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文明办志愿服务工作总结

2024-07-31

区文明办志愿服务工作总结(通用8篇)

区文明办志愿服务工作总结 篇1

为迎接建国60周年大庆,区文明办积极组织协调全区志愿者以“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活动为主线,围绕“祥和、喜庆、平安、稳定”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携手并肩、激扬热情、奉献真情、尽己所能、不计报酬、服务社会”的志愿精神,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1、巾帼志愿者组织开展了“我与祖国同发展”主题教育中,广大巾帼志愿者积极参与,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踊跃参与征文评比活动,以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广大妇女共同探讨建国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妇女自身发展的巨大变化,共话祖国新貌,共唱祖国赞歌,坚定广大妇女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在内蒙古举办的第二届“感动草原——十杰母亲”活动中,由扎区妇联推荐的灵办社区的李凤珍同志,被评为第二届内蒙古“感动草原——十杰母亲”,广大妇女志愿者纷纷发起向李凤珍同志学习的倡议,争做文明城中的杰出母亲。

2、青年志愿者用微笑迎盛会,用行动抗甲流。为喜迎60周年大庆,扎赉诺尔区召开了职工中小学生田径运动,经过层层筛选的65名青年志愿者,以良好的青年形象和高效优质的志愿者服务,出色的完成了运动会各方队的引领工作及裁判助理工作。在突如其来的流感面前,“甲型h1n1流感”志愿者不畏自身危险,积极响应团区委“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科学防控,抗击甲流”的号召,为全区的防控甲流工作积蓄了后备力量,为打赢这场“抗击甲型h1n1流感”的战斗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员保障。

3、社区志愿者加入国庆治安巡逻队,为防控流感走访社区居民。为了确保国庆平安稳定工作的开展,全区各街道办事处结合本辖区实际情况,由办事处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各社区书记带队成立了国庆治安巡逻队,辖区志愿者争先加入治安巡逻队,为国庆安保工作奉献力量。在面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的工作中,各街道社区志愿者积极参加社区服务队,深入走访社区居民,宣传甲流相关知识,做到逐户宣传,户户知晓,安抚了居民情绪,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提醒居民发现异常情况立即与社区联系,为全区防控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在中秋节来临之际,各街道办事处积极组织社区志愿者,为本社区的孤寡老人打扫卫生、送去节日的祝福。第一街道办事处在两节前夕,联合扎区中蒙医院在人民市场门前,举行了“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文艺活动,为百姓送上了欢乐喜庆的歌舞表演,为祖国60华诞和中秋节送上了衷心的祝福。

4、红十字志愿者组织开展了“博爱一日捐”,迎国庆扶贫济困活动。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为了让城乡特困群众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志愿者的温暖,扎区红十字会承办了“博爱一日捐”迎国庆扶贫济困活动,为贫困群众送去了面粉,确保贫困居民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国庆节。

5、国地税系统志愿者助推企业发展,参与“中国消防志愿者行动”。在国庆节前夕,扎区国税局志愿者开展了“四帮四送”助推企业发展活动,为企业送温暖、送政策、送关怀、送辅导,帮企业增强应对危机能力、帮企业增强发展后劲、帮企业新建续建项目早日开工投产、帮助推进企业良性健康发展。扎区地税局积极响应全区范围内启动的“中国消防志愿者行动”,成立扎区地税局消防志愿者行动指导委员会,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健全队伍,细化管理,截至目前,消防志愿者人数已达36人,消防志愿者累计发放消防宣传资料1500余份、宣传教育读本1000余册,接待社会群众咨询100余人次。

6、扎区环保交通系统的志愿者以各种形式开展防控甲型流感志愿服务。为确保国庆期间交通正常运行,广大环保交通系统的志愿者发放了环保和甲型流感知识的宣传单,并制作了大量防控甲型h1n1流感展板和横幅,及时地向居民群众宣传相关知识,提高群众环保交通法律意识和防控甲型流感的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出租车司机志愿者积极参与到防控甲型流感工作中来,主动成立流感专用车,及时控制流感疫情,如发现疑似病例患者,由专车运送病人到发热门诊进行治疗,有效及时地防止了疫情的进一步扩大,也得到了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区文明办志愿服务工作总结 篇2

一是深入重点企业做好专利服务工作。区政府组织有关部门负责人, 成立专利服务工作小组, 通过召开培训会和座谈会, 走访部分规模以上企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利权人, 请市知识产权局领导现场培训讲解科技创新在当今社会的地位和作用, 发放了宣传资料, 通过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了全区企业的专利意识, 为发明创造、技术创新以及科技合作交流营造了良好氛围。

二是激励区内企业和个人科技创新, 加快发明创造, 增强保护发明创造专利权的意识, 推进“五区”建设。区人民政府即将出台《南川区专利资助奖励办法》, 设立专利专项补助资金, 拟成立区知识产权局, 对全区申请或授权的发明专利给予保护、资助、奖励。

三是区科委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 把全区的专利信息挂在南川区科技信息网上, 为专利发明人构筑专利转让平台, 充分调动个人从事发明创造的积极性。

区文明办志愿服务工作总结 篇3

档案工作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一项长期重要任务,特别是在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城镇居民人口转移、土地调整利益协调中,档案工作肩负着重要使命。档案工作者如何更好地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 增强服务意识,明确档案工作对新农村建设的服务职能

1.1 面对档案工作基础薄弱现状,应主动争取更多的投入和支持。长期以来,各级领导的工作重心都放在经济建设上,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增收、社会文明进步比较关心,但认为档案工作只是收集、整理文件资料,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摆设,这势必影响到档案工作的深入开展,甚至使部分地区档案工作陷入僵局。其实档案工作涉及农业、水利、民政、科技、卫生、文化、建设、国土、金融等方方面面,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会形成大量有价值的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好这些档案资料,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服务,不仅是档案工作的一项全新任务,也是为国家建设积累宝贵历史资料财富的一项重要责任。做好新农村档案工作,于国于民都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在驻村期间,曾指导村“两委”规范村档案资料室,对历年积累下来的企业资料、农民宅基地、行业协会材料、蔬菜种植合作社有关材料等进行归类、分目和汇编整理,协助整理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新农村建设组组通道路建设、农田水利规划建设等项目资金申报材料。上述材料均有很高的保存价值。

面对新农村档案工作基础薄弱现状,领导要引起重视,积极支持。档案工作者也要主动寻求支持。要加大力度开发现有档案资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大的支持力度,主动工作,搜集、整理重要文件材料进行归档,在适当时机和场合向领导阐述档案工作意义及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争取更大投入,以完善档案工作各项基础设施环境。

1.2 进一步强化基层干部和档案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的社会事业的重要战略举措,是档案工作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档案工作者要顺应社会发展的主流,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借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拓展档案工作的业务范围,争取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作出突出的贡献,创造不朽的业绩,以实现档案工作者在特定时代环境中崇高的人生价值。档案工作者首先要充分认识档案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重要意义,坚持客观真实原则,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积极做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其次,档案工作者要不断强化自觉工作的意识,摆脱过去那种“等、靠、要”的归档管理方式,积极主动深入建设一线,协助新农村建设一线材料人员收集、整理各种文档资料。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农村档案工作领域不断拓宽,新农村建设工作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新领域文件材料也不断增多。笔者在驻村期间指导村里整理村务公开、新农村建设规划、新农合医疗、特色专业户、农村经济合作社、文明村镇创建等方面的档案资料时,就感到类似文件材料不仅种类数量繁多,而且基本为当事人、当时事第一手原始资料,保存价值很高,若不注意及时归档,很容易造成较大损失。正是由于新农村建设一线人员普遍缺乏档案工作专业知识,往往无法应对数量如此繁复的材料整理工作,更别说有效保管和对档案资源研发利用了,因此,市县乡三级档案部门更应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主动地深入村组指导帮助一线档案人员做好档案工作。

2 注重实效,突出重点,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档案工作的服务需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范围非常广泛的庞大工程,相应的,档案工作涉及的各项材料也非常多。大致可分为几大类,如农村改革材料;农村自治、民主管理、村务公开材料;新农村建设及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以及农民合法权益维护材料;新农合、新农保方面的社会救助体系材料;新农村发展方面的招商引资、产业规划建设等资料;土地政策材料;新农村文化建设方面的材料等。档案部门应调整力量,及时做好各种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通过收集、整理、归档、保存,不断丰富馆藏内容,促进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国家积累宝贵史料。

另一方面,根据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综合改革的需要,鉴于农业档案工作范围广泛,而目前档案部门力量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当务之急是根据地区实际发展情况抓好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的重点部门建档工作。如笔者驻村时该村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高效示范园,劳动力技能培训,各种行业协会和经济合作组织,新农合、新农保等项目在同地区中发展比较突出,移民村户籍档案等对兄弟村镇具有明显的借鉴意义,做好这些项目的归档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特别是开展对村办企业,尤其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建档工作,更应本着及时、高效的原则,以收集好、整理好、利用好为目标,对促进乡镇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 做好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

档案工作的本质说到底还是服务性,档案工作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档案工作者一方面要转变观念,尽快抛弃传统的保密、保守、消极的工作作风,增强主动工作、主动服务意识;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力量,做好现有档案资源的编研、开发工作,将静态的史料知识转化为动态的生产力。在新农村建设服务中,档案工作者应充分开发农村档案信息资源,满足党委、政府开展农村工作、制定农业政策的需要,还要满足农村基层干部干好本职工作,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需要,更要满足农民群众科学种田、科学养殖、农产品加工、销售和维护自身权益的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对农业科技信息档案的开发利用应坚持三个面向,一是面向领导为决策服务,二是面向技术人员为科技工作服务,三是面向广大农民为致富奔小康服务。这样档案部门就可以扮演“参谋”、“助手”和“顾问”三种角色,对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起到广泛且核心的服务功能。

新农村档案信息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方法可借鉴的经验很多,操作起来比较容易,发展成熟的有系统外的数字图书馆建设、系统内的综合档案馆数字档案馆建设,正在迅速发展的如个人数字图书馆建设,以及云计算技术出现后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科技支持等。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随着世界互联网科技的创新发展,以及3G、4G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技术,必将对数字档案馆建设和发展起到巨大的影响,进而会促进农业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归档、开发和利用等各个方面。

区文明办志愿服务工作总结 篇4

及下半年工作要点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第三届全国文明城市综合测评的决战之年。同时还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加快实现转型跨越发展这一主线,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目标,持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营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浓厚氛围,为“十二五”时期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全面推进汾东新区转型跨越发展,为把小店地区建成一流的现代化都市新区,把省城太原建成一流的省会城市,努力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现代化大都市的关键之年。根据年初的工作安排,我办今年上半年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引深文明创建系列活动,促进汾东新区转型跨越发展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我办积极组织全区开展文明创建系列活动,在去年开展2009—2010年度区级各类文明和谐创建工作的基础上,3月份,区委、区政府对我区荣获区级文明和谐创建先进典型称号的324个单位和个人进行了命名表彰,其中文明单位标兵77个、文明单位76个、文明乡镇2个、文明标兵村6个、文明村18个、文明社区52个、军民共建先进10个、文明家庭10户、文明创建活动先进工作者27名、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分子46名;6月份,小店街道孙家寨村、平阳路街道亲贤社区分别申报了全国文明村、全国文明社区,并已通过了检查验收;8月份,我区积极向市文明办推荐了省级文明和谐创建先进集体17个,其中文明和谐单位5个、文明和谐村1个、文明和谐社区11个。通过系列创建,极大地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文明素质,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升汾东新区文明和谐新形象

为了进一步彰显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增强城区文化魅力与影响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升汾东新区文明和谐新形象,区文明办分别于3月、4月中旬,组织全区积极参加了中央文明办2011年“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和“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的推荐评选工作;6月份,组织开展了推荐评选先进志愿服务组织和优秀志愿者活动,7月份,市文明办对评选出的先进典型向社会予以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其中我区推荐的山西大学国防生志愿服务队、平阳路街道亲贤社区“蓝马甲”志愿服务队、坞城街道坞南社区帮教失足未成年人志愿服务队和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赵海生、山西仁通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李刚、小店消防大队罗刚、坞城街道坞南社区张兰香光荣上榜;8月份,组织开展了2011年太原市“爱岗敬业模范(标兵)”推荐评选活动,现这项活动正紧张进行中。

三、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要求,更好地运用传统节日弘扬优秀文化传统,进一步推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努力建设和谐文化。按照中央、省、市文明办有关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充分挖掘我国优秀传统节日“我们的节日”深厚的文化内涵,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我们的节日”主题文化活动始终。引导市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时代内涵,进一步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爱国情感,促进汾东新区建设。

(一)“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节—魅力汾东”系列文化活动。“两节”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区文明办组织全区开展了“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节—魅力汾东”系列文化活动。一是“魅力汾东”民间文艺展演活动。2月16日,我区开展了“魅力汾东”民间文艺展演活动,此次活动分别在昌

盛街与各街道、乡镇、村(社区)设主会场与分会场,共21个节目,参加人数将达2500余人。二是“百万花灯亮汾东”花灯、灯饰亮化活动。2月14日,我区分别在音乐广场—和谐家园迎盛世、人民公园—彩蝶纷飞报春来、区政府前—转型跨越争一流开展了花灯展示活动,共计展出各种大型花灯23组;在昌盛东、西街至经济区龙马街马路两旁悬挂串串红灯笼1160余盏;在人民南、北路临街区属单位门前搭建灯棚300余个。三是元宵节赏灯猜灯谜活动。四是“梨园之春”票友演唱活动。2月15日,我区在区音乐广场开展了“梨园之春”票友演唱活动。为全区广大戏迷爱好者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广阔平台,弘扬了传统戏曲文化,传承和展示了地方戏曲文化魅力。五是举办文物、非遗普查成果展览活动。2月12日至2月14日,我区在区文化宫前采取大型展板、图片、文字资料、播放录像等多种方式,展出了我区文物、非遗的普查项目,使广大群众深入了解到我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进一步宣传文物和非遗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六是文化惠民基层行活动。1月18日至2月18日,我区开展了送春联下乡,送特色文艺表演下乡,送优秀图书、报刊、影片等下乡的文化惠民基层行活动。七是体育周活动。2月21日至2月25日,开展了乒乓球、定点投篮、象棋等体育活动周比赛活动。此外,我区还荣获太原市2011年“文化大拜年,和谐满龙城”——“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节系列文化活动优秀奖、组织奖及花灯奖一等奖等六项荣誉。

(二)“我们的节日•清明节”系列文化活动。清明节期间,区文明办组织全区开展了“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活动。一是大力宣传倡导文明祭奠。4月5日,坞城街道各社区干部在社区街巷向社区居民发放文明祭祀倡议书,与周围居民交谈,宣传文明祭奠新理念,通过在辖区醒目位臵张贴《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殡葬管理规范活动通告》和《文明祭奠公约》等形式引导群众移风易俗,文明祭扫。二是广泛开展节日民俗活动。全区各社区、村组织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表演、丰富的民俗活动,倡导文

明过节。三是开展国旗下的讲话和祭奠先烈活动。清明节前夕,全区各学校开展了国旗下讲话活动,宣讲清明节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习俗、古人举行丰富多彩的“祭祖”、“踏青”等活动内容,从而产生浓浓的民族情怀。4月2日,区文明办组织3000余名中小学生祭扫革命烈士墓,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感恩意识。祭扫活动结束后,积极组织学生,以《感恩先烈,报效祖国》为题,书写了500多篇祭扫烈士墓的感受,表达了为民族崛起而努力读书的坚强决心,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的深刻洗礼。

(三)“我们的节日•端午节”系列文化活动。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挖掘端午节的浓厚文化内涵,以“展示传统文化魅力,传承民俗文化精华”为主要内容,大力开展群众性节日民俗节庆活动,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人民尊重传统节日、了解传统节日、认知传统节日的良好思想,端午节期间,区文明办组织全区开展了“我们的节日〃端午节”系列文化活动。一是重点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爱国主义教育,着重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崇尚科学过佳节活动、读爱国主义书籍活动、文明礼仪教育等活动;二是注重节日内涵,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主要开展了群众“包粽子”比赛、“扭秧歌” 等活动;三是举办“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民俗文化艺术节。主要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广场文化活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

(四)“我们的节日•中秋节”系列文化活动。

(五)“我们的节日•重阳节”系列文化活动。

四、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一)组织未成年人积极参与两节活动。春节、元宵节期间,区文明办组织广大中小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一是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社区(村镇)以春节、元宵节为契机向广大青少年开展节日文化和传统风俗习俗教育、低碳生活教育、节日安全教育等活动。二是寻找经典活动。利用寒假期间,组织学生们通过收集“春节的由来、春节风俗习惯、春联的起源和意

义、各种风俗活动、关于春节及元宵节的诗歌和美文”等,开展征文比赛、“经典赏析”等活动。三是创编节日小报。各社区(村镇)与中小学联合开展了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的创编节日小报活动。四是开展“低碳生活从我做起”公益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区(村镇)清洁卫生、环境保护和公益宣传,为孤寡老人、残疾人和军烈属做好事、献爱心,宣传节日文明礼仪和低碳生活知识,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五是布臵特殊寒假作业。区一中在两节期间开展了一项特殊寒假作业活动——《学生寒假实践活动菜单》。菜单内容涵盖了孝老爱亲、环境卫生、继承传统、关注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体味亲情、热心公益,做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青年。六是开展“学唱红歌,深情献党”主题教育。七是开展喜乐庆元宵活动。2月16日区一中、区三中、实验小学、育才小学、刘家堡乡一中等学校参加了小店区的元宵节活动。

(二)积极开展第二届全国优秀童谣征集活动。为庆祝建党90周年,培养未成年人的爱党情感,进一步丰富广大少年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他们健康发展、快乐成长,根据省、市文明办的安排,3月份,区文明办在全区广泛开展了优秀童谣征集活动。经各工(党)委推荐申报,区文明办初审后,共向市文明办推荐了24首优秀童谣。

(三)扎实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乡村少年宫”建设工作,3月30日上午,区文明办会同区教育局在小店街道加节小学举行了全区“农村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暨乡村少年宫建设”现场会。市文明办相关领导到会揭牌并做了重要讲话。此次现场会的召开是我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和全国、省、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视讯会议有关精神的一个重要举措,加节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的正式挂牌标志着我区“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工作将在全区农村学校全面启动。

(四)积极开展太原市“美德少年”推荐评选活动。为深入

贯彻落实中央、省有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有关精神,不断深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在未成年人中树立一批身边学习的榜样,从4月下旬开始,区文明办、区教育局在全区中小学广泛开展了美德少年评选活动。各学校精心组织,广泛发动,通过学生评议、老师推荐、集中评选、审核公示等程序,我区共向市文明办推荐5名少年参加了太原市“美德少年”评选活动。5月份,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对10名荣获太原市“美德少年”进行了表彰,其中我区大营盘小学的于晟知同学(阳光天使小记者)凭借其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品质和生动感人的事迹在太原市“美德少年”榜上名列前茅;同时,我区长治路小学的延可同学荣获太原市“美德少年”提名奖称号。他们的感人事迹,在未成年人中具有良好的示范导向作用。

五、建立健全社会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一)积极开展“红红火火过大年”志愿服务活动。2011年元旦、春节、元宵节期间,区文明办组织全区开展了“红红火火过大年”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结合实际,紧紧围绕辞旧迎新、团圆平安、孝老爱亲的节日主题,扎实开展了以送温暖、送文化、送卫生、送平安、送健康、送法律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一是广泛开展送温暖志愿服务行动。各街道积极组织社区志愿者结对帮扶空巢老人和残疾人,帮他们臵办年货、张贴春联、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及义务参加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维护以及到残疾人集中的场所开展慰问活动。二是广泛开展送文化志愿服务行动。区文广新局、区文联将组织书法家们开展了送“福”、送春联下乡、“文化下乡——文艺辅导”、元宵节猜灯谜、“健身大拜年,体育进万家”春节体育活动周活动,参加人数达3000余人次。三是广泛开展送卫生、送健康志愿服务行动。区卫生局组织志愿者开展了“健康膳食、营养平衡”卫生健康知识、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讲活动及银龄义诊等活动,共发动志愿者4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四是广泛开展送法律志愿服务行动。区司法局组织500余名法律志愿者通过锣鼓队、民

间艺术队表演、灯笼、板面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了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区科协将组织科普志愿者通过举办“全国省市青少年科幻绘画竞赛小店区获奖作品展”及闹新春活动,积极向全区广大市民宣传科普知识,并发放科普宣传资料5000余份。

(二)深入开展清洁卫生志愿服务活动。为了将全区城乡清洁工程进一步引向深入,特别是保持已取得的成果,区文明办从2月25日开始,在每周五上午10:00——11:00组织全区文明单位分阶段开展清洁卫生志愿服务活动。此次活动在长风大街(长风桥西——建设路)分7个路段进行,由区教育局党委、区直机关工委、坞城街道等11个党(工)委的文明单位志愿者共同参加。其他未参加集中志愿服务活动的文明单位则在本单位及所在地开展清洁卫生志愿服务活动。

2月25日上午,区文明办在长风大街组织了“全区文明单位开展清洁卫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首次集中行动,坞城街办、区教育局、区交通局、区农委、区国税局、区地税局等97个单位的2000余名文明志愿者参加了活动。志愿者们按照城乡清洁工程的标准要求,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所分路段清洗道路两侧的隔离栏、垃圾箱、广告牌匾、灯箱、公交站牌,清除小广告,清理卫生死角。活动现场,醒目的门旗在寒风中飘扬,志愿者们佩带授带或袖标,不畏严寒,以饱满的热情和高昂的斗志擦洗公共设施和清除残留的小广告等,志愿者们的身影和工作情形在整个长风大街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三)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务行动。7月4日,区文明办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并组织各工(党)委和相关单位的负责人召开了专题会议。会议就活动目的、任务分工及活动要求等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安排部署。7月9日,区文明办和团区委在我区长风大街平阳路口、长风大街长治路口等主要交通路口联合组织开展了以“摒弃交通陋习、畅通城市道路”为主题的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共有来自山西大学、山西工商学院等四所高校的300

余名志愿者参加了此次活动,并向广大市民发放文明交通宣传资料10000余份。通过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倡导人人遵守交通法规,文明过马路的理念,切实增强了广大交通参与者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文明意识,着力减少了各类交通违法现象,全力打造安全、和谐的出行环境,在全社会宣传倡导、引领践行文明交通的良好风尚,形成了人人关爱生命,大家文明出行的良好氛围。

2011年是文明交通推广年、攻坚年,为了更加广泛宣传、深入推进文明交通行动计划,让文明出行成为一种时尚,让交通安全成为一种习惯,按照太原市文明交通行动领导组的安排部署和有关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经请示有关领导研究决定,6月30日,区文明办与交警小店一大队、交警小店二大队在全区范围内组建了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巡回宣讲团,制订了相关实施方案,从7月份开始,将在全区开展文明交通行动巡回宣讲活动。

(四)扎实推进志愿服务活动,全面改善公共环境秩序。今年是太原市“三城联创”之年,也是太原市作为东道主首次承办中博会之年,7月10日——15日,山西省文明和谐城市测评组对我市创建情况进行综合测评,9月26日——28日,中博会将在省城太原如期举行。7月份,根据市文明办安排,区文明办组织全区开展了迎文明城市测评和迎中博维护公共环境和公共秩序志愿服务活动。一是文明交通志愿服务行动。7月11日至7月22日,由区直机关工委、区教育局、交通局等10个工(党)委组织200余名志愿者在我区长风大街建设路口开展了以“摒弃交通陋习、畅通城市道路”为主题的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此次活动,志愿者们每天将开展10个半小时的志愿服务。活动现场,志愿者们佩带授带或胸标,手握小红旗,在炎炎烈日下,不畏酷暑,以饱满的热情和高昂的斗志、以文明的行为和语言,协助交警疏导交通,管理和劝阻路口行人、非机动车不按交通信号灯通行,横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非机动车走机动车道,非机动车违反规定带人,非机动车遇红灯停车越过停止线等轻微交通违法行为;二是清洁

工程志愿服务行动。7月11日至7月24日,由平阳路街道、坞城街道、区老工办等7个相关部门(单位)500余名志愿者组成的文明市民志愿者巡访团,在长风大街东起建设路口西至长风大桥东口开展了引导、维护公共秩序和环境卫生、劝阻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乱贴乱画等不文明行为的志愿服务活动。此次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20000余份,参与活动的志愿者达800人次。

此次活动的开展,切实增强了广大市民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文明意识,着力减少了各类不文明现象的发生,在全区形成了人人遵守交通秩序、人人爱护公共环境的良好局面和浓郁氛围,为文明城市测评和中博会的顺利召开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五)积极开展关爱农民工志愿服务活动。根据中央文明办《关于组织开展关爱农民工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2011‟3号)文件精神和省、市文明办相关要求,5月中旬,区文明办对我区开展关爱困难农民工“送温暖、献爱心”志愿服务活动进行了详细安排部署,并向全区发起了为困难农民工捐款的倡议。全区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积极开展了关爱困难农民工志愿服务活动及为困难农民工捐款活动,截止目前,共募得善款13万余元。特别是我区平阳路街道亲贤社区在接到倡议书后,第一时间为困难农民工捐款10万元,充分体现了我区文明单位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结合实际、慷慨解囊,为农民工兄弟奉献自己的爱心。

通过开展关爱农民工志愿服务活动,对我区的志愿服务工作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全区全社会营造了关注农民工、关爱农民工、关心农民工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推进了我区关爱农民工事业的深入开展,特别是困难农民工及其子女的生活、教育等问题,得到了社会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六)开展“迎中博、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活动。根据9月15日市文明办“迎中博、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活动安排会精神,区文明办组织全区对此次志愿服务活动的具体内容

进行了详细安排部署。共向文明单位和各街道发放胸标400余件、志愿者手册2000份、服装100件,在此基础上,区文明办为加大此次志愿服务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加紧印制了400条绶带和50面“小店区社会志愿服务队”队旗。此次活动从9月25日开始,截止9月29日,主要在长风大街(东起建设路口西至长风桥东口)共分七个路段开展清洁工程志愿服务活动,共有南郊供电支公司、南郊公路段、小店区交通局等35个省、市级文明单位的400余名志愿者参与此次活动。志愿者们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所分路段清除小广告,清理卫生死角,以规范的言行劝阻不文明行为,活动现场,醒目的门旗在风中飘扬,志愿者们佩带授带和胸标,以饱满的热情和高昂的斗志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与此同时,由坞城、营盘、平阳路等街道组织近300名志愿者在35个接待酒店周边各主要街道开展志愿服务项目,由各街道组织近1200名社区志愿者所在社区和周边主要街道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六、扎实开展“迎中博促达标做贡献”活动。

(一)召开小店区“迎中博促达标做贡献”城乡清洁工程达标推进动员大会。7月21日下午,区文明办与区清洁办联合召开了小店区“迎中博促达标做贡献”城乡清洁工程达标推进动员大会。会议及时传达了7月21日上午区委区政府关于城乡清洁工程推进大会的精神,区文明办、区清洁办领导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会议号召各街道乡镇、区直各工(党)委、全区各级文明单位(社区、村)迅速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到“迎中博促达标做贡献”城乡清洁达标活动中来,会上还发放了各种宣传资料20万余份。各单位分管领导共计160余人参加了会议。

(二)狠抓城乡清洁工程,推进重点区域达标。根据7月21日上午小店区城乡清洁工程推进大会精神,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迅速安排部署,积极组织抽调人员,从7月22日开始,分三个专项工作组对我区重点区域82个达标单元的179个单位进行了为期三天的专项督查。区文明办已将在初检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

了各有关街道并要求限期整改,同时还将发现的问题汇总通报了区清洁办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三)开展城乡清洁工程达标验收机关企事业单位专项考核。根据市文明办《关于开展城乡清洁工程达标验收机关企事业单位专项考核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经专项研究,认真部署,区文明办制定了实施方案,迅速安排部署,积极组织抽调人员,从6月22日开始,分四个专项工作组对迎泽区重点区域17个达标单元的41个单位进行了为期三天的专项考核验收。考核组人员通过实地暗访、问卷调查等方式,采取统一进区、分头检查、现场打分的办法,严格对照标准、严格检查程序,顶着烈日、冒着酷暑对迎泽区申报的第一批达标单元中的单位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核检查,参与此次问卷调查达500余人次。与此同时,杏花岭区专项工作组也对我区申报的达标单元进行了考核验收。近日,市属各大媒体对考核结果进行了通报,我区在榜上名列前茅。

8月4日,根据市文明办安排,区文明办再次组织专项考核组对我区申报的5个街道18个达标社区的64个单位进行了检查考核,并发放问卷500余份,依照考核验收标准,所查单位全部达标,为我区单元达标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8月30日开始,分专项工作组对我区申报的第二批第二次16个达标单元的46个单位进行了为期两天的专项督查。区文明办已将在初检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各有关街道下发了督办单并要求限期整改,同时还将发现的问题汇总通报了区清洁办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9月2日,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受市文明办委托,代表市城乡清洁工程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组,分两组对我区4个街道16个申报第二批第二次达标单元的46个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了专项考核验收,并按照第一批、第二批第一次达标单元总数的20%,随机抽取了第一批2个单元、第二批第一次4个单元进行了反弹考核。考核结果是:我区申报的第二批第二次16个单元全部达标,得分均在98分以上;抽检结果是:第一批、第二批第一次达标单元未

出现反弹,继续保持达标。

截至目前,我区已圆满完成城乡清洁工程第一批、第二批达标单元机关企事业单位专项考核工作,所申报单元全部达标。通过考核验收,推进了我区重点区域达标单元中单位的环境清洁管理工作,深化了城乡清洁工程的开展,为太原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中博会的顺利召开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对主要街道国旗悬挂情况以及LED电子显示屏等进行了摸底调查。为了迎接中博会的胜利召开,在国庆节期间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9月13日下午,区文明办对我区重点区域长风大街、亲贤北街、南内环街、坞城路、并州南路、平阳路、长治路等主要街道沿街各单位国旗悬挂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单位国旗悬挂不规范、国旗破旧污损等问题,已及时通报各相关街道,并要求及时整改。

根据市文明办安排,9月20日,区文明办对全区各主要街道LED电子显示屏显示内容进行了统一部署。要求各街办将各自所辖区域内主要街道的LED电子显示屏显示内容全部变更或增加“迎中博”系列宣传内容。经统计,全区各主要街道共有220块显示屏全部变更或增加“迎中博”系列宣传内容。为了在机场营造明显的“迎中博”氛围,区文明办通过与区清洁办协调,与机场酒店联系,将酒店楼顶电子显示屏及两侧广告栏内容(由酒店出资)全部更换为“迎中博”系列宣传内容。

(五)开展文明礼仪知识巡讲活动。广泛开展“迎中博、创一流,做文明有礼的太原人”活动,充分展示太原市民知礼仪、懂礼仪、讲礼仪的良好形象,是切实做好第六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服务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根据市、区文明委的工作部署,从8月份开始,区文明办组织全区开展了文明礼仪知识巡讲活动。此次活动共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2011年8月25日至9月25日,由区文明办集中组织文明礼仪巡讲团到各社区(村)、各单位、各学校开展了文明礼仪巡讲活动,活动场次20余场,培训人数1600余人次。第二阶段从2011年9月25日至12

月底,由各街道(乡镇),各工党委,各相关单位自行组织开展。全区巡讲的总场次不少于70场,每场听众人数不少于50人。

七、全面做好文明城市测评工作

今年是太原市“三城联创”之年,7月10日——15日,山西省文明和谐城市测评组采取材料审核、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网络测评等方式对我市创建情况进行综合测评,我区以积极的创建姿态迎接了本次测评,圆满完成了所承担的各项任务,并得到了测评组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国未成年人工作先进城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把它作为汾东新区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对迎接文明城市测评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明确了职责分工,下发了《迎测实施方案》。测评期间,区文明办组织全区各街道(乡镇),区文广新局、区卫生局、执法小店分局、区市容环卫局、区园林绿化局、区综治办等相关职能部门对迎测工作进行了全程的周密部署。区市容环卫局加大了对市容环境的整治和保洁工作;执法小店分局加大了对各种违法占道经营、乱摆乱放摊点的整治处罚力度;区文广新局加大了对网吧等娱乐场所的整治处罚力度等,层层强化责任监管,确保每个区域、每项工作都具体落实到人。测评期间,我市正处于连续高温天气,全区各级各部门以及广大干部职工顶着烈日奋战在迎测工作的第一线上。全区形成了党委政府齐抓共管、各级各部门全力配合、市民群众踊跃参与的浓郁氛围。

下半年工作要点

一、深化文明和谐创建,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一)加强文明和谐创建。今年是第三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山西省文明和谐城市(县城)、文明单位和市级文明单位等文明创建先进典型的评选之年,根据太原市《迎接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材料审核)内容》和《迎接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实地考察)内容》的要求,为确保我区圆满完成所承担的有关测评任务,我办将进一步加大文明和谐城市(城区)创建力度,不断引深文明和谐系列创建工作,全面提高全区文明和谐创建水平,安排部署全区各级各部门认真做好此次迎接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工作。

(二)丰富道德实践活动,扎实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一是强力推进社会文化环境净化工程。加大文化市场管理整治力度,深入推进网络、网吧、荧屏声频视频、校园周边环境的净化工作。加强对手机媒体低俗之风的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不断优化学校周边秩序和学生学习环境。二是不断深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三是进一步健全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四是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五是切实关注农村和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着力改善他们的学习成长环境。切实维护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受教育权。关注流浪儿童,妥善安排他们的就学和归宿。关心爱护孤残儿童,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三)继续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系列活动。一是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利用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广

泛开展群众性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二是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经典诵读、节日民俗、文化娱乐和全民健身活动以及科普日、科技周、文化周活动。

二、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培育良好的社会新风尚。

(一)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组织安排好第九个“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

(二)广泛开展“迎建党90周年、迎中博、讲文明、树新风、做贡献”系列活动。为了进一步提高广大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现代文明程度,以文明和谐的良好形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迎接第六届中国中部地区投资贸易博览会,根据中央、省、市文明委工作部署,区文明办将组织全区开展“迎建党90周年、迎中博、讲文明、树新风、做贡献”系列活动。一是广泛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宣传教育活动,大兴赶超发展之风。二是广泛开展“做文明有礼的太原人”活动,大兴文明礼仪之风。三是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我参与”活动,大兴读书学习之风。四是广泛开展“资源节约我带头”活动,大兴勤俭节约之风。五是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活动,大兴相互关爱之风。六是继续推进“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大力倡导文明出行。七是集中整治公共环境卫生,深入推进城乡清洁工程。八是广泛开展文明乡风普及活动,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广泛实施文明素质提升工程。进一步动员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乡镇农村,结合部门、行业、乡镇实际,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普及文明礼仪知识,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倡导文明新风尚。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四)广泛开展城乡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志愿精神,进一步壮大志愿者队伍,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志愿体制机制,推动志愿服务持续健

康开展。对广大群众、特别是未成年人进行广泛深刻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

三、深化“城乡清洁工程”,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总结上半年“城乡清洁工程”经验,加大对全区示范社区、村的指导力度,按照方案要求,高标准建设宣传阵地。进一步加大督导力度,强力推动我区“城乡清洁工程”各项任务按时完成,迎接年底验收。继续深化文明和谐单位结对共建帮扶活动,按照“城乡清洁工程”和结对帮扶工作要求,加大结对帮扶工作检查与指导力度,确保实施“清洁家园行动”的村庄全部得到有效帮扶。

四、积极参与中央文明办“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 中央文明办自2008年以来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了“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的基础上,2011年继续开展此项活动。全区积极响应,广泛开展推荐评议活动。

五、继续深入开展“百强帮百村”结对共建新农村活动。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提高我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水平,充分发挥各级文明单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自2006年以来,区文明办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凝聚各方面力量,发挥各方面积极性,鼓励各级文明和谐单位与全区各村开展了结对共建活动,并取得了初步成效。2011年我区将继续深入地开展此项活动。

区文明办志愿服务工作总结 篇5

年初以来,**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鲜明一条红色主线,凸显“城乡一体、智慧治理”两大特色,构建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网络,打造“实践中心—实践所—实践站(文化礼堂、文化家园)—实践点”四级服务阵地,开展“新思想筑红色高地、新素质铸红色力量、新文化强红色基因、新风尚展红色形象、新关爱扬红色风采”“五新五红”文明实践内容。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整合人员队伍、资金资源、平台载体、项目活动,把阵地打造成为面向基层党员群众,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集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便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城乡基层综合宣教服务平台,建设“传播思想、实践文明、成就梦想”的百姓之家。

一、建立新思想引领平台

打通党群服务中心、基层党校、党员电教中心、**论坛、道德讲堂、人文讲堂等,建立新思想引领平台。

1.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机制,上下协同、齐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其中,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由区委书记任主任,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任第一副主任,区委常委、宣传部长任副主任,实践中心成员由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中心下设秘书处,负责文明实践工作的统筹协调、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指导镇(街道)、村(社区)开展工作,研究制定工作规划、培训教材、志愿队伍建设、人员培训、活动组织等工作。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由镇、街道党委(党工委)书记任所长,党群副书记任副所长,宣传委员任秘书长;做好向上对接、向下传导,负责对辖区文明实践活动和村、社区级文明实践站的规划建设、统筹指导、人员培训、活动开展、日常运转等工作。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礼堂、文化家园)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负责人,文化专管员负责日常管理和服务;结

合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实际需求,运用本地资源优势,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特色活动。

2.打造红色阵地。做实做强红船旁**论坛三级讲学体系、**人文讲堂、道德讲堂等活动载体和基层党校、红廉馆等红色阵地建设;持续开展**读书月活动,依托图书分馆、农家书屋等阵地,打造基层读书品牌,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教育群众、推动工作,让党的旗帜在红船圣地高高飘扬。

3.丰富宣讲形式。打造“百支宣讲团、千名宣讲员”,培育“宣讲名师”“百姓名嘴”,组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红船精神、形势政策宣讲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营、进网络等活动。以“主题党日”“微型党课”等载体,普及党的理论政策,广泛宣讲党史、地方史,唤起乡愁记忆,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4.加强网络传播。开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专网,融合推进“**新闻网”“**文明”等传统网站建设,不断拓展“**声音”APP、“**发布”“红廉**”“**先锋”等“两微一端”新媒体网络阵地建设,巩固拓展网络宣传宣讲阵地,提升党员远程教育系统等使用效率,进一步扩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基层的受众面和影响力。

二、建立新文化培育平台

打通基层文联组织、文化馆、非遗馆、图书分馆、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礼堂、社区文化家园、文化公园、企业文化俱乐部、中小学校等,建立新文化培育平台。

1.打造服务阵地。按照“实践中心—实践所—实践站(文化礼堂、文化家园)—实践点”四级体系架构,全区层面建设实体化运作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各镇(街道)依托本地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文化站等设施,统筹资源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各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在具有**特色的文化礼堂(文化家园)中,结合实际打造亮点;依托党员先锋站、文明单位、创业基地等阵地,广泛设置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串点成线形成各具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精品线,打通文明实践的“最后一公里”。

2.根植传统文化。深化拓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组织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用好非遗馆、家风馆、乡贤馆等场所设施,多渠道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耕读文化、慈孝文化和乡贤文化。加强乡土文化传承与保护,注重传统工艺、文化遗产、历史文化村落等保护与利用。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注重现实题材文艺创作。

3.拓展品牌活动。常态化开展“送”“种”“赛”群众性文化活动,通过举办**合唱节、城乡文体十大联赛、365天天欢乐大舞台、一镇(街)一品(节)、我们的村晚、我们的礼仪、农民丰收节等活动,打造群众文化特色品牌。培育扶持基层文艺骨干、业余文体团队和民间文艺社团,形成“以团带团、以团管团”团队化管理模式。推进村(社区)文化结对走亲,增强农村文化的内生动力。

4.培植体育文化。结合农村文化礼堂、社区文化家园、城市文化公园、企业文化俱乐部等文化阵地建设,建好用好基层体育健身场馆,推动公共文体场馆和中小学体育设施对外开放,为市民日常健身锻炼提供更多可选场地。注重发挥体育赛事的引领带动作用,着力培育本土品牌体育赛事,举办千人毅行、全民运动会等赛事,引导广大群众自发参与全民健身。

三、建立新素质提升平台

打通道德馆、智立方、法治教育基地、科技示范基地、科普基地、科普e站、农技站等,建立新素质提升平台。

1.培育志愿服务队。区级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负责整合各部门志愿服务组织资源,制定全区志愿服务活动计划,培育孵化志愿服务组织和其它公益性社会组织,培训辅导镇(街道)、村(社区)志愿者,下设红色**同心支队、惠民**连心支队、文化**明心支队、风尚**正心支队、幸福**暖心支队等5

个支队,每个支队中再设多支分队,每支分队有明确的服务项目、服务对象。各镇(街道)分别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大队,结合本地实际成立志愿服务分队,定期征集、发布志愿服务项目,做好供需对接。各村(社区)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小队,成立以民主协商议事会、文化礼堂理事会、乡风民风评议会、文体活动展演队等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小队,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2.弘扬主流价值。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入宣传弘扬红船精神和新时代嘉兴人文精神,引导广大群众坚定理想信念,传承弘扬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大力倡导社会主义道德。

3.推行道德教化。深化“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主题宣传活动,结合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家庭、行业标兵、乡村典型等遴选,推选一批群众认可度高、示范引领性强的“道德标杆”。组织开展“道德模范宣讲会”“百户家庭讲最美”等活动,广泛设立“善行义举榜”“红黑榜”“道德点评台”等载体,大力宣传典型事迹,引导群众“评好人、议好人、学好人、当好人”。

4.提升综合素质。依托智立方、法治教育基地、科技示范基地等各类平台,整合机关党员志愿服务力量下基层开展专题宣传,宣传阐释党中央大政方针、为民利民惠民政策。综合运用基层走亲、现场咨询、广场活动、点单服务等方式,宣传普及法律、环保、农业、保健、科学知识。深化“平安**”大宣传,推动禁毒禁赌、防盗防骗等安全知识普及。

四、建立新风尚传扬平台

推行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学思用相结合、知信行相统一,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大力弘扬共筑美好生活梦想的时代新风。

1.涵育文明素养。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宣传文明出行、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上网、文明养犬等知识,开展垃圾分类、巡河治水等行动,倡导绿色节约生活理念。开展以“垃圾不落地、出行讲秩序、办酒不铺张、邻里讲和睦”为主要内容的小城镇文明行动,推进文明小区、文明小巷、文明楼幢、文明街路、文明窗口等特色文明细胞创建活动。

2.传承家风家训。挖掘、整理、编写好家训,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让好家训好家风代代相传。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优美庭院等创建,选树一批“好女儿”、“好媳妇”、“好婆婆”等系列典型,组织开展“家风榜”“家风廊”等活动,建设村(社区)级特色家风馆,推动全社会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3.深化移风易俗。把“反对铺张浪费、推进移风易俗”作为美丽乡村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以点带面、分步推进,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和道德评判团、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作用,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破除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鼓励和引导村民到文化礼堂举办宴席,推广“流程规约制、标准菜单制、金牌厨师制”,遏止铺张浪费。

五、建立新关爱惠民平台

打通**志愿者联盟、大学生志愿者联盟、红立方、“红管家”平安志愿者工作站、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站、咨询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分中心)等,建立新关爱惠民平台。

1.聚力志在**。建立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志愿服务网络,发挥**志愿者联盟、大学生志愿者联盟、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等作用,壮大各类社会志愿服务力量,做优做强“红船领航

志在**”志愿服务品牌,全力打造红色志愿之城。全年各类志愿服务组织达**个,注册志愿者超**万人,每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场次。

2.发挥网格优势。深化网、组、片联系机制,发挥“全科网格”建设优势,在完善固化网格制度体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网格志愿者的便利优势,落实骨干党员志愿者联系农户制度,收集上报基层群众对于文明实践活动的意见建议和相关诉求。利用网络平台和手机

APP

实现信息实时上报、实时交互、实时处理。

区文明办志愿服务工作总结 篇6

一、对标达标情况

根据两个测评体系,我们进行了认真自查,达标情况为:

在政务环境指标方面,理论宣传与干部教育、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先争优活动、科学民主决策、政务公开、依法行政、加强监督等方面,已经形成长效机制,基本达到定性标准。

在法治环境指标方面,实施了法制宣传“五五规划”,开展了“五进社区”,全民法制宣传普及率达到90%,高于80%的标准。区、街道(镇)全部成立了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机构。基层新经济组织实现党团组织“全覆盖”,1.2万名社区流动党员实现属地管理为主。各社区均制定了社区建设规划,居委会选举参选率92%,高于80%的标准。

在市场环境指标方面,政府诚信体系已经建立。承诺、践诺常态化开展。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监督、投诉和处置机制已经形成,我区是全市唯一一个“无传销城区”

在人文环境指标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全面展开,广泛宣传了市民文明公约,100%的街道建立了市民学校,高于80%的指标要求。未成年人“三结合”教育网络健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在中小学校全部展开。校务公开、校园安全应急机制、心理咨询室、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减轻课业负担等要求全部落实。区图书馆已投用三年,是三级馆,达到指标要求。

在社会文化环境方面,网吧整治、网络环境、出版物市场和校园周边环境均达到定性标准。

在生活环境指标方面,经济发展方式指标全部达标,第三产业增速15.1%,高于地区生产总值12.1%的增速。城市基础设施基本达标,每5万人拥有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医疗保险定点机构。

在社会环境指标方面,社会面控制、警务室、治保会、巡防队建设全部达标。救灾应急预案已经建立。矛盾纠纷调解体系健全,无影响重大的群体性事件发生。

在生态环境指标方面,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96%,高于a级35%的标准。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7%,高于a级30%的标准。人均公园绿地面积43.15平方米,高于a级8平方米的标准。

二、“创建”工作的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协调联动,形成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强大合力和浓厚氛围。区委、区政府对“创建”工作高度重视,把“创建”工作作为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与经济建设同部署,同考核,把“创建”目标列入“xxx”、“十二五”规划。建立健全领导体制,“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全区上下形成了“区委统一领导,区文明委组织实施,部门各负其责,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区财政不断加大对“创建”工作的投入,实现了精神文明建设投入增速与gdp增速同步,为“创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区文明委每月召开一次调度会,协调解决“创建”中发现的问题。还专门成立了“创建”指挥部,负责日常工作。材料审核督导组、市容环卫督导组、文化市场督导组和两个社区环境督导组不间断地开展实地巡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区四大班子领导直接包社区、包路段,街道干部包楼宇、包重点户,督导对标达标,并配套建立了责任追究和跟踪问效制度。区委把“两项测评”结果列入对科局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内容,激发了基层干部参与“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今年2月24日省会文明委扩大会议后,我区又掀起了“创建”新高潮。40多天的时间,发放“创建”明白纸10万份,取缔占道市场2个,取缔占道经营和流动商贩500个,取缔废品收购站12处,清理积存垃圾3800方,清除小广告15万条,对8处城中村拆迁工地实行围挡。3万名志愿者进社区开展“清洁家园”活动,清理乱堆乱放600处,清理私搭乱建320处,铲除有碍观瞻的小广告10万条。前天下午,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由区财政拿出200万元,专门进行老旧小区环境整治,力争在短时间内环境面貌有一个明显改观。

2、把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与“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为“创建”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一是深化理论宣传和干部教育工作。以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为契机,大力提高各级干部的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理论宣传普及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监督、有考核。我区把“三年大变样”作为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的生动课堂和实践基地,把干部选派到拆迁、拆违的第一线接受锻炼,各级干部的执政水平、宗旨意识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明显提高。我区开展了争做“学习型干部”、争创“学习型机关”活动。坚持“以考促学”,每年要进行至少五次经济、法律、廉政、时事政策、社会管理等各方面知识的考试,激发了机关干部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意识。二是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区委中心组学习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每个月一次,一月一专题。“xx讲坛”三年来累计开办讲座60讲,听讲干部和群众达到5万人次。各街道(镇)开展了“党委书记讲党课”活动,各社区(村)相继建起“社区论坛”20个、“读报角”17个。我区在全市首家全面普及了村(居)报,成为理论宣传和政策教育的新阵地。三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健全了“全面对标”、“认责承诺”、“夺旗争星”、“亮牌示范”工作机制。建通街道仓兴街社区“楼院支部”和大马村城中村改造经验被中宣部列为集中宣传典型,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进行报道。四是深入开展廉洁从政教育。围绕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坚持述廉、考廉、评廉制度,建立了影响发展环境责任追究制度。提高了行政效能,改善了服务质量。投资40万元,建成了1500平方米的政务服务大厅,实行“透明化办公”、“一站式服务。”窗口单位和执法执纪部门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在全区窗口行业,以落实语言文明、仪表文明、行业文明、服务文明、环境文明为内容,开展了“擦亮窗口,让服务更温馨”活动,区公安分局开展了“干警礼仪执法大赛”,区国税局开展了“我当一天纳税人”换位思考活动,区检察院被评为“全国十佳模范检察院”。五是依法行政,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坚持重大项目集体研究论证制度,特别是在“三年大变样”工作中,对每一个城中村改造方案都实行了“专家咨询、领导研究、集体讨论、群众听证”制度,提高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畅通民意诉求反映渠道,针对城中村改造中群众普遍关心的征地、拆迁、补偿、安置、股份制改造等问题,先后组织政府与群众、政府与媒体见面会36次,公开接受公众咨询和舆论监督,把各项工作植根于坚实的群众基础之上,规范在法律的轨道之中。

3、提高城市建设与管理水平,打造宜居、舒适、便捷、有序的生活环境。一是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三年来,累计投资8亿元,新修道路14条,铺设水、电、暖、气、讯管网125公里。高标准完成了xx路迎宾大道景观整治工程,城区的综合承载能力正在不断提高。二是创新机制,提高城市管理的数字化、精细化水平。XX年实行了万米单元网格化管理,实现了城市管理全覆盖、无盲区。XX年3月,全省首套城管执法gps车载监控系统在xx区投入使用,提高了快速反应、快速处置能力。结合“创建”工作,对露天烧烤、占道经营、建筑垃圾遗撒等进行了专项治理。在全市率先推行“城管进社区”,延伸了城市管理的触角。在全市街道容貌考核评比中,xx区连续8年名列第一。三是加快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力度。从解决“路不平、灯不明、环境乱”等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入手,从XX年起,每年投资400万元,对26个老旧小区楼院实施改造,改造便道4.8万平方米,安装路灯232盏,小区绿化1.2万平方米。此外,完成“穿衣戴帽”644栋,整治小街巷27条,老旧小区的面貌正在发生改观。四是提高城市绿化美化水平。三年内新增绿地152万平方米,同时建成省级园林式单位1个,市级园林式小区6个。五是提高社区管理水平。按照“绿色、文化、和谐、清洁、平安”的标准,开展创建文明社区活动,已有38个社区创建为市级文明社区。从XX年开始,按照“一社区一特色,一社区一品牌”的思路,在56个社区中开展了“精品社区”、“魅力社区”创建活动,涌现了一批“学习型社区”、“邻里团结社区”、“低碳环保社区”等,社区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区文明办志愿服务工作总结 篇7

一、河南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地区是华夏历史文明的核心区域,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渊源,是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河南有着独特的优势。

1. 历史文化资源丰富。

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河南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是中华龙文化、姓氏文化、汉字文化、礼制文化、道教和佛教文化的起源地,自夏朝至北宋3000多年间,共有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在河南,夏、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北宋、金等朝代,均以河南为政治中心。安阳殷墟、洛阳龙门石窟、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陆续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河南省的地下文物名列全国第一,馆藏文物接近190万件,名列全国第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八个,名列全国第一;八大古都中,河南占4个,位居全国第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共有189处,名列全国第二。河南还是中华武术的重要发源地,以少林、太极为主要代表的中原武术名播四海,河南的杂技艺术同样是享誉中外。河南也是戏曲之乡,有豫剧、曲剧、越调三大剧种以及20多个小剧种。

2. 中原人文精神影响深远。

河南省的人文资源在全国排名第一,杜甫、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等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和经典名篇。从古至今,河南不仅拥有誉满中华的愚公移山精神,还有响彻全国的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新时期的“三平精神”也得到广泛认同,成为河南人民的新名片。特别是近年来,河南省不断强化中原文化精品意识,打造出了诸如《木兰诗篇》、《风中少林》、《河洛风》、《清明上河图》、《快乐星球》、《程婴救孤》、《清风亭上》、《老子》、《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等一大批文化精品。连续多年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和国家舞台精品剧目奖。近年来,为了叫响中原文化品牌,河南连续组织开展了中原文化福建行、北京行、上海行、天津行、港澳行、宝岛行以及中原文化拉美行、澳洲行等一系列大型文化宣传活动,中原文化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

3. 文化事业发展态势良好。

在河南省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过程中,河南的文化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河南不仅拥有《大河报》、《梨园春》、《武林风》、《成语英雄》等一批专门文化品牌,而且形成了“宝丰文化现象”、“民权画虎村”等一批文化亮点。自2008年以来,河南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保持15%以上的增速,文化产业招商引资成效明显,现代科学技术在文化发展中积极应用,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整个产业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河南整个旅游业发展可以说是一枝独秀,风景这边独好。2012年,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3.6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364.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07%、20.06%,分别高于全国平均增速8个和6个百分点。现在河南正在加快建设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4. 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坚实。

据统计,2012年河南GDP总量达29810.14亿元,在全国排名第五位,在中部地区排名第一位。在中原经济区被确定为国家战略以后,河南正在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在不断加快推进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2012年,河南省工业增加值达1.7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居中西部地区首位;农业生产情况总体较好,粮食总产量1127.72亿斤,连续9年实现增产,连续7年超千亿斤。河南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差距缩小,社会保障体系趋于完善,城镇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提高。

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建设现状。

(1)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初步建立,城乡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近年来,全省广大文化工作者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中央、省委关于文化建设的决策部署,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创了文化发展繁荣新局面,为社会主义文化强省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突飞猛进,省、市、县、乡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初步建立,城乡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开展了系列文化惠民工程以及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2)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初步建立,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近年来,河南省认真贯彻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坚持保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坚持依法和科学保护,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3)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对国民经济贡献率不断提高。近年来,按照河南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总体部署,河南省文化产业全方位、多元化、多层次发展,与全省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紧密结合,正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2012年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五大亮点: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取得实效;文化民生工程提档升级;文化精品创作成果丰硕;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截至2012年,全省已建成和在建的文化产业园区有40多个,包括10个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7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2年全省文化产业园区营业收入达到356亿元。

(4)文化市场繁荣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初步构建。伴随着改革开放,河南的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从无到有,蓬勃发展。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目前河南省基本上形成了由娱乐市场、演出市场、音像市场、电影市场、网络文化市场、艺术品市场等组成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建立了以综合行政执法、社会监督、行业自律、技术监控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市场监管体系。

(5)对外文化交流规模进一步扩大,中原文化的影响力逐步增强。近年来,河南省在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过程中,广泛开展各种文化交流活动,通过多种形式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充分展示厚重久远的中原文化。近年来,河南文化对外展览遍迹世界五大洲,涉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中原文化港澳行”、“中原文化台湾行”、“中原文化欧洲行”等一系列活动,叫响“少林武术”、“河南杂技”、“文字文化”、“根亲文化”等河南特色品牌,增强了中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6)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明显突破,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不断创新。近年来,河南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着力在培育市场主体、深化内部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市场体系和推进综合执法等方面,大胆创新,稳步推进,在文化体制改革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可以用几句话概括这方面的收获和成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上有新突破,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有新探索,文化市场体系和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华夏历史文明的内涵有待明确。建设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央提出的重大文化战略。华夏历史文明承载了更多的优秀文化传统,是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挖掘中原文化这一精神富矿,使之成为全民族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国腾飞不竭的精神动力。当前,理论界对于华夏历史文明的内涵的研究还不是很深入和系统,进一步研究中原文化极为丰富的历史积淀,就需要继续发掘“华夏历史文明”的内涵。

(2)缺乏对中原文化人文精神的凝炼。近年来,河南省学术界一直在试图寻找河南文化的准确定位,从河南文化在东方文明的历史进程所处的核心地位来看,河南作为中华文化圣地,是当之无愧的,但是我们对中原文化人文精神的凝炼还不到位。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认真研究河南文化的特点,对中原文化的本质特征进行高度提炼与概括。可以说,中原文化人文精神的提炼是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

(3)文化与经济社会互动的局面还未形成。河南作为文化资源大省,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当前正处于欣欣向荣的上升发展态势。但是客观地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还比较低,文化从业人员占全省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也比较低,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还没有最终形成。

(4)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较低,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河南文化产业近年来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就现阶段来说,河南省的文化产业与发达省份还有一定差距,还处在初级阶段,尚需大力开发。同时,河南省文化产业虽然已经初具规模,但结构不合理,主体产业所占比重偏低。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三者的增加值之比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明显偏低。因此我们还需进一步采取措施,推动诸如网络文化服务、旅游文化服务、文化艺术商务代理服务以及广告和会展文化服务等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

(5)文化管理体制还不健全、政策法规不完善。河南文化产业管理在许多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条块分割、多头管理、政企不分等突出问题,很多地区国有事业单位改革不到位,一些更名改姓的文化企业仍然保持着事业性质,受到上级主管部门干预较多,市场主体地位不明确,缺乏活力。另外,河南省的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也相对不完善,一些地区还没有制定促进文化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

(6)文化人才比较匮乏。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产业是高技术与高文化高度结合的领域。河南文化产业能否快速发展壮大,成为河南的支柱产业,归根到底是人才。但是河南省面临文化人才不足的问题。由于河南经济发展与发达地区的差异,一些待遇难以落实,许多文化工作者纷纷“孔雀东南飞”。不仅如此,就连一些民间艺人也因为生活所迫纷纷改行,人才队伍的流失以及后备人才队伍的不足,这对于河南省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是不利的。

三、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路径选择

1. 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浓厚氛围。

当前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刚刚起步,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文化的宣传、包装和打造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以形成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浓厚氛围。一是充分利用影视传媒,创作一批有中原特质的影视作品,如前些年的电视片《河之南》。特别要做好“根亲文化”的文章,提升中原的向心力。二是扶持一批宣传中原文化的作品,着力推出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原原创”。三是精心地打造若干个学术中心。在新的形势下,应当努力打造若干强有力的学术中心。如:华夏历史文明研究中心、河洛文化研究中心、中原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中原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中华姓氏研究中心、武术研究中心等。这些中心应当根据时代的需求、中原的需要而确定。各个中心的人才应以河南为主,同时吸收全国的人才。

2. 形成有效传承体系,保护好中华文化精华。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是一个崭新的命题,无任何经验可供借鉴,需要积极探索。其重点之一是“贵在传承”。要明确传承什么与如何传承,要将华夏历史文明中的精华,利用多种方式传承下来。这里有物质文化的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文化经典的传诵,道德体系的建设,有关制度的设计等方方面面,要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传承体系,使这些文化精华保护好,传承好。华夏历史文明的传承,要立足于河南的历史文化优势。河南不仅是文物大省,也是戏剧大省、“非遗大省”。应该重点传承以下五个方面的核心内容:一是姓氏文化。体现了民族和文化的根源,代表中原文化的根文化特征。二是古都文化。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家高度,代表中原文化的干文化特征。三是诸子文化。体现了民族的特色,代表了中国的思想与理念。四是宗教文化。体现了民众的信仰,代表了道、佛等传统宗教的源头。文化的交融,是和谐共生的体现。五是功夫文化。以少林与太极为代表,是硬与软、阳与阴的体现,是最受海外欢迎的中国符号。

3. 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当前我们要依托河南丰厚的文化资源存量,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把“做大”和“做强”统一起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之成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实现中原梦的重要引擎和重要支撑。一是抓好一批重大项目。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重点抓好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河南出版产业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带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二是壮大一批骨干企业。积极实施集团化、规模化战略,支持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中原出版传媒集团等文化企业集团做大做强,支持一批民营文化骨干企业发展壮大。三是培育一批产业集群。扎实推进宋都古城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开封、登封等10个省级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建设一批特色鲜明、辐射力强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集聚区。

4. 保护开发文化遗产,创新文化传播手段。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不仅要加强对历史文化的挖掘,而且还要注重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第一,加强大遗址的保护。要以省政府的名义统一组织、协调,改变河南大遗址所处的散乱管理状态,使大遗址得到完善的保护,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得以开发和利用。加强保护的同时,要增强民众的文物保护意识,让民众自觉地参与到文物保护中去。第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政府部门应当担负起抢救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对于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也应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对名城不仅要保护地上的文化遗迹,还要保护名城所形成的文化品牌。

5. 加强对中原文化的梳理和强化,打造强势文化品牌。

当前,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努力打造和中原经济区相适应的文化品牌体系。一是要强化品牌意识、树立品牌形象、注重品牌打造。建设这个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和创新区一定要打造一批特色明显、展现中原风貌、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品牌方面入手。二是要依托河南省丰厚的独特的文化资源,进一步挖掘其市场价值,开发新产品,拉长产业链,推出更多的“河南创造”,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

6.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文化产业结构升级。

河南省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当前,要结合中原文化的独有特色,积极运用电子出版、数字影视、网络传送输等现代技术,有意识地发掘、培养、推动动漫和网络游戏研发制作、文化会展、广告策划、文艺演出等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同时,文化创意产业必须与高新技术结合在一起,共同促进文化传播手段的创新。创意产业要采用现代高新科技的成果,推进文化交流和传播手段的升级换代,改造传统文化生产经营和传播模式,推动文化产业结构升级,改变河南省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依然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状。

7.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文化公共设施投入。

基于河南省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偏低、文化消费得不到满足、人口多和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的情况,当前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来真正体现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和便利性,要加大对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博物馆、文化广场、农村和城市社区文化设施等的资金和人员的投入力度,并且依托这些公共文化设施来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以引导居民提高文化消费水平和质量。这是未来中原经济区建设当中公共文化服务一个基本任务。

8.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高度的浓缩和凝练,提升为24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文化建设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就需要我们把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有机联系起来,也就是说,“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要以中原历史文化为核心的中国元素为主,融会适应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精髓,贯通社会主义时代精神,否则就不是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以中原文化作为主要材料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将是中原文化对我国文化建设以及解决中国当前意识形态问题的重大贡献。

9. 实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工程,积极培养“复合型”人才。

针对当前河南省面临文化人才不足的问题,我们要大力实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工程,积极培养“复合型”人才。必须加强教育培训,加强实践锻炼,使文化工作者尽快成长、成熟、成才。第一,努力培养中原文化的“名角”,实施河南文化名人名家培育工程,塑造文化领军人物,造就更多的名人大家,让二月河、张海、王立群、李树建、李佩甫等名家大师在河南真正发挥引领作用。第二,要广泛凝聚人才,完善文化人才流动、使用、激励等机制,营造良好环境,吸引更多优秀文化人才来河南建功立业。第三,对于人才而言,工作条件和物质待遇是重要的,但关键是要改变“不得志”的处境,营造人才有为、有位的文化生态氛围。

1 0. 制定相关政策,加大政策的保障扶持力度。

近年来,河南省通过设立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贴息、补助、奖励等多种形式支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下一步我们更要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支持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支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深化劳动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促进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落实完善各项财税扶持政策,推动经营性国有文化单位完成转企改制任务。

摘要: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地区是华夏历史文明的核心区域,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渊源,是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河南有着独特的优势。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

区文明办志愿服务工作总结 篇8

【关键词】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少林文化

自古兵家皆言:“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原大地不仅地理位置优越,战略位置突出,而且也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资源。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将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作为中部崛起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整体上来上,创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是一个政府牵头、全民参与、文化优先的大型文化建设工程。而从目前关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上来看,相关研究多是必要性分析、宏观性论述,大多流于泛泛而谈,研究成果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恰是本研究从具体的少林文化建设的个案分析入手以管窥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区建设全貌的价值所在。中原厚重的历史文化独具风格,有佛家之“空谈”、道家之“无为”、儒家之“进取”、兵家之“权谋”和杂家之“会通”。而少林文化融合儒释道各家文化之精华,以嵩山脚下的禅宗祖庭和武术圣地少林寺为文化集散中心,以禅宗之入静为精神修行法门,以武术之入禅为身体修行方式,以禅医之入世为行善积德之法,处处闪耀着华夏历史文明的璀璨星光。因而,要建设华夏历史文明创新区,要建造若干个历史文化龙头项目,就要从少林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理为切入点,以少林文化遗产的保护为根基,以都城文明、程朱理学、二程洛学、少林功夫、禅宗文化等响亮的文化品牌的开发为重点,以黄河、嵩山等自然风光观光旅游为映衬,统摄现代高科技、古代雅文化、时代之精神等文化要素,依托历史文物展览、时空隧道体验和历史文化感受等方式,构建以嵩洛地区为核心地域的华夏历史文化创新区示范基地,建设我国最大的和历史文化内涵最厚重的“华夏历史文明展示示范区”,并加快相关文化产业的前进步伐。

少林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性成果之一,是建设“华夏历史文明展示示范区”至关重要的文化形态。少林文化是中华文化大观园中的一朵奇葩,更是中原文化的缩影和典型样式。在当今社会良莠不齐而又竞争激烈的文化市场中,少林文化要想在竞争激烈的文化市场中站稳脚跟,获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就要有一种“与狼共舞”的必胜信念和“舍我其谁”的文化霸气及“我得其所”的文化心态,这必须以发掘少林文化的文化特质为根本出发点,突出少林文化的“理念识别”,明确少林文化的“品牌内涵”,促进其由“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蜕变,同时也要引进西方先进的文化运营理念和经营手段,唯有此才能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做好榜样。

因而,探讨少林文化资源的挖掘与保护,不仅对于嵩洛文化、中原文化和整个华夏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都将有着积极的作用,对于发扬我国民集体的国格、国民个体的人格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提升民族文化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能够充实少林文化的文化底蕴,促进少林文化社会功能的有效发挥和加快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步伐。

1文化根基:中原文化在华夏文明中的坐标

中原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居于基础地位,内容博大精深,涵盖少林禅武医文化、茶文化、养生文化、姓氏文化、轩辕故里等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历史形成与发展的根基。它对中华文化的重要性相当于古希腊文化之于西方文化重要性,奠定了中国人基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其核心价值理念包括:忠于国家,热爱故土;以人为本,尊重人权;奋发有为,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1〕;知行合一,追求学以致用;和而不同,天下为公的博大开放的情怀等是中原文化的精髓。中原文化是包括中原人民在内的整个华夏民族的延续性思维积累的结晶,在此过程中,传统的和现代的中原文化都会注入新的时代特征和展现新的时代风貌,同时也会推动整个中华文化乃至文明迈向新的历史时期,但中原文化具有一贯如一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即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中原文化有着不言而喻的华夏文化归属,又有自身的地域特色,比如扎根中原大地的河洛文化、三皇五帝文化及少林文化等等,这恰如吴冠中先生所说说的文化“不断线”的“风筝”。而中原文化的这种稳定性和持续性恰恰是其在整个中华文化中作为“根文化”的根基。

2文化标本:少林文化在中原文化中的定位

少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集佛普度众生、慈悲天下之精神,道教超然物外、看破生死之哲思,儒学入世进取、心寄天下之关怀,医学悬壶济世、妙手回春之技艺于一身,以禅学、武学、中医学为具体实践方式,“以多元多面的维度散发着中原文化璀璨的光辉”〔2〕,是一个活生生的中原文化标本。少林文化系统地涵载并秉承了拥有一千五百年历史的禅、武、医、文化整体,它以风格特别的武术禅,力求达到禅通、武达、医理明的境界。少林武术乃中华武术之正宗;少林禅宗为天下佛学之大成;少林医术则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一支,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构成少林文化的精髓,也是少林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林武术、医学与禅宗并成为少林三宝。少林禅武医禅武医是当之无愧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珍贵的中华文化资源,因此理应得到后世子孙的应有的重视和推动其资源的开发,而借助中原文化积极参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有利时机,推动少林武术从文化资源转向文化资本,促进少林文化的资本化,在加快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步伐的同时,也能够少林更好地促进少林文化的传承。

3文化资本:创新区建设中的少林文化传承

3.1辩证思维模式下探寻文化资源切合点

文化资源本身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多元性、开放性和动态平衡性等辩证特征,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人们按照文化资源本身的发展规律展开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整体性和系统性而言,少林文化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禅武医三学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互为缘起的有机整体,彼此相辅相成、血脉相通、三学一体,是所谓“以禅修心,以武养身,以医调病”〔3〕。也正是因为三学共通共融的特征,使得少林文化具备了深刻的辩证思维模式。就多元性和开放性而言,少林文化绝非一个封闭的文化资源体系,我们在思考文化发展时一定要摈弃狭义的文化所属界限,跳出文化来审视文化本身,因其丰富的广延和自然特性而利导,善于发掘和利用禅、武、医内部和外部的辩证联系和交融互通,在其文化系统内实现与体育、医疗、心理疏导、健身等资源的优化整合,在文化系统外寻找与新闻出版、影视资料、旅游、商业的最佳切合点积极促进禅武医向文化资本的转化。就动态平衡性而论,少林文化静态和动态的存在就是禅、武、医三者动态平衡的结果。从这一点来看,少林文化的发展要寻求自身文化特性的保持和文化资源资本化的动态平衡。一方面,少林文化的发展要积极寻求与市场资本的契合点;另一方面也要防止少林文化的异化,坚持禅、武、医三者协调发展,达到以禅入武、拳禅合一、武医一体、禅医共进的发展格局,形成以资本为引擎,以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契机的少林文化传承态势。

3.2特色文化创新与文化本体保护相结合

文化,尤其是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既具有普遍性同时也具有特殊性。在这样一个全球化浪潮狂飙猛进的时代,东西方文化在冲突中交融、在融合中异化,新锐文化、快餐文化、后现代文化大行其道,在这样一种多维文化背景下,人们往往产生文化迷失,走向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保守主义,把文化当作一成不变的东西,固守传统、死守教条,这种态度只会让文化自我封闭和独守空寂最后终至消亡;另外一个极端是文化激进主义和快餐主义,过分强调文化迎合大众口味,过分包装等,这会导致文化本身丧失其传统的内涵和其特质属性,致使文化本体发生异化,最终丧失自我。因此一种文化终究是否能够成为人们精神诗意的栖居地,取决于该文化能否保持其鲜明的符号特质,取决于它能否继承自己的文脉和记忆,更取决于它能否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实现少林文化向文化资本转化的前提是既注意保持其原有的文化个性(特殊性),又需要促使其融入大众文化的实践内部(普遍性),“成为广大群众精神家园的一部分”〔4〕。只有尊重文化本身的历史、善待文化资源才能为文化资本的形成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只有适应当下的社会、在融合中创新,才能为文化资本的转化提供强大的现实基础和动力。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少林文化的传承,既要保护文化的本体,又要进行文化创新;既要转化为文化资本又要防止文化本质的异化与变质。少林文化的精髓是文化本体,是根本;资本化转化后的商业意味浓重的少林文化是特色文化创新,是动力。然而不能忽视的是少林文化的资本化问题的本质是开发少林文化之于当代人的价值。因此,就少林文化资源的资本化问题而言,资本化是一体;文化精髓与价值是两翼。特色文化创新、文化本体保护与文化的资本化转化这种一体两翼的关系需要在实践中取得平衡;三者各司其职、主次分明才能开发好少林文化,也才能更好地以少林文化的传承为切入点,加快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步伐。

3.3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品牌效应

少林文化虽很具吸引力,但是其很大一部分文化产品生产和衍生服务还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下,没有面向市场,因而难以产生更多的“文化精品”和具备市场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未能发挥市场机制的高效性,存在着无产业链和弱小散乱的现象,极大的限制了文化存量和扩张潜能,文化资源亟待有效整合。整合和优化文化资源,“实现市场化运营、系统设计文化发展方式和营销手段”〔5〕,最大程度上降低文化资源闲置,才能推进文化资源转化成为文化资本。丰富而深邃的少林文化现在缺乏一个统领性的文化战略。如果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实现品牌化运营是实现市场化拐点的重点。虽然当前少林文化已形成国际化品牌,但文化内部的整合却没有完成,尤其是对其精髓禅武医内涵的挖掘远远不足,因此要想真正形成恒久完备的品牌化机制,就要求更多的从少林文化内部寻找中国文化精神和属于我们自己的发展模式,赋予古老而神秘的少林文化以时代气息,为建设中原经济区提供一份强大的动力。

少林文化的文化品牌的建立要开发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文化产业链,使各个环节有机协调,形成一个辐射点,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取得规模效益,产生品牌化影响。首先进一步深入挖掘少林文化的内涵,“寻找与市场的结合点”〔6〕;其次制定少林文化的发展战略,拟定发展目标;再次建立少林文化推广研发机制;最后形成少林文化品牌,注册少林文化商标,维护少林文化的商业利益和开发权,推动少林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

4结语

中原文化是华夏文化的根基,少林文化是中原文化的标本,中原文化参与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应以推动少林文化的资本化为切入点。创新区建设中的少林文化遗产的传承,必须面对激烈的文化竞争,接受市场的规则,挖掘和保护其内在文化特质,突出该文化的理念识别,使其具备可视化识别才可能完成由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换,同时又要注意借助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竞争手段对其进行市场化运行,才能为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提供一份属于中原自己的经济动力。

参考文献

〔1〕靳义亭.河南省文化资源对外传播的思考〔J〕.前沿,2011,(20):17.

〔2〕高丽扬.试论中原文化资源的基本特点〔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1,(5):35.

〔3〕罗卫民,郭玉成.太极拳品牌推广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5):125-128.

〔4〕方立天.禅宗精神—禅宗思想的核心、本质及特点〔J〕.哲学研究,1995,(3):66-70.

〔5〕释永信等.少林功夫文集〔M〕.郑州:少林书局,2002:l-2.

〔6〕显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社会实践基础〔J〕.

上一篇:我家小猫600字作文下一篇:班级策划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