第二层次,依托原型,明确列行的含义,以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第三层次,逐步抽象,过渡到用数对的方法确定点子图上交叉点的位置;第四层次,应用方格图,在不断抽象、方法不断简化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坐标思想的本质。

二、关注思想的逐层渗透,层层深入。

数对的发现和使用,对数学界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贡献。它的价值在于发现一个几何的对象,可以用数来描写,而数所满足的关系就是方程。因此在小学阶段,用数对确定位置首当其冲便是坐标思想的渗透。小学阶段,学生所学习的用数对确定位置,只是直角坐标系的雏形,需要让学生对“唯一确定的直角坐标系下,一个有序数对与平面上的点是一一对应关系”有基本感悟,因此在例2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四个层次予以不断深化,渗透坐标系中原点和方向的意识。

第一层次,在教学中多处渗透先列后行的意识,如从左往右,从前往后出示箭头,这其实就是指名了关键要素之一“方向”。第二层次,教师明确地点出了关键要素之二“原点”(0,0)的重要性,因为对于确定位置而言,原点即参照点恰恰是第一位的。小学教材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到,但从有利于后续学习的角度分析,教师不得不提。第三层次,让学生对同一张方格图展开研究,利用写出不同的数对展开比较、辨析,深度感知“任意两个有序的数都可以表示平面上的任意一点”,这些都是坐标思想的集中体现。第四层次,从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回归生活实际,教师还让学生了解了一维的围棋、二维的国际象棋以及三维的地球经纬线。所以本节课教师对于模型思想的构建绝不是固化的,而是一个具有生长性的生态过程。

三、把握学生的需求走向,自然生长。

首先,教师以从教室中的座位图中找小军的位置为学习起点,借助观察角度不同、表示方法不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使学生产生要有统一的观察标准和表示方法的学习需要,感受到二维空间上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其次,介入“列与行”的概念教学,不作任何无意义的探索,直接把把数学的规定教给学生,简短而又明快,自然高效;第三,通过开展“限时记录位置”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充分展现个性化的表示方法,交流创造意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并不仅仅只是单纯“创造”数对,而是用自己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在互动交流中适当引导,逐步让学生感受到统一规范描述数对产生的必要性。最后,通过同一行、同一列数对特点的比较,从而使学生形成同一行中,行不变列变;同一列中,列不变行变的基本认识,不断完善认知结构,构建整体的思维模式。整个过程以学生为本,对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情况作了充分而客观的预设,环节流畅,过程清晰,真实而有效。

四、整合有效的教学资源,步步为营。

本节课中教师对于教学资源的使用始终做到高效整合,使得整节课一气呵成、主题鲜明。从开始教学所使用的座位情境开始,到中间部分的根据点写数对,再到方格纸上找数对,观察同一行、同一列数对的特点,教师都是建立在同一张方格图中的,使得学生感受到今天所学习的知识万变不离其宗,将这些知识都清楚地建立在了平面坐标系上。最后的图形变形组合练习部分,从梯形变形为平行四边形,再到平移梯形,每层练习环环相扣,一脉相承,在逐步升级的练习过程中,学生的研究思维也在逐步升级,使得整个探究过程变成了学生主动建构的快乐的学习过程。

古人认为“魂”是阳气,构成人的思维才智。“魄”是粗粒重浊的阴气,构成人的感觉形体,魂魄协调则身体健康。本节课,教师牢牢抓住数与点的一一对应性,正是明确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灵魂”所在。从让学生熟练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个结果而言,若离开了深刻理解的前提,学生岂不仅是机械模仿而已。所以,有了数学思想之魂,才可能真正拥有数学事实之魄。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7

关于《确定位置》这节课带给我的收获是颇多的,但综观整堂课,我觉得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我只有不断地进行反思,才能不断地完善思路,最终才能有所悟,有所长。下面是我对本节课执教后的思考。

在课堂中,我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教学:

1、教学内容“生活化”,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情感的发展。

如果一个人对数学有一种需要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很有用,他就会喜欢数学。数学很有用,不是靠我们教师说出来的,而是需要孩子们亲身的体验,因此我们紧紧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内容来设计本课。开课时我由小交警的队列图引入,通过欣赏图片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把学生神不知鬼不觉地带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在学生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后,我又引导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座位的位置,然后再介绍生活中数对的应用,这些环节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2、探索过程“数学化”,使学生经历再创造之美,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思维的发展。

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主动探索、经历数对的产生过程。儿童学习数学的基本要素可以用“经验”、“活动”、“思考”、“再创造”来概括,本节课努力按以上要素处理了学生的活动过程。首先由生活中常用的“几排”“几个”转换为数学上常用的“列”和“行”,是本节课的第一次“数学化”;由“队列图”抽象成“方格图”是第二次“数学化”;把“第几列第几行”转换为用数对表示位置,是第三次“数学化”。通过三次有递进层次的活动让学生逐步由“生活数学”走向“学校数学”,在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简洁美,有效促进了学生各种思维能力的发展。

由于自己的经验不足,课堂机智不够,再加上心里紧张,在引导学生探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第一次“数学化”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自己体会统一标准的必要性,我提出:怎样才能让大家描述小红的位置时一致呢?这时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让小红站在最后”、“光剩小红自己就行了”等等,他们的回答已经偏离了我的意图,可我还是任由他们继续说下去,浪费了时间,影响了课的进度。课后我反思自己,其实在学生刚开始偏离问题时,我就应该及时的加以干预。比如我可以这样引导:刚才那位同学的回答很有新意,不过我们不是在做脑筋急转弯,能用数学的眼光来思考这个问题嘛。这样一说,学生就能立刻回到正确的思路上来。还有,在第三次“数学化”中,学生出现两种简化方法:3列2行和3、2。应该说这一环节是应该出彩的地方,可由于自己没能很好的调控,放的太多,没能及时的抓住学生的生成,耽误了大量的时间。

3、求知过程“问题化”,以恰当的问题为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我们知道问题是引发学生思考和实践的关键因素。要想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要以恰当的问题为引导,吊起学生主动学习的“胃口”。开课时教师以“能清楚的描述小丽的位置吗”,引导学生独立的用生活语言描述位置;在学生学会了用“第几列第几行”描述位置后,又不失时机的提问“能用更简练的方式描述位置吗?”,以此启发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最后以“确定位置都要用两个数表示吗?”留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

4、知识衔接“系统化”,让学生面对不断升级的挑战,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

一节课的结束,不应该是学生探索活动的终止,而是更有价值的探索的开始。本节课的最后一个发展性练习,让学生在一维的线,两维的面,三维的体中描述位置,使学生经历了由一维到两维平面坐标系再到三维空间坐标系的一个完整的认知过程,课的最后让学生带着问号离开教室这个小课堂,走进探索的大课堂。为学生后续认知结构的完整构建奠定了基础。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8

1.教学伊始,出示情境图,介绍这是某某学校五年级某个班学生的座位图,你知道小军坐在哪里吗?孩子们的回答也在我的预设中,第一个孩子说道:小军坐在从左边数起第4排中的第4个;第二个孩子补充道:是第4排的倒数第3个;第三个孩子:小军坐在第3排第4个;第四个孩子认为: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很明显,这个孩子已经预习了。瞧,多少的学习习惯呀!该表扬表扬的,所以在后面引出列和行的时候我特意请这个孩子做小老师介绍的)。前两个孩子表达的意思差不多,所以就请了其中一个孩子具体说了说他是怎么看的。在肯定孩子的说法后我提出了疑问:小军的位置没有变,可你们的说法却不一样,有没有一种确切、简明的方法将它们统一起来呢?使孩子们从中能够产生需要。

2.为了加深孩子们对第几列第几行的深刻理解,我采取和他们一起用圆圈图把每个学生的座位表示出来。“第一列要画几个圆圈?”“一共要画几列?”“图中的第1列在哪里?”“第1行呢?”围绕着这些问题再次让孩子们清晰地感知今天所学的第几列第几行是整个格子或是整个圆圈,为区分与平面图上的第几列第几行埋下伏笔。

3.“数对”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到的,教学时我没有像公开课那样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数对的表示方法,而是直接告知,然后围绕“这个数对表示什么?”“数对中前面的数表示什么?怎么确定列?”“数对中后面的数表示什么?怎么确定行?”“写数对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这几个问题展开,让孩子们体会数对的含义和书写,并使学生初步理解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以上几点是我认为教学起来比较顺,因为内容相对比较好理解,所以孩子们的参与度也比较高。当然整堂课还是存在着蛮多不足的,比如:

1.关于在实际教室里用数对表示孩子们的座位时,第一列和第一行的确定我只是简单的一句话表述:“站在李老师这个角度,我们可以说这是第一列,这是第二列……”然而实际上站在老师的角度是从左往右确定“列”的,而同时从孩子们的角度想则是从右往左来确定,这样就会导致有的孩子对“列”和“行”的规定迷迷糊糊,现在反思才明白关键是我在教学时没有突出以观察者的角度来规定第一列和第一行。

2.在教学完用数对确定位置后,全班孩子们都进行了用数对表示自己的座位和表示出好朋友的座位,比比谁的反应快。孩子们很激动,因为游戏永远是他们的最爱。在游戏中,我还是照着教案的流程进行,按部就班的让孩子们知道有时候站起来的刚好是同一列的,所以数对中的前一个数相同;有时站起来刚好是同一行的`,所以数对中的后一个数相同。课后反思,其实对于同一列、同一行完全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而教师则应起引导作用,比如在教师报了(4,1)(4,2)(4,3)后,可以让孩子猜猜可能接下来会报哪个数对?为什么呢?观察这些数对,你有什么发现呢?

每节课都会存在不足,相信有了反思便会有些许进步的。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9

对于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精彩之处:

一、有效利用学生的思维矛盾,为学生良好的求知环境。

本节课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主线,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有意地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设置障碍,从学生在教室中的位置入手,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在学生认识了数对在实践中应用数对时,我采用师生问答的方式,提出(2,5)(5,2)表示的位置一样吗?引起了学生的一场争论,最终明确了数对中的两个数各自的意义,这样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同时,使学生逐步突破难点,接着我又说出“—5”不完整的数对,导致学生无法确定位置,从而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探究确定位置的求知欲。使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思维矛盾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始终是带着问题探索、研究知识,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使教学结构紧凑而且环环相扣。

二、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身边找到数学。

新课标明确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座位”是一个学生感兴趣且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因此,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入手,提出让学生帮我“找班长的位置”的问题,但我要求学生不能用嘴说,不能用手指,而是简单的写或画在答题纸上,让他们初步感受到:要确定位置首先要弄清确定位置的方法,同时再通过与学生交流、感悟等自主学习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发现、探究,获取有关确定位置的知识,体会到确定位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印象。在学习了数对之后,我又回到生活中,让他们用数对说出同学、自己的位置,用数对找同学,使数对又回到了生活中,而且练习题选取的学校周围的地图、游乐场的场景等,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增强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

整节课以活动为主线,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述,既有小组的合作交流,又有学生的自主探究,还有老师的恰当点拨,使整个教学活动形成了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组组之间的立体式交叉网,实现了教学的灵活高效,也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的目的。

回顾这节课,学生在有意创设的来源于生活又富有活动性的学习情境中,学得积极主动,趣味盎然,在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有用性,重要性,真正做到了学有所用。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10

《确定位置》这节课是要求学生能用数对来确定位置,在此之前,学生已会用语言文字描述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数对的学习将为学生以后学习直角坐标的知识打下基础。“数对”这一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从学生现实情境“向学生介绍座位”导入,创设了简单、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唤醒学生已有对确定位置的认知,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带给了基础,也为抽象出“数对”构建了一个现实模型。

首先,让学生自己根据问题进行思考,用自己喜欢的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是开放的,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拓展,在此之后,教师在学生交流中合理引导,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丰富的感性材料,合理的动态演示,激发了学生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有序思维,有利于学生对“数对”有个清晰的理解。

整个教学过程,我采用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激励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在后一教学环节中,有意识地的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数学交流中,培养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潜力,同时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被老师带入到学习中来,由学生的位置引入新课的学习。透过老师的归纳引导让学生进行讨论,从而发现行和列正确叙述方法。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老师要使学生始终有问题要思考,这样他们才会注意力集中,透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才能让他们在交流和讨论中获取新知识点。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让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力。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11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清楚的加以辨认上下、前后,但不少同学对左右往往不太容易分清。

本节课首先是分辨自己的右手和左手,要发言的请举右手既是对学生的常规教育,也让学生记住自己的右手。接着以练习本在数学书的左面数学书在练习本的右面为例,教学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然后让学生看图说说其他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语言描述。

在教学练习本和数学书的位置关系时要注意三点: 一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分辨这两个物体哪个在左面、哪个在右面;二是指导学生用×在×的哪面这样的语言进行表达;三是两句话中的任何一句都清楚地表达了练习本与数学书的位置关系,可以这样说,也可以那样说。

看图说一说以左、右关系为主。图中的小明、小红、小刚、小芳四人的朝向与学生是一致的,学生按自己对左、右的感受确定小明在小红的左边、小芳在小刚的右边等位置关系不会有困难,也不会有歧义。如果学生说出了前后或上下关系也是可以的。

一年级学生辨别左右的时候,大多数都要先想一想自己的左手、右手,才能作出判断,这是学生年龄、心理发展特征的表现。想想做做第1题遵循这个规律设计游戏活动,先是握拳头,记住自己的左手与右手;再拍手,体会左手那边是左边,右手那边是右边;最后是摸耳,从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感受左右是相对的。这些游戏都是学生喜欢的,要反复进行,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想想做做第2、4题涉及左右的时候,要提醒学生先想自己的左手与右手,分清左面与右面,然后回答问题和操作活动。即使发生错误,也要联系左手和右手认识错误,从而改正。表达语言是多样的,学生喜欢怎样说就怎样说,只要求表达正确完整,不要求用统一模式的语言,更不要进行说法多样的训练。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12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下面,我谈谈自己对这次上的公开课《确定位置》的教学反思。

《确定位置》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既是认识图形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直角坐标系等知识的基础。既是第一学段的发展,也是第三学段学习的铺垫,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认识生活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教学本课要求学生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理解数对的意义和表示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经过听取有经验的老师们的意见及反复修改,我终于完成了《确定位置》这一达标课。反思这节课,我认为做的比较好的有:

1、备课时深入挖掘教材,理解教材,目标明确。

2、遵从学生的原认知,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注重拓展教材。

4、有效利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

5、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

当然,课堂教学的魅力就在于她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至少有如下几点需要改进:

1、说好朋友位置时,学生用左右前后说得多了点,应及早刹车,引入组排。

2、教师的活力在本节课中还有待加强。我应该有更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讲解中愉快的学习知识。这是我以后该加强改进的。

3、教案记得不够熟,在揭示课题时过度语有点乱,在练习已知数对找对应点的时候差点漏了,还好课件帮了忙。

4、本节课需要在教学难度中有所拓展,由于本节课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在讲授知识第几组第几排的时候增加了讲授什么是列什么是行这一知识点。由于时间差个一两分钟,所以新旧知识的比较、提升没来得及讲。看来下次上课时应该把各个环节安排的紧凑点,就能把比较提升、部分讲完。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浅显的看法,如有不足,还望各位领导老师多多指正。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13

《确定位置》这节课是要求学生能用数对来确定位置,在此之前,学生已会用语言文字描述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数对的学习将为学生以后学习直角坐标的知识打下基础。

“数对”这一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从学生现实情境“向学生介绍座位”导入,创设了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唤醒学生已有对确定位置的认知,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提供了基础,也为抽象出“数对”构建了一个现实模型。

首先,让学生自己根据问题进行思考,用自己喜欢的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是开放的,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拓展,在此之后,教师在学生交流中合理引导,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丰富的感性材料,合理的动态演示,激发了学生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有序思维,有利于学生对“数对”有个清晰的理解。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5

1、课堂的引入,不是那么的有吸引力,没能更好的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把统一标准作为前提,作为确定位置的需要,学生求知的欲望会更强。

2、在整节课的设计时,因为知识比较简单,安排了自学环节,交流时大多数的同学都已经掌握的知识,因此交流环节有些流于形式,前面来展示的面比较窄,教师引导语言没有跟上,造成学困生没有吃饱。

3、在学生“说数学”的训练上还要加强指导,会说、说的明白、简洁利索才是真的理解了。很多教师的引导性语言可以省略让小老师来代替,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6

一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习了用一个“第几”描述物体在直线上的位置,如从右往左第5个是小明。二年级(上册)学生用两个“第几”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如小红坐在第6排第4个。这些是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基础,怎样从这些原有知识经验迁移到本节课的`内容?用第几排第几个已经能够表示出自己在教室的位置了,为什么还要学习“数对”,学生的学习需求是什么?这是本节课的关键之处。

本节课起初教师设计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用你喜欢的方法表示出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预设为学生用第几排第几个来表示,但经过几次试教,学生呈现的表现方法大多都是用画图来展示的,这区别于以往的知识经验。如何从学生众多的画图、用文字等表示方法中抽象出“数对”是本节课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让表示位置的方法尽可能的简单是本节课学生学习需求的所在。所以本节课安排了三次活动,用来表示自己在教室的位置,第一次是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第二是用列行的方法来表示;第三次是用数对来表示。从三次活动中,逐步抽象出“数对”的数学原型。

《确定位置》案例分析与反思 篇7

片断一:

一、创设情境, 以生定教, 让课堂“活”起来

课件出示指向标。

师:同学们, 请看大屏幕, 上面有什么?

生:有“北”字, 表示在地图上, 上面是“北”的方向, 箭头叫指向标。

师:在这幅地图上, 上面是北方, 其他三个方向你知道吗?还有另外的这四个方向, 你知道吗?

学生汇报, 教师课件出示结果。

师:同学们对方向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方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011年9月9日, 湖南邵阳许多同学坐船回家, 途中发生了沉船事件, 需要迅速找到沉船位置, 紧急救援, 才能挽救更多同学的生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确定位置的方法。

板书课题:确定位置

评析:在学生复习方向知识的基础上, 把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情境结合起来是学习一种新的确定位置的方法。以旧知带新知, 切入主题, 非常简洁。不仅明确了学习的方向, 也明确了学习的意义, 使学生知道学习什么, 为什么要学, 既有了思维的方向, 也有了思维的动力。

片断二:

二、顺学巧导, 探究问题, 让课堂“动”起来

师:假如这里是码头, 沉船在这里, 救生艇停在码头上。要救援就得知道沉船的位置。 (教师板书:东、南、西、北)

师:图中沉船在什么方向?驾驶救生艇能立刻找到它吗? (师演示)

生:不能。

师:大家看, 东北方是一块很大的区域, 用它描述沉船的方向还不够具体, 看来方向对确定沉船的位置非常重要。 (板书:方向)

师:沉船究竟在什么方向, 我们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才能描述它的方向呢?请同桌合作, 利用手中的营救图和学习用具, 动手画一画、量一量、找一找。

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巡回指导。

生:沉船在东北方20°的地方。

生:沉船在东偏北20°的方向。

师:真聪明, 知道用“角度”来描述沉船的方向了。 (板书:角度)

师:20°的角在哪里?请上来指指看, 角有两条边, 现在只有东方这一条边, 怎么办?

生:我的意思是要在码头和沉船之间连一条线段, 沉船就在20°角的另一条边上。

师:为什么你把它描述成东偏北20°的方向? (用语言怎么来描述沉船的方向) 学生按自己的理解回答。

教师用教具边演示边描述:我们在码头这儿, 从东边往北边看叫东偏北, 看过去20°, 就叫东偏北20°的方向。沉船就在码头东偏北20°的方向上。 (板书东偏北20°)

师:同桌互相说一说东偏北20°的方向是什么意思? (2~3名学生汇报。)

师:请看大屏幕:沉船在从东边往北边看过去20°的方向上, 就叫东偏北20°的方向。

师:沉船在东偏北20°的方向上, 换一种角度又该怎样描述呢?

生:沉船在码头北偏东70°的方向上。

师:这个70°的角在哪里?请指给大家看。

学生到讲台指。

师:不测量, 你怎么知道它是70°?为什么把它描述成北偏东70°的方向而不是东偏北70°?

生:因为东与北形成90°的夹角, 90°—20°=70°。

生:从北边往东边看叫北偏东, 看过去70°, 所以就是北偏东70°的方向。

师:的确是这样。 (师课件演示)

师:沉船在“东偏北20°的方向”或“北偏东70°的方向”这两种描述方法都可以, 同学们任选一种。但生活中为了简单、方便, 我们通常使用角度较小的方向进行描述。

师:知道了沉船的具体方向, 能快速找到沉船了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还找不到?

生:还要用距离来确定沉船的位置 (板书:距离) 。

师:沉船距离码头多远, 快速量一量告诉老师。

生:8厘米。

师:说得好, 在这幅营救图中, 我们用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的1千米, 所以沉船实际距离码头8千米 (板书:8千米) 。

师: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了沉船的位置, 现在能找到沉船了吗?请用完整的话说说怎么找沉船?

学生汇报, 教师强调从哪里出发。 (板书:出发点或观测点)

概括:救生艇从码头出发, 沿着东偏北20°的方向, 航行8千米, 就能找到沉船。

师:找沉船的这条路线还可以怎么描述?

学生:救生艇从码头出发, 沿着北偏东70°的方向, 航行8千米, 就能找到沉船。

小结:回顾刚才的学习, 想一想我们是利用哪些要素确定沉船的位置?

评析:利用要素确定物体的位置是这节课的重点。本环节的教学中, 老师引导学生充分动手实践, 以同桌合作, 利用手中的营救图和学习用具, 动手画一画, 量一量, 找一找, 评一评, 让多种感官参与活动, 层层深入, 围绕“怎样才能找到沉船?”“知道沉船在东北方, 但还是找不到, 还需要知道哪些因素才能找到沉船?”教学中, 老师为孩子们创设思考环境, 让孩子们静静地观察、独立地思考;静静地倾听, 认真地分析;大胆地尝试, 探究、体验方向和距离对确定位置的重要性。从具体到抽象, 最后又回到具体, 这是真正的“数学的思考”。

片断三:

三、体验成功, 达标拓展, 让学生“灵”起来

1.描述山东潍坊到周边城市的路线图。

师:老师是第一次到潍坊来, 潍坊是一座非常漂亮的城市, 借此机会, 我还想从潍坊到附近的城市莱芜、济宁走走。请你做老师的小导游, 介绍一下这条游玩路线。 (提示:描述时要从哪里出发, 沿什么方向, 行走多远到达哪里。)

认真思考, 同桌交流, 上台汇报的两名学生一人介绍另一人指。

生:从潍坊出发, 沿着西偏南28°的方向, 行驶160千米, 到达莱芜;再从莱芜出发, 沿着西偏南42°的方向, 行驶132千米, 到达济宁。

师:再介绍一下从济宁返回的路线。

(另一生描述, 生生互评)

2.认识昆明与济南的位置关系。

师:老师到潍坊学习, 是从昆明坐飞机先到济南的, 仔细观察地图:

(1) 请描述飞机从昆明飞往济南的路线。 (生描述, 师生利用方向标进行评价)

(2) 再说一说从济南返回去的路线。 (生描述, 师生利用方向标进行评价)

小组讨论:这两条路线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生:方向、角度、出发点、目的地不同;距离相同。

上一篇:东王庄幼儿园解说词下一篇:宝泉一日游叙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