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翻译

2024-11-08

潼关翻译(共7篇)

潼关翻译 篇1

杜甫潼关吏原文及翻译

【原文】

《潼关吏》 杜甫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译文】

士卒劳役是多么劳苦艰辛,在潼关要道筑城。

大城比铁还要坚固,小城依山而筑,高达万丈。

请问潼关吏:你们重新修筑潼关是为了防御叛军吗?

潼关吏邀请我下马步行,为我指着山隅为我介绍情况:

“那些防御工事高耸入云端,即使飞鸟也不能越逾。

胡贼来犯只要据守即可,又何必担心西都长安呢。

您看这个要害的地方,狭窄到只能一辆车子通过。

在战事紧急时挥动兵器拒守,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呀。”

“令人哀痛的是桃林塞那一败仗,唐军死伤极多,惨死黄河。

请嘱咐守关诸将领,千万别蹈哥舒翰仓促应战的覆辙。”

【注释】

⑴潼关:在华州华阴县东北,因关西一里有潼水而得名。

⑵草草:疲劳不堪之貌。何:多么

⑶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上句言坚,下句言高。城在山上故曰万丈余。

⑷备胡:指防备安史叛军。

⑸要:同“邀”,邀请。

⑹连云列战格:自此句以下八句是关吏的答话。连云言其高,战格即战栅,栅栏形的防御工事。

⑺西都:与东都对称,指长安。

⑻丈人:关吏对杜甫的尊称。

⑼艰难:战事紧急之时。奋:挥动。

⑽桃林,即桃林塞,指河南灵宝县以西至潼关一带的地方。

⑾哥舒:即哥舒翰。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诗题下有小注:“安禄山兵北,哥舒翰请守潼关,明皇听杨国忠言,力趣出兵,翰抚膺恸哭,而出兵至灵宝潼关遂失守。”

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到华州。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探亲。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之战爆发,唐军在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大败,安史叛军乘势进逼洛阳。如果洛阳再次失陷,叛军必将西攻长安,那么作为长安和关中地区屏障的潼关势必有一场恶战。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经过这里时,刚好看到了紧张的备战气氛,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

潼关翻译 篇2

关键词:潼关小秦岭地区,黄金,成矿规律

潼关小秦岭地区是当前我国三大原生金矿区中的一个, 已有大量研究者对该矿床进行了深入研究。关于其成矿的主要观点有层控型、造山带型、剪切带型和地幔热柱型等。对潼关小秦岭矿区成矿规律的深入探究, 对于该矿的进一步开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 潼关小秦岭地区黄金成矿的地质条件

潼关小秦岭地区属于地槽性的褶皱变质区域, 也属于一种变质核杂岩构造。潼关小秦岭位于秦岭褶皱系的中段, 大致分布于元古代地层和太古宙太华群之中, 在本区域中的基底地层则是由深变质岩系构成的, 而下部则是火山岩系和石英岩所构成的, 盖层上部则是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所构成的。因为一直以来受到秦岭褶皱带和板块边界深断裂之影响, 潼关小秦岭地区的构造形态比较复杂, 其中北部地区具有宽缓褶皱形态, 而南部则是线性褶皱形态, 东西向断裂发育是最显著的。因为潼关小秦岭地区可以划分为华北与秦岭等两大区域, 而北部属于华北区中的豫西小区, 南部的秦岭褶皱带出露地层则是陶湾群和宽坪群。潼关小秦岭地区为我国第二大黄金矿产生产基地, 而上太古界中的太华群则是主要出露地层, 而基性火山—沉积变质则是太华群中的主要岩系特征之一, 同时也是潼关小秦岭的主要含金层。潼关小秦岭地区的金矿田则是以老鸦岔脑一娘娘山复背斜所构成之格局。因为断裂层发育时间比较长, 已经经历了诸多活动, 因而属于导矿构造, 印支—燕山期和一部分次级断裂和裂隙构造由于岩浆活动极为频繁, 广泛分布于不同期次的侵入岩, 再加上岩浆的活动具有多期次、多旋回之特点, 因而形成了以酸性岩浆侵入为主体的构造状态, 同时, 活动最强烈的则是燕山期的岩浆, 成矿元素之活化迁移需要的热源和热液则主要是由岩浆多期活动所提供的。

2 潼关小秦岭地区黄金成矿的基本规律

潼关小秦岭地区东据崤函, 西为潼关山脉, 气候较为温和, 降水相当充足, 矿物方面的资源十分丰富。全面观察潼关小秦岭地区, 笔者发现中部的地层比较新, 而北部和南部的地层则比较老,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十分巨大的向斜性构造, 其中心部位就是古生界的浅变质岩层系, 也就是属于典型意义上的海相沉积变质岩, 而翼部则是元古界的火山沉积岩, 属于标准的高质量地槽海相火山沉积岩系。在地壳的各个不同发展阶段, 在不同的大地构造性质构造层当中, 应当赋存各种不同类型的矿床, 和花岗岩相关的内生金属矿床, 在时间上也主要形成于地洼阶段上, 在空间上成矿作用主要贯穿于三种不同性质的构造层。潼关小秦岭地区和铅锌成矿关系较为密切的金属矿产主要包括了金、银、硫铁矿等。潼关小秦岭地区的金矿田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台的西南缘豫西断垄地带, 其中的总体褶皱形态呈现出近东西向展布复背斜, 而出露地层的主要是上太古界的太华群, 而太华群套基性火山则属于一种沉积变质岩系。在潼关小秦岭地区金矿矿源层中, 泥盆系主要为灰岩, 其次则是石英片岩、角岩化板岩、泥灰岩以及石英岩等, 这些就是潼关小秦岭地区的主要含金层位, 而这些层位也就成为了潼关小秦岭地区沉积于造型和海相沉积型金矿床所形成的基本状态。潼关小秦岭地区的矿源体主要包含了安山岩、斜长角闪岩、闪长岩、似斑状花岗岩和正长斑岩等。

3 应用已知成矿规律预测潼关小秦岭地区隐伏黄金矿床的探讨

潼关小秦岭地区的成矿规律是运用区域性成矿作用的特征所概括出来的成矿规律, 同时也是从区域面上进行指导的隐伏矿床预测之理论基础。一旦人们依据任务与需要所选定的区域所开展的某种或者数种矿产的隐伏矿床预测与深部找矿之时, 首先就要应对本区域已经总结出来的本地区成矿规律具有比较深入和充分之了解, 这样才能富有针对性地应用已知规律以指导未知的隐伏矿床的预测确, 尤其是找矿勘探工作, 运用分析构成成矿系列中的各个不同类型矿床之形成与变化之规律, 就地面或者浅部已知矿床来预测与寻找矿区或者外围的深部隐伏性矿床, 均取得了明显成效。比如, 潼关小秦岭地区的金矿通过长期以来的找矿勘查与地质科研已经证明, 无论是含金石英脉型的金矿, 还是破碎带蚀变岩型的金矿, 均非孤立存在着的, 而是密切相关地联结起来的统一成矿系列。目前的资料已经证明了潼关小秦岭地区的金矿成矿系列主要包括了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床、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以及细脉浸染花岗型金矿床等。大量矿区均同时产有含金石英脉型与破碎带蚀变岩型等两种类型的金矿。在此基础上, 近些年来在该矿区的深部又发现了含金黄铁矿细脉浸染型的金矿、细脉浸染花岗岩型金矿等全新的金矿成矿类型, 这就能进一步地丰富与完善了潼关小秦岭地区与岩体相关的金矿成矿规律。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潼关小秦岭地区作为我国十分重要的金矿富集区之一, 其地形与地质的特点决定了其具备很好的成矿条件, 矿石中尤其盛产黄金。有鉴于此, 我们必须充分关注潼关小秦岭地区的金矿蕴藏潜力, 这样就能为今后该地区的地质找矿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 从而开采出更多更好的宝贵矿石资源。

参考文献

[1]郭文秀.小秦岭金钼共生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 (S2)

[2]张启.小秦岭地区金矿成矿机理分析[J].陕西地质, 2010 (2)

《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 篇3

大多数人不会想到,如此警世骇俗之言,竟出自一个封建士大夫笔底。此句出自《山坡羊•潼关怀古》。“山坡羊”是散曲曲牌之一,课题《山坡羊•潼关怀古》是标有题目的散曲小令。作者张养浩,元时历任监察御史、礼部尚书等高级职务,曾被罢官,又辞官归隐。1329年关中大旱,他复起任陕西行台御史中丞,赈济百姓,夜以继日,莅任仅四个月,以忧劳致疾卒。本曲作于赈灾的路途中,名为怀古,实为伤今,字里行间充溢着历史的沧桑感和时代感,既实现了怀古诗的特色,又别具沉郁风格,使人不禁反复品味、沉思。

前三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写诗人站在潼关要塞的山道上,眼前华山群峰高低参差的簇拥着、攒动着,仿佛在集合接受检阅;脚下是黄河急流在峡谷中奔腾着、咆叫着,像一群暴怒风狂的野兽。一个“聚”字,化静为动,赋予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一个“怒”字,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写出了山河的动态和灵性,而且在山河的动态意象中,暗含着一幅千军聚集、万马怒吼的朝代争斗的历史画卷。在历史空间的再现中,自然地注入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至此“山河表里潼关路”之感油然而生,潼关雄伟险要的气势跃于眼前。

古来兵家必争之地的潼关啊!其优越的地形未变,多少次王朝频繁更替的战争在这里进行。它是历史之见证,记录着封建统治者争权夺利的战争与掠夺之残酷,记载着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写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一个“望”字,引出了西都,这里是秦汉以来的统治中心,睹物思人,目视政治中心的现在,怎不使人心里彷徨、坠入沉思呢?引起怀古之兴。“踌躇”二字正好说明诗人当时的心绪,陷入历史沉湎之中。“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面对秦汉发迹之地,曾为故都,当年是何等的繁华昌盛,可现在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昔日的奢华早已灰飞烟灭、不复存在,怎能不令诗人不踌躇、伤心呢?封建统治者们争权夺位,造成灾荒战乱,一代王朝建立之后,大兴土木,广建宫殿,遥想当年,秦之阿房,汉之未央,规模宏大,弥山跨谷,里面所流注劳苦人民的血汗是多么的大啊!可那些帝王将相视百姓之血汗如草芥,“阿房一炬”,转眼间前代的巍峨宫殿化为灰土。这便是这由盛到衰的过程的真实写照,是何等令人“伤心”啊!诗人为秦汉旧朝统治者伤心,更为历代人民伤心。“伤心”二字钩连前后,寓意深刻,既是对历史陈迹的凭吊,又饱含对广大人民的深切同情。想到今番前去的任务,诗人不仅感慨万端,对统治者的鞭怠和满腔怨愤,对百姓之苦的关怀和深切同情,自然流泄已是势之所在。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处在被压迫的下层百姓,不敢抗令,不辞艰苦,更不堪其苦。“兴,百姓苦”,发人所未发,深刻而警策。诗人从自古到今的历史与现实中,看透了统治者的贪婪与虚伪,兴必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无论“兴亡”,压在百姓头上的苛捐杂税、天灾人祸、战乱流离等沉重的负担都永远不会改变。在此,作者以满腔义愤揭示了封建统治对人民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语言刚正率直,说理入木三分,表现出深刻的思想性。

如此石破天惊之句,固然与作者的仕途经历和敏锐的洞察力不无关系,更是诗人刚正不阿、仗义执言的性格,体察民生、关心民生之思想的体现。这让他有勇气面对现实说出心中的真实想法,以深邃的历史眼光,揭示出一条颠扑不灭的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虽无战争一字,但历代改朝换代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不管封建王朝如何更迭,在他们争城夺地的战争中蒙受灾难的还是无辜的百姓。作者眼光之深邃,立意之深刻,感情之沉郁,不能不使人惊心动魄、静目慎视?与陈草庵“兴,也任他;亡,也任他”(《山坡羊•叹世》)的对世事冷漠态度,赵善庆“兴,多见些;亡,都尽说”(《山坡羊•燕子》)的对世事旁观态度相比,更是难得的沉重,闪耀着思想光芒。

总之,全曲意蕴深邃,感情悲愤沉郁,以雄浑苍茫的景色、真挚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再加上字词凝炼、声调悲壮的艺术特色,四者完美的结合,使得全曲更具艺术感染力,堪为传世佳作。

潼关翻译 篇4

古诗简介

《坡羊·怀古》是作者路过时写的。《·传》说:“天历二年,关中,饥民相食,特拜为陕西行台中丞。登车就道,遇饥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在“关中大旱”之际写下了这首《山坡羊》。

翻译/译文

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关外有,内有,雄伟,地势险要。遥望古都,陷于思索之中。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注释

⑴山坡羊:曲牌名,是这首散曲的格式;“潼关怀古”是标题。本文选自《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⑵聚:聚拢;包围

⑶怒:指波涛汹涌

⑷山河表里: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具体指潼关外有,内有。

⑸潼关:古关口名,现属陕西省潼关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非常险要。

⑹西都:指(今陕西西安)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古称长安为西都,为东都。

⑺踌躇: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陷入沉思.表示心里不平静。

⑻伤心:令人伤心的事,形容词作动词。

⑼秦汉经行处:秦朝(前221年~前206年)都城和西汉(前208~8)的都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经行处,经过的地方。指秦汉故都遗址。⑽宫阙:宫殿。阙,皇门前面两边的楼观。

⑾兴:指政权的统治稳固。

赏析/鉴赏

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他隐居后,决意不再涉仕途,但听说重召他是为了赈济陕西饥民,就不顾年事已高,毅然应命。他命驾西秦过程中,亲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感慨叹喟,愤愤不平、遂散尽家财,尽心尽力去救灾,终因过分操劳而殉职。他死后,“关中之人,哀之如先”(《元史·张养浩传》)。《山坡羊潼关怀古》便写于应召往关中的途中。

作品鉴赏

《潼关怀古》是张养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名作。在他的散曲集《庄乐府》中,以[山坡羊]曲牌写下的怀古之作有七题九首,其中尤以《潼关怀古》韵味最为沉郁,色彩最为浓重。

全曲分三层:第一层(头三句):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峰峦如聚:形容重岩叠嶂,群山密集,绵亘不断。②「山河」句:言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形势十分险要。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县北,历代皆为军事要地。

张养浩于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因关中旱灾,任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途经潼关,看到的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景象。本层描写潼关壮景,生动形象。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之情。为此景所动,第三句写渲关位于群山重重包围、黄河寒流其间那除隘之处。“山河表里潼关路”之感便油然而生,至此潼关之气势雄伟窥见一斑,如此险要之地,暗示潼关的险峻,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

第二层(四一七句):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写作者途径潼关时的之感。西都:指关中一带,周、秦、汉、北朝、隋、唐等朝均在这里建都。踌躇:原指犹豫不决,徘徊不前。这里形容思潮起伏,陷入沉思。「伤心」句:言经过秦汉的故都,想起那「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兴亡,引起无穷的伤感。「宫阙」句:言在无数的战乱中,过去的宫殿已经化为了一片焦土。宫,宫殿。阙,王宫前的望楼。

写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第四、五句点出作者遥望古都长安,凭吊古迹,思绪万千,激愤难平。“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作家身处潼关,西望旧朝故都长安,西都”即长安,长安不仅是秦汉都城,魏、晋、隋、唐都建都长安。作为六朝古都,当年是何等的、昌盛。昔日的早已灰飞烟灭不复存,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的衰败景象,怎能不令诗人踌蹰伤心呢?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它的繁荣昌盛的景象在古籍中也曾有过记载,可如今眼前只剩下一片荒凉,万千滋味涌上心头,遥想当年,秦之阿房,汉之未央,规模宏大,弥山纵谷,可如今崇丽之宫阙,寸瓦尺专皆荡然无存,想到今番前去的任务,他不禁感慨万千。第六、七句“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点出无限伤感的原因。“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便是这由盛到衰的过程的真实写照,是何等令人“伤心”啊!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的惨烈图景读者很容易想象。在这里概括了历代帝业盛衰兴亡的沧桑变化。这里作者面对繁华过后的废墟所发出的“伤心”实乃。为秦汉旧朝统治者悲凉,恐怕“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三辅黄图》:“,亦曰阿城。惠文王造宫未成而亡,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相属,阁道通八百余里。”后来引兵西屠,“烧秦宫室,火三不灭”。见《·本纪》。故曰:“阿房一炬”。)这种局面是他们不曾想到的吧!同时亦为百姓悲凉,秦汉的一宫一阙都凝聚了天下无数百姓的血和汗,像秦汉王朝为彰显一个时代的辉煌,集国之全力塑起阿房、未央之建筑,但它却随着秦汉王朝的灭亡而化为焦土。辉煌过去,随即而来是朝代的变换.百姓在中苦不堪言。此情此景,让作家沉重的说出第三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千古流传的语句。

第三层(末四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总写作者沉痛的感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奢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他指出历代王朝的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这是作者从历代帝王的兴亡史中概括出来的一个结论。三层意思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思想越来越显豁,感情越来越强烈,浑然形成一体。全曲景中藏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怎样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如果这首曲子的曲意仅仅停留在“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上,那么它仅仅宣扬了佛家“一切皆空的思想”,它与其它怀(与《洛阳怀古》“功,也不久长!名,也不久长!”《山坡羊》“兴,也任他;亡,也任他。”《怀古》“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赵庆善《长安怀古》“山,空自愁;河,空自流。”“是非成败转头空”)的主题并无多大区别。在否定历史的同时,也否定了积极有为的态度。正因为最后两句就使得这首曲的境界大大高出同题材的其它作品。这首曲可贵之处在于它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有对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与关怀。

“亡,百姓苦”好理解。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兴”,怎么也“百姓苦”呢?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像秦王朝兴起时,筑,开驰道,造官室,劳役繁重,百姓受尽了苦。“兴,百姓苦”一句,发人所未发,深刻而警策。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归纳总结:这首小令语言精练,形象鲜明且富有人民性,是整个元散曲中的优秀作品。

《潼关怀古》中对历史的概括,显指元代现实:怀古实乃伤今,沉重实乃责任。这种复杂的感情要结合作家的生平经历才能理解。张养浩自幼才学过人,曾向平章不忽木献书,被提拔,后任堂邑县尹、监察御史等职,因评时政,得罪当权者被,为避祸不得不隐姓埋名;后被召起,官至礼部。50岁时辞官归隐于济南庄,关中旱灾时被重新任命,赶赴陕西救赈灾民。多年的宦沉浮,让他把都参破,不再在意统治者对自己的评判;济南云庄的归隐生活,不仅让他欣赏礼赞的光,更让他体察民生只艰辛;尊奉民本之思想,让他深深懂得民生之重要;刚正不阿、仗义执言的性格,让他有勇气面对现实说出心中真实的想法。元代百姓生活之苦被作家以怀古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忧民之心使他“到官,倾囊以赈灾民,每抚膺痛哭,遂得病不起。”这是一个有良知的人真实的本性和真实的生活,也是当时社会所难得一见的。

张养浩特殊的仕途经历,决定了他的怀古散曲中有一种参破功名富贵的思想,《骊山怀古》中写到“赢,都做了土;输,都做了土。”《洛阳怀古》中写到“功,也不长;名,也不长。”《怀古》中写到“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这些曲中张养浩把胜负之数、功名之分、之际,看成了毫无差别的,只是借古人古事述说富贵无常、人生如梦。只有《潼关怀古》以难得的沉重,以深邃的目光,揭示了封建社会里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元代的统治者对人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直到元仁宗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才正式实行取士制度,况且这种制度也是平的,这就造成下层读书人在很大程度上对元统治者失去信心,对社会缺少责任感,所以同时期其他作家怀古作品都深刻地打上时代地烙印:他们或感伤古王朝之覆,发一通思古之幽情;或感叹古今之巨变,流露对世事人生把握不定之惶恐;或有感于岁月流逝,抒发个人沉沦不遇之忧情。惟有《潼关怀古》洋溢着沉重的沧桑感和时代感。

山坡羊、潼关怀古 篇5

潼关怀古

一、导入

师:大家回忆一下,在以往我们学过的课程里,唐代和宋代的主要文学形式是什么?

生:唐代是诗歌,宋代是词。

师:说的很对。那么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种文学形式,就是元曲。它是元代的主要文学形式。关于元曲,我们以前学习过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元曲分为杂剧和散曲。我们这里着重了解元散曲。散曲是金元时代在北方产生的新诗体,也称北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是独立的曲子;套数是联缀两只以上同一宫调的曲子而成的组曲。《山坡羊 · 潼关怀古》是一首小令,山坡羊是它的曲牌名。现在先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课文《山坡羊·潼关怀古》。

生:合读 板书:《山坡羊·潼关怀古》

从刚才同学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全曲的真正题目是后面“潼关怀古”部分。因为它主要是写的是作者在潼关一路的所见,所感,而“山坡羊”实际上是曲牌名。曲牌,指的是音乐的名字。古代的曲都是用来唱的,要唱就要有歌曲,那么这个歌曲的名字,就叫曲牌。就像是流行歌曲一样,有时候一种流行歌曲会有粤语、国语两套歌词,那么这个歌词就等同于曲词。而音乐是一样,并且取个名字,这就叫曲牌。

其它的还有如:eg:《天净沙·秋思》

三、诗歌鉴赏。

(一)、反复朗读 体会感情

1、学生自读诗歌,感受诗意。

2、作者简介: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元代散曲名家。写本诗时,诗人本已弃高官归养;但得知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百姓外境危困,毅然受命,出任陕西行台中丞,振济灾民,因此途经潼关。后因积劳疾,客死任所。他对百姓充满深切的同情,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

3、释题:

看标题 潼关怀古 怀古——游览古迹而触发的感慨。

看标题:潼关怀古:潼关(明确:潼关内有华山,外有黄河,西有长安,东有洛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潼关不仅险要,而且因为险要,而显得很重要,只要突破潼关,京城就在眼前了,似乎就可能得到天下了,于是便有了“得关中者得天下”之说。于是谁都想占领潼关,潼关就这样从一个险要的关口,变为兵家必争的战场。历史上记载,从秦到清每个朝代都在潼关发生过战争,每次死伤人数多达十几万。提问:张养浩站在这样的地方,你觉得他心里回想到些什么呢?(这是一条历史兴亡的路 :在这条路上,走过了多少胜利者和失败者,又有多少朝代走向兴盛和衰亡!潼关路,这是一条浸透血泪的路,在这条路上,留下了多少人民苦难的脚印,倒卧过多少士兵的尸骨,又有多少历史的风云人物在这里化为尘土!)士兵都是来自百姓 齐读

(二)、抓关键词 品味语言

1、揣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1)、作者是否把潼关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上发挥的作用表现出来?你认为哪些词用得好?

“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

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也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为此景所动,第三句写潼关位于群山重重包围、黄河寒流其间那除隘之处。“山河表里潼关路”之感便油然而生,至此潼关之气势雄伟窥见一斑,如此险要之地,暗示潼关的险峻,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

(2)诗人走在潼关路上的心绪如何?曲中那个词写出了诗人的复杂情绪? “踌躇” 意思

望了西都,张养浩心情怎么就不愉快呢?

(古代的诗人很有意思,西望长安的时候心情总是很不愉快。)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辛弃疾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李白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王粲

长安是当时的都城,他们离开了长安,其实就是远离当时的朝廷,所以他们难受。不仅李白如此,其他的几个诗人也是这样,他们都是为自己不能在朝廷为官而难受,为自己壮志未酬而伤心。那“望西都,意踌躇”是什么让张养浩心情踌躇呢?

明确: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B、张养浩伤心的是宫阙成土。他作为一个明代人,秦汉的宫殿作土,他为何要踌躇、伤心呢?

明确 长安不仅是秦汉都城,魏、晋、隋、唐都建都长安。作为六朝古都,当年是何等的繁华、昌盛。现在,昔日的奢华早已灰飞烟灭不复存,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的衰败景象,怎能不令诗人踌蹰伤心呢?

C、在这首曲中,诗人真正伤感的仅仅是宫阙城池的衰颓和历代帝王的兴亡吗? 提示:这些宫殿是谁修建的?(当初修建咸阳宫,秦始皇动用了40、50万人,经历了几年才盖好。咸阳宫,几十万人花了几年时间才建好,但是不到一百年就被项羽一把火给烧了,不久汉朝开始了,又建了宫殿,然后又变成了土。就这样宫阙毁了又毁,百姓建了又建。)明确:张养浩不仅为宫阙成土而伤心,还为百姓心血白费而伤心,还为百姓即将重修宫阙的痛苦而伤心。

(2)齐读这几句,试着把作者那种踌躇、伤心情绪读出来。(语调沉郁,语速稍缓)

一个王朝建立、兴盛时,百姓会苦;这样一个令百姓受苦的王朝灭亡了老百姓还是受苦。

你们是否知道老百姓具体会受哪些苦?请用“百姓苦,是因为„„”或“百姓苦,苦就苦在„„”的句式表述。

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 篇6

原文

山坡羊·潼关怀古⑴

峰峦如聚⑵,波涛如怒⑶,山河表里潼关路⑷。望西都⑸,意踌躇⑹。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⑻![1]

词句注释

⑴山坡羊:曲牌名,是这首散曲的格式;“潼关怀古”是标题。

⑵峰峦如聚:形容群峰攒集,层峦叠嶂。聚:聚拢;包围

⑶波涛如怒:形容黄河波涛的汹涌澎湃。怒:指波涛汹涌。

⑷“山河”句: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表里:即内外。《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注:“晋国外河而内山。”潼关:古关口名,在今陕西省临潼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扼秦、晋、豫三省要冲,非常险要,为古代入陕门户,是历代的军事重地。

⑸西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秦、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因此称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

⑹踌躇: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感慨万端陷入沉思,表示心里不平静。一作“踟蹰(chí chú)”。

⑺“伤心”二句:谓目睹秦汉遗迹,旧日宫殿尽成废墟,内心伤感。伤心:令人伤心的事,形容词作动词。秦汉经行处:秦朝(前221年~前206年)都城咸阳和西汉(前208~8)的都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经行处,经过的地方。指秦汉故都遗址。宫阙:宫,宫殿;阙,皇宫门前面两边的楼观。

⑻兴:指政权的统治稳固。兴、亡:指朝代的盛衰更替。

白话译文

(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解读

山坡羊:曲牌名,又明“苏武持节”。是这首散曲的格式;“潼关怀古”是标题。

作者行走在地势险要的潼关路上,目睹万千流离失所的灾民,不禁触景生情,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遥望古都长安,秦汉帝王用人民的血汗经营起万千宫阙,而又在历代统治者你争我夺的战火中化为焦土,这其中践踏的都是百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精辟而独到,一针见血,作者在对历史的反思中,深刻地认识到不管封建王朝是兴还是亡,百姓都一样遭难受苦。朝代的更换只是统治者的游戏,而与百姓无关。

全曲俯瞰古今,气势宏大,感情浓烈,为元人散曲的压卷之作。

作者

张养浩(1270年—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又称齐东野人,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生于元世祖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卒于元文宗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

一生经历了世祖、成宗、武宗、英宗、泰定帝和文宗数朝。少有才学,被荐为东平学正。历仕礼部、御史台掾属、太子文学、监察御史、官翰林侍读、右司都事、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知政事等。后辞官归隐,朝廷七聘不出。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是年,积劳成疾,逝世于任上。

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追赠张养浩摅诚宣惠功臣、荣禄大夫、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滨国公,谥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知政事。尊称为张文忠公。

张养浩是元代重要的政治、文化人物,其个人品行、政事文章皆为当代及后世称扬,是元代名臣之一。与元明善,曹元用并称为“三俊”。代表作品有《三事忠告》,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山坡羊 潼关怀古》

⑴山坡羊:曲牌名,是这首散曲的格式:“潼关怀古”是标题。

⑵峰峦如聚:形容群峰攒集,层峦叠嶂。聚:聚拢;包围

⑶波涛如怒:形容黄河波涛的汹涌澎湃。怒:指波涛汹涌。

⑷“山河”句: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表里:即内外。《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注:“晋国外河而内山。”潼关:古关口名,在今陕西省临潼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扼秦、晋、豫三省要冲,非常险要,为古代入陕门户,是历代的军事重地。

⑸西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秦、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因此称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

⑹踌躇: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感慨万端陷入沉思,表示心里不平静。一作“踟蹰(chíchú)”。

⑺“伤心”二句:谓目睹秦汉遗迹,旧日宫殿尽成废墟,内心伤感。伤心:令人伤心的事,形容词作动词。秦汉经行处:秦朝(前221年~前206年)都城咸阳和西汉(前208~8)的都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经行处,经过的地方。指秦汉故都遗址。宫阙:宫,宫殿;阙,皇宫门前面两边的楼观。

⑻兴:指政权的统治稳固。兴、亡:指朝代的盛衰更替。

教案

一、教学目的通过这首散曲的学习,使学生把握古代诗词的多种体裁,体会蕴涵在作品中的感情、思想和哲理,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本情怀。

二、教学要求

1.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2.反复吟咏诵读,推敲品味诗歌的语言

三、作者简介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而免官,复官至礼部尚书,又辞官隐居济南云庄,天历二年(1329年),征拜陕西行台中丞,到官四月病卒。

张养浩自幼好学,上自儒家经典,下至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笔记小说,无所不读,又诗赋、文章无所不能,尤长于散曲。他隐居济南云庄8年期间,“寄傲山林,纵情诗酒”,创作了大量诗文散曲。其作品流传下来的有散曲小令160多首,诗近400首,各类文近百篇。

四、散曲简介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新兴的体裁就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一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散套和小令。散套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跟,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有标题的小令。

本篇“山坡羊”是小令的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标题。

五、写作背景

《元史》载,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养浩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蹬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即抚膺痛哭,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张养浩目击人民遭受的灾难,写下了七题九首怀古散曲《山坡羊》:《骊山怀古》(二首)、《沔池怀古》(二首)、《北邙山怀古》、《洛阳怀古》、《未央怀古》、《咸阳怀古》、《潼关怀古》等。这是一组系列的怀古之作。其吊古伤今,对壮丽山河的咏叹,对史事人情的感慨都表达了他对劳苦群众寒馁交加痛苦的心疼和体恤,对官僚当权者骄奢淫欲无耻行为的愤怒。《潼关怀古》是张养浩自己以难民的身份和眼光,对陕西这一空前灾害的写照。作品以其深刻的人民性和警醒的历史认识,感动了数百年!

六、文本分析

(配乐朗诵)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全曲分三层。

第一层(头三句):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

“聚”: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

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

“怒”: 一方面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另一方面把河水人格化,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黄河水是无生命的,“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

第三句,写潼关位于群山重重包围、黄河奔流的险隘之处。也由此引发下文的感慨。

第二层(四一七句):写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

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第四、五句,写作者遥望古都长安,凭吊古迹,思绪万千,感慨横生,激愤难平的样子。

第六、七句,概括了历代帝业盛衰兴亡的沧桑变化,点出了无限伤感的原因。

面对繁华过后的废墟所发出的“伤心”实乃悲凉:

为秦汉旧朝统治者悲凉。

“阿房宫,亦曰阿城。惠文王造宫未成而亡,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相属,阁道通骊山八百余里。”后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见《史记·项羽本纪》)故曰:“阿房一炬”。

为百姓悲凉。

秦汉的一宫一阙都凝聚了天下无数百姓的血和汗,秦王朝为彰显一个时代的辉煌,集国之全力塑起阿房、未央之建筑,民之苦不可言;然而辉煌过去,随即而来是朝代的变换,百姓在战争中苦不堪。

第三层(末四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写作者沉痛的感慨:历代王朝的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这是作者从历代帝王的兴亡史中概括出来的一个结论,是全曲之眼。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正因为这两句使得这首曲的境界大大高出同题材的其它作品。

“功,也不久长!名,也不久长!”《洛阳怀古》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骊山怀古》

“兴,也任他;亡,也任他。”陈草庵《山坡羊 叹世》

“山,空自愁;河,空自流。”赵庆善《长安怀古》

“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北邙山怀古》

这首曲可贵之处在于它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有对老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与关怀。三层意思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思想越来越显豁,感情越来越强烈,浑然形成一体。

《山坡羊 潼关怀古》 2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两首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2、初步掌握元曲的体裁常识]

3、培养诵读的习惯,训练阅读的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讲解体裁

1、揭示课题:粗知曲是诗词以外的`另一种文学作品

2、讲解体裁: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散套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以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课题的《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

二、分析《山坡羊 潼关怀古》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散读一次后齐读,教师发现问题进行纠正

2、教师简要讲解: 作者这时正行进在潼关的路上,峰峦、波涛、都是亲眼见到,“如聚”“如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作者心情不愉快(意踌躇)的原因是:灾难频繁,百姓受苦。

3、独立思考后个别提问: 按写景、抒情、议论给这首曲划分成三个层次。本小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后两句来理解)

4、自读两次,抽若干人背。

三、课堂探讨:学生通读全部课文后,提问:

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试说明理由。此题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只要

说得合理就给予肯定和表扬,说得不合理的要指出。例如:望 弄清影 怒 聚 等等

四、堂上练习:完成下发的练习

五、布置作业:默写这首曲子

上一篇:幼儿学数字游戏下一篇:2023年会计实务变动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