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存在问题(精选12篇)
设计存在问题 篇1
针对当前全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自然, 造福于人类。景观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保景观设计必须坚持以现代景观设计,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进行景观建设以适应城市的发展和需求。随着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 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和景观规划已经成为了设计人员的新话题。地理优势作为城市住宅建设的主要因素, 项目的基本配套为辅, 建立一个良好的景观设计是居住区的生态环境的关键。本文下面就要提出了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一些不足和相关可实践的想法。
1 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总体规划忽视设计师的参与
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决定了整个城市的景观、空间格局和景观特征。现在有关政府部门主持城市总体规划和设计, 通常只选择和价值城市规划者的意见, 而一般忽视城市景观设计师和建筑师的参与意见, 这样做很难反映了以人为本, 功能和生态优先的设计理念。只有绿色花园设计师在景观的规划和布局, 很难保持原地形和保护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和生态的稳定性。
1.2 忽视植物空间布局与造景
现在许多的园林绿化建设只注重硬件的总体布局和景观设计, 经常忽略城市园林的功能效果、植物景观、空间布局、造景和生态效益。普遍认为, 绿色植物是一个简单的树种, 反而对植物的空间布局认知是更少。例如在几年内, 看到项目的设计缺陷, 一些艺术、建筑、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专业人员仅仅看见的是绿色植物的生物特性和生态特性。
1.3 缺乏地方风格与设计
目前, 一些新城市花园绿地规划设计不仅缺乏地方特色, 而且更不能反映了当地风格。在广场, 街道, 街道, 单位庭院住宅庭院的城市园林设计中, 种植草更是千篇一律毫无新意。盲目地引入外来的物种种植物种, 经常引起植物死亡。此外, 缺乏绿色空间景观树种组合, 能给人带来一种缺少美感的感觉。不仅如此, 类似和剽窃现象很普遍, 缺乏独特的主题和景观建筑的文化内涵, 没有形成特色, 间接造成经济损失。
1.4 人工植物群落设计简单
景观规划设计和规划在评审过程中, 往往只注意项目规划的思想和理念, 而忽略植物的生态功能。通常几种主要植物将占总数的70%以上, 导致生物多样性低, 对未来的管理更加困难, 物种占据相同的区域不能共存。城市的模拟自然植物群落, 除了遵守法律生态, 也应注意植物群落的景观效果, 尤其色调等景观因素, 同时, 应该以人为本, 注重生态功能和绿色的概念。
2 园林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园林设计是在一个特定的植物、岩石、水、建筑材料, 遵循科学的原则和法律, 同时创造人们能够享受现实生活和人类历史的过程, 是城市建设的产物。园林设计更是根据其功能需求、经济技术条件和艺术布局的综合实体。因此, 它是一个全面的造型艺术, 它由总厂成型材料, 是一个时间和空间之间的关系。它的设计以“适用、经济、美丽”为指导思想, 应遵循以下原则: (1) 最好的场景中, 因地制宜的原则; (2) 植物景观的原则; (3) 生态和景观效果的原则; (4) 结合生态花园的原则和文化; (5) 相结合的原则地方特色和整体协调。
3 考虑地被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覆盖植物的主要材料是现代城市景观, 也是园林植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植物群落有两个级别的功能: (1) 代替草坪, 用于覆盖大面积的地面, 给人以草坪的外观, 使用这种自然和纯粹的覆盖植物, 它需要和草坪土壤准备, 与前面的除草小心地做同样的要求, 但也喜欢草坪可以抵御冬天的天气的影响, 因此, 使用这种类型的储能覆盖少; (2) 装饰盖, 你可以使用这个颜色或纹理对比覆盖植物配置来吸引游客的注意, 它可以装饰花园路两边, 树木美化和特点。
考虑地被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首先, 你应该确保生存, 植物只能在需要的基础上, 实现景观的影响。此外, 植物配置, 两种选择, 或布局的确定形式不仅是设计师的个人偏好, 但应结合设计目的和主题和表达设计者的意图。衬托那些宏伟的建筑, 例如, 可以利用第一级为背景, 通过大面积的自然、纯粹、高大、宏伟的建筑协调形成的魅力。
4 生态园林设计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
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带来花园环境同步发展。鉴于此, 在项目规划和建设计划, 花园环境越来越多得到大众的关注。考虑景观规划和景观建筑不仅带来了风景上美观也来带来了生态园林的可持续发展。所以, 在项目的规划, 强调景观规划的早期干预可以确保社区发展和自然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如地形、地貌、植被、保证景观元素的合理分布, 确保农村景观和建设和谐, 使社区景观功能和效用完全满意。 (1) 可持续发展理念。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可持续发展是满足现代人的需要, 并且不损害子孙后代的能力的发展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国务院批准了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世纪议程。党的十六大以来, 党中央和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必须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2) 生态园林设计原则。生态景观生态学原理和研究成果应用于景观规划、设计和施工, 注重植物群落景观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生态景观设计是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景观设计的概念。在景观设计过程中, 生态园林设计原则通过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为了充分发挥景观设计的生态功能。 (3) 多样性原则。生态景观设计应注意生物多样性。从某种意义上说, 生物多样性是一个过程的价值创造自然生态系统。如果一个物种的植物、景观、生态贫困。特别是一方面, 优先级和当地自然景观物种配置, 如地带性植被为主体的景观绿化, 让野生植物和野草, 野生灌木形成自然绿化, 设计的地带性植物多样性, 动物多样性, 吸引更多昆虫、鸟类和其他小动物。 (4) 人与自然协调原则。当前人类已经陷入了全球生态环境的破坏的困境, 人类只有尊重一个完整和完善的本质,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使人类的生存和进一步发展。作为生态景观设计, 不应简单地专注于设计, 也不能简单地说在自然界本身, 还应注意“组合”, 在设计中充分利用自然的潜力, 如使用可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尽可能多, 尽可能回收材料, 充分利用现有建筑和设施尽可能多尽可能减少水的消耗。在一个公园或风景区设计, 通常需要设计一些满足游客的需求, 旅游、餐饮雕塑、景观建筑、景观小品设施。
5 结论
生态景观设计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工作, 它涉及科学、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许多问题, 它们彼此, 相互补充。生态景观设计必须充分和全面的分析当地自然条件、社会科学、文化和经济条件等。景观设计是基于对象、空间安排, 协调和完善各种功能, 合理选择地被植物景观和“点、线、面”在园林设计中, 充分利用人、建筑物、社区、城市、和人类与地球和谐的生活。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个性, 所以, 网络分析覆盖植物, 应用“点、线、面”完全理解景观及其功能和问题, 并提出解决方案,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注意因地制宜和人性化设计, 景观设计和创新精神, 使居民生活在一个充满了自然的生活和精神文化、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健康住宅。
参考文献
[1]李东徽, 等.谈园林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与可持续发展[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22) :224-225.
[2]赵世伟, 张佐双.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1.
设计存在问题 篇2
设计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一篇完整的教学设计必须建立在实现教学目标这个核心上,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与教学目标的设计也有密切的关 系。通过学习,结合教学实际,就教学目标的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以下浅析: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偏重于教师的教
由于理解上的片面,或者是传统模式的影响,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对教学目标的制定建立在以教为内容的基础上。如:“通过分析,使学生懂得„„”、“听录音、看图片,让学生„„”等。这类目标的设计,主要是从教师如何教着手的,它显然背离了教学目标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这一中心。“教学目标对教师来说是教授目标,对学生来说则是学习目标,表现为教师教学活动所引起的学生终结行为的变化,或者说它着眼于教而落脚于学。”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明确通过本文的教学应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使学生会做什么,而并非是教师怎样去教,教什么。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等同看待
教学目标指的是教学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而教学要求则是教学过程中所提出的具体愿望或条件,希望得到实现。很显然,教学要求与教学目标并非一回事。在教学要求上,教师可就“如何教”设计自己的方案,以实现教学目标,行为主体是教师;而教学目标是“应表述通过学习后学生的行为发生什么变化”,往往要求的是学生通过学习达到的结果,行为主体是学生。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应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的联系与区别,不能“喧宾夺主”。
三、“三个维度”和“三个方面”混淆不清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建立在“三个维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础上,“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而在实际的教学目标设计中,教师更倾向于从三个方面对教学目标进行阐述。
四、重结果,轻过程。
建筑设计存在问题的探讨 篇3
关键词:绿色住宅 经济水平 建筑文化
衣食住行中的住,作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备受关注,而影响住宅建造的因素来自各个方面,包括自然地域经济水平、科学技术等物质以及社会政治、文化、观念乃至习俗等。本文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从生态住宅的组成要素、生态住宅的类型及特点,对生态住宅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建设生态住宅的建议,从而为以后的住宅建设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性的历史意义。
1.生态住宅的定义
在国际上,生态住宅也被称为绿色住宅、生态住宅以及可持续发展住宅。它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生态住宅小区是一个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各种资源的利用最有效,环境清洁、优美、舒适,可大大降低因自然灾害、生态环境破坏或暂时失衡等影响而产生的各种风险,有利于提高小区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系统。同时生态住宅立足于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两大课题,所关注的不仅是节约不可再生能源和利用可再生洁净能源,还涉及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污染及材料的可降解和循环使用等。
2.我国生态住宅的建设现状
2.1生态住宅的核心是绿色生态住宅,我国对此也制订了相关技术原则与建设标准。首次明确指出了“绿色生态小区”的概念、内涵和技术原则,要求住宅在能源、水、电、气、声、光、热环境及绿化、废弃物处理、建筑材料9方面符合国家有关的定性定量指标,提出了相关技术手段,保护、利用、防御自然,做到与环境共生,节约能源,创造循环再生型的建筑生涯,提供舒适健康的环境。
2.2我国生态住宅的倡导者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绿生态住宅”的标准制定和推广。“绿色生态住宅”的概念一经提出,响应者众多,无论是从人的健康还是生态的角度看,先行一步总是主动、有利的。商会积极推动绿色生态住宅的建筑标准应用于实际,生态住宅涵盖了全国各地,有的按其全部标准进行设计与建造,有的则只是集中精力做好其中的某一项或几项标准。
2.3近年来,政府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积极提倡绿色生态健康住宅,陆续提出了“绿色住宅”、“生态住宅”和“健康住宅”等理念,而购房者也将整个住宅小区的绿色生态状况作为判断小区优劣的主要指标。从广度深度上创建绿色生态住宅区,必将给中国住宅业注入无限的活力和生机。
3.发展生态住宅的必要性
3.1可持续发展任何时候都是时代的主旋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战略,而生态环境建设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住宅是城市建设的基础,生态城市应该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从而使居民的生活得更美好和谐。
3.2与其他投资一样,住宅建设每年都会消耗大量能源和资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合理规划项目用地,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采用科学的建筑体系,以提高建筑的有效使用面积和耐久年限,限期淘汰能耗大的建筑材料,节约不可再生原料和短期资源。多使用自然建材和当地材料。
3.3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所居住的生活环境在安全、健康、舒适、美观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态住宅能够减轻居住区环境的污染,能使废弃物减少到零排放或零污染,做到再生、循环使用和重复使用,生态住宅可為人们提供最大的自然度和自由度,充分有机地利用自然的原材料,大大减少了有害建筑材料对人体的污染,使人们居住更加舒适。
4.生态住宅的建筑建设设计方案
国内某一著名设计院承接的一项住宅小区建筑设计过程中,通过对国内外生态型建筑尤其是住宅区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设计院在设计过程中尝试了一些新技术,力图打造出一个具有高品味的绿色生态住宅小区。
4.1建筑山墙节能处理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小区地形特点,住宅西山墙较多,因此如何解决西晒问题是较突出的一个问题。通过参考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办公楼的设计思路,该办公楼从关注环境健康的角度创造了一个“绿色化”的办公建筑。该建筑的主人口为西向。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止西晒成为建筑生态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防止西晒,采用了缓冲层的概念设计,即在西向主人口处建立一面大尺度的防晒墙,这是一面与建筑完全脱开的混凝土实墙。在炎热季节,可以最大限度地遮挡西晒的直射阳光。同时,防晒墙与建筑主体之间宽度保持在4.5 m之内,有利于室内外空气的互动。
4.2在实施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初期,普遍采用内保温方法。但内保温方法存在的问题较多,一是热工效率较低,外墙有些部位(如丁字墙、圈梁处)形成“冷桥”,使保温性能有所降低;二是保温层在住户室内墙面出现虚鼓,对二次装修造成不便;三是内保温厚度占据室内空间,使室内建筑面积减少。因此目前大多采用外保温法,外保温节能墙体克服了内保温墙体的不足,薄弱环节少,热工效率高,不占室内空间,对保护结构有利,既适用于新建房屋,更适合节能改造。考虑到工程造价方面,外保温法比内保温法更胜一层。
4.3作为生态住宅小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水环境在住宅小区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住宅内要有室内给水排水系统,以供给合格的用水和及时通畅的排水,住宅小区内要有室外给水排水系统、雨水系统。大面积的绿地及区内道路也需要用水来养护与浇洒,这些系统和设施是保证住宅小区优美、清洁、舒适的重要物质条件。其中,雨水回收利用是水环境规划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小区的雨水收集、处理后,在一定范围内作为非饮用水系统使用,是节约水资源、补充地下水、改善小区环境的途径之一。在小区水环境规划中都考虑了水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其使用目标主要是作为住户冲厕用水、景观及绿化用水、道路浇洒用水等。
4.4目前,太阳能热水技术是我国最为成熟、应用最为广泛、产业化发展最快太阳能技术,即家用太阳能热水器。另外,被动式太阳房太阳能空调示范工程也已建成,而太阳能光辐发电时技术仍处在起步阶段。太阳能热水器由于造价低廉、使用方便,被越来越多的普通老百姓接受,建筑师在住宅设计中,也在屋面统筹考虑太阳能热水系统,避免了出现再次安装及投入的问题。
5.建筑规划与节能设计
建筑朝向、建筑间距以及建筑的相互组合关系将是规划节能设计的重点。建筑的主要朝向应迎合当地夏季的主导风向,我国大部分地区以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布局为宜一般以正南偏东、南偏西10o以内为好。同时,南北朝向的建筑物在夏季所受到的太阳辐射也相对东西朝向建筑要少很多,可以节省夏季空调的用量;而在冬季时,建筑受到太阳辐射的情况刚好与夏季相反,从而节约了建筑保温所需的能耗。选择夏季主导风向为导风口,使住区内风速流畅,从而使建筑物与空气的热交换增加,有效降低建筑物的温度。
6.生态住宅的发展
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我国在考虑其延续性及全面性的基础上,对生态住宅的发展制定了以下方略。
6.1对涉及的地方性,地域性理解,重视地方场所的文化脉络。
6.2运用技术的公众意识,结合建筑功能要求,采用简单合适的技术。
6.3树立建筑材料蕴含能量和循环使用的意识,在最大范围内使用可再生的地方性建筑材料,避免使用高温能量,破坏环境,产生废物以及带有放射性的建筑材料,征求重新利用旧的建筑材料和构件。
6.4将建设所需的资源降至最少,尽量应用可再生能源。完善建筑空间使用的灵活性,以便减少建筑量。
6.5减少建筑过程中对环境损害,避免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浪费以及建材的浪费。
7.结语
浅谈猪场设计存在的问题 篇4
1 猪场选址不合理, 不科学
1.1 距公路或交通干线较近
受交通、电力等方面因素制约, 猪场多建在公路或村级主干道旁, 生猪易受车辆惊扰, 不仅使应激反应增加, 影响生猪的正常生理活动, 且易受疫病传播危害, 增加疫病风险。
1.2 过于靠近居民区
图饲养管理方便, 部分猪场建在村头或民居周围, 产生的粪污污染了环境, 一到夏季蚊蝇乱飞, 既不利于猪场防疫, 又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1.3 因地势影响, 未考虑水源及风向因素
在山区猪场多选在河道旁或川道路旁建场, 只图粪污排放方便, 而未考虑对水源的污染;冬春季节, 西北风大, 若猪舍建在行风道上, 猪舍内昼夜温差加大, 甚至风把圈舍顶棚掀翻现象也时有发生。
1.4 面积不足
饲养密度过大, 氨气、二氧化硫等废气浓度过大, 疾病风险加大。
2 规划设计不科学
2.1 各功能区布局混乱
办公区、生产区、隔离区、排污区应按地势、风向及生产流程依序排列, 可多数猪场“四区”布局随意, 甚至互有交叉, 不利疫病控制。
2.2 工艺按传统理念设计
采取一条龙的工艺流程, 一栋舍内饲养着不同生长阶段的猪只, 使猪舍内长年有猪, 清洗消毒无法彻底进行, 疫病防控难度增加。
2.3 场界场内缺少有效的防护设施
场周围墙较低, 没有防疫沟, 场外人员、其他动物随意进出, 猪场四周及各功能区间距过小, 未栽植隔离林带, 猪场小环境难以控制, 入场门口未修建消毒池或消毒池不合理, 难以达到消毒目的。
2.4 未实行“雨污分离”“净污道分离”
雨污混流, 遇到夏秋雨季, 大量雨水流入污水池, 污水处理量增加;净污道混行, 极易造成饲料污染和交叉感染。
2.5 缺乏无害化处理设施
病死猪无固定处理设施, 随意找个地方挖坑深埋了事, 既费时费力, 还会污染地下水;埋的过浅, 又易被野狗叼走, 造成疫病传播风险。最好应建化尸池或焚尸炉。
2.6 没有配套的隔离圈舍
受市场因素影响, 种猪和商品仔猪流动频繁, 数量较大, 外购猪进场前未经过隔离观察而直接进场, 每年都要发生多起因外购猪而引发的生猪疫情, 损失惨重。
2.7 盲目确定生产规模
根据资金状况和场地大小, 随意确定生产规模而未充分考虑所产粪污与周边土地对粪尿的消化吸纳能力, 甚或就未考虑粪污处理问题, 致建成一个养殖场, 造就一个环境污染源, 群众怨声载道。
3 硬件设施不合理
3.1 圈舍地面坡度不合理
坡度过小, 地面容易积水, 舍内潮湿不卫生;坡度过大, 猪只站立不稳, 易摔滑。坡度一般在2%~5%较为适宜。
3.2 圈舍地表过于光滑或粗糙
地表过于光滑, 猪只易打滑摔倒, 损伤肢蹄, 若是怀孕母猪极易造成流产和产死胎;太过粗糙则地面不易冲洗打扫, 卫生状况差, 猪只易生病。
3.3 料糟设计不科学
猪场料糟多呈四方形, 糟内有直角, 易积料, 猪只不易采食, 甚至会诱使猪站在糟内采食, 引发饲料污染。料糟最好设计成“〕”或“】”型, 上宽下窄深浅适宜。
3.4 缺乏保温设施
我国北方地区, 冬季时间长, 气温低, 猪用于维持正常代谢所需能量明显增加, 为了降低损耗, 圈舍四壁及屋顶可加施保温层, 堵塞圈舍漏洞, 仔猪可设立保温箱, 铺设电热板, 挂灯泡, 有条件时可在圈舍内铺设火道。
3.5 降温设施不被重视
除在圈舍两端设置水帘、排气扇外, 场周及场区路边可栽植隔离林带, 加大圈舍间距、种植牧草等, 既能美化环境, 又可调节猪场小环境。
3.6 未注意饮水管保暧隔温
猪场蓄水池多置野外, 饮水管未采取隔温措施, 夏季高温爆晒, 水温升高, 水质降低;冬季气温寒冷, 水管冻冰或冻裂, 影响猪只饮水和代谢。故蓄水池水量以满足当天用量即可, 水管可深埋地下, 出地表水管从舍内通过, 外包隔温材料。
4 讨论
化工厂房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篇5
间距:设备、操作面、过道、叉车通道、物流通道; 警示标志:噪音、酸碱、粉尘、高温;
应急设施:洗眼喷淋、应急通道、安全门、应急物资、应急药箱; 设备运输:通道、墙体预留通道;
风口:风口位置,排风位置、值班室送风;
地面:地漏、排水;
连锁:连锁装置设置、位置、保护层;
夹层:光照、楼高、安全帽;
进罐作业:上锁挂牌、罐内梯子设计;
机械防护:转动、传动部位的保护;
可维修性:设备摆放位置,操作维修门开启方向;
监控:长距离传输的管理;
空压机:噪音、摆放、值班;
防跌落:
蒸汽:分汽包、安全阀、高温烫伤、雾气挥发;
环保:排放口、水池、检修;
消控室:监控、布置、值班;
吸烟室:设置、位置;
食堂:位置、排放、通道;
菌种:菌种安全、超低温、液氮;
检验:剧毒品存放房间、检测有毒有害溶剂存放;
提取:粉尘、过道、防撞、切片、搬运、噪音;
办公室:布局、通风;
探讨建筑电气消防设计存在的问题 篇6
【关键词】建筑电气;消防设计;问题的探讨;措施
1.建筑电气
随着能源压力不断加大,环保节能意识不断增强,国家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顺应时代和行业发展潮流,建筑电气的各种技术应运而生,实现了一体化控制和节能两大需求,成为国内领先的能源综合管理系统。现在,电气设计技术通过互联网络将现场设备和环境的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等诸多环节连接成一体,构成有目标的智能综合控制系统,实现了建筑设备控制的机电一体化、强弱电一体化、管控一体化,是建筑电气发展的必然方向。建筑电气设计技术是绿色技术,能大幅降低施工难度,减少施工作业面,降低投资成本,减少维护成本。特别是其能量调度算法大大提高了能源的使用效率,意义重大。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建筑电气提出了新的集成控制技术及理念。随着一体化节能电气系统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应用,将使一体化节能电气系统更具多功能性、高兼容性、高可靠性以及扩展更灵活,更方便用户的配置与有效节能管理,并最终给用户带来良好的效益。系统具有良好的可发展前景。
2.建筑电气的构成
建筑电气的消防设计技术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因此,在现实际工作中,建筑电气设计与消防法规联系在一起。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对于建筑电气的消防设计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火灾自动报警;(2)消防联动控制;(3)消防设备配电。这三个方面在实施的过程中应严格要求。
3.建筑电气设计
建筑电气设计一般都是跟着整体设计选择,一般来说开始的时候是估算建筑用电负荷量,决定电房和强弱电间分布位置,面积大小,电源主进线的方向,电压等级等,然后根据建筑的步骤出初步设计图,出预算,出扩大初步设计图 ,然后招标图,施工图,最后是竣工图。然而,对于报建图阶段还是比较简单的,只要有主干走向,有系统图就行,关键是弄清楚低压配电的母线分段设计,开关及变压器的数量和容量,要然后按做图阶段,一步步细化下去,画各个楼层的照明、动力平面图,配电箱结线图直到施工图纸的深度就可以了。实际工作中,对于一般小工程还没有这么麻烦,直接根据建筑图纸就可以画施工图,主要是估算一下负荷,然后决定配电间、配电箱及主干走向,然后画平面图,最后画结线图。关键是看熟规范,保留充足的设计裕量。
4.存在的问题
建筑电气专业消防设计最主要的应在消防电源及其配电、消防应急照明、火灾自动报警等方面严格执行规范,以确保火灾状态下消防设施运行的可靠性。可是,建筑电气专业消防设计中的常常出现的问题有:客梯电源问题、照明问题、通道上的防火卷帘控制问题、双电末端自切问题等。现就照明问题与双电末端自切问题为例来简要说明:
(1)照明问题:在通常设计中,一般将普通照明也一并切除。然而,照明是在紧急情况下保持人心稳定的重要因素。由于应急及诱导照明的照度与普通照明比,相差悬殊,突然切除普通照明,仅靠应急及诱导照明,仍有可能造成人群惊慌与混乱,尤其是人员密集的场所( 如商场、影剧院、机场车站等。因此,为既保证有序安全地疏散人群,又保证消防队员的安全,在火灾确认后,着火层的普通照明不应立即切除,而应延时一段时间后再切除。延时时间可根据场所性质、面积大小、可能的人流密度等因素来确定。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笔者强调的是普通照明不要人为的立即切除,但也无需力保。因为其毕竟不是消防设备;也不同于上述的客梯迫降,即便在疏散阶段,普通照明也不是必须的,按规范设置的应急及诱导照明已能满足疏散照明要求,只是在疏散阶段,对稳定人心,普通照明有比无好。并且,当人员基本疏散完毕时,普通照明必须切除。另外,为确保用电安全及防止通过电气设备、线路扩大火势,普通照明的配电导线应采用阻燃型,并应严格按有关消防规范敷线,同时其配电回路应设置漏电保护。当然对宾馆、办公楼的走道等普通照明与应急及诱导照明的照度相差不十分大的场所,在火灾确认后,普通照明可立即切除,但应适当增加应急及诱导照明的数量,以尽量减少照度差所造成的人心恐慌。
(2)双电末端自切问题:一般而言,消防用电设备之电源应专用,且为双电末端自切。但在实际的工程中特别是楼层面积大,功能较多的设计层面,消防用电设备往往是数量多,分布广,单机容量较小。若在每台设备就地设置双电源自切配电箱,并由二路专线供电,则将造成变电所出线部位紧张,配电通道拥挤,较难满足规范的要求。为满足规范要求,需要在消防用电设备就地设置按钮盒接触器及热继电器于配电箱内,或在就地设置磁力起动器(配电箱内仅设置断路器。对与某类配电箱可采用链式供电,即由变电所引来一组双电源带若干台双电源自切配电箱,所链接的双电源自切配电箱不宜超过3台,总容量宜控制在50KW以内。这样设计,既减轻了变电所及配电通道的压力,又完全满足有关规范的要求。
5.采取相应措施
根据建筑规模的大小、建筑类型的不同,确定电气消防系统形式,比较不同系统形式的优缺点,对各种不同类型建筑单体的电气消防系统构成内容及设计时我们需把握设计的要点,对设计过程中需注意的设计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一些针对性的措施:
(1)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要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 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电器产品、燃气用具的安装、使用及其线路、管路的设计、敷设、维护保养、检测,必须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
(2)消防产品质量认证、消防设施检测、消防安全监测等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和执业人员,应当依法获得相应的资质、资格;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执业准则,接受委托提供消防技术服务,并对服务质量负责。
(3)工程建设单位申请消防验收和备案抽查时要提供消防设施、电气防火技术检测合格证明文件和施工、工程监理、检测单位的合法身份证明和资质等级证明文件。
(4)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公安派出所对单位履行法定消防安全职责情况的监督抽查,要检查单位建筑消防设施是否定期进行全面检测,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定期组织检验、维修,是否完好有效; 检查电器线路、燃气管路是否定期维护保养、检测。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电气消防设计,我们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特别是强制性规范; 还应根据消防机理及各设备在火灾时的运行情况,合理地选择设备,构成系统,以使各消防设备能准确、及时、安全地运行。 [科]
【参考文献】
[1]沈万龙,王海成.建筑电气消防设计若干问题探讨[J].科技资讯,2006(17).
女儿墙抗震设计中存在问题 篇7
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们对安全的诉求越来越重视。近年来, 我国发生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地震, 造成了国家和人民的巨大损失, 这也在不断提醒着国人, 对地震的认识不断地加深。以下就建筑物中女儿墙部分的抗震设计进行探讨。
一、女儿墙概述
“女儿墙”一般指的是建筑物顶部砌在外围的矮墙, 主要作用是保证楼顶活动安全, 也用作幕墙防止屋顶雨水漫流, 通常墙底处会进行防水处理, 以避免防水层渗水, 因此也有解释说女儿墙的主要作用是将屋面的水挡住防止屋面水四处乱流, 将水导入指定水落管排出, 就好比某家闺女须待字闺中, 由父母媒妁之命而出嫁。现行的相关技术规定, 如果女儿墙是作为栏杆的作用, 建筑物在超过10层楼, 其高度不得小于1.2 m, 而在现实中, 同时考虑到社会中有业主为追求利益而忽视安全刻意加高女儿墙, 方便以后搭盖违规建筑, 规定高度最高不得超过1.5 m。
二、女儿墙的抗震锚固
在女儿墙的抗震设计中, 隔震体系的计算简图可采用剪切型结构模型。在进行相关的力学计算时, 可以采用时程分析法, 输入地震波的相关数值, 果取平均值作为最终计算结果。女儿墙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公式计算是:F=γηβs G。式中βs是指非结构构件的楼面反应谱值, 取决于设防烈度、场地条件、结构体系与非结构构件之间的周期比、质量比和阻尼等。在进行女儿墙的抗震验算时, 注意摩擦力是不得作为抵抗地震作用的抗力, 同时要调整相关承载力抗震系数。
抗震锚固跟女儿墙的高度关系密切, 但在现实中, 不同的地方关于规定女儿墙高度的标准也不同, 有的只是以整个建筑物的高度做标准, 规定建筑物在10层楼以上高度不得小于1.2 m, 高度最高不得超过1.5 m。而另外也有标准规定, 女儿墙的高度取决于顶楼是否上人, 不上人时的高度应不小于800 mm, 上人时的高度则应不小于1 300 mm。在这里, 我们不讨论高度的标准, 将仅仅对低于500 mm与高于500 mm两种情况的女儿墙的抗震锚固问题进行分析。
1. 女儿墙低于500 mm的抗震锚固分析
并不是所有的女儿墙都需要进行抗震锚固的, 但有关的规范对无锚固女儿墙在不同位置的最大高度作了明确的限制, 比如在6~8度之间的区域, 允许无锚固女儿墙 (非出入口处) 的最大高度为500 mm, 但规范中所指的无抗震锚固并不包括出入口处的女儿墙, 而我们却常常在设计中忽视出入口的女儿墙必要的抗震锚固。
2. 女儿墙高于500 mm的抗震锚固分析
对与在500~1000 mm之间高度的女儿墙业内都长期有一个较统一的抗震锚固做法:在顶部设配筋压顶, 在女儿墙中沿墙长不超过2 m或半个开间设置构造短柱, 同时沿墙高每隔500 mm埋设2Φ6水平钢筋与构造柱相连。事实证明, 只要施工得当, 这样的女儿墙的抗震性能值得信任。
因为女儿墙在地震荷载作用下为一悬臂构件, 实际的抗震性能有限, 所以理论上不宜设计得过高, 对于超过1 000 mm高的女儿墙应尽量避免采用。如果有必要设置超过1 000 mm高的女儿墙, 那么抗震措施是在通常做法的基础上增加锚固和加设翼墙, 强化女儿墙的本身坚固性和与建筑物主体结构的整体性, 提高女儿墙的抗震功能。具体的做法是在女儿墙内部沿沿构造柱竖直方向每隔500~600 mm, 增设一道圈梁, 圈梁断面可取120 mm×墙厚mm。纵筋可采用4Φ10, 箍筋为Φ6@300。女儿墙构造短柱的平面布置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减小间距。而那些对于高度达到或超过一层楼高的女儿墙, 建议可以通过正常的建筑措施来解决, 也降低了女儿墙的实际结构高度, 而且重要的是对结构来说是安全的。
在进行结构抗震效果验算时, 为了提高实际的抗震效果, 采取不同的算法有不同的关键点:当采用振型分解法时, 突出屋面部分可作为一个质点;当采用底部剪力法时, 要突出屋顶上女儿墙的地震作用效应, 要乘以增大系数3, 并且此增大部分不应往下传递。
三、女儿墙与构造柱
构造柱之于女儿墙就如筋骨之于血肉之躯, 女儿墙的抗震功能根本上是来自于构造柱, 超过一定高度之后, 我们通过加强构造柱的建筑来提高女儿墙的整体抗震性能是非常必要。
构造柱是指在女儿墙中插入由钢筋混凝土浇筑的链接。因此, 设计人员应该就构造柱之间的合理间距进行计算, 在图中明确标出。
女儿墙的构造柱纵筋下端要锚入楼层的混凝土中, 在进行楼面混凝土浇筑时, 注意留出相关位置的钢筋茬口。在施工中有的施工人员将构造短柱中的钢筋弯折, 从预制板外端锚入圈梁中, 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 并不能保证锚入后构造柱与楼层的衔接坚固性。设计人员在设计图纸中应明确注明女儿墙构造短柱的具体位置, 当遇到构造短柱与预制板产生矛盾时, 应在预制板之间设计现浇板带, 使构造短柱的纵筋合理地锚入圈梁中, 保证构造短柱的完整性。
四、构造柱布置的要点
(1) 在过高的女儿墙中, 构造柱要尽可能地沿顶楼边沿全高贯通布置, 这条女儿墙尽量不要中断, 避免“半截柱”和“后栽柱”造成整体的不连接不坚固。如果屋面局部遇到出屋面的水箱间、楼梯间等小房间时, 可以将构造柱设置在房间的四个角落处。而如果其下一层相应部位难以插入构造柱时, 可以将小房间四角构造柱向下延伸一层布置, 并分别与屋面及下层楼面的圈梁连接, 以加强主体结构与小房间的整体性。
(2) 在墙体的两端及与纵墙的交接处设构造柱, 可能缝两端的墙体设构造柱的施工不方便, 并且模板不易拆除, 浇筑硅质量也难以检查, 所以应根据实际采取一些措施方便施工。
(3) 理论上可以满足抗震要求的构造柱的最小断面为240×180 mm, 但考虑到实际的施工方便, 一般也可以设计为240×240 mm。根据构造柱在墙中的位置不同, 可分为外露柱和内藏柱。因为内藏构造柱不能直观地检查, 质量不易保证。因此在墙中布置构造柱时, 应保留构造柱在1~2个面为外露面, 以方便检查。
五、结语
总之, 对于整栋建筑, 特别是现在大楼来说, 可能女儿墙的存在微乎其微, 但就可能是这么微渺的部分, 引发重大的安全事故。我国地处自然灾害, 特别是地震频发的地区, 所以即使小如女儿墙我们也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从设计到施工严格掌控整个过程, 争取将错误扼杀在设计中。
参考文献
[1]贾超峰.浅谈女儿墙的坑震锚固[J].山西机械, 2000 (12) .
城市道路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篇8
(二) 最小纵坡
小于0.3%的纵坡, 将造成路面排水不良, 雨天行车溅水成雾, 影响行车安全。同时, 在路面上积水到一定厚度后, 高速行车时, 在车轮与路面间产生“水膜”现象, 使轮胎与路面间的摩擦阻力大大降低, 这时如果有情况需要刹车减速, 往往会酿成行车事故。这不仅是为了满足最小排水要求, 也是车辆安全行驶的需要。因此, 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时应尽量避免小于0.3%的纵坡。
(三) 超高及加宽的运用
对城市道路的超高问题, 多年来在城市道路设计中颇有争论。我们从实践中认识到, 在城市道路设计时, 千万不要用设置小半径加超高段手法来满足设计行车速度的要求, 特别是在靠近交叉口附近路段上更不能这样做。因此, 在需要设置圆曲线时, 如条件允许应尽量选用不设超高的曲线半径, 不得已时, 其超高坡度一般不宜大于1.5%, 即不超过路面的设计横坡。对城市道路的加宽问题, 加宽值应按车道数加在道路机动车道的内侧, 当内侧加宽有困难时, 可在车道的内外侧同时加宽;其长度均采用缓和曲线或超高缓和段长度。
三、城市道路设计的解决措施
(一) 合理布置道路横断面
1. 车道数设计
在多车道情况下, 由于行驶车辆超车、绕越、停车等理由, 车道的通行能力会受到影响, 同时还会造成交通过于集中, 增大交叉口负荷, 引起交通混乱, 给交通组织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等。对于不设中央分隔带的同向车道而言, 若靠路中心线的车道通行能力为1, 从左至右其它车道的通行能力分别为:0.80~0.89、0.65~0.78、0.50~0.65、0.40~0.52。结合我国许多交通参与者违章现象比较突出的实际情况, 城市主干道的双向机动车道数最好不要超过8条。若此时仍不满足交通量增长的需求, 可通过改善道路网、修建平行道路、调整交通组织、合理改善城市布局等疏散道路交通负荷的手段加以解决。
2. 绿化带与分隔带设计
在城市道路交通中,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和行人之间的干扰为影响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因素之一, 而对向行驶的机动车对道路的通行能力影响相对较小, 因此, 三块板和四块板横断面布局为城市主干道理想的横断面布置形式。在分隔带设计中, 设计较宽的中央绿化隔离带是目前常用的设计策略, 相对较窄的机、非隔离带或隔离栏杆, 城区的仅划标线。
3. 地上、地下管线布置
在城市主干道设计中, 引进国外成功的设计经验, 将各种地上、地下管线系统地布置在共同沟内, 可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 而且便于各种管线的系统管理, 有利于解决道路横断面布局受道路红线宽度制约、道路拓宽受各种地上、地下管线制约的矛盾, 消除今后反复开挖的后患, 同时还可以提高城市抗灾、防灾的综合能力。
(二) 强化道路基础处理
路面质量对道路上运行车辆的安全性、舒适性等行车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而路面的使用性能与道路基础的处理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 特别是在软土地基路段。为了提高道路的总体建设质量, 在道路设计与建设过程中, 应采用与当地地质条件、工期相适应的地基处理方式, 做到经济、实用、合理、科学, 切忌工程建设政治化的现象。
(三) 确定合理的交叉口间距与行人过街形式
1. 交叉口间距与调头方案
一条道路上的交叉口数目越多, 交叉口间的间距越小, 交通事故率越高;交通出行时间越长, 出行延误也会相应增加。城市道路上交通事故发生次数与交叉口接入数目成正比。交叉口接入数对运行速度的影响、出行时间和交叉口数目的关系经研究结果表明:每增加一个交叉口, 运行速度将减少2~3 km/h;每1.5 km交叉口从4个减少到2个, 交通出行时间将降低50%左右, 出行延误降低60%左右。
2. 行人过街横道设计
为了确保行人横向交通的安全、快捷、方便, 尽量减少乃至完全消除市民因过街不便而冒险违规横穿马路现象的发生, 主要道路交叉路口与路段最好选择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的立交方案。对于信号灯制约的平面交叉口, 当某个方向没有设置左转专用相位时, 左转机动车受过街行人干扰, 绿灯期间顺畅通过交叉口, 进而将影响对向直行机动车的通行, 降低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同时造成人、车冲突, 行人被动问红灯的现象。此时将左边人行道位置退后, 使左转机动车和行人的冲突点移至交叉口中心范围之外, 可减小对对向直行车交通的影响, 而且为行人留有二次过街的余地。
(四) 完善公共交通设计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可适当缓解城市道路交通的拥挤。但设计不周, 公共交通对社会机动车交通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实践表明, 将原非机动车道转移到行道树外侧, 在公交停靠站处充分利用原非机动车道的行车空间来设置港湾式公交停靠站, 使公共交通具有相对独立的通行和停靠空间, 可大大减小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相互干扰。
(五) 完善道路沿线附属设施的设计
从事道路沿线附属设施的设计时, 应做到科学、完善, 保证其功能适时有效, 自始自终为道路交通使用者提供清晰、明确和有效的道路交通信息, 切忌因设置不当而造成司乘人员的混淆。
四、结语
化工工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篇9
化工规范是根据生产所需的原科物理和化学特性、生产中的中间品和成品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及保存的难易程度和对人造成的危害, 是否容易发生事故以及一旦发生事故造成的危害等将安全等级进行划分。
1 工艺流程设计
1.1 前期准备设计
前期准备设计主要是为了从理论上推测工艺设计的可行性, 从而指出下一阶段需要检测的项目和检测测试参数。
1.2 中期准备设计
中期准备设计为的是对前期准备设计确定的工艺设计进行试生产, 看生产时生产能否按照预期持续进行, 以及检测一些必要参数, 看看生产时产生的中间杂质对工艺流程及对最终产品的影响。上述部分在中试中可以有选择行的进行检测, 未必需要全部进行。
1.3 概略设计
概略设计是在经过概念设计、中试设计后选定的最佳方案。
1.4 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是精细化工工程设计的第一阶段。应按照概略设计进行工程总体布局规划和工程造价预算, 对设计中的技术要求和资金规划有一个大概的方案, 从而将概略设计变成具体的规划方案。方案要能包括所有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的规范和要求。
1.5 施工蓝图设计
施工蓝图设计是将审批后的初步设计变成明确标注有设备布局情况、尺寸和施工要求的图纸, 并附带文字解释。
2 化工工艺设计难点
2.1 可供参考的资料不足
化工工艺设计时需要相关的资料做参考, 而资料通常是由一些科研单位根据现有的数据和资料编制而成, 这就造成无法得到可靠和完整的参考资料。
2.2 工艺流程独特
由于化工工业独立于其他常规产业, 其化工装置自成体系, 因此这就造成了在设计工艺时对装备设计和选型有特殊要求。
2.3 结构及布局复杂
设计工作量大:化工工业建设大都投资大, 规模大, 投产后使用时间长等特点。这就要求对管道的疲劳特性、耐温耐压性和抗腐蚀能力做出相应考虑。
2.4 时间短任务重
工程要求设计周期短, 任务重。化工工艺设计往往要缩短正常的设计周期, 从而为了能够尽快开工建设, 工厂早日投产, 有时会发生边开发边设计, 边建设边更改设计的现象, 这就为工艺设计中的安全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5 影响因素众多
设计时可能会处于缩短设计和建设周期、节约资金等的考虑而未能完全按照规范规定。
以上这些影响因素, 都会在设计中造成潜在的事故隐患。因此, 化工工艺设计时对于潜在危险发现和控制就显得尤为突出。
3 潜在危险的发现和控制
潜在危险实际上就是生产中的安全隐患。潜在危险的发现就是通过对生产整个过程进行解剖, 发现不易暴露出来的危险因素, 并针对性的从它们产生的方式、种类、位置到产生的原因, 并针对这些潜在危险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进行解决, 并根据这一特性分析看是否还有同类危险, 预防或降低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对装置的安全运行策提出措施及建议。要按照安全设计的规范设计管路, 避免使用不成熟的工艺和不可靠的设计。如必须使用, 应当在使用时附加的安全防护措施。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 工艺物料
要对生产所需的物料及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中间产物从其理化性质、稳定性、化学反应活性、燃烧及爆炸特性、毒性及健康危害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辨识, 做的心中有数, 对可能因为物料特性造成的安全问题做好针对性的设计。
3.2 工艺流程。工艺流程要尽量选取产生危险物质少的工艺流程。
3.3 化学反应容器。化工产业是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从而得到所需的产物, 而化学反应总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化学反应的种类繁多, 而且当反应速度快、放热量大, 正是以上因素造成反应器设计的困难, 由于缺少相关的数据, 对如何应对反应时的突发事件无法做出及时而规范的应对, 这些都是造成设计难度增大的因素。而反应所需要求的不一样也造成设计困难的原因之一, 比如反应时的搅拌问题, 反应物料的加入顺序问题, 以及物料的加入量控制等, 这些问题一旦设计不当就有可能造成反应的失控从而引发事故。
设备设计时对反应容器结构强度有一定的要求, 要符合安全设计规范, 避免因设计不当而造成的事故, 而且一定要设计有足够的密封性, 防止因密封不好而造成的泄露或空气进入影响反应的进行造成生产失败, 而由于化工生产的物料可能为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 泄漏可能导致火灾或中毒, 造成人员或财产损失。对高压密封结构在设计时要符合相应的化工压力容器行业安全规范, 做到在运行过程中不论温度和压力有何变化, 仍要保持足够的密封性, 如果容器由于超压而产生容器结构发生变化, 进而引发破裂或爆裂等, 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因此在设计时要在容器上设计安全释放装置, 在压力超过容器设定的安全警戒值时自动开启释放容器内多余的压力 (这句话去掉) , 同时释放时还要注意安全问题, 不能只是简单的释放入空气中而已。
3.4 管道及阀门
因化工工业管道输送的物料一般具有易燃、易爆、腐蚀和毒性, 一旦破裂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因此在选用管道时要选用相应的特性。而阀门装在管道上用来调节介质的流量或压力的一种装置, 因介质的特殊性, 一旦需要开启是不能及时开启或开启不到位将会造成事故轻则生产失败, 重则造成安全事故, 因此在阀门的选型时要注意选择具有易操作, 耐腐蚀, 使用可靠等特点。
3.5 电气
在设计电气时, 要根据工艺的要求, 在设计时要根据规范合理的设计电气线路, 防止因设计不当而引起的安全事故。
3.6 化工产业园区的管理和布局
我国在化工产业园区的管理和布局虽然经过多年的学习和探索, 事实上与国外还是具有一定的差距, 存在监管滞后的现实, 而针对这一现状, 应当构建由政府、社会中介机构和企业三方组成的一体化的综合管理新模式, 设立统一的安全监管和危机应急处理部门。建立三方连带责任追究机制, 使管理者从意识上思想上对监管重视起来, 尽最大的努力地把园区内的安全风险降到最低。通过对园区内的生产安全实行科学、规范、可视、高效的解决方案;时刻准备着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 将生产安全提高到新的转变上来, 将安全问题由原来的被动应付型向主动保障型的转变。建设起全过程、全方位、空间立体的企业生产安全系统, 尽最大的努力来提高园区的生产安全水平。
4 结束语
化工安全生产伴随着生产的全过程, 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 严抓化工工艺设计的安全, 要及时发现设计缺陷并及时加以改进, 绝不拖沓, 从而将安全落到实处, 如此才能保证生产的安全。
摘要:化工工艺作为指导整个生产的方案更是应该注重安全, 设计人员要在熟悉整个生产流程的基础上, 尊重原理, 结合实际, 以安全规范为准绳来设计化工工艺, 进而达到安全与生产兼顾, 安全的指导生产的顺利进行。文章就化工工艺设计中的一些安全注意事项进行讨论。
关键词:化工工艺,工艺设计,安全危险
参考文献
[1]郝建波.化工企业安全设施设计中难点问题讨论[J].科技风, 2010, 14.
电气工程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篇10
1 电气工程设计的内涵和现状
随着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深入, 电力行业一方面作为国家建设的基础能源产业, 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 也面临着市场竞争的问题, 垄断的优势逐渐被打破。尤其是随着供电公司的增加, 电力市场的竞争也呈现出白热化状态, 市场中的电力供求关系, 开始由卖方市场逐渐向买方市场靠拢。在这种情况下, 无论是何种原始能源的供电企业, 都要以提高自身竞争力为目标, 而电力工程是电力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电气工程的设计是否满足市场竞争需求, 也就成了决定供电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所谓“电气工程设计”, 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概念, 从电力行业自身来说, 一个电力工程项目从承接开始, 经历施工、验收等过程, 一直到最后全线竣工, 整个设计过程、层次即为电气工程设计;概括地说, 电气工程设计是指通过一定的科学统筹手段, 以确保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内容有条不紊的进行, 同时确保各项物料完整性和及时性的方法。
就现阶段而言, 我国的电器工程设计发展较晚, 并随着现代化电力项目的建设不断增多而浮现, 对建筑电气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造成了影响。较为突出的问题是:供电企业与用电者之间的变压统筹问题、配电箱设计问题、线路移植问题等。
2 电气工程设计问题与质量控制
目前国内电力行业的电气工程设计主要面临的问题有三个:
首先, 电气工程的设计深度不够。电力企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础能源行业, 在相关设施上使用的电气工程必然要比民用工程建筑要求更为严格。2008年我国颁布的《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中有相关的要求, 已经明确给出了需要对应解决的问题。但纵观当前国内众多电力企业, 对于设计层面的参照依然我行我素, 或是考虑在安装过程中的便利, 或是考虑设计和施工成本上的困难。这其中人为因素占相当大的一部分。
由于诸多错误的出现, 而这些错误都是存在于设计层面的, 就会造成后期不断的调整, 在出现重大问题的时候也无法挽回。要解决这一问题, 就必须按照设计深度的标准来进行, 如:电气设备的型号、规格、数量、匹配度等。尤其是进入了新世纪以后, 电子产品的不断出现, 也促使电气工程设计的应用革新。
其次, 电气工程设计配合不科学。电气工程具有很高的系统性, 即便是各种设备的安装, 也需要在实现设计好的框架下进行。例如, 使用最为广泛的建筑物结构钢筋, 被当作是防雷的引线或接地线, 那么为了在施工过程中更方便地发现, 需要将相互连接的部分比阿明出来。同时, 一些联结点、预埋件等, 都要配以详细的说明书。不同部分之间的配合完整科学, 在出现故障的时候可以节省大量的排查时间。
其次, 电气工程设计标准不规范。作者以自身的经验出发, 电力行业的电气工程设计不规范最长出现的问题是:缺少电气保护接地及等电位联结设计, 或是缺少电流开关RCD保护, 又或是在特殊结构中没有电缆设计设备的需求参数。这些问题虽然可以在后期得以解决, 却在施工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核对时间, 其原因仅仅是因为设计过程中额没有遵循标准的规范。
要实现电气工程设计的质量控制, 可以从多方面入手, 例如:保证电气设计中的有效性、实用性、经济性等问题, 从电气工程的实用特点出发, 保证工程电气系统具有良好的质量, 尤其是材料的选择方面, 使工程设计的经济性得到有效保障。
最重要的一点是, 通过对电气工程本身的调查, 合理编制施工管理要求, 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出发, 杜绝外界因素对设计目标实现的负面影响。
3 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我国各项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脚步加快, 电力行业的电气工程设计要求也日益提高, 设计水平的高低对电力供应过程中的实际效果有重要关联。从目前我国的供电企业电气工程设计现状出发, 重点体现出标准化和创新型是最主要的问题。同时, 大部分施工活动中还存在使用设备不合理、设计线路不规范等问题, 影响了电气的作用发挥。这些问题都需要日上解决日程, 为我国的电气工程设计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摘要:电力系统的发展程度, 标志着一个城市的先进性, 也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快慢。目前, 随着现代电力供应系统的逐渐发展, 电力工程的应用在电力企业中也越来越普遍, 作为一种凸显主要功能和企业地位的工作, 电力工程设计的质量高低, 直接决定了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效率、安全性和盈利性。在本文中, 作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 提出几点电力企业在电气工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并加以分析, 最终给出合适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电力企业,电力工程,问题分析,解决策略
参考文献
[1]陈海燕.电气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河北农机, 2014, 11:28+30.
[2]张萌.电气工程设计问题与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10:168.
[3]何晓亮.电气工程设计存在的问题研究[J].中华民居 (下旬刊) , 2013, 10:28-29.
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篇11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设计原则;设计人员问题
一、基本概念
建筑结构设计就是用结构语言来表达工程师所要表达的内容。结构语言就是结构师提炼出的关于自己观点的结构元素,包括基础、墙、柱、梁、板、楼梯、大样图等。然后用这些结构元素来构成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结构体系,包括竖向和水平的承重及抗力体系,再把各种情况产生的荷载传递至基础。
二、建筑结构设计类型
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分为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根据建筑物的层数,可以分为单层、多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建筑物根据所使用的结构材料可以分为:木结构、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混合结构等。建筑物根据其结构形式,可以分为排架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和大路结构等。
三、建筑结构设计的原则
完美的建筑结构设计就是在努力追求适用、安全、经济、美观、便于施工是结构设计人员最终努力的目标,在结构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结构设计一般在建筑设计之后,“受制”于建筑设计,但又“反制”于建筑设计。
2、结构设计不能破坏建筑设计,应满足、实现各种建筑要求。
3、建筑设计不能超出结构设计的能力范围,不能超出安全、经济、合理的结构设计原则。
四、建筑结构设计内容
1、确定结构方案。确定结构方案就是通过建筑所在地的地质情况和抗震情况和所需建筑的高度来确定建筑所需要的结构形式。
2、建筑结构计算。建筑结构计算包括很多方面,比如风的载荷、地震的载荷、结构自身的载荷等等。另外,还应该根据计算出来的载荷值和一些计算方法来确定构件的截面,综合计算出来的载荷值和构件截面进行弯矩、扭矩等一些内力的计算。最后,通过对计算出来的构件的内力值和一些对构件的要求和限制计算出构件是否符合文件规范和要求。
3、对施工设计图的设计和确定。根据以上计算出来的值对施工图纸进行设计和确定。
五、建筑结构设计需注意问题
1、某些设计底层设计空间大,但是没有抗震墙。这种结构不完善,有很大的安全隐患,没有明确的传力。在一些抗震分类当中,选择了不合适的抗震场地,最终导致了整个设计结构的错误,在一些混凝土配件之中,存在着配筋率不合格的现象,计算书和结构设计不一致,使结构强度降低,存在着安全隐患。在设计的过程中,一些设计人员偷工减料,设计的十分粗糙和简单,在施工图之中应该使用的大样图、系统图存在着漏洞,不能对工程的整体面貌进行反映,在设计之中没有对消防、耐火等级、安全等级、工程类别和设计依据等进行明确的交代和标明。
2、连续梁按单梁进行设计。在阳台边梁的设计中,如果较小荷重边梁长度较长时,问题将会变得很严重。因为较小荷重的边梁一般直接暴露在室外,这样就会受到很大的环境温度影响。梁的伸缩也会随着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这时梁的伸缩就会受到梁端柱或挑梁的约束,在梁的内部就会产生收缩应力,这种收缩应力作用于原已因为边梁上的荷重较小,而没得到设计者的重视,导致了梁在支座附近上部受拉區出现竖向裂痕现象,所引起梁的支座附近沿整个梁截面四周裂缝贯通,梁承载力降低,严重的影响了使用安全。
3、基础和地基设计存在问题
由于没有充分的分析地质勘查报告就进行了施工图的设计,仅仅因为设计者单纯的认为该值越小就越安全,造成设计值存在问题。有的设计者对软弱地基的认识不够,不通过严密的垫层计算就盲目采用加强承载力的方法,这是十分不安全和不经济的做法。在多层民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对于荷载值的计算没有按照规范的折减系数进行计算,计算结构的准确性很低。地基基础设计时经常会出现这类问题。例如,在高层的建筑物中,桩基的选择不当就会对其完工质量造成影响,甚至是对其环境造成损坏。
4、构造柱和承载柱设计存在问题
对于结构抗震性、承载力的提高都有作用的构造柱,往往在结构设计中被当作承重柱,这就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比如应力全都集中到构造柱处,构造柱第一个受到破坏,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减小了房屋的抗震能力。
为了受力分析简单一些设计者故意将截面高度设计的过小,但这为房屋的安全埋下了隐患,截面高度设计过小,这种设计错误常见于六度抗震设防区,这样设计导致柱顶不具备合格的抗弯强度,柱子会产生裂缝,这会使房屋的耐久性降低并且影响到住户的入住心情,会对房屋产生恐惧的心理,并且一旦遇到地震这种房屋容易倒塌。
5、楼板设计存在问题
作为建筑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承重构件,楼板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通过楼板把屋面的负荷转移到了梁或者墙上,所以楼板的设计关系到墙和梁等的安全性。为图计算方便将双向板和单向板的计算方法混淆,这容易导致楼板出现裂隙。
6、设计人员的问题
6.1 图纸设计不合理
不少单位设计院的图纸不符合国家规章制度的规定,设计粗糙简单,漏掉了很多重要的大样图和剖视图等。没有技术总监和项目总监的签名或者授权盖章,主要原因是图纸设计不合理,在设计过程中忽略了这一项;另一个原因是很多都是挂靠设计,技术总监等管理不善,为了免除自身的法律责任而不去签名,但是根据制度的规定其法律责任是不可避免的。图纸的目录中没有标准图和可供重复选用的利用图。结构设计图对于工程的水文和地质条件等情况没有做出说明,对于持力层的地基土也没有说明,还有一些能够反映工程细节的设计参数和安全等级等数据都没有在设计说明中进行明确交代。
6.2 设计与施工脱节
设计人员的设计工作没有从实际出发,脱离了实际的设计很难付诸实践,往往仅仅出于个人利益的角度而整天在办公室图纸堆里埋头设计,根本不了解施工的现场情况。对于自己的设计方案能否顺利的应用到施工中去一点自信都没有,有的会给施工带来很大的实际困难,例如增加施工的造价等等。
6.3 设计人员能力有限
设计中各种问题的出现大多是因为设计师没有对设计负责,没有引起自身足够的重视。对于居民的住宅设计不能够实事求是,根据自己的设计理念进行设计,盲目照搬现有的设计成果,通过简单的套用来完成设计说明。还有一些设计师没有充分理解设计的方法和规范性,或者有的人根本没有明晰的力学概念就开始了错误的计算模式,也不能够根据经验对计算的结果进行判断。
结语
浅谈水工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篇12
关键词:水工设计,水闸,防浪墙,质量管理,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 水工建筑的发展也非常迅速, 对人民的生活有重要的影响。水工建筑的设计人员必须提高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 结合实际情况, 采用合适的理论公式, 试验方式, 设计水工建筑方案, 要将这些设计策略和公式等结合在一起, 提高水工建筑业的设计质量, 为后续的施工做好准备, 为社会的发展, 人民安居乐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1 水工设计的内容
水工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点:第一, 总体布局设计;第二, 平面设计。水工的总体布局设计包括水工建筑的主体和建筑的其他配套设施, 水工建筑的主体具体是指闸、坝、主泵房, 还包括配电室、变压器室、水闸的启闭机室等主体建筑。水工建筑的配套设施具体包括水工建筑的维护设施、建筑管理房屋、水电建筑施工房屋建筑, 水工建筑工作人员的生活用房, 人员活动区域、建筑周围绿化等设施。
水工建筑的设计流程为:第一, 由水工、电气等提出配置专业设备的要求;第二, 由水工和建筑专业二者共同确定水工建筑的平面设计的形式, 建筑专业主要是负责建筑物在总体设计中的位置, 还包括建筑周围的交通位置、建筑本身的防火性、安全性、内部设计是否满足规定要求。水工建筑的设计人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要综合考虑实践中的多种因素, 使水工建筑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1]。
2 水工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2.1 缺少参考资料
缺少工程设计的参考资料, 严重阻碍了水工建筑设计的进度。对于水工建筑的设计, 要从具体的工程建设环境入手进行考察, 才能够保证工程质量, 使周围环境尽量避免受到较大影响, 对施工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很多工程设计者在工程设计之前没有进行实地的勘探, 导致在工程设计之时, 缺乏设计资源和信息, 无法完成工程设计方案[2]。因此, 就出现了很多工程设计者为了完成设计工作, 在没有准确资料和信息的情况下, 对工程进行设计, 设计出来的工程方案和实际的环境状况、气候水文、工程结构等相差较大, 导致后期工程建中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
2.2 设计方案建立在设计人员的想象基础上
在实地探勘时, 没有对施工环境进行具体的了解。很多水工建筑设计单位, 为了节约财力人力, 在对工程建设进行实地考察的过程中, 往往对工程勘探程序进行简化, 没有深入对工程施工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常常会导致工程设计方案和实际情况出现偏差, 勘探结论和实际情况之间出现问题。
2.3 工程设计方案和工程建设实际情况不符
很多设计部门的工作人员只对施工环境的水文、气候等进行简单的了解, 通过水利的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在公式选择的过程中非常草率, 以至于计算的结果和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入相差非常大。实际设计过程中, 很多设计方案中, 对建设材料进行高投入, 导致建筑原料以及购买资金的浪费。
2.4 设计方案和工程建设出现脱节的现象
设计方案的施工图进度跟不上施工进度, 施工设计图要涵盖施工中的每个细节问题, 尤其是工程建设的厂房机组部分的建设。但是实际的施工设计图跟不上工程施工的进度, 忽略了工程施工中的细节, 造成了施工过程中的众多问题, 增加了施工的难度。有的施工设计图非常简单, 对工程施工建设来说, 没有指导作用, 因此, 出现了施工设计图与实际施工之间出现脱节的现象[3]。
3 针对水工设计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水工建筑设计中常见问题的应对措施,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3.1 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 保证设计方案的可实施性
要在工程设计之前, 对工程建设的资料等信息进行搜集, 保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水工建筑工程浩大, 国家投入的资金也非常多, 工程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 对环境的影响也非常大, 因此, 必须在建设之前对工程进行设计, 应该考虑其影响因素。水工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决定着工程施工的进展, 还影响着未来水工建筑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如果不进行深入的勘探, 会对设计方案产生直接的影响, 比如, 绘图上出现问题, 和实际的建设位置出现偏差。在后期工程在建设中, 建设者发现了问题, 需要对工程设计进行改正, 不但对人力物力造成浪费, 还延误了工程进度。
因此, 在设计方案之前, 一定要对工程施工环境等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勘探, 采用最新的设计技术, 以及勘探工具, 在设计方案时, 要避免设计的人员众多, 一定要选择优秀的设计人员进行设计[4]。对工程施工环境的水温等环境因素进行了解, 避免水工建筑工程建设因施工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
3.2 对设计方案严格把关
在现实生活中, 工程设计方案的水平差异, 导致了很多问题的出现, 比如, 大坝的根基处理不完善, 导致大坝渗漏, 对大坝的结构和稳定性造成威胁。在水工建筑建设的过程中, 建设工程还没有正式完工之前, 混凝土挡墙等会出现一定的裂缝, 需要在工程建设中进行二次浇灌, 对裂缝区域进行再次的修缮, 人为的加大安全指数。
随着我国水工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 能够用于水工建筑工程建设上的新材料越来越多, 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水工建筑工程的运行效率。但是一些工程设计人员, 忽视了工程的实用性, 没有对工程建设后期的运行和管理进行考虑。我国的水工建筑, 一般维护费用和修理费用都比较高, 因此, 要加强对工程设计方案的监督, 提高设计方案的可实施性。
水工建筑工程对我国来说, 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基础建设工程, 对于我国工农业、人民生产生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水工建筑工程巨大, 工程建设复杂, 需要对工程提前设计。水工建筑工程在建设前, 要先对当地环境进行实地勘探, 气候、水文、地质等都会影响水工建筑工程建设的质量, 以及使用寿命。因此, 工程设计的水平对工程非常重要, 一定要减少工程设计中设计水平差距过大的问题。
3.3 提高工程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水工建筑工程对我国人民的生活以及国民经济收入都有重要的影响。在实践过程中, 水工建筑在设计中的问题尤为显著, 这取决于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水工建筑工程的设计直接决定着后期工程的建设, 设计中的问题会导致水工建筑工程在建设中出现问题, 会使水工建筑工程无法使用, 或者工程建设的使用寿命缩短。因此, 一定要有效解决水工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保证工程设计的质量, 为后续的施工奠定基础[5]。
4 结束语
水工建筑设计必须立足于实际的施工环境, 结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设计人员在设计方案时, 不但要考虑到水工的规定要求, 还要考虑到建筑施工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只有在设计时考虑全面, 才能保证水工建筑的安全, 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英峰, 张英义.浅谈水工设计的几个问题[J].吉林水利, 2008, 5:42-44.
[2]王海旭, 付子刚, 金旭晔.浅谈水工挡土墙设计应注意的问题[J].企业导报, 2011, 9:275-276.
[3]王凤群.浅谈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科技视界, 2014, 11:332, 353.
[4]陈义胜.浅谈现代水工建筑设计策略[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3, 2:50.
【设计存在问题】推荐阅读:
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05-15
问卷调查设计存在问题12-26
分析当前教学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09-04
变配电所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12-25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中存在哪些局限性特征?10-17
存在问题12-23
质量存在问题06-17
建设存在问题08-21
存在教育问题09-14
类型、存在问题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