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战火的作文

2024-10-29

家庭战火的作文(通用9篇)

家庭战火的作文 篇1

我们家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战火纷飞。

放寒假的一天,我们去姐姐的同学家写作业,傍晚六点才回来。我还没跨进家门,就欣赏到了男女声二重唱。先是妈妈的河东狮吼:我做的红烧排骨怎么少了一半?是不是你趁我不在家,给偷吃了!接着是爸爸结结巴巴的声音:我我我什么我?那是给老人么做的,你竟然我听到妈妈的声音有些变调,看起来又要拿枕头打人了。我们赶紧推开门。爸爸见了我们赶忙说:你们几个可来了,赶紧救救爸爸吧!

姐姐说:你们干什么呀!说完就缴下了妈妈的武器。妹妹和弟弟将妈妈团团围住。我对妈妈开启了远程攻击政治攻势:妈妈,有话好好说,为何又要耍大女子主义,制造家庭暴力事件!玩你们的游戏去!大人的事,小孩不要管。妈妈连正眼都没给我,连弟弟和妹妹的一齐上阵也无济于事。

妈妈!我大声喊道:您问清楚了吗?奶奶家、姥姥家各一半已经送去了!

妈妈的脸一下子就红了,马上就恢复了她的淑女本色:我们吃红烧排骨吧!

战火中的孩子作文 篇2

突然从空中飞过来几架日本战斗机。发下来几颗导弹,人群立即慌乱起来。其中有一对夫妇抱着孩子逃跑。这几颗导弹一下子就炸死不计其数的人。这一对小夫妇,为了逃命,扔下了身上所有的包袱,抱着孩子尽快逃离。突然有一枚导弹向他们发射过来。孩子的母亲用她最后的`一口气对孩子的父亲说:带着孩子快跑,说完孩子的母亲就光荣的倒下了。孩子的爸爸快速的抱起孩子立马逃跑了,可是后方还有几架日本战斗机在等着逃出来的人。孩子的父亲立马把孩子放到铁轨的缝隙中。一声巨响后,孩子的父亲也光荣的倒下了。孩子小声的说:妈妈,你在哪儿?爸爸我害怕。

孩子没有听到父母的回应,立马号啕大哭起来。因为他的父母去了天堂,是一个他找不到的地方。

孩子的哭声立马引来了路人,路人看了看,心想:他的母亲和父亲不在他的身边,一定是被日本战斗机打死了。再说了,这个孩子这么可怜,要不,我把他带到孤儿院,我也是做好事呢!

战火中的孩子作文550字 篇3

1937年8月28日的白天,只听到“轰隆隆”的炮弹声震惊了整个上海,上海火车南站被日本人的飞机炸成了废墟,一股烧焦的气息扑鼻而来。听见远远地传来一个小孩“哇哇”的哭声,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看样子只有三、四岁。那个小孩四处张望,好像在找他的爸爸妈妈,他的爸爸妈妈哪去了呢?是他们在逃跑的`人群中走散了,还是被日本人的轰炸机给炸死了,谁也不清楚。此时,火车站里空无人烟,他的爸爸妈妈会惨遭不幸吗? 日本人真是太坏了,他们不仅派飞机来轰炸机中国,还把一些无辜的孩子和老人们给杀死了。一些侥幸活下来的人也有很多受到了严重伤害。但他们的亲人都不幸遇难。真是可恶。 这幅图中的孩子也只有三、四岁左右,他的爸爸妈妈,可能是为了救他,在火车站倒塌前一刹那,把他扔到了一个安全的地方,刚被扔出来,他的父母就被压倒了。此时此刻这一悲惨的情景全都映在了他的脑海中,在他幼小的心灵上制造了一个很大的创伤。 当看见日本人残杀中国人的时候,我满腔怒火。日本人为什么这么坏,要侵略中国呢?很多平民被卷入战争中,搞的他们无家可归。

这一切事实,都被一个美国记者冒着生命危险把他们残杀中国人的情景给拍下来,并登在了报纸上,这样也好让那些在九泉之下的灵魂,得到一些安慰。

战火中的孩子作文500字 篇4

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开始了他们的屠杀――攻打上海。

这天,乌云密布,太阳不见踪影。一小队日本屠杀者手里拿着冲锋枪,腰上挂着手榴弹,向上海逼近!可上海仍是繁华平静的,城市里的人并不知道:死神到来了!

“轰!轰……”几声巨响,天空盘旋的几架战斗机,像几只恶毒的老鹰,扔下六颗导弹。“啊!哦!”尖叫声、哭声、呻吟声顿时联成一片,刚刚是繁华平静的上海一下子变得喧闹恐惧!

“呜呜呜,呜呜呜……”随着一声声悲惨的哭声和一阵阵撕心裂肺的惨叫声。循声望去,只见一个四五岁的孩子,面呈菜色,小小的嘴巴上沾满了尘土,惊慌失措,大大的头被瘦弱的身体支撑着,显然营养不良!他正试着用哭声来寻找最后的亲人。哦,他听见了妈妈的呼唤,于是,他用尽了全身的力气,连滚带爬的过去!妈妈用深情目光望着小孩。小孩的手上、腿上被瓦片刮破了许多伤口正在流血,但他不管这些,拼命往前爬……在最后,差一点就可以到妈妈身边了,谁知,一颗炸弹如同死神一般不偏不倚也打中了这位母亲,带走了小孩最后的亲人。他成了一个孤儿!这朵“和平之花”的心里印下了一个永远抹不去的阴影,心中充满了仇恨!并有一股强烈的.渴望和平的愿望。他的哭泣,仿佛是在对苍天的倾诉!倾诉这些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要为他们的行为付出一万倍的代价!

作文素材战火青春 篇5

我不知道他会陪我多久;但我的心确乎是渐渐成熟了。在默默的算着,一千多日子已经在青春的陪伴而消;就像秋霜上的微粒洒在大地上,我的青春撒在时间的罗盘上,没有声音,也没有足迹。我不禁心酸酸而泪绵绵了。

走的尽管走了,来的尽管来着;来走的之间又有怎样的青春呢?晚上我凝望星空的时候,圆月撒下缕缕皎洁的光。他把青春洒向人间,静静默默地变苍老了;我也飘飘然起身随他改变。于是——享受清风拂面的时候,青春从脸边过去;侧看牛郎织女的时候,青春又从眼角过去;感叹忧伤时,便随声音从嘴边过去。我察觉他一步步远离,伸出手想要抓住他时,他又从伸手的瞬间逃离。黎明时,我寻找满天繁星的踪迹,他便悄无声息地从我眼前飞过,从我身边溜走。等我和月亮再见,这算又飞了一段距离。我冥思着遐想,但小鸟的影儿又开始变得更加渺茫了。

在转瞬即逝的青春,在千篇 一律的花季,我又可以做些什么呢?只有等待罢了,只有感伤罢了;在一千多日子里,除踟蹰外,有剩些什么呢?曾经的美好如鲜花,因岁月而凋零了,如蜜糖,被品尝空了,我留着些什么足迹呢?我何曾留着过像蚂蚁般的足迹呢?我静静的享受着青春的快乐,转眼间青春的快乐也会消失吧?但不能平,为什么偏要虚度青春呢?

战火中的中国娃娃作文300字 篇6

战火中的中国娃娃作文300字

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了上海火车南站。 那里人山人海人来人往,小强一家也身在其中。妈妈抱着小强,爸爸提着包袱,还不时摸摸小强的头。 火车进站了,突然,一阵警笛声传来了,有人大叫到:“快跑啊,飞机轰炸来啦!”小强一家向火车挤去,几颗炸弹在她们身边爆炸,爸爸倒在了血泊中,妈妈抱着小强朝火车边挤去,妈妈也倒在了血泊中,她对小强说:“小强乖,使劲爬,爬到的椅子下面。”小强又饿又害怕,突然,一只有力的大手抱起了他。 小强醒来时,已经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原来,是一位好心的摄影师叔叔救了他并带他到医院检查。以后,这位摄影师叔叔对待小强就先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 小强没有忘记日本侵略者轰炸着上海火车南站时的情景,没有忘记自己的爸爸妈妈;以后小强发奋学习,获得了博士学位,成了一名了不起的中国娃娃!

战火中的孩子 篇7

战火中的孩子

四(4)班 胡潇竹

年8月28日,这是黑暗的一天,这是令我们任何一个中国人永远忘不了的一天――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站!

瞧,这张黑白照片上,一个面呈菜色的小男孩正坐在地上嚎嚎大哭,他遍体鳞伤。泪汪汪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且嘴张得很大。周围全是废墟,破烂不堪的房屋,扭曲的轨道,一分为二的天桥,天上不时传来轰隆隆的声音。

看完了这张照片,我心中不由地浮起了一个个问号。这个小男孩为什么哭?他的爸爸妈妈呢?怎么就他一个人呢?为什么没有人抱走他呢……

也许他正在兴高采烈地和爸爸妈妈一起旅游,突然,飞机轰鸣,紧接着是炮火连天,周围的人四处逃窜,一片混乱。幼小的他并没有意识到发生了危险,而还是跟着父母说这说那儿。可是,刚才还看见了爸爸妈妈,转眼间就不见了,也许他们被逃命的人群冲散了,也可能倒在了日本侵略者的狂轰滥炸中……

没有了父母的.疼爱,小男孩可能成为一个小乞丐,每天伸出脏兮兮的小手向路人乞讨,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日子,饱受战争之苦。

日本侵略者的狂轰滥炸毁了多少个幸福的家呀!侵略者是邪恶的魔鬼!是残忍的屠夫!

战火中的经典文学作品 篇8

纪念抗战,读读这些战火中的经典文学作品

在硝烟弥漫的抗日烽火中,文学担负起唤起民众、实现民族救亡的使命,文学界掀起了以救亡图存为主题的文学浪潮,一部部文学作品、一份份文艺刊物、一个个文艺团体……在战火中诞生。大时代的炼火里,这些拿笔的“战士”从来不曾缺席。文学,从未脱离时代。

九一八事变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趁势而入,在东北大地上扶植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奴役。一批青年作家被迫流亡关内,怀着对故土的眷恋和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激愤,写下了一部部反映故乡被异族蹂躏,民众进行不屈反抗的文学作品,他们就是现代文学史上令人瞩目的“东北作家群”。

李辉英的《万宝山》是第一部以抗战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于1933年出版,成为东北抗战文学的先声。作品真实反映了震惊中外的“万宝山事件”,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和侵略野心,热情讴歌了东北人民的.反侵略反压迫精神。

“九一八”事变后,骆宾基发表了个人第一部长篇小说《边陲线上》,以热血青年刘强投奔抗日救国军,经过曲折的斗争,最终使濒临瓦解的抗日武装重获生机的故事,歌颂了东北人民的斗争精神,启示中国青年要像刘强那样与民众结为一体,向一切内外的恶势力勇猛进击。

1933年,舒群创作了短篇小说《没有祖国的孩子》,成为他的成名作及代表作。作品通过东北沦陷区三个不同国籍孩子悲欢离合的故事,真实地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初东北人民的悲惨命运和民族矛盾,给被压迫人民指出了斗争方向。

1935年,萧红在上海出版了《生死场》。这部作品描写了沦陷前后东北农村近乎原始的生存状态,既揭露日伪统治下社会的黑暗,又大胆反映了人民的诉求,其中,“我不当亡国奴,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鬼。”更是呼喊出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心声。

同年,萧军出版了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描写出东北抗日游击队在战争血火中的成长,充满英雄主义气息。

端木蕻良于1932年参加塞外“学生军”抗日,后转入文学创作。1937年他的短篇小说集《憎恨》出版,著名短篇《y鹭湖的忧郁》《爷爷为什么不吃高粱米粥》等收入其中,作品以最无力的声音、最柔弱的形象表达强有力的憎恨。

还有白朗的短篇小说《伊瓦鲁河畔》、罗烽的小说《第七个坑》、马加的小说《登基前后》等,都反映了东北人民在侵略者统治下的悲惨生活,以及人民坚贞不屈的反抗,

小说之外,诗歌也成为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闪光点。金剑啸的《兴安岭的风雪》以诗歌形式讲述了一个抗日联军连队在风雪弥漫的兴安岭上和日寇浴血奋战的真实故事。这是第一首歌颂东北抗联的叙事长诗。

七七事变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宛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起点。卢沟桥的枪声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作家的爱国热情。作家们纷纷行动起来,一系列以卢沟桥为题材的作品诞生。

由中国剧作者协会会员集体创作的《保卫卢沟桥》,是抗日战争爆发后的第一个宣传鼓动剧,1937年8月7日起在上海南市蓬莱大戏院首演,引起轰动,拉开了抗战戏剧的序幕。

田汉于“八一三”前夜创作的《卢沟桥》,融合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表现方法,歌颂了抗日军民的斗争精神,并塑造了团长等多个人物形象。该剧在“八一三”前,由南京报人慰劳抗战将士公演会首演于南京,立刻引起轰动。

在民族危亡、全民抗战之际,文艺界自发结成了各种抗战文艺团体,创办各类抗战文艺刊物,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的事业中。

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在武汉成立。成立大会通过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选出郭沫若、茅盾、冯乃超、夏衍、田汉、丁玲、老舍、巴金、郑振铎、朱自清、郁达夫、朱光潜等四十五人为理事。理事会推选老舍为总务部主任,主持日常工作。

“文协”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并曾多次组织作家战地访问团,访问慰劳各地战场。除此之外,“文协”组织编写了数十种通俗读物和《抗战小丛书》;大力倡导通俗文艺;举办多次学术座谈会,就诗歌如何为抗战服务以及有关创作的问题做了探讨……“文协”始终是文艺界团结抗日的旗帜。

《抗战文艺》为“文协”会刊。自1938年5月4日创办,至1946年5月终刊,是贯通抗日战争时期的唯一文艺刊物,对开展抗日文艺活动、培养青年作家等都发挥了作用。

战火中的芭蕾观后感800字 篇9

战争和青春,似乎一直都是让人敬仰的体裁。因为这种体裁会让人体会到战争的残酷,总是在生与死的考验中体现人性的美,总是在炮与火的挣扎中感受到爱的温暖。而青春总会在战争中显得更加伟大,充满着生动的光环,时刻提醒世人,过去不能忘,那些曾被无法先烈和前人用血与泪写成的史诗,是我们一辈子都应该铭记心中的,而那个时代的青春,是一种永恒的青春,值得我们去追寻和学习。

《战火中的芭蕾》就在在讲述战争和青春的电影,由中俄两国艺术家联手协作,共同打造抗战爱情史诗经典。

老一辈的爱情和青春,凄美和伟大。这是一部非主流的献礼片,没有八路,没有口号,没有说教。更多的是关注人性,关注家庭,反战争。而男女主角纯天然无污染的颜值不仅拉近了影片和年青人的距离,同样时尚的唯美跨国恋也让我们感受到更不一样的青春。这种青春不仅抒写了一段跨越国界的凄美爱情,同样也让我们明白,珍爱和平,没有国界。

上一篇:蒋集九年制学校工作总结下一篇:干部职工思想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