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活动对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的影响分析(共16篇)
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活动对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的影响分析 篇1
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活动对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的影响分析
本文对1900年以来全球逐年发生的7.0级以上地震的活动图像进行详细分析,找出历史上地震活动与本年度地震活动分布相类似的年份,对这些年份之后的1~2年内发生在中国大陆、大华北、华东及安徽地区的中强震进行对比分析,力求得到较为合理的结论,为下年度的中国大陆、大华北、华东及安徽地区的地震趋势预测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分析得知:震后次年对中国大陆(主要是西部地区)影响最为明显;其次是对大华北地区的.影响;然后是对华东地区(主要是海域)的影响;对安徽地区的影响较小.
作 者:李发 沈小七 Li Fa Shen Xiaoqi 作者单位:安徽省地震局,安徽,合肥,230031刊 名:防灾科技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STITUTE OF DISASTER-PREVEN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200911(3)分类号:P315.5关键词:环太平洋 地震带 频度 最大震级
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活动对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的影响分析 篇2
马坪子大箐泥石流沟位于丽江市永胜县顺州乡, 由两条主沟、六条支沟构成 (图1~2) 。据当地村民介绍该泥石流沟每隔10年暴发一次, 最大一次泥石流于2004年6月7日凌晨1点暴发, 冲毁沟口下方村民聚集地少量房屋, 造成4户村民搬迁, 未造成人员伤亡。上述灾害体已严重威胁乡政府、学校、幼稚园、医院及当地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需采取必要措施进行治理。
泥石流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必要条件, 通常与地形、松散堆积体、水体关系最为密切, 一旦泥石流沟道坡降较大, 流域范围内存在大量能参加泥石流活动的松散堆积体, 且有大量暴发性水体产生, 那么形成泥石流灾害体的机率将较大。而马坪子大箐泥石流沟同时具备以上三个条件。
2 地震对泥石流物源条件影响分析
地震作用对泥石流沟物源的影响较大, 主要在于地震作用将改变沟道两侧坡体原有稳定性, 在外应力作用下, 容易导致新物源的产生, 本次也对地震对马坪子大箐泥石流沟物源的影响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区最近一次地震发生时间为2012年, 在地震发生前, 通过对2009年云南地质工程第二勘察院编制的《永胜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中马坪子大箐泥石流沟物源的统计, 与本次地震后的物源调查统计进行对比分析, 得出地震的破坏作用巨大, 研究区内新增的滑坡、崩塌等物源点较多, 通过统计新增的物源量为6.90×104m3。并且通过调查分析, 在震后泥石流两侧坡体不同高程、不同坡度等情况下, 新增物源的类型、数量有显著差异。
泥石流物源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并且都与物源的位置、范围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通过研究分析, 起主要决定性作用的有泥石流沟道两侧岸坡的坡率、泥石流沟各区段岩性物理力学性质、泥石流沟道两侧及沟底松散土层的特性等。通常情况下, 在岸坡角度45°左右, 坡体上松散堆积体厚度较大, 在地震作用下, 易导致土体失稳, 多形成滑坡类物源, 不易形成崩塌类物源;相反, 如岸坡与松散堆积体厚度等条件与上述条件相反, 则不易形成滑坡类物源, 主要以崩塌类物源为主。同时, 地震力作用也与岸坡高度存在密切联系, 受离心力作用, 越靠近坡顶, 地震力作用越明显, 再加之坡顶受风化剥蚀作用, 土体厚度一般较小, 且山顶位置多基岩直接出露, 因此, 岸坡中下部地段坡体破坏形式多呈滑塌模式, 而岸坡坡体靠近顶部位置破坏形式多呈崩塌模式。
本次对马坪子大箐泥石流沟流域范围内的新增的物源进行了统计分析, 据统计结果, 新增滑坡类物源主要位于高程1900~2200m之间, 新增物源量为2.22×104m3, 占新增物源总量的32.16%;新增崩塌类物源主要位于高程2200~2455m之间, 新增物源量为2.45×104m3, 占新增物源总量的35.42%。新增物源情况见表1物源随高层分布统计表。通过对马坪子大箐泥石流沟新增物源的分析研究, 在沟道两侧岸坡坡度突然变化位置存在应力集中区域, 该区域在地震力作用下产生的水平位移变化较大, 因此新增物源量也较大, 通过实地测量后还发现, 其坡度的大小也具有一定共性, 主要分布在40~60°之间。
3 地震对泥石流地形条件影响分析
在泥石流发生的各种条件中, 地形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 其作用主要表现在泥石流发生的重现期、分布区域等方面。通过现场对马坪子大箐泥石流沟的调查以及参照相关资料对比地震前后泥石流沟道情况, 可以发现地震对泥石流的影响较大, 但在植被、岸坡坡体坡率、沟道通畅性上尤为突出。
3.1 地震对泥石流沟流域植被的影响
通常情况, 广大学者在植被与泥石流关联之间的研究较少, 甚至在很多时候没有考虑其影响, 但植被对泥石流的作用和植被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有着类似的效果:一方面树木能够增大泥石流沟道的粗糙系数, 提高入渗率;另一方面植被根系对泥石流流域内的松散堆积体能够起到稳拦作用, 树木可以吸收一部分地表水体, 从而缓解水体的冲刷和启动能力。
对于马坪子大箐泥石流沟来说, 地震对其影响较大, 地震后坡体浅表部破坏严重, 崩塌滑坡发育, 造成表层植被破坏, 加之其流域范围内土体自稳能力本身较差, 地震作用进一步加速土体失稳滑落, 从而土体赋存部分地表水的作用丧失, 使得泥石流汇水区的降雨量直接流入沟道内, 增大了地表径流量。而在马坪子大箐泥石流沟的形成流通区, 较地震前对比, 坡体上松散物质更容易流入沟道形成物源, 而松散物质流入沟道后, 岸坡上剩下的基本为坚固的岩土体, 对地表水无法起到储存或拉阻作用, 因此在同等地表水体的条件下, 其汇流时间将进一步缩短, 水体的冲刷将持续增强, 为马坪子大箐泥石流的暴发提供了更多有利条件。
3.2 地震对泥石流沟两侧坡体的影响
地震力对泥石流沟的影响中, 属对沟侧坡体的影响最大, 泥石流沟两侧坡体坡度的陡缓, 对松散堆积体的形成和分布有着直接影响, 从而决定泥石流的物源规模和固体物质的补给方式。对比马坪子大箐泥石流沟地震前后地貌, 发现新形成的滑坡区、崩塌区原有地形已不付存在, 可见地震作用对沟道两侧坡体的地形改造作用比较显著。
通过对马坪子大箐泥石流沟到两侧坡体的研究, 坡度在10~30°之间的坡体, 由于地震造成的变形主要以滑坡为主;坡度在30~70°之间的坡体, 由于地震造成的变形主要以崩塌、碎屑流为主 (图3) 。其它地段坡体虽然现阶段未发生明显变形, 但地震力改变了坡体的结构及稳定性, 地震前坡体主要由雨水冲刷浅表层土体参与泥石流活动, 地震后由于地震力水平作用的影响, 泥石流流域范围内浅表部土体结构基本破坏, 一旦遇到地表水体, 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将出现大幅度降低, 如遇外应力扰动, 极易出现大范围坡体滑动, 并且由于水体在土体内部的富集存在一定的时间过程, 相对于地震直接产生的新增物源, 该类物源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3.3 地震对泥石流沟道纵坡的影响
泥石流沟道纵向坡率是影响泥石流形成、发生的重要条件之一, 针对以往发生过的泥石流来说, 沟床坡率越大, 泥石流暴发的机率越高。通过对马坪子大箐泥石流沟的研究情况来看, 地震对沟道纵坡比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沟道两侧坡体上的滑塌类物源堆积于沟道内或者沟道附近, 使的沟道过流断面的进一步缩小, 导流能力削弱, 如在此过程中遇到强降雨或其它突发性大量水体, 有可能由于排水不畅导致淤堵, 一旦水动力条件超过淤堵能力时, 失稳后将发生较大的动水压力, 对沟床造成进一步冲刷。此外坡体表层植被失稳后也堆积于沟道内, 增加了沟道的堵塞系数, 有利于水流汇集, 增大冲刷能力。对马坪子大箐泥石流沟滑塌类物源较发育地段, 均改变了泥石流沟的畅通程度 (图4) 。
4 结语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顺州乡属于强震区, 地震对泥石流沟的形成和诱发起着主要作用, 本文所叙述的地震对物源条件、地形条件的影响具有区域普遍性, 由于是一种基本分析方法, 因此该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 但在快速判定地震对泥石流的影响上,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宗臣.浅谈地质灾害的防与治.台声·新视角, 2005, 1.
[2]罗元华.泥石流堆积数值模拟及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博士论文, 1998, 7.
[3]柳金峰, 游勇, 范建容, 吕娟.汶川地震触发潜在性泥石流研究—以岷江上游关山沟为例.四川大学学报 (工程科学版) , 2009, 5.
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活动对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的影响分析 篇3
摘 要:为了研究近场地震动速度脉冲参数对立式储罐地震响应的影响,以15万方立式储罐为研究对象,建立有限元数值仿真模型,引入人工合成的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记录的方法,定量分析脉冲周期、脉冲峰值以及脉冲类型对立式储罐地震响应的影响特性和规律。结果表明:脉冲作用会使储罐动力响应明显增大;随着脉冲峰值Vp的增大,储罐的地震响应逐渐增大;脉冲周期Tp接近储罐自振周期时,地震响应明显被放大。A类脉冲对于储罐影响最明显,B类脉冲影响次之,C类最小。建议进行近断层区储罐抗震设计时,应该对比检验不同类型脉冲参数的影响,确保储罐地震安全。
关键词:立式储罐;近场地震动;速度脉冲;脉冲参数;地震响应
中图分类号: TU352;P31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4-178-2
0 引言
近断层区域[1-3]地震具有强烈的方向性效应以及速度脉冲,这主要是因为近断层地震动使得结构直接承受高能量冲击,尤其是长周期结构,往往造成难以恢复的大位移。立式储罐[4,5]其储液部分属于液固耦合长周期结构,一旦遭遇近断层长周期地震作用,很容易发生共振而造成储液的剧烈晃动和翻腾,极易导致石油泄露,造成很严重的次生灾害。文献[6]提出通过定义脉冲幅值、脉冲周期以及脉冲类型的方法来实现人工模拟近断层地震波。随着立式储罐数量的增加,长周期脉冲型近场地震下立式储罐的地震响应特性亟待研究。
本文以15万方立式储罐为研究对象,建立有限元数值仿真模型,引入人工合成的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的方法,定量分析脉冲峰值、脉冲周期以及脉冲类型对立式储罐地震响应的影响特性和规律,为更好设计出抵抗近断层地震动的立式储罐提供理论依据。
1 15万方立式储罐有限元模型
1.1 储罐基本参数
本文选取15×104m3立式储罐为研究对象,储罐罐壁高21.7m, 充水高度Hw=20.1m,重力加速度g=9.8m/s2。
材料属性:钢板的密度ρ=7800kg/m3,弹性模量E=2.06×1011N/m2。储罐内油的密度鉴于安全性的考虑取为ρ=1000kg/m3,弹性模量E=2.0×108N/m2。
1.2 有限元模型
储罐底板及罐壁采用壳单元,液体采用三维势流单元,基于上述关于模型的参数、单元选取,建立15万方立式储罐有限元模型(图1)。
2 近断层速度脉冲模拟和脉冲参数的选取
2.1 近断层速度脉冲模拟模型
对于人工合成近断层脉冲型地震波,将前向脉冲A,前、后向脉冲B和多环脉冲C的速度脉冲模拟函数定义为:
式中, Vp为速度脉冲峰值;Tp为脉冲周期,wp为脉冲频率。式(1)中A类地震波为单一向传播;式(2)中B类地震波为往返传播;式(3)中C类地震波波形具有多个往返。
为系统研究近断层地震脉冲参数对立式储罐的影响,以El-Centro波为底波(PGA=341.7cm/s2,PGV=39.04cm/s)采用上述公式构造出A,B,C三类等效速度脉冲,其中α=0.25,k=1,C类脉冲n=2.5。
2.2 脉冲模型参数选取
脉冲模型参数采用如下取值方案:①研究脉冲峰值Vp对立式储罐地震响应的影响时,选取A类脉冲,Tp=1s,Vp分别取50cm/s、70cm/s、100cm/s和125cm/s;②研究脉冲周期Tp的影响时,选取A类脉冲,Vp=75cm/s,Tp分别取0.5s、1s、2s和4s;③研究脉冲类型的影响时,Vp=75cm/s,Tp=2s,分别选取A类、B类和C类脉冲。
3 近断层脉冲参数对立式储罐地震响应分析
3.1 脉冲峰值Vp对立式储罐地震响应的影响
图2和图3为A类脉冲,Tp=1s时不同Vp近断层地震波和El-centro波激励下的动液压力和有效应力峰值分布。
从图2可以看出储罐的动液压力沿液体高度方向逐渐增大,动液压力越大液体作用在罐壁上的应力就越大,震害也越明显。随着Vp的增大,液体动液压力也随之增大, Vp=125cm/s时达到最大,峰值为161.8kPa,相比无脉冲时其增幅近35.8%。从图3可以看出储罐在4~17m范围内储罐罐壁有效应力最大,有效应力随着Vp的增大而增大,在Vp=125cm/s时达到最大值,相比无脉冲时其增幅近22.9%,与图2液体动液压力分布规律一致。
3.2 脉冲周期Tp对立式储罐地震响应的影响
从图4和图5中可以看出当脉冲周期Tp=1s时液体动液压力和罐壁有效应力明显大于其他脉冲周期和El-Centro波,其中动液压力最大增幅为18.8%,有效应力最大增幅为23.5%,这主要是由于15万方立式储罐自振周期为0.884s,结构自振周期与脉冲周期接近,引起共振现象。
3.3 脉冲类型对立式储罐地震响应的影响
从图6和图7可以看出,当Vp=75cm/s,Vp=2s时,3类脉冲波相对于El-Centro波的动液压力和有效应力均有明显放大,其中A类脉冲作用下的动液压力和有效应力均明显大于B类和C类,相对于底波动液压力和有效应力最大增幅分别为28.1%和16.6%。
4 结论
本文以15万方立式储罐为研究对象,建立有限元数值仿真模型,引入人工合成的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记录的方法,定量分析脉冲周期、脉冲峰值以及脉冲类型对立式储罐地震响应的影响特性和规律。
①脉冲作用会使储罐动力响应明显增大,因此长周期脉冲型近场地震作用对立式储罐的抗震性能回提出更高的要求。②随着脉冲峰值Vp的增大,储罐的地震响应逐渐增大;脉冲周期Tp接近储罐自振周期时,地震响应明显被放大。A类脉冲对于储罐影响最明显,B类脉冲影响次之,C类最小。③储罐近断层地震响应并不是由某一类脉冲参数决定的,建议进行近断层区储罐抗震设计时,应该对比检验不同类型脉冲参数的影响,确保储罐地震安全。
参 考 文 献
[1] 俞言祥.长周期地震动研究综述[J].国际地震动态,2004(7).
[2] 王海云,谢礼立.近断层强地震动的特点[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38(12):2070-2072.
[3] 李爽,谢礼立.近场问题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J].地震学报,2007,29(1):102-111.
[4] 孙颖,孙建刚,崔利富.浮顶储罐在地震荷载作用下数值模拟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4657-4659.
[5] 李想.立式储罐环梁滚动隔震装置设计与数值模拟[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4.
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活动对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的影响分析 篇4
使用因子分析方法研究吉林前郭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异常
本文用2006年吉林前郭MS5.0级地震前后震中附近的.地震资料,选择反映地震活动时、空、强特征的地震频次N(ML≥3.0)、b值、n值、A(b)值、Mf值、Ac值、C值和D值8个参量进行因子分析.这些参量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各参量在不同时段的变化各有所异,预报效果并不理想.根据因子分析得到反映地震活动时、空、强特征的综合指标Wfa值,该指标在前郭M5.0级地震前出现明显异常变化,表明综合指标Wfa值可以较好地反映地震活动的异常特征.
作 者:李永振 于笑非 郭晓燕 乔艳芬 LI YongZhen YU Xiaofei GUO Xiaoyan QIAO Yanfen 作者单位:辽宁省地震局,辽宁,沈阳,110034刊 名:东北地震研究英文刊名:SEISMOLOGICAL RESEARCH OF NORTHEAST CHINA年,卷(期):200925(2)分类号:P315.6关键词:因子分析 特征向量 贡献率 地震活动
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活动对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的影响分析 篇5
1955年以来藏、青、川、滇交界地区5级以上地震活动处于平静~活跃的`韵律状态,本文详细讨论了这期间出现的10次完整的平静~活跃过程,讨论了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若干现象,及其与青藏块体大范围地震活动存在的呼应关系.
作 者:马禾青 罗国富 王银 MA He-qing LUO Guo-fu WANG Yin 作者单位:马禾青,MA He-qing(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1;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宁夏,银川,750001)
罗国富,王银,LUO Guo-fu,WANG Yin(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宁夏,银川,750001)
地震演练活动总结 篇6
眉县城关中学
2012.5
地震演练活动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关于在“5.12汶川地震纪念日”期间开展校园地震应急演练活动的通知》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地震灾害预防知识宣传,提高师生紧急避险自救能力,确保师生生命安全,我校于5月10日开展地震演练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活动组织到位
为了确保活动落到实处,我校成立了由校长麻清任总指挥,书记李天世任副总指挥,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召开专门会议,部署演习工作。全体师生思想上高度重视。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防震安全意识教育。抓住这次演练机会,提高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对于这次活动,校长要求一定要注意安全,保障措施一定要到位,各班级屋屋落实,以确保这次演习活动顺利进行。
二、认真规划,演练方案安全可行
根据要求,我校制定了《眉县城关中校防震应急演练方案》,为了使得演习方案安全可行,我们对这次演习的具体操作程序、疏散要求与注意事项作了一一讲解,各年级进一步明确疏散集合地点,疏散顺序和注意事项,要求班主任教育学生,听到警报声后,全体师生必须服从指挥,听从命令,立即快速,安全进行疏散,不得拥挤,推拉,不得重返教室,更不得喧哗,开玩笑。如发现有人摔倒,应将其扶起,帮助一起逃离危险地,到达规定的安全位置。
三、师生参与,演练效果呈现良好
按照学校的安排,5月10日下午4点10分,全校开始演习活动,演习领导小组下到各班级检查此项工作,在活动中,各班级都能高度重视此项工作,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到达规定地点集结,整个演练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全过程用时1分15秒)。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1、紧急疏散时,个别学生跑到围墙下躲避,缺少防震常识;
2、防震演练时,部分学生态度不端正,防震知识不规范。
(二)、改进措施、1、继续加大地震预防知识宣传,高度认识,明确责任,各科任教育结合学科特点教给学生预防地震的知识及方法。
2、坚持进行防震演练,提高防震避险能力。
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活动对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的影响分析 篇7
沂沭断裂带是1668年8.5级郯城地震、1888年渤海湾7.5级地震、1975年海城Ms7.3地震以及1969年渤海Ms7.4级地震的发震构造。该断裂带位于中国华北地区东部, 是鲁东、鲁西两大块体的缝合部分。沂沭断裂带不仅是中国东部重要的构造带, 更是一条强活动的地震带。本文通过运用GIS相关软件取得的投影图件, 与实地地质调查相结合对沂沭断裂的空间和时间地震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
1 地质概况
沂沭断裂带是鲁西地块与胶东地块和苏鲁造山带的地质界线。该断裂带南起山东郯城, 北至渤海莱州湾, 总体延伸360 km左右, 整体呈N15°E向展布。郯庐断裂带在早中生代发生过大规模左行平移[1,2], 其平移构造保留在变质基底内, 呈现为左行走滑韧性剪切带。自第四纪以来沂沭断裂带进入了新构造活动期, 表现为一系列活动断层出现[3]。第四纪地层在该区一般较薄, 白垩纪所形成的地垒与地堑内多为基岩裸露, 活断层在地表出露较好[4]。
对沂沭断裂带的研究由来已久。但通过小震归纳投影的方法来总结沂沭断裂带的活动规律则仅有二十余年的历史。通过对沂沭断裂带临区的小震分布进行归纳, 发现MS>1.0的地震主要分布于沂沭断裂带的东侧两条断裂, 即昌邑-大店断裂 (F1) 和安丘-莒县断裂 (F2) , 占地震总数的近4/5[5]。说明了昌邑-大店断裂和安丘-莒县断裂的现代地震活动性远强于位于断裂带西侧的沂水-汤头断裂 (F3) 和鄌郚-葛沟断裂 (F4) 。许再良、李国和、李翔[6]对沂沭断裂带全段进行小震分布投影如图, 表明震中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堑F1和F2两条断裂之间, 其中郯城到莒县段最为集中, 而中地垒和西地堑分布则很少。这些研究集中显示了沂沭断裂带东西地堑地震活动的不均一性。
2 沂沭断裂带的地震活动特征分析
2.1 地震点位在四条主干断裂上的分布特征
沂沭断裂带共分为四条主干断裂, 由东向西依次为昌邑-大店断裂 (F1) 、安丘-莒县断裂 (F2) 、沂水-汤头断裂 (F3) 和鄌郚-葛沟断裂 (F4) 。断裂带主要的构造走向为NNE, 平面上呈北部宽南部窄的长束状, 总的构造格局呈“两堑夹一垒”。投影点的分布表明沂沭断裂带上的现代地震活动在空间分布上有明显的东西分带特征。震中点位主要分布于分布在东地堑中的两条主干断裂 (F1和F2) 之间, 而这其中又以莒县到郯城段最为集中。与之相比, 地震点位很少落在西地堑和两地堑之间的地垒上, 断裂带内部东西两侧的震点分布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性。从历史上看, 1668年发生的郯城-莒县8.5级特大地震就发生在东地堑中, 相应的西地堑中都没有发生中强震。
因此, 沂沭断裂带内的四条主干断裂的地震活动性至少在从莒县北部到郯城范围内表现出明显的东西差异性分带特征。主要表现为位于东地堑中的F1、F2两条主干断裂第四纪以来不仅仅在地震活动强度上强于西地堑, 而且其期活动的时间也明显要比西地堑长的多[7]。
2.2 地震点位在东地堑中两条断裂上的分布特点
由于F1、F2的活动强度远大于西地堑中的F3、F4。因此就以东地堑为例分析地震点位在顺断裂带走向上的分布特征。以沂水-五莲一线为界, 将断裂带分为南北两段, 经测两段长度大致相等, 约为150 km[5]。对1970年1月至2014年4月该地区发生的里氏震级大于3级的地震点位进行投影显示落在南段的地震为12个, 落在北段的为6个, 显然有感地震沿沂沭断裂带带东侧两条断裂的南段密集成带状, 而北段则较为稀疏, 通过3级以下的小镇投影得到的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点, 这表明沂沭断裂带南段的地震活动性要高于北段活动性要高于北段。
由于全新世以来F1、F2活动规模不大, 持续时间短, 单从地表形迹难以分辨断裂上活动剧烈与较为平静的区段。为了进一步明确沂沭断裂带东地堑全新世以来活动较为剧烈的南段的不同区段活动性的差异, 本文将沂沭断裂带东地堑南段分为5个区段, 分别为A段 (北北段) 、B段 (莒县北段) 、C段 (莒县南段) 、D段 (莒南大店段) 和E段 (临沂临沭段) , 见图1, 图1中各段除A段长45 km以外, 其余各段长度大致相等, 约为25~30 km。
注:本图中断裂数据来自山东省地质图;地震数据来自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西向断裂由南向北依次为F1汶泗断层;F2蒙山断层;F3新泰一垛庄断层;F4泰山一铜冶店断层。地震分段由北向南依次为A、B、C、D、E五段分界点分别为五莲、莒县、夏庄、板泉镇
前人的经验表明, 同一条断裂地震发生频率越高, 证明其断层活动性越强。如表1所示, 在C段和E段微震的投影点最多, 其中C段为29个, E段为30个。由此可见东地堑中的微震活动性以C段和E段最强, 其他三段则相对较弱。但微震分布的结果与有感地震的分布并不一致, 由表1可知, A段和D段发生有感地震次数最多, 而微震分布最多的C段和E段则只有1~2个投影点。这显示出该区微震与可感震在空间分布位置上的不协调性。C段和E段作为微震的聚集区段, 其可感地震的发震次数相对较少。与之相反, D段由于少有微震发生, 连续积累的能量没有得到释放, 当地应力达到一定值时, 断裂所积累的能量的瞬间释放, 形成有感地震。沂沭断裂带在D段闭锁效应的形成显然与鲁西伸展构造发育的北西向断层束相关联。沂沭断裂带在该段内与北西向的汶泗断层相交叉 (如图1所示) , 交叉区域正是D段所处的位置, 图2所反映出的震点分布规律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交叉处闭锁现象的存在。
次
注:本表所列3级以上地震为1970年1月至2014年4月在研究区内发生的Ms>3的地震事件;所列3级以下地震为2009年1月至2014年4月发生于研究区内的Ms<3的地震事件。
交叉断层上会交替地发生失稳事件。两条交叉的断层在活动中既相互促进, 又相互制约, 即一条断层既可能使另一条断层发生闭锁而积累应变, 又可能触发其错动。发生在正应力较大的断裂上的失稳事件影响范围常常更大[8]。新近纪以来, 华北克拉通基本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至第四纪后断层几乎不再活动, 反映鲁西隆起基本处于稳定[9]。
与鲁西隆起中几条断层相比, 沂沭断裂带中的正应力值相对大得多, 其在南北各区段的分布相差很大, 南部的受力性质以压性为主[7]。虽然D段在1668年发生了8.5级大地震, 但由于震级越大, 周期越长, 且1970年以来, D段已经发生5次3级以上的有感地震, 在闭锁部位能量频繁得到释放的情况下, 短期内应不具备发生破坏性地震的能力。
3 结论
1) 沂沭断裂带现代地震活动显示出空间上的不均一性, 分段活动明显。总体表现为东地堑的活动强度大于西地堑及中地垒, 断裂带南段的地震活动强度大于北段。而南段本身的活动强度也不均一, 差异性明显。
2) 沂沭断裂带南段的地震活动受北西向断裂尤其是汶泗断层的影响很大, 两个断裂带交叉处形成闭锁, 这是断裂带在东地堑D段失稳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Zhu G, Liu G S, Niu M L, et al.40Ar-39Ar dating of strike-slip motion on the Tan-Lu fault zone, east China[J].J Struct Geol, 2005, 27:1379–1398.
[2]Zhu G, Niu M L, Xie C L, et al.Sinistral to normal faulting along the Tan-Lu fault zone:Evidence for geodynamic switching of the east China continental margin[J].J Geol, 2010, 118:277–293.
[3]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郯庐断裂带[M].北京:地震出版社, 1987.
[4]严乐佳, 朱光, 林少泽, 等.沂沭断裂带新构造活动规律与机制中国科学[J].地球科学, 2014, 44 (7) :101-115.
[5]郑朗孙, 高维明, 郑传贝.郯庐断裂带的分段与沂沭断裂的活动性[J].中国地震, 1988, 4 (3) :123-129.
[6]许再良, 李国和, 李翔.沂沭断裂带区域工程地质与铁路选线勘察[M].北京:地震出版社, 2008.
[7]冯志军, 李杰, 闫德桥, 等.沂沭断裂带近期断层形变特征分析[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3, 34 (1/2) :71-76.
[8]马瑾, 马胜利, 刘力强, 等.交叉断层的交替活动与块体运动的实验研究[J].地震地质, 2000, 22 (1) :65-73.
地震演练活动方案 篇8
内容:地震紧急疏散演练。
时间xxx年4月15日下午5时整。
地点:新都小学校园,实地演练。
二、演练目标:安全、有序、快速撤离教室,紧急、有效救援滞留人员,确保师生生命安全。
三、演练指挥机构
成立应急疏散演练领导小组,负责紧急疏散过程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工作。
组长:吴文海(校长)
副组长:陈涛(德育后勤副校长)、岳阳(教学副校长)
成员:王玉森(德育主任)、羊成儒(总务主任)、陈贤高(教务主任)、王秋林(教务副主任)、陈开宏(大队辅导员)
四、应急疏散演练人员具体岗位职责
应急疏散过程中,全体教职工的首要任务是组织指挥学生从地震现场紧急撤离到安全地带。其它相应事项待全体师生安全撤离后再依照各组织系统职能开展。
(一)领导小组成员具体岗位职责
1、陈贤高主任在三楼走廊左侧负责指挥学生疏散;
2、陈涛副校长在三楼走廊右侧负责指挥学生疏散;
3、羊成儒主任在二楼走廊左侧负责指挥学生疏散;
4、王玉森主任在二楼走廊右侧负责指挥学生疏散;
5、吴文海校长在教学楼背后负责指挥学生疏散;
6、王秋林主任在教学楼前面负责指挥学生疏散;
7、岳阳副校长和陈开宏老师在操场负责指挥学生集合。
(二)教职工具体岗位职责
1、演练开始时,班级学生疏散工作由当堂教师负责组织,无课的班主任应及时赶往教室与当堂教师配合组织学生疏散。
2、无课的非班主任教师及教辅、工勤人员按以下指定地点负责引导学生疏散线路,维持疏散秩序:
一楼楼梯口责任人:李年家李元桃(左);陈妃符乐平(右)。
二楼楼梯口责任人:陈秋春蒲诚(左);林江香羊克东(右)。
三楼楼梯口责任人:邓振仁李兰杏(左)唐学成羊裕璜(右)
教学楼后面责任人:陈青羊保孟
教学楼前面责任人:李华杰羊月娥
3、摄像:符金位
地震逃生演练活动总结 篇9
为切实加强学校安全管理,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广大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地震发生时的应急、自救互救技能。5月9日中午,我校成功举行了一次地震寝室紧急疏散演练。
本次演习在寝室举行我教学部女生在1号楼,男生在3号楼一楼。班主任提前给学生讲解地震疏散逃生要领后,并观看了地震逃生的宣传资料。教学部对老师进行了统一的安排:在男寝室一楼楼梯口,杨凤祥老师负责维持秩序,方卫民老师在楼道处,薛晓东老师和李爱萍老师在西边楼道口外边,陈晓辉老师在学生撤离道路的拐弯处,范春红老师在集合点等待。女寝的安排:马秋平老师、高红霞老师,在寝室楼下,张秋芳、王晗、周亚丽老师在楼梯转向台处,其余老师在集合点等待。各班安排有负责的干部,男女生各一个。当第一次警报拉响后,各寝室同学迅速寻找具有三角支撑的地方躲避,三分钟后,在老师的指挥下弯腰双手抱头,按照预先制定的疏散方案,有秩序,快速的从寝室楼楼撤离到空旷的操场和篮球场,由各个寝室、各个班级负责干部进行核查人数,确定所有人都安全撤离。
此次演习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通过本次演习,全体师生对地震疏散的应急程序、逃生有了切身的体会。今后还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总结经验,将此项工作长期有效的开展下去,防患于未然,真正为全校师生人身安全投一份保险。
地震灾区板房学校体育活动之浅见 篇10
2008年国庆之后, 学校利用午休时间开始挑选运动员, 准备参加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 考虑到学校实际情况, 领导定下的任务是保8争6。为期7周的训练, 师生共同克服了许多困难, 力争取得好成绩。中长跑组、短跳组以及接力组在准备活动之后开始分头训练, 最后10分钟左右, 田径队20人 (男女各10人) 开始进行至少3次的大接力赛。高速跑进过程中进行交接棒容易失误, 为此, 我们反复训练, 并摸索出其中的规律:接棒的上端, 在髋关节上“靠”一下, 然后持棒的下端立棒交给下一个队友。11月22日, 我校在都江堰市第
二十届中小学运动会上获得女子60米、女子200米、男、女800米、男女1500米, 男女跳高、跳远、迎面接力等项目的名次, 甚至在迎面接力、女子60米、女子800米和1500米四项荣获第一名, 取得了全市初中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极大地鼓舞了全校师生“抗震救灾, 重建校园”的决心。
忙完市运动会后, 我校体育组6人在校德育办领导下开始筹备我校第三十六届运动会。12月5日, 简单而隆重的校运会如期举行, 各班分队入场式, 迎面接力赛, 拔河等项目充分展现了我校师生良好的精神面貌, 场面颇为壮观。
冬季锻炼, 贵在坚持。每天下午4:30~5:00, 省教育厅课题组四个班分别进行健美操、田径、球类的基本训练, 师生积极投入, 场面热火朝天。对这批幸运的学生来说, 每天坚持锻炼, 对促进其身体发育, 改善学习效率意义重大。
2023地震演练活动总结 篇11
演练时,各班级组织幼儿学习了防震知识和练习疏散避震动作,组织全园各班幼儿观看了安全防护与自护教育趣味情景互动幼儿园教学片《地震自救》,同时幼儿园还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了《幼儿园地震应急预案》,要求全体教职工要提高认识、明确责任,演练前各班教师要加强对幼儿进行有关地震知识和演练安全知识的教育,演练时所有教职工要认真履行职责,做好安全导护工作。
随着预警铃声的响起,防震演练拉开了序幕,首先各班老师再一次向幼儿说明演练程序和演练要求,“地震警报”信号(过后,各班级老师立即告知幼儿“地震了,不要慌”,并指挥幼儿紧急避险(指导幼儿双手护头,蹲在课桌下、床下或教室承重墙角落等)。
演练结束后,各班进行了小组讨论,同时提醒幼儿今天是演习,如果真的地震了也要象今天这样不慌不乱,积极自救。
地震博物馆活动总结 篇12
活动名称:唐山地震博物馆参观学习
活动时间:2012-04-14
活动总结
活动名称:唐山地震博物馆参观学习
活动时间:2012-04-14
活动地点:唐山地震博物馆 南湖公园
参加人员:伦理美学社社长 朱佳乐,办公室 郝沛泽,组织部 白云云、宣传部 杨则君,以及社团内外的大一学生,大概八十余人。
活动内容:今早八点左右,在社长和各个部长的组织和带领下,我们分批前往地震博物馆,中途我们在南湖公园集合,步行前往地震博物馆。到达后我们先带领大家排队领票,紧接着一起参观了博物馆,在博物馆外观看遗址的时候有幸遇到一位经历了大地震的大叔,给我们讲述了一些当时的感人画面。最后大家又一起去南湖游玩。
活动总结:这次活动旨在让社员们了解一些唐山大地震的相关内容,学习大地震中人们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感受地震中人们团结一致互帮互助的情怀。在参观过程中每个人的那份专注和眼神的变化让我明白他们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感受着当时的那份紧张和感动,不断将其中的可学之处的东西沉淀。
谈空间采样对地震勘探资料的影响 篇13
关键词:空间采样,地震勘探,分辨率,地震资料
道间距(空间采样)是埋置在测线上相邻检波器的距离,在设计时除了遵循以下原则,即:时间剖面上反射波不出现空间假频;防止偏移时产生偏移噪声;叠前二维滤波应在野外记录上不出现空间假频;满足横向分辨率的要求,还应该考虑道间距对分辨率、静校正、动校正与速度分析、叠加和偏移等的影响,下面就道间距对其影响进行简要分析。
1 空间采样对分辨率的影响
1)横向分辨率。横向分辨率也叫水平分辨率或空间分辨率,是指沿水平方向所能分辨的最小地质体的宽度。在水平叠加时间剖面上,一般用第一菲涅尔带直径作为横向分辨率,可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R为第一菲涅尔带半径,m;v为平均速度,m/s;fdom为目的层反射波主频,Hz;t0为双程反射时间,ms。
提高横向分辨能力的办法是提高频率和进行偏移归位使绕射波收敛。小尺度地质体客观要求在其尺度内有至少3道的采样点,所以道间距直接影响横向分辨率。
2)纵向分辨率。根据弹性波的运动学特征,纵向分辨率定义为地震主波长的1/4,即:
其中,Δh为分辨地层厚度,m;λ为地震主波长;vint为地层的层速度,m/s;fdom为地震波主频,Hz。
由上式可知,当道间距选取满足空间采样定理时,纵向分辨率仅与勘探目标的层速度和激发地震波的主频有关,与道间距没有直接关系;当道间距过大时,不满足最高无混叠频率要求的部分在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假频和处理噪声,直接造成信噪比降低,从而掩盖有效分辨能力,表现为视觉分辨率降低;小道间距利于提高偏移剖面的能量和信噪比,其中高频端信噪比的提高,正是小道间距提高实际资料视觉分辨率的原因。可见,小道间距本身并没有提高纵向分辨率,提高纵向分辨率的实质是水平叠加多次覆盖优势的隐含体现,是通过面元叠加提高高频端信噪比,进而提高纵向分辨率。
2 空间采样对静校正的影响
1)对初至折射波静校正的影响。由于折射波速度求取采用对测线上各炮集的初至时间分段(层)线性拟合的方法,客观上就要求在每一层段有足够多、足够密的控制点,也就是要求道间距要小、覆盖次数要高。这一要求对横向变化剧烈的地表结构(如地表起伏剧烈、隐冰冻层或高速层出露地区)尤为重要,在这些地段道间距过大时,很容易导致相邻两道的时差超过一个地震子波波长时间,给初至波的拾取带来困难;另一方面是控制点数减少,会严重影响与地震道相关性有关的初至波拾取方法的准确性,从而降低静校正量计算精度。因此,在地表起伏剧烈或表层速度横向变化较大的地区,小道间距是保证静校正效果的重要因素。
2)对层析静校正的影响。层析静校正是利用初至波(或者是初至波的一部分)反演表层低速带速度结构并据此计算静校正量的方法。现在比较常用的层析静校正为非线性层析静校正。非线性层析静校正利用的是初至折射波的所有信息,能够更加精确的反演表层结构静校正模型,计算中涉及到相关统计和迭代,所以对地形起伏较大或横向速度变化大的表层结构,道间距越小,反演的表层结构越精确,静校正效果越好。
由图1~图4的对比可见,用小道间距炮集记录计算静校正量应用于单炮处理的静校正效果明显较好,相应的叠加剖面效果也明显较好。因此,高密度空间采样有利于提高层析静校正的精度。
3 空间采样对动校正与速度分析的影响
速度分析与动校正在地震数据处理过程中是交互进行的,动校正量的大小与速度的高低相对应。纵波的反射双曲方程为:
其动校正量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t(x)为炮检距处的反射波旅行时间,s;t(0)为共中心点的自激自收时间,s;x为炮检距,m;v为叠加速度,m/s。
对于水平层状介质,上式可转化为:
一般取二阶近似,即:
对于单一倾斜层:
对任意介质:
其中,vrms为均方根速度,m/s;φ为地层倾角;vNMO为动校正速度,m/s。
由此可见,动校正量的大小与炮检距和介质速度有关。对于固定的x,无论道间距(Δx)如何变化,对于同一CDP点的动校正量是相同的,不会产生相应的精度变化。因此,动校正与道间距无关。
速度分析与动校正是一体的。例如设第i道的动校正时差为:
即动校正速度vNMO与Δti和空间坐标点有关。速度分析的影响因素(精度,分辨率)包括:炮检距、叠加次数、信噪比、切除、速度采样、时窗宽度、相干属性、近地表异常、频谱宽度。因此,与动校正一样,速度分析与道间距Δx无关,但可以通过提高速度谱的横向分析密度来提高速度的横向精度,这对勘探目标尺度较小或倾角较陡时极为重要。
对于三维情况,因涉及到面元定义的划分,当道间距变化时,覆盖次数会发生相应变化,从而引起速度谱的差异,而若要保持面元不变,则道间距增大时,面元覆盖次数降低,势必影响速度分析精度。
5 m×5 m覆盖次数变化,道间距变大时(10 m→20 m→40 m),覆盖次数递减(32次→16次→8次),速度谱能量团聚焦性变差;覆盖次数不变(32次),面元变化,道间距变大时(10 m→20 m→40 m),面元变大(5 m×5 m→5 m×10 m→5 m×20 m),速度谱能量团聚焦性变差。由此可见,道间距变化对三维速度分析有直接影响。在相同面元情况下,小道间距利于提高覆盖次数,从而利于提高三维速度分析精度。
4 空间采样对叠加的影响
叠加是将来自不同炮点、检波点的同一反射点数据进行叠加。由于空间采样间隔的缩小,这些来自不同炮集的地震道形成同相叠加的可能性会更大,有利于地震原始频带宽度的保持,减弱非同相叠加造成地震频带的降低,高频的损失。道间距增大,通放带变窄,边界频率降低,因此小道间距有利于提高分辨率。但这一改善与叠加过程无关,因为叠加在数学上与空间采样间隔无关,只是简单的物理加强,提高地震信号的信噪比,压制随机噪声。
5 空间采样对偏移的影响
地震资料偏移成像处理是地震偏移处理中非常重要的步骤。其求解过程是以地面接收的地震资料为初始条件,通过地下速度场,反演出地下形态;应用偏移成像处理使绕射波得到收敛,干涉波得到分解,倾斜层得到归位;最终正确地反映出地下的构造形态,为地震资料的解释提供可靠的依据。空间采样对偏移成像有如下影响:
1)横向分辨率:道间距与偏移剖面的横向分辨精度成线性正比关系。加密道间距,可以显著改善横向分辨率。
2)假频问题:假频与原始采样(道间距)有关,与具体偏移方法没有关系。x轴采样间隔Δx越小,不出现假频的最大频率fmax和地层倾角θ越大。只要道间距满足下式就不会出现假频:
3)频散问题:频散现象主要由有限差分方法形成,因为微分算子和差分算子在高频上并不一致。道间距越大,频散现象越严重。
4)信噪比:对于Kirchhoff积分偏移,道间距越小,剖面信噪比越高。对于其他偏移方法,道间距与信噪比并没有直接关系。
5)偏移过程中的信息量:从统计规律看,参与统计的量愈大,统计结果愈正确。由于偏移结果依赖于若干点的统计效果,因此,在同等条件下,参与偏移的信息越多,偏移结果愈准确。显然,道间距愈小,对偏移效果的影响愈小。
图5为半圆形向斜模型,采用不同道间距接收的叠后偏移时间剖面,可以看出:向斜底部都能正确成像,而侧面不能成像,道间距变大时效果更差,主要是能到达地表的向斜两侧的有效信息能量太弱;道间距增大,空间采样不足所引起的假频增多;道间距增大,偏移剖面能量减弱;拐点画弧现象严重,主要与叠后Kirchhoff偏移算法有关。因此,道间距过大对偏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产生的空间假频可能在地震信号的有效频带内、速度场较难准确建立、计算中的横向误差较大及偏移信息量变少等方面。而小道间距有利于做好叠前深度偏移,主要因为相同孔径内,参与成像的有效信息增多,这一点对小尺度或陡倾角勘探目标尤为重要;有利于准确的表层结构静校正;有利于准确的速度建模,特别是浅层速度求准,才能避免上层速度误差下传;有利于克服空间假频对偏移效果的影响;有利于提高横向分辨率。
6 结语
通过对空间采样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得出空间采样间隔的减小对地震资料的分辨率、资料处理流程中静校正、动校正与速度分析、叠加和偏移等方面都有好的影响。通过实例对比和数值模拟分析,减小空间采样间隔也都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在资料采集阶段应采用高密度空间采样,来提高地震资料的品质,提高地震勘探的精度。但随着空间采样密度的增加,同时也带动勘探成本的加大,如何实现两者间的最佳平衡,结合地质任务的要求,值得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夏洪瑞.道间距对偏移结果影响的讨论[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7,30(1):33-38.
[2]陆基孟.地震勘探原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0.
[3]狄帮让,熊金良,岳英,等.面元大小对地震成像分辨率的影响分析[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6,41(4):363-368.
为芦山地震捐款活动议程 篇14
一、全校师生向在四川雅安芦山地震中不幸遇难的同胞默哀三分钟(放哀乐)。
二、学生会副主席姚佳汛同学宣读《为芦山地震捐款的倡议书》。
三、刘校长作捐款动员讲话。
四、捐款。(顺序为七1班、七2班、七3班、七4班、八1班、八2班、八3班、八4班、九1班、九2班、九3班、九4班)
五、银波主任、陈隆水老师、刘艳老师和14、4的叶凡、13级2班的费翰林14级1班的姚佳汛和13级1班的赵小玲到德育处统计捐款总数。
备注:学生进场至活动结束广播室循环播放《爱的奉献》和《让世界充满爱》
泸州市纳溪区打古中学
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总结 篇15
一、学校重视,演练活动组织到位
为了确保演练活动落到实处,学校专门成立了由校长任总指挥,各班主任为组员的演练活动领导小组,在演练期间明确职责,制定详细的演练实施方案;召开全体老师集中学习演练方案,要求全体教师首先从思想上要引起重视,增强安全意识;各位班主任老师要以演练为契机,在学生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筹划缜密,演练方案安全可行
在地震逃生实施方案中,就演练机构设置及人员职责、演练的时间、内容、地点、疏散路线、程序、要求都作了具体的说明。
为了确保演练活动按方案顺利进行,要求班主任叮嘱学生,听到警报后,立即快速、安全进行疏散,不能再收拾物品;不得拥挤、推搡,不得重返教室,更不得喧哗、开玩笑;如发现有人摔倒,应将其扶起,帮助一起逃离危险地。要求每位教师按照各自的分工职责,到达规定的位置,完成各自的任务。
三、井然有序,演练效果良好
这次活动全校共有200多名师生参加,整个演练过程严肃、认真、紧张、有序。这次演练活动是对我校疏散演练实施方案的一次检验,提高了师生实际抵御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更进一步增强了师生的安全意识,初步掌握了在危险环境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为今后一旦发生地震,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安全疏散学生积累宝贵的经验。整个演练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
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活动对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的影响分析 篇16
一场天崩地裂的大地震, 不仅让无数的生灵被吞噬, 也让当地经济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汶川大地震对中国的经济影响有多大, 各方都在根据其掌握的资料与数据在评估中。总的来看, 尽管汶川大地震对当地经济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但是由于中国经济是一个大体经济, 该地震对整体中国经济的影响不会太大。无论是GDP的增长, 还是CPI的压力都是如此。不过, 汶川大地震对国内房地产市场严重的负面影响却是不可低估的问题。
汶川大地震对国内房地产市场所造成巨大的严重的负面影响, 我们可以分为直接的与间接的, 实体面的与认识面的, 还可以分为不同区域性等。而层面的不同, 其影响的程度也就不一样。
首先, 这次汶川特大地震, 造成了几百万间房屋倒塌, 几千万间房屋受损。可以说, 由于灾区的大量房屋倒塌与受损, 从而使得灾区的住房市场受到毁灭性打击, 因此, 在这个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基本上被大地震所摧毁, 而且在未来几年的时间内这个地区房地产市场都不可能出现。因为, 目前该地区的住房被地震完全摧毁之后, 当地居民的住房问题只能通过政府巨大财政投入来解决。无论是简易住房建造还是未来新城区的住房建设, 都离不开政府的财政援助, 都得以政府财政支持为主导。也就是说, 由于这个地区的住房是通过政府灾后重建来完成, 那么, 地震灾区几年之内不会出现商品化的住房市场。
其次, 汶川地震对震央较近的成都、重庆等二线、三线的房地产将造成直接严重的负面影响。地震发生后, 这些城市的房地产项目建造基本上全部停止。这不仅在于要防止可能再次出现余震造成人员的伤亡, 更重要的是要对该地区全部的房地产项目的抗震能力与住房的安全性进行全面检查, 看看合不合国家规定的抗震标准。也就是说, 这次地震不仅会把当地房地产市场许多弊病都显露出来, 也能够让一些没有达到抗震标准的住房表现出建筑技术上问题。比如说, 地震后, 如成都不少高档住房, 在地震中出现裂缝;逃跑通道不足等。
更为重要的是, 地震发生后, 无论是购房者还是开发商, 对当地住房的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如对开发商来说, 在成都、重庆地区, 早几年一直是全国大的房地产开发重兵把守之地, 尤其是这次受灾严重的成都, 2007年诞生了一个又一个“地王”, 房地产开发商手中持有的土地越来越多, 土地的价格也越推越高。地震发生后, 不仅成渝地区的房地产公司的股市迅速下跌, 而且该地房地产开发手中持有的大量土地能否开发已经存在巨大的疑问, 这些土地的投入何时收回更不确定。更何况, 即使这些土地能够开发, 这些地方的住房需求有多大, 同样是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
因为, 地震发生后, 这些地区的居民对住房的理念将发生很大变化。一是购房者无论是投资还是消费, 都会把住房的抗震能力、住房居住的安全性作为其购买选择的首先条件。而这些方面, 不仅涉及到住房的选址, 而且还涉及住房的建筑结构及成本。对于那些抗震能力弱的建筑物, 居民对这些住房需求会减少。对于投资者来说, 住房的投资价值就在于它是耐用性或长期投资品, 但是地震可以在瞬间让个人一生积累财富毁灭时, 那么投资者对住房投资的价值就得重新评估等。在这样的情况下, 住房的投资价值会即刻下降。在这种情况下, 目前这些地区的居民对住房的理念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不少人开始感觉到, 与其购买住房不如租房, 与其住高层, 不如住低层。
可以说, 汶川地震后, 在重庆、成都这些受灾地区, 外地的房地产开发商会逐渐撤出该地区, 外地的住房投资者会逐渐退出该地房地产投资市场, 而当地房地产投资者也不敢进入房地产, 住房需求也会迅速下降。可见, 地震对这些地区的严重的负面影响在灾后不久就会表现出来。而且这种严重的负面影响在未来一个较长时间内根本就不会恢复。除非人们已忘记汶川大地震所发生的悲惨场面。
第三,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 也会严重地影响国内房地产市场。地震发生后, 最近网上调查表明, 有60%以上民众宁可租房而不愿意自己买房, 有51%以上民众不会进入房地产市场的投资。也就是说, 汶川地震后, 国内居民对房地产市场的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无论是自住购房者还是投资者都是如此。更何况, 中国有不少地方在全球地震带上。
因为, 中国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中国的地震活动不仅频度高、强度大, 而且震源浅、分布广、地震灾害严重。从1905年以来的一百年里, 世界共发生了40次重大地震灾害, 其中中国就占了6次。同一时期, 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的地震800次;1949年以来, 100多次破坏性地震涉及22个省市, 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地震灾害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 房屋倒塌700多万间。因此, 在汶川大地震后, 在这次地震频发的地区, 无论是居住, 还是投资, 住房的安全性将成了国内购买房者选择住房时考虑的前提条件。
再加上, 在这次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前, 或中国房地产快速发展的这几年, 由于全国近几年没有出现过任何重大的地震灾害, 这个时期各地生产的住房的抗震能力从来也没有经受到地震检验。这就使得不少人对这个时期生产的住房的抗震能力产生较大的怀疑。其个人购买的住房抗震能力如何, 达不达到相应的抗震标准。这些都是购房者必须考虑的问题。如果国内居民对这个时期建造的住房都重新评估, 那么这个时期不少地方的住房的价值会立即下降。可以说, 看到这次汶川地震中大量的住房倒塌, 看到不少地方的住房都夷为平地。这不仅打破社会上对住房投资价值永远上升的神话, 也会让整个社会来重新评估住房的投资价值。因为, 没有一个人愿意冒险让个人一辈子积累的财富毁于一旦。
还有, 为了增加住房的抗震能力, 政府一定会提高新建住房的抗震标准。比如说, 有专家就提出, 灾区新建住房抗震标准应达到9度。而按照这一标准建造住房, 其建造住房的成本就得上升10%以上。但是, 就目前的情况看, 中国部分城市抗震设防标准最多也只是8度 (如北京等) , 多数地方仅为7度 (如上海等) 。而新建住房抗震标准提高, 不仅会增加新住房的成本, 降低这些住房的投资价值, 也会对那些没有达到相应抗震标准的已建住房造成不小的冲击, 从而影响住房的价值评估。
第四, 受灾地区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如何处理, 目前相关的监管机构还没有明确规定。现在的问题是, 在按揭的住房受到地震灾害被毁灭后, 其风险由谁来承担?是中央政府、商业银行, 还是个人。如果中央财政来承担, 其承担是部分还是全部, 是个人自住的住房还是全部 (即加上住房投资的) ;如果商业银行来承担, 或商业银行承担一部分, 那么这一定促进商业银行改变以往个人住房贷款准入条件, 从而减少地质条件不好地方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不过, 在本文看来, 对于这些灾区个人住房按揭贷款, 监管部分要制定一个规则, 即自住消费的住房, 住房毁灭之后, 应该由中央财政及商业银行一起来承担;对于投资性需求的住房, 只要这些投资者还在, 就得让中央财政、商业银行及个人一起来承担, 只不过其风险承担寻求一个合适的比例。
总之, 汶川大地震将对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造成巨大的严重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在于对灾区的房地产市场造成毁灭性打击, 而且在于改变目前国内居民对住房消费与投资观念。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国内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 特别会影响房地产市场的投资理念。在这样的情况下, 加上目前国内房地产市场一系列的政策落实, 国内房地产市场将会出现较大的变化。
大地震中房贷损失谁来承担?
自汶川大地震以来, 灾区个人最主要的财富即大量房屋建筑被摧毁。据初步统计显示, 四川省成都、德阳、绵阳、广元、雅安和其他15个市州倒塌及损坏房屋约440多万间, 部分城镇几乎夷为平地;甘肃省倒塌裂损房屋45万多间;陕西省倒塌裂损房屋30万多间。
这些倒塌的房屋中, 有自建的住房, 有购买的商品房;而购买的商品房, 有个人一次付清的或贷款已经还清的, 有商业银行按揭贷款购买的;同时, 购买的商品房中, 有个人自住的, 也有个人投资的等。可以说, 无论是哪种方式的房屋, 由于大地震, 灾区居民的财产随着房屋倒塌而在倾刻中消失。这对灾区居民来所造成损失是难估量的。特别是, 那些通过银行按揭贷款购买的住房, 不少人不仅要承受失亲人和家园的痛苦, 而且也有可能会由于丧失还贷能力后还得背负沉重房贷。据不完全统计, 此次地震涉及的个人房屋按揭贷款损失约10.5亿元, 其他贷款损失应在100亿元以上。
针对这样的情况, 5月19日, 央行和银监会紧急下发《关于全力做好地震灾区金融服务工作的紧急通知》, 要求各银行应充分考虑到受灾地区群众和企业的实际困难, 对灾区不能按时偿还各类贷款的单位和个人, 不催收催缴、不罚息、不作不良记录。《通知》的适用范围包括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等重灾省市, 即日起开始执行。接着, 5月23日, 中国银监会下发了《关于做好四川汶川地震造成的银行业呆账贷款核销工作的紧急通知》, 要求对于借款人因这次地震造成巨大损失且不能获得保险补偿, 或者以保险赔偿、担保追偿后仍不能偿还的债务, 应认定为呆账并及时予以核销;核销的依据是《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 (2008年修订版) 》的规定。
可以说, 这两个《通知》是监管层希望出台相应救灾政策来减少灾区民众负担的一种方式, 是应该值得肯定的。但是, 在现场救灾还没有结束, 灾区重建刚刚开始, 灾区居民基本的生活秩序还没有确立的情况下, 监管层急匆匆地出台这些《通知》更多的表现为政治上的倾向性。对于当前, 该《通知》真正能够帮助灾区民众还有一个时间性问题。在灾区居民的基本生活秩序没有恢复、次生灾害不断的情况下, 灾区居民怎么还有时间来考虑个人债权与债务问题。如果银行监管部门不是这样急匆匆地出台这样的通知, 而是针对当前灾区住房损失的情况, 给出十分清楚详细的信息。等现场救灾结束, 监管部门在这样的清楚详细的信息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政策。这样的政策不仅更具有针对性, 也能够体现人道原则、商业原则、公平原则的统一。因为, 灾后的住房按揭贷款的减免, 并非仅是一种经济行为, 而其背后存在复杂的利益关系。
从人道的角度, 当灾区民众面对着不可抗拒的特大自然灾害、心灵受到创伤、财产被摧毁、生活无着时, 如果还要他们来承担被震毁住房的债务, 从人道的角度来说, 是不应该的。整个社会就得伸出援助之手来帮助他们, 帮助他们度过难关。但是, 这种人道的问题是不是仅仅灾区购房民众与商业银行的债权与债务关系。如果是, 那么这些损毁住房的按揭贷款由商业银行与个人协商解决减免, 这样可能面对的利益关系要简单些。如果不是, 这种按揭贷款的减免还需要政府来承担时, 那么这时就有一个公平不公平的问题。
因为, 对灾害所损毁的全部住房来说, 有人购买住房借了商业银行的钱, 有人没有借商业银行钱, 也有人购买住房时可能是借的亲戚朋友的钱等各种各样的情况。如果所损毁的住房仅是借了商业银行钱的按揭贷款可以通过国家来减免, 而其他方式或条件下所损毁住房的债务关系则不可减免, 那么对其他人是不公平的。特别是, 灾区广大农村, 农民的住房基本上是自建的。在大地震面前, 他们的住房也是毁于一旦, 那么他们的住房损失又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补偿, 仅仅供应农民一套简易住房就可体现公平吗?因此, 对于目前灾区居民住房按揭贷款的减免, 如果是通过商业银行与个人的债权与债务关系协商解决, 那么这是两者之间的债权与债务关系;如果这种债务的减免是要通过政府财政资助的方式来解决, 这里就有一个公平性的问题, 即住房损毁其他债务关系的人, 政府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给予补偿。
即使是商业银行与居民个人债权与债务关系, 这其中所面临的利益同样十分复杂。仅仅以两《通知》所给出的原则性指导是不够的。因为, 在一个保险市场十分发达的金融市场, 如果发生如汶川大地震这样的灾害, 它可以通过巨灾险来减少居民财产损失。但是, 在中国, 由于这个险种收费昂贵, 国内基本没有地震灾害险。这样, 汶川大地震居民财产受到毁灭性时, 灾区居民是无法通过巨灾险减少其财产巨大损失的。因此, 为了保护国内居民的财产, 如何设计一个广大居民乐意接受的巨灾险产品, 是保险管理层必须面对的重大的问题。
那么, 在没有巨灾险的情况下, 如何既让灾区居民所受到住房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又体现现代文明社会的公平性。我国台湾地区的经验值得参考。台湾“9·21”大地震, 对灾区居民的住房同样是一种毁灭性摧毁。但是在地震发生后, 台湾相关部门在第一时间宣布, 对灾区居民原有房屋已办理担保借款的部分, 提供“本金展延5年, 利率按原贷款利率减4码, 利息展延6个月”的措施。央行《通知》所给出的规定与这些措施精神是一样的。但这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因此, 在一些民间机构的推动下, 又对灾区居民所面临的按揭贷款问题又设计出了更为切实的解决方案, 即由相关部门给予每户最高350万元新台币的贷款额度, 如果受灾户重建或重购住宅花费200万元新台币, 则剩余150万元新台币的额度即可用于原贷款的偿还, 并适用优惠利率。这意味着, 350万元新台币的新贷款, 是以受灾户重建或重购的新房和土地, 以及原有住房的土地作为新的抵押担保品。此外, 如果原贷款剩余的额度较低, 受灾户可与银行协商, 以原土地及住房清偿所余债务, 相关部门将给予银行一定的利息补贴。这样, 受灾户、政府部门及银行一起来承担风险, 一起来渡过难关。
还有, 即使是商业银行与居民个人的按揭贷款, 也并非仅是两者的债权与债务关系。一般来说, 购房者在向商业银行申请按揭贷款购房时, 除了要与开发商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外, 还要与商业银行签订《个人购房抵押 (保证) 借款合同》。对于银行的债权而言, 除了开发商对购房者借款购房的阶段性担保外, 购房者还必须同意将所购房屋作为抵押物抵押给商业银行。也就是说, 根据这些合同关系, 即使是抵押物消灭了, 但两者的债权与债务关系仍然存在。这就是现代金融市场的商业原则。因此, 在这种商业运作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与不确定性, 不是政府行政部门一纸文件就可一了百了的事情, 而且是要通过当事人协商谈判来解决。
可以说, 由于住房产品的特殊性, 既可是消费品, 也可以是投资品。如果作为消费品, 那么就具有明显的公共性特征, 既政府有责任来保证每一个基本的居民条件。无论是平常还是遭遇到重大的灾害面前都是如此。如果住房为投资品, 那么购买住房者的目标就是如何这种投资来获取投资回报。因此, 住房投资不仅可获得投资回报, 同样也面临着风险。如果说, 住房投资者面临的风险时, 无论是可抗拒或不可抗拒的, 这种风险要让政府或他人来承担, 而且其获得收益时则归个人所有, 那么这种规则一定会促使个人高风险的投资, 从而推高当地的房价, 但其风险则让整个社会来承担。所以, 即使汶川大地震中所损毁的住房的按揭贷款是由商业银行或政府来承担, 也得对这种住房投资与消费做出一个严格的区分。在不同的情况下, 给出一个不同的解决办法。
另外, 住房按揭贷款还有一个期房与房主已持有的住房差别问题。对于已经入住的住房, 那么这种债务关系主要发生在商业银行与购房者之间。对于期房来说, 这其中的关系就复杂得多。因为, 房地产开发商要涉及其中。在出现这种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时, 商业银行、购房者及房地产开发商其中的责任如何来分担。这些就得有一些比较清楚的规则。否则, 无论是房地产开发商, 还是购房者都可以用不可抗拒之因素, 而拒绝与商业银行谈判, 把整个风险推到商业银行身上。
【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活动对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的影响分析】推荐阅读:
环太平洋影评07-02
太平沟小学推普周活动 总结10-24
太平兴国寺锁翠轩,太平兴国寺锁翠轩王冕,太平兴国寺锁翠轩的意思,太平兴国05-31
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昌吉中心支公司装饰工程现场交底会议纪要11-25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09-20
太平湖的作文07-27
太平洋 保险 计划书08-26
太平洋房屋管理系统09-30
太平洋保险电话销售话术07-31
太平洋保险实习生实习总结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