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者

2024-06-13

存在者(精选2篇)

存在者 篇1

一、前言

高台县友联灌区位于河西走廊中部, 以高台县城为中心, 东延伸至临泽县境内, 西至高台县黑泉乡定平村, 南至高台县三清渠灌区, 北靠黑河。东西长41.5公里, 南北宽20公里, 面积约830平方公里。全灌区受益巷道、宣化、黑泉三个乡镇38个行政村, 1.09万户, 4.71万人。灌区控制灌溉面积10.87万亩, 其中:农田8.98万亩, 林草地1.89万亩。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在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促进农民增收, 发展农村经济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政策中, 鼓励和引导农民自愿组织起来, 互助合作, 承担直接受益的水利建设、管理和维护责任, 可以解决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后集体管理组织和“缺位”问题;解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斗渠以下田间工程有人用、无人管、老化破损等严重问题;是巩固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成果, 保证灌区工程设施充分发挥效益的需要。实施农民用水者协会项目建设, 对培育和提高农民自主管理意识和水平, 明晰农村水利设施所有权, 建立现代高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 友联灌区结合水权水价制度改革, 积极探索推行“水管单位+用水者协会+用水户”的参与式管理模式, 成立了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 群众积极性高, 基础广泛。通过农民用水者协会项目的实施, 对进一步加强农民培训, 建立系统的培训体系, 增强用水户民主管理意识, 密切供用水双方关系, 改善田间工程的维护和管理, 改进田间灌溉服务水平, 提高水费收取率, 减轻用水户不合理负担,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保证用水户增收, 宣传国家的水利法规政策, 教育指导用水户节约用水和科学用水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农民用水者协会是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管理, 业务主管单位为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业务主管单位可以将有关事务委托给乡镇水管单位。2003年友联灌区通过县民政部门注册登记;共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38个, 注册资金76000元, 成立了具有独立资格的专业群众管理组织。

二、存在的问题

现有的灌溉渠系管理模式一般为农民用水者协会模式, 是一种以村庄、渠系等农业灌溉区域为单位的管理组织。协会上级设立农民用水者联合会, 会长由各乡镇的水利站长担任。

㈠权责不一致, 乡镇与水利部门多头管理 农田水利设施的产权在项目建设完工后划归用水者协会所有, 用水者协会业务指导归县水务局, 行政管理归各乡镇政府, 形成了两个上级主管单位部门, 在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全县各灌区灌溉、水利设施维护保养及灌区收支分配时, 部门权责不一致, 存在多头管理现象, 未能体现“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 加大了部门间工作的协调难度, 不利于项目设施的统筹管理。

㈡用水计价标准不科学, 项目节水增收效果受限 每次灌溉前, 农民用水者协会自行核算水费定额后上报联合会, 由联合会批准后执行, 未能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和征取会员意见, 定额制定主观性较强, 不利于协会对水费的收缴, 也影响了项目的节水增效作用。

㈢项目运行过度依赖财政资金 受用水者协会内部管理水平所限, 导致有某些协会日常运行费用 (如泵站运行所耗电费、管理维修费用等) 一直由政府垫付, 随着水利设施逐年老化, 运行成本逐年增加, 过度依赖政府单方面投入不利于水利工程的良性运作。

㈣经费管理“专项不专”, 缺乏有效监督机制 用水者协会及联合会在对协会收入进行专项资金管理时缺乏有效的财政监督和社会监督, 未按规定对会员定期张榜公示资金使用管理情况, 易发生挤占、挪用现象。

三、对策及建议

㈠理顺管理机制, 明确各方权责范围 明确用水者协会的业务管理、行政管理的归属及各主管部门职责权限, 由用水者联合会对各用水者协会进行统一管理, 对于协会收入设立专户统一管理, 并自行支付项目设施的运行费用, 使协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县水务局应对用水者协会在工程专业方面上进行技术指导, 对工作人员进行上岗专业培训, 确保工程科学运行管理。县财政可以采取直接补助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用水者联合会给予资金支持, 促进其项目区的正常运行, 鼓励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发展。

㈡规范工程管理制度, 加强工程建后维护 协会应对工程管理实行分级责任制, 支渠及建筑物由协会统一管理、斗渠以下及小型建筑物由用水组管理。集体制定完善泵站及用水组的安全操作、保养维护管理制度。

㈢严格执行“两级管账, 多方监督”的财务管理机制 用水者协会及联合会要建立盈亏平衡成本核算体制。完善农民用水者协会水费征收、上缴和使用的管理办法, 定期将用水量和水费公布到户, 提高收支透明度, 同时加大财务监管, 定期进行固定资产清查盘点、财务审计工作。

㈣加大宣传和信息公开力度 让农民群众在管理、建设、财务上享有高度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做到民主管理、民主决策。

四、保障措施

㈠组织保障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成立以协会执委会主任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执委会委员和用水小组组长为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落实项目总体规模及实施监督落实工作, 解决项目建设及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项目竣工后由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组织自查验收合格后, 请上级有关组织验收, 确保项目建设全面完成。

㈡技术保障 大力推广常规技术, 引进示范先进技术, 全面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一是加大先进技术推广力度, 提出详细的技术推广内容和计划, 提出各项技术的具体标准和要求;二是加强农民技术员的培训工作, 编制发放通俗易懂、内容丰富、列举典型的培训教材和资料, 采取组织召开群众会议、进行农业技术培训、深入到灌溉现场进行宣传讲解等多种形式和办法, 加大技术指导和服务力度, 通过采取技术人员包社、包户的技术承包办法, 增强广大技术人员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使各种先进适用技术真正落实到农户, 从而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和技术素质;三是以农民用水者协会为载体, 建立起水资源管理、工程管理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新机制。

㈢制度保障 制定项目建设的相关管理办法, 并严格执行, 确保项目建设的快速和高效运行。一是制定工程建设管理制度, 规范建设程序, 确保工程质量和建设进度;二是以农民用水者协会为核心, 完善水资源和工程管理制度;三是实行目标管理和工作责任追究考核制度, 确保项目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㈣宣传保障 一是通过农民用水者协会会议或其它组织形式, 邀请相关部门专家和技术人员, 组织干部群众对政策法规和实用技术进行教育培训, 不断提高全村干部和群众的节水意识和科技意识, 提高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二是在主干道路上的醒目地段书写墙头宣传标语, 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三是印发水资源配置和水权制度改革应知应会宣传材料, 并逐户督促张贴和学习。

五、结语

“用水者协会”服务体系的建立和管理模式的运行, 彻底改变了友联灌区农业用水的传统状况, 改善了用水秩序, 根本改进了落后的耕作模式, 为农村科学用水、节约用水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得到了广大农村群众的大力拥护和欢迎。今后要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 加强科学的管理手段, 用计量设施和刷卡制度来控制灌水量, 走综合性用水、节水的道路, 来充分发挥和显示农民用水者协会的优越性。

存在者 篇2

关键词:策略性行为,进入封锁,进入遏制,进入容纳

现代意义上的策略性行为的定义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谢林于1960年在其著作《战略冲突》中给出, 是指企业通过影响竞争者对该企业行动的预期, 使竞争者在预期的基础上做出对该企业有利的决策行为[1]。后来这一概念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指一家企业为提高其利润所采取的旨在影响市场环境的行为的总称。策略性行为包括非合作策略性行为和合作策略性行为。

在非合作策略性行为中, 在位者如何将竞争对手逐出市场或者阻止潜在进入者的进入是重要的非合作行为之一。当存在潜在进入者时, 如果垄断厂商不考虑策略性行为, 潜在进入者就有可能进入。一旦进入发生, 市场的垄断结构被打破, 变为寡头市场。本文在存在潜在进入者的情形下, 研究进入成本和产品差异对垄断厂商策略性行为的影响。

一、基本假设

市场上有一个垄断厂商 (记为企业1) 和一个潜在进入者 (记为企业2) , 它们生产同类产品, 每个企业的边际生产成本为0。两企业进行两阶段博弈:第一阶段, 企业1选择不可逆转的生产能力y1, 且它在第二阶段的产量恰好也是y1;第二阶段, 观察到企业1的生产能力y1之后, 企业2选择自己的生产能力或产量y2。如果y2>0, 则表示企业2进入了市场, 此时它需要支付固定进入成本t;如果y2=0, 则表示企业2没有进入市场。若企业2没有进入市场, 则企业1的市场需求函数为ρ1=a-y1;若企业2进入市场, 则企业1的市场需求函数为ρ1=a-y1-by2, 企业2的市场需求函数为ρ2=a-by1-y2, b为两企业的产品差异系数, 0<b≤1, b=1表示两企业生产同质产品。

二、模型建立与求解

(一) 完全垄断下企业1的垄断产量和垄断利润。为了便于求解企业1和企业2之间的两阶段博弈以及给出博弈结果的直观意义, 先求出企业1在完全垄断情形下的产量和利润。企业1的问题为:

由π1关于y1最大化的一阶条件, 可得企业1的最优产量 (垄断产量) 为y1M=a/2, 进一步可得企业1的最大利润 (垄断断利利润润) ) 为为ππ11MM==aa22//44。。

(二) 两阶段博弈求解。由于企业1与企业2之间进行斯塔克尔伯格博弈, 故采用逆向归纳法对博弈进行求解。

1.第二阶段博弈求解。若企业2进入市场, 则企业2的问题为:

由π2关于y2最大化的一阶条件, 可得企业2的最优产量为y2* (a-by1) /2, 进一步可得企业2的最大利润为π2*= (a-by1) 2/4-t。

若企业2未进入市场, 则企业2的利润为0。

若企业1容纳企业2的进入, 则企业1的问题为

由π1关于y1最大化的一阶条件, 可得企业1的最优产量为y1s=a (2-b) /[2 (2-b2) ], 进一步可得企业1的最大利润为π1s=[a (2-b) ]2/[8 (2-b2) ]。

结论1:给定产品差异系数b, 对企业1而言, 进入封锁的条件为t≥t1;进入遏制的条件为t0<t<t1;进入容纳的条件为t≤t0。

结论1的直观意义如下:若进入成本很高, 企业1可以忽略企业2的进入威胁, 而选择垄断产量。因为即使企业1选择垄断产量, 企业2也会发现进入是无利可图的;若进入成本居中, 企业1会选择足够大的生产能力以遏制企业2的进入。因为当进入成本居中时, 企业1采取进入遏制策略所获得的利润大于采取进入容纳策略所获得的利润, 而企业2进入是无利可图的;若进入成本很低, 允许企业2进入是企业1的最优策略。因为当进入成本很低时, 企业1采取进入容纳策略所获得的利润大于采取进入遏制策略所获得的利润, 而且, 在进入容纳的条件下, 企业2进入是有利可图的。

由于dt0/db<0, dt1/db<0, 故随着b的不断变小, 即随着产品差异度的不断变大, t0和t1均不断变大, 换言之, 进入容纳的范围变大了, 进入封锁的范围变小了。因此, 对于固定的进入成本t, 随着b的不断变小, 企业1完全有可能由原来所采取的进入封锁策略转变为进入遏制策略, 或者由原来所采取的进入遏制策略转变为进入容纳策略, 或者继续采取原来的进入容纳策略。

三、结语

在存在潜在进入者的情形下, 研究了进入成本和产品差异对垄断厂商策略性行为的影响。垄断厂商可供选择的策略包括进入封锁、进入遏制和进入容纳, 究竟哪一个策略能够成为垄断厂商的最优策略取决于进入成本和产品差异度的大小。给定产品差异度, 若进入成本很高, 垄断厂商应采取进入封锁策略;若进入成本居中, 垄断厂商应采取进入遏制策略;若进入成本很低, 垄断厂商应采取进入容纳策略。对于固定的进入成本, 随着产品差异度的不断变大, 垄断厂商完全有可能由原来所采取的进入封锁策略转变为进入遏制策略, 或者由原来所采取的进入遏制策略转变为进入容纳策略, 或者继续采取原来的进入容纳策略。

参考文献

[1]吴汉洪.产业组织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上一篇:现代桥梁设计技术创新下一篇:三元乙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