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2011年度市政府工作报告(共8篇)
黄山市2011年度市政府工作报告 篇1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2月12日在黄山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市长 宋国权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2010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也是我们砥砺奋进、克难攻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现“十一五”圆满收官的一年。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这一目标,紧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强力推进转型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大力推进“十大工程”和“四区”建设,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309.3亿元,同比增长13.1%,增速创1998年以来新高;财政收入44.3亿元,增长41.8%,增速居全省第一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亿元,增长19%;固定资产投资454.3亿元,增长34.3%;完成“十大工程”项目投资312.8亿元,增长39.7%;完成省“861”计划项目投资242.8亿元,增长58.8%;争取国债项目378个,到位资金5.6亿元。过去的一年,我市重大项目和政策争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京福高铁黄山段已全面开工建设,皖赣铁路扩能改造芜湖至黄山北站段通过立项审批,黄杭快铁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专家评审,高铁歙县北站增设争取成功;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获得批准;黄山口岸扩大开放通过国家验收,实现对外国籍飞机开放;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正式启动。这些重大项目和重大政策的实施,为“十二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奠定了一个更为坚实的基础。
(二)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三次产业结构为12.7∶44.1∶43.2,其中二产同比上升3.5个百分点。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39.3亿元,增长4.7%;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81家,实现营销收入71.1亿元,增长40.6%,其中超亿元企业达10家;茶叶产量、产值继续保持全省第一,茶业综合产值达46亿元,增长29.6%,8家企业跻身全国茶业百强。工业经济全面提速,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01.6亿元,增长29.2%,增速居全省第三位,全年净增规上企业125家;完成技改投入63.5亿元,是“十五”总和的1.1倍;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90亿元,增长32.8%。全市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6.4亿元、新增开发面积10.5平方公里、实现工业总产值231亿元,三项指标增速均超过50%;市经济开发区财政收入突破1亿元;歙县北岸经济开发区获省政府批准筹建。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全年接待游客2544.7万人次,增长19.9%,其中入境游客突破百万大关,增长19.7%;旅游总收入202.1亿元,增长20.2%;旅游创汇3亿美元,增长23.4%。屯溪老街特色街打造、徽州府衙修复、西递•宏村旅游综合提升、中法乡村旅游合作等重点旅游项目快速推进,卧虎高尔夫、秀里影视村等建成运营。我市荣获中国最佳休闲城市、中国特色休闲城市、最中国旅游城市、十大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中国休闲节会创新奖、中国休闲旅游营销创新奖等殊荣,并成为全国首个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市。黄山风景区作为全国首家单位荣获世界旅游目的地管理奖,被评为全国首批数字化景区,荣获旅游景区创新奖,黄山风景区管委会作为亚洲唯一单位加入全球可持续旅游委员会,黄山旅游集团加入世界旅游业理事会并跻身全国旅游集团20强。
(三)改革开放成效显著。创新举办第十四届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成功举办国际山地车节、国际登山大会、中国黄山(国际)风光摄影大展、中国黟县国际摄影节和第六届中国黄山茶叶暨名优农产品博览会等系列重大活动,在日本、韩国、法国和香港、深圳等地举办了系列旅游推介和招商等经贸活动,与法国尼斯市、南非开普敦市签订友好合作协议,成为安徽唯一的长三角世博体验之旅示范点城市。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3亿美元,增长40.6%;引进内资300.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7亿美元,分别增长36.5%和20.7%;新签工业招商项目315个,协议投资额176.3亿元,分别增长16.2%和104.1%,其中亿元以上39个,是新签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最多的一年。各项改革纵深推进。筹措改制资金1.1亿元,全面完成市直41户国企改制任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全面推开,农村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文化体制改革、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基本完成,市招标采购监督管理局、市徽文化产业投资公司和高铁新区开发投资公司组建成立。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分别有7家、16家和10家企业入选全省民营企业营销收入、纳税总额和出口创汇“百强”,我市被评为全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市。歙县、休宁县、祁门县被评为全省2009年度科学发展先进县。“黄山旅游”、“安徽恒远”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持续超常规推进金融发展与服务,新成立农村合作银行和村镇银行4家、小额贷款公司4家,年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81亿元,比上年多增13.6亿元,增长33.1%,高出全省增幅10个百分点。
(四)城乡建设快速推进。《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修编获省政府批准实施。大力推进城市建设,中心城区完成投资87.6亿元,同比增长46%。新安江延伸段综合开发工程即将竣工,徽州文化艺术长廊和高铁新区正式动工,齐云大道、屯光大道拓宽改造工程全面完成,花山大桥和梅林大桥开工建设,全年新建、改建道路45条,新增道路总长32.2公里、道路面积42.7万平方米,新增供水管道40.3公里、供气管道21公里,新建绿化面积35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9.8%。加大拆迁安置区建设力度,全市完成投资11.3亿元,建成安置区12个、面积72.4万平方米。市城投公司6亿元债券成功发行,全年筹集资金25.2亿元,有力支持了城市建设与发展。大力推进区县城建设,全年完成投资79.8亿元,歙县城许大道、休宁县滨江路、黟县漳河流域综合整治、祁门县新城区、徽州区新城区、黄山区城市外环路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开、功能进一步完善、品位进一步提升,是历年来区县城建设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一年。加大村镇建设力度,44个建制镇完成投资44.3亿元,增长26.2%。7个乡镇被评为国家级、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又有50个行政村达到新农村建设“十有”标准;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25个、农家书屋165个,591个自然村组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新改建农村公路279.4公里,农村沼气覆盖率达22%,6.8万农村人口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全市城镇化率达43.3%,提高1.6个百分点。
(五)民计民生持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34元,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同比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6710元,高于全省1425元,增长17.7%。扎实开展“七保”工作,精心组织实施35项民生工程,共投入资金13.2亿元,惠及130万城乡居民,并在全省民生工程考核中名列前茅。城镇新增就业3.1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028万元,培训新型农民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制定出台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和工伤、失业保险市级统筹办法,养老保险实现省级统筹,城镇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全市五险参保人数达78.5万人;不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低保标准和部分优抚对象以及五保对象待遇水平,城市低保生活补助水平和农村低保覆盖面继续位居全省前列,休宁县被列入国家新农保试点县;加大对低收入群体帮扶救助力度,城乡大病医疗救助达9.6万人次;采取有效措施缓解物价上涨对困难群众生活的影响,为城乡低保对象增发临时性生活补贴2649万元,城市低保物价补贴月人均超60元,是省定标准的3倍;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发放廉租住房租金补贴9112户、1710.4万元,廉租房建设竣工10.4万平方米;全市“一卡通”发放涉农补贴4.6亿元,人均受益392元。高度重视深山区、库区和革命老区发展,扎实开展整村推进扶贫工程,投入扶贫资金5303万元,实施扶贫项目346个,7千人实现稳定脱贫。
(六)社会事业繁荣发展。扎实开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8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国家和省重点新产品13个。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7108万元,发放中职学生资助款2741万元,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固改造和重建10.1万平方米,黄山职业技术学院正式设立并加紧建设,黄山民航职业技术学院获准筹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完成投资10.3亿元,对537幢古民居实施了保护利用;百佳摄影点建设快速推进;新增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处,徽州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程”项目入选文化部全国十大国家文化创新工程,“徽韵”入选国家旅游文化重点项目名录。《黄山市志》出版发行。完成77个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任务,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在省十二运会、省五届残运会和省六届民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巩固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投入3232万元完成472所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全面实行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价格零差率,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40%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3%。人口计生工作位居全省前列,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5‰以内。认真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组织实施绿色质量提升行动,植树造林5.5万亩,新封山育林8万亩,绿色长廊线路绿化82.1公里,除险加固病险水库59座,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0平方公里,省政府下达的“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加大耕地保护力度,新增耕地面积3359亩。制定出台加快推进城乡社区建设意见。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亿元生产总值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较上年下降13%。“五五”普法顺利完成。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力度,全市信访形势平稳、总量持续下降。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了全市社会稳定。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和双拥优抚安置工作不断加强,被评为全国征兵工作先进市。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权益得到较好保障,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以及粮食、农机、物价、档案、气象、地质、地震和民族、宗教、侨务、对台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七)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始终高度重视政府自身建设。扎实开展学沈浩创先争优活动,着力抓好“四大整治”,进一步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坚持依法行政,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全面完成新一轮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市政务大厅全年受理各类行政审批及服务事项10.98万件,提前办结率达99%。继续开展效能、政风、行风“三位一体”考核评议,办好“政风行风热线”和“市民连线”,受理群众和企业来信来电6826件。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进一步密切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联系,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市政府系统承办的461件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全部办结。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政准则》各项规定,认真开展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加强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严肃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各位代表!
回首极不平凡的“十一五”,我们成功战胜了历史罕见的自然灾害,有效应对了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克服了资金、土地、环保等因素制约,破解了发展中的各种难题,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和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的五年。全市生产总值由158.6亿元增长到309.3亿元,年均增长11.8%,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财政收入由12.6亿元增长到44.3亿元,年均增长28.5%,比“十五”增速快15.7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8个百分点。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35.5亿元,是“十五”的4.6倍,年均增长31.7%。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16.3∶35.6∶48.1,调整为12.7∶44.1∶43.2,第二产业上升了8.5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改革开放成效最为显著的五年。农业税全面取消,国企改革、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顺利完成,行政管理体制、金融体制等改革不断深化,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批准设立,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成为我省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成功举办和承办纪念邓小平同志“黄山谈话”三十周年、第四届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系列重大活动,与瑞士因特拉肯市结为友好城市,与韩国大邱市东区、瑞典瓦拉市交流合作持续发展。五年累计引进内资877.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2亿美元,分别是“十五”的7.4倍和4.3倍,其中引进工业项目1310个,到位资金115亿元,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不断增强。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五年累计完成交通建设投入130.1亿元,是“十五”的1.7倍。合铜黄高速、黄塔(桃)高速建成通车,黄祁高速、黄绩高速开工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4015公里,100%的乡镇和99.4%的行政村实现通沥青(水泥)路;黄山机场完成4D级改造,高铁建设拉开帷幕。五年累计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27.3亿元,全市城镇化率由35.1%提高到43.3%。中心城区和区县城建成区面积五年分别扩大了10平方公里和19平方公里,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市游泳馆、全民健身馆、美术馆等一批公共设施建成使用。新农村建设累计投入资金近100亿元,165个村被列入省“千村百镇”示范村镇,202个行政村达到“十有”标准,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人民群众所得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累计投入民生工程资金31.8亿元,解决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社会保险五大险种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行。五年城镇新增就业7.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3万人,连续5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为1.2万户家庭解决了廉租住房或住房补贴。累计投入资金2亿元,完成了200处地质灾害危险点治理,2.4万人消除了地质灾害威胁。五年投入扶贫资金4.4亿元,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1693元,提高到2010年的5564元,34192人实现稳定脱贫。精神文明和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群众安全感连续五年位列全省前三名,跻身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行列。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整体形象大幅提升的五年。先后荣获了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最佳国际休闲城市、世界特色魅力200强城市、中部最佳投资城市、中国外贸竞争力百强城市等殊荣,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全国无障碍建设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和安徽人居环境奖城市、省首届文明城市,黄山的美誉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各位代表!五年的励精图治,五年的艰苦创业,五年的开拓奋进,今日的黄山已经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当前,全市上下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的思想更加统一、目标更加明确,加快“四区”建设、推进“十大工程”的支撑更加坚实、措施更加有力,人心思干、人心思上的精神状态更加饱满、工作干劲更加高涨,黄山必将创造新的辉煌,必将书写新的更加壮丽的篇章!
取得的成绩令人振奋,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所有这一切,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黄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黄山现代化建设的中央、省驻黄单位和海内外友好人士,向在我市创业的投资者、建设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实力弱,牵动性强的大项目、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少,产业结构层次还较低;城乡发展还不平衡,中心城市带动力还不强,深山区、库区经济发展还相对滞后;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还不高,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生态保护、防灾抗灾、安全生产和维护稳定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政府少数部门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机关工作效能和依法行政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未来五年,是黄山不可多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黄山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期。国内外产业转移深入推进,泛长三角区域合作不断深化,我市产业升级的条件更加有利;国家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经济布局逐步从沿海向内陆延伸,我市得到的政策支持将更加有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在我市全面展开,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加快建设,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持续投入的累积效应不断释放,黄山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显著增强。我们必须把握一切有利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势头,掀开黄山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的崭新画卷!
根据《中共黄山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我市“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富民强市为主线,大力实施服务业提升战略、工业支撑战略、城乡统筹战略、开放创新战略、绿色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持续推动转型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强力推进“四区”建设,加快构建“四大体系”,为实现经济繁荣、人民富足、生态良好的发展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早日建成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主要目标是:努力实现“五个翻番”,就是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努力实现“五个突破”,就是旅游总收入突破500亿元、工业增加值突破30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城镇化率突破50%、人均GDP突破6000美元。与此同时,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在市委《建议》的指导下,市政府编制了《黄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请本次大会审议。
我们相信:
——未来五年,伴随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的建成,重大基础设施的完善,黄山连南接北、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生态优越、资源卓越的后发优势日益凸显,将迈入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新阶段。
——未来五年,伴随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深入推进,新型工业产业体系的加快构建,黄山的特色发展之路渐入佳境,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将呈现高增长与高质量并重、稳定性与成长性并行的发展态势。
——未来五年,伴随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加快实施,新农村建设的全面进步,黄山的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地域化特征更加鲜明,徽风绵远的诗意田园与古韵幽香的时尚城市交相辉映,一座城乡互动、错位发展、独具魅力的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将闪亮登场。
——未来五年,伴随绿色质量提升行动的扎实推进,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体系的逐步完善,黄山的生态环境更为优越,绿色发展深入人心,我们将为拥有这方碧水蓝天、绿地青山而倍感欣慰和自豪。
——未来五年,伴随社会事业的繁荣发展,创业环境的不断优化,一切实干兴业、富民强市的活力将竞相迸发,一切锐意创新、勇于创优的源泉将充分涌流,勤劳智慧的黄山人民将迎来物质更丰裕、文化更丰富、社会更和谐的美好新生活!
三、2011年主要工作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综合考虑,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财政收入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目标以内。上述目标是积极进取、自我加压的目标,同时也是通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目标。在实际执行中,我们将坚持能快则快、好中求快,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努力扩大有效投入
继续坚持把扩大有效投入作为加快黄山发展的主动力来抓,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提高建设资金保障水平。
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突出抓好595个“十大工程”项目和154个(第一批)省“861”项目,分别完成投资373亿元和84.4亿元,确保152个项目建成运营。全力推进京福高铁工程建设,黄绩高速竣工通车,黄祁高速完成路基主体工程并铺筑路面,尽早开工黄杭快铁、皖赣铁路扩能改造、黄山北站和歙县北站站场建设,积极推进歙县界牌岭至黟县渔亭一级公路改建项目。建成徽州500千伏、芳村220千伏和忠塘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加大黄千高速、黄池城际铁路和月潭水利枢纽等重大项目推进力度,力争一批重大项目列入国家和省里计划。精心谋划和编制一批基础设施、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力争储备重点项目超400个、总投资超4000亿元。全面落实项目推进工作机制,优化项目建设环境,加强项目调度督查,确保重点项目早开工、快建设、多竣工。
切实增强融资保障能力。以推进项目建设为重点,持续超常规推进金融发展与服务,力争全市新增贷款100亿元(全口径)。确保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项目8000万美元世行贷款列入国家计划。抓住国家加大保障性住房、水利设施、农业基础设施、教育卫生基础设施、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等方面投入的机遇,力争国债资金突破5亿元。抓好政府融资平台建设,力争全市直接融资达到100亿元,中心城区建设融资超过30亿元。深化与国开行、农发行及其他商业银行的新一轮合作,确保市城投公司间接融资超过18亿元,并力争发行二期企业债券。加强企业债券项目建设的资金管理,放大项目资金使用效益。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项目建设投入。
(二)着力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全面启动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加快打造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核心区,加快推进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
强势扩张旅游经济。继续围绕“六个转变”,切实抓好81个旅游综合开发提升工程项目建设,确保完成投资74.9亿元。加快黄山风景区打造国际精品旅游景区进程,全力推进南大门整治改造和北大门现代旅游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全面完成西海饭店改造、南大门立体停车场二期、西海大峡谷地轨缆车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屯溪老街、东黄山、呈坎、潜口、唐模、棠樾、雄村和牯牛降等重要节点建设,力争西递、宏村进入5A景区行列,新增4A景区3家,全市3A以上景区总数达到44家。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开工建设11家高星级酒店、5个自驾车营地,建成旅游信息咨询点20个,兴建大型旅游超市。大力发展新型旅游业态,打造雨润、太平湖、奇墅湖、新徽天地、纳尼亚小镇等高端休闲度假基地,加快新安江延伸段水上旅游、齐云山养生旅游和牯牛降生态旅游开发。持续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新增农家乐接待户300户,继续抓好中法乡村旅游合作示范项目。编制户外旅游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户外旅游的安全保障体系,推出5条以上精品户外旅游线路,规范、促进户外旅游加快发展。强化旅游整体对外营销,持续推进旅游“三进”,全面落实境外旅游合作协议。着力拓展航空市场,增开黄山至首尔定期航线,恢复和新开黄山至丽江、厦门、西安、昆明和黄山至香港、日本、新加坡等境内外航线和包机,加密现有航线航班,积极争取与台湾直航,力争黄山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0万人次。强力推进“智慧黄山”精品旅游信息化工程,鼓励支持乡村旅游网站建设。加大旅游联合执法力度,推进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全年接待游客2950万人次,增长16%,旅游总收入245亿元,增长21%;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31万人次,增长25%,旅游创汇3.8亿美元,增长25%。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继续实施文化产业精品打造工程,确保24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1.7亿元。加大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完成“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二期工程建设任务,扎实推进徽州文化艺术长廊、屯溪老街、徽州古城、黄山国际健康产业园和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等园区和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文博文化、摄影书画、演艺影视、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新型文化业态,提升“百村千幢”古民居、百佳摄影点、博物馆集群、东黄山知青部落、新四军军部旧址、黟县梓路寺、秀里影视村等项目综合效益。进一步打响“徽韵”品牌,打造徽州府衙、元一全景剧院、花山谜窟激光秀、“宏村阿菊”等一批高端文化设施和演艺产品。进一步扩大黄山国际旅游节、山地车节、黄山温泉文化旅游节、登山大会、摄影节等节庆赛事活动对外影响力,努力打造独具特色的节庆文化产业和体育赛事产业。扶持引导旅游文化商品研发和民间工艺传承,打造徽州四雕、文房四宝、徽派盆景等一批特色旅游文化商品生产基地,力争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支持文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创意、传媒、动漫、信息服务等新兴文化企业,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30%以上。
丰富发展其他服务业。改造提升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等大型商业业态,力争世界500强零售集团入驻黄山,世界知名零售集团大润发黄山店建成开业。支持市内品牌商贸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大力发展专业市场和区域性市场,新建1个交易额超亿元的专业批发交易市场。创新发展徽菜产业。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社区“双进工程”,继续开展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工作,不断繁荣城乡消费市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亿元。结合第二居住地建设,发展多种形式的景观房产、度假社区,引导合理的房地产消费。加快雨润国际会展中心等会展设施建设,培育繁荣商务会展产品,积极举办承办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会议、展览。大力发展金融、保险、证券、信托业,着力发展会计、审计、评估、法律服务等中介服务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机构。推进家政服务业发展,初步构建覆盖中心城区和区县的家政服务网络。
(三)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深入推进园区提速增效工程,不断扩张工业规模,强化科技支撑,确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0%。
大力扩张优势产业。制定实施优势产业培育行动计划、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大机械电子等七大优势产业发展力度,积极发展电子信息等六大新兴产业。支持永佳集团、兴乐铜业、金马股份、皖南机床、黄汽电公司、嵊峰袜业、黄山工业泵、黄山电器等重点骨干企业规模扩张、加快发展,支持日普电动车、中显微电子等重点工业项目尽快竣工投产,支持一批中小企业迅速做大做强,确保新增规上企业60户(新口径)。加强对重点行业、骨干企业的运行监测和协调服务,帮助企业提高效益和质量。继续安排市优势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000万元,筹集2亿元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和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积极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力争担保金额超过22亿元。支持上市公司再融资,加快拟上市企业的储备、改制和上市辅导工作,进一步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确保5户企业完成股改、2 户企业进入辅导期、1户企业实现上市申报。
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按照“三个围绕、一个不上”和“三个集中”的要求,制定实施百亿园区培育行动计划,全力推进园区提速增效工程194个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全市园区新增开发面积8平方公里,竣工项目170个,完成投资10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90亿元,税收收入10亿元。加大园区工业招商力度,力争引进一批节约集约用地的大项目、好项目。支持市经济开发区实施“411翻番”发展战略,加大光伏、汽车配件、LED等新兴产业项目招商力度,确保新签项目40个,开工和投产项目各30个,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30亿元和25亿元。加快市循环经济园和北岸经济开发区建设力度,支持八个产业集群专业镇发展特色产业园,力争屯溪九龙低碳经济园区列入省级开发区。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抓住我省开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的机遇,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着力抓好120个投资超千万元重点技改项目建设,力争全市完成工业技改投资8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加快车用仪表及电器、绿色包装材料两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力争永新股份进入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行列。建立健全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的配套政策和措施,支持企业实施重点科技项目、建设研发中心和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力争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新增省级创新型企业2家。以新技术研究、应用和推广为重点,全面推进与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加快市科技孵化器建设,力争入孵企业达45户。大力实施商标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鼓励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切实提高专利的产品转化率。
(四)扎实做好“三农”工作
认真落实“八个一批”的要求,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巩固拓展工程,着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力求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大产业基地、龙头企业、知名品牌和重大项目建设力度,进一步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产值超亿元龙头企业达到12家以上。继续推进生态茶园“双十”工程,建成高效生态茶园5万亩,办好黄山茶叶暨名优农产品交易会系列推介活动,力争茶业综合产值达到52亿元。进一步发展蚕桑、贡菊、花卉苗木和养殖业,新建蔬菜基地8000亩。抓好黄山区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加快实施林业产业化“4646”工程,调整林种树种结构,大力发展“一竹四果”产业,新建油茶基地2.9万亩,着力培育一批林业名牌产品和龙头企业,力争全市林业总产值突破80亿元。做好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认证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推进省级第七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加强重大植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和动物疫病防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确保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
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公共服务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完成农村危桥改造20座,继续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深入开展村庄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大农业适用技术应用推广力度,新增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乡镇10个。抓好农村薄弱学校建设。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完成3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37个农家书屋、30个村级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任务。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体系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保持在95%以上。加强农民技能培训,积极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新农村“十有”标准示范村建设,新增达标村和基本达标村各50个。
不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加固除险小型病险水库29座,新建抗旱机井1000口,抓好新一轮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全面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切实抓好省扩权强镇试点镇建设。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完善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清理化解后续工作,防止产生新的债务。把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规范开展农村土地整治整村推进试点,稳步推动移民下山出库和异地搬迁安置。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组建农村商业银行1家、村镇银行2家,实现区县小额贷款公司全覆盖。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全面深化、整体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加强林业要素市场建设,支持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担保业务,争取开展国家和省级政策性森林保险试点,力争新建林业专业合作社20个以上。
(五)强力推进城镇建设
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为引领,按照“惠及百姓、提升形象、完善功能、促进发展”的要求,扎实推进城乡建设管理提升工程,力争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60亿元,全市城镇化率提高1.8个百分点。
继续抓好中心城区建设。计划安排政府投资项目40个、社会投资项目6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6亿元以上,增长32.5%。加快新安江延伸段综合开发进程,续建完成新安江湖边至花山段6.3公里两岸道路、景观绿化、亮化等工程,启动两岸10平方公里区域、4500亩可开发建设用地规划建设。加快实施以拓宽火车站至横江桥过境段、西海路为重点的市政道路改造升级工程,实施草市至北海路、横江桥至梅林大道段的景观、亮化、供排水、供气改造及沿线风貌整治,形成篁墩至屯黄高速1号口长达18公里、横贯东西、顺畅新老城区的城市快速过境景观大道。开工建设文峰桥,续建花山大桥、梅林大桥,改造横江桥,新建上草市路、桑园路、汉沙路、码头路、梅林南路、西区二号路、高职南侧区间路,贯通新园西路,启动建设仙人洞南路。安排投资500万元,对5条小街、小巷和5个小区进行改造治理。继续完善给排水、消防、电力、电讯、无障碍等市政公用设施。新增和延伸5条公交线路,更新公交车辆40辆以上,进一步提升公交服务和管理水平。完成投资20亿元,全力推进高铁新区“一河三桥七路”改造与建设,形成两横两纵主干道路网,拉开高铁新区总体框架;启动场站和站前广场、公交站、汽车站、停车场、配套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徽州文化艺术长廊建设,新建百师宫、假日客栈项目,全面完成入口形象区、凤霞安置区、项目区主干道及其景观建设,加大招商开发力度,确保年内见成效、出形象。抓好总建筑面积278.7万平方米、总套数18129套的25个安置区建设,完成重点项目征迁80万平方米。
加快区县城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坚持以规划为龙头,加紧完善重点区域控制性详规和各类专项规划,并确保规划严格执行。加快区县城综合改造建设,突出抓好屯溪区江南新城、黄山区西海路、徽州区新四军军部旧址及周边环境整治、歙县交通旅游集散中心、休宁县滨江新区、黟县漳河滨水景观带、祁门县新城区等项目,推进区县城基础设施配套升级。强化引导扶持,重点抓好20个基础好、潜力大的特色城镇建设和发展,力争全市区县城、建制镇分别完成投资100亿元和56.4亿元。
加大城市管理和创建力度。坚持专项整治与长效管理并举,针对薄弱时段、薄弱地段和薄弱环节,突出抓好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行市容精细化管理,重点实施环卫基础设施配套、旅游公厕改造升级、户外广告规范提档、渣土车辆规范管理、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5大项目工程,大力推进依法拆违控违工作,强化小区物业管理和示范小区建设,切实解决市民和游客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入实施城市文明提升工程,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努力争创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六)切实加强生态建设
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程,建立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和消费模式,争创“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
推进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利用。严格执行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强化工业企业环境监管,继续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和水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严格整治涉铅企业,加强工业大气污染源防治。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36个镇、375个村分别建成垃圾集中处置和收集转运系统。加强固体废物和辐射管理,综合整治城市油烟、噪声扰民问题。强化21户年耗能3000吨以上标煤企业的监管,落实各项综合节能措施。完善建筑节能闭合管理体系,推广节能保温材料和利用太阳能。抓好交通运输节能,全面推动公共机构、宾旅馆等领域节能,强化亮化设施管理工作。加快天然气利用工程建设,新建农村户用沼气1000口。推进循环经济园区建设,做好资源综合利用认定企业申报工作,再争创1~2家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单位。严格执行政策,坚决纠正土地违法行为。加快闲置土地清理,落实建设密度、投资强度“双控”标准,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投资3.6亿元,实施437个、4.6万亩的绿色质量提升点建设。继续抓好巩固退耕还林、林业综合开发、松材线虫病三道防线、森林重点火险区治理等林业生态工程项目,完成人工造林6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90平方公里,力争所有区县达到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目标。强化河道管理,有效保护饮用水源地,新增城镇年供水能力2亿立方米,再解决6.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启动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加快歙县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创建1个省级生态县、5个和10个省级以上生态乡镇、生态村。全市地表水水质达标率、空气质量优良率继续保持100%。
(七)继续推进改革开放
以改革促创新,以开放促发展,进一步激活内力、集聚外力,力争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引进内资增长25%,民营经济增加值增幅有新的提高。
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招标采购监管体制,扩大统一招标采购范围,建立市级和区县公共资源要素交易市场。深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新机制。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扎实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工作。深入推进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强化税收征管改革,建立健全科学的地方税收管理体系,加大税收征管和稽查力度,确保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完善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制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加大对公益设施、民生保障、农村发展、社会建设、涵养税源等方面的投入。扎实开展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创新信贷融资产品,积极探索土地承包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知识产权、应收账款、股权、商标权等抵押或质押贷款。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进入的行业和领域,加快产权多元化改造步伐,大力发展非公经济。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主动融入长三角,积极对接珠三角、闽三角,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全年引进项目500个以上,引进内资375亿元、外资1.9亿美元。坚持实行招商引资一把手负责制,完善考核奖励办法,调动各级各部门招商引资积极性,形成强大工作合力。按照转型发展要求,根据产业转移规律,修订完善招商引资政策,提升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新签工业、旅游、商贸项目比重提高到80%以上。加强招商人才队伍建设,科学编排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库,深化与央企、省企和大型民企的战略合作,力争在徽商大会、中博会、厦洽会、高交会、皖台经贸活动等大型招商活动中取得更大成效,努力在引进大企业、大项目上实现新的突破。推行重点招商项目“四个一”工作制度、联席会议制度、督查督办制度,搭建招商引资高效服务平台,确保招商项目顺利落地。努力扩大对外贸易。认真落实外贸进出口政策,培育进出口大户,扩大进出口规模,力争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9亿美元。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扩大农产品、纺织服装、精细化工、机械电子等优势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份额,抓好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资源性原材料进口。引导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加快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增强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八)着力改善民计民生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巩固提升民生工程。认真组织实施36项民生工程,投入总规模增加到16亿元。坚持群众满意标准,全面落实配套资金,强化工程建设质量,严格项目资金监管,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不断完善民生工程长效化管理机制,推进民生工程与社会事业、社保体系建设的衔接融合,力争全市民生工程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完善就业和保障体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1.7万人。积极引导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社会保险征缴扩面力度,城镇五险参保人数达到79万人。加快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抓好休宁县国家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和城乡大病医疗救助水平。加强残疾人服务和保障体系建设,积极做好残疾人康复、就业和扶贫工作。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新建廉租住房2700套、经济适用房1000套、公共租赁住房2200套,完成棚户区改造5000户。继续加大“菜篮子”工程建设力度,稳定和提高蔬菜自给能力。深入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和产业扶贫,提升贫困村和贫困家庭自我发展能力。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加快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建设,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任务。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切实缓解入园难问题。推进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和黄山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扩大电大办学规模,支持黄山学院加快创办综合性大学。开展全国科普示范县创建活动,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推进工程,大力培育黄山特色人才队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成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建成全市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库。积极传承新安医学,实施中医药“三名”、“三进”工程。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加快农村药品供应网和监督网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抓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开工建设市档案馆,加快筹建市图书馆。统筹建设老年人和青少年活动设施。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合法权益。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着力构建“8+1”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推进“6100”行动计划,加大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严防重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扎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和气象、地震等工作。启动“六五”普法,继续开展“江淮普法行”活动。坚持以群众工作理念统揽信访工作,强化信访工作责任制,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加强突发事件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体系建设,积极防范群体性事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密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积极争创“长安杯”。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加快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提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水平。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和对台工作。深入开展双拥模范城(县)创建活动,抓好优抚安置、民兵预备役和人民防空工作,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力争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
(九)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开创“十二五”发展崭新局面,需要政府勇担使命、积极作为,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振奋精神,打造责任政府。深入开展向杨业功、沈浩、张宁海学习活动,扎实推进创先争优,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工作激情,集中精力抓发展,干事创业争一流。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和作风建设,狠抓工作落实,切实解决一些制约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树立政府勤政务实的良好形象。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继续办好“政风行风热线”和“市民连线”,深入开展“四大整治”和效能、政风、行风“三位一体”评议以及“百家企业评机关”活动,综合运用目标管理、考核督查、明查暗访、行政问责等手段,着力解决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
执政为民,打造亲民政府。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倍加珍惜人民赋予的权力,千方百计排民忧、解民难,让群众更多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就业、教育、医疗、市场物价、社会保障、征地拆迁等方面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危害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违法案件,维护公共利益和经济社会秩序。认真贯彻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工作,提高政府的公信力。进一步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强力推进“应进俱进”、“两集中两到位”和基建项目“一表清”、工商注册登记“一表制”,为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优质、高效、便利的服务。
依法行政,打造法治政府。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加强行政决策程序建设,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完善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凡是有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等决策事项,都要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评估。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经常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重大事项,认真落实人大的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注重采纳政协的调研成果和意见建议。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主动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
廉洁自律,打造清廉政府。认真落实《廉政准则》,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真执行反腐倡廉各项制度,切实加强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强对项目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政府投资、公务消费等监督,加强对扶贫救济、社保基金等社会公共性资金规范管理。以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为重点,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和“数字监察”系统建设,充分发挥监察、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
各位代表!黄山美好的前景催人奋进,科学发展的征程任重道远!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努力开创黄山转型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向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献礼!
黄山市2011年度市政府工作报告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疫情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每年人口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基本信息系统》。
1.2 方法
使用Excel 2007软件录入分析,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佛山市2005—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进行描述分析(其中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分别于2008年5月和2009年4月起纳入统计,其余年份均未统计)。
2 结 果
2.1 疫情概述
2.1.1 传染病发病概况
2005—2011年佛山市报告甲乙丙法定报告传染病共29种259 855例,年报告发病率在420.63/10万~949.65/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615.51/10万。其中甲类1种(霍乱)5例。乙类20种136 038例,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52.35%;年发病率最低为276.41/10万(2011年),最高为381.00/10万(2005年),年均发病率322.23/10万。丙类8种123 812例,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47.65%;年发病率最低为101.71/10万(2006年),最高为609.87/10万(2010年),年均发病率293.27/10万。见表1。
2.1.2 传染病死亡概况
2005—2011年佛山市报告甲乙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死亡病例共11种164例,年报告死亡率在0.23/10万~0.54/10万之间,年均死亡率0.39/10万;年报告病死率在0.04%~0.10%之间,年均病死率0.06%。甲类传染病无死亡病例。乙类报告死亡病例10种149例,其中艾滋病报告69例,占乙类传染病死亡总数46.31%;肺结核38例,占25.50%;狂犬病18例,占12.08%,狂犬病患者的病死率为100%。丙类报告1种15例,均为手足口病病例。自2008年手足口病和2009年甲型H1N1流感纳入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后,每年均出现死亡病例。见表2。
2.2 主要传染病发病顺位
2005—2011年佛山市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率前5位的依次为手足口病、肺结核、其他感染性腹泻、梅毒和乙型肝炎(乙肝),发病率分别为152.49/10万、95.29/10万、63.57/10万、62.50/10万和53.53/10万。手足口病自2008年纳入法定报告传染病后,每年均居发病率首位,而肺结核每年均居前2位。各年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疾病顺位,见表3。
注: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单位为1/1000。
2.3 流行病学特征
2.3.1 时间分布
每月均有病例报告,2005—2007年和2009年无明显的发病高峰;2008年受到手足口病纳入法定报告管理的影响,在5月出现发病高峰;2010年有2个发病高峰,分别是5和9月;2011年发病高峰是7月。2005—2011年发病低峰均是2月。
2.3.2 地区分布
各区均有病例和死亡报告。2005—2011年年均总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南海区1 780.29/10万(102 130例)、顺德区1 198.26/10万(69 471例)、禅城区858.73/10万(48 964例)、三水区397.19/10万(23 355例)、高明区262.37/10万(15 558例)。2005—2011年年均总死亡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顺德区0.81/10万(47例)、三水区0.70/10万(41例)、南海区0.66/10万(38例)、禅城区0.40/10万(23例)、高明区0.25/10万(15例)。
2.3.3 性别分布
2005—2011年佛山报告的法定报告传染病259 855例中,男性173 013例,女性86 842例,男女比例为1.99 ∶1。
2.3.4 年龄分布
各年龄组均有病例报告。2005—2011年总病例数有2个年龄段发病高峰,分别是0~4岁和20~45岁。 0~4岁组共报告83 399例,占总病例数的32.09%;其中丙类传染病报告77 718例,占0~4岁组病例报告总数的93.19%,以手足口病和其他感染性腹泻为主。20~45岁共报告95 044例,占总病例数的36.58%;其中乙类传染病报告84 931例,占20~45岁组病例报告总数的89.36%,以病毒性肝炎和肺结核为主。
2.3.5 职业分布
20种职业均有病例报告,2005—2011年甲乙丙类发病居前3位的依次为散居儿童(77 253例,占总病例数的29.73%)、工人(40 370例,占总病例数的15.54%)、幼托儿童(25 536例,占总病例数的9.83%)。2005—2011年甲乙类发病居前3位的依次为工人(36 750例,占甲乙类病例数的27.01%)、农民(15 370例,占甲乙类病例数的11.30%)、其他(14 965例,占甲乙类病例数的11.00%);2005—2011年丙类发病居前3位的依次为散居儿童(71 746例,占丙类病例数的57.95%)、幼托儿童(24 573例,占丙类病例数的19.85%)、学生(13 207例,占丙类病例数的10.67%)。
2.4 各类传染病发病情况
根据各种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将法定报告传染病分为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手足口病和其他途径来进行分析。
2.4.1 肠道传染病 2005—2011年报告肠道传染病7种35 979例,占总病例数13.85%;发病率在63.73/10万~100.19/10万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85.22/10万。2009年发病率最少,总体呈上升趋势,见表4。发病主要以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为主,报告26 836例,占肠道传染病的74.59%,年平均发病率为63.57/10万。
2.4.2 呼吸道传染病 2005—2011年报告呼吸道传染病8种70 043例,占总病例数26.95%;发病率在132.35/10万~196.22/10万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165.91/10万。2005年报告发病率逐步下降,2008年达到最低水平,随后上升,2011年发病率最多,总体呈“V”字型,见表4。发病主要以肺结核为主,报告40 231例,占呼吸道传染病的57.44%;年平均发病率为95.29/10万。其次为流行性腮腺炎,报告20 983例,占呼吸道传染病的29.96%;年平均发病率为49.70/10万。
2.4.3 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 2005—2011年报告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9种472例,占总病例数的0.18%,发病率在0.75/10万~1.58/10万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1.12/10万,一直在较低水平波动,见表4。发病主要以出血热为主,报告222例,占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的47.03%;年平均发病率为0.53/10万,其次为登革热,报告72例,占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的15.25%;年平均发病率为0.17/10万。
2.4.4 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 2005—2011年报告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5种81 339例,占总病例数31.30%;发病率在162.23~233.98/10万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192.67/10万,2011年发病率最低,2005年发病率最高,见表4。发病主要以梅毒为主,报告26 385例,占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的32.44%;年平均发病率为62.50/10万。其次为乙肝,报告22 601例,占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的27.79%;年平均发病率为50.72/10万。随后是淋病,报告21 411例,占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的26.32%;年平均发病率为50.72/10万。
2.4.5 手足口病 2005—2011年报告手足口病64 376例,占总病例数的24.77%;发病率在89.49%~408.56/10万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152.49/10万。2005—2007年无报告。2008年纳入法定报告后,每年均居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的首位,而且成逐年上升趋势,2011年发病率是2008年的4.57倍,见表4。
2.4.5 其他途径 2005—2011年报告其他途径5种7 646例,占总病例数2.94%;发病率在1.16/10万~85.92/10万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18.11/10万。2006年发病率最低,2010年发病率最高,见表4。发病主要以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为主,报告7 433例,占其他途径的97.21%;年平均发病率为17.61/10万。
2.5 主要传染病发病情况
2.5.1 肺结核
2005—2011年共报告肺结核病例40 23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95.29/10万,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总数的15.48%,占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29.57%,占呼吸道传染病57.44%;死亡共38例,死亡率为0.09/10万,占死亡总病例的23.17%。2005—2011年肺结核的每年发病率均居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的前2位,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见表5。
2.5.2 病毒性肝炎
2005—2011年共报告病毒性肝炎病例39 10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92.62/10万,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总数的15.05%,占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28.75%,占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48.07%;死亡共5例,死亡率为0.01/10万,占死亡总病例的3.45%。2005年病毒性肝炎年发病率最高(146.65/10万),2011年最低(64.13/10万),见表5。其中,乙肝总发病数占病毒性肝炎报告例数的57.80%,位于2005—2011年佛山市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率的第5位;2005年乙肝发病率最高,为117.22/10万,位于佛山市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的第1位;2011年乙肝发病率最低,为26.91/10万。
2.5.3 麻疹
2005—2011年共报告麻疹病例3 92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9.31/10万,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总数的1.51%,占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2.89%,占呼吸道传染病4.20%;死亡1例,死亡率为0.002/10万。2007年发病率最高,为21.58/10万;2011年发病率最低,仅为0.13/10万,见表5。
2.5.4 流行性腮腺炎
2005—2011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20 98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9.70/10万,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总数的8.07%,占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16.95%,占呼吸道传染病29.96%;无死亡病例。2007年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率最低,为21.32/10万;随后明显上升,2011年达到最高峰,为90.22/10万,为2007年发病率的4.23倍。2010和2011年分别居当年报告发病率的第5和第3位,见表5。
2.5.5 梅毒
2005—2011年共报告梅毒26 38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62.50/10万,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总数的10.15%,占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19.40%;死亡共4例,死亡率为0.01/10万。2005年梅毒的发病率最低,为46.70/10万;随后明显上升,2007年达到最高峰,为70.91/10万;稍稍下降后,2010年又开始上升,成“N”字型,见表5。
2.5.6 其他感染性腹泻病
2005—2011年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26 83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63.57/10万,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总数的10.33%,占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21.67%,占肠道传染病74.59%;无死亡病例。除2007年出现过2起暴发疫情外,其余年份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一直处于散发状态,发病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2009年发病率最低,为44.20/10万;2010年最高,为81.04/10万,见表5。
3 讨 论
2004年,佛山市正式启动传染病网络直报,传染病报告已由过去疾病控制机构逐级上报改为由医疗卫生机构网络直报,提高了疫情监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有效降低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漏报率。2005—2011年佛山市年报告发病率在420.63/10万~949.65/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 615.51/10万;高于2011年全国发病率471.33/10万[1]和2004—2011年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365.62/10万水平[2],低于2011年广东省发病率655.92/10万水平[3];除2006年比2005年报告的病例数少外,其余年份病例数逐年上升,基本保持8%以上的增长速度;2010年更高,达78.02%的增长;其重要原因一是近几年国家增加了对新发或再发传染病的监测力度,如2008年将手足口病和2009年将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纳入法定报告;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进一步贯彻落实,佛山市目前所有乡镇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已实施网络直报,网络直报系统现已基本建立并运作正常,有效减少了传染病的漏报和迟报率[4]。
2005—2011年佛山市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率前5位的依次为手足口病、肺结核、其他感染性腹泻、梅毒和乙肝。在各类传染病构成中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为主。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中,以梅毒、乙肝和淋病为主,各自占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的32.44%、27.79%和26.32%。梅毒和淋病作为性传播疾病,淋病发病率呈持续下降趋势,而梅毒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主要原因是随着艾滋病全球基金项目的开展,加大了梅毒等性传播疾病的筛查力度;同时,流动人口的增多,部分人群性观念的改变,使感染性疾病传播的危险性也增大。要采取加强性病防治知识宣传、道德规范教育工作以及大力推广使用安全套和行为干预等综合措施,避免不安全性行为[5]。乙肝疫苗接种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措施,除了婴儿免疫接种外,还必须加强乙肝免疫空白人群,特别是中青年人群乙肝疫苗接种。
呼吸道传染病中,以肺结核和流行性腮腺炎为主,肺结核发病率不断上升,其原因是受近年来全球性的肺结核发病率回升因素的影响[6],再加上外来务工人员的大量涌入,加大了肺结核的预防控制压力。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上升趋势较明显,2011年发病率骤然上升,达到90.22/10万,已接近肺结核发病水平,远高于2005—2009年广东省流行性腮腺炎全人群年均发病率19.9/10万[7]。自2008年9月1日起,麻腮风疫苗和麻腮疫苗实行免费接种,但较大年龄组儿童,尤其是在校学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率较低,尚难以在人群中形成免疫屏障。近2年在学校及托幼机构的流行性腮腺炎暴发事件不断增加,发病人数也直线上升,因此,有效控制腮腺炎的发病,减少其并发症,应通过规范疫苗接种、加强监测等方面,依据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控制腮腺炎的策略[8]。
肠道传染病中,以其他感染性腹泻为主,发病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与我市每年气温炎热时间较长有关,因此要加强以预防肠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卫生宣传教育,搞好环境卫生,提倡喝开水,不吃生的半生的食品,提高公众的防病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加强饮用水卫生,实行饮用水消毒;抓好饮食卫生,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特别要加强对饮食行业、农贸集市、集体食堂等的食品卫生管理。
自2008年手足口病纳入法定报告传染病后,佛山市手足口病发病率直线上升,病例以散发为主,每年均有暴发疫情发生,90.94%的病例均集中在年龄段为5岁及以下的儿童,这与全国发病情况相一致[9]。麻疹发病率自2009年后明显下降,这与佛山市于2009年4月对8月龄至14岁儿童和2010年9月对4岁以下儿童开展麻疹疫苗强化活动有关,建立了人群有效免疫屏障,使全人群麻疹发病率均明显下降[10]。麻疹和手足口病病例均主要发生在散居及托幼儿童,因此要加大对家长关于疾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提高对传染病的认识,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预防聚集性疫情的发生;托幼机构要做好晨检,适时适量对环境、室内常用物品和玩具进行消毒;预防麻疹应在做好日常免疫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入托、入园、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及时为漏种儿童予以补种,消除免疫空白[10]。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2年1月及2011年度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EB/OL].[2012-02-10]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jbyfkzj/s3578/201202/54106.htm.
[2]申剑波.2004—2011年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J].疾病监测,2012,27(8):664-666.
[3]广东省卫生厅.2011年广东省法定传染病疫情通报[EB/OL].ht-tp://www.gdwst.gov.cn/a/yiqingxx/201202159566.html.
[4]李艳容,吴能简,黄祖星.佛山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现况及影响因素[J].华南预防医学,2012,38(3):72-73.
[5]叶顺章,邵长庚.性病诊疗与预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22.
[6]殷大奎.在”世界防痨病日”的讲话[J].中国防痨杂志,2000,22(2):58.
[7]彭志强,吴承刚,疏俊,等.2005—2009年广东省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0,36(5):31-33.
[8]马静,郝利新,罗会明,等.中国2008—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0,16(6):533-535.
[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托幼机构和小学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通知[EB/OL].[2012-04-28]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jbyfkzj/s3578/201204/54574.htm.
瑞星2011年度企业安全报告 篇3
国内企业的恶性竞争,已经延伸到了黑客领域。以百合网遭攻击为例(百合网自称是其合作网站遭攻击,而非百合网自身),是其竞争对手直接雇佣黑客发动DDOS攻击,导致遭攻击网站无法正常访问,造成经济损失高达112万元,两名黑客及其雇佣者已被抓获,类似企业间因为恶性竞争而相互攻击的案例在2011年有大幅增加。
根据瑞星公司提供的数据,2011年有199,665个企业网站曾被成功入侵(以页面计算),教育科研网站、网游相关网站和政府网站,是最容易被攻击植入木马的三种类型,分别占总体数量的31%、19%和15%。
2011年,几乎所有互联公司都曾遭遇了渗透测试、漏洞扫描、内网结构分析等安全事件,其中被黑客成功获取一定权限的公司,占总体比例的80%以上。根据瑞星公司进行的抽样测试,在访问量超过1万IP/日的网站中,存在10个以上严重漏洞的占75%,这些网站十分容易遭到黑客攻击。
在传统企业领域,绝大多数企业内网曾发生过安全事故,其中遇到恶意代码(病毒和木马等)侵入的比例占50%以上,黑客攻击和渗透占35%,钓鱼网站攻击和其它形式安全事件占10%。
根据统计,中国企业遭到攻击的IP地址,至少有65%来自国外,其中美国、日本、韩国是攻击IP三大来源地。在所有受攻击的企业和单位中,诸如国家机关、涉密单位、科研院校、金融单位等涉及国家机密和资金安全的企业和单位,遭到黑客攻击的技术含量、攻击频率都远高于普通企业。
对于国内少量的高等级、涉密网络和单位来讲,2011年是更加危险的一年。来自国外IP的攻击有增无减,而包括数据库、自动工控系统、移动终端设备等爆出的安全问题,也使这些单位面临严重的安全风险。
在瑞星检测过的高等级涉密网络中,常见的安全问题包括XSS漏洞、文件读写权限不规范、泄漏敏感信息、弱口令等。尤其是弱口令和泄漏敏感信息,在90%以上的企业局域网中广泛存在。
对于2011年造成极大影响的“拖库攻击(CSDN密码泄漏门事件)”,瑞星报告进行了详细剖析。例如,“拖库”攻击是如何实施的,网站管理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拖库”攻击有什么危害等问题,都在瑞星报告中详细阐述。
瑞星报告指出,遭攻击的企业分为多种类型,“拖库”成功之后,黑客会对数据库进行深加工处理,根据其实用程度、透露信息的多少出售给相关需求方,各种数据的利用方式是不同的。在瑞星报告中,详细分析了媒体网站、SNS网站、电商网站、旅行酒店类网站、证券银行类网站和企业内网这六大类单位,遭到拖库攻击之后的危害。
瑞星报告提醒企业,可以采取下列四项措施,提升企业网站和内网的安全防护水平:
1.进行安全风险评估,了解自身面临威胁的来自何方。
2.进行了风险评估之后,应该在短时间内针对急迫的问题迅速拟定执行解决方案,由公司整体组织和进行。
3.根据不同行业特性规划安全风险对策。例如:网游企业面临的危险,主要是DDOS攻击和用户资料失窃,那企业在用户进行装备交易时设定条件,对争议进行人工审核,这样就可以降低盗号带来的影响。
4.建立严格的权限管理体系和资料审核机制,防范离职员工的恶意入侵,低权限员工试图获取超越权限的资料等问题。
黄山市2011年度市政府工作报告 篇4
今年以来,我镇按照《2011年全县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要求,加强领导,健全机制,不断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全面提升政务公开工作水平,为促进阳光施政、打造和谐XX创造了了有利条件。
一、主要成绩
截止12月底,我镇通过亳州市政府信息公开网发布政府信息809条,公开的信息内容涉及有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规划、人事任免及财政收支等重大事项,以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如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农村低保等民生工程。
二、具体做法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为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实施,镇政府制定了《XX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政府内设机构及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镇信息公开工作。由党政办具体负责信息公开收集、整理、报送等工作,各科室(所)负责提供信息资料,在全镇形成政府信息公开齐抓共管的良性工作局面。
(二)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年初,我们专门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会议,强调了政府信息公开作为保障群众知情权,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切实提升大家对此项工作的认识。政府信息公开的网上填报前,首先由领导审核签字后,再由专职人员
及时进行网上公开。及时开展网络信息专项检查,找出安全隐患并进行了整改。计算机进行了定时清理检查,配置了防毒和杀毒软件,增强了信息发布的安全性。认真落实领导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制,严格考核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同时,设立投诉意见箱,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及时发现和解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严格程序,规范操作。对镇内的信息进行梳理,建立规范化制度,将信息分为主动公开、依法申请公开,先后在镇政府门户网公布了镇基本情况、领导分工情况、机构建设情况等信息。严格按照《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规范信息的采集、审核和发布流程,严格政府信息打印。并围绕便于群众知情、办事、监督的角度,通过电视、公开栏等其他公开方式对我镇的民政、文明集镇建设、招商引资等进行了信息公开。
(四)完善制度,狠抓落实。为保证信息公开工作不走过场、不摆架子,真正使公开内容得到落实,达到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目的,镇政府从建章立制、加强队伍教育和管理两个方面入手,进一步规范信息公开工作。镇党政办明确两名工作人员分别对各单位和村的信息、以及重点项目建设信息进行收集和公开。对准备公开的信息,不仅要求稿件按照保密等规定上传,而且要由镇主要领导亲自审稿把关,对不合格稿件,坚决退回整改。
我镇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打造透明政府的目标要求和群众的期待尚有差距,尤其是个别部门人员认识不到
黄山市2011年度市政府工作报告 篇5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省市驻正宁各单位:
按照《中华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令第492号)、《甘肃省政府信息公开试行办法》(省政府令44号)、《庆阳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要求,请各乡镇、各单位认真总结2011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并按要求上报县政府办公室。
1、认真填报本单位2011年《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统计表》,在政府网站下载。2月13日(下周一)前上报。对于2011年在政府网信息公开平台公开信息数量少,不全面的单位,请速整理相关信息分类上传,并纳入2011年上报统计范围。
2、按照国家《条例》、省上《办法》、市上《意见》等文件要求,形成2011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于2月20日前以正式文件(含电子版)上报县政府办政务信息中心,并在政府网站予以公开。
3、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在政府网站信息公开平台随时上传本单位2012年公开的信息,以后每月通报,请认真执行。
联系人: 樊永平***
正宁县政府办公室
黄山市2011年度市政府工作报告 篇6
蒲城县政府采购中心 二〇一一年度考核工作总结
根据县人社局《关于做好2011年度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工作的通知》(蒲人社发(2011)179号)精神,本着客观公正、民主公开的原则,本着实事求是、全面考核的原则,将年度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的原则,我中心于2012年1月16日,认真组织了年终考核工作。现将考核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这次考核是一次系统、全面、正规的考核,从考核准备、组织实施、成绩统计到等次评定等各个环节都做到了周密准备、公平施考、严肃统计、公正评价,既营造出了一个良好的考核氛围,又考出了每个人的真实成绩,圆满完成了年度考核工作。我中心现有人员21人,其中:科级4名、科员15名、工人2名,共有21人参加了年度考核工作。
通过考核共评出优秀等次2名,合格等次13名,不确定等次2名。
二、主要做法
为了准确评价我中心工作人员的德、能、勤、绩、廉,切实加强政府采购工作人员素质,年度考核要在平时考核的基础上进行,平时考核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以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年度工作任务为基本依据,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一是认真学习,领会掌握文件精神。单位领导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全体干部认真学习县人社局《关于做好2011年度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工作的通知》精神,特别是对考核的范围和对象、考核的方法、程序和步骤进行了重点学习,做到了边学习领会文件精神,边讨论制定本单位考核方案。根据要求,我单位全体人员按时参加了考核。
二是加强领导,成立考核领导小组。为切实做好考核的各项工作,成立了以主任陈增弟同志为组长,书记王艳同志、副主任同伟宏、杨建荣为副组长,其它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考核领导小组,明确了职责,制定了考核工作责任制,对领导小组成员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首先自己吃透文件精神,严格执行规定,按照谁考核谁负责的原则,把考核工作作为衡量考核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表现的重要标志,对考核工作不细致,不认真,考核有误,隐瞒问题而造成结果 失真的,要追究考核小组成员责任,增强了考核领导小组的责任心和业务能力。
并下设考核办公室,统一组织协调中心2011年度考核工作,制定了《蒲城县政府采购中心工作人员考核办法》。中心领导班子就2011年度考核工作召开了专题会议,在认真学习县人社局《关于做好2011年度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工作的通知》精神的基础上,研究部署了我中心2011年度考核工作。主任陈增弟同志就如何公平、公正、严肃、真实地搞好2011年度考核工作,作了具体的安排部署,为我中心年度考核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三是组织学习,提高考核人员的施考能力。1月16日考核会议上组织全中心干部职工进一步学习、理解县人社局《关于做好2011年度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工作的通知》中有关规定和要求。对相关表格的填写规定进行了统一。进一步明确了考核工作的方法、步骤、组织程序、报表填写等具体细节问题,提高考核组人员的考核能力。
四是个人总结及民主测评。每一名干部职工都要根据本职位的职责任务要求和年初局下达的目标任务撰写个人总结。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和相关业务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改造思想和指导工作的情况;廉洁自律,依法行政,秉公办事,调查研究,改进工作作风情况;遵守纪律,坚守岗位,服从大局情况;团结协作,勤奋敬业,完成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和上级领导交办任务情况。要求个人总结要突出本职工作,详略得当,简明扼要,既要讲成绩,也要讲不足,措施要写实。总结完成后,对全体人员进行测评。
五是确定考核等次。以平时考核和半年考核情况为基础,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确定优秀、合格、不合格等次人员。优秀等次人员按照相关规定的程序和比例产生,并报中心考核领导小组审定。对确定为优秀等次的工作人员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六是优秀等次人员的比例。优秀等次人员的比例为参加考核人员的13%以内确定。通过考核共评出优秀等次2名。
总之,我中心二〇一一年度考核工作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的指示要求,健全机构,措施得力,坚持标准,坚决维护了考核结果的公正性,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顺利完成了这次考核工作任务。在新的一年中,我们将坚持服务两个率先,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与时俱进,为我县经济发展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蒲城县政府采购中心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日
主送:县人社局 档
(二)蒲城县政府采购中心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日
黄山市2011年度市政府工作报告 篇7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 以贯彻科学发展观为主线, 以教育局2010—2011学年度工作要点为指导, 以分解落实学校发展规划为重点,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走实走好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的路子, 增强办学实力, 提高办学质量, 为打造“传统文化特色学校”而努力。
二、奋斗目标:
1.努力创建和谐平安校园, 确保校园安宁, 师生平安。
2.以人为本, 落实《行政管理规范》, 推进精细化管理。
3.改善办学条件, 打造“传统文化”校园环境, 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4.实施教师专业发展计划, 强师德, 精业务, 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5.以《弟子规》为切入口, 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6.抓实教学工作, 落实“六环三步”教学模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7.加强体卫艺工作, 落实“2+1”工程, 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发展。
8.加强后勤及教辅管理, 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9.加强“双高”普九工作, 顺利通过“双高”普九验收。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 创建和谐平安校园, 确保校园安宁
树立安全意识, 明确安全责任, 做好安全防范。预防校园侵害和意外伤害, 关注校舍安全、饮食卫生安全、交通安全等。根据辽宁省公安厅要求, 实行学校封闭化管理。学校做到安全工作日日查, 人人管, 时时讲, 处处保。
每月一次主题性安全演练, 每周一次安全知识教育, 每天一次校园安全隐患排查, 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加强对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 树立师生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
(二) 落实《行政管理规范》, 推进精细化管理
1. 落实《行政管理规范》, 健全学校的组织管理,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提高制度的实效性。
加强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 人性化管理, 科学化管理, 规范化管理。
2. 进一步完善年组管理。
年组管理要形成中层领导分管、年组长全面负责的管理模式。组长要负责所在年级的教育、教学、师生管理等各项工作。
3. 建立精细的教学管理制度。
对教学的全过程管理进行细化和规定, 从理论学习、集体备课到上课、作业批改、课后辅导、单元检测, 再到教学反思和参加各级各类教研科研活动等, 都要有详细的规定。建立检查通报制度, 教学行为天天查, 教学业务周周查, 教学状况月月查。
(三) 以人为本, 打造优质高效的干部教师队伍
1. 建设一支素质高、作风过硬、有战斗力的干部队伍
(1) 牢记“一个方针” (党的教育方针) ;发扬两种精神 (规范务实、开拓进取) ;具备“三个量” (能量、胆量、度量) ;提高“四方面能力” (执行政策、科学管理、学科教学、教育科研) 。
(2) 工作有全局观, 注重细节, 完善过程, 抓住关键, 保证效果。
(3) 完善干部的考核制度, 学期进行一次民主评议活动, 坚持民主、公开的办事原则, 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使干部的管理工作不断规范化、科学化。
2. 建设一支肯吃苦、乐于奉献、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1) 加强校本培训, 落实“五个一”学习任务。即完成一个个人成长规划, 一个课题小论文, 一个教育场景的设计, 一个教育问题的解决方略, 一个成功教学案例。
(2) 实施“名师工程”, 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实施“青蓝工程”,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3) 加强交流学习,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 听名家课, 开拓眼界, 拓展思路。
(4) 举办“名师讲座”、“教师论坛”、“班主任沙龙”等活动, 举行“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班主任优秀论文”评选, 开展“优秀青年教师”、“优秀班主任”和“师德标兵”评比活动, 在各科活动中加强教师的研讨和学习。
(5) 提高教师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能力。实行电子备课, 自主设计多媒体课件, 在教师备课、上课、教研三个环节上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6) 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坚决控制“三乱”、“体罚”现象的出现。集中学习《关于教育“三乱”等行为处分的规定》, 签订《师德责任状》。利用校园传统文化教育的平台, 介绍名师事迹, 传播师德师风, 开展师德经验交流会。定期开展家长学校活动, 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调整和改进工作。坚持校长接待日制度, 做好家长接待、答疑解难工作。
(四) 以传统美德教育为主线, 开展德育工作
1. 落实养成教育——工作过程规范化
结合《弟子规》、《守则》、《规范》、《调兵山市中小学生文明行为细则》做好“三结合”教育。加强值周队伍建设, 规范值周行为, 每月一次礼仪小标兵评比、星级卫生班评比, 每学期一次文明礼仪班评比, 把养成教育落到实处。
2. 突出一条渠道——课堂教学主渠道
落实新课标及课改精神, 灵活使用教材, 贴近生活实际,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思想教育主渠道作用。各科教学要完成情感目标的要求, 做到合情合理, 有效渗透。
3. 建立一个意识——学生主体意识
召开班队会评比活动、一次学农活动、一次校外清扫白色垃圾活动、感恩系列活动、元旦联欢活动等, 让学生亲自策划、组织, 主动参与, 促进自主发展。
4. 发挥一种优势——隐性教育的优势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在操场增建“校园学科知识林”、“校园之星展示栏”、“乒乓竞技场”, 让具有特色的文化环境成为生动的育人课堂。
5. 抓好一项活动——主题教育活动
(1) 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与学校“育人目标”相结合。围绕各个主题搞宣传和教育活动。利用升旗仪式、晨会、参观德育基地等途径将各个主题落实。例如:本学期将开展以“尊师”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法制安全教育活动;以“我学习、我健康”为主题的小型体育比赛活动;以“让我们的眼睛更明亮”为主题的用眼知识竞赛活动。
(2) 开展家校共学《弟子规》活动, 学习践行《弟子规》, 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开展以“孝敬父母、诚实守信、友爱他人、学会感恩”为主题的班 (队) 会。
(3) 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五) 抓教学过程管理, 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1. 抓教学过程的全方位管理
实行分抓领导分年级全方位管理的方式, 分抓领导全面深入备课、上课、批改、辅导、单元测试一条龙, 做到真正了解, 真正深入, 真正指导, 全面带动。
(1) 结合上级要求, 进一步细化我校备课、上课、作业要求。
备课:各学科教师做到提前一周备课, 掌握课程标准, 熟悉教材, 明确目标, 抓住重难点, 应用“六环三步”教学模式, 结合学生实际, 写出规范、详尽、实用的教案。
上课:上课要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 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 实现学生主体参与。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因材施教, 分层次教学。
作业:布置作业要精心设计, 有针对性, 有层次性, 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灵活性、操作性的作业,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选用。教师认真批改作业, 做到及时、细致、准确。
(2) 本学期两次集中检查教案, 并随机抽查, 既看教法设计, 更看学法指导;既重视课前准备, 更重视课后的反思。两次作业集中检查, 从教师作业的设计, 规范批改到学生的作业习惯、作业质量, 进行全面地分析。
(3) 教学领导要坚持听不同类型的课。既听公开课、研究课, 更要听推门课, 还要重视听复习课和练习课, 做到课前深入研究, 课后细致评价。
(4) 每月召开教学月例会, 实行四级质量分析, 从教师、教研组长到分管主任、教学校长, 对质量检测情况进行详细分析, 找出问题, 制定改进措施。
(5) 坚持学生技能训练、检查、反馈制度。进行专项的数学技能训练。如:口算、听算、计算等。进行积累、阅读、写字专项练习。坚持对各项技能月检查。
(6) 继续开展“大量读写”活动。充实班级图书角, 扩大阅读内容。教师加强阅读方法指导和阅读效果检查。学校每周更新一次阅读专栏, 每月进行一次“小星星直播”, 班级每月召开一次读书汇报会。
(7) 完善专用教室建设。专用室做到窗明几净、物品整洁, 账物统一, 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 为教学服务。
2. 深入开展教科研工作
(1) “六环三步”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推广。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六环三步”教学模式理论文章, 逐步内化, 灵活运用, 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
(2) 抓好学期初各个学科的“说教材、说课标”活动。每周教学分管领导要深入教研组参加集体备课并给予指导。
(3) 与集体备课紧密结合, 开展“同课异构”共讲活动。流程:个人备课——集体教研——个人二次备课——上课——评课——年组展示汇报——研评课。
(4) 课例学习、讨论与研究。有计划地学习学科专家课例, 学习新课改经验, 提高理论实践水平。
(5) 落实“校校公开课, 天天公开课, 人人公开课”活动, 将此项活动与校本教研相结合, 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 规范科研课题研究。加强对各个科研课题的研究、指导和监控, 做好“十一五”课题的结题工作, 迎接“市级示范科研室”验收。
(六) 搞好体卫艺工作,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全面落实艺体“2+1”工程, 使全校90%以上学生能熟练掌握两项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能。
2.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开展好阳光体育运动, 加强大课间活动质量管理, 在十月份举办学校体育节。
3. 加强体育课和公共卫生课的管理, 搞好卫生常识保健与宣传教育, 积极开展各种活动。
4. 认真做好学生健康体检工作, 抓实六病防治工作, 防控各种传染病。
5. 对校医、体育教师、班主任进行一次卫生常识培训, 下发两期卫生健康工作简报。加强师生健康档案及医务室的管理。
6. 加强校园环境卫生整治, 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
(七) 完善后勤工作, 积极为教学服务
黄山市2011年度市政府工作报告 篇8
四川省科协学会部部长唐礼华作了《积极投身社会管理创新,勇攀学会工作新高峰》的工作报告。报告对2011年“加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引导参与社会管理;整合资源,积极打造不同层次学术品牌;面对公众,打造科普品牌活动;努力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四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回顾。会议对2012年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1)重点研究如何增强社会组织服务能力,探索创新社会管理的路径和方法。2)举办第六届四川省博士专家论坛。3)做好建言献策项目等。
刘小荣在讲话中指出,多年来,四川省科协积极履行业务主管单位职责,认真抓好所属学术社会团体的管理工作,工作中坚持抓重点,抓基础,抓服务的原则,坚持活动与管理并重的工作思路,以活动促发展,以管理促规范,工作成效十分显著。科技类学会、协会等社会组织自身建设和整体影响力日益增强,服务社会能力进一步提高,为促进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黄竞跃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2011年学会工作取得的成绩。他强调,学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学会工作的责任感;要强化创新意识,加快学术交流品牌建设和学会自身建设,进一步提升学会的发展和服务能力;要围绕中心工作,发挥好学会的优势和作用,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高、服务学会会员上有新作为,取得新突破;要加强领导,做好对学会的各项服务工作,为学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努力开创学会工作新局面。
会上还举行了2011年度四川省学会工作“十佳学会”及先进集体的颁奖大会,省委常委李登菊及省科协党组成员等领导为先进学会
颁奖。
会议期间,四川省科协特邀中国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兼首席顾问葛可佑教授作了题为《合理飲食维护健康》的专题报告。还组织学会干部开展了趣味体育活动,增强了团结,加深了友谊,活跃了气氛,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周世蓉 编辑:方格)
(四川省科协)
【黄山市2011年度市政府工作报告】推荐阅读:
观黄山日出,描写黄山的作文11-03
黄山云海10-20
安徽黄山06-23
黄山随笔05-23
黄山学院06-19
黄山旅游08-09
忘情黄山作文06-09
黄山游玩作文09-20
美丽的黄山10-17
春学期黄山路小学教导处工作计划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