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教后反思(共9篇)
《我爱这土地》教后反思 篇1
《我爱这土地》教后反思 济渎路学校 黄丽珍
第一单元的四首诗,都是现代诗歌中的名篇,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诗歌以其高度概括、强烈的感情、丰富的想象、精练的语言,在文学领域中一直被视为最高的艺术形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它有着其他文体无法替代的特殊的教育作用。语文教学应充分注意到诗歌教学的重要意义。“课程标准”中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的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以感情真挚,富含哲理著称,它抒发了诗人对历经磨难而又充满希望的祖国的挚爱之情。在教学中,我主要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朗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组织一堂课的基础和前提,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过程。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分层面,争取让学生每读一遍都有所收获。同时注意阅读方式的多样性,如自渎、范读、配乐读、竞赛读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
二、注重情境的创设
这节课,我根据各个教学环节创设了不同的情境。“导”的环节主要激发学生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学”的环节让学生对同胞的苦难和愤恨感同身受,另外通过奥运会树立学生的民族荣誉感,‘“练”的环节升华学生的爱国之情。
三、注重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首诗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好的素材。结合社会背景的对比分析,学生对经历磨难的祖国心生敬佩,并对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这就
在教学资源得到最大优化的基础上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这节课的教学使三维目标在一定基础上得到了落实,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过分遵循导学练教学模式。
朗读与解读不必严格分开,可以将朗读融于解读中,更有利于对整首诗的理解和感悟。
2.解读过程没有充分放开。
学生讨论、总结、交流之后,教师不必重复归纳。这可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他回认为自己的答案是错误的。教师只点拨补充即可。
3.教师缺少教育机智。
面对兄弟学校的学生,教师心理不放松,对学生形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在教学中对于学生提出的课本外的问题,解决方法不够灵活,随机应变的能力不强。
“教学有法,教无法定“,这只是对诗歌教学的一个尝试,如何最大限度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
《我爱这土地》教后反思 篇2
“土地”是艾青常用的一个意象, “土地”的意象里, 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 也可以讲是他另外一个生命, 而且爱国主义是艾青创作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比如他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乞丐》《复活的土地》等, 都汇集着他对土地的爱, 对国家的爱。他为贫困的土地受蹂躏而悲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饥馑的大地/朝向阴暗的天/伸出乞援的颤抖着的两臂。”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在诗的结尾还这样写道:
“中国/我们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
他在《乞丐》中这样写道:
“在北方/乞丐用固执的眼光凝视着你/看你吃任何食物和你用指甲剔牙齿的样子。”
这里每一个字都震撼着读者的灵魂, 诗人更写出了“游动于地心的热气”。在《复活的土地》中这样写道:
“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旋流着/将是战斗的血液。”
在这里“土地———农民”的复活, 随着历史的前进, 诗人他热爱土地, 在《我爱这土地》中, 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的祖国, 贫穷落后, 多灾多难。生活在这块土地上, 痛苦多于欢乐, 我们心中郁结着过多的“悲愤”:“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然而, 这毕竟是生我养我的祖国!即使为她痛苦到死, 也不愿意离开这土地, 所以作者“死了”以后连“羽毛”也要“腐烂在土地里面”。这里所表达的是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这种感情在近代中国人民中具有典型性与普遍性。因此作者假设自己是一只鸟, 要唱破喉咙, 连羽毛也要埋在土地里。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的这两句诗, 真实而朴素, 却来自诗人内心深处, 来自民族生命深处, 因而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 同时也是对土地这种意象最好的诠释。
这里的“土地”, 不再是单纯的客观景物, 而是倾注了作者主观感情的“象”。作者对苍老、衰弱、正备受苦难的祖国感到万分悲哀, 诗人带着这份感情, 用忧郁的目光扫视周围时, 一种寂寞、贫困的旷野的载体———土地便走进了诗人的脑海。作者通过吟唱土地这个“象”, 诅咒摧残土地的人, 幻想土地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诗中, 作者的歌喉虽然沙哑但却宽厚, 虽然悲哀但却博大, 显示出一种雄浑的生命感, 虽古朴但却苍劲有力, 因为土地是孕育万物的基础。
正是由于有了对土地的这种热爱和眷恋, 诗人笔下的另外三个意象就自然呈现出来。“河流”的前面加上“永远汹涌着”和“悲愤”两个形容词, “风”前面加上“无止息地吹刮着的”和“激怒”两个修饰语, 就把“河流”“风”这种外在的纯景物变成了含有作者主观感情的“象”, 就把“悲愤”和“激怒”的人民为了挽救土地的那种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奋力抗争的革命形象自然表现出来了。“黎明”这个意象表明作者坚信人民在风起云涌的斗争中必将迎来曙光, 迎来胜利。但是作者意犹未尽,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表达出了作者对土地执著的爱。最后两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再回归到土地这个意象上, 加深了读者对土地的印象, 从而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最后, “土地”这个意象还凝聚着诗人对于生于斯, 耕作于斯, 死于斯的劳动者最深沉的爱, 对他们命运的关注与探索。艾青也曾讲过:“这个无限广阔的国家, 无限丰富的农村生活——无论旧的还是新的———都要求在新诗上有它的重要篇幅。”
我爱这土地 篇3
我爱这土地,无论是山清水秀的她,亦或是深陷火海的她。临湘江之滨,坐岳麓山脚,那番诗情画意油然而生。便也想独立橘子洲头,望大江东去,叹谁主沉浮,道还看今朝:便也想更上层楼,览尽众山小,逢同学少年,怅风华正茂;便也想睹百舸争流,会马蹄声碎,越苍山如海,问吾天谁高。文夕大火也败于此,见证着这方土地的永不泯灭。炽热的火焰里,燃烧着历史的足迹。从西汉的长沙国至北宋的岳麓书院,从洋务运动到秋收起义,从抗日主战场到中部中心城市,都是这座古城印下的不灭记忆。此番山水好景,此类不凡遭遇,铸就了我深沉爱着的她,深沉爱着的这方土地。
我爱这土地。无论是书香飘逸的她,还是繁华喧闹的她,早已恋上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自信与大气,早已恋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盛世枫林,早已恋上“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的娇艳与悲凉。当我漫步于湘江之滨,当我任由夹杂着徼冷腥气的江风吹拂面庞,当我忆起过往情怀,当我看着碧波荡漾的滚滚逝水,当我仰望湛蓝天空雪白浮云,当我目视柏油路上的车如流水人如龙,当我远眺雄伟大桥林立高楼,当我遥看生机勃勃身披绿袄之峰,当我倾听江风吹拂绿叶的嬉戏声韵,当我凝视飘舞于长空的红旗……我明晓,这是这片土地的呼唤,彼此间的呼唤,越过万水千山。此番繁荣绚丽,此类书香名邸,铸就了我深爱着的她,深爱着的这方土地。
我爱这土地。无论是热情奔放的她,还是温柔可人的她。我走在这片亲爱的土地上,印下我的足迹,成长的足迹。殊不知一路上她已从小家碧玉蜕变为了大家闺秀,从默默无闻成长到了落落大方,从娇小水仙演化为出水芙蓉——这是这方土地在崛起。我时常向窗外注视着,注视着,每一个画面都弥足珍贵,因为它们都将不复重来。不经意的注视之后,也不曾忆起眼前的深灰色砖瓦房是何时拔地而起为高楼,不曾忆起门前的蜿蜒巷道是何时扩展蔓延为大道,不曾忆起出行的脚步是何时进化演变为车轮,不曾忆起专注于生活的双眸是何时通过互联网放眼世界,不曾忆起交流的话题是何时步入世界的范畴……此番热情奔放,此类和谐发展,铸就了我深爱着的她,深爱着的这方土地。
我爱这土地,无论是青春飞扬的她,还是蓬勃发展的她。青春的她鼓动着五彩的风帆,敲着时代的鼓点,踏著阳光的起跑线,奋飞脚步如风飞旋;蓬勃的她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迎着大好时代的步伐,合着和谐发展的乐章,冲刺跨越奋勇向前。这片历史悠长的神奇土地,印刻着无数人的过往,影印着无数人的年少轻狂。承载着无数人的梦与希望,见证着无数人的相会誓言。而如今的她,正要振翅飞翔。林荫边埋葬了曾经的欢笑,繁花前记忆着成长的伤痛,课桌上停留了年少的笔墨。我依旧注视窗外,注视着,这片土地伴随着我的成长,这是我的故园。此番青春四射,此类蓬勃跨越,铸就了我深爱着的她,深爱着的这方土地。
我爱这土地,无论是山清水秀,亦或深陷火海:无论是书香飘逸,亦或繁华喧闹;无论是热情奔放,亦或温柔可人;无论是青春飞扬,亦或蓬勃发展。只因这方土地,为生我养我的故园,为中国的土地。
我不是小鸟,无法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暴风雨打击过的土地上,愤怒的江河已逝去,温柔的晨曦抚摸着她,用饱含微笑的双眸祝福这片土地的发展。恒久不变的,仍是我们对这方土地的深沉的爱。可曾感知,这方土地的名字为——长沙。
《我爱这土地》听课教学反思 篇4
20xx年5月7日下午,我有幸到联中参加深圳龙华中学联校的教研活动,听了杨老师的语文教研课,受益匪浅!
杨老师上了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一课,非常成功!不管是重点的引导,还是难点的突破,都处理得得心应手,水到渠成,并将学习权交给学生,真正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现结合平时自己的课堂教学,谈谈我听完这节课后的心得。
一、善用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
杨老师的课堂,学习气氛非常好,跟自己平时的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相比,感觉非常惭愧,因为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完全是由老师调动的,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和勇气,也是老师给予的。杨老师很善于运用激励的语言,如“杨老师的课堂,同学们不能做听众”“要参与,我希望认识那些勇敢的同学”、“随便说,没关系,也许你说得比老师想的更完美。”“我们要参与到学习中,享受学习过程。”“展示我们七(2)班的风采,我们是最棒的!”“别对自己要求太高,很累,只要有一点的体会就好。”“这两位同学的表现太好了,下课后老师一定让你们给老师签名,让老师记住你!”“能提问题的同学真棒,但能解决别人提出的问题的同学更棒!”……像这些鼓励的语言,贯穿整节课,杨老师从不吝于将赞美的语言送给勇敢发言的同学,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气氛也很好,师生互动愉悦,教学重难点迎刃而解。
二、善用激情,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诗歌是抒情言志的`,诗歌的教学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诗情,进而理解诗人的情感。杨老师的这节课就做到了这点!她带着饱满的热情进入课堂,舍得“情感投入”,以浓郁炽热之情去熔炼学生之心,最后,诗人的爱国热情与老师、学生甚至听课老师产生共鸣。整节课,杨老师的声调抑扬顿挫,表情丰富,特别是她大胆地范读了诗歌,虽然读音不是很标准,但是感情把握得非常好,非常有感染力。读完,全体学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正因为老师的激情感染,学生也都富含感情地去读,用心地去体会,进入诗歌的意境,感受艾青那深沉的爱国之情。
三、善用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
在课堂上,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只能起到引导的作用。杨老师在这节课中,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又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学生的学习思路、学习动态完全在她的掌握之中,这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她十分善于引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导至正常的学习轨道。这节课,从作者的简介、新诗的介绍、写作背景的简介到诗歌的内容、意象、感情、写法的理解,杨老师都能设置成一个个比较容易理解、容易回答的问题,让全体学生都能把握。例如,教学意象这一概念,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有难度,杨老师就把问题设置成这样:“这只鸟歌唱祖国,那么它歌唱祖国大地上的哪些东西呢?”这样的问题,既浅显,有能解决诗歌意象这一难点,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几乎全班同学都能回答。
《我爱这土地》教案 篇5
营口市实验中学 张春彦
《我爱这土地》教案
营口市实验中学 张春彦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重音,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2.识记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3.理解饱含着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4.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 1.关键诗句的理解
2.理解饱含着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理解一、二两节诗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 2.讨论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欣赏《共和国之恋》这首歌:----当世界向你微笑,我就在你的泪光里。你恋着我,我恋着你,是山是海我拥抱着你;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是血是肉凝聚着你,纵然我扑倒在地,一颗心举着你-------让学生谈谈听完这首歌的感受,表达出歌者心底怎样的呼唤?(对祖国的热爱、苦恋)
是的,故国、故乡、故土与我们每一个人血脉相连,也是我们一生一世都无法割舍的眷恋,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向饱经沧桑多灾多难的祖国唱了一首深情的恋歌。今天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随着诗中所迸发的爱国情感的火花而燃烧。
二、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三、解题,背景介绍
诗的题目是《我爱这土地》,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土地的热爱,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旋律。
本诗写于1938年11月,其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坚定地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成为时代的“吹号者”,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爱国诗篇。
四、朗读指导
自由体的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随感情的表达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因此,我们在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对象、运用的表现手法,更准确地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词语的重读与否,主要是由诗歌的情感所决定的。一般来说,能鲜明的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该重读。
第一步:听录音或教师范读;
第二步: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参考: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第三步:学生自由朗读,探讨本诗的感情基调:悲怆而深沉; 第四步:朗读练习,推荐2—3名读的好的同学在班上朗读;男生、女生分别齐读、赛读:全班同学集体朗读。背诵诗歌。
第二课时
一、研读赏析
1、概括两节诗的内容
第一节诗以一只鸟儿眷恋土地作比,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第二节诗一问一答,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2、诗中“土地”一词是否具有深刻的含义?
这里的“土地”不再单纯是客观事物,而是贯注了作者主观情感。土地可以看作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也可理解作者对苍老、衰弱、正备受苦难的祖国的暗示。他成为诗人抒发感情的重要“意向”,希望大家了解物象与意向的区别。
物象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一草一木等等。意向就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思想的客观事物。
3、第一节诗歌当中,鸟儿除了歌唱土地,还歌唱了哪些事物?
明确:“河流”、“风”、“黎明”
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种事物或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表现手法叫象征。我们已经知道诗中的“土地”象征祖国,那这里的“河流”、“风”、“黎明”又分别象征了什么呢?
回答:“土地”就是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河流”“风”代表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黎明”预示着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
4.鸟儿歌唱的“土地”“河流”“风”的前面分别有“暴风雨所打击的”“悲愤的”“激怒的”这些修饰语,其作用是什么?
回答:这些修饰语限定语丰富了意象的内涵,突出了鸟儿的“爱国者”“吹号者”的形象:歌唱“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即是虽然祖国大地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正遭受苦难,做为一只在炮火中力薄势单的鸟儿,却勇敢地护卫着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不但不会弃之而去,而且为它的解放加油呐喊;歌唱汹涌着
“悲愤的”“河流”,吹刮着“激怒”的“风”,就是在为中国人民满怀悲愤满腔怒火地掀起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而呼号而礼赞。
5.第二节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它与第一节诗有什么关系?谈谈你的理解。
(1)揭示全诗主旨。(2)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3)最后两句也是全诗的精华,它是那个苦难的年代,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种爱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不仅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更是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绪的浓缩。艾青以这两句诗,抒发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
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因果关系的一问一答,是爱国者目睹满目疮痍的祖国,爱得越深、痛得越切的悲愤表情的特写。在这一节里诗意得到了提炼和升华。
这两节诗都饱含着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之情。就诗的感情发展而言,第一节蓄势,第二节感情的迸发,感情的升华。诗意层层递进。
二、问题探究
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嘶哑”一词换成“清脆”或“嘹亮”好不好?
明确:嘶哑的喉咙里融入了诗人坎坷的经历以及他对这片土地的深沉、执着的爱。
2、请自由提问,师生共同解决疑难。
三、比较阅读。阅读下文《中国的土地》,回答以下问题。
中国的土地
刘湛秋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
一串串杜鹃花姹紫嫣红
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
冬天从冻土层到绿色的椰子林
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沙粒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黄皮肤、黑头发是那样的美丽
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
顽强勇敢又如长江一泻千里
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
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
(1)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两节诗的内容。
(2)诗中()一词表达诗人对中国土地的赞美;()一词抒发诗人对中国土地的眷恋之情。
(3)如何理解“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这句诗?“微风下的湖水”和“一泄千里的长江”表达的诗意分别是什么?
(4)将这首诗与我们学过的《我爱这土地》比较一下,说说它们有什么异同?
八、板书设计: 我爱这土地
《我爱这土地》教案 篇6
知识目标:理解诗中暴风雨,土地,河流,黎明等意象的象征意义。
技能目标:能有感情,节奏正确流利的朗读。
情感目标:反复朗读中理解诗中所表达对祖国深沉的爱。
二、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节奏正确的朗读。理解几个意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所包含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
朗读指导、诗歌品味、熟读成诵。
学法指导:
反复朗读,查资料了解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的大意;体会诗歌表现的意境。
四、教具:多媒体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步骤:
一、导入:了解预习情况:
请学生谈谈所了解诗人的有关情况、。写作背景等。
二、根据学过的诗歌欣赏的四个步骤来共同学习探讨这首诗歌“读、品、诵、谈”。
三、进入学习的第一层次“读”:自读,听读、自读。
《我爱这土地》教学实录 篇7
《我爱这土地》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名篇,是诗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而且学生是第一次学习现代诗。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作品,解读作品,边学习边体会现代诗歌的基本观点,总结现代诗歌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把握课文的大意并不会很难,《我爱这土地》诗也似乎明白易懂。然而,要让生活在和平年代养尊处优环境中的学生做到读诗悟情,把诗人那种特殊的内涵极其复杂的情感理解深刻却并非易事。因此,我设计的教学过程,主要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多样的诵读训练,让学生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来感悟和体验,注重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观点,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启发学生设身处地用“心”去读、去品味、去联想和想象诗中的意境,去感悟、探究诗歌中所深蓄的情感及意义,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及审美情趣。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课程标准”中“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做出自己的评价”,“品位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要求。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训练,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准确地把握诗歌的主题。
3.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欣赏的能力。
4.体会诗人对历经磨难而又充满希望的祖国的挚爱之情。
教学过程: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齐说)老师好!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时播放钢琴曲《黄河大合唱》)同学们,大家知道这首钢琴曲的名字吗?
生:(齐说)知道。是《黄河大合唱》。
师:大家知道它写于哪一时期吗?
生:(站起来自信地说)写于抗日战争时期。
师:说得很对。关于抗日战争,相信大家一定看过一些有关抗日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能谈一下你的感受吗?
生:我看过电影《地道战》。影片中日本鬼子被打得晕头转向,看了真让人精神振奋。
生:对。《地雷战》也是。那时的人们真是了不起,发明了各式各样的地雷。(唱了起来)“炸得鬼子魂飞胆散”。(学生大笑)
生:我看过电视剧《烈火金刚》。我最喜欢影片中聪明机智身手敏捷的侦察员肖飞。影片中日本侵略者的残忍行为真让我痛恨不已。
师:同学们谈得真好。作为中国人,我们一定要了解历史,记住历史,无论它是光荣的,还是屈辱的。抗日战争虽然带给中国人民巨大灾难,但同时它也是一段反映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精神的历史。面对山河破碎,国而不国,灾民流离,哀鸿遍野的现实,多少爱国志士“梦寐不安,行愁坐叹”,或“大声疾呼以期上下一心,重现唐虞盛世”,或表示“一息尚存,尚思报国”。今天,我们来学习诗人艾青的现代诗《我爱这土地》,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他那颗真挚的心。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今天,我特别邀请了一位嘉宾。现在请让他做一下自我介绍。
(在学生们诧异的目光中,一名学生走上台来)
生:同学们好!我叫艾青,原名叫蒋海澄,浙江金华人。我于192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专修绘画,并开始诗歌创作。1932年回国后不久我被捕入狱。在狱中我写成了诗作《大堰河——我的保姆》。1938年抗战初期,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我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诗歌《我爱这土地》。下面,我就给大家朗诵一下我的诗作。
(恍然大悟的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
生:(朗诵诗歌)
师:谢谢诗人艾青。确切地说应该是赵壮同学。
师:刚才我们听了这位同学精彩有朗诵。现在就请大家把自己当作是诗人艾青,充满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吧!
(学生们慷慨激昂地朗读起来)(朗读完毕)
师:你认为这首诗在朗读时应注意什么呢?
生:我觉得本诗感情真挚,所以节奏不宜太快。
生:诗的第一节“的”字很多,要注意重音和节奏。
师:说得好。朗诵一首诗要注意把握诗的感情色彩和声调,节奏分清,重音读准。本诗感情真挚、丰富,所以节奏要放慢,找准每句话的重点,突出重音。咱们听一遍录音,注意重音和节奏。(师放录音)
师:谁愿意为大家读一遍?
生:(自信地)我来!
生:(学生朗读)
三、小组讨论、互问互答
师:读的非常有感情。你是如何理解这首诗的呢?小组内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互相讨论研究一下。(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哪位同学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生:(一名学生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老师,谁不知道鸟声优美清脆,可诗中为什么要用“嘶哑”来形容鸟的歌唱呢?
生:中国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遭受着苦难,在这样的情况下,鸟儿的歌唱还能是欢快、高兴的吗?
生:对,我同意。身心都在受着痛苦的煎熬,何来动人的歌喉。再说,鸟儿的喉咙已经嘶哑了都还在奋力歌唱,可见他对祖国的爱是多么深。
师:非常精彩。正是如此,诗人用“嘶哑”来形容鸟儿歌唱,一方面影射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无比挚爱。朗读时要表达出一种感情急于抒发的心情。(朗读)“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师:鸟儿在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她在歌唱什么呢?
生:(齐答)土地、河流、风、黎明。
生:我觉得“土地”指的是中国大地,可作者笔下的土地为什么是“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呢?
生:“土地”是祖国大地的象征,我同意。为什么是“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呢?因为当时日本帝国主义正在中国土地上肆意横行,残害百姓,所以这么说。
生:(情绪显得很激动)说得对。当时,日本侵略者在南京犯下了滔天罪行,祖国大地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苦难。
师:理解得非常好。在诗中“土地”可以看作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象征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写作方法。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表现手法叫象征。在本诗中还多次运用,同学们一定要注意理解。
师:正如大家所知道的,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无恶不作,残忍至极。虎卧龙盘的南京,三十万条生命,无论是已入暮年,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是在母亲怀中嗷嗷待哺的幼儿,统统被杀,无一幸存。“处处抚咽喉,天涯何处是神州”,堂堂中华在侵略者的铁蹄下痛苦呻吟。但是,河流会永远汹涌,风会无止息地吹刮,中国人民的意志不会被摧垮的。(朗读)“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大家在朗读这部分时一定要表达出一种慷慨激昂的气势。
(学生们练习朗诵,情绪非常激动,纷纷站起来)
生:中国人民是不会被吓倒的,是不会屈服的。
生:河流和风无论遇到什么阻碍都顽强斗争,抗争到底,最终战胜它。中国人民也是如此,我们会不屈不挠地进行抗争。胜利是属于我们的。
生:河流、风就是中国人民这种反抗精神的象征。
生:我们有这种精神就能战胜一切。
师:是的,胜利将最终属于我们。因为我们已经看见了“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生:对,黎明就是希望。虽然它来自林间,还很微弱。但它是温柔的,重要的是它有活力,充满生机。
生:我们的游击队,我们的解放区,就在林间。它在不断壮大,就象黎明的曙光,穿过树林,使我们看到了抗战胜利的光明与希望。
生:黎明已经来到了,光明还会远吗?
师:说的精彩。诗人对胜利充满信心,对胜利无比渴望,他愿为抗战胜利做出自己的贡献。(朗读)“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朗读时要表达出一种坚决的语气。
生:鸟儿生要为土地歌唱,死要让身躯肥沃土地,为土地贡献自己最后的一份力量。
生:这是因为鸟儿对土地充满了依恋。
生:诗人真是善于表达情感。本来鸟儿歌唱、鸟儿死后羽毛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些都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但在诗人笔下,这些行为都成了鸟儿的主动追求,甘于为祖国歌唱,为祖国献身。诗歌真是魅力无穷啊!
师:鸟儿即使喉咙嘶哑,也要去歌唱;即使死去,也希望羽毛腐烂。此时作者的情感已由涓涓细流汇聚到感情的水库里,当感情的闸门轰然打开时,洪流冲激而下:“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朗读时,要恰当运用颤音,放慢语速,表达出一种如泣如诉的深深的依恋之情。
生:这是诗人感情的自然流露,由衷的倾吐。
生:诗句一问一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深沉的爱。
师:诗人在第二节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了他那颗真挚的心。让我们再一次感受一下他那强烈的感情。
生:(齐读第二节)
师:鸟儿无论生死都眷恋着土地,都挚爱着祖国。诗人在诗中倾注了自己深沉的情感。现在,谁愿意再为大家读一遍全诗?
生:(刚才读的那个同学又站了起来)我再来一遍!(进步非常大)
师:让我们为他的进步喝彩!下面咱们齐读一下。
生:(齐声朗读)
生:(忽然,一个很小的声音传出来)我有一个问题不明白。
师:勇敢的提出你的问题,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
生:(站了起来)诗人为什么要用小鸟来比做自己呀?小鸟的力量多弱,声音多小啊!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生:对呀!把自己比做雄鹰不更好吗?
(学生中有摇头反对的,也有点头表示同意的。正当大家沉思之时,一名学生自信地站起来)
生:老师,我知道了。在抗日战争的初期,人民的力量还是很薄弱的,所以诗人用一只小鸟作比是很合适的。
生:(抢着说)对。连这样脆弱的小鸟还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甘于献身,足可见当时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生:我赞成。综合以上两种观点,把小鸟改成雄鹰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也不能深刻地表达出当时全国人民的那种悲愤之情。
师:精彩!有分析有总结。另外,诗人自称是“悲哀诗人”,这样的安排也是诗人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气质和个性的深情流露。
四、总结收获
师:我们通过诗歌《我爱这土地》走进诗人艾青的感情世界,看到了他那颗真挚的爱国之情。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生:诗歌中诗人用象征手法赋予了“土地”“河流”“风”“黎明”不同的意义。我也要在诗歌创作中注意运用它。我现在就想到了一句:火炬象征光明。怎么样,不错吧。(他露出一脸得意的笑容)
生:我感受到了诗人对祖国深沉而真挚的爱。我觉得谁不爱自己的祖国,谁就不属于人类。
生:我觉得虽然炮火硝烟的日子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不应该忘记过去,更不能忘记过去。因为牢记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创造未来。
生:说得好。我觉得只有了解自己的祖国,才会对她爱得更深!
生:日本首相不顾中国人民的强烈谴责多次参拜靖国神社,这是对中国人民极大的心灵伤害。我们一定要让中国更加强大。国强民才不受欺,人强国才更昌盛。
生:我们要做和平年代的雄鹰,展翅高飞,搏击长空,同样生死依恋祖国。
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颇丰。优美的诗歌不仅要欣赏朗读,更要把它熟记于心,能脱口而出,来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已经把艾青的这首诗背下来了。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吧!
(师生齐背诗歌)
师:诗歌《我爱这土地》感情真挚又富有哲理,抒发了诗人对历经磨难而又充满希望的祖国的挚爱之情。让我们在歌曲《共和国之恋》中再次重温这份情感吧!(播放歌曲)
五、布置作业
师:爱国之情是绵延不绝的。课下请同学们搜集有关爱国方面的诗歌作品,并将自己对祖国的情感投诸笔端,溶入诗句之中。
师: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我爱这土地》教案设计 篇8
教材分析:
《我爱这土地》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首诗歌。《课程标准》中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艾青的《我爱这土地》选择了“鸟”这一意象,表达了作者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表达了他渴望祖国拜托日寇侵略,获得解放的心情。
学情分析:
现在的初三学生处在和平年代,没有什么体验,对我爱这土地的理解、对领悟诗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的教学设计是把本课教学分为五大模块,即“导课—介绍作者—朗读吟诵——品味欣赏--总结”。通过听说读品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互动中使理解加深,激起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我对本课做出以下安排: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读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诗歌中借物抒情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欣赏、联想等方法,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 教学重点:
学习现代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之情,让学生体会美。
三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四 教学过程
⒈导入新课
作为中国人,我们因为有五千年的文明而自豪,但是,我们也要记得,中国不只有文明,有辉煌,还有耻辱。这份耻辱始于*片战争,盛于日本侵略。即使这些都已成为过去,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依然要铭记,无论它是光荣的,还是屈辱的。
抗日战争虽然带给中国人民巨大灾难,但同时它也是一段反映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精神的历史。(生活在和平年代养尊处优环境中的学生做到读诗悟情,把诗人那种特殊的内涵极其复杂的情感理解深刻却并非易事,这里的导入可帮学生进入情境,利于他们理解诗歌主题。
⒉作者及背景简介
1938年抗战初期,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他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诗歌《我爱这土地》。(再次强化特殊背景,加强爱国氛围)
⒊ 朗读吟诵
在这一步,着重让学生读,并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方法指导。通过反复朗读,理解“鸟”这一意象,体会作者对日本铁蹄蹂躏下祖国深沉的爱和为国献身的热情。
⒋ 品味欣赏
让学生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来感悟和体验,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理由。注重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观点,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⒌ 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再细细体会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感。
⒍ 作业
熟读成诵
⒎ 板书设计:
鸟——歌唱——土地
我——热爱——祖国
教后反思:
公开课教案《我爱这土地》 篇9
教学目标:
1、了解艾青,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了解象征的表现手法,把握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3、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爱我们的祖国吗?
我也爱我们的祖国,那你平时有机会大声的说,我爱我的祖国吗?
可能平时我们很少有机会表达我们的这种情感,那么今天我们机会来了,你愿意大声地说,我爱我的祖国吗?
谁愿意说?
我们一起大声的有激情的说!
师:很好!爱需要表达!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里有一些图片,请同学们认真地看,看完之后,请同学们用“我爱我的祖国,因为我的祖国 ”,这个句式来说话好吗?
(生看图片)
师适时解说:1997年香港回归,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2008年的中国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让世界为之惊叹!2009年的阅兵式,强大的中国国力接受世界的检阅!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这是我们中国人首次承办的世博会,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世博会,百年世博,展示的人类文明的辉煌。
师:在重温了这几件令国人为之自豪骄傲的大事之后,哪位同学能用“我爱我的祖国,因为我的祖国 ” 这个句式来说话。
师:我爱我的祖国,因为她是我们的母亲。回眸历史,我们伟大的祖国走过了60多年的光辉历程,但是我们也无法忘记那曾经的血雨腥风,更不能忘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伟大的诗人艾青写于1938年的《我爱这土地》。(屏显:标题作者)聆听诗人对祖国最真挚的爱的表白。
二、认识作者
说一下你对艾青的了解。(屏显)
他在1933年写了一首叫《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诗,当他将蒋字的“艹”字头写下后就停了笔,他想起蒋介石背叛革命,共产党人血流成河,自己也曾身陷国民党监狱受尽苦难,他耻于与蒋介石同姓,为了报复蒋介石,便信手在“艹”字头下面打了个“乂”,这恰好是一个“艾”字,于是便以“艾”为姓。又因为艾青生于十二月,刚好农村里面十二月是青的季节,“海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于是艾青就这样成了他的笔名。之后“艾青”这个名字轰动全国,家喻户晓,然而他的真名倒是没有多少人知道了。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省金华人。中国现代诗人。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他以前是学画画的,后来被捕了,在狱中他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在我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与闻一多、郭沫若齐名。
三、出示目标
师:认识了作者,让我们再来明确一下本节课学习的目标
(屏显)
1、了解艾青,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了解象征的表现手法,把握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3、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初读感知
“诵读是理解诗歌的敲门砖”。首先,我们进入本课学习的第一环节:初读感知(屏显:整首诗)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学生自由朗读
请同学们用大声的朗读一遍诗歌,并用心感受一下诗歌的感情基调。开始吧!
2、指生朗读,指生评价
师:诗中有一个词语形容诗人的情感程度很深,谁找出来了?(深沉)师:那针对这一种情感我们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语调去读呢?(整体来看我们应该用激昂的、深沉的)。师:谁愿意给大家朗读一下这首诗?
师:请同学们酝酿一下自己的感情,为大家朗读一下这首诗。师:谁能点评一下这位同学的朗读。
3、教师范读
师:老师也想读一读这一首诗,大家想不想听!
4、全班齐读
师:请大家再把语速放慢一些,饱含深情的给大家朗读一遍。
六、品读悟情
师:其实,要想通过朗读把听众带进诗歌的意境中去,必须真正的理解诗歌。我们说:“作诗本乎情”,情感是诗歌的生命。那么,我们就进入第二环节:品读悟情
诗歌是诗人在特定背景下情感的流露。我们说:知人论世,才能准确地把握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师:这首诗写于1938年,当时的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抗日战争时期)
师:其实早在1931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就已经践踏了我们的国土。谁愿意把这段背景资料给大家朗读一遍。
(屏显)知人论世:早在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就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下令“绝对不抵抗”,东北军一枪未发,即让出沈阳城,日军得寸进尺,四个月内,黑、吉、辽三省全部沦陷!1937年7月7日,随着卢沟桥的轰然炮响,日本帝国主义掀起了妄图灭我中国的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12月,日本攻陷南京!他们所到之处疯狂肆虐,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
师:那段历史是中华民族的血泪史、屈辱史,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给我们留下了永远无法抹去的民族之痛。请同学们再看一组图片。
(屏显)勿忘国耻 无法抹去的民族之痛
师: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了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灭绝人性的大屠杀。致使30多万同胞惨遭杀害。南京这一座六朝古都,成了一个血腥的人间地狱。看着这样一组照片,此时此刻,你的感想如何?
生答
师:那如果你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你会怎么做?我想听听男同学的心声。生:我一定会誓死报国。生:反抗报仇,与日本鬼子斗争到底。
师: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不会甘心做亡国奴。作为诗人的艾青,他也坚定的涌进了民族解放的洪流中,怀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诗。诗人是借助哪些的意象下面就让我们来深入的学习这首诗,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带着这几个问题,自由朗读诗歌,先自主思考,如果有疑难就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1、诗歌运用了哪些意象?请说说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意象是渗透了诗人的情感的具体形象)明确: 意象
暴风雨打击的土地-----遭受侵略蹂躏的祖国
汹涌着悲愤的河流-----郁结在人们心中的悲愤(强烈愤怒的中国人)
无止息的激怒的风-----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
来自林间的温柔黎明-----对光明的向往和希望
生死眷恋土地的鸟----对祖国挚爱的诗人 • 土地——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祖国 • 河流——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 • 风 ——郁积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悲愤
• 黎明——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 师:我们说:“诗歌是文学的最高形式”,诗人往往借助具体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情感,所借助的具体形象在文学上叫做“意象”。
(屏显)意象即寓“意”之“象”,指诗歌中熔铸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师:它本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因为带上了诗人主观情感,那么在文学上他就称之为“意象”,那在这首诗中诗人选用了哪些意象?
生:土地、河流、风、黎明、鸟
师:那么这种通过具体事物来暗示另一种事物,以表达某种抽象概念、思想和感情的写法叫什么呢?
生:象征
师:我们在高尔基的海燕中曾经学到过这种写作手法,那么诗人所借助的这几个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师:同学们,使用象征这种手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象征体和本体之间一定要有相似之处,不求形似,但求神似。要使人能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被“暴风雨打击的土地”我们就能够想到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祖国。那“土地上的河流汹涌着悲愤”它象征着什么?你能联想到什么呢?联想到谁? 生:当时人们心中的悲愤。师:人们心中的悲愤就如同河流一般汹涌着。师:那“无止息的激怒的风”你能联想到什么? 生:
师:这种“激怒”无止息的吹刮着,刚才咱们同学看南京大屠杀图片的时候,老师注意到很多同学的眉头紧锁着,神情凝重,可见你的心中也充满着一种愤怒,对不对?这种愤怒代代相传,不会停止。“无止息的吹刮着”不用“吹拂”而用“吹刮”,你感受一下,程度一样吗?
这种愤怒非常强烈。那这三句话,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应用什么样的语调、语气去读? 生:悲愤
师:谁能带着强烈的愤怒再给我们读一下。师:那黎明的温柔它又象征着什么? 生:光明的到来
师:在艾青的诗歌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是“土地”“太阳”,那么黎明无比温柔,而且还是来自林间的,在这里他为什么不用太阳这个意象呢?
生:仅仅是胜利的曙光,但是人对胜利仍充满着渴望。师:英国诗人雪莱曾经说过:“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那我们说:“黎明来了,胜利还会远吗?”那我们再读这句话时候,一定要读出深深的向往之情。闭上眼,仿佛就看到了喷薄而出的太阳,谁愿意给大家读一下这句话,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感受一下这句话所营造出的诗的意境。
2、诗中 “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如何理解这只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明确:这只鸟生命耗尽,将全身投入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寄寓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
师:诗人对祖国的这种爱可以用哪个成语可以形容?
师:至死不渝。这种深沉的爱国之情,诗人借助意象抒写的淋漓尽致,这种爱不仅来自诗人的内心深处,更是当时全民族普通的爱国情绪的浓缩,是当时华夏儿女的共同心声。(师板书)
3、谈谈第二节在全诗中的地位和作用?
明确:主题升华,感情深化,呼应标题。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是爱国者目睹满目疮痍的祖国,爱得越深、痛得越切的悲愤表情的特写。在这一节里诗意得到了提练和升华,抒发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对祖国爱的深切。
师:我们要饱含深情的去读才能产生动情的效果,让我们齐读这一小节。再一次感受一下诗人的深切的爱国感情。
七、仿写诗歌
师: 诗人曾自称是“悲哀的诗人”,他说,“我的悲哀比别人的深些,因而我的声音更凄切”。下面我们想请一名同学用凄切的声音,朗诵全诗。
师:让我们的灵魂再次受到震撼,抗日战争,最终以日本无条件投降宣告结束。正所谓:正义必将战胜邪恶。而今中华民族崛起于世界的东方,一个团结和谐的中国赢得了世界赞赏的目光。
【《我爱这土地》教后反思】推荐阅读:
《我爱这土地》07-23
诗:《我爱这土地》、《乡愁》06-13
我爱这土地演讲稿05-27
我爱这土地 教学设计(长春版七年级上册现代诗歌二首)11-17
我爱这深秋作文08-29
我爱这秋天的作文06-21
我爱这仰头的希望07-30
我爱这颗梨树作文08-02
我爱这春日的校园作文10-23
三年级我爱这冬天作文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