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突出问题论文(共12篇)
存在突出问题论文 篇1
竹山县地处鄂西北山区, 莲藕是面积产量最大、销售时间最长、最受市场欢迎的水生蔬菜。为进一步提高莲藕产量、品质和效益, 近期我们对该县莲藕种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调查, 并提出应对措施。
一、山区莲藕种植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1. 品种老化, 种性退化, 上市集中
由于山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 加之莲藕用种量大、转运困难, 目前大部分农户采用的还是当地种植多年的老藕种, 其主要优势是煨汤易粉、适应性好, 主要缺点是退化严重, 长势弱、病害重、产量低, 一般亩产只在1 000~1 500kg, 产值3 000~5 000元。虽比种植水稻划算, 但与最新育成的莲藕优良品种相比, 产量、效益都相差甚远。有的农户虽然采用的是莲藕新品种, 但已种植多代, 因种性退化, 抗性、品质与产量都明显下降。另外, 绝大部分农户种植的都是晚熟品种, 集中在晚秋至春节上市, 价格偏低, 直接影响到最终效益。
2. 种植环境遭受污染
随着城镇的快速扩张, 农业面源污染范围扩大, 越来越多的山区藕田逐步被居民区包围, 正面临水源、土壤、大气环境污染威胁, 其中又以水源污染最为严重。近年来, 山区河沟一是上游居住人口剧增, 排污量加大;二是来水量减少, 对污水的稀释、降解能力减弱, 水质已大不如往年。使用污染严重的河沟水灌溉藕田, 极易造成莲藕腐烂。
3. 耕层偏浅, 土壤肥力、光照不足
莲藕耐肥、高产, 喜深厚、肥沃土壤及阳光充足环境。山区有很多藕田, 是由水稻田改造而成, 耕层较浅, 土壤肥力偏低, 蓄水纳肥能力有限, 种植莲藕长势较弱, 易发病害, 难以获得高产。有的藕田地处沟槽间, 受周围山体遮挡, 光照时间较短, 年积温偏低, 也难获得高产。
4. 施肥总量不足, 偏施氮肥
莲藕属高产作物, 对肥料需求量大。要获得高产, 一要增加施肥总量, 保证养分供应充足;二要配方施肥, 增施钾肥。但目前山区大部分农户种植莲藕时, 一是在施肥数量上明显不足;二是在肥料结构上, 施氮较多、施钾偏少, 影响到莲藕的正常生长与藕体膨大。
5. 有机肥用量偏少, 未充分腐熟
增施有机肥对增加莲藕产量、改善莲藕品质作用明显。但目前山区受劳力较少、价格偏高等因素影响, 施用有机肥数量呈递减趋势。特别是一些规模种植户为节省成本, 基本上只施化肥, 不施有机肥。有的农户虽然施用有机肥, 但由于施前未充分发酵腐熟, 施后反而影响莲藕生长。
6. 长期重茬, 连作障碍明显
莲藕不耐重茬, 长期连作会导致病虫害逐年加重, 产量、品质明显下降。但在山区, 农户受种植习惯影响, 藕田轮作换茬比较困难。一些划为示范区的田块, 要求农户只能种植莲藕, 换茬更加困难。有不少藕田, 因为连作导致的减产、减收问题非常突出。
7. 病虫害防治偏晚
不少农户对病虫害不是预防在前, 而是在危害症状已非常明显时才开始防治, 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机, 难以取得理想防治效果。有的甚至因为防治偏晚, 导致整田莲藕基本绝收。
8. 水分管理不到位
山区种植莲藕, 水源不够稳定, 加之专业大户较少, 因此, 大部分藕田难以按照莲藕生长对水层的要求, 及时进行科学管水, 这对莲藕正常生长和高产也有较大影响。
二、应对措施
1. 引进脱毒微型藕种, 科学搭配品种, 采用顶芽繁殖
直接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引进脱毒微型藕种, 虽然藕种价格较高, 但品种好、不带病、抗性强、产量高, 而且便于长途运输。经过2~3代繁殖后, 藕种价格便与采用当地老品种相差无几。在引进良种时, 注意早、中、晚不同采挖时间, 炒食、煨汤、藕带不同类型的品种科学合理搭配, 可保证均衡上市, 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 明显提高种植效益。另外, 切取莲藕芽尖, 采取顶芽繁殖, 可大幅度降低藕种成本, 方便藕种运输, 避免病害传播, 对加速莲藕品种更新换代非常有利。
2. 选择适宜种植环境
重新在水源、土壤、大气等未受污染的区域, 选择光照良好, 且耕层深厚、土质肥沃、水源较有保障的田块, 将其深耕、培肥、加固, 逐步改造为适宜种植莲藕的藕田, 并对周围环境加以保护。
3. 增加施肥量, 多施有机肥, 增施钾肥
根据藕田肥力及莲藕高产对养分的需求, 科学确定肥料用量。有条件的要多施经发酵腐熟的鸡粪、圈肥、饼肥等有机肥, 或者直接购买施用商品有机肥。也可在莲藕采挖后排水, 冬季种植一季红花草籽、蚕豆等豆科作物, 在莲藕种植前翻压做绿肥使用。还可结合轮作换茬种植1~2季玉米、油菜、大豆等农作物, 将秸秆粉碎还田,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另外, 钾肥对提高莲藕产量、改善莲藕品质意义重大, 要增施硫酸钾肥, 或施用含钾量高的复合肥。也可在底肥中每亩加施1~2kg生物钾肥。
4. 坚持轮作换茬, 严防重茬性病虫害
在莲藕茬口安排上要尊重科学, 一般种植1~2年后换茬, 最好能实施水旱轮作。如果藕田不能起旱, 可与水稻或其它水生蔬菜轮作。冬季对藕田实施清园, 用生石灰消毒, 或者灌深水, 可压低病源基数, 减轻来年病害。对重茬藕田, 将种藕用抗重茬剂“恩益碧”进行喷雾处理, 可以起到明显的防病增产效果。
5. 以防为主, 采取综合措施防治藕田病虫害
从藕田选择、品种选用、种藕处理, 一直到莲藕采挖, 对病虫害实施全程绿色防控。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 坚持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坚持抢在病虫发生初期对症施药, 同时加强藕田水肥管理, 促进莲藕生长健壮, 增强抗逆能力, 对减轻藕田病虫害, 提高莲藕产量效益可起到事半功倍效果。
(通联:湖北省竹山县农业局442200)
存在突出问题论文 篇2
秘书团队在办公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抓好办公室条线新闻宣传工作。全辖新闻宣传工作做得好与坏,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强有力的宣传队伍作支撑。如何抓好办公室条线新闻宣传工作队伍的培养,提升全行整体新闻宣传工作水平,就成为秘书团队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股份制改革之后,各二级分支行办公室发生着巨大变化,职能结构由办公室调成为综合管理部,职能由单一的办公室传统职能扩充为涵盖人力、党务、工会、法律、文秘、宣传、总务等多种职能。导致传统的办公室新闻宣传职能相对弱化,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人员队伍相对紧张,加之去年一大批骨干通讯员调整了工作岗位,使宣传工作的骨干力量有所减弱,进而影响到全辖办公室条线新闻宣传工作的全面开展。
为了解决随着改革发展带来的新问题,我们通过召开全辖办公室条线工作座谈会,调查、分析和研究,我团队认为,要抓好办公室条线新闻宣传工作队伍培养,提升全行整体新闻宣传工作水平,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认识工作意义,重视宣传工作。
1、充分认识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我们调查发现不少分支行领导只注重抓营销、抓内控,而忽视了的新闻宣传工作。银行作为企业参与新闻,是对新闻事业的贡献,新闻渗透到各行中去,更会推动各行的发展。搞好新闻宣传工作,有以下几点好处。
第一,宣传了全行的方针政策,有利于提高全行职工的思想觉悟;第二,宣传先进,鞭策后进,使新人新事层出不穷;第三是提高分支行知名度。在总行、外部媒体上宣传该行的的人和事,对内能鼓舞士气,增强职工的集体荣誉感;对外能扬名,使人们觉得这家行不错,有利于产品销售;第四能培养人才。要搞好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培养通讯员,而通讯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懂得一定的业务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善于调查研究,并有较好的写作能力,培养通讯员实际上就是培养银行内部管理人才。第五是相互沟通。各行之间,通过新管理方法新业绩突破不断涌出,将其进行搜集整理与本单位进行比较,继而使本单位的管理、经营方法在实践中进行修正和完善。第六可以提供各行历史资料。新闻是作为一种文化渗透到各分支行中来的,哪怕是一条简讯,一条标题新闻,都 是分支行历史进程的展览,有较高的保存价值。由此可见,新闻宣传工作对推动各行经营业绩发展同样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位明智的行领导,尤其是是在当今,应该把搞好新闻宣传作为加强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和加强单位经营管理的新招。
2、领导高度重视是宣传工作的助推器。通过总结今年新闻工作情况以及调研我们发现,目前新闻宣传工作仍旧在低水平徘徊的行,主要是该行相关负责同志还没有意识到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未能深刻领会省分行新闻宣传工作树立“市场竞争”理念和提升“品牌价值”的战略意图。省分行今年以来通过在年初2008年全辖品牌管理及新闻宣传工作会议、8月下旬的2008年下半年新闻宣传工作促进会议以及11月下旬的2008年办公室条线工作座谈会等场合多次强调新闻宣传工作的意义,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很多行已经着手行动起来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还有许多行依旧没有什么行动,新闻宣传工作停滞不前,有很大一部门原因是在于该行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新闻宣传工作一把手领导重视是十分重要。只有一把手高度重视,宣传工作才能发挥应有的效应。领导重视是我们做新闻宣传工作的关键。无论什么工作,只要领导重视,亲自抓,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干不上去的工作。我们将进一步与各行有关负责通知沟通,促使他们加强对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视。
二、注重队伍建设,加强技能培训
1、精心组织一支勤奋宣传队伍。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关键在于人,首先要建立健全一支政治素质好、理论功底强、业务水平高的新闻通讯员队伍,人员主要由综合管理团部负责文秘工作的同志和有一定文字功底和热爱写作的同志组成;这支队伍不在于多,而在精干。这些人善于抓住新闻宣传的切入点,找准可写的宣传点,对发生的事情又有及时报道的时间节点,跟得快,配合紧。同时还要勤奋、能吃苦、肯卖力。文字工作是一种苦差事,需要的是及时、快速,需要加班加点,甚至熬夜。不但要求有较强的文学、文字写作功底,还要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吃苦能力。敏感快速是对新闻宣传的基本要求。有能力、肯吃苦是新闻宣传工作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对队伍建设方面,要着重注意两方面建设:
第一.抓信息源队伍建设。广泛的信息源是新闻宣传工作的基础,缺乏信息信息源,宣传工作就会面临无源之水的境地,新闻宣传工作不能只依靠一两个通 2 讯员,必须与各个业务部门形成联动,建立覆盖全辖的信息源网络,为宣传工作提供更丰富的素材,同时也是对我们业务部门工作的极大肯定和宣传。信息源的建设是多方面的,各个部门、支行及分理处的工作动态、先进典型及情况反映,都可以成为宣传工作的信息源,通讯员要增强对信息的筛选甄别能力,从中挑选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加工。
第二,抓骨干通讯员的培养。注重发挥骨干通讯员的作用,培养有潜力的新的骨干通讯员,在政策资源上给予倾斜。宣传工作要抓重点,有突破,必须狠抓骨干通讯员的产量和质量。根据前三季度统计,骨干通讯员在总行级媒体的上稿比例占90%以上。去年,一大批骨干通讯员成长进步,调整了工作岗位,使宣传条线的骨干力量有所减弱,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挖掘具有潜力的新通讯员,加大对各级骨干通讯员的培养力度,定期召开宣传分析会,分析主流媒体的稿件要求、版面特点和阶段重点,并加强通讯员之间的联系交流,形成做好宣传工作的良好氛围。各级要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多关心、多支持宣传工作者,为他们创新创造、成长成才提供有利条件。
2、加强宣传工作学习培训力度。今年以来,省分行为新入行大学生进行四期新闻宣传工作的培训,培养并发掘一批有潜力的宣传人才。先后到三峡、荆门、沌口、孝感、黄冈、江汉、东湖等行进行金融新闻写作培训,着力提高辖内专兼职通讯员的工作热情和宣传工作水平,在队伍建设上取得了积极进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后省分行将继续组织召开通讯员培训班、座谈会等,邀请资深报社编辑、记者和专业人士为大家传授新闻写作技巧,让优秀通讯员代表介绍心得体会,通过提供学习交流的信息平台,提高通讯员队伍的整体素质。11月中旬,在主任室的带领下,组织辖内优秀通讯员到河南南阳分行考察学习南阳分行新闻宣传经验,大家收获颇丰。今后,各行也要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活动,激发通讯员的撰稿热情,充分挖掘工作潜能。总之,各行要采取“传帮带”和“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下大力气培养宣传工作人才,使年轻的新闻通讯员部都能有较强的文字写作能力,能独立从事宣传工作。
三、建立沟通机制,加强上下互动
1、构建宣传工作网络。根据省分行新闻宣工作特点,探索建立新闻宣传通讯员沟通互动机制。即省分行办公室秘书团队为抓手,各分支行综合管理部(省 3 分行各部门综合管理团队)为单元,各经营性机构(省分行各团队)基层新闻宣传通讯员为会员的新闻宣互动沟通机制。主要是做好三个层面的工作:
第一,省分行办公室秘书团队,加强联系与交流,在做好省分行内网的维护、优秀稿件向上级、外部媒体的修改推荐的同时,做好宣传工作的组织、培训、指导工作、达到稿件信息互通、工作互动的目的。
第二,各分支行(省分行各部门)和骨干新闻通讯员,加强联络与沟通,积极抓好宣传稿件撰写和基层新闻稿件的修改工作,达到上下协调、工作联动的目的。
第三,各分支行(省分行各部门)骨干新闻通讯员,要充分调动基层会员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第一线的基础作用,动员他们积极参与新闻稿件撰写工作。建立起省分行办公室秘书团队、各分支行综合管理部(省分行各部门综合团队)、经营性机构(省分行各团队)通讯员宣传工作的互动机制,努力形成由秘书团队、分支行(省分行各部室)、基层通讯员组成的宣传工作网络。
2、建立多种沟通方式。为了提高效率,除了LOTUS邮件沟通外,可建议稿件作者留下自己的工作电话和手机,方便稿件修改者及时电话、短信沟通辅导。针对近几年新入行大学生新闻宣传队伍,思想活跃、上网频率高的特点可以采取组建QQ群,便于大家在工作之外的业余时间交流探讨。此外,还可以利用培训、会议、外地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组织大家交流,提高大家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四、加大考核力度,建立激励机制
1、完善新闻宣传工作考核制度。制度是保证新闻宣传工作规范化、流程化的基础,通过完善新闻宣传制度建设,加大考核力度,才能实现新闻宣传工作的持续发展。省分行已经制订了《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新闻宣传工作指引》和《2008年新闻宣传工作考核办法》,但是还是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我们将根据实际执行反馈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第一,将宣传工作与各个机构的绩效考核排名挂钩。办公室条线每个季度对各个机构绩效考核的打分,将重点参照新闻宣传工作的排名情况。宣传工作纳入办公室条线管理,办公室条线管理纳入机构绩效管理,加大考核权重。从而引导各行认真研究宣传工作对绩效考核的政策变化,进一步增强对宣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第二,增强中行职工报的考核权重。我们将增加中央、总行级媒体上稿的权重,尤其是中行职工报的权重。同时,鼓励各行充分调动基层新闻工作者对宣传工作的积极性,将宣传报道任务细分,明确数量和质量,并签订目标责任书。要让他们在压力中成长进步。
2、建立激励机制是新闻宣传工作的前提。为了激励和调动新闻通讯员撰写写新闻稿件的积极性、主动性,省分行制定实施了《2008年新闻宣传工作考核办法》。该《办法》按不同媒体的宣传价值和上稿难易程度,采用积分办法,分五个档次对各行新闻宣传工作进行综合考评。但是该制度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激励有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两种,过去我们正向激励用的多,负向激励用的少,下一步政策调整将双向激励并重,加强宣传压力、激励传导,切实增强政策的有效性。同时,每位通讯员在完成基本任务数的基础上按照上稿层次、字数、版面的不同,给予不同的奖励;对于完不成任务的,给予批评,并要求在年终汇报会上说明原因。
第一,鼓励各单位争取内部政策支持力度。各行办公室主任要主动争取行领导对该条线工作的政策支持,可参考省分行有关奖惩办法,结合本单位实际,指定适合于本单位的激励机制。此外,对优秀通讯员实行公费旅游、休假等奖励政策。
第二、不要忽视精神激励机制的重要性。文字工作者的写作,实际上是一种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一篇好的作品稿子是呕心沥血辛勤劳作的智慧结晶。各级领导必须充分认识到多层面的奖励作用。要想让这些宣传工作人员真正持久地保持一种写作的旺盛激情,多种激励手段是不可缺少的。作为激励,他包含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作为领导,要经常看到他们的成绩,利用一切可能的场合对他们进行肯定和表扬。同时,各级用稿部门要尊重稿件第一作者的署名权,从而激发作者的写作热情。
第三、加强了新闻宣传工作的“硬”件建设。各分支行要在新闻宣传工作的软硬件上给予大力支持。如配备好外网计算机,购买摄像机、数字录音笔和照相机等设施,改善新闻宣传工作者办公条件,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广交媒体朋友,加强媒体合作
1、加强与总行和外部媒体的沟通。一是重点加强同《金融时报》、《中行职 5 工报》等纳入总行考核范围的新闻媒体的联系,逐步建立起经常性的联系渠道,及时沟通稿件存在的问题和用稿时机、偏好,努力提高我行在以上报刊的上稿量。二要善于广泛结交媒体关系,广交媒体朋友,要充分利用有关媒体为本单位社会宣传服务。既要花钱或少花钱让媒体去为本单位宣传,又要不花钱让媒体去做宣传。
存在突出问题论文 篇3
调查发现,有些养牛户为省钱或因经济困难不建专门牛房,常年露天拴系,冬不防寒,夏不避暑;有的因陋就简,利用旧房作牛舍或在庭院中搭建,舍内通风光照不好,阴暗潮湿,空气污浊,运动场地不足,奶牛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会严重影响其健康,降低其生活性能。
建议:养牛户应该到村里规划的养殖区内建造适合奶牛需要的牛舍,要求牛舍冬能保暖,夏能降温,通风良好,光线充足,场区设运动场和遮阳棚。确实不具备建造条件,也应尽量将现有的牛舍改建好,力争给奶牛创建一个舒适的“住处”,让奶牛在舒适的环境里多产奶。
2.品种不纯,整体产量难提高
有的养牛户由于没有经验,加上没有识别奶牛品种优劣的技术人员,主要靠牛经纪人介绍。而从事牛经纪行业的人多为社会闲散人员,他们责任心不强或能力有限,或为一己之利,致使养牛户引进的大多为杂种牛,日产奶量很低,有的仅为12公斤左右。让养牛户蒙受损失。
建议:①养牛户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如何识别奶牛品种是否纯正、品质是否优良的经验。②购牛时最好找一位业务部门的技术人员做参谋。③养牛户应及时淘汰劣质牛,调整牛群,达到品种纯正、品质优良、高产稳产。
3.不重视牛的运动,体质、效益受影响
有些养牛户习惯把奶牛拴在木桩上,使奶牛运动量不足,导致奶牛生长发育受阻,体质较弱,抗病力差。有些养牛户因工作量大,时间紧,对刷拭牛体不重视,致使牛污垢遍体,甚至孳生体外寄生虫。从而影响了产奶量。
建议:①舍饲奶牛,应每天上下午各自由运动1次,每次时间为1小时左右。②刷拭牛体能保证皮肤清洁,利于挤奶工作进行,每天要坚持刷拭牛体1~2次,每次3~5分钟。
4.营养性疾病、乳房炎发生严重
在测试牛群中,发现体况适中、营养良好的牛并不多。多数表现偏瘦、弓背、凹腰、X形后肢,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日粮营养不平衡,精粗比例、钙磷比例等失调,缺乏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乳房炎的发生多是由于各阶段对奶牛的饲养管理不善造成的。特别是产前产后时期、干乳时期要加倍注意,因为此病会严重影响奶牛的产奶量。
建议:改善奶牛的日粮结构,增加营养均衡度,满足奶牛营养需要。根据奶牛的不同生理阶段,饲喂不同的日粮,根据乳房的生理变化及产奶量的多少,适当调整日粮比例及日喂量。清洗初孕牛乳区时,要特别注意不要将堵塞乳头乳孔的蜡质擦掉,以防止细菌沿乳孔进入乳房。每次挤完奶后,一定要用消毒液浸泡乳头。发现有乳房炎征兆时,及时用药物防治。
5.饲料调制不科学,搭配不合理,粗饲料品种单一
在被调查的养牛户中,多数没有按照奶牛的营养标准合理搭配、调制日粮,粗饲料品种较少。他们全年的粗饲料都是以青贮玉米秸秆为主,几乎不搭配任何干草。精料也是喂喂停停,根本不能满足奶牛的营养需要。导致奶牛的生产性能不能正常发挥。有的奶牛头胎产奶量日均已达18公斤,二、三胎时依然维持在这个水平,产奶量没有明显提高。
建议:业务部门要强化对养牛户的技术指导,改传统的饲喂习惯为科学的饲养方式。奶牛为草食性家畜,日粮应以多样化粗饲料为主,适当补充精料,一般每生产1公斤牛奶,补300克精料,日粮中精粗比例通常按2∶3搭配,或按精料、全株玉米青贮料、干草(3~5种)各占1/3调制。
6.经营管理欠科学,走哪儿算哪儿凭感觉
一些养牛户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在对农户调查中,当被问及一头奶牛的年收入情况时,竟无一人能说出个准确数。追问有无各项生产记录时,回答往往是说只要记清卖多少奶就行了,还要什么记录,那多麻烦。生产过程中没有用料、用药、发情、配种、妊娠、分娩、产奶、消毒、防疫、治疗、饲料消耗等记录。这样会导致生产经验得不到及时总结,该降低的成本降不下来,该加强的环节得不到加强,管理水平提不高,生产水平上不去,降本增效无从谈起。
存在突出问题论文 篇4
1.1现行兽医管理体制不完善
现行的兽医管理体制规定县乡二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的人财物是相互分离, 彼此之间仅具有业务上的联系, 对于乡兽医站来说, 县畜牧局对其仅具有监督、建议和指导权, 没有经济惩罚权和行政制约权, 再加上县兽医站工作人员缺乏有效监督, 大部分兽医人员并没有完全从事本职工作。
1.2县级动物防疫人员队伍力量不足, 专业技术水平有待加强
由于经济条件限制, 有些县级动物防疫工作资金不到位, 直接导致防疫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责任意识不强, 整体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在进行动物防疫工作中, 剂量不准确、消毒不严、 疫苗保存不当等操作失误现象屡次发生, 甚至会发生漏防现象等, 这些都给动物防疫工作质量与效率带来严重负面影响。
1.3动物免疫标识制度实施难度较大
动物免疫标识制度主要是用于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的秩序, 确保防疫工作的质量,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较多难度。首先是耳标设计制作存在不合理之处, 现行耳标是由硬质塑料制成, 质量不高, 也会导致动物耳朵受伤感染;其次防疫结合工作不到位。实际上有很多养殖户给动物佩戴耳标意识不强, 也不太在意耳标的保管, 也有相当一部门防疫人员对动物免疫标示制度认识不到位, 这都给动物防疫工作带来很多不利影响。
2有效解决县级动物防疫工作思路
2.1有效改革现行兽医管理体制
改革现行兽医管理体制首先是加强基层兽医组织垂直管理制度的实施, 要进一步加强县级畜牧管理部门职责, 加强对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监督与制约, 明确责、权、人, 真正提升动物防疫工作的效率。
2.2加大县级动物防疫工作的经费投入, 建立健全动物防疫补偿机制
县级政府要重视动物防疫工作, 意识到其对畜牧业的重要性, 要支持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 并给予及时的资金支撑, 充分调动动物防疫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使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同时建立健全动物防疫补偿机制, 最大限度降低养殖户的损失, 促使畜牧业的和谐稳定发展。
2.3加强动物防疫人员队伍建设, 提升其综合素质与技能
在任用动物防疫工作人员时, 要严把人才关, 选拔素质高、技能水平强的防疫人员, 同时对于在职防疫人员要定期对其进行相关知识、技能培训, 并将其纳入到工作考核范围内, 以建设出一支优秀的动物防疫工作队伍。
2.4严格检疫
严格检疫能有效降低防疫工作阻力, 阻止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在实际检疫工作中, 检疫人员要严格检查动物的产地、运输以及屠宰情况, 认真检查免疫标识, 同时做好免疫证和耳标的回收工作。唯有严把质量关, 才能够从根本上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篇5
(一)形式主义方面
一是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以会代学,以工代学的情况多,系统学习理论少。
二是在工作中处理问题就事论事、就工作论工作,思路不宽。有时从客观条件上找原因多,自身工作思路、工作作风方面努力程度不够。
三是工作重规划、轻实施、轻细节。
(二)官僚主义方面。
一是学习研究不够,深入基层、群众中调查了解情况少,习惯于在办公室想事做事。
二是群众工作经验缺乏,对党的群众路线认识不深,对坚持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重要性认识不足。
三是不能虚心向群众学习,不能真心对群众,不能热心为群众服务。
(三)享乐主义方面。
一是存在厌战情绪,工作中每天接触的都是单一重复的事,对工作要求不高。二是主动想工作不够,研究开展不够。
三是艰苦奋斗思想淡化,进取心不足。
(四)奢靡之风方面。
一是自律观念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作风不够朴素、不够勤俭的问题。
二是在生活中还存在着讲面子、讲排场的现象。
存在突出问题论文 篇6
这一良好局面的形成,既是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结果,也是广大共产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立足岗位扎实奉献的结果。对于全系统各级党组织的工作,尤其是厅机关和直属单位党的工作,厅党组是充分肯定的。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机关党的工作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尤其是在转变干部作风、提高行政效能、服务基层群众等方面,措施不够有力,效果不尽如人意。在前不久的全省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守盛省长、来山常务副省长都对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提出了严格要求。下面我着重就如何做好党的工作,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强调几点意见。
要把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在近几年省作风建设领导小组组织的省直机关作风建设民主评议活动中,我厅的排名一直比较靠后,去年在55个被评议单位中排名第49位,反馈给我们的否定性意见占到意见总数的82%。每年民主评议反映的作风问题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服务意识不强,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二是工作效能不高,办证手续繁琐,办事人员拖拉;三是以权谋私,索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层层索贿,关关要钱;四是不作为,对于破坏耕地、违法开矿等违法行为监管不力;五是行政程序不规范、不透明,政策执行的自由空间大。为什么人家年年都跟我们提相同的问题?说明这些问题普遍存在,反复出现,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们国土资源部门的形象。对此,我们务必要引起高度警觉,从思想上、体制上、监管上深挖根源,痛下决心加以整治,以更好的服务、更实的作为、更廉的形象,赢得全社会的认同和好评。作风建设同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一样,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党组织必须切实负起责任来,拿出切实有效的办法,把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融入到创先争优活动当中去,融入到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当中去,用机关作风建设的成效来检验我们的党建活动,推动机关党的工作真正由虚向实转变、由软约束向硬约束转变、由以时段性主题活动为主向构建常态化长效机制为主转变,带动全局工作的良性发展。
要下大力气解决机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大力推行依法行政。我们要牢固树立依法行政意识,全力推进政务公开,公开办事依据、条件、要求、过程和结果,防止“暗箱操作”。要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推动行政审批标准化和精细化。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全面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行政复议、应诉和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裁决工作,认真做好来信来访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是要大力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健全完善厅机关电子政务建设,整合提升現有行政审批系统,确保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行政审批业务网上高效运行。要加强对窗口服务人员的素养和业务培训,继续开展党员示范岗活动和青年文明窗口创建活动,切实改进服务态度。
三是要大力提高行政效能。要进一步加大国土资源管理公共信息披露力度,完善信息公开的程序和要求,提高透明度。要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加大对重点工作的分解落实和督察督办。要推行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告知和限时办结制度,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四是要大力推进廉洁从政。要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抓源头治理,着力加强制度建设;抓教育防范,筑牢思想道德底线;抓监督检查,严格规范权力运行;抓惩治问责,依法依纪查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努力形成系统内风清气正的干事环境。
要大力提高机关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是要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机关党的工作。各单位要落实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党组(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意识,履行抓党建的工作责任,落实机关党组织职能职责,支持机关党组织有效开展工作。要结合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和“机关支部联基层”活动,选优配强党务干部,尤其是基层党组织书记,把党务岗位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平台和基地,选配优秀的年轻干部到党务岗位锻炼。加大机关党务工作人员与行政业务人员双向交流力度,始终保持党务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二是要推动机关党的工作创新。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新工作理念,丰富工作内涵,将机关党的工作与服务大局紧密结合起来,与促进国土资源事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与培养塑造干部结合起来,与促进社会和谐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业务工作的“同频共振”。要创新工作方法,增强工作实效,把握新时期党建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深入研究新时期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和思想愿望,运用更科学的理论成果、更人性的活动载体、更贴切的组织方式,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国土资源事业中来。
三是要推进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工作。要结合各单位工作实际和人员实际,健全工、青、妇等各类群团组织,引导支持群团组织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活动。各个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有益于凝心聚力、有益于身心健康、有益于和谐稳定的各种活动,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树立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的精神,保持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心态,在全系统上下形成奋发有为、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此为作者在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机关和直属单位党的工作会议上的书面讲话,有删节,标题系编者所加)
存在突出问题论文 篇7
一、当前马场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
㈠冰川退缩, 雪线上升
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 我国西北等地区气温近百年来上升了4~5℃。气温上升使祁连山冰川消融加速。祁连山原本被誉为“高山冰原水库”, 养育了数千万人民, 是千里河西走廊的“母亲山”, 是军马场的主要水源地。但近年因为雪线上升, “母亲山”已伤痕累累, 满目疮痍。据调查, 解放初期祁连山的积雪终年不化, 但目前到了7、8 月份的时候, 祁连山积雪大多消融。随着气候变暖, 祁连山雪线上升, 冰川和积雪面积减少。冰川局部地区的雪线正以平均2~6.5米/ 年的速度上升, 有些地区的雪线上升达12.5~22.5 米/年, 预计祁连山雪线会继续升高, 将从2000 年的4400~5100 米上升到4900~5100 米。冰川冰面将继续减薄, 冰川的萎缩态势也将继续。冰川退缩, 雪线上升, 融水量减少, 直接威胁着马场的生态环境。
㈡植被退化, 气候异常
30 多年前, 军马场风调雨顺, 气候环境条件非常优越。在这个时期前, 马场主要是以畜牧业为主。但随着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军马的需求量大幅度减少, 马场划归地方管理, 对马场原始的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马场经济逐渐转型, 开垦草原造地、草原超载养畜、林地偷牧等现象日益严重, 同时在发展采矿业、旅游业及铁路建设等活动中, 缺少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造成马场植被不断被破坏, 草场退化, 植被覆盖面积减小。草原本身生态就脆弱, 再加上过度放牧, 降水量少和水土流失等方面的影响, 使得草场的生态功能严重受损, 调节能力下降。干旱发生频次增加, 风沙扬尘不断, 气候发生异常。
㈢鼠害严重, 草场退化
近几年来, 军马场的鼠害问题明显加重。主要品种是中华鼹鼠、长爪沙鼠和草原鼠兔, 它们在草原上是家族式掘洞群居, 食量巨大, 繁殖力强。掘洞对草原造成严重破坏, 致使草场逐步退化, 造成恶性循环, 使得本来已经十分脆弱的草场接近崩溃的边缘。据调查, 马场草原均不同程度遭受鼠害, 且阳坡重于阴坡, 植被差的地方重于植被好的地方。在靠近祁连山的高山草甸区, 鼠害特别严重, 受害面积约为12.3 万亩。干旱是导致鼠害的主要因素。阳坡受到的阳光照射更为猛烈, 其水分蒸发较严重, 相比阴坡干旱, 鼠害更严重。而退耕还林还草试验田区域, 植被覆盖好, 保持水分的能力强, 较为潮湿, 鼠害轻。生态恶化, 老鼠天敌猫、蛇、黄鼠狼、猫头鹰等的缺乏也是导致近几年来鼠害问题严重的重要因素。生物灭鼠难度大, 灭鼠工作不到位, 则是鼠害泛滥的重要原因。
㈣垦荒逐年加快, 生态平衡破坏
20 世纪50~60 年代, 军马场属军队编制管理, 主要以养殖军马为主, 适量开垦耕地种植牧草养殖马匹, 费用由军方供给, 耕地面积基本稳定, 耕地挤占草原情况较少。从70 年代开始, 马场垦殖草原速度逐年加快, 至90 年代初, 累计开垦草原55.76 万亩, 期间9 万亩耕地陆续撂荒后, 已自然恢复植被, 厂区现有耕地46 万亩。原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分光已不在, 现实的军马场变成了垦荒种地, 广种薄收, 靠天吃饭的农场, 致使原来的草原失去了涵养水源的功能, 变成了水资源的消耗区。随着军马养殖逐渐减少, 军马场失去了国家养殖军马的补助费用, 转产为自收自支的经济实体, 目前养殖的3000匹种马, 几乎不能给马场带来任何经济效益, 马场每年还需100 多万元使山丹马保存种苗, 让山丹马繁衍下去, 养马已成为山丹马场的负担。
㈤人为活动频繁, 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
军马场解放前人口不过千人, 以饲养军民为主。20 世纪, 随着军马场的发展, 出现大量移民, 目前人口已达1.84万人。为了生产与发展, 垦荒造田, 偷盗林木, 挖取药材等现象十分普遍。导致林草植被破坏严重, 不但严重影响了生态安全, 而且侵占了动植物的栖息环境。致使多种树木、灌木、草类数量骤减, 各种动物活动范围大幅减小, 数量急剧下降, 特别是经济价值较高的雪豹、野牦牛、蒙古原羚等已处于灭绝状态。
二、整治对策
㈠加大宣传力度, 培育生态文化
当地政府和马场管理部门要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标语等多种形式,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职工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 引导职工积极参与保护生态环境活动。坚持把生态环境阶段性集中整治与日常性管理相结合, 制定全体职工共同参与保护环境的责任机制和约束机制, 努力形成职工自我管理、自主发展、自觉保护环境的长效机制。把保护马场生态环境变成广大职工的自觉行动。
㈡调整产业结构, 恢复自然生态
马场应合理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丰富资源, 逐步调整产业结构, 缩减种植业, 稳定马生物制品等工商业, 发展旅游业。使得马场经济莫过于依赖种植业, 把发展畜牧业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 控制载畜量, 既保证草场恢复又为马场增收提供后续支持。以马文化为中心, 联手政府共同合理开发旅游资源, 把培育优良马种与旅游业相结合, 建设特色生态旅游观光基地。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互促进的发展道路。
㈢退耕还草还林, 恢复林草植被
持续推进国家退耕还草还林工程, 选取柠条等适合马场的灌木林种, 发展林业经济;缩减农田数量, 鼓励员工退耕并为其争取更多的政策补贴以保障生活。加大保护区内林种牧草的保护工作, 完善相关的保护条令, 做好监督和处罚工作, 杜绝管理员因生活需要而在区内放牧的现象。提高当地居民对退耕还草还林地带的保护意识, 保护区及周边应控制农药、化肥等化学物品的使用。加强退耕区域的网围栏建设, 避免外来放牧者对该区域的破坏。
㈣治理鼠害, 保护生物多样性
存在突出问题论文 篇8
一、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 教学手法陈旧。
传统的英语教学中, 普遍采用的是教师占主导的教学模式, 不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只能被动接受, 按照教师的指示按部就班学习。因此, 大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只是“依样画葫芦”, 不知其然, 更不知其所以然。
2. 教学模式僵化。
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于新课程教学模式的精神不理解, 缺乏自我创新精神, 将模式的程序生搬硬套, 导致只有模式的形式而没有模式的精神, 过程生硬低效, 降低了教学的效果。例如在设计听力教学时, 给学生安排游戏活动, 让学生在游戏的同时掌握和理解所听的英语材料。在教学实践中, 由于一些教师的处理方法不当, 这些游戏活动往往流于形式, 看起来热闹, 却起不到应有的教学作用, 使得课堂教学本末倒置, 学生的能力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3. 教学活动表面化。
在教学中, 很多教师都精心设计了不少教学活动, 但通常会流于表面, 学生的参与性不高, 只有少数比较积极的学生在配合, 很大一部分学生成了“沉默的大多数”, 在一旁被动地观望。学生在一起看似在解决问题, 但是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较差, 一些简单的问题都没有真正解决, 学生没有积极地进行思考, 能力没有得到锻炼。
4. 缺乏分层教学。
在教学中, 我们发现很多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还是沿用传统教学中常用的简单统一的一刀切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以集体教学或者统一授课的方式居多, 鲜有符合学生个性的有价值的教学活动。为改善这种状况, 初中英语教师应注意在教学中加强分层教学。
5. 教师的引导力度不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展开, 一些全新的教学模式已经走进了课堂, 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重视。然而, 一些教师却因此而放松了对学生的引导, 教师的价值得不到体现, 造成了学生学习的盲目和混乱。事实上, 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有力引导, 教师应像战场上的军师一样, 牢牢掌控着教学的全局, 对于诸如教学素材的选用、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安排以及学生活动的组织等都要有一个准确的把握, 以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及课堂教学的整体方向正确。
二、对策与措施
1. 学习新课标理念, 明确新课标要求。
首先, 要对基本的理念加强学习, 理解新课程教学的要求, 把新的素质教育理念与初中英语教学的特点结合起来, 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 要加强教师创新能力的激发, 让教师成为实验研究者, 逐步积累起教学的经验, 并逐步推广, 逐步完善。
2. 对学生进行分层教育。
每一名学生都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 他们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理解程度自然会存在差异, 所以, 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无法适应英语教师教学实际需要。教师应以学生为本,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重视因材施教。应该针对学生实际情况, 开展分层次的教学工作, 把学生分成若干不同的层次, 每个层次都有相应的标准与目标, 有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内容体系。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每个层次学生的特点, 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环节, 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每个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 本着“拾遗补缺”的原则, 因人施教, 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实践表明, 分层教学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先进教学方式, 可以让学生将自身的学习潜能全面地发挥出来, 极大地促进学习活动的展开。
3. 提高教师素质。
(1) 树立正确的教材观。牛津教材编写和旧教材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 如果我们用老的方法教学新教材, 难免遇到困难。所以, 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 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 对教材的内容进行研究, 并在教学中灵活地加以安排, 提高课堂教学的创造性。
(2) 科学定位教师角色。新课程理念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教学的促进者、课程体系的构建者、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引导, 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 全方位地展开课堂教学, 培养和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存在突出问题论文 篇9
一、高中学校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 资金不稳定等因素使得预算编制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难以把握
高中学校预算编制工作的科学性和准备性难以把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高中学校预算资金的主要来源是招生收入所得, 由于开展编制预算工作时还未进行招生工作, 所以就存在资金数量的不确定性, 不能明确可投入后期工作的预算资金数额; (2) 高中学校各项支出没有指标和硬性规定, 就会存在对每个项目预算过高或过低, 甚至刻意虚报谎报预算现象的发生。
(二) 预算管理体制不健全, 执行力过弱
当前的高中学校财务管理中普遍不重视预算管理工作, 没有建立有效的预算管理体制, 从而造成了执行力过弱。这主要表现在: (1) 没有制定针对预算管理的制度, 即使有也是很空泛的内容, 没有针对预算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制定切实可行制度规范; (2) 大部分的高中学校没有成立针对财务预算的管理科室, 没有配备专业的预算管理人员和预算监督人员, 造成在预算管理工作中不具备专业人员的工作能力, 使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大打折扣。
(三) 预算与工作成绩没有实现挂钩, 不能体现预算功能
在高中学校财务预算管理中预算与成绩不能实现很好的挂钩甚至完全没有联系是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主要表现在财务预算与以后的资金具体投入环节以及实现效益方面完全是不相干的两部分, 在高中学校的体制建设中缺乏针对预算资金分配效益和使用效益的绩效评价体系和奖惩措施, 造成了预算管理工作的形式化。
二、解决高中学校财务预算管理问题的对策
针对高中学校财务管理中体现的以上三个突出问题, 应进行积极的思考, 找到切实可行的对策, 进而实现提高高中学校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目的。
(一) 加强预算编制信息化建设, 提高科学性和准确性
针对预算编制工作中科学性和准确性难以把握的问题, 主要应从加强预算编制信息化建设方面着手。针对招生收入金额不确定的问题, 高中学校应对近几年的招生信息做好统计工作, 同时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所得的信息进行分析, 从而总结出规律, 能够缩小预算资金的不确定范围;另外要针对每项高中学校所涉及的固定或不固定资金投入制定明确的指标, 并针对市场变化划定出一定的可变范围, 并将这些信息在计算机中建档, 便于在预算编制进行中随时进行查询, 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预算编制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二) 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制, 增强执行力
在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制建设, 增强执行力方面, 高中学校财务预算管理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改革。 (1) 要参考其他机构的预算管理制度并结合高中学校自身的特殊性, 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要针对学校每一项支出制定出具体的预算程序和相关的实行制度规范; (2) 要针对财务预算工作成立专门的从事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科室, 科室要配备专业的预算管理人员和预算监督人员, 要确保这些工作人员在预算方面的专业素质, 还要不定期地开展培训, 进一步增强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
(三) 引入奖励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 增强预算管理功能
为了增强预算的管理能力, 在财务预算工作中引入绩效评价体系和奖惩措施非常有必要, 这是在市场经济下高中学校健康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建立了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和奖惩措施, 能够充分提高高中学校资金的使用效益, 对资金使用情况能够进行全面的考核、监督和评价。同时能够将学校经费与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捆绑起来, 实现预算与工作成绩的有效挂钩, 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资金的浪费, 提高了教师及高中学校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对高中学校的事业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在高中学校财务预算管理中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 形势比较严峻, 需要对财务预算编制、预算制度和预算功能体现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突出问题加强重视, 找到这些问题的根源所在, 并针对这些现状对对策进行思考, 从多个方面着手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最终实现促进高中学校财务预算工作健康有序发展的目标。
摘要:文章对高中学校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进行了探讨, 在对这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对策。
关键词:高中学校,财务预算管理,突出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万波.高中学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1, (14) .
[2]刘金永.浅析高中学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师, 2013, (7) .
存在突出问题论文 篇10
一、票据空转的成因
根据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经济人”假设, 任何个体和团体都受利益最大化驱动, 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经济人”有三个特征:第一, 经济人具有自利性, 即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是驱策人的经济行为的根本动机;第二, 经济人具有理性, 既每个人都关心自己谋求最大的利益;第三, 在良好的社会秩序下, 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自由行为在“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 会无意识地和有效地增进社会公共利益。所以, 在“经济人”假设中, 制度完善是社会福利增加的前提。然而, 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制度建设有待完善, “经济人”可能在利益驱使下对社会造成不利影响, 票据空转就是商业银行和企业在制度不够完善条件下博弈的产物。
(一) 绩效考核机制是商业银行推动票据空转的主要动力。随着股份制改革的不断推进, 商业银行各项机制不断加强完善, 都初步建立起一套绩效考核机制, 而各项指标中最重要的无疑是存贷款规模。上级行根据下级行各项指标玩成情况确定下级行的工资和费用规模, 中层干部以及全体员工的收入与之挂钩。为了自己的工资和奖金, 基层银行必定会围绕考核指标这根“指挥棒”进行经营活动, 追逐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难免发生。空转票据就是一种短期行为, 可以在短时间内做大存贷款规模, 降低不良贷款率, 并且赚取贴息收入。
(1) 收取保证金签发银票, 是银行增加存款的重要途径。企业在办理银行承兑汇票时须先存人保证金, 这些保证金来源较多, 有的是企业自有资金, 有的是贷款资金, 还有的是贴现资金。根据相关法律法规, 贷款和贴现资金用于银票保证金属于违规行为, 但是只要资金划到其他银行转一圈再划回来, 基层银行为了完成存款任务, 一般就睁只眼闭只眼默认了。部分银行甚至仅从完成指标的角度出发, 主动去找有业务来往的关系企业进行贷款, 让企业用贷款资金作为保证金, 再签发银行承兑汇票, 如此循环空转。对于基层银行来说, 不管存款来源是什么, 只要表面上看来合理合法, 完成存款和贴现任务, 奖金到手就万事大吉, 而且还可以与客户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 开展更多的业务, 获得更大的综合收益。
(2) 票据空转, 可扩大贷款规模, 是银行掩盖资产结构风险和降低不良贷款率的有效途径。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机构, 将社会存款贷给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一旦企业出现问题, 出现坏账, 就会给银行带来巨大的利润损失, 不良率则是衡量一家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主要参考数据。在商业银行报表中, 票据贴现属于信贷资产, 计算在贷款规模内。因此, 在不良贷款这个“分子”不变的前提下, 拼命空转票据, 就可以使信贷规模这个“分母”短期内迅速膨胀, 实现不良率的降低。
(3) 银行可赚取贴现利息。银行承兑汇票贴现风险低, 是商业银行的一项基本业务, 贴现利息也是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银行由于头寸原因, 对于大额票据一般进行转贴现处理, 即可赚取稳定的利差, 锁定利润, 防范贴现利率变动风险。在这个低利润时代, 银票贴现利差大幅缩小, 这就要求各行必须做大贴现量, 达到以量补价的效果。何况各行对于贴现量都有考核指标, 信贷员奖金与之挂钩, 这就更加直接刺激了基层银行疯狂空转票据的行为。空转一次, 又有存款奖金又有贴现奖金, 何乐而不为?可以说, 票据业务已成为各大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
(二) 企业为获得融资的好处配合银行完成任务, 而贴现利率与存款利率倒挂则激起了企业空转票据的积极性从企业利益角度出发, 参与空转票据的收入是六个月保证金的存款利息, 支出则是银行承兑汇票的手续费和贴现利息。票据贴现作为企业的融资行为其利率应该高于存款利率, 企业贴现的支出应该大于其保证金的利息收入, 所以正常情况下, 企业空转票据是要亏损一部分利差的。但是, 有些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并不是很好, 风险很大, 综合收益也不高, 对于银行不具有吸引力, 银行在为这些企业提供融资时往往持谨慎保留甚至否定态度。所以这些企业必须积极主动配合银行, 满足银行各种要求, 帮助银行完成各项指标, 和银行搞好关系, 这样银行才会对应的给予融资等方面的好处。
二、票据空转的不利影响
(一) 商业银行负债结构失衡, 影响流动性。银行作为负债经营机构, 应该随时满足存款人的提现需求和贷款人的贷款需求, 也就是说银行需要保持一定的流动资产来满足客户的流动性需求。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反映了银行的变现能力, 银行资产的流动性越高, 其变现能力也就越强, 自然应付突发的客户提现等事件也就越强。银行保留的高流动性资产越多, 其机会成本损失就越大。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过程中, 可能由于资产和负债结构失衡或期限搭配不当等原因, 导致资产组合在适当的期限内提供资金的成本意外增加的风险, 以及不能及时以合理的价格清算头寸的风险。票据空转作为一种短期行为, 确实可以在短期内虚增存款, 保证金存款占比不断攀升, 导致广义货币M2快速增长, 但是却会影响银行的负债结构。表面上从基层银行来看, 用贴现、贷款资金办理银行承兑汇票, 然后贴现, 再开票, 如此循环, 没几次就完成了存款任务;但是从整个银行体系来看, 这些存款主要是靠保证金带动的, 而相当一部分保证金就是银行贷款、贴现资金, 银行负债中保证金派生存款比例过高, 可以说这部分存款是虚增的, 一旦流动性状况发生改变, 银票到期集中兑付时存款贷款规模必然大跌, 如此大起大落, 难免损害到银行的流动性, 进而影响到银行的资金运营。
(二) 信贷资金体外循环, 削弱信贷功能。票据空转还产生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基层银行为了完成存款指标和贴现指标, 对于一些企业利用虚假合同和发票办理票据贴现, 审核把控不严甚至纵容。由于贴现资金被存人银行作为保证金以签发银票, 进而再次进行贴现, 企业不断地获得利差, 原本应该用于支持企业生产、流通的信贷资金体外循环, 并没有进入到经济实体中。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 企业步履艰难, 中央也出台了经济刺激计划, 拉动内需, 这需要大量的银行资金支持, 表面上看似银行信贷规模急剧膨胀, 但实际上大量资金用于票据空转, 仅仅在体外循环, 不进入到生产流通领域, 就会使一些企业得不到融资扶持, 内需也拉不动。由于票据空转是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 贴现资金有可能违规流人股市、房市, 这将会推高股价、房价, 使得股价、房价脱离经济基本面运行, 最终催生出大量泡沫, 成为金融危机的诱因。所以说, 票据空转不仅影响银行对实体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削弱了信贷功能, 虚增了银行存贷规模, 也加大了金融业的系统性风险。
(三) 套取利差, 影响国家宏观政策取向, 扰乱金融秩序违法违规经营的监督和处罚的力度, 从根本上抑制基层银行盲目追求规模扩张的行为, 改变在扭曲的激励机制下银行产生的种种非理性现象, 促使商业银行由粗放型规模扩张向以效益为中心的集约型机制转变, 提升国内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四) 加强货币政策控制力度, 防止产生利率倒挂。近年来, 由于人民币不断升值, 热钱大量流人, 我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加, 央行被动投放了大量货币, 虽然采取一系列手段进行对冲, 但货币市场资金一直比较充裕,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 市场利率一再走低, 引发贴现利率与存款利率倒挂。因此, 央行应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控制力度, 配合其他各种政策手段, 吸收商业银行过多的流动性, 促使贴现利率保持在合理水平, 以削弱企业参与空转票据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99
[2]、常春、严成、郑宝存, 《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与防范》, 《投资研究》, 2004;3
[3]、巴曙松、贾蓓, 《发债票据市场若干问题研究》, 《财会月刊》, 2005;3
[4]、李果仁, 《当前我国票据市场的十大问题及对策》, 《上海投资》2004;3
存在突出问题论文 篇11
关键词:计算机;技能;教学观念
计算机是一门以应用和操作为主的技能培养类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来评价学生计算机功底是否扎实。当前高校中的计算机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学和实际严重脱节,教师上课习惯性地照本宣科,缺少实际操作的训练,学习的知识很快就忘记了。学生没有足够的上机练习,作业也是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完成,学生根本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过硬的操作能力。学习知识只知皮毛,而没有深究其渊源的学习方法,同时学生学习积极性很低。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多数也成了走形式、做样子,搞形式主义,阻碍了学生的探索与创新能力的发展,我们应该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实事求是地培育莘莘学子。
许多学生在就业之后总会觉察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根本没有实用价值,实际上并非知识本身没有价值,而是知识的掌握没有和实际运用联系起来,操作能力相对较弱。这一点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体现得十分明显。对于计算机基础教学有人提出“教学内容不应当赶潮流,追逐新技术、新软件”的观点。其实赶潮流、追逐新技术正是计算机学科的重要特点,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注意这一点,不但我们培养的人才不符合未来发展的需求,连我们自己也变得僵化和教条。我们经常遇到一些学员来计算中心上机,使用一些新的软件还需要找教员来安装,这实在值得我们每一个计算机教育工作者深思。因此我们不但要追逐新技术,还要注意培养学员追逐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还只是守着那本十几年前的教材,让学生进行机械式的模拟和练习,就不可能培育出有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的高水平的人才,从而会制约着国家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
总之,目前的教材过分重视确定性的内容,而忽视那些不确定性的、前沿性的内容,课程教材缺乏对学生智力发展的刺激,许多教师并不对学生进行引导性教学。导致教学内容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无助于实践能力的形成。
尽管全国自上而下都在进行着教学改革,但大多数学校施行的依旧是学校教育体制和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授课模式,这种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和落后的教学方法早已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教学。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虽然绝大多数的学校已经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但依旧是在延用老套的教学模式,这种落后的教学思路已不能再适应计算机灵活多变的学科特点,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甚至会造成负面影响。
很多学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方式只局限于课堂书本内容教学,而计算机是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有些问题单凭教师讲解使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真正掌握。例如图形界面的计算机软件仅仅靠黑板上的抽象描述,大部分学生仍处于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只能是纸上谈兵,直接制约了实际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当前中学计算机领域存在的问题十分棘手,广大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认知作用,从一个学科做起,经过不断的试验、探索、总结、提高,才能逐步完成,才能真正让计算为中学生服务,对中学生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为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孙晓华.通过几次教学活动探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04(6).
[2]李旻.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若干问题的分析[J].教育信息化,2006(9).
[3]于艳华.加速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J].教育艺术,2004(12).
[4]梅剑峰.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再认识[J].中国成人教育,2007(11).
存在突出问题论文 篇12
关键词:城镇化,问题,思路
“十一五”以来, 安徽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和城乡统筹战略, 城镇化步入发展的快车道。2005~2013年, 安徽城镇化率从35.5%提高到47.9%, 城镇人口从2173万人增加到2885.9万人, 合肥、芜湖等中心城市加快扩张, 皖江城市带、合肥经济圈、皖北城镇群“一带一圈一群”的城市群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但与此同时, 安徽城镇化发展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安徽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 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
一是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3年, 安徽城镇化率为47.9%, 低于全国5.8个百分点, 约相当于2009年全国平均水平, 滞后于全国4年左右;与发达地区相比, 差距更为明显, 城镇化率比广东、浙江、江苏分别低21.2、17.4和15.0个百分点;比中部省份湖北低4.9个百分点。二是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发展。2013年, 安徽城镇化率为47.9%, 工业化率为46.9%, 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比值为1.02:1, 与国际经验值相比, 明显表现出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进程。三是半城镇化问题突出。按照户籍人口计算, 安徽城镇化率不足25%, 约有1000万农民工及随迁人员居住在城镇, 但没有取得城镇户籍, 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居民。
(二) 城镇化发展质量不高
一是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安徽城市交通、信息、水电气供应、防灾减灾等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仍需加快完善, 主要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一定差距。2011年, 安徽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10.6台, 比全国低1.2台、比江苏低0.7台、比浙江低5.8台。二是城镇化发展方式粗放。在城市快速扩张过程中, 规划建设水平不高, 学校、医院、公园、商场、文化、休闲等配套服务设施不足, 建筑风格、文化品位、城市品牌等建设标准较低, 城镇之间产业结构雷同、城镇建设模式相似、城市文化特色缺失成为普遍现象。
(三) 中心城市带动力不强
安徽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不强, 设区市数量仍相对较多, 竞争力总体较弱, 集聚要素能力亟待增强。2013年, 合肥经济总量为4672.9亿元, 经济首位度为24.5%, 位居中部第3位, 低于武汉的36.7%, 长沙的29.2%, 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芜湖经济总量2099.5亿元, 不足合肥的1/2, 城市能级仍然偏小。安庆、蚌埠、阜阳等区域性中心城市不大不强, 无法形成对周边小城市的带动效应。其他中小城市集聚产业和人口不足, 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小城镇数量多、规模小、服务功能弱。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 增加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成本。
(四) 城镇化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安徽城镇化区域发展水平差异大, 皖江地区城镇化水平较高, 皖北地区、皖西地区水平偏低。2012年皖江示范区城镇化率为54.0%, 皖北六市城镇化率仅为40.8%, 差距高达13.2个百分点。皖北仅淮北、蚌埠两市的城镇化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化区域水平差异大, 对城市功能的发挥及城市群的培育产生了较大影响。二是人口分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皖北地区水资源较为缺乏, 地表水仅占全省总储量的18.7%, 城市人口密度却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弱, 对皖北城镇大量集聚人口形成制约。
(五) 城镇化体制机制障碍亟待破解
一是体制机制障碍仍然较多。目前, 安徽土地管理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户籍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滞后, 城乡之间仍处于二元分割的状态, 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不协调, 制约了公共资源在城乡的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合理流动, 影响了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二是投融资体制改革亟待推进。地方政府主要依靠财政资金、土地资金、银行贷款三个渠道筹措城镇化建设资金, 缺乏多样化、多层次的融资渠道, 很难在资金市场上筹措到匹配的资金。政府正在探索与民营资本合伙经营等新型融资模式, 但由于规模小、领域窄、风险高等原因, 现阶段也难以满足不断攀升的城镇化融资需求。
二、未来安徽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
(一) 城镇化水平将快速提升
根据战略部署, 到2020年, 安徽城镇化率将从目前的47.9%提高到60%, 实现从“乡村安徽”到“城市安徽”的转变, 完成由城镇化中前期向中后期的历史性跨越。随着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 城镇户籍人口的比重也将持续上升, 半城镇化现象也将逐渐弱化。
(二) 城镇化更加注重质量提升
我国已明确要走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其关键就是要更加注重城镇化的发展质量。未来安徽城镇化发展将更加注重提高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凸显徽风皖韵的城市内涵。
(三) 城镇化发展凸显以人为本
未来安徽将走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新型城镇化道路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要解决的最大难题是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户籍制度改革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任务十分艰巨。
(四) 城市群建设将持续发力
未来安徽长三角城市群、江淮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皖北城镇群等发展将进一步加速, 城市间交通通讯更加便捷, 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地理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城市关联度不断提高, 城市群发展将更具活力。
三、安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对策建议
(一) 促进城镇化与四化同步发展
安徽城镇化发展必须立足于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良性互动的基础上, 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 促进城镇高端要素集聚, 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必要的创新支撑与人才支撑。稳步促进农村土地流转, 将大量的农民从农村中转移出来, 有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进一步拓宽信息化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公共服务。
(二)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安徽农业人口众多, 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任务十分艰巨。安徽要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有序放开中小城镇落户限制, 全面放开小城镇落户限制, 鼓励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落户。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性住房等城镇常住人口全覆盖, 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三) 不断提高城镇服务功能
完善城镇功能是提高城镇化质量, 增强城镇辐射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抓手。要进一步增强合肥、芜湖双核城市的综合承载力, 防治交通拥堵、环境恶化、城市贫困、住宅紧张等城市病。鼓励发展县城和小城镇, 进一步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城镇公共服务, 满足市民多样化需求。在城镇建设过程中, 坚持传承优秀文化,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塑造地方特色, 彰显徽风皖韵魅力。
(四) 加强城镇生态环境保护
安徽生态资源丰富, 但生态资源分布不均衡, 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皖北地区水资源紧缺, 城镇环境承载力极为脆弱, 皖西大别山地区、皖南山区生态保护任务十分艰巨, 都不适合进行大规模城镇化。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下的形势下, 安徽必须积极探索建立绿色低碳的城镇发展模式, 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不以耕地大量减少、资源大量消耗、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
(五) 促进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
安徽应立足区域特色, 采取不同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推动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皖北城镇群等城市群发展, 加快对接长三角, 建设城镇密集地区。促进芜马地区、铜池 (枞) 地区、蚌淮 (南) 地区、宿淮 (北) 城市联动发展。立足县城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产业发展特色, 打造一批功能完备、集聚力强的中小城市。
参考文献
[1]赵玉红, 陈玉梅.我国城镇化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新问题[J].经济纵横, 2013 (01) .
[2]邢军.安徽城镇化发展现状和路径选择[N].安徽日报, 2013-04-15.
[3]周小刚.中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以江西为例[D].南昌大学, 2010.
【存在突出问题论文】推荐阅读:
目前我国高校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08-19
局领导班子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初步整改意见07-08
当前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方法10-09
基层组织建设中好的经验做法及存在突出问题10-27
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及解决对策论文07-08
现状存在问题论文06-13
突出性问题08-01
面临的突出问题06-21
着力解决突出问题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