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公开课听后感

2024-10-10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公开课听后感(精选4篇)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公开课听后感 篇1

区公开课比赛听后感

姓名:陈康娇

3月17、18日,学校语文组组织了老师们去外校观摩关于区公开课比赛的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我受益匪浅。

17日分别听了《桂林山水》、《蜜蜂引路》、《春日》、《桥》、《搭石》和《匆匆》;18日听了《伯牙绝弦》、《识字3》和《乡下人家》等课程。我对此最大的感受是:教师语言要独具魅力。当我听着教师们的课时,做课老师那或优美煽情,或简洁流畅的语言,使我想到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声情并茂的语言勾起了学生思绪,也让我感动不已。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老师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烘托了课堂的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课堂语言简洁,准确,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唤醒学生沉睡的记忆。其次,小学语文教学就是以语文课文为例子,通过老师的引导帮孩子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和规律的学科,其中教学过程就是老师引导孩子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文中人、景、物的对话,甚至是与编者对话的过程。读书很重要,因此,语文教学应该建立在“熟读的基础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的书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朱熹,读书要有声、有色、有情、有韵,要读出文气,读出感情,学生才能对课文中的感情有所把握,在朗读中升华自己的感情。在我看来,语文的教学,学生的朗读是根本,思考是关键,发现问题是手段,老师的引导则可以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当中去。如《伯牙绝弦》的学习,老师给出了学习古文的方法:

1、借拼音,读准字;

2、凭注释,读通文;

3、知文意,显节奏;

4、解其意,韵味长。学生则根据老师所给的方法,开始自主学习。老师的作用是通过导学提示来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也就是抓住课文的重点内容来学习。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觉得自己还应该要做到:

1、转变师生角色,在以后的课堂当中,知识性的内容自己尽量少说,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将重难点感悟出来。

2、课堂上的过渡语要自然,而不是生硬地从上个片段直接转到下个环节的学习。

3、提高自己的随机应变能力,在课堂上遇到突发状况时可以冷静解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在阅读课文的学习当中,从对文章逐段的分析上转移到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上来,不断培养孩子的整体感知能力。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过程要凸显重点,不要面面俱到。

古诗词教学公开课听后感 篇2

二、讲究方法,深入研讨。

古典诗词文字简约,蕴含丰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注重教师的讲解分析、细嚼后的强行灌输,此种做法不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积淀,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更不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陆老师和吴老师在诗词教学中采用的几种方法很值得借鉴: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诗词作品常常是作者经历、思想感情的外现。因此,我们赏诗,须先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情感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如陆老师先让学生欣赏范成大故里——石湖的自然风光,让学生了解他的生活环境以及人生经历,丰富了学生头脑中对于诗词作者、历史背景、社会现象等等的认识了解,成为自身知识的积累,为赏读诗作打开了方便之门。

2、品析名句。

写作讲究锻字炼词,作者将其万千心绪凝于诗词等作品中。抓住关键字、词、句赏析诗词,可直接劈文入情,品味作者当时迸现的情感,体会炼词炼字之妙境。在研读过程中,适当渗透“以诗解诗”的方法,学生既能快速入境,亦能提高锻字、炼词、用句等写作能力,更能纵横联系,加强古诗之间的相互理解。陆老师抓住第一首中“日长篱落无人过”一句问:“这时的人们在干什么呢?请你读读书上的诗吧。”这一巧妙的过渡,不露痕迹地把学生带入了第二首古诗的学习。而且更加深了学生对“日长篱落无人过”一句的理解,可谓“一箭双雕”。

道德课听后感 篇3

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人人都应该尊重。十月十六在学校教导室听了“道德讲堂”课,令我感慨万千,于是我便写下这篇文章。

道德是一个最熟悉的名词,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道德是我们的天职和义务。可是仍然有不少人缺德,真令人遗憾。

在德国,有一名大学毕业生,并获得了硕士学位,竟然找不到工作。这事令我匪夷所思,究其原因是这名大学生坐车逃票。由此可见,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何等重要。历代有不少名人写了许多有关道德的名言警句。日本武者小路实笃这样写道:“道德不是人世中最至高无上之物,但它具有支配力,最有权向人们下达正确的命令。”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道德并不是什么稀世珍宝,而是陶冶人们精神文明的准则。道德能指引人们走向光明回避黑暗,获得成功,拥有一个璀璨的人生。

在当今社会,有道德的人是占绝大多数。电视上经常能看到很多孝心少年,道德模范。例如,匡爷爷的优秀事迹就感人至深。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希望,祖国未来的栋梁。我就应该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用高尚的道德标准,陶冶自己的思想灵魂。让每个人心中都盛开道德之花,永不凋谢。其实,道德就是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论什么人,都应遵守生活基本准则——讲道德。有些人,看见地上的纸屑,不当一回事,绕道而过。随地吐痰,公共场所吸烟,乱丢烟蒂、垃圾、水果皮„„殊不知道这些小事都是不遵守文明道德的具体内容。上述现象就是不文明道德行为。看起来只是芝麻小事,却能体现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境界。一个弯腰的动作,有这么难吗?其实只是举手之劳,但是操行低陋的人就是做不到。所以讲文明道德贵在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去。现在的商家也有不少漠视公共道德,为了多获得金钱,不惜一切代价,做缺德的事。如卖地沟油、牛肉注水、鸭子喂河沙等等。不少餐馆卖喂了瘦肉精的猪肉,还声称一等鲜肉,健康无害„„真是厚颜无耻,丧尽天良。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公开课听后感 篇4

当初选择这门课的时候是因为在自己的记忆里总觉得哲学是一门讳莫高深的学问,并且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似乎哲学就只是那些博学多识的大师们专属的领域。总觉得像尼采、康德、黑格尔、马克思啊这些哲学大师都像神一般的存在,充满了神秘感。虽然高中时期也学过哲学,但总觉得它介绍的过于生硬和死板,无非就是宣扬爱党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精神,对我来说没有丝毫的兴趣。但我想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重新认识哲学,想了解它和我们的生活到底有什么密不可分的关系。

现在还可以清楚地记得高考之前背的那些东西什么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啦,还有什么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实事求是,这样的言论还有很多,几乎每次案例分析都是国家实施了什么政策造福百姓啊做出什么重大决定从什么角度的为了什么啊之类的,似乎哲学和政治就是融为一体的。但自从上了第一课我就明白了其实是教科书把哲学狭隘了或许是它的针对性把我们误导了。就像老师说的在我们国家,哲学被强加了政治意志,就变成了不伦不类的政治意识形态的东西。而失去了它最本质最纯真的意义,现在在我看来哲学就是在精神层次对人的思考和社会的思考。它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来审视人的精神需求和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它扎根于现实服务于大众,切切实实的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中,并不是高深莫测晦涩难懂的。就像北大校长倡导的那样要让哲学成为真正的哲学。而不是某个政党或某些学派用来宣扬自己的工具。哲学本身注重的是对人的研究,它是在精神层面给人以指导。哲学的任务虽是改造世界,但它也是通过对人的改造从而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可人们的精神生活却远远跟不上这个步伐,精神食粮极度匮乏。有越来愈多的人迷失自我,看不清自己内心的方向,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渐渐地人们开始人云亦云,缺乏了自己的判断和认知,开始相信权威。难道每个权威人士就真的那么权威吗?在我看来那只是人们冠与于自己的一个称号而已,也没有什么是约定俗成的,那只是人们的因循守旧而已。就如西方哲学家所认为的那样,就人的本质规定性而言,人并非是那种一成不变的自然存在物,而是一种独特的超越性存在。因为人本就是一种永远不能定型和拥有无限发展空间的动物。对于这种具有未完成性的人,他天生就具有超越现实限制的激情和冲动。立足现实而又超越现实,不断地将超越现实的理想世界变成新的现实世界,这是人区别于和超越于动物的一个显著标志。如果一味的相信权威因循守旧那么人的价值何在!

哲学就是让人善于思索,勇于打破常规,正如罗素所说“没有哲学色彩的人,一生总免不了受缚于种种偏见”。他们只能是其民族和时代给出的常识、习见和盲目自信的奴隶。用哲学的方法思考能够让人的精神得到极大的解放和满足,它更多的是一种对人性的追求和释放。它能够让人打破原有的思想禁锢,去追寻自己内心最渴望的东西,这是自己理性审视的结果。人们不在单单的追求物质享受,而是上升到精神的高度,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和满足。它不是狭隘的个人追求,也包括对国家对社会乃至整个宇宙的探索。它拒绝强权拒绝约束拒绝习俗。它可以对一切自己怀疑的是提出质疑,然后不断的去探索去发现去找寻一切自己认为的合理的解释。我认为只有用哲学的方法理性的去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认知,而不是盲目地相信别人相信权威,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地自我。就如同苏格拉底说的那样未经审慎的生活是不值一提的生活,每个人都应该做回自己。

正如老师说的那样,哲学并不远离我们的生存生活和思想实际。你拥抱哲学,哲学则关照你的灵魂。让我开始切身实地的感受到了哲学的力量。只要你热爱生活,勇于探索,勇敢的去追求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那么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生命里的哲学家,而不是过别人主宰的生活。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所追求拥有自己的信仰,去赋予自己生命中属于自己的意义,而不是他人能左右的。正如尼采所说:对于人来讲,“生命应当产生信仰”。没有信仰的生命不是人的生命,没有信仰的人生不值得一过。我们都是切切实实有血有肉用灵魂的人,而不是没有追求和理想的行尸走肉。那我们该如何面对生活呢?正如老师所讲的那样不管我们身处的环境有多恶劣多糟糕,都不能持颓废、消极、无所作为的人生态度,当勇敢地迎战生活。要树立自己的信心,改变原有的那些观念,坚定自己的信仰和追求,那么我们将会收获一个美好的春天。要懂得我们的生活是由我们自己来掌控的。

老师最后一课讲的是关于爱情的哲学思考,作为学生并且正在谈恋爱的我很感兴趣,因为一直以来大家都在议论大学生应不应该谈恋爱。我很好奇哲学家们是怎么思考的。想看看他们能不能给我这段懵懂青涩的恋情带来点启发和思索。起初老师给我们讲述了他自己的故事,属于他们那个年代的爱情故事。让我了解了一个不一样的时代,其实他们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不解风情,原来他们也有青涩和懵懂。只是他们比我们更多一份矜持和向上的精神。他们会将喜欢转化为动力,而不是像我们想在这样一口一个我爱你,部分时间地点场合的秀恩爱,正如大家所说的秀恩爱死的快。这样的爱情反而不会长久。正如老师那样,虽然不乏倾慕者但他并没有谈恋爱,而是把正确的时间用在了提高自己的能力上。我们能说他错过了吗?他现在不照样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吗?两个人在一起靠的不是一句你爱我我爱你就行的,它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当你自己有足够的能力足够的强大时才能承担起这份责任。正如老师当年追师母一样靠的不是花样巧语而是实干精神。只有这样的男人才做可靠。老师对大学生能不能谈恋爱给与了肯定,说只要生理成熟了就完全可以谈恋爱,但心里的成熟确远远赶不上。其实恋爱本身也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我实属早恋的例子,从高中就开始和男友到现在也已经三年多了,听完课后我突然觉的自己实属早恋失败的例子。虽然现在还在继续着,但我觉得有必要做出改变。虽然在这三年中我们都彼此成长了也成熟了不少,但我们也失去了很多,最重要的就是高中时对学业的影响导致我们两高考都失利了,不仅让家人失望,也让自己悔恨。当老师说当你想起一个人心里充满感动时,那就说明你足够的爱他和他在你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但我却没有这种感觉,是我不够爱吗?我不知道。

爱情应该是两个人相互吸引相互倾慕它不单单是外表的吸引更重要的是人格的吸引,他们有着基本相同的价值追求和人生宗旨,并且愿意为对方付出一生的责任和义务,这样的爱情才是我所向往的。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过:过度爱情的追求,必然会降低人本身的价值。作为学生我们所追求的爱情应该具有长远的眼光,成熟且充满智慧,而不是在当下学习的时光里沉迷于花前月下你侬我侬。我们需要做的是相互鼓励帮助和支持,在增长本事的年龄段里努力地提升自己。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两人今后的持久发展和爱情的稳定。就像马克思和海燕那样,正是因为爱情的力量因为海燕的鼓励和支持才得以让马克思的事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在两人交往的过程中应该学会相互理解和包容,要允许差异的存在,正如一本书上所讲的:如果女人能够培就出大气和智慧,男人能够培就出现实眼光和较细腻的情感,爱情之花就将有最营养的肥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不要试图去改变别人,要学会为爱去接受。讲课时说审美分为三部分外貌审美、肌肤审美和心灵审美。在我看来心灵审美是最重要的,前两个都有可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变化,唯有一个人的人格魅力才是最为持久最吸引人的。一个拥有大智慧有责任感有担当有男子汉气概的男人才是我真正向往和爱慕的。还有在人格上男女都是平等的,他们拥有同等的社会地位,不该有什么所谓的男权主义和女权主义。

就像老师所讲的那样爱情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性和婚姻紧紧地连在一起的。“性”行为体现的是人的‘生物性’婚姻体现的是人的‘社会性’爱情体现的则是人的‘精神性’。每个人都应该认真的对待自己的爱情,并且本着结婚的目的,认真的经营自己的感情,和爱的人一起创造属于你们的未来。

上一篇:《墨子备高临》原文及译文下一篇:国庆节英语作文550字:国庆节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