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爱的意义(精选6篇)
作文 爱的意义 篇1
小时候我经常问妈妈,爱是什么?妈妈总是摸摸我的头说:“爱是甜甜的,有点像棉花糖。”我总是摸摸后脑勺,一直不明白。
后来慢慢长大了,也慢慢懂了爱的意义了,有一次我生病了,妈妈很担心了把我连夜送到了医院,在医院妈妈很担心我会一直发高烧就连夜在我旁边,一直照顾着我,不断给我头上弄冰块,让我有一点点的凉气。那时我慢慢懂了一点爱的味道。甜甜的真希望时间永远也不要走让我永远活在爱的世界,让我很幸福!
我爱妈妈!
秦岭小学二年级:孙洁馨
作文 爱的意义 篇2
一、中学生作文现状及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现在的中学生作文, 语言苍白干瘪, 词语匮乏, 表达直白枯燥, 题材陈旧, 不能发现美, 表现美。造成中学生此种作文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
首先, 教师重语文知识的传授, 忽略语言的积累。在课堂改革的浪潮中, 一些中学语文教师过多地关注了学生的探究活动, 对文本的深入解读不够, 尤其是对文本语言的分析不够, 这就使得学生不能从课文文本中汲取语言营养, 更不能把文本中精彩的语言描写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其次, 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足。面对现在的网络和电视等多媒体信息, 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降, 不但导致阅读兴趣低下, 阅读量严重不足, 还抑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中学语文推荐了课外阅读书籍目录, 甚至有些学校还为学生购置了这些阅读资料, 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 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被无限压缩, 甚至没有课外阅读时间, 这些直接导致中学生作文语言的单调, 情感的干瘪。
二、加大学生对优秀文本的阅读, 感受爱的语言表达
作文水平的提高来源于日积月累, 学生只有在对优秀文本不断地阅读中, 才能积累丰富的语言和词汇, 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语言描写的方法, 体会语言表达的魅力。作为教师, 要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文本, 在讲课过程中, 注重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例如朱自清的《背影》, 语言质朴感人, 情感真挚, 通篇对父亲的爱像缓缓流淌的溪流, 令人怦然心动。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文本反复的阅读来感悟作者语言的精妙, 文笔的练达, 当然这也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阅读指导, 例如在阅读中教师可以进行点拨“作者以写父亲的背影来表达对父亲的爱, 父亲的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 作者是怎样分别进行描写的?文中对父亲有哪些细节性的描写?课文第六自然段描写作者望父买橘中的背影, 作者是怎样进行细节描写的?在这四次对父亲背影的描写中, 你学习到了表达爱的什么语言方法?”这些问题指导着学生对文本的阅读, 让学生感受爱的语言表达方法。
三、师生互动, 用爱唤醒爱
教师是学生写作的点拨者、引路者、指导者, 示范者, 同时也是作文的参与者。语言是情感的载体, 而文章就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我国古人就曾经说过“歌以言志, 诗以咏情, ”这也说明从古至今, 文章都是用来表达情感和心灵感触的。例如, 学生听到感人的故事会落泪, 看到不公平现象会气愤, 学生的情感也需要外部力量的唤醒。作为中学语文教师, 要能够用爱来培养爱, 用爱来唤醒爱, 用爱来引导爱, 让学生学会用优美的语言来书写爱, 让学生在教师爱的引导下, 不断对爱和美进行思考和追求。学生对于作文往往是“想说爱你不容易, ”教师应该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用自己充满爱的言行, 让学生对作文产生初恋的感觉。例如, 教师可以通过对自己生活事情的描述, 表达自己的感悟, 也让学生试着表达自己的感受。有些教师把自己的文章拿来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点评, 采取擂台赛的形式进行同一事件的不同描述, 或者进行PK赛等形式, 让学生不断地去感悟、体会, 让学生有爱的体验, 在爱的浇灌下生根、发芽、成长。
四、感受生活, 用生活中的爱培植爱的语言
作文来源于生活, 脱离了生活的作文就像无源之水, 无根之木, 就像空中楼阁。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就曾经说过“作文就应该叙述真实的生活。”现在的学生作文都表现出一种通病, 例如描写妈妈必生病, 生病才是爱自己的体现;描写家乡必美好, 美好才是爱家乡的表现;描写英雄必救人, 救人牺牲才崇高……这些其实都不是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 因此, 学生描写起来, 语言就不够鲜活, 情感就不够真挚。例如, 一名学生写《我的家乡》描写了家乡的美好, 但是语言空洞, 泛泛而谈。后来问起这名学生“你爱自己的家乡吗?”学生回答“我不爱自己的家乡, 它贫穷落后, 污染严重, 交通也不发达。”那么, 这样描写就说明不爱自己的家乡了吗?因为对家乡充满爱, 才看到家乡的真实面貌。也只有通过对生活的真实描写, 才能真正表达自己爱的感受。
五、加大作文练习力度, 用爱的语言表达爱的感受
生活实践永远是写作的源泉, 教师要鼓励学生深入生活, 以我手写我心, 加大作文练习的力度, 培养学生用爱的语言来表达爱的感受[1]。教师鼓励学生勤练笔, 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日记不要求字数, 哪怕只是表达真情实感的一句话, 也要写下来, 生活中每天的曙光, 落霞, 小虫的呢喃, 四季的更替, 自己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都是学生的写作素材。教师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体现自己的个性, 通过作文练习让学生提高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用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爱的感受。
文如其人, 文章是人格的体现, 只有用爱培植出的语言才是爱的语言, 才能够表现出学生的真情实感, 才能感动着自己的感动, 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 也只有用爱进行引导, 才能够唤醒学生爱的体验, 用鲜活生动的语言写出个性鲜明的文章。
摘要:作文一直是学生想说爱你不容易, 因为没有真情实感, 作文一直困扰着学生, 如何进行作文教学,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也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本文从分析作文现状入手, 从加大阅读量、师生互动、感受生活、增加作文练习几个方面论述了以爱育爱的作文教学方法。
关键词:中学生,作文,爱,语言
参考文献
浅论教育工作中师爱的意义 篇3
关键词:师爱;教育;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0-0122
近期在社会上反响较大的师德失范的事件,诸如哈尔滨女教师在课堂上公开索取教师节礼物并借故辱骂学生的事件,再一次给全体教师敲响了警钟。可以这样说,缺乏了师爱的教师不是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教育界必须大力供养师爱。师爱的意义无论怎样提升也不为过。古往今来,在人类社会中,人与人有各种情感关系,有亲情、爱情、友情、恩情等,但没有任何一种情感关系可以与教师对学生的爱相比拟。师爱是一种具有伟大社会意义的情感活动,是教师的真心与真情的融合,是一种高尚、纯洁而无私的感情。它像春天的阳光雨露,沐浴着一株株幼苗,使他们茁壮成长。具体而言,以下谨从四个方面来探讨师爱对于教育工作的意义所在。
一、师爱是教育工作者的感情与责任的升华
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教师的心应当充满对每个他所要打交道的具体的孩子的爱,尽管这个孩子的品质败坏,尽管他可能会给教师带来许多不愉快的事。”可见,教育需要爱,这种爱是一种博大而理性的爱,她需要教师对教育事业和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投入,是教师发自内心的一种最真挚的热情,是一种自我牺牲、依恋不舍的道德情感的凝铸,是一位教师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交汇融合的升华。
在教师群体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具有这种情感的,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只是把教育工作当成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他们很少或根本就没有对学生投入感情,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和责任,这样是根本无法把教育工作做好的。
所以,教师要对学生具有浓郁的师爱,首先必须对教育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具有真正的感情,要把教育教学工作当作一种事业、一件乐事来完成,要把与学生的交往、教育学生的活动当成一种舒心的事来显现,要有博爱的情怀和高尚的人格,才能真正投入这样的师爱,才能做好教育工作,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难怪著名教育家吕型伟这样说:“教育需要,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二、师爱是无私和奉献的结晶
世上有很多种爱,但最伟大的要算师爱和母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她的无私奉献和一无所求,在于她的纯洁无暇。但师爱不同于母爱,因为师生之间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师爱缘于教师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无私而自觉的奉献。正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就是师爱的精神体现。
多少个夜晚,当人们都香甜地沉沉入梦,多少教师还在伏案工作,认真地给学生改作业,或是细致地推敲着明天的授课方案。多少个休息日,当人们休闲地逛街旅游时,不少教师还在孜孜不倦地查找资料,为学生编习题、做答案,做好上课的各种准备,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其实,在这些过程中,是深耕细作,或是马虎应付,全在一个人的责任感,全在对学生的一个“爱”字上。而两种不同的工作态度,效果必然是有所不同的。所以,没有奉献,就没有师爱,师爱是无私和奉献的结晶。
三、师爱是理性和公正的阐释
师爱是理性、公证而崇高的。她是以教师的人格、文化、智慧、情感去感化学生,并建立在平等、真诚和和谐的基础之上。
对于全体学生,教师通过辛勤的劳作,默默的耕耘,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传输给他们科学的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操。这一切,就像阳光雨露,沐浴着他们健康地成长。对于个别学生,当他们获得好成绩、取得进步时,给他们表扬、鼓励,引导他们向着更高的目标奋进;当某些学生因退步而垂头丧气时,教师给他们安慰,帮助他们找出失败的原因,鼓励他们重新振作,走出低谷;当他们违反纪律,屡犯错误而沉沦时,教师耐心、细致地对他们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苦口婆心地教育。这一切,是何等珍贵的爱啊!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那样的理性和公正,她不会因为某些学生成绩优异而对他们溺爱,也不会因为他们成绩不佳而对他们疏远和鄙视。教师对全体学生都是一视同仁,严中有宽,宽严结合。正因为这样,才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褒赞之语。
四、师爱是学生学业进步的催化剂
教师的爱是学生学业不断取得进步的催化剂。因为教学工作与其他类型工作有着根本的差别,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感情有思想的人。他们对周围的人与事物的优差善恶有较为清楚的判断,从而产生明确的情感喜好。在教学实践中,教与学是师生的双边交流,这种双边交流不仅是知识的交流、思想的交流,更是情感的交流。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是和谐、热络或是冷落、对立,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
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喜爱的教师,他所教的学科即使不是主要科目,学生也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相反,学生讨厌的教师,那怕他所教的科目多么重要,也都难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学生一旦对某学科不感兴趣,就算花费九牛二虎之力,也很难提高学习成绩。这正是心理相容、爱屋及乌的现象。
当然,教师在工作中不是为了博取学生的欢心而去迁就、溺爱学生,不去严格管理学生,而是用你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来吸引学生;同时,用你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呵护的爱心,用你对他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精神来感染学生,以获得他们投桃报李般的尊敬和热爱,达到师生间情感交融和默契的境界。这样,往往能引起学生愉快的肯定的情绪体验,进而使学生的学习信心倍增,精神饱满,心情轻松愉悦,思维活跃,积极投入到学习中。
总之,当每一位教师都带着浓浓的师爱走进课堂,走向学生时,春天就来了,沐浴在和煦的春风、灿烂的阳光、温暖的雨露般的师爱里,哪一位学生不会健康地成长呢?师爱在教育工作中的意义,由此可见一斑。
爱的作文500字 爱的颜色 篇4
一个小女孩非常可爱,她有一双乌黑的大眼睛,但是上帝忘了给她点亮一盏灯。
妈妈教女孩认识颜色,但她只能让女孩明白一种颜色:黑色,也就是闭上眼睛就能看到的颜色。妈妈想了很多方法,都不能告诉女孩第二种颜色。她只能告诉女孩:天空是淡淡的蓝色,云朵是纯洁的白色……但是女孩只能记住这些概念,她能“看见”的颜色只有一种。
妈妈每天晚上都会为女孩将神奇的世界,这时候妈妈总是关着灯,不是为了省电,而是不想让女孩想到“眼睛”这种东西。
有一天晚上,女孩告诉妈妈:“妈妈,告诉你一个秘密,我知道爱是什么颜色!”
女孩叫妈妈闭上眼睛,她问妈妈:“妈妈,你现在看到的颜色是黑色对吗?”
妈妈说:“对。”
女孩又问:“不许睁开眼睛,现在呢?”
妈妈没有睁开眼睛,但她发现自己看到了另一种颜色,很亮,血红的底色,而且有千万种颜色在闪耀,如满天繁星,她无法给这种颜色定名,这颜色与先前的黑色截然不同。妈妈睁开眼睛,发现女孩正举着打开的手电筒照着他的眼睛。
“妈妈,你看到了吗?我不知道这是什么颜色,但我知道,这是爱的颜色!妈妈的爱就是这种颜色。妈妈,你晚上打开手电筒悄悄看我睡着没有时,就是这种颜色。总之,只要妈妈在我身边,我就能看到这种颜色。”
妈妈忽然明白过来,爱的颜色……
爱的故事-爱的作文400字 篇5
在这一年当中,我们能够平平安安,事事顺利,都是接受了多少人细心呵护的照顾,可是大家自在福中不知福,对父母的付出莫不关心,还对低收入户嘲笑。接受、付出、爱、被爱、奉献与回馈,都可以使我们这个社会充满了温暖与鼓励,人心的力量,让每个地方都更加祥和、温馨。
有一个影片,充满了亲情、关爱,让我非常感动。剧情描述一为单亲爸爸,独自扶养一个年仅八岁的小孩,当他看到自己的孩子因为玩耍而受伤时,总是小心翼翼的将孩子抱起来,用药将伤口消毒和包扎,因为这个孩子是他太太的遗产,每当看到这个孩子就像看到自己的太太一样。第二天,单亲爸爸要出差,他早早帮孩子准备好早餐才出门,虽然人在外,但是心却在家里,每一分钟都挂念自己的孩子。他总是迅速处理完出差的事情,就赶忙的回家。当他回到家时,孩子已经熟睡,走到自己的房间,打开被子时,竟然发现一碗打翻的泡面,他生气的去把孩子叫醒,大声的询问孩子,为什么打翻泡面,孩子回答:“爸爸,那是我为你准备的泡面。”单亲爸爸当下感动的流下泪来,轻轻的把孩子抱在怀里,并抚摸的孩子的背,久久不语。之后,把打翻发胀的泡面拾起且吃完,心中更觉得这一碗是全世界最好吃的面。
从这一个故事中,孩子了解爸爸的辛苦及对他的付出,想要做一些关心爸爸的举动,爸爸因为孩子为了他而贴心准备的食物被打翻,不忍心责备孩子,反而高兴的吃完打翻的食物,从这个故事我学习到要去珍惜及关爱身边的人。
教师写“下水”作文的意义 篇6
一.人文教育价值
很多教师自从走上岗位后, 不看书, 不读报, 迷信教参, 人云亦云, 以其昏昏只能使人沉沉。2007年8月31日,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语重心长地说:“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在当今时代知识层出不穷的条件下, 要成为合格教育者, 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广大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 拓宽知识视野, 更新知识结构,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这是谆谆告诫, 更是鞭策提醒。而下水作文, 它是一条链条, 链接了理论和实践, 使我们成为真正的人师;它是一根纽带, 密切了师生关系, 让我们成为学生的知己;它是一块基石, 垫起了我们生命的高度, 使我们成为课程改革的弄潮儿。
(一) 提高教师素质, 顺应时代潮流
阅读和生活一样, 是写作的源头活水, 写可促读。阅读, 是提高教师水平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思维是写作的本质, 写可促思。思维是教师能力的核心。积累是写作的仓储, 写可促积累, 积累是学习的重要方法。写作就是创造, 要学生有创造能力, 老师先要行。创造能力也需要在创造中形成和发展。所以, 我认为下水作文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方法之一。
随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要求的提升, 教师的责任已经远远超出了课堂教学的范围, 扩展到了教学反思与研究、课程开发、课题研究等方面。如果我们语文教师不立足于自己的可持续发展, 不站在教师主体发展的角度上考虑问题, 那么早晚有一天真的如蜡烛一样, 但只是燃烧了自己, 并没有照亮别人。而教师经常写下水作文, 把写和读贯穿于自己的生活之中、生命之中, 能够真正促进我们语文教师自己的专业发展。只有当我们语文教师本身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 才能促使学生持续不断的进步。
(二) 提高教师威信, 增强教师威望
教师要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就要在学生中树立崇高的威信。亲其师, 信其道。教师威信的确立, 在于他的学品和人品。一手漂亮的文章, 无疑是学品和人品很好的证明。教师常写“下水作文”, 推动自己多阅读、多积累、多思考、多创新, 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进而树立起自己在学生中的崇高威信, 形成品牌效应, 学生就爱学你的语文, 魏书生、王栋生、赵谦翔等名师无不说明这一点。
教师想教好, 必须学生买你的账;学生买你的账, 必须你有威信;你有威信, 必须你有实力。提高你的威信, 增强你的实力, 写“下水作文”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三) 开辟沟通渠道, 融洽师生关系
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 师生之间更需要。师生之间沟通的渠道很多, “下水作文”是很好的一条。师生之间的沟通大多是口头的, 而“下水作文”则是书面的, 言为心声, “下水作文”很直接地体现教师的人格、心态、认识、思维等等。这种书面沟通, 保存期长, 易于长久玩味。同时, 写文章这一行为本身也很直接地表现教师的责任心等, 也是一种沟通。
教师写下水作文,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可启迪学生写作的思路, 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克服对作文的畏难情绪, 把学生带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境界。教师下水作文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与学生同甘共苦, 这样就拉近了师生距离, 开辟了沟通渠道, 融洽了师生关系。
(四) 体现平等理念, 营造和谐氛围
过去, 由于教师对自己的价值认识是“师道尊严”, 总是高高在上, 盛气凌人, 所以常常出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绪对立或公开的对抗。现在, 师生关系是平等和民主的, 它是充满生命活力的现代教育的生动体现。在这种关系当中, 学生体验的是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 形成的是自主自觉的意识, 探索求知的欲望, 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教师的活动也不再是依据既有模式灌注现成知识, 而要应对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 不断推出有创意、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 弯下腰来与学生对话交流。
平等是一条重要的现代观念, 我们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这一观念, 而最好的培养方法就是身教。和谐是现代社会的主旋律, 师生关系如果达到这一境界, 一切活动都能开展起来, 一切愿望都能实现。
二.阅读教学价值
写作是阅读的自然延伸, 两者互通互补, 不可割裂。“下水作文”搭建阅读教学的发展平台, “读写结合”“以写促读”是成功语文教师的共同经验。
(一) 增强阅读能力, 正确解读文本
叶老当年提倡“教师下水”, 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师应多写善写, 二是指教师要善于读书, 谙熟之道。这两方面的“下水”虽不是一回事, 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从实际运用看, 阅读是由外到内的意义的吸收, 写作是由内到外的思想的表达。阅读与写作, 如鸟之双翼, 缺一不可。怎样做到善于读书呢?钱梦龙老师说:“一个语文老师成熟的标志, 就是自己能独立处理教材。”我们现在仍然有很多语文教师依旧是教参的“传声筒”, 读不懂文本, 读不透文本, 没有自己的见解, 课堂气氛沉闷, 没有“语文味”, 令人汗颜!语文教师经常“下水”, 可以养成深读、精读、细读的良好习惯, 使写作理论与阅读理论交流沟通, 迁移转换, 使读与写相辅相成, 协作共进。
(二) 提炼教学语言, 讲解精要到位
在教学中,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至关重要。课堂教学语言要求准确、规范、精要、通俗、通顺、到位。“下水”增加了教师的词汇量, 提高了遣词造句的能力, 可以使课堂讲解深入浅出, 充满感染力;“下水”激活了思维, 锻炼了思路, 提高了归纳概括能力, 可以使课堂点拨言简意赅, 有条有理。如果我们语文教师口吐莲花、字字珠玑, 那么学生不仅仅得到了鲜活的语言, 丰富了他们的词汇, 更重要的是他们会不知不觉地喜爱上语文教师, 喜爱上语文课, 喜爱上写作文。
(三) 提高设计能力, 讲究课堂布局
日常工作中, 让人觉得上课好的往往是写作高手, 我们要问:教师下水和课堂教学之间是否有某种隐秘的联系?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说:“写文章要讲究起承转合, 讲究‘凤头豹尾’、‘草蛇灰线’……组织教学过程, 进行教学设计, 跟写文章虽然不是一回事, 但其中的道理是相通的。”于漪说:“课的起始阶段犹如一篇文章的开关, 须反复斟酌, 让学生的思想兴奋起来……课中要张弛结合, 学得愉快, 课的结尾力求余音缭绕。”许多优秀教师在介绍他们的课堂教学经验时, 常常引用“起承转合”“凤头、猪肚、豹尾”这类的写作术语, 这不仅是借用写作术语来说明课堂教学的某些特点, 更是他们课堂教学设计成功经验的总结。那么, 一般教师的课堂教学有的没有章法、忽东忽西, 有的呆板枯燥、一潭死水, 有的前松后紧、草率仓促……也就知道原因了。这样的课堂一定精彩纷呈, 魅力四射, 这时课堂也就成了语文教师施展写作才华的华丽舞台, 也就成了学生健康成长、吸纳琼浆玉液的精神乐园。
三.写作教学价值
下水作文是引发学生写作欲望的水果, 是点燃学生思维燃料的火种, 是激发学生写作灵感的火花。具体分为四大功用:模仿功用, 指导功用, 桥梁功用, 熏陶功用。
(一) 有效点拨技巧, 发挥模仿功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 人们的创新意识空前高涨, 仿佛“模仿”一下子成了“过街老鼠, 人人喊打”。诚然, 许多语文教育工作者在高考指挥的束缚下, 为了速成, 往往让学生背诵优秀作文, 到时东拼西凑, 以至出现大量虚情假意的文章, 这难道是“模仿”惹的祸?当然不是, 众所周知模仿是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 创造也是从模仿起步的。模仿其实也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 朱熹曾说过:“古人作文作诗, 多是模仿前人而作文。盖学这既久, 自然纯熟。”唐代的著名和尚皎然把模仿的方式归纳成“偷语”“偷意”“偷势”三种。一曰偷语, 就是模仿前人的句子;二曰偷意, 就是模仿前人的意境;三曰偷势, 是模仿前人的风格气势。
学生写作是一个从模仿到创新的渐进过程, 需要有适宜的范例作为写作借鉴。选取适当的范例给学生参考, 远比讲授一大堆枯燥乏味的知识要有用得多。我国虽一直主张读写结合, 把课文当做学生写作的范例, 但语文读本和教学都习惯于只把课文看成阅读分析的对象, 难以实现读写迁移;而且在写作时也没有提供构思、行文、修改、评价等方面的示范, 学生靠盲目摸索, 难以顺利成文。
(二) 适时讲授知识, 发挥指导功用
怎样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普遍认为是让学生多读多写, 熟能生巧。可是如果教师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能进行有效的指导, 则大大缩短他们由“生”变“熟”、从“拙”到“巧”的路程, 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 这其中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下水作文。教师手里有理论的尺子, 写“下水作文”, 就又多了一把实践的尺子, 点拨时, 光用理论的尺子和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尺子来衡量学生的写作, 效果当然会不同。布置学生作文, 语文教师先下水, 才可能摸清“暗礁险滩”, 了解学生可能陷入的误区, 使教学指导更具针对性。批改作文后, 发现共性问题, 教师再下水, 讲评时, 现身说法, 对症下药, 更加准确有效。叶老对此曾有深刻的见解:“凡是有关作文的事, 老师实践越多, 经验越丰富, 给学生的帮助就越大……但是老师的实践中得来的经验是根本。根本深固, 再加上适当的教学的方式方法, 成绩就斐然可观了。”
“教师要指导写作, 不能空讲作法, 一定要有写作的切实经验, 才能随机应变给学生真正有益的帮助。”学生作文, 也就是由“知”到“行”的过程, 把教师提供的理论和方法内化为写作能力的过程。而现在作文教学的普遍状态是重知识讲解, 学生处于“知”“行”割裂的状态, 自然很难写出符合要求的文章。写下水作文, 我们就具有了“经验”, 就能把具有内隐性特点的策略性知识分解为一套具体可操作的外显的程序, 为学生在“知”“行”之间搭建了桥梁。
(三) 随机链接阅读, 发挥桥梁功用
自古以来, 读写结合, 读是手段, 写是目的。但与阅读教学相比, 写作教学比较尴尬。长期以来, 写作教学缺乏成熟的教材、课型和评价体系。目前的语文课程形态, 基本上还是以阅读为核心的架构。不同版本的新课程教材都是以阅读文选作为主要构成, 写作则零零散散地点缀其中, 写作附庸于阅读。即便如此, 尽管每一写作专题力图配合相对应的阅读文本专题, 但由于受阅读文本编写体例的制约, 使用起来仍存在一些缺憾, 出现了写作训练点与一些阅读文本的分离, 如苏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二) 专题二“历史的回声”《六国论》《阿房宫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课文后面配的写作专题是“消息”的写作, 写作要求是“准确及时便捷”。教师的下水作文就显得特别重要, 可以把阅读与写作打通, 把作家作品与学生习作连接起来, 教材中的名家名篇犹如在天上, 学生的习作犹如在地下, 真可谓有天壤之别, 而教师的下水作文就像一架云梯架于其间, 让学生克服“高不可攀”的思想, 这对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颇有成效的。所以教师在评讲作文时, 一定要把学生中写得好的习作与教师的下水作文进行比较分析, 引导学生不断修改, 不断强化, 不能轻描淡写地处理。
(四) 长期感化品质, 发挥熏陶功用
1. 端正学生写作文的态度
作文应该是真诚的表达, 学生学写作, 最后的目的不是应试, 而是在人生和社会中能熟练地运用语言交流信息, 抒发性情, 使生活更诗意。但许多学生写作文的目的不明确, 导致写作态度不端正, 抱着敷衍了事、应付任务的态度, 这样的写作动机是写不出好作文的。教师通过写下水作文, 把自己苦思冥想时“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苦恼, 更把自己灵感迸发时“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乐告诉学生, 使学生明白, 写作文就是写出自己想说的心里话, 是流露自己真实情感的一种方式, 是和他人交流思想的一个途径。
2. 培养学生写作文的浓厚兴趣
“在整个作文教学中, 教师的最大作用应是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学生之所以会发出“作文作文, 见到头痛”的苦叹, 正是因为某些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引发学生写作文兴趣的最好方法是:教师用自己的下水作文点燃学生作文的热情。在指导写作中, 教师把自己的下水作文赏读给学生听, 无形之中就会引起学生的好奇, 对作文产生浓厚兴趣, 他们就会主动拿起笔杆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我也写作, 不过不是为了发表, 而是为了教会我的学生使用语言。在从事教育工作的这些年份里, 我写了一千多篇小作文……我把自己写的小作文和短诗读给学生们听……当我的作文或短诗触动了儿童的心弦时, 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来, 努力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如果把自己平时勤于笔耕、发表在报纸杂志上的文章读给学生听、拿给学生看, 那会更加激发学生写作文的欲望。
3. 磨练学生写作文的坚韧意志
【作文 爱的意义】推荐阅读:
合作意义作文11-18
梦想的意义作文08-22
生命的意义作文08-24
年的意义作文11-11
旅行的意义英语作文08-03
小学叙事作文:合作的意义08-28
钱与生命的意义作文05-25
生命的意义三年级作文06-02
时间的意义作文800字06-07
生命的意义六年级作文08-15