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市场调查报告改

2024-09-09

图书市场调查报告改(精选8篇)

图书市场调查报告改 篇1

图书市场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通过这次调查对书籍有更深的了解,对书籍装帧有更好地认识。调查时间:2011年7月

调查对象:图书馆人员

调查地点: 学校图书馆,网上的资料

一、现有书籍市场中书籍的类型及特色

我国近年来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学术研究和文艺创作成果累累,因此现在书籍市场中有文学艺术类、生活时尚类、学习教育类、科学技术类、少儿类、生活励志类、管理培训类、财会职称类、建筑考试类、工具书类等等。其中文学类图书深入生活,体验生活,经过艺术概括,深刻的反映了当代生活,讲述了发生在今天的一些重大事件,并且描述了历史画面;生活时尚类具有把握饮食潮流,关注身体健康的特色;学习教育类图书具有与时俱进,强调素质教育,立意新颖等特色;科学技术类凝聚了重大基础性科研成果,充分展示了重大工程技术创新项目,详尽记录当前学术界对一些热点问题的探索成果,创新特色;少儿类则是科普图书与卡通增多,并且采用图文并茂的连环画表现手法,也对传统文化采用了课程导读与名家朗诵相结合的方式,使少儿类图书更容易让儿童接受;生活励志类图书具有中国特色;管理培训类具有跟随时代的步伐,博采世界精化等特色;财会职称类具有分析当今经济走势,分析财务风险等特色;现在建筑类图书秉承中华民族古老的建筑风格,同时又结合西方的建筑加以创新,使建筑看起来更有生机;工具类图书具有查阅方便,知识分类细致的特点。

总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每一种新的思维和策划都有可能在出版前遭遇雷同,出版后遭遇模仿,作为编辑出版者,思维一定要新奇,行动一定要迅捷,新奇、有创意就是特色。其中新奇和创意不仅是说书籍的内容,而且更注重书籍的装帧设计。一本书有好的内容,在加上好的装帧设计,它的销量一定不菲。

二、书籍装帧展示与设计的联系

书籍作为文字、图形的一种载体,是不能没有装帧的。书籍装帧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应该说有什么样的书就有什么样的装帧与它相适应。在我国,通常把书籍装帧设计叫做书的整体设计或书的艺术设计。书籍装帧设计是指书籍的整体设计。它包括的内容很多,其中封面,扉页和插图设计是其中的三大主体设计要素。封面设计是书籍装帧设计艺术的门面,它是通过艺术形象设计的形式来反映书籍的内容。在当今琳琅满目的书书籍装帧设计艺术作为一门专业的设计门类,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有一段历史了,但却在很长一段时间被人们忽视。在计划经济 1

时期,书籍装帧设计优劣的评判标准主要是其学术性,很少考虑装帧设计对图书促销的作用。

版式设计是现代设计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视觉传达的重要手段,表面上看,它是一种关于编排的学问;实际上,它不仅是一种技能,更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版式设计可以说是现代设计者所必备的基本功之一。

目录设计的搭建最能反映公司实力的结构。目录设计的结构非常重要,就像美丽的建筑需要别具一格的结构设计一样。可以说,如果一本目录的结构没有很大创新和创意,这本书的摄影、设计和印刷再好,也很难吸引客户阅读。有人用建筑艺术比喻书籍装帧。建筑艺术是空间艺术、静的艺术,然而它通过布局,可以产生韵律,造成一种流动的感觉。书籍装帧也是如此,通过封面、环衬、扉页,步步接近正文。这一连续的欣赏过程,犹如在游览中国的园林。进入园门,逐步引向深入,曲径通幽。最后进入正殿。在正殿中又透过插图这扇窗户.看到文字中所记载的主人翁的形象、活动、环境等。这种由外入内不断行进过程,则根据不同类型,不同体裁风格的书籍内容.产生不同的韵律变化;感情色彩比较浓厚的文艺书,变化形态应大些、活泼些;而严肃的理论专著,设计中则要求层次分明、有严谨的秩序感。

书籍装帧能表现出无穷尽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书籍装帧就是一种设计,只有这种设计具有创意,才能赢得更大的销量。但书籍装帧好了还要看看是否符合消费者的心理,于是对书籍市场消费者的心理调查是必要的。

三、读者行为消费调查

1.城市与农村比较

首先对城市生源和农村生源的文化消费的差别进行分析,在分析差异之前让我们先看一下农村和城市生源的总消费情况(见表2)。

明显的收入差异对其文化消赞的影响较大:总体上,文化消费的总支出占总消费的比例分别为:农利生源为33.88%,城市为36.92%,平均月支出绝对差额为34,1元。家庭经济条件好,文化消费水平就相对要高,但文化消费水平并不随家庭收入水平同比例增长,原因在于:

1、某些文化消费支出具有刚性(如:购买参考书籍、辅导班学费等等);

2、随着收入的增长,大学生用于其它方面消费的增加要快于文化消费的增加(如:用于饮食、服装的支出);

3、学校及社会为文化消费的一些项目提供厂便利,减少了大学生在此方面的开支(如:宽带入宿舍、图书馆书目的极大丰富)。

3.男女生比较

男女生在文化消费的很多方面表现出不同,这主要是由兴趣爱好方面的差异所引起的,这里我们重点讨论上网问题。男生上网玩游戏的比例远高于女生,兴

趣、爱好、性格问题虽然是其主要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男生对游戏的迷恋程度远高于女生。这也体现在上网时间的长短上:男生平均每周上网7.5小时,女生则为5.7小时。男生对网络游戏的热衷,使我们抱有一丝的扣忧,如何止大学生更好的控制自己,进行适度的娱乐,是学校、老师,更是大学生自身应该注意的问题。

四、大学生购书分析

通过2000-2003年四年的连续跟踪调杳分析后,发现大学生的人均月消费额波动不是很大,基本保持在500~700元区间内。现就连续四年的有关调查问卷上大学生文化消费具体项目进行整体描述性分析。

书籍消费,根据调查的数据显示,2000年大学生人均书籍消费额为39.5元,2001年为29.1元,2002年为24元以及2003年为18元,明显地呈现整体降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有:(1)近年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大幅提高馆藏量,放宽借阅本数的限制和时间限制,改善阅览室的条件设施,以及高校图书馆馆际互借服务的正式启动等有利条件都大大减少了同学们购买书籍的花费。(2)网上电子图书的推出,“图书资源互享”在同学间越来越广的流行。从一些电子商务网站了解到,北京地区的网上消费者通常在白天上网选购CD产品,而在晚间上网选购图书。估计消费者白天选购CD主要是为下班后欣赏,而夜晚安静、自由的环境,更易激发人们的读书热情。(3)书籍价格的上涨。这些都是书籍消费额下降的重要因素。

图书市场调查报告改 篇2

沪港通的开启, 市场各方对此充满了期许, 它究竟会给沪深股市及其投资者带来什么?通过两地证券交易所的互联互通, 实现内地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 让境内外资金便捷出入, 以此来加大相互投资的强度, 促进内地证券市场的成熟与繁荣。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出席沪港通开通仪式时表示, 我国资本市场已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 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逐步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使之成为打造经济升级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平台, 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载体。沪港通的开启是我国内地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一个实质性步伐, 提升其在全球市场影响力, 将是中国资本市场史上的一次革命性变革。

一直以来, 相比实体经济层面, 我国内地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远远落后, 面临着资本管制和外汇管制。目前, A股市场的外国投资者参与度远低于成熟市场和亚洲其他新兴市场, 海内外投资者的互联互通只能通过QDII、QFII和RQFII的方式。虽然近年来上述产品的投资规模持续增大, 但在额度申请复杂、资本流动限制等情况下, 境外投资者对进入我国资本市场持谨慎为主的态度。

对各国与各地区进行横向对比, 资本市场的共性大于个性, 各自市场的相互开放, 在促进资金自由流动的同时, 存在相互间的有效影响, 进而逐渐产生趋同效应。具体表现为, 当今世界各国及各地区证券市场的相互开放, 对于先进投资理念的传播, 以及熨平过大的市场波动, 提升抗拒风险的能力, 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开启沪港通以后, 无论是境内资金走出去, 还是境外资金走进来, 规模和频率会明显增加, 并且在管制和管理上更加宽松, 这有助于加快两地市场在相关制度与服务上的接轨, 促进沪深市场的成熟与发展。

沪港通是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序曲, 深化改革的新起点、新突破。随着沪港通、深港通、内地香港基金互认陆续推出, A股在不久的将来会纳入MSCI (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 全球指数。而与进入A股市场的资金规模相比, 沪港通带来的投资习惯和理念变化更值得关注。我国A股市场投资者规模数量全球最大, 散户化投资风格明显, 理性投资、价值投资观念淡薄, 喜小、喜差、喜新的偏好突出。香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 港股市场主要为机构投资者, 投资理念成熟老到, 在沪港通实现以后, 海外资金取道香港进入A股会深刻影响后者固有的投资逻辑, 优质公司会逐渐体现出价值。沪港通不仅有助于完善A股市场机制, 助推蓝筹股估值修复和价值回归, 从市场的交易制度、监管机制到投资理念、上市公司治理水平, 有望随着投资者组成和市场格局的改变而变化。

沪港通是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一步步松绑资本账户管制的突破性试验。目前我国对中长期性质的双向直接投资与贸易融资已基本放开, 但在证券投资、跨境借贷与衍生品交易等短期资本流动仍有较为严格的管制。开通沪港通的意义不止于联通两地资本市场, 而是寄望于在有限制的放开情况下, 探索出一套有效的监管办法, 避免短期资本大进大出对国际收支平衡的冲击。

北京奥运图书市场调查 篇3

1.从获取奥运信息的渠道来分析,选择报纸的占29.05%,电视占35.81%,图书占6.08%,期刊占4.05%,通过网络占25%。见图1:

可见,市民对奥运信息的需求主要通过报纸、电视和网络来实现,而图书、期刊等印刷媒介处于次要地位。这说明奥运图书目前的读者较少,市场尚不成熟,需要出版社和发行商大力宣传。

2.从市民对奥运图书的兴趣来分析,选择奥运人物的占25%,奥运比赛项目占33.04%,奥运城市占22.32%,奥运英语占15.18%,其他占4.46%。见图2:

可见,市民对各类奥运图书的需求比较均衡,然而奥运比赛项目的需求占到1/3以上,出版社应大力开发该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并没有发现近两年销售状况良好的奥运英语类图书。北京图书大厦和王府井书店都设置奥运图书专架,但专架上看不到奥运英语类图书,只有奥运知识,奥运人物等几类奥运图书。在调查中发现,奥运英语类图书的需求占15.18%,而出版社和书店却放弃此类图书的销售,原因值得我们继续深入探究。

3.在市民购买奥运图书的情况上,没有购买过的占56.16%,购买过但比较少的占43.83%。见图3:

可见,市民中没有购买过奥运图书的人居多,经常购买的没有,这说明奥运图书并没有像其他大众类图书一样受到普遍欢迎,而是处于一种相对尴尬的境地。

4.从市民没有购买奥运图书的原因来分析,选择“价格偏高”的占13.33%, “经销点少,购买不方便”占13.33%,“没有自己关注的内容”占25%,“出版、经销机构宣传不够,并不了解奥运图书”占25%,“图书时效性不强,不如新闻快捷”占23.33%。见图4:

从调查分析的结果来看,普及奥运知识的图书价格并不高,有些仅在10元左右。专业类奥运图书价格较高,一般40元左右。目前市场上的奥运图书都有跟风之嫌,奥运图书内容相对狭窄,内容少了,当然就缺少了读者所关注的内容。同时,出版社和书店的宣传不够也是主要原因。笔者在王府井书店的奥运图书专柜看到,许多人都在看奥运类的图书,该类图书的潜在读者还是挺多的。

5.从市民能够接受的奥运图书价位来分析,选择“15元以下”占30%,“15~30元”占68%,“30元以上”占2%。见图5:

可见,市民对奥运图书价位的期望值多是“15~30元”。15~30元基本是奥运图书的市场平均价格。奥运经济和奥运文化类的图书以及国外引进的奥运图书价格相对较高。

6. 市民购买奥运图书地点,选择书城的占64.29%,小书店占14.29%,奥运用品专卖店占17.86%,其他地点占3.57%。见图6:

可见,市民购买奥运图书,比较青睐书城。至于奥运用品专卖店,笔者在北京图书大厦三层看到专门的奥运用品专卖店,但从营业员那里了解到,奥运图书专柜主要出售“福娃”、奥运会徽章之类的东西,并不出售奥运图书。

北京西单图书大厦四层有奥运图书出售,该专柜在2006年8月底开设。以前奥运图书都摆放在体育百科中,其他的新华书店,只有一两本,夹杂在体育类图书中,有些书店甚至不销售奥运图书。

7. 市民购买奥运图书的价位,选择“15元以下”占29.03%,“15~30元”占61.29%,“30元以上”占9.68%。见图7:

可见,市民对奥运图书价位的期望值多是“15~30元”。北京读者普遍能够接受15~30元的奥运图书,出版社和书店就应该围绕这一定价区间进行策划,充分满足市场需求。

8.从市民对奥运图书的满意度来看,选择“满意,物有所值”占69.7%,“并不满意,性价比不高,与期望值有差距”占30.3%,“非常不满意,内容不完善,制作粗糙”有0人。见图8:

可见,市民对奥运图书基本满意。这说明目前市场上奥运图书的质量还是比较高的。据工作人员介绍,近期推出的《奥运项目规则礼仪》和《奥林匹克知识市民读本》,实用性、针对性强,大众化,卖得不错。2006年3月,仅《奥运项目规则礼仪》一书,北京图书大厦就卖了498本。

9.在什么场所购买过奥运图书的调查中,选择在书城购买的占73.53%,小书店占7.65%,奥运用品专卖店占2.94%,其他地点占5.88%。见图9:

调查发现,奥运图书在三大书城比较齐全,其他书店则很少。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奥运图书的销售网点并不多,出版社应增加经销商的广度,新华书店应积极地将奥运图书销售网点铺开。

10.在“目前市场上的奥运图书是否满足市民需求”调查中,选择“是,我能在市场上找到需要的奥运图书”的占45.45%,“没有,一些我关注的奥运问题的图书在市场上并没有销售”占54.54%。见图10:

可见,目前市场上的奥运图书仍不满足市民需求,但市场占有率在逐步上升,随着奥运会的临近,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

笔者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目前市场上奥运图书多是历史、常识、逸事的介绍,没有多少深度和内涵。笔者认为,奥运方面的书籍并不是越多越好,而应该有深度。我们的图书应该分析一下其他国家奥运会举办成功的优势和背景情况,学习他们的优点,借鉴一些经验和教训。目前,许多出版者在奥运出版资源上开发力度不够或能力欠缺。

对奥运图书出版大环境的分析:图书出版停留在低水平过剩阶段;图书出版中存在同步过剩的盲目性;图书生产资源的配置扭曲。

总之,随着奥运会的临近,奥运图书市场将逐步走向成熟。从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以来,截至2005年8月,国内出版奥运图书147种,然而数量虽多,但是选题好、立意高、质量高的奥运图书并不多。奥运图书的销售目前处于一种尴尬境地。如何提高图书质量,避免选题重复,加大宣传力度,扩大销售网点,是目前奥运图书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出版社应明确奥运的真正内涵,开发更好的奥运图书,为北京“人文奥运”添砖加瓦。

书店回音

农村读物市场的多元化

如今,民营企业在我国广大农村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一批批农民放下了锄头进入工厂务工。因此,掌握多种技能不仅是少数企业家的自觉行动,也成为众多农民工的迫切需求,他们成为生产、技术、科普等方面读物的特定读者群。而实用性强、针对性强的某一专业技术手册和通俗廉价的科普图书将是这一读者群追寻的主要目标。此外,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农民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有了改变的需求。在农村,农民盖新房要了解建筑知识,不少施工队的工程技术人员也需要掌握施工章法,提高技术。于是,有关室内装饰、居室美化等内容的图书,拥有越来越多的读者。

这些现象表明,随着改革进程的发展,农村图书市场所需图书类别从单一农业技术读物向多元化、多方位读物发展。但据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的农村市场,年图书销售量还不足全国图书销售的30%。究其原因,主要是今天的图书市场看上去琳琅满目,可是真正适合普通农民群众阅读的图书却很少。农民爱看、能看、能懂的图书种类很少。面对农民读物市场的需求,出版社需要走出“围城”,深入农村基层,在农村中找选题。只有这样,农村读物的出版才能够应对持续的发展。

学术性图书编辑市场调查报告 篇4

摘要:开展市场调查是选题策划的基础,有助于掌握市场真实反馈信息,促进学术性图书编辑加快专业成长步伐。学术性图书编辑可以从本单位的发行部门、传统的图书销售市场、学术性著作的分销渠道以及专业的调查公司了解相关信息。调查对象主要包括学者、读者、卖者和销售数据。学术性图书编辑了解不同调查渠道和对象的特点,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方法开展市场调查,才能全面了解学术性图书的市场信息,科学作出决策。

关键词:学术性图书编辑;学术出版;市场调查;调查渠道;调查对象

市场调查是调查人员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市场动态、供需现状等各种信息与资源的方式。学术性图书编辑由于其工作地点、出版性质等原因,长期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学者、专家交往联系,而对图书市场、读者需求及反馈等方面的关注较少,因而市场调查的意识和能力较弱。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学术性图书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读者文化层次和需求的提升,学术性图书逐渐走出象牙塔,走进图书市场和大众视野,图书的网络销售市场更为学术性图书的发行流通开辟了广阔的平台。在这种新形势下,势必要求学术性图书编辑改变以往的工作方式,更加关注市场动态。学术性图书编辑必须有意识、定期、积极主动地介入“市场调查”,不仅要经常逛专业书店、查看专业数据,还需要借助其他途径尽可能多地获取相关市场信息。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学术界和读书界新的热

点和新生事物,找到细分市场需求的人群、现实及潜在的需求,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目标,正确地进行选题策划。

一、学术性图书编辑进行市场调查的重要价值

1.市场调查是编辑进行选题策划的前提

选题策划是编辑出版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出版单位的生命线。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进程中,特别是在后改制时代下,编辑成了图书的生产者和经营者,(策划)编辑在策划选题之前,一定需要通过市场调查获取大量的选题信息。“(市场)调查”是“实事求是”的基础,也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准则的先行条件。常言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同样,“没有正确的调查,也没有发言权”。所以泛泛的、走马观花似的调查不能解决问题,亲自的、实地的、深入的调查研究,才是准确判断的助推力。有些学术性图书编辑认为,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媒体的形态多种多样,只要用这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就可以获得足够的信息。实践证明,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传统的调查研究不但没有过时,而且作用更为凸出。学术性图书的作者由于缺乏必要的市场意识,再加上需要个人化的创作,以及出版社很少做关于学术性图书的细致的社会调查,导致学术性图书的生产、销售与读者的需求严重脱节,高质量的、符合读者需求的学术著作越来越少。

2.市场调查有助于编辑掌握市场真实反馈信息

图书市场是编辑了解学术性图书的主题、发行、读者反馈等情况的主要渠道。编辑的传统工作方式要么坐以待稿,要么写写信、发发

邮件,或者在竞争的压力下,上网搜集数据或资源等。这种工作状态不利于掌握全面而真实有效的市场信息,无疑会坐以待毙,会被社会淘汰,只有实地出去走走,尽可能多地发挥眼、耳、嘴、腿和手的作用,全面收集读者和市场反馈信息,如“读者获取图书信息的渠道、购书的理由、获得图书的方式、选购学术性图书的标准等方面的信息”,才能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完善学术出版的思路和策略。

3.市场调查有助于编辑加快专业成长步伐

传统意义上,衡量一个编辑是否合格的标准是看这位编辑是否有扎实的专业和文字功底。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出版单位也面临深刻的变革,即一般性的从经验、臆测出发进行决策,转向以市场调查为基础进行决策。格罗斯在其主编的《编辑人的世界》一书中对当下的编辑进行了形象的叙述:“今天的编辑和老一辈的编辑不同,他们必须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既要精通书籍制作、行销、谈判、促销、心理学、政治、外交等,还必须有绝佳的编辑技巧。而编辑工作又包括了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活动,其中许多工作几乎无法让人联想过去在办公室埋头校对的编辑刻板印象。”市场调查有利于编辑的个人成长,不仅能丰富编辑对学术性图书出版的认识,而且可以激发年轻人干事业的热情和能量。另外,可以丰富学术图书编辑们的见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拼搏精神;培养其科学务实的工作作风;可以促进个人的学习,提高和丰富编辑的实践知识。

二、学术性图书编辑开展市场调查的渠道

市场调查对于图书编辑有着巨大价值,然而,调查并不是简单地

到市场上走一遭,随便看一看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编辑在进行调研之前,必须首先确定主要的调研目标、明确调研的渠道、对象和方法等。市场调查的渠道则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关系到编辑能否全方位了解到有效信息,学术性图书编辑市场调查的渠道主要有四种。

1.本单位的市场营销部

从本单位的发行部门了解学术性图书市场的信息是编辑开展市场调查的一个基本渠道,体现了出版社内部编辑与发行人员互动的基本理念。本单位的发行部门是图书发行的直接经手人,他们熟悉社内学术性图书的市场占有率,也能够比较准确地判断其市场走向,对同行业学术出版的情况相对比较熟悉。编辑通过对他们的调查,一方面能够掌握本单位学术性图书的市场情况,另一方面也能够了解其他出版社学术出版的状况,了解其市场占有率、目标市场、营销定位、定价策略、推广策略、内在品质、包装策略、社会形象以及受政府或组织的支持度等。不过,本单位的发行人员只是局部的人群,信息肯定不全面,我们还需要了解更多的人群,扩大调查的范围。

2.传统的图书销售市场

传统的图书销售市场主要是新华书店和一般的实体书店,在数字化经济时代,也包括一些网络书店。对这些书店的调查是学术性图书编辑开展市场调查的重要渠道,能够为编辑带来最为直观的感受和体验。到书店进行调查,要带着问题去,比如带去自己的选题设想和编辑意图,征求书店的意见,了解哪些学术性图书比较热卖、稀缺,了解哪些学者的专著比较受欢迎,自己策划出版的学术著作市场反响如

何等。这些局部范围的了解,能够更为真实、具体。

3.学术性图书的分销渠道

学术性图书为学术研究服务,其目标群体较为固定,也较为有限,但学术性图书的生命周期比较长,真正高品质的学术性图书不仅对学术的建设具有支撑作用,还能提升出版社的声誉和品牌,形成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学术性图书的读者主要由高等院校教师、科研工作者、研究生,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大型企业的研究所研究人员等组成。他们获取学术著作的主要渠道:自己购买,或从图书馆、资料室等借阅。因而非常有必要向大型的馆配商以及高校图书代办站进行了解,通过他们可以进一步感知学术书的整体脉络,有助于学术选题的策划和出版。

4.专业的调查或咨询公司

搜索或购买这些专业公司的数据可以弥补店面调研和分销渠道调研的局限性,因为通过一些监控的图书数据,可以大致了解学术性图书零售市场的规模、走势和出版格局;也可以把握细分市场的发展特点等。具体来说:可以筛选作者,并通过作者的同类作品分析,了解其以往学术性图书的市场销量和定价等。另外,为了丰富学术性图书编辑手中的信息和资源,还需要多关注各种媒体对学术性图书的宣传和点评,比如各种专业性报纸、书评杂志、各大报纸开设的书评专栏,以及电视、网络(特别是专业的自媒体、公众号)对图书的宣传和点评等。同时,多关注学术期刊、学术会议的讨论以及国家、高校及其他科研机构的规划课题等。

三、学术性图书编辑开展市场调查的对象

1.对学者的调查

策划高质量的图书并选择好优秀的作者是学术性图书的生命线。这里为什么是学者,而不是作者?主要基于如下考虑:一是学术性图书编辑主要是跟大学里的专家学者打交道;二是作者的概念太广泛,不能准确地说明我们工作的性质或主要对象;三是我们不完全把所有的与我们有交往的学者都变成作者,也许由于种种因素,某位(些)学者与我们交情甚厚,但难以成为我们的作者,这些人仍然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点,他们可以为我们导航,为选题提供建设性意见。如何对这些学者进行调查?在与他们沟通之前至少应该了解以下信息:一是他们的姓名、工作单位、学历及主要写作经历、文字水平等。二是作者的专业特长、写作计划等。三是作者的工作生活环境和健康状况,是否有条件写稿等。这里涉及专访,专访具有这样的效果:一方面,可以把编辑的策划意图很明确地告诉作者,可以深化、细化选题的内容等;另一方面,补充完善编辑在选题时的不足,启发新的思路,通过优势互补,缩短出书时间和提高出书效率。德国有一句名言:出版社的艺术就在于将合适作者的合适书稿在合适的时间带到合适的市场。

2.对读者的调查

学术性图书编辑也要强调“眼睛盯着市场,心里装着读者”。在与读者面对面交流的时候,至少应该清楚这些信息:一是出版社的学术性图书的读者对象是哪些,他们的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如何,他们的兴趣点在哪里等。二是这些读者对学术出版有什么样的意见与要求等。三是随着形势、环境等变化,读者有哪些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读者的阅读兴趣到对价格的心理预期,从书名的确定到内容的设计,从图书开本的大小到用纸的选择,等等,都需要学术性图书编辑通过市场去调查、获悉。可以在高校举行学术图书展销会,增进与学校一线老师的联系,并广泛收集他们的意见,同时也可以把优秀学者培养为学术图书的作者队伍。

3.对卖者的调查

学术性图书的主要卖者(家)为:传统的图书经销商,比如市场影响力大、经营学术图书实力强的新华书店以及学术书店,特别是在大学内或毗邻大学的专业书店;高校图书代办站;图书馆供应商。通过他们可以了解很多信息。比如对价格的调查。通过与他们的直接接触和交流,学术性图书编辑可以真实了解到自己编辑、出版的学术图书质量到底如何、销售情况是否理想,并了解到其他出版单位在发行哪些学术性图书,以及这些图书的发行情况等。

4.对销售数据的调查

学术性图书编辑要重视对销售数据的调查,从销售数据中分析市场上对学术性图书类型、题材的受欢迎程度。目前常用来参考的销售数据来源有:一是图书销售数据分析公司提供的数据;二是全国各大实体书店定期发布的销量排行榜;三是网络销售平台的销售数据。分析销售数据,对图书策划有重大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图书行业市场调查标准化流程 篇5

一、发前的准备:

1、准备全国行政区划图及列车时刻表

2、熟悉辖区地理、行政区划,制定合理的行程规划

二、到达目的地后

1、找住处:选择离市场近、交通方便、价格合适、安全性高的旅社,不要选择火车站、汽车站附近居住

2、选择好住处后,买一张当地详尽的地图,以对城区分布及道路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工作时拜访客户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 如与客户有预约,应当守时并最好提前5-10分钟,必须着正装

● 如无预约,应先走访市场其它客户侧面了解代理商情况,对代理商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 进行微服私访时应具体、全面、系统,与市场各商户交流名片及相关资料

● 会见代理商时,应对公司信息有所保留,少说多听,不要问询其它图书销售情况,不急于对代理商乱下定义

三、市场调查的四类客户

1.图书批发市场

2.零售书店

3.新华书店

4.学校

图书批发市场

进入图书批发店后我们应该如何去做观察,分析经销商的经营规模、经营理念、能力等指标

1.店内的教辅图书品种陈列是否有销售前五名的图书

2.店内的整体布置、卫生情况

3.同类产品组合4.书店各品种的销量

5.是否教辅类图书专批

6.书店有无广告张贴,如有要分清自制还是发行商制作

7.主打产品情况

8.书店的营销策略如何,直销、铺货、开分店、封闭式、还是会员制,是否对新华书

店有销售

9.通过询问售后服务、送货方式等考察书店的运营模式

10.了解书店对万向思维产品与其它同类产品在产品、营销等方面的看法以及各自的优

缺点

11.书店是电脑制单还是手工制单,店面有几台电脑工作,各自的用途是什么

12.代理商是否有直销员以及直销员的人数

13.书店图书发售的辐射区域、占领的地区以及所属零售店的数量

14.通过书店人员了解本市场各书店的排名、信誉度及潜力情况

15.了解书店的制单、发货方式、及门面与库房的距离,主要出货是从门面走还是从库

房走

16.通过了解书店的门市制度、员工薪金制度的设计以及执行情况,分析他的财务、销

售情况、员工队伍稳定情况。

17.店内工作人员的素质:仪容仪貌、服务意识、是否吸烟等

18.店面服务人员的人数

19.员工分工是否细化

20.通过对员工产品定价的询问来考察员工业务是否熟练

21.店内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现场客户人员流量、倾听他们的谈话

22.工作人员是否有团队精神,是否有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23.看一下营业执照是否与实际相符,包括:法人代表与经营人是否相同、店铺是否通

过转让经营

24.了解开店时间长短、信誉度情况,通过交谈让商户自我定位,语言要委婉

25.法人代表及总经理的年龄、身体健康状况及是否合适继续发展此项事业

26.通过交谈了解此经销商与其它经销商是否有欠款纠纷

27.是否进行盗版书销售

28.是否有冲货行为

29.书店老板是否有其它产业投资,对图书行业是否有事业心,是否有不良嗜好,以及

经营人的个性、处事方式、是否坐店

30.老板对万向思维图书的兴趣看法

31.了解书店老板是只靠卖书经营,还是也自己做书,如通过改头换面的方式自己做书

不要与这样的代理商发生关系

32.了解老板与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关系好坏

33.了解老板的固定资产情况,如门面是买是租、坐车、住房情况等

34.老板在同一市场内是否有连锁店,亲戚朋友是否开有经营店

35.了解老板的开店原因及背景,介入本行业的方式,及是否刚从事本行业,或之前行

业经营情况,老板的家庭情况。

零售店

1.地理位置,附近是否有学校及新华书店

2.书店的营业面积、开业的时间长短及营业时间

3.店内的教辅图书品种陈列是否有销售前五名的图书

4.店内的整体布置、卫生情况

5.同类产品组合6.书店各品种的销量

7.书店有无广告张贴,如有要分清自制还是发行商制作

8.主打产品情况

9.所经销产品的定位,书店的卖点及周围生活环境

10.进货渠道

11.是否进行盗版书销售

12.通过了解书店的门市制度、员工薪金制度的设计以及执行情况,分析他的财务、销

售情况、员工队伍稳定情况。

13.店内工作人员的素质:仪容仪貌、服务意识、是否吸烟等

14.店面服务人员的人数

15.店内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现场客户人员流量、倾听他们的谈话

16.工作人员是否有团队精神,是否有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17.看一下营业执照是否与实际相符,包括:法人代表与经营人是否相同、店铺是否通

过转让经营

18.了解开店时间长短、信誉度情况,通过交谈让商户自我定位,语言要委婉

19.了解书店对万向思维产品与其它同类产品在产品、营销等方面的看法以及各自的优

缺点

20.书店的销售渠道及跟销售终端的关系,是否有学校长期用书

21.通过书店人员了解本市场各书店的排名、信誉度及潜力情况

22.零售店在当地的知名度及影响力

23.销售价格是否灵活

24.书店是合伙经营还是独资经营

25.书店内各品种销量的排行榜

26.是否有灵活的促销活动

27.书店客流的成分,学生、老师、家长的比例如何

28.书店图书的折扣、开店密度及同行业竞争情况

29.店面的形象设计

30.与上线的进货关系以及熟悉程度

31.有多少品种的独家代理书籍,万向思维的图书是否有独家代理,分析书店的经营实

32.门市是否有电脑、电视的摆放,是否有自己的网站或主页

33.是否愿意建立连锁店

34.书店主推的图书是什么,是否主推万向思维的书以及原因

35.老板和雇员的关系如何

36.书店老板是否有其它产业投资,对图书行业是否有事业心,是否有不良嗜好,以及

经营人的个性、处事方式、是否坐店

37.了解老板与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关系好坏

38.了解老板的固定资产情况,如门面是买是租、坐车、住房情况等

39.老板在同市场内是否有连锁店,亲戚朋友是否开有经营店

40.了解老板的开店原因及背景,介入本行业的方式,及是否刚从事本行业,或之前行

业经营情况,老板的家庭情况。

学校

1.学校的规模、知名度及学生人数

2.是谁负责学校教辅资料的征订,资料征订的方式是统一配发,还是新华书店购买,学校自己有无自主征订权

3.学校一直在使用哪些出版社出版的教辅书籍,在哪家公司进货

4.学校使用新课标教材版本的情况

5.该学校老师使用教辅资料的喜好情况

6.书籍征订是由老师推荐,还是统一订货

7.老师喜欢进什么折扣的书,索要回扣的形式

8.学校的回款情况及能力,是自主回款还是财政划拨

9.学校升学率情况

10.学校征订下季教辅类图书时间

11.学校是私立还是公立

12.采取正确的方式与老师打交道

如何走进学校大门

1.通过查询学校的电话,与教务处或具体老师取得联系,预约后以访谈,调查问卷的形式进入学校

2.通过附近书店的关系进入学校

3.通过询问上学放学的学生了解某老师的名字进入学校

4.通过学生在书店买书时与学生沟通询问老师的名字

5.通过送书的方式进入学校

6.通过上学放学时的混乱进入学校

7.通过与门卫搞好关系进入学校

8.通过学校附近的小商户问出某老师的名字进入学校

9.尾随进门的老师进入学校

如何在学校老师处找到突破口,如遇拒绝如何办理?

1.分清老师的办公情况,是以年级组,还是以学科办公

2.根据进入学校时所带书籍种类,选择进入办公室

3.以简单的方式介绍自己

4.找寻合适的交谈对象

5.以合适的角度与老师谈话,尽量不要坐下

6.简单介绍自己图书的优点,及编委情况

7.书中如老师发现错误不要与老师进行争辩

8.观察老师的教学风格是否与所推销书籍吻合9.如老师拒绝,采用适当的方式留下老师电话,及联系方式,并把样书留给老师

10.不要让老师认为你是来挣钱的,而是来帮助提高升学率、学生减负的11.如老师谈到折扣问题说明有成交可能,折扣要适当,不要太高

12.如老师不看书、不留电话,不要立刻走掉,要观察老师的喜好,找到与老师的交流

点,寻求再次突破

13.要让老师对你留下好的初次印象,并维系与老师的感情,在教师节、春节等节日给

老师送上祝福、礼品等。公司统一服务

14.分析老师拒绝的原因,是否因环境不便交谈,还是不好意思,还是一直在用比较稳

定的教辅图书

15.了解老师的教学水平职称职位情况,可以名诱之

中国农业银行股改市场定位 篇6

摘要:我国最后一家尚未进行股改的国有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的股改计划也已经拉开序幕。农业银行定位农村有其可行之处,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农业银行的现状,深入探究农业银行定位农村的“农”字之路。

关键词: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农村金融;市场定位

进入后WTO时代,我国银行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继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三所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顺利完成后,仅剩的一家国有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计划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中国农业银行行长杨明生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表示,农行将按照“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改革思路,把农行建设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优质、效益良好、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强的现代商业银行。国家对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战略地位有了极为清晰的认识。首先,在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农业银行通过股改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商业银行,其迫切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其次,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成功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进行。第三,如果农业银行不进行股份制改革,或者股份制改革不成功,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就不能算真正成功,农业银行改革决定商业银行改革的成败。

一、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定位的依据

(一)农业银行农村业务历史悠久农业银行在我国农村金融的建设发展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在农村金融体系中重要程度是不容质疑的。农业银行在改革开放之处就开始支持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自从1979年恢复设立之后,农业银行在农村金融中就起着主导作用,一直处于核心地位。

(二)农业银行农村经营网点众多农业银行在农村经营网点方面是全国各银行中在农村拥有网点和机构最多的银行。农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几乎渗透到了全国的每一个县,这一优势是我国其他银行所无法比拟的。同时,经过多年努力,依托信息技术,农业银行所有网点基本实现了网络化,把巨大的网点优势进一步提升为网络优势。依靠网点、网络优势,农业银行能为所有城乡客户提供更加统一、快捷、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李树生,2007)。

(三)新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自2004年以来,国务院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纲要,“三农”问题以及购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被提上政治历史的舞台。党中央国务院显示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烈愿望与极大的信心。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加大资金等社会资源的投入。其中,努力加大金融投入,充分发挥金融杠杆作用,组织和引导社会资金更多、更快、更有效地投入

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是一项应当给予充分重视并不断加强的工作。据“十一五”规划,农业银行改革将作为中国整个农村金融改革的一部分进行。政策决策层把农业银行界定在“农村金融”体制框架内,农业银行改革与整个金融体制有着紧密的联系,农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势必推动农村金融总体改革的顺利进行。农业银行在农村金融业务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悠久的历史,在农村金融机构体制中占有极大的份额和优势。农行与农村其他金融机构相比,无论在资金规模,网点数目,管理方法,运作经验等各方面都具有优势。

二、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性”包袱导致庞大的不良贷款中国农业银行从成立之初就承担了国家的政策性业务。尽管农业的部分政策性贷款已经从农业银行转移到农业发展银行,但是,农业银行仍然要承担一部分政策性业务。农业银行在农村金融体系尚在重构的背景下,涉农贷款仍离不开农业银行。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既有所有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共同原因,也有与其服务对象所处行业有关。在农业银行所有贷款中,涉农贷款的不良贷款率最高。据统计,2001年末,农业银行常规贷款中,涉农贷款不良比率为35.59%,高于全部常规贷款不良比率7.48个百分点(韩俊,2003)。截至2005年末,农业银行涉农贷款余额为9787亿元,在所有商业银行中投放规模最大,占比最高。因支持供销社、乡镇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时形成了巨额的不良资产,仅2005年就高达7400亿。农业银行是惟一拥有农贷专业化管理体系的商业银行,在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中有着独特重要的地位,目前在中西部的很多县域只有农业银行一家大型商业银行。2005年末,农行在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仍设有机构3160个,在西藏地区有各类机构502个。由于西藏地区没有设立农发行和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是惟一的农村金融机构,实际上承担了政策性公共服务职能。农业银行股改方向定调为“三农”后,其涉农政策将继续贯彻。农业银行副行长韩仲琦表示,为更好地实现为“三农”及县域经济服务,农业银行正在加紧制定服务“三农”的战略规划及相关政策。“十一五”期间,农业银行计划支农贷款净增4700亿元。上述数据显示,农业银行存在着较重的历史包袱,承担着国家许多涉农项目。

(二)城市金融与农村金融不平衡目前农业银行机构数量为24900余个,员工达到45万人,其中60%的机构和超过50%的员工都在农村,远远大余其他三所国有银行的数量。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之后将成为一所股份制商业银行,追求的是股东收益最大化,赢利性原则会成为其追随的首要目标。从目前情况来看,农业作为低效产业,决定了农业信贷的高风险、低收益,必然使农村金融市场薄弱,管理难度增大,导致农业银行农村业务的低收益甚至亏损。农业银行在农村的大规模的人员和机构必然使其在农村的业务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不能有效地将资金投入收益相对较高的城市地区。农业银行内部的资料也显示,农业银行在中西部相当部分县域的分支机构是以自身亏损为代价的。到2005年底,农业银行在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支行亏损面高达34%。为了弥补这种亏损,农业银行建立了内部转移支付机制,通过转移支付,城市行的部分盈利用于帮助农村行消化历史包袱,东部行不断加大对中西部行的支持力度,对中西部地区提供了有利的资金支持。但是这严重违背了资本追逐最大化收益的本质,从股份制商业银行出发,资金应该从低收益地区流向高收益地区;从欠发达地区流向较发达地区;从农村地区流向城市地区;从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而实际上却是一个相反的过程:资金流向农村。共2页:1[2]下一页

(三)点多面广,经营环节多,管理链条长

农业银行在所有金融机构中拥有最多的营业机构,与其他专业银行相比,农业银行的网点多,战线长,规模经营效益低。由于改革之前农业银行在机构设置上不是从经营要求出发,按照经济效益原则,而是按照行政区域框架设置,机构体系仍为市、县、乡层层设置,机构数量多、规模小、效益差且功能单一,成为农业银行网点营运、核算、网络三大管理的包袱。由于过长的网点战线、过,宽的覆盖范围,给农业银行的有效监管和服务造成了困难。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曾使农业银行不断撤离农村地区,其撤并数目将近一半,在全国不少地方县以下,农业银行完全撤消了网点,但至今农行的营业机构仍达24900多个,并且60%在农村。截止2006年3月末,仍有机构网点2.8万个,在岗员工47.7万人。农业银行的机构数量相当于工行的1.46倍、中行的2.74倍、建行的2.13倍,员工数量也远远超过其他三家国有银行。农行已明确“服务三农”,这就意味着,为了不断加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未来其“点多面广”的局面将会有增无减。与其它几家国有银行相比,农业银行的经营环节明显要多,管理链条明显要长。因此,形成有效公司治理结构的难度也明显要大。尽管农业银行最新表态不会继续裁员,但是,员工绝对数量的冗余和人力资本的相对贫乏,已是农业银行基层网点的普遍问题。

三、农业银行农村定位的初步探析中国加入WTO的五年适应期已经结束,中国金融市场全部向外资机构敞开,银行业激烈竞争的格局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展开。我国国有银行将面临金融机构竞争力,金融风险防范,人力资源竞争,金融监管等一系列挑战。根据条约规定,我国将开放包括人民币业务在内的主要金融业务,开放的范围也覆盖了我国主要的经济发达地区。外资银行在中国境内享有国民待遇权,即与我国银行享有同等的地位与权利。这无疑是对中国银行业的一次冲击。

竞争与机遇并存。在竞争中谋生存,在机遇中求发展,这应该是中国农业银行在股份制改革中探索具有“农”字特色之路所遵循的根本规则。外资商业银行进入中国的过程中,其业务经营的中心城市和地区大多定位在东部沿海以及经济较发达的省份。因为经济发达地区有着较高的资金收益率,所以这意味着沿海地区的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的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国有银行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与发展也存在着潜在的竞争压力。然而,作为具有传统农业农村特色的中国农业银行,有着先天立足农村经济的优势,明显可以有效地规避激烈竞争所带来的风险,走出一条带有明显“农”字特色的农行之路。第一,中国农业银行在我国农村金融的地位和作用是勿庸置疑的。作为主要从事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专业化银行,它为农村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股份制改革过程中,农行也表示继续将立足农村经济作为今后发展的总体定位。这意味着农行的传统特色并没有丢掉。农行有着深厚的农村工作基础和农村工作经验,将为其今后进一步发展奠定扎实有效的基础。第二,在我国农村现存的金融环境中,农村信用社占据了绝对垄断作用。然而,农村信用社存在着金融供给效率低、经营活动存在地域限制、金融供给总量不足、金融产品单

图书市场调查报告改 篇7

《2013年度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图书零售市场同比增长负1.39%。报告分析认为,2013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的地面渠道大致稳定,渠道格局逐渐形成;在线零售规模在持续增长的同时,增速整体回落。报告还显示,2013年,新书品种数首次出现下降,这表明上游出版环节理性加强,更多出版机构开始精耕细作。

2013年的细分类市场,教辅教材类和社科类图书依然是码洋规模最大的两个类别,码洋比重分别为25.2%和18.2%。少儿类市场依然表现活跃,是码洋比重上升最高的一类,与去年相比提升1.25个百分点。本次报告会还发布了2013年年度畅销书排行榜。《小时代3.0刺金时代》《看见》《 查理九世(17)-外星怪客》分列2013年虚构类、非虚构类和少儿类三大畅销书榜单榜首。其中央视主持人柴静的作品《看见》位居2013年大众畅销书总榜第一名。

数据分析显示,畅销书依然是市场催化剂,但2013年, 销量前5%的畅销书对市场贡献有所回落,主要原因是年度畅销书表现相对不足,网店对于畅销书的销售分流有一定影响。报告还对2010-2013年的畅销书市场进行了简要回顾,郭敬明的作品连续5年位居虚构类畅销书榜第一名。

来自全国各出版社机构的负责人和编辑逾500多人参加了本次报告会。自2003年以来,开卷公司年度图书零售市场分析报告会已连续成功举办12届,成为行业内一年一度重要、权威的会议。

调查报告(改) 篇8

——关于校车安全问题的调查报告

所在学校:石门实验学校初二五班

作者姓名:徐语 谢洁莹 严梓洋 傅玮聪

越来越多的校车事故让人心惊,让人痛心疾首,同时也让我们不由得深思:中国的校车到底怎么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事故?如何才能使家长放心的让孩子坐校车上学去呢?抱着这样的想法,我们开展了这次社会调查,对学生、家长、教职人员等通过访谈、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希望了解他们对校车事故的看法,同时也可以从血的教训中得到经验,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一、校车现状

随着各界媒体报道,校车事故频频现身于各大报纸、新闻台、网站等,真是如同火得大紫大红的“明星”啊!你看:“2013年2月20日江西进贤县境内的316国道上幼儿园校车与油罐车剐蹭侧翻,10余幼儿受伤。”“3月26日,湖北省天门市一私立幼儿园一辆核载31人实载26名学生的校车发生侧翻,致车上3个学生受轻伤。”“4月12日,苏州一校车常州翻车致5人重伤。”“4月22日,佛山南海九江镇民办学校嘉华学校的一辆校车撞上停放在路边的一辆挂车,造成车上学生1死9伤”……类似事件,数量之多,令人心寒啊!

二、校车隐患让人惊心

1、校车安全带形同虚设

如今的校车,为保证学生人身安全,大多都在座位设有安全带,可安全带虽有了,却不一定发挥了他应有的作用。在本次调查中发出的问卷中反映了一个问题,接近50%的家长反映,乘坐校车的中小学生,为图方便,并没有养成系安全带的习惯,而对于这种现象,校车司机或者随车老师都并未太重视。(而且,一些安全带竟然损坏了)安全带的设计,本是为了在发生意外时,保护乘车者的安全,可如今,却形同虚设。2.学生安全意识浅薄

由于学校大多数同学都乘坐校车,在和他们的谈话中,他们都反映了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就是在行驶中的校车上,车上的学生不但没有在座位上系好安全带坐好,反而在车上随意打闹,这无疑在无形中增加了事故发生时人员伤亡人数,而从这样的现象普遍存在,也可看出,校车司机并没有做好监管工作,学生的安全意识差。3.司机责任意识不强

乘坐过校车的同学想必都会对一个现象习以为常,那就是在路上学生和司机相谈恰欢,学生和司机相处融洽,这本来是一个好现象,但如果司机在驾驶过程中仍然与学生交谈,那便是失职了。不少学校都对校车司机作出规定,作业过程中,不能与学生、老师交谈,密切关注路面情况,避免危险发生。4.农村“黑校车”“超载车”泛滥成灾

有些偏远地区,交通落后,孩子经常要翻山越岭的到很远的地方去上学,这时,配备校车成了最好的解决方法。可是教育局下拨的经费多用于义务教育,除却此消费外,并无多余经费可用于为车校车购买及运作,这时,由面包车改装成的校车便出现了。它们并没有经国家检查批准,便私自运营,运营者技术不过关,这些车也本着赚钱的目的,超速、超载现象普遍,引起很大的安全隐患,大多数的校车事故也是因此造成的。

三、校车事故频发,事出何因? 1.驾驶员技术 在调查中,家长对引发校车安全问题原因中,有82.6%认为是由于驾驶人员技术所引起的,有84.4%的学生也这么认为。这也反映了,在校车问题中,家长和学生都对驾驶员的技术并不放心,这也说明了我国在校车司机选拔方面存在漏洞,不然,为何家长和学生都对驾驶员的驾驶技术如此怀疑呢?(应加大对校车司机选拔、培训的监管力度)2.校车的质量

与欧美国家先进的校车设计相比,我国的校车质量存在很严重的问题。在国外,在发生校车事故中,受损更为严重的一般不是校车,而是肇事车辆,这说明国外校车质量得到保证,其抗撞击效果好。而在中国则反之。(且一些学校的某些线路并未使用统一的校车)3.超载、超速情况穷出不没

湖南衡南县松江镇搭载20名小学生的三轮摩托车失事,14位学生死亡、6个孩子受伤;河南新野县上港乡一辆超载面包车交通事故,车内十数名孩子伤亡……这些校车事故背后,无一例外写着“严重超载”。在城市里,由于学校都对此有所监管,情况稍微好一些,但在偏远贫穷地区,这种情况可以说是习以为常了。偏远地区的校车司机为了赚钱,不重视安全,超载、超速,引起的严重后果,真是让人心惊。

4.政府投入资金过少

甘肃正宁县“11〃16”校车事故,19名幼儿园的孩子在校车中丧生。暴露出的问题,既有严重超载、司机违章逆行,也有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安全检查完全缺失等等。类似事件并不少,都反映了同样的情况——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公民的校车意识也不强)

在我国,校车并没有得到像在国外那样的重视,在国外,一般行驶中的机动车,在看到校车伸出的停车牌时,要提前二十米减速慢行,以便校车安全通过,这也很好地减少了因追尾而发生的校车事故。而我国,类似案例却也不少,如:2013年5月4日,河南郸城县新世纪中学接送学生的面包车在县城东北角发生的交通事故,造成了1死5伤,起因就是面包车追尾。(因加强校车安全思想的宣传与普及,做到每个公民礼让校车)5.道路的状况

中国式马路,就是经常存在坑坑洼洼,这也极大的影响了行车安全,在调查过程中,有34.8%的家长认为,道路状况会引发校车安全问题,也有62.5%的学生同意这种说法。由此可见,我国的道路状况也不让人放心啊。6.校车无具体责任负责人

虽然我国颁布多部法律为校车“安全护航”,但事实上,这些法律法例并没有取得多大成效。校车管理现行的是共同管理共同负责,但共同管理共同负责就是无人管理,无人负责,缺乏责任主体。校车究竟隶属哪个部门管,在公安、教育和交通等部门之间,并无明确的职权分工。《义务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都谈到了学校安全,但都没提“校车”俩字。教育部门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责任,因为没有法律依据,找不到责任主体。

附表{引发校车安全问题的原因(家长、学生)} 引发校车安全问题的原因(家长)87%34.80%原因18.70%47.80%82.60%82.60%政府的监管力度道路的状况政府如资金过少超载现象校车质量驾驶员的驾驶技术0.00%20.00%40.00%60.00%80.00%100.00%比例

引发校车安全问题的原因(学生)

62.50%62.50%37.50%65.60%78.10%84.40%0.00%20.0040.0060.0080.00100.0%%比例%%0%原因1政府的监管力度道路的状况政府如资金过少超载现象校车质量驾驶员的驾驶技术

四、改善校车安全问题的建议

1.政府建立起合理、高效的校车安全管理制度条例

针对我国存在的校车安全隐患和已经造成校车事故的原因,校车安全管理制度条例中,应提高对校车驾驶员的要求,同时也要保障校车的质量,统一采购统一的校车,避免再出现面包车当校车,使学生安全得不到保障,也要对超载超速现象加大检查力度,避免惨剧再次发生。

2.学校加强校车管理

学生在学校乘坐校车,也是因为学校,家长才会放心让孩子乘坐校车,在校车安全中,学校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那么学校也应该肩负起学生安全乘车的责任,加强管理,是对校车的各个方面都要加强管理,不分巨细。

3.政府加强监管,法律明确责任

在学校加强管理的同时,政府也要加强监管,毕竟,在监管方面,政府的监管才是最大的保障,而政府加强监管,就要对存在的道路情况、农村“黑校车”等现象加大查处力度,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校车问题。而法律要保证政府的监管正常进行,就要明确在校车事故中的责任主体,而通过调查我们得知,有34.8%的家长和56.3%的学生认为应追究校车营运者的责任,有17.4%的家长和25%的学生认同追究学校的责任,还有4.3%的家长和6.3%的学生则认为应由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负责,而大多数的家长和学生都赞同由政府交通部门负责,其比例各占到47.8%和21.9%。

附表{责任问题(家长、学生)} 在众多校车事故中您认为最主要应该追究谁的责任(家长)政府交通主管部门, 47.80%政府教育主管部门, 4.30%校车营运者,34.80%学校, 17.40%校车营运者学校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政府交通主管部门

在众多校车事故中,您认为最主要应该追究谁的责任(学生)政府交通主管部门, 21.90%政府教育主管部门, 6.30%学校, 25.00%校车营运者,56.30%校车营运者学校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政府交通主管部门

4.加大对校车的资金投入

几乎所有的校车事故都反映了政府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而会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是因为政府本身经费不足,二则是政府对校车并未给予其应有的重视。政府可以使民间力量的介入,动员社会资源帮助落后地区解决校车问题,同时也应做到高度重视校车问题,孩子,是一个国家的未来。

5.学习国外良好校车制度

100%的家长都希望政府能学习欧美国家良好的校车制度,这说明家长对政府、对校车还是充满希望,希望政府能从根本改变问题,希望在将来,在改变了制度后,孩子能坐上安全放心的校车。政府不应该辜负家长的一片希望,应该认真寻找我国校车制度存在的漏洞,完善漏洞,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上学环境。

综合上述所讲,我国要减少校车事故的发生,就要认真思考,问题出在哪,并针对问题,做出改变。让我们期待中国校车制度在未来做出的改变吧!

附录一:

有关校车安全的调查问卷(学生)

感谢您于百忙之中参与本次调查。对于频发的校车事故,很多人有着不同的想法,为此,我们设计本调查问卷,调查人们对校车及校车事故的有关看法。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请认真作答。感谢您的合作!1.您的性别()A 男 B 女

2.您乘坐过校车上下学吗:()A.没有坐过 B.偶尔坐过 C.经常乘坐

3.您乘坐的校车是否有安全带以及安全带固定形式:()A.没有安全带 B.有安全带,两点固定式 C.有安全带,三点固定式 D.不清楚 E.有,但并不系安全带

4.您对现在的校车外观造型感觉如何:()A.满意,外观够醒目,能起到警示效果

B.没感觉,觉得外观都一样

C.不满意,警示效果不够,如何加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于目前国内校车的外观,你希望有哪些方面的改变【多选题】:()A.更多的警示效果

B.有统一的外观,便于识别校车

C.造型卡通些,让孩子们每天开开心心地上下学

D.外观造型要最大限度地保证安全,增强发生事故时的抗撞击效果 E.其它(请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您感觉我国的校车状况如何()

A 很好,所有校车都很安全 B 一般,大部分校车都安全 C 不好,大部分校车不安全 D 很差,所有校车都很不安全 7.您认为以下哪方面会引发校车安全问题()【多选】 A 驾驶员的驾车技术 B 校车的质量 C 超载现象 D 政府投入资金过少 E 道路的情况 F 政府的监管力度 8.在众多校车事故中,您认为最主要应该追究谁的责任()A 校车运营者 B 学校

D政府教育主管部门 E政府交通管理部门

9.你认为改善校车安全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多选] A 政府建立起合理、高效的校车安全管理制度条例 B 学校加强校车管理 C 加强监管,明确责任 D加大对校车的资金投入 10.相较于欧美国家良好的校车制度,是否值得我国学习()A不值得,我国国情不同,经济条件不允许 B值得,好的制度可以借鉴

C即使学习也无法挽救我国的校车制度了 11.谈谈你对校车事故的感想()[多选] A 沉痛,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愧对孩子 B愤怒,校车安全事故为何一再发生 C担忧,自己的身边同样有这样的隐患 D校车问题反应了社会安全意识的缺乏

E民间力量的介入,动员社会资源帮落后地区解决校车问题 F应尽快督促政府解决这一问题

G应当給校方施加压力,让校方严格管理

12、你对校车安全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谢您的参与!

附录二: 有关校车安全的调查问卷(家长)

感谢您于百忙之中参与本次调查。对于频发的校车事故,很多人有着不同的想法,为此,我们设计本调查问卷,调查人们对校车及校车事故的有关看法。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请认真作答。感谢您的合作!1.您的性别()A 男 B 女

2.您现在所从事的职业是()

A.教职人员 B.政府机关工作人员 C.其他

3.如果您是一名家长,您是否支持孩子坐乘校车()A支持 B 不支持

4.您的孩子是否乘坐校车()

A.是 B.否(转第六题)

5.您或您的孩子乘坐的校车是否有安全带以及安全带固定形式:()A.没有安全带 B.有安全带,两点固定式

C.有安全带,三点固定式 D.不清楚 E.有,但孩子不系安全带 6.您对现在的校车外观造型感觉如何:()A.满意,外观够醒目,能起到警示效果

B.没感觉,觉得外观都一样

C.不满意,警示效果不够,如何加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于目前国内校车的外观,你希望有哪些方面的改变【多选题】:()A.更多的警示效果

B.有统一的外观,便于识别校车

C.造型卡通些,让孩子们每天开开心心地上下学

D.外观造型要最大限度地保证安全,增强发生事故时的抗撞击效果 E.其它(请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您感觉我国的校车状况如何()

A 很好,所有校车都很安全 B 一般,大部分校车都安全 C 不好,大部分校车不安全 D 很差,所有校车都很不安全 9.您认为以下哪方面会引发校车安全问题()【多选】 A 驾驶员的驾车技术 B 校车的质量 C 超载现象 D 政府投入资金过少 E 道路的情况 F 政府的监管力度 10.在众多校车事故中,您认为最主要应该追究谁的责任()A 校车运营者 B 学校

C政府教育主管部门 D政府交通管理部门

11.你认为改善校车安全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多选] A 政府建立起合理、高效的校车安全管理制度条例 B 学校加强校车管理 C 加强监管,明确责任 D加大对校车的资金投入 12.相较于欧美国家良好的校车制度,是否值得我国学习()A不值得,我国国情不同,经济条件不允许 B值得,好的制度可以借鉴

C即使学习也无法挽救我国的校车制度了 13.谈谈你对校车事故的感想()[多选] A 沉痛,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愧对孩子 B愤怒,校车安全事故为何一再发生 C担忧,自己的身边同样有这样的隐患 D校车问题反应了社会安全意识的缺乏

E民间力量的介入,动员社会资源帮落后地区解决校车问题 F应尽快督促政府解决这一问题

G应当給校方施加压力,让校方严格管理

14、你对校车安全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

上一篇:学校防灾创新活动方案下一篇:中国民间故事读书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