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师感怀新中国60周年优秀征文(精选9篇)
老教师感怀新中国60周年优秀征文 篇1
三进山城
在**历史上曾有三个地方作过县城。一个是芦洪市。它曾是应阳县、应阳男国、应阳子国、应阳公国和泉陵县驻地,是**的古县城,作为**第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经285年。一个是紫溪市。它自公元984年宋太宗下令将**场升格为**县后,置县治,历经元、明、清至1947年3月一直未变。1944年抗日盟军美国十
四航空大队飞机2次轰炸湘桂铁路沿线日军驻地,县城炸成废墟,县政府几度搬迁。它是**的老县城,历经960年。还有一个是**市。它是一座山城,一座**的新县城。这里曾是县内一商业集市,清乾隆时,为“烟民之蕃庶、商贾之幅辏、邑中之巨镇”。1947年县城搬迁于此后成了一名茁壮成长的少年,发展一日千里。
认识**市是6岁开始的。那年父亲到县城办事,顺便带上我。在**老火车站下车,经过一个小池塘,走过几排低矮的小房子,便到了县委会。我印象最深是两件事。一件是父亲在县委会办完事后,需要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办事,怕我年纪小,走路走多了把脚走坏,让我独自一人在石拱桥边等。我等了很久,只见行人来来往往,就是不见父亲回来。小孩子没耐心,就沿着父亲离开的地方一直往前走,不知走了多远看到一个院子。院子里窗明几净,绿树成荫,只有零零星星几个人从绿树下的房屋里出出进进。走近办公楼,里面坐着一些穿白衬衣的干部模样的人在办公。我钻进去东朝西看。他们很忙,没有在意我。我转了几个办公室没有看见父亲的影子。我怕走失,只得悻悻地折回到原地等父亲。父亲和几个工作同志已经满头大汗,问我到哪里去了。我怕父亲发脾气,慌称上厕所去了。还有一件事是,父亲带我到瓷厂里转了一个圈,厂里一派繁忙的景象。工人在流水线上作业。一排排机械有节奏地上下运动,错落有致,就像数不清的“碓”。记得我老屋旁边有一个碓屋,谷子变成米就是靠这种碓舂出来的。两个人一个出左脚一个出右脚踩在碓杆上。一个人手把着碓屋墙上的泥砖,手拿竹竿对着碓臼,踩着碓杆上下运动,竹杆也不停地在碓臼里搅动。但这瓷厂里的碓不同的是没有看见一个人在踩碓杆,只看见碓杆上下运动。父亲告诉我说这是把造碗的原料舂碎然后加工成瓷泥。
1984年,我毕业分配到**市当教师。这一次我呆了6年,对**市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思考。老人告诉我,这里曾是白色神鸭在此栖居并流下一段动人的传说的地方。后来由于大家嫌“鸭”字笔画多,而将“鸭”简写为“牙”,于是这个地方便称作“**市”了。初闻**市,使人联想到人的牙齿。死人牙给人以寒森森的感觉,那“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千村霹雳人遗矢,万户萧瑟鬼唱歌”的凄凉之状,谁也不愿去提及。只有赋予牙齿以血和肉,以思想和行动,那牙齿才给人的灵气,才使人想到那长着雪**齿活力十足的少年,给人以虎虎生威之感,那“明眸皓齿”、袅袅婷婷的少女,给人以美丽清新热情奔放之感。应该说,**市就是一个人,一个风华正茂、茁壮成长之人。那几年这里刚刚吹来改革开放的缕缕晨风,零陵地区被定为改革开放过渡试验区或称“弹性地区”,“要想富先修路”、“强农困本重工活商”、“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声音在大街小巷里回响。作为一名教师虽然只在杏苑殷殷育桃李,受岗敬业沥心血,但新风带来的新气息还是不时地在鼻腔里翕动,在心坎里翻飞。仅几年时间,建设路、东新路相继建成,那种“一泡尿从街东屙到街西”、“一支烟从街头走到街尾”现象已经不复存在。原体育坪改成了农贸市场,水泥厂、铁合金厂、自来水公司相继建成,焊剂厂yd—504焊剂和sd—1高速焊剂填补国内空白。1988年,县城共有瓷厂、水泥厂、氮肥厂等全民所有制企业17家,毛巾厂、焊剂厂等集体企业38家,个体工业947家。“靠农业保温跑,靠工业奔小康”的局面开始形成。**卫校建成招生,武术之乡、基础教育先进县相继被省、国家授牌,科教文体各项事业欣欣向荣。
1993年,我三进**市。当时县委政府模仿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划圈方式在县城西划了一条线。2003年县委政府又在1993年那条线的东边又划了一条平行线。从此,**市的两翼慢慢丰满。舜皇大道、湘桂批发大市场、汽车东站相继建成,普华企业落户**,县国土局等10余个行政机关搬迁到了新区办公,**大道、滨江路、工业园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之中。舜皇路两旁屋宇错落,酒楼茶肆、宅第店铺,鳞次梯比,入夜华灯齐上,流光溢彩,可谓“百家艺技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昼”。与此同时,老城并不示弱。建设路经过设置隔离墩,人车分流到“穿衣戴帽”综合治理,几成人间乐园。街上行人众多,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街两旁店铺林立,市招高挂,买卖兴隆。龙溪河自1994年特大洪灾后,经过除旧布新,河道清淤,添加和维修跨河桥梁,护砌河堤,架设雕花大理石,安装玲珑路灯,发生了很大变化。昔日破烂不堪的低矮民房不见了,沿河而建吊脚楼式的酒楼茶肆不见了,天晴流污
水下雨涨洪水的“多恼河”不见了,千百年来黑灯瞎火摸黑行路的日子不见了,代之而见的是河水澄澈碧绿,日映蓝天白云,夜映万家灯火;河岸士农工商,男女老幼,摩肩接踵,熙熙攘攘。龙溪河两岸成了县城居民晨昏锻炼和休闲的极佳去处。小康城、山子岭小区、粮贸大厦、新世纪商业广场、生智商业中心、龙溪花园先后建成,成了镶嵌在老城区的颗颗明珠。昔日的老瓷
厂、老县政府大院、老蔬菜场已不复存在。一位离家多年的**人乘快巴回**,司机在**车站让其下车时,这位**人不愿下车。对司机说,这不是**,**没有这么美,家乡不是这样的。在司机的再三解释下才下了车,可找不着家了,只好“打的”寻家……
农家人感怀新中国60周年征文 篇2
住房六十年:从有得住到住温暖再到住品味
“两个叉叉一根梁,一抱茅草
铺两方。风吹雨淋太阳晒,两片屁股露在外。”这是小时候我们村子里一般淘气小孩相互攻击时用来诅咒对方的顺口溜。其实也是当时我们村住房条件一个真实写照。我的家乡崇山峻岭深处,边远偏僻,信息闭塞自然条件恶劣。那时村里生活条件还比较落后,人们思想也很守旧,住房简单落后,几乎家家住着茅草房子。茅草房子建盖简单,从山中砍回两棵带叉的树干,找个稍平整的地里插牢就成了柱子,再用根壮实标直的树干往两个叉里一搭就是梁。茅草遍地长,随便割它几垛,晒干了用枯藤竹条栓牢往梁上一铺就是一间简易房子。房子四周用涂了厚厚泥巴的竹篱笆围住,就是一个“家”。没有专用的牲畜圈,猪牛就栓在柱子上。厨房就更不用说了,两块石头一搭就是灶头。也有家里壮劳力多的,用土夯成墙,盖成土掌房。茅草房夏不遮阳冬不挡风,尤其雨季一过茅草腐烂,一年四季里就常常看到村里人家家翻修房子。
“有得住就不错了!有个带孩子的寡妇盖不了茅草房只好住山洞呢!”父母在给我讲这段历史的时候,常常发出这样的感慨。
我记事时,村里人家生活状况有了改善,村民已经住上了冬暖夏凉、牢固耐用、看着顺眼住着舒服省心的土木青瓦房子,茅草房时代已永远成为历史。至今还记得父母建新房时的情景,那年月,家里生活还很困难,一家人老是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建房可是件异常艰难的事。好在父母都还年轻,劳动力正旺盛,我三岁多,也能打打下手。那时农村建房都靠自己拓粘土砌成墙体和上山中砍伐木材作梁柱。白天,大人们要参加大集体生产劳动挣工分,晚上回家,一家人便连夜挖土刨木材烧瓦,我呢,也忙出忙进端茶递工具。如此辛劳了整整大半年,在村里邻居的帮助下,一间漂亮的土木结构青瓦房终于凭空立起。看着新房子,父母仿佛完成了一件人生大事,如释负重地大大喘了口气。
本以为这样房子可以住上几辈子了,可哪知。新世纪带来新面貌,村里又刮起一股建房热。顺着那条新开通的村公路,一大车一大车的红砖沙子石头钢筋水泥从山外的世界拉进了我们村。村民们早已熟练使用碎石机搅拌机切割机等现代化机械,也早已学会准确计算钢筋计量水泥标号。一通忙碌,一幢幢钢筋水泥浇灌起来的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突然占据了乡村的高度。“看,大洋房!”村民乐开了怀:“浴缸马桶彩电冰箱,城里有的我们也有!”。而我和跟我一样披着“小资”外衣的有固定工资收入的工作人,也积极响应时代的脉搏在各大城市新开发的住房小区里购买了自己心仪住房。老家的大洋房成了我们度假的“别墅”。
其实,不只是住房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住”已不再是房子惟一的功用和目的,购房在很多时候就像购衣买食品一样已不再是为了解决温饱,而是在寻求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更新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购房是为了休闲度假、是为了教育、是为了投资,甚至简单地说购房就是为了享受人生……
出行六十年:人背马驼到自行车再到小轿车
走在崇山峻岭深处茶马古道遗址上,我的思绪再次飞回那段“魂断行人猿啸雨,心惊瘴毒鸟投渊”的魂断心惊记忆。茶马古道,道非道,那道,不过是往来马蹄在大山上撕裂出的痕迹而已,斗折蛇行、曲曲扭扭、坑坑洼洼。曾经家乡人民就靠着这条道,在“叮叮当当”的马铃声中,在“白天欢乐小日晒,夜里受苦露青霜。”的马帮故事中,迎来中原先进生产工具,送出高山茶叶物资,开始文化交流。那个时代,骡马是家乡人民主要的交通工具,高山峡谷鸟道中,“是何时混沌初开,铁索连环,万壑千峰通鸟道;将半壁河山撑住,金汤巩固,蛮烟瘴雨落虹桥。”的江河铁索桥上,人背马驼,人们苦中作乐,唱着“上个坡来下个坡,石头扛脚眼泪多;哪个阿妹挨我好,缝双鞋子送给哥。”的赶马调艰难喘息着有限的生命。
我出生时赶上了“茶马古道”历史的末班车,那时大批量的马帮已逐渐被现代化交通工具驱逐淘汰,我能见到历史影子的只有少数几家圈养着的毛驴了。一条公路顺着山道蜿蜒进入我的家乡,村里多数人家购买了自行车,有几家生活状况稍好的还买了拖拉机,我们从马帮时代一下子跨进了机械化时代。但因条件限制,当时的公路还仅是条土路,路面狭窄,弯道急,晴天漫天尘土飞扬,雨天路基坍塌泥泞打滑。初中毕业那年,我拥有了一辆完全属于我自己的自行车,是 “永久”牌的,每天我骑着它远行求学,进城赶街。
老教师感怀新中国60周年优秀征文 篇3
一走进林老师的家,便看到挂在厅堂上的毛主席、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的画像。他告诉我们,他出生于1949年
9月,与共和国是同龄,言语间脸上洋溢着笑容。他说,60年的风风雨雨使他更坚定更成熟,60年的翻天复地使他更觉得党和人民的伟大。在国庆60周年来临之际,他要拿起了自己的笔,把自己心中最美好的歌献给党和四代领导人。经过一番“创作”,终于写成了《春雷响》、《曙光灿》和《东风劲》三首歌颂领袖的诗词,并发表在新华网上。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领袖的情怀和业绩,他把《东方红》、《春雷响》、《曙光灿》和《东风劲》写成大幅书法挂在大厅上,让大家观看、赏析,他自己则反复吟诵,以此来表达自己对领袖的崇敬之情。他深情地对我们说,毛主席是我们的大救星,他使中国人民站起来,扬眉吐了气!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使我们过上了好生活;江泽民领着我们跨世纪,继往开来辟天地;胡锦涛又高举起“科学发展”的伟大旗帜,构建起和谐社会。四代领导人一代又一代地继承和推进,一代又一代的创新和发展,使中华民族和老百姓站起来后又富起来、挺起来、和谐起来。我们老百姓的日子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啊!我们要世世代代记住他们的丰功伟绩,永远跟党走。是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四代领导人的正确指引,没有全国人民的齐心协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腾飞!在祖**亲60周年生日之际,我们要把最美的颂歌献给祖国,献给人民,献给四代领导人。
教师喜迎国庆60周年优秀征文 篇4
我的老家在**郭村的肖家村,我小时候,一家五口就挤在三间茅草屋里。茅草其实就是小麦的秸秆,茅草屋最大的缺点是漏雨,即使新屋也不能完全断漏。我家房子是座老屋,一到雨天就四处漏水,家里盆盆罐罐都用来接水。天晴后,得把被褥都拿到外面晒。那些年,家里每年冬季必做的一件事就是“拾屋”,请茅匠将屋面漏水的地方修补一
下。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哥哥在大桥镇上找了份工作,家里经济情况有了好转。父亲一狠心,卸掉了茅草,盖上了大瓦,一家人从此告别茅草屋,住上了瓦房。当时,这事在村里还引起了一阵轰动。盖房的那两天,老屋前后围满乡邻,我至今还忘不了他们羡慕的眼神。其实,那时大瓦每片只有一毛三分。
住了两年我们发现,大瓦的屋面下小雨中雨不会漏水,可下到大雨暴雨,又四处漏水了。有一次,哥哥的女朋友来我家玩,正好遇上下大雨。拿盆罐接水的场面让我们一家人很尴尬。父亲和母亲商量,将老屋推倒重建,为哥哥准备婚房,也为改善居住条件。家里的积蓄加上亲朋的支持,建房所需的钱很快筹得差不多了。一个月不到,四间“七架梁、带走廊”、小瓦汪砖的新房建成了。从此,我再也没有尝过漏雨的滋味。
后来,我在宜陵中学做了教师,回老家的次数渐渐少了。去年,我弟弟的儿子有了女朋友。有一次,弟弟特地来学校和我谈他建房的事。他将老宅给了哥哥,要异地新建一座楼房,造价25万元左右。我以为弟弟要向我借钱,正准备问他还差多少时,他却说:“建房的钱早就准备好了,建房时你有空回去看看就行了。”我听了十分惊讶,二十五万!即使我们双职工家庭一下子也拿不出来,何况弟弟是个农民!
老教师感怀新中国60周年优秀征文 篇5
70年代出生的我,可以说是感受到了多次社会面貌的巨大变迁,目睹了多次举国欢庆的重大盛世。斗转星移,光阴似箭,三十多年的日子历历在目,生活的瞬息万变使我感慨万千。
我的家乡在**市淄川区的最西方,四面环山,小小的山村就座落在山里边,四五岁的时候,村里还是大包干,一村人都在生产队里干活。一起
出工,一起下班,男男**,说说笑笑,歌声一片,喊声一片。吃穿住用都等着队里分,播种和收获的季节,小毛驴就是我们村的主力,过年过节外出购物,也靠它。那时小毛驴便排成一排,放上两个背篓,春天时上坡运种子,运粪肥等东西,秋天又把地里的农作物驮回队里的大院等着分。谁家有事外出,就和队里的队长说一声,借一头小毛驴用用,每当赶集的日子。我和姐姐便和爷爷一遍一遍的重复我们要买的东西,直到爷爷再三肯定一定会买,我们才目送那毛驴队翻过大山,然后眼巴巴的在山口等待回来。当驴脖子上的铃铛想起,我们便飞快的跑上山去迎接渴望的礼物,拿到礼物的笑声,欢呼声冲上云霄,然后跟在毛驴后面,“歌声振林樾”。
白驹过隙,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家乡实行了,土地和小毛驴被分家到户,剩余劳动力多了,人们思想也灵活了,开始外出打工,了解外面的世界,收音机,录音机,缝纫机,电视机等家电开始进入我们的村庄。许多年轻人开上了拖拉机,当它突突突地在路上行驶时,我们开始渴望外面的世界,开始想走出大山。government及时发出“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很快,宽宽敞敞的水泥马路一直通到了淄川,随着它的建成,直达城区的公共汽车也通车了,从此自行车开始进入我们的家庭。在我升初中的时候,爸爸许诺如果我能考上全乡的前几名,就给我买一辆“不冒烟”的车,我在高兴之余,不住的想象“不冒烟”的车到底是什么,难道不是自行车?当我拿到前几名的好成绩时,爸爸送我一辆崭新的“永久”牌自行车,并且对我说:“不冒烟的车是自行车,这已经比小毛驴快多了。未来靠你自己,冒烟的车需要你自己去争取”。我牢牢记住了爸爸的话。在无数个夜晚,我刻苦学习,并对学习充满了兴趣和乐趣。高考后,我迈进了大学的门槛,毕业后我成了一名教师。在不住的努力中,我一直盼望那冒烟的交通工具,无奈杯水车薪,总攒不够。好在government又实行了购车贷款业务,在办理了相关手续后,我终于有了自己的汽车!当我坐上自己的汽车行驶在又新扩修的柏油马路上时,自豪,欣喜和感激总是溢满我的心胸,我自豪,我成长在新时代;我欣喜,我实现了我的目标,我感激,所有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
老教师感怀新中国60周年优秀征文 篇6
拉纤的经历告诉我:生命的轨迹就如纤道,人生就是拉纤,有进有退,有深潭,也有险滩。
纤道漫漫
溆水流经思蒙,流经我家门口时,由于高山阻挡,它显得格外轻狂浮躁,一路险滩,白浪翻滚,咆哮向西。小时候,我们常在浅滩边戏水,看排客飚滩,那种波峰浪尖的生活,彰显着男人的阳刚与悲壮。看纤夫拉纤,号子歌伴着轰轰流水,别有一番韵味。涨水时,我们匍匐在洪水的淫威里,感叹大自然之洪荒。
溆水河,一条神奇而恐怖的河。岸边那条蜿蜒的纤道,是拉纤人用赤脚磨出来的,它记录着人间悲欢,镌刻着世道沧桑。
当年爷爷躲壮丁,就漂泊在这条河上,他为财主家拉纤,热天的汗珠滴在纤道的岩石上,一会儿就干了。冬天赤脚的皲口渗出了血,印在纤道的石头上,第二年还能清晰可见。他们边拉边唱:纤夫滩上变牛爬,上城去看张冬霞。张冬霞是当时县城辰河高腔戏班里有名的旦角,纤夫们就用这种方式打发那艰辛而无聊的日子。爷爷说,多少次拉纤从家门前过,看到自家烟囱在冒烟,看到孩子在地坪里嬉闹,就是不敢回家,不敢叫。解放了,爷爷与家人团聚,已须发花白。他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抛洒在滚滚的溆水里,飘落在漫漫纤道上。爷爷时常凝望着溆水,抽着闷烟,回忆那遥远的往事。长叹一声,都是命啊。
上世纪70年代初,为了多挣几个工分,并享受一次中餐补助,不会游泳的父亲,加入到队里放排的行列。为了生计,他不得不冒这个险。临行前夜,父亲总要对我们说许多话,母亲也再三叮嘱他,似有赴难时生离死别的感觉。我的心头总是升腾起一种不祥的念头。父亲一离家,母亲就开始念叨,我们整天沉浸在惶恐的氛围里,只盼父亲平安归来。大约三天后的傍晚,当炊烟弥漫了小山村,当太阳的余晖把溆水照得金光粼粼的时候,一排扛着竹篙的队伍,出现在溆水河边的纤道上。女人们就远远地点数,一个没有少,她们的脸上就绽开了笑容,才记起没有做完的家务,纷纷嘻笑着回家去。我想,母亲一定是最高兴的,但她没有把喜悦写在脸上,下次父亲还可能去,恐惧和担心依然存在。每次父亲归来,给我们带来了团聚的快乐,还带回了发生在纤道上与水搏斗与命运抗争的故事。
1977年秋,我要上高中了,七元五角钱的学费,难倒了大人。我们抽空砍了1000多斤柴。父亲弄来一条小船,我们把柴从山上搬到船上,拉到思蒙去,卖给供销社。中午时出发,父亲拿根竹篙在船上撑,我背一条长绳在岸上拉,沿着那条崎岖的纤道向思蒙方向逆水而行。船在静水里行走,轻松,我一边拉着纤绳,还一边唱“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纤道突然一转,只见白花花的滩水翻滚而下,水声震耳欲聋。父亲说,这就是“哦落滩”,滩陡水急,翻船烂排的麻烦事经常发生。家乡的方言中,把麻烦事叫“哦落害”,“哦落滩”因此而得名。父亲毕竟放过几回排,有些经验,他跳到水里,把船照着浪小的地方推,我把身子尽量放平放直,双脚用力蹬着石头,两只手也抓着石头,一点点往上移,比较顺利地走出了“哦落滩”。
小船来到“了了滩”脚下。天色已黑,两岸的人家已点起了灯。我们又渴又饿又累,讨厌的蚊子在头顶盘旋。我的肩头好像火烧一样生痛生痛。父亲说休息一下,拉上这“了了滩”就到手了。十分钟后,我又背起那条已显得很沉重的纤绳,像牛拉犁一样,艰难地往上爬。也许是我们力气用尽,也许是天黑看不清航道,这次我们再没有“哦落滩”那么顺利,船几次就到滩头了,怎么也拉不动了,父亲叫我用力,我就叫父亲把船往水深一点的地方推,都无济于事。搁浅了,只有往后退一点,可船一动,我们就再也敌不住,连人带船冲回了滩脚。这时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前功尽弃”,也明白“了了滩”的来历。我们又组织了第二次第三次进攻,都失败了。万般无奈,我们只好把船上的柴下掉一半,分两次拉,终于拉出“了了滩”。半夜了,父子俩已精疲力尽,把船固定在岸边的柳树上,躺倒在河边那柔柔的布满露水的草坪里。满天的星星伴着一片残月,那么悠闲地照着哗哗的溆水,照着那条从下游延伸而来的纤道,照着躺在草坪里那对疲惫不堪的父子。那年,我14岁。拉纤的经历告诉我:生命的轨迹就如纤道,人生就是拉纤,有进有退,有深潭,也有险滩。
如今,溆水下游修了一座电站,险滩被淹没了,四十里高峡平湖,四十里黄金水道,各种船只上百条,装人运货忙个不停。今年故乡搞旅游,不少的省外国外游客纷纷前来观光,好不热闹。
老教师感怀新中国60周年优秀征文 篇7
朋友,当您看到长城上古朴的秦石,当您看到黄河奔腾不息的怒吼,当您看到珠穆朗玛峰上五星红旗,当您看到塔里木的大漠孤烟;过去的烽火岁月中,列强在我们中华大地上肆虐,长江两岸人民无助的哭喊,日本人的铁蹄践踏着关东黑土,南京千千万万个同胞惨遭烧杀奸淫,圆明园被熊熊烈火烧毁……我们伟大的祖国在耻辱中挣扎,在战乱中前进。
历史的长河流过了一个又一个世纪,过去的狰狞岁月都已经成为河床上的砂粒。如今,我们幸福地生活在和平的国度里,我们可以宁静地领略鸟语花香,在明媚的阳光中追求爱的温馨,在平静的生活中领悟人生的真谛;不必担心什么战争,不必害怕什么敌人。但,您是否忽略了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感觉,忽略了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平静,是否忽略了晴空一鹤排云上的潇洒,是否忽略了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盛景简而言之,您是否懂得珍惜和平是否又会想到侵略的铁骑可能会踏破晓风残月的夜空罪恶的枪声、疯狂的叫嚣可能会随时打碎和平温馨的美景您是否忘记了仍然有侵略、战争、敌人
虽然,我们在宁静中体会不到,但绝不会忘记,祖辈们颠沛流离的绝望,骨肉分离的心痛,国破家亡的悲愤!我们绝不会忘记,董存瑞高举炸药包的手臂,不会忘记黄继光扑向机枪口的身影,不会忘记邱少云火中坚忍的心!更不会忘记,王成那句“向我开炮”的怒吼!
是啊,我们怎能忘记和平的蕴涵是多少中华英雄儿女的血肉身躯才铸成今天的钢铁长城,是多少烈士的鲜血才染就了五星红旗上那鲜艳的红,是多少代中华优秀儿女的奋斗手拉手,才使祖国在和平中走向繁荣昌盛。
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紧密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伟大旗帜,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仆后继,历经了60年的艰苦奋斗,我们今天已经雄立在世界的东方!
无论是洪涝灾害冲毁了我们温暖的房屋,大地震毁了我们丰收的家园,还是西方列强依然从经济、金融、军事等领域对我们发起了一场又一场战斗,妄图夺走母亲手中的果实;祖国亿万儿女依然紧密团结在一起,用大爱化解灾难,用手中的钢枪守护祖国的安宁。
永远记得那年夏天,华夏大地在同一时刻振臂高呼中深深震撼着,海内外华人扬眉吐气,普天同庆祖国申奥成功!
1970年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首访太空,2001年1月神舟二号、2002年3月神舟三号、2002年12月神舟四号我们一步一个脚印,2003年神舟五号在世界的瞩目中骄傲地遨游太空,2005年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携手问天,2008年神舟七号在太空闲庭信步。神舟,中国飞船的名字。独一无二,举世瞩目。一次又一次,凝结着民族智慧与光荣的宇宙飞船,在浩瀚太空中铭刻下了中国人的印记。接着,我们还要探月,还要在太空建立空间站!
难以忘记1999年和2008年两次金融危机中,我们万众一心,依然屹立不倒;用坚实的经济金融实力,挫败了一次又一次西方的阴谋。我们的经济始终以10%左右的速度健康发展,我们的生活已经步入小康。手机、电脑、液晶电视、轿车走入寻常百姓之家。母亲还把7亿农民纳入几乎免费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之中,试问,世界上有哪个国家的农民不仅可以享受医疗、拿到退休金,还可以享受免税免费种地,政府还给予各种补贴
然而,我们的敌人依然窥视眈眈,他们屡屡在中印边境、青藏边境、南海诸群岛,在蔚蓝的高空挑衅着我们!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为了祖国能永远微笑,为了祖国能永远和平,都要珍惜平凡的岗位。朋友,请像雷锋那样,助人为乐,到哪里都是祖国的一颗螺丝钉;像焦裕禄那样关心灾民的柴米油盐,是人民心中一盏明灯;像孔繁森那样一心为公毫不为私;像徐洪刚那样为了人民的安危,奋不顾身……
我们是黄皮肤,就要爱护黄土地上的一草一木;我们是黑头发,就要为祖国的明天尽心尽力!因为,我们是祖国的儿女!不忘祖辈们的昨日伤痛,接过来,向前进!我们要在风中起舞,为我们今天的幸福和安康,振臂高呼,祖国万岁!共产党万岁!
老教师感怀新中国60周年优秀征文 篇8
很久没有像今天这样清晨在故乡的**湖边漫步了,两条干净的青灰色柏油马路在我的身边蜿蜒延伸,一直到远方,穷极视线。另一边则是清澈如洗波平如镜的**湖。头上郁郁葱葱的梧桐树影倒映在湖面上,斑驳的阳光透过缝隙洒在我的脸上,温暖而明媚。走在这样清新的树间水间,我的思绪不由得飘扬起来,滑向湖面,滑向天空„„
记得爸爸给我讲过的他的童年时代,以及在那个时代下作为背景的故乡——**。
在五、六十年代,**还是个人丁稀少土地荒芜的小城。一圈低矮的城墙将美丽的**湖和南门湖挡在了城外。这两个XX在春夏秋三季都是连成一湖的,只有在冬天的干燥季节,两湖之间才会在湖面下降后出现一条单行道般狭窄的泥埂来,人们也才可以抄抄近道走到湖对面去。城墙内则是小片小片分区的平房和大片大片未开发的荒野。所谓平房,甚至还不是整齐的砖瓦房,只是看起来颇显潦倒的木板房而已,每一家的大门乃至墙壁都是两米不到的长形木板拼在一起的。家家之间没有宽敞的柏油街道,只有鸡犬相闻的泥土窄巷,现在想想,倒似乎很有一番田园风味。
那时,整个**市就只有一条像样的水泥路,也只有那一条路会偶尔出现机动的小汽车穿行。大家都是步行,连自行 车都是很珍贵的家用——由于每个月都是厂家定量批售,所以就算好不容易攒足了钱,都不一定能排得上队买得上一辆。那时要去外地最受欢迎的交通方式就是坐船。**临近长江,码头水运的流行也就并不奇怪了。那时的所谓码头就是用木头搭的大型舢板而已,长长地从江边向江中伸出一段距离。而船都是小小的帆船和渔船,需要人工摇橹和撑篙的,耗费人力又速度缓慢,碰上逆流的话说不定还会不随人愿的倒着走。火车和长途汽车到了七八十年代倒是出现了,但是线路并不发达,据爸爸说从**到南昌都要大半天的车程。
在全国计划经济的时候,生活中的实物交换几乎都是要“票”的,粮票、布票就不说了,连买菜都细分成了肉票和豆腐票呢。而且“票”是不允许买卖的,所以大家的日常生活的吃穿水平都几乎无关工资。虽然不能说是贫穷,但是用拮据来形容还是相当确切的。晚上的时候,家家户户就都笼罩在煤油灯那暗黄的光里,要么就干脆直接去休息了。那个时候通信业也很不发达,私人家是不可能有条件装电话的,想联系亲朋好友大部分都还是会动动笔杆子写写信,然后麻烦邮递员们骑着脚踏车挨家挨户地送。总之,那时的生活方式花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实在是现在所不能比拟的。而对现在被称为80后和90后的我们看来,那时生活的不方便简直有些不可思议。
我收回思绪,看着湖对岸高高低低的楼层大厦们密密丛 丛的身影,看着身边柏油路上川流不息的车群,看着马路对面整齐的花圃里那些美艳的颜色,我不得不感受到眼前的这个城市的生机勃勃——当年出国的华侨们如果现在回到故乡来,一定会吃惊得认不出的。60年啊,光辉岁月弹指挥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我的故乡浔阳城也旧貌换新颜,出落成长江边上诸多明珠中的一颗了!
岁月如白驹过隙,仿佛转眼般,就已到了XX年。想起去年夏天,我惬意地坐在电视机前,收看着第二十九届中国奥运会的实况,开始浮想联翩。我想起了让人惊艳的鸟巢和水立方,眼前掠过一个个奥运健儿的英姿;想起了三座神州飞船一飞冲天的壮丽;想起了改革开放整整三十年里我国GDP保持年均10%的增幅。我们中国已经成为这个世界综合国力第六的国家了!这样骄人的成绩,就是我们祖国六十年来光辉的足迹的印证!
庆祝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 篇9
哦,祖国!您一千年又一千年的从古老走向年轻,从印满绳纹的灰陶一步步走向每秒运算上百亿次的电脑;从龟壳上艰难的刻字和柔软羊毫写下的刚劲笔锋,到键盘敲打的块垒文章……我熟悉而又陌生的祖国啊!从您上下五千年沉重的步履中,我读懂了你不朽的业绩:载入世界史册的“丝绸之路”像一条绚丽的彩带,横贯亚欧大陆,绵延几千里,远古沙漠上的驼铃,是出使的张骞将东方的文明传遍西域的每一个角落,把自古隔绝的东方和西方紧紧融合在一起;浩瀚无边的大西洋,是一个叫郑和的中国人,三十年七次的远航,谱写了人类航海史上的宏伟巨篇,东非和亚非的三十多个国家以及红海的每一朵浪花,都会记住中国这一伟大的名字……是呵,秦皇汉武的丰功伟略,唐宗宋祖的纵横捭阖,一切的一切,在世界的文明史上,祖国留给世界的都是浓墨重彩的鸿篇巨制。而在近代一百多年的历史画面里,我又目睹了您那不堪回首的一幕幕:八国联军的炮火打破了千年古国的宁静,列强的蹂躏,奸臣的卖国求荣,辽阔的祖国大地四分五裂,锦绣的河山黯然失色,曾经创造着世界最灿烂文明的人民竟然蒙受“东亚病夫”的奇耻大辱,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哦,祖国!每当我呼唤您的名字,我的眼里便噙满了泪滴!我知道,您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了无数仁人志士的血和泪。为了唤醒您这条东方的巨龙,有多少英雄豪杰为您而奔走呼号,抛头颅洒热血,甚至奋斗一生:从铁心维新强国,面对屠刀仰长笑的谭嗣同到奔波一生为民众,上下求索图救国的孙中山;从虎门销烟,震慑列强,一心想摘掉扣在中华人民头上“东亚病夫”这顶帽子的林则徐,到转战在林海雪原中,以草根棉絮充饥同日寇血战到底,令日寇魂飞胆战的杨靖宇;从托起炸药包高呼为新中国解放前进与敌人同归于尽的董存瑞,到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发出惊天动地的声音的毛泽东……
祖国啊,我痛心您的苦难、您的落后,您迟滞的步履;我更惊喜您的繁荣、您的强大,您疾飞的超越:六十年来,共和国建设者们的艰苦奋斗换来了“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和卫星运载火箭载人飞舟的一一梦圆,一代又一代领导人的伟大构想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一化为现实:改变一穷二白落后面貌,人民当家做主,国家独立走向了富强;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祖国面貌日新月异,华夏儿女激情澎湃,满怀豪情在奔向小康社会;“一国两制”,港澳回归,“神七”让中国人飞天梦想得以实现,“嫦娥一号”使美好神话成为现实,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中华健儿一次次让五星红旗在奥运上空升起,“非典”、“禽流感”、冰冻灾害的成功抗击,更让世人惊叹:沉睡百年的东方雄狮已经焕发了活力,中国巨龙在腾飞!
我的祖国呀,您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的情感,牵动着我的歌唱和我的吟咏,牵动着我的每一根神经。当白鸽唱醒十月的第一个黎明,祖国呀,我要告诉天空响着清脆哨声的那群掠过的白鸽,请衔上这枚撒满晨露的草叶,告诉世界,有一个希望在东方,叫中国!告诉世界,有一条巨龙在腾飞,那就是中国!
【老教师感怀新中国60周年优秀征文】推荐阅读:
市民感怀国庆优秀征文07-09
教师节感怀11-04
中学教师建国60周年征文:山间小调08-29
重阳节爱老敬老教师优秀征文11-14
中学生清明节征文演讲:清明节感怀07-12
感怀,感怀刘长卿,感怀的意思,感怀赏析09-11
夜闻秋风感怀,夜闻秋风感怀陆游,夜闻秋风感怀的意思,夜闻秋风感怀赏析05-23
人生感怀06-14
感怀温度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