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2024-07-26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共12篇)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篇1

一、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思想认识不断进步,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效。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普遍加强,综合实力的显著增强,加上各级各类文化项目的投入,全市农村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呈现出了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全市共创建国家级文明村镇2个、自治区级文明文明村镇27个,市级文明村镇标兵76个。

(二)改变农村基本条件,改善农民生活水平。近年来,全市危房改造工程改造90963户(新建16410户、维修46404户、拆除28149户),完工率100%,超额完成86963户。安全饮水工程解决15.7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完成广播电视户户通37681户,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工程完成36862平方米,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工程完成362个标准化卫生室,嘎查村文化活动室工程完成732个文化室建设,完工率100%,超额完成327个。便民连锁超市工程完成440个便民超市建设,社会保障工程109679人养老保险调标发放,高龄津贴将符合条件的7077名老人全部纳入覆盖,实现应保尽保。

(三)评选文明诚信农户,催生农村社会新风尚。从开始,旗市区采取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户的物质利益挂钩的新方法,以农户发展生产、遵纪守法、遵守信贷有关规定等方面的情况为依据,建立红黑榜,将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与农村小额信贷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开展文明诚信农户评选活动,使不同级别的诚信农户,享受到子女上学加分、贷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极大地激发了他们道德自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过去要我文明为现在的我要文明,有力地促进了社会新风尚的形成。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建设农家 快乐驿站。深入落实自治区四个一项目建设,建立农村文化广场525个、宣传栏560个、小戏台42个、善行义举四德榜288块,上榜人数1200多人。组织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及农家书屋建设,建立综合文化站和综合文化中心732个,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常态化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建成草原书屋552家,2个旗市区荣获全区草原书屋示范旗县称号。全市建有乡村学校少年宫132所,拥有专兼职辅导员队伍589人,开设兴趣小组463个,学生参与率达100%。扎兰屯市卧牛河镇明德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先后获得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全国特色学校、全国书法教育十佳公办学校称号。深入开展百团千场下基层、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向基层农民发放了反邪教、农业科技、计划生育、法律知识等宣传材料6万多册,科技咨询570人次,义诊200人次,文化团体下乡78场,在农民群众中进行了五提倡五反对宣传教育。

二、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创建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与人们群众的迫切愿望相比,都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重视不够,认识偏差。一些乡村干部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任期内注重短期效应,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软任务,做起来难度大,见效慢,不能立竿见影,不如抓物质文明,摸得着,看得见,体现政绩明显,于是对精神文明建设号召多,落实少。

(二)投入不足,基础薄弱。有的乡村由于受经济条件制约,硬件建设投入少,文化阵地少,设施老化,无法发挥作用,一些乡村的文化活动场所形同虚设,没有开展正常的文化活动。目前,全市各乡镇及村组事实上没有投向精神文明建设的专项经费,绝大部分乡镇往往把修建学校、举办体育运动会等方面的投资勉强纳入精神文明投入范畴。乡镇以上各级投入也以送为主,送戏送书送电影等,用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资金不多,经费投入明显不足,导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缺少载体,创建工作缺乏吸引力,使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难以有效开展。

(三)精神文明建设的覆盖程度不均衡。由于旗市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乡村自然条件、经济条件、认识程度不一致等原因,造成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不一样。有些经济基础好的乡村对精神文明的重视程度要好,村民的文化生活相对丰富,软硬件设施明显较强,反之有些经济基础差的乡村对精神文明的重视程度、村民的文化生活及文化设施等相对较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

(四)农民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一方面部分农民的不良生活习惯如随地吐痰、便溺、乱倒垃圾、不遵守交通规则等,与现代文明要求形成鲜明的反差,另一方面是教育引导农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整体素质缺乏必要的措施和手段。

(五)乡村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近年来,随着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生活质量呈不断提高的趋势,但环境建设跟不上发展需要,脏乱差现象仍未得到根本解决。有的乡村组道路凹凸不平,尘土飞扬;有的村垃圾、粪便满街,卫生条件极差。有些村庄,前街经过门面改选很有改观,但农户院落赃、乱依旧,与现代文明要求形成强烈反差。

(六)组织机构不完善,主体缺乏。基层乡镇没有建立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机构,没有专职人员抓创建,部分乡镇甚至没有专职的宣传委员,使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辅导、娱乐等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加之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留守在家的老年农户担负的主要任务是照顾晚辈读书上学,休息时间也仅满足于看看电视、打打麻将,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使农村文化活动失去主体。

三、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整体推进。应把文明乡村建设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农民致富步伐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文明乡村创建工作机构和经费保障机制,配备专职人员,确保工作事事有人抓,件件有人管。广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推进改院、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工作,加快农村沼气建设步伐,加大废旧农膜回收工作,推动村庄美化、环境净化。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以体现文化内涵、反映区域特色、突出配套产业为基本要求,制定和完善村镇发展规划。加快农村交通、水利、邮政、通讯、电力、环卫、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危房改造,不断夯实农村经济发展的硬件基础。

(三)加强村民教育,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充分利用乡村文化站(室)、草原书屋、文化广场、道德大讲堂和理论大讲堂等资源,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开展群众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经常性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农民更好地认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着眼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生产推广农民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文化产品,提供贴近农村生活、贴近农民群众的文化服务。采取政府采购、以奖代补等形式,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支持农村业余演出队发展,开展文艺演出、体育健身、读书征文、书画摄影、劳动技能比赛等活动,使农民在参与中抒发情感、愉悦身心。利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和少数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广泛开展节日民俗、文化娱乐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深化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

(五)广泛开展文明乡风评议活动,树立农村文明新风。制定完善乡规民约,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的作用,引导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培育乡风文明。广泛开展争当好媳妇、好婆婆、好夫妻、好妯娌、好邻居,争创星级文明户、文明信用户、五好文明家庭主题活动,在群众身边立标杆、树楷模。建立乡风文明评议机构,制定完善星级文明户评选办法,把星级文明户创评作为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的有力手段和重要抓手,作为农户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加以推进,带动农村社会风气整体好转。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篇2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 作为企业如何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企业, 保证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发展,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这对我们来说是个挑战的课题。我们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结合企业的实际, 就企业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进行了探索。

厦门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6月, 注册资金30906万元。公司成立十几年来, 已逐渐发展壮大, 初步形成了以路桥建设为主业, 多种经营、综合发展的新型集团公司。

公司成立以来, 始终本着“筑路架桥、造福人民”的宗旨, 积极参与城市的基础建设, 并始终以“锐意进取、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激励自己, 力争把每条路、每座桥都雕饰成大地艺术品, 为提高整个城市的品位作出了不懈努力。十几年来, 公司先后建设了厦门大桥、海沧大桥、新阳大桥、石鼓山立交桥、环岛路 (含演武大桥、钟宅湾大桥) 、同集路、集灌路、杏滨路、翔安大道、厦漳高速公路及海沧隧道、杏林大桥、集美大桥、翔安隧道、成功大道等工程。这些工程不仅是交通的动脉, 而且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沧大桥更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标志性建筑。

与此同时, 公司还先后开发建设了路桥高科技园、桥梁博物馆、牛头山公园、厦门科技馆、火烧屿生态乐园等社会公益事业。其中, 桥梁博物馆、厦门科技馆已成为厦门市重要的科普基地和精神文明建设示范点。

路桥集团公司在创建精神文明工作中, 坚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把创建工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为促进企业协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路桥人在环岛路美丽的马拉松赛道上创作了马拉松群雕, 这是世界独一无二的, 以“永不止步”的精神铸就成有形的文明, 铸就了企业的两个文明。

一、精神文明建设成效

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 着力点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企业文化建设。路桥集团发展十几年来, 始终倡导“锐意进取, 追求卓越”, “奉献社会, 实现自我”。在企业精神的引导下, 构筑路桥人的核心价值观。

1、以“冲刺”精神建造工程精品, 构筑文明环境

“冲刺”精神就是永争第一。路桥集团公司从一开始就树立“争创一流”的创业理念。路桥人在工作中信守的是“锐意进取, 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

公司在工程质量争创一流的同时, 追求艺术品位, 力争使每一条路每一座桥都成为展现城市文明的丰碑, 力争与城市文化品格、生态环境相协调。让路桥成为有形的精神文明载体, 是路桥人永远追求的目标。

在建设石鼓山立交桥时, 公司考虑到它位于进出岛的入口处, 又是飞机起降时俯瞰鹭岛的重要视点, 因此, 决定把它建成一座公园式的立交桥。那由草坪、鲜花、灌木、棕榈组成的6公顷绿地, 那以“石鼓魂”为主题的大型浮雕墙, 以及那白色凉亭、鹅卵石小径、五彩灯光……无不折射出路桥人的艺术灵感和对现代文明的执着追求。环岛路作为当前国内第一条沿着海岸十几公里的海滨旅游道路, 整个设计理念融入大自然, 大海、沙滩、绿草、彩色路、艺术小品浑然一体, 尤其是把《鼓浪屿之波》用音乐五线谱雕塑在环岛路上, 更体现了“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环岛路的建设是路桥人对道路建设理念的创新和突破, 整条道路犹如不断延伸的滨海公园, 充分体现了城市与乡村的交融, 人文与自然的协调, 历史与现在的对照, 生态与环保的交映。环岛路木栈道、音乐家广场的建设, 更是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为厦门这个音乐之岛增添了跳跃的音符。每年的厦门马拉松比赛, 就是在这条美丽的道路上举行。海沧大桥在桥梁设计中同时进行了景观工程设计, 大到桥型、塔锚的结构, 小至单个桥梁部位无不进行精雕细刻, 并在工程沿线建立起完善的休闲、娱乐、文化教育等配套设施。座落在海沧大桥东锚的国内第一座桥梁博物馆, 已成为对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精神文明建设示范点。

2、以“追赶”精神打造人才精品, 塑造路桥品牌

马拉松所体现的另一种精神是在在众多的参赛者中要有迎头追赶的坚韧意志, 追赶的过程就是竞争。路桥集团公司就是以这种不甘落后, 哪怕比别人先跨半步的意志, 以饱满的情绪和必胜的信念在市场经济中激流勇进, 建设队伍, 塑造品牌, 谋求发展。

集团公司能建成一批优质的路和桥, 依赖于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公司要持续发展, 靠的也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公司的员工本身具备较高的学历, 这是做好工作的有利条件, 但是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还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要提高路桥的艺术品位, 路桥人的文化素质还远远不够。于是, 公司组织艺术沙龙, 定期欣赏交响音乐会, 让员工接受高雅音乐熏陶, 学会欣赏芭蕾、欣赏诗歌、绘画、雕塑, 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以建造高品位的路桥。多年来, 公司举办的各种培训涉及现代企业知识、电脑、英语、工程监理、系统工程、企业管理等。

为使年轻人在成长的道路上行得正, 不出轨, 公司以人为本, 结合公司的实际, 结合行业特点, 结合员工的成长历程进行人性化的廉洁自律教育。尤其是项目经理以上人员, 具有一定的职务, 又掌握一定的权力, 更要让他们深刻认识职务的分量和责任。针对他们的教育, 公司总经理以演讲的方式, 以“职务是重于泰山的责任”和“修路不迷路”为主题, 展开心与心交流。公司还不定期组织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警示教育片、英模报告会等, 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提醒自己。大家认识到没有任何事物象职务所形成的“权力”这般具有复杂的双面性, 就象一把双刃剑, 既可以成为令人敬仰的天使, 也可以坠落成为令人恐惧的魔鬼, 职务越重要, 权利空间越大, 那么, 责任将更大。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 更是重中之重。因此, 在廉洁自律方面, 要时刻提醒自己, 做到修路而不迷路。

3、以“参与”精神培养团队精神, 立志奉献社会

孙中山先生说过:“全无物质亦不能表现精神;但专恃物质则不可也”, “革命救国, 非有革命精神不可”。他的哲学思想中强调物质精神“相辅为用”。

“重在参与”的马拉松精神, 使我们企业融入了社会这个大团队。不能为了个人的第一, 而离开了团队协作, 离开了社会的支撑。公司提出了“铺路架桥、造福人民”为企业宗旨, 选择了“回报社会, 奉献社会”为行动指南,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追求最大的社会效益。“重在参与”的精神告诉我们, 企业决不能有短期行为, 只有高瞻远瞩, 不急功近利, 两个效益协调发展, 企业才有生命力。我们筑路架桥时特别强调要注重保护环境, 遇到古树, 宁愿变更设计, 一律绕开。在海沧大桥建设中, 为了保护海洋环境、保护滩涂, 保护红树林, 特请日本专家来“诊断”。翔安大道的建设, 为了村民交通方便, 我们对每个出口都精心策划, 并设计人行天桥。针对公司年轻员工多, 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形成过程中的实际情况, 公司开展各项活动都强调在现实中学习, 在教育中提高。集团公司在捐助“希望工程”特别是在和革命老区武平县邓坑小学助学结对的过程中, 不仅仅是单纯的捐钱捐物, 而强调双向的交流, 提倡的是“观念助学”。

集团公司坚持每年组织离退休老干部参观路桥建设成果, 捐资老龄基金会, 这不仅仅是给予, 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我们率先向厦门市图书馆捐资, 老馆长感叹万千, 由衷地说出“书山铺路, 学海架桥, 路桥集团公司把路修到了人们的心中”。集团公司向陈嘉庚先生学习, 捐资集美大学, 同时支援西部建设、支持新农村建设, 连续三届赞助厦门国际马拉松赛, 承办“大海、音乐”雕塑展, 承建环岛路“音乐家广场”, 承建马拉松群雕……为厦门成为艺术之城、文明之城, 为构建和谐社会尽微薄之力。

十几年来, 路桥集团公司在改革中发展, 在创新中腾飞, 其根本所在是思想领域的变革, 精神世界的充实, 赋予了我们无穷的力量。“凡物可爱惟精神”。路桥人依附的是马拉松精神, 每走一步都在追赶, 每走一步都在冲刺, 团队的力量, 重在参与的意识, 使我们立足社会, 得到社会的认可。我们将以这种精神开拓事业, 开创未来, 做长跑型的企业, 建设更高、更强的企业文明。

二、在新时期创建工作遇到的问题

1、随着社会的发展, 经济也在不断增长, 企业通过全体员工

的共同努力, 逐步发展壮大, 经济实力得到增强, 员工的收入水平逐年提高, 员工追求过上富裕的生活, 这本无可厚非

但在市场经济“金本位”的影响和冲击下, 有些员工存在一些宗旨观念淡薄, 价值观念错位, 职业道德滑坡, 工作缺乏主动等不良现象。

2、经济发展的规律是波浪式前进, 有潮起潮落, 企业的发展同样有高峰也有低谷

企业在高速发展, 效益好的时候, 员工的收入也在增加, 这时所有的问题都掩盖起来了。当企业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效益明显下降, 员工的收入也随之下降, 这时员工就接受不了。所有问题都爆发出来。面对困难, 员工选择的是抱怨, 缺乏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的精神。

3、员工所表现出来的观念、价值、行为等虽然存在许多问题, 但作为企业管理层也应反思

企业精神、理念, 企业的主导文化宣传、贯彻不到位, 正确的价值观在企业的倡导不够深入, 管理层与员工的沟通做得不好, 基层干部是否切实做到关心员工、反映员工的心声, 这些问题都值得反思。

三、面对问题, 创新思维找对策

中央文明委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出的要求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努力开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新局面。要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线, 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坚持把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 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坚持把以人为本、服务人民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不断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坚持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持把群众性创建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水平;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感染力。

根据中央文明委提出的要求, 结合公司在精神文明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在今后的工作中, 我们提出几点对策:

1、提高员工思想素质,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培养高觉悟、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根基。促进员工全面发展, 首要是尊重员工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公司应从员工成才成长的需要出发, 教化、培育、引导员工。在思想上, 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自觉抵制各种腐朽落后思想的侵蚀。在责任心方面, 不断增强员工与企业荣辱与共, 同命运、共发展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切实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在教育人、引导人、塑造人方面的积极作用。

2、加强组织领导, 形成合力齐抓共管

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在领导, 领导者从自身建设做起, 通过班子建设, 创建“四好”领导班子, 强化各级管理人员在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 发挥榜样、示范和带头作用。其次, 从健全领导体制入手, 构建企业共同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党、政、工、团齐抓共管, 管理部门各负其责, 全体员工积极参与的共建机制, 形成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在此基础上, 建立长效机制, 创建切实可行的措施, 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结合, 层层落实, 收到实效。

3、培育企业文化, 把管理文化融入到创建工作中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篇3

张爱林副校长首先代表学校向北京市委领导汇报了北京工业大学科研工作的整体状况以及科技创新与服务北京的多项成果,并重点介绍了北京工业大学参与新农村建设和城乡规划的总体情况。

围绕北京工业大学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心的课题——北京新农村社会建设规划研究方案,人文社科学院院长陆学艺教授介绍了该课题的总体思路和研究重点,人文社科学院常务副院长钱伟量教授详细汇报了规划研究的意义、社会建设规划目标、规划的可行性等内容,希望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给予支持,帮助课题组与北京周边县乡搭建桥梁,更好地深入一线调研并解决当地的实际问题。课题组成员还汇报了苏家坨镇的实地调研情况。中共北京市委副秘书长李福祥、农工委副书记高华分别对该课题研究的意义给予了肯定,并就北京新农村建设的相关问题与课题组和部门负责人一起座谈。

汾城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篇4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构建和谐农村具有不可代替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按照有关工作要求,我镇组织人员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进行调研,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工作现状

汾城镇,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西南部,吕梁山脉、姑射山东麓,镇区距襄汾县城18公里,镇境西与乡宁县毗邻,东与西贾乡接壤,北与古城镇、景毛乡相连,南与新绛县及赵康镇交界。全镇总面积127平方公里,县辖1个居民委员会、39个行政村、51个自然村,居住集中紧凑,道路形式为方格网。镇域内襄乡公路、省道临夏线越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近年来,我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富裕、健康、和谐新汾城为中心,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了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

二、主要做法

多年来,我镇党委、政府注重强化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把创建活动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同为群众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使创建活动得到了持续、健康发展,在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上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基本做法。

1、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农民素质,营造良好风气。根据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及要求,把提高农民的文明素质作为我镇精神文明创建的基础工作来抓,不断加大对农民教育的力度。全镇举办“最美家庭”、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有力的推动了我镇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同时,各村充分借助农家书屋平台,吸引少年儿童、村民前来农家书屋看书、读书、借书,使农家书屋成为少年儿童、村民的第二课堂,充分发挥了农家书屋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丰富了农民文化生活,提升了少年儿童和村民的文化素质引,有利于推动全镇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2、创造优美环境,建设美丽宜居示范村,提高生活质量。近年来,各村大力开展绿化美化家园,创造优美乡村活动。一是对环境卫生进行了专项整治工作,彻底改变了过去的“脏、乱、差”现象。二是各村加大了对乡村的绿化美化力度,打造绿色乡村。三是进行了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通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形成良好的村风民风,让广大农村群众发自内心的参与到农村发展的各项工作中来,凝聚起农村发展的正能量,提高了农村群众的幸福指数。

3、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各村积极抓好文化阵地建设,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文化广场热闹非凡,经常举办各种广场舞。尉村每年的农历三月都会举办跑鼓车活动,活动规模宏大,参与人数众多,在健身的同时,也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三、存在的问题

1、投入不足。因我镇财力不足,很难有足够的资金投入,部分农村村容村貌改善不大,“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

2、农村教育水平滞后,工作缺乏深度和广度。创建工作偏重于形式,针对性不强,层面不够丰富,整体文化生活水平不高,缺少必要的文化氛围,尤其村级文化基础薄弱,现有文化资源利用不善,群众性文化活动疏于开展,农民参与面有限等。

四、解决办法

(一)建立完善各类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领导,加强宣传,扩大活动的参与面。要精心培育各类示范“精品”,重点发展一批有潜力、有示范作用的村,做到可学可比可看,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二)抓好农村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坚持不懈地抓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贯彻工作,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注重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使基本道德规范进村入户、家喻户晓,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借国家实施百镇建设的有利机遇,充分发挥我镇历史文化名镇的文化优势,不断挖掘整理具有地方特色、民族风情的文化,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要加大投入,加强对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农村图书室、农村娱乐场所的建设,争取逐年建设2—3件文化活动的硬件设施,要建立一支文化宣传演出队伍,举办常年性的文化演出。要充分利用众多的民族节日、重大节庆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四)不断加大投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要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搞好乡村建设规划,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要用以奖代补的方式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事迹报告 篇5

——记蒲城县荆姚镇许家庄村先进事迹

许家庄村位于蒲城县西南约22公里处,距荆姚镇政府5公里。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372户,1452人,耕地2900多亩,党员32名。许家庄村地处卤泊滩腹地,过去是一个由鲁、豫移民组成,贫困偏僻的村庄。近年来,随着党在农村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在农村的贯彻、落实,许家庄村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促使新农村建设热潮如火如荼,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创建活动不断深化,村级党组织的两个作用得到发挥,村民自主管理作用得到体现。

许家庄村民在村“三委会”的团结、带领下,砥砺奋进、艰苦创业,围绕发展经济发展这条主线,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突出新农村建设这个载体,提升村民的文明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在产业结构调整、党建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普宣传等方面,受到了中、省、市、县、镇各级的表彰和奖励:被省委表彰为“全省优秀基层党组织”,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表彰为“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被中国计生协会表彰为“全国协会工作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升级晋档 科学发展百强示范村”,“省级卫生文明示范村”等。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举全力发展村级经济,为精神文明建设奠基

邓小平理论基本原理告诉我们: 精神文明可以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物质文明也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实践经验。从实践来看,如果没有一定水平的物质文明做基础、做保障,精神文明建设就会变成空中楼阁、就会成为纸上谈兵。基于这种认识,近年来,我村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发展经济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全村上下呈现出“全心全意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可喜局面。村“三委会”结合村上实情,制定了“做大做强传统产业,做精做细新兴产业,实现富民强村新跨越”的经济发展思路,带领群众发展土布生产,增加村民收入。许家庄村的土布生产从最初的粗放、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发展为3个生产规模化、营销现代化、组织产业化,入社会员达3000多人的合作社模式,许家庄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土布村”。为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技术能力,提升我村土布的市场竞争力,村干部多次和县劳动部门联系,于2010年10月份邀请市、县劳动技术鉴定中心的老师前来村上授课,并对学员的技术能力进行考核,年底我村已有178人取得了织布技术资格证,实现了织布人员持证上岗的要求,合作社的运作也更加正规化。在产业发展上,三个土布专业合作社年产量15万套,产值达3000万元。入社农户年底分红达1万多元,玉女土织布专业合作社也因此被评为省级“百强示范合作社”。

由于许家庄地处卤泊滩腹地,土壤盐碱化严重,加之水利条件还不完善,农业生产效益低下。针对这一情况,村上又组织党

员干部、群众代表赴山东寿光、杨凌等地考察市场,引进了地膜玉米栽植技术,确定了本村农业主导产业,加大培植村上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7803元,成为全镇新农村建设的领头羊,引领全镇新农村建设的潮流。

(二)狠抓村民教育,努力提升文明程度

精神文明建设归根到底是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没有文明的农民,就没有文明的村风。营造文明的村风,关键在教育。许家庄村把提高村民素质作为一个根本任务,贯穿“三个建设”工作始终,做到常抓不懈。

一加强理论学习。一方面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系统,认真组织干部、群众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农村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和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结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公民道德教育活动,印发宣传品1000余份,大力加强社会公德和家族美德教育,在群众中广泛宣传计划生育、殡葬改革、移风易俗等内容。培养农民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热心公益、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意识,形成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良好有序的社会秩序和健康文明的社会风气。各村组都设臵社会主义荣辱观、平安创建、计划生育等墙体标语或宣传栏牌,进行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普及教

育。二抓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近年以来通过农忙时在村培训、农闲时进学校培训、实地辅导等形式,加强对全村农民的技能培训,逐步使青壮年农民都能掌握一两门农业实用技术或职业技能。三加强村“三委”班子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对一些社会丑恶现象和不文明行为敢抓、敢管、敢负责任的干部和热心村公益事业的群众,进行大力表彰,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全村范围内努力营造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的浓厚氛围。我们先后多次组织三委成员和村民代表赴发达地区考察、取经,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通过学习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精神文明是以物质文明为基础的,只有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才能为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从而在思想上彻底根除了“重经济,轻文明”的落后观念。目前,许家庄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同经济发展步调基本一致。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拓宽文明建设渠道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是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基本条件,也是衡量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求知、求乐的愿望更加强烈,只有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把文化宣传阵地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才能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村“三委会”的积极倡导下,制定了本村社会事业发展规

划,包括水、电、路等村容村貌基础设施,并提出了多项建设性工作举措。利用“村村通”广播电视和电话为载体,为农民获取信息提供方便、快捷、经济、有效的渠道,建立健全以广播电视、电话网络为纽带的文化传播网络。目前全村有线电视、电话入户率达95%以上,宽带网络100多户。2002年投资50万元建成了集村委会、农民夜校、农村人口学校、“农家书屋”等工作、学习、娱乐于一体的许家庄村活动阵地。热情、勤劳的许家庄村民先后自发组建了秦腔自乐班、腰鼓队、锣鼓队、健美操舞蹈队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休闲娱乐活动队伍。

为进一步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经多方努力、协调,于2010年6月又投资25万元建成了许家庄村民文化活动广场。为彻底改变农村生产、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的现象,给村民的文娱生活创造舒适、干净、卫生的环境,2011年4月份又投资12万元新建20个村民垃圾处理池,并配备一辆垃圾运输车。至此,许家庄村的图书阅览室、远程教育网、文娱广场、健身器材等,精神文明建设的硬件设施全部配备到位,宣传阵地进一步扩大。

(四)丰富创建活动内容,巩固文明建设成果

村上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每逢丧葬迎娶,统一由“红白理事会”出面组织,既节约了群众支出,又实现了移风易俗。已经连续多年邀请省书画协会的学者在春节来临之际,为村民书写

春联。每年三八妇女节,不但由村民自编、自排、自演各类文娱节目,还要组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妯娌”等评选活动,树立正气,形成了健康向上的村风、民风。每逢春节、元宵节、劳动节、建军节等,村上都要组织农民群众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2010年7月1日为庆祝建党89周年,特邀蒲城“尧山*秦韵”栏目组走进许家庄村,为村民奉上了一场文化大餐。

现在的许家庄村已成为荆姚镇乃至全县、市的新农村示范村,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文明程度得到较大提升,产业结构得到合理调整,农民收入得到较快增长,各项文明建设活动得到深入普及,促进了各项建设事业较快发展,全面体现了生产发展作为许家庄村新农村建设的必要物质基础,生活富裕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体现,乡风文明变为新农村建设的灵魂,村容整洁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先决条件,管理民主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

实践证明,新农村建设事业为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的开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给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开辟了一条以经济带动文明,以文明促进经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篇6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改变村容村貌、提高村民文明素养的重要方式。为全面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高全村群众精神文明水平,特制定付家村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按照XX市文明办《文明村建设要则》、《静海区文明村建设标准》,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着力实现乡风民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三个美起来”,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全面提高村民精神文明素养。

二、工作重点任务

(一)让乡风民风美起来

1.抓好价值观引领。深入持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利用宣传栏、宣传标语、绘制宣传墙、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形成紧贴习俗传统、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文明风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修订村规民约,围绕当前基层治理的难点问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到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美丽家园、公共秩序、平安建设、移风易俗等村民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用简单明了朗朗上口的语言、直观具体的约定拉近村民行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距离。

2.提升道德素质。大力推进移风易俗,组建红白理事会,引导村民抵制陈规陋习、封建迷信,新办简办红白事。加强法治教育宣传,引导村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问题靠法。以孤寡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为重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营造户帮户、送温暖、献爱心的良好风尚。

3.培育优良家风。坚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大力开展美丽庭院、“最美系列”评选活动等,广泛选出最美儿媳、最美公婆等身边典型,让勤俭、孝敬、诚信、善良等美德在家庭生根,引导村民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促进家庭和睦、亲人相亲相爱、青少年健康成长、老年人有所养。

(二)让人居环境美起来

1.建设健康宜居环境。一是无烟环境,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一律禁止吸烟,主要建筑物入口处、楼梯、公共厕所、会议室等区域有明显的禁烟标识。二是清洁卫生公共厕所投入使用;三是每户增加垃圾桶、加装21处垃圾收集亭、建立垃圾分类机制。

2.提升改善基础设施。扎实推进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庭院美化、街道亮化工程,改善村内交通、水利、电力和环卫等基础设施。

3.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做好村内生活污水、秸秆焚烧、坑塘沟渠、农业污染等治理,努力打造沿线美丽、面上洁净的良好环境。

(三)让文化生活美起来

1.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一是按照创建要求有固定的健身场所和基本健身设备,在明显位置张贴安全标识,并定期进行维护以保证正常使用。二是修建了文化广场,面向村民,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各种健身活动。例如:军训、拔河等,增强村民的体魄;组建广场舞队、健步走队伍,保证村民每日运动量达到。开展趣味运动会:绑腿跑、障碍折返跑、踢毽子、仙人指路、抱球接力赛等,提高村民参加运动的兴趣。

2.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开放室内文化多功能厅、图书室,提供交流环境,提供教育资料;设立健康生活方式健康教育宣传栏,定期更换内容,传播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心理平衡等健康信息,确保村民在理论上了解健康的方方面面。

三、相关要求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付家村创建文明村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指定专人负责本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定任务定目标、定时限,定期召开例会,保证精神文明建设顺利实施。

(二)要周密制定方案。

要掌握本村的基本情况,了解村民的需求,制定本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方案,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新农村建设应注重生态文明 篇7

一、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随着农村经济的长足发展,农民的居住环境有所改观,但农村环境形势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要求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乡镇企业的污染不断加重。有些企业负责人环保意识淡薄,偷排、超排现象时有发生。乡镇企业对农村环境的影响主要是“三废”(废渣、废液、废气)排放量大,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如果不能对乡镇企业进行科学规划,严格依法管理,其污染将严重影响新农村建设。

二是农业生产带来的面源污染。首先是化肥、农药污染。近年来,农民群众为了提高土地产出水平,大量地使用农药、化肥,由于缺少农业科技知识,使用不当,使化肥和农药的利用率很低。大部分残留在土壤、水体、农作物及大气中,既造成了环境污染,也给人与牲畜造成了危害。其次是养殖业污染。随着家庭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生的大量畜禽粪便随意露天堆积,导致有害病毒扩散和传播,成为疾病增多和一些传染性疾病流行的重要根源,直接威胁农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三是日常生活对农村环境的影响日益严重。长期以来村寨建设无规划,村寨中无公厕、道路缺少硬化、畜禽散养、农家肥和废弃物乱堆乱放、人畜居住混杂、生产生活废水随意排放等问题依然普遍。农村水体污染表现尤为突出,有些村庄是工业污水、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三污合流”,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污染饮用水源和用于农田灌溉,严重威胁着村民身体健康和农作物安全。

四是落后的能源利用方式.在我国农村很多地方,能源利用主要是薪材和煤炭,液化气、沼气、电气等清洁能源利用率不高。这样既浪费木材,破坏植被,也很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威胁群众身体健康。同时,随意焚烧秸秆、稻草等农作物现象屡禁不止,很好的农作物资源就这样付之一举,丝毫没有充分利用,相反却污染环境,造成事故。

造成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受传统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影响;二是广大农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有差距;三是农村环保投入不足。

二、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遵循的原则

新农村建设涉及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改善环境质量,为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遵循以下六项原则:

(一)要遵循“三同步、三统一”的原则。

做到经济建设、村镇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二)要遵循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原则。

健全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统筹考虑各种利益关系,把环境保护纳入各级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

(三)要遵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

对重大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区域开发、城镇规划、新农村建设等,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事先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估,做到既推动新农村建设进程,又超前防治污染,促进协调发展。

(四)要遵循符合环境承载力的原则。

充分考虑新农村建设本身的环境容量,切实控制并逐步削减各类污染物直接排放的总量,逐步改善农村的整体环境质量。

(五)要遵循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

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生活污染物的处治,一手抓传统生活习惯的改变,真正达到生活既宽裕,村容又整洁的生态文明。

三、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对策措施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结合县情、乡情、村情及时做好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应把保护农村环境作为重要内容。

(一)开展环境宣传,为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氛围。

针对农民文化知识水平普遍较低的情况,可采用一些农村喜闻乐见的形式和素材,比如科教片、宣传图板等,或者结合文艺宣传、科技扶农等内容,开展环保知识下乡活动,编写适合在农村中小学、城市流动人口中使用的环境和生态乡土教材,在农村中小学中广泛普及。

(二)做好村镇建设规划,为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打好基础。

应以村镇的布局、建设规模、发展方向等方面对村镇建设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避免盲目建设过程中因忽略环境因素而造成灾难性后果,保持环境规划与村镇规划、环境建设与村镇建设、环境管理与村镇管理同步进行,把小城镇环保工作纳入干部政绩考核。

(三)加强环境管理,为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保障。

必须加大乡村工业污染防治力度,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的环境准入制度,坚持环保第一审批权制度,严把项目审批关,认真落实环保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禁止高耗能、重污染、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上马,杜绝污染向农村转移。对国家明令禁止生产的“十五小”企业,要坚决取缔。同时,要加强和完善乡镇环保机构建设,加大对环保部门的投入,为环保部门配备必要的执法和监测设备。

(四)发展生态农业,为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动力.

以生态产业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根据区域农村资源特点,通过综合利用现代农业技术,调整生态链条中的农业结构,对人们从事生态建设中零星的、分散的经济活动进行优化组合,将建设“生态家园”和“区域生态产业”结合起来,培植具有比较优势的生态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富民农业产业群、产业带、产业区和产业基地,充分发挥生态农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经济支撑作用。

(五)生态移民和补贴维护生态制度创新.

在有些生态极度脆弱的农村地区,如果不发展经济,财政收入、农民收入就无法解决;如果要发展经济,就得破土垦荒或开发利用当地自然资源,无形中就会破坏生态环境。因此,这些地方的新农村建设要换一种角度去考虑,引入“不发展就是发展”的新理念,沿两种思路展开:

一种是继续推行生态移民.

在自然环境极度恶劣、不适宜人类居住、生活的地区,应继续推进生态移民,通过向区外迁移农村人口,杜绝人类在生态脆弱区的开发经营性活动。但是生态移民成本高,农民改行择业空间狭小,移民安置难度也大,有时候还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必须加强科学论证和工作协调。

另一种是补贴维护生态制度创新.

要合理确定生态恢复和自然保护区,科学规划区内村落分布,引导居民相对集中,围绕居民点建设一定面积的高效基本农田,在解决好群众的生产、生活等问题的前提下,减少大面积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应通过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有计划地补贴居民日常生活开支,引导居民从事维护和保护生态环境区工作。另外,国家和地方政府可通过多方筹集资金,尝试设立“生态维护奖励基金”,对维护生态环境做出重大贡献的村镇和个人予以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以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维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南街——新农村建设盛开文明花 篇8

我们沿着村中的水泥路面逐家逐户地参观、访问。这里家家户户干净利落,高大宽畅的堂屋、房间布置得别开生面,地上铺着地板砖,桌椅、沙发、冰箱、厨柜摆放的整整齐齐,有线电视播放着欢快的节目,书桌上的电脑显示出主人的品味。厨房里用沼气燃料,卫生间里有热水器。家前屋后一块块用栅栏围起的菜地里,瓜果累累,菜蔬葱葱。路边绿树环绕,花丛争艳。村外一条清溪在静静地流淌。村里有图书馆、会议室、宣传栏、健身场。村民们热情大方,眉宇间荡漾着甜蜜的笑容。

再往前去,一个诺大的料场呈现在眼前,碎石、水泥等建筑材料堆得像一个个小山包,搅拌机隆隆地转动着。前面公路上,一群村民在义务平整路基、疏通边沟。拌合好的混凝土材料,经过专业施工人员的精心呵护,逐渐变成了一条平坦的水泥路面,慢慢地延伸向远方,环绕整个乡村。

我们站在前不久铺好的水泥路上,遥望相距不远的那崭新的村委会新楼,一幢新颖、别致,集办公、医疗、购物、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呈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漫步田野,一片片绿油油的千亩葡萄园尽收眼底。放眼望去,连绵起伏的斜坡地里,一排排、一行行刚进入花盛期的葡萄苗滕壮叶繁,五颜六色的葡萄花竞相争妍,显示出一派高产的景象。据赵主任介绍,这片葡萄园,是南街村自己到外地引进的,自己培育起来的一个村级集体经济,也是部分农民积极参与的一个股份制企业。它不但能够有效增强村级经济,更是本村农民入股分红的一个好项目,是一项集体长期受益、农民永远得利的富民工程。

信步走进赵主任家,便感受到“三清三改”建成的优美环境,沼气池连着新改造的猪圈、厕所,周围的院坝全部进行了水泥硬化,房前屋后见不到垃圾,屋里屋外嗅不到臭味。走进厨房,拧开沼气炉,蓝茵茵的火苗便熊熊的燃烧起来。在二楼客厅里,洁净的地板砖映衬着雪白的墙壁,明亮的玻璃滑窗配着栗色的包框房门,得体的花布窗帘在艺术吊灯的辉映下,显得温馨和谐,让人仿佛置身于都市的富裕家庭。

走遍南街村,深切地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变化: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生产项目注重长足发展,人居环境优美洁净。更让人感到欣慰的是群众思想观念有了很大转变,对集体事业齐心协力,邻里关系和睦友善。

这时,赵主任高兴地对我说,我们村衷心地感谢吉安县审计局的倾力支持,投资4.8万元和新村建设资金合集为一体,对旧村进行彻底改造。你们驻村工作组成员和我们村干部一道,走村串户,同村民拉家常,讲政策,听民情,道理讲清,政策摆明,晓之以理,道之以情。由于思想工作做得细,目标达到一致,群众积极性高涨起来了,干群干劲十足,个个村民自愿参与新农村建设,旧村改造工作势如破竹,风风火火。不到半年时间,拆除了400多平米的破旧建筑;修筑了1.8公里长的环村水泥路和4 500多米的入户巷道;对五口污水塘进行了清淤和石块砌岸;对四棵古樟采取了保护措施,落实了责任;绿化了环村路旁和空闲场地,整理了各种网线,整治了600余米的污水沟。现在,南街村旧貌变新颜:一排排民居整洁如新,一条条道路宽敞平坦,一束束电线井然有序,一道道管网排列得当,一块块场地平整清洁,一口口水塘清澈见底,农民喝上了自来水,用起了沼气;牲畜集中圈养,垃圾分类投放……这里,下雨出门不湿鞋,煮饭炒菜不用柴,看戏听歌不出村,环境非常优美,居住十分舒心。

他还告诉我,吉安县审计局依托古村风貌,在创造文明新风,创建和谐社会上大做文章,促使南街村兴文明新风,建文化新村。捐资1.8万元改造旧祠堂,建立文化活动中心;购置了液晶电视、功放音响、广播喇叭;建立了图书室,配备了桌椅和书籍;广播电视进了农家;投资了1万元,兴建了健身场,购进了健身器材;购买了四只大鼓、三十只腰鼓和各种乐器,开展了健康有益的文娱活动;成立了村民文艺队;文艺队队员穿红着绿,上演自编自导的乡土剧;开展了家庭美德教育、法制教育、文明教育,开展和谐村组、文明村组、文明家庭等多种形式的文明创建活动。70%以上的农户达到了“文明信用户”或“文明示范户”的标准;建立了最低保障制度,100%的村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我听着,心里确实有点自豪,脸上情不自禁露出了笑容。我高兴举目视下,眼看着有人在树荫下怡然对奕;有人在广播喇叭下聆听悠扬的歌声;有人在阅报栏前驻足浏览;有人在体育器材上强身健体;村民无不悠然自得,其乐融融,到处呈现一派文明和谐的景象。村里的文化底蕴、田园风光与当代文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体现出时尚与古朴相融的美。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简报 篇9

12月28日,商丘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暨移风易俗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宁陵县召开,会议贯彻传达全国、全省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总结交流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市直各部门以及各县区宣传部、组织部、文明办等相关单位负责人70余人参加了会议。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全周参加会议并讲话。

上午,与会人员先后实地参观了宁陵县乔楼乡八里曹村、赵村乡孔庄村、孔集乡翟庄村、柳河镇张庄村和科创电商产业园等,扎实有效的工作和文明和谐的乡风得到大家的一致肯定。在下午举行的经验交流会上,宁陵县、柘城县、睢阳区冯桥镇、民权县北关镇先后作了典型发言。随后,王全周在讲话中指出,上午通过现场看和听,大家深受鼓舞和启发,让我们看到了工作成效、听到了群众呼声、明确了工作方向,同时也产生了压力和动力,达到了召开现场会的初衷。在此项工作中,宁陵县看得准、出手快、行动早,注重组织领导、注重思想引导、注重责任落实、注重制度设计、注重形象鲜明、注重机制创新,重点突出,以点带面,处处盛开精神文明之花,为全市深化此项工作探索了路子、创造了经验、提供了方法。

王全周强调,移风易俗是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实际举措,各级各部门要深化思想认识,深入推进,聚焦“婚丧嫁娶”,开展双评双创活动,在党员干部带头、广泛发动群众和抓好典型示范等关键点上狠下功夫,让精神文明在农村生根生长,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同发展。当前,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移风易俗工作任务艰巨,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面对中央、省、市领导的要求,面对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必须保持清醒头脑,继续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不断提高创建水平,发动、教育、引导和组织群众,强力推进,形成崇德向善、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岚皋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初探 篇10

作者:陈 磊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繁荣文化事业,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支撑和文化服务,是宣传思想战线的重要任务。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精神支柱。

一、目前的现状

改革开放30年来,岚皋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也在同步推进。到去年底,全县已创建成全国文明村镇2个,省级文明村镇2个,市级文明村镇5个,县级文明村镇27个;省级农村文明校园3个,市级农村文明校园5个,县级农村文明校园34个;五类五好家庭文明户190户,十星级文明户5600户,全县的精神文明建设整体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1、围绕乡风文明,建设新农村

国家提出建设新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要求中,“乡风文明”为新形势下农村如何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为此,我县在全县农村开展“乡风文明进农家”活动,并以此为切入点,全面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农民培训。以构建和谐乡村为目标,以宣传教育为基础,以争创活动为载体,全面加强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倡导文明乡风,传播先进文化,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造就一批懂科技、守纪律、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狠抓宣传引导。紧紧围绕《公民道德规范》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内容,通过悬挂标语、办黑板报、开设讲座、张贴宣传画、设立文化墙、表演文艺节目等形式,让宣传进街道、进农村、进

院落,形成了宣传部、文明办牵头,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抓落实的良好格局。

编写乡土教材。结合实际,县文明办组织编印了《岚皋公民道德规范读本》、《岚皋县市民文明读本》、《岚皋县精神文明建设手册》1万余本,农口、科技等重点部门也配合编写了《新农村建设简明读本》、《农村科技实用技术读本和明白纸》等乡土教材2万余册(张),并免费发放到到农户和学校手中。

2、开展主题教育,培育新农民

开展“五大”教育,是培育新型农民的法宝,每年组织宣讲团,在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开展宣讲,从而达到自始至终,一以贯之。

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和谐社会、惠农政策教育,使广大农民进一步掌握国情民情,进一步把握大好形势,进一步激发创业热情,培养思想解放、视野开阔、敢想敢干的新农民。

思想道德教育。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自觉革除陋习,破除迷信,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培养艰苦奋斗、勤奋敬业、文明诚信、善待他人的新农民。

文化科技教育。组织农民学文化、学技能、学经营、学管理,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头脑,增强广大农民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提高农民适应市场经济和发展农业生产的能力,培养懂市场、善经营、有技术的新农民。

3、注重示范引导,树立新典型

典型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先进典型,就是一本鲜活的教科书。正确运用这一方法,对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挖掘身边先进典型。我县从抓“123”工程入手,即抓好一个示范镇(石门镇)、2个综合示范村(宏大村、头桥村杨家院子)、3个榜样人(张本树,全国优秀公安民警;谢克章,退休老干部;廖文炳,市级优秀乡镇纪检干部),取得了良好效果。石门镇2005年获得市级文明村镇称号,2006年获得省级文明村镇称号,2008年又创建成全国文明村镇,而头桥村和宏大村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建立创建工作机制。通过上述的典型开导引路,岚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了“百花争艳”、“百花盛开”的局面。城镇各文明单位落实了抓乡带村的责任,实行与自身业务发展一同考核。对照《岚皋县乡风文明标准》、《乡风文明示范户标准》和《五类五好评选标准》及《文明和谐家庭创建标准》,县、乡每年都要制定活动方案,把握认真组织、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检查验收、申报评选等各个环节工作不走过场。

解决群众迫切需要。榜样是“点”,全局是“面”。搞好面上工作,就是要解决更多数群众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我县多方筹集资金,建设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室,目前已建成标准化文化站10个,农家书屋20个。同时,深入开展”三下乡“活动、十佳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民歌民舞竞赛等群众参与性强的活动,以活动促创建、促深化。随着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群众性活动的经常开展,乡镇文化生活开始日益。

二、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工作目标不够明确。体现在一些村镇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视不够,工作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部分基层干部认为物质文明不抓不行,精神文明不行了再抓,忽视了精神文明对经济建设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片面认识,严重影响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

2、思想观念陈旧落后,群众素质参差不齐。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农民缺乏学科技、用科技、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的创业精神。一些群众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产生错位,导致崇尚科技文化知识的氛围不浓,学习文化科技知识的热情不高。

3、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工作经费缺乏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收入普遍提高,但由于部分农村用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资金不多,经费投入明显不足,导致乡村文化场所建设没有全面达标,文化活动不能正常开展,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不能得到满足。

4、文化队伍人才紧缺,活动层次难以提高。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我县真正具有文艺专业知识和组织能力的人才奇缺。基层镇、街、办文化干部多为兼职,难以做到专干专用,基层镇、街、办文化干部多为兼职,难以做到专干专用。具体从事文化工作的干部缺乏培训学习,知识老化现象比较突出。

5、脏乱差现象较为普遍,环境意识有待提高。农村的脏乱差现象比较普遍,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后的返潮现象比较严重,部分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淡薄,缺少美化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五乱”得不

到彻底根治。卫生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卫生评比活动流于形式,还没真正落到实处。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

1、完善机制,夯实创建责任。进一步完善领导机制,把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目标落实到各村,把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2、加大投入,打牢创建基础。把精神文明建设所需资金纳入各地财政预算,建立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基金,采取确保重点,合理统筹,集中使用的方式,用于到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采取财政预算的方式,划拨专项经费,认真建设好包括农村广播室、文化活动室、阅报栏以及村党员活动室、人口学校等各种思想文化阵地,为农民提供良好的精神食粮。

3、加强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实施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农民技术人员培训计划,强化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统筹”。同时,要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破除陋习与建章立制相结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抓好“破”与“立”的典型,弘扬文明新风。继续深入地开展移风易俗活动,阻止陈旧陋习抬头,形成崇尚科学、文明向上的良好社会新风尚。

4、引进人才,活跃文化生活。通过广泛开展各项活动发现,挖掘、培养文艺人才,组建一支稳定的基层宣传干事和精神文明建设专干队伍。精心设计和选好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载体,运用多种形式,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农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继续深化“三下乡”活动,使之制度化、经常化,满足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方面的多层次要求。

农村教师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篇11

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只有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增强农业和农村的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才能为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农村教师应以综合活动课、实践课为依托,努力使自己成为知识、技能共有的“双师型”教师,利用课余假期当好农民的辅导员,利用已经掌握了的知识与技能,如网页制作、网络信息的检索等,直接对农民进行辅导。也可以做农民的信息员与产品推销员,为农民排忧解难。遇到那些专业技术含量高的,如农业科学技术、产品加工技术、新品种推广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农村教师应积极参加由政府牵头的农业科技部门专业培训,向农民传授知识,为农民服务。

生产发展、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人文修养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针对农民求知、求富、求乐的心理要求,农村教师为了帮助农民提高科学文化知识与人文修养,可以长年向农民开放学校图书馆(室),定期深入农村文化茶馆宣讲党的富民政策,帮助农民学习历史、地理、法律、文学等有关知识,以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

在弘扬农村高雅文化、促进乡风文明与村容整洁方面,农村教师可利用自己文化方面的优势,组织各种农民喜闻乐见的活动,促进农村乡风文明与村容整洁。农村教师可以依靠学校和村支“两委”的支持,把爱好不同的农民组织起来,利用假日、农闲时间举办音乐、美术、戏曲、武术、健身体操、气功等文艺体育活动,以陶冶农民情操。还可以不定期为农民举办各种文艺晚会与运动会,丰富农民业余生活,提高农民的生活技能和素养,培养农民的广泛兴趣与爱好。

当然,由于农村学校管理体制和学校条件的限制,农村教师服务农民的渠道还不够畅通。这就要求以县为主的各级政府拓宽思路,勇于创新,利用中央新农村建设的惠农政策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新机遇,及时为农村教师惠农服务搭桥铺路,统一理顺各种关系,让农村教师成为改进、推广农村教育和科学文化的主力军。

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篇12

1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依据

1.1 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运用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人类要善待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 遵循自然界的发展规律, 不可随意更改, 如果违背生态规律必将受到自然的惩罚。恩格斯在《工人阶级状况》等著作中对过度开发自然, 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给予了强烈的谴责。恩格斯警告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 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马克思恩格斯的话提醒着我们如果想要让人类持续地发展下去, 就必须和自然和谐相处。当然, 马克思恩格斯说要顺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 这并不是说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 而是强调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合理地利用自然,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1.2 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生态文明思想的继承和升华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 诸子百家的人与环境思想对当今仍有重大影响, 各家学说虽然各有差异但是却殊途同归都强调尊重自然。在对待山林资源、动物资源、环境管理等方面儒家也提出了一系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措施, 例如“斧斤以时入山林, 林木不可胜用也”, 儒家认为只要按照自然规律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地利用就可以使自然资源永续存在。

1.3 是对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发展道路的反思

人类文明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从原始社会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被动地服从, 到农业文明时代随着人类生产水平逐渐提高,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被动地服从发展为积极的干预和改造自然,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从这时逐渐开展。到了工业文明时代,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急剧上升,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再像过去那样满足于简单的拥有, 而是希望达到一种“过剩”的状态, 于是便开始想方设法掠夺自然, 对自然的态度也由原来简单的“利用、改造”转变成了“征服”, 这种无休止地开发超出了自然界所能承受的范围, 随之而来的后果就是自然界开始以各种形式报复人类, 不仅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日益枯竭, 而且每年频发的自然灾害就像一颗不定时的炸弹一样安插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 在不经意间就会爆发夺取我们的安全和财产。

2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业生产活动历史悠久, 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大, 人地矛盾十分突出。农村生态建设是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内在要求, 更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途径,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有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2.1 是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农村是一个拥有巨大资源的宝地, 它的存在和发展不仅可以满足农村人民自给自足的需要, 还可以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后劲。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在保障人们正常生产生活的条件下, 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提出更高要求, 它是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这条道路可以使农村人民的劳动产出更高, 生活环境更加优美。

2.2 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国目前实施的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现代工业化道路, 城市的发展给农村提供了很多帮助和支持, 但也不免给农村的环境带来了一定的破坏, 很多城市的人对此抱以漠视的态度, 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农村的事、是农民的事,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然而, 疯牛病、禽流感、口蹄病、有毒大米等一系列社会公共卫生安全问题一浪接一浪的爆发……其原因主要是农产品使用了过量的农药和化肥。因此如能加大对农村的环保投入, 不仅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还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健康的农产品。另外我国在先富与共富理念的指导下, 城市率先发展起来, 现在需要反过来对农村加强投资和建设, 让农村生态环境的发展为统筹城乡发展奠定基础。

2.3 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途径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美丽中国, 这不仅是对城市生态的要求, 还是对农村生态发展的重要提示。农村作为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城市发展的后花园, 可以为城市人民提供新鲜的空气和水源, 美丽中国的建设离不开农村生态的发展。

3 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问题

3.1 公众对环保问题认识不深

目前, 我国人民虽然意识到了环境保护, 但是对于环境保护的手段缺乏了解。尤其是农村居民整体受教育程度不高, 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认知大都还停留在不乱倒垃圾, 不乱排污水等最初级阶段, 而对于如何控制污染, 避免污染等深层次的问题则鲜有知晓, 此外农村居民还普遍缺乏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3.2 农村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

据测算, 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垃圾约218亿t, 生活污水约90多亿t, 人类尿年产生量为216亿t, 而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淡薄, 他们对垃圾的分类处理大都认识不清或者认识不到位, 因此这些垃圾绝大多数都没有得到很好地处理而被随意丢弃, 造成了当地土壤和水源污染。另外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土地租金、劳动力成本大大上涨, 加上对环保要求的提高, 很多工业开始转向农村, 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被城市淘汰的污染型企业, 他们在农村生产, 不会受到严格的监督和管理, 工业污水未经处理就排放的现象也随处可见, 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这种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相叠加的形式不仅会破坏当地人的生存环境还会给周边地区的生活生产留下很大的隐患。

3.3 环境监督不到位, 资金投入不足

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已经出台了一些法律条文, 如《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 但由于政府监管不到位, 这些条例大都只在城市有效, 农村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被迫停止。另外, 由于城乡二元制的社会结构导致的农村和城市的发展不均衡也使得政府在城市和农村的环保资金投入存在重大差别, 我国的防污资金几乎全部投到了工业和城市, 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方面的资金, 也很难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 农村建设污染治理基础设施的要求更是难上加难。

4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措施

4.1 在思想观念方面

要加强农民的生态道德教育, 将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引入到农民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之中, 帮助农民树立崇尚自然、热爱生态的理念。要对农民开展环境保护技能培训, 让更多的农民了解自然规律, 养成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习惯, 引导他们自觉养成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此外还要引导农民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减少浪费, 懂得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4.2 在经济发展方面

在经济发展方面要大力提倡循环经济, 发展绿色农业和低污染产业, 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 坚持开源和节流并重, 预防与治理结合, 以高新技术为基础, 将绿色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 降低对农产品的污染, 提高生产效率。要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实施清洁生产, 以节能、降耗、减污为目标, 以技术改造和加强管理为手段, 对农村治污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管理。要大力推广绿色科技, 减少科技的发展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4.3 在政策法律方面

在政策法律方面, 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 对水流、森林等进行统一登记, 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政府有关部门在制定规划、计划以及重大经济行为的过程中, 要把生态环境目标与经济发展目标结合起来, 将环境保护融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加强宏观调控, 适时出台相关政策, 用宏观调控手段引导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制定和完善农村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基本法与单行法, 完善农村环境标准和制度, 完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中关于农村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同时要加强上下级政府之间以及环保机关内部上下级之间的监督, 完善村民监督, 提高村民的主人翁意识, 以实际参与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

摘要:自十八大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 十八届三中全会又相继提出了要将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化。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 农村生态发展对我国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内在要求, 是实现美丽中国的必然途径。目前我国农村在生态发展方面仍面临着很多问题, 因此我们要从思想、经济、法律等多角度出发对农村人民进行引导, 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农村生态观, 为建设美丽中国奠定基础。

上一篇:在全省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下一篇:理财经理述职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