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工作报告

2024-10-02

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工作报告(精选9篇)

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工作报告 篇1

尊敬的书记、各位领导:

今天,大家在百忙中到我们xx村调研、检查,这既是对我们xx农村工作的关怀和指导,也是对我们xx的鼓舞和鞭策。我谨代表村党委、村民委员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就我们xx村xx年以来三个文明建设,向各位领导作个简要的汇报,不当之处,请书记和各位领导多提宝贵意见。

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我们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开展的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抢抓省级开发区辐射的优势,以社会稳定,发展经济为根本,坚持弘扬张家港精神,坚持科学统筹、亲民利民、团结战斗、艰苦奋斗,全村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概括起来反映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村级经济实现了新跨越。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中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全村工业经济在较高平台上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具体反映在以下三点:(1)主要经济指标继续增长。(至10月)全村工业产品销售收入达到5.007亿元,利税总额达到3652万元,技改投入xx万元,分别同比递增21.1%、19.5%和9.6%;(2)骨干企业支撑带动明显,落户在我村的华电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华林热镀锌有限公司、鸿基毛纺有限公司等企业都加大技改,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质量越来越好,起到了龙头带动作用;(3)农民增收问题十分看好,今年以来,我们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己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我们不仅在加强管理的同时,鼓励农民发展房东经济,全村有近乎50%的农民出租住房,仅此一项,全村增收500余万元,而且尤其重视鼓励发展“临街经济”,全村有50户在农民街上从事商贸,户均收入2万余元;有110户从事运输、修理、服务等行业,户均收入1.5万余元;全村有各类养殖种植专业户80户,户均增收超2万元,而且积极为农民解决就近就业,增长收入,全村有50%劳力进厂务工,年收入人均达1万多元。

二是坚持以实事工程为依托,新农村建设迈开了第一步。

今年以来,我村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我们主要狠抓了四大实事工程:(1)狠抓清洁家园、清洁村庄、清洁河道的城乡大环境整治工程,全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成功创建了省级生态村。同时对虎泾文明小区建设投入60余万元,已完成了后桥河填埋、下水道铺设等第一期工程;(2)狠抓以五大中心为重点的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目前基本建成,成为市区南较的融文化、娱乐、健身、党建、保健卫生为一体的新农村亮点,共投入资金180余万元;(3)狠抓了统筹发展三产一条街富民工程,启动了沿老沙锡路的门面改造和商业区的改造,形成了农村一条街的特色;(4)狠抓了稳定农村秩序的社会保障工程,对社区居民实行大额补贴,目前为止新型农村医疗服务已经建成,参保率达90%以上,同时,农保参加率达90%以上,全村有800名老年农民领取养老补贴,为14户困难农民办理了低保。

三是坚持以文明创建为抓手,精神文明建设呈现了新面貌。

我村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五星级文明家庭”评比强化了社会风尚,涌现出一批五星标兵户。社区教育举办的有声有色,其中xx村被评为基层老年规范化建设被评为张家港市先进单位。村级篮球场、书场、图书室、乒乓室都已建成,并建立了农村篮球队、拳功操等队伍,与此同时,加强了老龄活动室建设,有效提高了社会文明程度,社会风气有了明显好转。

四是坚持以社会稳定为保障,社会治安发生了新变化。

今年以来,我村在公安、办事处综治等部门的关注下,一方面加强了公民道德、法律法制等教育,坚持以村民自治为重点,另一方面加强了村级联防、村级警务站、村级调解工作等队伍建设,从而使全村群众安居乐业,全年无群体信访、上访事件发生,为投资者营造了较好的社会环境。

五是坚持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班子建设有了新举措。

上半年,我村在结束第三批先进性教育的基础上,切实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规范了党员干部的学习、工作等制度,健全了村务公开、村级纪监委工作制度,坚持了民主评议党员、村干部制度,村党委、村民委员会全体同志团结一致,步调一致,争先理念一致的风气越来越好,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越来越好,亲民利民的观念越来越好,党群干群关系密切,群众对班子成员的信任度越来越高。

回顾总结即将过去的一年,我们所取得的成绩主要来自四点:

一是上级领导的关怀和帮助是保证;二是班子团结战斗,提升整体素质是关键;三是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是基础;四是科学统筹,抢抓机遇是根本;五是党风、政风、民风根本好转是条件。

我们清楚的认识到,我们xx村目前摊子大、人口多,新农村建设任务重、压力大,经济基础还不厚实,需要做的工作很多,我们必须在省级开发区党工委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攻坚克难、齐心协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新的贡献。

下一步,我们的总体思路是:一是找准一个定位,做到三个确保;二是扣住一条主线,坚持四个到位;三是强化一个管理,提高五种能力。

一是找准一个定位,做到三个确保。我们就是要在新的区划调整后的新形势下,紧紧依靠开发区党工委的正确领导,加快发展经济,看好南大门,争当村级“排头兵”。我们要按照这一定位,从严要求自己,按照这一定位理清发展思路。做到三个确保,就是一要确保社会稳定和谐,只有有了基层的和谐,才有社会的和谐;二要确保突破三大主要经济指标,即明年工业销售突破7个亿,利税突破8000万元,村级可用财力突破530万元,三项主要经济指标必须同步递增20%;三要确保农民增收,继续加大临街经济、房东经济、发展三产等扶持力度,让农民得实惠,让农民能增收。民心齐是基础,民心乱社会就不安。

二是扣住一条主线,坚持四个到位。我们就是要始终扣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条主线,坚持做到四个到位:(1)坚持理念到位,立足于构建和谐社会;(2)坚持措施到位,立足于因

地制宜;(3)坚持责任到位,立足于村民实惠;(4)坚持经济到位,立足于办好实事。我们计划选好处在金港大道西侧、高速公路以南的廊下片四个生产组、150户、450人这一村庄为新农村建设点,以环境整治为切入点,以墙体整修为抓手,以绿化美化、清理河道为突破,以完善基础设施体现一个新家为重点,计划投入500万至700万元,采取一步规划、分步实施的方法,力求在明年建成一个新农村建设点。

三是强化一个管理,提升五种能力。我们就是要围绕提升执政能力,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围绕亲民利民,加强村民自治管理;围绕全面提升人的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管理;围绕村风民风,加强综治管理;围绕党风廉政,加强班子内部管理;围绕争先进位;加强各项制度管理。通过加大管理,努力提升五种能力,即努力提升党员干部讲政治的能力,始终与上级领导保持一致,一切矛盾不出门,努力化解在基层;努力提升真抓实干的能力,坚持鼓励有作为,帮助小作为,反对乱作为;努力提升艰苦创业的能力,做到科学统筹促发展,争当经济工作的明白人;努力提升帮助农民致富的能力,当好亲民的好干部;努力提升农村工作的能力,做到沉下身子比勤政,严格要求比廉洁,强化责任比实绩。

各位领导,我们将在上级的关怀和指导下,不断开拓思路,做到求真务实,抓好当前工作,结好今年丰收之果,立足“早”字规划明年,抢抓区划调整的新优势、新机遇,为建设新xx努力工作,为构建和谐xx、发展xx、文明xx、亮点xx团结战斗,向领导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借此机会,希望各位领导多关心、多帮助。

以上汇报如有不当,敬请领导批评指正。

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工作报告 篇2

(一)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1. 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直接影响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

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法律对社会成员在生、老、病、死、伤、残、丧失劳动力或因自然灾害面临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 以此来保障每个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资金严重不足、保障人口和地区有限、保障水平低下、保障方式陈旧、保障任务加重等问题, 直接影响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农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前, 必然要考虑抵押权实现后的风险, 即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后, 当面临无业、贫穷、生病、年老等困难时, 生产和生活能否得到社会的保障。由于我国实行“城乡分治”, 占总人口80%的广大农民绝大多数长期被排斥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 土地承包经营权承担着农民就业保障和伤病养老保险功能, 大多数农民仍然把土地承包经营权看成“活命田”和“保险田”, 不敢轻易将其抵押出去。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必须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2.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途径

(1) 加强管理部门和监督机构的建设

(1) 建立政事分开、高效廉洁的管理部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采用多头管理体制, 导致效率低下、成本过高、基金管理混乱。为此, 应该建立起政事分开的农村社会保障管理部门。一方面, 应当确立农村社会保障统一管理的机制, 并自上而下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另一方面, 具体的社会保障事务则由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办理。管理机构要高效廉洁开展工作。首先, 要着力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素养, 建立一支具有高度责任感、高业务水平、高工作效率的管理队伍。其次, 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促进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廉洁开展。

(2)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构。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由保障部门独立管理, 缺乏有效监督, 容易导致贪污、挥霍、挪用保障资金的违法犯罪案件发生。因此, 应由劳动和社会保障、审计、监察、财政、金融等部门组成联合监督机构, 加强对农村社会保障管理部门的监督。

(2) 完善保障体系

我国农村发展落后, 农民需要得到更多的保障, 但最基本的要求是“生有所靠、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因此, 从我国实际出发, 按轻重缓急, 目前应重点建立和完善农村的三个保障制度:

(1)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是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的措施。首先, 要科学确定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居民收入水平确定维持居民基本生活的最低支出标准。其次, 要合理界定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收入水平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民都应该得到救助。

(2) 合作医疗制度。这是一种农民通过互助合作抵御疾病风险的办法。首先, 要选择好合作医疗的形式及内容。要逐步形成以村合作医疗组织为基础、乡 (镇) 合作医疗组织为重点, 一定范围的县 (市) 联合的多级合作医疗组织体系。合作医疗的内容应以合医合药为主, 更好地满足农民医疗需要。其次, 政府应适当投入启动和扶持资金, 并加强对合作医疗基金的监督管理。

(3) 养老保险制度。这是解决农村人口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首先, 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应以个人缴纳为主, 集体补助为辅, 政府予以扶持;保险费缴纳标准可设若干档次, 由投保者根据自身经济状况自行选择;保险费可按一年或半年或按季、按月缴纳。其次, 应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设置专门机构管理养老保险基金。再次, 养老保险基金只存银行和买国债不利于基金的保值增值, 政府应有限度地放松管制, 允许基金的运营逐步市场化, 实现安全保值与最大增值的统一。

(3) 建立多方式多渠道筹措保障资金的机制

(1) 从现收现付制向积累制过渡。采用“现收现付制”筹措社会保障资金, “量出为入”、“以支定收”, 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筹资规模和保障支出的稳定, 甚至出现支付危机。而“积累制”则把将来可能和必然发生的因失业、医疗、养老等导致的生活困难所需的保障资金, 预先提取并储蓄积累, “量入为出”, 更有利于实现社会保障的目的。

(2) 开辟资金筹措新渠道。国外社会保障资金主要来源于税收, 在已经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140个国家中, 有80多个国家开征了社会保障制度税。而我国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筹集的主要方式是社会统筹, 并且以“个人交纳为主”, 超越了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水平。为此, 必须开辟资金筹措的新渠道, 设法扩大资金总量。首先, 国家应开征或完善社会保障税;其次, 应规定从乡村集体资产的收益中提取一部分作为社会保障基金;再次, 应规定将一定比例的发行国债收益、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收益转入国家财政, 再通过转移支付等形式, 支持农村社会保障;最后, 应强制开设农村社会保障个人账户, 做到社会账户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增强个人社会保障意识, 节约社会保障资源。

(4) 大力支持农业农村发展

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最终解决, 归根结底需要农业农村的发展。因此, 国家应不遗余力地支持农业生产,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 改革我国现行户籍制度

1. 现行户籍制度显失公平公正

我国现行户籍制度, 是依据195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实行的, 距今已有50多年。当时, 国家为了能在短时间内获取建立现代工业体系需要的原始资金积累, 一方面实行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 另一方面在给予城市劳动力高保障待遇的同时, 严格限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这样既能使城市和工商业减轻人口负荷实现低成本高效率运转, 又能保证农村有足够的劳动力向城市和工商业提供低价的农产品及原材料。现行户籍制度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兴旺, 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然而, 这一制度将劳动用工、住房、医疗、教育、就业等公民权益与户口性质挂钩, 并划分为“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 人为赋予户籍过多的“附加值”, 具有明显的城市偏向, 使户口在一定意义上衍生出价值与等级, 使城市居民和农民之间的社会地位、发展机会明显不平等。该制度关于人口不能自由迁徙的规定, 使公民在很大程度上被固定在原地, 阻碍了劳动力的自由流通和优化配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现行户籍制度的弊端暴露无遗。

2. 现行户籍制度限制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

户籍制度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广东, 不少农民已“洗脚上田”在城镇就业, 长期从事二、三产业, 如2003年深圳市布吉镇户籍人口只有10万左右, 而城镇总人口已经达到了近70万, 有60万左右的外来人口, 其中绝大多数是打工的农民。农民虽然在城镇就业了, 但户口还在原籍农村, 他们在城镇是倍受歧视的“黑户”和“二等公民”, 在就业、医疗、养老、教育等方面都受到诸多限制。由于存在这些不稳定因素, 外出打工的农民宁愿将承包地抛荒也不敢将其流转。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来讲, 抵押权实现将导致农民的承包经营权转让, 很多农民将无地可种, 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将会产生。这些失地的农民, 多数要转移到城市从事非农产业, 但我国城乡有别的二元户籍制度, 极大限制了他们的流动, 使他们在离开土地后并不能顺利进入城市, 成为了无业流民。这反过来使农民产生种种顾虑, 不敢轻易离开土地, 从而限制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一项有11168人参加的调查显示, 91.7%的人认为有必要进行户籍改革。这充分说明了户籍制度的改革, 乃是人心所向。

3. 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

(1) 破旧立新的改革目标

我国户籍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 放宽户口迁移限制, 引导人口的合理有序流动。笔者认为, 这一改革目标革除了现行户籍制度中的不合理因素,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首先, 按照“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目标的要求, 必将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的二元户口性质, 不再给户籍强加许多附加值, 从而实现公民身份平等, 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平等合法权益, 实行城乡一体化, 消除二元社会的特征。其次, 按照“放宽户口迁移限制, 引导人口的合理有序流动”目标的要求, 必将从根本上改变现行以行政调控为主的人口迁移方式, 形成国家立法规范、社会经济调控、个人自主选择的迁徙调控新格局, 促进人才的合理自由流动。户籍改革目标的实现, 必将极大地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和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2) 统筹兼顾的改革内容

(1) 科学合理开展户口登记工作。要改革现行的迁移审批制, 依据公民的居住地来登记户口;户口登记主要具有收集和管理公民个人信息的功能, 不再附加其它价值, 切断依附于传统户籍制度的各项劳动就业制度和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纽带;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二元户口性质划分, 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 统称为居民户口。农业人口还是非农业人口依据职业来划分, 仅具有统计意义。

(2) 积极调整户口迁移政策。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的职业或稳定的生活来源为基本落户条件, 由各地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及综合承受能力, 制定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人口发展规划, 以落户条件取代计划指标。同时, 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要保持人口的适度机械增长, 对其周边地区和卫星城镇, 要制订相应的鼓励措施, 以吸纳城区人口和本市农村人口为重点, 促进其人口规模的形成和逐渐扩展。

(3) 加快《户籍法》的立法步伐。制定《户籍法》的目的在于, 让新的户籍制度适应当前社会形势下的人员流动, 保障我国所有公民的平等自由权。《户籍法》应该包括以下内容:公民拥有依法迁徙入籍的自由;取得入籍居住资格的基本条件是, 在拟入籍地有稳定的住所, 或有稳定的工作, 或有直系亲属、监护人承担赡养、抚养、监护的义务;取得某地户籍后, 公民在租用或购买住宅、求职、工作、受教育、婚姻生育、参与公共政治社会生活、休憩等方面享有平等权利。全国各类地区不再设立类似红印、蓝印之类的差别性户籍。

(3) 循序渐进的改革步骤

(1) 户籍改革是一个过程。户口本身并不复杂, 但附加在户籍制度之上的相关社会经济政策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利益分配格局却是错综复杂的。中国人口众多、各地情况不一, 户籍制度的改革应是一个过程, 而不是马上就能够在全国实施。现阶段完全放开让公民自由迁徙, 可能给城市特别是大中型城市带来很大的压力, 公共设施、医疗、就业、教育等都一下子很难跟上, 可能出现城市圈之外的大量贫民窟。

(2) 户籍改革应分“三步走”。鉴于我国目前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还较为悬殊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这些差别仍将存在的现状, 首先要全面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 为整个改革积累经验。有学者认为, 我国的户籍制度改革, 应该分“三步走”:第一步就是在形式上将户口“一元化”, 统一成为居民户口;第二步, 应该是逐步取消暂住证、居住证等形式的证件, 以实现居民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最后一步——也是更为艰难、漫长的一步, 就是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待遇的全国统一。这三个步骤并非截然分开, 而是可以齐头并进的。

(三) 培育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市场和中介服务组织

1. 流转市场和中介服务组织发育不成熟之现状

(1)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管理处置权部分掌握在国家或集体手中, 土地收益权等常受到政府与集体的侵害, 农民获得的权利不完整, 并没有成为完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主体。

(2) 大部分地区没有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易场所、机构等交易载体。

(3) 农村中介服务体系发展滞后, 没有完善的资产评估、委托代理、法律咨询、土地投资、土地保险等组织。

2.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因受制约并不顺畅

市场和中介服务组织发育程度较低, 导致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透明度不高, 供求双方信息受阻;完成交易的渠道不畅, 范围狭窄, 过程漫长, 土地流转速度受到很大影响, 缺乏效率;流转中获取信息、进行谈判、签订合同、履约等过程付出的成本高, 风险增大, 影响效益和安全。目前, 在市场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中介服务组织比较缺乏的情况下,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基本上处于一种自发的状态, 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农户自发流转;二是集体统一组织流转。这两种流转方式均存在各自的问题:前者是农户各自决策, 漫无目的寻找交易对象, 成本高风险大;后者虽然加快了流转速度, 但农户的自主权受到限制, 也给基层组织和干部提供了谋取私利的机会, 难以保证农户利益。可见, 市场和中介服务组织发育不成熟, 极大地制约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当然不利于其顺畅抵押。

3. 着力培育流转市场和中介服务组织 (1) 赋予农民真正的流转主体地位

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赋予农民完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使其成为真正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体。立法应允许农民在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的前提下, 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以转让、抵押等方式自由流转;应对政府或集体侵害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的行为予以纠正或制裁, 强调政府或集体不履行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职责, 违反法律强制、限制、阻碍流转的;没有农户授权代签流转合同, 或假借少数服从多数强制流转造成损害的;截留、扣缴、侵占、挪用流转资金侵害农户收益权的;以流转为名, 改变承包土地农业用途的, 上级部门有权责令改正, 并视情节轻重由相关责任方承担民事或刑事责任。

(2) 加快流转载体建设

(1) 组建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易所。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载体包括交易机构、场所等。为满足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需要, 应在县、乡 (镇) 土地管理部门的监控下, 加快县、乡 (镇) 两级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易所的建设。乡镇级交易所主要负责本乡镇范围内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县级交易所负责跨越乡镇的流转。对交易所的建设应给予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支持, 交易所应有固定的办公场所, 配备通讯和信息网络设施等交易设备, 并有专业的工作人员。

(2) 立法规范交易所之行为。为使流转市场能健康有序运行, 立法应在交易机构市场准入、交易程序、权利义务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 同时严惩交易机构建设中的违法行为, 规定交易机构未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未经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发营业执照, 擅自开业的, 给予处罚, 符合设立条件的补办手续, 不符合的依法予以撤销;规章制度不健全, 业务人员无从业资格的, 责令健全制度, 培训人员, 拒不执行的, 依法取缔;提供虚假流转信息或“暗箱操作”, 显失公平公正的, 责令改正, 并予处罚;违法乱收费的, 除退还之外, 并予以罚款;业务人员玩忽职守, 徇私舞弊, 违法犯罪的, 依法追究个人责任。

(3) 建立健全流转中介组织

建立中介组织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土地流转的交易成本, 而且可以促进土地流转的市场化进程, 同时为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利益提供保障。

中介组织的类型包括资产评估、委托代理、法律咨询、土地投资、土地保险等机构, 立法上应鼓励个人、企业、公司依法设立形式多样的市场化运作的中介组织。针对中介组织发育严重滞后的现状, 立法还应规定县、乡两级政府要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中介服务组织, 该组织的性质应定位为非营利性国家全供事业单位, 以区别于民间其他中介组织。

中介组织应依据自身不同类型和功能, 积极开展相关的服务活动, 包括: (1) 调查、收集农村土地流转的供求、价格等信息资料, 并通过一定渠道对外发布, 使供需双方能够获得可靠的市场信息, 为供需双方牵线搭桥。 (2) 为土地承包经营权供需双方提供政策指导、法律咨询、土地定级及价格评估、农业项目推广、投资、保险等服务。 (3) 接受委托, 代理供需双方谈判、签订合同、办理公证、登记等有关事项。 (4) 协调供需双方利益, 调解土地流转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 (5) 建立土地流转档案, 方便供需双方查询, 使交易快捷、安全。

(四) 结语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配套制度建设主要包括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我国现行户籍制度、培育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市场和中介服务组织等三个方面。配套制度的建设, 能较好地解决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后顾之忧, 逐步消除农民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的制约因素, 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制度的顺畅运转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韦福.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河池学院学报, 2007, (6) .

[2]韦福.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制度的构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研究生专刊) , 2008.

[3]王益英.社会保障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2.

[4]李剑.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经济法论坛》 (第二卷) [M].群众出版社, 2004:538-540.

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工作报告 篇3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前不久出台文件,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将围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生产生活条件、社会事业三个重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要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支持粮食生产,搞好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

二是要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入,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加快农村公路、农村电力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三是要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继续支持农村科技、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北京 刘铮)

全国农村小学和初中今年全部免收学杂费

今年是农村教育的关键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收学杂费,同时要完成西部“两基”攻坚计划和全国农村远程教育系统。

免除学杂费将惠及全国农村近1.5亿名中小学生。免除学杂费后,平均每个小学生年减负140元,初中生年减负180元,贫困寄宿生可减负500元。(北京 张先国)

我国首次把农民作为法制宣传教育重点对象

“五五”普法规划中,我国首次把农民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民政等部门充分发挥村委会的作用,积极推进法律“进村入户”。

未来几年,要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区建设,以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为载体,组织村民广泛开展“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活动,引导村民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理性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下大力气抓好乡村干部涉农法律的培训,引导乡村干部依法处理各项村务。(北京 李薇薇)

50万个农村基层团组织得到巩固加强

去年以来,各级共青团组织实施的“服务新农村团建基础工程”,全方位推进了农村共青团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团员团干部队伍建设。据悉,该活动开展以来,全国农村新发展团员70万名,推荐优秀农村团员入党13.4万名,整顿软弱瘫痪农村团组织11万个,近50万个农村基层团组织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呈现出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

在福建、海南、甘肃、河南等地,团组织根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团员青年流向变化的实际,探索实行了“联合建团”、“产业建团”、“协会建团”、“流动建团”等多种新型建团模式,进一步扩大农村团组织的覆盖面。

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工作报告 篇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对照这个标准,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应该要注重三个环节。

第一,作好规划是关键。新农村建设务必规划先行,规划需要注意两点:一是求实。做规划必须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要通过规划的实施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二是创新。即目标求新、体系求新、定位求新。规划目标务必力求全面具体有可操作性,将特色产业、村镇建设、乡村道路、教育资源整合、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等重点专项规划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形成一个完整的新农村建设规划体系。

第二,加大投入是基础。目前,西部地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与发达地区农村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要改变这一状况就需要不断地投入。加大投入的重点是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事业建设,让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农村面貌得到改变。近几年,西部地区对农村的投入重点放在了以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农村公共事业投入较少,改路、改水、改厕、改厨、改圈;通路、通电、通水、通沼气、通信息等“五改五通”任务相当艰巨,必须把加大投入当作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

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工作报告 篇5

【范文小编按】坚持党建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坚持把夯实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 机结合…范文文库小编为您整理了《脱贫攻坚经验:“三个规范”提升农村党建工作质量》,供您学习参考使用。

? ? 为充分发挥党建在 统领乡村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 中的作用,旬阳县麻坪镇采取“三个规范”的工作方式,全面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推动镇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规范党员教育管理。定期开展支部书记 党务工作者培训,加强对党务知识的 学习,不 断提高党务工作水平。强化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做到讲规矩 守纪律。通过工作期间佩戴工作牌 设立“党员示范岗” 开展“每月之星”评选等形式,公开亮明党员身份,增强党员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激励党员立足本职,率先垂范,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规范健全各项制度。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制度,逐步规范党费收缴 党员日常教育管理 党务公开 发展党员‘责任’等制度,形成良好工作机制,进而实现党内组织生活规范化。按月制定党建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将任务和‘责任’细化量化,分解到具体单位和个人,明确完成时限,做到‘责任’明确,任务到人,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细。

规范党建活动内容。以“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开展干部结对帮扶 环境卫生整治 治安巡逻等形式多样 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不 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结力和向心力,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带动政风民风作风持续向好,全面提升农村党建工作质量。

2010年三个建设工作总结 篇6

工作总结

一、搭建多元化平台,开创党建新格局

一是学习的平台。坚持支部中心组学习制度,认真落实好局党委布置的学习任务,组织党员过好组织生活,二是管理平台。在民主评议干部、党风廉政建设检查考评等制度的基础上,结合生产经营,重点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和对干部的廉政制度约束。把党务、司务、财务、党员的公开承诺等内容做到公开、透明。三是责任平台。以党员责任区为载体,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典型党员引路的办法注重抓典型树典型,不断提高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四是活动平台。开展了“一个党员一面旗”、“党员先锋岗创建”和“爱企业、建企业、奉献在企业”活动,为党员的学习和开展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正是有了党组织、党员的示范和带动,才使企业增强了生机与活力。

二、弘扬核心价值观,让企业文化落地

企业文化建设谋求的是一种合力,培养的是一种团队精神。绥宁公司本着“用文化改善企业管理、用文化提高企业形象、用文化提升工作业绩”的理念,使企业文化在我公司落地生根。

安全、廉政、服务三位一体的企业文化是建设优秀企

业文化打响的第一炮。多方实践真切体会到优秀的企业文化不能一阵风,做样子。脚踏实地,做的深入才能发挥它的潜能。在安全文化建设上。采取三种形式。一是标语式。把人性化安全警示语作成了6条横幅,挂在企业最醒目的地方,并定期更换内容。让员工天天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二是活动式。开展“每周一答安全提问、”“安全现场评讲“等多种员工喜闻乐见的安全生产与文体相结合的活动,向员工灌输安全理念,达到凝聚人心的目的。三是媒体式。利用报刊、内部网络、宣传栏等舆论宣传形式,使员工时时接受安全文化的教化,将安全理念铭刻在心,落实在行动上。

廉政文化建设的文化生长点在于营造洁净和谐的工作和生活氛围。为此,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杜绝党员干部“闯红灯、压黄线”的主阵地。把廉政文化与全员育人有机结合,做到出手重、效果净、制度严。先后制定了〈绥宁公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考评办法〉,常敲警示钟。反复教育,实情感化。在营造廉政文化的基础上,围绕市局下发的制度完善了十余项“清规戒律”,规范派车、加油、修车、招待费等制度,对大物资采购实行多步走,多方监督的方式,堵腐防漏。并打破常规,深入挖掘新的廉洁教育资源,在内部开辟了廉政宣传专栏、张贴反腐倡廉警句,年初开展了廉政文化进班子、进部门、进班组、进家庭“四

进”活动。曾志勇经理和谢志华副书记在“四进”活动中,为企业利益,舍弃人情,拒收礼金近万元,在员工中树了榜样。硬性的手段,温情的教化,使我公司无违纪违法现象发生。

服务文化是塑企业形象,树国网品牌的重要途径。要求全体干部员工增强责任意识和超前意识,大力发扬“三千精神”,在全局建立大营销服务,推行客户走到哪儿服务跟到哪儿的用心服务,对客户维修实行“电保姆”的贴心服务。营业场所统一国网标识。实行无假日售电、助残助弱、文明礼仪服务。周到的服务,使我们与用户的关系更加和谐,供电生产、经营服务各个方面也得到了用户的支持。真诚的服务,收获了沉甸甸的荣誉,绥宁公司先后被评为___________光荣称号。企业文化建设受到了黑龙江省电力公司思想政治工作部领导的肯定。

三、锻造技能型人才,促队伍建设提档

高度重视员工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了“人才强企”战略,建立了一套人才使用、培训、激励、考核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带动员工队伍建设。把弘扬爱岗敬业精神体现在企业生产经营及管理的每个方面。以“现场培训竞赛”活动为依托,建立了“每周学习日”制度。利用半天时间组织员工学习理论和业务知识。一年来,共组织各类学习培训50余次,全员培训率达100%,制定了《员工培训实施细

则》。各班组根据岗位性质的不同,开展小型技术比武、技能展示等,形成参与面逐层扩大,参与人数逐层增加的“金字塔”型培训体系。由于员工本身年龄、文化素质的参差不齐,决定职工接受能力也不一样。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班组、不同岗位。建立了技能帮扶互助小组,把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素质、不同技术水平的员工互相搭配起来,让年轻的职工给老职工补充理论知识,让老职工给年轻的职工传授工作经验。并突出学习教育的特点化、兴趣化,有针对性地把员工培养成“五有”员工即:有理想信念,有专业素质,有敬业精神,有创新能力,有良好形象的拿得起,放得下的全能人才。实现打造思想技术双过硬的员工队伍。

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工作报告 篇7

一、“开源节流”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举措

资源是档案事业之本, 这是档案部门的一致共识。档案信息资源体系建设要求突出民生档案建设, 整合馆藏档案信息资源, 加大“三重档案”和特色档案的接收力度。“开源节流”是做好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

1. 开源——建立高校专业特色档案与教师业务档案。

对于高校档案馆来说, 除了《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的11大类档案收集范围外, 我们还应当开发本校的特色档案资源。每个学校都有自己比较出名或侧重的专业, 尤其是专业性院校, 为了更加突出地展示本校的特长, 建立专业特色档案至关重要。像交通、电子、医学一类的理工科院校不仅可以广泛收集涉及领域的文字类信息, 更应当多注重实物、产品、模型的征集。像法律、财经、语言等文科类院校则应当多收集本领域的教学文案、科研成果著作等。“开源”的范围还可以加强教师业务档案的收集, 包括教学笔记、手稿、试题卷、参加学术活动情况、作品、奖励证书复印件等。完整的教师业务档案既为教师本人职称评审、职务晋升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也为学校教学、科研等发挥有用的参考价值, 是学校学术水平的直接体现。档案馆集中统一的保管方式不仅丰富了学校馆藏资源, 同时因为有专人专管, 也降低了私人保管过程中的破损率和随意搬迁的遗失率。

2. 节流——缩短民生档案进馆时间。

高校的“民生档案”主要是指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各种档案材料, 像每年的新生录取名册、学生成绩、毕业学生名册、研究生论文评阅书等在学生进校或毕业后的极短时间内就可能产生利用的需求, 将这类档案划定为提前进馆的范围可以实现更全面的最大限度的资源覆盖, 将查档工作完全控制在档案馆范围内处理完成, 从而不再出现“该类档案尚未移交, 请到教务处查询”现象的发生。

二、“深入浅出”是档案利用服务工作的宗旨导向

“利用”是实现档案价值的唯一途径, 也是体现档案价值的唯一标准。要做到使利用者查得“方便”, 拿得“方便”, 必须“深入浅出”地开展档案利用服务工作, 以需求为导向, 围绕是否有用、是否有利于“利用”来开展工作。

1. 优化整合资源, 更新服务体系, 实现档案查询内容的“深入”。

提供档案利用工作的第一步是检索, 要实现检索过程的快捷便利, 首先需要优化整合档案信息资源, 在高校档案业务工作的布置规划中, 第一要将贴近民生、利用率较高的档案优先进行整理、编目、数字化;第二要建立关于学籍类档案材料、科研成果类档案、职称评定类档案材料、职务任免类档案材料、教学成果类档案材料、奖惩类档案材料等专题信息数据库, 以满足多样化的档案利用需求;第三要尽可能推进档案与现行文件的整合利用。对档案管理部门来讲, 我们知道这两者是有着科学划分的, 但是对利用者来说则没有严格的区别。因此从方便利用的角度出发, 可将两者的利用接待安排在同一个地方进行, 通过同一个平台解决利用需求。当然这个平台是建立在实行办公自动化和数字校园基础之上的, 没有信息化, 就不可能有这样一个高效的平台。其次, 要更新服务体系。电子文件的产生使档案管理系统的全文检索功能得以发挥, 我们提倡增量档案的电子化归档, 即是希望能够通过对电子文件全文内容的查找提取, 进而达到深化检索、方便利用的目的。服务体系的更新还要求我们要广泛开展档案编研工作, 网络的出现启示我们可以创新在线编研服务。结合学校中心任务和重大纪念活动, 利用数字化的馆藏, 通过在线编研陈展平台, 开展图文并茂, 具有多媒体特色和历史背景的主题、专题展览, 扩大档案服务和以史育人的教育宣传面。

2. 创新服务方式, 实现档案利用形式的“浅出”。

做好档案利用服务, 需要改善服务条件, 提高服务质量, 在这方面, 我们积累了三点经验, 即坚持“三种途径”、“三个代替”与“三项延伸”。“三种途径”是指在做好日常普通服务的基础上, 提供电话传真查询、网上邮件查询和信函查询三种人性化的服务途径。在现代通讯和网络传输技术日益扩大的条件下, 面对国内外社会各界对档案利用的需求, 高校档案部门要努力转变服务思想, 端正服务态度, 提高服务水平, 积极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件和校园网定时定点的网络服务等多种形式及时满足利用者的需求。“三个代替”指在档案信息化基础上, 以网络检索代替手工检索, 数字档案代替纸质档案, 网上打印代替原件复印。想优化零距离服务, 就要努力提高馆藏档案数字化率。“三项延伸”则是指将馆内利用向馆外利用延伸, 将校内利用向校外利用延伸, 将守门服务向上门服务延伸。馆内利用向馆外利用延伸是要及时开展数字化档案的开放鉴定, 把鉴定审查通过的可公开馆藏档案信息在学校档案信息资源网上设专栏公开, 增强档案全文信息校园网内的开放程度和档案信息服务社会的能力, 减少档案利用者直接来馆利用的人数, 使利用者足不出户便能方便利用可公开信息。校内利用向校外利用延伸要求我们在提供利用的工作中, 不单要热情地为本校教职员工、在校学生和本校毕业生提供服务, 也要为校外单位或个人的公务需求、科研需求等提供高质量的档案服务。守门服务向上门服务延伸是要改变档案利用工作“守株待兔”、“坐堂医”的问题, 我们要踏出馆门, 提供上门送档等服务, 并积极收集反馈信息。

三、“两手抓”是档案安全保密体系建设的核心思想

档案安全体系是资源体系和利用体系建立的保障。多年来的工作实践证明, 无论是档案库房的建设、“八防”设施的配备还是档案实体与信息内容的安全都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库房, 接收工作将无法开展;没有科学管理, 实体与信息的安全无法保证, 利用工作就会受到影响。高校档案安全体系的建设要体现“两手抓”的思想。

1.贯彻落实杨冬权局长提出的“必须始终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原则, 一手抓安全防范;一手抓受损档案抢救和保护”。

2.坚持抓基础设施与制度规范并重。在靠硬件保安全上, 要建设完备的抗震、防盗、防火、防水、防潮、防尘、防虫、防高温、防强光等基础设施。在靠制度保安全上, 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符合现实和发展需要的安全指标体系, 制定确保这个指标体系落实的工作规范。

3.把档案信息安全与档案实体安全放在同等重要位置, 既要确保档案实体的安全, 不损毁, 不丢失;又要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 不失密, 不泄密, 坚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4.要将确保档案实体和信息的安全这个现实任务、主要任务与尽量延长档案实体和信息的保存时限这个历史任务、长期任务相结合。运用科技的手段, 采用先进的管理设备、现代化管理手段和科学的抢救措施, 尽可能延长档案实体的寿命, 延续档案信息的存在。这就是要全面推进档案信息化进程。对高校来说, 先进技术的使用, 条件的改善受制于经济水平和外部因素的影响, 只能积极争取, 量力而行。在实施档案信息化的过程中把握住工作原则, 循序渐进。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涉及面广、内容繁杂、千头万绪, 而且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与各项事业的发展, 档案涵盖领域不断扩大, 加之办公自动化、新型载体信息的出现, 档案信息化的内容不断增长。但因受当时当地学校发展水平、人文环境、档案部门自身条件, 包括人力、物力、财力、领导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推进档案工作现代化的进程中, 我们在馆藏档案资源中需“有选择”地开展档案数字化, “以利用为导向”, 把档案数字化的方向首先锁定在“最需要”和“利用率高”上。实践中, 我们必须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以“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职业道德情操, 以实事求是科学态度, 紧密联系本校实际情况, 积极创造条件, 充分利用现有人力、物力、财力和各种关系及社会资源, 突出重点, 统筹兼顾、稳步推进。

“三个体系”建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资源体系是档案工作的基础;利用体系是档案工作的目标;而安全保密体系是开展档案工作的保障。“三个体系”建设科学地阐释了新时期、新形势档案事业的目标和任务, 是压力也是动力, 但同时更是机遇和挑战。高校档案工作要把“三个体系”建设与构建和谐校园结合起来, 把学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结合起来, 与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 立足发展, 开辟新思路, 为学校档案工作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档案部门怎样进一步贯彻以人为本, 建立“两个体系”——杨冬权在2008年档案工作者年会上的讲话[J].中国档案报, 2008年11月17日第一版.

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工作报告 篇8

现状一:学生在课堂中朗读,经常念读、唱读、指读。特别是齐读,声音高低不一,更有无标点一气呵成的朗读之势。一个情感丰富的语文片段,让学生一读,平淡无奇,毫无美感可言。

现状二:平时随堂听课时,常听见老师这样对学生说:“请同学们把课文反复朗读几遍。‘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要你用心去读,一定能读出……”对于朗读的指导过于简单化和随意性,再加上受学生方言的牵引,学生的朗读有形式却无多大实效,朗读成了农村课堂教学的一个点缀。

农村小学朗读教学出现的这些现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曾记得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在实际教学中,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本。“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我们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该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有效地朗读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三个“精心”。

一、精心做好朗读的准备工作

1.把握好文本的朗读基调。

教师要以自己丰富的情感、精彩的朗读渲染文本,打动学生的心,唤起他们朗读的欲望。这就需要农村教师课前花更多的工夫,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吃透教材,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把好文本的朗读“脉”,确定训练的朗读目标。

语文书中的每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情感基调,所要表达的情感都是不相同的,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课文《小桥流水人家》,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对故乡无限眷恋与热爱的情感,朗读的时候应该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去读,在回忆故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时语调应轻快、美好,读出与故乡那种亲密无间的感情;而《梅花魂》一文则通过散文的形式,表达了祖父的爱国情怀,朗读的时候应饱含深情,语速缓慢,语调低沉。文章是作者情感意志的表达,教师要善于“披文入情”,把暗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披露出来。教师只有做到细读文本,才能更好地把握情感,在进行范读、朗读指导的时候,就能做到游刃有余,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

2.消除学生的朗读顾虑。

学生本身具备了读好课文的能力,但由于农村学生害羞,觉得深情并茂地读课文,是一件挺滑稽的事,不敢或者不愿意用心、用情地读;有的学生则担心自己读不好,没有自信。面对学生出现的这些状况,教师就要帮助学生消除这些顾虑,并且在班里营造一种轻松、融洽的氛围,鼓励那些害怕朗读的学生,或者大张旗鼓地表扬那些投入情感朗读的学生。

3.保证学生的朗读时间。

教师要求学生在家里预习课文时要用足够的时间朗读。课堂中,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正确地读课文,并提出朗读要求。特别是自由朗读,做到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情感朗读的时候,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仓促上阵。留读后评议时间,强化朗读的激励、诊断和调节的功能。

二、精心指导学生的朗读

1.静思默想 体会情感

孔夫子说得好:“学而不思则罔”。学生读书若是像小和尚念经那样——口到心不到,即使读上千遍,“其义”也不能“自见”。因此,“朗读”要与“静思默想”结合,才能显现其独特的美丽。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文时,我让学生静思默想:“同学们,当这片和谐幸福的家园,将要成为华盛顿白人的地方的时候,此时,作为印第安人的你,在最后时刻,你最想看看这片神圣土地上的什么?”有的说:“我最想看这片土地上的沙滩,那样金黄松软的沙滩将不再属于我们,真希望永远留下。”有的说:“我最想看这片土地上的植物,那美丽的花朵,那葱郁的树丛,那幽深的丛林都有我们的足迹、我们的欢笑、我们的汗水,这一切都将成为回忆了。”……于是我接着说:“同学们,这一切的一切都将成为我们的回忆,我们的心里是多么(伤心、恋恋不舍、眷恋),就用这样的心情来读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

有了想象作铺垫,学生读起来生动多了。一些感情丰富的学生边读边流泪了,他们完全沉浸在情境中了。由此可见,学生只有充分思考了,感受深了,朗读才会散发出灵动的气息。

2.技巧指导,锦上添花

学生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等等。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桥流水人家》语言清新优美,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家乡无限的怀念和热爱。这样的文章是进行美读训练的较佳课文。以第一自然段为例,“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课文写出了垂柳的柔和,犹如少女跳起婀娜的舞蹈,我们应轻柔缓慢地来读。“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那是活动跳跃的美,要读得轻快悦耳,仿佛耳边围绕着鸟儿欢快的叫声,读出语言的韵味,读出语言的音乐美。再如《桂林山水》中的“啊”的读法,可进行音变、气声的训练。“啊”的具体读法是:“静啊(nga)、清啊(nga)、绿啊(ya)、奇啊(ya)、秀啊(wa)、险啊(na)”。随着读“啊”字,气流也轻轻带出,以达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之功效。

三、精心评价学生的朗读

1.激励语。

农村的孩子受地区方言的影响,在朗读上更为缺乏自信,因此教师的朗读评价要突出激励性,这样才能帮助他们创立良好的情绪体验,树立朗读的信心。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学《新型玻璃》一文,指名读第一段课文时,有位学生把“一个划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的罪犯被抓住了”这句话读破了。于老师耐心地说:“这句话比较长,难读,请你再读一遍。”谁知这位学生第二遍又读错了。接着读第三遍、第四遍……一连读了七遍,学生还没读对。读第八遍前,于老师抚摸着她的肩,鼓励说:“你深吸一口气,放松放松,然后一字一字地把这句话默读一遍,第八次准能把漏掉的字读出来。”果然,她成功了,于老师又和同学们一起鼓掌祝贺,并送上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记住,爱心献给别人,信心留给自己。”于老师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不断激励这位学生,点燃了她的希望之火,扶植了她的自信之树,让她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2.情景语。

结合课文语境对学生朗读作出反馈,不采用直接的评价词句。如教学《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时,学生读完最能体现西雅图心声句子的时候,老师问:“这句话是西雅图对白人的叮嘱,也是西雅图的——”学生回答:“无奈之举。”学生再读,果然能读出西雅图那种深深无奈的心情。又如学生朗读《秦兵马俑》“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时,声音轻,老师问:“你把俑坑的面积读小了。”于是那个学生领悟到,就适当加重朗读的语调,效果明显提高。

3.修辞语。

在教学《颐和园》中有句比喻句:“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教师在学生读完后评价:“你读得真静,犹如一首歌谣,在昆明湖上轻轻唱响。”这一评价看似信手拈来,用通感这样的修辞手法来评价,却巧妙地暗示学生读得柔和,读出了宁静的情绪。

4.幽默语。

适当运用幽默,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机智,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调节课堂气氛。如《巨人的花园》中有一段写巨人看到孩子们在他花园玩耍,他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一位学生读得过于柔和,教师听后说:“你这么读,孩子们都跑回来,不会四处逃散了。”学生们在欢笑声中,领悟到朗读此段的方法了。

总之,朗读作为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农村教师在理念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相信经过我们老师的潜心努力,能让这些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跟城市学生一样,读好每一篇课文,读美每一段话,读出语言文字的韵味和情感来,让朗读在学生、老师和作者这三者之间的心灵架起一座缤纷的彩虹。

(责编 钟 岚)

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工作报告 篇9

工作总结

大理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府大理市下关镇。云南省大理市烟草专卖局、大理州烟草公司大理市分公司,成立于1984年1月,隶属于大理州烟草专卖局(公司)管理,企业性质为全民所有制企业。大理市烟草专卖局依法对本市辖区烟草制品经营实行烟草专卖专营行政管理。大理州烟草公司大理市分公司依照法人授权和委托事项围绕州公司经营主体地位对大理市卷烟销售经营和烤烟生产收购进行管理。

自市级文明单位授牌以来, 大理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在中共大理市委、大理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的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大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针,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发挥领导班子的核心作用

(一)建设“四好”领导班子。“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搞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必须要有一个坚强有力 的领导班子。2008年以来,市局(分公司)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业绩观,积极开展创“四好”班子活动,努力把班子建设成为“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四好班子”。班子成员政治上相互信赖,工作上相互支持,生活上相互关心,一切以大局为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工作卓有成效。

(二)为了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核心作用,坚持科学民主决策程序。

1、坚持集体领导、民主决策的原则。重要的经营决策、干部任免、人事安排、设备物资采购等问题都要经过集体研究后作出决定,重大经济决策,必须经职代会讨论通过。

2、坚持分工负责、点面结合的原则。以文件形式下发了《关于党政领导班子分工的通知》,明确了各层级领导的职责和权限,有利于班子统一思想、团结协作。

3、紧紧围绕经济工作的原则。企业以生产经营为中心,各方面的工作都必须围绕经济工作去做,其它工作服从服务于生产经营工作。

4、坚持党总支“三会一课”制度。按照中组部关于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有关规定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市局(分公司)认真组织班子成员的民主生活会。民主生活会召开前,班子成员认真准备,广泛征求意见,保证了民主生活会的质量。

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化管理,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大理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在大理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领导及大理州烟草专卖局(公司)的直接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大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烟叶防过热、卷烟上水平、税利保增长”的目标任务。坚持以“满腔热情、富有激情、充满智慧、奋力创新”的精神状态投入各项工作。认真践行“利国惠民、至爱大成”的核心价值理念,全面开展创建优秀基层单位活动。

2010年,面对百年未遇的特大旱灾,讲政治、讲大局、讲奉献、讲责任,攻坚克难、迎难而上,把“抗大旱、保民生、保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来抓,切实抓紧抓好抗旱保民生工作,全年投入抗旱救灾资金67万元,积极寻找水源、清理烟区沟道、组织烟农人背马驮进行水窖、水池补水,取得了抗旱救灾的胜利。

坚持以发展“两烟”生产经营为核心,以预算管理为中心,强化基础管理,贯彻推行明示等制度,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坚持专卖专营,始终保持“两烟”打假打私工作的高压态势,规范经营行为,实行专销联动。改善客户关系,做实服务,全面提升卷烟网络运行水平。严格烤烟生产合同管理,在烤烟生产环节中加大了现代烟草

农业推进力度,创新生产组织方式,保持烤烟生产的平稳发展。在企业综合管理中,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强化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的执行力度,严格财务收支审批程序,严格控制费用支出,特别是在业务接待费使用和会议费使用、车旅费控制上严格审批。完善议事工作制度,充分发挥薪酬委员会、投资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作用,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安全保卫工作,特别是车辆出行使用,实行严格报批登记制度,规范用车手续。在车辆养护、修理和消防设施的购置上则优先审批、优先办理,保车辆的安全出行,保障消防设施的正常使用。在公文管理中,加强公文流转,提高公文办事质量,保证“两烟”生产经营工作的正常运行。

市局(分公司)全面完成州局(公司)下达的2009、2010“两烟”生产经营及专卖监督管理工作任务,累计完成卷烟销售54338箱,销售收入11.575亿元,毛利26590万元,税金9287万元(含烟叶税),收购指令性烟叶144086.37万担,烟农总收入10536.68万元。两年共查处涉烟违法案件1395起,移交公安5万元以上14起,刑事拘留32人,批捕27人。

大理市卷烟销售数量在全州排名第一,单箱结构在全州排名第一,销售金额在全州排名第一。全年无人触犯国家法律法规,无重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有力促进了“三个文

明”建设全面发展,为地方经济做出积极贡献。

2009年9月,大理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被确定为云南省、大理州开展优秀基层单位创建活动的试点单位之一。大理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被云南省烟草公司大理州公司评为2008年-2009两烟生产经营二等奖。连续7年被中共直属机关党委授予先进党支部、先进党总支称号。被州市总工会授予2009、2010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被州人民政府授予2010“五.一”劳动奖状。

三、大力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深入持久地开展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廉政教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保密教育、交通安全教育,聘请市保密委、市纪委企工委、市检察院、市交通一大队等部门的领导老师进行讲授,提升员工的思想素养,增强员工的防腐意识。

加强员工岗位技能培训和各业务操作系统的操作培训,提高各类系统的综合效能能力,从而建立起支撑基础管理和业务流程建设的网络平台。明晰岗位职能和技能要求,提升员工的岗位意识业务能力。邀请云南财贸大学老师讲授企业管理、执行力、公文写作、社交礼仪等课程,达到提升员工业务能力和技能素质目的,最终实现企业管理各项指令在实际工作中的坚决执行。

四、紧紧围绕文明单位创建,群众组织工作富有成效

通过各种会议、文件和墙报等形式,广泛向干部职工群

众宣传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各部门结合自身工作任务,坚持文明生产,加强质量安全管理、目标成本管理,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促进生产经营任务圆满完成。

在党总支领导下,工会、共青团、女工组织积极发挥自身作用,主动带领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企业形象,营造基层站所员工安心工作的环境,大理市两年来下大力气改造所有基层烟叶站、专卖监督管理所的基础设施,打造一流的、适宜人居住的基层工作环境。工会充分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管理企业的作用,着力为职工办实事,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增强了企业凝聚力。精心组织好每年一度的职工冬季运动会和“三.八”妇女节活动,让员工真切感受到企业的关怀,感受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找到归属感。每年九九重阳节,企业都召开座谈会,慰问退休退养职工,把党的温暖和企业无时不刻的关心送到老职工手中,让他们一起分享企业改革、企业发展、企业进步的成果。

导入文化理念管理,在日常工作中,一直采用州公司确定的形象识别系统,在窗口建设、店面改造、标语制作、宣传材料订制等等都采用烟草企业统一形象识别标识,增强企业凝聚力,提升烟草企业形象。在各种场所,悬挂形象标识和企业理念辞条,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植入文化理念管

理,让企业文化植根于员工心中,在潜移默化、循序渐近的过程累积中,培育员工的企业文化精神,用企业文化精神引导员工、教育员工、规范员工行为。构建企业团队,形成团队精神,最终达到实现全体员工整齐划一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促成企业的不断成长。

坚持司情司务公开制度,以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核心,维护企业和职工利益,解决职工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进一步提高透明度,着力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参政议政权。分局建立健全了领导班子议事规则,重大决策严格遵循民主决策程序制度。

五、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活动,投身新农村建设和千村扶贫挂钩工作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布署,大理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每年派出一名指导员指导康廊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帮助挖色康廊村改善基础设施,组织本单位职工帮助康廊村清扫街道、清除垃圾、清理河道等保护环境、保护洱海活动,美化绿化,环境,两年补助康廊村烤烟生产各种经费6万元,补助该村烟农购买农机具18台,投入资金3.06万元,为康廊村的新农村建设做了力所能及的事。

市委、市政府安排市局(分公司)2009年挂钩扶贫上关镇大把关村,我市局(分公司)通过各种通道,争取各种资金,两年共补助该村水利设施建设资金10万元,补贴烟农

购买农机具55台,投补助资金9.9万元。2010年,市局(分公司)挂钩扶贫上关镇海潮河村,补助该村水利设施建设资金6万元,投入补助资金4万元购买文具、水桶、农机具,发入到该村小学学生及烟农手中。

针对特大旱情,组织职工个人捐款40420元,统一交到市民政局, 捐款3690元交到市总工会,充分表达了员工心系旱情,关注灾区。组织员工个人捐助巍山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困难职工6850元。

六、处理好内部关系,维护好社会稳定,确保安全无事故

近年来烟草行业改革力度越来越大,特别是劳动用工和薪酬制度改革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每个员工的前途。市局(分公司)给每个员工同等的机会,把来自各方面的危机和压力向员工讲清、讲透,把烟草行业改革的政策和发展方向讲清、讲透,让员工选择自己的工作方式、工作态度、工作方向。召开各种层次的职工座谈会,广泛听取征求职工各方面意见建议,深入做好、做实、做通职工的思想工作,让职工自觉自愿参与到改革中来,自觉维护企业的稳定工作,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和谐环境。

认真落实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建设,抓好生产安全不放松。安全是各项工作的基础,通过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认证,在经营管理中,始终把安全管理列入工作重点和前提。坚持

人的健康生命高于一切,组织开展一年一度的员工健康体检,认真开展危险源排查,把影响安全的重要危险源,交通安全、站点物资安全、卷烟资金安全、网点经营安全和防火安全列为监管整治的重点,从制度建设、安全责任、人防技防等方面入手,人员到位,责任明确,制约关系健全,保证了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经营工作无重特大事故发生。

七、坚持反腐倡廉,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发展

2009年来,大理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总支按照州局党委、市直属机构党委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在实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党员目标量化管理过程中,做到党政领导重视、目标明确、重在落实、层层签定责任制。进一步推动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朝着“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的方向健康发展。

2009年来,大理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各岗位上的干部、职工在招投标、建设项目施工管理、物资采购等经济交往过程中,在为本单位及职工谋取利益的同时注意搞好廉洁自律,在经济上没有发现侵害集体利益、损公肥私等严重违法违纪问题。

八、巩固市级文明单位创建成果,争取创建州级、省级文明单位

市级文明单位挂牌以来,大理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

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这是上级领导关心支持的结果,也是全体干部职工努力工作的结果。为巩固市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制定了《大理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2009-2011年文明创建工作规划》,争创州级、省级文明单位。我们深知创建文明单位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创建内涵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赋予新的内容。因此,我们不能满足现状、停滞不前,我们要在大理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与大力支持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齐心协力,深入持久地开展文明单位建设活动,不断提高创建质量,推新创建内容,全面实现生产经营目标、全面开创三个文明建设新局面。

上一篇:建设银行苏州分行资料下一篇:读女航天员刘洋的故事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