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冰城》优选教案(精选14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冰城》优选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记忆字形、理解词语,并在书上做简单的批注。
2、在学习任务单的帮助下,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结构和主要内容。
3、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习体会阅读景物的文章,不仅要关注作者看到的,听到的,还要关注作者的感受。
4、继续学习写景课文的阅读方法,感受哈尔滨景色的迷人和对勤劳勇敢的哈尔滨人的赞美。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解读课题。
1、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一篇写景的文章。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是冰城哈尔滨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出示中国地图,这里就是哈尔滨
为什么称哈尔滨为冰城呢?请你结合预习时对补充材料的了解说说原因? 学生交流补充材料:哈尔滨是中国的黑龙江省的省会城市,位于中国北部地区,这里冬季漫长寒冷,冬长夏短,四季分明。极端气温为36.2℃,最低气温为-41℃。结冰期长达190天,素有“冰城”之称。
二、检查预习、理清结构。
师——这样一座特别的城市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相信大家通过预习一定有所了解了,请你用一句话来概括。
1、学习第1节
师引读——在作者眼里哈尔滨是一座人尽皆知的 美丽 城市,被誉为天鹅项上的 一颗明珠,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出示黑龙江省地图 哈尔滨是一座像明珠一样美的城市
2、我们发现这句话出现在课文的第1节,第一小节实际就是全文的总起句,通过预习我们知道围绕“美丽”,作者先介绍了哈尔滨夏季的美景,这对应的是课文的第2小节,接着介绍了哈尔滨冬天的美景,这是在课文的3---9小节,那第10节起什么作用呢?总结,呼应第一节。
▲总结—— 现在我们发现了这篇课文的结构顺序就是总分总,写景的课文一般都采用总分总的写作方法,条理比较清楚。
三、研读课文、学习2----9节
师——(指板书)我们知道课文主要介绍了哈尔滨夏天和冬天的景色,作者更爱哪个季节?从哪发现的?
交流——然而,我更爱哈尔滨的冬天。
1、学习第2节
(1)既然这么爱冬天,为什么作者还要花笔墨来描写夏天的哈尔滨呢?我们先来看看哈尔滨的夏天是什么样的?
(2)引读课文的第2小节,用一、两个词概括你对哈尔滨夏天的印象?
▲总结——是啊!夏天的哈尔滨都如此令人神往,这么美好,可作者却不满足,说他更爱哈尔滨的冬天,说明这哈尔滨的冬天在作者眼里美上加美,更有特色。原来作者描写夏天是为了衬托哈尔滨的冬天更好。
2、学习第3----9节
(1)作者怎样描述哈尔滨的冬天呢?快速默读读3----9节,用波浪线划出直接描写景色的句子。
句子1:然而,我更爱哈尔滨的冬天。一到冬季,哈尔滨就变成了冰的王国、雪的世界。地上、树上、格式的屋顶上覆盖着厚厚的白雪,到处是一片银白,远远望去,好壮观,好气派。
句子2、一到冬季,哈尔滨就变成了冰的王国、雪的世界。地上、树上、格式的屋顶上覆盖着厚厚的白雪,到处是一片银白。
▲总结——将作者看到雪景后的感受加上去,是文章更有血有肉,也提醒我们阅读写景文章时,还要关注作者的感受。
(2)你们发现了吗?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可3----9节中,只有第3节是在直接写景,其余几个小节都写什么?(人的活动)为什么要这样写?
(3)请你认真默读课文的4----9节,文中写了人物的哪些活动?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活动,边读边做书面批注。注意那些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 边交流边指导朗读
▲总结——是啊,通过这些活动和作者的感受,我们体会到了哈尔滨人的快乐、勇敢、勤劳和智慧,而这一切美好都因为有了这冬天的雪作为背景,所以写景写事是为了表达对哈尔滨人的喜爱和赞美的。简单说写景写事就是为了抒发情感。
四、总结全文、学习第10节
师——课文学到这,你们喜欢哈尔滨人吗?把作者的骄傲,你的赞美大声读出来。 齐读最后一节
是啊!冰城哈尔滨真不愧是一座 的美丽城市啊!
小学五年级语文《冰城》优选教案 篇2
1.课前学习 ———为更好地阅读做准备
1.1指导预习, 教方法。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 学生已经升入五年级, 可以熟练掌握阅读方法:首先要求学生通览全文, 将不认识的字词标出, 将不理解的句子画出;随后借助工具书, 明确字词的意思。 其次要求学生熟读课文, 达到正确且流利地朗读课文[1]。 最后要求学生边读边想, 读完课文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1.2加强词句练习, 重积累。
读课文只有在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基础上, 才能更好地明确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只有明确学过的词语的意思并根据需要进行再创造, 才能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重视词句本身的理解, 二是要重视词句在句子或文章中的运用[2]。 引导学生对词语和句子进行理解及时掌握, 先要明确这些词语和句子一般在哪些情景进行使用。 有些词语意思浅显, 学生很容易自己理解;有些词语语义晦涩难懂, 教师要精讲并造句帮助学生理解。在进行句子练习时, 教师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句式进行变换, 如“被字句”换成“把字句”;当然, 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造句、仿句练习。掌握一定量的词语和句子, 是更好地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 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 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
2.课堂教学 ———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方法
2.1多形式读, 启迪思维。
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课堂教学自然要避免单调乏味, 其中一个行之有效的策略就是设计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多样的读书活动。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灵活多变的教学过程中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 更能进一步达到阅读要求的效果。 从不同的角度设计, 读书形式也就多种多样。 从阅读目的说, 可以开展:引读、范读、赛读、评读、品读。 从阅读速度说, 可以开展:速读、慢读、跳读, 等等[3]。
例如教学《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时, 就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进行阅读, 以便学生更好地融入角色, 理解文章要表达的主要思想。
例如教学《珍珠鸟》的7、8、9、10自然段时, 由于这几段的构段方法是相同的, 因此我把读思、读说、读写等有机结合起来。
教师引读: (1) 老师:雏儿是什么样的? 学生读有关的句子。 老师:起先在哪里活动? 学生读。 老师:随后呢? 学生读。 (2) 老师:久了? 学生读。 老师:渐渐的? 学生读。 老师:它先? 学生读。 (3) 老师:它放开胆子? 学生读。 老师:它完全放心了? 学生读。 老师:有一天? 学生读。 老师引着大家这么一读, 你们有什么新发现?启发学生写下发现的东西。 然后设计读写结合训练: 雏儿与作者还会有怎样亲密的互动? 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 写几句话。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例子。 ”实践证明:通过引读理解课文内容, 引领学生发现课文构段的规律, 可以习得方法, 启迪思维,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读思、读说与读写结合, 先说后写, 水到渠成, 为单元的作文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2.2自主阅读, 放飞心灵。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读是悟的基础, 悟是读的深入, 练是读和悟的融会贯通, 是语言积累和运用的水乳交融, 是技能的形成过程。阅读教学中应做到以人为本, “训练”中包容“感悟体验”;以读为本, “感悟体验”中体现“训练”。 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需要语文老师做长期的、细致的练习和培养。文章是表情达意的工具, 鲜明的态度, 真实的情感是朗读的灵魂。而选择好了“读”的方式, 找准了语言文字情感的基调, 才能与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 涌起随之而至的激情, 鲜明的态度与真实的情感也才能从“读”的声音语调里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3.课后学习 ———有兴趣有计划的阅读
3.1鼓励课外阅读, 培养阅读兴趣。
要提高阅读能力, 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 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 在教学中, 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师一时难于解答, 可以发动学生把疑难解决。 在我引导同学们学习了《丝绸之路》这节课后, 有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骆驼可以在沙漠中生活? 其他生物像羊、牛, 为什么不能在沙漠中生活呢? ”这是从课文中引申出的问题, 难以预料。 我随即向学生发问, 请学生结合自己课外的读物进行解答。 这样不仅解决了问题, 而且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仅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而且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教师可以适时介绍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读物, 帮助学生培养阅读兴趣, 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3.2小组阅读, 制订计划。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形成小组, 组内成员共同制订阅读计划, 具体可以包括:读哪些书, 什么时间进行读书笔记的交流等。 这样通过小组的共同学习, 既可以起到督促作用, 促使学生共同学习, 共同进步, 又可以帮助学生互相合作, 共同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对于大多是独生子女的新时代的小学生来说, 小组阅读,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等等。
阅读, 在学生学习和生活当中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要长时间下工夫;而且要切实落实《课程标准》, 更应将课前、上课过程中及课后三个环节有机结合, 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摘要: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进程中, 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基础教育工作者感受着中国教育领域的理念及行动变革。如何提高阅读质量, 是一个需要不断探讨的问题。不仅要切实落实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形式读和自主阅读, 而且要从课前学习的预习及增强词句练习, 课后的课外阅读及制订计划读着手。三管齐下, 才能切实提高学生阅读质量, 进而达到理想的阅读效果。
关键词:阅读教学,课前学习,课堂教学,课后学习
参考文献
[1]张庆芳.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J].都市家教 (上半月) , 2014.
[2]袁艳杰.阅读伴成长[J].课程教育研究, 2013.
小学五年级语文写作教学 篇3
【关键词】小学教学 语文学科 五年级教学 写作教学 教学方法
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多半都是以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为目的,然而随着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教育观的提出,教学的多元化和生活化越发地成为教学的重点研究方向。尤其是针对高年级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巧妙地利用教材,学习文章写作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写作教学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写作水平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根据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针对五年级小学生的语文写作教学提出几点想法。
一、创设情境,进行写作教学
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有很大一部分就取决于学生的教学兴趣,尤其是针对小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来说,其学习兴趣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发展。尤其是针对语文写作教学来说,更加考验学生的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对写作教学的开展更是十分有利。比如在讲解《新型玻璃》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首先进行时下的玻璃样式的观察和研究,想一想现在我们所用的玻璃有什么特别之处,你希望改进成什么样子。然后让学生从课文中选一种新型玻璃,用第一人称“玻璃的自述”,介绍自己的特点和作用,将自己推销出去。这样的写作要求,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考范围和想象空间,从而更好地诱导学生进行写作能力的提升和完善。
二、提出问题,进行集体讨论
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的过程就是“提问艺术”,知识的学习正是通过这一过程的完整实行才能够被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效利用课文的特点,科学地设置问题,并在适当的时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此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例如:在《慈母情深》的段落中有一段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及动作的语句,在反复阅读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作者这样写作的优点在哪里?为什么要写母亲的眼神和动作呢?大家可不可以也用这种方法来写一写自己的妈妈?由此引导学生进行写作,以此完善自己的写作能力,提升语文综合表达能力的水平。
另外需要教师注意的一点就是,由于语文的写作教学不仅考验学生的语言文字组织能力,更是会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表达能力。所以说,教师要针对课文,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讨论,分享写作经验,谈一谈写作中遇到的问题,也是提升写作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法。
三、善用想象,发散思维
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对学生的童心,进行适当引导,引导学生不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提升写作能力。最简单也是有效的方式就是,能够进行留白的补充,也就是故事的扩写。让学生在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课文的延伸,用学生浪漫美好的想法去进行故事的扩展,用他们的所感所悟去构建属于自己的世界。对于学生来说,既能加大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掌握,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魅力,加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比如教师在讲到《珍珠鸟》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课文讲解完毕之后,进行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问一问学生,如果自己养了一只珍珠鸟,会和它之间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假如个别同学对于珍珠鸟没有什么了解,那么就想一想自己家养过的其他的小动物,它们和我们的感情怎么样呢?让学生将这些故事和想象流于笔触,表达出来。通过让学生进行这样的锻炼,学生就能很好地掌握情感的真谛,完善写作教学的形式。
四、善用多媒体教学
当今社会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有利道具。教师可以选择性地让学生接触社会的热点问题和图片,就这些问题让学生自由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通过给学生放送网上其他教师的教学视频来相互提高是很有必要的。比如讲到《慈母情深》时,我们就根据身边的真人真事和网络上的相关视频进行教学,让学生不仅能看到课文中的文字,更能体会出真挚的感情。
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教学的基础,随着年级的不断提升,到了五年级的阶段,正是写作教学的重要转折阶段。这不仅需要教师多年的经验进行探索,更需要教师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写作教学是语文综合运用的最终体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文学习程度的好坏,直接反映在写作的成绩上。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能够善于利用教学文本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方面的探索,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写作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尽可能地让小学生主动地进行写作,而不是将其看成是一种负担。
【参考文献】
[1]高丽英.浅谈小学语文创新教学[J].安徽文学:文教研究,2007(1).
小学五年级语文《冰城》优选教案 篇4
1、自读课文,了解以“米开朗基罗”为代表的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风格和以“罗丹”为代表的现代雕塑风格。
2、理解罗丹的创造对艺术发展的贡献。
3、理解文中意蕴丰富的句子,了解“走路的人”的双重含义。
教学重、难点:理解文中蕴含丰富的句子,了解“走路的人”的双重含义;理解文章最后一自然段。
教具、学具:图片
一、导入新课。
师: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走路的人”指的谁?“走路”是什么意思?
学生活动预设:“走路的人”指的是一个雕塑;
“走路”是向前行进、向前迈步等。
二、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师:既然“走路的人”是一座雕像,那么它是一尊怎样的雕像?是谁的作品?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整理自学笔记,一会大家交流;
1、学生浏览课文,整理自学笔记;
2、交流:
学生活动预设:那座雕像没有头没有手,只有厚实的身躯和两条粗壮的坚定的叉开着像是在走路的腿——它是奥古斯特·罗丹的作品;
师:那么罗丹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是什么?与“米开朗基罗”为代表的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风格有什么不同?
3、学生读文思考。
4、交流,预设:
⑴罗丹的雕塑经常只强调雕像中的主要部分,而是省略其他不重要的部分,有些雕塑不但不美丽,反而可以说是相当丑陋的,因为他要表现的不仅仅是外表的形象,更是艺术家内心的观念和主张。
⑵米开朗基罗的雕塑风格以人物逼真,线条优美,造型华丽,外表光滑柔润,细节完整、真实为标准。
5、出示学生课前搜集的一些雕塑图片,学生判断图中雕塑属于哪个时期的作品。
学生结合文中叙述的两种雕塑风格进行判断。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感悟。
三、解读重点语句,深入理解课文。
1、师:你喜欢哪位雕塑家的创作风格?
学生结合文中的语句谈自己喜欢的理由
预设:
1)、学生可能抓“他没有手,没有头,因为他正在走路呀。”来体会罗丹的作品忽略了人物的头和手等相对次要的部分,正是为了突出人物专心走路的姿态。
2)、抓“女孩看了很久,眼中露出惶惑不解的神情”体会看了很久,说明雕塑很特别,吸引人,也说明它不易被理解。“惶惑不解”说明这个雕塑并不优美,让女孩感到害怕。
师点拨:从小女孩的反应可以看出,大众对新的艺术风格不是一下子就能理解和接受的,也可以从中看到,这种新风格的出现正是罗丹在艺术上的突破,是对大众审美情趣的一种超越,而超越正是艺术的生命力所在。
3)、抓“他就如同它的杰作《走路的人》一样,一直走着,不停的走着。”体会既是指作品《走路的人》的艺术主题,又指罗丹用毕生的精力去追求更新,更高的艺术境界。艺术的道路上从来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
2、指导朗读,重点感悟。
四、理解文题,升华主题
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走路的人”指的是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师适时引导:
1、课文以“走路的人”为题,题眼是一个“走”字,“走”不仅是雕塑所表现的动作,也是罗丹要借雕塑来表达一种观念和主张。走,更是指罗丹在艺术上的创新创和探索。
2、“走路的人”不仅指罗丹一个人,凡是立志于探索创新的人都可以叫做“走路的人”。
板书设计:
29 走路的人
一种创新和
小学一年级语文《春笋》优选教案 篇5
读词语:冲破 掀翻 唤醒
裹着 娃娃 迎着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听雷声,说话:春雷公公仿佛在说什么?
2.指导朗读: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此处以点评代指导,在点评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感悟“冲破”“掀翻”“冒出来”。】
3.句式练习:一声春雷,唤醒了( ),唤醒了( ),唤醒了( )……
设疑自读:醒来的春笋在做什么?
4.交流,指导朗读: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5.表演理解,生朗读做动作。
6.齐读第一自然段。
7.练习背诵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实物,简单观察说话
2.找出课文里描写春笋样子的句子,读一读:重点指导读好“嫩生生”,读出春笋的可爱。此处可以由老师范读。
3.学习第二句:
(1)读句子。
(2)学习生字:笑
A.学生自主识记生字。
B.出示古文字的“笑”,帮助理解并巩固字形。
C.指导书写:小口诀——竹字头有高低,撇捺舒展站得稳。【这是习字册上的小口诀。】
D.扩词。
E.带着这样的心情朗读这句话,以点评代指导。
4.学习第三四句。
(1)看视频感受竹子生长得快。
(2)指导朗读
(3)学习生字:节、再
再 结合字理教学,扩词关注“再向上”的意思,指导书写,小口诀:四横匀,末横放,中间形窄有精神。
(4)小结竹子的精神,板书: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
5.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朗读全文,总结课文:
夸夸小春笋:小春笋,你——
五、拓展延伸:春笋【这首诗是补充习题上的内容。】
小学五年级语文《冰城》优选教案 篇6
1.了解蜘蛛的外形特点、结网特点及捕虫的特点,体会蜘蛛是最聪明的独居昆虫。
2.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基础知识:
躯 躯体 躯壳 七尺之躯
妨 妨碍 无妨 不妨
碍 妨碍 碍事 碍眼
侵 侵略 侵占 侵权
伪 伪装 伪劣 伪证
谋 计谋 谋生 出谋划策
损 破损 损坏 损失
毅 毅力 坚毅 刚毅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这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比较强的昆虫知识小品文。文章准确而形象地说明了蜘蛛的生态特征,结网的过程及斗敌的本领,告诉我们蜘蛛是最聪明的独居昆虫。本文结构清晰,由蜘蛛的外形写起,说到它们独特的身体机构和高超的结网技能,最后说到斗敌的方式。文章头绪简单,重点突出,作者抓住了这三个主要问题进行介绍,不求面面俱到,而且在介绍的过程中也是只说主要特点,不求详细完备。所以,全文读来清朗自然,晓畅明白。
2.教学重点:
(1)研究学习蜘蛛是怎样利用它的网抗御敌人和进行捕食的。
(2)学习一些说明事物的方法,并能学习使用。
3.教学难点: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蜘蛛是怎样利用它的网抗御敌人和进行捕食的的。
(2)体会作者对蜘蛛的赞美的思想感情。
4.教学突破点:
(1)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作者对蜘蛛的赞美。
(2)通过揣摩重点语句,学会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教法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学习生字、新词
1.读文章,要正确读准每个字音。
2.边读边找出生字生词,并借助工具书加以学习。
3.结合上下文加以理解。
二、练习朗读课文
1.自己练读,再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朗读。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三、指导表达
1.提出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蜘蛛的哪几方面特点 。同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来。
2.自己先练习,再和组内的同学交流,能抓住文章的主要介绍了蜘蛛的外形特点,蜘蛛是怎样利用网抗御敌人及进行捕食的。
3.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出示谜语,导入新课
出示谜语:南阳诸葛亮,稳坐军中帐,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蜘蛛》(师板书课题)
二、通读全文,找中心句
课文有一句话直接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快速的默读课文,找出这句话。(在我观察过的独居的昆虫中,蜘蛛最聪明。)
三、抓住中心,深入学习
1.为什么说蜘蛛是最聪明的,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写出了它的聪明。(结网和捕虫两个方面)
2.自由读课文,画一画表现蜘蛛聪明的语句,在小组内交流。
3.学生汇报蜘蛛捕虫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说一说蜘蛛捕虫时遇到了几种情况,分别是怎么处理的?你能用成语概括出这几种情况吗?
一是势均力敌、反败为胜,
二是克敌制胜、稳操胜劵,
三是无可奈何、主动放弃。
4.从蜘蛛不同的捕虫方式上看,你认为蜘蛛是种什么样的昆虫?
四、总结收获,质疑问难。
朗读全文,讨论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交流感受,拓展阅读。
1.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也亲自去观察蜘蛛,说说你们看到的蜘蛛给大家讲讲吗?(指生汇报,课前学生可以把观察到的蜘蛛拍下来,给大家展示。)
2.你们还想了解有关蜘蛛的更多知识吗?
板书设计:
蜘蛛
外形特点
织网
聪明 对付侵略者
对待苍蝇
对待强敌
资料索引与精华:
【世界上最小的蜘蛛】巴拿马的热带森林里生活着一种小蜘蛛,体长只有0.8毫米,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蜘蛛。
【猎人蛛】澳大利亚境内有一种世界上的蜘蛛。大的有半斤多重,有八条腿,相貌丑陋,但却是捕捉蚊虫的好手,凡敢于来犯的蚊子无一生还,具有猎人般的本领。
浅谈小学五年级语文写作教学 篇7
关键词:小学教学;语文学科;五年级教学;写作教学;教学方法
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多半都是以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为目的,然而随着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教育观的提出,教学的多元化和生活化越发地成为教学的重点研究方向。尤其是针对高年级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巧妙地利用教材,学习文章写作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写作教学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写作水平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根据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针对五年级小学生的语文写作教学提出几点想法。
一、创设情境,进行写作教学
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有很大一部分就取决于学生的教学兴趣,尤其是针对小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来说,其学习兴趣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发展。尤其是针对语文写作教学来说,更加考验學生的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对写作教学的开展更是十分有利。比如在讲解《新型玻璃》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首先进行时下的玻璃样式的观察和研究,想一想现在我们所用的玻璃有什么特别之处,你希望改进成什么样子。然后让学生从课文中选一种新型玻璃,用第一人称“玻璃的自述”,介绍自己的特点和作用,将自己推销出去。这样的写作要求,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考范围和想象空间,从而更好地诱导学生进行写作能力的提升和完善。
二、提出问题,进行集体讨论
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的过程就是“提问艺术”,知识的学习正是通过这一过程的完整实行才能够被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效利用课文的特点,科学地设置问题,并在适当的时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此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例如:在《慈母情深》的段落中有一段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及动作的语句,在反复阅读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作者这样写作的优点在哪里?为什么要写母亲的眼神和动作呢?大家可不可以也用这种方法来写一写自己的妈妈?由此引导学生进行写作,以此完善自己的写作能力,提升语文综合表达能力的水平。
另外需要教师注意的一点就是,由于语文的写作教学不仅考验学生的语言文字组织能力,更是会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表达能力。所以说,教师要针对课文,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讨论,分享写作经验,谈一谈写作中遇到的问题,也是提升写作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法。
三、善用想象,发散思维
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对学生的童心,进行适当引导,引导学生不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提升写作能力。最简单也是有效的方式就是,能够进行留白的补充,也就是故事的扩写。让学生在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课文的延伸,用学生浪漫美好的想法去进行故事的扩展,用他们的所感所悟去构建属于自己的世界。对于学生来说,既能加大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掌握,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魅力,加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比如教师在讲到《珍珠鸟》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课文讲解完毕之后,进行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问一问学生,如果自己养了一只珍珠鸟,会和它之间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假如个别同学对于珍珠鸟没有什么了解,那么就想一想自己家养过的其他的小动物,它们和我们的感情怎么样呢?让学生将这些故事和想象流于笔触,表达出来。通过让学生进行这样的锻炼,学生就能很好地掌握情感的真谛,完善写作教学的形式。
四、善用多媒体教学
当今社会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有利道具。教师可以选择性地让学生接触社会的热点问题和图片,就这些问题让学生自由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通过给学生放送网上其他教师的教学视频来相互提高是很有必要的。比如讲到《慈母情深》时,我们就根据身边的真人真事和网络上的相关视频进行教学,让学生不仅能看到课文中的文字,更能体会出真挚的感情。
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教学的基础,随着年级的不断提升,到了五年级的阶段,正是写作教学的重要转折阶段。这不仅需要教师多年的经验进行探索,更需要教师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写作教学是语文综合运用的最终体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文学习程度的好坏,直接反映在写作的成绩上。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能够善于利用教学文本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方面的探索,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写作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尽可能地让小学生主动地进行写作,而不是将其看成是一种负担。
参考文献:
[1]高丽英.浅谈小学语文创新教学[J].安徽文学:文教研究,2007(1).
[2]邹淑敏.浅谈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式[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33).
小学五年级语文《冰城》优选教案 篇8
1、能在阅读中认识生字9个,描写其中的5个,积累词语8个,重点理解、积累“享受、朝气蓬勃”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根据课文内容填上樱樱说话时的神态。
3、能读懂课文内容,知道文中樱樱的“森林”的意思,能找到描写樱樱“护理森林”的句子。
4、培养学生乐于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在阅读中识记生字9个,重点理解、积累“享受、朝气蓬勃”等词语的意思。
2、能读懂课文内容,知道文中樱樱的“森林”的意思,能找到描写樱樱“护理森林”的句子,并能根据课文内容填上樱樱说话时的神态。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重点语句,知道文中的“森林”的意思。
2、学习生字:繁、丫、编、嫩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板书:森林
师:想不想到森林去看看? 媒体依次出示森林图。
师:你觉得森林是怎么样的?
3、交流。
4、师:是啊,森林里有参天的大树,鸟语花香,泉水丁冬,还有许多可爱的动物,那儿空气清新,景色迷人,漫步在森林里,真是一种享受。 板书课题:2、享受森林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那么课文中是写谁享受森林,她的森林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己来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媒体出示自学要求;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中是写谁享受森林,她的森林是什么?长得怎么样?找出有关的句子。
2、交流。
(1)接龙读课文。师指导长句的朗读。
(2)交流,出示句子。
三、抓重点句,研读课文。
1、媒体出示句子:看,樟树茂盛、繁密的枝丫,朝气蓬勃地朝四面八方伸展,编织出一大片嫩绿色的阴凉。
(1)学习生字:繁、丫、编、嫩。指名读,正音。 数一数,“繁”、“丫”一共有几笔?“丫”字书空。 媒体在田字格里放大“丫”字。
(2)师:生字我们已经会读了,谁能把生字放到句子中读一读呢?指名读句子。
(3)媒体出示樟树林图。 师简介:樟树又名香樟、乌樟、芳樟,高可达四五十米。它的叶子很有光泽,表面深绿,背面青白色,入秋以后变成鲜红色或橙红色,娇嫩可爱。夏天会开黄绿色的小花。樟树枝叶繁茂,浓荫蔽地,树姿雄伟壮丽。
(4)师:联系图片和句子内容,谁知道“朝气蓬勃”是什么意思? 媒体中“朝气蓬勃”这个词语变红。
(5)师小结:是啊,樱樱的小樟树苗虽然没有长到四五十米,但也已经有两个樱樱那么高了,而且樟树长得枝繁叶茂,充满着生机。
(6)指导朗读句子。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
2、师:这一片繁茂的樟树林原先是怎样的呢?自由读读1-4小节,想一想。 交流,媒体出示叶芽图。
四、复习巩固 1抽读生字。
3、指导书写:嫩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知道文中樱樱的“森林”的意思,能找到描写樱樱“护理森林”的句子。
2、学习生字:杂、绑、普、搬、凳
一、复习引入
1、齐读句子:看,樟树茂盛、繁密的枝丫,朝气蓬勃地朝四面八方伸展,编织出一大片嫩绿色的阴凉。
2、师:小小的叶芽怎么会长得如此枝繁叶茂呢? 媒体出示“两瓣小小的叶芽图”与“樟树林”图比较。
二、深入学习,研读课文
1、师:再轻声读读课文,想一想小樟树苗长得枝繁叶茂的原因是什么,用直线划出来。
(1)媒体出示句子: 樱樱每天从门前走过,都要去看看那些小樟树苗。泥土干了,她就浇水;长出了杂草,就把杂草拔掉;刮大风了,她为小樟树苗绑上一根竹子;寒流来了,就在小樟树苗四周铺些稻草„„
(2)学习生字:杂、、绑、铺。 指名读一读,注意这两个字的字形,“杂”字的下面不是“木”字底,“铺”的一点可别漏了。 媒体“杂”和“铺”这两个字在句子中变红。
(3)用小圆圈圈出表示动作的词。做做动作读一读句子,说说感受。
(4)各种形式读句子。师引读。同桌互读。
(5)师小结:樱樱精心照顾着这些小樟树苗,不让它们受到一点伤害。正像爸爸所说的,樱樱的心里装着这些小树苗,经常去护理,所以没过几年,这些小小的叶芽,竟长成了一片小樟树林。
2、媒体再出示句子: 看,樟树茂盛、繁密的枝丫,朝气蓬勃地朝四面八方伸展,编织出一大片嫩绿色的阴凉。 齐读。 试着背一背这句话。
小学五年级语文《冰城》优选教案 篇9
1.采用逆序式欣赏模式聆听乐曲主题,感受大象悠闲自在的样子和神态。体验乐曲中低沉的音色、诙谐的情绪,表现大象憨厚、可爱的样子。
2.采用衍展式欣赏模式聆听乐曲主题,探究乐曲不同的主题旋律,启发学生感受、表现大象的挤奶动作,体验合作、自主学习的快乐。
3.采用表现式、创造式欣赏模式分组创编动作,体验、表现大象的愉快情绪。
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表现大象诙谐、活泼的情绪。
教学难点:
聆听并演唱乐曲的主题旋律。
教学准备:
课件 音响 图片 头饰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阶段目标:采用逆序式欣赏模式导入课题
(感性欣赏)师:上节课我们一起聆听了乐曲《狮王进行曲》,大家还有印象吗?还记得是哪个国家的哪位音乐家写的吗?
大家请看屏幕
屏幕出示:大提琴的图片。
师:谁知道,这是什么乐器?
师:你们听过这件乐器发出的声音吗?说说。
播放大提琴的音色。
师:请你来形容一下倍大提琴的音色。
师:如果你是作曲家,你会用这件乐器表现什么样的动物?
播放主题1
你觉得这段音乐在描写哪种动物?
师:圣桑运用了倍大提琴厚重的音色,形象的表现了大象憨厚、可爱的样子。
我们一起再来听一下刚才的主题。听后告诉老师音乐是几拍子的?
法国的圣桑。
观察图片并回答问题。
听后发言。
猜想。
自由发言。
聆听乐曲主题5。
二、新授部分
阶段目标:采用分析式欣赏模式引导学生了解乐曲的主题
理性欣赏。
1.聆听主题一。
播放乐曲主题。
师:出示乐曲主题,我们再来听。
师:这段音乐好象在描写大象干什么呢?
师:大象怎么走路呢?
师:播放主题一进行模仿。
师:找一部分学生进行模仿
2.聆听主题二。
师:大象走累了,停在大树边休息啦,请听下面这段音乐,播放主题2
师:这段音乐给人什么感觉?你能表现一下吗?
师:分组表现。
3.聆听第三部分音乐。
师:经过短暂的休整,大象又恢复的一开始的神态,我们听,播放第三部分乐曲。
师: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
师:谁注意到作品是怎样结束的?
师:音乐是怎么开始的呢?
播放乐曲的引子。
4.完整聆听作品感受乐曲节拍。
看谱听主题。
走路。
生模仿。
聆听音乐进行模仿。
表现主题。
聆听主题二,进行想象。
自由发言。
自由表现。
几人一起表现。
聆听。
自由发言。
用动作来表示音乐结束。
完整聆听作品15。
创编部分师:我们已经比较了解作曲家创作的意图了,现在,我们帮助还不太了解他意图的人们,用动作来表现作品。
师:分组进行表演集体做动作。
分组展示13。
三、拓展部分
师:我们一起看看乐队的现场表演好吗?观看乐曲视频材料5。
四、课堂小结
小学五年级语文《冰城》优选教案 篇10
摘 要:俗话说:兴趣是学习一切新知识最棒的老师。兴趣是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一种非智力条件因素,是人们进行学习新知识的一种内心深处的倾向,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动力源泉。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阅读时,应该遵守兴趣优先的原则。为学生在课堂中营造出快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给予学生更多关于阅读的新知识。就如何进行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育
小学生在四、五年级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普遍来说都比较贪玩,不会主动去学习、去阅读。因此,教师应该在教育中做好学生的阅读工作,那么教师要怎样做、要做些什么才能激发小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学习兴趣呢?
一、调动学生在生活中的阅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谁也远离不了谁。所以,教师可以从学生生活方面进一步激发学生进行阅读的热情和激情,让学生用独具特色的学习生活方式来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并能够在学习生活中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在学习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时候,让学生带着丰富的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到父子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到什么是无私的、伟岸如山的父爱,要教导学生尊敬父母,孝敬父母,懂得感恩。当然,除了感恩教育之外,老师还可以借助课文,适当地普及一些有关地震的安全防范知识,通过提问的方式“地震的时候,我们该怎么保护自己呢?”引发讨论,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最后老师总结各位学生的看法,归纳总结:“地震的时候,一定不能慌张,及时往外跑,或者可以躲在课桌底下、墙角,互帮互助,等待救援”。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二、教师应在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热情
学生有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的阅读教育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教师想要在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得做到以下几点:(1)告诫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要学会心平气和,专心致志,不能一心二用;(2)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在文章中不断提出自己内心深处的疑问,以达到学生能够明白文章中的用意;(3)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动手的能力——遇到文章中优美的段落、字词时,先用笔勾画出来。文章阅读完毕后,用一个小笔记本把勾画出来的字词、段落进行摘抄、理解。通过这样日积月累地学习,难道还怕学生厌烦阅读,不能够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不能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吗?
三、教师应在阅读教育中适当增添“游戏”
把阅读转变成一种游戏,何尝不是一种激发学生阅读热情的好办法。教师要怎样做呢?父母是学生的启蒙老师,学生家长在教学工作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因此,教师可以和学生家长进行交流、沟通,让学生家长支持、配合自己的教育工作。例如,举办亲子活动。邀请学生家长和自己的孩子在校园中进行阅读开放日。让学生和家长在阅读中互动,并对其进行班級测评,在班级中评选出书香家庭,给予学生在阅读中更多的鼓励。
想要让学生喜欢阅读不是一件容易之事,也不是说立竿见影。所以,教师要循序渐进,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让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让阅读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无忧无虑地翱翔。
参考文献:
[1]宋丽华.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尝试[J].辽宁教育,2011(10).
[2]刘丽欣.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J].学周刊,2011(08).
[3]顾春芳.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0(02).
小学五年级语文《冰城》优选教案 篇11
语文课学习意在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于《诉衷情》一词的学习,重点在于感受陆游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愤慨。
本课教学设计重点是朗读,让学生通过读、研读等多种方法,结合对陆游及写作背景的简介,体会这首词的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3个生字,会写一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体会词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愤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示范朗读及播放影音文件的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使学生能够理解词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态度
体会陆游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 幻灯片出示,走近陆游。
猜猜他是谁?(陆游)谁来根据自己的了解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陆游是宋朝的爱国词人,曾写下了大量以爱国为主题的诗词,而且他的词多以豪迈悲壮的感情基调为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诉衷情》,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位词人的内心世界,和他做一次心灵的对话。(出示这首词)谁想把这首词读给大家听?(师板书:诉衷情)
2.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结合课前预习扫除生字新词障碍。
3. 汇报:谁能当老师,教大家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认字、组词、解释、造句)
4. 学会了生字新词,谁能流利地为大家朗读这首词?
5. 生齐读课文。
二.整体读词,感悟情感。
通过刚才同学们对作者的介绍,我们知道陆游一直坚持抗金的主张,但屡次遭到当权派的打击,被迫晚年退居山阴。这首《诉衷情》就写于他隐居山阴时期。
1. 听老师朗读这首词,感受词人写这首词时的心情。(配乐)(生说:悲伤、郁闷、无奈等)
2. 这种浓郁的悲愤之情,又是怎样通过具体的词句表现出来的呢?(朗读、体会)
3. 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一边读课文一边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4. 师指出:“觅”:寻找 “戍”:(军队)防守 “暗”:光线不足,黑暗。
5 . 师生共同概括这首词的大意。
三、品读词句,入境悟情。
1.小组内边读课文边思考:文中哪几句是词人情感的集中体现?
2.生汇报:胡未灭 ,鬓先秋,泪空流。(师幻灯片出示)
3.表达的是什么情感?指导朗读这三个短句。读出词人的爱国情感和悲愤之情来。
4.文中还有哪些词句体现了词人的爱国情感?深入理解这首词的上词的上阙。
(1)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课件出示:汉朝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作者以此要表达自己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用高昂激荡的语调来读这两句。(指名读,男生齐读)
(2)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课件出示:苏秦说秦王的典故,表明作者不得封侯,徒劳无功的境况,流露出词人报国之志随着时光的流逝难以实现的沉痛之情。)用悲愤的语调读这两句。(谁来试着朗读,女生齐读)
(3)全班齐读这首词的上阕。
5.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词人为之奋斗一生的理想无法实现,这叫他如何不悲愤。让我们再次走进词人的心灵深处,齐读下阕最后三句,(幻灯片出示)你能说出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感慨么?
天山是哪里?沧州又是哪里?
是啊,诗人的身虽隐居在山阴,可心却依旧征战沙场,他的身和心有着如此的距离,他该是怎样的心情啊?你体会到了吗?
师点拨:词人理想中渴望着(报国立功),但现实中却(冷落闲置,被迫退隐,身心分离)所以这三个短句饱含着年迈苍苍的陆游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同时也暗含着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那就用你的朗读把这种感受读出来。(读出作者的悲愤、痛苦、无奈来)
6.再次研读:
看看陆游的昔日与今朝,他由青丝变白发,由单枪匹马、驰骋疆场那英姿勃发的陆将军到这满头白发、老泪纵横、壮志难酬却又隐居山阴的陆游。我们清楚的看到了他的容颜变了,但他不变的是什么?(满腔的爱国热情,满腔的报国志向)
师:是啊,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这样的感慨向我们呈现了诗人的理想与现实那强烈的落差。因为诗人终究报国不得志啊!所以诗人“泪空流啊”!
那么,诗人老泪纵横,那滴滴的泪是为谁而流啊!(引导体会:为自己而流,是遗憾的泪,无奈的泪。)
(引读)
(1)、是啊,如果陆游的报国之志能够实现,即使他战死沙场,也许他的人生也会少一些悲泣,因为本来胡能灭,却--胡未灭;本来鬓不秋,却--鬓先秋;本来是泪不流,却要泪空流……所以,陆游遗憾哪,也无奈啊!好,就把这遗憾、无奈都融进你的朗读,读:胡未灭……
(2)、如果陆游的报国之志能够实现,即使他已至暮年,也许这首《诉衷情》会少一份悲凉,多一份豪情。可惜啊,可惜,--齐读,胡未灭……
(3 )、同学们,陆游的泪是同情的泪、愤恨的泪、无奈的泪,可这饱含着这么多意义的泪却空流,这些泪怎么就空流了呢?
是啊,陆游空有着一腔报国的热情,却一直报国无门,他那理想的梦破碎了,泪流尽了,所以留下了这千古绝唱--齐读《诉衷情》。(配乐)
7.通过刚才的品读,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是:爱国主义和壮志难酬的愤慨。(师板书)这是一位爱国者的血泪之歌,让我们怀着对词人深深的崇敬之情一齐诵读全文,好么?(配乐)
8.历史的秋意,时代的风雨,英雄的本色,艰难的实现,爱国的情怀,读着这样的词句,很自然地能让我们联想到词人的哪些诗词呢?或者从你学过的古诗词中是否能找出与这首词感情色彩类似的词句或诗句呢?
9.学生说,师幻灯片出示: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赤心惟报国。”
“白刃临头笑,青天在上任人狂。”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生齐读
四、感悟诗情,情感升华
.师:吟动人诗篇,品诗中深情。爱国志士这满腔的爱国之情又会给我们哪些启发?师:精彩极了!(鼓掌)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刚刚度过她60岁的生日,如今经济迅速发展,国家日益强盛,人民团结奋进。在这样和平安定的年代里,我们更爱我们的祖国。从现在起,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树立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勤奋刻苦,踏实进取,努力学习,为振兴中华打好坚实的文化基础。
愿同学们早日成材,梦想成真!下课。
板书设计:
《诉 衷 情》
【宋】陆游
胡 未 灭,
爱国主义情怀
鬓 先 秋 壮志难酬的愤慨
小学五年级语文《冰城》优选教案 篇12
1、正确读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盲哑、特殊、阅读、纠正、额头、膝上、竭力、刹那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课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中所指的“爱”的深刻含义。
3、学生学会感受别人对自己的爱,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
概括课文内容,感受萨勒老师对海伦深沉的爱。
教学难点:
理解爱是什么,体会海伦对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引入课题
师:在一岁半时,一场重病使她听不见也看不见,不久她又失去了说话的能力。然而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竟然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这个人就是海伦凯勒。
今天我们学习第九课《爱是什么》,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发生在她身上的故事吧。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围绕课题质疑。你有什么问题要问?或者说你想知道些什么?
(看来大家都预习的很认真,动脑筋思考了。会提问的孩子才是会学习的孩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32页,①自由地朗读课文,带着问题去课文中找答案。要把课文读通顺。②同时画出生字、生词,注意字词的读音和含义。可以适当的借助工具书来理解字词。
1、生按要求自学,师个别检查。
2、汇报检查
(1)黑板上出示生字词
盲哑 特殊 阅读 道理 传递 按次序 纠正 额头 膝上
刹那间 小芽儿 茫然不解
①齐读词语。指导“殊、刹”的翘舌音和“盲”的后鼻音。注意“盲”(盲和育的区别)、“膝”、“额”字的写法。“刹”chà、shā的多音字并组词,
②你觉得还有哪些字是你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③指名认读,全体男生齐读。
④这些词语的意思你们都理解了吗?有没有不知道意思的?
⑤全班同学齐读词语,每个三遍。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爱”。
1、指定14个人每人读一个自然段,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把不明白的词句做上记号。
2、生汇报。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萨勒老师是用怎样特殊的方法让海伦明白爱的含义的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她们师生之间的爱。
二、品读1~2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说说萨勒老师为什么要用特殊的方法教海伦阅读、书写和算术?
板书:海伦 双目失聪 双目失明 世界 隔绝
3、萨勒是用怎样特殊的方法教海伦的呢?
补充材料:你感受到了什么?(萨勒老师爱海伦)
4、师:萨勒老师用自己特殊的方法培育着了又聋又哑又盲的海伦,海伦最终成为了美国杰出的作家、教育家。当知道这些时,你心底里涌动着的是什么样的情感?让我们怀着这样的情感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三、品读课文3~14自然段
1、师:同学们的敬佩之情已经溢于言表。下面请自由朗读课文3~14自然段,找出萨勒老师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做上记号。教师巡查、指导。
(相机学习句子 )
(1)我老是弄错,老师耐心地一次又一次地给我纠正。弄到最后,我发现有一大段穿错了,老师碰碰我的额头,拼写出一个“想”字。
A、让生说感动的原因。
B、理解“老是”一词。
第一次,我弄错了,老师耐心地给我纠正;第二次,我又弄错了,老师又耐心地给我纠正……
这时老师是怎样做的?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对“一次又一次地”的理解。)
C、指导朗读。(让我们带着老师对海轮深深的爱来读读这句话。)
(2)①“她轻轻搂着我。”
从这里你能感受到什么?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了老师对海伦的“爱”?
②“她把我拉得更近些,指着我的心说:‘爱在这里。’”(高超的教育手法)
③“老师把我搂得紧紧的,我觉得她的脸上挂着微笑。”
此时的“我”会有怎样的感受?
2、师:从“轻轻”、“紧紧”、“更”、“一次又一次”这几个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指名说)用充满爱的情感来读一读。
小结:这几个句子都是抓住了萨勒老师动作来描写的,我们在描写人物的作文时应注意人物动作的描写。
3、师:萨勒老师不仅用她的行动来证明了爱的含义,还对爱进行了进一步的诠释,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相关句子找出来读一读。生汇报交流。
“爱有点像太阳,也有点像云彩。云彩你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觉到雨,而且知道花草和土地干渴时得到雨水会多么高兴。爱也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觉到她。没有爱,你就不快活。”
师:“爱有点像太阳,也有点像云彩。”此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什么将爱比作太阳和云彩?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爱能给人带来光明和温暖)(萨勒老师用打比方的方法让海伦感受到了爱的存在)
师:的确,没有爱,你就不快活。萨勒老师深深地爱着海伦,海伦和萨勒老师在一起也是快乐的。
4、(1)在萨勒老师的帮助下,“我”又是怎样理解爱的呢?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答案。(刹那间,我的心中充满甜蜜的感觉。我的身上好像洒满暖暖的阳光,我好像一株小芽儿,迎着小雨点儿在频频地点头,我感觉到像有许多金线把我和别人的心连在一起。)
(2)师:在萨勒老师的教育和引导下,海伦领悟到了爱是什么,这种爱让海伦感觉到像有许多金线把我和别人的心连在一起。爱就是这根金线。
完成板书:别人的心 连在一起 爱
(3)在萨勒老师的帮助下,“我”感受到了“爱”的存在,虽然“我”又聋又哑,但“我”在爱的沐浴下,对未来依然充满信心,让我们来读读这段话。
(4)师:是呀,萨勒老师是用自己全身心的“爱”教海伦知识和人生的道理。她的关心、她的爱感染着海伦,让海伦体会到了“爱”的存在。海伦对她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让我们怀着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读读这段话。
四、拓展延伸
1、爱到底是什么呢?相信每个同学都有各自的看法,请结合自己的生活,自由地说说你对爱的理解吧。两分钟后我们来分享你对爱的理解。
(爱是老师关注的眼神。爱是同桌热情的帮助。爱是妈妈甜蜜的微笑。)
2、完成34页的作业
小学五年级语文《冰城》优选教案 篇13
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维也纳的美,体验维也纳独特的异国文化。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维也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材简析
维也纳,音乐的故乡,是一个多么令人神往的地方。在那里,到处都蕴藏着音乐的源泉,回荡着动人的旋律。全文分三个部分:1. 介绍第一次踏上维也纳的感受;2. 描写站在卡仑山巅,畅想维也纳在音乐史上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3. 维也纳是一个处处都充满着音乐气息的地方。课文用优美的文字,把我们带到了维也纳,我们仿佛站在卡仑山巅,联想到了无数的音乐巨人,他们留下的不朽诗篇,在我们的胸怀中激荡;我们也仿佛来到了维也纳的街头巷尾,在露天音乐厅欣赏着名曲。这是多么迷人的维也纳,多么诗意化的生活。阅读了这篇课文,维也纳的美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引起了我们无尽的向往。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感受维也纳深厚的音乐积淀和流淌着的音乐的美。
建议本课教学用1课时。
解读与提示
_第1段:写了第一次踏上维也纳的感受。维也纳不愧是“音乐之乡”,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建筑艺术,都给我们一种恬静神秘的感受,好像这里处处都蕴藏着音乐的源泉,回荡着动人的旋律。教学时通过学生反复地读这段文字,体会其中的意境,可配上维也纳的风光图片或录像资料,让学生感受“音乐之乡”的魅力。
_第2段:描写了站在卡仑山巅,望着无限风光产生的联想。维也纳是“音乐之乡”,它孕育过多少不朽的乐章,怀抱过多少的音乐巨人。教学时,可请学生结合搜集到的课文中出现的几位著名艺术家的资料,再适当地欣赏几段名曲,让学生受到音乐的感染,进一步地感到,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乡”,是因为它深厚的音乐积淀。
_肺腑:泛指人的内脏。此处指内心。
_第3段:介绍了这里的人们生活在音乐的世界里。人们伴随着音乐度过每一个白天和夜晚,在飘香的咖啡中,在芬芳的花香中,感受着生活的幸福与快乐。阅读这段文字时,可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在想象的世界中,体验生活在维也纳的美好,体验人们的幸福。
_课后第1题:可在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_课后第2题:把读词语与想象结合起来,感受其间的美。
教学设计参考
一、欣赏录像,引入新课
1. 播放维也纳的风光片,教师配乐介绍。
2. 引出课题:音乐之乡。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维也纳的风光和那里人们的生活。
2. 说说自己读了课文以后,对维也纳的印象。
3. 用笔勾出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们听。
三、品读课文,感受意境
1. 默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称维也纳为“音乐之乡”?
2. 把最能表现维也纳是“音乐之乡”的语句找出来,多读几遍,边读边细细体会。
3. 把你的体会说给同学听一听。(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课后第2题的重点词语来谈体会,在谈体会时还要注意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
4. 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课文,把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四、课堂练笔,拓展延伸
1. 请学生欣赏一段施特劳斯的《春之圆舞曲》,边听边想象。
2. 把自己欣赏时想象到的意境用语言描绘出来。
参考资料
☆贝多芬(1770—1827)曾在维也纳留下很多足迹。根据房主名字命名的“帕斯克拉蒂小屋”建造于1791至17间,贝多芬在1804至18期间多次在此居住。18,贝多芬在“哈利根施塔特小屋”立下了遗嘱。哈利根施塔特过去离市区很远,现在成为第19区的一部分(德布林区)。1803至18贝多芬在“英雄”小屋写下了著名的同名交响曲。
☆舒伯特纪念馆
舒伯特出生的小屋现在四周风景美丽如画。过去,这套公寓里共住了16户人家。室内陈列的油画、素描、手稿和吉他,让游人在想起它们当年主人的同时,也想起那副总是戴在鼻子上不肯摘下的眼镜。舒伯特为了能在醒来后立即投入作曲的状态,即使是在夜里也不肯摘下眼镜。
身患重病的舒伯特在他哥哥家里度过了生命的最后几个星期。1828年这位孜孜不倦、辛勤工作的作曲家与世长辞,在舒伯特离开人世的那间小屋里有架钢琴,他就是在这架琴上演奏了生命中最后的 篇章。现代的多媒体技术使游客们还可以看到、听到当年舒伯特的生活。
☆多瑙河华尔兹小屋中的施特劳斯纪念馆
施特劳斯(1825—1899)曾于1867年在这间小屋中写下了他最著名的“蓝色多瑙河华尔兹舞曲”,这支曲子是奥地利的非官方国歌。
1863至1870年间,施特劳斯和他的第一任妻子曾居住在这间小屋里。这里向游客们展出的是这位伟大音乐家曾经使用过的家具、乐器、生活用品以及他的画像、照片、文稿和乐谱。
小学五年级语文《冰城》优选教案 篇14
1、 在阅读中读准“抽抽噎噎、湿漉漉、坍台”等词语的字音,运用适当的方法理解 “惊慌失措、荣誉、安慰”等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并能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进行表达。
3、 通过揣摩小莉的心理活动,感受同学之间真诚快乐的友谊,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段落。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层层深入地感悟小莉对同学真诚快乐的友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小莉的作业内容。
2、能够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进行表达。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1、(板书:特别)齐读。谁来说说“特别”是什么意思?那么在我们看来非常平凡的作业又怎么会出乎人的意料,让人感到特别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特别的作业》。(补齐课题:特别的作业)
齐读课题
2、把书打开,自由轻声地朗读全文,朗读时注意读准字音,说说读了课文后你对课题中“特别”的理解是什么?也可以边读边划出帮助你理解的句子。
3、 交流。
(1) 检查字词。
【多媒体出示:抽抽噎噎、坍台、湿漉漉、捣蛋、惊慌失措、猛烈】
(2) 交流对“特别”的理解。
说明:
三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中已经尝试着借助老师所给填空的形式来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那么到了四年级,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概括的能力,因此需要在三年级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说说“对课题中特别的理解是什么”,其实就是让学生围绕“特别”一词来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虽然没有给学生一个句式,但是给学生方向,能够帮助学生概括全文。
二、读助理解,想助悟情。
1、是呀,老师布置了一份特别的作业——让大家批评马克,写出他的捣蛋事,而小莉的作业内容也很特别,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老师所布置的作业。
2、交流所划的句子,把句子读正确。
【多媒体出示:
老师马上叫全班同学坐好,布置了一个特别的作业:每个人拿一张纸,把所知道的马克干的捣蛋的事儿全写上,写完后当场宣读,批评马克。
马克同学今天这样做是不对的,我很生气。但是他也有许多优点。他爱劳动,干活不怕苦不怕脏;他体育好,在校运动会上,百米赛跑荣获冠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他助人为乐,经常帮组女同学,有一次我做手工不会钉钉子,他就主动帮我敲,结果不小心把手敲肿了,可他一声也不叫疼,还安慰我说‘没事’……】
谁来给我们读读小莉的作业?
3、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4、 交流,质疑。
可能存在的问题有:
马克闯下了大祸,老师布置大家写出马克所做的捣蛋的事情,为什么小莉写出的却全是他的优点?
说明:
三年级第二学期有一项能力训练——质疑,在这里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继续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抓住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小莉应该很生气,而且老师让大家写出他所做的捣蛋的事情批评他,小莉为什么还要表扬马克这一看似矛盾的地方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学习课文。
5、 那么就让我们回到当时,默读课文,看看小莉当时受到了什么委屈。
6、 交流。
【多媒体出示第二小节】
(1) 指名读正确。
(2) 请你再读这段话,概括归纳小莉都受到了哪些委屈。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拖翻了椅子,撞倒了桌子——身体受到疼痛;滑了一跤,新衣服也脏了——自尊受到伤害……)
板书:抽抽噎噎 哭
(3)是呀,这对于一个女孩子,而且又是班长的小莉来说是多么的委屈,那么你认为小莉当时会怎样想呢?(对马克不满、会抱怨马克让自己出洋相……)
9、【老师引读】就因为马克的调皮使得小莉受到了莫大的委屈,小莉哭得——(抽抽噎噎的),老师气得——(眼睛冒火),马克知道——(这玩笑开大了,只好乖乖认错)。老师布置的作业更是让马克——(惊慌失措),因为他知道——(小莉是班级里的作文尖子,她写的肯定尖锐猛烈,上去一朗读,还不把自己羞死?)马克虽然——(是个调皮大王,但要叫他当众坍台也是受不了的)。
提问:惊慌失措是什么意思?马克为什么惊慌失措?
10、然而看到马克惊慌失措的样子时,小莉的想法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仔细阅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完成填空:
【多媒体出示:小莉狠狠地瞪了马克一眼,心想: 。可是看到马克惊慌失措的样子,她又想: 。想到这里,小莉低下头写了起来。】
准备、交流。
说明:
通过揣测小莉的心理变化过程来理解为什么小莉写出了那特别的作业,这样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小莉,感悟道理比较有帮助。而且在练习说话时,有层次地让学生一步步来感受小莉当时的心情,感受同学之间真诚快乐的友谊。
11、是呀,小莉对同学的友谊,让她能够宽容、理解地对待同学,因此小莉能够看到同学身上的优点,这使她在受到委屈时仍写下了马克的优点,那么小莉在朗读自己的作业时会有怎样的心情呢?请你试着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
板书:清清嗓子 读
说明:
这里除了注意情感在朗读中体现之外,还要帮助学生注意文本中“抹了抹挂着泪痕的脸”、“清清嗓子”,但即使这样,小莉此时也已经原谅了马克,因此朗读时还要注意语音的处理。
12、引读第6和第7节。
小莉的话使得全班同学都听得愣住了,老师也有点吃惊,教室里静静的,只有小莉那清脆的声音在回响。突然——(马克放声大哭。有几个同学也流泪了。老师的眼里亮闪闪的,泪花晶莹)
此时你有什么感受呢??
板书:友谊 宽容 理解
三、读写结合,升华情感。
1、是呀,难怪经历过很多事情的老师也被小莉对他人的宽容和理解所感动了,她又给大家布置了作业,那就是……(齐读第八小节中老师的话。)
2、是呀,老师说“她也要做一份同样的特别的作业,每天都会认认真真地去做”,那么此时你对这句话地理解是什么呢?
3、现在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完成一份这样特别的作业,在写作前,让我们再次看看小莉的这份作业,看看她在介绍马克优点时,是怎样把它写具体的。
(1)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这段话中的标点符号,有谁能说说这里作者为什么要用分号?
说明:
从标点入手,理解标点符号在文中的作用,学习该段的写作方法。
(2)是呀,文中一层层写出了马克的种.种优点,(师引读)马克同学今天这样做是不对的,我很生气。但是他也有许多优点。他爱劳动,……他体育好,……他助人为乐,……作者先采用总分结构告诉我们马克有很多优点,然后在介绍马克的优点时,采用了采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详细地写出了那些马克的优点。
说明:
学生学习写作方法时比较理性,因此老师教学时要和学生感悟情感分开来教学,不要打断学生与文本的情感沟通,而且在教学时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把你所要教给学生的方法讲清楚,并不需要繁琐的过程和华丽的语言。教学时能通过简单的说话练习加以巩固,对最后完成写作练习做好铺垫。
4、那就让我们动笔,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来写下你身边某位同学的闪光点。
5、交流。
(四)总结(略)
板书:
7、 特别的作业
抽抽噎噎 哭
清清嗓子 读
【小学五年级语文《冰城》优选教案】推荐阅读:
小学三年级语文《泉水》优选教案08-25
小学二年级语文《找春天》优选教案07-16
小学三年级语文《蚂蚁的救助》优选教案07-18
小学二年级语文《贺年片》优选教案08-09
小学四年级语文《播种希望的日子》优选教案06-25
小学二年级语文《柳笛和榆钱》优选教案12-06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复习教案05-22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搭石》教案06-06
琥珀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07-13
小学五年级语文《三峡之秋》精选教案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