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创新设计实验心得体会

2024-12-28

机构创新设计实验心得体会(通用11篇)

机构创新设计实验心得体会 篇1

机构创新实验心得体会

机自101

李希东

201010301146

转眼间机构创新实验结束了,但通过这次实践性的实验让我学习到了许多东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团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这种东西决定着做事的快慢以及做出的事的成败。这次实验我们做得也比较成功,这不仅体现了我们的合作意识比较强,也体现了我们的动手能力非常出色。虽然这次实践性质的实验只有短短的两天——二十个学时,但是我相信大家都会深刻的记住这次试验。因为这次是我们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产品,虽然其中还有许多的缺陷但毕竟是自己通过思考并将其付诸于实物的表现,在其中含带了我们的心思与劳动。

两天的实验课并不算长,但通过这两周我们学习到的能力能陪我们一辈子,也会让我们终身受益。由于我们搬入新校区,所以实验就会有些麻烦,但是我们没有抱怨什么,还是利用周末完成了学校给我们安排的实验。实验开始时由段老师给我们讲了许多关于此实验的关键问题以及对我们的创新实验做了认真的分析,使我们了解到了此次实验的重要性和完成此实验的关键性理论。老师爷给我们分析了本专业的一些问题,使我们也认识到了许多关于我们这个专业的一些问题。我们听得非常入神,也为我们在今后的发展中明确了学习方向,这对于我们是非常的有用。此次的机构创新实验其实就是将我们心中的创新的想法通过实验器材真实得表达了出来,这不仅仅是一次实验,更是一次对我们思维的锻炼,也是对我们的团队意识的一次锻炼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让我们从书本到实践之间 实现了一次跨 1

越,使得我们由以前的理性认识上升到了现在的感性认识,这将对我们的将来产生一个好的开始,一个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像这样一直下去的话,那么我们离成功就会越来越近,这是我们的理想。我们也相信会成功的。

接下来就是我们进行实验,由于进入实验室前的准备不够充分,加上本学期学习任务繁重,所以没有足够的准备时间准备预想的方案,导致了刚开始上去的时候整个团队忙得手忙脚乱,在实践中不断提出了许多方案,一直也没有最终确定方案,以至于我们组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可行的方案,我感到很惭愧,白白浪费实验老师给我们的机会,但经过了一天的摸索,到了第二天的时候我们组提出了可行的方案,在组员之间的配合下,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作品,并在剩余的时间里面进行不断的改进,最终终于达到了老师给我们安排的最终任务,这次我们的收获还是比较大的,看着自己完成的作品我们的心理才松了口气,在紧张的工作中,我们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必要性,要是没有队友的合作我也许也可能完成工作,但是效率就根本没有团队一起动手的高,作品也不会有团队一起做出来的完美,在此我也要感谢我的队友,我争取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抓住机会,争取在下次进入实验室有更大的收获。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中,这将会是我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对于我来说,这样的实验,这样的实验环境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我们都应该珍惜,并且一定要抓住机会,展现自己的能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产品。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看了许多学长学姐们的设计自动化机构照

片,使我们收到许多的启发,学长们制作出来的产品都那么的有实际美观,在实际动手过程中,我也知道在他们制作出产品之前花了很多精力和时间,这更激发了我认真学习,希望能像他们一样设计出优秀的作品。这样的实验环境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动手能力弱,以及对许多机械构件的不认识,这次实验让我们增强了对理论知识认识。

经过两天的实践,我有几个小小的建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目前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并不高,学院应当多给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同时缩短培训时间,让学生自己摸索和体会,让学生自己提出方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制造出完美的产品,达到实验的目的。老师首先给每组学生一个机构的名称,让学生去了解该机构的运动原理、功能,然后要求学生用各种现有的零件组合起来,并且学生要自己动脑,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原机构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优化机构,最后学生自己为自己的机构重新命名一个名字。

经过两天的实践,我又掌握了以前没有掌握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懂得了什么才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现现在90后的我们真的太缺乏实践能力了,我们应该多实践,只有实践才能有想法,才有创新。

机构创新设计实验心得体会 篇2

磁流变液 (MRF) 这种智能材料最早是由Rabinow和Winslow于1948 年发明的, 但在20 世纪80 年代末期才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当时被广泛研究的电流变液 (ERF) 在剪切屈服强度提高幅度以及高压安全等因素研究方面进入了“瓶颈”, 而磁流变液却具有体积小、阻尼力大、动态范围广、功耗少、适用面大、响应迅速等一系列优点, 并且它还能根据系统的振动特性产生最佳阻尼力, 表现尤为出色, 因此磁流变液智能结构研究领域开始进入新的阶段[1]。

1 磁流变液力学性能实验机构

邢志等人在研究磁流变液特性时, 自制了磁流变液剪切屈服强度测试仪, 该测试仪主要是测试磁流变液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的剪切屈服性能[2]。王鸿云等人专门研究磁流变液在挤压模式下的力学性能时, 运用了磁流变液的挤压试验测试装置[3]。王鸿云等人在压缩和剪切实验时, 磁流变液实验样品被装入一个铜制容器内, 磁流变液的压缩和剪切作用是在两个平行器皿中分别进行。王鸿云等人还将测量磁流变液的挤压和剪切试验装置一体化[4]。以上几个装置分别针对磁流变液的轴向挤压、拉伸和剪切应力等方面对磁流变液进行了力学行为的研究实验。但是目前针对磁流变液径向挤压的实验甚少, 因此从磁流变液径向挤压方面入手, 进行磁流变液力学行为的研究, 设计一种实验机构。

2 磁流变液径向挤压实验

磁流变液的径向挤压, 主要特征是将磁流变液试验样品装入一个圆柱状空腔内, 对圆柱内试验样品进行切面径向收缩或者扩张式挤压[5]。由于目前对磁流变液径向挤压方面研究较少, 可参考的实验机构不足, 因此只能针对磁流变液轴向挤压实验机构进行对比性研究与参考。具体设计方案如下:

2.1 锥形式扩张型实验装置

将磁流变液实验试剂放入高透管中, 通过对中间的一个圆锥形拉杆加以水平方向拉动力, 从而达到对装置内实验试剂进行径向压缩的效果。该装置主要采用装置中间径向扩张的方式进行实验, 但实验过程中还涉及到实验试剂的流动性、剪切应力等其他因素, 实验中可能受到其他因素干扰较大, 因此该装置实验效果有待测查, 所以该装置暂未采纳。

2.2 抱箍式收紧型实验装置

此装置将磁流变液实验试样放入一高透软管中, 利用环形抱箍收紧原理进行实验加载, 加载力较为均匀, 装置更加稳定。但此装置的环形收紧装置无法保证完全的径向收缩, 在一定程度的收缩情况下, 圆柱试管可能发生椭圆形变形, 导致实验测量不精确, 原本的径向挤压变成普通轴向挤压, 因此该装置也不满足要求。

2.3 皮带式收紧型实验装置

主要利用日常生活中皮带收紧原理, 此装置磁流变液实验试剂与A型放置原理、外加磁场方式基本相同, 差异之处是加载装置, 外围加以皮带实验加载装置, 在皮带上连接环形磁场进行实验。该原理基本满足测试要求, 实际采用该方案。

基于皮带式收紧型实验装置构想的雏形, 考虑到磁流变液试样在实验中需要装入容器, 因此容器应该保持以下特点:密封性较好, 利于保存实验中的磁流变液, 并保证在磁流变相互转换的实验过程中不发生泄漏;实验中要观察磁流变液中链状结构受到径向挤压力时的力学特征和一些实验现象, 所以盛放磁流变液的容器也要尽量提高透明度, 实验过程中全系显微镜能正常观测。综合上述多个实验条件要求, 最后选定了以高透型塑胶软管为主体的容器盛装件, 最终结合实际情况, 试制出一种测量磁流变液径向挤压的简单实验装置, 如图1 所示。

3结语

本文提出磁流变液径向挤压实验机构构想, 希望通过该机构实验研究观测出磁流变液径向挤压状态下的力学情况。该装置主要是利用径向皮带环形收缩对试验磁流变液样品进行径向挤压加载, 成型装置能较好完成对磁流变液的径向挤压要求。在加载外磁场的情况下, 也能通过全系显微镜对实验中磁流变液中的磁性粒子链进行很好的观察研究。

摘要:通过对磁流变液的特性、力学性能等进行已有文献分析研究, 在现有的磁流变液实验机构的学习研究基础上, 设计了一种磁流变液径向挤压实验所专用的实验机构。

关键词:磁流变液,径向挤压,挤压机构

参考文献

[1]张进秋, 张建, 孔亚男.磁流变液及其应用研究综述[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 2010 (4) :24-25.

[2]邢志, 吕建刚, 李猛.磁流变液特性分析及实验研究[J].机械工程学院, 2005 (3) :21-23.

[3]王鸿云, 郑惠强, 李泳鲜.基于挤压模式下磁流变液力学行为的实验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 2009, 4 (30) :4.

[4]王鸿云, 高春甫, 阚君武.磁场作用下磁流变液的挤压与拉伸特性[J].光学精密工程, 2011 (4) :85-91.

机构创意组合设计实验报告格式 篇3

一、实验目的

1、认识典型机构

2、设计实现满足不同运动要求的传动机构系统

3、设计拼装机构系统

二、实验原理

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是机械设计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中了解常用传动机构,合理设计传动系统是一个认识和创新的过程。为了实现执行机构工作的需求(运动,动力),我们必须利用不同机构的组合系统来完成。因此对于常用机构,如杆机构,齿轮传动机构,间歇运动机构,带,链传动机构的结构及运动特点应有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利用它们所在组合成我们需要的传动系统。执行机构常见的运动形式有回转运动,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传动系统方案的设计将以此为目标。执行机构的运动不仅仅有运动形式的要求,而且有运动学和动力学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对设计好的传动系统中的重要运动构件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速度,加速度分析),使执行构件满足运动要求(如工作行程与回程的速度要求,惯性力要求,工作行程要求等)。任何传动机构系统都有其特点,适应于不同的工作要求和安装位置,我们应该学会在设计和拼装中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估。

三、实验台的组成

机械组成:

该实验台主要由机柜(安装平台)、固定架、活动架、横梁、传动轴、联接轴、各类传动构件,电机、传感器等组成。

可拼装平面机构包括:四杆机构、六杆机构、平面凸轮机构、间歇机构、齿轮传动、带(链)传动、组合机构等机构,其中间歇机构包含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棘轮机构等机构。

87695101.可移动联接座12件2.固定盖板12件3.滑块4.滑块盖板5.推杆固定架6.传动轴开口套件7.δ=212件8.δ=54件轴间隔套轴间隔套9.δ=110件轴间隔套δ=263件轴间隔套δ=8件12.δ=133件δ=2件δ=2件轴端套轴端套端挡开口卡环19传动轴Ⅲ=1020传动轴Ⅱ=91传动轴Ⅰ=7722联接轴Ⅰ=2323.联接轴Ⅱ(L=3联接轴Ⅲ(L=425.滑块轴Ⅱ(L52.滑块27线位移联接轴轴Ⅰ(L=.5)28导杆销(L=235)29曲柄销(L=215)传感器联接轴15、17.短连杆、导杆36.带轮Ⅱφ125)

16、18.长连杆、导杆4321 38.齿条=36棘爪31滚子从动件32推杆37.齿轮Ⅳ=4033.凸轮齿轮Ⅲ(z=2)51.推杆拉簧52.棘爪轴53.止回棘爪轴35.棘轮44.齿轮Ⅱ(z24)54.固定螺母55.支架螺母56.弹性联接套槽轮轴套62.线位移联接轴长齿轮Ⅰ(z=6)47.电机带轮48.电机链轮41.齿轮Ⅴ(z44)43.小链轮(z17)45.槽轮曲柄44.槽轮42大链轮(z=3小(大)链轮带轮Ⅰ(D=φ9549.不完全齿从动轮50.不完全齿主动轮57.传感器支架带轮Ⅰ图

一、安装平台

1、脚轮

2、支撑脚

3、机柜

4、零件安置架

5、固定螺栓

6、横梁

7、固定架

8、滑块

9、活动架

10、减速电机

该实验台由图一所示的零部件组成。脚轮(1)用于短距离移动试验台。支撑脚(2)用于支撑试验台并调整水平。零件安置架(4)用于安放暂时不拼装的零件,并可在机柜(3)内的轨道内移动。活动架(9)可在两个固定架(7)组成的框架内沿纵向(z向)移动,用于调整两组横梁之间的距离并通过固定螺栓(5)固定。横梁(6)可根据拼装的需要通过固定螺栓(5)固定在固定架(7)和活动架(9)的槽内适当的位置。减速电机(10)通过螺钉固定在走条上并可根据在走条直槽长度范围内移动。滑块(8)可根据使用的需要在横梁(6)上移动或固定。检测系统:

本实验的实验系统框图如下图(2)所示,它由以下设备组成:

本系统由一片高性能的单片机组成,完成对主(原)动件的角位移、速度及从

动件的直线位移或角位移的测量采集;与PC机进行异步串行通讯交换数据、执行命令;产生一路频率较高的脉冲宽度调制波(PWM),通过直流电机驱动模块方便地控制电机的运行;在LED数码显示器上实时显示主(原)动件的转速以及扫描按键灵活地控制电机的转速等主要功能。

从动件光栅角位移传感器分辨率为1000p/n(脉冲个数每转)输出两路相位差90度、频率与机构运动速度成正比、电平0-5V的脉冲,直接接入微处理器,通过微处理器进行判断处理运算后送入PC机,再通过相应的软件系统即可得到机构的运动曲线和数据;从动件光栅角位移传感器测量直线位移时需通过实验台配套的齿轮齿条模块转换;测量角位移时把传感器和专用的轴相配合即可。

主动件光栅角位移传感器同样输出两路信号直接输入微处理器,它的分辨率为360p/n(脉冲个数每转),即为每1度输出一个角度脉冲,其中一路便是此脉冲信号,用于定角度采样,另外一路是零位脉冲,用于标定采样数据时的零点位置。机构主(原)动件的角位移,速度由微处理器直接测出,加速度数据由速度经过数值微分和数字滤波得到,而从动件的直线(角)速度、直线(角)加速度则是由直线(角)位移经数值微分和数字滤波得到。与分别采用位移、速度、加速度测量仪器的系统相比,具有测试系统简单,性能稳定可靠,分辨率高,动态响应好等优点。测试软件:

测试系统与实验台配套使用,在每台实验台的实验项目中改系统有对应的实验选项(见图测试软件结构图),实验开始后通过选择实验选项后,系统将会对实验台上传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通过利用曲线与图形结合的方式让实验者能直观,具体的观测到实验结果以便分析实验结果。

程序主体文件设置实验选项帮助学生信息登记退出串口设置串口信息凸轮机构测试…平面机构仿真实验指导实验台介绍关于系统

四、实验台的主要配置

1、零件存放柜一只。

2、机构安装台架1架

3、拼装机构零件库一套

4、直线位移传感器一个:

光栅角位移传感器一个;

5、驱动电机:单相交流旋转变速电机两台

6、数据采集箱一个;

7、配套教学软件一套;

8、上下位机软件均开源,货物安装到位验收前给最终使用方提供全套的培训和指导服务。

五、主要技术指标

1)、电机参数:

单相交流旋转变速电机:90W 2)、直线位移传感器 行程150mm 精度

角位移传感器 360栅/转 精度 3)、实验台零件数量为150件以上 4)、实验台提供的拼装基本机构主要类型平面杆机构:

1、曲柄摇杆机构

2、曲柄滑块机构

3、六杆机构(摇块)

4、六杆机构(滑块)

5、六杆机构(摇杆)平面齿轮传动

6、(一级、二级、三级)齿轮传动

7、齿轮齿条传动平面带链传动10、11、(一级、二级)带传动

12、带—链传动 13、14、(一级、二级)链传动平面间歇机构

15、棘轮机构

16、槽轮机构

17、槽轮机构—链传动

18、不完全齿轮传动

19、平面凸轮机构

含:直线运动凸轮、拋物线运动凸轮、余弦运动凸轮,多项式平面复合机构

上述机构的一、二级组合机构 20、凸轮—摇杆机构

5)、检测系统单片机型号为mage系列 6)、数据通讯口类型为:RS232 7)、台架尺寸:为1200×1000×600 1台架重量为:150kg

机构创意组合设计实验报告格式

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

三、机构创意组合设计(粘贴设计拼装的机构)

机构创新设计实验心得体会 篇4

室计量认证工作体会

摘要:目的 通过总结2011年11月~2014年9月在申请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工作中的得与失,探讨和规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认证工作,进一步提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方法 依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认可条件评审项目标准及认可工作程序的通知》[1]和《关于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丙级资质认可试点工作的通知》[2](以下简称通知)进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的认证。结果 成立了职业病院控股下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公司、人员实行劳务派遣、资产无偿划拨、购买了职业卫生服务机构所需的仪器设备100余套、装修改造办公用房400余平、培训专业技术人员30余名、部门人员岗位进行了重新设置、编制修订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及记录表格等各类文件3000余份,通过了质监局的实验室计量认证。结论 通过认证规范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行为,促进了职业卫生服务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计量认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从2002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给我国职业病院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院2004取得了职业健康体检机构及职业病诊断机构的资质,2011年11月我院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市场调研后提出申请,经地方政府同意后成立了职业卫生科,但是2012年~2013年3月由于卫计委和国家安检总局关于职业卫生监管上的权责划分,停办了1年,2013年3月我院重启资质认证工作,2014年9月23日,我院终于通过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实验室的计量认证,本文通过总结我院实验室计量认证工作中的体会,与职业卫生同行共同探讨,推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认证评审工作,提高职业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质量。

1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计量认证的法律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3](以下简称办法)及《通知》等法律法规,甲级资质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认可及颁发证书;乙级资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认可及颁发证书,并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丙级资质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认可及颁发证书,其中《通知》中《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认可条件》规定,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需取得省级及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颁发的计量认证证书。实验室计量认证主要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3]。

2市场调研,辽宁省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现状

截止2014年8月,辽宁省共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66家,其中甲级机构3家,乙级机构48家(含1家甲级机构放射乙级),丙级机构7家,检测机构9家。截至2014年8月30日,全省进行网上申报的用人单位21480家。平均每个机构应承担325家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3资质认证过程

3.1提高认识、健全组织,加强对计量认证工作的领导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认证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特别是我院以前没有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我院成立公司后公司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计量认证工作,成立了计量认证领导小组,由副院长牵头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3.2工作场所改扩建工作 公司成立以后,为保障公司的实验室用房,公司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完成了200余平实验室改造工作,对所有恒温实验室安装了空调,安装了塑胶地板及吊棚、窗帘,为控制实验室外来人员的进入,安装了实验室门禁系统。

3.3仪器设备安装调试、试剂及标准物质工作 为保障实验室数据的科学性及准确,公司领导进行了市场调研,购买了目前国内较先进的理化检测设备。先后购买了美国PerkinElmer公司的900H原子吸收仪、美国安捷伦公司的7890A气相色谱仪及Cary60紫外分光光度计、北京海光公司的AFS-9760原子荧光光谱仪、美国培安公司的Mars6微波消解仪及马弗炉等大型仪器设备,及50余种职业卫生检测设备。成立了仪器室,任命了设备管理员,建立了仪器设备台账及档案。制定了仪器设备检定计划,完成了130多件仪器设备的检定及校准工作。

3.4强化培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 由于我们公司为新申请的机构,以前底子薄,业务经验欠缺,为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院领导亲自带队派20余人参加了省安监局组织的评价、检测培训学习,均已取得“职业卫生评价与检测培训合格证书”。

3.5公司实验室理化检测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认证要求,实验室已完成所申报项目93项实验的方法确认工作。在实验室方法确认期间,公司理化检测人员放弃了个人时间,积极主动到公司加班,在工作中遇到问题积极想办法解决,和省市专家及设备工程师进行沟通,顺利完成了实验项目。

3.6落实岗位职责、加强监督管理,确保管理体系正常运行 按照管理体系职能分配要求各岗位职责,将计量认证工作分配到科室和个人,并定期召开会议,加强监督管理,使质量体系得以正常运行。①按照程序文件要求,规范检测检验程序,从样品的接收到检测报告的签发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②认真执行文件控制程序,对内部和相关外部文件进行了规范受控管理,保证了检测工作标准规范的有效实施。③强化运行记录管理,进一步规范了记录管理,提高了记录质量。④加强监督管理,发现不符合项,积极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五是完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及管理评审,发现不符合项,及时跟踪纠正。

3.7积极迎检,通过评审 为迎检实验室计量认证的现场考核,公司成立了迎检小组,由公司董事长负责,人员实行对接,在现场考核前进行内部模拟考核,对现场考核的每个细节进行足以推敲,在公司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终于通过了现场全部理论及盲样考核,获得实验室计量认证基本符合的考核结论。

4结论

在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认证期间,机构通过计量认证提高了质量管理水平,同时也暴露出很多不足之处,现总结如下。

4.1组织机构方面,根据2013年底国家安监总局精神,事业单位不能举办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我院存在自己忙着准备,没有及时和安监局沟通,造成申报时才发现法人及开展业务范围存在问题,虽然及时解决,但是造成了很多时间上浪费,改成公司后,整个质量体系及运作模式都需要重新进行修改。经验是在申请初期应及时掌握上级监管部门下发的文件及法律法规,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2申报检测项目方面,由于市场调研是按照当地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对应的检测项目进行的申报,没有考虑实验室本身的技术能力及检测项目的经济效益,在实验室检测能力确认阶段造成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浪费。经验是申报项目时一定要有针对性,考虑全面,申报项目一定要反复论证才能具体实施。

参考文献:

创新性实验心得体会 篇5

万方方

2009,我们获得了苏州大学研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指导教师为洪法水教授。现在,将近一年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就要结题了。回想起过去一年里参加创新实验的过程, 从开始的寻找课题到申请立项撰写项目申请书,到查阅相关参考文献, 确定实验原理、实施方案与寻找创新点;并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和步骤;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最后确定研究对象。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强调自主性、探索性、实践性和协作性,遵循“兴趣驱动、自主试验、重在过程”的原则。注重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施过程讲究长远效益,强调项目实施过程中在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方面的收获,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急功近利,不为成果而设计,重在实施过程中得到的锻炼和培养,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学到了实验本身所带来的动手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而且学到了认真仔细、坚持不懈,善于思考总结的可贵精神,并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有了更深入的体会。

在研究方面,最深的体会就是要善于勤于思考,主动动手动脑。创新实验不是基础生物课上的实验,只要按着老师讲的步骤做就行了。做的课题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是一个没有接触过的新领域,没有人告诉我们一步步该怎么做。需要自己去找文献查资料,去弄明白实

验的原理,然后确定要创新的方向。按照这个方向一点点努力,所以每一步都需要独立思考。其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这个时候除了寻找帮助,最重要的还是自己思考。

机构创新设计实验心得体会 篇6

1地表变形对铁塔的损害机理

1. 1地表下沉对高压输电铁塔的影响

地下开采导致的地表下沉会引起输电铁塔基础的下沉,实测表明,基础下沉量与该处的地表下沉量基本一致,特别是在高潜水位矿区,地表下沉将导致地下潜水位相对上升。当地表下沉致使地面潜水位接近或高于铁塔基础底面时,基础土被水浸泡软化和低气温情况下的冻胀现象都将严重威胁铁塔基础的稳定性。铁塔基础底面的不均匀沉降将导致铁塔上层部分内部产生附加应力,当铁塔构件的内力在附加应力的作用下超过材料的许用应力时,将导致铁塔结构的破坏,引发安全事故。根据电力部门的实践经验,对于根开在4 ~ 7 m的自立式直线塔的不均匀沉降量必须控制在12. 7 ~ 25. 4 mm之间才能保证其自身的稳定性[4]。

1. 2地表倾斜对高压线塔的影响

输电铁塔基础底面积小,高度大,属于杆状构筑物,对倾斜变形敏感。地表倾斜通过地基与高压铁塔基础之间的相互作用传递到铁塔,铁塔倾斜导致倾覆力矩的增加以及档距、高差变化,改变了输电线路的运行工况,从而产生诸如绝缘子串倾斜、横担变形、导线弧垂超标等安全问题。地表倾斜对输电线路影响较复杂,影响的对象包括铁塔及其基础、绝缘子串、线路档距等,主要体现在: 1对输电铁塔及基础的影响; 2对档距、弧垂和悬垂串的影响; 3对近地距离的影响。

1. 3地表水平变形对高压线塔的影响

地表水平变形通过铁塔基础的底面和侧面,使塔基受到附加的拉伸或压缩应力作用。地表水平变形,尤其是拉伸变形,对塔基的破坏作用很大。塔基抵抗拉伸能力远小于抵抗压缩的能力,所以较小的地表拉伸变形可能使塔基产生开裂性裂缝。

1. 4地表曲率对塔基的影响

地表曲率变形表示地表的倾斜程度,由于出现了曲率变形,地表形状将由原来平面变成曲面。在正负曲率作用下,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塔基全部切入地基,另一种是塔基部分切入地基。塔基在受到正负曲率影响下,将按地基反力重新分布,改变了铁塔各部分原有的应力平衡状态。地表曲率的影响将使塔基受到附加的弯矩和剪力作用。一般情况下, 地表的拉伸变形和正曲率变形同时出现,地表的压缩变形和负曲率变形也同时出现。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对输电线路有明显影响的变形指标是下沉、倾斜和水平移动。下沉、水平移动以及倾斜变形通过地基与高压线塔基础的相互作用后改变了高压线塔的空间位置,进而引起诸如档距、悬垂串偏斜、弧垂等运行参数超标[5]。其具体影响过程见图2。

2实验装置设计及几何建模

2. 1实验装置模型要求

为了完成对基础变形的模拟,实验装置需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 能对实验室状态下的四个塔脚点X、Y、Z三个方向位移调节;

2) 四个塔脚点的位移调节保证互不干涉,且每个塔脚点的位移调节也应互不干涉;

3) 根据实验条件下有足够的调节空间,即X、 Y、Z三个方向的位移调节量需满足实验条件;

4) 装置在实验过程中必须能够实现自锁,即在某一可调范围内的空间位置,每个塔脚点都能自锁并保证自由度为0;

5) 保证足够的机械强度、刚度,要保证装置在施加荷载过程中不被破坏,并且避免因装置自身变形导致的误差,装置调节过程中应每个方向应施加不小于10 000 k N的力。

2. 2装置模型选取及依据

目前,关于基础变形对铁塔影响以理论研究为主,或对发生基础变形区域的铁塔收集数据进行分析,涉及单独实验的很少[6]。本次设计需依据试验要求对装置选取合适的模型,目前能调节三个方向位移的机械结构主要有导轨式结构( 如图3) 和机器人中应用的多自由度结构( 如图4) 。

对比两种结构,前者结构简单易于调节,但此装置的承力性能较差,图4所示的结构虽然较复杂,但是结构稳定、承力功能和刚度较好,能满足实验要求。由于其具有六个自由度的调节功能,且控制系统复杂,因此本实验选择了功能类似,结构相对简单的装置,如图5。

2. 3少自由度并联机构介绍

所谓并联机构,即有多个自由度且驱动器分配在不同环路上的闭式多环机构。并联机构具有刚度大、承载力强、位置精度高、响应快等优点,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少自由度并联机构新构型有着不同的理论方法,现采用的是利用螺旋理论来分析新型少自由度并联机构,即利用力螺旋与运动螺旋的对偶关系,以及运动与约束、运动螺旋与反螺旋的对应关系,建立复杂少自由度并联机器人机构类型的综合数学模型[7]。可以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其运动特性及控制方式。

3运动特性仿真及控制仿真

3. 1机械系统动态仿真步骤

机械系统的仿真一般步骤如图6。

如图7所示,应用Adams建立模型并给装置添加驱动,在静平台转轴处添加转动驱动,将步长设置为5 000,进行模拟可以观察动平台运动效果,进而观察每个构件的运动速度,角速度,加速度及位移。 图8是上述模拟过程中动平台在X、Y、Z三个方向的位移随时间变化情况。

为了验证其运动特性,需要观察运动过程中动平台的角速度,如图9。在图中可看出动平台的角度在10- 9数量级,可以忽略不计。

由模拟得出的位移及速度变化图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该装置具有三个方向的移动自由度,在模拟过程中角速度几乎为零,不具有转动自由度;

2) X、Y两个方向的移动具有很好的一次性,即可以通过两个转动副的协调驱动实现其沿X或Y的单向运动;

3) 此装置动平台在Z方向有位移,随时间变化呈非线性,但位移量很小,可以忽略。

3. 2可行性分析

由上述模拟结果可以看出此装置在动平台单转动副驱动下的运动特性: X、Y方向呈线性变化,Z方向的位移量很小,可以忽略。所以通过转动副驱动只能实现X、Y的方向的移动控制,且实现单向运动时有如下困难:

1) 协调性问题不易解决,单向运动需要两个转轴按一定速率比运动;

2) 动力不易添加,由于此装置在改变位移时需要很大的力,所以转动副处的需要的转矩非常大,所以能控制转动速度的动力很难添加;

3) 自锁问题不易解决,装置改变塔脚点位移后需要通过自锁机构锁定动平台位置,一般机械机构中转动自锁靠涡轮蜗杆来实现,但这种机构会与动力添加产生矛盾;

4) 构件强度问题,由于转动副处转矩非常大, 所选材料尺寸会很大,从而影响整个机构空间尺寸及布置方式。

综上所述,此装置在转动副上加不能完成对踏脚点的Z方向位移调节,且对X、Y方向的调节不易控制,所以需要改变驱动方式。

3. 3驱动方式的选择及控制实现

由上节结论可知,需通过改变驱动方式来实现其调节功能。另外两个运动副分别为圆柱副和移动副,而在圆柱副处添加驱动不能解决Z方向行程不足的问题,所以选择在移动副处添加驱动。为了使控制方便精准,驱动构件选择液压缸。这种控制方式有如下优点:

1) 解决了Z方向行程不足的问题,Z方向的行程可通过三个液压缸的同步伸缩完成;

2) 系统受力状况好,装置的动平台由液压缸控制,主要控制力为液压缸的轴向力;

3) 提高了装置刚度,刚度主要由连接件的轴向变形决定[7],改为液压缸后就能通过液压缸的伸缩弥补由轴力引起的微小变形;

4) 控制精度高,液压缸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 能减小由装置引起的误差。

这种驱动方式需解决如何控制上平台按设定方向及位移移动的问题。目前解决这种问题的主要方法有正解法和反解法,而这两种方法在计算上都比较复杂,上海交大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实时仿真控制[8]。这种控制方法基本思想是通过仿真让动平台运动到预定位置,反解出液压缸的运动曲线后,将此运动曲线作为控制器的输入数据完成对平台的实时控制。现采用上述方法。控制图如图10。

下面模拟两种工作状况,并得出运动曲线及液压缸的长度变化曲线。工况一: 给上平台加两个方向的位移驱动,X方向给定速度20 mm/s,Z方向速度20 mm/s,运动时间为1 s,步数1 000。如图11。

图11是动平台位移曲线。

图12是三个连接件的长度变化。

由工况一的运动曲线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该平台能实现预定位移单双向运动( 单向平动已在装置运动特性中说明过) ,且不产生干涉( 模拟中Y方向没有位移) ;

2) 可以通过仿真模拟得出运动过程中三个连接杆的长度,且有较高精度。该装置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还可能有三向位移调节需求。

工况二将模拟该装置三向运动特性并验证其控制方法。工况二给上平台加三个方向的位移驱动, X、Y、Z三个方向都给同样的速度20 mm / s,运动时间为1 s,步数1 000。如图13。

图14是连接杆长度变化。

由上面的运动曲线可知该装置可以实现预定三向位移的调节功能,所得运动曲线符合要求,且三个方向位移互不干涉。测得杆长变化精准,可以实现其控制功能。

综上所述,改变该装置的驱动方式后,能够达到实验对装置的需求,同时也能通过基于虚拟仿真的实时控制方法解决其控制难题。

4结论

设计了基础变形实验模拟装置,主要工作如下。

1) 选取了机器人中的少自由度并联机构作为装置模型,该机构具有刚度大,精度高结构紧凑等优点,是实验装置的理想模型。

2) 建立了装置的三维模型,并通过计算机软件实现了其运动特性的模拟,证明了适用性。

3) 选择了合适的驱动方式使装置满足了实验的行程需求,并利用仿真模拟解决了装置的控制问题。

4) 根据装置的使用条件,对装置进行了机械结构设计,并对装置进行了强度校验。

实验设计报告的各种心得体会 篇7

为期一周的高频电子线路实训就这样告一段落了,我们通过这一周紧锣密鼓的实训,我们对于通信电子电路的这门课程又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了解。

首先我们在实训的第一天和第二天对于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场效应管谐振放大器,集成选频放大器等诸多器械的线路连接以及数据的测量,从而了解到了这些器械的相关原理以及相关数据,这对于我们充分了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有着十分大的帮助。

然后就是在接下来为期三天的调幅电路的焊接,三天我们组每天都十分紧张的按照老师给的线路图进行紧锣密鼓的连接,最终也准时的完成了焊接的工作,但是最终的结果十分出乎我们的意料,我们连最基本的电源灯多无法亮起,这让我们十分诧异,然后我们便开始一次又一次的检查与调试,我们的最后一节课长达5个小时,老师与同学也在其中给了我们很多很多的帮助,但最终还是无法得到一个很好的结果。虽然电路板的焊接的结果并不让我们满意,但我们还是通过实验得到了很多平时上课所学不到的东西,虽有遗憾,并无后悔,这个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习到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结果给予我们的价值。

当然实验中,尤其是电路板的焊接过程中我们确实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一个就是对于电路图的理解不够透彻,第二个就是在焊接过程中与老师同学的沟通不是十分及时,这些都是以后在学习中要十分注意的。希望我们谨记这次的教训,争取在下次实训课上能够更好地完成老师交给我们的任务!

实验心得体会

在做测试技术的实验前,我以为不会难做,就像以前做物理实验一样,做完实验,然后两下子就将实验报告做完.直到做完测试实验时,我才知道其实并不容易做,但学到的知识与难度成正比,使我受益匪浅.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验的基础,否则,在老师讲解时就会听不懂,这将使你在做实验时的难度加大,浪费做实验的宝贵时间.比如做应变片的实验,你要清楚电桥的各种接法,如果你不清楚,在做实验时才去摸索,这将使你极大地浪费时间,使你事倍功半.做实验时,一定要亲力亲为,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弄清楚,弄明白,实验后,还要复习,思考,这样,你的印象才深刻,记得才牢固,否则,过后不久你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这还不如不做.做实验时,老师还会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教给我们,拓宽我们的眼界,使我们认识到这门课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那么的广泛.通过这次测试技术的实验,使我学到了不少实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做实验的过程,思考问题的方法,这与做其他的实验是通用的,真正使我们受益匪浅.实验心得体会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测试技术这门课程,它是一门综合应用相关课程的知识和内容来解决科研、生产、国防建设乃至人类生活所面临的测试问题的课程。测试技术是测量和实验的技术,涉及到测试方法的分类和选择,传感器的选择、标定、安装及信号获取,信号调理、变换、信号分析和特征识别、诊断等,涉及到测试系统静动态性能、测试动力学方面的考虑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涉及到计算机技术基础和基于LabVIEW的虚拟测试技术的运用等。

课程知识的实用性很强,因此实验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做了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比较, 回转机构振动测量及谱分析, 悬臂梁一阶固有频率及阻尼系数测试三个实验。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由于自己的理论知识基础不好,在实验过程遇到了许多的难题,也使我感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但是我并没有气垒,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自己看书,独立思考,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也就加深我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实验中我学会了单臂单桥、半桥、全桥的性能的验证;用振动测试的方法,识别一小阻尼结构的(悬臂梁)一阶固有频率和阻尼系数;掌握压电加速度传感器的性能与使用方法;了解并掌握机械振动信号测量的基本方法;掌握测试信号的频率域分析方法;还有了解虚拟仪器的使用方法等等。实验过程中培养了我在实践中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了良好的工程素质和科学道德,例如团队精神、交流能力、独立思考、测试前沿信息的捕获能力等;提高了自己动手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增强创新意识。

实验体会

这次的实验一共做了三个,包括: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比较;回转机构振动测量及谱分析;悬臂梁一阶固有频率及阻尼系数测试。各有特点。

通过这次实验,我大开眼界,因为这次实验特别是回转机构振动测量及谱分析和悬臂梁一阶固有频率及阻尼系数测试,需要用软件编程,并且用电脑显示输出。可以说是半自动化。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我受易非浅:它让我深刻体会到实验前的理论知识准备,也就是要事前了解将要做的实验的有关质料,如:实验要求,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最重要的是要记录什么数据和怎样做数据处理,等等。虽然做实验时,指导老师会讲解一下实验步骤和怎样记录数据,但是如果自己没有一些基础知识,那时是很难作得下去的,惟有胡乱按老师指使做,其实自己也不知道做什么。

在这次实验中,我学到很多东西,加强了我的动手能力,并且培养了我的独立思考能力。特别是在做实验报告时,因为在做数据处理时出现很多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将会很难的继续下去。例如:数据处理时,遇到要进行数据获取,这就要求懂得labview软件一些基本操作;还有画图时,也要用软件画图,这也要求懂得excel软件的插入图表命令。并且在做回转机构振动测量及谱分析实验,获取数据时,注意读取波形要改变采样频率,等等。当然不只学到了这些,这里我就不多说了。

还有动手这次实验,使测试技术这门课的一些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更加深刻了我对测试技术这门课的认识,巩固了我的理论知识。

不过这次实验虽好,但是我认为它安排的时间不是很好,还有测试技术考试时间,因为这些时间安排与我们的课程设计时间有冲突,使我不能专心于任一项,结果不能保证每一个项目质量,所以如果有什么出错请指出!

实验体会与感想

经过这次的测试技术实验,我个人得到了不少的收获,一方面加深了我对课本理论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现在我总结了以下的体会和经验。

这次的实验跟我们以前做的实验不同,因为我觉得这次我是真真正正的自己亲自去完成。所以是我觉得这次实验最宝贵,最深刻的。就是实验的过程全是我们学生自己动手来完成的,这样,我们就必须要弄懂实验的原理。在这里我深深体会到哲学上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弄懂实验原理,而且体会到了实验的操作能力是靠自己亲自动手,亲自开动脑筋,亲自去请教别人才能得到提高的。

我们做实验绝对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看法,这样我们就要有充分的准备,若是做了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实验,那么做了也是白做。实验总是与课本知识相关的,比如回转机构实验,是利用频率特性分析振动的,就必须回顾课本的知识,知道实验时将要测量什么物理量,写报告时怎么处理这些物理量。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减少操作的盲目性提高实验效率的保证,有的人一开始就赶着做,结果却越做越忙,主要就是这个原因。我也曾经犯过这样的错误。在做电桥实验时,开始没有认真吃透电路图,仪器面板的布置及各键的功能,瞎着接线,结果显示不到数据,等到显示到了又不正确,最后只好找同学帮忙。

我们做实验不要一成不变和墨守成规,应该有改良创新的精神。实际上,在弄懂了实验原理的基础上,我们的时间是充分的,做实验应该是游刃有余的,如果说创新对于我们来说是件难事,那改良总是有可能的。比如说,在做电桥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返回旋动,测量回程误差。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要培养自己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前题是你对每次实验的态度。如果你在实验这方面很随便,抱着等老师教你怎么做,拿同学的报告去抄,尽管你的成绩会很高,但对将来工作是不利的。比如在做回转机构实验中,经老师检查,我们的时域图波形不太合要求,我首先是改变振动的加速度,发现不行,再改变采样频率及采样点数,发现有所改善,然后不断提高逼近,最后解决问题,兴奋异常。在写实验报告,对于思考题,有很多不懂,于是去问老师,老师的启发了我,其实答案早就摆在报告中的公式,电路图中,自己要学会思考。在这次的实验中,我对一些测试硬件、软件及其使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比如说,我在电桥实验中,我知道应变片是怎么样的,面板是怎么接电桥的;在回转机构及悬臂梁实验中,我知道压电传感器是如此微小的,怎样通过放大、接口电路进行微机分析,滤波、窗函数的选择,及怎样使用LabView采样和分析,另外,用文档形式写报告,是我们以前从来没有尝试过的。可以说,做这次的测试技术实验,我们学生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跟以往那些充满条条框框的实验是不同的。

本人认为,在做这次的测试技术实验中,学习LabView和传感器是一件最有趣的事情,因为LabView这是一个虚拟的平台,它能够对各种测试结果进行准确的分析实在是太神奇了;而传感器则是测试技术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所以我觉得LabView和传感器对测试技术的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后,通过这次的测试技术实验我不但对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的理解,对于实际的操作和也有了质的飞跃。经过这次的实验,我们整体对各个方面都得到了不少的提高,希望以后学校和系里能够开设更多类似的实验,能够让我们得到更好的锻炼。

心得体会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基础学科,它需要数学、物理学、电子学、力学、机械等知识,同时还要掌握各种物理量的变换原理、各种静态和动态物理量(如力、振动、噪声、压力和温度等)的测定,以及实验装置的设计和数据分析等方面所涉及的基础理论。许多测试理论和方法只有通过实际验证才能加深理解并真正掌握。实验就是使学生加深理解所学基础知识,掌握各类典型传感器、记录仪器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具有测试系统的选择及应用能力;具有实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能力;得到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与分析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测试技术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独立进行机械工程测试的能力,对各门知识得到融会贯通的认识和掌握,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测试技术实验课是本门课程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掌握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手段,为将来从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

通过本门课程实验,以下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1、了解常用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以及传感器使用的注意事项及各种测试中不同传感器的选择方法。

2、培养具有综合应用相关知识来解决测试问题的基础理论;

3、培养在实践中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以实践证实理论,从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验是我们快速认识和掌握理论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认为,在这学期的实验中,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还收获了阅历,收获了成熟,在此过程中,我们通过查找大量资料,请教老师,以及不懈的努力,不仅培养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各种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课上,我们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法。而这是日后最实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浅。要面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

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

(1)在设置操作员权限时要注意先建帐套,再设置权限。(2)在修改会计科目时,注意将客户往来款项和供应商往来款项设置为总 账系统核算。

(3)注意由003出纳签字,001审核凭证,由002填制凭证。(4)先对帐,后结账,最后制作资产负债表。(5)制作报表时选择企业类型为股份制。

本次实验成败之处及其原因分析

成功之处在于老师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通过实验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东西是不知道的,实验也让我学到了很多。本实验的关键环节及改进措施

做好本实验需要把握的关键环节(1)

按照步骤做,要不然容易出错。

(2)

在修改会计科目时,注意将客户往来款项和供应商往来款项设置为总账系统核算。

(3)

在设置操作员权限时要注意先建帐套,再设置权限。

(4)

填制凭证要认真,不要出错。

若重做本实验,为实现预期效果,仪器操作和实验步骤应如何改善

(1)软件应该升级,用U8.50(2)严格按照要求来做

这是本学期我们信号处理的最后一次实验,而且是设计实现FFT,即快速傅里叶变换。通过本实验,使得我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加深了对FFT的理解,熟悉了应用FFT实现两个序列的线性卷积的方法,掌握了应用FFT对典型信号进行频谱分析的方法。

因为数字信号研究的方便性,所以对连续信号进行数字分析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即离散傅里叶变换,再与计算机的二进制数表示结合即可导出FFT,并且在本次实验中分析比较了相关时间复杂度。

通过参考代码编程实现,我体会到了MATLAB作为具有高效的计算能力、灵活的图形处理与可视化功能以及易学易懂的自然化语言的数学工具软件的强大功能,同时实验过程也是对该软件的编程使用的巩固。我不止一次地感受到了信号处理原理与数学知识的紧密联系以及强烈的趣味性。

临近期末,非常感谢周老师在本学期给予我们的细致生动的教学,也许以后不见得会再学习更多更加专业的后续课程,但是它对于拓展专业及相关知识面、温习所学的高数内容、应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却会让我受益匪浅。

高校实验室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西方发达国家,学校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十分重视的,这一问题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我国教育界人士的广泛重视。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做相关实训并完成单片机实验报告,在实验的形式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从单片机实验心得中学生就可以总结出大量的经验以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

学习单片机这门课程(教学中选用 inter公司的mcs-51),要掌握单片机指令系统中汇编语言各种基本语句的意义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以及单片机与其他设备相连接的输入输出中断等接口技术。使学生从硬件软件的结合上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从而全面掌握单片机的应用。

实验教学的全过程包括认识、基础、综合3个阶段。以往的单片机实验是进行软件的编制和调试,与实际应用中的硬件电路相脱节。使学生缺乏硬件设计及调试分析能力,对单片机如何构成一个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缺乏认识。单片机论坛http:///bbs/ 发布的单片机实验板,通过计算机连接仿真器在实验板上把硬件和软件结合起来一起调试,软件的修改也非常方便,软件和硬件调试都通过后,把程序固化在 eprom当中,插上8051单片机构成一个完整的单片机应用系统。

实训心得体会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心得 篇8

在期末,老师采取了让学生上台讲课的形式来进行教学。每个学生都分配有自己的讲课内容,或是理论概念,或是习题解析。 我们组的任务是讲解:摆动导杆机构。

讲解要求:讲解设计作图步骤(课件中)。

我们已知:机架长度AC,K,设计此机构

由于θ与导杆摆角ψ相等,在设计此机构时,仅需要确定曲柄 AB。

步骤:

①根据计算θ,θ=180°(K-1)/(K+1);

②任选C作∠mCn=ψ=θ,作角分线;

③取A点,取机架AC。

④过A点作极限位置Cm的垂线AB,即是曲柄AB。

在该章的学习中,大多采用图解法,运用所学基本理论中的基本关系式,清晰地以线图的形式表现在图纸上,具有直观, 定性简单,容易理解,检查正确性方便的特点。

该上课方式的优点:

一、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学习信心和兴趣。

随着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多数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强压下丧失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在引入该课程的时候,老师给学生耐心解答所有问题,关心爱护每位学生。激发他们对机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学习热情。通过不同的授课方式和渊博的知识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程不再枯燥无味。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操作能力

现在所有职业类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应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光掌握方法,最重要的是操作。

三、课程内容调整,重视人性化教学。

四、引入现代教学方法,使用现代各种软件,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懂书本上的东西,还学会了生活中经常利用的软件知识。

在听其他同学讲课和提问的过程中,我也对所学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导,我在学习中体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要做好预习,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2抓住重点掌握基本概念。

3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4培养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

5学会自学。

6重视实验课程的学习。

在这次亲自上台讲课的实践中,我体会到了老师在课堂上面对全班同学教学的感受,这是平时在座位上所体验不到的。我觉得老师的这种方法很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平时听课不能有丝毫的懈怠,要努力学习,真

例谈生物学实验创新设计的体会 篇9

一、对实验的改进要符合课程理念

教材安排的“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 有利于学生获得真实的生活体验。有位教师将此改为“探究α-淀粉酶对馒头的消化”并陈述了改变的理由, 理由是“学生取唾液感觉恶心”和“唾液因人而异增加了一个无关变量”。但这一“改进”及其理由未得到评委的认同。评委点评时坚持这个实验应该使用唾液, 并提出同一小组学生的唾液混合后再使用可以避免“因人而异”的可能差异, 还建议教师应该设法消除学生取唾液感到恶心这一可能的心理障碍,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使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

把“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改为“探究α-淀粉酶对馒头的消化”、把“同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改为在实验室进行的模拟实验。这类“改进”都忽视了探究的真实, 背离了新课程理念。本来容易做的实验或实习, 遇到一点本可以克服的困难, 就对实验目标与实验操作大打折扣, 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理念将如何落实?

二、领会原实验操作程序的含义, 才能设计出好的实验教学方案

教材安排的绝大多数实验有其科学含义, 如“探究鼠妇对光的反应”。因为鼠妇受惊可能会假死, 实验中容易受到声音的干扰。故教材建议每班分6~8组、每组测10次, 全班一共测60~80次, 得到的实验结果是能够排除干扰而可信的。“多次测试”这一环节是统计学基本方法, 承载有探究实验方法训练的目标。有的教师用“探究鲫鱼对氧气的反应”替代“探究鼠妇对光的反应”, 这一替换忽视了原实验训练学习排除干扰的实验方法的目的。因此, 教师对教材安排的实验进行改变, 要先进行教学研究, 只有掌握实验原理、方法, 理解实验的目的与意义, 才能设计出好的改进实验的教学方案。

三、严谨的实验分析是增强实验课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实验教学的实验分析环节, 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该以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严谨地进行实验分析。

新教材对“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实验做了改进, 但部分教师仍然采用类似旧教材的装置图进行演示讲解。在演示过程中仅对实验条件和结果作简单陈述后就轻率地下结论:“只有A烧杯中间的种子萌发, 这个实验说明种子的萌发要同时满足3个外界条件: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这犯了笼统作出结论的错误。

有的实验, 其总结论由几个分结论组成。分析这类实验时, 要先逐项条件分析得出一一对应的分结论, 再推导出总结论。如果对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简单分析为“A1缺水、A3缺少空气、A1~A3温度适宜, 所以, 种子萌发所需外界条件为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是粗浅的, 应该引导学生对比分析, 即:A1与A2对比后导出水分条件, A3与A2对比后导出空气条件, B2与A2对比后导出温度条件, 最后小结。引导学生对比分析, 可使学生既理解实验结果又了解对比实验原理。严格的对比分析导出的结论才最可靠, 若将B1与A2对比, 就不能肯定B1不萌发是水分的影响还是温度的影响。由此可见, 在做实验分析时, 笼统地作出实验结论有失严谨, 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如果将七年级上册“植物呼吸作用的演示实验”3个相关小实验合为一套装置, 不要忘了分步设问或提问引导讨论分析结果。其实, 初一学生的科学分析能力较低, 采取逐项分析、逐步推进的方法有助于低年级学生认识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

在教学中, 实验分析是教学方法、思维方法和科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是启发学生思维与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实验分析的任何疏忽与失误, 都是同素质教育的原则与目标背道而驰的。因此, 教师应认真、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分析, 还应设置新颖的实验情境训练学生, 使实验分析成为实验教学过程中的点睛之笔。

四、学生分组实验的可操作性是针对全体学生而言的

有位教师做“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 为了在实验创新设计方面有所作为, 改用排水法比较产生氧气的速度。原实验操作方便, 只需观察气泡的产生情况即可, 实验现象明显可靠。如果非要追求完美的量化, 就只会越弄越复杂。虽然设计是科学的, 但自身在演示操作过程中因气密性问题出错而未成功, 繁琐的操作怎么面向全体学生?由简到繁的“实验改进”是不可取的。

总而言之, 成功的实验教学, 应该是在课程理念与教育教学原则的指导下, 在掌握实验原理、方法, 理解实验目的与意义的基础上, 才能够实现的。

摘要:实验教学要注意领会实验的意义, 不能背离课程理念, 否则会出现各种疏误。结合新课程理念, 提出了生物学实验创新的几点体会。

vb程序设计实验心得 篇10

要求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中,应用每个相对独立的、完整的单元知识解决一个实际项目,设计编写一个小作品;学完整个课程后,完成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编程项目,使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进行全面的总结、梳理,以项目完成为手段,全面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vb程序设计实验心得4篇vb程序设计实验心得4篇

一.目的

1.为使学生掌握编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和组建编程的知识实际技能,除了系统地讲授必要的知识,上机练习,做作业外,还应该对学生作较全面的编程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即作课程设计,以达到如下目的:具体应用和巩固本课程及有关先修课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掌握应用编程和组建编程程序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项目设计能力。

2.独立地根据一定的项目要求,查阅资料,写出项目开发目标,分析开发过程中所用到的课程知识,提出解决方案,编码并上机调试完成系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认真对待。

二.要求

在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注意培养认真负责,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的习惯。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做到:

1.在某个教学单元结束后,完成一个教师布置的、或学生自己拟定的、知识覆盖整个章节的,有一定综合性和难度的项目,要求学生描述出要达到的目标、围绕目标,收集资料和素材,复习所需的课程知识,描述问题解决方案、编写程序上机调试,直到项目的完成。最后的成果要有完成的作品和相应的文档。

2.在课程结束后,完成一个大的编程项目,其要求与课程单元的项目差不多,只是综合性更强、难度更大、知识覆盖面更广,工作量更大,以全面促进学生复习和梳理学科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文档的书写和编制。

三、采取的措施

为了保证课程设计能够按照预定的目标和计划进行,我们还采取了以下措施来加强对学生监督和管理。

1.首先讲清楚课程设计的意义,让学生能够自觉积极主动地进行课程设计,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随时巡视和监督,了解把握和控制课程设计的进展;

3.将学生的作品集中展示、评价、打分,可以让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自豪感,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同时在此过程中可以明确标准,自觉地按照标准来调整自己地学习;

4.将课程设计作为学期成绩的一部分记载,大约占10%,必须完成课程设计后才能参加考试,课程设计不过关,即使考得再好,也不能过。

四、取得的效果

教师实验教学技能创新大赛心得 篇11

六盘水市第六中学——蔡植

2017年六盘水市首届中小学教师实验教学技能创新大赛,于7月16日到19日在盘州市第十一中学举行,我参加的是物理学科,为了顺利、高质量的参赛,在赛前准备了三周的时间,终于在7月18日下午进行了10分钟实验教学技能创新大赛展演;之后有三位评委对我的实验器材创新点以及这个实验跟课本中哪个实验类似等作了提问,通过提问让我意识到我的不足,同时也给我一个应该怎样进行实验设计创新和比赛的经验。

通过这次比赛不仅仅锻炼了我的胆量和实验教学技能创新应把握的要点,还让我见识了其他老师的作品以及他们实验创新的思想。整个比赛让我受益匪浅。

在闭幕式上,六盘水市物理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罗燕老师对本次“教师实验教学技能创新大赛”进行了总结;并针对“教师实验教学技能创新大赛”相关的技能、思想等向全市参赛老师作了培训,整个培训我聚精会神、认真学习,让我知道了应该怎样面对这样的比赛,应该怎样去创新的思想,让我受益匪浅。

上一篇:创始合伙人英文缩写下一篇:四年级 游记 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