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作文上册教案(共8篇)
五年级作文上册教案 篇1
口语交际习作一
学习目标:
1.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2.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3.促进学生养成多读好书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口语交际与习作。课前准备:
自由组成小组开展“我爱学习”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课时目标:
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一、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同学们,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在这次“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组内讨论,人人参与
1.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2.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检查、督促,要求人人发言。3.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4.推荐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三、全班互动,交流评价
1.先集中分享各自的读书故事,再引导学生交流别人的读书经历。2.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自由交流评价,感受阅读的快乐。
四、开展辩论,启迪思维
1.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同学们摆事实、说道理,展开一次辩论。
2.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指导、点拨。
3.师总结: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 课时目标:
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体会到读书带给我们的乐趣。大家的发言都各有见地。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投影出示习作内容: ◆读书故事; ◆采访记录; ◆记一次辩论活动。
三、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3.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每小组推荐一至二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五、誊写作文,制作小报
①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后抄写在作文本上。
②整理习作和资料,小组合作办一期以“读书乐”为主题的手抄报。
口语交际·习作二
知识与技能:
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2.能与同学进行讨论,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3.通过活动,培养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在讨论交流中感受浓浓的乡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促进语言能力的表达,提高写作能力。教学重难点:
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的内容。(诗词、歌曲、故事等等)2.了解班级同学的一些特长,以便有利于自己策划活动。
3.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怎么样策划才能把一次活动搞成功,可以事先参阅一些好的经验。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进行口语交际,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策划活动的能力。2.在倾听与合作中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策划能力,表演能力。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的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因为如此,每个人对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古人就用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而这句诗也成了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今天也让我们来抒发一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二、畅所欲言,抒发情感 1.同学们,请你们来说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2.既然大家都这么热爱自己的家乡,那么现在我们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吧。既然是活动,形式就要丰富多彩,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小组交流讨论 1.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
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2.组长是小组策划的组织者,还要安排一名记录员和一名同学汇报。3.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4.根据讨论列出节目表,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5.小结。
四、展示活动方案
1.以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重点说说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2.其他同学可以质疑,可以和同学进行交流。
3.师生共同评议。综合大家的意见,班长制定一个活动方案。
五、总结
同学们,今天的口语交际课,通过策划“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组织策划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同学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相信“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 教学目标:
1.指导写作,想象二十年后回故乡的情景,学会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感情的方法。
2.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对故乡浓浓的情、深深的爱,融入叙事、写景之中。
一、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在策划“浓浓的乡情”活动中,同学们尽情地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是呀,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在活动中我们有同学立志从小努力学习,长大建设祖国,建设家乡,让我们的家乡变得更美好。那今天就让我们先来大胆的想象一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二十年以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大胆想象,畅所欲言 1.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2.想象家乡的新面貌。3.想象久别重逢的亲朋好友,会有怎样的感慨。
三、确定选材,指导习作
1.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家乡二十年前的情况,让学生感受家乡的变化,或请学生通过采访家长来完成这一体验。教师可结合诗人贺知章写的《回乡偶书》,让学生体会回家乡时感受到的人事的变化。老师要促使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思路。
2.学生有了表达欲望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具体想象,从哪些方面来写。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充分交流以达到互相启发的目的。在学生交流中,教师要结合一两个学生的发言,相机点拨,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选择材料,起到示范作用。在学生写之前,提醒学生要注意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四、小组评议,互改
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五、佳作赏评
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评。
口语交际·习作三
知识与技能:
1.进行口语交际,学当一名“小小推销员”。2.指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说明方法写说明文。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内交流,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小组协作能力。
2.通过和学过的课文联系比较和现场实物观察,指导学生写简单的说明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树立初步的“职业道德观”。2.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口语交际时应注意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讲清楚你的“商品”。2.尽可能地运用学过的说明方法写作。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今天同学们带来了很多“小商品”,你想让你手中的物品也得到别人的喜爱,让别人心甘情愿地把它买下来吗?那我们今天就试着做一名“小小推销员”。
二、播放课件
1.观看课件中服务员的表现。2.评一评,夸一夸。
三、分组活动,精心准备 1.选好各成员的角色、任务。2.阅读“口语交际”活动要求。注意:(1)介绍“商品”的外观、规格、用途和使用方法。(2)试着用上一些说明方法。(3)认真听介绍并提出疑问。(4)耐心而有礼貌地解答顾客的提问。(5)评出“小小推销员之星”。3.开始活动。
四、模拟情景,推销“商品” 1.组内模拟推销。
(1)在小组中试着推销你的商品,让同学们针对你推销产品的内容、语言、语气、表情提出中肯的建议。
(2)认真聆听同学们的建议,合理采纳。2.组际比赛推销。
(1)每组选出一名最优秀的“推销员”,推销自己的产品。
五、派代表全班汇报
六、评议推销员的言行举止、态度
七、评出“小小推销员之星”
八、布置作业
将今天的介绍过程写成短文。
第二课时(习作)
一、审题,确定习作内容
1.默读本次习作的要求,和同学交流一下。2.确定习作内容。
二、作文指导
1.回忆一下什么叫说明文。2.写说明文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三、选择物品,分组讨论
1.根据学生所选的物品,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2.为了让人家了解你喜爱的物品,想一想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能用上哪些说明方法。
3.把自己的想法小组内先交流。
四、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1.自行思考,确定大致的写作思路。2.动笔写作,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3.自行初改,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习作中的优点进行鼓励。
五、小组评议,再改评赏
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2.全班交流讲评。
让学生读一读自己习作中最满意的段落,请其他同学进行赏评。3.再次修改习作。
六、布置作业继续写作
口语交际·习作四
知识与技能:
1.进行口语交际,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交流,从中得到启发。2.指导写清漫画内容,并借写作表达自己从中得到的启发。过程与方法:
1.根据学生所选的角度不同分小组进行口语交际。2.在习作前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引导学生大胆写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生活这本无字书的探究兴趣。教学重点:
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生活中获得的启示,想一想生活中给你以启示的事,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表达练习。
教学难点:
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引入新课,明确要求
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小事、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画引起我们思考,让我们获得启示。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吧!
2.学生阅读口语交际要求。
二、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1.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面的建议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交流:生活中给你带来启发的事情;给你带来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给自己带来启示的一幅漫画。2.自己根据要求先想一想怎么说,再练一练。
3.在小组内和同学进行交流,别人讲的时候要认真倾听,相互补充,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
三、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1.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
2.师生评议:不仅要评同学说得怎么好,还要说说自己听后受到的启发。3.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的不同角度给予不同的提示。
四、教师总结
看来在生活中会给我们带来启示的东西还真有不少,一件小事,一句名言,一幅图画,甚至一件东西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积累和思考。
第二课时习作
一、导入
在进行口语交际时,同学们有的选择了一些小事,有的选择了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画引起我们思考,获得启示。今天我们就你感悟最深的漫画来写一写。
二、自主汇报,确定习作内容 1.学生汇报本次习作想写的是什么。(1)注意表达顺序,把自己想说的东西写清楚。
(2)习作时,到底要按什么顺序来写,同学们应根据自己的习惯确定,从中获得的启示可以写在开头,可以写在结尾,也可以写在故事中。
2.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课点评
一、两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3.相互修改,完善习作初稿。
可以改正错别字、不恰当的词语、不通顺的句子,可以补充,使习作变得具体;觉得自己写得不尽人意,可以重新写。
三、教师点评,好文欣赏
1.请学生展示自己在本次习作中的优点。
学生展示表达准确的词语,语言优美的句段,成绩优秀的作文,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为下一步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拓展思路。
2.阅读、欣赏范文。
讲评完后,让学生的习作与范文作对比,发现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为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四、同桌相互修改,完善习作
五、全班交流
1.让学生读一读自己习作中最满意的段落,请其他同学进行评议。2.再次修改。
六、布置作业 继续写作。
口语交际·习作六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
1.围绕“父母的爱”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2.根据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写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真情实感。
3.能感受父母的爱,与同学、父母沟通情感,建立良好的关系。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父母对自己关爱的事例。
一、谈话导入,再现情境
1.谈话导人。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今天我们就谈谈父母的爱。(板书:父母的爱)2.再现情境。多媒体出示“口语交际”中的三个生活中的小故事。创设情境,展开讨论
3.提出问题:你怎样看待上述故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
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让不同观点进行辩论,在观点的碰撞中形成正确的观点。
二、联系实际,感悟父母之爱 1.联系实际。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吗?给同学讲讲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再谈谈自己的想法。
2.小组合作,互说互评。
3.全班交流,互为补充、质疑。教师注意交际时的习惯的培养。
三、拓展延伸,沟通情感
1.模拟场景。如果我是爸爸,你会怎么把这三个故事讲给我听,并请我谈谈看法。(师生模拟交际)如果我是妈妈呢?
2.拓展延伸。今天回去我们将这三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请他们谈谈看法。
3.表扬激励,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 教学目标:
1.明确写作范围,开阔写作思路,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炼写作方法。2.激发学生兴趣,找寻来自父母的不同的爱,在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3.升华学生情感,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完成习作。
一、创设情境,诱发动机
1.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交流了父母的爱以及对父母的爱的看法,知道世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的时候呢?让我们借这次习作的机会,和他们交流、沟通一下吧。
2.创设情境。出示话题:(1)你曾经有过不理解父母的时候,但通过一些事情,体会到了父母的爱;(2)你对父母提出一些建议,比如,请他们改进教育方法,或劝说他们改掉不好的习惯;(3)你想和父母说的其他心里话。
3.诱发动机。针对这些话题,你准备选择什么话题来与自己的父母沟通呢?
二、小组合作,选择习作素材
1.自主选择。各自思考选择适合自己的话题,准备写什么内容。2.汇报话题。请一小组同学,说说自己选择什么话题,了解话题选择情况,鼓励每个话题都有人选择。
3.小组合作。请前后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说说自己习作内容,互相评议一下,看看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推选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
三、升华情感,鼓励学生自由创作 1.升华亲情,在歌曲中进一步深入体会来自父母的爱:
不论是慈父严母还是慈母严父,父母的心都是相通的,下面请同学们在歌曲《母亲》的欣赏中,进一步体会母爱,升华亲情。
2.习作要求:
(1)体会来自父母的爱,相互沟通理解。(2)自主命题,形式不限,抒发真情实感。
(3)可以采用书信、读后感、诗歌、随笔等多种形式。
3.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有没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写作冲动?老师相信并预祝你们写出好的习作。
4.学生自由习作,教师巡堂,相机指导。5.要求学生将习作交给家长看,并写上家长心语。
四、习作评改和欣赏 1.交流·分享——心有灵犀。
(1)总结本次习作总的特点:慈、严、爱、渴望。
(2)请学生汇报自己的文题属于哪类文章,并请他们读出自己最满意的语句,教师相机指导点评。
(3)鼓励学生将好的作文题目写在黑板上,与同学业们分享成功的喜悦。(4)小组评议,选出学生的两篇佳作,并鼓励学生积极交流欣赏这两篇文章的原因。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分享了各自习作的同时,也体会了来自父母亲不同角度的爱。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子里与爸爸、妈妈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沟通,多一份体贴,多一份关怀,把握住在我们身边的那一份幸福。
口语交际·习作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 教学目标:
1.学写读后感,提高阅读和作文的能力。
2.通过交流搜集的资料,谈感想,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演讲能力,增进学生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了解。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民族的耻辱历史、侵略者们的残虐暴行、人民的沉重苦难、烈士们的光辉事迹,把一幕幕鲜活的、触动人心的中国近代史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我想同学们和我一样,很想把读书后原感受写下来,这就是我们习作类型之一——读后感。其实读后感不仅是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而且也可以是读了一段话,或读了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二、自读阅读提示,了解写好读后感的方法
1.大家看屏幕,默读提示,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看看这次习作的要求:读了文章、书籍,把自己的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写读后感,“读”是基础,要读懂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感”是重点,要着重写出自己的感受,不宜过多地重复作品的内容。为了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2.读后交流:
(1)什么是读后感?(读了文章、书籍,把自己的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2)如何才能写好读后感? 预设:
1.“读”是基础,只有仔细地阅读,认真地思考,深入地感悟,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体验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才能有感而发写好读后感。
2.“感”是重点,要着重写出自己的感受,不宜过多地重复作品的内容。3.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自学阅读提示,让学生自主提炼写好读后感的方法,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为习作做了良好的铺垫。
4.点拨:
平时在阅读文章或书籍时,可以在文旁圈点批注,随时记下瞬间的思考与感受,遇到相关的资料也可以随时积累下来,为写好读后感做好阅读等方面的准备。
三、读悟写作方法
1.自由读例文“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用不同符号画出哪些是课文中的内容,哪些是作者的感受,哪些是作者引用的相关课外资料?
2.小组交流,总结读后感应怎样写。(1)紧扣原文,抓住重点:(板书)读后感的“感”,必须是从原文引发出来的感想、体会,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应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或几点上来发表议论。
(2)联系实际,情感真实:(板书)读了一篇文章,产生了对现实生活和自己思想上某些问题的思考,这才激发了“感”。所以,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生活、思想实际。联系实际一定要实事求是,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忌说假话、空话、套话。
(3)叙议结合,以“感”为主:(板书)读后感属议论文范围,但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常用的写法是夹叙夹议。可以适当引用原文中对自己教育最大、体会最深的章节、句段或人物的语言、精彩的场面等,在此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感想。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还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另外,恰当运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名言警句、古诗文名句和谚语等,也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与感染力。
(4)题目新颖,吸引读者。
一般来说,读后感的题目是“读《×××》有感”或“《×××》读后感”,当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自己最深的感受拟一个醒目、新颖的正标题,下面再写上副标题。如:
愤怒与惋惜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成功=刻苦+勤奋+机遇 ——读《岳飞苦练成帅才》有感
3.给学生提供一些读后感的范文,让学生不要被书中的范文所局限,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观点。如: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感等。
四、激情写作
1.同学们,本组课文的学习留给你的情感激荡还记忆犹新吗?你们课下搜集的有关中华民族受尽欺凌的历史以及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爱国爱人民的故事带来了吗?在写读后感的时候,可以选择我们课文,也可以选择自己搜集的材料,你想写哪篇文章的读后感,请与同桌交流一下。
2.定下写作的内容,选择相关资料。(老师可以适当提示,以免学生害怕作文。)
五、自改互评
1.读一读自己写的习作,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地方标出来。2.在小组内互读,小组推出两篇习作在全班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初步的演讲能力,增进学生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了解,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热情,增强历史责任感。
一、主持演讲活动,激情导入
1.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有高瞻远瞩、面向未来的宽广胸襟,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牢记历史教训,保持清醒的头脑,锐意进取,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才能绵延不息、繁荣昌盛。同学们的读后感,非常震撼人心,催人奋发。写完读后感,你心中是否还有许多的话要说呢?今天我们就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专题举行一次演讲活动。请同学业们结合自己的习作,列一个简单的提纲,想一想自己想说些什么?
二、准备活动
1.回顾本单元课文,说说印象最深的是什么。2.揭示本次演讲活动的主题:不忘国耻,振兴中华。3.读题,了解题意。4.独立审题,勾画要求。5.交流:说什么?怎么说? 6.启发思维,小组交流。7.动笔列提纲。
8.小组内试着讲一讲,互评。(大屏幕上可以出示几则演讲的技巧,如演讲时的姿势、视线、脸部表情、仪态、声音腔调等,供学生借鉴。)温馨提示:在学生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老师也可以将准备活动放在课前做,那是因为能让学生的参与面广一些。
9.教师巡视,寻找示范的人选。(表现比较好的,但不是很好的,心理素质比较好的,能承受点评的。)
三、推荐演讲,互相点评
1.同学们在组内讲的有声有色,有些同学还恰当地运用手势、表情来配合演讲。
2.谁第一个演讲:(有意请出该位学生)提醒听众注意力集中,听完以后热情鼓掌。
3.刚才的演讲中,这位同学的演讲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可以是肯定同学演讲中的优点,也可以是中肯地提出建议。)4.总结怎样演讲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围绕一个主题;抓准几个方面;列举有力事例。组织通顺语言;表达有声有色;演讲注意技巧。
四、自荐演讲,自评
1.鼓励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建议,调整自己的演讲思路。2.谁愿意走上讲台,尽情抒发自己对祖国深深的爱。
五、总结
同学们,祖**亲身上的伤痕和悲痛我们怎能忘怀?但不忘历史不等于铭记仇恨,我们应该做的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学习,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
六、拓展延伸可以组织一次演讲比赛。
口语交际习作八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爱看的有关毛泽东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影视作品或故事。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进一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从本组课文中学习一些写作方法,从“描写一个场景”、“写一个性格突出的人”、“写一篇文章或影视作品的梗概”中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写作。
3.同学之间能够相互合作,练习修改习作。教学重难点:
1.加深对领袖的热爱和崇敬,流畅地表述自己的交流内容。
2.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课前准备:
课前观看或阅读有关毛泽东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影视作品或故事。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引出话题
1.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在课内外阅读了不少有关毛泽东主席的故事,了解了这个伟人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事迹,感受了他那普通又不普通的情怀。
2.学生汇报已看过的影视作品。
二、分组交流,相互补充
1.在你们看过的这些影视作品中,哪一部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让我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提示:讲清影视作品的名称,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讲述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情节,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想。认真听别人的讲述,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
2.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参与: 3.学会倾听作好记录,形成表格式的读书笔记: 影___。
作___。
作___。
印___。
自___。
4.自由组合,并选出组长。
5.进行作品介绍各小组进行补充,评一评:取长补短。
三、全班交流,集体感受
推荐同学在全班交流。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给讲述的同学评选出“内容充实奖”、“感受真实奖”、“表达流利奖”等等。
参考话题: 1.影视作品:
(1)关于毛泽东的影视片:
《开国大典》、《大决战》、《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西安事变》、《四渡赤水》、《开国大典》、《重庆谈判》、《毛泽东的故事》、《中国命运的决战》、《大战宁沪杭》、《肝胆相照》、《西藏风云》、《走出西柏坡》、《毛泽东与斯诺》。
(2)革命领袖:
《秋收起义》、《彭德怀》、《刘少奇》、《邓小平》、《丰碑》、《周恩来》、《周恩来外交风云》。
(3)英雄人物:
《老山界》、《挥手之间》、《谁是最可爱的人》、《抗日名将左权》、《林则徐》、《莫斯科保卫战》。
四、拓展交流,布置作业 己的真
切
感
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象
深
刻的情
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品的主
要
内
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品的主
要
人
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视作
品
名
称
作
品
年
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此时此刻,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
一、导入新课
谈话引入:在本单元学习中,我们学习了一些习作的方法。今天,我们从习作提供的几个角度,选择一个进行练习。
回忆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些写作方法。
《开国大典》:开国大典的过程和场景写得很清楚。《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中人物描写的方法: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
二、明确要求
1.可以运用《开国大典》中描写场面的方法,选取一个场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
(1)师生共同回忆记忆深刻的场景,要紧密结合学校生活或者社会生活。(2)要将场面描写得真实、具体、清楚。
2.介绍一本书或一部影视作品,也可以向别人推荐一篇文章。自读习作要求的介绍,弄清写作的内容和要求。顺序清楚,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3.把你在课堂上介绍的一部影视作品或者一本书,把写梗概的方法用文字介绍给大家。
三、写作练习
从以上提供的三个角度任选一个进行写作。
写作提示1:(1)搜寻记忆,选择场景。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历的场景很多,习作前要搜寻记忆,在同学们的相互启发下,选出自己要描写的场景。如:班级、学校的联欢会、各种竞赛活动、运动会,社会中的开业庆典等。
(2)再读课文,感悟写法。习作之前,可以再次阅读《开国大典》,看看作者是如何按时间顺序,把开国大典中的几个主要场景写具体的。然后再回到自己要写的文章中,想想要按什么顺序写作,主要写哪些场景,怎样分清主次,怎样点面结合。
(3)先说后写,互帮互评。为了把场景写具体,写清楚,同学们可以先说后写,发挥口头作文的优势。一个同学讲完,其他同学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相互启发与帮助,使习作的思路更加清晰,内容更加具体。
写作提示2:(1)熟悉作品,把握内容。写梗概就是把书、文章或影视作品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写下来。写梗概之前,首先要熟悉作品。如果与观看作品的时间隔得久了,就有必要重温作品,对内容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2)掌握方法,试写梗概。动笔前要理清脉络,抓住重点,这样概括起来就会有条理、有重点。然后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概括。
四、评改赏析
讲评中重点是场面描写是否真实,具体,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注意评价多方面性,鼓励学生的写作欲望和热情。
五年级作文上册教案 篇2
1. 能够认读地点名词:park, zoo, movie theatre, restaurant, store, gym和动词词组:watch a movie, have supper, fly kites, watch the animals, buyclothes, play badminton.
2. 能够运用句型I/We go to the ___to ___. Doyou go to the ___to ___? 进行口语交际。
3. 会说chant并进行创编。
4.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培养学生与他人主动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熟练运用句型I/We go to the ___to ___. Doyou go to the ___to ___? 进行口语交际。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单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
Step 1: Warming-up and Revision
1. Greeting. (通过简短的free-talk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2. Sing an English song: Walking, Walking.
T: Today I am a tourist guide. We will havea travel today! Let’s have fun together. At first, Let’s sing a song and do actions. (教师创设“一日游”的教学情境带领学生开启本课的学习之旅, 用富有节奏感的动作歌曲活跃课堂气氛, 让学生迅速进入英语学习的状态。)
3. Review the words:
park, zoo, gym, movie theatre, restaurant, store.
T: Please take out your learning notes. Lookat task 1. Write the words on your paper.
① Write the words correctly on the LearningNotes.
② Little teachers write the words on thecards.
③ Read after the little teachers: We go to the______.
(利用学习单, 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默写本课复习到的六个地点名词, 并且通过小老师的领学让学生初步感受并练习句型We go to the ______. 将词汇和句型融为一体, 让学生自己体验学习的快乐, 也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Step 2: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New concepts:
I / We go to the____ to____.
Do you go to the _______ to ________ ?
T: There are so many places we want to go.Let’s begin our travel. Here’s our travel line. Atfirst, We go to the____.
Ss: We go to the gym / park / zoo / store / restaurant / movie theatre.
(课件中清晰明了的旅行线路图将学生迅速带入一日游的情境中, 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 We go to the gym.
T: At first, we go to the gym to play. Therea r e m a n y s p o r t s . L e t ’ s p l a y c a r d s t o g e t h e r .Please take out your little cards. Group-leaders:Choose the cards. Members: Say and do it quickly.
Group-work: play cards. ( Review the verbphrases )
(通过小组的卡片活动, 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复习学过的动词词组, 也为接下来的句型教学做铺垫。)
2. We go to the park.
T: Let’s go on our trip to the park. We go tothe park to fly kites. Let’s play together in thepark.
Ss: We go to the park to skip/run/swim.
T: What else can you do in the park ?
Students try to make new sentences with “We go to the park to ____ .”
(教师在公园游玩的情境设置中自然的引入句型I / We go to the ___to ___. 让学生发挥想象并通过充分的操练巩固句型, 为进一步学习一般疑问句打好基础。)
3. We go to the zoo.
① T: We go to the zoo to watch the animals.What a big zoo ! What animal do you like ?
Ss: I like ____.
T: I like animals, too. Do you go to the zoo towatch a panda ?
Ss: Yes.
T: We can answer it with “Yes, I do./ No, Idon’t.”
② Play a game :
Listen carefully and guess the animals withthe sentences:
Do you go to the zoo to watch a ______ ?
Yes, I do./ No, I don’t.
(Practice with the new sentences: Do you goto the ___ to ____ ?)
(让学生在动物园的情境设置中, 自然习得一般疑问句Do you go to the ___to ___? 及其回答, 并利用动物的叫声, 通过句型抢答游戏充分进行问答操练, 巩固所学。)
4.We go to the store.
T: Let’s go on our trip to the store. We go tothe store to buy clothes. I like shopping. I wantto buy a new dress. What do you want to buy ?
Ss: I want to buy a ____.
T: Let’s go shopping in the store. Pleasemake a dialogue in pairs.
Students try to make a dialogue with ownwords in the store.
(给学生一个开放的学习平台, 让学生在商场购物的情境中, 利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 拓展延伸, 大胆创编对话, 真正将所学的语言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5. We go to the movie theatre.
T: I’m tired and hungry now. It’s time forsupper. We go to the restaurant to have supper.I’m full now. After lunch, Let’s watch a movie.
S s : We go the movie theatre to watch amovie.
T: Let’s watch a movie about Li Ming’s family.
Student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the text.
(借助电影院的情境设置, 将学生自然而然的带入课文的学习中。)
Step 3: Production
Chant: What do you like to do ?
T: I think we have a wonderful time. Now let’schant together!
① Listen and try to chant together.
② Make a new chant with own words in groups.
What do you like to do ?
Go to the _____, ________.
(通过小组合作创编chant, 不仅将本课所学的重点知识进行整理和运用, 而且将知识进一步拓展升华,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充分激发出来, 学习效果也大大增强。)
Step 4: Summary
Homework:
Make a travel plan.
Write some sentences about your travel plan.
(巧妙的作业设计, 让学生将本课所学知识做一个系统的回顾和整理,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英语上册教案 篇3
本课设计遵循新《英语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的理念,注重在学习语言知识和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和观察、想象、记忆、思维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以生为本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水平,进行各种活动,力求做到面向全体,促进全员参与。通过体验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
(1)能够了解怎样询问生日、年龄和正确表达生日和年龄。
(2)能用本单元主要句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
2.知识目标:
(1)基本掌握核心词汇When, birthday, autumn, spring, March, September, October,及短语happy birthday. 能说,能简单运用。
(2)句型
When is your birthday?It’s March 12th.
How old are you?I’m eight years old.
(二)教学重点:
1.怎样询问生日、年龄和正确表达自己的生日和年龄。
2.能用本单元主要句型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
(三)教学准备:
课件,电子白板,习题
(四)教学过程:
Step1 Greetings and warm-up
Step2 Set the scene
(1)T: Today is my friend’s birthday. I have a gift for her.
(Ss review and read the word: gift.) Here is a birthday gift. 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birthday.(Ss read and practice the pronunciations).
Let’s sing it!
Ss: Sing a birthday song together, and say “happy birthday” to the friend.
(2)整体感知
Watch the flash and think about the question: Whose birthday is it? (It’s Mocky’s birthday.)
(3)Read the story one sentence by one sentence.
Show the pictures of the four seasons and a calendar, learn spring, autumn, October, September, and October.
(4)Read the story again, and repeat: Today is Mocky’s birthday.
T: When is Mocky’s birthday? How old is Mocky?
Write down the dialogue and read.
(5)Then do the exercise: T or F.
Step3 Paper work:
(1)Show table 1 and fill Mocky’s birthday and age.
Then read the story again and complete the table 1 in groups.
Check the answers.
(2)Show a calendar again, and ask Ss to answer:
When is your birthday? How old are you?(Point at the right picture and talk about it.)
Ask 3 friends about their birthdays, and complete the table 2.
Ask 2-3 to show their table and read the sentences.
Step4 小结: 新单词和句型.
T:Today we learned five new words…
Ss: Spring, autumn, March, September, October.
T: And how to ask and answer your friends’ birthday and age?
Ss: How old are you? I’m … . When is your birthday? It’s … .
Step5 Say Goodbye.
(五)板书设计:
Unit 4 Mocky’s birthday
When is Ken’s birthday? How old is Ken?
It’s March 12th.
He’s 10 years old.
New words:
springMarch
autumnSeptember
October
(六)作业设计:
1.Read the story.
2.Tell your parents your birthday in English.
三、教学反思
“Mocky’s birthday”是小学英语北师大版第九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重点是关于询问及介绍生日,年龄的句型,以及十二个月份的学习。本堂课的教学选择了第一课时,关于课文教学。课文由Mocky看到桌上的礼物,猜测是谁过生日,由此引入关于询问和介绍自己生日和年龄的对话。
在教学中,我利用课件的展示把学生引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由听力练习,到模仿对话,学习单词,再到自读课文,运用对话,由学习到模仿再到运用。
反思这堂课,在前半部分学习新知的环节上,先设计学生整体感知,再由整体到句,词,对新单词的学习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边听边读边学,分解了课文的难度。学生在学习时也就不会有太难而学不懂的感觉。
总之,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展示的舞台。教学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英语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英语,使他们喜欢英语,乐学英语。
作者简介:
曾丽娜(1981~),女,四川成都人,职称:小学一级教师,学历:本科,主要研究方向:英语。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文教案 篇4
写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要求: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搜集了不少资料,有文字,有图片,也有实物,我们还看到,听到了许多许多。想一想,哪些是你最想告诉大家的,把它们理一理,写成一篇习作。写完后,大家交流交流,选出写得好的,装订成一本习作集。教学过程:
一.教师讲解写作思路
1、先思考“写什么”,就是要写的内容。其实,传统文化离我们很近,就在我们身边。比如:
(1)一些传统的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冬至。我们开开心心过节的时候别忘了细细的体会这个节日全家都是怎么过的?
(2)一些传统的食物:元宵节的汤圆、端午节吃的粽子、中秋节吃的月饼、广州的特色食物凉茶、龟苓膏、鸡仔饼、茶、煲汤……你喜欢你这些食物吗?有没有去了解一下它们的历史?
(3)还有传统的体育项目:跳皮筋、踢毽子、太极拳……(4)别忘了我们常用的东西:筷子、毛笔、茶杯、纸……
2、再思考“怎么写”的问题。这次习作需要大家多查阅资料。当你确定了一个主题之后要在搜集一下相关的资料,整理后再开始写作。二. 提纲设计 题目:端午节 提纲:
1、端午节的的来历,传说,纪念屈原的故事。
2、端午节这一天,你们家人是怎么庆祝的。到了这天会穿什么,会吃些什么?为什么会吃这些东西?在这一天,家人有没有什么活动?比如祭祀、聚餐、放鞭炮……如果是祭祀,家长都会准备些什么?他们会怎么做?
3、在这一天,你一般都做些什么?你觉得这个日子和平常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感想。三.与知识点联系
1、制作粽子的过程,人物动作和神态的描写。
2、吃粽子时的对话,语言描写。
五年级作文上册教案 篇5
教学目的:1、正确理解身临其境法的概念;
2、能够用身临其境法来构思想象作文;
3、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能合理的运用“身临其境法”,使想象中的事件显得真实可感。
教学重点:理解和正确运用身临其境写作。
教学难点: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还能带动读者,使之也产生身临其境、共游奇异世界的美妙感觉。
教学步骤与安排:
第一节课(大约用时60分钟,其中休息5分钟)
一、手提灯——转转转(大约10分钟)
奇思妙想——想一想
脑力激荡,由屏幕上的图形,你会联想到什么?
(1)
○
(镜子、嘴巴、地球……)
(2)一条横线上有个半圆(半个苹果在桌上、日出、门把手……)
(3)□
△
○
◇
由这几个图形自由组合,说出你想到的二、点亮灯——闪闪闪
奇思妙想——想一想
1、导入
当个编剧家
(1)欢迎来到“想象王国城”,从下面的几组事物中,选择一组,大胆想象,编一个故事。
①
小溪
大河
大海
②
蚂蚁
蛋壳
青蛙
③
铅笔
橡皮
卷笔刀
④
秋天
森林
月亮
飞
琴声
(2)学生可分小组,自由选择主题讨论,强调身临其境的感受,视学生回答情况,及时给与修正和鼓励。
(3)谈想法
①
根据你们组选得这组词,你有没有什么稀奇古怪的想法,一股脑儿地说出来吧!因为,这是“想象王国城”,欢迎异想天开。
②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教师主要指导学生的表达角度,强调能换位思考,身临其境的说出自己感受的发言,酌情发给“笑脸卡”和“加油卡”。
(4)小结:同学们,听了这么多,你们觉得谁想象出来的故事说的最好啊,XX,你们能说出是什么原因吗——因为他能换位思考,把自己放到想象空间里去,有的同学还用了第一人称说出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等等不一般的感受,就好像自己也在那个故事里一样。对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身临其境法。”
(二)、导入新知:(大约30分钟)
1、明确身临其境法的基本概念:
身临其境法就是要求在构思时善于设身处地,全身心的融入到特定的想象空间去,去细细描摹周围的景物,或者体会当时特定处境下的心理感受。
(板书:身临其境法)
2、基本方法:
师导入:“身临其境法”是通过一定的角色转换或空间转化,从更接近事物本质的角度来进行描述,以第一人称的身份去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内容真实的写下来,把描述对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的一种技法。
师:同学们你们的梦想或者愿望是什么?你想过他们的梦想是什么?会怎么去实现呢?展开你的想象来说说吧。(提供几个动物或物体的素材)
生:选择自己所要表达的事物进行口头讲述
刚才我们说了身临其境法就是要用第一人称的角度去想象,把所见、所闻、所想说出来,同学们在刚刚的想象创编中也充分体现了大家的超强想象力,那老师在这里就告诉大家在运用身临其境法的几个运用技巧了。
A.选准角度,忌随意入笔
运用“身临其境法”描写环境和人物内心时,一定要选好角度,从那些最能表现主题的角度切入,不要贸然动笔。选择不好入手的角度,不仅自己写来吃力,而且会让读者无法融入其中。这要求我们明确文章所要表现的重点方向,转化到最贴近的角度进行描写。例如,A册书中就有一篇例文《我是书》,写了一本受伤、无奈的语文书。小作者选取的这个角度虽然小,但他善于采用“身临其境法”,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这本“书”一生的委屈和无奈,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了“爱护书”的必要性。相信很多学生读后都会感到惭愧,都会明白爱护书籍的道理。
B.同步转换,忌丢三落四
找问题
例句:《30年后的重聚》
“老师的小女儿还是那么懂礼貌,看我们谈笑风生,就一个人去外面踢毽子了。”
师:请同学们根据题目来分析一下,这句话有什么问题?
各种要素的同步转化,是“身临其境法”在运用中学要重点注意的。把握不好这种转换的一致性,很容易笑料百出。如有同学写了一篇《30年后的重聚》,想象30年后同学们回母校看望老师的情景。文章本来就写得不错,但里面有一句:“老师的小女儿还是那么懂礼貌,看我们谈笑风生,就一个人去外面踢毽子了。”大家都变老了,唯独老师的小女儿青春永驻?把这种丢三落四的毛病,是会闹笑话的。
师:看来同学们的推理能力和对生活的观察力还是非常强的,也因此我们在进行想象作文的时候要注意同步转换,忌丢三落四
C.注重细节,忌粗枝大叶
想象作文本身带有很浓的想象意味,因此不容易给人以真实感,似乎总与读者“隔了一层”。这就需要我们注重事物的细节描写,细致入微地去感受、去描绘,营造出饱满、真实的表现效果,而不能粗枝大叶,草草几笔就敷衍了事。
赏析A册244页《狐狸眼中的世界》
师:文中的小狐狸喜欢什么?它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
小结:文章通过环境的细腻描写,以及对森林的场景描写,用极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带我们看到了一个灵魂清新的自然界。所以我们在进行作文的时候也要注重细节,才能让文章描写的生动。
故事大派送:轻松一刻
你们靠自己的想象力,说出了这么多精彩的故事情节。老师决定奖奖你们,派送一个故事:
安徒生,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他是一个鞋匠的儿子,母亲是一个濒于讨饭境地的,靠为人洗衣服过活的寡妇。安徒生小时候经常和饥饿打交道,还处处遭到人们的鄙视。没有受过教育。但他有一个和身份不相称的志向——当一个艺术家、一个芭蕾舞演员、一个歌唱家。为了这个梦想,他14岁就离开了家乡,带着几个铜子去举目无亲的文化中心哥本哈根闯荡。在那样世态炎凉的社会里,只有贫苦和饥饿与他做伴,再加上精神上连连的打击,使他的身体和声音都遭到毁坏,他不能再成为一个舞台艺术家了。但他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成为全世界亿万儿童所喜爱的童话作家。正因为他有着深厚的生活体验,使他创作出的形象真实感人。用他话说,“生活本身就是童话”。而丑小鸭这一形象可以说就是他本人生活经历的艺术写照。
安徒生用他那富于想像的活泼文体写下的《丑小鸭》,反映了当时丹麦社会生活的内容;称赞了不顾别人讥笑和歧视、一心向往自由追求光明的人。“丑小鸭”在两个鸭家族“争食一个鳝鱼头”的“可怕的喧闹声”中,步入了社会。只因为他“丑”,便“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遭遇“一天比一天更糟”。于是,他不断逃奔,去追求自由。在“一个简陋的农家小屋”里,他遇到了自称“聪明人”的猫“绅士”与鸡“太太”,他们借以生活的本领不是向主人献媚地“咪咪”叫几声,就是把自己的孩子(即下的鸡蛋)供主人食用。他们可悲地生活着,却洋洋自得地教育“丑小鸭”:“注意学习生蛋,或者咪咪地叫……”以便在“这个世界”——破屋中生活下去。然而,尽管他们喋喋不休地教育,尽管破屋外充满歧视、排挤、艰险,“丑小鸭”“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享受自由生活的理想始终坚定不移。经受了“严冬”的“困苦和灾难”,迎来了“一个美丽的春天”,他终于成长为一只“飞得很高”的“最美”的天鹅,受到了人们的赞美。
小结:这篇童话的语言十分朴素,使用了群众的口语,朗读出来人们都能听懂,而且无论读的人还是听的人都能感到故事真实动人,总要进一步去思索故事的内容,从中领会一定的教育意义
3、实战演练场:
题目:《我游王母娘娘的蟠桃园》
要求:1.写一篇充分发挥想象的作文。
2.中心要明确,语言要通顺,条理要清楚。
3.字数在500字左右。
引导:很多同学拿到这个题目就会犯难,觉得要描写一个不存在的事物实在很难。其实,只要运用“身临其境法”进行换位思考,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它了。同学们可闭上眼睛想象一番;假如自己通过一次偶然的机会来到天宫,误闯进王母娘娘的蟠桃园,会看见哪些奇异的景象呢?我会想到什么,做些什么?我会惊奇吗?会嘴馋吗?会偷摘蟠桃吗?会被发现吗?会恐惧吗?会逃跑吗?……站在自己的立场去幻想和描写,在描述场景时尽量做到仿佛置身其间,再穿插一点有趣的故事情节,就能产生身临其境、游历奇异世界的美妙感觉了。
(1)
给30秒思考,小组内交流
(2)
口头比赛,看谁的想法最奇特,描述的感受最真实
引导学生说时注意强调身临其境的感受。
第二节课
(大约用时60分钟,其中休息10分钟)
大家现在进入快乐之旅的第三站:灯引路——碰碰碰
三、灯引路——碰碰碰
范文品读:
A:结合范文,抓住技法赏析。
赏析范文《狐狸眼中的世界》。
(1)
找出文中的好词好句
(2)
文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把相应的句子找出来
(3)
文中的小狐狸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它是如何来进行描述的?如果是你,你会如何进行描写呢?
B:结合范文,举一反三。(赏析范文《地球的自白》)
(1)
文章运用的是第几人称、采用什么样的手法来进行地球讲述的?
(2)
小作者对地球的哪些方面进行了描写?对这些现状是如何描述的?
同学们读过这篇文章后,有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呢,文章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以地球的口吻直抒胸臆,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自求正在遭受的痛苦,由此而反思人类对自然的巨大破坏。小作者借用“肺炎”、“秃发”、“皮肤病”、“头晕眼花”、“咳嗽”等人类生病时的症状,形象地描述了大气污染、森林砍伐、河水污染等对地球带来的严重恶果。文章最后以地球的郑重“奉劝”警示人类,让人读后深思良久。
那么同学们,我们也能仿照这个题目写出我们想写的话吗,现在大家分小组讨论,看看你能想出怎样的题目,写出怎样的文章。
我们现在进入快乐之旅的第四站:园飘香——乐乐乐
四、园飘香——乐乐乐
1、口头冲浪——比一比(15分钟)
《XX的自白》《我是一只小蚂蚁》《一个酸苹果的自述》
第三节课:(共计60分钟左右)
2、我有妙笔——写一写(40分钟)
同学们,我们今天具体学习了身临其境法,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动手练一练:
题目:《____的自白》、《____的蚂蚁》、《我是____》
要求:(1)能够结合文章标题大胆联想,角度新颖;(2)能做到同步转换,以换位思考的角度写出自己的想法;(3)语句通顺、内容具体;(4)书写认真,卷面整洁;(5)不少于450字。
(教师巡视,检查上周作业;了解当堂作文整体情况,并在不影响学生习作的情况下,专门针对学生进行个别性的辅导;确定供当堂点评的两篇有较大代表性的学生习作)
五、摘收果——笑笑笑(20分钟)
1、相互品赏——高乐高
(1)初步自评:学生自评习作,边读边改。(在学生自己修改的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字词句的准确表述、段落划分的准确、文章结构的完整、在构思时是否正确使用了身临其境法……)
(2)老师和学生一起品赏:老师念有代表性的两篇文章,和学生一起逐段逐段分析、点评。
(3)学生分组互改。(评改形式可以多样化:分组改、互改、自改等等)
(4)再次自改作文。(在学生们互相修改的情况下,学生自己结合自身文章的失误进行相应的改动。)
(5)老师检查、评改。
附录:
板书设计:身临其境法
概念:身临其境法——身临其境法就是要求在构思是善于设身处地,全身心的融入到特定的想象空间去,去细细描摹周围的景物,或者体会当时特定处境下的心理感受。
一、方法:A.选准角度,忌随意入笔
B.同步转换,忌丢三落四
C.注重细节,忌粗枝大叶
三、作文:
口头作文:《XX的自白》《我是一只小蚂蚁》《一个酸苹果的自述》
我有妙笔:《____的自白》、《____的蚂蚁》、《我是____》
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知道歌曲《清晨》是一首台湾校园歌曲,简单了解台湾校园歌曲的由来,创作背景,渗透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二)能根据歌曲情绪的变化为歌曲分段,通过学习了解D.C.反复记号的作用以及“同头换尾”的旋律特点。
(三)能用轻快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乐于表现歌曲。能通过舞蹈律动、打击乐伴奏、竖笛吹奏等形式表现歌曲。
(四)欣赏乐曲《晨景》,能哼唱其主题旋律,知道乐曲结构、以及采用6/8拍。
(五)通过欣赏音乐作品,了解不同演奏乐器的音色及演奏方法。
(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运用多种活动进行创编,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的教育。教学重点:
(一)用轻快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乐于表现歌曲
(二)了解不同乐器的音色及演奏方法
教学难点:
(一)多种形式表现歌曲三段体结构
(二)熟悉并哼唱音乐作品的音乐主题,分辨不同乐器。
教学用具:
钢琴、录音机、打击乐器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知道歌曲《清晨》是一首台湾校园歌曲,简单了解台湾校园歌曲的由来,创作背景,渗透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二)能根据歌曲情绪的变化为歌曲分段,通过学习了解D.C.反复记号的作用以及“同头换尾”的旋律特点。
(三)能用轻快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乐于表现歌曲。能通过舞蹈律动、打击乐伴奏、竖笛吹奏等形式表现歌曲。
(四)欣赏乐曲《晨景》,能哼唱其主题旋律,知道乐曲结构、以及采用6/8拍。
五)通过欣赏音乐作品,了解不同演奏乐器的音色及演奏方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新课教学
(一)创设俗语导入
老师: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清晨是美好一天的新起点,他充满了希望、充满了朝气。音乐家们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来表现这一美好时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歌曲,名字就叫《清晨》。
(二)学唱歌曲
1、感受歌曲
(1)老师:首先我们来听一遍歌曲,请你感受歌曲的情绪
(学生答:歌曲情绪欢快、优美)
(2)再听歌曲,请同学们用拍手的动作表现活泼的情绪,用晃动身体表现优美的情绪。
(3)根据歌曲情绪的变化可以为歌曲分为几个乐段呢每段的情绪分别怎样
(三段:第一段活泼,第二段优美,第三段活泼)
(4)再听歌曲,仔细听辩歌词内容
(学生说歌词内容)
(5)简介歌曲:这首歌曲是一首台湾校园歌曲,台湾校园歌曲的出现还有一个关于台湾青年人的故事,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学生观看台湾校园歌曲介绍片)
老师:台湾校园歌曲的歌词清新可爱,表现了当时台湾青年人的生活和内心思想,旋律琅琅上口,下面我们就来演唱这首歌曲。
2、旋律
(1)请同学们随歌曲录音轻声的模唱歌曲,感受旋律、节奏
(2)大胆的模唱歌曲,用录音来指导自己学唱歌曲
(3)再次跟唱歌曲,找出你认为值得大家注意的问题(包括不容易唱准的旋律、节奏,音乐知识等)(学生自由发言)
(4)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与帮助,指导学生唱准歌曲,引导学生观察歌曲旋律的特点,找出相同或相似乐句,讲解“同头换尾”的概念和D.C.反复记号的作用,分析歌曲ABA三段体结构
(5)学生学会歌曲,齐唱歌曲
(6)听老师演唱歌曲,(学生评价:声音轻巧、优美,情绪有对比,有表情、动作„„)
(7)指导学生用轻巧、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注意表情
(8)学生模仿老师,演唱歌曲
三、小节、延伸
老师:这首歌曲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来表现
(学生讨论:打击乐器伴奏,竖笛吹奏,舞蹈律动„„)
那我们分为几个组,分别在课下练习用以上几种形式表现歌曲,下节课展示。
第 二 课 时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一)激情导入
老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歌曲《清晨》,经过讨论大家决定分成几个小组,分别通过演唱、打击乐伴奏、竖笛吹奏和舞蹈律动的形式表现歌曲,这节课我们就来展示各个小组的练习成果。各组演员准备好了吗好,歌曲《清晨》表演展示活动现在开始。
(二)表现过程
1、首先请演唱小组同学为大家表演,掌声欢迎
(同学表演——观众掌声——演员谢幕)
老师:他们表演的怎么样(学生评价:非常好,有动作,有表情„„)
感谢他们的表演,下面请打击乐伴奏的同学为大家表演展示
2、打击乐伴奏组表演
老师:谁来评价一下他们组表现的如何
(学生:选择的乐器和选用的节奏适合歌曲„„)
3、下面请竖笛演奏小组的同学表演展示
(竖笛演奏小组同学表演,学生评价)
三、小结
老师: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曲经过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共同表现显得更丰富,更精彩 了。可能有的同学还想进行其他形式的表现活动,下节课我们再相互交流和学习。感谢同学们的精彩表演,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二、复习旧知
复习西洋乐器(大屏幕展示)
1、弦乐器:小提琴、大提琴
2、木管乐器:单簧管、双簧管、长笛、大管
3、铜管乐器:圆号、长号、4、简单介绍管弦乐
三、欣赏教学
(一)1、初听《晨景》全曲
提问:想象一下音乐描写的是怎样的景色
(《晨景》描写了大自然晨曦初上的美丽景色:照光煦照的黎明,太阳慢慢的升起。)
2、复听《晨景》全曲(大屏幕出现音乐所描写的景色)
提问:尝试为乐曲分乐段(根据乐曲气氛的变化)
(二)分段听
聆听第一乐段
1、提问:第一乐段中,演奏主旋的乐器是什么(长笛 双簧管)
2、提问:请学生仔细听听这两种乐器长笛、双簧管哪个先出现,长笛和双簧管出现了几次
3、每一次调式上有什么变化(连续向上方三度移调)为什么(展现的是太阳缓缓升起的景象)。
4、出示主题旋律谱例,哼唱主题旋律。
聆听第二乐段:
1、乐曲中又出现了什么乐器(大提琴、小提琴)气氛有了怎样的变化,展开你的想象音乐描写什么情景呢(学生可以生动地根据音乐描绘)。
小提琴用分解和弦为之伴奏。
2、主题音乐在第二乐段中出现几次听到后你可以随之哼唱。
聆听第三乐段:
1、乐曲中再现部分又出现了什么乐器(大提琴、双簧管、大管、单簧管)
2、尾声时出现什么乐器(圆号、单簧管、长笛)
模仿的什么声音呢(猎人的号角声,单簧管、长笛奏出鸟语声)
展现了怎样的景象呢(太阳已经徐徐升起,新的一天开始了)
(三)再听《晨景》全曲
提问:请同学们根据乐曲的意境,为乐曲取一个名字
(四)介绍作者及作品
《晨景》是《培尔·金特第一和第二组曲》第一组曲的第一段。过去也有人译成《清晨》或《朝晨》。它是《培尔·金特》这出诗剧第四幕里,培尔·金特流浪到非洲摩洛哥时的一段配乐。描写了那里日出和清晨美丽的景色。因为格里格本人并没有到过摩洛哥,对那里的音乐不熟悉,所以,创作出来的音调,仍然是北欧风情的。但是,格里格具有十分丰富的想象力。
他在给友人亨努姆的信里谈到《晨景》这段音乐时这样说:“这首曲子应当纯然作为音乐来对待。一切在于如何演奏。这是表现早晨的心情和想象。在强音第一次奏出时,是描写太阳正破云而出”。
四、创作与表现
播放录音管弦乐曲《朝景》,请学生画出自己听到和想象到的早晨情景。
听中讲。启发学生用身体的各部位来表示晨景,并随音乐舞动。如:表示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早晨:柳树、桃花、小鸟的叫声、雾等。表示海边的早晨有:海风声、海水拍打礁石的声音等。观看日出的情景等。
第 三 课 时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境,以趣导入
老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音乐,请你们闭上眼睛来听。听完后告诉老师你们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
学生:闭眼睛欣赏
老师:请看黑板,你们眼前出现的画面与这四幅图片中的哪一幅接近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这段音乐其实是歌曲《晚风》的旋律。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晚风》这首二声部合唱歌曲。
三、学习歌曲
1、教师范唱歌曲旋律,初步感受歌曲情绪
2、学习歌曲节奏,感受歌曲节奏美
(1)分别聆听高低声部旋律,找出节奏特点
(2)认知6/8拍的图示、含义及强弱规律
3、学习歌曲旋律,感受歌曲旋律美
(1)学生分声部跟琴学歌曲旋律
(2)教师分声部教唱
4、学习歌曲合唱,感受歌曲和声美
(1)分乐句合唱,找出每一乐句的特点
(2)歌曲声音处理
5、了解歌曲词作者
四、拓展延伸
老师:现在我们来欣赏另外一首俄罗斯经典合唱歌曲《卡林卡》,由俄
罗斯著名合唱团亚历山大诺夫合唱团演唱
五、初听感受
师:请同学们静听一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1、录音初听
2、出示古筝图
问:古筝起源于我国的什么时期筝名的来历古筝音色有什么特点
二、细听鉴赏
1、初听全曲
问:作品的情绪、情景、风格
师:你能为乐曲起个名字吗?
2、作品介绍
作品形象地表现了古代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渔民划着船纷纷归航,一天辛苦鱼满仓,江面上歌声四起,在月色、江水中飘荡。这首乐曲是古筝家娄树华先生在三十年代改编的。娄树华先生根据乐曲的意境引用了唐代王勃《滕王阁序》里:“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 佳句作为乐曲的标题。
3、再听全曲
:乐曲可以分为几个段落
4、分段欣赏
:第一部分乐曲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是什么
5、出示第一部分主题旋律
: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师:这一部分描绘了夕阳在渐渐西沉,船帆在缓缓移动,渔民在轻轻歌唱,真是一幅迷离而动人的风情画。
6、听第二部分旋律: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有什么变化在你们眼前展示了什么样的情景
*:花音,古筝演奏一种指法记号。
7、出示第三部分主题旋律
8、听赏第三部分 :一连串的音,通过一次比一次加快速度的反复,描绘了一幅热闹欢腾的景象。
乐曲的高潮部分,和第一部分的旋律、情绪、节奏、速度、力度进行比较。
9、出示课件图
:尾声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又是什么呢
师小结:第一部分与尾声主要写景,二部分丰收的 喜悦之情,与第一部分和尾声情景交融,构成了一幅渔舟唱晚的美丽画面。
10、复听全曲
三、拓展
师:渔舟唱晚是中国古代文艺最著名的主题之一,在诗、画、音乐中都有表现,此刻,我立刻想为这首优美的古筝曲配上一首诗、一幅画。我们一起试一试。第二课 足迹
学习目标 1.认识马头琴,初步感受其深沉、浑厚的音色和独特的草原气息。了解《嘎达梅林》的历史故事及《嘎达梅林》多种音乐题材的表现形式。初步了解蒙古的风土人情。2.革命歌曲留下的历史足迹,使我们不忘过去,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让我们在革命歌曲《雨花石》、《我怎样长大》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这是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好教材。
3.复习二拍子只指挥图示,了解合唱和齐唱的区别。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牢记革命传统,抒发爱国情感。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认识马头琴及其音色。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乐曲的感受与鉴赏能力。
教学用具 第一课时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碰铃、铃鼓、双响筒)
一、导入:
首先请大家欣赏一段音乐,并回答问题: 1.乐曲的名称是?(板书:嘎达梅林)
2、多媒体所展示的画面表现的是我国的哪个少数民族?
3、乐曲的主要演奏乐器是什么?(板书:马头琴)二
二、新授部分:((一)蒙古族风土人情。
你能谈谈你所了解的蒙古族吗?
蒙古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自治区,地处高原,地哉辽阔,平均海拔在一千米以上。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里排名第六。蒙古族自称“蒙古”。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民歌:分长短调两种。乐器:马头琴。
(二)聆听独唱《嘎达梅林》
1、《嘎达梅林》是什么意思? “嘎达”是英雄的名字,“梅林”是王府中一个职位很低的官名。还有一种解释是:英雄的名字叫那达木德,又名孟亥山,蒙古族人,1892年生,1931年牺牲。“嘎达”是幼子的意思,“梅林”是官衔。
2、《嘎达梅林》既然是英雄的名字,那《嘎达梅林》这首有名的蒙古民歌,为什么代代相传?(唱的是历史上一个真实的故事)
1929年前,蒙古族封建王公达尔罕企图出卖旗地,便勾结东北军军阀强行开垦土地。这一暴行引起蒙古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嘎达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沈阳去控告。但是,事与愿违,不仅控告无效,他反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死刑。嘎达梅林的妻子牧丹闻讯后,带领群众劫狱,救出了嘎达梅林。嘎达梅林率众起义,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封建贵族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后来,嘎达梅林被蒙奸李守信陷害,在辽河畔被敌人包围,后在战争中壮烈牺牲。
4、人们怀念英雄,就把这一动人的故事编成了民歌,在草原上代代流传。请同学们猜猜由这故事改编成的民歌最早有多少段歌词?(500多段)。现在我们所听到的四段,是由作曲 家安波整理改编的。
5、请同学们认真欣赏民歌《嘎达梅林》,谈谈你对歌曲的感受?
(歌曲的节奏舒展从容、稳健有力,旋律宽广豪迈、庄严肃穆,既表现了广大群众对英雄崇敬爱戴的感情,也突出了英雄高大的形象。)
6、歌曲的演唱情绪?演唱速度?以及拍号、指挥图示。
7、歌曲能分为几句?
8、歌曲的进行方式是什么?
9、歌曲演唱者音区的区分?
音域就是从最低音到最高音之间的范围。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音域。把音域较宽的对象按音高再细分,就成为音区。一般分为三个音区,分别是低音区、中音区和高音区。高音区的音比较清脆明亮,但有时则略显尖锐;低音区的音比较深沉浑厚,但有时则略嫌浑浊。中音区的音饱满自然,是常用的音区。
(二)认识马头琴
1、刚才乐曲演奏的主要乐器是什么呢?(马头琴)
2、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马头琴:(课件展示)
3、它为什么被称为马头琴?
马头琴是蒙古族特有的拉弦乐器,因为琴头上刻有马头而得名。
5、简介马头琴:
追溯马头琴的历史,非常久远。元朝初期,意大利的旅行家马可、波罗在1275年5月就到了内蒙古多伦县。仕元十七年他回国时,把马头琴带到了欧洲,对西洋拉弦乐器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马头琴一般为独奏乐器,有时也用于民乐队演奏。演奏方法和其它拉弦乐器不同,弓子不是在两根弦中间演奏,而是在两弦的外面演奏。
6、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马头琴独琴,体会它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马头琴的发音柔和浑厚,音色宽阔低沉,富有草原风味。)
(三)欣赏《嘎达梅林》
认识了马头琴,我们不得不提到,用马头琴演奏的蒙古民歌《嘎达梅林》。P11问题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走进了蒙古,认识了马头琴,也看到了我们英雄的《嘎达梅林》,英雄可以牺牲,但他的精神永存不朽。让我们一起颂读对他的怀念吧:
嘎达梅林是一首诗,一首用音乐凝成的诗,是一首赞歌,一首英雄的赞歌,让我们记住英雄,歌颂英雄,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唱响这首优美动人的颂歌!
第二课时
学唱《雨花石》
一、律动导入
同学们,这节音乐课老师要带大家去旅游,你们高兴吗?(生答)让我们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中,迈着整齐的步伐,踏上我们的红色之旅吧!(师生律动)
二、旅程第一站:南京雨花台 1.聆听并熟悉歌曲
(出示图片)今天我们红色之旅的第一站是:南京雨花台。
师介绍:南京雨花台是为了纪念“南京大屠杀”而建立的,有许多烈士都葬在这里。新中国诞生之前,数以万计的革命者、爱国人士、进步青年学生被反动派杀害于雨花台,那里的每 一寸土地都浸透了革命人民的鲜血,革命志士用鲜血铺出一条走上光明的道路。雨花台的地底下蕴藏着无数有神气光彩的小石头,称为“雨花石”。(课件)雨花石形态各异,晶莹剔透!它们虽然不是红的,但人们始终认为雨花石是因为洒满了烈士们的鲜血才变得可爱、美丽,很多人珍藏它就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也使得“雨花石”成了中国人民缅怀先烈的一种象征。“雨花石”身上到底有种什么样的精神呢?这里有首曲子就是写雨花石的,听一听,看是否能听出雨花石身上那种精神? 出示歌曲《雨花石》,教师范唱。
师:听了这首歌曲,谁来说一说你听出的雨花石身上的那种精神?(预设:甘愿牺牲、无私奉献)
师:是呀,革命志士的生命就好比一颗小小的雨花石,他们甘愿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换取革命的胜利,为他人铺起一条五彩的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2.学习歌曲
师: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再次来聆听歌曲《雨花石》吧!可以跟着哼唱。(生聆听并哼唱)
师:从你们的眼神中我看到了深情,让我也听到你们深情的声音吧!(生跟唱)师:除了演唱歌曲,我们还可以以怎样的声音方式来表达情感呢?(朗诵)
推荐一生,其他生用“恩”哼唱。在曲调唱得很流畅的基础上填上歌词,用中速,很深情地表现出“雨花石”的崇高品质。
师:这首歌曲共有四句,你觉得哪一句最深情?(根据学生提的逐句学唱。(1)参插“倚音”的学习
由于这首歌的曲调节奏较复杂:有十六分符、切分音,以及三十二分音符,在曲调开始学唱时先不加装饰音,当基本唱熟后再加上倚音,并简单讲解倚音的写法与作用(写法:左上角;作用:装饰性)。(2)对比唱(3)男女分唱(4)师生合作唱。
在学生充分理解歌词深刻含义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四句歌词设计四个造型为歌曲做背景,并充满深情地唱好歌曲。
第三课时
表演《我怎样长大》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成长的小故事,老师很喜欢它,也希望能够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对歌曲背景稍作介绍)
过渡语:老师请大家说说这首歌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歌曲中唱了谁和谁在对话?
2、教师播放歌曲音频,手打指挥拍,引导学生感受3/4拍的音乐特点,纠正3/4拍指挥图示。提问:这首歌是几几拍的?3/4拍的指挥图示怎么打?演唱形式是什么?
要求:听音乐手打拍
3、教师弹奏歌曲旋律,跟学生一起数乐句,划分乐段。提问1:我们一起数数歌曲
(这首3/4拍的旋律)有几个乐句,有没有相似的乐句? 提问2:用一个动作来表示乐段的不同。要求:右手打拍,左手数数。
4、教师用手势(音阶,)引导学生正确地唱出歌曲第一乐段旋律的唱名并填词。提问1:你们能把相似的乐句的旋律哼唱出来么?
提问2:用什么样的声音能表现出小树与蓝天对话的亲切感觉?
(教师提示:应该用跳跃的还是柔和的方法演唱?这些乐句的旋律线有什么特点啊?)(板书画出旋律线,并带着学生边唱边划出旋律线走势)
提问3:我们玩一个接唱游戏,体会一下对话的感觉,老师唱旋律的前半部分,同学们接后半部分?
提问4:谁能演唱老师唱的部分,请跟我一起唱。
5、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演唱歌曲的第二乐段。过渡语:现在我们已经把第一乐段演唱的非常好了,接下来我们要一起学习歌曲的第二乐段,大家有没有信心啊?我们比比看,谁先学会、唱好!老师想演唱一下,同学们听一听这部分音乐情绪怎样?
提问:用什么样的力度表现这段抒情的旋律? 要求:老师先给示范唱一遍第二乐段。
6、指导学生学唱第二声部乐谱(唱唱名)。
过渡语: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童声合唱,咱们一起学习学习合唱部的旋律!二声部乐谱板书在黑板上
7、演唱歌词
教师:同学们能不能把歌曲完整演唱一遍?注意附点节奏部分x.x x | x--|
8、配和伴奏音乐演唱
五年级作文上册教案 篇7
一、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
(一) 口算中的错误
这三道口算题的错误之处都在于学生没有将数位对齐计算。
(二) 笔算中的错误
第一题的错误原因是得数中间的0未写, 而学生的解释是“上课时老师不是说可以利用小数的性质将小数末尾的0去掉吗?”是啊, 这位同学将小数中间的0和小数末尾的0理解成同一概念了。可以看出学生对“小数的性质”这一内容没有学好。
第二题的错误原因是在得数的整数部分的十位上也写了0, 问学生这样做的原因, 他们也说不出所以然, 就是凭感觉做。做数学题最怕的就是凭感觉, 长此以往, 学生就会养成不思考随意做的做题习惯。
第三题的错误原因是被减数百分位上的数不够减, 就把减数百分位上的9直接移下来。这类题是被减数小数位数小于减数小数位数的题, 错误比较普遍。
(三) 简便计算中的错误
整数加减法中减法的性质对于小数加减法也同样适用, 即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这个性质学生熟记于心, 但运用起来却不得心应手。在把括号摘掉的时候括号里的加号总是忘了变成减号, 因此导致错误。
这道题目学生极易和上一题利用减法的性质解题混淆, 尤其是当看到后两个数加起来的和是整数时, 学生就很容易出错。再加上题目中的要求是怎样简便怎样算, 因此, 学生就坚定地认为自己做的是正确的。
在移动数的时候要带着前面的符号一起移动, 针对这个错误, 笔者对学生说:“每个数前面的符号就像是数的孩子, 在移动这个数的时候一定要记着将它的孩子一起带走, 并保持该运算不变。”
这种类型的题目 (包括乘除法中类似的题目) 学生是很容易被牵着鼻子走的, 可能这也和每个人的视觉效应有关吧, 对称在这儿起了不小的坏作用。
二、对策思考
传统的计算教学采用的基本模式是:从基本训练—例题的讲解、得出计算法则—巩固练习、重复操作—形成计算技能。学生因计算的枯燥而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
那么, 对于计算教学来说, 什么才是更重要的?随着时代的发展, 如果还把计算教学的目标局限于计算本身, 在课堂教学中, 把计算作为专门的技能来学习, 显然是不够的, 因为相对于计算的熟练程度来说, 寻找解题方法, 选择合理的方法和工具进行计算, 显得更为重要。
(一) 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研究表明, 计算与心理状态有着密切联系。学生在一个“娱乐性”的氛围下做题, 学习兴趣高, 计算速度快, 巩固性也强。因此, 教师在组织练习时应设计一些新颖的、趣味的、具有挑战性的练习情境。如可以采取“帮助小兔找回家”“小壁虎找尾巴”等带有童趣的游戏形式进行算式与得数的连线;也可以设计一些闯关的竞赛类的题目, 让学生在紧张而又愉悦的氛围中, 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 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还可以设计“啄木鸟医生”“小马虎的作业”等纠错练习, 培养学生细心计算的习惯和校正错误的能力。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学生避免因为单调的计算而产生的枯燥、乏味的感觉。当然, 将一组基本练习融合在一定情境中, 也能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二) 注重计算的算理理解
在重点探究算法时, 要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 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的算法, 尊重他们的想法, 哪怕是不合理的, 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碰撞、讨论中, 初步明确算理。重点探究后, 也并不急于得出计算法则, 而是让他们继续尝试, 仍允许他们选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 在进一步的交流中感受小数的计算方法, 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感悟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在此基础上, 教师再组织学生讨论, 计算这样的题目, 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三) 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学生计算正确无误的可靠保证。在教学中, 教师常常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在计算时出现错误, 并不是因为没有正确理解算理, 也不是没有掌握计算方法, 而是没有一个良好的计算习惯,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尤其重要。
笔者认为, 学生要养成以下几个习惯: (1) 审题清。学生在计算中由于没有看清数字, 而出现计算错误。有时会把数看错, 如把123看成128, 有时会把运算符号看错, 前后颠倒等, 因此, 教师要让学生养成看清题目的习惯。 (2) 书写明。书写不规范也是计算出现错误的一个常见原因。学生在计算时, 有时因为字迹潦草、分辨不清而误看, 如6和0、1和7、3和8;有时因为竖式书写不规范, 数位不对齐而使计算出现错误。因此, 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是学生必须养成的习惯。 (3) 计算细。计算时一定要一心一意, 不能三心二意;一定要弄清运算顺序, 看清运算符号。 (4) 检查真。检查和验算不仅是保障计算正确的有效措施, 而且是一种促进学生理解计算过程和计算技能的手段, 学生可以通过验算进一步理解加和减、乘和除等之间的逆运算关系。
(四) 注重习题的层次性
计算是一种技能, 需要在一些有层次的练习中加以巩固与熟练, 并且掌握一定的规律, 提高计算的准确性与计算的速度。设计计算练习时要做到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从模仿性到再造性, 再到创造性发展, 做到环环紧扣, 逐步提高。既要考虑立足于帮助学生巩固计算的方法, 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又要在不断变式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学习有趣的数学, 避免重复、机械、大量的训练,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 坚持计算每天一练
设计准备题, 做到每天一练。在每节数学课前候课的5分钟里, 笔者每天出2道计算题, 或10道口算题在黑板上, 让学生养成习惯, 铃声一响, 就拿出准备好的专门的计算练习本做题。第二遍铃声响起时, 教师讲评, 对容易出错的题在黑板上板演, 同时同桌交换批改, 有错误课后订正。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期末自测题 篇8
d€"Dn y€"恥 c€?xi€醤g chu€"Dng li€醤 g€鄌 ji€?
( ) ( ) ( ) ( )
t€閚g xi€"^ j€靚g y€#3ng h€髇g w€"^i s€?j€靚g
( ) ( ) ( ) ( )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6分)
众志成( ) 斩钉( )铁 不容争( )
励精图( ) ( )断丝连 安然无( )
三、选词填空。(5分)
望望 眺望
1.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 )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2.他们回头( )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宣布 宣读 宣告
3.毛泽东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4.这庄严的( ),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5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 )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四、下列语句中不含反义词的一项是( )。(2分)
A.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B.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
C.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是流动的美;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是婉转的美;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村庄是淡雅的美。
D.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五、按“开国大典”举行的顺序给下面的句子排序。(5分)
(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
( )乐队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毛主席亲自按动电钮升起第一面国旗,礼炮响起。
( )毛泽东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
( )毛主席在群众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阅兵式开始。
六、仿写句子。(4分)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 ,也是 。
七、依据提示填空。(8分)
1.《泊船瓜洲》一诗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是: , 。其中的“ ”字是经过反复修改才最后确定的。
2.张籍的《秋思》中最能体现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 ”二字,对诗人的心理刻画入微。
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和颜真卿说的“ , ”都是劝告年轻人的名言。
八、读下面的这段话,回答问题。(12分)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这段话选自 ,作者是 。
2.梅花有什么样的秉性?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画上横线。
3.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赞美梅花不怕寒冷,生命力强。
B.梅花在寒冷的冬天,给大自然增添了秀美。
C.这句话赞美了梅花不畏风雪飘香开放的特点,也赞颂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不畏强暴、顶天立地的民族精神。
4.外祖父的这段话赞美了 和 ,他也希望“我”做 的人。
九、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20分)
蚂蚱的价值
在农贸市场尽头,长年守着一位卖菜的女人。人们经常见到她的女儿,八九岁的样子,扎一对冲天小辫,粉嘟嘟的小脸,很乖巧,很可爱。小女孩常常把作业本摊开在水泥台面上写作业,偶尔也会帮妈妈招呼一下顾客,稚嫩并且认真的声音,常常引得买菜的人开心一笑。
今天她没有写作业。她低着头, 地玩着手里的一个贝壳。我跟她聊天,她告诉我作业在学校里已经写完了,刚才她还去海边玩了一会儿呢。“你看,你看!”她把手举到我的面前,“我捡到的,多么美丽的贝壳!”
贝壳不但非常漂亮,而且极其稀少。本市一些小作坊常把这种贝壳稍作加工,钻个孔洞或者涂上油漆,就可以卖到二十多块钱。女人夸小女孩很能干,小女孩高兴地咧开嘴笑。
我在女人那里买了些菜,临走以前跟小女孩开起玩笑。我说:“把贝壳卖给我吧。”小女孩歪着脑袋想了想,说:“好啊,好啊。”她又松开一直紧握的左手,我看见她的手心里有一只绿色的蚂蚱。“这只蚂蚱也卖给你。”小女孩说,“这是我在海滨公园的草坪边上抓到的,费了好大劲呢!”
我说:“行,贝壳和蚂蚱我都买了,你开个价。”
小女孩想了很久,然后认真地对我说:“贝壳一块,蚂蚱五块。”
我笑了:小孩子毕竟是小孩子,她分不清手里的两样东西,哪个更值钱。于是我问她:“为什么这样好看的贝壳只要一块钱,而一只随处可见的蚂蚱却要卖到五块钱呢?”
小女孩歪着脑袋,天真地望着我。“因为贝壳是我捡来的啊,没费一点儿力气。我赤了脚在沙滩上走,一下子就捡到了。”她骄傲地昂起头, 地说,“可是蚂蚱不一样啊!它很调皮,总在蹦。我费了很大劲儿才抓到它……”
原来这样!对小女孩来说,一种东西的价值,并非取决于它的稀缺程度,而是取决于得到它的艰难程度——得到越是艰难,那么理所当然,它就越有价值,就越值钱。
我花掉六块钱买下了小女孩的贝壳和蚂蚱。临走前我对小女孩的母亲说,这个小女孩长大以后,可能成为哲学家或者经济学家。
转过街角,我回头再看,小女孩还站在那里咧着嘴笑呢。
1.短文中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A.生机勃勃 得意洋洋
B.兴致勃勃 喜气洋洋
C.兴致勃勃 得意洋洋
2.第二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小女孩 和 的描写,表现了小女孩 的心情。
3.下列对第三自然段画波浪线句子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了“我”急于收购贝壳的迫切心情。
B.表明贝壳外形漂亮,数量稀少,很珍贵。
C.为后文“我”不理解小女孩把贝壳低价卖给我作铺垫。
4.第七自然段写到“小孩子毕竟是小孩子,她分不清手里的两样东西,哪个更值钱”,从中可以看出,“我”认为 更值钱,是因为 ;小女孩认为 更值钱,是因为 。
5.下列是对第十自然段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表达了“我”对小女孩的同情。
B.表达了“我”对小女孩的赞美。
C.表达了“我”对小女孩的讽刺。
十、习作。(30分)
以“后悔”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写因做错了事后撒谎而后悔;可以写因和要好的同学吵了嘴,影响了友谊而后悔;可以写因粗心大意,错怪、冤枉了别人而后悔……
【五年级作文上册教案】推荐阅读:
五年级语文上册作文教案07-01
五年级上册作文教案《遨游汉字王国》06-16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作文教案09-02
五年级上册五单元作文06-17
五年级上册童话作文08-31
介绍北京的英语作文五年级 北京的英语作文五年级上册08-24
五年级上册习作:作文怎么写08-27
五年级上册作文练习题10-19
外研社三年级起点五年级上册作文总结09-26
五年级上册语文2单元作文范文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