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结构

2024-09-20

存在结构(共12篇)

存在结构 篇1

1 钢结构设计概述

随着建筑施工工艺的提升, 刚性结构建筑施工逐渐取代混凝土施工建设, 为了保证钢结构施工建设的质量, 拓宽钢结构的施工建设领域。

1.1 结构布置的依据

钢结构的设计应该从经济和物理两个角度进行判断, 一方面, 钢结构在施工建设过程中运用时一定要确保其经济成本比较低, 能够容易让业主接受;另一方面;为了确保钢结构的设计质量和施工质量, 要提升钢结构的物理承受能力, 具体表现在结构布局上, 这方面应该严格综合考虑其体系特征、荷载的性质、以及分布情况。一般情况下要是力学模型清晰、刚度均匀, 要尽量限制的影响范围是, 大荷载及其移动荷载等, 使它把线路能够直接的传递到基础。尤其要注意的是, 柱间抗侧支撑的一定要均匀分布, 共形心要尽可能的向风震的作用线靠近, 否则就必须考虑整体结构的扭转以及结构抗侧的多道防线。

1.2 结构分析和工程判定

当代建筑通过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结构分析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结构分析方法, 提高了分析工作的工作效率, 同时也提高了分析数据的高度准确性, 然而我们应该意识, 鉴于工程在实际施工中会出现很多突发性状况, 再加上其地址复杂, 所以必须要结合相应的人工实地考察结果来分析软件, 只有这样才能使结构分析更具有可操作性。

1.3 建筑钢结构的特点

(1) 材质比较均匀。因为钢材的内部结构是接近于各向同性的且钢材的材质是与力学假定条件的计算, 其材质情况的波动范围也比较小且计算比较符合的, 因此, 由于其实际的受力状态与工程力学计算的结果是较为接近的都能有较好的弹性, 前提是保持在一定应力的幅度内且材质方面较好。 (2) 强度高, 自重轻。钢材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钢材的强度比较高, 而且钢结构建筑的竖向构件截面面积小, 这就增加了建筑的一定程度的使用面积。同时, 建筑内部的设计内力在遇到地震外力作用时减小, 保证了建筑的稳定性是因为钢结构建筑的自身重量也比较轻。同时建筑物的施工造价还能有效降低。 (3) 塑性和韧性好。钢材在一般的压力的作用下, 是不会因超载而引起各种断裂和损害的。要使建筑结构整体的应力变得平衡钢材可以分配建筑内部各局部的作用力, 这样就可以使结果只是增加了应变值而己。总体来说使钢材适应荷载的能力比较强, 原因是钢材结构的塑性和韧性都是比较好的, 这就特别是在强震作用下对于用其它材质结构做建设的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要强很多, 都能保持钢材结构较好的整体性。

2 钢结构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问题

2.1 设计质量下降

钢结构部门专业综合项目及工艺的计划费用较高且设计任务比较繁重, 再加上其费用低花费人力大所以钢结构设计起来就显得十分困难, 所以设计院对这一类的任务不太善于接受。导致了有些设计单位于是就将房结构的设计工程承包出去, 那是因为在钢结构的设计方面缺少经验, 但如果承接单位的设计资质不够再加上当前建筑行业的设计市场十分混乱, 就会给钢结构的设计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另外, 没有准确到位的监督机制也没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 就很容易出现事故, 其后果的产生是很严重的。

2.2 参与建设人员的素质相对不高

不但设计人员钢结构设计工程中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现场的施工人员和监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跟民用建筑钢结构的发展水平相比也有差距。从业人员就不能适时的适应民建钢结构的发展需求原因是缺乏专业的知识作为支撑。例如有些专业技术, 对于非专业的工作人员来说是难以达到的障碍, 而技术人员则必须要下苦工才能完全掌握其技巧, 所以钢结构建筑中, 施工人员及监理人员的相关专业知识和素养都有待于提高。

2.3 对国外设计方案不加变通

国外的很多设计方案, 都是比较发达的重要项目。他们不注重经济效益原因是有着大力的财力支持。但是设计方案在我国大多数都是地区项目, 在方案这几种必须将经济效益考虑在内。另外, 有些设计人员一门心思的追求新颖和创新, 盲目的校方国外的设计方案, 忽略了自身的成本问题, 使得工程造价大幅度提高, 增加了工程成本。

3 钢结构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改进措施

3.1 建筑钢结构设计的思路和步骤

为了能够使钢结构的设计更具有科学性, 设计人员就应该严格按照既定的设计方案进行操作, 而且要注意将不同环节的细节工作具体落实到位。

(1) 钢结构的形式与布置。钢结构主要有框架、平面架、网架、索膜、轻钢以及塔桅等结构形式。每个形式都有其各自的特点, 工程在选型的时候应该结合具体的情况考虑他们的特点。钢结构的形式虽然比较多, 但是其施工并没有固定的标准和规律供参照, 因此, 设计人员一定要对客观分析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和周边环境, 进而综合考量, 最终确定最优方案。 (2) 图纸的编制。图纸是建筑施工的蓝本, 所以, 为了不确保钢结构施工建设的质量, 设计工作人员必须运用科学的设计方法对图纸进行设计, 同时要对图纸进行反复的操作性判断, 组织专业素质好, 工作经验丰富的设计团队进行全体的图纸最终确定。

3.2 针对钢结构设计的一些合理化建议

(1) 规范设计管理制度强化监督机制。钢结构设计有着一定的热属性, 作为工程的主管部门, 应该严格进行审查对于钢结构的设计及承包企业的资质。主要应包括结构件的制作能力及水平、房结构得到施工安装能力等等, 要保证工程的承包企业能够严格的按照工程的相关规定建设, 具有符合规定的设计安装资质符合钢结构设计需求的作业。 (2) 钢结构设计应从实际出发满足建筑使用要求。建筑中采用钢结构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是还是得注意, 钢结构单单发挥着为建筑本身服务的作用, 只是建筑物中的承重部分。没在设计过程中遵循建筑物设计的一般规律, 发挥钢结构本身的特点和优势, 要首选考虑其设计原则满足业主的使用需求。禁止忽略建筑的舒适性、实用性和安全性, 防止为了突出其特色而使其失去在建筑市场的稳固地位。 (3) 重视设计深度。适合于运用钢结构设计与否要进行判断。一般钢结构常用于多高层、体型复杂和跨度大、可能出现大幅振动、高温密的设计中, 而且在设计中始终秉持着精益求精的态度, 努力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提高设计单位的竞争实力。作为工程造价师、建筑师以及工程师, 要对建筑建构的设计方案进行严格的审核, 严格把关, 确保建筑施工能够顺利进行, 并在预计期限内完成作业, 提高建筑的设计质量, 充分发挥建筑设计的科学性、经济性以及安全性。

4 结语

钢结构作在设计过程中, 结构方案的合理性是首先应该注意的, 要均匀分配结构刚度, 保持较强的抗侧力性能。另外决定了钢结构工业建筑的安全性的, 在结构分析前钢结构节点的设计是否合理也要考虑。在设计建造的过程中, 从业人员积极寻求解决之道, 应正视问题确保钢结构工程满足市场需要。

摘要:钢结构具有很多优点, 因此钢结构在建筑业备受欢迎。随着建筑造型和功能的多样化, 对钢结构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 但是钢结构却在建筑建构设计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就民建中钢结构的设计理念进行阐述。

关键词:钢结构,建筑结构设计,措施

参考文献

[1]鲁鑫.浅议建筑钢结构设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2 (07) .

存在结构 篇2

摘 要:财政支出政策是国家调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强大经济杠杆,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财力保障。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社会资源的配置机制与分配关系也随之转变,相应地引起财政职能、财政支出范围和财政支出的结构变化,虽已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与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转变职能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财政支出结构存在问题对策

1、引言

财政支出作为政府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施财政政策,用来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工具,正确的财政支出结构是调节经济与社会发展和优化经济结构的强大杠杆。公共财政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政府收支活动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是国家以社会和经济管理者的身份参与社会分配,并将收入用于政府的公共活动支出,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充分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公共财产的基本功能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法制规范和宏观调控。财政支出结构是指各类公共支出占总公共支出的比重,它直接关系到政府动员社会资源的程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经济结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总供需结构、产业结构、社会事业各个方面构成等,其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影响可能比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更大。近年来,随着分税制的深入,各级政府着眼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水平,大力推动财力向民生倾斜,体现了财政的公共、公平和公益性质,然而在财政支出结构上却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2、文献综述

2.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936年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开创了西方现代宏观经济调控的理论,其观点认为,有效需求不足必然导致经济危机的产生,首次将政府财政支出作为影响国民经济的主要手段。凯恩斯将政府财政支出作为社会总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引入宏观经济模型,并认为国民收入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即政府支出的乘数效应。

2.2、我国相关研究综述

张海星(2002)对我国1981—2001年的财政支出结构进行分析,起模型以实际GDP三年平均移动增长率、固定投资增长率和各项财政支出比重以及出口依存度微微变量并考虑财政支出对产业的时滞效应,将财政支出变量设定为滞后三期,其结论为:基本建设、挖潜改造和科技三项费用与经济增长正相关;商业事业费用、行政管理费用、抚恤和社会福利及财政补贴等转移性支出预经济增长负相关,科教文卫事业与经济增长正相关。

郭庆旺、吕冰洋和张德勇利用封闭经济供应平衡方程从理论上推导的出财政支出比率、财政投资比率、政府物资投资支出占财政购买支出的比重、财政人力资本投资占财政购买支出的比重以及财政投资的潜在社会平均生产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我国1978—2001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将财政支出划分为生产性支出和非生产性支出,生产性支出有细分为人力资本投资、物资投资和科学研究支出;并的其结论为:我国经济支出与经济支出负相关;财政人力资本投资比物资资本投资更能提高经济增长率;科学研究支出对于经济增长的正效应最为显著。

2.3、财政支出概述

2.3.1、财政支出的概念

财政支出也称公共财政支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支付。财政支出作为政府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施财政政策,用来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工具,正确的财政支出结构是调节经济与社会发展和优化经济结构的强大杠杆。

2.3.2、财政支出结构

财政支出结构是指各类财政支出项目占总支出的比重,也称财政支出构成。与财政支出规模相比,财政支出结构直接关系到政府使用社会资源的程度,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也更大,从定义来看,财政支出结构与财政支出的分类具有很大的关系。

3、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

3.1、财政职能界定不清,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偏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但是旧有的高度集中的财政体制仍然在思想上被保留了下来,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计划经济体制。由于计划体制的惯性作用,政府对自身的定位不清楚,政府既是管理者又是所有者,其职能从生产到消费再到社会的再分配过程都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同时政府的越位管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造成了政府财政资金的浪费。我国的财政资金还存在着过于分散的问题,缺乏重点,这就造成了政府对一些大型公共项目的投资不足,进而会使让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大大减弱,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而且也会影响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1]

3.2、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尽管中央财政用于教育的投入在逐年快速增长,但是截至2010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只达到3.13%,仍然低于4.5%的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较之下,我国的私人支出占教育支出的比重不仅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过高的教育私人支出严重挤压了私人消费空间,导致社会消费其他方面的需求不足,削弱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教育投入上长期存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教育资源配置很不公平。由于对“科教兴国”战略贯彻实施的理解不准确,导致近十年来高等教育支出加速扩大,而基础教育支出相对减少,教育支出的层级结构出现了严重颠倒,教育支出在城乡和区域间的分配不平衡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3.3、卫生医疗支出总费用支出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均衡,医疗资源过分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据统计,全国的医疗资源80%在城市,而占总人口60%的农村居民只能占用20%的医疗资源。同时,财政对卫生医疗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2010年全国卫生总费用19600亿元,仅占GDP总量的4.92%。就卫生费用的构成而言,我国政府卫生支出比例持续下降,个人卫生支出比例急剧上升,居民卫生医疗负担较重。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政府医疗卫生投入机制,不断加大支持力度。

3.4、社会保障支出严重偏低

社会保障通常被称为和谐社会构建的“稳定器”,实现社会公平的“调节器”,促进经

济发展的“减震器”。早在20世纪80年代,许多发达国家的社保支出就已经占到财政支出的30%以上,目前我国虽已建立一定的社会保障体系,但是社保支出的比重还很低,仅接近于西方发达国家上世纪60年代的水平。同时,我国公共养老保障体系的覆盖面狭窄,只占人口总数的15%,低于世界劳工组织确定的20%的国际最低标准,社保支出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广大农村和农民还很难享受到社会保障“阳光”的普照。[2]

3.5、行政管理费支出不断膨胀,且增长过快

政府的行政资金是为实现其社会管理的职能服务的,这部分资金只能源自于政府的财政收入。我国的行政管理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1978年的4.7%上升到2006年的18.73%,规模呈现出一个不断增大的趋势,虽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行政管理费的增加有其必然性,但是长期以来行政管理费增长速度过快,有的时期甚至超出了同期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GDP的增长速度,已经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4、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对策建议

4.1、合理界定我国的财政支出范围,弱化经济建设的支出

在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体制条件下,要求科学界定公共财政支出的职能范围,明确财政应承担的事务和不应承担的事务,这是完善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结构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该财政承担的,财政要积极予以满足;不该承担的要坚决退出,解决财政的“越位”和“缺位”,实现公共财政职能的“归位”。其中,重要的是进一步弱化财政的生产建设职能,减少经济增长对财政投资的依赖。根据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政府不应承担社会投资主体责任,财政要退出一般竞争性、盈利性领域,只进行涉及国计民生的公益性、基础性和重点建设项目的投资。

4.2、完善我国的财政预算与支出体制

近些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快政府预算体制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问题仍然存在不少。当前,我们工作的重点应该是解决预算编制时间不合理的问题,实行内外资金的统管,为综合预算提供保障。同时,还应进一步推行政府采购制度,避免某些干部与供应商相互勾结牟取国家财产的现象。最后,应该优化政府采购的形式,坚持招标为主,同时还应当针对采购内容采取灵活的形式。[3]

4.3、大力加强社会公共性开支

社会公共性开支涉及的面很宽,包括教育、科技、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是代表社会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支出,也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财政支出中十分重要的支出。具体为:

一、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我们要确保现有预算口径的教育支出稳定增长,逐步建立分级负担、分级管理的教育经费管理体制,同时重视研究增设教育专项资金的新渠道,开征教育税,取消现有的教育费附加,确保财政教育支出的可靠来源。

二、增加医疗卫生投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尽快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

三、加大社会保障支出。应根据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加强以最低生活保障为主体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救助制度的发展,不断完善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4.4、逐步压缩我国的行政事业费用

行政管理费用是政府机构运行的成本,是政府正常运作的前提,因此一定行政费用的支出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政府对此类支出规模不加控制,将导致行政成本过高、行政效率低下,浪费公共财政资源,对经济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政府应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合理控制行政成本,制定完善一般性开支标准,推进服务型、节约型政府建设。严格控制行政成本增长幅度,尤其是公务用车、会议经费、公务接待、因公出国等经费的增长,以及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和信息化建设项目,推进机关节能减排工作。通过压缩一般性支出,腾出财力增加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支出。

参考文献

[1]李永友.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演变及其效率[J]. 经济学季刊,2009,9(1): 307 - 332.

探讨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篇3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问题:解决措施:分析

前言

随着人们经济收入增长,追求物质和文化需求越来越高,因此,人民对建筑结构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另外,在建筑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依旧有许多的问题存在,相关人员在对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对问题进行合理设计和解决。

一、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内容

1.建筑结构设计程序

在对建筑物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充分的考虑,其相关的设计主要包括,结构设计、电气设计、建筑设计、给排水设计以及暖气通风设计等。其中,在对这些设计开展的过程中,要注意对美观、功能、环保以及经济等方面的要求进行严格遵守。另外,建筑物对自身所具有的使用功能进行发挥的基础条件就是建筑结构,其在建筑物的设计过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2.建筑结构的分类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对建筑结构进行分类。从建筑物的高度和层数上进行划分,主要分为单层、高层、多层以及超高层的建筑物;从建筑物实际的使用性能的方面进行划分,主要分为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从建筑物在施工建筑的过程中所使用材料方面進行划分,可以分为砌体结构、钢结构、混合结构、木结构以及混凝土结构等;最后,还可以从建筑物结构形式的方面进行划分,主要划分为剪力墙结构、排架结构、大路结、筒体结构以及框架机构等。

3.建筑结构的设计原则

在对建筑物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对经济、适用、安全、便于施工以及美观等方面的原则进行遵守,优秀的建筑结构设计通常是这五个方面的完美结合。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对传统的设计方式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减少其中无用浮夸的成分,增加建筑物的实用性;还要注意对建筑物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使建筑物的质量得到保证,从而使居住者的人身安全得到保证。

在对建筑物建筑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在设计方案中对科学进行贯彻落实,使投入资金得到一定程度的节省;还应在设计中对美学原理进行合理融入,从而使建筑物的观赏性得到一定的保障。最后,要注意对建筑物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考虑,保证相关的结构设计具有可想性,从而使施工难度降低。

二、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1.地梁中存在的问题

在对建筑结构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地梁中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地梁作为建筑中的关键,对建筑的整体结构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相关人员在对地梁问题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其进行小心处理。在建筑结构中,地梁是与基础相连的,具有拉接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基础中不均匀沉降的问题具有调节作用。另外,在基础被埋的比较深的时候,使用地梁还能对其框架柱的计算高度进行降低,在一定情况下影响着其内力分析。

为了使地梁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相关人员通常会对以下两种方法进行采用。

其一,就是把结构设计中的地梁当做是一层框架梁进行计算,忽略地基土所带来的影响,用框架柱承载筑全部荷载,但是,这样的处理方法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具有相当大的难度。

其二,在设计的过程中把地梁单独隔出来,不参与对结构框架的整体计算,在不计地梁弯矩的影响下使地梁的剪力传给框架柱,这样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有利于在实际施工中的应用。

2.伸缩缝中存在的问题

对在建筑物进行结构设计的过程中,混凝土在一定情况下会根据温度的变化出现收缩情况,从而导致混凝土竖直和水平方向的墙面产生变形。而且,在对建筑物进行设计的时候,对混凝土的变化很难进行相对精确的计算,这以现象就导致了按弹性结构计算出的值严重大于内力。因此,相关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针对这一现象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在房屋的长度超过一定的范围时,按照要求规范对伸缩缝进行建设。

但是,伸缩缝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物的美观造成影响,所以,有些建筑物不建设伸缩缝。

针对这一情况进行探讨分析,在对混凝土进行运用的过程中,可以对其进行设置后浇带,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在混凝土中添加一定量的为膨胀剂,从而使温度而导致的收缩应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减少。在建筑物的实际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通常习惯将两种方法进行结合,从而使综合效果得到提高。

3.钢筋锚固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其中,钢筋建筑混凝土框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对整个建筑的结构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对建筑结构进行实际设计过程中,其建筑的剪力墙的厚度达不到相关的要求,从而导致钢筋水平锚固的具体长度也达不到相关的要求。而且,这个问题还得不到相关人员的重视,从而导致钢筋扎帮的困难以及混凝土浇捣的条件达不到等情况的发生。在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在剪力墙中对暗梁进行设置,把框架梁在纵向钢筋锚入暗梁之中,从而使其达到相关的要求规范。

三、有效防护建筑钢结构

对建筑钢结构进行必要的防护工作也是确保建筑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之一。对钢结构进行防护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防止建筑钢结构被腐蚀,第二是防止建筑钢结构出现火灾等恶劣现象。钢结构由于材质的特殊性很容易被腐蚀,因此可以在其表面喷射一定的涂料,并明确除锈的等级,去肉包涂料的材质和涂层厚度,使得能够对钢结构进行彻底的除锈,提高钢结构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还必须做好钢结构的防火工作,严格按照耐火等级以及建筑不同构件的耐火极限对钢结构进行设计,并且对钢结构采取隔热防护措施也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极大的起到防火的作用。另外,在对钢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还应该提高钢结构的抗震能力。与传统的混凝土建筑相比,钢结构建筑并没有对抗震等级进行划分,而是按照设防烈度对钢结构进行科学而合理的设计,充分重视板件的宽厚比是否符合一定的比例,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保障,为人们提供舒适的住宅环境,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的经济水平以及生活水平大幅度的提升,人们对住房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从而使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建筑结构施工设计工作的重视,对设计水平进行最大程度的提高,对经济、安全、适用、便于施工以及美观等原则进行严格遵守,从而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一定的质量保证,促进建筑行业的科学持续发展观。

参考文献:

[1]王艳辉.浅谈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 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2)

[2]顾长波 浅谈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的分析[ J ].城市建筑,2013(2).

我国财政税收结构及存在问题探讨 篇4

一、我国财政税收结构

虽然, 在经济危机之后, 我国的财政税收结构经过多次的调整与改革, 极可能的完善我国的财政税收结构, 但现今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是存在于管理风险、政策效应和支出结构三个方面的。本文对这三个问题进行详细的探讨。

1.管理上财政税收结构存在风险

即使我国的财政税收结构经过多次的调整与改革, 虽相对完善, 但是体制仍不健全, 这种情况下, 我国许多的地方政府面临着财政危机, 即使收支平衡都很难达到要求, 政府每年年初的预算总是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而当经济危机发生后, 这种现象的发生更加严重。当地的政府难以达到收支平衡, 资金链上就会出现断层, 当地的财政管理人员面临着资金的巨大缺口, 就会想一些违背我国财政税收政策的方法, 弥补资金的缺口。当地的政府会收取规定税收以外的税收, 即非法税收。但是, 这样虽一时改善了当地政府的资金缺损现象, 但却加大了财政税收管理的难度, 同时年初的预算管理的难度也增加了。同时违背了我国财政透明与民主化的政策。

2.我国财政税收政策的改革考虑不够全面

在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 为了降低我国的经济损失, 我国对财政政策及使实行了政策改革, 实行了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方法。但是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行使得政府的可用资金逐渐减少, 究其根本是我国的财政税收在某些方面使得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施效应变小。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基础是要有充足的资金支持, 若是实行了扩张性财政政策, 但没有资金支持, 难以达到当时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目的, 很难刺激经济的目的。现今, 中国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南方较发达, 而西北地区相对贫困, 这些地区在财政管理上并未实现系统的管理, 若是在这些地区实行扩张财政政策, 一旦资金不足, 不但不会达到刺激经济的目的, 还会加大该政府的财政压力。这种情况的发生, 会导致我国财政税收工作更加难以顺利进行。

3.我国财政支出的结构不合理

在新中国成立初, 我国的经济水平过于落后, 所以, 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的经济水平, 我国一直坚持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 而这种情况导致我国的财政支出较多。但这种情况的发生也导致我国的经济建设主要是依靠财政支出, 而市场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实际上, 在市场经济上, 经济建设主要应该依靠市场本身, 而不是财政, 我国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 这加重了我国的财政负担。

二、完善我国财政税收结构存在问题的措施

1.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税收立法权

在税收上, 我国现今存在着许多种类, 但是这些种类并不是所有地区均有的, 这种现象使得当地政府的税收征管的效率降低。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税收立法权可以改善这一现象。地方政府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 像国家申请, 国家根据对该地区的调查研究, 进行审批。这样, 可以加大我国税收征管的效率。

2.建立系统完善的税收监管系统

在对税收的监管上, 我国一直存在着缺陷, 因此我国税收征收的效率较低。建立系统合理的税收监管系统, 可以极大地降低我国税收的征收困难。现今, 我国进行税收的人员众多, 机构十分庞大, 合并这些税收的机构可以降低花销。我国应当建立一个统一的税收监管系统, 这样可以提高我国税收的征收率。

3.建立合理的财政税收分配制度

建立合理的财政税收制度, 应当给予地方政府相应的自主权, 这样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同时, 增加我国的税收。我国现今的制度, 是中央与地方都获得经济成果, 但地方还承担征当地的经济建设, 所以赋予当地政府一定的自主权, 可以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三、结束语

总之,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世界地位的提高, 建立合理的财政税收是有利的。只有这样, 才能够充分的发挥我国经济制度的优越性, 在面临相应的经济危机的冲击下, 更好的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同时, 完善的财政税收结构促进我国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梅秀.完善投资结构的财政税收政策研究[J].中国外资, 2011, (4) :25.

[2]时莉洋.我国财政税收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初探[J].现代商业, 2014, (11) :70.

[3]林鹭.基于节约型社会的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研究[D].广西大学, 2008.

存在结构 篇5

内容提要:

一、本文概述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法人治理结构的含义及关系,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企业法人洁理结构的背景,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指出目前我国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国有股“一股独大”,股东大会形同虚设; 2、董事会结构不合理; 3、监事会作用难以发挥; 4、企业董事会及高层管理人员的产生方式不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5、所有者缺位的问题未从根本上解决; 6、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尚未形成; 7、新老“三会”的有机结合尚需探索。

三、提出了完善我国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对策: 1、修订完善《公司法》; 2、合理配置股权,强化所有者的约束功能; 3、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运营体系; 4、加强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权利组织建设,建立责权分明的组织体系及有效的激励机制; 5、理顺新老“三会”的关系,把党管干部的原则和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和经营管理者行使用人权有机结合起来。

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

一、现代企业制度与法人治理结构

一九九三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所谓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企业产权制度为核心,以公司制度为主体的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组织和管理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是公司制,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组织形式。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即“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从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来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既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又要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探索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途径。一九九三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益探索”。一九九九年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形式”。国有资本通过股份制可以吸收和组织更多的社会资本,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从而确定了公司制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重要地位。而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基本内容,因此,只有构建完善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才能形成有效运行的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指企业内部机构设置及权力制衡的各项机制,它涉及企业机构权力来源、运作和权限,界定企业机构及其成员的权利、义务与责任等。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要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这是建立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和重塑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关键所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国有企业改革,要“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完善企业领导人的聘任制度。股东会决定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董事会选择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行使用人权,并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

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具体地讲,就是规范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者责权边界及相关关系的一组制衡制度安排或法律规范。在这个制度安排或规范下,责任和权力是受到约束的,决策和管理的范围和过程是有规则和程序的。因而,股东、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者相互之间不是一个纵向的等级关系,而是一组委托授权关系,是制约监督关系。每一方的权力和责任都受到规则的保护和约束,也就是说各方面都有相对独立的权力运用空间和对应的责任,任何一方都不能超过边界,违犯程序,滥用权力。形成相互制衡的管理体制。

二、我国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现状

自《公司法》颁布以来,随着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基本形成,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国有独资公司的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践中,按照《公司法》的原则,积极构建公司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初步形成了由出资方(股东)、法人机构(董事会)、监督机构(监事会),企业经营管理者等层次构成的法人治理结构。初步确立了出资人制度,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正在形成,促进企业构建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对企业的经营机制的转换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法人治理结构,增强了所有者权益,降低了企业资本负债率,提高了企业资本运营能力,整体实力及活力得到提高。虽然我国《公司法》力图按照国际惯例来构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法人治理模式和科学、合理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而且通过多年的改革完善初步取得了进展,但由于种种原因,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并未在绝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控股、相对控股公司)中真正得以确立,离规范的要求相距甚远,有效的制衡机制并未真正确立。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下:、国有股“一股独大”,股东大会形同虚设,很难保护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许多改制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中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比较突出,虽然都成立了股东大会,但由于股权高度集中,造成股东大会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由于国有股比例过高,控股股东可以在现有的法律桓架内控制有限责任公司、上市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中小股东对国有大股东形不成有效的制衡,公司法人制理结构往往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我国〈公司法〉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颁布的,因而对中小股东有利益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未制定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原则。我国上市公司里,外部董事或董立董事数量较小,而且对外部董事或独立董事的产生的方式及权责无明确规定,没能起到制约大股东,维护中小股东利益的作用。再一方面,由于“一股独大”。股份公司与投资股东关联交易不规范,在人员、资产、财务、机构、业务等方面未完全分开,影响和制约了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董事会结构不合理,不能有效发挥其职能。董事会是由股东选举出来的常设最高决策机构,董事会能否正确履行职能,行使职权是企业搞活经营的关键,但现实中董事会职能未能很好地发挥,其中主要原因有:一是董事会成员构成不科学,多数为同一“家族”的成员,即内部董事,其中也有一定比例的职工董事,但聘请的外部董事和专家董事则很少,这种董事结构在一些重大决策上容易受习惯思维的影响,难以提出新颖的战略观点和代表全体股东的利益,影响董事会的正确决策。二是没有专设具体办事机构和人员,缺乏工作程序,董事长一人说了算,影响董事会职能的发挥;另一方面,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情况比较普遍,影响董事会职能的正常发挥。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做法看似简单方便,却容易混同两者的职能,致使把握战略决策的董事长陷入具体事务中,造成两者的职能都不能尽善尽美地发挥。、监事会作用难以发挥。监事会是与董事会并立的常设机构,直接对股东会负责,统一对董事会、总经理系统进行监督,其在法人治理结构中起着重要的监督作用。而有的企业监督会未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主要原因:其一,监事会的人选和成员,监事会主席、副主席的产生方式,股东监事、职工监事等的比例结构不科学;其二,缺泛具体的制度约束和定期检查,监督工作程序;第三,由于多数监事为兼职,且在企业中地位不明确,也影响监事会职能的真正发挥。、企业董事会及高层经理人员的产生方式还不适应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董事会是企业经营决策机构,董事长是企业法人代表,对股东负责,全权领导和管理公司的一切经营活动,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是公司的授权执行机构,对董事会负责。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董事会选聘总经理,是一项重要权能,而现实中的大部分企业总经理、副总经理的产生方式还多为上级任命,或上级提命、董事会聘任,原有的企业任免制度仍在发挥作用,使董事会和监事会对经理层的制约形同虚设。影响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权利制衡关系的形成。、“所有者缺位”问题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我国国有资产经营的授权主体,即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仍然模糊不清,(新的〈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已颁布正在落实),而且出资人职责分散在财政,计委、经贸委、劳动、组织、人事等各个职能部门。国有资产出资人缺位,必然使国有资产经营者缺泛来自于投资者的强有力约束,企业的经营者运用所掌握的经营决策权来实现个人和小集体利益的最大化,从而侵害了所有者的利益。上市公司董事会往往是国有股大股东控制,有国家背景的董事在董事会中占绝对优势,且兼任经理层职务的比率偏高,这些人一方面是国有股东的代表,另一方面是“内部人”,很难实行有效的监督,形成“内部人控制”;另一方面,目前,由政府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向企业颁发授权证书,由其以所有者代理人的身份全权经营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表面上看所有者到位了,而事实上,这种所有代理关系,由于缺泛必要的利益激励机制和风险约束机制,使所有者代理人并不真正扮演所有者的角色。作为国有资产所有权代理人的董事长、董事、监事,在没有利益和风险的硬约束条件下,很难有效地、规范地履行其职权。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与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之间的信任托管关系有着巨大的区别。从实质上看,所有者角色功能依然缺位。、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尚未形成。激励与监督是相辅相成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问题是建立对经营者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我国目前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任免和考核标准上还没有真正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外迁与企业效绩相挂钩;其次,尽管改革以来逐渐进行了从精神鼓励为主向物质刺激为主的转变,但无论是承包提成,奖金分红还是年薪制,基本上都是以完成经营目标为分配标准。因此,经营管理人员的行为出现了较普遍的短期倾向。再次,由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工资收入相对较低,奖金水平也不高,其实际收入的相当部份只好来自于在职消费,于是相当部份的经营管理人员存在着任期内追求个人利益极大化的倾向。、新“三会”和老“三会”的有机结合尚需探索。“老三会”即党委会、工会、职代会,“新三会”即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处理好新老“三会”的关系是构建法人治理结构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大多数企业都在探索之中,缺少经验,因而存在着许多相互掣肘和不协调的地方,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解决。

存在结构 篇6

首先是东盟在经济上依赖中国的程度有多大?从贸易来看,中国连续七年成为东盟最大贸易伙伴,其中2015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为4722亿美元,远高于东盟与美国的2260亿美元,但是中国东盟贸易额自1991年以来第一次出现了1.7%的负增长,而且中国与东盟相互之间的贸易依存度并不高,出口产品的结构存在较大程度的雷同,在国际市场存在竞争。相反,东盟与美国、日本、欧盟之间基本上是互补关系。从投资来看,历史上美国、日本、欧盟对东盟的投资存量是我国不能比的,即便从近几年看,我们对东盟的投资也不占优势。比如,在2011?2013年期间,日本对东盟投资为563.9亿美元,中国对东盟投资仅为218.8亿美元。此外,截至2012年底,日本对东盟累计投资1222.7亿美元,同年末中国对东盟的累计投资只有280亿美元。截至2011年底,美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累计达到了1590亿美元。另外,日本、美国、欧盟对东盟投资集中在制造业,而中国对东盟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与能源相关的行业,近年来虽然逐渐向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等领域转移,但在东盟仍然受到较多的诟病,企业社会责任与环境问题是最大的缺陷。从援助来看,近年来中国对东盟各国的援助确实增加较快,绝对值明显高于美国,但并不比日本、欧盟高出多少,尤其是中国对东盟的援助主要是政府间的,而日本、欧盟、美国主要投向民生领域,所以中国对东盟的援助并未产生理想的效果。

总之,表面上看,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关系发展较快,但实际上投资存量并不占优势,贸易依存度也不高,贸易结构需要改善。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东盟很乐意与中国发展经贸合作,但这并不表明东盟在经济上只依赖中国或者说东盟对中国的依赖超过了西方国家市场。我们对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关系不能盲目乐观,在质和量两方面都需要改善,何况东盟在经济领域同样存在大国平衡的倾向,不愿意与某一个大国的经济关系过于密切,避免其经济被外部势力控制。

其次,东盟在安全问题上只信任美国或者只唯美国马首是瞻吗?我认为答案也是否定的。尽管中国与东盟部分国家之间存在南海主权争端,“中国威胁论”在东盟仍有较大的市场,但与冷战期间相比,中国在东南亚地区安全中的角色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更多的是秩序的建构者和维护者,东南亚地区的安全保障已离不开中国的参与。虽然东盟部分国家希望借助美国的军事存在来平衡中国力量的增长,但东盟并不想在中国和美国之间选边站,不愿意看到中国与美国在南海等地区发生武装冲突,更不愿意成为中美两个大国博弈的工具。2016年2月16日在美国闭幕的美国—东盟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双方就打击恐怖主义、毒品犯罪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发表了联合声明,但是没有明确提及中国以及南海问题,表明东盟并不愿意无条件地配合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不愿因为靠拢美国而得罪中国。

事实上美国在安全问题上也曾被东南亚国家抵制过。冷战临近结束前,苏联实力衰退,其从东南亚地区撤退趋势已表露无遗,美国在该地区变得一国独大。这个时候东盟开始邀请中国参加东盟与对话伙伴国会议,这实际上就是要拉中国平衡美国。同时,菲律宾还爆发了严重的反美游行,要求美国军队撤离菲律宾。1991年10月,菲律宾参众两院通过决议,拒绝了美国续租的要求,要求美国关闭苏比克海军基地和克拉克空军基地,随后菲国会通过了一项不允许外国军队在菲律宾设立永久军事基地的法案。1994年美军被迫完全撤离这两个军事基地。2011年5月,当美国海军“北卡罗来纳”号核动力潜艇在“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背景下再次停靠苏比克湾时,大批菲律宾民众举行抗议活动,呼喊“美国潜艇立即离开苏比克”、“立即废除菲美《访问部队协议》等口号,所以美军在菲律宾的部署只能是“半永久性的”。当然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东盟对美国的安全诉求也不会是一成不变的。

综上所述,中国与东盟关系中的“二元结构”并不鲜明存在,至少是被过度放大了。我们不要高估自己对东盟的经济影响力,也不要低估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安全影响力。我们尤其不要迷信与东盟经济关系的发展可以消除“中国威胁论”或者彻底改善与东盟的安全关系。事实已经证明,在中国与东盟关系中,经济关系与安全关系并不是正相关的。

基于建筑结构设计存在问题的探讨 篇7

一、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内容与类型

1.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内容 (1) 建筑结构设计论述

建筑结构设计就是设计人员将结构语言对所要施工的建筑的一种表达形式, 对建筑物的整体有清晰、简洁的概括。

(2) 结构设计程序

结构的设计是建筑物设计的一方面, 也是建筑发挥其使用功能的基础, 都需要围绕着功能要求、美观要求、经济要求和环保要求四个基本要求进行设计。设计思维可以创新但程序则要按部就班, 首先要选择、确定最佳建筑的设计方案, 其次对建筑的结构进行分析判断, 再次实施构件的设计, 最后绘画施工图纸。

(3) 建筑物结构设计的要求

建筑结构必要严格按设计要求实施, 以保证建筑结构的强度达到所要求的标准。设计中遵循的要求。第一, 计算内容。结构构件处于极限状况和正常使用情况下, 对其承载能力进行计算和验算。第二, 建筑结构作用下效应不是单一发生的, 在多种发生时, 分析分别出每种作用下所产生效应结果, 选出最不利的组合。第三, 抗争设计。抗震设计在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等级, 结构的设计需要根据地区的烈度、结构类型和建筑的高度。

2. 建筑结构的类型

建筑物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使用功能和要求, 因此在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着居多的类型和分类方法。

(1) 按建筑用途分有: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两类。

(2) 按建筑层数分有:单层建筑、多层建筑、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四类。

(3) 按建筑结构材料分:木结构、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混合结构五类。

(4) 按建筑结构形式分:排架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简体结构和大路结构五类。

二、建筑结构设计的原则

一个最佳、完美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案, 在建筑设计中需要同时满足实用、安全、经济和美观的外部要求, 还需要方便施工作为基础的前提下进行设计, 也是结构设计人员最终努力的目标, 更是建筑结构设计的最佳体现方式和模式。另外结构设计不能破坏建筑设计, 应满足、实现各种建筑要求, 建筑设计不能超出结构设计的能力范围, 两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建筑结构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1. 概念设计进入太早

好的概念设计, 对建筑设计的后续工作至关重要, 一项建筑设计, 如果没有全面、精确的概念设计, 即便以后设计的再准确、配筋再合理也不是一项经济、合理的优秀设计。概念设计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有其固定的时间, 不能图省事进入的太早, 否则对整个设计不利, 也不是一个有经验的优秀结构设计师所采用的办法。

2. 建筑结构设计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四个原则各有所侧重的地方, 但是又不矛盾, 好的结构设计必须是这4项原则的完美结合。目前, 习惯上我们又加了一项原则, 那就是便于施工原则, 其实该原则是以上4原则的延续, 是补充性的原则。建筑结构设计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结构方案、结构计算、施工图设计。结构方案布置是基础, 是前提工作, 需要特别注意方案的合理性。该阶段主要是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建筑所在地的抗震设防等级、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场地类别和建筑物的总高度和层数来确立建筑物的结构布置形式。紧跟着, 需要进行结构计算工作, 在经过荷载统计和水平荷载、竖向荷载的受力分析之后, 就要确定结构的承重体系与受力构件。最后是施工图的设计, 此项是以前两项的自然延续。需要注意的是, 建筑结构设计通常是在建筑设计之后, 它与建筑设计互相制约, 结构设计不允许破坏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也不可以超出结构设计的能力范围。结构设计将决定建筑设计能否实现, 因此, 建筑结构设计显得尤为关键。

3. 屋面梁与配筋问题

设计人员通常在结构建模时图省事, 屋面梁尺寸直接采用下层梁的尺寸, 导致的结果是屋面梁荷载较小、配筋不足, 这样的屋面梁极易因配筋率过低发生裂缝, 且裂缝宽度较大。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对于一般梁, 为了保持钢筋骨架的刚度, 防止梁腹裂缝过大, 当梁腹板高度大于450 mm时加设腰筋, 其间距应小于或等于200 mm, 然后通过拉筋连接。

4. 地基与基础设计问题

对于高层建筑来讲, 基础设计是结构设计人员特别重视的一环, 该阶段设计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后期结构设计工作能否顺利开展, 除此之外, 地基基础造价也是整个建筑物工程造价高低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结构设计人员在对地基基础进行设计时, 一定要结合地方性设计规范标准。各个地区都会出台一些根据自己地区制定的“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该规范对施工设计的相关规定更加详细准确, 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地基基础设计工作时, 必须深入学习地方性建筑法规和规范, 以防对后期设计、施工带来不必要的影响。

5. 楼层平面刚度问题

楼层平面刚度设计也是结构设计容易出问题的环节, 很多设计师在缺少基本结构概念的时候, 而用的是楼板变形的计算程序。尽管该编程在数学建模上是成立的, 也是准确的, 但是用在确定楼板变形上很难做到精确。按照此计算的结构设计很显然是不安全的。我们通常采取的办法是:在具体设计时, 将楼层设计为刚性楼面, 前提是在建筑设计时或者方案设计阶段就设计为刚性楼面, 避免楼面变形, 比如楼层开洞、凹槽缺口深、外伸翼块长等。除此之外, 我们还要从结构布置及配筋等诸方面加以保障, 对于无法设定为刚性楼面的情况, 我们可以在结构设计时增设连系梁板、提高连系梁板或暗梁与边粱的配筋量;洞口边加设暗梁边梁等方法来保证楼面的刚度, 这样以来, 我们就可以避免出现不安全的设计。

四、结语

建筑结构设计是一个全面、系统和复杂性很强的工作, 对设计师而言, 要有思维创新和拓展, 不能拘束一格, 在工作上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 不能马虎了事, 并要做到和其它专业设计进行紧密沟通, 了解和掌握结构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 善于分析和总结, 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 文明的发展, 人们对质量的追求也越来越高, 尤其是对建筑的质量要求。建筑结构在整个建筑物的质量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对结构的设计要严整、规范。本文从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内容与类型进行说明, 阐述了建筑结构设计的原则, 从而提出建筑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原则,问题

参考文献

[1]朱江.试析建筑结构设计的要点[J].价值工程, 2010 (27) .

[2]夏卓文.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特点[J].住宅科技, 2007 (21) .

存在结构 篇8

关键词:结构游戏,问题,对策

结构游戏是指幼儿利用各种建筑、结构的材料、玩具等, 进行构造活动的游戏。在结构游戏中, 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意愿在头脑中进行构思、构造, 表现出事物的形态。

一、结构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结构游戏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构游戏培养了幼儿的各方面能力, 国内外研究表明, 结构游戏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 结构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在结构游戏过程中, 可以考验幼儿动手操作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操作结构游戏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小肌肉群和大肌肉群,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 结构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智力。幼儿操作游戏时需要具备较强的空间感, 以及要具备对表象的表征能力, 通过对简单的结构材料操作到对复杂结构材料操作的变化, 使幼儿不断掌握这些能力。

(3) 结构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行为,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在结构游戏中, 在与其他同伴完成工程相对较大的结构游戏建筑时, 幼儿能自主地分工, 而且能相互协调、配合, 同时培养了他们的沟通能力。

(4) 结构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耐心、细心、恒心、目的性。结构游戏是一种细致性的游戏, 一个结构造型会需要许多的零散部件, 需要幼儿细心、耐心对待。幼儿在结构游戏中会遇到不同的困难、困境, 可以锻炼幼儿不怕失败的精神, 坚持不懈。

(5) 结构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观。结构造型要符合造型艺术的要求, 遵循美的规律。

(6) 结构游戏有利于丰富幼儿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幼儿对结构游戏的想法和想象来源于日常生活中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认识。

二、结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

纵然结构游戏对幼儿有诸多的意义, 但是在当今的幼儿园中的结构游戏存在着许多问题。我们利用假期的实习和见习期间对五所私立幼儿园和五所公立幼儿园进行了考察, 发现幼儿园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1) 游戏时间的安排不是很合理。幼儿园基本上不设定固定结构游戏的时间, 一些幼儿园将结构游戏时间安排在来园和离园两个时间段, 教师会提供出一些杂乱无章的结构材料供幼儿玩, 有些幼儿还会受到家长晚送早接的影响, 使幼儿操作结构游戏材料时间甚少。

(2) 结构材料不适宜。不能给幼儿提供充足的结构材料, 甚至幼儿发生争抢结构材料;结构材料的形式不够丰富, 现代玩具替代了许多传统结构游戏材料;没有提供适合幼儿特点的结构材料;没有及时调整和更换结构材料。

(3) 教师对游戏主题过多干预、指导策略不适宜及对结构游戏的评价方式不适宜、不科学。幼儿进行结构游戏时, 教师丝毫不管或者对主题进行设定, 都会限制幼儿的想象力。

(4) 家长对结构游戏不重视。家长缺少对结构游戏的认识, 所以忽略了技能的训练, 减少了幼儿游戏的时间。

三、解决幼儿园结构游戏问题的对策

结构游戏存在以上诸多问题, 引起我们的深思, 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结构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有益影响, 因此我们要针对上述问题, 给予相应对策:

(1) 建议幼儿园和家长给予幼儿固定的结构游戏时间, 让他们知道结构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给幼儿提供丰富的结构材料和活动场地, 避免幼儿在游戏中争抢打闹。积极主动地激发幼儿对结构游戏的兴趣, 让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 让幼儿在结构游戏中得到良好的身心发展。

(2) 幼儿园要对园中环保的废弃物进行再利用, 运用这些废弃物制作一些能够吸引幼儿兴趣的结构游戏玩教具, 这样能够使幼儿的眼界得到开阔, 同时也使幼儿园中的结构材料更加有创新性, 也能够达到及时更换材料的效果。

(3) 在结构游戏中, 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 同时不要对幼儿游戏主题进行过多的干预, 避免限制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的发展。在结构游戏评价时要认真对待, 不要过于片面的评价, 更要重视幼儿心理层面的评价。

参考文献

[1]柳阳辉, 张兰英.学前儿童游戏[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9.

存在结构 篇9

一、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 中央与地方财权与事权分配不均

单位:%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008年) 。

从表1可以看出, 中央与地方在公共服务方面的分工相当不均, 自1998年以来, 中央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基本处于50%以上, 中央政府集中了全国财政收入的大头, 但中央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一直处于35%以下, 2007年该比重降至22.98%。地方政府收入虽然不及中央, 却承担了全国财政支出的大头。一些本应由中央承担的支出仍由地方财政进行补贴, 形成了“中央出政策地方出资金”的局面, 造成地方政府事权过多、财权过少、民生财政资金不足的现状。另外,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重点职责不够清晰, 往往一件事中央和地方都有责任, 但各级政府应当支出多少并不落实, 致使一些公共服务不到位。

(二) 行政经费膨胀, 大量挤占公共支出项目

统计数据显示, 在财政各类支出中, 行政管理费支出的增长幅度最大, 支出金额由1998年1600.27亿元增加到2006年7571.05亿元, 膨胀了近4倍。在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也由1998年的14.82%增加到2006年的18.73%。虽然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机构精简改革, 但是机构和人员编制仍急剧膨胀, 而且行政事业部门公用经费支出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浪费。这些原因使得行政费用增长过快, 大量挤占其他项目支出, 导致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 加重了财政负担。

(三) 社会文教费投入依然较低

改革以来, 我国对教育方面的投入增大, 绝对规模从1978年的146.96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0846.20亿元, 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也由13.10%到26.83%。我国一直把教育作为一个重点来抓, 但教育支出总体投入水平较低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主要表现在, 1978年-2006年教育投入占GDP比重平均为4.04%, 从1978年的4%到2006年的5.1%, 仅上升1.1个百分点。

(四) 科学技术支出有待进一步提高

科学技术支出的规模由1978年52.89亿元增加到2006年1688.50亿元、2007年1783.04亿元, 而科学技术占GDP的比重却从1978年1.45%降至2006年0.79%、2007年0.71%。虽然科学技术方面的投入金额增加了33倍多, 但是科学技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处于下降趋势。这显示出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投入还是远远不够。在信息变幻莫测的当今, 科学技术的竞争尤为激烈。因此, 我国还应该加大对科学技术方面的投资力度。

综上,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中存在的这些主要问题, 实际就是财政供给中的“越位”、“缺位”和“错位”问题。一方面, 政府把需要推向市场的事业纳入公共支出供给范围, 增加了财政支出;另一方面, 许多需要国家投入的公共事业, 财政却投入不足。

二、向公共财政转型的建议

(一) 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满足公共财政的需要

公共支出结构的建立要以政府职能目标为基本原则。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 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共支出总体结构, 可按下列方面进行:一是控制行政管理支出的过快增长, 明确政府职能, 精简机构, 压缩冗员, 缩减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和财政机构人员数量;二是加大对科学技术、教育的投入力度, 特别是对落后的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三是增加对农业的支出, 改善农业的基础设施, 促进农业科研成果的研究和推广,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四是加大对公共服务支出, 如社会保障、就业、医疗卫生等方面;五是增加对环境、资源的保护, 营造良好的居民工作生活环境。

(二) 正确处理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关系

能否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关系, 事关国家长治久安。表现在财政管理体制上, 正确处理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关系, 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 既要坚持维护中央权威, 又要注意调动地方积极性, 使二者有机统一。按照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 在保持中央对国家财力的相当程度的集中, 保持中央强大的宏观调控能力的基础上, 赋予地方政府更多的财力, 使公共财政更好地改善民生。同时, 明晰中央和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职责重点, 改革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三) 全面、协调、有序地推进各项财政支出预算改革

一方面, 改革传统预算编制方法, 借鉴“零基预算”中有益的做法, 以改革传统的“增量预算”的编制方法, 提高预算效率。另一方, 加快部门预算支出改革进度, 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度。通过编制部门预算, 将原来按功能划分的行政事业经费等全部细化到部门, 所有的开支都要在预算中加以反映, 没有列出的项目不能进行随意开支。

(四) 加强预算支出管理, 强化对预算支出的监督力度

预算制度的基本原则是:政府所有收支都要纳入预算, 先有预算, 后有支出, 严格按批准的预算支出。虽然法律对此已有非常明确、严格的规定, 但长期以来, 有预算而不执行, 没有预算就支出的情况相当普遍, 影响财政支出结构的合理分配。对此, 人大要严格按照预算制度的基本原则监督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审计部门也要将财政审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 加强对财政违法的惩处力度, 财政部门对各预算单位支出情况要进行定期检查, 随时跟踪监督支出执行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确保严格按预算支出。

参考文献

[1]邓子基.财政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 篇10

关键词: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股权融资,资本结构理论

原标题:从资本结构理论分析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

收录日期:2012年2月8日

一、引言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是财务领域重要理论之一, 由于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自从1952年现代资本结构理论诞生以来, 人们对它的探讨研究就没有停止过。经过近半个世纪发展, 大量的研究成果已经见诸世人。本文首先对目前资本结构的各种理论进行系统的综述和客观的评价, 并以此为基础, 力求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提出有益建议。

二、资本结构理论综述与评价

1958年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亚尼和米勒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共同发表《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一文, 创建了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即MM理论。该理论将资本结构理论的历史演变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 即早期传统资本结构理论和现代资本结构理论。MM理论的产生, 推动了现代财务理论研究的发展, 而后对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都主要建立在MM理论奠定的基础之上。

(一) 早期朴素的资本结构理论。

1952年美国经济学家戴兰德最早公开提出资本结构理论的思想, 即优化配置资本结构的意义就在于使公司的综合资本成本最低, 企业价值达到最大。该理论即是早期朴素的资本结构理论。该理论的主要要点有: (1) 在各种筹资方式中, 由于避税作用, 债务资本成本要低于权益资本成本, 这已是被财务理论所证实了的事实; (2) 在资本结构中, 公司负债比率的变化不影响债务资本成本和权益资本成本; (3) 基于上述两点, 公司综合资本成本将随着负债比率的上升而下降, 或者说, 企业价值将随着负债比率的提高而上升。根据朴素的资本结构理论及其假定, 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存在以下两种变动关系:

1、净收益方式。

这种方式是建立在两个假定条件之下的:其一, 权益资本成本为某一常数, 并以此来计量公司的净收益, 随着净收益的增长, 普通股市场价值提高, 两者成正比关系;其二, 公司能以某一固定的、低于权益资本成本的债务成本, 取得所需要的全部债务成本。在这两个假定下, 显然公司负债比率越高, 则综合资本成本越低, 当负债比率由零增加到100%时, 综合资本成本相应的由权益资本成本下降到债务资本成本, 同时企业价值达到最大值。其结论是:公司应当100%负债, 这当然与事实不符。

2、净经营收益方式。

这种方式也是建立在两个假定条件之下的:其一, 综合资本成本为某一常数, 并以此来计算公司的净经营收益;其二, 假定与“净收益方式”下完全相同。在这两个假定下, 由于债务资本成本和综合资本成本不因资本结构变化而变化, 因而在净经营收益不变的情况下, 无论资本结构如何变化, 企业价值也保持不变。

早期朴素的资本结构理论思想, 认识到债务资本的避税作用, 以及负债比率变动通过综合资本成本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但其根本缺陷在于没有考虑财务风险因素及其影响下的风险价值, 因而无论是“净收益方式”或是“净经营收益方式”, 都是在各自不成立的假定条件下进行推理, 从而得出了有悖于事实的两种极端的结论:公司应100%负债或研究资本结构的变化这些对企业价值毫无现实意义。

(二) 传统的资本结构理论。

传统理论也称折衷理论, 是一种介于净收入理论与净经营收入理论之间的理论。该理论认为, 每一个企业均有其最佳资本结构, 企业在一定限度内举债, 股本和负债风险都不会显著增加。所以, 负债资本化率和股本资本化率在一定范围内是相对稳定的。一旦超出该范围, 两种资金成本开始上升, 到达顶点后又下降。根据传统理论, 当负债比例低于100%的某时点的资本结构可使企业价值最大, 该点即为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

传统的资本结构理论已经认识到财务风险的作用, 脱离了早期朴素资本结构理论对资本成本不变或企业价值不变的假定, 更为符合现实经济中资本成本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 但缺点在于传统的资本结构理论模型缺乏严格的推理和证明。因此, 传统的资本结构理论虽然得到了财务理论界和实务工作者的普遍认同, 但是其实际可操作性较差。

(三)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以上三种早期资本结构理论均建立在对投资者行为的假设而非精心构造的理论基础或统计分析之上。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实际应用无太多意义。目前, 西方国家最有影响的现代资本结构理论是“MM”理论, 即莫迪格莱尼-米勒模型。根据这一理论的发展状况及其特征, “MM”分为最初的“MM”理论 (不考虑公司所得税) 、修正的“MM”理论 (考虑公司所得税) 和米勒模型 (同时考虑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三个阶段。而“MM”理论的三个发展阶段是相互联系的, 其方法和结论都没有发生本质改变, 区别仅在于对所得税因素的考虑。值得一提的是, “MM”理论的各阶段结论都是基于严格的假设论证得出的, 其有效性都与初始假设条件有一定关系:如果假设条件是正确的, 那么其分析结论也必然是正确的。事实上, 经济理论界和财务实务界也都对“MM”理论有不少质疑: (1) “MM”理论过分地依赖资本市场的均衡性和市场信息的可靠性。而根据历史资料预测以及资本市场有价证券市价的变化得出的许多经济参数值缺乏有效性。事实上, 证券市价的变化不仅受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 还受到其他种种复杂因素 (包括系统的和非系统因素) 的作用, 因此证券市价并不完全代表企业价值; (2) “MM”理论只考虑了企业经营风险, 没有考虑财务风险的作用, 并假定经营风险相同的企业即为同风险等级的企业, 这点也是该理论的结论与实际不相符的缺陷; (3) “MM”理论中有些假设是不合理的。如资本市场上企业之间转移投资不存在佣金是不符合实际的等。显然, 在实际生活中这是不可能的。由于资本市场的不完整性及破产成本核算的客观存在, 人们不得不重新认识企业的资本结构理论。

三、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对影响资本结构的因素分析, 企业最优的融资顺序应是:首先内部融资;其次债务融资;最后股权融资。但我国上市公司现状却是更依赖于外部融资, 并且在外部融资中, 更是过于信赖股权融资而不是债务融资。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企业治理结构不合理。

我国上市公司大多是由国企改制而来, 国有股和法人股占主导地位, 且又不能流通, 导致所有者缺位;而社会公众股又过于分散, 中小股东投机多于投资, “搭便车”心态普遍存在, 短期行为和机会主义盛行;由于企业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内部人控制”问题非常突出, 加之代理成本较高, 使得企业行为更多地异化成为经理人行为, 而经理人从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角度出发, 必然会过多地偏向于股权融资, 既没有还本付息的经营压力, 又可以借股市融资名正言顺地“圈钱”。

(二) 股权融资成本较低, 约束条件亦较少。

我国上市公司曾一度普遍存在着高市盈率却不分红或少分红的现象, 直接导致股权融资成本偏低, 以至于许多上市公司的经营者普遍感叹中国股民的钱比西方股东的钱要“好用”得多;同时, 股权融资是一种“软约束”, 既缺少监督, 又无偿付股息的压力。而在债权融资方式下, 债权人通常会采用较多的限制性条件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如限制借贷资金的使用范围, 限制企业过量发行新债, 债务融资亦会构成对经理人员的地位威胁, 所以相对于股权融资而言是一种“硬约束”。

(三) 债券市场发育不完善。

我国债券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虽然初具规模, 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在我国债券市场上, 债券的品种比较单一, 无法激发投资者的热情;同时, 严重的债券偿付问题、大量不良债务的存在亦影响着投资者的信心。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企业的债权融资。

四、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的启示

(一) 进行股权改革, 增强流通比例, 促进“同股同权”。

“一股独大”, 股权高度集中是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突出特点, 只有真正的股东出现, 才有可能行使股东权益。利用一定的资金或资源进行经营活动从来不可能是免费和无偿的, 目前对大多企业而言, 短期行为占据了企业决策的主流, 而这一现象从长远看, 对于企业的发展是不利的。对此, 宏观环境应从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等角度, 提供一个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融资导向, 即引导企业向最终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资本结构发展。

(二) 重视现金管理, 提高偿债能力, 改变

我国上市公司目前的流动负债比例过高的不合理现象。当前, 我国上市公司总体每股经营性现金不到每股收益的1/3, 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有利润无现金的现象, 这说明公司在经营上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 并同时正是基于这一现象导致公司大量地利用短期负债来弥补现金的不足, 从而使上市公司从账面上看, 资产负债率总体达40%以上, 这种“被动负债”显然增大了企业的短期偿债风险, 也遏止了长期债务融资的发展, 因此要从根本上完善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 还是应以提高效益为宗旨, 加强财务管理, 促进现金的及时回收, 在此基础上, 使长短期债务结构安排步入正常轨道。

(三) 大力发展债券市场, 完善债券融资渠道。

通过负债进行融资, 除了在经营中形成了自然性债务融资之外, 还主要由银行借款来融资, 在当前银行存在大量不良资产的情况下, 仅靠单一的借款融资方式, 显然不是从根本上优化企业资本结构的现实途径。因此, 债务融资应打破这种单一渠道, 发展企业债券融资方式。根据目前相关规定, 我国上市公司中具备配股资格的企业, 也基本具备债券融资的条件 (净资产达3, 000万元, 累计债券总额不超过净资产的40%, 近3年平均可分配利润足以支付债券一年的利息) , 因此应完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多层次的企业债券市场, 调整企业债券的品种和结构, 创新债券融资工具。在我国企业债务融资方式中, 应鼓励企业利用长期债券融资。

(四) 逐渐建立完善的资本市场机制, 进一步完善我国股票发行与流通市场之间的衔接。

由于一级市场的筹资行为 (额度控制及一定的市盈率来确定发行价) 与二级市场上的价值发生脱离, 所以很难看到二级市场上的股价波动对公司的实质性影响。公司在完成了发行时的筹资行为后, 日常的经营已基本游离到证券市场之外, 加之市场炒作之风盛行, 股价并不能完全反映出企业业绩。但目前《证券法》的实施以及紧随其后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完善股票发行方式的通知》, 为我国发行市场的市场化、建立更优的企业资本结构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前者允许发行人与承销商确定新股发行价格,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股发行定价的市场化进程;后者则实际上采取了私募发行与上网发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使新股发行的行政干预大大减弱, 新股发行的价格将更多地由市场的供需双方来共同决定, 逐步接近了国际惯例。不过这一举措所折射出的效果还有待观察及接受实践的检验。

总之, 上市公司应当根据企业自身的需求和资本结构理论的要求, 以更加理性的态度综合考虑影响企业融资决策的各种因素, 选择出能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融资方式, 提高企业的发展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傅元略.企业资本结构理论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

[2]杨明达, 王明虎.资本结构优化与资本运营.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

[3]孙杰.资本结构、治理结构和代理成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7.

[4]许劲波.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现状及优化.市场研究, 2004.7.

[5]陈朝辉, 刘畅.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的实证分析.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版) , 2003.2.

[6]钱建豪.资本结构理论与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江西社会科学, 2005.4.

[7]黄红英.浅谈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的对策.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7.6.

二次探底不存在 坚定不移调结构 篇11

《经济》:近期国际金融形势波谲云诡,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国主权债务危机形势十分严峻,有人据此认为第二波危机终于到来,您如何看?

李稻葵:应该说,此次希腊、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发生的主权信用危机,意味着风险由私人金融部门向主权国家的转移。但是,在我看来,本次危机的杀伤力远不及之前。由于2008年的时候,各国政府对于金融危机的本质认识不清,未能意识到资产负债表危机究竟意味着什么,使得他们的救市措施推出迟缓,错过了最佳拯救时间。但是,最终他们还是彻底意识到这场危机的本质,采取了强有力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国家信用做基础营救私人金融部门。

《经济》:您是说,如今各国政府已经较早认识到新一轮危机的本质?

李稻葵:对,正是有了之前的经验,此次金融恐慌不足以再让各国政府自乱阵脚。中央银行已经完全意识到新一轮危机的本质。因此我们看到欧盟与IMF旋即联手推出了7500亿欧元的救市计划,这对于稳定金融市场、增强投资者信心有着巨大的作用。所以,这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基本上到此为止。金融市场可能有怀疑,可能有动荡,但是这种怀疑和动荡不可能蔓延为全球性金融恐慌,不可能影响整个世界经济恢复的步伐。实际上,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不过是西方发达国家“小不点”,不足以撼动整个大厦。

《经济》:您认为本次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经济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李稻葵:我想短期内是情绪上的影响,心理上的影响。从本质上讲,中国经济V型反弹的格局已经形成,而支撑这一轮V型反弹的基础,是消费需求的快速爆发,保持着15%以上的增长速度。固定资产投资全年维持30%左右的增速基本没有疑问,外部需求亦不会因此次危机而明显出现萎缩。毕竟,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恢复的步伐,也不会因为希腊危机小插曲而有所改变。

《经济》:但是接下来如果债务危机继续蔓延,西方经济体增长乏力,中国外部需求依然难以恢复正常水平,那么,中国经济是否依然可能面临二次探底可能?

李稻葵:当然,金融危机让西方国家大伤元气,未来面临着滞胀的难题。但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世界经济的火车头都将是新兴市场国家。所以,世界经济增长的前景还是很好的。当务之急是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定居民的收入增长预期,从而完全夯实消费需求的增长基础。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建立起稳固的内需,而不是过度依赖投资需求的畸形发展。

《經济》:如今,通胀压力日趋严重,虽然官方CPI依然处于3%的下方,但是真实通胀已经十分严重。那么,您怎么看待当前的通胀压力?是否应该加息?

李稻葵:今年通胀的压力是很大的,主要原因是在生产这一方,在农产品的生产,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用工成本上升,是成本上升带来的。尽管是成本上升带来的,也应该采取一些谨慎的措施,不要让成本推动型的通胀演变成一个全面的,更高水平的通胀。从这个意义上讲,适当提高利率的水平是有必要的。此时,加息与否成为极其难以取舍的“两难”选择。加息主要目的是为了稳定通胀预期,尽最大可能维护储户的经济利益,而不是挤压银行利润和打压经济增长。加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的确存在着巨大的威胁,但是他们的主要问题是得不到贷款,而不是加息与否的问题。所以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工作重点应该是想方设法能够让中国金融体制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经济》:您怎样看待当前房地产的调整政策?

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篇12

在现代建筑结构的设计中,由于结构的复杂性、设计水平的局限性等原因,出现了很多的设计问题。

1.1 设计师与工作人员缺乏沟通,设计图纸不够详细

设计师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第一,须要了解住宅建筑的面积、地理位置、功用等方面,再结合当前世界的设计潮流,进行充分合理的结构布局,经过精密的数据整理计算,为自己的设计提供有力的依据。第二,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则要根据之前的数据计算,结合自身所掌握的设计知识和经验,对房屋的建筑设计进行详细的规划。第三,在最后的补充完善过程中,则须要根据自己的设计,与实际的住宅建造者和使用者进行一定的沟通。在此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主要是第三个环节。一些设计师对于所要设计的建筑了解不够透彻,对工作不够负责,在进行图纸标注时,数据计算出现疏漏,不便于其他人员的理解。在设计完成后,又对自己的设计过分自信,没有和建造者、使用者进行及时的沟通和改正。

1.2 设计师的专业水准欠佳,造成设计与实际建造有差距

由于设计师的专业水平不过关,在进行建模前期的工作时,对于大量的计算数据,都是采用估算的形式,设计的内容缺乏可实施性。还有的设计师对于使用者的要求不够重视,或者在设计过程中过分依赖于使用者的要求,不能将其和自己的工作进行有效的融合,设计出的内容不伦不类。还有的设计师设计的内容太过复杂,不符合当时当地的施工条件,人为加大建筑实施过程中的消耗。

2 优化建筑结构设计的对策

2.1 设计工作者应及时参与建筑整体构架的形成

建筑设计者的设计是整个建筑的灵魂,所设计的方案也是整个建造过程中的纲领内容。一般而言,设计工作者要做的具体工作大致包括:第一,设计建筑的整体框架。第二,根据房屋所处的环境进行墙体材料的选择。第三,根据力学思想确定房屋的抗震设防等。这些内容的设计一般都要求设计者具有良好的估算能力。因此,设计者应该从最开始建造到最后的建筑完成,都能够及时跟进,保证每一个环节的有效连接,并非只是简单地画出房屋整体构造的图纸。结构设计工作者应当提前参与建筑整体框架的形成过程,为整座建筑设计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2 做好建模前期工作,保证设计工作和计算工作的简化

这里要着重强调建模的前期工作,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建筑物荷载的计算,这一工作要有良好的实际计算能力,不可采用估量计算的方式,在设计建筑物的转换层结构、楼梯的层级高度时,都要经过精密而准确的公式计算。尤其在近些年的设计中,有些建筑会采用一些新颖独特的设计方式,比如加进使用者的标志,或者采用自然及人文环境中一些别致的内容进行设计,这些都要结合当时当地的条件,通过对材料的了解,利用公式进行详细的计算,确保施工过程中,设计的内容能够进行实际操作。

2.3 加强与其他建筑过程中的交流

在了解设计要求后,设计工作者的第一要务并非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开始设计。因为所有的设计都是以实际施工过程为准的,任何不考虑实际效果的设计最终只能存在于图纸之上。因此,在了解实际的设计要求之后,设计工作者应该先对建筑物所处的环境进行具体的分析,分析的内容包括建筑物的地理环境、占地面积、主要用途等。综合上述因素,设计工作者首先要对设计内容有一个大体的掌握。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上,与建筑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了解各种建造设计可能出现的情况,分析各种材料,进行估价预算等。要注意的是确定各个专业之间相互交叉配合的部分,以便实际开工时各自注意。

2.4 合理利用结构设计,考虑设计的经济效益

在结构设计中,要考虑设计的合理性,保证设计能够在当前的条件下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设计工作者不能根据自己的想象,将所有的设计随便进行数据预算,或者过分地注重加固、安全设计等。要遵循的主要原则就是“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压弱拉”,充分考虑到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对于设计的影响,使建筑符合经济实用的特点。

2.5 设计师加强自身素质建设

设计师应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对国家建筑条例的学习。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各种主题风格的建筑物层出不穷。设计师作为建筑物建造的奠基性人物,有必要在不断丰富自身理论知识的同时,充分了解国内外的著名建筑,并将其所富有的内涵与中国的社会环境、地理环境相互结合,强化自身的设计经验。对于和自身工作密切相关的国家建筑条例也要及时学习,避免在设计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差错。

3 结语

建筑的结构设计是一项任务量非常大的工作,这项工作做好的前提是设计师要根据建筑物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发挥自身优势,利用有效的设计方案,设计出合理的、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实用性强的建筑。作为一个结构设计工作者,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高涨的创新精神、务实的钻研精神,结合当前的环境,充分了解人们对于建筑的需求,保证设计出的内容能够符合当今的社会需求,并能推动建筑业的发展。

摘要:当今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掌控和享受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对于自身的居住条件便有了更高的要求。住宅建筑的结构设置是否合理、是否舒适、是否符合人们对于自身居住水平的要求等一系列问题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住宅建筑的结构设计正在朝着复杂化的方向发展。本研究针对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寻求一般性问题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建筑结构,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上一篇:ESPRIT下一篇:跨太平洋伙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