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太平洋伙伴关系

2024-09-20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精选5篇)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 篇1

作为地区性多边自由贸易协定,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 (TPP) 协议起初并未引起太多关注。但近两年来, 在美国奥巴马政府的力推下, 该协议在亚太地区迅速升温, 引起了普遍关注。

一、TPP的缘起、发展和特点

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P4) 最早由智利、新加坡和新西兰, 在2002年的亚太经合组织 (APEC) 领导人峰会上发起。文莱在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了一系列回合谈判之后, 于2005年以创始成员国加入。P4是第一个连接亚洲、太平洋和美洲的多边自由贸易协定。虽然文莱的服务和政府采购问题谈判安排在2008年, 但是大多数谈判到2006年就完成了, 所以P4于2006年生效。P4的初衷是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提供一种良好的模式, 2009年, 缔约方不再限于4个创始成员国, 也就是从这一时期起, 开始使用跨太平洋伙伴 (TPP) 这个名字。

目前, 除四个创始成员国外, TPP协议缔约成员国还包括美国、澳大利亚、秘鲁、马来西亚和越南, 共计9个国家。另外, 日本、加拿大、墨西哥和台湾地区也表现出对TPP的兴趣。截至2012年7月15日, TPP已完成了十三个回合的谈判。

TPP的第十四回合谈判将于2012年9月6日至15日在弗吉尼亚举行。此外, TPP成员国领导人也在APEC峰会期间会晤, 如2012年6月4日至5日在俄罗斯喀山召开的APEC峰会期间, TPP成员国商务部长就探讨了加快谈判进度以及加拿大、日本、墨西哥等国加入的谈判问题。过去两年间TPP成员国不断扩展, 谈判安排密集化, 日渐增大的影响不言而喻。

TPP协议是单一涵盖所有核心贸易以及与贸易相关领域的协议。除了对原自由贸易协定下议题的传统解决方式进行更新之外, TPP还包括新出现的以及跨领域议题。20多个谈判组协商协议的法律文本和特定的市场准入承诺, TPP成员国相互开放货物、服务和政府采购领域。成员国一致同意采取高标准, 以使协议项下的权利与义务完全共担, 同时, 适当考虑发展中国家成员国的具体困难。TPP协议酝酿一套新的跨领域承诺, 实现TPP成员国之间贸易流动以及网络的无缝对接, 并鼓励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

TPP被成员国称之为21世纪的标志性协议, 主要有五个方面的特点。第一, 全面的市场准入。撤销关税并消除针对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的其他壁垒;第二, 全面的地区性协议。在TPP成员国之间大力发展生产链和供应链。第三, 跨领域贸易议题。涵盖规管一致化、竞争力和商业促进、中小企业以及发展四个方面的跨领域议题。第四, 新贸易挑战。促进创新型产品和服务方面的贸易和投资, 并确保成员国区域内商业环境的竞争性。第五, 开放的协议。在未来贸易出现新问题和有新国家加入时, 协议能适时更新。

二、美国力推TPP的原因分析

学界对美国力推TPP的原因分析, 多着眼于美国“重返亚太”的政治战略。分析认为其真实意图是扩大其地缘政治和在亚洲的影响力, 为了应对中国的崛起。美国意在孤立并包围中国, 通过构建一个地区性的自己能够完全驾驭的法律体系, 为自身利益服务。作为美国“重返亚太”的主要政策支柱, TPP显然具有深远的政治和军事意义。但在当今国际经济背景之下, TPP对于美国经济的意义尤其具有现实性和实效性。

约瑟夫·奈认为, 亚洲重返世界舞台中心是21世纪具有重大意义的实力转移。在1750年, 亚洲人口约占世界的3/5, 总产出也占全球的3/5。到1900年, 即欧洲和美国工业革命后, 亚洲在世界总产出中的比例已缩减到1/5。然而, 到2050年, 亚洲的经济水平预计会重回其300年前的水平。尤其在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中, 亚洲一直“独善其身”, 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 同时, 亚洲各经济体之间联系更加紧密, 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美国一方面需要搭乘亚太经济增长的顺风车;另一方面, 要占据亚洲地区的主导权, 深恐自己在亚洲各国经济合作中被继续“边缘化”。

据粗略估计, 一个东亚自由贸易区马上使美国失去了250亿的年出口额, 相当于20万个高收入工作岗位。“全球重新平衡”是本届美国政府从一开始就制定的国际经济政策的主基调。奥巴马总统2009年11月表示了加入TPP谈判的意愿, 在其2010年1月发布的国情咨文制定了出口倍增计划, 即到2014年底名义出口从2009年的1.58万亿美元增至3.16万亿美元, 要实现这一目标, 美国的名义出口年平均增长率必须达到15%。TPP正是支撑这一目标实现的重要政府政策动议之一。的确, 亚太地区生机勃勃的巨大市场已经成为美国制造业产品、农产品以及服务的重要出口地区。TPP协议下的国家作为一个整体, 是美国第四大产品和服务出口市场。2010年, 美国出口到泛亚太地区的产品达7750亿美元, 较2009年上升了25.5%, 占美国出口总额的61%。同年, 美国农产品出口到该地区达830亿美元, 占当年美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72%。美国2009年私人服务出口额为1770亿美元, 为当年私人服务出口总额的37%。仅美国中小企业2009年对亚太地区的出口额也达到1710亿美元。

美国与韩国、哥伦比亚的自由贸易协定已分别于2012年3月15日和2012年5月15日生效, 接下来美国将对TPP投入更多精力, 为美国公司寻求更好的市场准入和发展机会。数据表明, 近两年美国和其他TPP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发展势头良好。2011年美国商品出口到其他TPP成员国合计为1054亿美元, 比2010年的892亿美元增加了18%。主要出口产品为计算机、电子产品及设备、运输设备、化工品、石油和煤产品。TPP国家还为美国出口渔产品、饮料、烟草和农产品提供宝贵的市场机会, 2011年上述每类产品出口同比增长均超过了40%。

除了与TPP目前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 美国力推TPP的一个更重要目的还在于要吸引日本和印度尼西亚等其他亚太地区主要经济体的加入。

此外, 当前WTO所管理的多边贸易体制进展缓慢, 对于当前美国减少和扭转贸易逆差, 增加就业, 提振经济等问题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同时, APEC在亚太经贸领域缺乏实质性进展。全球经济除亚太地区之外, 都处于疲弱状态, 恢复尚需时日。种种因素促使美国力推TPP协定。

三、TPP未来走向分析

美国加入后, 两年来TPP谈判进展迅速, 前景颇为引人注目。但是, 最终协议的达成还要取决于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博弈。TPP达成的阻碍和促进因素之间的博弈, 决定着这一协议未来发展的速度和方向。

首先, 除美国外, 当前TPP的其他8个成员国并非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经济体, 为美国的贸易和投资者提供更多新机会的可能性不大。当前TPP各成员国经济发展程度各异, 谈判需考虑不同的发展阶段, 照顾不同的利益诉求, 很难在短时间内达成妥协和平衡。TPP成员国中与美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有澳大利亚、智利、秘鲁和新加坡, 这些国家参与TPP谈判就意味着将原来的自由贸易协定中未达成一致的部分重新谈判, 各国都需要时间重新审慎对待。以澳大利亚为例, 虽然与美国签定了自由贸易协定, 但是美国的食糖不包括在内, 还有其他没有完全放开或延迟放开的产品。马来西亚、越南、文莱和新西兰四国没有与美国签定自由贸易协定, TPP的谈判需要从头开始, 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对越南而言, TPP协议除了对国内相关产业造成冲击之外, 还涉及其国有企业、劳工和环境等政治敏感度较高的议题。农业大国新西兰未与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 双方在农业领域的谈判将从零开始, 利益冲突与协调面临严峻考验。据一直主张早日加入TPP的日本政府分析, 目前TPP 9国谈判虽取得一定进展, 但总体推进速度缓慢, 在21个领域的具体规则磋商中意见分歧较大。如撤销关税方面, 没有形成TPP 9国多边谈判局面, 尚停留在双边谈判阶段;在知识产权领域, 由于各国制度上的差异, 就如何保护著作权、商标权等议题意见不一等等, 成员国最终形成统一意见仍需时日。TPP的初步目标是于2015年在成员国之间实现零关税, 现已将这一目标落实的时间延后10年。

其次, 美国利益的实现重点在于扩展TPP到亚太地区的主要经济体, 近期目标为墨西哥、加拿大和日本。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就墨西哥和加拿大加入TPP谈判, 已分别于2012年7月9日和10日致函国会。但是, 墨西哥和加拿大本就是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 较现有协定, TPP协议条款所能提供的新机遇毕竟有限。日本加入TPP协议是当前美国最大的期待, 尽管日本政府表态愿意尽早正式加入TPP谈判, 然而国内两派的观点难以在短时间内达成一致。至于亚太地区其他主要经济体, 如东盟最大的经济体印度尼西亚, 对加入倡导高度自由化的TPP原本就态度消极, 2011年11月19日印度尼西亚总统苏西洛在东亚峰会闭幕后的记者会上就表示:“不必着急加入。印尼将研究其是否符合本国利益。”苏西洛还表示“如果真的有利, 且对我们而言有必要, 那么就加入TPP”, 展现出静观谈判动向的姿态。2012年4月印尼驻华大使易慕龙接受采访时表示东盟仍然是印尼优先考虑框架。就韩国而言, 与美国签订的美韩自由贸易协定历时四年, 于2012年3月15日生效, 短时间内加入TPP的可能性不大。亚洲各国选择加入TPP至少要经过国内和国际的两轮博弈。一方面是国内产业的博弈;另一方面是巧借中美两国间的战略关系与分享中国经济红利之间的博弈。在此背景下, 选择加入TPP就会非常谨慎, 所以, 美国所希望的亚太主要经济体, 如日本和印度尼西亚, 在短期内加入的可能性不大。

再次, TPP协议对美国的贸易政策也具挑战性。同其他成员国一样, 美国在农业和劳动力等敏感部门也是不愿让步的。另外, 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国会是否可以接受原来属于“禁区”的改革。

除了上述对TPP协议短期达成起阻碍作用的因素, 同时也存在一些促进因素。

第一, 国家之间进行双边和多边贸易谈判时, 既要考虑国内政治经济因素, 也要考虑他国的策略选择, 博弈的结果是通过合作获得更大的利益, 这已经成为各国参与国际贸易和竞争的共识。按照多边贸易理论, 在两国静态完全信息博弈模型中, 通常会遇到“囚徒困境”, 即两国分别设置它们的最优关税, 但两国都会因此受损。在无效率的纳什均衡点上, 单边行动不能使任何一国获益。但通过合作共同削减关税, 会使两国都得到帕累托改进。历史的经验也已经证明, 自由贸易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第二, 目前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以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协定为主, 自由贸易协定以WTO协议为基础, 比WTO协议更具全面性和约束性。而建立在自由贸易协定基础之上的TPP协议, 其涵盖范围更加广泛。基于市场准入、知识产权、投资、贸易简化等重要领域的TPP协议, 代表着未来贸易协定的发展方向, 有可能成为未来贸易协议的蓝本。所以, 对现有TPP成员国意义重大, 对亚太地区其他主要经济体也有一定吸引力。

第三, 纵观美国倡导国际组织以及世界贸易体系的历史, 其领导力不容小视。当前, 在美国的积极参与下, TPP前进的步伐加快就是明证。

第四, 虽然美国国内的农业和劳动力敏感部门不愿就TPP协议相关条款让步, 但是, 从奥巴马2009年11月表示美国加入TPP协议的意愿后, 国内支持政府主推TPP的声音不绝于耳。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于2010年1月5日向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递交了全力支持TPP的报告, 分析了TPP的重要性, 指出了美国在TPP中的目标以及TPP对美国政策的挑战, 并提出了建议。由众多美国贸易组织和相关公司组成的美国商界联盟于2011年2月3日致信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斯柏林和白宫总统经济政策助理, 力促政府达成TPP协议, 他们认为TPP将为未来美国在快速增长的亚太地区创造新机会。在最近的一轮谈判中美国首次引进利益相关方参与, 力促TPP协议在国内获得更多的支持率。

四、中国的对策

美国加入TPP协议之后, 一系列的高调动作, 舆论往往将其解读为针对中国而为。无论美国是有意还是无心, 我们都不应该将重点放于对此的揣度和解读之中。对待TPP协议, 首要的是持冷静和客观的态度。虽然, TPP谈判进展密集度形成了对现有贸易体制的强烈冲击, 但是, TPP协议毕竟只是一个地区性的贸易协定, 除此之外, 尚有WTO等多边和其他双边贸易协定, TPP协议仅作为美国当前力推的重要协议之一。从美国历年的贸易地区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亚太地区与美国的贸易也并非一家独大, 欧洲和美洲所占份额不可小窥。欧洲是美国出口的重要目的地, 占美国货物出口总额的20%, 服务出口总额的近40%。此外, 美国跨国公司在欧洲的子公司销售额2008年达3.1万亿美元, 而当年美国跨国公司海外总销售额为6.1万亿美元。而且, 目前加入TPP的国家对美贸易额的总和只占美国对外贸易总额的6%。

双边、多边与区域合作始终伴随着国际贸易体制不断演进。当今世界, 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贸易谈判多哈回合陷入僵局, 各国纷纷积极倡导区域经济合作以及双边或一定区域内多边自由贸易协定。目前, 中国正与五大洲的28个国家和地区建设15个自贸区。其中, 已经签署了10个自贸协定, 分别是中国与东盟、新加坡、巴基斯坦、新西兰、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自贸协定, 中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 以及与台湾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除与哥斯达黎加的自由贸易协定外, 其他9个自由贸易协定已经开始实施, 情况良好。正在商建的自贸区有5个, 分别是中国与海湾合作委员会、澳大利亚、挪威、瑞士、冰岛自贸区。同时, 中国已经完成了与印度的区域贸易安排联合研究, 与韩国结束了自贸区联合研究, 正在开展中日韩自贸区官产学联合研究。此外, 中国还加入了《亚太贸易协定》。而且, 中国—东盟自贸区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0年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达到2928亿美元, 同比增长37.8%。2011年双边贸易额达3623.3亿美元, 同比增长24%。同时, 中国与东盟的双向投资也十分活跃。目前东盟已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因此, 对于美国会否短时间内抢走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市场份额, 中国当前不必过于担心。

然而, “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对于美国“重返亚洲”的政策, 中国的战略性思考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将当今世界的多边贸易协定看作“公共产品”, 那么最好是由各国“集体”提供, 如纯粹由个别国家提供, 其结果必然是满足其自身效用的最大化, 规则的制定者永远是规则的受益者。所以, 中国应该尽快深入研究TPP条款, 实时掌握其谈判动向, 争取早日跟进谈判进展, 以期在适当时期考虑以适当的形式参与其中, 这样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利益和诉求。同时, 作为贸易大国, 中国的眼界绝不应该仅仅局限于TPP。“风物长宜放眼量”, 在调整贸易结构, 改善经济增长质量的基础上, 中国应该更加积极地参与双边、地区和多边国际贸易体系。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 篇2

一、知识产权

(一)TPP在知识产权领域条款预测

1、强制性要求成员国加入知识保护相关的相关公约

美国以往主导的自由贸易协定,如美新自由贸易协定、美韩自由贸易协定均强调以强制性的法律执行承诺的方式加入或执行有关条约,运用了诸如“必须实行”、“必须批准或加入”、“必须尽最大努力批准或加入”等强制性语言。

2、加强对于版权的保护

美国在其主导的自由贸易协定中尤为强调版权保护的重要性。TPP很可能效仿其他美国主导的FTA(如美新FTA、美智FTA和美韩FTA),在TRIPS协议规定的最低保护标准之上加重了保护义务。预计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延长保护期限。目前绝大多数国家版权的保护期限为作者的生前+死后50年,我国也同样援引这一规定。但美国目前已通过《版权保护期限延长法案》,将版权的保护期限由“作者生前+死后50年”延长到“作者生前+死后70年”,TPP很可能参考美国主导的其他FTA(如美韩自由贸易协定),援引这一规定。

二是针对随着互联网等出现的临时复制等新现象作出更为严格的限制。临时复制是指将相关作品复制进入计算机的内存等随机存储器,在计算机重启、关机之后相关作品会自动消失的复制行为。除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外,包括我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没有对这种行为进行严格的限制。然而,在美国所主导的部分FTA中,明确要求按照传统复制的原则判断临时复制的侵权问题。倘若TPP援引这一规则,则将会对网络阅读、网络电影等基于互联网的各种消费行为进行严格限制。

三是严格限制破坏保护技术设施的行为。保护技术设施是指版权人为保护自身产权对非许可访问所设置的各种限制措施,如计算机软件设置的反盗版系统等等。美国所签署的FTA中普遍加强了对这种技术设施的保护,美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中规定,对于个人而言,若是为了商业利益或个人经济利益,破坏上述保护技术设施(如盗版软件的破解加密行为)应承担刑事责任;即便是为了科学研究等目的,也可能承担刑事责任。TPP很可能将加入相关条款。

3、加大对于专利的保护

一是延长专利保护期。美韩、美智、美新自由贸易协定中规定,倘若专利授予过程中出现“延误”(指一国对另一国的专利审查期限超过某一年限),则必须延长专利保护期以维护专利权人利益。二是严格限制专利撤销的相关规定,取消专利授权之前的异议程序,限制各国运用国内法撤销专利。

4、严格限制强制许可和平行进口

强制许可是防止知识产权过度保护的一个重要手段,即政府可以不经专利权人同意,强制要求其他人可以免费使用其专利权的行为。我国专利法对强制许可的规定基本和WTO的TRIPS协议一致,主要包括合理条件强制许可、公共利益强制许可和交叉强制许可;但在实际操作中,对“合理条件”、“紧急状态”的内涵均未给予严格的规定,因此限制知识产权过度保护的真实效果很弱。

美新FTA规定了严格的授予强制许可的事由,仅限于紧急状态、反垄断救济、公共非商业使用等情形,并禁止以权利人不实施专利、专利权人对专利产品定价过高等为理由实施强制许可。

平行进口是指经销商将在他国申请专利权的商品转到知识产权所有者所在国销售的行为。由于某些国家的专利费用要低于知识产权所有者所在国,因此同一商品平行进口的价格要低于正常国内销售,这将减少专利所有者的收入。目前国际法学界对于版权、专利权和商标权的平行进口规定彼此不一,美国整体上是持原则上限制,但特殊情况可以例外的态度。由于不同国家的专利权申请费用、要素禀赋、关税税率乃至汇率都存在差异,因此平行进口的商品价格可能明显低于完全合法进口的商品。我国目前针对平行进口并无明确的法律约束,该项目目前尚属于法律的“灰色地带”。

整体上,医药等部分产品在美国生产的成本要明显高于在印度、东盟等国生产的成本。因此,为维护企业利益,美智、美韩等美国主导的自由贸易协定对平行进口的限制程度可能要明显严格于目前国际的通用规定。

5、其他条款

美韩、美智等自由贸易协定中均对商标、产品外观等领域的侵权行为做出了较目前国际通用条款更为严格的限制;同时,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其国内法中,要求在出现知识产权侵权的情况下,海关可以直接扣押货物,并直接进行销毁,其执法力度也要高于国际法的一般水平。TPP援引这些条款的可能性很大。

(二)遵守相关条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1、我国企业引进先进技术的成本可能有所提高

目前绝大多数先进的专利掌握在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手中,我国企业基本属于专利的购买者。TPP强化对专利权保护后,一是可能导致我国企业部分可以免费获取的专利变为必须付费;二是将增强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和我国企业进行知识产权贸易谈判中的议价能力;三是制约我国政府运用强制许可、专利撤销手段强行运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相关专利。这些因素均不利于我国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特别是我国汽车、电子、机械等行业对国外先进设备和专利的引进规模较高,所受冲击可能更为明显。

2、发达国家企业运用知识产权保护手段限制我国企业创新的能力将有所增强

我国企业在同发达国家的竞争中,整体上处于追赶者的位置,因此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借鉴和学习发达国家相关产品的外观、设计、商标设计、工艺等领域的知识。这种学习是否被界定为“侵犯知识产权”事实上具有一定的争议性。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为维护自身利益,必然会对一切可能危及其技术垄断地位的行为诉以知识产权诉讼。倘若TPP在外观、设计、商标等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条款变得更为严格,客观上有利于跨国公司在同我国相关企业的知识产权诉讼中处于有利位置。endprint

3、我国消费者消费文化、艺术、医药、电子信息等产品的成本将明显上升

目前我国互联网下载相关数字产品的法律体系和美国存在很大差距。如我国目前的《著作权法》中,尚未严格限制个人之间拷贝数字产品,对临时复制的法律约束更属于空白地带;我国并未针对平行进口进行严格限制;这些法律上的所谓“空白”客观上有利于我国消费者的利益。倘若TPP对这些行为均进行严格规定,消费者则很难通过互联网免费获取文学、艺术、知识等文化产品;也很难通过平行进口获取较低价位的电子信息、医药等领域的产品。

4、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倒逼我国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倘若我国遵守TPP的相关条款,将有助于完善强制许可、保护技术设施、平行进口、临时复制等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TPP对于侵权的判定、执法等环节的严格规定也有利于我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执法工作。

5、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一方面,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发达国家的技术、理念和艺术手法,而这种借鉴往往是通过较低成本甚至免费地接触发达国家的文化艺术类产品而实现的。倘若我国按照TPP可能的规范限制消费者低价获取文化创意产品(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则会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从全球文化创意产品吸取先进文化养料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这种免费获取他人劳动成果的行为是一把“双刃剑”,客观上导致我国的文化创意从业者劳动不能得到应有的回报,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精神有较强的负面影响。倘若在TPP的约束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侵权行为得到有效规范,有利于激励相关从业者大胆创新,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长期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劳工

(一)TPP中劳工相关条款预测

近年来,美国强烈要求将劳工问题纳入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之中,并以ILO的各项原则作为自由贸易的标准。在美韩、美新自由贸易协定中,均明确要求缔约方履行作为国际劳工组织成员的义务,遵循国际劳工组织的五大原则①;制定公平、透明、可执行的劳工法规并严格遵守法规;由双方的主管部门共同成立劳工合作委员会,推进维护劳工权益等方面的合作等等。部分自贸协定还要求成立一个由成员国劳工组成的独立单位,对成员国是否违反劳工法规和国际劳工组织原则进行审议。

目前,TPP成员国中有六个成员国已经和美国签署了自贸协定,同意了美国提出的劳工相关条款。而新西兰、文莱、越南、马来西亚四国中,新西兰属于发达国家,其劳工制度和美国基本相似,预计不会对相关条款造成阻力;文莱的影响力非常有限,且产业结构以旅游等服务业为主,和美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将对其经济发展有显著积极作用,其阻力也不大;只有越南和马来西亚可能会对这一条款提出异议。然而,从美国—秘鲁、美国—哥伦比亚等美国和发展中国家签署的自贸协定的经验来看,发展中国家很难在谈判中迫使美国在该问题上较大幅度的让步。目前,各自贸协定中的劳工条款重点在于强调各成员国在理念上的一致性,并未给出过多具体性的约束条款,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各国劳工政策仍有一定的操作空间。据此推测,TPP最终加入劳工条款的可能性很大,其条例很可能和美韩、美新等自贸协定中的相关条款基本一致,同样以要求成员国遵守五大原则为主。

(二)遵守相关条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1、不会对我国的劳工法律体系产生根本性影响

我国是国际劳工组织的创始国之一,对国际劳工组织的各项公约一直持尊重态度,也坚决反对强制劳动、雇佣童工,支持男女同工同酬。我国《劳动法》中明确规定劳动者可自主参加和组织工会,赋予了劳工的结社自由;反对强制劳动、雇用童工;男女同工同酬在《劳动法》中也有明显体现。我国推行工资集体谈判制度已有十多年的历史,2000年公布了《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完全符合集体谈判权的理念。因此,整体上我国的劳工法律体系和TPP的标准不会发生剧烈的冲突。

2、客观上有利于发达国家以“违背公约”为借口制裁我国企业

在法律意义上界定强制劳动、限制集体谈判等行为存在很大的模糊性。中美两国的劳工法律体系存在很大差异,劳动力要素禀赋也相差甚远,我国国内一些不成文的规章制度(如短时间的免费加班)在美国的劳工体系下可能是难以理解的。

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明显高于我国、东盟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倘若我国最终遵守TPP中的相关劳工条款,发达国家跨国公司运用其规则运用能力较强的优势,强行认定我国企业存在“强制劳动”、“限制集体谈判”,并以此为由对我国企业实施制裁,如对我国企业出口产品提高进口税率,甚至短期内直接禁止进口等,维护其自身的经济利益。甚至不排除美国等发达国家对我国工会是否属于“自由集会”进行质疑,以达到其政治目的的可能性。

3、客观上有利于倒逼我国加强劳工的保护

虽然我国的法律体系完全符合《国际劳工组织》的核心原则,但无论从法律体系建设还是从法律执行力度的角度看,均明显逊色于发达国家。我国目前尚无专门的《集体谈判法》,劳工的集体谈判权并未得到有效保护;在现实经济中,强制劳动、雇用童工以及各种歧视性就业标准屡屡出现;少数企业将强制职工无偿劳动和强行压低职工工资水平作为控制成本的重要手段。TPP对劳工法律的内容、执行程序、公平性和透明度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和规定,客观上有利于倒逼我国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并严格执法,对我国保护工人合法权益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环境

(一)TPP中环境相关条款预测

与劳工条款相似,环境条款是美国式自由贸易理念的体现,充分体现出美国的利益诉求。然而,从美智、美韩等典型的“美国式”自由贸易协定的条款看,相关条款更倾向于对成员国相关环境保护制度的约束,实质性的内容并不多,具体如下:遵守《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条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等国际条约;对破坏环境的贸易相关行为有公平、透明的判决、制裁和补救措施;设立专门的环境合作机构以推进公共参与保护环境;加强合作以推进成员国的环境保护能力;鼓励成员国开展多边环境合作机制等等。endprint

美国在自贸协定中加入环境条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但加强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通用准则,其他成员国从根本上反对这一条款的可能性不大。同时,自贸协定中的相关条款同样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具有较强的操作空间,部分条款甚至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环境保护能力的提高。因此,最终TPP很可能将加入环境条款,其内容和美韩、美新自贸协定中的相应条款基本类似。

(二)遵守相关条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1、美方利用TPP干预我国环境立法体系的可能性很小

自贸协定并不涉及国内立法的范畴,加之目前我国已经加入几乎所有的环境保护公约,并制定了严格的环保法规,对违反环保法规的判定标准、执行程序等均有较为严格的规定,和TPP可能的相关环境条款基本吻合,因此即便加入TPP,我国现行的环保法律体系也不会受到较大冲击。

2、我国企业因环境问题受到发达国家制裁的可能性增强

由于发展阶段不同,我国整体环保技术标准要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在环境领域我国的具体法律体系建设尚有待进一步完善,如在企业环境信息披露领域的法律完善程度远逊色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同时,我国在环保执法力度上还有待加强,部分企业仍存在严重的污染现象。倘若我国在自贸区中签署相关协议,发达国家完全可能会运用此规则,强行认定我国产品不符合环保标准,以此为借口来限制我国相关产品出口。

3、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倒逼我国改善生态环境

目前中小企业中,违规排放污染物的现象屡禁不止,在造纸、钢铁、印染、化工等产业中甚至相当严重。TPP在环保法律的内容、执行程序、公平性和透明度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和规定,客观上也会倒逼我国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强化执法力度,严格限制污染物排放。

四、对策建议

(一)加快国内相关制度体系改革

在知识产权方面,加快对临时复制等目前立法尚处空白领域的立法工作;加快国内政府采购体制改革,促进招标机制公平公正公开;适当调整一些有可能被指责为“违反公平市场竞争”的产业政策;在通讯、旅游、物流等服务业进一步打破垄断;尽快出台《集体谈判法》,维护工人合法利益诉求。

(二)大力加强执法力度

在知识产权、劳工、环保等领域,我国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但一方面配套的行政法律法规标准明显滞后,执法缺乏有效的标准支持;另一方面有法不遵、有法不依的现象仍较严重。因此,建议加快配套法规的出台力度,为严格执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从上至下严格执法、公平执法,特别是加强基层执法工作,不允许任何人将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

(三)在相关领域联合发展中国家推动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治理规则

美国在知识产权、劳工、环境等领域的立场并不具备完全的合理性。从理论上看,知识产权保护并非越强越好,过强的知识产权保护格局实际上也会造成“知识垄断”;借劳工、环境为理由发起贸易制裁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贸易保护主义;将国有企业纳入政府采购体系、将我国的国有商业性银行定义为政府更是完全不合理的。我国应联合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大国,在上述领域推动建立能够兼顾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制度国家利益,具有普适性的国际治理规则,为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作出更大贡献。

注:

①1998年国际劳工组织宣言中称,任何成员国均应遵守如下原则:结社自由、集体谈判权、禁止强迫劳动、禁止雇用童工和消除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 篇3

关键词: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国际贸易,TPP谈判

1 TPP的谈判和内容

1.1 TPP的谈判过程

在APEC的建立和WTO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缓慢的背景下,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发展迅速。在中国-东盟、日本-东盟、韩国-东盟FTA的成功签署后,亚太地区成为FTA的中心。文莱、新加坡、澳大利亚三国在2005年签订TPSEP (TPP的前身),这为TPP的出现奠定了基础。2008年,在金融危机爆发和美国战略中心转移到亚太地区的背景下,美国加入TPP谈判并且成为主导国家。随后日本、加拿大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加入,使TPP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15年10月5日,美、日等十个泛太平洋国家就TPP达成一致,TPP取得自谈判以来最重大的成果。2016年2月4日,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文莱、加拿大、智利、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秘鲁、新加坡以及越南12个国家于奥克兰正式签订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即TPP。

1.2 TPP谈判的特点

TPP的成员国在自然地理、经济状况和政治历史文化背景存在很大差异。12个成员国既有来自南半球的国家也有来自北半球的国家,遍布美洲、亚洲和大洋洲。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鸿沟难以逾越,经济结构也各有侧重,社会制度分庭抗礼,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互相妥协。宗教信仰上,既有以信奉基督教为主的国家也有信奉佛教为主的国家。这些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实现多边贸易国家之间的互补,但是差异本身也导致各个国家的利益诉求存在较大的分化,为谈判和合作带来艰难的考验。

协议内容大量体现美国自由贸易理念和战略性利益考虑。TPP协议在美国加入之后成为美国所主导的谈判协议,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奥巴马要求实现五年出口倍增计划,要求五年之内美国出口增加一倍,而亚太地区是高速发展的新兴市场,自然成为美国追求贸易增长的重要战场。如美国为自身具有超高优势的知识密集型的创新产业拔高了知识产权的标准,为美国巩固自身的利益排除一些国家的后发优势的干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3 TPP协议的内容

协议内容的总体特点是:全覆盖、宽领域、高标准。全覆盖体现在涵盖大多数亚太地区FTA尚未涉及或很少涉及的条款。宽领域体现在条款内容兼容并包,并注重数字经济的创新。鼓励电子商务发展,有条款规定投资、金融服务和服务贸易同样适用于以电子方式提供的服务,缔约方不能对其他缔约方的数字产品征收关税。高标准体现在要求商品贸易的全部贸易品采取零关税,对服务贸易的几乎所有服务部门给予准入前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仅对与国家安全紧密相关的国防金融等特殊领域设置例外条款。在对外投资上采用“负面清单”这一方式;TPP在知识产权领域标准远高于WTO;TPP协议增设劳工和环境条款;TPP协议对国企的条款十分细致,在文本中提到取消国企支持与福利及保护外国私企等内容。TPP文本目录内容见下表。

资料来源:来自WTO官网。

2 TPP对中国的影响:危险与机遇并存

TPP条款的高标准从短期来看会增加中国的企业成本和国外制裁,但是长期来看有利于加速我国国内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体制改革的进程。

TPP对知识产权的高要求会增加我国技术进口成本,根据知识产权条款,以往免费的专利将会变为付费。但是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正在不断增强,虽然相对于美国日本还有一定差距,但是相比一般的TPP国家还是更具有优势。知识产权的条款也可以长期保护我国的利益,满足我国未来的诉求。

TPP的“国有企业中性”条款会使得中国的国有企业面临成本上的硬预算,使我国国企很难接受资金支持和政府补贴,创新发展在融资上遭遇困境。但是竞争中性本身的要求是希望国企可以在市场上与其他企业公平竞争,并不排斥国有企业,这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

大量行业都会大幅降低关税,这会使我国产业调整面临很大的压力但是也会给民族品牌的发展带来空间,降低企业成本,改善国民生活。

TPP使我国农产品面临更大的国际竞争,将会对我国农产品生产和粮食安全造成影响。但是我国为了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将会注重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我国农业发展。

但是不论如何,中国加入TPP的收益要低于推动“10+3”(东盟+中日韩)多边自由贸易,而且TPP将会使美国和东南亚国家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从而影响中国和东盟的交往,也会影响与日本韩国的博弈,使中国在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市场的话语权变小。

3 我国的应对态度和措施

目前在国内,应对TPP有两种主流态度:一种是认可TPP协议代表未来世界多边贸易的发展趋势,中国应该尽快争取加入并且努力适应,不然会在之后的国际贸易中更加被动;另一种是认为TPP协定本质是美国针对中国而出现的,所以中国肯定最终无法加入TPP,而且TPP协定地区缺乏了中国市场本身也是不完整的,没有把中国市场纳入会让该协定的影响力大大受限,中国大可不必理会TPP协定,应该把精力放在构建以自身为主导的亚太多边贸易区。

但无论如何,TPP会让中国承受不小的压力,但中国不应急于盲目跟随,但也不应盲目乐观和一味排斥,抱以开放的心态追求自身的进步,以积极的态度迎接各种挑战。无论如何,要保持对TPP的研究和关注,更要稳步推进自身在亚太地区多边贸易建设,特别是中国-东盟以及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中日韩是亚洲地区极为重要的经济体,也是全球范围内的贸易大国,中国推动中日韩贸易区建设对于自身扩大出口、引进外资和调整产业结构都有重大意义,且将会大大降低TPP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此外,也需要保持和加强与美国的对话交流,求同存异,寻找两国共赢的战略合作点。中国和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其经济总量和贸易总量上对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虽然两国在多个行业存在不可避免的强势竞争关系,但互补的空间也很大,两国也是彼此非常重要的经贸伙伴,只有充分合作才能实现双赢。

无论外面的格局如何变化,中国自身的深入改革,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追求不会变,TPP的出现更是中国突破国内阻力的重要助力。在竞争的压力下,中国金融市场的监管和秩序、农业生产的效率、国有企业的活力、制造业的创新升级也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激励。

参考文献

[1]贾丽娜.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及其影响与对策研究[D].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15.

[2]刘中伟,沈家文.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研究前沿与架构[J].当代亚太,2012(1).

[3]金中夏,袁佳,张薇.TPP对中国的挑战及中国的选择[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4(6).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 篇4

关键词: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中国经济,影响

一、TPP的发起和最新进展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 是由亚太经济合作会议成员国中的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四国发起,从2002 年开始酝酿的一组多边自由贸易协定,原名亚太自由贸易区,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四国在2006 年缔结P4协定。

美国于2008 年2 月宣布加入,2009 年11 月,美国正式提出扩大跨太平洋伙伴关系计划。美国借助TPP的已有协议,开始推行自己的贸易议题,全方位主导TPP谈判。

2015 年,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12 个谈判国(文莱、智利、新西兰、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秘鲁、马来西亚、越南、墨西哥、加拿大、日本)达成基本协议,同意进行自由贸易,并在投资及知识产权等广泛领域统一规范。12 个成员国GDP之和接近全球GDP的40%,其贸易总额占全球贸易额的50%,直接投资总额占全球的30%。TPP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对东亚一体化进程和中国将产生重要影响。

TPP的最终目标是要建成亚太地区市场准入水平更高、竞争政策范围更广、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更大、劳工和环境标准更严、争端解决约束力更强的高标准自由区。该协议覆盖了原产地原则、贸易救济、动植物检疫、技术贸易壁垒、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政府采购和竞争政策等广泛议题,是高规格、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协定。

二、美国主导TPP的战略目的

1、摆脱自身经济困境

美国2015 年9 月季调后CPI月率仅为-0.2%,远低于美联储2%的目标水平。扣除能源与食品价格后的核心通胀年率在9 月也低于2%。在2015 年第二季度,美国经济增长了3.9%,但目前大多数经济学家预计美国经济在第三季度仅增长1%(1)。由此可见,美国在经济危机后并未明显走向复苏,并且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美国经济可能会受到其他国家的拖累。

亚太地区一直是美国制造业产品、农产品和服务业的主要出口市场。亚太地区人口数占全球的40%,占全球贸易总额的45%。据亚太经社会发表的报告显示,亚太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在2015 年将出现上扬,预计平均增长率为5.8%(2),这意味着亚太地区有巨大的市场潜力。2010 年初,奥巴马签署了“国家出口行动计划”(National Export Initiative)行政令,提出在今后5 年的时间内使美国出口额翻一番的目标,这将为美国创造200 万个就业机会,而亚太地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地方。但有迹象显示,近年来亚太地区主要是东亚地区内部贸易增长很快,美国在这个地区的贸易份额呈缩小趋势。美国担心自己有可能被排斥在亚太地区巨大的贸易市场之外,这将使美国每年蒙受250 亿美元的出口损失。奥巴马声称TPP将“促进美国的就业与经济繁荣”,并认为加入TPP的最终目标是“形成一个拥有广泛成员的区域贸易协定”,即通过吸收更多国家而形成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

2、制约东亚一体化进程,重返亚太

近年来,东亚一体化进程年年有显著进展,并形成了以东盟为核心、中国为主要推手的10+3 合作机制(东盟10 国+ 中日韩3 国),这一框架包含了全球第二、第三大经济体,以及东亚主要国家。而且中日韩三国也自2008 年起开展领导人峰会,开始走上了制度化的区域合作轨道。这些合作框架都将美国排斥在外,并且中国在亚洲的崛起也制衡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性。这些迹象无疑引起了美国的高度重视和警惕。美国担心一旦东亚地区的合作成熟,美国将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政治、经济利益都将受到极大威胁。为了防范东亚一体化的出现对自己构成威胁,弱化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在亚太地区不断扩大的影响力,美国力图通过TPP不断参与东亚经济事务,并将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纳入到以其为主导的亚太区域一体化进程中。

3、重新构建贸易秩序

随着“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僵局,美国通过WTO推行其全球贸易战略的阻力越来越大。美国欲通过TPP越过充满争议且效率低的WTO,再建一个更高标准、更深入的多边自贸协定,进入其曾被排除在外的经济区,为美国商品进一步打开市场创造条件。美国希望通过高标准和高质量的贸易协议,与理念相同的国家结成伙伴,在这一协议确立的范围内占有主导地位。而这些高标准也代表了未来国家间、地区间合作的发展方向,美国越早占有主导权则越有助于其将来在更广的区域拥有主动权。

三、TPP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减少中国出口份额

TPP接近自由贸易协定,而且标准更高,成员国内部实行自由贸易,使国内成本高的产品被伙伴国成本低的产品所替代,原来由本国生产,现在从伙伴国进口,由此,新贸易被“创造”出来了,这就是“贸易创造”效应。从各成员国情况看,消费者节约了消费开支,提高了福利;从整个协议区域看,生产从高成本国家转移到低成本国家,资源利用更有效率。

成员国之间签署了自由贸易协议后,从外部进口减少,转为从伙伴国进口,使贸易方向发生转变,这就是“贸易转移”效应。

TPP中的东盟、拉美国家与我国的产业结构及要素分配趋同,在产品出口的市场和结构方面存在强烈的竞争,而我国近年来要素成本持续上升,制造业优势逐渐减弱,TPP成员国如越南、墨西哥会挤占中国原有的很大部分出口份额。以纺织品为例,中国和越南纺织品出口结构类似,彼此具有较直接的竞争关系:中国纺织品出口总金额中成衣和半成衣的占比分别为37%和36%,而越南的占比分别为38%和46%。TPP签署后,成员国之间的纺织品进出口关税将被取消,越南凭借廉价劳动力优势,将会是纺织业最大的受益国。

另外还要看到,TPP所包含的高标准诸如劳工与环保标准、动植物检疫标准等均对中国出口不利。目前中国在很多方面还无法达标,所出口的产品自然会被排斥在外。因此,TPP带来的贸易创造和转移将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较大的冲击。

2、阻碍中国参与的东亚地区合作进程,削弱中国的影响力

一直以来,以东盟为核心、联手中日韩三国的10+3 合作机制被认为是东亚振兴之路。如今,美国利用TPP吸纳东亚国家陆续加入,重新整合其在东亚地区的战略资源,巩固其与这些国家之间的关系,改变东亚地区现有的合作机制,降低东亚地区对美国的离心趋势,同时削弱东亚国家对中国经济的依赖性,压缩中国的权力空间,稀释中国的影响力。

10+3 框架外的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峰会自2008 年开启,每年一次,会议签署并发表了《三国伙伴关系联合声明》,首次明确了三国伙伴关系定位,会议还通过了《国际金融和经济问题的联合声明》、《三国灾害管理联合声明》和《推动中日韩三国合作行动计划》,确定了三国合作的方向和原则。但自2012 年,三国因中日钓鱼岛争端及中韩就日本不正视战争历史而暂停了峰会。随后日本于2013 年加入TPP谈判,而韩国也对TPP表示出了加入意向,这些举动无疑会降低日韩两国参与三边合作的热情度,从而推延三国的合作进程。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国威胁论”充斥着世界舆论界。不仅美国担心中国会取代其世界霸主的地位,中国周边国家也对中国崛起有着不同程度的担心,恐惧未来中国会对东亚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对其他国家造成威胁。因此,东亚各国对美国参与亚太事务持开放、默许甚至欢迎的态度。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戴维皮林认为,没人会公开提出TPP规定的“高标准”的真实意图就是将中国拒之门外,但至少部分是出于政治的目标,建立一个“把中国排除在外的亚太集团”。由此可见,TPP不仅扩大了美国的经济利益,而且还有可能达到“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目标。

3、客观上加快了中国经济改革的步伐

TPP所涉及内容广泛、标准极高,即使美国不带有排斥态度,在很多方面,如国有企业行为、环境和劳工标准、知识产权等,中国目前也达不到参与的要求。

以国有企业为例,TPP主张国有企业应同私营企业一道公开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公司治理结构和与政府相关的信息,取消对国有企业的政策支持、财政补贴和其他福利待遇的贸易条款,阻止部分国家通过税制和补贴等给予国有企业特殊保护,实现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平等条件下的竞争。现阶段,中国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决定了与政府密切相关的国有企业在大宗贸易和海外投资领域的主体地位,并被认为是国家竞争力的主要来源。不管中国是否加入TPP的谈判,都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其条款的约束。一旦这一条款执行开来,有可能会被参与国带入其他经济合作框架内,届时中国的国有企业终将直接面对这一压力。因此,中国国企改革是必然选择。

另外,环境保护和劳工权益等方面中国也欠缺较多。TPP主张在生物和贸易多样性、多边环境公约、环境保护分歧领域、海洋渔业捕捞等方面提出高标准要求,而目前中国环保方面只顾及到污染治理的层面。TPP注重劳工在商品生产中的工资待遇和环境条件,强调劳工的价值关注和企业对环境、消费者的人文关怀。众所周知,现阶段中国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和作息时间均得不到保障,劳动者权益保护距离TPP标准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中国过去的经济竞争力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低廉的劳动力和环境成本基础之上的。如何提高中国工人劳动待遇、保护好生态环境同时又不损害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这对中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这些TPP所涉及的高标准对于中国来说可谓是一把“双刃剑”,中国借此可以看清未来贸易与投资制度的发展走向,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将其视为改革的动力和机遇。

四、中国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1、积极维护并推进与TPP各成员国的双边及多边合作

目前,正在谈判的12 个TPP国家中,中国已经和新西兰、智利、秘鲁、澳大利亚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中国与东盟也有自由贸易协定,文莱、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均归属其中。中国应当继续巩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机制,深化贸易协定安排,加大关税削减幅度,吸引东南亚国家更多参与同中国的双边贸易。

2012 年中日韩最后一次峰会上,三国一致同意启动自由贸易区谈判并签署三国投资协定,有消息称中日韩三国峰会有望恢复,中国应该加强对三国自由贸易的可行性研究,利用这一机会加紧推进其进入实质性的谈判。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一旦形成,预计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中日韩贸易区的贸易量将达到均衡,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TPP对中国的影响。

即使是美国,目前也正在和中国进行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如此算来,12 个国家之中有10 个国家正在与中国开展自由贸易或投资协定。因此,中国对于12 国就TPP谈判达成一致意见不必感到过于恐慌,更不必因此被打乱节奏,只需按部就班维系好并视机会推动与各国的现有经贸合作即可。

2、广泛开展与其他地区的经贸合作

目前,中国在建的自由贸易区为19 个,涉及32 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已签署自贸协定14 个,涉及22 个国家和地区,分别是中国与东盟、新加坡、巴基斯坦、新西兰、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冰岛、瑞士、韩国和澳大利亚的自贸协定,内地与香港、澳门更紧密的经贸关系安排(CEPA),以及大陆与台湾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3)。除韩国、澳大利亚以外,自贸协定均已实施。其中,中韩自贸协定于2015 年6 月1 日签署,是中国迄今对外签署的覆盖议题范围最广、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的自贸协定。根据协定,在开放水平方面,双方货物贸易自由化比例均超过税目的90%、贸易额的85%。协定范围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规则共17 个领域,包含电子商务、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环境等“21 世纪经贸议题”。中韩两国的紧密关系对于中日韩三边合作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中国在东亚事务中保持影响力。

中国要形成自己的自由贸易区域网络,才能拥有应对TPP的新筹码。中国于2013 年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目的在于与欧亚非沿线60 余国家推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深化经济技术合作,最终形成欧亚非大市场。“一带一路”既涉及西欧、日韩等发达国家,也涉及中亚、东欧等转型国家,同时还涉及南亚、西亚、非洲等第三世界国家。借助与沿路国家在经贸、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合作,有利于中国企业及个人扩大对外投资,推动过剩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也有利于拓宽中国油气资源的进口渠道,为中国经济后续发展解决后顾之忧;双边或区域协定建立起安全保障合作机制,确保中国在海陆两方面对外经贸交往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升政治经济影响力。因此,中国应通过“一带一路”战略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和国际合作新架构,以应对美国TPP带来的冲击。

3、加快国内经济改革以适应国际趋势

暂且不论中国未来是否加入TPP,至少目前TPP的高标准让我们认识到在知识产权、环境与劳工等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中国不应站在与TPP对立的角度看待这些差距,而是要积极弥补不足。不可否认,这些涉及知识产权、环境、劳工等内容的高标准的确是未来国家产业结构发展的正确方向。以劳工标准为例,中国改革开放后一直借助低工资、人口资源丰富的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一跃而成为制造大国、世界工厂。但随着中国经济实力提升、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2012 年我国15—59 岁劳动年龄人口在相当长时期里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比上年减少345 万人(4),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而且长期以来制造业的繁荣是建立在工人加班超长、劳动环境恶劣(与有害物质、高热、低温、辐射为伍)、工资待遇低下的基础上的,“血汗工厂”一词于中国并不陌生,这并非健康的发展模式,不符合可持续战略原则。这些现状都反映出旧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是时候向高层次制造模式转型了。改善劳工待遇的确会抬高制造成本,但相对提升了工人的身体素质和生产效率,有助于制造业向技术密集型升级。中国近年来越来越重视可持续发展,这与TPP的标准在大方向上吻合,因此要深入研究TPP标准,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必要的补充。

目前,中国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方式也与未来市场开放和竞争的要求不符,打破国企垄断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必需工作。中国经济不能较快地转型,不能尽快地淘汰落后过剩的产能,与落后过剩产能蕴藏于垄断的国企之中有很大的关系。一方面,效率低下的国企借助政府庇护享受各种优待条件,另一方面,与之对应的是那些本该为市场经济注入活力的中小企业却举步维艰。在这个节点上,推进国企改革将对国内市场经济体制健康发展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

我国在积极开展对外经贸交流合作的同时,还要逐步转变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注重扩大内需,必须以国内消费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目前来看,我国内需增幅尚不足以弥补出口低迷带来的不利影响,但有迹象显示,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愈发重要。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 年1—8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0809 亿元,同比增长10.5%,同期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增速在7%左右(5)。唯有不断提高国内最终需求水平,改变长期以来经济增长对净出口的过度依赖,中国才能够摆脱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保证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吕有志、张伟鹏: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发展动向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8).

[2]刘柏:TPP冲击下亚太新秩序整合的中国对策[J].东北亚论坛,2014(2).

[3]赵金龙:美国TPP战略动机及其对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影响研究[J].东北亚论坛,2012(6).

[4]陆建人:美国加入TPP的动因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1).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 篇5

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仍处于缓慢复苏进程中,新兴经济体逐步崛起,在世界经济和政治舞台上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话语权,WTO谈判的停滞使得更多的国家把目光转移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道路上,传统的经济强国的政治经济优势正在减弱。在这些复杂的背景下,美国和其太平洋两岸的合作伙伴们正在努力把TPP塑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区域贸易协定。

(一)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背景

国际政治方面,多极化已经成为当今国际政治最为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新兴国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活跃表现冲击着传统的国际格局,使一些传统发达国家逐渐失去了它在政治舞台上的核心作用,也动摇了企图控制国际关系的一些超级大国的特权地位。国际经济方面,在国际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的冲击下,全球经济出现严重衰退,虽然世界各国普遍采取了刺激经济的政策,但世界经济复苏的动力不足,经济形势转好的基础并不牢靠,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为了求取经济复苏之道,各国在国际市场上展开激烈争夺,贸易战和汇率战将越演越烈。

(二)美国重返亚洲策略的推动

目前,不管是东盟+3,东盟+6,还是包含中日韩的一个东亚自由贸易区,虽然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存在一定分歧,但是无论哪一方面,美国都被有意或者无意地忽略了。中国、日本等国家从这些排除了美国的贸易协定中获得了一部分的贸易和投资转移,同时,在亚洲经济和政治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逐渐被动的局面使得美国急需找到一个可以楔入亚洲的棋子,而TPP从各方面来说,可以很好地满足美国继续称霸亚太的要求。经贸领域的利益诉求、外交政策的布局特点,以及构建亚太霸权的战略野心成为美国极力倡导和推动TPP谈判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二、TPP的发展历程

(一)由P4 开始

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由文莱、智利、新西兰和新加坡等四国发起建立的一个早期的最优关税协定发展而来。2002 年APEC领导人峰会期间,新加坡、新西兰和智利的官员们举行了谈判,其后,在2003—2005 年期间,这三个国家先后进行了四轮关于建立太平洋地区三个经济伙伴关系的谈判(P3 CEP)。在2005 年4 月举行的第五次会议中,文莱加入了谈判,并表达了希望成为该协定的一个创始成员国的意愿。

(二)由P4 到TPP

2008 年9 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对外宣布,美国将寻求加入P4 协定的可能。USTR的Susan Schwab评价说,这个高质量的区域协定将增强成员国间的竞争力,增加他们之间的贸易和投资,提高他们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水平。

然而,P4 各方对于美国加入的反应不一。没有同美国签署自贸协定的国家,比如新西兰对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而智利贸易官员表示,由于该国与美国的优惠贸易协定已经全面实施,未来他们很难从美国加入TPP后获得更多利益。1文莱则担忧在未来的谈判进程有可能被大国左右。1

尽管各方对于美国的意愿没有表现出一致热情,P4 协定还是由于美国的积极态度而迅速发展壮大。在新加坡APEC首脑会议上,奥巴马高调宣布将就加入TPP谈判。美国对于加入P4 协定发表的官方声明指出,他们最终的目标是扩大协定成员国范围,使其他国家能享受到自由和公平的贸易。12009 年11 月,澳大利亚和秘鲁很快表示愿意加入该协定。越南也积极寻求并获得了该协定观察员地位。至此,P4正式扩大为P7 或称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2010 年,马来西亚加入,越南也由观察员成为该协定正式成员。2012 年6 月,墨西哥、加拿大获准加入,2013 年7 月,日本宣布正式加入TPP谈判。在美国的强力推动下,TPP正在从一个APEC框架内的小型多边贸易协定转型为覆盖面更广的、更有约束力的自由贸易协定。

三、TPP谈判的障碍

(一)直接的谈判挑战

大多数FTA谈判中,都存在很多涉及敏感问题的议题,这些议题往往是谈判能否顺利进行的巨大挑战。虽然成员将通过获得贸易伙伴国的市场准入获益,但是,他们同时也会面对国内市场中商品和服务的提供商的反对。2P4 协议在克服谈判障碍和实现广泛的贸易自由化(至少在货物贸易)方面,表现出色。然而,对于美国来说,TPP谈判更加类似于双边的FTA谈判,在谈判中存在很多潜在的议题涉及到敏感方面,由于美国的大国地位,美国对这些议题的态度直接决定了谈判的进程和方向。

(二)农产品的分歧

美国历来拒绝在FTA中开放农业贸易的大多数方面,然而,P4 协议国已经在广泛消除农业产品关税方面达成一致。3美国愿意就农产品做出多少承诺,将会是TPP谈判中的重要议题。以美国同新西兰的贸易为例,在新西兰出口到美国的农产品中,大约有一半被美国认定为敏感商品(主要包括乳制品和牛羊肉等)。美国乳制品行业已经警告说,协议有可能使得新西兰奶制品获准进入美国市场,并将由30 名参议员签署的信寄给美国贸易代表罗恩·柯克(Ron Kirk),以表示关注。

(三)知识产权的挑战

谈判的另一个挑战是知识产权保护。美国通常在其FTA中包括关于知识产权的规定,被称为“TRIPS+”,因为它们提供了比由世贸组织的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TRIPS)协议更高的保护水平。虽然有一些国家(比如澳大利亚)已经同美国签订含有TRIPS+ 的自由贸易协定,但是,一些TRIPS+ 之间存在不一致,比如澳大利亚与美国,以及新加坡与美国的贸易协定,美国—新加坡协议中并没有禁止平行进口的做法,而AUSFTA则禁止平行进口。据推测,美国可能希望TPP协议中包含限制平行进口的相关内容,这有可能招致新加坡和新西兰的反对。

(四)协议的结构问题

TPP建立之初一个最棘手的问题就是这个新协议同其他特惠贸易协定(PTA)的关系。在TPP十二个成员国之间存在36 个双边优惠安排,由于每个协定都有不同的适用规则,这就使得“意大利面条碗”4效应更加突出,因此,新的协定的制定并非简单的“加总”,与现有自贸协定之间的协调成为TPP谈判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虽然TPP的建立有可能为解决意大利面碗效应提供一条途径,但是多数学者们对它的积极效应仍持保留态度。

四、TPP对未来世界经济的影响

目前,围绕APEC21 个成员国进行的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的谈判已经停滞,尤其是APEC很多成员国在谈判中已经倾向于放弃进一步开放的意愿。这种情况下,在一个小范围内进行较为深入的自由化谈判,比大范围无休止的贸易谈判更加可行。同时,它也为解决WTO多哈回合谈判的困境提供了另一条途径。

(一)将构建一个综合的现代协议模板

TPP将构建一个综合的现代模板——— 一个可供选择的强化的全球协定。未来,TPP谈判取得成功,它将成为覆盖多哈谈判中很多没有涉及到的议题,比如,服务、投资、竞争和监管问题等。这些问题被视为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许多学者通过理论证明,严格的贸易协定也可以取得多哈回合谈判一样的效果。

(二)改变亚洲一体化方式

世界三分之一的贸易发生在APEC成员之间,而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强将会给美国、中国等亚太主要经济体带来更大的利益。但是,随着区域主义新一轮浪潮的到来,全球范围内RTA似有泛滥之势。目前亚洲出现了相互竞争的一体化进程并存的局面:中日韩FTA、东盟10+3、东盟10+6 或者RCEP等,这些协议的存在为亚洲未来一体化的方式提供了多种可能得同时,也带来了众多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TPP的扩展将加快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广度和深度,并可能改变亚洲经济一体化的方式。

(三)改变世界经济格局

如果TPP可以发展成为FTAAP,世界经济格局将被改变。目前,世界上存在三个主要经济阵营,美国欧洲和亚洲,并且美国阵营可能已经不再是三者之中最强大的。亚太一体化有可能改变欧洲和亚太区域两个阵营的平衡,后者包括亚洲、美国、大洋洲和南美洲的大部分地区。因此,加入TPP可以帮助美国在区域力量的改变中扮演积极的角色,从而,在全球经济格局转换的过程中处于有力的地位。

(四)加强美国经济霸主地位

美国积极推行贸易自由化不仅为了提高本国的出口,更深的层面上,随着时间的推进,美国将从中获取更多的利益。TPP将有助于美国扩大在亚洲市场的出口。现在东盟与中日韩之间制定了相当数量的自由贸易协定,这些协定都将美国排除,我们可以从它的贸易和投资转移。美国决定加入TPP谈判相当精明。通过加入TPP,美国致力于重新进入其曾被排除在外的经济区,如果TPP的扩展是成功的和持续的,美国也将成为未来FTAAP的领导者和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中国尚没有加入TPP的考量,但是,对于TPP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应该理性思考并予以广泛关注和充分重视。首先,中国应该选择在适当的时机参与到TPP的谈判进程中,但什么时间参与、以什么样的形式参与都是值得中国慎重考量的问题。其次,面对被排除在TPP谈判范围外的压力,最好的办法是加速中日韩三国自贸区的磋商谈判进程。而且,一部分TPP国家已经与中国签订了FTA,1加之中国—东盟自贸区业已存在,如果中日韩三国的FTA可以形成,中国完全可以绕过美国为中国设置的贸易障碍,稳步推进对外贸易的合作与发展。

摘要: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简称TPP)已经成为目前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范围内备受重视的区域贸易协定。首先回顾TPP成立的背景及发展历程,并深入研究TPP谈判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对未来世界格局的影响,指出,作为“重返亚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正试图通过TPP改变亚太地区政治经济格局,以达到遏制中国崛起的目的。为此,中国应该关注TPP的发展进程,深入研究、冷静面对,力图在未来世界区域一体化变革中,占得先机。

上一篇:存在结构下一篇:计算机发展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