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2024-05-19

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精选9篇)

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篇1

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二00五年,全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市文明委和区委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三个贴近”,开展了一系列生动活泼、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文明社区创建、社区群众文化工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创建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精神文明建设上了新台阶。

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三个贴近”,坚持“以人为本”,从群众角度看问题,为群众着想,替群众办实事。精神文明创建的过程,就是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过程。

一是抓品牌,努力为群众做实事、做好事。在继续抓好 精神文明品牌建设的基础上,今年,我们根据街道的辖区特点,侧重于帮助外来人口融入社会,成立了便民服务中心,中心采取“一站式”的服务形式,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同时,慈善互助超市的外延也有有效拓展,它已经从社会援助的平台发展成兼具教育基地功能的平台。**区党员教育基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党员法官教育基地等一批教育基地纷纷落户“一家人”,“一家人”的教育功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延伸,成为了众多单位的党员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爱心教育和志愿者服务的基地。

二是抓重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新成效。今年以来,区文明委根据中央、省、市文明委的要求,结合我区的实际,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总体规划。在充分认识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深远意义的基础上,坚持以学校课堂教育为主渠道,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以贯彻“五个一”(制定一项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建好一个未成年人活动基地,营造一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良好氛围,策划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未成年人活动,表彰一批社区未成年人工作先进典型)为重点,以爱国主义、爱心教育为主题,整合学校、社区和家庭各种教育资源,构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网络,创造性地开展富有特色的教育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基地建设方面,3月份,占地面积达4000平方米的文体中心启用,在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今年,我部加大调研力度,区文明委为各社区拨专项经费,支持各社区做好未成年人的调研工作。各社区在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中,摸清了在校各年级学生的家庭和个人真实情况,摸清了各社区未成年人的社会活动情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切实增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时代性、规律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了工作的整体水平。暑假期间,我区坚持以活动为主抓手,通过开展夏令营、读书教育、“手牵手”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8月,我们举办了**区少年儿童才艺展评,展示了我区少年儿童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积极创新的精神风貌。同时还支持教育系统开展“道德短剧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和辐射力,表彰了一批在未成年人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基地和个人,在全区营造了关心和重视未成年人成长的良好氛围。

三是抓典型,进一步做好文明单位、文明社区和“双百”的评选工作。今年,我们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在全区各街道、社区利用黑板报、宣传橱窗、宣传标语及向居民群众发放倡议书等形式,广泛宣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知识,有力地促进了广大市民文明素质的提高。着眼于发挥典型的模范带头作用,按照市文明委的要求,结合我区的实际,积极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的创建工作,先后评比推荐了第二批苏州市文明社区、江苏省2003-2004文明单位、文明社区和文明村,同时还开展了**区首批文明社区的评选、表彰活动。主题教育方面,突出弘扬“三创”精神,服务于“两个率先”,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争创“十佳创业明星”、“百佳创新能手”、和“百佳创优员工”活动,从而在全区形成了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

**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篇2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是中国国务院《中原经济区指导意见》中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在发展定位上,大中原要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尤其是将“传承”与“创新”的历史责任放在了大中原。同时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河南省政府三家在北京签署《关于共同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合作协议》为该战略确定目标为“10年打造区域性文化中心”,并确定到2020年,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中原文化的整体实力、竞争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文化中心,对增强中华文化生命力、吸引力、竞争力的优势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以上,并成为支柱性产业。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区的主要任务主要体现在:立足中原文化资源优势,统筹规划、重点突破,以龙头项目带动、文化品牌提升、特色产业支撑、文化高地引领、文化旅游目的地构建为路线图,加快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

二、河洛文化的起源和内涵

(一)河洛地区

关于河洛地区的范围主要经历了“模糊说”和“四至说”两个阶段,现阶段不同的专家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地域划分,而根据朱绍侯先生的具体范围指:以洛阳为中心,西至潼关、华阴,东至荥阳、郑州,南至汝颖,北跨黄河至晋南、济源一带。“河”指黄河,“洛”指洛河,在黄河与洛河交汇的流域,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早在数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生活、繁衍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河洛文化不仅是中国史前文化的源头,更是中国进入文明时代后文化发展的轴心。

(二)河洛文化

河洛文化是以洛阳为中心的古代黄河与洛水交汇地区的物质与精神文化的总和,是中原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主流。河洛文化以“河图”、“洛书”为标志,以夏、商、周三代文化为主干,以洛阳古都所凝聚的文化精华为核心,以“河洛郎”南迁为途径,涵盖了当今的中原地区,周边与齐鲁文化圈、楚文化圈、秦晋文化圈和燕赵文化圈相衔接,是中原文化的主体,更是华夏文化的精髓。

三、河洛文化是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精华的传承体现

《易.系辞传》记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体现出以河洛文化为主要基地的中原文化对于华夏文化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河洛文化产生于夏、商,成熟于周,发达于汉、魏、唐、宋,传承延续于其后的历朝历代,贯穿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她不仅是地域性的文化,还是延续千年的帝都文化,更是中华文明最核心的载体,是中华文化的根文化和母文化,因此,研究和宣传河洛文化是传承中原文化和中华文化精华的体现。

(二)深化河洛文化是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从历史上看,孕育和培养华夏文明的主要地区在中原,河洛文化是传承华夏文化的主体,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必须彰显中原文化优势,全方位、多层面、深层次挖掘地河洛文化,将河洛文化这个中华民族之根文化发扬光大。

四、深化河洛文化助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

(一)以旅游景区为核心加强河洛地区物质文化展示

围绕隋唐洛阳城、汉魏洛阳故城等珍贵文物遗址开发和提升与白马寺、龙门石窟等景区相配套的景点,打造河洛文化景区群,并以景区为依托加强河洛物质文化展示,如建立陶器、青铜器、唐三彩等文化展厅和体验馆,让游客在游览景区过程中加强对河洛文化的深层了解和体验。

(二)以实物为载体传承河洛地区非物质文化内涵

以河洛文化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品类繁多,涵盖民俗、传统技艺、杂技竞技、曲艺、传统戏剧、民间舞蹈、民间文学、民间美术等类别,主要有洛阳关林朝圣大典、洛阳水席、河洛大鼓、九莲灯、大里王狮舞、心意六合拳、杜康酿酒工艺等项目,是华夏文明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通过建设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展示中心、体验中心等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增强河洛文化的吸引力和体验性。

(三)以政府为主导加强河洛文化传承的制度保障

要在用好国家给予的各项优惠政策基础上,出台一批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的扶持河路文化传播和发展、传承区建设的政策。在进一步加大政府对河洛文化传承建设投入的同时,积极鼓励民间资金的投入,搭建河洛文化投融资平台,为河洛文化深层次挖掘提供资金保障。在立足河南省高校的基础上加快经营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并扩大河洛文化研究队伍,为河洛文化研究提供人才保障。

(四)以创意产品为关键实现河洛文化的提升

积极运用数字影视、网络传输、网络动漫等现代技术,深层挖掘河洛文化特色,推动河洛文化动漫创意产品的提升和发展。依托河洛独特文化资源,在《功夫诗·九卷》、《君山追梦.梦幻大典》等基础上打造实景演出项目,将河洛文化进行深层演绎。针对河洛文化内涵,打造科普、研发、民俗、朝拜、休闲养生等河洛文化产品体系,将更多的“河洛符号”展现出来,助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

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篇3

“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要求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丽江市古城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努力调动积极因素,深入推进“七彩云南丽江保护行动计划”和“森林古城”建设,紧紧围绕建设享誉全球的国际精品旅游胜地的目标,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持续推进国家文明城市、节水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使城乡环境得到综合整治和改善,城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滇西北生态屏障得到充分保护,自然资源保障体系得到建立和完善;环境污染得到综合整治,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初步建立,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增强,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更加协调。如今,古城区生态文明建设悄然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以先进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

丽江古城作为中国罕见的保存相当完好的少数民族古镇,不仅风景秀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更是在各种省级、国家级、甚至世界级评比中屡获殊荣,“全球人居环境优秀城市”“影响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十佳绿色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级卫生城市”“中国最令人向往的10个小城市”之首、“地球上最值得光顾的100个小城市”之一、“欧洲人最喜爱的旅游城市”“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改革30年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全国改革开放18个典型地区”之一……这一项项殊荣,如同皇冠上的明珠,为古城不断增光添彩。而这些荣誉的取得,与一直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密不可分。

国家级园林城市的成功创建,就是古城区大力发展生态文明的一个阶段性成就。自2006年全面启动园林城市创建工作以来,古城区在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克服困难,先后实施了一大批城市绿化工程,相继建成了一系列公园绿地、道路绿化等城市园林绿化精品工程,推进了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和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城市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人民满意度和幸福感大幅上升,城市发展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通过不懈努力,于2008年8月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并于 2012年2月获得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授予的“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生态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古城区委书记金光闪说。正是对这样理念的坚持,才让古城区成为欠发达地区成功创建园林城市的示范。而2014年成功成为国家级卫生城市,2015年进入创建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关键阶段,则是古城区在先进生态文明理念引领下砥砺奋进的一个个脚印……

通过全区各族干部和群众的不懈努力,古城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管理、循环经济发展、城乡一体化推动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到2014年城镇化率达76.2%,区域发展由原来五乡四街道改变为两乡两镇七街道新格局。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大幅提高,供排水管网覆盖率达90%,城市绿地率达38.5%。能源保障能力较快提高,彻底消灭了“无电村”;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利用技术得到有效推广,滇缅天然气管道进入古城区,清洁能源基地基本形成。

天更蓝了,水更清了,树更绿了,环境更美了,这是生活在古城区23万人民群众最真切的感受。而“丽江蓝”这一新名词也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渠道逐渐传播开来,成为丽江人最愿意上网晒的“幸福”之一。

以构建生态产业为重要支撑

丽江就像一幅山水画,南来北往的游客把它作为背景,永远定格在自己的记忆中。居住在古城区的父老乡亲,既是丽江风景最美的元素,同时也是这幅山水画的缔造者。

“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一个都不能丢,一个都不能偏废。”这是金光闪书记铿锵有力的回答。而古城区所做的就是给生态文明建设找到产业支撑,把生态建设和三大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让生态建设融入其中,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良好局面,分不开、割不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一)立足高原特色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丽江古城区至今保持着水源清洁、空气清新、阳光明媚、土地无污染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持着无可比拟的立体气候、丰富的生物资源和旅游开放优势,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保护好这个大自然赋予的良好生态环境,是古城区高原特色农业实现持续发展的基础。为此,古城区立足全区气候及资源优势,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发展思路和“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标准,强化农业基础地位,走出具有高原特色、古城特点的农业发展路子。

做大优势产业。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扶持烤烟、蔬菜、水果、马铃薯、药材等优势产业向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把烤烟作为农业支柱产业来抓,深入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2014年全区烟叶产量达4.9万担,产值6199万元,烟农户均收入达到24946.24元,蔬菜种植面积由2011年的9900亩扩大到3万亩,产值7500万元,优质水果种植面积达到2.4万亩,产值6200度万元,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9800亩,全区农民药材年销售收入达6000多万元。做强品牌产业。古城区立足区域特色,走农业品牌化之路,发展名特优农产品。重点建设金山红水塘循环农业示范园、七河旭辰蔬菜生产科技示范园、束河雪桃科技示范园、金安玛咖科技示范园、金安玛咖科技示范园等1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形成百岁坊玛咖、红水塘苹果、旭辰无公害蔬菜等数十个农产品品牌,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古城高原特色的品牌之路。做好新兴产业。古城区以科技为载体,并结合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发展,有针对性的引进、转化和开发新兴农业产业。先后成功引进种植铁皮石斛、伸筋草、岩黄连等药材产品,蓝莓、食用玫瑰、青刺果、蜜饯果铺等优质水果产品,辣木等观赏性产品。现在,这些当年的新兴农产品已经推开普及,逐渐成为全区农民的“绿色银行”。做活林下产业。古城区是一个多山的地区,很大一部分农民生活在山区。林地和果林是群众经营和依托的主要生产资料,是国家生态的保障,也是农民增收和林区发展的出路,发展林下经济意义重大。为此,古城区出台多种措施,给予林下经济发展政策、资金、技术方面的大力支持。目前,全区老百姓利用森林资源和果林地开展林草鸡、林药、林菜、林菌、林畜等多种林下生态种养殖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逐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循环利用、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兴林与富民三者的有机统一。

(二)调结构 转方式 努力实现绿色发展

工业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也不是古城的目标,不过一些地方粗放发展、产能过剩的老路,古城区不愿走、也不能走。绿色、低碳、环保的产业发展之路才是古城发展的不二选择。

把节能减排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及建设低碳城市,古城区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市的相关精神,把节能减排工作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对耗能高、污染重、附加值低的企业适时进行停产、限产调控,坚决按时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严格实行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实施“绿色照明”产品惠民工程、农村沼气池建设工程、节能热水泵推广工程等“六大节能工程”,截至目前,全区共推广了节能灯 426919支,受益居民达1.8万多户,完成沼气池建设5713口,年可代柴1.8万吨,相当于封山育林1.5万亩,在丽江古城、束河古镇推广节能热水泵700台(套),年节电约200万度。按照清洁能源办工业的思路做强工业。古城区着力培育水电为主的清洁能源产业,金沙江“一库八级”电站中的金安桥、龙开口两大电站相继投产运营;依托生物资源优势,加快生物资源加工产业建设,抓好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做大做强生物制药、绿色食品等产业,百岁坊玛卡、绿丫头果脯等一批本土企业不断壮大;2010和2011年连续两年跨入云南省“县域经济十强县”行列,2012年进入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行列;2014年全区地方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大关,达101.2亿元。建设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园区,实现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古城区大力推进集建筑、生活、餐厨垃圾等处置与再生利用为一体的丽江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园区建设,目前医疗废弃物处置中心、城市生活垃圾清运及处置已进入正式运营阶段,粪便无害化处理工程、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工程进入试运行阶段,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污水处理率达94%。

(三)提升文化内涵 依托良好生态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古城区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腹地,生态环境优良,旅游资源丰富,民族文化底蕴厚重。近年来,古城区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深入挖掘丽江东巴文化、土司文化、纳西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资源,合理利用山体、森林、江河湖泊、湿地、现代都市和乡土风情等自然人文资源,推进旅游产品创新,强化旅游要素配套,塑造自然生态特色,实现旅游产业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提升文化内涵,促进旅游和文化的深度融合。没有文化的旅游注定是没有生命力的,为此古城区着重发挥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大力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突出民族特色元素,逐步形成“游丽江山水—览丽江古城—品丽江文化”的旅游发展模式,涌现出了《丽水金沙》、樱花屋、千里走单骑、小巴黎演艺吧等许多文化企业典型。在旅游的带动下,传统优秀民族文化得到了弘扬,取得了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反过来,文化产业的繁荣又极大地丰富了丽江旅游的内涵,提升了旅游品位,增强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依托良好生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在全社会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正确处理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是古城区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之一。古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品的保护和规划工作,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每一个旅游项目的上马,每一个景区(点)的建设,都要求进行上档次高规格的规划,做到“保护第一、一次规划、分步实施”,认真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广泛征求游客和广大市民的意见,虚心学习其它兄弟地州的成功经验,少走弯路因此,古城区目前已开发的旅游产品如束河茶马古镇、观音峡景区等,都获得了巨大成功,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通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促进旅游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旅游业现已成为全区支柱产业。旅游形象宣传短片《丽江欢迎你》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滚动播出,电视剧《木府风云》在央视热播再掀文化旅游新高潮,先后有15个世界知名品牌酒店进驻我区。2014年,古城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达1731.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8.4亿元,全区正一步步迈向旅游强县的目标。

多年来,古城区委、区政府着眼长远,立足于区情实际,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与经济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坚持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路子,不断实施污染减排和生态环境治理,有效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换来了鸟语花香、环境优美、适宜人居的好风景。

以美丽家园建设为着力点

驱车沿着新修的公路登上红山村,崭新漂亮的庭院建筑错落有致地点缀在森林之间,远处繁华的丽江城区和近处怡然自得的田园风光相互呼应。望着日新月异的丽江和村里一栋栋新居,曾经抱怨贫困落后的丽江市古城区束河街道龙泉社区红山居民小组的居民,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这是红山社会主义新农村幸福农庄建设项目的一部分。大企业介入、大项目带动、大融合发展,古城区探索出了保护坝区耕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红山模式”。整个红山村顺山势而建,景观与周边自然生态环境融为一体,并充分融入民族元素和丽江特色,打造出城在山中、房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绿中的特色城镇面貌,实现山、水、田、园、城有机融合,一个升级版的农村正在崛起。

而这可以说是古城区美丽家园建设的一道缩影。

近年来,古城区先后在七河道生村、金山红河村、金安增明中村、束河红山村进行了试点。在这些试点村,古城区加大了农村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用于民居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整治、环卫设施、村容村貌整治等,努力构建以农业游览、有机饮食、民俗体验、农特旅游产品等为支撑的旅游产业体系,建成一个有机生活与纳西文化共生、产业配套、布置合理的郊外休闲度假区式农庄。从2015年起,按照逐年增加投入的办法,古城区重点实施七河、金山、开南3个片区美丽乡村试点建设,全面巩固提升古城区新农村建设品质。依托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村企联动、村企共建等模式,整合资金集中1.6亿元建设4个优势明显、产业支撑有力的特色农业庄园。通过试点建设,和谐的农村生态文化体系不断形成,实现了在以点突破的基础上,梯次连片推进。

古城区人民正通过全面建设美丽乡村、幸福农庄来实现自己的幸福梦。而这个“梦”的发端和结点都在于“生态”二字。从主打生态牌的高原特色农业到乡村生态休闲旅游,从农村危房改造到农村环境集中联片整治,从治理农业污染到引导农民在房前屋后、道路两旁植树护绿,古城区的乡村正在变成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下一步,古城区将以建设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目标,进一步树立树牢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生态立区、环境优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突出位置,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通过实施主体功能区建设、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使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法制化建设、培育生态文明建设良好风尚等战略措施,努力和全省同步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力争到2020年建设成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编后记:

这世上是否有个地方,让你心醉在那里。让你许多年以后只敢在回忆里张望和徘徊,却再不敢,回到梦境般的秘境中去捡拾。

美丽的湖光山色,神奇的东巴文化,古朴的民族村落,醉人的古城恋歌,蜿蜒的青石板路,独具特色的客栈酒店,幸福的现代农庄,充满欢乐的魅力乡村,山水田园一幅画,城镇村落一体化,每一次走进丽江古城区,都让人更加沉醉、迷恋。这就是古城区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新成就。

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篇4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把提高全局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创造一个稳定、团结、奋进的良好工作环境,强素质,严管理,抓行风,为建设事业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二、工作目标1、3年内对各单位领导干部轮训一遍。健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每周一次政治、业务知识学习。

2、发现、培养、树立、宣传和推广先进典型,每年在全局范围内评选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

3、深入开展普法活动,大力宣传建设法律法规,全区建设企业培训面达100%。

4、开展健身活动,配备必要的硬件设施,建立职工文化活动场所。

5、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扎实推进创建安全小区活动,倡导见义勇为,扶正法邪,杜绝治安隐患。

6、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三无”达标。

7、保持周边环境整洁优美,绿化环保进入先进行列。

8、加强建设行风建设,切实解决一、二个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领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分,因此广泛宣传和动员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全局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持久的工作。要加大精神文明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认真落实计划方案,将精神文明建设与优化政务环境结合起来,提高建设监管的整体形象。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到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程。全局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要在局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行。各部门负责人要亲自抓,负全责,继续坚持“两手抓、一体化”的工作原则,做到两个文明建设统一研究、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考核。局党委每半年至少专题研究一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落实精神文明建设责任制,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干部实绩考核和职务晋升的重要内容。各部门要依据本规划,实行部门包干,责任到人。将在有限的行政经费中拨出专项费用,投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保障其有序有效开展。充分发挥全员的能动性,真抓实干,力争使我局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得新的更大的进展。

(二)完善各级党组织自身建设按照中央提出的领导干部“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廉洁自律、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凡是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努力加强班子建设,着重强化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进一步提高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全体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和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头讲理想、讲党性、讲奉献,带头遵纪守法,真正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起先锋模范作用,工作计划范文《区建设局精神文明建设三年规划工作计划》。进一步完善各项廉政建设制度,把职业道德建设与反腐败和行风建设工作结合起来。抓好反腐倡廉教育,防止干部职工中出现“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

(三)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综合素质精心组织实施以提高干部职工素质为目标的“育人工程”。切实加强思想建设,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局干部职工,力争在学习自觉性、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等方面有新的提高,重点抓好党员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党员领导干部要通过学习,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增强运用“三个代表”指导工作实践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宏观决策能力。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把认真读书、调查研究与解决本单位改革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结合来,学以致用,务求实效;认真落实干部轮训规划,在抓好党员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同时,利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强化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信念。积极开展艰苦奋斗的传统教育,引导干部职工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树立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思想,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励精图治,开拓创新的精神。重视日常思想教育,通过日积月累,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坚持每周一次政治业务学习,每月一次法律知识讲座的学习制度。教育和引导干部职工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奉献观。运用多种载体和有利时机,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开展爱党、爱国、爱局活动,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凝聚力。加强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宣传工作,将职工道德教育与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开展社会道德问题的讨论,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作为全局干部职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提倡敬业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道德风尚,反对弄虚作假、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丑恶行为。

(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以现代建设业务、技术知识学习为重点,努力营造我局的文化氛围。坚持正确的方向,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融合建设监管实践,重点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即活动室、阅览室、黑板报),从而形成热爱学习、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进一步加强机关思想文化建设,开展思想文化建设研讨会,不断深化团体文化认识,积极探索富有建设监管特色的团体文化建设的规律和有效途径。群众性文娱体育活动,是团体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工会应加强职工文体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认真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积极开展内容健康,形式灵活多样的群众性文体活动,陶冶干部职工的情操,增强凝聚力。

(五)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精神文明是机关作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使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积极开展争创“双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双文明建设标兵”活动,每两年评选一次“双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和“双文明建投标兵”,每年评选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各部门要从自身工作的实际出发,加强干部职工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教育,开展岗位培训,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等行政效能制度,将评优争先与建设监管工作实践有机融合,不断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工会和党支部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的作用,积极开展争创“职工之家”、“五好文明家庭”等活动,对创建活动中涌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及时宣传表彰,发挥先进典型的教育、激励、示范和引导作用。促进建设行风建设,充分发挥我局的社会功能和特有优势,按照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要求,加大建设行业精神文明创建和行风建设工作,开展建设行业评优创先活动,积极主动为建设企业服务,维护建设市场良好的竞争秩序,保障建设畅通。认真处理群众的申诉,重点解决社会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篇5

同志们:

今天,___区在这里召开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工作推进会,总结表彰在文明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动员部署迎接卫生城市复查工作,启动“公民道德宣传周”活动,内容很实在,也很有意义。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___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年1—9月份,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亿元,同比增长17,财政收入4.9亿元,同比增长35.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4.8,增幅位居全市第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1亿元,增长31,位居全市前列。精神文明建设同样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特别是在去年创建省文明城市工作中,___立足主城区,当好主力军,为我市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前不久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全面部署。市委高度重视六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市委常委会先后两次组织六中全会《决定》的专题学习。市委赵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坚持以先进文化引领发展,打牢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当前,全市上下正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全市经济形势分析会和鼓励全民创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动员大会的部署,迅速掀起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和项目推进、招商引资的高潮,迅速掀起鼓励全民创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新高潮。切实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是全面奔小康、建设新盐城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___区作为大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窗口。我们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切实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为全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带好头,放好样,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借此机会,我就如何切实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讲三点意见:

一要以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全力推进和谐盐城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道德是社会和谐的基石,文明风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要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和谐的局面。市第五次党代会强调,要大力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树立诚信友爱的社会风尚,努力构建和谐盐城。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我们要充分利用党校、市民学校、社区学校等阵地,以开展“公民道德宣传周”为契机,认真组织开展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大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倡导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倡导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文明道德风尚。要营造浓烈的和谐氛围,通过电视、广播、报纸、黑板报等各种舆论阵地,宣传和谐文化、宣传和谐典型,造浓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要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今年来,___区组织开展了以“邻里守望”为主要内容的“邻里节”等一系列和谐创建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当前,要广泛开展和谐社区、和谐小区、和谐企业、和谐单位、和谐家庭等各类创建活动,将这些活动同其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突出思想教育内涵,广泛吸引群众参与,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明年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___区处于大市区,区内单位集中,人口和家庭众多,是建设和谐盐城的主阵地,希望___区积极探索,挖掘内涵,下功夫,花力气,搭平台,建载体,搞好试点,总结经验,扩大效果,为全市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好的做法和经验。

二要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实现全面奔小康、建设新盐城宏伟目标为重点,切实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了全面奔小康、建设新盐城的奋斗目标。这是盐城今后五年的总目标、总定位。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始终服务这一中心和大局。我们要以通过开展“公民道德宣传周”活动,进一步组织广大市民深入学习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真正使全面奔小康、建设新盐城的目标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成为广大干群的自觉行动。当前,要着力引导广大干群冲刺60天,确保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力度。加强公民道德建设,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在全面奔小康、建设新盐城的伟大进程中,着力培育创业精神、弘扬创业文化,唱响“创业有功、致富光荣”的主旋律,积极引导广大市民各展所长,施展创业本领,投身全民创业,为全面奔小康、建设新盐城贡献力量。

三要以展示城市形象,不断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为重点,切实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当今时代是城市发展和城市竞争的时代,新一轮的城市竞争已经越来越集中地表现在以城市文明为核心的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竞争上。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城市化战略,加快

推进大市区建设,市区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市民生活水平逐步提升,以城带乡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___区作为主城区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但市区精神文明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比如市民素质还有待提高,社会环境还有待改善,社区的基础作用还有待加强等等。我们要通过组织开展“公民道德宣传周”等多种主题教育,不断加强公民思

想道德建设,使城市文明的基本要求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成为广大市民的共识和自觉行动。要创新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方式方法,把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一方面要立足教育引导,解决人的文明素质问题,一方面又要规范公共行为,着力解决各种影响城市文明程度提升的实际问题。要发动市民讨论制定市民守则、社区公约、村规民约,把各种文明规范的要求具体化,通过市、区联动,强化城市公共管理,规范市民行为,充分发挥___区在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同志们,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公民道德宣传周”活动是提高公民素质、提升城市形象、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载体,我们一定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抓出成效,为全面奔小康、建设新盐城作出新的贡献!

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篇6

关于命名延庆区2017学雷锋志愿服务金牌团队、金牌志愿者、优秀志愿家庭等

先进团队和个人的表彰决定

各乡镇党委、政府,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区委、区政府各部委办局,区直属各单位、各人民团体:

2017年,我区各学雷锋志愿服务团队和广大志愿者围绕首都文明委、区委区政府的工作大局,紧紧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国家卫生区、疏解整治促提升以及筹办冬奥会、世园会等内容,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在大型赛事活动、环境保护、邻里守望、文明旅游等领域,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志愿服务活动,涌现出了一大批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受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充分肯定,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为建设美丽延庆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为鼓励先进,进一步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引导和激励更多的城乡居民参与志愿服务,争当志愿服务的宣传者、践行者、先行者,将志愿服务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区广电中心、区民政局、团区委、区妇联等单位联合开展先进典型选树活动。经工委、乡镇和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社会团体组织推荐,评委会评选,媒体公示等环节,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决定命名第一幼儿园“棒棒糖”早教志愿服务队等10个团队为“2017年延庆区学雷锋志愿服务金牌团队”,王晗旺等10名同志为“2017年学雷锋志愿服务金牌志愿者”,陈海霞家庭等10个家庭为“2017年学雷锋志愿服务优秀家庭”,蒋小婷等100名同志为“2017年学雷锋志愿服务优秀志愿者”。

希望受到命名的团队、个人和家庭戒骄戒躁,珍惜荣誉,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在志愿服务工作中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各单位要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先进团队、个人为榜样,弘扬志愿精神,壮大志愿服务队伍,让志愿服务在妫川大地形成生动实践,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筹办冬奥会世园会和建设美丽延庆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附件:

1.2017年延庆区学雷锋志愿服务10个金牌团队、10名金牌志愿者、10个优秀志愿家庭名单;

2.2017年延庆区学雷锋志愿服务100名优秀志愿者名单。

北京市延庆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2018年1月4日

附件1:

2017年延庆区学雷锋志愿服务金牌团队名单

(10个)

第一幼儿园“棒棒糖”早教志愿服务社团 沈家营镇尚德助老志愿服务队 地方税务局马大姐志愿服务

工商分局“放心消费,你我同行”志愿服务队 创城千人找差团

延庆区医院党员志愿服务队 香水园街道家和万事兴调解委员会 香营乡环境建设志愿服务队 旧县镇晋慈志愿服务队 外语志愿服务队

2017年延庆区学雷锋志愿服务金牌志愿者名单

(10个)

王晗旺

大庄科乡村官

李秀莲

康庄镇小北村村妇代会主任 杨宗利

墨墨祝福志愿者协会队员 王素平

夕阳传递志愿服务队队员 王黎黎

蓝天救援队队员

高伶俐

八达岭镇岔道村村妇代会主任 闫

啄木鸟督查队一组组长 王宝华

公共文明引导员 王建新

第二幼儿园副书记 李菊玲

华彩志愿服务队队员 2017年延庆区学雷锋志愿服务优秀志愿家庭名单

(10个)

陈海霞家庭

振兴南社区居民

聂秀林家庭

振兴北社区居民

吕守田家庭

温泉馨苑社区居民

芦祥瑞家庭 陈

争家庭 曹艳华家庭 饶慧敏家庭 牛若涵家庭 李

丹家庭 魏

祎家庭

悦安居社区居民

永宁镇西关村村民

石河营西社区居民

香营乡南窑村村民

第四小学学生

延庆镇机关干部

第十一学校学生

附件2 2017年延庆区学雷锋志愿服务优秀志愿者名单

(100名)

1.帅振兰(女)

百泉街道振兴北社区居民 2.张淑平(女)

百泉街道莲花苑社区居民 3.国书清(女)

4.聂志伟(女)

5.张婷婷(女)

6.高

7.黄静仪(女)

8.李

环(女)

9.陈

清(女)

10.闫柱林

11.张仲库

12.苏长英(女)

13.吴淑玲(女)

14.王秀梅(女)

15.高

16.程维平(女)

17.王经纬

18.李

19.胡慕军(女)

20.梁

21.李秀荣(女)

22.张

晶(女)

百泉街道舜泽园社区居民 百泉街道振兴南社区居民 大榆树镇政府干部 大榆树镇政府组织干事 大榆树镇政府村官 旧县镇米粮屯村村民 乐农家志愿服务队队员 乐农家志愿服务队队员 旧县镇三里庄村村民 康庄镇小丰营村村民 康庄镇刁千营村村民 康庄镇榆林堡村村民 利嘉商圈志愿服务队CEO 刘斌堡乡大观头村村民 刘斌堡乡政府干部 刘斌堡乡政府干部 墨墨祝福志愿者协会会员 墨墨祝福志愿者协会会员 千家店镇河南村村民 千家店小学学生

23.张志杰

千家店镇政府干部 24.张满书

千家店镇市政市容所所长 25.梁洪洁(女)

井庄镇政府村官 26.时里娜(女)

井庄镇政府干部 27.韩书君(女)

井庄镇窑湾村村民

28.高瑞英(女)

29.王淑华(女)

30.李春秀(女)

31.徐丽娜(女)

32.朱文苑(女)

33.李会朴(女)

34.辛占云(女)

35.耿雪梅(女)

36.王立胜

37.闫顺新(女)

38.李

培(女)

39.邢丽娟(女)

40.李艳楠(女)

41.张永利(女)

42.张长玉(女)

43.姚玉宝(女)

44.蒋小婷(女)

45.李敏哲(女)

46.沈春梅(女)

北京天使乐园摄影中心经理雅兰退休女干部联谊会会长延庆区医院女工委干部 延庆地方税务局干部 延庆地方税务局干部 延庆工商分局干部 延庆区老干部局干部 延庆区医院护士长 延庆中医院大夫 延庆中医院急诊科主任 延庆区人力社保局副科长 延庆区人力社保局干部 社区工作者志愿服务队队员乡风文明志愿服务队队员 乡风文明志愿服务队队员 乡风文明志愿服务队队员 沈家营镇政府村官 沈家营镇政府村官 沈家营镇兴安堡村村民

47.董艳军

香水园街道新兴西社区居委会副书记

48.尤满屯

香水园街道文化体育管理中心主任

49.张志亮

香水园街道川北东社区主任 50.张殿琴(女)

香营乡新庄堡村村民 51.赵留香(女)

香营乡里仁堡村村民 52.康

璟 53.李

双(女)

54.李晓玮(女)

55.闫可心(女)

56.袁红岩(女)

57.闫红清(女)

58.赵晨振(女)

59.武爱琴(女)

60.王

洁(女)

61.郭乐琴(女)

62.刘石焕(女)

63.任俊英(女)

64.姚秀梅(女)

65.杨振林

66.吴洪波(女)

67.杨鑫淼(女)

68.付

69.李

合 70.罗腾骄

香营乡政府干部 延庆镇政府干部

延庆镇市政市容所副所长 延庆镇村官 公共文明引导员 公共文明引导员 永宁镇政府村官

北京市延庆区温馨之家养老院院长 永宁镇西关村第一书记 张山营镇辛家堡村村民 张山营镇下板泉村村民 张山营镇胡家营村村民 张山营镇东门营村村民 珍珠泉乡八亩地村村民 千家店学校教师 延庆区第一中学学生 华彩志愿者服务队队员 华彩志愿者服务队队员 华彩志愿者服务队队员

71.张永强

华彩志愿者服务队队员 72.高振海

蓝天救援队队员 73.何

平(女)

蓝天救援队队员 74.谢敬萱(女)

蓝天救援队队员 75.方计凡(女)

妫川绿色联盟队员 76.马

77.贾文程(女)

78.王海霞(女)

79.郭永华(女)

80.尹淑凤(女)

81.苏桂余

82.廖陈林(女)

83.马鹏程(女)

84.李光裕

85.郭梁卓

86.祖林美

87.吴小亭

88.董瑞峰

89.赵云阳

90.岳艳伟

91.董国庆

92.高玉喜

93.李

娜(女)

94.李

妫川绿色联盟队员 大庄科乡村村官

大庄科乡瓦庙村党支部书记 大庄科乡暖水面村村民 大庄科乡台自沟村村民 环保志愿服务队队员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学生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学生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学生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学生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学生 延庆妫川志愿服务队 海坨之子志愿服务队队员 海坨之子志愿服务队队员 海坨之子志愿服务队队员

八达岭长城学雷锋志愿服务队队员八达岭长城学雷锋志愿服务队队员八达岭长城学雷锋志愿服务队队员八达岭长城学雷锋志愿服务队队员

95.杨宏亮

八达岭长城学雷锋志愿服务队队员 96.王凤进

北京出租车雷锋车队队长 97.蒋登山

儒林街道温泉馨苑社区居民 98.刘玉美(女)

儒林街道康安社区居民

99.李明琴(女)

儒林街道温泉南区西里社区居民 100.崔清海

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篇7

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十二五”期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级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烟台市委、市政府已经把蓝色经济战略作为统领全市发展的第一战略,举全市之力打造蓝色烟台。烟台开发区作为全市科学发展的排头兵,肩负着率先突破、引领示范的重任,理应也必须按照省市要求,努力为蓝区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按照蓝色经济区发展的部署要求,我们将牢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工业化为基础,以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为总方向,做高做强制造业、做亮做优服务业,提升东部、完善中部、拓展西部,打造经济结构清晰合理、产业结构高端强劲、城市个性鲜明朝气的创新型、现代化、靓丽文明的滨海新区”的发展思路不动摇,努力在融入全局中凸显特色,在全面推进中重点突破,倾力打造蓝色经济区的产业高地和区域性龙头。力争到2015年,实现GDP1600亿元,工业总产值5200亿元,进出口460亿美元,占全市比重分别再提升3-5个百分点。工作中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

一、坚持以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理念为指导, 更加突出科学规划引领和重大基础设施布局, 努力打造高层次的蓝色经济发展框架和支撑。

打造蓝色经济发展高地,高起点超前规划是引领,高标准要素支撑是关键。为此,我们一方面更加突出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市发展。去年以来,紧紧抓住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坚持以全域建设蓝色经济区的视野和定位,全面启动了引领未来发展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发展蓝色经济的总体思路、战略重点和发展路径。聘请国内外一流规划设计机构,在原有规划的良好基础上,高起点启动完成了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形成了“双核、一轴、一带、四片”的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另一方面,更加突出以重大基础设施布局提升城市承载力。2011年,全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60多亿元,启动建设了20万吨新水厂、热力基础设施改造、公交总站等一批事关城市未来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重点工程项目,未来城市发展的框架全面拉开。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更加注重用市场手段和经营理念推进城市建设,充分发挥双港优势,着力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大开发商参与城市改造和建设,同时加快与龙烟铁路、疏港高速公路等重点工程建设对接,强化要素保障体系,更好地融入蓝色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大局。

二、坚持把对外开放作为第一要务的核心, 全力抓好龙头项目引进、招商领域拓展和企业上市工作, 努力打造蓝色经济开放格局的重要板块。

开发区诞生于开放、成长于开放,打造蓝色经济发展高地,更需要在对外开放、招商引资上实现新的更大突破。一是全力抓好龙头项目引进。过去一个时期,在省市的强力支持下,我区先后引进了东岳汽车、富士康、浪潮LG、大宇造船等一批龙头项目,带动形成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产业,成为支撑全区发展的中流砥柱。下步,我们将继续瞄准国际国内两个“500强”以及央企、国家科研院所集中攻坚,“十二五”期间,力争引进一批重大战略性龙头项目,构建更具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格局。二是全力抓好招商领域拓展。把更大的精力放到总部经济、服务业和商业地产招商上。2011年,我们在已引进7个区域总部的基础上,又引进了投资20亿元的中化石油山东总部项目、投资270亿元的中海油、投资60亿元的齐合天地、投资6亿元的希尔顿酒店、投资3000万美元的法国欧尚购物中心等项目。下步,要更加注重总部经济、商业地产招商,力争实现更大突破。三是全力抓好企业上市工作。坚持把企业上市、资本运营作为可持续发展和产业培育的重大战略性任务,出台了鼓励企业上市的意见,近两年来先后有泰和新材、龙源电力、正海磁材、烟台万润等4户企业成功上市,力争“十二五”期间全区上市企业达到10户以上。

三、坚持构建具有强大支撑力的现代工业体系, 倾力培育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努力打造蓝色经济的重要制造业基地。

经过多年培育,开发区已构筑起机械制造和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2011年完成产值、利税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均达到80%以上。“十二五”期间,我们将全面实施做高做强制造业“3115”战略,力争到2015年,培育通用汽车及零部件、富士康消费电子以及万华化工新材料三个过千亿产业,10户产值过百亿企业,10户上市公司,培育50户产值过10亿元、成长性好的潜力企业。在主导产业培育上,重点做好“高”和“强”两篇文章。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着力推动东岳汽车三期、动力总成二期项目投达产的同时,力争再引进一批核心配套项目,继续巩固和放大产业优势;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加快富士康产品结构调整,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把万华工业园作为全区一号工程加快推进,力求早见成效。同时,加大对张裕工业园、鹏晖铜业、齐合天地、华新丽华等重点项目的推进力度,加快形成新的增长极。在战略新兴产业培育上,推进生物医药、新材料、新光电三大产业板块加快崛起,以现代化园区吸纳更多高端项目,形成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四、坚持准确把握二三产业互动发展规律, 做大做强生产性服务业, 全力突破高端服务业, 做亮做优消费性服务业, 努力打造结构清晰合理的蓝色经济格局。

开发区制造业的基础比较好,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而服务业本身也是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增长点。近年来,开发区把服务业发展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三产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续提高。一是优先发展以现代物流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依托现有产业优势和新建空港、烟台西港区的双港优势,按照国际一流标准建设好国际综合物流园,加快引进一批综合实力强、辐射带动力大的物流项目进区落户。二是着力突破以软件开发、服务外包和金融服务为重点的高端服务业。要按照建设现代化园区的标准,加快启迪科技园建设,进一步加大金融投资机构引进力度,加快建立创新、风投、股权投资新平台,推动现代服务业向更高端迈进。三是快速提升以旅游、高档酒店和大型商贸设施为重点的消费性服务业,努力实现二三产业互动协调发展。

五、坚持加快推进创新型开发区建设, 全力构建两大创新体系和两大科技平台, 努力打造蓝色经济发展的科技先导区。

近年来,我们坚持突出“转调发展”主旋律,以科技助推结构调整,以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2011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76%以上。工作中,主要是着力构建两大创新体系,打造两大科技平台。两大创新体系,一是创新政策体系。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创新型开发区建设的意见”,从项目培育、人才引进、载体建设以及知识产权创造等4个方面,提出了17条扶持措施,用高含金量的政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引导。二是创新资金体系。近年来,我区科技投入资金每年以超过30%的速度递增,2011年,专门设立了创新型开发区建设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扶持力度。两大科技平台,第一是企业科技创新平台。依托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多措并举引导和支持企业组建高层次、高水平研发中心。二是产学研合作平台。目前,已有10位院士、200多位高层专家与区内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95%以上的重点科技企业建成了产学研联合体,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800多项。

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篇8

[关键词]丝绸之路;华夏文明;中华祭龙坛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5)16-0042-02

一、倡导对中华文明——龙文化的信仰,凝聚海内外华人正能量,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让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闪亮。”

习总书记的指示,高度概括了在全党、全国、全民族树立共同理想、信念、信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不仅是对精神文明建设者的动员和要求,也是我们这些从事文化产业的企业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近几十年的经济快速发展历程中,由于受到各种思潮影响,社会上出现了一些理想信念淡化、信仰缺失现象。特别是在年轻人中出现了对中华文化问题认识浅薄和自信不足。因此,如何树立共同的理想、信仰,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信仰有政治信仰、宗教信仰、民族信仰、拜物信仰等,而这些信仰的灵根和源流是文化信仰。

人类发展史上,曾经有两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四大古文明。其他三种文明都曾中断,或者已经消失了,唯有中华文明是一直延续和发展至今。而且在不断地创新、不断丰富,在与时俱进地不断发展。

可以说,中华文明的载体——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的、对昨天、今天、明天有着前瞻意义的、最完整的思想体系。它既继承了中华文明优秀传统思想,又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吸收融合了当今世界上的一切先进文化。比如我们现在所遵循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四个全面”理论,究其根源都是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思想结晶,是中华文化的丰富与发展。

实践也证明,中华文化倡导的核心伦理观、价值观、世界观,越来越得到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认同。即便是西方国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承认,中国的智慧不但可以解决社会的问题,更根本的是它能解决人心的问题。据世界出版界的权威统计,近几年来,在全世界经典图书的销售上,中国的《道德经》稳居销量第二位。仅次于《圣经》销量,如果扣除《圣经》有组织的团购因素,《道德经》是人们自由选购量最大的经典书籍。

同时,西方的科学家和思想家举出越来越多的例子证明:当今西方科技最新发展获得的成果,往往与中国古老的哲学和文化理念暗合。

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产生了高度的认同和重视。特别是在全球的华人中,中华文化有着极高的认同度。虽然不同的政治团体、不同的宗教派别、不同的民族、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有着不同的理想和信仰。但是,这些理想和信仰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与中华文化密不可分。或植根、传承于中华文化,或融汇、包容于中华文化。可以说,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广大人群的理想、信念的思想根基。

因此,把中华文化作为我们共同的文化信仰来大力倡导,最大程度地凝聚海内外华人正能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二、建设“中华祭龙坛”得其时,遂人愿

人们的信仰,在形式上往往需要寄托于一定的标志、图腾来表达。龙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龙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的标志。据国家权威机构和媒体在海内外开展的“中华龙和中华龙文化的社会认知度大型调研活动”显示:在中华文化圈内有87.7%的人认同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并认同“中华儿女是龙的传人”。 由此证明龙是世界上近1/5的人们心中的文化信仰图腾。

中华龙文化蕴含了中华民族向上向善、团结合力、造福众生、与天和谐、开拓奋进的精神。龙给我们展示的是昂首挺胸、瞠目振鳞、精神抖擞、全力以赴、一往无前的形象。

自古以来,龙又被用来象征、比称人间的杰出人物。昭彰他们奋发进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繁荣昌盛做出贡献。            龙的形象也是与时俱进的,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龙。从古到今,龙形象的演变,都是一个不断开拓、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轨迹。

纵观中华大地,有我们表达对大自然的敬拜的天坛、地坛以及敬拜中华始祖的黄帝陵、炎帝陵、伏羲庙等,唯独没有我们表达对中华文明——中华文化敬仰的“祭龙坛”。所以,建设“中华祭龙坛”不仅是十分必要的举措,也是十分迫切的事情。

在当前建设国家级“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贯彻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际,建设“中华祭龙坛”可谓得其时、遂人愿。

三、在兰州“百里黄河风情线”河心岛建设“中华祭龙坛”是得天独厚的最佳选择

“中华祭龙坛”建设之地的选择意义重大,近要考虑到政治、文化、地理、人文条件,远要前瞻中华民族——龙的传人世代传承、世代认同等因素,不是可以随意选定的。

甘肃是中华始祖伏羲女娲的故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兰州是甘肃首府,也是黄河穿城而过的唯一省会城市,是中国地理几何中心。九曲黄河,犹如一条巨龙,翘首腾身在兰州;黄河百流,三源汇成在兰州河口。兰州既是国家“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核心,又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黄金地段。更为巧合和神奇的是,兰州市西固区河口乡黄河段有一个黄河流域九省唯一的、最大的、有着千年历史的天然河心岛。周围山势雄伟,左龙右虎,是古籍记载和民间传说中的巨龙翘首之地。当地已经有传承千年的“祭龙王”、“龙抬头庙会”等民俗活动。近几年,兰州沿黄河百里风情线建造了龙源公园,展示中华龙文化景观;成立了龙文化研究院,开展龙文化研究;举办了全国龙字书法篆刻大赛 、“龙之吟”诗歌大赛、龙文化演唱会,出版了一大批龙文化研究文集等,有着发展龙文化旅游产业的良好基础。因此,在兰州建设“中华祭龙坛”,可以说是有着集天时、地利、人和的独特条件,是中华文化蕴藏丰富、灵根渊源条件独具的最佳选择。

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篇9

和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意见

局机关各部门、局属各党支部:

2007年是我区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决胜之年,是江宁城建“大拆迁、大建设”的关键之年。为保证我局城建中心工作顺利推进,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目标任务,局和所属各单位党组织必须全体动员,全力以赴,教育、团结和带领广大党员、职工投入到如火如荼的城建工作中来;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干事氛围。现根据区委印发的我区2007年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奋斗目标[江宁委发(2007)1号],结合本局实际,制订我局2007年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我局2007年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市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实现小康、建设和谐江宁”总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全区“两个率先”和城建中心工作为指向,以营造奋发向上、文明健康的良好工作环境和调动方方面面积极性为目标,进一步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政治核心作用,促进、保证城建中心工作顺利进行,实现我局“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实施意见

1、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效促进当前工作。各级党组织要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主动参与,积极支持配合行政工作,促进经济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要按照《党章》规定,理顺关系,摆正位置,发挥作用。机关党组织要积极协助行政负责人完成任务,改进工作;国有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要积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保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单位贯彻执行;非公企业党组织,要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合法利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2、继续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领导班子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不断优化班子结构,提升整体领导能力。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改革干部任免制度,实行干部竞争上岗、民主推选、述职述廉等做法;着力健全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探索开展民意调查、实绩分析等考核评价方式,加大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的力度。建设一支有扎实文化基础、强烈的事业心、高涨的工作激情、品行操守高尚的城建干部队伍。

3、不断推进党建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认真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经验,建立健全、认真落实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工作机制;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积极参与区级机关“先锋工程”建设,开展“树党员形象、做岗位先锋”等活动;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严把党员“入口关”。贯彻落实区惩防腐败体系《实施意见》,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关口前移各项措施,预防各种腐败行为发生。

4、加大党务、政务公开力度。各级党组织要建立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公开公示制度,凡属党内重大事项,如调整支部班子、推选先进、发展新党员等,按规定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或公开公示,使党员能及时了解党内事务,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并便于党员监督。要建立党务公示档,可单独设置,也可与政务公示档合并设置。要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充实公开内容,创新公开手段(如建立网上政务平台等),使权力运行更加规范、透明、高效。

5、加大依法行政力度,深入推进法治江宁建设。继续深化“法治江苏合格区”创建活动,进一步健全组织网络,完善工作例会、业务培训、监督考核等制度,积极创建新的工作平台,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围绕我区“五五”普法规划和依法治区规划以及法治先进区创建活动,制订和落实我局依法行政和法制建设工作;强化法制宣传,实现普法教育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以领导干部和执法管理人员为重点,继续加强法律法规培训,全年局举办2—3期法律法规培训班;坚持依法审批,依法管理,依法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各项工作,严肃查纠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建立规范的法制建设台账资料。

6、加大机关作风建设力度。2007年是全局行风评议年,要建立并完善机关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突出机关科室和所属各单位作风建设,重点解决中间梗阻、政令不畅、各类各项管理规定执行不到位的问题;通过设立投诉电话、征求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各种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要从企业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在全局上下开展“行政效能提升年”活动。

7、积极发挥工青妇组织作用。各级党组织要组织领导、积极支持工青妇组织依法开展活动,发挥他们在教育引导职工、维护职工权益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要加强职代会制度建设,落实职代会职权;全面推行厂务公开,保护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凡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问题,都要经职代会讨论或公开公示,要建立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机制。要广泛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不断提升档次,扩大社会影响;健全团内民主制度,促进团的工作全面开展。要组织女职工积极参与“三个文明”建设,继续推进“双学双比”、“巾帼建功”、“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和“双合格”四大主题活动,提高女职工思想素质和业务技能,适应新形势、新工作任务的需要。要利用庆“五·一”、“七·一”、“十·一”等节日庆祝活动多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丰富广大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8、认真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围绕创建“平安江宁”目标,结合城建部门工作实际,切实做好相关工作。要妥善处理在城市拆迁、建设等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矛盾,认真接待群众来信来访,争做“三无”(无去京上访、无去省集访、无去市重复访)信访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城市水、气正常供应,做好城区防汛、公园防火工作,在全区实行供水、供气、城区防汛、公园防火“黄、橙、红”三级预警制度,严把抗震设施、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核关口,防止重大社会不安定事件发生。要加强内部安全防范,完善监督措施,防止火灾、被盗等现象发生。为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平安江宁”作出贡献。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意见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结合城建部门工作实际,在全局上下掀起学政治理论、学相关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之风,着力打造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和学习型干部职工队伍。坚持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党委中心组全年集中进行理论学习次数不少于12次,力争在区组织的基层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评比中进入先进行列;各基层单位党政班子组织学习也必须确保全年12次以上。坚持全员学习,各单位都要建立学习场所,健全学习计划和制度。组织、发动全体干部职工进行学习,在学理论的同时,开展形势教育,加强相关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学习与培训,全年举办形势报告会10场次。党委及各支部要积极开展党课教育。坚持有针对性地、讲求实效地学习,要联系实际学,带着问题学,切实弄懂、弄通重大理论问题和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问题。坚持学习与工作调研相结合,局和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要联系实际分别撰写1—2篇工作研讨文章和心得体会文章,做到学以致用。

2、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认真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使我局全体职工了解掌握公民道德规范20字的内容与内涵,并积极实践;深入开展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组织职工积极参与区里开展的“与文明同行”系列实践活动。紧抓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把思想教育与转变领导作风、认真听取和解决职工反映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与关心职工的工作、生活结合起来,建立探望、慰问困难家庭职工和伤病职工制度,使广大职工深切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激发职工爱岗敬业精神和工作积极性。全面提升广大职工的综合素质,组织开展“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劳动竞赛活动等,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职工的职业技能素质。

3、加大内、外宣传工作力度。围绕本局中心工作,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加强内、外宣传,为我局“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大力宣传局和各单位重要工作进展、经验做法、先进典型、文明新风等内容。要建立完善宣传橱窗、展版等宣传阵地,积极创新、利用新的宣传手段,搞好、搞活内部宣传;要建立完善对外宣传统筹协调机制,积极组织对外宣传稿件,着力推出一批内容实、份量重的重点稿件,扩大我局工作在社会上的影响,树立江宁城建部门在外界的良好形象。同时协助区相关部门做好公益性广告的规划和建设。加大对现有广告的整治力度,进一步改善市容市貌,结合旧城改造建设一批宣传和谐江宁和道德建设的公益性广告。

4、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结合转变机关作风和行风建设,认真抓好文明机关、文明服务“窗口”创建活动。“窗口”行业和执法部门创建文明行业活动的覆盖面达到100%,行业风气满意度大于90%。创建和谐单位,从文明接待入手,大力推广普通话和礼貌用语,倡导微笑服务;进一步完善行业服务规范,并建立高效的投诉处理机制,定期开展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促进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优化、创新我局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载体,增强创建活动的生机和活力。力争我局机关在年末区级机关作风评比中位次再有上升,力争进入区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行列。

5、配合做好全区精神文明创建相关工作。根据我局职能,一是积极推动我区争创南京市首批文明城区工作。要认真对照《南京市文明城区测评体系》,找准薄弱环节,加大创建力度,巩固和提高文明城区创建成果;要加强对市政公用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保证市政道路、广场、公园等公共设施的完好,符合相关标准;要针对今年城区拆迁、建设工地较多的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工地管理,做到文明施工;要建立相应的长效管理机制,并坚持为群众办实事,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我区实现首批进入南京市文明城区目标作出贡献。二是积极参与文明镇村创建工作。继续推进省、市级“示范小城镇”和“文明小区”创建活动,做好“三集中”、区域供水等工作,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文明环境。继续推进“城乡携手、共建文明”创建活动,与共建对象陶吴镇甘西村一道努力,力争今年共建工作有较大突破。三是积极推进全区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举办“和谐江宁大舞台”广场文化活动,推进体育公园、全民健身大楼的建设等。

四、有关事项和要求

1、要加强组织领导。全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由局党委牵头组织;各单位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由各党支部牵头组织。在实施过程中,要围绕各项目标任务,制订计划,落实措施,扎实推进;要加强党、政之间的协调配合,发挥工青妇组织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局组织、纪检、宣传、法规等职能部门和工青妇组织,要加强对各单位的工作指导,发挥职能作用。

2、要加强工作创新。各单位要根据局党委实施意见,紧密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创新内容和形式,努力形成本单位特色。

3、要加强检查考核。局党委将于年中时对各单位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年终时组织考核评比,考核办法以及考核细则另行制订。

中共南京市江宁区建设局委员会

上一篇:风行工作总结下一篇:一款关于美业的智能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