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2024-12-02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通用8篇)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篇1

一、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二、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忧国忧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反映别离和战乱的痛苦

3.同情人民地疾苦

4.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

2.保家卫国的决心

3.报国无门的悲伤

4.山河沦丧的痛苦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

1.羁旅思乡之情

2.对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

3.边塞思乡之情

4.闺中怀人之情

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

2.情深意长的勉励

3.坦陈(吐露)心志的告白

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2.昔盛今衰的感慨

3.借古讽今的情怀

4.青春易逝的感伤

5.仕途失意的苦闷

6.告慰平生的喜悦

意境鉴赏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

分析诗歌意境要抓住三方面的内容:一要描摹诗歌图景,二要概括意境特点,三要剖析作者思想。

答题步骤:

(1)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2)简要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

(3)根据这首诗的情境氛围特点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得具体。

答题套路: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归纳20xx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篇2

2010年山东卷第14题:

咏怀八十二首 (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 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 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1起, 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 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 怆悢2使心伤。

【注】1商风:秋风。2怆悢 (liàng) :悲伤。

从诗歌测试材料来看, 本诗属于魏晋诗, 题材为“述志感怀”, 且有注释。命题者给古代诗歌鉴赏材料加注, 内容通常涉及作品创作的相关背景、生疏的作者、生僻的字词、特点称谓用语等。

第一小题考查:诗中“清朝饮醴泉, 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 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分值分配为3分。从题目内容可知, 此题的考查内容为“反思评价”, 评价文本中提供的特点信息。命题者给出考查限定的信息, 要求考生从内容或形式方面分析限定信息, 最终为限定信息作出评价。这类题目给了考生很大的空间, 难度也相对高, 考生需要综合作品中的多项信息, 在全面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 进行合理评价。最终得出结论。第二小题考查: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分值分配为5分, 表达技巧及情感态度, 是古代诗歌鉴赏中常见的考查方式。第一问考查表达技巧。首先考生头脑中要有作品表现形式的知识框架, 然后通过阅读品味诗句, 辨析该诗属于哪一种表现形式, 并运用相应知识具体分析作品的内容。第二问考查情感态度。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 就要探寻隐藏于诗句中的作者的情感取向。考生应细细品读、由表及里, 分析出作者的意图。

2011年山东卷第14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 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 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 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 年年长自清。

2011年的诗歌测试材料为唐诗。唐宋诗词为每年18套高考语文试题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测试材料来源。题材为“咏物言志”。

第一小题考查:结合全诗, 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 飞空作雨声”的妙处。本题考查考生的鉴赏评价能力。“鉴赏评价能力”是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 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 在阅读方面发展了能力层级。本题要求考生从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某一方面来鉴赏诗歌。本题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这两句与前两句先抑后扬, 为诗歌最后两句赞美山泉做了铺垫。第二小题考查: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此题第一问以一个意象为考查对象, 要求考生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 完成题目要求。第二问则是通过对全诗的理解, 评价作者的情感取向。

2012年山东卷第14题:

吴松道中二首 (其二)

晓路雨萧萧, 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 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 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 江名。

2012年考查了一首宋诗, 题材为“羁旅思乡”, 包含有注释。此类题材的诗歌是历年高考诗歌考查的重点。

第一小题考查:开头两句描写了怎么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赋分3分。诗歌开头两句写了诗人秋日早上乘舟在雨中赶路的情形。天刚破晓, 船又启航, 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 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 兼以风声萧萧, 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树叶。营造了冷清萧条的氛围, 后文抒发羁旅思乡做了铺垫。本诗重点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E ( 鉴赏评价 )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E ( 鉴赏评价) 。

2013年山东卷第14题: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 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 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 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 山中独不眠。

2013年考查了一首清诗, 题材为“羁旅行愁”。当时作者住在山中的野寺里, 孤独一人, 对月思乡, 感慨身世浮沉。第一小题考查: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本题赋分4分。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作品形象的能力, 考查的是物象——烟。烟, 即雾气、云气, 诗中有三个句子来表现。第二句重在作铺垫作映衬, 第三句运用比喻, 抓住云气的颜色来写, 第四句写云气的动态。回答时, 除了要解释句意之外, 还要回答运用了哪种修辞, 刻画了“烟”怎样的特点, 并与主旨——漂泊在外、思念家乡保持内在的一致。第二小题考查: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本题赋分4分。本题考查考生对该诗思想内容及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综合能力。作者“不眠”的原因明显集中在文中最后两句, 但题干要求“结合全诗”, 故答题时要对文章的整体加以分析说明。回答要点:翻译最后两句, 概括出失眠原因, 写出诗歌的情感。

从2010年到2013年四年的山东高考古诗词测试内容可见, 以古诗考查为主, 四年中未出现词、曲、赋的考查, 但并不排除今后不会考到。古代诗歌阅读试题中鉴赏能力的考查所占比例较大, 表现出命题者重视诗歌的审美价值, 追求以古代诗歌阅读鉴赏来考查考生的审美能力。

摘要:古代诗歌阅读试题中鉴赏能力的考查所占比例较大, 表现出命题者重视诗歌的审美价值, 追求以古代诗歌阅读鉴赏来考查考生的审美能力。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刍议 篇3

一、分析语言特点,体会艺术魅力

在鉴赏古诗词的时候,要仔细审题,深入挖掘诗词的语言,根据要求准确作答。可供参考的答题规律有:如果问“写了什么”,就要从诗词的内容方面去翻译概括;如果问“作用如何”,就要答写作手法、内容、作用、情感等;如果问“语言风格”,就要善于用诗词中的词语点明。鉴赏古诗词需要日积月累,并不是临场发挥就能完成的,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阅读,在阅读中增强语感,分析语言特点,从而体会出语言的艺术魅力。如鉴赏唐代诗人刘方平的七言绝句《春怨》的写作风格: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这首诗用到“日落”“黄昏”“春欲晚”和“梨花满地”,在层层烘托人物怨情的时候,以象征的手法点出美人迟暮之感,从而进一步显示出人物的身世可悲,青春消逝。其中第二句是本诗的中心句,其他三句都是围绕、烘托这一句的。

二、总结表达技巧,抓住表现手法

古诗词按内容可分为怀古诗、咏物诗、山水田园诗、战争诗、送别诗等,每类诗词都有其特殊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学生在高考备考时须分门别类整理和归纳。在考试中,经常会遇到“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的诗词鉴赏题,在答题时学生必须结合诗句内容,准确指出诗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并且说出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在备考时笔者帮助学生整理常用的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铺垫、虚实结合、寄情于景和欲扬先抑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是实写,渲染出一幅秋江别离图,点明实地景物,语言简练,情意深邃,极其感人;“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是虚写,重笔宕开,概括离情的悲伤,将悲伤推进一层。这种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使整首词情景交融,结构顺畅。

三、把握情感作答,品味社会现实

在备考时,还要特别注重对表达情感题型的把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诗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者诗词的主旨是什么?在答题时,学生要从整体上对古诗进行探究,逐句进行总结分析,通过运用的表达技巧和写作方法等,正确归纳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比如忧国伤时,通常是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或穷兵黩武,同情人民疾苦,反对战争,追求和平等;建功报国,通常是表达作者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未酬的伤感,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等。如王炎《南柯子》: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分析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词描写的是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前后片上下呼应,表现了作者与农民息息相通的思想感情。整首词意境清新,质朴健康,不落俗套。

四、概括氛围特点,领悟蕴含情感

高中生在复习时要重视解题技巧的训练,能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揭示古诗词蕴含的真实情感。古诗词鉴赏最重要的就是体会意境,从具体的意境中感悟诗词。所谓意境其实就是寄托诗人思想感情的景象综合到一起形成的境界,它包括情、境、景。比如在考查“此诗构成了什么样的意境”时,学生首先要答表现手法,然后结合具体景象说出表达的思想感情,最终阐述意境。如刘长卿的《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在概括意境特点的时候,要抓住主要意象进行必要的联想,从品味关键字词入手。“莓苔”给人幽静的印象,“白云”“芳草”“闲门”充满静穆安逸的氛围,一切都显得恬静自然。

综上所述,古诗词鉴赏是历年来高考语文考查的重点,对于提升高中生的文学素养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考试时学生容易出现不能准确理解诗词的主旨和不能规范表达诗词的写作手法等问题,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运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给予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有步骤有目的地进行古诗词鉴赏备考复习,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答题方法 篇4

形象意境类题型主要考查三个方面:对抒情主体形象的理解,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对诗歌意境的体味。

【设问方式】

形象画面: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景物有什么特点?

意象意境: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或直接点明某意象,要求简要赏析。

【背景知识】

1.形象——诗歌中的形象,既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抒情主体形象),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意象是寓“意”之“象”,是诗歌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包括景和物。

2.意境——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常见意境特点术语:繁华热闹、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等。

【答题模式】

形象画面分析:特征+形象画面定位

意象意境解说:意境描摹+特点概括(或效果简析)。即先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境描摹出来,再概括情境特点(如雄浑壮阔、高阔远深、恬静优美、萧瑟凄凉、生机勃勃、孤寂冷清等),或者对意境的作用效果加以简单解说。

二、情感主旨类

情感主旨类题型主要考查三个方面:对所抒感情的理解,对诗歌深层含义的揭示,对诗歌主旨的把握。

【设问方式】

情感——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情趣(思想感情有何变化)?或要求分析诗句蕴含了作者何种心情。

主旨——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主旨是什么)?或就主旨句、关键词语发问,要求解析情感主旨。

【背景知识】

对古典诗歌常见的5种情感类型应该熟知:

1.人生志向,包括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宦海沉浮或仕途失意的苦闷,洁身自好的追求,寄情山水、归隐田园之志等。

2.忧国伤时,包括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表现山河沦丧的痛苦,反映边塞征战的壮烈,忧虑百姓离乱,担心民族命运,感叹昔盛今衰等。

3.人生感受,包括伤春悲秋,叹息人生短暂、韶光易逝,感伤世事多变,抒写告慰平生的喜悦等。

4.思乡怀人,包括羁旅愁思,思念亲友,边关思乡,闺中感怀等。

5.送别感怀,如依依不舍,情深意长,坦陈心志等。

【答题模式】

情感:诗句内容概括+情感特征。

主旨:诗歌具体内容+情感特征或诗歌主题

三、表达技巧类

表达技巧类题型特别要注意审题。首先揣摩命题意图,区分鉴赏要求。表达技巧有四个层面: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思路结构。题干要求从什么角度鉴赏,这一点首先必须了然于心。一般说来,修辞手法着眼于诗歌小处(某个词句)设题,表现手法着眼诗歌大处(上下联甚至全诗)设题,思路结构着眼于整体设题。答题时术语必须准确,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诗句解说内容,分析情感或表达效果。

【设问方式】

手法类: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或写作手法)?或直接就某一诗句提出具体的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要求作分析。变体——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或要求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诗歌(诗句)进行赏析。

思路类: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或要求分析诗歌的构思之妙。

【背景知识】

要准确答题,必须掌握以下常见术语:

1.表现手法包括联想、想象、象征、渲染、抑扬、对比、烘托衬托、以乐写哀、以小见大、比兴等。

2.表达方式指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等,主要指描写和抒情这两种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其中描写包括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有声有色、白描等。抒情包括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则有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3.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用典、互文、反复等。

4.思路结构方面的术语包括照应、铺垫、承上启下、层层深入、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等。

【答题模式】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篇5

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

【1】

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16.“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

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王昌龄《古意》)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晁补之《吴松道中》)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张耒《感春》)

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

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① 本诗描绘的是巴峡风俗,而陶渊明《归园田居》描绘的则是田园风光,其诗云:“_______,________。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② 本诗写到了登高望远,王勃《滕王阁序》中也有登高望远的语句:“披绣闼,俯雕甍,_______,________。”

③ 本诗与辛弃疾《菩萨蛮》同为游记之作,辛词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水。________,_________。”

(2017江苏卷)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题。

秋兴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10.根据中间两联,概况作者“愁”的原因。(6分)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

(2017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①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

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

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15.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

③(2017山东卷)14.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分)

早上五盘岭

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峰。(1)“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4分)

(2)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4分)

(2017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8分)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3分)

(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3分)(2017新课标1)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注】

②①,秋风斜月钓船归。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2017新课标2)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

(2017浙江卷)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以易餱粮。凌晨荷插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插:也同“锸”。铁锹。19.本诗前八句叙写,后六句叙写,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2分)20.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做赏析。(6分)

(2016北京卷)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8题。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土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16“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3分)

【1】

黄昏。

A. 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齐宫词》)B.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C. 春来茗叶还争白,腊月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D.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17.“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2016江苏卷)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八声甘州 辛弃疾

①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10.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11.下阙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2016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11分0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8~9题。

内宴奉诏作

曹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

③时髦:指当代俊杰。

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站阵之意。

8.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

(2016山东卷)14.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8分)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1)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4分)(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4分)

(2016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8分)

野望(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13.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1分)A.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 B.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

C.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 D.第七、八句中的“时极目”与“日萧条”

14.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2分)A.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B.第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C.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D.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

15.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5分)(2016天津卷)14.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2分)

(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分)(2016新课标)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金陵望汉江

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③①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2016新课标2)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闾阖生长风。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

8.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5分)9.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6分)(2016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北来人二首(宋)刘克庄

①试说东都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②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注】①东都:指北宋都成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21.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3分)

22.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4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墨子·节用》:“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证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①②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 【注】①加用:更有用,更有价值。②德:通“得”。23.从这段文字看,“节用”的含义是□□□□□□。(不超过6个字)(1分)24.根据选文,理解并概括墨子的“为政”思想。(4分)

(2015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月圆(1)【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2)未缺(3)空山静,高悬列宿(4)稀。

⑤③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1)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2)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3)未缺:指月圆。(4)列宿:众星。

8.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答:

9.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答:

(2015北京卷)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6-19题。

醉翁操

【1】

苏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怨。山有时而童巅徽外三两弦【4】

【3】

【2】。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

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2】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4】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1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B.“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C.“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D.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17.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5分)

①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 A.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B.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刘长卿《听笛声留别郑协律》)C.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韦庄《听赵秀才弹琴》)D.寒敲白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妓》)②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2分)

白居易《琵琶行》同样运用了这种手法来写琵琶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19.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6分)

(2015福建卷)古代诗歌阅读(6分)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秋夜纪怀 [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浮太清。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还思散关路,炬火驿前迎。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注]①明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1)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2015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早过大通驿①

查慎行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清九子山。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1)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4分)(2)诗题的“过”字在诗句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2015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劳 停 驿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1)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4分)(2)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4分)(2015湖南卷)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8分)

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毗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城郭为虚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邺旁高家多贵臣,蛾眉曼睩共灰尘。试上铜台歌舞处,惟有秋风愁杀人。(张说《邺都引》,选自《全唐诗》)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选自普通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注1:虚,废墟。

(1)第二段诗句节选自唐代诗人张若虚的《》。(2分)

(2)请欣赏两诗中划横线诗句所抒发的人生感悟的差异。(6分)答:

(2015江苏卷)古诗词鉴赏(11分)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4分)

(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分)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2015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

卜算子 张元千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千,宋代爱国词人

(1)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

(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分析(4分)(2015上海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3---15。(8分)

隐净山中大雨

(南宋)张孝祥

青峰度云气,幽壑舞回风。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龙。电掣金蛇千丈,霆震灵

万叠,汹汹欲崩空。谁泻银河水,倾入宝莲宫。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人间应失匕箸,高处独从容。洗尽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

[注]①碧霄:隐净山有碧霄泉。②: 龙,扬子鳄。③匕箸:羹匙和筷子。13.这首词的词牌应是()。(1分)

A.沁园春

B。水调歌头

C。雨霖铃

D八声甘州 14.对上阕中的景色描写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青嶂”句写山中大雨来临之前风起云涌的情景。B.“山神”句用碧霄龙喻雨,展现山中奇特的景观。C.“电掣”句用金蛇、灵

来比喻电闪雷鸣的景象。D.“谁泻”句想象丰富,写出山中大雨的磅礴气势。15.下阕画线句借雨写怀,生动形象,请加以赏析。(4分)

(2015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3分)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2015天津)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

雨过至城中苏家 宋 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 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1)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2分)(2)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2015新课标1)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岑参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2015新课标2)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②

残春旅舍

韩偓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 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嗶里,并简要赏析。(5分)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2015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

注: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蓁,一种弦乐器,如筝。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2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2分)

2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5分)(2015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好事近[清]黄之隽

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都背绿痕皴段,是丛篁幽石。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1)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插”字有何表达效果?(4 分)(2)末尾两句中的“悬崖”“崩坼”分别指什么?作者为何说“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4 分)

(2014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阮郎归 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②

①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答: 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答:

(2014北京卷)本大题共1小题,共11分。1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③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2】禁:消瘦。

①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② 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4分)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台》)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元·虞集《题南野亭》)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

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清(此当作明,出题人有误)·王象巽《游曲江》)

③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2014福建卷)古代诗歌阅读(6 分)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 分)

双调·蟾宫曲____自乐

[元]孙周卿

草团标①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②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选自《太平乐府》)

[注] ①草团标:茅屋。②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1)本曲每句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2)“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 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 请简要分析。(3 分)答:________________

(2014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望江怨 送别

[清]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愁云清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注] ①杪:树梢。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知识点 篇6

诗词鉴赏的表述: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文言文阅读:

阅读时可以先划出文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避免理解上的困难。在读完一遍后可以先看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帮助理解文章内容。

文言实词

主要靠积累,但如果碰到一些自己实在不知道意思的字就要靠猜了。猜的时候把握两条原则:一是越是和现代汉语解释相同的.字错的可能性就越大,二是把解释代入句中去揣测。

反映古诗总体表现手法的词语: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即事抒怀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 欲扬先抑明贬实褒

反映诗人心情(感情)的词语:

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

反映古诗语言特色的词语:

凝练、简洁、幽默、诙谐、质朴自然、清新秀丽、生动形象、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

反映古诗结构特点的词语:

开门见山、逐层推进、环环相扣、前后呼应

反映古诗总体风格的词语:

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委婉、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美、恬淡、凄美、明快

反映古诗表达效果的词语:

高考古诗词鉴赏必须抓好“四看” 篇7

一、看注释

注释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简要介绍作者、时代背景等, 一类是对诗词中关键的、疑难的词语进行解释, 这些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 所以必须重视。

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诗, 回答问题。

东 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 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 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 (1) 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2) 荦确:山多大石。

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2006年辽宁卷)

分析:古代贬谪诗中往往包含两类情感:一是表达消极避世的悲观情绪, 一是表达积极入世的乐观的心态。此诗注释中交代写作背景为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 “铿然”一词结合前面的“自爱”看出他坚强乐观的情怀。

二、看题目

题目往往是文章的灵魂和主旨所在, 其中隐含了许多信息, 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诗人的情感、诗歌的类型等, 题目常常对答题起到暗示作用。

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 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心情。

分析:题目中“思家”一词, 就已告诉我们作者的心情是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答案:“抱膝灯前影伴身”体现了作者思家时的孤寂心情。

三、看作者

对于像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苏轼、辛弃疾等人, 我们应该要做到“知人论世”。因为作品往往是作者思想情感的流露, 了解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

例:阅读下面这首诗, 回答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 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 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 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 狂歌五柳前。

全诗在写景和写人之中,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本诗的作者是王维, 题目是“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一个“闲”暗含了作者的闲适之情, 而“辋川”一词又暗示了此诗是王维晚年所作。王维一生在宦海沉浮, 仕途坎坷, 年轻时因为伶人舞黄狮案, 被贬为济州司库参军, 后遭遇了张九龄罢相, 安史之乱时, 又被安禄山强迫做官, 之后一度遭贬。虽然之后王维官至尚书右丞, 但归隐之心已决, 最终他在蓝田辋川得到宋之问的别墅, 过着半官半隐的悠闲生活, “与道友裴迪, 浮舟往来, 弹琴赋诗”, 真可谓其乐融融。因此, 将标题和作者结合起来分析, 即可准确无误地回答这道题。

答案: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闲适快乐。

四、看前人评价

古诗词鉴赏题中有一种重要类型, 就是列出前人对本诗词的评价, 然后请考生谈自己对该评价的看法, 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 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词, 回答问题。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 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 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做过这样的评价:“絮飞花落, 每易伤春, 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2004年辽宁卷)

分析:此评价中“旷达”一词最为重要, 也隐含了答题的指向性, 考生可以根据这个词做答。

答案: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 虽泄了花枝凋零, 却有些许青杏新生, 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 燕子轻飞, 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 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 这样一来, 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 句末虽言萋萋芳草, 确以“天涯”起笔, 意境开阔。总之, 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 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也谈高考“古诗词鉴赏” 篇8

一、汝果欲懂诗,功夫在诗外——整理归纳和识记相关知识点

整理归纳哪些知识点呢?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5种: 表现方法一览表、修辞方法一览表、常用意象典故一览表、人物形象及诗歌情感分类表和语言风格分类表。据笔者调查,虽为高中生,但不理解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含义,分不清表现方法、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的大有人在,不懂“子规”、“鹧鸪”、“梧桐”、“芭蕉”寓意者亦不在少数,至于用不上规范书面语言来描述诗词语言风格的则比比皆是。这种情况其实很正常,因为从小学到高中的语文教科书上都没有系统编排过这些知识。而没有这些基础知识作支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进行具体的赏析练习前,教师必须带领学生认真地整理、理解和识记这些知识,做好归纳笔记。

二、汝果欲下笔,题型须清楚——梳理试题类型,明确答题思路和步骤

纵观历年各地高考试卷,古诗词鉴赏的题型大概可以分为六类:析形象、炼字句、说语言、解诗情、释手法、作评论。下笔作答之前,首先必须对题目类型有明确的判断。自说自话,毫无章法,甚至答非所问,此皆自取其咎。揣摩命题者的用意、思路明确步骤鲜明地答题方能博得高分。虽然此说与新课改理念多有违背,但却是不争之事实。下面将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及答题步骤归纳如下。

(一)析形象

诗词中的形象可以分为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三类。诗词中比较常见的人物形象主要有高士、隐者、英雄、志士、征夫、游子、恋人、朋友、闺妇、少女、诗人等,其形象特征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应该明确归纳备用。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的情况比较复杂一些:有一些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的特征在不同诗词中甚至同一诗词的不同地方都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在整体把握全诗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例如“月”在“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和“绕船月明江水寒”两句中;而另一些则在长久的使用过程中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意蕴,如上文所提到的“子规”、“鹧鸪”、“梧桐”、“芭蕉”及“杨柳”、“松柏”、“梅”、“竹”等,这些古诗词常用的意象应该集中认识、理解、记忆。不论人物形象、景物形象还是事物形象,其分析过程都基本一致,概括来讲,就是“括、描、揭”,即:总括形象特征、描绘具体形象、揭示诗人情思。

(二)炼字句

炼字句分为炼字和炼句。炼字和炼句思路没有什么不同,均要从两个角度作答:一是解释含义和表达的情思,二是揭示艺术手法(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及其艺术效果。简明而言即“释意解情思,说‘法谈效果”。这就是我们要整理表现方法一览表和修辞方法及其效果一览表的原因,如果我们已经对这些知识了然于胸,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三)说语言

说语言主要指分析语言特色。广义的语言特色应该从音韵、句式、修辞、风格方面分析,狭义的语言特色则只从修辞和风格分析。古诗词基本上都押韵,因此答案是确定的:即音韵和谐,读之朗朗上口。句式也只有完全整齐与整散相间错落有致之分别。至于修辞、语言风格之类型和说法,则早梳理备案以俟之矣。

(四)解诗情

诗情考查历来是重头戏。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要么凭主观臆测造成误解,要么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固执一端失之于偏,还有的浅尝辄止失之于浮泛,明显缺乏方法意识。其实解读诗歌的情感是最讲究技巧的。笔者在实践中总结了解悟诗情“三抓一挖”的思路。

首先要抓“情语”,直抒胸臆的词句是诗人情感外漏之处,往往奠定了整首诗的感情基调,若有则必先抓住;其次要抓景语、典故和叙事语。因为“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要把景语当情语,景语又可分为两类:无特定情思的形象和 “意象”。因为意象含有特定情思,所以可以联系其固有情思打开解悟全诗情感的思路。看似无特定情思的形象,如果据诗人描述凭借想象综合成画面,品其意境,则难度骤减。杜甫《登高》诗云:“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诗中“猿”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寓悲伤之感,此即“钥匙”,风、天、渚、沙、鸟单列难解其意,据此作画,天地旷远,台上人之渺小孤单立现,秋风凛冽,风中鸟之艰辛无依可感,沙渚清白,山中猿之惶恐悲鸣可闻。意象、典故意蕴先含,因此需要早备“常用意象典故一览表”。有些诗词融情于叙,所以要细细品味叙事语言;第三要挖背景。背景对于诗情的解读至关重要,诗人写作诗歌时的处境、心境,甚至身份、年龄等,都与诗情有关联,因此,诗题、诗注、诗中的叙事语言都需要仔细揣摩,以期挖掘出有用的背景信息。解答要求揭示诗歌情感的题目时,应该先概括内容,再揭示情感,特别要注意全方位思考,立体式揭示。

(五)释手法

古诗词鉴赏必定有一道题从艺术的角度设问。不懂何为艺术手法、表达技巧、写作特色,此题自然无从下手。艺术手法、表达技巧和写作特色都是外延比较大的概念,广义上说它包括表现方法、表达方式、结构方法、语言特色(包含修辞)、叙事人称五方面,狭义上说它主要指的是表现方法和修辞方法,但到底是从广义还是狭义的角度来解答,这要根据赋分等具体情况考虑。修辞方法比较好理解和整理,暂且撇下不说。表现方法的情况比较复杂,有许多不清不楚的地方,这里斗胆谈谈自己的拙见。笔者建议首先把表现方法和诗歌内容联系起来,诗歌的具体内容千差万别,但宏观地来分类不外乎写人、叙事、写景、抒情。这样问题就会具体化,某两句是写景,就说写景方法,某两句是抒情,就说抒情方式。当然要注意的是,许多诗歌的表现方法是非常丰富的,要从多个角度来思考。比如分析写景语言,除了分析写景方法,恐怕还要分析抒情方式,因为一切景语皆情语。整理表现方法一览表时要按内容分类整理,以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当然也要认识到有些表现方法具有普适性,比如对比、衬托,写景可用,写人亦用,还有些表现方法很特殊,比如比兴。如果对内容早做梳理,这些题目就成了最简单的送分题。

(六)作评论

作评论一般是对某诗评观点进行评述,每年高考试卷中都出现这种题型。相对而言,此种题型开放性强,较难做具体的预设。但也应看到,此题型答问方式比较统一。一般应该先亮明自己的观点,(除非题目只要求对已有观点做阐发)再结合诗歌语言解释诗评观点,这等于在原诗中寻找证据或证据链。要注意,千万不可脱离原诗。若要唱反调,则须证据确凿,态度慎重。如果老师能够在复习时带领学生下足诗外功夫,整理、归纳和识记相关知识点,澄清模糊认识;再理性分析、梳理试题类型,明确答题的思路和步骤,精讲精练,则诗词鉴赏云里雾里的局面一定会大有改观。

上一篇:鸡年对联春节下一篇:四个一活动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