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局长寄语

2024-07-05

厅局长寄语(共6篇)

厅局长寄语 篇1

辽宁省在全国中医药工作厅局长会议上的汇报提纲

一、2010年上半年主要工作情况

年初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卫生厅的指导下,全省中医系统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中医药方针政策和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结合本省实际,认真学习和领会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研究和探讨适应本省中医药发展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不断加强中医药内涵建设,强化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突出农村中医药服务,重视中医药人才培养,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营造中医药文化环境,各项工作得到稳步发展。

(一)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几年来,我省高度重视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开展,认真领会、准确把握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的主题内涵和工作目标,并结合医院建设与管理并重、服务与监督并重的实际,提出了“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全面提高、和谐发展”的工作思路,始终坚持以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政策引导、制度建设、督导评价、检查评比、竞赛表彰等形式和措施,全省中医医院管理水平逐年提升,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今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9年“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要求,进一步强化我省中医医院内涵建设,同时做好迎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督导组的检查评估工作,按照《辽宁省2009年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关于开展辽宁省2009年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检查评估工作的通知》,省中医药管理局于5月份,组成了4个评估组,对全省二级 以上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进行检查评估,查找和解决了医院管理中存在突出问题,使医院管理进一步科学化、正规化。

为确保2009年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有效开展,我省又先后召开2次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动员会及迎检工作会,组织各市、各单位收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管理年视频会议。同时,我省还举办了“全国中医医院管理年检查验收准备工作培训班”。省卫生厅副厅长董德刚在会上做了全面动员,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温家祥做了具体工作部署,要求各市县卫生局、各级中医院要充分认识开展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的重要性,紧密围绕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主题,加强组织领导,对照评估工作重点内容,积极组织进行整改。

6月21日至25日,以内蒙古中蒙医药管理局于莲云局长为组长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院管理年检查评估组一行7人,对我省5家中医医院(省级中医医院2所、市级中医医院1所、县级中医医院2所)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情况进行了检查评估。通过严格、细致、全面的检查,专家组一致认为,省内各级中医医院对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高度重视,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检查评估准备工作比较充分,医院管理、重点专科(专病)建设、临床科室建设、中药药事管理等工作成绩显著,医院中医药文化氛围浓厚,中医药特色优势突出。管理年活动真正取得了应有的效果。

(二)中医基本现状调查工作顺利完成。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中医基本现状调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我省中医基本现状调查工作从6月10日正式启动,经过全省500余名工作人员夜以继日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数据录入和三级质量核查工作,于7月3日正式结束,相关数据和工作总结已上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整个调查工作历时23天,调查涉及全省14个市、100个县(市、区)的各类医疗机构25601个(不含西医诊所),填报和审核卫生行政部门报表115个。调查覆盖率达100%,录入上报率100%,录入数据详实可靠,2 真实地反映了我省中医的基本现状。

调查工作中,省卫生厅、省中医药管理局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卫生厅董德刚副厅长任组长,辽宁中医药大学石岩副校长、省中医药管理局温家祥副局长为副组长,各市分管中医工作的副局长为组员的“辽宁省中医基本现状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和督导小组,制定了《辽宁省中医基本现状调查实施方案》,并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了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如:以内部明电的形式下发方案,使各市和省直各医疗机构快速了解了这次调查的相关情况,并及时组建了调查队伍。为了避免分级培训环节过多造成的信息缺失和理解误差,我省直接对全省县级以上负责调查工作人员共计260余人进行了培训。建立了我省中医基本现状QQ群和省、市、县三级联系员队伍,方便了勾通和联系。省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派专人轮岗负责网上信息公布和咨询工作,做到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针对在网上直报的机构众多而造成的网络平台拥挤现象,我省中医基本现状调查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协商,采取了统筹安排、分段录入、集中审核的办法,既保证了调查时限,又提高了工作效率。面对各县区人员分散,网络普及不完善的现实情况,各市因地制宜,将县(区、市)质量核查人员召集到市里集中办公,共同核查,面对面地解决问题;个别县(区、市)还将基础设施落后的村卫生室填表员集中培训,现场填表,最后组织人员统一核查录入,保证了本县区的工作质量和时限。

目前,我省正组织相关人员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起草我省中医现状调查报告。同时,针对这次中医现状调查反映出的实际情况,研究和探讨我省“十二五”期间的中医药发展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必将对我省的中医药事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三)中医药文化建设进一步强化。今年,我省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知识宣传普及项目,大力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2009年,3 我省在2008年项目基础上,又选择了中医药文化建设基础相对较好的沈阳、盘锦市中医医院开展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试点工作;选择本溪桓仁县、丹东凤城市、锦州黑山县、盘锦大洼县、葫芦岛兴城市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省中医局负责组织开展中医药知识宣传普及工作。

为了充分发挥中医药宣传资源,省中医药管理局委托辽宁省健康教育所、辽宁省中医药学会、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二院分别承担《辽宁省中医药健康手册》的编制、中医药知识宣传普及和中医药事业宣传报道人员培训、东北新闻网《健康频道》中医药知识宣传普及专栏建设、辽宁日报《中医药健康专栏》创办等工作,实施全方位的立体宣传。

6月3日,辽宁省中医药知识宣传普及暨中医药事业宣传报道人员培训班圆满结束。全省各市中医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县级以上中医医院宣传工作负责人或宣传员150多人参加了培训,邀请了中国中医药报相关领导和省内部分报社专职人员进行了别开生面的讲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建立起了百余人的《中国中医药报》通讯员队伍,为我省中医药事业宣传报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借助辽宁日报“号脉中医”栏目,我省进行了三期整版宣传,对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二院,以及我省的部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进行了专题宣传,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同时也为百姓看病就医提供了参考依据和方便条件。我省还充分发挥新兴媒体的作用,东北新闻网《健康频道》“中医药知识宣传普及栏目”在去年的基础上,进行了版面调整,丰富了相关内容,宣传面进一步扩大,宣传内容更加精细,网页点击率明显增高,为引领大众走进中医药、认识中医药、了解中医药、使用中医药、支持中医药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辽宁省中医药健康手册》编制工作已进入内容的复审阶段,全手册共分中医药文化、中医药术语、中医药养生三部分约10万字左右,即将在我省开 4 展的中医中药中国行文化科普宣传周活动期间向全省百姓发放。

(四)人才培养工作力度逐步加大。继续加强了对“二批优才”和“四批师承”项目的管理和培训工作。省中医药管理局与项目学员及所在单位建立了联络机制,并安排专人及时审核“二批优才”学员上传的信息,保证了上报国家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同时,做好沟通协调,为学员跟师学习和重点专科进修提供便利条件。2010年4月,省中医药管理局与辽宁中医药大学组织了辽宁省第四批师承工作研究生培养会议及第一次课程培训。中医药管理局温家祥副局长、辽宁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杨关林教授和相关指导教师、继承人、研究生培养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会上对中医师承工作、研究生培养过程及学位授予的相关要求进行了说明。李德新、周学文教授等几位资深专家对师承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进行了培训并开展了经验交流。

积极开展国家级和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5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2010年度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我省16项入选。同月,省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2010年度辽宁省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名单,预计全年共举办129项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将培训中医药技术人员2万余人次。

开展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岗位培训工作。年初,省卫生厅印发了《关于开展辽宁省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工作的通知》和《关于2010年度辽宁省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名额分配调整和培训工作安排的通知》,正式启动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岗位培训工作。本次培训在全省14个市通过个人报名、市卫生局审核推荐,共招收学员1000人。目前,培训工作已正式开始,预计于11月末结束。

继续实施中医专业中专学历教育项目。会同省教育厅联合印发了《关于继续实施辽宁省乡村医生中医专业中专学历教育项目的通知》,以鞍山师范学员附属卫生学校等6个具有中医学专业中专办学能力的单位为依托,招收2109名45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在岗无学 5 历的乡村医生,进行中医专业中专学历教育培训。

(五)中医药参与医改取得新成果。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实施方案》精神,制定了《辽宁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实施方案》,在方案中,提出了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全省中医系统能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中医药服务公益性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努力实现全省人民享有优质、低廉、有效的中医药服务。

在公立医院改革方面,我省重点强调了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明确了“完善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政府投入补偿政策、基本药物政策和医疗保障政策。”鞍山市作为全国和我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之一,能科学地制定《鞍山市公立医院改革实施方案》,确立了中医医院在卫生医疗行业中的地位,明确了“中医医院承担相应疾病的防治与科研任务”,并结合全国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确定鞍山市中医医院异地重建,在中央财政拨款800万元基础上,实行政府全额投资建设,扩大基本建设规模,为拓展中医药服务范围和服务领域奠定了基础。在财政补贴政策上,对市属公立医院(含中医医院)提出了“实行政府核定任务、核定收支、全额补贴,收支两条线管理。”同时,对医院历史上形成的债务,在相关部门认定的基础上,区分不同情况,由政府负责逐步偿还。同时,从今年4月1日起,全市公立医院试行了药品零加价销售,促进了医改工作向深层次发展。

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中,我省按照卫生部等九部委《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有关要求,选择沈阳、大连、鞍山、盘锦市作为基本药物集中配送试点城市,自2010年2月28日起,试点地区的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 6 卫生机构必须按照规定在《目录》内选购药品,其中中成药778种,并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

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中,我省的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全部纳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今年,省卫生厅、民政厅、财政厅、农经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指导意见》,提出了“引导参合农民在基层医疗机构就医,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国家基本药物和中药制剂的报销比例高于其他非基本药物报销比例。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将报销比例差距保持在5~10%”的优惠政策。目前,全省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中医药报销比例在原有补偿基础上,普遍提高了10个百分点左右。有部分县(市)结合本地实际,较大幅度提高了中医诊疗项目、中成药、中药饮片的报销比例,如朝阳市开发区新农合管理中心将朝阳县中医院报销比例比照乡镇卫生院对待,降低住院起付线50元,并规定1000元以下按55%报销,1000元以上按65%报销;北票市规定,参合农民在门诊使用中成药和饮片的给予50%的补偿;葫芦岛兴城市将中医诊疗项目补偿比例提高20-50%,中成药补偿比例提高20%,中药饮片补偿比例提高50%。目前全省对中成药和饮片年补偿总额支付20万元(西药在门诊不补)。

二、“十二五”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基本思路

“十二五”期间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果的关键时期,也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促进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期,因此,做好“十二五”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尤为重要。我省将结合自身实际,全面、科学地分析我省的中医药事业发展现状,掌握和了解中医药发展规律,认真研究和探索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途径,制订切实可行的中医药政策和措施,解决制约我省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引导全省的中医药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若干意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继承和发展为主题,以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抓住中医药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大力实施人才战略,着力推进继承和创新,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推进我省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全省人民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二)主要目标

力争在5年内,建立覆盖全省、中医药特色突出、医疗服务能力强、硬件条件完备的中医药服务网络。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和重大疾病、疑难病中医药防治水平有明显提高,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发挥更加重要作用。中医、中西医结合和民族医全面协调发展。中医药科研工作和中医药创新平台建设成果显著,新药临床试验关键技术和药物临床前实验平台基本建立。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中医药人才队伍得到壮大,专业人才质量有明显提高。中医药管理体制、政策措施进一步健全,中医药事业稳步发展。国际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进一步扩大,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初步形成。

(三)重点任务

1、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以各级中医医院为主体,以农村和社区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为基础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形成涵盖预防、治疗、康复、保健养生等功能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每个地级市、县(市、区)要办好一所相应级别的能够承担本区域中医药基本医疗服务、代表本区域中医医疗水平的中医医疗机构(含民族医、中西医结合),已经设臵的政府举办的中医医院不撤销、不合并、不改变中医医院性质。乡镇中心卫生院、50%以上的一般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要设有中医科、中药房,配齐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基 8 本中医诊疗设备和必备中药。所有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要提供中医药服务。

2、实施名院、名科、名医“三名”战略。5年内,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建成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临床研究型基地,在小儿肺炎、胃炎等重点疾病防治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重点支持尚未改建的20所市、县中医医院基本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就医条件,提升服务能力。基本形成以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为龙头,地市级以上中医医院为骨干的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格局。建成25个中医主体地位突出、综合实力较强、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名牌中医医院;50%的三级中医医院达到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水平;60%的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水平。

加大对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力度。27个全国“十一五”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和40个农村医疗机构特色专科(专病)全部达到国家建设标准;省级重点专科(专病)达60个。形成一批中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技术优势明显、创新能力较强的中医专科(专病)群体。

健全辽宁省中医药人才的表彰奖励机制,积极推荐我省“名中医”参加全国“国医大师”评选活动。适时开展辽宁省“名中医”评选活动,培养100名理论功底深厚、学术造诣较高、实践经验丰富、临床和科研能力较强,在国内和省内中医界有一定学术地位和影响的知名中医专家和顶尖人才。

3、重视综合性医院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工作。到2015年,90%以上综合医院按照要求设臵中医临床科室和中药房,中医药服务设施设备齐全、人员配备合理、服务能力有较大提高,使人民群众在综合医院接受西医药服务的同时,能够享受到安全、有效、及时、方便的中医药服务。加强对2所国家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和1所中医(中西医结合)传染病临床基地的建设,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临床优势,9 重点组织开展对肿瘤、肝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疑难病症和老年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提高临床疗效,创新医学成果。

4、加强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5年内,重点扶持建成1个区域内中医医疗卫生信息共享平台,50%的中医医疗机构基本达到信息化建设标准并能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共享检验、检查、影像等诊疗信息;专家远程会诊、患者异地咨询、医生在线调用和远程教学等,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有效解决民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5、加强基层中医药工作。2015年底,全省全国中医工作先进县和省中医工作达标县由“十一五”17个增加到25个,覆盖率达50%,先进县和达标县的中医药覆盖率达100%;全国和省级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达到16个,不断增强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抓好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沈阳市中医院、沈阳市皇姑区亚明社区3个国家级中医药“治未病”试点工作。5年内,在全省中医医疗、教育、科研机构中建立一批“治未病”省级试点单位,在重大疾病预防、疾病康复、亚健康干预、优生优育、运动保健、食疗推拿、托老保健等领域,为创新中医药“治未病”健康服务模式提供技术支撑。

6、不断提高中医药科研能力和水平。做好中医药继承工作。对中医药古籍进行保护性整理研究,建立中药复方筛选、古今证候对比、名家医案及民间医药知识技术整理、传统中药制药技术规范的数据库和科学研究平台。建立一批辽宁省名老中医研究室、工作室,系统总结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

建设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整合全省中医药科技资源,加大投入,吸引人才,加强国家级、省级中医药重点研究室(实验室)、中药“药物临床试验关键技术平台(GCP)”、“药物临床前实验平台(GLP)”和中医药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中心的建设,努力构建一批资源开放共享、技术相对先进、功能比较完善的中医药科技创新技术平台,提高我省中医药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医疗机构和企业建立中医药研究机构。鼓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中药企业合资合作建立股份制研究机构,促进医、产、学、研紧密结合。要求各级政府要支持并帮助中医药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努力构建生产企业与科研单位沟通合作的平台。

7、全面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改革中医药院校教育。重点建设好辽宁中医药大学,努力提升教学、科研、临床综合实力。加大中医药教育体系的改革力度,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及模式,着力打造行业领先的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拓宽高层次人才培养渠道,增强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加强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以国家和省级重点学科为龙头,进一步加强我省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省级中医医院的中医药学科建设,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形成一批较高水平的中医药教育、科研和医疗基地,推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专门人才,建设一批在生命科学领域居领先地位的中医药学科,成为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基地和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基地,同时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提高我省中医药学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

大力开展中医药师承和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工作。5年内,遴选培养100名省级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含中药、民族医)和50名省级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完善中医药继续教育制度,健全继续教育网络。5年内,完成一批国家级中医药优势学科继续教育基地的建设,建设好1个国家级城市社区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基地和1个国家级农村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基地。建成20个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加快中医药基层人才和技术骨干的培养。5年内,县以下医疗机构中的中医临床骨干全部得到培训,在普及乡村医生中医专业中专教育 11 的基础上,开展中医专业成人学历教育;实施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工作;对基层中医药从业人员进行中医药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适宜技术培训,切实改善农村、社区中医医疗服务基础薄弱、人才不足的情况,提高全省中医药队伍整体素质水平。

鼓励西医师学习中医,培养一批中西医结合人才。

开展中药调剂技能培训,力争5年内完成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内中药房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

8、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与国际交流。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与普及。在开展好我省“国家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宣传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政府要进行适当投入,在全省范围内逐步推广。在5年内,每个地级市要在本地区建设1个以市中医医院为依托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推进中医医疗机构文化建设,要在环境、建筑、服务和管理等方面体现中医药文化特征,弘扬传统职业道德,5年内建成10个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中医院。开展中医药文化普及教育,采用各种形式传播、普及、弘扬中医药文化,争取5年内基层中医药文化宣传普及率达100%。中医药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并得到普遍认同。

局长、副局长、纪检组长岗位职责 篇2

2.根据国家、省信息网络建设规划,协调信息传输网络建设;组织协调有关部门保障全市通信与信息安全。

3.根据产业政策与技术发展政策,引导与扶持软件与系统集成业、信息资源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指导和推进有关行业结构调整。

4.负责无线电管理工作,指导属下各市无线电管理工作。

5.推进有关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科研开发工作,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和引进技术。

6.研究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协调与组织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动信息化普及教育。

7.组织信息化工作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交流。

厅局长寄语 篇3

一、基本情况

x县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成功创建省旅游强县,并连续多年获评x县域旅游十强称号,打造了x两家4A级旅游景区,x四家3A级旅游景区。成功创建x处省级旅游强乡镇、21处省级旅游特色村、x处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x处省级精品采摘园和星级农家乐。培育发展了x家四星级标准旅游饭店,x家旅行社和营业部。自20xx年起,连续举办了x届文化旅游节,“中国佛都京杭水脊”旅游品牌在国内外已有一定知名度。20xx年,x县加大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力度,组建成立x开元集团,x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为x集团四大国有子公司之一。20xx年,x县实施机构改革,文化和旅游部门组建为文化和旅游局,实现了诗和远方的结合,推进了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5月,x开元集团正式入股x文旅集团,划转资产x万元,股权占比x%,x寺景区融入全市文化旅游大格局,进入了跨越性发展阶段。

一是以规划为引领,明晰发展布局。我县先后编制完成了中都佛苑景区规划、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x寺景区总体提升策划、x湖湿地建设规划以及x枢纽考古遗址公园开发规划等。20xx年,聘请x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编制了《x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目前县政府已批准实施,为x县文旅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是以文化为魂,促进产业融合。大力推进“旅游+”战略,积极拓宽旅游发展空间,重点实施“旅游+N”产业发展模式,加快推进旅游业与文化、教育、水利、交通的深度融合发展。发挥“旅游+文化”,成功策划了第x届x县文化旅游节,举办了开幕庆典、慈善捐赠、文化展演、全国书画邀请展、研学展示等活动,吸引游客达x万人次。发挥“旅游+教育”拓展文庙建设规模和层次,扶持文庙研学旅游产品开发,完善了“成人礼”、“开笔礼”、“谢师礼”等参与性项目。x运河考古遗址公园不断开发文化体验、遗址观光、考古研学、科普教育等活动,累计接待研学团队共x万人次,文庙儒家文化和x运河文化已经成为全县干部政德教育的两张亮丽名片。实施“旅游+水利”,联合水利部门开发中都水库水上休闲、垂钓等水上娱乐产品项目。实施“旅游+交通”,联合交通等部门建设了济北旅游大道、泉河景观廊道等旅游要道,指导x湖湿地开发了自行车比赛、自驾车营地、休闲旅游慢道等,构建了环x游憩带。

三是以项目为引擎,推动地域联动。通过多年持续开发建设,先后建成了x寺景区,x湖湿地、中都民俗馆、x枢纽考古遗址公园等景点。x宫旅游综合体项目累计投资x亿元,全面完成了外立面装饰装修工程。x枢纽考古遗址公园初步形成规模,新的提升规划即将实施。全县文化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得到完善,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交通指示牌和旅游干道不断健全,较好地提高了文化旅游接待和服务能力。通过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有效带动了县城和景区周边镇村改造升级,面貌更新,开启了以文化旅游产业为载体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思路。

四是以乡村振兴为助力,推进乡村文化旅游发展。x湖湿地新上旋转木马、碰碰车、自控飞机、森林探险等娱乐项目,种植了荷花、牡丹、玉兰、连翘、迎春花等各类乔灌木和果树,将湿地打造成儿童的乐园、花的海洋。x镇古城村以“x国故都x故里”文化品牌为引领,以丰富乡村文化旅游业态为目标,建设了仿古街道、古x国博物馆、采摘大棚、药材基地,打造了x国遗址、x故里等x处景观,新上了x家农家乐、x家民宿,x处草莓采摘,成为x县首批国家3A级旅游景区村庄。x镇投资x余万元打造x山风景旅游区,建设了x等景观,完成了景区绿化、上山游览石阶、停车场、旅游厕所等配套旅游基础设施,利用土地流转等方式,联合周边村庄打造了茶园、梅园、核桃观光园、百合花观光园等,成功举办核桃丰收节、亲子挖土豆、百合园赏花等活动,丰富了乡村旅游内涵,每年吸引游客x万余人。

二、存在问题

经过反复调研座谈和分析论证,我们清醒地意识到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主要表现如下:文化旅游资源集聚效益不够明显,游客滞留时间短,综合收入提升慢;旅游景区公司化运作、旅游项目市场化合作进展较慢;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参与体验项目较少,缺乏演艺类、修学类旅游产品;资源整合不够、景区关联度不高、品牌影响力偏小等问题,没有把资源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品牌优势、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

三、下步思路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推动旅游新旧动能转换,优化文旅资源配置,加快文旅项目建设,提升品牌效应,深化公司运作,积极融入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长廊,真正将旅游产业打造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产业、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到20xx年,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x万人次,旅游消费总额达到x亿元,旅游产业对GDP的.综合贡献率达到x%以上,打造一批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三星级以上旅游饭店、省级乡村旅游品牌、新业态产品等。

一是坚持多规合一,科学描绘文旅产业发展蓝图。加强旅游规划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的衔接,努力构建全域打造、全业融合、全景建设、全民参与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依托大运河文化旅游带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加快推进《x运河古镇建设》,积极融入全国全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凸显x枢纽位置及作用。指导x、x等乡镇做好x山旅游风景区和古x田园的规划编制和项目建设工作。

二是深入推进文旅融合,持续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储备打造一批重点旅游项目,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方筹措建设资金,推动x宫旅游综合体建设。合理规划x寺景区西片区,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将其打造成为x地区高品位、独特性的研学空间。推进文庙儒学研学基地开发建设,丰富研学旅游产品,切实增强游客的参与性、互动性,全面打造政德教育基地和研学旅游基地。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加快推进x运河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建设。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启动全域旅游服务中心建设,构建多维度、立体化、全覆盖的文化旅游综合服务网络。

三是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助力乡村实现全面振兴。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x县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工作方案》,注重文化特色,引导乡村旅游规模化、特色化、精品化发展。持续打造x湖田园综合体、x山旅游风景区、x河生态旅游度假带、x古城田园等乡村旅游项目,集中培育“x—x—x”乡村旅游集群片区。指导有关乡镇(街道)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现代农业庄园,培育旅游特色村、精品民宿和后备箱工程基地,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x古x田园景区提档升级。

四是开展精准营销,努力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加大宣传资金投入,持续在主流媒体开展旅游品牌宣传,在高铁站、高速路等交通平台推广县域旅游形象。大力开发x祈福、文庙研学旅游产品,树立x研学旅游品牌形象。提升x文化旅游节举办层次,继续策划内容多样、内涵丰富的活动,营造浓厚的节庆文化氛围。加强政策奖励扶持,大力开发周边200—300公里基础客源市场,重点加强x、x、x等地组团旅行社的对接合作。同步推进网络营销与市场开发,实现线上线下互动互补,合力共赢,大力提升“中国佛都”品牌的知名度。

厅局长寄语 篇4

邓保生局长讲了四点意见。

一、思想政治工作在改进中加强,在巩固中深化,在创新中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更加注重服务大局,组织收入迈上新台阶。二是更加注重理论武装,党建工作取得新进步。三是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干部队伍素质得到新提高。四是更加注重锐意进取,文明创建取得新成果。五是更加注重与时俱进,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取得新突破。六是更加注重教育预防,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进展。指出了当前全省地税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真不够到位。二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还不够健全。三是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意识还不够强。

二、准确把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紧迫感、责任

感和使命感。第一,社会思想多样化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严峻挑战。第二,社会环境复杂变化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严峻挑战。第三,网络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给思想政府工作带来严峻挑战。第四,地税改革和发展带来的利益调整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严峻挑战。

三、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和改进全省地税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党员、教育群众,充分发挥科学理论对工作实践的指导作用。

(二)坚持以思想教育为根本,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教育引导作用。

(三)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对地税工作的保证作用。

(四)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地税中的促进作用。

四、加强领导,完善机构,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一)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二)要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机制。

(三)要不断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四)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市局徐志刚局长在全市在全市地税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传达了省局邓保生局长的讲话精神,对全市地税系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以下意见。指出当前全市思想政治工作形势。一是提高了地税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二是增强了地税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树立了地税部门的良好社会形象。四是加强了地税机关党组织建设。五是有力推

动了地税事业健康发展。指出地税干部思想状况和地税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部分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不高。二是有的单位和领导不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三是思想政治工作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四是思想政治工作尚未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提出今后一个时期的地税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任务。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一是要加强理想信念宗旨教育。二是要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三是要加强廉政教育。四是要加强法制纪律教育。

(二)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

(三)做好基层干部思想政治工作。

(四)规范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五)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和文化建设。

四、切实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二)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积极作用。

(四)结合实际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五)加强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厅局长寄语 篇5

同志们:

昨天,我们召集西片区9个市旅游局长召开了座谈会。原计划,今天在青岛召开东片区8个市旅游局长座谈会,由于省里有其他工作安排,今天的会议改在济南召开,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刚刚结束的省委九届十次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的措施,抢抓全省转方式调结构重大机遇,积极作为,切实发挥旅游业在转方式调结构中的先行产业和战略性支柱产业作用。早在5月22日,为了使各市在贯彻省委这次全委会精神的过程中,能够将旅游业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争取到更多的政策支持,省旅游局就将给省委、省政府的建议报告发给了大家,供你们参考。下面,结合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我再强调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充分认识省委九届十次会议的重大意义

6月10日至11日,省委九届十次全体会议在济南召开。姜异康书记、姜大明省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山东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若干重大问题的意见》。这次会议是在我省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题就是转方式调结构。概括起来有两句话:一句话是服务业要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另一句话是旅游业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先行产业。会议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要全面把握加快经济方式转变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基本要求和工作重点,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以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努力在转方式调结构上迈出更大步伐,取得更大突破。

旅游部门贯彻落实省委九届十次会议精神,首先要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省委、省政府对发展旅游业的新要求。这次会议的许多重要文件多处讲旅游。其中,《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若干重大问题的意见》就有5处之多。这些要求非常明确,深刻反映了旅游业在转方式调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姜异康书记指出:要把服务业发展放到更高层面、更大空间来谋划,打开思路,拉开框架,推动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优先发展、重点支持文化旅游等10大领域的服务业发展。姜大明省长指出:旅游业要全力打造“好客山东”品牌,搞好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加快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努力使旅游业成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先行产业。我们一定要把旅游业放在促进服务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高度来把握,放在推进全省转方式调结构的全局中来谋划,以坐不住、等不起、停不下的精神状态,切实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率先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全行业的力量凝聚到旅游先行产业建设上来,以实际行动推动和实现旅游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二、扭住重点工作不放松

落实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新要求,旅游部门肩负着重大责任。把旅游业培育成转方式调结构的先行产业,要统筹兼顾,强化短板,突破重点。从全省面上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是大力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旅游项目是旅游产业建设的根基。旅游业转方式调结构,抓项目建设是关键。以2008年省政府确定连续五年每年召开一次全省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现场会为新起点,全省重点旅游项目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已经成为山东旅游产业建设的一大亮点。2008年,全省旅游投资完成600亿元,去年完成800亿元。今年4月份,省委、省政府在泰安召开观世博游山东活动启动仪式暨系列旅游项目开业仪式,全省37个投资额过亿元的旅游大项目同时开业,集中展示了全省旅游大项目建设的丰硕成果。全年有望完成旅游投资1000亿元。

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九届十次会议精神,要在更高水平上持续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这是一项具有战略和全局意义的重大举措,也是不断巩固和深化全省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成果的必然要求。省旅游局决心要把这项工作深入持久地抓下去。各市要抓紧向省局提供两个“单子”:一个是完整的在建、拟建重点旅游项目名单,一个是可以向银行推荐的能够获得银行贷款支持的重点旅游项目名单。这个单子也是我省向国内外旅游招商的重点项目单子。这两个“单子”上的所有项目,都要标明什么时候开工,什么时候峻工。不要虚的,要扎扎实实,个顶个。深入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或改造提升一批重点旅游项目,或新开发一批推动产业升级的重点旅游项目,或策划创意一批文化旅游项目等。青岛、烟台、威海等重点旅游城市,要按照把山东半岛打造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温带休闲度假旅游连绵带的要求,借助半岛蓝色经济区即将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机遇,着力规划建设一批符合国家标准的度假酒店集群,走在全省旅游业转方式调结构的前列。青岛市要重点突破邮轮高端旅游项目开发,争取年内购进一部豪华邮轮。烟台、威海市重点突破海岛旅游开发。日照市重点突破海上运动项目,着力提升渔家乐、赶海园等海上民俗旅游项目的水平。东营、潍坊、滨州等市要以实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国家战略为契机,高水平规划建设一批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项目以及高A级旅游项目。东营市要重点突破黄河入海口国家生态旅游示范项目建设。潍坊市要进一步整合民俗、生态、乡村资源,打造一批逍遥逍项目集群。滨州市要加快贝壳堤岛旅游开发。临沂市要着力发挥红色旅游资源富集优势,以孟良崮等一批红色经典旅游项目为重点,打造红色旅游基地。各地要学习借鉴枣庄市的做法,坚持政府主导,有力协调旅游各要素联合让利,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五日游”、“四日游”、“三日游”综合旅游产品。省里将重点支持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等市综合开发一批“五日游”旅游产品,支持潍坊、临沂、滨州,临沂、枣庄开发一批“三日游”、“四日游”产品。要大力加强旅游交通建设,青岛市要积极推进青岛机场搬迁,烟台市要积极推进烟台新机场建设。烟台、威海要尽快开通烟台—大连、长岛—天津、威海—韩国仁川的海上快速旅游通道。潍坊、东营、临沂市要按照先飞包机再固定航线的思路,尽快把3个支线机场建成旅游机场。各地要切实重视配套项目建设,姜大明省长高度评价泰安市建设配套旅游项目的做法。泰安市新开发建成方特观乐世界、《封禅大典》、花样年华、东平水浒旅游景区4个新项目。“五一”3天,4大新建项目接待游客50.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43.8万元,分别是同期老景区泰山的2.7和1.3倍,相当于再造了一个泰山。要实行重点旅游项目建设“一把手”负责制,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亲自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二是加大市场营销力度。产品的开发对于目的地旅游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创造概念、树立形象是前提。在旅游开发中要注意“先创造概念,再以产品支撑”,在市场概念指导下,进行契合的相关产品开发。只有紧紧围绕这些符合市场需求的概念进行产品开发,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的预期,使游客获得较高的满意度,进而产生口碑效应。近年来,枣庄市以开发“二日游”市场为突破口,走出了一条用市场形成对项目以及配套设施建设倒逼机制的路子。枣庄在全国选择了66个主要城市,按照距离枣庄的远近、人口总量、交通状况以及经济总量、消费能力等,细分为三级客源市场,将旅游产品营销任务分解落实到了市直52个部门和7个区(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充分利用与对口城市长期形成的业务往来等合作关系和渠道,想方设法、千方百计争取客源,旅游包机、旅游专列这些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接踵而来。游客的大量增加对城市建设形成了倒逼机制,整治城市环境、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景区景点、扩建改建宾馆饭店等,城市转型步伐明显加快。去年,全市涉旅税收增加34%。今年游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26.5%。今年,我们要在全省推广枣庄的做法。最近,将在《大众日报》推出枣庄经验,为各市深入贯彻省委九届十次会议精神提供参考和借鉴。

加大市场营销的标志是加大投入。山西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达到了1.9亿元,北京市达

到了1.5亿元。今年4月,河北省将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由2000万元猛增到2亿元。今年,省政府决定增加省级旅游专项资金1000万元,我省的总量达到了8000万元。但从市县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普遍不到位,已经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尤其是影响旅游宣传推介的主要障碍之一。青岛市只有1500万元,许多市不足500万元,而省外一些重点旅游城市远远高于我省,如宁波市1亿元,大连市5000万元等。各市要把争取增加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作为贯彻落实省委九届十次会议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抓住这一轮重大机遇,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力争使本市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有一个较大提高,可以支撑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建议东部地区各重点旅游城市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不应少于3000万元,其他市不应少于1000万元。各市要积极做工作,省旅游局将利用各种机会和渠道积极呼吁。

建立旅游宣传营销平台迫在眉捷。旅游形象宣传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从这个角度讲,政府主导旅游业发展不仅要增加投入,而且要充分利用庞大的媒体资源建立旅游宣传平台。去年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将“好客山东”纳入公益宣传,在省级主要媒体开设“好客山东”专题栏目。各地要在当地媒体设立城市旅游形象宣传版块,在重要口岸、机场、车站、码头以及公共场所设立“好客山东”系列文化旅游品牌公益广告,纳入相关市政、路政建设规划。现在看,无论是省里,还是各市都还有较大差距。省市旅游宣传平台尚未建立起来,上下联运旅游宣传机制也没有建立起来,城市间旅游宣传相互代理机制还没有破题。影响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是,各地对旅游宣传平台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推动力度不大。旅游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有了旅游宣传平台,旅游就有了位置;旅游部门就有了话语权;把旅游业培育成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就有了载体。要进一步争取宣传部门的支持,联合主要媒体,从设立旅游宣传栏目、宣传版块等容易做成的事情入手,在广播、电视、网络以及平面媒体设立旅游宣传平台,增加旅游宣传的集中度。要整合机场、车站、码头、城市广场、高速公路重要位置等资源,设立公益性旅游宣传牌。有条件的城市可尝试用市场化手段,购买一批出租车、公交车等城市流动广告载体,开展旅游产品或旅游形象宣传推广。

三是优化旅游环境。旅游环境包括政策环境、发展环境、消费环境、服务环境等。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需要从各个方面全面加强旅游环境建设,营造有利于旅游产业建设的综合环境。今年上半年,省旅游局在各地开展创优、创最佳工作的基础上,聘请部分国内知名专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先期对12个优秀旅游城市进行了全面评估,形成了专家意见。下一步,还将组织专家对开展创最佳的6个城市进行检查评估。

从对12个优秀旅游城市检查评估的情况看,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既有政策、体制方面的问题,也有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问题。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专家的意见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也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完全建立客观实际的基础上。会议期间,我已分别将专家意见直接送各市书记和市长,他们非常赞同专家的意见,表示要将整改工作作为贯彻落实这次省委全会精神的重要内容。各市要进一步争取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借全市贯彻落实省委九届十次会议精神的东风,集中解决几个突出问题。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布局城市旅游厕所、健全完善旅游道路交通标识、规划建设一批旅游停车场,着力提高管理服务水平;要落实好旅游企业与一般企业实行同等的水电气价格政策,落实好带薪休假制度,落实好党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经批准的公务活动由旅行社代理交通、食宿、考察事项等政策。当前,省市机构改革已经完成,县级机构改革正在进行。此次省市机构改革,省旅游局增加了旅游执法总队。枣庄市将旅游局与服务业办公室合并,成立了枣庄市旅游和服务业委员会,成为全市三大综合部门之一。莱芜市将旅游局单列,旅游部门职能建设得到了加强。在县级机构改革中,各市旅游部门要积极为县(区)旅游部门职能建设争取有利条件。旅游经济较为发达的县(区)要争取单设旅游局;未能单设与其他部门合署的,要争取

保持相对独立;要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高度,学会借力发展,利用文化、旅游两种资源、两个力量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三、在转变作风中强力推进各项重大任务落实

能否在新的重大发展机遇面前抓住机遇而不丧失机遇,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工作作风问题。好的作风可以抓住机遇成大事,不好的作风即使有好的机遇,也会止步不前。就全省旅游部门和旅游干部队伍整体来讲,大家的精神状态是好的,工作干劲是高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个别市县旅游部门的工作不深入、不主动,不思进取、被动应付的问题还有不同程度的存在。队伍建设的关键是班子建设,班子建设的关键是“一把手”。各级旅游部门尤其是“一把手”要强化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在痛下决心上统一认识,在加快转变上狠上功夫,在实现突破上务求实效。

一是要大力解放思想。省委九届十次会议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和空间。如果我们拘泥于传统的工作思维、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就不能适应新形势,也就不能迈出新步伐,实现新跨越。要积极倡导解放思想,大力推进旅游体制机制创新,更加注重市场配套资源、更加注重开放融合、更加注重旅游信息化建设,省旅游局将积极支持各地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

二是要狠抓工作落实。近年来,各市旅游部门普遍感到,省旅游局的工作安排得非常紧凑,大家压力很大。省旅游局班子认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对旅游工作的要求,必须在把握大局中把各项具体工作做实做细。另一方面,省旅游局的工作作风对全省旅游行业有重大影响,省局良好的作风可以带动全行业形成抓落实的氛围。各级旅游部门一定要克服飘浮作风,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坚决反对被动应付、不思进取。要把抓落实作为第一责任,对各项工作抓住不放,一抓到底,直到抓出成效。

三是要健全完善考核机制。今年,省旅游局将进一步充实完善对各市旅游局的考核内容,建立更为科学的旅游考核体系,不仅要考核旅游收入、接待人次等数量指标的完成情况,也要考核旅游业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情况,考核旅游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深度和成效,推动各市把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调整到科学发展的方向上来。

李局长讲话 篇6

崇信县财政局 李三春(2008年3月20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今年全县财政预算安排作些说明。

一、2007年全县财政工作简要回顾

2007年,我县财政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紧紧围绕年初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突出财源建设,强化税收征管,稳步推进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管理,优化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全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确保了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一)全县财政收入持续增长,是历年来增收最多、增幅最高的一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385.5万元,占年初预算3570万元的122.8%,较上年增收1361.5万元,增长45%。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0329.2万元,占年初预算9280万元的111.3%,较上年增收2534.2万元,增长32.6%。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和大口径财政收入均超额完成预算任务,分别迈上了四千万元台阶和首次突破亿

础设施建设。筹措资金5510.5万元,支持乡村公路、水库、基础设施等建设;安排、筹措资金450万元建成了县城西区集中供热工程,解决了职工、群众冬季取暖问题。

(四)民生支出得到有效保障。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民计,逐步将财力向“三农”倾斜,着力解决广大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是认真落实“四个全覆盖”,着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落实资金306万元,认真开展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农民参合率达到91.7%;积极推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扶贫济困病床费用财政全额支付;基层卫生院人员工资全部纳入财政供给;县财政配套资金30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合率达到80.2%。二是着力解决城乡居民生活保障难的问题。城镇居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按提高标准后予以保障,共发放城乡低保资金407.8万元,使全县8300名农村生活困难人员、2193名困难城镇居民享受到了低保;筹措资金42万元,严格落实农村五保户供养政策。三是切实提高教育投入水平。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资金550.5万元,着力解决了农民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四是严格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全年直接发放粮食补助、农资综合补贴资金531万元,农机具补贴50万元,石油价格补贴61万元,能繁母猪补贴及保险补助资金28.6万元,退耕还林补助资金2730万元,全县共落实各项惠农资金4366.9万元,农民人均受益507.8元。

(五)财政改革进一步深化。一是进一步深化财政管理体制

财务进行了检查,共检查资金1.58亿元,对60个单位发了整改意见函,督促规范财务支出行为,财政管理质量和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全县财经秩序明显好转。

去年全县财政工作,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财政自给率不足40%,收支矛盾突出。虽然财政收入有了较快增长,但由于主体税源单一,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一些项目尚未建成,加之增人增资和政策性增资因素较多,收入增长速度远远赶不上支出增长的需要,对支持县城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二是收入总量小,保障难度大,资金调度困难。全县财政收入虽然较上年增幅较大,但地方可用财力有限,仅人员供养支出就达1.12亿元,很大程度还需要上级扶持和转移支付补助资金来保证。三是一些单位财务管理还不到位。尤其在专项资金管理和支出方面,既有经费紧张的原因,也有管理不严的因素,个别单位存在着违反财经纪律、截留挪用,违规支付等问题。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努力加以解决。

二、关于今年财政收支预算安排

按照省、市和县委、县政府对财政工作的要求,今年我县财政预算安排根据市财政会下达的财政收入任务,坚持收入预算立足经济发展,充分考虑收入政策变化因素,体现积极稳妥的原则,力争使预算安排更加符合实际。支出预算以保工资和社会保障为主,妥善处理保运转、促发展和解决民生的关系,充分体现公共

经费做了适当调整,其它公用经费仍按乡镇干部每人2000元、县直行政单位每人700元、事业单位每人500元执行,年初一次性包干,年终不再调整。

全县财政支出预算安排为14844万元,与县人代会批准的财政预算支出安排一致,较上年增支1390万元。其中:人员支出安排11164.17万元,较上年实际增支3350.17万元,增长42.9%;公用经费支出安排2772.83万元,较上年预算增支673.89万元,增长36.9%;专项转移支付支出安排622万元;专项上解支出安排285万元,支出预算安排与地方可用财力持平。

分科目支出安排是: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780万元,增支211万元,增长5.91%; 2.公共安全支出811.8万元,增支169.8万元,增长26.44%; 3.教育支出4374.9万元,增支925.9万元,增长26.85%; 4.科学支出40.5万元,增支17.5万元,增长75.95%; 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50.1万元,增支92.9万元,增长59%; 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261.3万元,增支833.3万元,增长58.35%; 7.医疗卫生支出1126.3万元,增支383.3万元,增长51.59%; 8.环境保护支出136.3万元,增支18万元,增长15.2%; 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86.5万元,增支62.7万元,增长50.6%; 10.农林水事务支出951.2万元,增支410.6万元,增长75.9%; 11.交通运输支出240.8万元,增支35.8万元,增长17.47%; 12.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 262.3万元,增支100.3万元,增长61.93%;

第一要务,在支出上着力实现“四个倾斜”、严格实施“一个控制”。即:向教育事业发展倾斜、向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倾斜、向就业和社会保障倾斜、向支持新农村建设和政府措办的10件实事倾斜;严格控制会议费、购置费、招待费等一般性支出。今年把公务员津贴中十个五十全部纳入预算,由县财政统发,各单位除有上级政策要求的之外,不能再以任何名义发放各种津补贴。

(四)加大争取资金力度,弥补县乡资金缺口。充分发挥财政部门职能作用,积极掌握国家产业政策,捕捉资金投资导向和信息,帮助协调和支持单位多争项目,争大项目,依靠项目发展财源。各单位要积极向上申报项目、争取资金,按照项目管理的新要求,对下达了申报指南的项目,充分做好前期论证工作,千方百计争取落实。今年按照省上要求,各单位购置维修资金不再单独申报,由财政局统一向上申报争取,通过财政转移支付下达。

(五)进一步规范财政体制改革,努力提高依法理财水平。一是继续开展“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规范年”活动。在现有各项改革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制定各项工作措施,规范管理机制和工作程序,使财政管理工作尽快步入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二是把握 “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试点县的良好机遇,吃透政策,弄清底数,明确直管后省、市、县三级事权和财权的管理方式和财力分配办法、资金结算办法,真正实现改革利益最大化和管理程序规范化。三是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强化财政管理职能和监管手段。今年财政收支预算是经过县委、县政府认真研

(七)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财政工作水平。

一是坚持学习教育、道德规范、廉政约束、检查监督四位一体,把学习政治理论与学习业务知识、现代知识相结合,全面提高财政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二是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团结协调意识、服务大局意识、争创一流的财政形象意识。三是强化宗旨观念,廉洁奉公,依法行政,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为人民负责的精神,真正做到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更好地支持和服务于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

同志们,今年财政收入增幅高,支出压力大,全面完成财政各项工作,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我们要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监督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以更加求真务实的态度,更加扎实的工作,确保各项财政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上一篇:绿色低碳环保诗歌下一篇:沙田镇政务中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