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层性格测试(精选8篇)
管理层性格测试 篇1
测试环境是指为了完成软件测试工作所必需的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设备、历史数据的总称。毫无疑问,稳定和可控的测试环境,可以使测试人员花费较少的时间就完成测试用例的执行,也无需为测试用例、测试过程的维护花费额外的时间,并且可以保证每一个被提交的缺陷都可以在任何时候被准确的重现。
简单的说,经过良好规划和管理的测试环境,可以尽可能的减少环境的变动对测试工作的不利影响,并可以对测试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产生积极的作用。
一、规划测试环境——让环境为你服务
对于“金山词霸”这样的软件,大多数测试工作都可以在一台单独的电脑上完成,而对于一套电信系统,为了执行测试用例,你可能会需要搭建一个由多台计算机以及其他网络设备组成,采用集群和负载均衡技术,并且接驳到Internet的计算机网络。
不同的行业应用,不同的质量目标,都可能会影响到测试环境的规划。但从测试工作自身的要求来看,一条应当遵守的原则就是“尽可能的还原软件在用户那里最终实际运行的环境”——虽然在很多时候这是不现实的。^_^
通常来说,我们所需要搭建的环境,主要是用于被测应用的系统测试——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由开发人员在开发环境中进行,而验收测试则在用户的最终应用环境中进行,因此都可以暂不考虑。
为了确定测试环境的组成,我们需要明确以下问题:
1.所需要的计算机的数量,以及对每台计算机的硬件配置要求,包括CPU的速度、内存和硬盘的容量、网卡所支持的速度、打印机的型号等;
2.部署被测应用的服务器所必需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WEB服务器以及其他必需组件的名称、版本,以及所要用到的相关补丁的版本;
3.用来保存各种测试工作中生成的文档和数据的服务器所必需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WEB服务器以及其他必需组件的名称、版本,以及所要用到的相关补丁的版本;
4.用来执行测试工作的计算机所必需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WEB服务器以及其他必需组件的名称、版本,以及所要用到的相关补丁的版本;
5.是否需要专门的计算机用于被测应用的服务器环境和测试管理服务器的环境的备份;
6.测试中所需要使用的网络环境。例如,如果测试结果同接入Internet的线路的稳定性有关,那么应该考虑为测试环境租用单独的线路;如果测试结果与局域网内的网络速度有关,那么应该保证计算机的网卡、网线以及用到的集线器、交换机都不会成为瓶颈;
7.执行测试工作所需要使用的文档编写工具、测试管理系统、性能测试工具、缺陷跟踪管理系统等软件的名称、版本、License数量,以及所要用到的相关补丁的版本。对于性能测试工具,则还应当特别关注所选择的工具是否支持被测应用所使用的协议;
8.为了执行测试用例,所需要初始化的各项数据,例如登陆被测应用所需的用户名和访问权限,或其他基础资料、业务资料;对于性能测试,还应当特别考虑执行测试场景前应当满足的历史数据量。当然,还有另外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在测试过程中受到影响的数据如何恢复?
明确了上面的问题后,明确哪些条件是可以满足的,哪些是需要其他部门协助调配、采购或者支援的。建议在搭建测试环境之前,把上面的问题做成一张 CheckList,并为每一项指定一个责任人,完成一项就填写一项,最终形成的文档则作为测试环境的配置说明文档使用。当然,如果时间或其他条件允许,应当做好应急预案,尽量保证在环境失效时不会对正常工作产生太大的影响。
二、管理测试环境——把变化掌握在手中
测试环境搭建好以后不太可能永远不发生变化,至少被测应用的每次版本发布都会对测试环境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而应对变化之道,不是禁止变化,而是“把变化掌握在手中”。下面的这些建议可以帮助你尽可能摆脱环境变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1.设置专门的测试环境管理员角色
每个测试项目或测试小组都应当配备一名专门的测试环境管理员,其职责包括:测试环境的搭建。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WEB服务器等必须软件的安装,配置,并做好各项安装、配置手册的编写;
记录组成测试环境的各台机器的硬件配置、IP地址、端口配置、机器的具体用途,以及当前网络环境的情况;
完成被测应用的部署,并做好发布文档的编写;
测试环境各项变更的执行及记录;
测试环境的备份及恢复;
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WEB服务器以及被测应用中所需的各用户名、密码以及权限的管理;
当测试组内多名成员需要占用服务器并且相互之间存在冲突时(例如在执行性能测试时,在同一时刻应当只有一个场景在运行),负责对服务器时间进行分配和管理。
2.明确测试环境管理所需的各种文档
一般来说,下面的几个文档是必需的,当然你也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新的文档。
组成测试环境的各台计算机上各项软件的安装配置手册,记录各项软件的名称、版本、安装过程、相关参数的配置方法等,并记录好历次软件环境的变更情况;
组成测试环境的各台机器的硬件环境文档,记录各台机器的硬件配置(CPU/内存/硬盘/网卡)、IP地址、具体用途以及历次的变更情况;
被测应用的发布手册,记录被测应用的发布/安装方法,包括数据库表的创建、数据的导入、应用层的安装等。另外,还需要记录历次被测应用的发布情况,对版本差异进行描述;测试环境的备份和恢复方法手册,并记录每次备份的时间、备份人、备份原因(与上次备份相比发生的变化)以及所形成的备份文件的文件名和获取方式;
用户权限管理文档,记录访问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WEB服务器以及被测应用时所需的各种用户名、密码以及各用户的权限,并对每次变更进行记录。
3.测试环境访问权限的管理
应当为每个访问测试环境的测试人员和开发人员设置单独的用户名,并根据不同的工作需要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以避免误操作对测试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下面的要求可以作为建立“测试环境访问权限管理规范”的基础。
访问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WEB服务器以及被测应用等所需的各种用户名、密码、权限,由测试环境管理员统一管理;
测试环境管理员拥有全部的权限;
除对被测应用的访问权限外,一般不授予开发人员对测试环境其他部分的访问权限。如的确有必要(例如查看系统日志),则只授予只读权限;
除测试环境管理员外,其他测试组成员不授予删除权限;
用户及权限的各项维护、变更,需要记录到相应的“用户权限管理文档”中。
4.测试环境的变更管理
对测试环境的变更应当形成一个标准的流程,并保证每次变更都是可追溯的和可控的。下面的几项要点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流程,但是可以帮助你实现这个目标。
测试环境的变更申请由开发人员或测试人员提出书面申请,由测试环境管理员负责执行。测试环境管理员不应接受非正式的变更申请(例如口头申请);
对测试环境的任何变更均应记入相应的文档;
同每次变更相关的变更申请文档、软件、脚本等均应保留原始备份,作为配置项进行管理;
对于被测应用的发布,开发人员应将整个系统(包括数据库、应用层、客户端等)打包为可直接发布的格式,由测试环境管理员负责实施。测试环境管理员不接受不完整的版本发布申请;
对测试环境做出的变更,应该可以通过一个明确的方法返回到之前的状态。
5.测试环境的备份和恢复
对于测试人员来说,测试环境必须是可恢复的,否则将导致原有的测试用例无法执行,或者发现的缺陷无法重现,最终使测试人员已经完成的工作失去价 值。因此,应当在测试环境(特别是软件环境)发生重大变动(例如安装操作系统、中间件或数据库,为操作系统、中间件或数据库打补丁等对系统产生重大影响并 难以通过卸载恢复)时进行完整的备份,例如使用Ghost对硬盘或某个分区进行镜像备份。并由测试环境管理员在相应的“备份记录”文档中记录每次备份的时 间、备份人以及备份原因(与上次备份相比发生的变化),以便于在需要时将系统重新恢复到安全可用的状态。
另外,每次发布新的被测应用版本时,应当做好当前版本的数据库备份。而在执行测试用例或性能测试场景之前,也应当做好数据备份或准备数据恢复方案,例如通过运行SQL脚本来将数据恢复到测试执行之前的状态,以便于重复的使用原有的数据,减少因数据准备和维护而占用的工作量,并保证测试用例的有效性和缺陷记录的可重现。
管理层性格测试 篇2
1 下面介绍几种测试的方法
1.1 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
(1) 静态是指被测试程序不在机器上运行, 而是采用人工检测和计算机辅助静态分析的手段对程序进行检测, 主要方法包括人工测试和计算机辅助静态分析。静态分析的查错和分析功能是其他方法所不能替代的, 静态分析能发现文档中问题。目前, 静态测试已被当做一种自动化的、主要的代码校验方法。但静态测试不能检测程序的实际执行情况, 无法得到程序的执行结果。
(2) 动态测试是实际运行被测程序, 输入相应的测试用例, 判定执行结果是否符合要求, 从而检验程序的正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一般意义上的测试主要是指动态测试。动态测试是一种经常运用的测试方法, 无论在单元测试、集成测试中, 还是在系统测试、验收测试中, 都是一种有效的测试方法。但动态测试不能发现文档问题, 必须等待程序代码完成后进行, 发现问题相对迟得多, 一旦发现问题, 必须重新设计、重新编码, 必然增大不良质量的成本。
1.2 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
(1) 黑盒测试, 也称功能测试或数据驱动测试。黑盒测试是在已知产品所应具有的功能, 通过测试来检测每个功能是否都能正常使用。测试时, 测试者只在程序接口进行测试, 它检查程序功能是否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使用, 程序是否能适当地接收输入数锯而产生正确的输出信息, 并且保持外部信息的完整性。“黑盒”法是穷举输入测试, 只有把所有可能的输入都作为测试情况使用, 才能以这种方法查出程序中所有的错误。实际上人们不仅要测试所有合法的输入, 而且还要对那些不合法但是可能的输入进行测试。
(2) 白盒测试, 也称结构测试或逻辑驱动测试。白盒测试是通过测试来检测产品内部动作是否按照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进行, 主要用于软件验证。“白盒”法全面了解程序内部逻辑结构、对所有逻辑路径进行测试。“白盒”法是穷举路径测试。在使用这一方案时, 测试者必须检查程序的内部结构。贯穿程序的独立路径数是天文数字。但即使每条路径都测试了仍然可能有错误, 因为穷举路径测试决不能查出程序违反了设计规范, 即程序本身是个错误的程序。
1.3 自动化测试
随着软件系统规模的扩大和软件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 软件系统的测试也变的越来越困难, 传统的测试已经无法满足测试的需要, 自动化测试应运而生, 自动化测试是指在预设条件下运行系统或应用程序, 评估运行结果, 包括正常条件和异常条件, 自动化主要研究的是自动化框架测试、自动化测试脚本技术、自动化用例生成。通过资料了解, C-ATFM模型。该模型基于C语言, 面向对象集成环境, 采用源码嵌入有效的分析软件的代码、词法、语法、策略、指令。并且随着软件工程及软件测试的发展, 自动化的机器测试发展更有前景。
2 下面简介软件测试的过程
2.1 模块测试
模块测试主要针对软件设计中的程序模块, 通过测试技术测试程序块是否正确, 模块测试的主要目的是测试程序内部的错误, 根据程序设计的结构检查代码和程序是否合理, 是否符合设计思路和理念, 是否能够正常运行。
2.2 组装测试
在模块的基础上, 需要将所有模块的功能全部测试完成后组装成为系统, 组装测试的目的在于, 连接所有模块之后, 模块之间的接口、触发器是否能正常运行, 并且计算显示的数据是否正确, 模块之间的功能是否互相冲突, 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和结果显示, 是否构成正确的、预期的数据结构。不同模块之间的误差有多少, 有多少可以解决, 有多少不能解决。
2.3 确认测试
确认测试的目的是验证软件的功能和特性是否达到预期的愿望, 是否能按照预期的组织结构、系统结构、用例分析和时序分析运作, 并且进行验收测试和安装测试。
2.4 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是确认软件是否与硬件互相支持, 是否能满足软件使用者对软件的需求和操作简便的愿望, 比如说查询模块运行完后界面中查询条件应该为查询之间输入的查询条件。系统测试保证了系统的正常运行, 另外很重要的就是权限测试, 系统在研发之初定义的权限信息和权限功能是否实现, 是否发现软件成品与软件定义不符合或者矛盾。
3 软件测试技术的地位
程序是由人完成的, 并且软件开发是个很复杂的过程, 期间很容易产生错误, 无论是软件从业人员还是专家、学者都无法避免的产生错误, 因此, 软件中存在错误和BUG是正常的、无法改变的。所以, 软件测试的目的是通过测试技术尽可能的发现软件在研发和使用中的漏洞, 并且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以期提高软件的质量。一个成功的测试用例在于发现了至今尚未发现的缺陷。其实, 。软件编程的过程也会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错误, 例如:对于用户需求的错误分析和编程出现的一些语法错误, 如果软件与发票费用相关更是与测试密不可分。软件不断地接近成熟和完成以及投入使用阶段, 软件测试工程师必须更加谨慎的检测每一部分程序, 一段程序的完成, 测试工作量占有总工作量40%以上, 这就给我们说明:测试是软件开发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4 软件测试的展望
软件质量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测试驱动的开发技术被人们所接受, 软件测试已不再简单的是软件生命周期中的一部分。随着技术的发展, 测试技术将被更多的应用于项目开发之中, 而未来的软件开发更多的是以测试为目的的开发, 通过工具的自动化测试功能, 保证开发人员的代码质量和整个系统的质量。通过自动化测试与人工测试相结合, 更快更好的完成测试工作, 对于测试人员, 可能更多的是需要考虑如何持续改进, 这也就是进行质量管理的目标所在。
摘要:随着计算机硬件的飞速发展, 应用范围的扩大, 软件研发的数量也急剧增长且涉及各个领域, 软件日益增长的需求使得研发的矛盾也越来明显, 引发了软件危机, 在这样的情况下, 软件工程的软件测试部分显得愈发重要, 1993年的IEEE是这样定义软件测试的:“将系统化的、规范的、可度量的方法应用于软件的开发、运行和维护的过程, 即将工程化应用于软件中”。软件测试就是在软件投入使用之前, 对软件的需求分析、设计规格说明和系统编码的最终复审。所以, 软件测试不止是为了测试程序, 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和流程设计都是软件测试的对象。
关键词:软件测试,测试技术,测试工具,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1]陈会霞, 周利华.关于软件测试的浅议[J].中国测试技术, 2005 (04) .
[2]王晓华.软件测试技术应用研究[J].国防科技工业, 2012 (03) .
[3]钟百成, 张言上.关于软件测试技术的探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 (02) .
管理层性格测试 篇3
关键词:Disc性格测试;班级管理;压力
很多过来人都说过初中三年前两年可以不用功,到了初三奋力一搏也能取得好成绩,但高中却不一样,高中三年需要从高一开始就不断进行用功学习,用三年的累计来实现最后质的飞跃,因此在学生进入高一阶段时就要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通过自己制订计划来完成,高中生已经不再像小学初中那样需要老师督促学习,对于老师依赖性强的问题,能通过自己的规划进行学习。但高一阶段存在很多问题,新生进入高中要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开始在学校里与其他学生进行宿舍生活,暂别家庭生活,学习时间更长,这样使学生不仅面临着紧张的学业压力,还要承受来自生活中的一些压力,甚至有些学生无法适应宿舍生活,生活不能自理,与同学关系紧张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个人性格的不同,有些人性格温和,比较好说话,发生一些小摩擦也能一笑置之;而有些人性格孤僻,不知如何与别人相处。因此,我们有必要运用Disc性格测试对高一新生进行测试。
一、结合Disc性格测试结果进行班级管理
在高一刚开始的时候,每个班级肯定都要进行班级班干部选举活动,老师就可以通过Disc性格测试得出的结果来观察选出更适合岗位的人,进行更好的班级管理。例如生活委员是班级中管钱的干部,负责班费的收取与支出,必须要细致地做好每一笔账,把每一项收入、支出登记清楚,并及时代替老师向学校总务处、政教处等部门上缴各项钱款。生活委员必须是一个细致、严谨、服从教师的安排、愿意与其他部门老师交流的人。老师可以根据Disc性格测试得出的结果选出适合的学生来担任,可以选择S型学生或C型学生,最好有一定I型的学生。一个人的性格往往是复杂多变的,因而得到的性格测试结果也是兼具的,老师要学会分析学生的测试结果,从而找出最适合班级职务的人,进行更好的班级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在结合Disc性格测试结果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
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可以根据Disc性格测试得出的结果来指导学生学习。由于学生的性格都不同,有些学生性格内向不愿意表达想法,在课堂上不想发表自己的观点,而有些学生性格太强势、做事积极,不愿意把机会留给别人,喜欢自我表现,所以会导致上课踊跃回答问题的人是一些固定的学生,这些学生思维活跃,能和老师进行很好的互动,课堂提问回答是锻炼学生一种不错的途径,在有限的时间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能迅速组织语言,活跃思维,因此学生不应该错失这种机会,但有些学生的性格使其无法参入进去,老师可以通过Disc性格测试得出的结果来提问学生。测出结果是高S型的,这类学生性格稳健,善于寻求支持与配合。做决定时喜欢征求多方建议,乐于倾听。待人接物有耐心,遇事冷静,情感不外显,不会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所以喜欢在信任和鼓励的气氛中做事。老师可以多对这类学生进行提问,提高班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高中课堂氛围整体上应是严肃的,因此在老师心目中称得上所说的“问题学生”就是高I型的学生,他们能快速活跃课堂氛围,也能使老师讲偏,是属于让老师又爱又恨的一类学生,不管是在课堂学习中还是在课后生活中都要注意这类学生,通过正确引导,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三、在矛盾解决和沟通过程中结合Disc性格测试结果
高一新生刚开始接受高中生活,生活上和学习上都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部分需要住宿的学生,宿舍生活跟家里生活不同,在高中一般是8个人左右分进一个宿舍,性格不同导致处理方式不同。如何和宿舍的同学进行友好相处,发生了矛盾该如何化解一直是高中生在这个阶段要面临的问题,如果矛盾发生不去解决,很快宿舍就会分化成小团体,宿舍就是学生在学校里的家,家的环境氛围对学生学习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老师在进行宿舍分配时也可以根据Disc性格测试得出的结果尽量避免使性格冲突的人分在一个寝室,和学生进行交流时,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沟通模式,争取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从Disc性格测试得出的结果出发,对高D型的学生在沟通时先要肯定他的能力,再指出他的不足之处;对于高I型的学生运用新颖的沟通方式如微信、QQ、MSN、飞信等,甚至是朋友圈互动;对于高S型的学生要进行平和的沟通,不能太激动;对于高C型的学生不容易走进他们的内心,要试着和他以朋友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
对于高一新生的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处理好学生刚进入高中生活面临的问题能为整个高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就如同大厦的地基;只有把底下的地基打牢,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建设华美的房子。Disc性格测试这个方法在国外是检测人性格的主要方法,运用在各个方面。在高一新生管理中运用Disc性格测试能使老师刚开始管理学生时就了解学生的性格,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在学生学习方面也能根据性格来选用更好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测试管理培训》心得 篇4
这次培训主要针对测试管理方面的培训,包含测试流程、人员等的管理方法及技巧。由于组织这次培训的机构是第三方软件评测机构,老师不仅从第三方角度讲解了培训管理过程,而且还针对我们第二方测试管理做了相应的引导。
一、目前我国软件业大的背景如下:
1.测试需求不明确,测试不知在何时介入项目,即使知道在哪里介入,也没有发挥很好的作用;
2.很多时候功能完成后,测试才开始执行测试工作,导致测试对需求的了解是通过开发人员转述,造成测试人员按开发人员的理解去理解需求,使测试需求不明确;
3.测试人员的工作都应是从文档中体现,但由于时间紧导致文档缺,无法衡量测试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质量;
4.测试人员的文档应包括:测试计划进度计划、测试方案、测试用例、测试报告、会议纪要或沟通记录,但目前我们的测试人员很少有沟通记录的东西。5.测试用例与需求存在很大差距,导致用例不能覆盖全部功能或用例无效; 6.没有计划的测试造成测试随意性很强,导致测试效果差。7.配置管理混乱,导致版本混乱。8.人员方面,合格的测试人员比较少
二、怎样管理
1.组织管理:组织架构、人员角色、人员培训
a)组织架构:质量监督(质量成果控制)、文档管理、配置管理、设备管理;
-----就目前公司现状,不需要单独文档管理和设备管理
b)人员培训:是长期工作,对新进员工培训及测试新技术培训都是要有的,但培训一定要有效果,因此培训后要有总结或考试,否则培训是浪费时间。
2.测试过程管理:测试计划、过程审核及工作产品
3.测试管理:以正确的方式对测试过程进行管理,选择合适的人建立有效的测试团队。
三、测试分类
1.单元测试:一般由开发人员自己做,或开发人员之间互查,测试模块的可用性及正确性,测试用例编写以详细设计为依据,使用白盒测试技术; 2.集成测试:是为了测试模块与模块之间的互通性,测试人员来做,测试用例编写以概要设计为依据,结合使用白盒测试、灰盒测试;
3.系统测试:此阶段测试,不仅要测试软件,还要测试软件与硬件系统的结合程序,因此,系统测试机的配置要与需求规格说明书硬件要求一致,是对整个软件、硬软件系统测试,测试用例编写以需求规格说明书为依据;
4.验收测试:主要是业主方测试,测试用例以用户需求规格说明书为依据,此类型测试一般不会在第二方测试;
5.性能测试:一般都是在现场环境测试,若由于软件性质问题,不能在现场测试,应该配置与现场1:1的测试环境测试,因为软件的性能不是和硬件环境成线性比例的,因此在一个环境下测试结果,不能正确预估其它环境的测试结果。
关于测试类型还有阿尔法测试、贝特测试,但我们不是做市场化的产品,很少用到。
接着老师又从软件测试的预备阶段、准备阶段、执行阶段及收尾阶段分别详细讲解了各阶段的注意事项及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在这几阶段怎么做的,其它的一些大公司是怎么做的,从中见识了一些大公司在软件测试方面的做法,从中借鉴了一些适合公司的实践。
由于时间关系,讲的不是特别细致,主要是点到为止,让我们知道测试管理有哪些关注点。主要的核心点是如何来预防缺陷要高于如何解决缺陷,缺陷越早发现解决成本越低。
很多测试人员在手工测试都不是很好的情况下,疯狂追逐自动化测试,其实一个软件在测试中,最主要的还是手工功能测试中发现的问题比例比较大,自动化毕竟还是需要人来设置场景和测试脚本,并且自动化测试在前期准备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花费大量时间写的测试脚本若没有重复使用的话,属得不偿失。当然自动化测试有它自身优点,自动化测试最大的优点就是把重复性的劳动交给计算机去做,每个版本更新后都需要重复测试的功能,或者是大量的数据的重复操作。这些如果在项目之前都开发完成的话,对于软件的效率会有极大的提高。但是它的局限性也比较大:
自动化测试前期投入很大,包括编写自动化测试工具,开发自动化测试脚本。如果项目周期短,没有可持续性不适合自动化测试,例如我们公司目前的项目不太适合自动化测试方式。
自动化测试的技术门槛相对较高,测试团队整体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无法完成工具的发开,心有余而力不足。
对于没有预期结果的测试,不适应自动化。
对于用户体验的测试,主观性比较强的不适应自动化。测试人员的工作是基于需求、设计阶段的详细文档成果制定详细测试计划,和详细设计(测试用例及测试方案设计)可在同一时间完成。完美的测试是90%的测试任务和开发并行完成,10%的测试任务在开发之后完成,还是刚才说的,预防缺陷要比解决缺陷效果好的多。让开发人员边开发就边测试自己的代码使之都是有效代码。测试计划中除了包含常见的测试内容,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健壮性测试,安全测试,界面测试等,还应该考虑到UE用户体验测试,因为用户体验的好坏是决定商业上是否成功的标准。不仅把产品做到能用,还要把产品做到好用。所以产品开发完成之后积累用户的反馈也很重要。需求不明确所导致的测试时间的延长,这些都要计算到测试风险之中。
制定测试计划中,人员不充分,经验不足怎么办?从工程的角度考虑问题,不仅仅是要求测试人员之间分享经验,还需要有效的标准。一个好的模板,是节约人力成本的好办法。还能弱化对每个人的依赖度。还要检查需求细不细,避免主观语句(性能高,响应速度快等这样的形容词),速度响应快,快到多少秒。一定要量化需求, 而不是主观感受。凡事以数据说话,这样才能有说服力。
如何提高测试用例的编写水平?第一,积累测试素材,比如对于文本框的验证,一般都是验证那几项,有效数值,无效数值。空格,空等等。这些测试用例在每个项目中都可以反复使用。第二,测试方法的复用,对于有继承性的项目来说,用之前编写的测试脚本或自动化测试工具以达到测试方法的复用(目前公司还用不到这
点)。
如何判定测试是否充分?验证到每个对象的每个属性值,结合白盒深度测试。测试对bug的理解不一致怎么办?有争议的地方和开发人员商定,确认后建立checklist或者用户指南,列出检查清单。以后如发现此问题,对照清单解决问题。如果衡量缺陷的质量?1)检查环境,测试环境是否正常 2)是否可重现 3)检查
是否是重复bug 4)详尽的操作步骤 5)问题的定位 6)要能提出修改意见就更好了
缺陷的分类比一般的分类多的项有:测试引起的;由其他bug引起的;功能未实现的。
执行测试的过程当中,限定解决缺陷的时间,即check-in估计完成时间。真正把每个问题都落实到微观。这些缺陷分配理论上由项目经理来做。通过缺陷管理平台,所有缺陷平台管理员、领导知道某个开发人员的代码有效率是多少,即使他们未曾谋面。目前有很多跨地域管理的问题,管理者不可能时刻都盯着手下的人在做什么。重要的得到信息的方式,做到用数据管理,以事实说话。
测试后期到准备发布阶段,发布评估标准(Release Criteria): 95%的测试用例通过率,且持续时间>5天。---针对目前公司发现缺陷的程度,要100%通过
代码覆盖率>85%---目前公司需完善的指标
ZBB(零基预算)零bug边界,保持15天—---针对目前公司小项目,应该取更少天数比较好。
测试项目之中的管理,以数据为依据,分析bug的曲线,知道目前的项目进展状况并估算项目的进度是否在可控范围内,才能保证项目顺利进行。对于项目的流程的制定,过于复杂的流程如果过于难以执行,则会降低纪律的可执行力,所以针对不同的项目制定流程裁剪活动。流程裁剪一旦确定,就要落实。分配任务的时候要落实到每个人头上,不能把一个任务交给一群人做,要明确到每个人做什么模块。合理的制定里程碑之间的工作计划,循序渐进逐步完善:
短期计划:
针对这次培训,整理一个培训课件,找时间做一次测试培训; 完善测试组用到的模板;
规范测试流程,对JIRA的应用流程强调说明,在我们能掌控范围内将测试流 程向标准靠拢;
项目所有成果都要commit到SVN上,目前两个项目组已经有计划出来;
测试机与开发调试机分离,实现开发、测试两条线;
修改月绩效考核指标,制订一个符合测试组实际工作的考核指标; 中期计划: 调整缺陷管理库,做到测试用例和bug关联; 完善项目开发组用到的模板;
培训过程中,对培训效果要做评估,考试或培训总结,为了证明培训作用这一项是必要的,即使是考试,题目题量是开放式的问题,而不是简单选择题。
长期计划:完善性能测试、系统测试环境。
《学生体质测试管理制度》 篇5
测试工作管理制度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保证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标准》测试工作管理制度。
1、执行鲁垛初中《标准》测试时应统一认识,端正态度,全力搞好《标准》的测试工作。
2、鲁垛初中《标准》测试由体育教研室负责组织协调全面工作,各班应全力配合体质健康测试工作。
3、全体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做好《标准》的测试工作,认真负责搞好《标准》的宣传、组织与成绩计算。
4、保持测试场地的环境卫生,杜绝疾病的传染。定期对测试仪器进行维护与保养,保证仪器设备随时都能正常使用。在测试过程中,学生应爱护测试仪器设备,自觉维护测试场地的次序和卫生。对不听从指挥,造成仪器设备人为损伤者,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并给予经济处罚。
5、《标准》测试小组要认真做好《标准》测试工作的检查与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定期召开测试工作会,不断总结,提高测试工作的时效性与科学性,保证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
鲁垛初中体育教研室
20XX年X月
鲁垛初中《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测试仪器设备使用与维护和场地管理制度
仪器设备和场地是保证《标准》测试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为了有效地维护场地器材,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延长使用寿命,特制定仪器设备和场地使用管理制度。
1、仪器设备由体育教研室进行管理与维护。
2、非测试时间,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标准》测试仪器设备。
3、仪器设备始终要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维护,保证随时都能进行测试工作。
4、对不按要求违规操作造成仪器设备损害者,责任人进行全额赔偿。
5、场地管理人员要始终保持场地的环境卫生,定期对场地器材进行消毒。
6、管理人员要做到随叫随到,保证测试工作的需要。
7、任何进入测试场所的人员都有维护场地环境卫生的义务,对违反者要进行批评教育。
鲁垛初中体育教研室
20XX年X月
鲁垛初中《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成绩录入和档案管理制度
《标准》的测试数据和评分成绩,既是检查我们实施《标准》的重要指标,也是我们对中学生身体健康状况进行追踪调查的宝贵资料。及时准确地对《标准》测试成绩进行评价和统计分析,以便从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制定措施,不断加强对中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促进我校体育工作的科学化,特制定鲁垛初中《标准》成绩录入和档案管理制度。
1、教师负责本班学生《标准》测试成绩的查询与登记。
2、鲁垛初中体育教研室负责《标准》成绩登记软件系统的研制开发,并对测试成绩进行相关统计与评价。
3、测试人员要认真负责确保《标准》成绩录入的准确性。
4、鲁垛初中体育教研室负责《标准》测试成绩的存档和保存工
作。
5、鲁垛初中体育教研室负责测试全面检查,做出结论,上报主管部门。
鲁垛初中体育教研室
20XX年X月
鲁垛初中《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测试参测学生须知
1、凡参加《标准》测试的学生应遵守社会公德,讲文明、有礼貌。服从测试工作人员指挥,自觉遵守测试工作的各项规定和要求。
2、受试学生按照鲁垛初中体育教研室制定测试《方案》中的时间参加测试;测试时应爱护测试器材设备,保持测试场所的环境卫生,不能大声喧哗、吵闹,影响测试工作的正常进行。
3、受试学生应以班为单位组织学习《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有关内容,应着运动装、运动鞋参加测试,并在正式测试开始前,自行做好测试准备活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事故。
5、测试时,以专业为单位在提前到指定地点集合,不得迟到和无故不参加测试;测试成绩不及格者,本准予补测一次。
6、测试完毕后,由体育委员统一组织带队离开测试地点,不能在测试地点逗留,影响测试工作。
7、如不能按照测试程序要求,违规操作,造成仪器设备人为损伤者,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赔偿。
8、参加测试的学生不能作弊,一经发现,上报学校有关部门严肃处理,测试成绩按不及格论处,不得参加补测。
鲁垛初中体育教研室
20XX年X月
—
END
设备验收测试管理操作规程 篇6
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检查整个设备是否达到合同、URS的要求,对系统的功能、性能进行全面的试验、测试和系统联调(系统内部和外部的通信也应包括在内),使整个系统/设备运行正常,能达到预期的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直接影响系统的设施/设备和需要验收测试的设备。
3.责任者:质量管理部、生产运行部、设备工程部及相关技术人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程序:
4.1 术语和定义
4.1.1验收测试:包括FAT(出厂验收测试)和SAT(现场验收测试)。
4.1.2供应商:设备或自动化系统的制造商或分包商。
4.1.3客户:从供应商处直接购买系统/设备并对其负责的企业。
4.1.4 FAT(出厂验收测试):FAT是factory acceptance test的英文缩写,FAT是用来验证供应商提供的系统及其配套系统是否符合技术要求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FAT主要由供应商实施,客户监督,如个别项目的FAT客户自己进行测试时,按规定必须事先在合同中说明。
4.1.5 SAT(现场验收测试):SAT是site acceptance test的英文缩写,SAT用来验证不同供应商提供的系统的安装是否符合应用规范和安装指南要求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SAT测试在相关的硬件/软件部件已运抵现场并正确安装完毕后进行。
4.2 验收测试的职责
4.2.1供应商职责:
提供FAT、SAT文件,如合同中不提供测试方案,应当由客户自己提供方案。
提供用于检测、维护测量试验和记录等必要的设备。
FAT中提供全部场地设施及模拟的现场环境、负责系统的安装和调试。
负责系统的安装和调试。
4.2.2 客户职责
版本号:0
1提供测试方案(如合同中制造商不提供测试方案)。
审核批准验收测试方案。
有经验的工程师参与FAT。
SAT中提供设备使用现场环境,参与系统的安装和调试。
4.3系统/设备验收测试流程:
URS→设计确认→ FAT →启动与调试→现场测试验收→安装确认→运行确认→性能确认 工厂测试验收是IQ的基础,现场测试验收是OQ的基础。
4.4验收测试原则
4.4.1对照公司的设备通用验收标准逐条仔细查看。
4.4.2对照厂家提供的出厂标准和配置清单逐条仔细查看。
4.4.3对照提前拟定好的特定设备验收标准逐条仔细查看。
4.4.4对照设备合同、图纸、订货配置清单逐条进行查看。
4.4.5检查机械、电气制作安装符合欧盟CE要求和中国国标要求。
4.5 FAT测试内容包括:
4.5.1技术资料要求
4.5.1.1与设备生产厂家达成合同意向之前资料:网上搜集、设备厂家自愿提供。
4.5.1.2签订正式合同之前,设备厂家应该提供如下资料:产品目录及图册、设备使用说明书、设备标准配置清单。
4.5.1.3签订正式合同之后,设备厂家应该提供如下资料:设备结构图、机械原理图、电气原理图、接线图。
4.5.1.4设备制作完成验收之前厂家应提供如下资料:
A、设备使用说明书(中、英文或合同指定的语种);
B、设备机械原理图、机械结构图、传动系统图、气动系统图、安装平面图、工艺管路图、机械润滑图等;
C、电气原理图、电气线路图、外部接线图等设备配置清单、机械附件、电气元件、轴承、连接件、紧固件、管道、易损件、耗材、模具、工具等名称、规格清单;
D、机械及电气配件、附件、材料等外购产品的使用说明书、合格证等;
E、设备检测仪器、仪表的计量校验报告、计量合格证;
F、压力容器、特种设备附件的法定产品质量证明文件与物料直接接触部分的材质证明文件(硅胶管、304不锈钢、316L不锈钢、橡胶、布袋等)设备制作、安装、调试过程中的内部检验、检测、处理记录设备的验收报告及调试数据.;
G、GMP 验证文件:IQ、OQ、PQ、DQ、FAT、SOP 等文件(中、英文);
H、触摸屏、PLC 等的软件备份。
4.5.1.5设备装箱验收时的资料:
核实是否已取得以上所有正式资料,如没有,最终验收必须齐备。
产品合格证、装箱单.4.5.2设备配置检查
4.5.2.1检查设备的所有配置元件是否与订货一致,应能满足机器性能要求的配置,是否符合配置清单要求。
4.5.2.2检查设备的配件、附件、模具等是否完备,是否与订货和清单一致。
4.5.2.3测量机器的外形尺寸、内部结构是否与合同订货一致。(特别是客户提出的必须控制的尺寸)
4.5.2.4检查所有资料是否符合上述要求。
4.5.3外观、结构及材质检查
4.5.3.1机器上的标牌和标识齐全,触摸屏界面也要按照合同要求编制,控制面板上必须为中英文对照或合同指定语种。
4.5.3.2整机所有部件必须安装完整齐全,内、外表面抛光一致,平整光滑、易于清洁,不脱落微粒、不隐藏污染物、不污染药品,无毛刺、锈蚀、划痕、凹凸,焊缝平整光滑,无焊点、黑疤,涂漆表面完整、均匀、光亮,无色斑、滴挂、脱落现象,安装门整齐美观,无变形,开关灵活,包括控制箱门四周加硅胶垫,箱内无焊点、四周无毛刺,整机清洁亮丽。
4.5.3.3所有操作按钮、开关、指示灯等部件必须标识清楚,所有旋转部件如电机、手轮、转盘、调节旋钮必须标识方向,所有外接介质如电源、控制线路插头、进出水管、压缩空气、真空等接口必须标识并注明规格要求,如电压、压缩空气压力、真空度及用量等。机器上有醒目的电气接地标识和其他运行安全警示,如谨防烫伤、小心轧手等等。
4.5.3.4机器各运转、传动部分调试前必须按规定加油润滑,机器润滑部位必须有润滑点标识。机器表面非不锈钢部分必须做防锈处理,各传动件、紧固件必须定位准确、牢固,无松动。
4.5.3.5设备各部分材质必须符合要求,与药品直接接触的部件应为316L不锈钢制作(或合同指定材质),采用氩弧焊,焊接后必须抛光处理,盛装物料的容器、设备必须抛光,硅胶、布袋等材料应符合 GMP 标准的要求(检查材质证明文件等)。
4.5.3.6整机电气线路、工艺管路必须布局合理、安装有序,各线孔需有橡胶护套,电线需穿线管,接头需符合电气要求,线路需有标号,各电气件须贴标识。
4.5.3.7各种规格的附件、备件、模具必须表明规格,且材质必须符合各自质量要求,装箱前检查验收后清洁上油,包装后有名称、规格、数量明细表。
4.5.4运行检查
4.5.4.1空载运行时各开关、按钮、指示信号工作正常,各层按键操控准确,数据显示正确。触摸屏界面文字必须与合同相符(特别要注意报警提示要使用合同规定的语种),触摸屏首页画面必须是合同规定的画面,触摸屏画面内不得出现生产厂家的任何商标和文字。
4.5.4.2空载时各机器部件启动、运转正常,由低速运转调至高速运转,应灵敏可靠,机器运转中应平稳,无异常噪音,各运动部件、机构动作协调,灵活可靠,无阻滞、错位或异常动作。运行时
间不得小于2小时。(注:不能空载运行的部件不得空载运行)
4.5.4.3空载调节至极限高速运行,不得出现异常。(具体应根据机器特性来决定)。各调节部件应调整方便、有效、准确,换规格件应做到简便,快速,定位准确,拆装容易。
4.5.4.4加料带负荷工作,应调至上限速度(机器应达到的速度或合同规定的最高速度)运行不得少于30分钟,机器运转应平稳,无异常噪音,工作噪音不得高于机器规定的噪音,各运动部件、机构动作协调,灵活可靠,物料在运送中应畅通无阻。机器应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如速度、产量、装量、合格率,破损率,生产的产品符合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要求。
4.5.4.5人为设置各种故障因素,测试安全保护、运行联锁、质量在线检测、不合格品剔除动作等均应正常可靠。
4.5.4.6带负荷调至极限高速运行,设备本身不得出现异常现象,产品合格率不得低于90%。(根据机器的性能来决定)
4.5.4.7设备运行过程中应检查机械部分、电气部分、电机温升、机器噪音不得超过规定限度,运转部件、润滑系统、冷却系统、气控系统不得对药品及包装物造成污染,气控系统、水系统、压缩空气、真空、冷却、过滤、密封系统均不得有渗漏。
4.5.4.8设备运行过程中检查药液、药粉等药物不得出现泄漏现象,工作台面无积液、积粉、积尘现象。
4.5.4.9设备运行过程中观察控制系统设置是否正确,程序是否合理,各个部件配合是否准确、流畅,检测系统是否完善,机器有无需要改进之处。
4.5.4.10如变换生产品种、规格需要调整设备部件、更换不同模具,必须按照上述要求调换所有规格和所有模具进行所有运行检测,不得遗漏。
4.5.5测试报告
试验结束后,供应商应向客户提供详细的工厂测试结果和所有测试记录,以证明仪表、自控设备和控制系统完全符合该产品的各项检验标准,并随货提交一份完整的、具有签名及日期、装订成册的FAT报告。
4.6 SAT测试内容包括:
4.6.1 SAT测试内容基本和FAT测试内容相同。
SAT是设备到达设备的使用场所后进行的测试。其中SAT与FAT都是为了保证设备已经按要求完成了组装和调试,所以SAT测试项目与FAT相同,所不同的是,FAT由设备的制造商在制造工厂测试,而SAT由设备的使用方在设备的使用场所做的测试,所以SAT更偏向于一些在设备的制造工厂无法进行的测试。
4.6.2技术资料除4.5.1项下要求外,另外需要检查供应商提供FAT报告文件。
4.7测试过程的偏差
测试过程中任何未完成的工作或者不符合项都应该记录在FAT/SAT的相应项下,由测试人员提供整改措施。并按照如下类型分类对FAT/SAT进行分类:
4.7.1 FAT不符合项分类
4.7.1.1当场整改,然后继续进行FAT;
4.7.1.2在FAT过程中同时进行整改;
4.7.1.3需再次进行FAT;
4.7.1.4待FAT后,系统运至现场之前进行整改;
4.7.1.5留待至现场整改。
4.7.2 SAT不符合项分类
4.7.2.1当场整改,然后继续进行SAT;
4.7.2.2在SAT过程中同时进行整改;
4.7.2.3需再次进行SAT;
4.7.2.4在SAT完成之后进行整改。
4.8不同的机器除按以上细则进行详细验收外,还需根据不同机器特点制定不同的验收细则,和本规定同时使用。
5.相关记录:
无
软件测试管理(上) 篇7
关于软件测试的论著非常多, 本文侧重对银行科技研发项目测试的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测试的目标
软件测试的目标, 是通过各种手段来检验被测试软件是否满足功能性与非功能性的需求。在测试中如果发现问题, 则确定其问题所在并修改之, 以确保软件能尽量符合需求, 保障软件的质量。
另外, 还有一个比较经典的说法是, 软件是不可能100%没有错的。所以, 软件测试的目标不是为了证明软件没有错误, 而是为了发现软件更多的错误。通常认为, 被发现的错误越多, 软件仍然潜在的错误就越少, 其质量就越向好的方向发展。所以好的软件测试方案是尽可能地发现还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方案, 而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
测试对软件质量的保障作用是毋容置疑的。没有严格和充分的测试, 就不可能有好的软件质量。
软件质量体现在功能、性能、操作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和重用性几方面, 所以, 测试也应该针对这几方面的目标。
(一) 功能
已经承诺用户要求的功能, 软件是否能全部实现。
(二) 性能
性能指的是软件实现某种功能所需的计算机资源程度及其表现的速度。需要的资源包括处理器、内存、外存、通道、总线、网络等, 速度包括服务响应时间、处理器响应时间等, 它们体现了实现某种功能的效率。实现类似的功能, 使用较少的资源而有较快的速度, 软件的效率越高。
(三) 操作性
软件应该有友善的用户界面, 使用户容易理解学习;应该面向服务, 方便操作, 有好的用户体验;操作流程要智能化, 要尽量减少操作人员的介入与输入。
(四) 可靠性
软件的可靠性是指软件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所谓规定的条件是指与软件运行直接相关的计算机系统的状态和软件的输入。可靠性的概念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只要软件的运行环境和输入是在规定的范围内, 软件就应该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实现规定的功能;二是软件对规定的运行环境与输入有一定的容忍度与适应能力, 该适应能力的大小反映了软件的健壮性。一方面, 软件在一定的运行环境变化与波动范围内, 在非恶意的错误输入下, 应该能维持其正常的功能。另一方面, 当出现某种影响全部功能实现的情况时, 软件能隔离受影响的非关键性功能, 使系统能退缩并继续提供不受影响的其他基本功能。
软件的可靠性还包含软件的安全性, 软件应具备识别所有的错误输入并将其拒之门外的功能, 能抵抗所有的恶意攻击。
(五) 可维护性
软件的维护包括改良性维护与纠错性维护。可维护性反映了对软件系统进行这两项维护工作的容易程度。一个易于维护的软件系统是一个松耦合、易理解、易修改以及易测试的软件。另外, 系统应该有完善的故障对策, 当系统出现了某种故障或错误时, 有简易可行的措施进行纠错与恢复。
(六) 重用性
软件重用性是指软件从一运行环境转移到另一种运行环境的容易程度。提高软件重用性将极大地提高软件的质量与研发效率。
从上述软件质量的论述可以看出, 软件质量的后5个属于非功能性质量要求。通常, 所有的研发团队对功能性的测试都非常重视。但个别研发团队对此相对重视不够, 甚至忽视后面这几项非功能性质量的要求。
测试是保证软件高质量的必要条件, 但并不是充分条件。与功能性要求相比, 非功能性要求更难期望通过测试就能实现。测试是一种后期努力的措施, 越是在后面发现问题, 其修改成本越高;越是能够把资源放在前面, 获得软件质量的成本越低。通俗地说, 软件质量不是靠测试得来的, 而是靠高质量的需求与设计、执行标准与规范、严格的过程管理得来的。
二、测试的阶段
软件测试可根据软件规模的大小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对于规模较小的软件, 其测试可划分为单体测试、集成测试、用户验收测试3个阶段。对于规模较大的软件, 特别是部分银行应用软件, 软件测试通常也比一般的测试划分更细, 通常有以下几个阶段。
(一) 单体测试
单体测试主要针对单个程序进行测试, 其测试目标是实现所有要求的程序功能。单体测试属于白盒测试, 通常由程序员自己进行。
(二) 集成测试
集成测试主要针对一组相关联的程序进行接口及组合功能测试。集成测试主要是白盒测试, 可以由项目组负责测试的人员与编码人员共同进行。
(三) 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是以项目为对象进行的测试。测试的组织和团队一般不是开发团队, 通常是专业的系统测试团队。系统测试既使用白盒测试, 也使用黑盒测试。
(四) 版本集成测试
对于银行的日常研发工作, 通常一个版本会包括多个项目。版本集成测试是对整个要交付投产的版本进行集成测试。版本测试基本是黑盒测试, 由专门的团队进行。
(五) 适应性测试
适应性测试重点是对整个版本进行非功能性测试, 通常使用一些压力测试工具。
(六) 验收测试
测试阶段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验收测试。验收测试是黑盒测试, 测试者应该是需求提出方, 起码需求方要参与测试。
三、测试工作
测试的工作及管理内容很多, 按测试流程顺序可包括制定测试计划与方案、测试用例设计与编写、测试与回归测试、编写与提交测试总结和测试报告4个方面。
(一) 制定测试计划与方案
在研发周期的第一个阶段, 即规划阶段, 测试团队的骨干人员要加入到项目中。他们在参与需求分析、了解总体方案的同时, 也要进行测试计划与方案的制定。包括确定测试的范围与内容;在确定整个项目的规模、研发周期、人力资源投入的前提下, 结合本项目的具体情况, 参照历史数据确定测试周期与各阶段的划分;确定各研发阶段测试人员的人力资源配置;确定测试质量目标;确定测试用例数;最后, 制定各测试阶段的缺陷清除率与缺陷清除进度。
1. 测试资源规划
测试资源除了测试需要的硬软件环境外, 最主要的其他资源包括测试时间和测试的人力资源。那么, 在整个项目的研发周期里, 如何分配测试周期和人力资源的比例才是科学与合理呢?其实, 不同的研发队伍、不同的内部分工和研发文化、不同的项目都可能导致比例的不同。
假设面对的是一个比较大的银行应用研发项目, 有充足的研发时间与人力资源, 希望该研发项目有比较好的质量 (如能达到CMMI V的标准) 。
再假设按前面所论述的, 把整个项目的周期定义为从接收需求进行需求分析开始到验收测试完成结束, 整个测试周期划分为6个阶段:单体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版本测试 (含适应性测试) 、验收测试。通常, 在这6个测试阶段中, 单体测试是一种白盒测试, 由程序员自己进行。所以, 计算测试阶段与人员投入一般不包含这一阶段。从集成测试到适应性测试, 通常都由专门的测试人员进行, 验收测试还有业务人员的参与。我们所说的测试投入, 主要指的是这5个阶段。
在上面的一些假设前提下, 根据此前提供的研发进度参考模型, 本文列举出以下数据供参考。
(1) 时间
从集成测试开始到验收测试结束, 这5个测试阶段所需要的时间大概可占整个研发周期的44%。其中可再加以细分:集成测试占10%, 系统测试占10%, 版本测试占10%, 验收测试占14%。
(2) 人力资源
在一个成熟的研发团队里, 有负责不同职能的各种人员。其中, 包括管理与保障人员, 如团队管理、研发管理、研发支持人员、生产支持人员。还有直接参与研发生产的人员, 主要有设计、开发、测试人员。在上述3类研发生产人员中, 根据不同团队的不同分工, 设计人员占10%~20%, 开发人员占40%~50%, 测试人员占30%~40%。
如果把整个研发阶段分为规划、开发、测试3大阶段, 把集成测试划归在开发阶段内, 则这3个阶段大约各占整个研发周期的1/3。测试人员在这3个阶段的投入分别占测试人员总投入的7%, 44%, 49%。
2. 制定质量目标
关于软件的质量指标, 此前的文章有所论述, 为了方便阅读与理解, 本文再简单列举一下。
(1) 缺陷率
缺陷率也叫缺陷密度, 指版本在研发或生产中的一段时间内 (如版本交付前, 又如版本交付后到投产后5周) , 单位规模的软件发现缺陷的个数 (单位可以是每千功能点多少个缺陷) 。质量比较好的软件, 从集成测试到版本投产5周, 每千功能点的缺陷应该在200个之内。
(2) 缺陷清除率
缺陷清除率, 一般指版本交付前一段时间内 (例如版本单元测试后到版本交付前的测试周期) 发现的缺陷, 与上述版本交付前时间段内+版本交付投产后一段时间内 (例如投产后5周) 一共发现的缺陷之比。根据业界比较推崇的CMMI标准, 成熟的研发团队应达到甚至高于CMMI-V的平均标准:缺陷清除率为97%。就是说, 从集成测试到版本投产后5周内, 有97%的缺陷在版本交付前被清除, 仅有3%的缺陷是在版本交付后到投产后5周内被发现。
(3) 项目质量预估
前面说的是理想的项目质量指标, 对于某个具体的项目, 应该根据项目的规模, 比较项目工期模型的理想工期与实际允许的工期, 比较项目人力资源投入模型的理想投入与实际允许投入, 以及比较历史与当前的研发环境与研发条件。通过分析上述因素的差异, 最终得出项目质量的预估值。
3. 测试用例规划
(1) 测试用例的定义
测试用例也叫测试案例。对于联机交易系统, 它针对软件在实际应用交易中的每一种场景, 设计出输入信息、预期测试对象根据输入信息的相应处理内容与处理结果、根据处理结果设计的输出信息。在输入信息的设计中, 应该包含4类信息:通常场景的信息, 小于、等于、大于边界条件的信息, 错误的信息与破坏性的信息, 以检查测试对象的正常处理功能与抵御非正常情况的健壮性。
测试就是通过运行测试用例发现非期待的结果, 找出软件缺陷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叫做用例消化过程。
(2) 对测试用例的要求
测试用例的设计与编写质量非常重要, 用例的质量直接影响测试的效果。其总体要求是, 能用最少的时间、人力投入与用例数发现测试对象的最多缺陷, 以保障测试对象的质量。用例质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覆盖度, 能覆盖需要测试范围的测试广度与深度, 对主要应用场景要100%直接覆盖;
二是覆盖率, 用例间的覆盖既保证无缝, 又能实现最少的重叠;
三是效率, 能用最少的用例发现最多的缺陷;
四是操作性, 用例不能太复杂, 不能对测试环境有过于苛刻的要求以至于测试成本太高;但也不能太简单导致达不到检出缺陷的作用, 对缺陷需能准确定位。
(3) 测试用例的数量
一个研发项目究竟应该规划多少测试用例, 才能保证项目的质量呢?
首先, 对于什么是一个用例, 业界并没有一个权威的标准。也就是说, 不同的团队、不同的人员、不同的项目, 对于用例的粒度、大小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假设引用前面对用例的定义:一个用例包含对一个应用场景的各种输入信息和期待的相应结果。可以如下考虑:
一是对于比较成熟的测试队伍, 其用例设计水平相对较高, 能保证用例的广度与深度覆盖。在对测试对象没有特别的质量要求的情况下, 相对软件规模而言, 一个功能点起码要对应一个用例。也就是说, 一个有1 000功能点的项目, 至少应该使用1 000个不同的用例进行测试。
二是对于一般的研发团队在负责银行的应用时, 为了保证软件质量, 通常需要一个功能点对应2个或以上的测试用例。
三是对于银行的关键应用, 特别是涉及大交易量、涉及客户资产负债变化的应用, 一个功能点应该对应2个以上的测试用例。
(4) 用例库
任何研发团队都应该建立用例库, 特别是银行, 其应用大部分是相对成熟与稳定的。建立用例库有利于用例的重用、维护与发展。
4. 测试进度规划
测试进度主要体现在用例的消化与缺陷的清除。
(1) 用例消化进度
为了能保证测试进度, 最重要的是要制定测试用例的消化进度。也就是说, 应该在已经确定测试的周期、人力资源的投入、需要消化的用例数的前提下, 制定用例消化进度计划, 使测试人员能按进度在规定的时间能消化所有用例。
本文还是用此前的例子来讲解如何制定用例消化进度。一个有5 400功能点的研发项目, 其研发周期为一年。按研发进度模型, 整个测试周期包括从集成测试开始到验收测试结束, 占了整个研发周期的44%, 共22个工作周、110个工作日。
按研发效率每人月20功能点计算, 该项目一共需要投入270人月。在此前人力资源投入模型里, 测试人员占比为36%。实际上, 一个完整的研发团队不可能只有设计、开发、测试人员, 通常还应该配置项目管理人员、质量管理人员、研发环境与技术支持人员、生产支持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等, 这些人员通常占整个研发团队的15%。按测试人员占比36%再打个8.5折计算, 测试人员实际占比约为30%。那么, 在整个研发周期中一共要投入测试人员约81人月、338人周。而在测试周期, 一共要投入220人周, 1 100人日。
按每个功能点配备2个用例进行测试计算, 5 400功能点一共需要10 800个用例。如果整个测试周期的缺陷率为20%, 缺陷修改后要回归测试, 那么一共需要消化的用例为12 096个, 需要用1 100个人日去消化, 可知每人日需消化用例为11个。
因此, 不考虑其他不可预见的因素, 基于上述计算, 测试人员的用例消化指标应该设定为平均每人每天11个以上。
有了这个指标, 就可以按照各测试阶段测试人员的人力资源投入计划, 安排用例消化计划 (见表1所列) 。
表1体现的是一种从宏观上计算用例消化进度的方法论。实际上, 考虑到整个测试周期, 由于环境等各种准备工作与测试条件的完备情况, 刚开始时的用例消化进度会比平均值低。对于一些较大的项目, 整个测试周期中的不同测试阶段还会被划分在若干个不同的测试环境由不同的测试人员去实施。这样, 每转换到一个新的测试环境, 用例的消化进度也会比平均值低。
(2) 缺陷清除进度
软件测试的目标, 就是要找出软件的缺陷。而测试是否完成, 标志之一是测试过程中发现的缺陷呈收敛状态 (如图1所示) 。也就是说, 投入同样的时间、人力, 消化同样的测试用例, 找到的缺陷却越来越少。当缺陷的发现率低于某种程度时, 我们就可以认为测试已经达到目标。
测试完成的另外一个标志是, 在测试过程中累计发现的缺陷越来越多, 并且已达到某一个预计的值, 我们也可以认为测试已经达到目标 (如图2所示) 。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到, 在一个测试周期中, 既定的单位投入缺陷发现率呈两头低、中间高的状态。在测试周期初段, 由于环境等各种准备工作的原因, 测试工作的进展可能不会很顺畅, 用例消化进度稍慢, 缺陷的发现数会比较少。在测试周期中段, 工作得以逐步顺利开展, 缺陷的发现数逐步增加, 发现率达到最高。在测试周期末段, 由于缺陷已经在前面被大量发现, 缺陷发现率逐步减少, 呈收敛状。
当然, 上述情况仅仅是一个定性的分析。对于一个比较大的项目, 整个测试周期往往还会被分割为不同的测试阶段, 可能会在不同的测试环境下由不同的人员去实施。这样, 当测试从一个环境转到另外一个环境时, 都会出现上述缺陷发现率两头低、中间高的状态。
为了能在测试过程中对缺陷的发现进度进行管理, 还需要制定缺陷发现进度计划。计划可以包括2个部分:一是各测试阶段的缺陷清除率与清除数;二是每个阶段的具体进度。
通常, 一个较大规模的软件, 其研发的测试阶段可以分为几段。按上述例子, 可把整个测试 (不含单体测试) 分为5个阶段, 并按照CMMI V的质量标准, 再参考历史数据, 规划各阶段每千功能点的缺陷清除率与累计缺陷清除数 (如图3所示) 。
从图3宏观来看, 在5个测试阶段的测试中、每阶段的缺陷清除率比上阶段均在下降, 总体呈现收敛状态。并预计总体缺陷清除率为99%, 投产5周内缺陷发现率为1%, 好于CMMI V 97%的标准。另外, 通过5个测试阶段, 每千功能点的缺陷清除数已到198个, 预计投产5周内每千功能点的缺陷发现数为2个。
下面, 进一步具体规划每个测试阶段的缺陷清除进度, 还是引用上述例子继续举例。
一个有5 400功能点的软件研发项目, 把该项目的各种情况与历史数据对比, 估计该项目的缺陷密度为每百功能点20个, 即一共有10 800个缺陷。根据历史经验, 决定该项目要经历的5个测试阶段。鉴于集成测试属于白盒测试, 由开发团队的测试人员在开发环境组织与实施效率会比较高。另外, 本项规模偏大但不属于巨大, 所以, 计划系统测试与版本测试在同一个专用的测试环境由相同的测试人员组织与实施。根据前面的总体规划, 系统测试与版本测试的缺陷清除率分别应该是32%、25%, 合计为57%。那么, 结合前面的一些数据, 再参考历史数据, 这2个阶段的缺陷清除进度制定计划见表2所列和图4所示。
从表2与图4可以看出, 在这2个测试周期里, 一共经历了10周的时间, 投入测试人员103人周, 平均每天10人左右。计划每周用例消化进度考虑了环境等因素的权重, 一共消化案例5 680个, 清除缺陷616个, 平均每个缺陷需要消耗9.2个用例。在这2个测试阶段接近结束时, 缺陷发现率呈收敛状态。
管理层性格测试 篇8
关键词经营管理;提升
中国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671—(2009)122—0087—01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营管理在企业运行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正逐步由粗放走向精细,从传统走向创新,从动态走向常态。而许多企业对此认识不够、理解不深、措施不力。我们作为油田的测试队伍也不能仅把目光放在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上来,应该是把任务完成好,把目标作大作强,培训一支一流水平的测试队伍。
1培植先进理念。提高服务质量
1)精心培育“水平线文化”,实现优质服务。我们精心培育以“敬业乐群,超值服务”为核心内涵的“水平线文化”。水是一种力量,平是一种态度,线是一个高度。只要拥有水的力量,拥有平和的心态。拥有线的目标,就能够达到属于自己想要的一个高度。在这种文化的引领下,我们以技术力量和队伍力量为保证,建立了“单层一单井一井组”测试新模式,由保证井井合格到追求层层合格,区块见效,制定完善了《注水井测试标准》、《测试资料验收标准》和《优质服务标准》,与地质所、油藏经营管理区等单位以《意见反馈卡》的形式建立了一整套服务体系,同时大力加强服务理念灌输,使大家深刻理解“今天的动态监测就是油田明天的产量”的重要意义,并郑重承诺,不合格井决不验收,不合格资料决不外报,极大提升了中队的服务质量和外部形象。 2)精细管理出效益。在测试生产过程中,我们围绕计划一实施一分析一措施四个环节实施了“闭环式”全过程控制管理。计划就是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将生产任务下发到每个班组,最大限度发挥班组自己的长处,更好地完成生产任务;实施就是严格按照HSE、5s现场管理、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并准确掌握班组的生产进度;分析就是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和资料回放情况进行分析,找出资料不合格的原因;措施就是根据分析的情况和问题制定下一步解决措施。实施“闭环式”管理以来,进一步提升了基层管理水平,中队的测试资料合格率、外报资料及时率和服务满意率等综合服务指标均达到了100%。
3)技术攻关激活力。监测工作被誉为油田开发的“眼睛”。孤岛油田注聚区大部分进入后续水驱,由于压力场重新分布,层间矛盾凸显,控水稳油有了新的难点,对监测工作有了新的要求。2009年,我们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先后研制研究了注水井底球漏失控制装置、振荡式投捞器和精确水嘴计算方法,并在中二南Ng3-4区块进行应用,使该区块j口底球漏失井层段合格率全部达到100%,区块水井的整体层段合格率较2008年同期提高了10%,取得了显著效果。目前注水井底球漏失控制装置和振荡式投捞器已申报管理局科技进步(推广)项目。
2强化安全生产工作,提升基础管理水平
1)落实安全岗位责任制,实现全员管理。我们以“安全环保责任深化年”活动为契机,精心规划全年安全工作要点,严格落实以队长为第一责任人,班组长为主要责任人的安全环保责任制度,每月召开安全环保工作会议,并利用晨会、班前会、职工大会等时机灌输“万无一失、一失万无”的安全环保理念,对重点、难点工作,认真研究分析,制定解决办法和防范措施。同时,持续实施HSE管理,完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把安全生产、施工过程、设备管理等划分为5类21项30条,严格一岗一责制,实现人人有专责、事事有标准、岗岗有规范。设立“班组安全监督员”。通过职工轮流担当班组安全监督员,实现自我约束、全员管理。
2)全员发动,开展安全大检查活动。以“我要安全”主题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安全在我心中”大讨论活动,通过分析典型事故案例、各种违章现象和突出的习惯性违章行为,查找在日常工作中是否存在习惯性违章,克服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积极开展安全环保技术革新活动,通过改造井口防喷管堵头、外接溢流管线、使用井口雨披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污染,有效提高了清洁文明生产水平。 3)以实现“三化三零”为目标,加强车辆设备管理。在设备管理方面,我们始终以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为目标,围绕设备操作标准化、设备本质安全化、设备运行合理化,进一步落实设备的全员、全过程管理。我们中队管辖着6台高压试井车,部分车辆已到达报废年限,老化较严重。我们根据每台设备的使用年限、性能和运行情况,建立《设备诊断档案》,严格实行日清、周查、月检相结合的设备检查制度,针对查出的问题开据“诊断书”,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对症下“药”。在今年油田和采油厂春季设备大检查和设备年审工作中,我们共查出问题13项,都及时落实责任人进行了整改,保证了生产设备安全高效运行。
3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建设水平强能力
1)加强基层班子建设,增强党员干部的执行力。“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基层基础管理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人,核心在班子。建队20年来,中队基层班子换了一届又一届,但班子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始终没有变。围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通过集中授课、个人自学等形式,强化理论知识学习,增强党性修养和政治素养。落实基层班子议事制度,每周召开基层班子例会,班子成员相互交流,分析查找自身不足,安排布置下步工作,使各项工作始终处于动态的受控之中,打造了一支团结务实、协作能力强的基层班子。定期开展干部跟班劳动、干部家访和“一对一”谈心等活动,建立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沟通渠道,增强了党群干群关系。创新开展了“讲”与“奖”相结合的一人一事思想政治工作思路,干群关系日益融洽,形成了“心齐、气顺、劲足、家和”的良好局面。
2)以人为本造英才。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提高测试服务水平的保证。本着“以人为本造就人才”的理念,狠抓员工培训工作,把培训与激励,育人与强队相统一,广泛开展“五好”班组创建活动,组织成立了团青工作小组,广大青年职工踊跃报名参加,成为生产一线的主力军和突击队。建立弹性有效劳动成果的绩效管理体系,把绩效成绩与薪资分配挂钩,解决了困工作性质不同难以考核、考核不准确的问题,班组职工由“有活催着干”转变到“没活找活干”,生产积极性、成本意识和责任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
3)和谐发展增后劲。和谐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没有和谐,企业发展就缺乏后劲。为了创造和谐的企业氛围,公司以“净风气,树正气”促和谐。为了凝聚员工队伍,公司以“暖心工程”促和谐。积极开展“阳光助学计划”、“慈心一日捐”等活动,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引导干部职工把文化理念和团队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有力增强了职工队伍的凝聚力。
4结论
【管理层性格测试】推荐阅读:
测试管理11-10
测试过程管理06-11
5S管理测试试题08-15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基础(测试题)07-06
软件测试管理方法05-20
软件测试过程管理05-28
德国企业的管理性格09-25
会议管理测试题10-08
安全检查测试工具管理08-28
软件测试质量管理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