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人寿保险市场发展

2024-11-29

平安人寿保险市场发展(共7篇)

平安人寿保险市场发展 篇1

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的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一、公司简介

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的,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紧密、高效、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公司成立于1988年,总部位于深圳。2004年6月和2007年3月,公司先后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份名称“中国平安”。

中国平安是中国金融保险业中第一家引入外资的企业,拥有完善的治理架构,国际化、专业化的管理团队。中国平安以“专业创造价值”为核心文化理念,倡导以价值最大化为导向,以追求卓越为过程,形成了“诚实、信任、进取、成就”的个人价值观,和“团结、活力、学习、创新”的团队价值观。集团贯彻“竞争、激励、淘汰”三大机制,执行“差异、专业、领先长远”的经营理念。中国平安的愿景是以保险、银行、投资三大业务为支柱,谋求企业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为企业各利益相关方创造持续增长的价值,成为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和百年老店。自1980年以来,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保险资金迅速积累,并已经形成了庞大的资金力量。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低便是其中一个突出问题,且此问题已成为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瓶颈,危及我国保险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提高保险投资收益成为我国理论界和实务部门研究和关注的热点问题。从成熟的保险资金投资变迁看,投资渠道均遵循了从单一到到多元的发展轨迹,投资风险方面的问题也日益凸现,尤其是由新的投资渠道引发的投资风险。另外,面临新的投资渠道,我国现有的客观条件很可能难以满足资金运作的需求。这就需要从保险公司、金融证券市场政府三方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与控制及相关外部环境的改善。

二、公司战略 如今,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加剧,有效的战略管理越来越多的关系到企业如何进行市场定位,如何找出与竞争者的差异并利用它发挥出企业最大的竞争优势。中国保险业正是一个竞争不断加剧,具有潜力且不断成熟的行业,平安保险公司作为保险业的一员,有各种因素制约和促进他的发展,所以进行有效的战略管理对于可持续发展和获得市场竞争的胜利至关重要。当前,世界经济总体仍处于衰退之中,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还不确定,保险业平稳健康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非寿险几大传统险种像企业财产险、与进出口相关的货运险等业务,由于客户投保意愿和支付能力降低,受到影响较明显;车险、工程险等虽增长较快,但势头能否保持还有待观察。但国民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日趋明显,为保险业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为下半年保险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保险市场运行呈现快中趋好的特点。一是业务较快增长。二是与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险种快速发展。三是市场秩序继续好转。四是风险得到有效防范。五是经营效益向好趋势更加明显。

在当前形势下,中国平安实行多元化战略:2002年,国务院批准中信集团、光大集团、平安集团为三家综合金融控股集团试点。目前,中国平安以保险业为核心,已经实现银行、保险和投资等三项业务交叉销售,共享后援集中运营平台,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降低服务成本。中国平安实行国际化战略是中国金融保险业中第一家引进外资的企业,拥有完善的治理结构,国际化、专业话的管理团队。中国平安遵循“集团控股、分化经营、分业监管、整体上市”的管理模式,在一致的战略、统一的品牌和文化基础上,确保集团整体朝着共同的目标迈进。SWOT分析

(一)竞争优势

1、资金优势,平安保险是我国首家股份制保险公司,也是我国第一家有外资参股的全国性保险公司,拥有完善的治理结构,国际化、专业化的管理团队。他有广泛的集资途径。

2、品牌知名度高,客户忠诚度高,受到广泛的公众认同并收到了多种社会荣誉。平安保险在2001年10月15日《资本》杂志2001中国最优质服务及最佳品牌大奖评选中获“最佳保险服务大奖”,它又在2001年经权威评估机构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评为“AAA”级信用,成为国内第一家获得该等级的金融机构。

3、市场占有额优势。平安保险继人寿保险之后占有国内市场保险份额的20%左右,它旗下有财产和人寿两个公司,财产保险排在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和太平洋财产保险公司之后,列第三。(3)、中国平安拥有中国金融企业中真正整合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位于上海张江的中国平安全国后援管理中心是亚洲领先的金融后台处理中心,中国平安在一致的战略、统一的品牌和文化基础上,确保集团整体朝着共同的目标。(4)、中国平安建立了流程化、工厂化的后台作业系统,并借助电话、网络及专业的业务员队伍,为客户提供专业化、标准化、全方位的金融理财服务。(5)、中国平安是以保险、银行、投资三大业务为支柱,谋求企业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为企业各相关利益主体创造持续增长的价值,是为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6)、总体实力在国内金融保险巨头中占优势,资产等指标仅次于中国人寿。

(二)竞争劣势(1)、国外保险企业的冲击,以及国内保险企业竞争的激烈程度越来越高。(2)、市场份额下降,业务规模在几大巨头使用交叉销售等综合经营手段竞争中有所下滑。(3)、金融牌照比较单一。

(三)机会(1)、法律政策环境逐步完善,保险是社会的稳定器,为构建和谐社会,充分发挥保险作用,国家对保险采取支持政策,制定了一系列保险法律法规,完善制度,加强监督,促进保险规范发展。(2)、企业、公民的保险意识不断提高。保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通过不断地宣传,人们对保险业的认识正不断提升,保险意识也越来越强。(3)、城市化及客户需求促使保险覆盖率提高,近几年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公民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有更多的剩余资产满足更高的生活需求。保险需求多样化,如近几年发展较快的汽车保险。(4)、人口总量促进保险发展,人口老龄化使寿险、养老险需求增加。

(四)威胁(1)、我国信用风险分担机制不够完善。信用调查评估、商账追收等服务相对滞后,保险公司赔付后自身的追偿成本高,导致承担风险大。而且我国总体保险发展水品低,保险覆盖面小。(2)、我国保险企业资本实力弱,资本充足率低,保险利润率低,有的公司甚至亏损,致使保险总准备金提取水平不稳定,甚至出现负数。此外,中国加入WTO对中资保险企业也有一些不利的影响。

四、战略优点

1、三大支柱业务稳步推进,综合经营优势日趋明显

保险业:中国平安是我国最大的保险集团之一,拥有寿险第二,产险第三的

市场地位。银行业:公司通过收购深圳商业银行使银行业务规模得到了迅速扩大。投资业: 证券业务在公司整体业务体系中的地位也不断加强,2、先进的管理

⑴独具优势的资产管理平台

⑵后援集中提升服务,降低成本,控制风险

3、股权结构合理(旗下的公司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4、国际化团队。投资与研究团队——由投资管理(资产配置)、股票投资、固定收益投资、基金投资、量化投资、投资研究、信用评估等部门组成。运营交易团队——以“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为宗旨,数十位业内专家集团高层管理团队超过1/2来自海外。

5、不断优化的业务结构

无论是炒股,还是信用卡、理财,客户不用那么麻烦,一张卡就可以了。平安就是对一个客户,往纵深方向发展挖掘,而且,这种综合金融模式已经开始发挥效应。

6、相比于其它以银行或证券为主导的金融控股公司,保险出身的平安显然拥有更具强势的销售文化:二十年间,平安积累了四十万乐于每天寻找新的销售机会的保险代理人。这也使得平安寿险公司的交叉销售工作显得更为重要由于金融产品的不同特性,以及寿险代理人的整体水平参差不齐,撬动平安寿险军团仍然并非易事。在销售上,中国平安的交叉销售,也是竞争对手不可模仿的。交叉销售基于强大的后台支撑系统。光是平安科技的IT员工就达到2000多人,这在其他保险公司比较少见。平安的后台管理非常到位,可以支撑中国平安的人员管理、绩效管理等等。

如今,尽管从表面上看,平安的公司结构与其它多家大型金融控股公司并没有太大差异,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与目前国内更多流于形式的综合金融集团相比,平安已经是最为接近金融超市核心竞争力的一家。

五、战略缺点

1、销售机制的缺陷

公司进入后,随着专业代理人、经纪人等中介机构的进入,会对传统的保险营销构成挑战。保险公司的营销主要形式是自营和代理两种。中介市场不够发达:代理业务、经纪人业务及网上销售业务比重较小。在代理营销方面,存在代理人队伍专业化程度偏低、法律法规知识薄弱、代理体系单一的特征,如目前中资保险公司的代理业务局限于银行代理、汽车销售、外资进出口公司代理等方面。在直销方面:没有充分建立团队营销的机制,存在以个人展业为主的现象,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2、顾客容易流失,需不断开发新市场

产品的无形性及业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心理状态变化都会影响保险公司建立稳定的客户群,使潜在的准保户的忠诚度减弱、流动性增强。

3、保险资金运用结构不尽合理

保险方面,各种险的资金分配不均衡,使得资金倾向性比较明显

4、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依然狭窄

(一)银行存款;

(二)买卖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等有价证券;

(三)投资不动产;

(四)投资渠道要符合法律规定

5、产品难以得到消费者的认同。

保险险种与其他许多产品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一种无形商品,是一种劳务商品,是一种以风险为对象的特殊商品。它既不能在保户购买之前向其展示某种样品,也不能在保户购买之后使其保留某种物质形态的实体。保险险种的不可感知性特征对保险公司的营销具有重要影响。与有形产品相比较,由于保险商品没有自己独立存在的实物形式,保险公司很难 通过陈列、展示等形式直接激发保户的购买欲望,也很难为消费者提供检查、比较、评价的依据。对购买者而言,保险商品是抽象的、无法预知购买效用的,因此,保险商品的购买过程带有很强的不确定。

六、提供建议

(一)品牌定位策略 品牌定位是指平安保险公司通过对自身特点的判断,确定自己的目标客户,创造差异化的品牌,同时借助传播的手段,让消费者对品牌定位产生认知的过程。品牌定位的基本程序为:

1、明确自己的潜在竞争优势根据著名战略家波特的描述,竞争优势就是能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优势。保险企业首先应该找出自己在核保、理赔、个人销售、团体销售和代理销售以及资金运用一系列价值链上的优势点,在明确竞争优势的基础上选择自己的竞争优势。

2、选择竞争优势

首先,要考虑差别化利益是否符合值得开发的条件。对于公司来说,一旦选择某个差别化利益,重新调整的成本很高,所以要慎重。值得开发的差别化利益,应该是满足重要性、区别性、优越性、沟通性、优先性,以及消费者承受能力和公司盈利性的要求。其次,确定差别化利益的多少。由于保险行业属于金融行业,消费者一般都对其持审慎的态度,对保险企业提供的各种理财工具不仅有保值还有升值的要求,且金融行业也属于服务业,因此,保险行业的品牌定位适于以一种利益为主,其他利益为辅的方式。

3、确定具体的差异化利益。随着保险市场主体的不断增加,竞争日益激烈,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确立自己的品牌定位,保险企业应考虑技术、成本、质量和服务等相关因素,确定具体的差别利益,其关键是找到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利益点,确立自己的品牌定位。

(二)品牌设计策略

1、采用责任增减,产生新险种

平安保险公司可采取将现有保险险种的保险责任,根据市场需求新情况,从中进行增减,从而产生新险种的方法。

2、利用产品组合,进行险种创意

保险企业可利用各种组合方法,将现有的险种进行横向、纵向、交叉组合,以求得适应市场需求,符合企业目标的险种创意。可采用以下产品组合方式:

(1)一张保单保全家。在一张保单下可有多个被保险人,可涵盖主要家庭成员;一个被保险人可以投保多个险种,如主被保险人可以投保寿险、重疾、意外、医疗等险种。(2)提供多种“套餐”,方便选择。如提供保障型、理财型、养老型等套餐选择,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

(3)保障责任扩展。使投保人投保任何一个计划都可以拥有十余种保险保障,如生存保险金、身故保险金、重大疾病保险金、当投保人身故或失能时豁免整张保单未来交纳的保费。(4)保单不断升级。使已购买保单的客户,可以以现有保单为基础加入保险企业不断推出的附加险,使客户获得的保障更全面、功能更强。

总之,在实施产品策略时平安公司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市场的有效开发、渗透为手段,实现业务收入的可持续增长;同时,保险产品是金融类产品,新产品的推出不可避免地影响公司的资产、负债、资本等财务状况。因此保险企业需要以谨慎稳健为原则,在保证偿付能力的条件下,充分挖掘公司的资本潜力,实现公司内含价值的有效提升。

(三)品牌营销服务策略

服务满意首先必须在全体员工中树立“客户第一”的观念,没有这样的观念,服务就不可能使客户满意。进行服务满意管理的方法有:

1、服务意识的训练

服务意识是经过训练才能逐渐形成的。作为一种意识,它不由规则来保持,它必须内化在员工的人生观里,成为一种自觉的思想体系。服务意识的训练可以分为三个步骤:掌握企业理念;分析服务得失;测定服务意识。

通过服务意识训练,进而形成全员服务意识。对平安保险公司来说,各部门之间的配合程度直接影响到员工对客户服务的态度、水平和效率,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决定客户对企业的满意程度,而客户的满意程度则可以决定企业的利润。因此,只有树立全员服务意识,形成为客户服务的企业文化,才能提高员工的满意度,进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2、建立完整的服务指标

服务指标是保险企业内部为客户提供全部服务的行为标准。保险企业可根据企业经营各流程分别建立相应的服务指标。

3、服务满意行为的强化 制定客户服务守则,对员工进行服务满意级度的考查。当员工按照保险企业拟定的服务指标完成了使客户满意的服务时,保险企业可通过赞许、奖赏、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职务提升等方式,对其行为进行强化,以巩固和发扬这样的行为。

4、进行服务质量控制

采取有力的措施来对服务质量进行控制,是提高客户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可选择的措施有:(1)设立投诉监察。通过开辟畅通的沟通渠道,鼓励对企业有不满情绪的客户投诉。如果投诉渠道不畅通,其结果是客户的抱怨加深,同时损害企业的品牌形象。同时,在处理投诉的过程中,采取措施留住客户。

(2)聘请服务质量监督员。保险企业可以从客户中或社会上公开聘请一批专职或兼职的人员对企业的客户服务质量定期进行监督。既可以取得公众和消费者的认同,又能达到换位思考的目的。

(四)品牌传播策略

传播策略整合既要求保险企业不要过分迷信于广告,又要求保险企业千万不能忽视广告对于品牌传播整合的重要作用。因此,平安保险公司在进行广告策略整合时,应注意:

(1)公司在做广告时,要先寻找一个有潜力的市场,进行市场调研,然后了解广告对新的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的需求,再运用广告等手段宣传和美化产品以吸引消费注意,最后找到一个好的卖点,促使消费者购买。

(2)公司在做广告时,要把握时机。通常的做法是将电视广告、广播广告、报纸广告、杂志广告、POP和促销等放在一个筐子里,然后一股脑撤向市场,强行向消费者灌输信息,认为这样就会产生效应。然而,不同的媒体,具有不同的作用,这种轰炸式广告宣传虽能带动些销售,但也会浪费很多企业的广告费。因此,应根据不同的市场时期,对广告的制作和发布采取不同的策略应对。

(3)广告一定要连续进行。广告有滞后性,因此投放一定要持续,千万不能随意停下来,否则就会引起很多猜测。

(4)广告要注意社会效应。正如美国历史学家大卫·波特所指出:“现在广告的社会影响力可以与具有悠久传统的教会及学校相匹配。广告主宰着宣传工具,它在公众标准形成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中国保险业基本概况

随着中国保险业进入深化改革、全面开放、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的领域越来越广,承担的社会责任越来越重:从四川汶川大地震到百年盛事北京奥运、从交强险制度实施到房地产投资解禁、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到参与医疗纠纷调解、从养老社区投资到新农村合合作医疗建设、从农业保险覆盖面扩大到环境责任保险试点启动„„保险业正在努力提高科学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全局的能力,在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和保障民生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如今,保险业站在新起点,进入了新阶段,我国正在成为新兴的保险大国。从2006年-2010年的5年间,中国保险业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发展成绩,保险公司从93家发展到146家,中国保险全行业高管人员由1.45万人发展到2.94万人,营销员由156万人发展到330万人,精算、核保核赔、投资等专业技术人员日益成长,为行业更大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我国保险业的保费收入规模增长迅速,2009年保费收入已达到11137.3亿元,提前一年实现了保险业“十一五”规划列出的保费收入超万亿的目标。2010年,我国保费收入达到14500亿元,2010年底保险公司总资产超过5万亿元,是2005年的3.3倍,2010年1—12月,全国实现保费收入1.45万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895.6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1.06万亿元。保险赔付3200.4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1756.03亿元;人身险赔付1444.4亿元。

目前,中国保险业呈现出原保险、再保险、保险中介、保险资产管理相互协调,中外资保险公司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到2010年底,国内有7家保险公司资产超过千亿元、2家超过五千亿元、1家超过万亿元。专业性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健康险公司、养老险公司逐步成长并成为市场的重要力量,初步形成以国有商业保险公司为主、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多家保险公司竞争的格局。

在未来,中国保险业及保险公司将面对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中国保险业及保险公司进行SWOT分析,能让我们对中国保险业及保险公司未来的发展有一个清醒的、客观的认识。中国保险业发展的优势(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分析自1980年以来,短短三十几年间,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的保险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尽管在此期间经历了曲折的发展,但在世界保险业市场上,中国保险业及保险公司仍具有较强的竞争和发展优势,具体表现在:

1、政策环境好

2、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总量排名世界第一

3、金融市场健康良性发展;外汇储备过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

4、外贸高速增长、总额保持世界第三

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中等收入以上人群不断壮大、居民储蓄余额达16.7万亿元,同比增长13.3%

6、监管机构鼓励保险业做大做强

7、消费者对中国保险业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8、后发优势

9、业务快速发展

10、市场体系逐步健全

11、体制改革进展顺利

12、法律法规初步完善

13、保险监管逐步与国际接轨

我国保险业发展在发展中具备诸多优势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表现在:

1、保险业整体规模较小、供给主体数量少且分散

2、资本金规模小、承保能力有限

3、缺乏保险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保险费率总体水平偏低

4、管理技术落后

5、企业形象和品牌效应不突出

6、优秀高级管理人才短缺

7、产品普遍趋同、差别化特征不明显

8、保险新企业的进入和老企业的退出存在着障碍。中国保险业发展的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分析 我国保险业发展的机会(O)主要表现在:

1、全球经济一体化

2、风险的分散性决定了保险的国际性

3、资本市场日益成熟

4、自然灾害日趋频繁

5、保险深度、保险密度较低

6、需求潜力巨大,保险业发展空间较大

7、保险消费意识的不断增强

8、保险中介机构发展很快、专业化趋势愈加明显

9、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进步

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威胁(T)主要表现在:

1、市场竞争的加剧

2、中资保险市场份额会降低

3、优秀保险人才会流失

4、偿付能力可能会不足

5、部分公司可能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 SWOT配合战略

SO战略(优势机会战略)要求发挥优势,利用机会,具体表现为:采取积极战略,选择性地增设机构数量;鼓励多方位、多渠道的创新;扩大对外开放力度、加强国际合作;大力发展中介市场、强化专业化分工,确保成本控制和服务专业化;提高网络保险在业务规模中的占比;针对保险的预期需求和潜在的购买力,加强产品的升级换代,尽快实现由传统产品向现代产品的转变;完善综合经营的政策、提高投资收益的占比;扩大保险的覆盖面和渗透度;通过积极的监督政策,发挥后发优势,提高保险业在金融业的比重。

WO战略(劣势机会战略)要求利用机会,克服劣势,具体表现为:利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机会,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提高保险业整体规模;引进投资、增设机构数量,扩大资本金规模、提高承保能力;制定费率政策,加强监督检查力度,提高保险费率总体水平;利用网络技术,加强管理技术、技能的培训;

培育基础好、有潜力的重点企业;培养与引进并重,选择优秀高级管理人才,加强管理人员及销售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内部管理效率。ST战略(优势威胁战略)要求利用优势,回避威胁,具体表现为:利用保险业发展政策环境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金融市场健康良性发展的优势,通过快速发展,将蛋糕做大,回避威胁;利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外贸高速增长的优势,大力发展财产、货物保险;利用中等收入人群多、居民储蓄余额大的优势,大力发展人寿保险,回避威胁;利用消费者对我国保险业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优势,回避中资保险市场份额降低的威胁;利用外汇储备多的优势,开发外汇投资类产品,提高收益,回避偿付能力可能不足的威胁。

WT战略(劣势威胁战略)要求减少劣势,回避威胁,具体表现为:通过发展,减少保险业整体规模较小的劣势;通过扩容,减少资本金规模小、承保能力有限的劣势;通过监管,减少保险费率总体水平偏低的劣势;通过引进,减少管理技术落后的劣势;通过培养,减少企业形象和品牌效应不突出、优秀高级管理人才短缺的劣势。我国保险业发展面临的机会

(一)重大政策陆续出台,保险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近年来,国家一系列重大政策陆续出台,扩大了保险业的影响,极大地改善了保险业发展的环境,提高了保险业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保险业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2006年3月颁布的国家“十一五”规划,是历次国家规划中涉及保险内容最丰富、定位最明确和政策指导性最强的一次。6月国务院23号文件《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预示着我国保险业改革发展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明确了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方向,解决了保险业发展的相关重大问题。9月保监会颁布的行业“十一五”规划,提出了保险业未来五年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10月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第13届年会在我国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扩大了我国保险业的国际影响。

(二)宏观经济各项指标健康运行,保险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保险业的改革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宏观环境和经济条件,保险业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巩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已经跃上了一个新台阶,GDP实现总额近21万亿元,同比增长10.7%,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四;2006年国家财政收入近4万亿元,同比增长24%;外汇储备继2006年2月份超过日本、名列世界第一后,10月份又跨过万亿美元大关,实现历史性的跨越,到2006年底达到10 663亿美元;外贸增长24.1%,前10个月外贸总额已超过去年总值,继续保持世界第三;全国居民储蓄余额已达到16.7万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4%;2007年2月27日上证指数达到历史新高3 049.77点,沪生300指数涨幅跃入世界五强,A股融资总额世界第三,总市值达到7万亿元。目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世界经济的发展经验证明,这必然是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今后国内需求潜力巨大,劳动力供给非常充足,其消费潜力和消费需求正处于上升阶段,市场经济体制和宏观调控的日趋完善,也给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

(三)业务快速发展,保险业实力显著加强,在金融业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2006年,全国保费收入5 641.4亿元,同比增长14.4%;保险公司总资产1.97万亿元,比2005年底增长29%;资金运用余额17 785亿元,同比增长26.2%。

针对我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保险业把握了银行、证券业改革和股市好转的大好时机,进行较大规模的投资,促进了金融结构的优化和市场资源的配置,提高了保险业的地位和作用。持股市值超过社保基金和证券公司,成为仅次于基金和QFII的第三大机构投资者。人寿股份成为民生银行第一大流通股股东,人寿股份与人寿集团出资46.5亿元全部认购中信证券增发的5亿A股,成为中信证券第二大股东。平安集团成为浦东发展银行第一大流通股股东;出资49亿元收购深圳商业银行89.2%的股权,取得完全控股权。人寿股份与花旗集团联合成功收购广东发展银行,人寿股份取得20%的股权。

(四)保险潜力还没有得到有效开发,特别是寿险业市场前景广阔。

从我国目前的人寿保险市场来看,全国人寿保单持有量(即保险深度)仅为10%,其中北京为28%,上海略高也小于40%。而目前全世界寿险保单覆盖率的平均水平为150%,最高的日本接近600%、台湾地区超过230%、香港地区也已经突破100%。按照业界认可的假定,有30%~40%的中国人口有能力持有人寿保单,从现在10%的保险深度提高到20%~30%,保费收入将比目前翻上四番,我国寿险市场的前景可以说相当广阔。2006年,新单寿险保费收入2 357.91亿元,占寿险总保费收入的58.06%;各类资本投入保险热情不减,截至2006年10月,保监会共收到39个设立保险公司的申请,拟注册资本总额达140亿元我国保险业发展战略的建议

(一)利用机会、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回避威胁,全面实施SWOT配合战略 市场开放促进了保险市场的发展,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和新活力,而风险的分散性决定了保险的国际性,因此必须利用全球经济一体化、资本市场的日趋成熟、保险消费意识的不断增强、保险需求潜力巨大、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进步的大好机会,发挥政策环境好的优势,克服各种劣势、回避不利威胁,积极推动市场化进程。根据经济学理论和国际保险业发展的经验,保险业的发展呈现显著的“S”型发展特征,当人均GDP处于1 000~3 000美元时,保险业快速发展,当达到3 000美元之后,将呈现出加速增长的态势。我国人均GDP快速增长,2006年已达到2 069美元,整体进入了钱纳里工业化中级阶段,保险业将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我国保险业将充分利用资本、技术、人力、结构和制度五大后发优势,全面实施SWOT配合战略。

(二)建设深圳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实现区域跨越式发展,推进改革深化

近年来,保险业创新已打破了传统模式和领域,开始探索综合创新发展的新路子,建设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是新的历史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保险业改革创新,又好又快做大做强中国保险业的重要举措。为此,建设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不能只停留在研究层面,要积极认真落实有关内容,因为只有落实,才能充分发挥深圳特区在改革创新的体制机制优势、毗邻港澳连接国际国内市场的区位优势、经济金融全国领先,高新技术、民营经济发达的独特优势,在保险业发展速度、经营绩效、诚信服务、对外开放、政府支持等方面为全国保险业发展树立榜样,并在管理体制、产品创新、综合经营等方面先试先行、积累经验,条件成熟时向全国推广;才能为中国特色的保险业发展探路,才能通过试验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全国新一轮的改革、创新与发展。

(三)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提高保险资金的收益,实现全面综合经营

保险资金积极拓宽投资渠道,在保险公司经营中的地位日益突出,2006年保险资金收益率5.82%,创历史新高。5家保险机构成为中国银行A股IPO的战略 投资者,认购金额15.2亿元,占战略配售总额的38.3%;9家保险机构成为工商银行A股IPO的战略投资者,占战略配售总额的51.6%。今后保险资金运用要大胆创新,要发挥不同于银行的作用,减少企业和项目通过银行进行的间接融资,实现资本的更有效配置,应探讨进一步提高保险资金进入证券市场的比例,研究设立基金管理公司、以抵押贷款的方式进入房贷市场的问题,研究解决以债券方式投资于政府大型基础设施、直接投入房地产市场的可行性方案。可以预见,随着综合经营的推进,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不同行业之间交叉的情况将更加普遍。

(四)客观看待外资公司的发展,加快保险业的结构调整,促进公平竞争

2006年,全国外资公司保费收入259.21亿元,占市场份额4.59%,同比下降2.33%,一些外资保险公司凭借其成熟稳健的经营理念、完善的内控管理手段及良好的风险管控意识,获得市场的认可,而有些公司没能找到自己的市场定位。中国保险业要客观看待世界保险格局的变化趋势,加快结构调整,重点扶持几家保险公司,逐步建立大型保险公司、大型金融集团间相互持股的保险经济结构,成为能够主导国内保险市场,抗衡外资保险公司的大型保险集团,利用当前A股市场的有利契机,中国人寿和平安已完成A股发行上市,中再集团的注资工作业已完成,下一步要尽快完成太平洋集团改制等工作。同时要适当保留一些专业性强、经营灵活的中小型保险公司,放宽保险公司组织形式的限制,除国有独资保险公司及股份有限保险公司外,还要有相互保险公司、保险合作社和个人保险等。为切实维护我国保险行业的利益,创造公平的竞争市场环境,尽快取消外资的营业税率等特殊超国民待遇,逐步取消外资寿险公司只能采用合资公司形式的限制。

(五)建立三大现代监管体系,提高保险业市场掌控能力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减少冲击的关键是提高保险业的国际竞争力和风险控制力,因此要积极开展国际保险监管合作,扩大与其他金融监管机构的信息交流,充分发挥政府监管、市场调节、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合力作用,加强对跨境保险交易活动的监控,建立包括以政府监管部门为主体的国家保险监管系统、以行业协会为主体的自律系统、以社会评估机构为主体的信用评级制度体系。

小结:中国保险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较强,“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为保险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未来我国保险业将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型,完善主体多元化、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丰富保险产品创新、营销渠道,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促进东、中、西部保险市场的协同发展。

平安人寿保险市场发展 篇2

“企业诊所”教学模式一般分为以下四个步骤:选择企业案例、市场调查、企业诊断、提出诊断报告。本期的“企业诊所”教学活动, 我们选择了平安保险作为案例, 在平安保险工作人员指导下, 组织学生进行了市场调查, 通过引导学生就企业战略管理、文化管理、风险管理、营销管理等等方面进行了企业诊断, 学生们提出了初步的诊断报告。由于涉及内容很多, 资料相对丰富, 本文仅就市场调查环节做一总结。

案例选择:平安保险

自1980年中国保险业恢复以来, 我国保险业在开放中迅速发展, 已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目前, 保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不再陌生, 但据路透集团研究报告显示, 中国现有13亿人口中, 仅有不到5%的国民投保了个人保险。显而易见, 大多数的人还没有从根本上了解和接受保险, 毋庸置疑, 中国保险市场仍然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发掘。

为了了解现阶段大学生对保险的认识, 推动保险公司进一步开拓市场、发展顾客, 我们与平安保险公司于2007年11月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西北政法大学学生的保险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

本次调查通过随机发放500份调查问卷进行, 以西北政法大学南校区的全体学生为调查范围。本次调查共计发放问卷500份, 收回有效问卷495份, 其中男生比例为50.5%, 女生为49.5%。

通过对回收的有效问卷的处理与分析, 对目前大学生对保险的了解和认识情况进行了解分析, 希望利用此结果, 对保险公司今后工作提供有用参考。

市场调查

在时间和其他条件的限制下, 本次调查工作采用:

1. 探索性调查

探索性调查的基本目的是提供一些有用资料以帮助调研者认识和理解所面对的问题。本次调查研究是在对西北政法大学学生保险情况抽样调查的基础上, 初步得出目前大学生对于保险的认识, 进而为以后保险公司进一步的研究和工作建立基础和提供建议。

2. 资料采集方法采用初级资料采集法, 通过理论分析得出调查结果。

3.研究工具采用调查问卷, 共发放500份调查问卷。

4.接触方法采用人员访问, 通过25名调查人员, 随机发放调查问卷。

5.抽样方法采用随机抽样、便利抽样。

6.抽样范围:西北政法大学南校区。

7.研究所使用的定量分析法:百分比分析法。

调查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的保险意识

这次调查的结果显示:66.7%的在校大学生没有购买过保险, 仅有33.1%的学生买过保险。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现代大学生的保险意识极其淡薄, 对保险知识的了解程度很低, 总有这样一种想法——保险离自己很遥远, 在学校没有必要买保险, 等以后工作了再考虑。显示出大学生的防范风险意识低, 思想观念传统, 所以对保险的宣传和介绍有待加强。

而当问及那33.1%的学生为什么购买保险时, 他们中的23.2%认为感觉生活中风险无处不在, 21.2%的认为购买保险后感觉踏实, 仅有17.2%的大学生把保险当作一种理财手段。由此可分析得出, 这些购买保险的大学生还是有较高的保险意识的, 但仅仅把保险当作应对风险的工具, 仅认识到了保险的基本保障功能, 很少把它当作理财手段, 说明大学生对保险知识认识的狭隘性, 应加强学生对保险知识的全面了解, 加深对保险的认识。

2.大学生的保险需求

当问及大学生在校期间最容易遭受的风险时, 大多数学生认为是意外伤害, 这一比例为57.4%, 占同样比例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最需要购买的保险产品是意外伤害保险, 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对意外伤害险的需求很大, 若购买保险, 大多数学生首选的是意外伤害险, 而认为是疾病健康险的占44.6%, 可见疾病健康险也得到大学生的青睐, 是保险产品的第二选。由此可看出学生还是比较看重保险的基本保障功能的, 保险公司可以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 设计出更多的必需品种, 把潜在需求转化为实际需求, 扩大学生市场。

3. 保险的宣传状况

从大学生会选择哪家保险公司进行投保的调查中得出, 35.8%的学生会选择太平洋保险公司, 34.7%的会选择平安保险公司,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有26.7%的学生选择。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保险公司的知名度状况, 而知名度则是靠品牌宣传打造的, 若宣传力度不够, 人们不了解它, 自然也就不会选择它, 因此保险公司应加大宣传力度, 一定要重视媒体宣传的作用,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主要是通过媒体的宣传来了解保险知识的, 其次是保险人员的宣传和朋友的介绍。

4. 大学生支付保险费的经济实力

从大学生的经济实力上来看, 绝大多数学生每年能支付的保险费在1000元以下, 这一比例高达84.6%, 其次是1001-2000元, 比例为11.9%。说明大多数大学生并不富裕, 支付能力不强, 这对他们选择保险种类有一定的影响, 所以大学生保险应以提供基本保障为目的。制定合理的保险费, 满足学生的保险需求。

5. 大学生对保险公司的信任状况

在调查中, 当问及对保险公司是否信任时, 51.3%的大学生回答是信任, 而47.9%的大学生说不信任, 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不信任的人数将近一半, 而信任的人数只有一半多一点, 透露出一个严重的问题, 那就是保险公司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较差, 近一半的学生表示保险公司缺乏诚信, 由调查结果表明, 大学生不信任保险公司的主要原因是保险之后理赔困难, 程序烦琐, 这一比例为30.3%, 其次是保险公司滥用免责条款拒绝赔款, 再者是营销人员的夸大其词。由此可知, 大学生对当前保险公司的赔付条款满意度低, 同时对保险公司在赔付过程中的态度和及时性也较为失望。人们常说:“投保、理赔两张脸”、“投保容易, 理赔难”, 而且程序极其烦琐;保险公司还爱滥用免责条款拒绝赔偿, 对投保人介绍产品时, 主要侧重对产品条款中保险责任的宣传, 对免责条款则很少介绍, 造成索赔时困难重重。营销人员对保险产品的不实宣传, 人为的夸大其保障功能和投资回报率, 也是大学生不信任保险的原因之一。可见诚信原则对保险公司打造其良好的形象至关重要, 诚信是保险业健康发展的保障。

6. 大学生对未来保险业发展的看法

调查的最后问及大学生对未来保险业发展的看法, 37.8%的学生对保险业未来的发展较有希望, 37%的则持观望态度, 很有信心的人数仅有18.4%, 由此表明了当今保险业的现状不容乐观, 无论是在营销机制, 还是诚信、理赔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也只有在未来的发展中逐步解决、改善这些弊端, 当然对保险业较有希望的大学生人数虽然不是很多, 但相对来说还是最多的, 表明未来保险业的发展还是有希望的。

7. 改善当前中国保险业现状

当问及大学生如果自己是保险从业者, 将从哪些方面改善当前中国保险业状况, 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应从这几方面进行改善: (1) 增强信用度, 诚信经营。 (2) 简化理赔程序, 提高理赔效率。 (3)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消费者的保险意识。

主要结论与建议

1.充分发挥保险宣传的作用, 提高大学生的保险意识

倡导大学生风险意识, 破除传统的观念。现代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 风险无处不在, 但受传统观念和思维惯势的影响, 人们仍存有较强的依赖和侥幸心理, 风险意识较差, 实际上大学生对现代社会的风险以及自身所面临的风险并不了解, 仍用传统的方式来应对风险, 保险意识明显不足, 所以需要加强保险的宣传。

2.进一步开发大学生保险市场

保险需求具有很大的潜在性, 保险需求源于人们安全风险保障的需要。保险公司应该真正从大学生的需求出发, 以大学生的安全保障需要为宣传重点, 提供相应的保险产品和服务, 如意外伤害险、疾病健康险、财产损失险、学生教育保险等, 设计几种保险产品的组合, 扩大大学生的保险范围, 提供更多的保险利益。同时必须考虑到大学生的保险支付能力不强, 大学生保险要以提供基本保障为目的, 制定合理的保险费, 这样才能把潜在的需求转化为现实的需求, 进一步开拓市场。

3.加强诚信建设, 提高信誉度

我国保险业诚信环境不甚理想, 导致公司信誉度低, 这主要表现为 (1) “投保容易, 索赔难”, “收费迅速, 赔款拖拉”等现象已成为广大投保人的共识; (2) 不论索赔金额大小, 情况是否清楚, 都要经过复杂的甚至是不必要的程序; (3) 滥用免责条款拒绝赔款; (4) 营销人员推销时夸大其词等。

为加强诚信建设就要提高理赔效率, 减少烦琐的程序。保险公司必须以诚信为原则, 不得滥用免责条款拒绝赔偿。此外, 应加强对保险代理人的监管, 明确代理人的责任和义务, 可定期对保险代理人进行法制教育与诚信文化宣传, 加大监管力度。公司可对保险代理人的客户进行不定期的调查, 从客户中了解保险代理人的服务态度与诚信状况, 以便对代理人进行管理。

总结

中国专属保险市场如何发展 篇3

专属保险公司是由非保险行业的企业设立、拥有或控制,为母公司及附属公司提供风险管理服务的独立保险公司,也称作自保公司。因其在降低保费支出、扩大承保范围等方面的优势,是现代企业实现一体化风险管理的标准金融工具。

中国现有的大型企业基本上是国有企业,虽然已经改制,但国家仍然作为国有企业的后盾,因此国有企业的管理者通常会忽视潜在风险带来的损失和收入波动。同时由于教育体系中对国民风险意识的教育不足,企业管理者没有具备相应的风险意识,也是影响中国专属保险市场发展的原因之一。

此外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专属保险公司采取优惠的税收政策,如延期纳税、降低税率、税收减免和提高税收起征点等,并且规定母公司支付给专属保险公司的保险费用可以在税前列支,而中国监管部门还没有出台扶持专属保险公司发展的优惠税收政策,导致中国企业由于能够享受税收优惠而进行自保的可能较低。

当前中国专属保险市场发展的主要障碍是企业管理者风险意识不足,缺乏风险管理的经验。监管部门应该对自保采取优惠的税收政策,并且从法律、政策和监管等方面加以扶持,使其成为中国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方法。

首先应该加快自保组织形式的立法。健全的保险市场应该是商业保险、相互保险和自保三大保险供给主体为消费者提供全面的保险产品和服务,促进供给主体之间的相互竞争。中国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加快配套法规的立法,允许企业成立专属保险公司等其他形式的保险组织,培育和完善保险市场的组织形式。

其次应该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当前中国企业进入全球500强的数量排名世界第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后会有更多的企业入选,这些企业都有成立专属保险公司的需求。监管部门应该积极配合,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在以下3个方面入手。

一是较低的注册资本要求。发达国家对专属保险公司成立的最低注册资本要求与一般商业保险公司相比更低,如美国对离岸专属保险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要求为20万美元 ,平均水平在百万美元左右。中国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两亿元,而专属保险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如资产总量、经营规模、自保范围、风险程度和成立专属保险公司的组织形式等进行调整。

二是优惠的税收政策。百慕大是世界上专属保险公司最多的注册地,主要是由于其监管较松,而新加坡由于税率较低也成为世界专属保险公司的注册地之一,当前已有50多家专属保险公司。新加坡规定专属保险公司的岸外保险业务只需要缴纳10%的企业所得税,岸内保险业务需要缴纳24.5%的企业所得税,而传统商业保险公司的岸内和岸外保险业务都需要缴纳24.5%的企业所得税。中国应该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并且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别设定较低的税率。

三是宽松的市场准入机制。宽松的市场准入机制可以加快专属保险公司的成立,减少时间成本和资本闲置成本,因此监管部门应该根据国内保险市场发展的需要,建立科学规范同时相对宽松的市场准入机制。如市场准入程序可以实行核准制,申请人只需要向当地保监办提供未来的营业计划、收支预估计划、风险监控制度和拟任主要负责人等要件,保监办初审报经保监会批准后就可以开业。

最后应该明确监管的方式和专属保险公司的经营规则。由于保险公司经营业务的特殊性,监管部门对专属保险公司应该与对商业保险公司一样确定最低偿付能力指标和财务稳定性指标,以保护投保人的利益不受损害,而在资金运用等其他方面可以相对放松监管。监管部门在专属保险公司的经营规则上应该做出明确的规定,如禁止超出自保的范围承保社会保险业务、禁止与商业保险公司发生业务往来和禁止专属保险公司的母公司或控股公司挪用专属保险公司资金等,以保护专属保险公司的健康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方法。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企业风险管理能力的增强和市场环境的完善,企业自保的优势将被逐步地认识和接受。发展专属保险公司有利于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效率,满足多元化的保险需求,实现保险经营主体的多样化和保险服务的专业化,将对中国企业的风险管理产生积极的影响和重要作用,可以期望专属保险市场在中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中国保险经纪市场发展前景乐观 篇4

用长远的、发展的和战略的眼光看,我国保险经纪入市场的前景是光明的、乐观的。

一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壮大,必然带来保险业的蓬勃发展,从而为保险经纪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随着国民保险意识的不断增强,投保人对风险管理和保险需求的程度和层次也将逐步提高,这样必然会扩大市场对保险经纪人数量和质量的需求。

三是随着我国保险市场上保险人数量的进一步增多,在市场竞争和自身生存发展的压力和动力双重作用下,保险公司必然会转变经营观念,增强成本效益意识,放弃小而全、大而全,面面俱到的做法,集中精力抓好核保、理算、险种开发、成本控制、保险资金运用与管理等核心工作,而将一些繁杂的展业、理赔工作让位于专业的中介机构。

四是随着我国保险公司自我约束能力的增强,特别是国有保险公司经营机制的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保险监管当局自然会将监管的重点放在偿付能力和市场秩序方面,而对条款费率的限制将逐步放松,给保险公司充分的自主权,经纪人的市场空间将逐步放大。

五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国外保险公司、经纪人公司和其他保险中介机构将以各种形式成为中国保险市场的参与者,国际上先进的保险经营规则和理念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到国内,其中包括保险经纪人制度和原理。中国的保险人和投保人终究会认可经纪人不可或缺的市场地位和作用。与此同时,必然会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加入到保险经纪人队伍中来。

中国保监会对新设保险经纪人公司提出了“高起点、规范化”的要求,这是正确和有远见的,为中国的保险经纪人明确了发展和努力的方向。笔者认为,所谓“高标准、规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规范化。一是要有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组织框架,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切实各负其责,确保公司有效运转;二是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有效的内控机制,形成一套覆盖公司业务和管理各个环节的规章制度体系,确保公司内部责权分明、平衡制约、规章健全、运作有序;三是树立守法观念和自律意识,积极创造条件,尽早建立保险经纪人行业自律组织,形成规范经营、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职业化。一是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保险经纪人队伍。二是要形成一种明显区别于保险人和保险代理人的职业特征。三是要有一套严格的执业和品行规范。四是要用保险经纪人的职业特征、职业水准、职业纪律、职业操守和职业形象赢得投保人、保险人与社会各界的广泛认知和认可。五是从业人员要热爱自己的行业、自己的公司和自己的岗位,要格外注重自己的市场声誉和社会形象,特别是在艰难的创业时期,要有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市场化。保险经纪人是市场经济和开放经济的产物,从世界范围保险经纪入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看,保险业发达、保险经纪人成熟活跃的国家,无一不是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小农经济不需要经纪人,计划经济也不需要经纪人。世界知名的保险经纪公司,无一不是在开放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和壮大起来的。

国际化。目前,保险经纪人在我国是一个全新的行业,但在国际上保险经纪人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形成了一套公认的运作规则和模式。在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信息畅通、交流便利的今天,我们不应该也没有必要自己在黑暗中摸索,而必须从一开始就想到与国际接轨,在经营规则、理念和方式等诸多方面努力向世界上知名的保险经纪入公司学习、看齐。只有这样,才能争取到时间、争取到主动、争取到市场。否则,在可以预见的不远的将来的激烈市场竞争中,必将无立足之地。

平安人寿保险市场发展 篇5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部分农业保险中介机构受利益驱动违法违规,这种情况垦区甚于农村,因为垦区指令性事物多于农村。主要表现在欺骗误导客户、欺骗保险公司。

内容选自智研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3-2018年中国保险中介市场分析与投资前景评估报告》

1、法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我国虽然对部分保险中介机构如保险代理机构、保险经纪机构、保险公估机构制定了法律法规,但从总体上看,保险中介法规还不健全。有些法规显得相对滞后,也未出台鼓励和扶持中介发展的相关政策与具体措施。没有扶持举措,对不盈利的农业保险来说,很难通过中介达到展业的效果。

2、客户对农业保险中介的认知程度低。目前我国农业生产者的保险意识还不是很强,对农业保险中介更是缺乏感性认识。有些客户不知其为何物,潜意识里认为其是“二道贩子”,只会搅局,普遍持抵触情绪。

3、代理人素质良莠不齐,专业中介人才匮乏。目前我国农业保险代理人来源复杂。在农垦系统,分场和连队从事农业保险中介的代理人等均是财务部门人员;在农村,乡镇和村里多是由经管站相关人员从事中介活动。这些人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差别较大,再加上由于缺乏正规培训、保险知识匮乏、对所代理的保险险种也不很了解、代理人员流动性又很强,因此产生了许多损害客户和保险公司利益的行为。

4、代理人和经纪人业务范围不清。在我国,现有的农业保险代理业务和保险经纪业务划分不清。许多农业保险中介者既是代理人又是经纪人,有时代表保险公司的利益,有时又代表投保的农户利益,自身都很矛盾。这就使得保险经纪人混同于保险代理人,导致其专业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

我国责任保险市场发展现状研究 篇6

保险理论界一致认为, 保险业的发展可以划分为3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传统的海上保险和火灾保险 (后来扩展到一切财产保险) ;第二阶段是人寿保险;第三阶段是责任保险。

责任保险 (Liability Insurance) 是一种以被保险人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作为保险对象的保险。不论企业、团体、家庭或个人, 在进行各项生产业务活动或在日常生活中, 由于疏忽、过失等行为造成对他人的损害, 根据法律或契约对受害人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 都可以在投保有关责任保险之后, 由保险公司负责赔偿。我国《保险法》第五十五条第二款对责任保险的定义是:“责任保险是指以被保险人为第三者依法应负的赔偿责任为保险物的保险。”

二、我国责任保险市场发展情况分析

目前我国责任保险发展比较落后。自20世纪80年代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 我国责任保险得到了一定发展。

(一) 责任保险保费收入情况

近年来, 我国财产保险业发展迅速, 财产保险保费平均每年增长16%。至2007年末, 全国共有产险经营主体42家, 其中中资公司27家, 外资公司15家。目前, 我国保险市场上的责任保险险种450个, 附加险1 100个。开办的险种有:产品责任险、公众责任险、雇主责任险、职业责任险以及附加在其他险种上的责任险 (如车辆险第三者责任险、工程险附加第三者责任险、承运人责任险等) 。2007年我国财险保费收入2 087亿元, 与前一年同期相比增长32%, 我国责任保险业务的收入为66.6亿元, 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8.9%, 责任保险保费占全国财产保险总保费收入3.2%。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保险年鉴。

资料来源:中国非寿险市场发展研究报告。

图1描绘了我国责任保险市场2000-2007年责任保险保费收入情况, 从中可以看出, 我国责任保险发展不平稳, 虽然总体上发展较快, 但2003、2004年出现了负增长。2003、2004年出现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意外伤害险的推出, 取代了以往部分通过雇主责任险承保的业务, 社会工伤保险制度的推广, 也减少了客户投保雇主责任险的需求, 导致占责任保险比重较大的雇主责任险保费收入下降。2005年政府大力推动责任保险的发展, 采取了许多措施, 成效明显, 使得责任保险保费收入在2005年后快速增长。

我国责任保险保费收入占财险收入的比重, 可以反映出责任保险对财险收入增长的贡献程度, 并能够反映出责任保险业务在整个财险业务中的地位。我国责任险占财险收入比重一直不高, 最高的年份是2002年的4.7%, 也没有超过5%, 这一比重的平均值为3.6%, 说明我国保险机构还未能重视责任保险市场的发展, 责任保险市场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然而, 国外保险市场的发展表明, 目前责任保险业务在整个财险业务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世界平均水平为15%, 一般发达国家的这一比重在30%左右, 美国这一比重甚至高达40%~50%。

(二) 责任保险的费率情况

从表2中可以看出, 2000年以后责任保险市场费率有了较大幅度的下调。费率下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一是责任保险的赔付率一直低于车险等其他险种, 加上保险公司对风险的管理控制措施的加强, 整体上责任保险的赔付率不高, 责任保险的承保成本也不高, 因此市场费率有下落的空间;二是市场规律的作用, 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各保险公司采取“降价”政策, 尤其是外资保险公司的大量进入, 外资保险公司重视责任保险的发展, 加上自身雄厚的实力及开展责任保险成熟的经验, 使得中资保险公司不得不降低费率;三是管理措施的完善, 业务质量控制力度的加强使保险公司承保的相对利润空间增大, 有能力通过降低费率进一步开拓市场。

(三) 责任保险市场分割情况

我国2007年各财险公司责任保险市场份额如图3所示, 从中可以看到, 人保财险在我国的责任保险市场领域里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责任保险保费收入排名第一, 占据了责任保险市场53%的份额。其后分别是平安、太保、美亚、中华联合。总体上, 中资保险公司占据了责任保险市场91%的份额, 我国责任保险市场中资保险公司还是占据着绝对优势, 但是我们也不要忽视外资保险公司的发展。在我国责任保险保费收入排名 (见表3) 前十名中, 虽然只有一家外资公司——美亚财产保险有限公司, 其排名位列第四, 但是我们要看到的是, 在外资公司的业务主要针对我国几大主要城市、还没有形成全国布局的情况下, 美亚财险的责任保险保费收入能够排名第四, 这足应引起我国中资保险公司的高度关注。中资保险公司应该重视责任保险的发展, 否则, 等外资公司在责任保险领域发展起来, 我国中资保险公司再想抢占这一市场势必非常困难。

资料来源:《2007年中国保险年鉴》。

(四) 中资、外资责任保险发展情况对比

从表4中, 我们可以看到在我国责任保险市场, 责任保险保费收入占财险比重前十名的保险机构均是外资企业, 外资企业的责任险占比平均为22.18%, 美国联邦和美亚这一比例分别高达63.94%和41.08%。而中资企业这一比例最高的是中银财险为4.09%, 其次是人保财险的4.08%, 中资保险机构的这一比例平均为2.86%。

在责任险赔付率上, 中资保险公司也是不占优势。表5中, 2007年责任险赔付率前十名中只有1家是外资公司——美国利宝赔付率49.11%, 其余9家都是中资公司, 华农和华安赔付率更是高达427.03%和111.44%, 赔付率如此之高的原因, 可以归为以下几点:一是新成立的公司在责任保险的业务上, 由于没有集合足够的风险集, 使得在赔付率方面不稳定;二是保险公司对于责任保险的风险管理水平不高, 对于责任保险的风险认识不够, 承保了大量高风险劣质业务, 同时没有做好责任保险的再保险。但是, 即使除去特殊年份责任保险赔付率不稳定的影响, 中资保险公司的赔付率也都在40%左右, 而外资保险公司的赔付率却能够控制得很好, 一般能控制在10%左右。

资料来源:《2007年中国保险年鉴》

责任保险是一项涉及法律法规内容较多、涉及相关领域专业技术知识较多的业务, 不仅要求保险公司配备一定的精算人才, 同时还要求配备一定的法律专业人才和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而目前我国保险公司缺乏相关的高级专业性人才, 通过表3、表6我们可以看到, 虽然中资保险公司的人员储备与外资相比具有绝对优势, 但是中资保险公司具有高级学历的人才占比与外资相比还是具有一定的差距。

综上, 在目前的责任保险市场上, 虽然中资保险公司占据市场份额的绝对优势, 但是其责任保险业务赔付率高, 不是优质业务, 没能有效地分散风险, 责任保险专业人才缺乏;外资保险公司虽然业务量不大, 但凭借自身丰富的管理经验及人才等优势, 在责任保险的发展上还是具有相对的优势, 承保的业务优质, 赔付率低。

下面我们再从财险公司的业务结构上分析中资、外资的差别。

资料来源:《2007年中国保险年鉴》

从图4中可以看出, 国内各财险公司的保费收入过于集中, 车险、企财险和货运险是中资产险公司的主要业务来源, 而其他险种业务量小, 保费收入少。在我国, 车险业务是财险的主导业务, 其对财险业务的贡献超过了60%, 有些公司这一比例更高, 甚至超过80%。这就有可能因为某个险种效益滑坡而影响整个公司的整体效益。比如目前的机动车辆保险市场竞争激烈, 各家财险公司通过降低费率竞价的方式争夺市场, 使得车险这一业务的赔付率高而效益率低, 直接影响了保险公司的整体效益及其良性发展。这也说明我国中资财险公司对车险业务的过分依赖。因此调整业务结构, 分散经营风险对我国中资财险公司的稳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进入我国保险市场的外资公司, 不会在市场已经成熟、竞争十分激烈的机动车保险市场与中国保险公司争夺, 而是直接进入高端市场——责任保险市场。

从2007年我国保险市场上的外资财险公司业务结构 (见图5) 中可以看到, 外资财险公司避开了中资保险公司竞争比较激烈的车险业务, 企业财产保险、 货物运输保险、责任保险在其整个财险业务中所占比重比较大。优化的业务结构及正确的发展策略使得外资保险公司在我国的保险市场上取得了良性的较快的发展。

资料来源:《2007年中国保险年鉴》

据有关资料显示, 外资保险公司在责任险市场中竞争优势明显, 凭借境外母公司有力的技术支持、完善的全球核保理赔服务网络和风险控制能力, 在我国保险市场上取得了很多骄人的成绩。比如, 上海外资财险公司的责任保险发展优势比较明显。

上海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也是保险业发展最成熟的地区, 外资保险机构最多的城市。因此, 有必要对上海的责任保险市场发展情况加以分析。

上海外资财险公司财险保费收入为17.48亿元, 占整个上海财险保费收入的14.4%,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而责任险保费规模已经占据了上海责任保险市场将近半壁江山, 2007年这一数据为47.1%。在责任险保费收入数据上, 美亚财险居第一位, 超过人保财险责任保险收入1/3左右, 上海的这一数据跟全国的数据相比差别很大, 中资财险公司已经失去了保费收入的绝对优势。其次, 责任保险占财产险业务比重也远高于中资保险公司, 大部分超过10%, 其中美国联邦、美亚更是高达63.94%和43.66%。而在中资保险公司中只有华泰财险公司超过10%, 平安财险为8%, 而其他中资财险公司这一比例基本不到5%。

上海是我国保险业竞争最为激烈的地方, 在责任保险市场这一领域, 中资财险公司已经远远落后于外资财险公司的发展速度。据有关资料显示, 外资公司在产品责任险和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上优势相当明显。2007年, 美亚保险占据了36.39%的上海产品责任保险市场份额, 美亚和丘博合计占据78.13%的上海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市场份额, 而中资公司保费收入居前的校方和医疗机构责任保险都是靠政府推动。此外, 外资保险公司的产品开发能力也明显强于中资保险公司, 外资财险公司的主要责任保险产品一般比较完整, 涵盖的项目也比较多, 基本能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上海责任保险市场的发展情况应该引起我国中资财险公司的高度重视, 随着经济的发展, 外资保险机构的深入及其在全国范围内业务的展开, 如果中资财险公司还不能重视责任保险业务的发展, 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我国的中资财险公司将会失去更多的市场份额。

三、我国责任保险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我国责任保险市场的产品需求不足, 投保意识不高

从责任保险自身的特性来说, 它是一种具有正外部性的商品。正外部性指一个经济主体活动给他人带来的利益大于自己所获得的利益, 即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责任险的特征决定了它的正外部性。对正外部性产品来说, 如果由市场价格来决定责任保险产品的需求量, 那么这个需求量肯定低于社会所必要的需求量, 导致责任保险产品需求不足。责任保险的正外部性在第三者责任险、雇主责任险、产品责任险和公众责任险等险种表现得更为显著。

(二) 我国责任保险市场的产品供给不足, 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我国财产保险市场, 竞争日趋激烈, 但是相对于车险、企财险等险种而言, 责任保险的市场竞争激烈程度要低得多。

首先, 大部分保险公司对责任保险的研发力度不够, 由于责任保险险种的设计需要更高的专业技术, 创新责任保险需要更高的投入, 许多保险公司因此不重视产品的开发及创新;其次, 很多保险公司对责任保险业务重视不足, 特别是基层保险公司, 往往把重点放在车险、企财险等险种上, 责任险业务也只是涉及比较传统的雇主责任保险。以上两点造成我国责任保险的供给相对不足, 责任保险在大多数保险公司中仍从属于传统业务, 与其他险种相比发展相对滞后。

(三) 我国责任保险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责任保险的发展与一国法律制度的完善程度密切相关。法制环境不健全是制约责任保险的重要原因之一。法制的完善是责任保险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 如果没有法律的规定和约束, 责任保险所承保的法律责任就无从谈起。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不够细化, 造成实际生活中许多损害责任认定不清, 导致许多责任保险的开展尚不具备必要的法律环境。

四、加快我国责任保险市场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 扩大责任保险有效需求, 加大责任保险宣传力度

政府可以对部分险种实施强制保险, 并对购买责任保险采取相关税费优惠政策。由于责任保险具有正外部性, 采取上述措施扩大其需求, 可以解决其需求不足的问题, 满足社会利益。如将公众责任保险、医疗责任保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逐步纳入强制责任保险体系, 充分发挥其经济补偿和社会管理功能, 维护保险双方当事人的权益, 维持社会稳定。

随着经济活动的广泛深入和人们维权意识的逐步提高, 造成第三者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而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事故不断增加, 责任风险所带来的潜在损失逐步被人们所认识, 并日益受到重视。保险有关机构应抓住有利时机, 加强与有关部门和行业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多种方式向社会宣传责任保险知识, 提高全社会对责任保险的认知度和理解度。

(二) 加大责任保险有效供给, 提高责任保险发展重视程度

财产保险机构在产品开发方面, 依据市场需求开发创新责任保险产品。比如设计开发个人责任保险, 随着我国法律的健全, 个人在经济社会活动中承担的法律责任在不断增多, 开发个人责任保险将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针对不同行业或企业设计相应的责任保险产品, 将责任保险产品细化, 满足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需要, 即产品的差异化发展;注重责任保险相关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为责任保险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在营销管理方面, 财险公司应该从总公司到基层都重视起来, 加大基层责任保险业务队伍的建设, 形成专门的责任保险管理团队。

(三) 建立健全与责任保险相关的法律法规

国家立法机关和有关政府部门应尽快对保护社会公众利益的法律予以细化, 建立和完善民事责任赔偿机制, 尤其应建立健全保护民事责任受害人合法权益的相关法律制度, 明确民事赔偿责任的法律界定, 加大责任方的侵权过失成本, 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为责任保险的发展奠定基础。

摘要:保险界一致认为, 责任保险是保险业发展的第三阶段, 也是最高阶段。我国发展责任保险具有重大意义, 在此基础上, 本文深入分析我国目前责任保险市场情况, 从中发现问题, 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保险市场,责任保险,发展现状

参考文献

[1]张洪涛, 郑功成.保险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2]张洪涛.责任保险理论、实务与案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3]吴定富.大力发展责任保险, 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J].中国金融, 2004 (12) .

[4]池小萍.论我国责任保险市场的发展与规范[J].经济学研究, 2004 (9) .

论我国保险中介市场的发展与建设 篇7

【关键词】:保险中介保险中介市场监管

保险中介是指介于保险经营机构之间或保险经营机构与投保人之间,专门从事保险业务咨询与招揽、风险管理与保险安排、财产价值衡量与评估、损失鉴定与理算等中介服务活动,并从中依法获取佣金或手续费的机构或个人。从上述定义可以了解到,保险中介是连接保险公司和投保人之间的桥梁,满足双方相互了解信息,—方面,保险中介机构是保险公司重要的信息渠道,另—方面,消费者可以通过保险中介机构了解更多的保险公司的产品。

一我国保险中介市场的发展情况及存在问题

保险中介在世界上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我国的保险中介始于1999年,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至今也已经形成了不小的市场规模。我国的保险中介机构是在有了保险公司之后,在保监会的积极稳步推进下,才逐步创建、发展的。这一点与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的保险中介市场发展存着本质的不同,发达国家在保险业出现之时,销售环节就由保险中介公司来做,也就是说,保险中介市场是与保险市场同时产生、共同发展起来的。基于我国保险中介市场的特殊性,它必然也舍存在较之国外中介市场相对更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我国保险中介发展不平衡

我国目前选择的是以保险代理人为主体的中介制度模式,但该模式却导致了我国保险中介发展不平衡的情况。首先,个人兼业代理人快速超长发展,而专业代理人却发展缓慢,其次,保险经纪人、保险公估人发展相对缓慢。使我国的保险中介市场只能停留在低层次的发展水平上,严重阻碍了保险中介在保险市场中的融通作用,进一步也阻碍了保险市场的发展。

2我国保险中介监管不力

1998年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的成立,才宣告保险中介监管职能从中国人民银行向专门监管机构的转移。短短10年的发展使保险中介监管存在着严重的力度不够,方法不当等问题。例如中介监管资源相对于现行的中介监管方式明显缺乏,中介监管干部基本上疲于应付事务性工作,缺乏精力深入市场,发现风险,掌控全局,监管法规不完善,中介机构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钻法规的空子以逃避监管,监管法规的操作性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经营规则虽有规定但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相对应,导致保险中介公司即使犯错也没有遭受到处罚,也就起不来以法律法规来约束保险中介行为的目的。

3保险中介诚信缺失问题严重

作为一个处于起步阶段的新兴行业而言,保险中介之所以出现投保人和保险公司都不信任的地步,诚信缺失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欺骗、误导客户,挪用、拖欠、侵吞客户保费,违规操作、违诺事件时有发生,这不仅造成客户普遍对保险从业者缺乏信任感,也造成了保险业构成体之间的互不信任。这既是我国保险中介从业人员自身素质的缺失,也是我国保险中介监管不力的表现。

4保险中介市场专业化程度低,服务意识不强

根据保险中介的定义可知,保险中介本该是连接保险公司和投保人的纽带,能够为双方交易提供便利。但现今的保险中介人只集中从事一些无意争力的保险业务,加上保险中介人根据自身的信息优势,对保险公司和授保人进行双向欺骗,既伤害了保险公司又伤害了投保人,使投保人宁可舍近求远,直接与保险公司进行合作而避开与中介入胎作。

二对我国保险中介市场发展的建议

1创造适合保险中介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

为保险中介公司创造宽松的市场环境,主要可以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企业积极投资设立中介公司,鼓励现有中介主体向中介公司少的地区开设分支机构,促使各地域的协调发展,在维持保险代理人发展的前提下,鼓励保险中介人,保险公估人更为迅速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中介公司联合,兼并和上市;鼓励国内中介公司与国外中介公司的良性竞争,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自身的业务水平。

2加强保险中介的监管力度

保险中介的监管,既包括保险中介监管机构的监管,也包括保险中介机构自身的监管。就保险中介监管机构而言,应该提高对保险中介机构的准入要求,制定一系列可行的保险监管法规,加强各金融监管部门的合作,合理配置监管资源。就保险中介机构自身而言,要建立起适合公司需要又适合市场需要的监管体系,加强对保险中介从业人员的监督。

3提高保险中介机构专业化程度

提高保险中介机构专业化程度主要体现在保险中介机构从业人员上。保险中介机构应该建立严格保险从业人员筛选制度,提高保险中介从业门槛。对从业人员加强培训,提高专业技能,灌输客户至上思想。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鼓励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人才加入到保险中介行业中来。以高质量的服务吸引顾客,树立保险中介机构在市场中的信誉。

4加强诚信建设,获得社会认可

保险中介机构要想发展并且发挥其在保险市场中应有的作用,就应该取信于人。加强诚信建设,应该加强对保险中介从业人员的诚信教育,让保险中介从业人员树立人无信不力的观念;应该要针对诚信问题制定专门的惩戒制度,对失信行为的责任人要严惩不贷,最后,积极配合监督机构的监督,并且时时应该以监督准则规范自己。

上一篇:新员工考核评语希望下一篇:变更工程的单价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