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知识竞赛教学设计

2024-10-20

七年级历史知识竞赛教学设计(精选11篇)

七年级历史知识竞赛教学设计 篇1

《复习课·趣味历史知识竞赛》教学设计

授课班级:七年级授课时间:第17周周一第六节授课地点:一楼阶梯室授课教师:冯伟芬

一、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已掌握了大量的古代史史实,这为本课顺利有效进行提供了知识储备,同时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查阅资料,处理信息,小组合作探究,阅读普及性的历史读物等技能,这也为他们的分组合作,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活动目标

1、巩固学习成果,丰富历史知识。

2、通过自选设计竞赛试题、师生共同制作活动课课件和成与知识竞赛的抢答,获得亲自参与历史探究的体验,激发探究历史的兴趣与欲望,产生对历史的认同感,从而起到加深历史知识学习的功效。从而对“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回味无究,终身难忘。

3、培养有序竞争的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认识到交流、合作在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性,增强历史学习的兴趣,加深对历史的认识、理解与认同,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真正实现让学生历史的长河中自由翱翔的快乐之情。

三、活动要求:

1、竞赛内容:以本套教科书中涉及的历史知识为主,适当增加相关的课外知识。

2、竞赛组织:由历史教师、学生代表若干人,组成竞赛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竞赛规则、征题、命题、主持现场

竞赛,担任评委等,学生全员参与竞赛,分组答题,计分。

3、竞赛试题:试题材表述简洁,参考答案正确;难易适中,题型灵活多样。

4、竞赛形式:要活跃、简便,有利于调动全体同学参赛的热情。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阶段

1. 将搜集资料的方法,提前传授给学生。

2. 提前一周将学生分成四组,选2位主持人,由裁判组确定评分标准和比赛规则,并告知参赛队员,组织学生布置比赛场地,粉笔等。

(二)活动过程

1.主持人首先说明此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主持人宣读竞赛规则。即竞赛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必答题。依次由每组的选手独立回答,其他选手不得有任何形式的提示或暗示,否则倒扣相应分数;每位选手回答完毕后由裁判组定成绩,回答正确的得分,回答错误或不完全正确的不得分。第二部分为抢答题,主持人读完题目喊“开始”后方可回答,本组参赛队员可在规定时间补充回答;回答正确的得分,抢答或回答错误的倒扣题目相应分数。第三部分为风险题,根据难易程度设置不同题目,然后分别由各参赛队抽取回答;回答正确的得分,反之扣去相应分数。

2.为活跃竞赛气氛,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凡参赛队员不能回答或回答错误的题目可让其他学生回答,最后,根据各队得分,评出优胜队和优秀选手。

3. 评价

通过活动法进行评价,学生评价,教师不参与评价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

4. 活动自我反思

本课不好操作,资料虽容易找,学生的兴致也很高,但不容易组织,太繁杂。在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先把好内容关,避免小组间因题目难易差别太大而导致不公平因素产生,造成负面影响。另外,时间掌控也一定要事先设计好,本次活动时间就过长。

七年级历史知识竞赛教学设计 篇2

1. 有标题

知识竞赛课的标题实际上就确定了这课所涉及的范围,看了标题学生就应该明白这是关于书本上的哪一节课或者是哪一个单元,心中就大体有数,待会寻找答案的时候知道到哪儿去找。那么学生一看“大话三国”就能想到,既然大话,那肯定不管课内课外,历史还是故事,过去还是现在,只要跟三国沾边就行。所以,历史教师在设计这样课的时候题目首先要取得好。标题也涉及导入,导入的形式多样,教师可以自选,这一课我用了电视剧《三国》中的主题曲进行导入。

2. 有规则

知识竞赛课上首先要向学生展示知识竞赛的规则,所以我做的第二张幻灯就是介绍本课的规则,有点类似于游戏规则,学生一看,有点意思,他的学习兴趣就来了。在“大话三国”中我设计的规则是这样的:在本课学习中,我们将以分组竞赛的形式来学习,看一看哪组同学综合能力最强?规则:以组为单位,共分四个小组,基础题每回答一轮题目答对加10分,答错不加分也不扣分。抢答题部分每题10分,答对加10分,答错扣10分。通过规则介绍,我把学生分组,按照平时学生的座位分为四组,平时一组的同学比较熟悉,讨论问题的时候比较容易展开,这样的组别比临时组合的组更具有团队精神和凝聚力,给后面的竞赛创造了更好的氛围。根据规则,展示得分表格,用来记载每组的分数结果。

3. 基础题的设置

基础题来源于课本,是必须掌握的历史知识,从理论上来说,这部分内容其实只占这一课或者这一单元的一小部分,是知识目标。根据课题的范围不同,题目涉及的也不同,属于必答题部分。基础题的题型可以选择多样化,填空、选择、连线、填表等,这些是相对而言较简单的题型,学生也容易上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4. 能力提高题

能力提高题在基础题上更进一步,略带难度,通过组员合作基本能完成,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可以根据题目涉及的范围放入必答题还是抢答题。这课我设置了这样几道能力题放入必答题部分:

(1)三国英雄篇。把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回答名字。主要是增强历史人物的直观性,指定组别回答,共放了三轮12个人物画像,有的选自历史课本,有的选自小说《三国演义》,有的选自电视剧《三国》。

(2)诗词篇。在这里把历史知识与语文知识结合在一起,将评价三国时期人物的诗词或三国时期人物所作诗句拿来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文学修养,共设计了12篇诗词题目,共三轮。

(3)讨论篇。把历史知识上升到能力提高,综合讨论、合作、总结、比较等各方面能力。本课中我共设计了四个问题分组讨论,然后由学生推荐一个同学回答,回答得不好的话本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完成,这样既增强了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又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

(4)历史遗迹篇。这里将历史知识与现实接轨的一个切入点。通过今天仍然保留的历史遗迹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向往赞美之情。共选取了8幅图片,共两轮。

5.课外抢答题

(1)成语典故篇。这里也是语文学科整合到历史学科的一个切入点。我在这里把它设计为一个自由发挥题,任意回答,答对且不与前面人重复即可为本组加分,因此学生积极性很高,讨论热烈、气氛很好。

(2)改错篇。把三国鼎立的示意图(地图)展示给学生,对里面有关的内容做一些错误的改动,让学生寻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改动,主要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读图能力和细心程度。

(3)谜语篇。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给学生一个自我才华展示的机会。

(4)动手篇。在这里主要体现学生动手能力。我提供了两个方案,一是设计一个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比较图,二是设计一个简单的三国鼎立的示意图,请学生抢答后上黑板来画。

历史知识竞赛五年级作文 篇3

“铃——”随着午睡课的下课铃声一响,整个教室就像锅里煮沸的水一样,立刻沸腾起来——因为今天下午是五年级的历史知识竞赛。

很快,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之下找到了自己的座位。为班级荣誉而战的五位同学一个个神情严肃,就连平时总是吊儿郎当的忻子栋,这会儿也变得规规矩矩起来,五位同学犹如上战场冲锋陷阵。过了一会儿,其他班级也陆陆续续地到场了。

比赛开始了,当主持人宣布完比赛规则后,台上立刻变得火药味儿十足,仿佛随时都有可能被引爆。个个班级都变得小心翼翼起来生怕自己有一题会打错。

第一局——判断题,经过一番比拼后,五(8)班暂时领先。“看来对手不容小觑啊,我们要加油努力了”我心想,大概台上一刻也不许松懈的五位“战士”跟我想得一样。

第二局——选择题,八班一直稳稳地坐在第一的宝座上,这对我们很不利。在这十分紧张的气氛中,忻子栋居然出乎意料地与强敌八班的某一位同学“交谈”了起来,而且聊得还蛮兴致勃勃的。

第三局——抢答题,规则是这样的:如果提前举手,那么就取消本题的回答资格,如果抢到题但却答错了,那么就倒扣十分,答对则加十分。也不知台上的五位同学怎么了,不是举快被主持人取消作答资格,就是举慢没抢到题,这一情景可为难住了我们。但是很快五位同学就进入了最佳状态,越来越得心应手,袁齐郴甚至因为担心忻子栋会举手举早,于是就用自己的手拼命的按住忻子栋那双“不配合”的双手。

第四局——联想题。看着场上的局势,包圣煜的神情变得更加严肃。慢慢得到了第六题,主持人老师念完题目和第一个提示后,说道:“有没有同学知道?”台上的.同学和台下的同学一个个面面相觑,就连老师也摇摇头表示不知道。就在这时,一只手缓缓地举了起来——没错,这正是我们班的王牌选手包圣煜举手了。我看到后惊呆了,下巴就差没落到地上去了,小声地说了句哇,然后将话筒递给了包圣煜,同时也在担心包圣煜会不会答错,如果答错的话就会取消本题作答资格。只见她不慌不忙沉着冷静地说出了答案,没有一点儿惊慌失措。我不禁暗暗感叹包圣煜的强大,不愧是我们班的王牌选手。

“回答——正确!五(4)班加二十分!”“耶——”随着主持人老师得一声宣布,五(4)班的同学们发出了雷鸣般的欢呼声。最终毫无疑问是我们五(4)班获得了“五年级历史知识竞赛团体一等奖”。同学们一个个手舞足蹈的,脸上的笑容怎么也无法隐去,老师也是。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篇4

朝代建立者建立时间都城亡国君

夏禹公元前2070年阳城桀

商汤公元前16亳纣

西周周武王公元前1046年镐京周幽王

2、禹建立的夏朝是中国历第一个国家,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

3、禹的儿子启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4、受战乱和环境等因素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5、周武王与商军在牧野大战,周军占领都城,商朝灭亡。

6、西周分封制:

(1)目的:稳定周初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内容;①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

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②诸侯国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③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篇5

一、安史之乱

1.背景: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边将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

2.爆发: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3.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4.原因:

(1)唐朝后期,统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

(2)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

5.黄巢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6.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7.含义: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篇6

一、经济的繁荣

1、农业方面:①兴修大型水利工程。②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

采用育秧移植。③蔬菜有许多新品种。④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饮茶之风开始在唐朝盛兴。⑤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方面: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②陶瓷业:越窑青瓷(“类玉”“类冰”)、邢窑白瓷(“类雪”“类银”)、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

3、商业繁荣:⑴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⑵长安城:①建筑宏伟;②市坊分开(坊是居民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③街道规划整齐;④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一)西南──吐蕃(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1、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2、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3、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4、8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二)北方──回纥的勃兴

1、回纥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

2、8世纪中期,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

3、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

思考:唐朝采取了哪些方式,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

①设置机构: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今新疆地区)

②和亲政策: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③册封制度:唐玄宗册封回纥、靺鞨和南诏的首领

④军事进攻:唐太宗打败东突厥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思考:隋唐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辉煌的文化?

①经济繁荣为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②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为文化的发展创造条件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篇7

1.继秦汉之后,实现我国第二次大规模统一的朝代是隋朝

2.开创“开皇之治”盛世局面的统治者是隋文帝杨坚

3.隋朝开凿的京杭大运河在历的作用是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4.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公元589年

5.开凿京杭大运河的皇帝是隋炀帝杨广

6.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时,最后一个灭掉的南方政权是陈朝

7.成为沟通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的是京杭大运河

8.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并巩固自己的统治

9.京杭大运河连通了五大水系,由北到南依次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10.京杭大运河的中心是洛阳

11.京杭大运河分为四段,由北到南依次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12.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江都就是今天的扬州

13.京杭大运河的南北终点是余杭和涿郡

14.隋朝京杭大运河的主要功能是运输

15.今天的北京,在隋朝时被称作是涿郡

16.大运河的南端、在隋朝时被称作“余杭”的地方,就是今天的杭州

17.隋朝灭亡的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

18.唐朝的建立者是唐高祖李渊

19.唐太宗李世民夺得政权的方式是玄武门之变

20.唐太宗李世民创立的盛世是贞观之治

21.三省六部制中,负责起草政令的是中书省

22.李世民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原因是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23.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是《唐律疏议》

24.隋朝建立、唐朝得以发展使用的制度有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

25.唐太宗时的谏臣,被唐太宗称为一面“镜子”的是魏征

26.三省六部制中,负责审核政令的是门下省

27.记录唐太宗和他的大臣等议论古今得失的书是《贞观政要》

28.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29.唐太宗李世民善于纳谏的根本原因是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

30.唐朝百姓不想服劳役,可以合法利用的方法是交纳实物代替

31.三省六部制中,负责管辖六部、执行政令的是尚书省

32.唐太宗的名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思想根源是儒家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33.武则天当皇帝后将国号改为周

34.武则天对科举制度的创新贡献是创立“武举”和“殿试”

35.有“贞观遗风”,被称作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是武则天统治时期

36.武则天为提高庶族地主等新贵族的政治地位而编修的是《姓氏录》

37.唐朝新发明的农业工具是曲辕犁和筒车

38.唐朝最鼎盛时期是开元盛世

39.唐朝时管理今天新疆的是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40.唐朝用于灌溉的工具是筒车

41.唐代制陶业的突出成就代表是唐三彩

42.被誉为开元前期“救时之相”的是姚崇

43.武则天时期对于整个唐朝的发展起到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44.唐朝用于耕地的工具是曲辕犁

45.武则天修订《姓氏录》后,排名第一位的姓氏是武氏

46.武则天的历史功绩是执政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47.开辟了“开元盛世”局面的皇帝是唐玄宗李隆基

48.被称作是“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的是科举制度

49.科举考试中的常设科目有明经科和进士科

50.盛唐时期,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体现出的特点是胡汉交融与中西贯通

51.我国是茶的故乡,饮茶习俗风靡全国开始的时间是唐朝

52.唐朝科举制度中,重点考察考生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治理政事能力的科目是进士科中的策问

53.唐朝时期,人们出行时的交通方式主要是骑马

54.科举制度以前,选拔人才的主要标准是出生门第高低

55.周边少数民族尊称唐太宗李世民为天可汗

56.唐太宗时期,前往吐蕃和亲的女英雄是文成公主

57.科举制度以后,选拔人才的主要标准是才能

58.唐朝时期,被称为“吐蕃”的地方,就是今天的西藏

59.与文成公主和亲的吐蕃藏族首领是松赞干布

60.采取“怀柔”政策,用民族平等的态度对待少数民族,被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的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二)

1.我国历第一位、也是一位女皇帝是武则天

2.文成公主入藏时,在位的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

3.被唐玄宗册封为云南王的南诏首领是皮逻阁

4.唐玄奘将西行途中的见闻口述、弟子整理成的书是《大唐西域记》

5.“和同为一家”主要是指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的关系?吐蕃

6.唐朝时,日本派到中国来的留学生被称为是遣唐使

7.六次东渡日本,将佛法传播到日本的我国高僧是鉴真

8.唐玄奘西天取经的目的地,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地,在唐朝时被称作天竺

9.阎立本绘制的、描绘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求婚使节的人物画是《步辇图》

10.我国第一个将天竺佛教、风土人情、历史、地理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是玄奘

11.唐朝都城长安的城市建筑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宫城皇城外郭城

12.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时,唐朝的统治者是唐玄宗李隆基

13.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时,唐朝的统治者是唐太宗李世民

14.长安城内,百姓的居住区和商业区主要在城市的哪个部分?外郭城

15.我们今天将购物称作是“买东西”,主要是因为唐朝时的商业区是东市和西市

16.唐朝最的遣唐使阿倍仲麻吕,为中华文化传播到日本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汉语名字叫做晁衡

17.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金刚经》

18.雕版印刷术发明的时间是唐朝初年

19.第一次将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的科学家及其著作是孙思邈的《丹经》

20.火药的发明,与我国古代哪一项活动有关?炼丹

21.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的时间是唐朝末年

22.世界上保存最完好、最古老的单孔大石桥是赵州桥

23.被称为“诗仙”的浪漫主义诗人是李白

24.被赞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成为敦煌壁画的象征的是飞天图案

25.唐朝时,市场上出现的一种用于交易凭据的印刷品是印纸

26.唐朝末年,的印刷业中心是成都和洛阳

27.最初用火药制造的武器叫做火箭或者飞火

28.赵州桥的设计工匠是李春

29.赵州桥的设计时间是隋朝

30.被称为“诗圣”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杜甫

31.我国的三大艺术石窟除了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外,另外一个是甘肃敦煌的莫高窟

32.唐朝的乐舞《霓裳羽衣舞》的作者是唐玄宗李隆基

33.大型乐舞《霓裳羽衣舞》,主要是借鉴了哪里的音乐元素?西域乐曲

34.杜甫的诗歌大多联系社会现实生活,因此他的诗歌被称作是诗史

35.唐太宗李世民创作的大型乐舞是《秦王破阵乐》

36.孙思邈在我国医学被称作是药王

37.有资格“雁塔题名”的人是新科进士

38.科举考试时,明经科主要考察的内容是记诵儒家经典学说

39.我国规模、艺术成就的石窟是敦煌莫高窟

40.赵州桥现在我国的哪个地方?河北省赵县的洨河

41.派大军扫平东突厥,并设置都督府、任用突厥人进行管理、保留当地风俗,实行“以夷治夷”方针的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

42.唐朝中原地区与少数民族贸易的主要物品是茶叶

43.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古代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是京杭大运河

44.唐太宗手下的两个宰相房玄龄和杜如晦并称为房谋杜断

45.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的作者及书名是陆羽的《茶经》

46.唐朝时期采取的民族政策是开明民族政策

47.《秦王破阵乐》中的“秦王”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

48.赵州桥的的建筑特点是单孔石拱

49.鉴真东渡日本后,定居的地点是日本奈良

50.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当时的国际性大都市是长安

51.大昭寺门前的“甥舅会盟碑”体现的是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吐蕃

52.少数民族突厥的首领被称作是可汗

53.生活在今天新疆地区的维吾尔族,在唐朝时被称作是回纥

54.生活在今天东北地区的满族,在唐朝时被称作是靺鞨

55.为了确保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唐朝对南诏、回纥、靺鞨等地区少数首领采取的措施是册封

56.唐朝时的画家,开后世“写意画”之先河,被称为“画圣”的是吴道子

57.长安的外郭城内,百姓的居住区被称作是坊

58.唐朝时,对我国西南地区的开发做出很大贡献的少数民族政权是南诏

59.隋唐时期出现的楷体字的发明者,被合称为“颜筋柳骨”的两位书法家是颜真卿和柳公权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梳理2022 篇8

开元盛世

一、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1)农耕技术的发展:育秧移植栽培

(2)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3)农业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

2、手工业

(1)丝织业(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3、商业(1)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2)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科举制的创立

1、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要

“和同为一家“

1、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唐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8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对外友好往来

1、主要的对外友好往来城市:长安、洛阳、广州、扬州。

2、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a、鉴真东渡b、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日本人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他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3、玄奘西游a目的地:天竺(古印度)b成就:《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和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初一历史学习技巧

1.做好学习三步骤:预习、听讲、复习。课前认真预习可以使学生对即将要讲到的历史事件、人物等有一个简单了解,并找出不懂的地方,以便在老师讲课时获得解答或者向老师提问。上课时要认真听讲,这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关键。

课上要勤于思考,跟着老师的思路,积极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在听讲时还应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除了老师的板书以外,还要培养对一些重点内容作记录,如老师多次重复的内容,课本中一些思考题的答案等等。

最后就是“温故而知新”。这三点看似简单,但做好这三步,确是至关重要的。但对初一学生来说,学习自觉性不是很强,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形成,所以老师更要从初一开始抓起,开始培养起。

2.历史是记忆性较强的学科。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过程、历史概念等知识的获取是通过记忆来完成的,这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

如果没有对历史知识的牢固记忆,理解和运用就无从谈起。

记忆不是机械的死记硬背。背书要讲究方法讲究技巧,应首先弄懂它的意思,然后再去背诵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运用,这样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重要的考点的才记,非重点、非考点只需了解,不需要识记。

历史的学习计划

一、做好预习

预习是学好各科的第一个环节,所以预习应做到:

1、粗读教材,找出这节与哪些旧知识有联系,并复习这些知识;

2、列写出这节的内容提要;

3、找出这节的重点与难点;

4、找出课堂上应解决的重点问题。

二、听课

学习每门功课,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听好课,听课应做到:

1、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2、听课要特别注重“理解”。

三、做课堂笔记

做笔记对复习、作业有好处,做课堂笔记应:

1、笔记要简明扼要;

2、课堂上做好笔记后,还要学会课后及时整理笔记。

四、做作业

1、做作业之前,必须对当天所学的知识认真复习,理解其确切涵义,明确起适用条件,弄清运用其解题的步骤;

2、认真审题,弄清题设条件和做题要求;

3、明确解题思路,确定解题方法步骤;

4、认真仔细做题,不可马虎从事,做完后还要认真检查;

5、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积累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七年级下册历史重点知识复习资料 篇9

一、元谋人:

⑴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⑵距今年代:约一百七十万年。

⑶生产生活: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⑷历史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

二、北京人:

⑴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

⑵距今年代:约七十至二十万年。

⑶生产生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和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

⑷历史地位: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

三、山顶洞人:

⑴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

⑵距今年代:约三万年。

⑶生产生活: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

鱼。会与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生活的集体——氏族。

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河姆渡原始居民:(南方的代表)

⑴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

⑵距今年代:约七千年。

⑶种植作物: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南方雨水多,气候温暖)

⑷生产生活: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子(南方多雨潮湿,干栏式可以通风

防潮),过定居生活,会挖掘水井,饲养家畜,会制陶器,还会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二、半坡原始居民:(北方的代表)

⑴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附近半坡村)。

⑵距今年代:约五六千年。

⑶种植作物: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的国家。

(粟,北方通称谷子,去壳后叫小米)

⑷生产生活:使用磨制石器,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开垦土地,

用石刀收割庄稼。饲养猪狗等动物,用骨制箭头、鱼叉、鱼钩打猎捕

鱼。主食有粟,副食有鱼、肉、蔬菜等。住半地穴式房子(北方寒冷,

干燥),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会纺线、织布、制衣。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北方)

⑴地点:山东泰安大汶口。

⑵距今年代:约四五千年。

⑶生产生活:用磨制石镰、石锄,陶器有黑陶、白陶。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

大变革的时代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⑴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⑵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次革命。

⑶影响: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二、都江堰

⑴时间:战国时期⑵人物:秦国蜀郡太守李冰⑶目的:防洪灌溉

⑷作用: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三、商鞅变法

1.背景:

⑴铁农具和牛耕使用和推广,土地逐步私化

。⑵封建地主阶级产生,封建经济发展。

⑶各国纷纷展开变法运动。

2.目的: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3.人物: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具有法家思想。时间:公元前356年

4.内容:⑴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⑵奖励耕战。①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②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⑶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5.作用:⑴秦国经济得到发展;⑵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⑶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6.战国时变法的影响:

⑴通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⑵地主阶级统治代替奴隶主贵族统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篇10

(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原始居民?

半坡人,距今年代?,距今约6000千年?,生活地区? ,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 ,始农业(种植作物)?种植水稻 ,房屋样式? ,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生产工具,使用磨制石器、制作骨器、角器等 ,原始畜牧业?(饲养业)?饲养猪、狗;打猎捕鱼,原始手工业,制作彩陶和乐器;会纺织、制衣。

2. 河姆渡人 ,距今约7000千年, 生活地区,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始农业(种植作物)?种植粟?,房屋样式? ,干栏式房屋??,生产工具,使用磨制石器,如骨耜;原始畜牧业?(饲养业),饲养猪、狗;打猎捕鱼?饲养猪、狗和水牛?,原始手工业?,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会雕刻,懂得使用天然漆?。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4)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丝绸之路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篇11

[知识要点]

1、张骞通西域

(1)第一次,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2)第二次, 公元前119年 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建立与西域各国的友好交往。后西域各国纷纷归汉

(3)西域都护设立,管理西域事物——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从此西域地区(今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

路 线:长安——河西走廊——新疆——西亚——欧洲的大秦。

交流物品:中国的丝绸、瓷器、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

作 用:沟通了东西交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的发展。

(2)海上丝绸之路

3、班超经营西域

(1)公元73年,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被任命为西域都护,经营西域三十年。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使臣安敦访问洛阳。

[难点解析]

1.议一议,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东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或作用?

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的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对促进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

2.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了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

新疆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从这些地方考古发掘出汉代丝织品、钱织品、钱币和陶器,不仅证实了当时丝绸之路的存在,而且说明当时我国的对外贸易已相当繁荣。

[重点考点]

1、新疆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公元前60)年。当时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管辖西域事务。

2、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新疆、西亚、最后到达欧洲的大秦)。

3.开通丝绸之路的过程中功劳最大的是(张骞)。

在位期间最长的皇帝

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

。蒙古人称他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西藏方面尊称为“文殊皇帝”。顺治帝第三子,母亲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时间(1661年—1722年)。

非选择题答题技巧

由于中考历史非选择题的类型不同,所需要的答题技巧也是不一样的,具体如下:

1、填空题:历史填空题相比较选择题而言是要简单的,虽然也是考察中考考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但是因为答案时唯一的,只要中考考生基础知识过关,在答题时认真审题就可以回答出来。

2、材料解析:这一类型试题主要是为了考察各位中考考生解决问题与文字表达的能力,不论中考历史试卷中所给出的材料是教材里的还是其他的,但是所考察的知识点都是书中的知识。所以在这类历史试题时只要认真审题就可以了。

上一篇:以赛督教论文下一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